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论文(论岭新社区加强服务与经济建设)

时间:2019-05-14 15:50: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共管理论文(论岭新社区加强服务与经济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公共管理论文(论岭新社区加强服务与经济建设)》。

第一篇:公共管理论文(论岭新社区加强服务与经济建设)

论岭新社区加强服务与经济建设

摘要:中国改革开放20年以来,社会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飞跃式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化之一就是全国各大中城市出现了社区这一全新的人居生活模式,特别是现代科技革命的成果在社区的广泛运用,使得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包括社会活动的大部分甚至全部都在社区里完成已成为现实,由此,具现代意义的社区出现。本文中以长春市岭新社区为例,阐述了建设社区服务型经济的原因即意义,表明了该社区在经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对策。

关键字:岭新社区经济建设服务产业化社会参与

岭新社区归属于长春市N区,占地面积47820平方米,辖31栋居民楼,8350人;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30%;、低保户有18户,43人。社区建有一处728平方米多功能齐全的办公用房,设有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驻区单位有宾馆、进出口公司、精工电镀厂、清洁科技有限公司、N区环境卫生管理处、N区党校、大环物业、房屋供暖公司和安居物业等9家单位。

一、建设社区经济的原因及意义

社区经济是社区建设的基础条件。大力发展社区经济可以为社区建设提供可靠的物质保证。不管是那个方面的的社区建设都离不开资金这个基础,都需要资金投入。但在国家财政拨款极少或根本不拨款的情况下,只有积极发展社区经济才能有效地解决社区建设资金困难问题。大力发展社区经济有助于买足社区居民的生活需要。社区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社区经济还是扩大就业、安置社会劳动力的重要渠道,并进而发挥着社区服务和社会稳定的作用。

二、社区经济与社区服务的关系

社区经济是为了发展社会服务而建设兴办的,其宗旨是为社区居民更好地生活和全面发展服务,其发展方针是“围绕服务办经济,办好经济促服务”。

社区服务是社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区经济主要通过社区服务来实现。两者之间的发展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在当前发展社区建设及社区服务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发展社区经济来促进社区服务的发展。

三、岭新社区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岭新社区的社区经济实体有阳光超市、老年公寓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这些经济实体可以分为两类:街道管理的经济实体(医疗卫生服务站、阳光超市)、社区管理的经济实体(社区老年公寓)。

(一)管理的多层次

岭新社区的几个经济实体在管理主体上是多层次的,既有街道管理的也有社区管理的。街道管理的经济实体与社区的关系较为复杂,存在多个管理主体,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机构,不利于社区经济的发展。

(二)社区干部对社区经济认识不足

部分社区干部认为:

一、社区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获得资金。虽然社区经济发展可以为社区建设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但是我在前面已经提到,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居民福利最大化;

二、把社区经济的发展与社区服务的关系对立,没有认识到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三、对国家发展社区经济的的政策认识存在偏差。国家不提倡的是在发展社区经济时违背为社区居民服务的宗旨,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对于以社区居民福利最大化为宗旨的社区经济和社区服务,国家是鼓励的。

(三)社区工作人员对于社区经济投入精力有限

社区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繁重、杂乱,导致社区工作人员对于发展社区经济投入精力不足。随意,对于社区工作人员来说,重点是减轻工作负担,从而有更多的时间精力来研究探讨社区发展问题。

(四)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影响劳动力流向社区经济

目前岭新社区经济发展还处于小规模、低科技含量、从业人员主要是下岗人员的阶段,社区要经济发展,需要吸引社区成员的广泛参与,二目前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影响了劳动力流向社区经济领域。

(五)社区经济内容与社区需求联系不够紧密

社区中医疗卫生服务站开设之前,附近已有一家门诊,两家业务重复,所以没有必要建这家医疗卫生服务站。并且,由于两家提供的医疗服务简单,居民有大病还要上大医院。另外,社区居民大多为回迁户,负担不起老年公寓的费用,入住老年公寓的大多来自长春其他社区,也就是说,收费高于居民收入水平。

(六)社区经济的社会参与度不高

社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社区居民和驻区单位的广泛支持和广泛参与。但是岭新社区经济的发展主要是在行政性力量推动下进行的,社会参与度不高。市、区两级政府要求每个社区需提供便民利民、老年人服务等社区服务,岭新社区阳光超市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由街道推动兴办的,并且都由街道管理。

总之,岭新社区的社区经济更多是按照政府的指挥棒,按照市、区政府的检查评比指标进行的,社区经济对社区建设提供的经济保障能力较弱。

四、对于岭新社区经济建设的几点意见

国外在发展社区经济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美国的社区建设中,由社区发展公司等非营利组织控制社区发展已成为主流。国际经验表明,社区非营利组织在发展社区经济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社区经济建设过程中,应大力培育和发展社区非营利型机构,这不仅可以承担社区的大部分管理与服务工作,而且还能够创造大量新的就业岗位,促进社区经济的发展。

(一)加强统一规划管理

建立社区服务行业管理组织或社区服务指导中心,对不同运营性质的社区服务单位实行不同的管理方式,并有一套科学、合理的统计指标体系。在岭南社区的街道和社区服务中心分别配备一定数量的行政或事业编制的专职社区服务人员,具体负责社区服务的组织管理工作,合理安排经营型服务项目,服务于全体社区居民,建立街道、社区一统的社区管理服务体制。

(二)社区干部认清社区经济发展,做好带头作用

在岭新社区经济发展中,社区干部应充分认识社区经济建设,要改变那种只关注检查、评比的思维模式,要以社区居民的需求为出发点,做好社区经

济的发展工作。社区干部应坚持向社区服务的社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主体,发挥各种中介、民间组织作用,鼓励社会各界投资社区服务业。发展社区服务项目,采取无偿与有偿相结合的办法,促进社区服务走上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道路。

(三)理顺社区职责,动员群众力量

政府应对社区职责、社区应承担的服务事项、社区可协助的管理服务事项、社区不应承担的工作任务等,进行细分和界定,并通过文件形式在社区公布,对于不属于社区职责范围的,应给与社区拒绝的权利。在当前社区工作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应充分动员居民群众中蕴藏的力量,通过给予适当的报酬把他们吸引到社区服务中来。岭新社区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鼓励青年学生,尤其是大中专院校的学生,积极开展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

(四)发挥政府作用,加强社会保障

从公共产品供给的角度看,政府应该成为社区医疗保健组织、就业服务中心、就业培训等机构资金的主要提供者或全部提供者,对失业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资金和生活费用。此外,政府还应支持大部分承担社区服务的非盈利组织的服务成本等。

发展社区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在社区的任务是:满足社区居民的各种要求,推动社区建设和发展,帮助解决社区存在的问题。要推动非政府组织参与社区社会保障,首先要将其视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次,政府应对其进行政策扶持和引导,实现对非政府组织参与者的优惠和鼓励,同时根据法律的规定保护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积极引导其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五)社区服务产业化,满足社区居民需要

社区服务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社区居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的需求为目的,通过居民组织体系为载体的社区服务业,经过商品化、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发展,形成一个新产业的全过程。在恪守“服务于人,服务于社会”的原则下进行社区服务产业化,在经营过程中以社会效益带动经济效益,并将其放在重要位置,做到以盈利养福利,最终促进社区服务事业的发展,满足社区居民的需要。

(六)积极培育公民意识,强化社区自治功能

在岭新社区中,社区居民不是政治体系中发挥利益表达和利益综合功能的参与者,而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具有象征性参与含义的顺从者角色。要想建立基层民主,就必须培育居民的现代公民意识,即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和公共观念。

政府应以社区自治为核心,放弃不适当的行政干预,致力于培养居民的自我组织能力,真正实现还权于民,同时努力探索驻社区单位和非政府组织参与社区自治的经验和方法。在社区选举中,要尽力排除人为干扰,严格按法律规定的步骤进行操作,不能随意改变选举结果;在日常事务中,要建立健全各种决策机构和制度,做到法律落实、制度完善、程序规范,从而在社区成员心目中真正树立起“主人”的意识和信念,使他们不仅能够而且愿意参与社区经济建设。

结束语

岭新社区作为东北城市社区的基层社区,是东北城市社区建设不可或缺一部分。东北城市社区要完善社区建设,就必须要以岭新社区在内的众多基层社区经济建设为基础。当前岭新社区的经济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随着该社区干部对于社区经济的认识进一步提高,社区非营利组织的进一步发展,社区各种资源的充分整合,政府的支持和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岭新社区的经济建设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并成为东北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经济基础之一。

参考文献:

1、郄晋生、万建忠:《社区管理服务——市南模式》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年版,第25页

2、陈漭、许彬、王时浩等:《社区经营与社区服务》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年版,第97页

3、吴新叶:《社区管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19页

4、卜长莉:《社区冲突与社区建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78页

第二篇:关于完善农村公共服务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的调研分析

“加强农村社区建设,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农村新社区建设伴随着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应运而生,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载体,是农村基层组织制度创新的客观需要,也是市委、市政府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的重大决策。

一、我市农村新社区建设的实践

我市从2003年开始实施的“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明确提出了建设农村新社区的目标要求,2005年制定出台了《统筹城乡发展纲要》把实施“农村社区建设工程”列入统筹城乡发展的六大惠民工程。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的目标后,农村新社区建设有了新的发展进一步加速。**市被列为全省首批农村新社区建设试点市,各地也结合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实践和探索。据市民政部门统计,目前全市已创建了251个农村新社区,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10%左右。

1、农村社区建设的总体布局逐渐清晰。各地先后开展了县域村庄布局规划、村庄建设规划和整治方案的编制工作,目前除江东、海曙外,九个有新农村建设任务的县(市)区全都编制完成了县域村庄布局规划,近2000个村编制了村庄建设规划或整治方案。以社区建设与行政村的区划调整有机结合的形式,着力围绕中心村打造农村新社区。同时,各地根据村庄布局规划加大土地整理、宅基地置换的力度,推进农村住房制度改革试点,加快农村集中居住区建设,使村庄布局进一步优化。

2、农村环境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实施以“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五年来,全市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40多亿元,累计启动村庄整治建设2010个村,占全部行政村的76%,建成全面小康村269个、环境整治合格村1836个,完成生活污水处理村122个。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客运班车通村率达到99.7%以上,“农民安全饮用水工程”实现全覆盖,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96.5%,全面小康村和环境整治合格村基本做到了“水清、路洁、院绿、灯明、村美”。

3、农村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形成。以文化、教育、卫生、健身、治安为重点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社区医疗、社区教育、社区治安、社区管理等服务逐步完善。建成村落文化宫1184个,有线广播和有线电视实现村村通。农村社区文化进一步繁荣,为农村新社区建设提供了内在的动力。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深入开展,已有262个村建立农村社区服务台中心。镇海等地先后制定出台《村民服务中心建设实施细则》,建设集便民服务、党员活动、教育培训、文化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社区服务中心;**市在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中推广了“一站式”的服务。

4、合力共建的体制机制逐步形成。在强化村民委员会村民自治组织建设的基础上,构建覆盖辖区全体居民的管理与服务组织机构,创建了社区共建理事会和社区工作站等运作方式,积极吸纳外来人口一起参与社区的建设和管理,努力实现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我管理有效衔接、政府依法行政和居民依法自治良性互动。镇海区蛟川街道棉丰村针对外来人口较多的实际,建立了“新棉丰人”党支部,并成立了新棉丰人服务站。**市在外来人口较多的村、社区由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和部分外来人员共同组建“和谐促进会”,着力形成合力共建农村新社区的良好氛围。

二、我市农村新社区建设的模式探索

各地在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的过程中,以“百千工程”为抓手,整合村级资源,强化社区服务,深化村民自治,多形式开展农村新社区创建活动。

1、多村联建模式。多村联建社区一般由片区内内若干个村庄组成,重点是完善农村社区公共服务,通过整合各村资源,建立健全村务活动、社区卫生、社区教育、治安保洁、文体娱乐等服务设施,突出服务共享,为农民提供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北仑九峰山片区是我市首批通过验收的村庄环境整治成片连线推进区域,以此为契机,九峰山区域探索实施“九村一社区”农村社区化管理模式,把该区域的7个村加上附近的杜家、吕鉴两个村联合创建农村新社区。通过成立社区服务中心,建成社区“三室四站一中心一校一场所”,完善一系列高规格的公共服务设施,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的职能得到延伸,该区域基本形成了“十五分钟生活服务圈”。

2、城中(城郊)村改建模式。顺应城镇化进程和农民分工分业的趋势,按照城镇建设规划和新社区的建设要求,通过旧村改造或散落小自然村迁建,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实施社区化管理。如列入市农村住房制度改革的13个试点,建设规模都在5万平方米以上,形成了农村新型社区。鄞州区已建成湾底、陈婆渡、东裕等拆迁型社区35个。镇海区的蛟川、骆驼街道也建成了一批农村社区,均建有社区服务中心,配备社区专职干部,村民们在社区治安、教育培训、文化

第三篇:洪洞局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与支持

洪洞县邮政局

服务全县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实施意见

根据2009年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局实际,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紧紧围绕2009年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县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主要奋斗目标

(一)继续加大普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实现村村通邮。

(二)加大邮政服务“三农”力度,建立“县邮政物流配送中心—支局配送站—村邮政配送点”三级订单体系。

(三)加快投递网建设,实现党报党刊投递提速,提高工作效率。

(四)全面开展服务地方中小型企业,为其提供金融服务与支持。

三、工作重点

(一)认真做好服务“三农”工作,加快农资配送渠道建设。

长期以来,我县广大农村地区服务体系相对薄弱,这为我局发挥网络优势、进一步拓展连锁配送业务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局将抓住机遇,因地制宜,认真研究并大力推行直接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连锁配送经营模式,大胆切入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连锁配送服务领域,做好农资配送,积极参与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促进我县农民增收减负,促进全县农村经济发展,树立邮政服务新形象做出新的贡献。

(二)大力推进城市信报箱建设。

全面提升窗口服务水平,认真做好邮政普遍服务,全力保障邮政特殊服务。近年来,随着我县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用邮需求日益增加。但邮政信报箱建设远远滞后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县城范围内只有县委家属楼、人行家属楼有信报箱,大部分居民住宅楼都没有信报箱,尤其是新建的居民住宅楼住户用邮需求较大,由于基础设施的不到位,严重影响到了公民通信权利的保障。为此,我局今年将大力推进城市信报箱建设。

(三)加快投递网建设。

我局将通过转换运行机制和规范化的管理,加快传递时限,使邮政服务更加贴近用户,真正实现“投递到户”,彻底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提升投递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

(四)继续加大普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普遍服务是国家赋予邮政企业的神圣使命和庄严职责,做好普遍服务,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改造邮政投递网,立足于切实解决城乡居民的邮政投递服务问题,确保普遍服务的落实。

(五)继续推进邮政服务中小企业工作。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局能为中小企业提供寻找目标客户、传递产品信息、策划物流配送和拓宽融资渠道等一揽子解决方案,成为改善中小企业创业条件的有效渠道。我局将利用这些优势,针对融资渠道单

一、融资规模有限、资金结算额度偏小的中小企业,创新小额信贷、质押贷款、商易通的服务方式和内容,为中小企业搭建金融网络平台。利用中国邮政已经建成的名址信息系统,规模化、大批量地为中小企业提供数据库商函目标客户精准确定、广告设计、商函投递、客户意见反馈等一站式服务,拓宽销售渠道,为中小企业搭建市场营销平台。利用通达全球的快递网络,连接国内大城市的物流集散网络以及大部分地市的货物快运邮路,为中小企业提供快货运输、分销配送、电子商务快递、代收货款和国际贸易服务,搭建速递物流平台。

第四篇: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

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

作者:金德万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社会问题日益增多。如何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强社会管理职能,已成为各级政府共同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所谓公共服务,指的是政府为社会公众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包括政府为推进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提供的服务。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是21世纪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所谓社会管理,就是通过制定社会政策和法规,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与社会稳定。公共服务以合作为基础,强调政府的服务性,强调公民的权利;社会管理则以行政强制为基础,以法律为保障,对社会关系进行调整与约束,政府在其中起主导作用。这些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在加强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实践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总的来看,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仍比较薄弱,还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就社会管理言之,我国传统社会管理模式是政府与社会高度合一的集中管理模式,它导致社会缺乏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最终影响到社会的协调、健康发展。同时,这种管理模式还使政府部门机构臃肿、层次重叠、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管理成本高。就公共服务言之,政府承担了过多的公共服务职能,控制公共服务的范围仍嫌过宽,难以满足社会投资多元化与消费多元化需求,另则政府过于重视投入而轻视服务的效果,为公众服务的观念还未完全确立,再则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存在着城乡失衡、地区失衡等问题。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履行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亟待解决下述问题:其一是创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机制。由于社会事务具有复杂性,社会公众需求具有多样性,因此,应充分发挥政府、社会组织、公民等多方面的积极性,形成政府调控、社会组织和公民协同参与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新机制。其二要不断提高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质量。通过建立健全统一、公正、透明的法律制度和公共政策体系,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与政策环境,不断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质量。其三要加快建立健全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加强各种社会管理机制的整合,最终形成有效覆盖全社会的应急管理系统,这是当前社会管理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当然,在强调完善应对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社会常态管理机制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二OO四年八月二十日

第五篇:综合标准化与公共服务提升

综合标准化与公共服务提升

作为经济社会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标准化在服务标准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服务质量的评价与改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保障民生工程,促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即将由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综合标准化与公共服务提升—来自苏州市的创新实践》一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苏州市公共服务标准化研究中心关于城市综合服务标准化研究的重大理论成果。

伴随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公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对政府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适应现代社会公众对政府的新要求,为公众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成为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政府公共服务标准化是一个系统的事物,是一个制定公共服务标准、并贯彻实施这个标准的活动过程,这一过程在我国政府服务中的实现,是政府转向现代公共服务模式、实现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经之路。通过政府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建成一套结构完整,目标明确,条理清晰,易于操作的公共服务标准化体系对于服务型政府建设,政府形象塑造,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提高服务质量,满足人民需求等都具有重大意义。

《综合标准化与公共服务提升—来自苏州市的创新实践》一书借鉴了标准化管理、公共服务以及公共服务标准化的相关理论,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比较分析、问卷调查、统计分析、跨学科研究、系统研究、案例分析、经验总结等多种研究方法,全面系统分析了公共服务标准化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并对政府公共服务标准化对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对苏州市城市综合服务标准化总体设计与建设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与分析,对公共安全、公共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基础设施与公共事业、环境保护公共服务、公共信息服务、公共科技服务、公共科技服务等领域内的典型示范进行剖析,总结标准化成果,同时为其他城市的城市综合标准化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综合标准化与公共服务提升—来自苏州市的创新实践》一书的出版也是苏大秉承“以服务谋发展、以贡献求支持、以合作促双赢”,“推倒”大学“物理围墙”,密切与地方政府、行业合作,充分发挥大学的人才学科优势,参与地方建设的又一重要的里程碑。期待本书的出版能够为关心标准化与城市治理的读者们提供参考的方向。

下载公共管理论文(论岭新社区加强服务与经济建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公共管理论文(论岭新社区加强服务与经济建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创新

    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创新 1. “十二五”规划中非常明确地提出来“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贯穿“十二五”规划的一个思想“......

    民生保障与公共服务总结

    读《民生保障与公共服务》的体会 《民生保障与公共服务》是科学发展主题案例系列图书的组成部分,由中组部、国家发改委会同教育部、民政部、人社部、住建部、卫生部编写,全国......

    公共管理与服务类考纲5篇

    四川省2012年普通高校职教师资和高职班对口招生统一考试大纲 公共管理与服务类(原社会公共事务类) 一、考试科目及分值比例 专业综合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科目......

    价格公共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2008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指出,要在加强和改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

    电子政务与公共服务创新(共五则)

    电子政务与公共服务创新【摘要】公共服务的提供是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如何更快更好的为公众提供服务将影响一个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也关系到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传统的政府......

    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与社会化服务浅议

    摘 要: 公共图书馆以实现和保障公民的基本阅读权益为职责,应当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本文从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公益性和社会化服务两方面论述如何通过更好的社......

    浅议县级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与新农村建设

    浅议县级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与新农村建设青龙满族自治县图书馆池宝侠论文关键词:图书馆: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服务论文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和谐社会中重要任务之一,作为......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使用管理办法

    **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建设与使用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我市地理信息共享服务水平,推进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高效应用,促进智慧城市建设,根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