第一篇:街道三步走创新维稳工作机制
街道三步走创新维稳工作机制
维稳工作
一是围绕一个目标即“三提高,三下降,三不出”。“三提高”即排查、收集、反馈矛盾纠纷的能力提高;预防、控制、化解矛盾纠纷的水平提高,选择调解作为解决矛盾纠纷途径的意识提高;“三下降”即群体性事件下降、越级信访数量下降、民事诉讼案件下降;“三不出”即一般矛盾纠纷不出村(社区)、疑难矛盾纠纷不出街道、特别重大矛盾纠纷解决在本市内。
二是建立两支队伍,即:信息员队伍和调解员队伍。将信息员、调解员队伍从街道、村综治工作人员延伸到村民小组组长、活动室和小店等人员聚集点的负责人,不断加强不稳定因素摸排和矛盾纠纷调处力度。
三是推行三种机制,即预警制、包案制和问责制。通过不断健全的矛盾纠纷信息网络,每月召开综治例会,交流分析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情况,做好动态掌握;对重、难点问题由主要领导“一对一”亲自协调处理,形成党政挂帅、部门联动、各方参与的格局,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第二篇:维稳工作“十项机制”(简要)
认真落实维稳工作“十项机制”
不断促进全县社会和谐稳定
1、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是指责任主体就重大决策的制定和实施是否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等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进行先期预测、先期研判、先期介入、先期防范、先期处置的工作机制。目的在于从源头上预防化解社会矛盾,更好地推进重大决策顺利实施,更好地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大局。
2、重大不稳定问题挂牌督办机制。是指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原则,由各级各部门按职责和制度,充分发挥基层基础优势,运用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开展重大不稳定问题摸排,在综合分析研判的基础上,由维稳办对可能引发重大不稳定事件的问题实行挂牌督办,努力把不稳定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初始阶段、控制在初发之时的工作机制。
3、重点对象教育疏导转化机制。是指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现实危害或危害倾向的人员,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综合运用思想教育、亲情感化、解困帮扶及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转化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对立面的工作机制。要求对重点对象实行
1一人一策,有针对性地制定教育工作方案,做到“六个一”(一个重点对象、一名责任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个帮教小组、一个工作方案、一套工作档案),落实“五包”工作责任(包掌握情况、包解决困难、包教育转化、包稳控管理、包依法处理)。各单位对重点涉稳对象一定要明确责任,建立档案。
4、涉稳情报信息收集研判预警机制。是指各单位搜集掌握、报送处理、会商研判涉及稳定工作的动态信息,尤其是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苗头性、内幕性、行动性信息,预测问题发展的趋势和可能,并向相关单位发出“三色预警”通报的工作机制。
5、社会稳定形势分析机制。是指县、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和维稳部门为及时、全面、准确把握社会稳定形势动态发展变化的情况,通过常委会、党政班子会议、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等形式,定期对社会稳定形势进行分析研判,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有力措施解决问题的工作机制。原则上县级每季度一次,安排在每个季度初;乡镇(街道)每月一次,安排在每月初;维稳办每周分析维稳形势;敏感时期和重点时段组织开展社会稳定形势专题分析,突出重点问题和对策的研究,并根据需要和上级要求分析上报维稳动态。
6、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是指突发事件发生后,事
发地党委、政府根据事件性质、特点和危害程序等组织有关部门,调动应急处置力量,依照有关法律法规采取应急处置措施的工作机制。针对这项机制,各单位都制定了各种应急预案,关键是要加强平时演练,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7、涉稳案(事)件舆情应对机制。是指涉稳案(事)件发生后,坚持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有效管理、正确引导的原则,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网上网下两个战场,及时引导舆论、有效应对舆情的工作机制。这项工作宣传部门比较重视,专门成立网评员队伍,并组织培训,各乡镇(街道)要针对涉稳舆情反映的问题及时核查,将答疑解惑、政策宣传等引导方法与切实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相结合,及时澄清事实、回应质疑、整改问题、疏导情绪。要重视抓好网评员队伍建设,提升监测发现、跟踪分析、回应引导能力。
8、维稳工作协调联动机制。是指按照维稳工作“一盘棋”思想要求,根据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各单位各部门密切配合、协调联动,构建上下贯通、内外衔接、整体作战的工作格局,形成齐抓共管、合力维稳的工作机制。这项机制平时运行比较顺畅,各乡镇(街道)、部门之间配合较好,基本能做到随叫随到。
9、维稳工作考核奖惩机制。是指依据平安建设和维稳工作考核体系,对各乡镇(街道)、部门维稳工作情况实行
考核,并视情作出奖惩的工作机制。这项机制以往主要是结合平安综治考核,注重年底查台帐。今后要注重过程考核,加强平时的督查督办力度,并将督查督办情况纳入年终考核。
10、维稳工作保障机制。是指为确保维稳工作顺利开展提供组织机制、人员力量、装备配置、工作制度以及经费等保障的工作机制。这项机制主要针对县以上单位,但乡镇(街道)在人员力量上要明确分管领导和兼职干部,要落实必要的工作经费,确保有人干事、有钱办事。
第三篇:创新维稳机制 社会治安社会治
创新维稳机制 社会治安社会治
——坦坪乡创新民调工作纪实
调解制度是中国特色的纠纷解决机制,体现出了中国人“不愿意打官司”的传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在国际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荣称为“东方经验”。
党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人民调解,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2010年5月,国务院第110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人民调解法(草案)。6月2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第一次审议了人民调解法(草案),8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6次会议第二次审议通过了人民调解法,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三十四号主席令公布。2011年1月1日,人民调解法将正式施行。人民调解法的颁布施行,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对人民调解工作高度重视。
2010年1月13日,在坦坪乡会议室正式召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会议,会议中13名坦坪籍的社会知名人士每人均领取到一份由乡人民调解委员会颁发的综治调解志愿者得聘书,他们的工作职责是义务协助乡党委政府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和调处。其目的是整合这种社会的优势力量,把他们吸纳到社会稳定工作的队伍中来,较好的顺应了案件、矛盾纠纷群体寻求除政法、政权机构力量以外的群
体介入调解处置各类矛盾纠纷和案件的需求。
一、创新维稳机制社会治安社会治的重大意义
坦坪乡乡域面积广,人口众多,民情复杂,各类矛盾纠纷容易突发,导致一直来基层维稳压力较大,存在疲于应对的被动局面。为此,乡政法委审时度势,在2010年1月13日率先在全县成立了综治调解志愿者委员会,此委员会成立不失为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这项创举,一是顺应了社情民意的需要。纷繁复杂的社会面需要和需求一批“威望高”、“思路宽”、“路子好”的调解志愿者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来共化矛盾纠纷,符合“从哪里生,由哪里了”的哲理,是充分实现社会治安社会治的维稳管理机制,自而形成“村民自治”的良好局面。二是引导社会力量的需要。把这些分布在社会各行业,乡域各主要姓氏的优势力量引导到为基层政权、司法机构服务基层的工作上来,变曾经被视为基层稳定的负面力量为基层稳定工作的主力军,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社会面的控制压力。三是进一步健全、壮大基层维稳网络的需要。把社会各阶层、各领域、各行业的有识之士通过引导吸纳进基层维稳队伍,积极参加社会各类矛盾纠纷的调处化解,可充分的缓解基层维稳的压力。只要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才能确保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环境优
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营造社会和谐。
二、创新维稳机制社会治安社会治的基本要求
鉴于综治志愿者身份特殊性,乡党委、政府明确要求其要以构建平安坦坪、维护坦坪稳定为首要任务,坚持“预防为主、打防结合”的综治调解工作方针。一是健全机制,全面调度。每月必召开一次由综治调解志愿者、各村调解主任、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参加的综治工作例会,由综治调解志愿者和各村综治调解主任写出每月的工作小结,在会上进行月结汇报,交流经验。同时制定了隐患限时处置制度,小隐患即时处置,较大隐患即时报告、及早处置。二是加强学习,强化素质。有目的的组织法律法规的学习和案件的分析调研。由司法所负责人收集和组织学习有关法律法规,使其进一步的掌握更多的法律知识;乡政法组负责通报每月的各类案件及矛盾纠纷的案情及调处情况,针对疑难、复杂案件大家共同探讨、商议处决意见,增进处置各类矛盾纠纷的经验。三是加强指导,适时督导。把所聘请成员视为社会稳定工作的“触觉”,为促使“触觉”能在全乡各行业、各领域延伸得更深、更广,乡政法委不定时督导13位综治调解志愿者开展排查、研究、分析各类人民内部矛盾,积极调处民间纠纷,预防矛盾激化,狠抓违法犯罪预防工作。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指导调解志愿者扩宽调解领域和范围。
三、创新维稳机制社会治安社会治的现实成效
案例一:坦坪乡石富冲村黄雄军因去年在广东打工与本乡雷村郑军雄产生口角受了一定的怨气意图报复,趁2010年3月31日回家扫墓之际,纠集自己家族30余人,手持器械到雷村将郑军雄家房屋砸毁,并用狗血淋在其父的遗像上实施诅咒,其行为令人发指,社会影响极为恶劣。郑家强烈要求严惩肇事者。乡派出所迅速介入侦破此案,查明了此案的真相,将黄雄军一伙人的行为定性为寻衅滋事。乡党委政府从稳定的大局出发,为了此案的处理尽量不留后患,一方面及时安定好双方家人及所属村的干部的情绪,不使纠纷矛盾升级。另一方面组织乡调解委员会在本辖区聘请的综治调解志愿者李三毛和李四禾协同乡政法组领导着手此案的调解工作,组织当事人双方及其亲属进行了多个回合的精心调解工作,最后双方权衡利弊,握手达成刑事和解协议,由肇事方一次性赔偿受害方9.7万元,并主动向受害方赔礼道歉。同时为使此案能全面处理到位,乡政法组的同志通过亲属对其进行法律宣传和思想动员工作,促使已被上网追逃的黄雄军于4月29日到公安机关进行投案自首。为此,这件近年来坦坪乡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仅仅用时一个月得到了圆满、妥善的处理。
案例二:2010年9月25日,罗贤义收到了补偿款5000元,布
满皱纹脸皮浮现出了沟壑的微笑。2010年5月3日,坦坪乡罗村罗贤福道听同村罗贤义对其儿子有不当言语,气上心头,赶赴罗贤义家论理。双方互不先让,并大打出手。推搡中,罗贤义旧伤再次被伤,随即送往医院治疗,共花去诊疗费用1.8万元。如此,才有了开头的完结一幕。坦坪乡人民调解委员会接悉村干的汇报后,速向村干及群众了解情况,知晓双方是同堂兄弟,年龄相差无几均为61岁。同时召集双方外家亲戚综治调解志愿者李元生分别对双方进行调查讯问调处。一是站在亲情的角度。剖析“血浓于水”的关系,让其转变观念,整合亲情资源,使其重视亲情的重要性,为调解铺基础;二是依照口供及现场观摩。据实,各方均有人身侵权的行为,理当互担民事责任。但考虑罗贤义作为言语不当一方,且身负旧伤,应承担自身诊疗费用的主要责任,而罗贤福作为侵权一方,虽自有损失,基于“串门”之前提,应承担次要责任。最终,工作人员听了双方各自合理主张后,抓住矛盾关键点,达成一次性调解赔偿协议,由罗贤福一次性补偿罗贤义5000元整,作为人身损害所造成的误工费和营养费的补偿。当赔偿款到位之后,当事双方喜笑言开,握手言和,亲情依旧。综治调解志愿者李元生还接受双方当时人家属的热烈宴请。
案例三:2010年5月26日,托山村李贤福在权属地块建造宅基地时,与邻居李本洪产生争执。在争执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均受伤。坦坪乡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后,协同本村籍的综治调解志愿者李桐生一起到现场,用皮尺当着当事人的面量好尺寸,并耐心调处讲析,明确权利义务,达成一致协议:
一、李本洪与李贤福房屋相邻之0.6米走道属公共区域,双方当事人均无权独自占有;
二、李本洪与李贤福在各自房屋的侧对墙均不得留出入门,如已留出入门用砖砌实封严;三是李贤福一次性补偿给李本洪医疗费等费用11800元整。
案例四:2010年10月27日下午5时许,坦坪乡秀溪工业园鑫瑞铸造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将40.807万元赔偿款交付给秀溪村民李和翠手中,自此,发生于26日的刘天成工伤死亡事故终拉下帷幕。
10月26日晚8时许,死者刘天成在鑫瑞公司生产车间工作的时,不慎被台阶上陨落的细碎矿石砸住头部,当场昏迷。厂方知悉,速将刘天成送往医院治疗,因伤势严重,最终于晚11时许医治无效身亡。死者家属得知哀讯,悲痛万分,情绪昂涨,意欲向企业一方讨说法,并强烈要求厂方赔偿死亡赔偿金及丧葬费等费用60万元。坦坪乡政法组、乡安监站工作人员接报后,深刻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于是火速召集综治调解员刘焕喜组建专案协调小组深入鑫瑞企业及死者家属中,细心摸排调查,得知了事件的大致轮廓,进而为调解打下坚实基础。
调解工作需讲求“及时、果断、稳妥”,乡政法工作人员一刻不松懈,为彻底扭转当事双方的僵持对立局面,召集双方中的重点人物对立“公堂”,互谈想法,拟定协调意见。最终经工作人员对当事双方稳控劝导,达成一致和解意见:
1、企业方一次性赔偿死者家属死亡赔偿金及丧葬等费用40.807万元整;
2、死者家属签收赔偿款后保证不在向企业方索要其它任何费用及追究任何责任。
案例五:2011年1月7日13时许,家住坦坪乡石富冲村的廖被先驾驶机动车行驶于本村小学附近时,不慎撞倒本村一名5岁儿童,致儿童受重伤,后经医院抢救无效而死亡。肇事者在事发第一时间向嘉禾县交警大队报案自首,交警部门迅速将肇事者和车辆控制、扣押。死者家属廖石军得知事故哀讯悲痛万分,含着泪向坦坪乡政法工作组人员报案,坦坪乡政法工作组接报案即刻稳控家属情绪的同时,对当事人立卷调查,并走访嘉禾县交警大队查询事故原因的真实档案资料。
1月11日下午,坦坪乡政法组工作人员组织综治调解志愿者廖泽源,召集当事双方家属一起到交警大队事故处理中心协商调和。
调和前期,政法工作人员告知死者家属廖石军两条调解意见:
1、当事双方和解,不另生其他任何争端;
2、交通事故走正规程序,肇事者依法依规处理。死者家属廖石军思虑双方当事人既是同村、同姓氏,又是邻里间,主动选择了第一调解意见。经综治调解志愿者廖泽源,交警大队警官协同调解下,肇事者方一次性赔偿死者家属廖被先死亡赔偿金、安葬费和精神抚慰金等一切费用共计人民币15.7万元。协议履行完毕,死者家属廖石军自愿放弃追究肇事者廖某某刑事、民事法律责任。
去年整一年间,所聘请的调解志愿者协助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和案件46起,其中较大矛盾纠纷和案件达32起,促成刑事和解3起,排除较大社会隐患18件,案件、纠纷参与调结率达到80%以上,重大、疑难、反复的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到98%,成功解决了一批“社会关注、群众关心、久调不结”的社会矛盾积案。
四、创新维稳机制社会治安社会治的的未来展望
“创业容易,守业难”,管理企业是这样,管理综治队伍亦然。社会稳定工作不怕出事,就怕出了事不能了事。如何以人为本,发力社会稳定事业是谋求基层维稳长效的重中之重。为进一步巩固社会稳定成果,乡党委政府号召所聘任的调解志愿者和全乡干群一道努力做到了 “三个把握”、“四个警惕”。三个把握:一是全面把握
调解的本质和特征。人民调解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基层民主自治的重要内容,具有鲜明的自治性、群众性、民间性。其工作原则一是“在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调解”,二是“不违背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三是“尊重当事人权利”。二是全面把握调解组织和综治调解志愿者队伍建设。进一步拓宽调解员选聘渠道,完善推选方式,明确选聘条件,不断提高队伍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水平。三是全面把握调解基础性地位。在各种纠纷解决方式中,调解具有扎根基层,分布广泛,灵活便捷,不伤和气等特点,具有突出政治优势、社会优势,在解决纠纷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现行人民调解法建立了人民调解与其他纠纷解决机制的有效衔接,明确了人民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等。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处理民间纠纷中的优势和作用,使大量矛盾纠纷在进入行政、司法渠道之前,通过人民调解得到及时化解,避免矛盾纠纷激化升级,使更多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四个警惕:一是高度警惕,不让已处置好的矛盾纠纷和案件反弹。时刻关注此类矛盾纠纷和案件相关人员的思想动态,发现苗头,及时介入,再次稳控,消除顾虑,消除隐患。二是高度警惕,不让自己队伍中的成员惹事。随时与成员保持联系和交流,通过沟通了解信息,通过信息的研判把握队伍成员的思想,规范其行为。三是高度警惕,不让经济发展环境
受到干扰。护航项目建设,实施企地共建,坚持企地互利的原则,组织多种企地共建的活动,缓解和化解企地矛盾,减小维稳压力,融洽企地关系。四是高度警惕,不让群体性事件在乡域内发生。畅通信息渠道,随时排查和研判乡域内各类矛盾纠纷,做到“早排查、早发现、早处置”,将各类隐患苗头化解在萌芽状态,对重点人群中的重点对象实施建档管理,明确乡村两级的对口稳控负责人员,随时掌握其行踪和思想动态,坚决不让其煽动形成一定的群体,杜绝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第四篇:创新维稳机制促进和谐发展
XX乡地处岳阳县南端,辖31个村,402个村民小组,有9060户人家,38400人口,全乡耕地面积38000亩,山林面积85000亩,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平行穿境而过,是一个交通便捷、土地肥沃的农业大乡,辖区总面积119平方公里。过来,我们抓综治工作在如下三个方面作了探索和努力:
一是创新了维稳机制
二是拓宽了维稳
思路
三是强化了维稳责任
第一、因势利导,创新了维稳机制
客观地讲,XX是个事故多发、治安难安的地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利益格局的调整,农村社会层面的问题增多、矛盾突出。针对这些情况,我们站在维稳机制的角度,充分依靠和发挥了三支队伍的力量:
1、聘请一名律师
随着群众法制水平的提高,乡镇依法行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过聘请律师,依法办事,我们工作中确实收获不少。如我乡胡山村曾经一年零七个月处于停摆状态。究其根源,“拦路虎”是该村2001年至2003年连续三年的财务清理问题。当时“民选”财务清理小组得理不饶人,连续三任村干部缓兵之计一直拖,群众反响又十分强烈,动不动就集体到乡里上访。这个时候,也就是2004年3月份,乡里聘请的律师出马了,他会同经管站、财政所的同志三天两晚,召集当事双方,181个财务问题都一刀两断,并理直气壮地说:“谁有意见,谁就找我打官司告状”。结果,无人应战,事情也就很快理顺了。村里班子重新选举,工作上手很快,该村面貌焕然一新。
从这件事中,我们悟出的道理是:律师既是法律的代言人,更是党委政府工作的摇旗手。因此,一有重大事情,我们都会咨询和征求律师的法律意见。如白羊村村级财务问题、京珠路三合生活区污染问题等都通过法律咨询得以解决。
2、成立一个组织
2004年3月底,我们成立了有11名成员参加的乡人民调解委员会。一年多时间以来,调解委员会作了不少工作,在我们维稳工作中,树起了自己的“品牌”。
记得去年10月底的一个星期六晚上,魏庆村一陈姓村民自杀身亡。死者亲属疑神疑鬼,矛头指向两户邻居,想再闹点事出来。当时,乡调解委员会委员、水利站长陈建生同志闻讯后,只身连夜赶到现场,一直做工作到第二天下午,当整个事情安排妥当后,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后来乡里负责同志清楚这件事时,这起**已过去一个多星期。
今年春节长假期间,乡里调解委员会的同志同样没有闲着。腊月二十九下午,XX村一周姓村民与京广村梁姓村民因债务纠纷,双方各召集二、三十人,准备对仗。派出所两名值班干警赶到现场时,双方的火气还直冒,干警情急之中打通了企办主任屈德保、畜牧站长周湘波的电话,两名调解委员会委员迅速赶到了现场。农村工作“一熟当三狠”,两位同志人熟地熟情况熟,劝解工作立竿见影,事态很快平息。开年之后,俩人又积极参与了债务纠纷的调处,使当事双方化干戈为玉帛。
今年的村级换届选举,由于竞争激烈,一些小插曲在所难免。许多时候,调解委员会的同志多次出面,做了许多“话明气散”的工作。
3、健全“三会”网络
全乡31个村“三会”组织健全,即都相应成立了治保委员会、调解委员会和计划生育协会,明确各村支部书记兼治保主任,“老大难”由“老大”负责,效果明显。网络的健全,筑牢了维稳基础。“三会”网络的完善,全乡基本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大部分村组干部能将问题真正解决在萌芽状态。
第二、因地制宜,拓宽了维稳思路
古人讲,天下之势,常系民心。民心顺了,就一顺百顺,民心安了,就一安百安。还有人说:天下顺治在民乐,天下和静在民富,天下可畏在民穷,天下可怕在民怨。因此,我们的维稳思路从外延和内涵上都有考虑:
一是把群众关心的事办好
去年到今年,乡党委政府就群众关心的基础设施、公益事业的建设,既新上了工程,又聚拢了人心。
现在,利用“砂改油”项目已经修好了步白线XX段6.2公里的油路;利用通乡油路项目已经硬化了集镇范围内的2公里街道;争取危改资金投入启动了八一校简易开学;争取国债项目资金,新建了卫生院住院部。四项工程,国家投入了400万元,乡自筹资金150万元。每一项工程,都是一件好事。如何把好事办好,我们向全乡人民承诺了三个制度:即在工程建设前的公开招投标制,工程建设中的人大代表监理制,工程建设竣工后的集中审核验收制。三个制度的实施,做到了科学决策、民主理财,是阳光下的行动和作业。实践证明,给了群众一个明白,还了干部一个清白。
二是把群众担心的事办成干部作风、村级财务一直是敏感话题,也是群众担心的问题。
抓干部作风,按照“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目标要求,我们从小事管起,从自己做起,因为细节决定成败。对机关公务消费实行货币化管理,让干部下村骑摩托、出外搭班车、来客进食堂、事事不铺张,群众的埋怨歌变成了赞美声。
抓村级
财务,推行村帐站代管,规范理财,理顺的不仅是财务,更理顺了群众情绪,许多矛盾和问题都迎刃而解。
三是把群众开心的事办实
群众开心的事莫过于增产增收。为了使一方山水富一方人,我们围绕五个方面来促进农民增收,即贯彻一号文件政策增收,抓好粮食生产大头增收,壮大养殖发展规模增收,做优XX西瓜品牌增收,做强林地林业效益增收。
维
稳思路的因地制宜,我们通俗地理解就是群众有饭呷、有事做、有钱用,社会自然安宁和静。
第三、因事而异,强化了维稳责任
维稳工作的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我们的作法是目标管理,制度约束。具体来说,是两方面的强化:
一方面,强化三个工作制度。即热点问题排查制度、难点问题责任制度、焦点问题应急制度。热点问题一月一排查,每个月28号由支部书记送交排查表。难点问题是一名领导、一个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焦点问题(指一些突发事件)主职领导靠前指挥,机关干部、调解会成员等同志做到召之即来,来之即战。
另一方面,强化三个考核制度。
即①分工负责制度。党政班子和机关干部分别包片、包村、包事,封闭式包干负责维稳工作。同时,党政干部实行轮流值周制,每周一为信访值班接待日,并负责一周内信访件的承办、督办或导办,件件落到实处。
②跟踪督查制度。由人大主席牵头,对信访等维稳工作每周督查、按月通报、季度讲评、年终考核,落实跟踪考评,督查考核,真正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③一票否决制度。各村、各部门、各线、各片的维稳工作评估都有一整套系统的考核方案,操作性强,要求较高。一票否决的单位和个人对号入座,咎由自取。当然,一票否决仅仅是一种方法和手段,目的在于深化维稳思想认识,要将社会稳定工作当成是首要任务,认为是重要职责,看作是主要内容。
XX乡坚持“预防为主、打防结合”的方针,努力做到预防走在萌芽前、调解走在对立前、处理走在恶化前、回访走在反复前,健全机制,创新思路,强化责任,使全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形势扭转。到目前,全乡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16起,调处112起;查处治安案件16起,破获刑事案件5起,抓获各类违法人员49人,落实帮教对象12人。全年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活动,禁毒宣传活动,打击地下“六合彩”、“扳砣子”等非法赌博活动,科普活动和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等共14场次,使非法活动得到遏制,社会风气明显好转,其本达到了无越级上访,无非正常死亡,无重大安全事故,维护了全乡社会大局的稳定,促进了XX乡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第五篇:创新信访工作机制 维稳企业发展环境
创新信访工作机制 维稳企业发展环境
2009-10-20 作者:西控公司 来源:中国航空报
在西控公司,员工可以充分享受到企业发展的成果。
西控公司是一个具有50多年发展历史的企业,现有在职职工5000多人,离、退休职工6000多人,加上社区各类暂住人员,公司辖区内人口近3万人。对于这样一个历史悠久、人员构成复杂的老企业,做好信访稳定工作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整个区域和谐稳定的需要。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西控公司能够不断战胜困难和挑战,在面临生存危机时化险为夷,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出色地完成国家重点型号任务,并使企业驶上发展的快车道,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坚持了一条从点到面、由浅入深的改革之路,而改革之路的成功就在于稳定机制的保障。
变“上访”为“下访”
在企业快速发展的每个时期,公司党政主要领导始终坚持把改革、发展和稳定有机统一起来,把信访稳定纳入企业的议事日程,作为对领导班子驾驭全局、处理复杂问题能力的检验。公司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对稳定工作做到情况清、方向明、决心大,对重要信息和动态及时分析研究,及时化解处理,确保公司重大改革措施的强力推进。
近些年来,西控公司在三项制度改革、结构调整、军品反剥离到破产重组等各个历史阶段,尽管改革力度很大,矛盾冲突很多,但是由于公司注重发挥信访工作沟通交流的桥梁作用,变“上访”为“下访”,广泛倾听职工群众意见和建议,坚持科学决策,注重平衡各方利益,使一些可能酿成群体事件的不稳定因素被及时解决。在破产重组过程中,为确保重大改革项目的实施,公司党政工主要领导始终站在信访稳定工作的最前沿,靠前指挥,讲解政策,化解矛盾。公司先后5次组织开展宣传思想工作大会战,主要领导在大会战第一线直接与职工对话交流,解释疑难问题,先后组织召开各种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座谈会、报告会、咨询会50多场次达1500多人次。同时组成宣讲组,深入基层、社区广泛宣传相关政策,搜集传递各类相关信息,为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由于宣传到位、思想到位、组织到位,职工代表大会以高票通过《重组安置方案》。这次大会战规格高、层次多、周期长,创下了西控历史上宣传思想政治工作之最,为后来一系列改革的推进提供了成功经验。
创新信访工作机制
稳定是政治任务,稳定出生产力。为了确保信访稳定工作的长期性、规范性和有效性,西控公司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
一是建立了沟通交流机制。公司和相关部门主要领导定期与离退休职工代表座谈,广泛听取他们对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的意见和建议,并将办理结果反馈职工代表。近三年来,企业召开数十次离退休职工代表沟通座谈会,公司党政主要领导亲自参加座谈,面对面地回答和解释疑难问题,与离退休职工代表进行思想沟通,向代表们通报公司生产经营形势、干部调整及企业的发展战略等重大事项。这种双向零距离交流模式,从根本上消除了企业领导干部与离退休职工之间的隔阂。
二是建立信访接待工作机制和流程。领导接待日和座谈会,既是反映问题的场合,也是诉求发泄的场合。这一机制要求对所有反映的问题实施闭环管理,形成信访接待—反映问题—汇总整理—领导阅批—部门办理—督促检查—承办回复—信访反馈—信访归档等9个环节的信访工作流程。特别是对信访接待汇总反映的问题,提交公司领导阅批后,转有关部门尽快办理。这也是企业强化信访问题转办力度的一种探索和创新。三是建立形成了工作网络机制。信访稳定网络机制以各级党组织为中心,各级领导干部和党团员、工作骨干为重点,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信息渠道上下畅通,反馈及时准确。社区党组织建立了信访稳定工作网络管理图,按照“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原则,实施责任管理制。
四是确立了下情上报制度。对在职职工或离退休职工反映强烈的、企业又无力解决的社会性、政策性问题,通过各种方式及时向集团公司、地方政府和国家有关部门反映,并从政策层面做好引导解释工作。
五是建立规范思想动态分析制度。公司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网络,每季度自下而上收集职工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汇总提炼后上报公司领导审阅,并在网上公布。由公司办公室责成有关部门限期解决,执行结果纳入年终考核。此举化解了许多怨气和矛盾。
六是增加接待密度,发挥解压阀作用。为了使信访者有地方说话,有人听他们说话,西控公司自2006年10月起,在原接待制度不变的情况下,每月增加了东、西社区两次公司领导接待日和每季度北社区公司领导接待日。从而使公司领导接待日次数由原来每年12次,增加到40次。在月度信访接待工作中,职工群众反映的问题,信访部门次月通过电话或登门拜访反馈意见。当信访职工群众看到自己的意见有回音、有结果时,怨气和不满随之而散。他们赞誉这种深入社区下访是“老八路精神又回来了”。
建立二级接待日
企业信访稳定工作涵盖面很宽,职工群众反映的诉求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需要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近年来,西控公司在信访接待中,反映工资、历史遗留问题、房产管理维修等方面的诉求相对比较集中。为此,人劳处、房产处等相关部门设立了二级接待日,力求把信访问题解决在源头。每周五下午定为部门接待日,为来访职工群众解疑释惑,对个别诉求反映较为强烈的人员,人劳部门领导还多次登门进行政策讲解和情感沟通,使这些人员深受感动。房产部门建立了现场接待访谈办公制度,面对面地听取职工家属有关房产管理、房屋设施维修以及职工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有关问题。公司工会为了维护职工和弱势群体利益,建立了对困难职工实施动态管理和动态困难补助的互助机制。公司多年来坚持职工互助基金制度,截至2008年底,互助基金会员总人数达8693人(在职4660人,退休4033人)。互助基金医疗补助和互助基金困难补助使931人受益,发放困难补助金110200元;为劳司困难职工发放补助金20550元;对2007年76名亡故职工家属发放补贴共计15200元。这些举措受到了职工家属的普遍欢迎,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信访量。
在信访接待过程中,西控公司及相关部门把“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耐心接待来访人员”作为信访工作者的座右铭,始终坚持“认识和不认识一个样,干部和群众一个样,辖区内和辖区外一个样,接待日和非接待日一个样”的原则。通过换位思考,坚持“一杯水”的作法,对每一位来访者,递上一杯热水,稳定来访者的情绪,认真听取来访者的诉求和反映,做到接待热心,听反映耐心,解释细心,走时舒心,使信访质量不断改善和提高。
勇闯“沼泽”地
西控公司作为一个计划经济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国有企业,如同其它国企一样,有着诸多历史遗留下来的难题,劳动服务公司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该公司属于集体性质,但长期服务于西控公司,与西控人血脉相连、荣辱与共。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西控劳动服务公司的处境更加艰难。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好劳服公司的生计和出路,西控的稳定和发展也难以保证。为此,西控公司不绕道不回避,面对历史难题大胆尝试,先后开辟了200多个岗位,解决原劳动服务公司大集体职工的就业问题,并筹措资金解决待岗人员生活费问题,体现了西控公司的社会责任和宽广胸怀,此举在军工行业独树一帜。
今年,为了彻底解决劳服公司生存发展问题,西控公司对其进行了重组改制,组建了以实体加工为主的兴航工业公司和以劳务派遣为主的兴航实业公司。这一重组改制方案的实施,激活了原来的一潭死水。重组后的兴航工业公司上半年实现了“双过半”,产值创原劳司的历史最好纪录,不仅对凝聚人心、稳定队伍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其他企业的改革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共享成果 和谐发展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是西控公司发展历程中最为艰难的时期,广大离退休职工与企业唇齿相依、共克时艰。随着企业经济效益的好转和快速发展,西控公司始终把离退休职工的利益挂在心上,尽其所能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使西控曾经的奠基者、创业者、奉献者感受到企业发展带来的好处,并让他们通过各种不同形式为企业的发展进言献策,促进了企业的和谐发展。
公司坚持每年春节和国庆节为离退休职工发放过节补助费达300多万元。根据离、退休年限,每月发放综合性补助费。公司投资 500多万元改善了福利区的居住环境,使福利区的绿化、美化和硬化条件得到提升。企业还筹措资金对全部老楼房的上下水设施进行了全面改造。投资400多万元,改造了单身职工公寓,为每个房间配备了空调和电脑,开通了网络,改善了单身职工的居住环境,为企业留住人才提供了重要条件。为了职工的身体健康,公司与政府联手,定期对在职和退休职工进行全面体检,受到职工的普遍欢迎。
信访稳定工作机制的建立和推进,进一步强化了解决复杂问题的力度,对于改变作风、密切干群关系、构建和谐西控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