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人民政府令:沈阳市社区工作暂行办法(第14号)

时间:2019-05-14 15:45: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沈阳市人民政府令:沈阳市社区工作暂行办法(第14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沈阳市人民政府令:沈阳市社区工作暂行办法(第14号)》。

第一篇:沈阳市人民政府令:沈阳市社区工作暂行办法(第14号)

沈阳市人民政府令:沈阳市社区工作暂行办法(第14号)

第一条 为加强社区建设,完善社区功能,规范社区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社区工作。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社区,是指在居民委员会的基础上经过改革、调整组建的社区委员会辖区。

社区的组织体系由中共社区基层组织、社区委员会、社区成员大会或代表大会以及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构成。

社区在法律、法规范围内享有自治权、协管权和监督权。

第四条 市和区、县(市)民政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社区工作的协调、指导部门;具体负责社区工作的总体规划和社区组织制度建设。

区、县(市)人民政府及其派出机关对社区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社区组织应依法协助区、县(市)人民政府及其派出机关开展工作。

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权限,帮助社区做好相关工作。

第五条 社区应根据成员居住状况设立,社区规模一般在1000至3000户的范围;职工家属聚居区和封闭型单元小区社区的设立可按实际情况确定。

社区的名称应根据国家有关地名管理的规定和社区成员的意愿与习惯确定,但一般不得以数字的方式命名。

第六条 社区的设立、撤销、规模调整由区、县(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提出,经区、县(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报市民政部门备案。

第七条 社区工作的主任任务:

(一)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教育社区成员依法履行应尽的义务,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二)组织开展面向社区成员的各种社区服务和文化娱乐、体育活动,发展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事业,完善对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和弱势群体的服务网络,开展群众性的互助、互济活动,帮助失业人员就业;

(三)协助政府做好社区成员最低生活保障和企业退休、失业人员管理与服务工作,协助有关部门维护本地区的社会治安和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开展对刑满释放、解除劳动教养人员的帮教活动,调解民间纠纷,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做好征兵、计划生育、妇女和侨务等与社区成员有关的各项工作;

(四)搞好社区环境的净化、绿化、美化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协助有关部门发展社区卫生事业,开展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服务;

(五)维护社区成员的合法权益,对社区内的煤气、环卫、供水、供电、供暖等公共服务和物业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评议。负责联系社区内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和所在地的人民政府及其派出机关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八条 社区委员会是社区工作的执行机构,是由社区成员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区委员会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

理、民主监督的自治原则。

第九条 社区委员会一般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3至9人组成。一般每200-300户配备1人,多民族居住的社区,应当有适当的少数民族成员组成。

社区委员会成员应当从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身体健康,有适应本岗位工作需要的组织协调能力、专业知识和技能,能热心为本社区成员服务的社区成员中选举产生。

社区委员会经社区成员大会或社区成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每届任期3年,其成员可以连选连任。

第十条 社区委员会可根据需要设立法律咨询、保障服务、治安调解、环境卫生、文化教育、计划生育和妇女等工作岗位;经有关部门批准,也可以根据需要聘用若干社区干事,其聘用期限和社区委员会成员的任期相同。

第十一条 社区委员会根据需要可成立老年人、残疾人、妇女、青少年等各类群众组织,组织社区成员开展自愿者活动,组织建立楼(院)长、单元组长等义务工作网络,协助社区开展各项工作。

第十二条 社区成员大会是社区工作的最高权力机构。社区成员大会由社区18周岁以上有选举权的成员和驻社区单位(以下简称社区单位)的代表组成,社区委员会向社区成员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根据需要可召开社区成员代表大会,代行社区成员大会的职能。其代表由社区成员和社区单位推选产生,每届任期3年。社区成员代表一般每15至30户产生1名,社区单位代表一般不超过代表总数的1/5.第十三条 社区成员大会或代表大会具有下列职责:

(一)选举产生社区委员会成员;

(二)选举产生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成员;

(三)听取和审议社区委员会的年度工作报告和下年工作计划;

(四)讨论决定涉及社区成员利益的重大事项;

(五)制订与修订社区自治章程和有关规定;

(六)评议社区委员会成员,对不称职的社区委员会成员进行罢免;

(七)纠正社区委员会不适当的决定。

第十四条 社区成员大会或代表大会由社区委员会负责组织召开,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有1/3以上的代表提议,应当随时召开。出席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的代表人数必须超过半数以上,会议决定的事项必须由获得半数以上代表通过。

社区成员对社区成员代表大会通过的事项有疑义的,经1/5以上的社区成员提议,应当召开社区成员大会进行复审,社区成员大会的决定为最终决定。

第十五条 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是社区工作的协商议事与监督机构。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设主任1人,副主任和委员若干人,其成员一般应由社区内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单位代表以及热心社区工作的成员代表组成。协商议事委员会委员不享受政府补贴;社区委员会成员不得兼任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主任。

第十六条 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的主要职责:

(一)在社区成员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社区的重要事项进行协商议事,有权向社区委员会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检查、督促社区委员会落实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的各项决议或决定;

(三)帮助社区委员会协调有关部门和社区单位,开展共驻共建;

(四)对社区内成员的最低生活保障、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和退休人员和社会化管理等工作进行监督和质询;

(五)对涉及社区成员合法权益的问题有权建议召开社区成员代表大会。

第十七条 社区单位是平等参加社区自治活动的主体。社区单位应当遵守所在社区的自治章程和各项制度,参加社区的各项活动;社区单位应当本着共驻共建、资源共享的原则,支持社区工作,向社区无偿、低偿或优先提供服务资源。社区单位有权对社区的工作进行监督。

第十八条 社区工作实行示范达标考核制度。示范达标考核的内容可分为社区组织、社区服务、社区保障、社区环境、社区治安、社区卫生、社区文化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第十九条 社区工作考核的标准分为达标社区标准和示范社区标准。

达标社区,由所在街道办事处进行日常考核,报区、县(市)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验收认定;示范社区,由所在区、县(市)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进行日常考核,报市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验收认定,以市政府名义命名。

第二十条 对在示范达标工作中成绩突出的社区和个人给予适当奖励;对未达标的社区要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能达标的社区,可建议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对不称职的社区干部进行罢免。

第二十一条 社区工作实行巡视监督制度。市政府成立社区工作巡视监督办公室,负责全市社区工作巡视监督制度的组织实施与综合协调工作。

巡视监督采取专职人员定期巡视和社区成员日常监督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定期巡视和日常监督可分别由专职巡视员和义务监督员负责。专职巡视员由各区、县(市)政府从熟悉社区工作的老干部、老党员、老工人中产生,经市政府统一培训后,持证上岗,享受政府补贴;义务监督员由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从热爱社区工作的社区成员中产生,经区、县(市)政府批准上岗,不享受政府补贴。

第二十二条 专职巡视员代表市政府对社区工作进行定期巡视,对社区工作具有知情权、质询权和监督权,对社区工作实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对有关部门在社区的执法工作进行监督,承受时向上级机关反映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与社区工作监督员定期进行沟通和联系,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巡视监督工作落实情况;对有关部门的答复和处理意见有疑义的,可直接向市政府反映。

义务监督员代表社区成员对所在社区的工作进行监督,提出意见、建议和质询;定期向社区工作巡视员通报本社区工作情况;经常收集社区成员意见,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社区工作存在的问题。

第二十三条 巡视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和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以及社区服务、社区治安、社区环境、社区文化、社区卫生等方面。第二十四条 巡视监督可采取明查暗访、设立公开电话、群众意见箱、征询意见卡和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进行。有关部门应定期对巡视监督情况进行通报,并向社会公布,接受市民的监督。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以及区、县(市)政府派出机关应当设立公开监督电话,受理社区工作巡视员、监督员的咨询与投诉。对社区工作巡视员、监督员反映的问题,有关部门应在72小时内予以答复或解决。有关部门受理投诉情况及社区成员满意程度,应作为上级目标考核、评价其工作的重要依据。对巡视监督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应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五条 保证社区工作必要的工作条件。社区的工作经费,办公、活动用房和电话、微机等其他必备的办公设施,由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统筹解决。所需专项工作经费,除应列入政府财政预算的以外,其余部分应采取财政支持、费随事转、有偿服务、社会赞助的方式解决。

第二十六条 保证社区工作人员的合理待遇。社区委员会成员和社区干事的生活补贴费由财政承担。社区干事享受生活补贴的,由区、县(市)人民政府派出机关负责代缴或续缴

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统筹金。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沈阳市公墓管理暂行办法

沈阳市公墓管理暂行办法

颁布时间:1993-1-14发文单位:辽宁省沈阳市人民政府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公墓管理,根据《国务院关于殡葬管理的暂行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我市属法定火葬区,大力提倡骨灰入土植树、深埋不留坟头、撒入江河等一次性处理。根据需要有计划地建立骨灰公墓。

第三条 公墓是为城乡居民提供安葬骨灰和遗体的公共设施。建立遗体公墓,只限于回民,其他地区禁止建遗体公墓。骨灰公墓分为公益性公墓和经营性公墓。公益性公墓是为农村村民提供骨灰安葬服务的公共墓地;经营性公墓是为城乡居民提供骨灰安葬实行有偿服务的公共墓地。

我市原则上不兴办公益性公墓,严格控制经营性公墓。

第四条 公墓建设应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合理布局、节约用地、因地制宜、美化环境。逐步做到墓区规范化、环境园林化。

第五条 建立墓地应选用偏僻荒山瘠地。没有荒山瘠地,骨灰可集中存放于骨灰堂、建立骨灰墙。但均不得占用耕地。

禁止在名胜古迹、文物保护区,风景区绿地、水库、河流、铁路和公路两侧等建立公墓。

第六条 市民政局是全市公墓的主管部门,负责贯彻执行国家公墓政策、法规,对全市的公墓建设和发展进行具体管理、指导和监督检查。

第二章 建立公墓审批程序

第七条 建立公益性公墓,由乡(镇)提出申请,经有关土地管理部门及县(区)民政部门审核,报市民政局批准。

第八条 建立经营性公墓,由建墓单位向市民政局提出申请,经审核同意,报省民政厅批准。

第九条 与国外、港澳台人士合作、合资或利用外资建立经营性公墓,由建墓单位向市民政局提出申请,经市民政局、省民政厅审核同意,报

民政部批准。

第十条 建立回民公墓,需经市民族事务管理部门会同市民政局批准。

第十一条 建立公墓,申请时应提交下列材料:

(一)建立公墓的申请报告;

(二)建立公墓的可行性报告;

(三)规划、土地管理部门的规划选址定点及用地批准文件;

(四)其他有关材料。

第十二条 建墓单位持经营性公墓建墓批准文件,向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后,方可正式经营。

第三章 公墓管理

第十三条 公墓墓区土地所有权依法归国家或集体所有,丧主不得自行转让、买卖或出借。

第十四条 建立公益性公墓,除按规定程序审批外,应以乡(镇)为单位或在乡(镇)范围内分片举办。公益性公墓不得对外经营殡仪业务。

第十五条 经营性公墓,由县以上民政部门的殡葬管理单位兴办和经营,其他单位不得兴办和经营。

第十六条 墓穴建造,单穴占地零点七平方米以下;双穴占地一点二平方米以下。知名人士、侨胞、港澳台胞确需扩大墓穴用地的,须经市民

政局批准,可在上述规定的用地面积上增加三至五平方米。

墓碑建造用卧式或横式,一般不得超出地面一米。

第十七条 墓穴可用砖石或水泥预制件制作,墓穴以外地面用于绿化,禁止用水泥铺盖墓穴以外的地面。

第十八条 凡在经营性公墓内安葬骨灰的,丧主应按规定交纳墓穴使用费。

经营性公墓的墓穴管理费一次性收取最长不得超过二十年。期满继续使用的,仍需交纳费用,逾期十五天不交纳的,按无主墓穴处理。

第十九条 严禁在公墓内建家族、宗族、活人坟、将骨灰入棺土葬和搞封建迷信活动。

第二十条 严禁个人在承包地、自留地建坟。

第二十一条 革命烈士公墓、知名人士公墓、华侨祖墓、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墓以及外国人在我市墓地的管理,按原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 公墓单位应加强管理,搞好服务,聘用专职管理人员,负责墓地的建造、管理和维护。

第四章 罚则

第二十三条 未经批准,擅自建立公墓且所建公墓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罚款四千至五千元,并限期拆除;擅自建立的公墓符合本办法规定的,罚款四千元至五千元,并限期补办审批手续。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的,罚款二千至三千元,并收回其使用权。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的,罚款三千至四千元,并没收其非法所得。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的,罚款一千至二千元,并限期整改。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的,罚款三千至四千元,并限期拆除。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的,罚款一千至二千元,并限期拆除。

第二十九条 以上处罚由市民政局执行或视情况会同有关部门执行。

第三十条 违反规划土地,价格、工商等管理规定的,由规划土地、物价、工商等行政管理部门予以处罚。

第三十一条 罚款应开具市财政局统一印制的票据,罚款及时足额上缴同级财政。

第三十二条 违章行为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移交公安机关处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 工作人员必须秉公办事,不得徇私舞弊。对违反者依法严肃处理。

1993年1月14日

第三篇:沈阳市企业职工工伤保险暂行办法[模版]

沈阳市企业职工工伤保险暂行办法

颁布时间:1993-5-11发文单位:辽宁省沈阳市人民政府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障企业职工在生产、工作中遭受工伤事故和职业病伤害时(以下简称工伤)获得医疗照顾、生活保障和经济补偿及其他物资帮助的权利,促进安全生产,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沈阳市境内全民所有制企业、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的职工和外商投资企业的中方职工(含临时工、轮换工、农民工)。

第三条 企业和职工应当严格遵守国家的安全卫生法规和安全生产规程,积极预防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

职工发生工伤事故和职业病时,企业应及时进行救治。企业或工伤职工保险管理机构应按本办法及时提供工伤保险待遇。

第四条 工伤保险由市劳动部门管理,并负责检查监督本办法的贯彻实施。

劳动部门负责工伤事故处理、伤残等级确定、待遇标准核定和康复规划的实施。工伤保险基金的筹集与支付,由市人寿保险公司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章 工伤保险范围及确认

第五条 企业职工在下列情况下造成伤残或死亡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一)在本单位生产工作区域及工作时间内,从事正常生产、工作或领导临时指派的工作,或因工遭受非本人所能抗拒的意外伤害的;

(二)在紧急情况下,未经领导指派而从事对企业有益工作的;

(三)在生产工作环境接触有毒有害物资引发职业病的(经市级职业病医院认定);

(四)经领导安排或同意,从事与本单位生产工作有关的科学研究、试验、发明创造或技术革新等工作的;

(五)从事抢险救灾,维护社会和公民利益的;

(六)复员转业军人因公、因战致残治愈后旧伤复发的;

(七)由市以上劳动行政部门确认的其它因工伤亡。

第六条 职工发生工伤事故后,企业必须按规定向劳动部门报告,提出享受工伤待遇的意见,经劳动部门审查认定后执行。

第三章 工伤保险待遇

第七条 职工因工负伤或患职业病住院医疗、旧伤复发或评残后继续医疗,所需挂号费、医疗费全额报销。

第八条 职工因工负伤或患职业病住院医疗的,住院伙食费按当地出差伙食补助标准报销三分之二。经批准转外地医疗的,所需交通费、食宿费按职工因工出差的标准执行。

第九条 职工因工负伤或患职业病,必须到指定的医疗机构医疗(急救医疗除外),医疗至伤愈或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应由医疗单位作出医疗结论,医疗期最长为十二个月,医疗期间的工资由企业按本人工伤前三个月的月平均工资发给。超过医疗期,由劳动鉴定部门作出医疗终结结论,致残的,由市或县、区劳动鉴定委员会进行劳动能力鉴定,评定伤残等级,发给因工伤残等级证。

第十条 职工因工致残经劳动鉴定后,按确定的一级至十级标准享受待遇:

(一)发给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级发给15个月;二级发给13个月;三级发给10个月;四级发给8个月;五级发给6个月;六级发给5个月;七级发给4个月;八级发给3个月;九级发给2个月;十级发给1个月。

(二)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的,应退出生产、工作岗位,发给定期伤残抚恤金,其标准分别为:月社会平均工资的90%、85%、80%、75%。伤残抚恤金随本地区工资水平提高的幅度定期相应调整。

饮食起居需要护理的,要按月发给护理补助费,护理补助费按一级至三级发给,其标准为全市社会平均工资的50%、40%、30%。

(三)职工因工致残等级为五级至六级的,企业安排工作确有困难,视情况可以离岗休养,休养期间企业按本人工伤前3个月月平均工资70%发给,并连续计算工龄。

(四)职工因工致残等级为七级至十级的,由企业安排适当工作。安排工作有困难本人自愿辞职另谋职业的,企业应予批准,并发给一次性就业安置费,工作每满一年发给本人1个月的工资(按本人离职前3个月平均工资计算)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发,最高不超过24个月,终止原工伤待遇。

(五)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职工易地安家的,发给3个月的安家补助费。

第十一条 职工因工死亡待遇:

(一)丧葬费:标准为社会平均工资4个月,一次性发给主办丧事单位或死者直系亲属;

(二)一次性抚恤金;标准为社会平均工资36个月;

(三)供养直系亲属定期抚恤金:供养一人的,每月按全市社会平均工资的40%发给,供养二人的按70%发给,供养三人以上的(含三人)按90%发给。

第十二条 临时工(含城镇临时工、农民合同工、轮换工、季节工)因工伤亡的保险待遇:

(一)因工死亡的,按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标准一次性发给因工死亡丧葬费、抚恤金和供养直系亲属定期抚恤金。

(二)因工至残的,医疗终结后经鉴定为一级至四级的,一次性发给伤残补助金、护理费、安置费,三项合计分别为2万元、1.9万元、1.8万元、1.2万元;五级至十级的,一次性发给伤残补助金、安置费,二项合计分别为8千元、7千元、3千元、2千元、1千元、0.5千元。

第十三条 在同一工伤事故中,通过民事诉讼获得民事赔偿的,一次性的工伤保险待遇不再重复享受。

第十四条 根据伤亡事故中所负的责任大小,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一次性抚恤费按下列标准发给:

(一)职工本人无责任的,全额发给;

(二)职工本人负次要责任的,按95%发给;

(三)职工本人和企业负同等责任的,按90%发给;

(四)职工本人负主要责任的,按85%发给;

(五)职工本人负完全责任的,按80%发给。

第十五条 职工因工致残一级至六级治愈后旧伤复发死亡的,按本办法十一条(一)、(三)款的规定发给因工死亡丧葬费和供养直系亲属定期抚恤金,并按社会平均工资18个月标准发给一次性因工死亡抚恤金。

第十六条 职工因工致残医疗终结后,经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确需配置、更换补偿功能器具的,按普及型标准到市劳动部门指定的单位配置。

第十七条 有下列情行之一的,工伤保险待遇自行停止:

(一)因工死亡职工供养的直系亲属被判刑或劳动教养的;

(二)工伤职工医疗期满后被开除、除名、劳动教养、判刑的;

(三)经鉴定为七级至十级的劳动合同制工人,解除劳动合同的;

(四)未经单位允许自行离职的;

(五)从失踪之日起失踪期满3个月的。

属本条(二)、(三)、(五)款规定,重新参加工作,所在单位按期为其缴纳工伤保险金的,可继续享受原待遇,停止工伤保险待遇期间的工伤保险金不予补发。

第四章 工伤保险基金筹集与管理

第十八条 工伤保险基金本着“以支定收,留有储备”的原则,实行全市统一筹集,统一管理,专项储存,专款专用。

第十九条 工伤保险基金由企业按工资总额一定比例缴纳。企业缴纳工伤保险费和企业自行支付的工伤保险待遇均从成本中列支。

第二十条 工伤保险基金根据各行业工伤风险类别和工伤事故及职业病发生频率提取,实行差别费率和浮动费率,最低为企业工资总额的0.3%,最高不超过统筹单位平均费率的3倍。差别费率每年定期进行调整。各行业提取比例为:

(1)煤矿2.3%;

(2)机械、建安、建材、冶金、化工、制药1.1%;

(3)轻工、交通、煤气、自来水、农机、汽车0.9%;

(4)电子、粮食、纺织0.7%;

(5)商业及其他行业0.3%.第二十一条 工伤保险基金统筹项目包括:

(一)职工因工死亡丧葬费;

(二)职工因工死亡发给直系亲属的一次性抚恤金;

(三)职工因工死亡发给供养直系亲属的定期抚恤金;

(四)职工因工致残后发给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五)职工因工致残发给的定期伤残抚恤金;

(六)职工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护理补助费;

(七)职工因工致残配置补偿功能器具的费用;

(八)职工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后的易地安家补助费。

第二十二条 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统筹项目,均按上社会平均工资计发。未列入统筹项目的其它保险待遇(医疗费、住院期间伙食补助、就业安置费、医疗期间及离岗休养期间的工资),由企业按本办法的规定支付。

第二十三条 工伤基金总额的86%作为支付职工工伤保险费用;5%作为风险储备金;5%用于发展康复事业;2%用于工伤保险管理费用;2%用于服务经办费。

第二十四条 工伤保险基金由企业开户银行代扣,存入企业所在县、区人寿保险公司在银行开设的工伤保险基金专户。工伤保险基金不计征各种税费。工伤保险基金由银行按照同期城乡居民存款利率计息,所得利息转入基金。

第二十五条 工伤保险基金提取、支付由各级人寿保险公司按照本办法办理,并接受市社会保险基金委员会检查与监督。

第五章 劳动鉴定

第二十六条 建立沈阳市劳动鉴定康复中心,受市劳动部门的委托,负责对工伤职工劳动能力的鉴定和制定康复规划等工作。

第二十七条 企业劳动鉴定委员会或小组要督促落实工伤事故预防措施,负责组织工伤抢救医疗、工伤认定及协助市、县、区进行劳动鉴定工作。

第六章 企业和职工责任

第二十八条 企业招收职工时,必须在劳动合同中明确规定对职工承担工伤保险的责任。

第二十九条 企业实行租赁承包或被兼并、转让时,继续经营者必须承担该企业职工的工伤保险责任。

职工被借调或者临时聘用期间发生工伤事故的,应按照双方签订的协议承担保险责任。

第三十条 职工因工负伤和患职业病医疗期间,企业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合同期可顺延到医疗期满为止。

第三十一条 企业必须按本办法的规定办理职工工伤保险,如实向当地劳动部门申报职工工伤、职业病情况和向人寿保险公司申报本企业工资总额、职工人数,按时缴纳工伤保险基金,逾期不缴纳或偷漏报工资总额的,按日加收未缴纳部分1%的滞纳金。

第三十二条 企业破产时要按规定清偿应支付的工伤保险待遇。

第三十三条 职工应严格遵守企业安全生产规程,发生工伤后应如实报告情况,服从企业和劳动部门按照本办法进行处理。

第三十四条 职工因工死亡后,企业和家属应在十日内办理完丧葬事宜。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办理的,尸体由公安部门协助处理,其费用家属自理。负责工伤处理的家属及亲友代表最多不得超过3人,超过的费用自理。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 企业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

(一)逾期不办理工伤保险注册登记手续的;

(二)在劳动合同中不规定或非法免除工伤保险责任或在职工工伤、职业病医疗期间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瞒报、少报或逾期不报工伤和职业病情况,以及少报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的。

第三十六条 工伤保险管理机构延期支付或少发、漏发工伤保险待遇的,同级或上级劳动行政部门督促保险机构纠正并补发待遇。

第三十七条 工伤保险管理人员失职或徇私舞弊的,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部门应当批评教育或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 工伤职工无故拒绝治疗、检查、夸大或隐瞒重要情节影响劳动鉴定和多领工伤保险待遇的,企业和劳动部门可停发或减发有关待遇。对虚报冒领的部分予以追回。对经劳动鉴定确认已恢复劳动能力而不上班的,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九条 工伤职工及其亲属或其他人拒绝和阻碍国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责,并破坏生产、工作秩序或扰乱治安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以暴力、威胁手段阻碍企业干部和劳动行政部门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责并构成刑事犯罪的,由司法部门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八章 争议仲裁和行政复议

第四十条 因工伤残的职工及死亡职工的亲属因工伤保险待遇与企业发生争议时,可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调解仲裁。

第四十一条 企业或职工对劳动行政部门作出的工伤责任认定、劳动能力鉴定、伤残等级确定以及保险待遇标准决定不服的,可在决定作出后十五日内向上一级劳动行政部门申请复议或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九章 附则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由市劳动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自一九九三年七月一日起施行,过去规定与本办法有抵触或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1993年5月11日

《沈阳市企业职工工伤保险暂行办法》的补充规定

【颁布日期】 19940713

【实施日期】 19940713

第一条 为了完善工伤保险基金统筹,推进我市企业职工工伤保险事 业的发展,特制定《沈阳市企业职工工伤保险暂行办法》的补充规定。

第二条 《沈阳市企业职工工伤保险暂行办法》界定的职工工伤范围 内的医疗及康复费用列入工伤保险基金统筹,按照以下办法由社会保险统 筹机构和企业分别承担:

(一)职工因工致残医疗终结后,经市、县(市)、区劳动鉴定康复部门 鉴定为1—10级的医疗期间医疗费,由市人寿保险公司负担70%,职工所在 企业负担30%。

(二)职工因工死亡或旧伤复发期间一次性医疗费在500元(含500元)以 下的,由企业自行负担。超过500元部分,由市人寿保险公司负担70%,所 在企业负担30%。

(三)职工患职业病经市劳动鉴定康复部门鉴定为1—10级,其一次性医 疗费在500元(含500元)以下的,由企业自行负担。超过500元部分,由市人 寿保险公司负担70%,所在企业负担30%。

(四)职工因工负伤医疗终结后,经鉴定未达到1—10级的,其医疗费由 企业自行负担。

(五)职工因工负伤医疗终结后,经市劳动鉴定康复部门鉴定确属必须 进行康复治疗的,其康复期间的医疗费用全部由市人寿保险公司承担。

第三条 企业职工工伤医疗及康复费用的提取,仍按差别费率和浮动 费率施行,各行业费率按原规定的比例缴纳。

第四条 因工负伤职工康复期间的治疗,由市劳动鉴定康复管理办公 室统一组织安排,到指定的医院治疗。

康复期间的医疗费用经市劳动鉴定康复部门审核后,定期到人寿保险 公司结算。

第五条 企业要加强对工伤职工医疗的管理。职工因工负伤,除急诊 抢救外,必须到市劳动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治疗,需要到外地治疗的要经 市劳动部门批准,未经批准到外地治疗的,不予报销医疗费。

第六条 工伤医疗费报销由企业填写审批表,报市、县(市)、区劳动 部门审核,由人寿保险公司支付费用。

第七条 本规定由市劳动局负责解释。

第八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本规定施行前发生的工伤医疗费 用由所在企业负担。

第四篇:沈阳市城市公共厕所管理办法(沈阳市人民政府令第57号)

【发布单位】辽宁省沈阳市

【发布文号】沈阳市人民政府令第57号 【发布日期】2006-04-19 【生效日期】2006-05-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沈阳市

沈阳市城市公共厕所管理办法

(沈阳市人民政府令第57号)

《沈阳市城市公共厕所管理办法》业经2006年4月3日市人民政府第五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06年5月1日起施行。

市长:李英杰

二○○六年四月十九日

沈阳市城市公共厕所管理办法

第一条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公共厕所规划、建设和管理,提高公民的公共卫生意识,根据《沈阳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公共厕所,是指供城市居民和流动人口共同使用的厕所。

第三条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城市和其他实行城市化管理地区公共厕所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第四条 市城市建设管理局是本市公共厕所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其所属的环境卫生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本办法的实施。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具体负责本区公共厕所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第五条第五条 本市车站、机场、商店、宾馆、饭店、医院等公共服务单位的内部厕所必须免费开放,供公众使用。鼓励沿街机关、企事业单位及非经营性场所免费对外开放内部厕所。

第六条第六条 本市公共厕所的使用不得向公众收费。

第七条第七条 本市公共厕所的建设应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公共厕所总体规划由公共厕所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共同编制。

第八条第八条 下列地区和场所应当按规划建设公共厕所:

(一)广场和主要街路两侧;

(二)火车站、汽车站、机场、展览馆、商店、体育场馆、影剧院、旅游景区等公共场所;

(三)各类市场;

(四)居民住宅区。

第九条第九条 公共厕所建设间距应当符合下列标准

(一)一、二级街路为500米至800米;

(二)流动人口高度密集的区域为300米至500米;

(三)一般街路为800米至1000米;

(四)新建居民区为500米至800米,未改造的居民区为100米至150米。

第十条第十条 公共厕所建设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执行,与工程总体建设项目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竣工投入使用,所需费用应当纳入工程建设总体费用中。新建的公共厕所必须是水冲型或生态环保型。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建设单位新建10万平方米居民区、5万平方米商业网点、市场等,应当在建筑内建一座不少于50平方米的附属水洗公共厕所,设置直通室外的单独出口和管理间。

建成后的公共厕所应当经公共厕所行政主管部门验收,未按规划或标准建设公共厕所的,其总体工程建设项目不予验收。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新建、改建、扩建公共厕所竣工时,建设单位应通知公共厕所行政主管部门参加验收。验收不合格的,不准交付使用。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因建设或改造需要拆除公共厕所的,必须报市公共厕所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由建设单位按照规划还建或补偿。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公共厕所的维护和管理具体由下列单位负责:

(一)各类市场的公共厕所,由市场经营管理单位负责;

(二)旅游景区、公园等公共场所的公共厕所,由其主管部门或经营管理单位负责;

(三)公共建筑附设的公共厕所,由其产权单位负责;

(四)新建、改建的居民住宅区,公共厕所的建设由其开发单位负责,移交给公共厕所行政主管部门后,维护管理由公共厕所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五)繁华地区、主次干道的公共厕所,由公共厕所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六)责任主体不明确或产权不明晰的公共厕所,其维护管理责任由公共厕所行政主管部门确定。

(七)有关单位和个人也可以承包公厕的养护管理工作。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公共厕所应当按下列标准维护:

(一)水冲厕所应达到四壁、档墙、顶棚、地面完好,便器(池)完好,上下水设施完好,门窗、玻璃完好,附属设施、设备完好,贮粪池完好,地面净、蹲位台面净、附属设施净,厕外环境净、无臭味、无蝇虫;

(二)旱厕所应达到四壁、档墙完好,便池完好,蹲位台面完好,门窗完好,地面净、小便池净、蹲位台面净、四壁挡墙净、厕外环境净,夏季无蛆。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公共厕所周围乱丢垃圾污物、随地便溺、乱涂乱画、搭建其它建筑物、堆放物品及堵塞通道;不得损坏公共厕所或将公共厕所改作它用。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公共厕所必须按规定设置明显标志。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公共厕所必须按规定时间开放,不得随意停用。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由物价管理部门按规定罚款。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以2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责令还建或补偿,并可处以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6年5月1日起施行。原《沈阳市城市公厕管理办法》(沈政令(1999)第29号)同时废止。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沈阳市地方志工作管理办法(沈阳市人民政府令第66号)

【发布单位】辽宁省沈阳市

【发布文号】沈阳市人民政府令第66号 【发布日期】2007-01-08 【生效日期】2007-02-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沈阳市

沈阳市地方志工作管理办法

(沈阳市人民政府令第66号)

《沈阳市地方志工作管理办法》业经2006年12月15日市人民政府第20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07年2月1日起施行。

市长:李英杰

二○○七年一月八日

沈阳市地方志工作管理办法

第一条第一条 为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全面、客观、真实地记载本市地情,完好保存、积极利用地方志文献,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地方志的组织编纂、管理、开发利用和服务工作。

第三条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地方志是指地方志书及相关地情文献。

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市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

地情文献,是指以行政区域冠名的地情类书籍。

第四条第四条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地方志工作的领导,将地方志工作纳入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地方志工作总体规划由本级人民政府批准,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五条第五条 市和区、县(市)级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是本行政区域内地方志工作的管理部门,其主要职责是:

(一)制定地方志工作规划和编纂方案;

(二)组织、指导、督促和检查地方志工作;

(三)组织编纂地方志书及相关地情类书籍;

(四)搜集、整理、保存地方志文献和资料,开展地方志理论研究;

(五)组织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

第六条第六条 以市和区、县(市)行政区域冠名的地方志,由本级地方志工作管理部门按照规划组织编纂,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得编纂出版。

第七条第七条 以市和区、县(市)行政区域冠名、列入规划的地方志,实行报批、审查、验收制度。

市本级地方志书及与之相关的地情类书籍编纂,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编纂完成后,经市人民政府审查验收,方可公开出版。

区、县(市)地方志书及地情类书籍的编纂,经本级人民政府及市地方志工作管理部门批准后实施。编纂完成后,经本级人民政府及市地方志工作管理部门审查验收,方可公开出版。

第八条第八条 除以市和区、县(市)行政区域冠名的地方志以外,相关组织和单位可以自行组织编纂本单位的地方志书及地情类书籍。编纂单位应当按照隶属关系或者注册登记关系报地方志工作管理部门备案。

第九条第九条 地方志工作管理部门有权向辖区内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公民征集有关地方志资料;相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向所在地的地方志工作管理部门提供有关地方志资料。

地方志工作管理部门有权对所需资料内容进行查阅、摘抄、复制。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以及不符合档案开放条件的除外。

第十条第十条 为执行本单位的地方志编纂任务或者利用本单位的物资技术条件收集、积累的地方志书及有关地情资料,应当按照规定归档管理,任何人不得损毁或者据为己有。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本市地方志书每年编纂一部。跨地方志书每20年编纂一部。各区、县(市)的地方志书每5至10年编纂一部。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编纂地方志应当吸收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参加。地方志编纂人员实行专、兼职相结合,专职编纂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编纂地方志应当全面、客观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地方志的编纂应当思想鲜明正确,资料翔实可靠,体例完备严谨,篇目结构合理,内容充实深刻,审校严格认真,保证地方志书的质量。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地方志的篇目设置,应当符合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的实际,突出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做到门类合理,归属得当,层次分明,排列有序。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地方志的文体采用规范的语体文,行文力求朴实、简练、流畅。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地方志编纂工作涉及国家秘密的,应当遵守有关保密工作的法律、法规和保密工作部门的有关规定。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承担地方志编纂任务的部门和单位,可根据地方志工作规划,对其所属单位的地方志编写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各级地方志书及地情类书籍的编纂单位,应当在地方志书及地情类书籍出版后30日内,向本级和上级地方志工作管理部门报送样书和电子文本。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地方志应当向社会公开。单位和个人可以免费利用地方志文献网站查询、摘抄、使用地方志文献。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地方志工作管理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行政部门对有关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一)擅自编纂出版以市和区、县(市)行政区域冠名的地方志书及地情类书籍的;

(二)无故拖延、拒绝提供地方志资料或者拒不承担编写任务的;

(三)损毁单位地方志资料或者将其据为己有的;

(四)故意提供虚假地方志资料的;

(五)未经审查、验收、批准,擅自出版地方志书及相关地情类书籍的;

(六)拒绝向地方志工作管理部门报送地方志书及相关地情类书籍的。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2007年2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沈阳市人民政府令:沈阳市社区工作暂行办法(第14号)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沈阳市人民政府令:沈阳市社区工作暂行办法(第14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沈阳市建筑节能新型墙体材料应用管理办法(2005沈阳市人民政府令49号)

    沈阳市建筑节能新型墙体材料应用管理办法(沈阳市人民政府令49号) 《沈阳市建筑节能新型墙体材料应用管理办法》业经市政府2005年第46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1月1......

    沈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沈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1月19日沈阳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沈阳市市长 李英杰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

    沈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沈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2010年度外商投资企业年检须知 一、年检范围 凡2010年12月31日前在沈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包含直属分局)及新民市工商局和辽中县工商局登记注册的外商投......

    沈阳市劳动合同

    编号: 劳 动 合 同 书 甲方: 地址: 乙方: 性别: 出生年月: 年 月 日 现住址: 户籍所在地地址: 身份证号码 为明确甲、乙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有关法......

    沈阳市财政局

    沈阳市财政局 沈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文件 沈阳市农村经济委员会 沈阳市中小企业局沈财农〔2008〕389号关于做好农产品加工项目 固定资产投资补助工作的通知 各区、县(市)、......

    沈阳市招标投标管理办法(沈阳市人民政府令第68号)[5篇范例]

    【发布单位】辽宁省沈阳市 【发布文号】沈阳市人民政府令第68号 【发布日期】2007-03-06 【生效日期】2007-04-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沈阳市......

    沈阳市专利技术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沈阳市专利技术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鼓励创新,促进专利运用,规范沈阳市专利技术补助资金使用,根据《沈阳市专利促进条例》等相关规定,并结合本市实际......

    31沈阳市物业管理档案管理暂行办法【文件】

    沈阳市物业管理档案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本市物业管理档案工作,充分发挥物业管理档案在物业管理活动中的作用,更好地为物业管理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