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润州全面优化卫生资源配置
润州全面优化卫生资源配置
为建立医疗集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发挥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益,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不久前,润州区在全市首家试点“联合病房”模式,针对三级医院神经内科“一床难求”的现象,在黎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神经内科康复病房,接收医院进入康复期治疗的住院患者。此举既缓解了三级医院就医压力,同时又有效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
据润州区卫生局局长于卫东介绍,近年来,润州区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主线,以“打造健康幸福润州”为目标,全面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为民服务水平。在江苏省医改群众满意度测评中,荣获第一名。
通过卫生资源优化配置,润州区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先后投入近3亿元,相继建成了七里甸、工业园区、宝塔路、黎明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区疾控监督大楼,其中七里甸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面积2.3万平方米,无论在面积、功能还是环境上在全省都是首屈一指。投入2000多万元,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更新添置了医疗仪器设备。
润州区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列入了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不断加大新农合经费投入力度,扩大参保覆盖面,连续多年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均保持在100%,做到了应保尽保,全民参保。逐年提高居民医疗保险筹资标准和报销比例,2012年达到人均400元的水平。积极组织开展慈善助医活动,辖区内低保户在社区就诊除享受医保规定报销政策外,还可以享受再次报销10%的慈善医疗救助。
在全面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提升社区卫生的软件内涵。在全市首创家庭责任医生团队模式,并被市卫生局发展完善为3+X家庭健康责任医生团队服务。润州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了70支服务团队,主动深入社区,全面走进家庭,指导群众“治未病”,为10万多户、28万居民建立了高质量的电子健康档案,实行记录一生、管理一生、服务一生。目前,润州区签约服务率在85%以上,其中重点人群签约服务率达95%以上;社区门急诊比例稳定在全市门急诊量的55%以上;慢性病随访每年达4次以上;网格化服务覆盖率达100%;团队各项服务功能提供率100%。
同时,该区还建成了全区医疗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完成了96个全科医生工作站的建设,初步实现与市区域卫生信息系统的无缝对接。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能享受到自助挂号、预约诊疗、报告查询、医保缴费、健康档案查阅等多项便捷服务。
此外,该区积极和康复医疗集团合作,搭建共享公共卫生服务和协同医疗服务平台,科学配置区域卫生资源,建立统一的管理体系,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健康进家庭”的就医格局,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持续、价廉、公平的医疗卫生服务。与集团三甲医院建立了双向转诊、预约挂号、远程会诊、检查结果资源共享、集团医师定期坐诊等制度,让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同样享受三甲医院服务。
第二篇:分析全面引入竞争机制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分析全面引入竞争机制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论文摘要:新经济时代的到来给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竞争机制的引入势在必行。介绍了某电力企业改革原有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实现人才的合理流动的新举措。
论文关键词:竞争机制;人力资源配置;政策
一、引入竞争机制提上议题
1.时代背景
首先,新经济时代的到来给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源已逐渐超过物质资源、金融资源而成为企业的核心资源,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也成为业界共识。而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在人员配备、管理、培养、培训、选拔任用、合理流动等方面缺乏统筹安排,存在种种弊端:一次安排定终身,没有考虑个人兴趣、爱好、特长等因素,缺乏工作激情,影响了积极性的发挥;言路闭塞,只有少数伯乐相马,优秀人才难以脱颖而出。其次,新形势对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提出更高要求。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是电力企业职能战略的重要内容,在新形势下,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环境和要求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努力营造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环境,有效地开发、利用和挖掘员工的各项潜能,充分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企业才会更快更好地发展。引入竞争机制是实现人才流动和激励机制良性运转的有效途径。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手段,通过引入竞争机制、考核奖惩、业绩评价等工作环节,反映出企业期望和员工实际工作之间的差距,引导员工学习和提高以适应岗位需求。通过过程管理和职工能力的培养,把组织的远景目标、激励制度及保证组织学习的绩效控制机制有机结合,构建人力资源管理长效机制。
再次,电力体制改革后,电力企业的人才培养与管理开发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市场的竞争将更为激烈,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也更高,企业不仅要面对自身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也要面对来自整个社会的人才竞争和压力,而且这种竞争将更加直接,更加激烈。电力体制的改革对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尤其对优质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吸收和用好人才,造就一支政治思想上坚定、业务管理上精通、综合素质高的干部队伍,是电力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大战略,引入竞争机制的目的就是要为人才成长搭建成才平台。
最后,笔者所在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现代化进程进入瓶颈期。近年来该公司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特别是人才资源的开发,2005年进行了管理人员精简和机构调整等一系列改革举措,但是仍然没有使企业彻底摆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桎梏,人才选拔、培养、发展成为制约企业现代化进程的瓶颈,引起公司上下高度重视。
2.全方位调研
引入竞争机制可以:(1)放开视野选人才,公正公平用人才,竞争择优出人才,科学合理配人才,拓宽了选人用人的视野。(2)落实广大职工对选人用人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3)由“个体相马”变为“群体相马”,保证了选人用人的公正性、公开性。
(4)有利于人员和岗位相结合。把岗位的责、权、利紧紧与岗上人员结合起来,使生产力中最活跃的人力资源获得了合理的、有效的配置。(5)有利于解决能上不能下的问题。引入竞争机制,人员的升、降、去、留完全以其德才、业绩和民意为依据,靠真才实学取胜,既优化了职工队伍的结构,又增强了生机和活力。
总而言之,竞争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公开、公平、公正地择优选人用人,更加有利于人才的培养、管理、开发和人员素质的提高,符合条件的人员积极参与,勇于竞争,有利于形成百舸争流、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对广大干部群众既是一种鼓舞,也是一种压力,更是一种动力,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二、制定相关政策利用好竞争这把双刃剑
1.具体操作中就应该慎重对待、积极应对、积极稳妥地推进
(1)准确把握政策,制定尽可能完备的竞岗方案。严格按照省市公司文件的要求,着眼于企业发展和管理实际,在充分调研其可行性的情况下进行竞岗方案的制定。
(2)审慎操作,谨防偏差。引入竞争机制坚持“公开、民主、竞争、择优”的原则,通过个人报名、资格审查、民主测评、面试、考察等方式产生拟任人选,一是让大家都能够参与到选拔任用的过程中来,增强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二是引入竞争机制,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从而在机制上推进选拔任用的科学化规范化。
(3)量化考核,强化监督。竞岗结束不等于万事大吉,在发布任免通知前,引入公示制度、试用制度、轮岗制度。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后再下发聘任通知,对将要上岗的人员规定试用期,期满经民主测评和考核合格后方能正式上岗。考核指标要有针对性,测评视角要多元化,在德、能、勤、绩、廉五项指标的基础上,尽可能量化管理。在同一岗位工作一定时期后定期进行轮岗交流,为复合型人才成长创造条件。
(4)建立岗位动态管理制度。对存在经济、违法违纪、工作失误、失职、渎职等问题的在岗人员进行严格的考核、追究。
2.具体实施
多方调研,权衡利弊后,在省市公司的指导、监督下该公司于2008年年初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各过程、各环节、各岗位的人员实施绩效管理、推行全员竞争上岗。
(1)竞岗工作三步走。
第一步,组织岗位竞聘领导机构;
第二步,制定了公司《部室管理岗位竞聘方案》、《二级机构岗位竞聘方案》、《供电所岗位竞聘方案》、《第二轮岗位竞聘方案》;
第三步,成功竞岗人员的上岗及未成功竞岗人员的工作安排。
(2)竞岗流程概述。
为保证竞岗工作的顺利开展,该公司成立由总经理、党委书记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部室主任、中层正职任成员的领导小组。指导全公司竞岗工作,对实施方案的制订及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及时决策、协调有关事项。
成立公开竞聘工作小组:部室管理岗位公开竞聘领导小组、工作小组;二级机构岗位公开竞聘领导小组、工作小组;供电所岗位公开竞聘领导小组、工作小组。
成立公开竞聘监督小组:由工会、纪委、人事部人员及部分相关部室负责人组成的竞岗监督小组和资格审查小组,负责竞岗工作的全过程监督。
公开竞聘工作原则:结合个人志愿和民主测评成绩(前期准备),在全公司范围内公开竞聘,充分体现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打造“精干高效”的管理团队。同时,为体现“以人为本”的用人方针,对于距离内退年龄不足三年的人员,本人愿留在原岗位的,可不通过竞聘,继续从事原岗位直至内退(但岗级按照该岗位新岗级标准执行)。原从事岗位在新的岗位设置中没有的,参加岗位公开竞聘。
公开竞聘工作流程:
第一轮公开竞聘结束后,成功竞岗的同志顺利完成工作交接,走上新的工作岗位。第二轮公开竞聘:未成功竞岗人员依据《第二轮岗位竞聘方案》,有序竞岗。
其他事项:本次竞聘仍未上岗者,按下岗处理。处于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女职工如未竞聘成功,可在原单位继续工作,直至“三期”结束。“三期”结束后继续参加竞聘,仍未
上岗者按下岗处理。
至此,本全竞岗常态工作告一段落。公司人事部联合相关部门对竞争上岗每个环节进行有效控制和严密操作,创建公平、和谐的竞争平台,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机制,使竞争上岗工作成为全员大练兵、大比武、大培训,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实现人力资源的和谐、有序、协调管理。
三、效果检查及效益分析
1.绩效评价是最好的检验方式
公司成立了以总经理、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绩效评价小组,对竞争上岗工作的计划、组织、实施、落实、改进及效果进行评价,由人事部具体负责。
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涵盖对竞岗工作的评价及竞岗后公司整体工作的完成情况及质量考核。
效益分析:通过引入竞争机制,进一步规范企业管理,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加快人才的置换与流动,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才智。同时,通过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不断健全与其相配套的各种管理制度,并以精神、物质激励等方式充分调动员工干事创业、奋力进取的积极性,推动企业的和谐稳定、健康快速发展。
推行竞争上岗以来,主要管理岗位大中专学历人员比例提高,年龄结构更加合理。职工的进取心、学习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提升了公司的综合管理水平。公司各单位各岗位达到了“职责清晰,压力到位,管理精细”的效果,人人感觉有压力、个个身上有动力,岗位不同薪酬不同、能力不同薪酬不同、贡献不同薪酬不同得到充分体现,员工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为建设“一强三优”的现代企业和规范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推行竞争上岗以来,亦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体成果如下:
(1)该公司全年供电量突破40亿大关,完成40.85亿千瓦时,售电量完成39.8亿千瓦时,实现销售收入17.37亿元,完成利税11487万元,较之去年上了一个大台阶,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由上年的6%增长到13%,实现直接经济效益66.7万元。
(2)职工对企业满意度提高,服务意识增强,服务质量更上新台阶,尤其是全运会期间实现了“零失误,零误差,万无一失”,进一步提升公司形象。据统计截止到2009同年年底,供电服务承诺率、客户满意率均达到100%。
(3)通过竞岗前后工作效果对比不难发现,无论是员工的工作责任感、工作质量还是荣誉感、向心力等都有很大程度的提升。总的来说竞争机制的引入是成功的。
2.改革循序渐进,工作方法逐步改进
(1)对公司战略的改进方法:要应用绩效管理的先进方法,深入实施“八化”(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标准化、经常化、科技化、信息化、流程化)管理。
(2)对专业管理目标的改进方法:及时完善相关的各种标准和制度、考核体系,采纳改进竞岗方法的建议和意见,创新人才管理机制。
(3)对指标体系的改进方法:全面落实创一流同业对标工作要求,完善竞岗工作指标体系,使其更具可操作性。
(4)对专业管理目标的改进方法:按照“动态对标、持续改进,不断提高”的原则,通过对标平台,获取其他兄弟公司的人力资源信息,以其为标杆,不断推动竞岗的开展。
(5)对工作流程的改进方法:对现有的流程与先进的管理模式进行对比分析,查找各流程中不合理的环节和因素,不断进行优化改进。简化竞争过程流程,加强控制,提高效率。
(6)对绩效考核改进的方法:通过“评价—改进—提升—再评价—再改进—再提升”的方法,不断增强指标体系的管理,增强员工和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管理、引入竞争机制工作的认同感。建立长效机制,完善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促进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四、下步工作重点
及时完善相关的各种标准和制度,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使工作的各环节更顺畅;不断完善考核体系,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定期做好调查、走访等工作,及时采纳改进竞争方法的建议和意见;加强与外部单位的交流,借鉴丰富管理经验,创新人才管理机制;通过总结经验,结合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完善竞争机制;特殊岗位适当增加技能操作、现场演讲答辩等项目;适当延长竞争周期,保持岗位的稳定性和工作的连续性;注重竞岗后的动态管理,将目标从岗位竞争转向动态管理。
论文来源及知识扩展阅读:http:///lunwen/
第三篇:卫生经济—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共)
关于优化我国卫生医疗资源配置的思考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人民的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不论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也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医疗卫生服务问题却日益突出,人民群众得不到充分的医疗卫生服务。因而,很有必要进行医疗卫生领域的改革。这其中,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占有重要地位。现阶段,我国的卫生医疗资源配置不是非常合理,暴露出一些问题:
1我国卫生医疗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
1.1城乡不平衡问题—城市优于农村
当前我国的大中型医院和大量的高新先进医疗设备、优秀医护人员都集中分布在大中型城市;而农村的基层卫生资源则严重不足,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严重滞后,面临着医疗资源短缺、技术人才匮乏、医疗服务水平低下等严峻问题。据统计,目前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仅占城镇医疗卫生机构总数的8.9%,卫生技术人员数占2.7%;我国的医疗资源分布, 80%在城市,20%在农村。国家卫生部《2005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提供的数据更是一目了然:城市和农村的人均卫生费用差距由2000年的3.8倍扩大到2004年的4.2倍,城乡的医疗卫生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大。城乡不平衡的问题十分严重。在我国,大部分人口分布在农村基层,而那里的医疗卫生资源却严重不足,这加重了老百姓的医疗负担,使得他们得不到有效、及时的治疗。
1.2卫生资源配置的区域失衡—东部优于中西部
东部地区经济实力雄厚,逐年加大对卫生的投入,而中西部地区受地方财力所限,卫生医疗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医疗卫生机构的房屋陈旧、设备更新缓慢、人才“孔雀东南飞”,特别是西部边远地区,自然条件差,人口密度小,造成卫生服务半径大,而且卫生医疗专业人才缺乏,这使得西部边远地区的人民群众得不到足够的医疗资源保障。据统计,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上,天津、上海等城市发展很快,已覆盖城市总人口的50%以上,而中西部的省份还不到20%,而且质量不高、服务能力不足。长期的区域性配置失衡将严重影响我国医疗卫生服务行业的发展。
1.3卫生资源配置的结构失衡
政府在优化卫生医疗资源配置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政府的投入总量和结构是保障农村卫生、公共卫生和中医药等工作的关键。对于结构失衡,主要存在“三长三短”,即医疗发展“腿长”,而公共卫生和中医药发展“腿短”,城市卫生发展“腿长”,而农村卫生发展“腿短”,居民健康投入“腿长”,而政府投入“腿短”。前些年,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003 年后,政府的卫生投入逐年加大,结构失衡的问题正在改善,但是投入的力度明显不够。
1.4卫生资源配置的供需失衡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的逐步建立,居民的卫生保健需求有了较大提高,卫生资源配置的总量、结构和质量与居民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或者说存在供需失衡。卫生服务具有很强的人机匹配性和技术密集性,技术专用性和卫生人力培养和梯队建设的长周期,卫生设备的较高费用和人机不匹配的低效率,都可能制约卫生资源的能力形成。同时完善的城乡基本医疗服务体系正在建立之中,民营医疗机构进入壁垒尚未消除,居民的就医观念改变起来需要时间等加大了这种缺口。近些年,我国在用不到世界3%的卫生资源解决或部分解决世界22%人口的健康问题,一方面说明卫生工作的成效,另一方面,说明卫生工作难度和供需失衡情况的严重性。
2优化我国卫生医疗资源配置的对策
医疗卫生服务的分配不平衡问题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会严重影响到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进而会深刻地影响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因此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刻不容缓。
2.1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相结合现阶段,我国医院目前基本上属于市场主导型,在市场的驱动下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背离了政府要求的医疗机构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初衷。一般的社会经济领域中,市场机制可以对资源的配置起基础调节作用,使其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但是,卫生事业是一个特殊的领域,它的宗旨是为社会提供健康保障。因此,卫生资源的配置要以社会成员健康保障的基本要求为导向,以强有力的政府调控,保证使社会成员能够人人享有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即保证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同时,要实行市场调节,引入市场机制,以提高卫生资源利用的效率和效益,即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效益型性。因此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相结合对优化卫生医疗资源配置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2.2打破配置失衡,优化配置工作向薄弱环节倾斜
在未来全国性医疗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包括设备和人才的配置,政府应该发挥统筹调控的职能,向中低等医院倾斜,加大对农村及中西部相对落后地区的财政扶持力度,在中西部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应当配置较多较好的医疗资源,满足当地人的医疗卫生需求。加大农村医疗保险进程,使得老百姓能真切地从医保中受益
2.3 推出政策,鼓励医疗卫生人员支援医疗欠发达地区
政府应该出台优惠政策以鼓励医疗卫生人员去中西部地区和农村欠发达地区从事医疗工作,对这些人员提高工资标准和福利待遇,促进这些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医疗水平差距,最终实现医疗资源配置的制度化、均衡化、公平化。
2.4建立完善的社区医疗服务体系,保障好基本医疗
社区医疗服务体系的建立使得百姓普通性的疾病能够得到及时、充分的治疗。社区医疗又称为第一线医疗,能及时有效地解决百姓的医疗需求。在我国社区医疗建设还很不完善,群众对社区医疗不大相信,不仅造成看病难,也造成资源浪费。因此要在我国建立完善的社区医疗服务体系和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公共卫生安全和基本医疗服务双重任务,是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的基础性机构。
2.5强化政府责任,建立高效的医药监管机制
加强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规范医疗行为是政府的职责。要加快推进医疗卫生属地化和行业化管理改革,明确管理机构和管理责任。要制定详细的医疗机构管理规制,依法进行日常管理。要成立专业的卫生监督执法队伍,依法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进行监督检查。医疗卫生问题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提高重视。现阶段,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并不是非常合理,国家也在积极解决医疗卫生服务方面暴露的问题。医疗服务行业因其特殊性,不能由市场主导,政府要发挥统筹调控职能,合理优化配置卫生医疗资源,使得其充分发挥作用,切实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第四篇:吉林省卫生资源配置标准
吉林省卫生资源配置标准(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卫生机构设置
第三章 床位配置
第四章 人员配置
第五章 医疗设备配置
第六章 经费补助
第七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国家计委、财政部、卫生部《关于开展区域卫生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合理配置并充分利用卫生资源,建立健全卫生服务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 本标准所指的卫生资源包括各级、各类所有制性质及军队对地方开放的卫生机构及其床位、人员、设备和卫生事业经费等。
第三条 卫生资源配置的基本原则:加强政府对卫生资源配置的宏观调控,实行统一规划和管理;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卫生服务需求相适应;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促进医疗机构间的公平竞争;控制总量、调整存量、优化增量、提高质量。
第四条 本标准以市州为规划单位,各级各类卫生机构按属地原则,由市州政府统一规划实施;承担跨地区卫生服务任务的卫生部门所属的部、省级医疗卫生机构,由省市共同规划实施。
第五条 本标准适用于各市州制订区域卫生规划,以及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和评价。
第二章 卫生机构设置第六条 卫生机构是指医疗、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和妇幼保健等机构。
第七条 卫生机构设置的原则:
布局合理,体现公平。考虑地域、人口、健康水平、疾病谱变化等因素,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合理设置卫生机构,体现卫生服务的科学性和公平性。
职责明确,功能互补。形成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功能互补的卫生服务体系,改变卫生机构过于集中城市的现状。
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注重内涵。突出社区服务、预防保健、农村卫生的重点,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严格控制总量,加强内涵建设,避免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程度。城市卫生机构应重点发展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逐步调整卫生机构布局,引导卫生资源向基层流动。农村卫生机构以健全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突出经济重镇和中心卫生院建设,注意调整结构和功能,提高综合服务能力。
第八条 城市卫生机构的设置。市州级以上综合医院、中医院、专科医院可根据区域内主要卫生问题和需求设置。省、市州分别设疾病控制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和卫生监测检验机构各一所。有省级医疗机构的市州,应适当减少市州级医疗机构。
城市原则上不设置区级医院,可以街道为单位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各地段派出若干社区卫生服务站。
(二)除省会城市外,其他市州所在地只设一所卫生监督机构。
(三)各城区可设置一所妇幼保健机构。
第九条 农村卫生机构的设置。
以县(市)为单位,在县(市)政府所在地可设置同级综合医院、中医院、疾病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和妇幼保健机构各一所,原则上不再设其他专科机构。
以乡(镇)为单位设一所卫生院,重点建设中心卫生院,县(市)政府所在地不再设乡(镇)卫生院。以行政村为单位设置一所卫生所,卫生院所在的行政村不再设村卫生所。
第十条 其他卫生机构根据需要及可能设置。
第三章 床位配置第十一条 床位是指各级各类医院、卫生院设置的正规病床,不含观察床、新生儿床、待产床和简易床。
第十二条 综合医院、中医院、专科医院、卫生院的床位配置数在区域床位总量控制范围内,由市州卫生行政部门根据疾病谱和发展需求等情况确定。
第十三条 原则上每床占用建筑面积:省级综合医院(中医院)不低于65平方米,省级专科医院不低于45平方米,市级综合医院(中医院)不低于50平方米,市级专科医院不低于40平方米。县级综合医院(中医院)不低于45平方米,县级专科医院不低于40平方米。原则上每床占用房屋使用面积:省级医院不低于6平方米,市级医院不低于5平方米,县级医院不低于4平方米。
第十四条 床位配置标准(见附表)。
第四章 人员配置第十五条 人员配置是指医疗机构执业医师、执业护士和疾病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妇幼保健机构人员的配置。
第十六条 疾病控制人员应具备与业务岗位相应的专业学历,数量根据区域人群疾病预防控制任务确定,原则上按人口10000:3配置,其中防病人员应占47%以上,检验人员应占18%以上,行政、后勤人员不超过25%。
第十七条 卫生监督人员应具备与业务岗位相应的专业学历,数量根据卫生行政部门工作需要确定,原则上按人口10000:1.2配置。
第十八条 妇幼保健人员应具备与业务岗位相应的专业学历,数量根据妇幼保健服务需求确定。县以上(含县)妇幼保健机构人员,原则上按人口10000:1配置,其中卫生技术人员应占75%以上,开展基层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宣传、培训、指导的人员应占卫生技术人员的10%。
第十九条 执业医师、执业护士配置标准(见附表)。
第五章 医疗设备配置第二十条 配置的基本原则。
分类、分级原则。根据不同类别地区、不同等级卫生机构配置不同的医疗设备。
适宜、共享原则。根据卫生机构服务的实际需要和居民经济的承受能力,配置相应的医疗设备,提倡资源共享共用。
成本效益、总量控制原则。严格控制总量、合理布局,注重成本效益,防止盲目发展、重复购置,避免资源闲置和浪费。
第二十一条 大型医用设备配置。
大型医用设备是指卫生部规定列入国家直接审批配置的八种设备:CT、MRI(核磁共振)、直线加速器、X刀、咖玛刀、PRK(眼科准分子激光治疗仪)、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装置)、UFCT(超高速CT),以及纳入我省统一管理的价格在200万元(25万美元)以上的大型医用设备。CT、MRI按人口比例配置。CT每百万人口可装备2台,省会城市每百万人口不得超过3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经省级有关部门审批后可适当增加标准;MRI每百万人口可装备0.3台,省会城市每百万人口不得超过0.9台。(CT、MRI配置标准见附表)
X刀、咖玛刀、PRK、直线加速器:2005年以前,全省维持现有装备数量,原则上不再发展。
大型医用设备的配置,要严格按照卫生部和省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不论何种资金来源,何种渠道购置的大型医用设备,均须纳入统一管理,实行准入制度。
(一)除省会城市外,其他市州城区不设区级疾病控制机构,各市州疾病控制机构可在各城区设置区级派出机构。
第六章 经费补助第二十二条 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政府对卫生事业发展提供资金补助。
第二十三条 政府财政补助范围根据政府管理卫生事务、行使卫生监督执法工作职责,以及公共卫生工作任务、基本医疗服务和事业发展需要等确定。补助资金按照综合预算等方法核定,并结合公共财政的要求,重点用于卫生执法监督、公共卫生、社区卫生、农村卫生及中医事业等方面。
第二十四条 各级政府对于卫生事业投入水平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原则上政府卫生投入不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
第七章 附则第二十五条 本标准的执行期限为5年,从2001年到2005年。如遇特殊原因需要修正,由省政府进行修正,有关市州政府组织实施。
第二十六条 本标准由省计委、省财政厅、省卫生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各市州政府要根据本标准的规定,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区域卫生规划,经省区域卫生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后,由各市州政府颁布实施。
第二十八条 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在此之前颁布的有关规定凡与本标准不符的,以本标准为准。
第五篇:镇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工作方案
XX镇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优化我镇机构编制资源配置,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为推进乡村振兴和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机构编制保障。
(二)工作目标
推动解决机构力量分散、协同不够、效率不高、权责不对等的问题。探索整合行政和事业机构,以及职能相近、协作密切的县直部门派驻机构力量,统筹使用行政和事业人员,实行编制分类管理、人员统筹使用,建立工作整体联动机制,鼓励领导班子成员副职兼任综合办事机构负责人,推动机构力量“平台化”、管理“扁平化”、人员“多岗化”。建立起权责一致的职能体系、简约精干的组织架构、务实高效的用编用人制度。
二、党政机构设置和主要职责
(一)党政综合工作组(整合办公室、党建工作办公室)
组长:XX党委委员、人大主席
XX党委副书记
XX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县监委派出XX镇监察室主任
XX党委委员、组织委员兼宣传委员
XX党委委员、武装部长、副镇长
XX党委委员、政法委员兼统战委员(政协联络委员)
主任:XX党建办主任
副主任:XX办公室主任
XX办公室副主任
工作员:XX、XX。
负责机关日常事务和人大、政协、人民武装等工作。负责综合协调、文秘会务、信息调研、目标绩效、督查督办、深化改革、档案史志、保密机要、机构编制、人事劳资、教育培训和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等工作。负责基层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意识形态、精神文明等工作。负责基层党建、组织、纪检监察、宣传、统战(民族宗教)、群团、关心下一代、志愿服务等工作;牵头负责基层治理体系建设相关工作;完成镇党委、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负责对口联系县委办、县委目标绩效办、县委政研中心、县人大机关、县政府办、县政协机关、县人武部机关、县委组织部、县纪委监委机关、县委宣传部、县委统战部、县委编办、县委巡察办、县机关事务中心、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关工委、县妇联、县工商联、县委党史研究室、县委党校(县行政学院)、县档案馆、县志办。
(二)规划建设工作组(整合城乡交通国土规划建设办公室、村镇建设事务中心)
组长:XX党委委员、人大主席
XX党委委员、副镇长(分管常务工作)
主任:XX村镇建设事务中心主任、城乡交通国土规划建设办公室副主任
工作员:XX、XX。
负责村镇规划建设、自然资源管理、地质灾害防治、交通运输等工作。负责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管理、道路建设和管理、运输管理、园林绿化、镇容镇貌、供排水、污水处理、住房安全、交通安全等工作;负责农田基本建设、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修复保护等工作;负责权属调查统计相关工作;负责村镇建设、村容镇貌、园林绿化、环境卫生、危房改造、重建安置等服务工作。完成镇党委、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负责对口联系县自然资源规划局、县住建城管局、县交通运输局、县重建办。
(三)社会治理工作组(整合社会治理和应急管理办公室、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统筹协调派出所、司法所)
组长:XX党委委员、副镇长(分管常务工作)
XX党委委员、政法委员兼统战委员(政协联络委员)
主任:XX社会治理和应急管理办公室副主任(主持工作)
工作员:XX。
负责辖区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应急管理、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等工作。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状况的监督检查,协助政府有关部门或者按照授权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负责禁毒、反邪教、法治建设、森林防灭火、防汛抗旱、地震灾害、消防等工作;负责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安全稳定;负责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和应对处置工作;承担镇安全生产委员会日常工作;完成镇党委、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负责对口联系县委政法委、县委依法治县办、县检察院、县法院、县公安局、县司法局、县应急管理局、县信访局、县消防救援大队、县武警中队。
(四)国资管理工作组(财政所)
组长:XX党委副书记、镇长
XX党委副书记
主任:XX财政所所长
工作员:XX
负责财政资金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内部审计和村级财务监督管理等工作。负责组织预算收支执行、监督财政资金使用、落实强农惠农补贴政策、村级财务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等工作;完成镇党委、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负责对口联系县财政局、县审计局。
(五)社事服务工作组(整合社会事务办公室、便民服务中心、农民工服务中心)
组长:XX党委委员、人大主席
XX党委委员、副镇长(分管常务工作)
XX副镇长
主任:XX社会事务办公室主任便民服务中心主任
副主任:XX便民服务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
XX农民工服务中心主任
工作员:XX。
负责社会事业发展和公共事务管理工作。负责社会保障、就业创业、劳动关系、人力资源、民政、教育、体育、卫生健康、医疗保障、退役军人事务、残疾人事业、农民工服务、行政审批(政务服务)等工作;牵头负责营商环境建设工作;牵头负责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公共服务清单的制度建设、运行监督、动态调整、公示等工作;承担政务服务和便民服务事项受理、办理工作;负责便民服务中心窗口的日常运行管理。负责信访接待、退役军人、拥军优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相关服务工作。承担科技、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社会保险、劳动保障、人力资源、人才开发、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扶贫济困和社区建设、敬老院和社会组织管理、卫生健康、残疾人事业、村务公开、民族宗教等公共服务职能;负责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服务;负责公益性文化项目实施;负责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体育活动和宣传教育活动;负责统筹农民工党建工作;负责农民工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困难帮扶、典型宣传、农民工服务平台建设等工作;负责统筹协调农民工返乡返岗交通、法律援助、权益保障、子女教育等服务工作;负责协调处理农民工突发事件。完成镇党委、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负责对口联系县残联、县科协、县教体局、县民政局、县人社局、县卫健局、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县医保局、县社保局、县行政审批非公局、县老龄办、县税务局、县农民工服务中心、县就业创业促进中心。
(六)经济发展工作组(整合经济发展办公室、乡村振兴办公室、文化旅游管理办公室和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
组长:XX党委副书记
XX党委委员、副镇长(分管常务工作)
XX党委委员、政法委员兼统战委员(政协联络委员)
XX副镇长(挂职)
主任:XX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
副主任:XX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
工作员:XX。
负责农村产业发展、文化旅游发展、集体经济建设等工作;统筹协调乡村振兴工作,推进农业、畜牧水产、林业竹业、水利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工作。负责农村经济、工业经济、科技、民营经济、商贸物流、经济合作、文化旅游、广播电视、重大项目建设、粮食安全、供销、统计、信息化等工作;负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工作;负责拟定乡村振兴中长期规划和计划,贯彻执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关政策措施;负责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贯彻执行国家农业领域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关于“三农”方面的决策部署,制定农业、林业竹业、水利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相关工作;负责权限范围内的生态环境保护、信访维稳、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等工作;完成镇党委、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负责农业、林业竹业、水利、畜牧水产业等关键农业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等工作;负责植物病虫害、动物疫病及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和预防;负责农牧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检验、检测、监测咨询技术服务﹔负责农业资源、森林资源、农业生态安全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的监测服务;承担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检疫相关工作;承担农村水利工程、安全饮水工程建设、管理和运行维护等相关工作;负责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水土保持和农田水利建设技术服务等工作;负责林政资源管理、护林防火、造林绿化、野生动植物保护等工作;负责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等服务性工作;负责涉农数据监测和调查统计工作;负责农业公共信息和农业技术宣传教育、培训服务。负责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相关辅助性工作,负责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的相关技术性工作,承担脱贫系统数据和乡村振兴相关信息化建设工作;完成镇党委、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负责对口联系县发改局、县经商科技局、县统计局、县经合外事局、县文广旅游局、县水利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林竹局、县乡村振兴局、县畜牧水产中心、县粮食和物资储备中心、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县金融工作局、县供销社、县气象局。
(七)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组(整合综合执法和环境保护办公室)
组长:XX党委委员、副镇长(分管常务工作)
XX党委委员、武装部长、副镇长
主任:XX综合执法和环境保护公室主任
工作员:XX、XX
负责辖区内综合行政执法、生态环境保护和城镇管理等工作。负责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执法机制建设、辖区内执法力量统筹协调指挥、违法案件查处等相关工作;负责统筹开展辖区内生态环境保护,督促指导辖区内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加强环境保护隐患排查和治理,配合有关部门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等工作;负责社会秩序维护、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市场监管、食品安全等工作;完成镇党委、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负责对口联系县综合执法局、县市场监管局、XX生态环境局、县交警大队。
各工作组负责职责范围内的环境保护、安全、信访、维稳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党政领导班子要站在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推进乡村振兴,助推镇域经济发展的高度,把优化我镇机构编制资源配置工作作为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的重要任务,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防范风险放在突出位置,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全过程,妥善处理改革中的各种问题,积极化解各类矛盾,确保思想不乱、工作不断、队伍不散、干劲不减,确保圆满完成优化调整工作。
(二)稳妥有序推进
各组组长统筹,各组负责人牵头,形成组内人员工作职责清单(实行AB岗负责制),报镇党委备案。各工作组负责,党政综合工作组汇总并组织开展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评估工作,形成总结评估报告,向镇党委报告。
(三)强化督促落实
镇督促绩效办牵头,切实加强统筹协调,政策指导和检查督促,确保各项工作不打折扣、落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