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发展现状(5篇可选)

时间:2019-05-14 15:29: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会工作发展现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会工作发展现状》。

第一篇:社会工作发展现状

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

一、什么是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助人自助为宗旨,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服务活动。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结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补偿社会变迁损失、修正市场失败、追求社会公平和改善人类福利的重要社会机制与制度安排,也是资本主义谋求社会控制的重要社会机制,其基本功能是通过解决社会问题满足人类需要。

二、社会工作的服务领域

1、主要服务领域:儿童及青少年服务;老年人社会服务;妇女社会服务;康复服务;社会救助;就业服务;心理健康服务;家庭服务;医疗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矫治服务;城乡社区服务;军队社会工作;企业社会工作。

2、社会工作领域的扩大:治疗性服务,预防性服务,发展性服务。

三、社会工作的挑战与问题 我国社会结构转型与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为社会工作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民主政治发展、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文化多元主义都迫切需要社会工作,然而中国专业社会工作仍然面临着无法改变的困境,它尚未形成一门独立的职业,而真正的社会工作实践者更是寥寥无几;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尚处在不稳定的发展状态同时更面临国际化与本土化之间的挑战,以及理论与实践之间整合所面临的困难;

现阶段社会工作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

第一方面,社会整个大环境对社会工作的重要性,以及社工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缺乏认识,对社会工作概念的专业理解与社会理解充满歧义,对社会工作概念的社会建构存在多种不同取向,专业形象卑微低下,专业教育呈超常态发展,但是毕业生缺乏清晰的就业市场,专业地位无从谈起,社会工作所预期的兴旺局面并未出现,社会需要与社会工作发展本身严重分离,直接影响了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第二方面,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与旧体制、旧观念及旧工作方法之间的存在矛盾,社会工作缺乏社会认同,专业教材专业师资缺乏;理论建设滞后,经验不足,庞大的社会工作体系还没有建立。

第三方面,目前,一些事业单位是自成一体“事业办社会”,导致大量社会福利资源滞留在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内部,福利资源短缺、福利资源的单位占有、福利资源的行政配置,这就需要社会工作者来规范社会秩序,但社工的薪金待遇相对较低,一些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主观上不愿进入福利机构,形成了福利机构的社会需求与社会工作教育之间的严重脱节现象。

第二篇:青少年社会工作现状

青少年社会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一、研究的背景与概况

(一)研究背景

作为社会分工体系的一部分,社会工作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社会工作本质上是外来经验在中国本土的现实移植,因此,探讨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还必须回溯到现代社会工作的西方本源。我国很多学者都就社会工作的内涵和功能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大部分学者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是由政府或私人承办,以协助个人调适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增进社会福利。社会工作的功能主要有对弱势群体的补充功能、对正常群体的强化功能,以及对强势群体的发展功能三方面。上海市组建的青少年社会工作队伍主要服务对象是失学、失业、失管的“三失”青少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闲散青少年。据统计,上海市的闲散青少年目前共有六万三千多人,全国的闲散青少年数目更是惊人。社会工作的三大传统方法——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和社区社会工作依然是目前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流方法,但现在也出现了一些比较新的变化,比如外展社会工作的运用、机构社会工作的注重等等,最新的社会工作发展充分考虑到了社会本身的发展,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中,加入了一些比较新潮的观念和方法,例如大众文化与社会工作、环境保护与社会工作、大众传媒与社会工作、网络社会工作等等,这些新的社会变化的引入,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理论。

(二)研究方法

我们采用分层定比和典型抽样方法,共选取350份样本,发放问卷350份,回收问卷350份,其中有效问卷348份。

二、研究的内容与结论

(一)闸北区青少年服务对象生活状况调查对闸北区青少年服务对象的了解是做好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前提和保障。闸北区区情相对比较复杂,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失学、失业的青少年比例比较高,而且这个总体数字一直在变化过程之中。因此,有必要对闸北区失学、失业的青少年作一个深入的调查,以便及时全面地掌握他们的生活状况,从而更有效地开展对特定青少年的服务。

1、主要特征

(1)群体分化明显。当今社会分化越来越明显,这种分化同样也表现在闸北区青少年服务对象身上,他们不是一个同质群体,而更主要地是一个异质群体,比如在学历结构、年龄构成、性别构成、家庭状况等许多方面,青少年服务对象之间都存在有明显的差异。(2)受教育程度较高。接受调查的青少年服务对象学历结构相对尚可,具有大中专学历的占43.2%,接受教育水平较高可以使青少年更加容易接受专业社会工作的理念,更有助于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开展。此外,青少年服务对象继续学习的意愿也非常强烈,而且,学习目的比较明确,更加注重实际应用。

(3)工作意愿比较强烈。青少年服务对象中58.3%的人曾经参加过工作,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此外,50.7%的青少年服务对象非常愿意参加工作,还有31.6%比较愿意参加工作。工作意愿的强烈意味着青少年服务对象自我发展和参与社会的意愿非常强烈。(4)家庭认可程度较高。青少年服务对象中69.1%的人认为家庭对自己影响很大或比较大。在承认家庭对自己的重要影响时,大部分青少年认为父母,尤其是父亲对自己的影响最大,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人生观、价值观等的形成上。(5)社区参与意识较强。尽管青少年对社区的影响力评价不高,但还是有48.4%的青少年很愿意或比较愿意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当然,如果社区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比较好,青少年参与积极性会更高,其中文娱活动和体育锻炼最为青少年服务对象所喜欢。

(6)对社会工作较为认同。40.3%的青少年服务对象对青少年社会工作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此外,还有42.6%的青少年服务对象非常愿意和比较愿意做一名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志愿者。(7)社会评价较高。49.1%的青少年服务对象认为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形势很好和比较好,另外,还有58.7%的青少年服务对象非常看好和比较看好我国社会发展的前景。

2、现存问题

(1)人户分离现象严重。主要有三种:一是人在闸北,户不在闸北;二是户在闸北,人不在闸北;三是人户都在闸北,但户籍和居住地不在同一个街道。(1)非完整家庭现象突出。近28%左右的调查对象因为各种原因生活在残缺家庭之中,这个比例比较高,对于这样一些特殊家庭中的青少年应该给予更多的关心。

(2)生活困难家庭比较多。调查对象中79%的家庭月均收入低于3000元,62.4%的家庭月均收入低于2000元,25.9%的家庭月均收入低于1000元。(3)社会资源整合较差。接受调查的大部分青少年对邻居、居委会、街道和社区认知和认同程度很低,不懂得充分整合这些社会资源。而且,交往圈子比较狭小,交往对象过于单一,主要局限于同学和朋友,这些都将极大地限制青少年的社会发展。

(二)闸北区青少年社工工作现状分析

1、主要特征

(1)高度的专业认同感。闸北区青少年社工的专业认同感非常强烈,无论是社会招聘人员还是公安借调人员都是如此,71%的社工认为,社会工作非常重要,29%的人认为,社会工作比较重要,没有一个人认为社会工作不重要。(2)强烈的专业创新意识。闸北区青少年社会工作是一次全新的探索,在社会工作开展过程中,专业上的创新比比皆是,在既有的青少年社会工作理论基础之上,结合闸北区的特殊性,闸北区青少年社会工作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创新,鉴于“三失”青少年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闸北区青少年社工站积极推行分级预警服务制度,将青少年服务对象按照危机严重程度依次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分别实行相应的管理;此外,结合本区单亲青少年的特征,社工又开展了单亲同质小组“单亲家庭自助小组”活动;另外,根据闸北区青少年服务对象的特征,青少年社工将团体康乐活动作为主打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3)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闸北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开展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关心和支持,在“对专业青少年社会工作影响最大的三个职能部门”的调查中,青少年社工普遍认为区政府是影响最大的部门,这说明区政府在青少年社会工作推进过程中做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工作。此外,团区委也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开展聘请了专业督导,并与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师资联系,研究总结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经验。另外,团区委还与区检察院签署了合作协议,积极推进罪错青少年的帮教工作。(4)社会资源的综合协调。为了更好地推进闸北区青少年社会工作,团区委努力整合已有的三支队伍:“社区就业援助员”、“社区青少年辅导员”、“社区青少年工作者”,并将这三支队伍与专业青少年社会工作队伍有机地结合起来。此外,又与“红红姐姐工作室”和“热爱家园”等社会资源建立工作联系,共同推进服务青少年工作。在专业指导上,团区委还与上海市青年干部管理学院、长沙民政学院等高校联合建立社工实习基地。这些社会资源的综合协调大大推动了闸北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进展。

2、现存问题

(1)社工队伍的双轨制建构。目前的闸北区青少年社工队伍主要由两块人员构成:第一块是社会招聘人员,第二块是公安借调人员。公安借调人员在人员编制、工资发放等方面与社会招聘人员完全不一样。

(2)社工专业素养偏低。目前闸北区青少年社工队伍总体构成人员的社会工作专业素质不太高,其中绝大多数人之前并没有接触过社会工作,也很少有人接受过专门的社会工作训练。

(3)评估激励措施缺乏科学性。对青少年社工的评估应该是绩效评估、专业评估,而不是岗位评估,更不是简单化的出勤评估。尽管目前出台了许多对青少年社工的评估激励措施,但是,这些措施普遍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和公平性,尤其缺乏专业性。这些欠缺同样也表现在对青少年社工的其它管理措施上。

(4)社工站缺乏人财物权。目前的社工站是一个虚体,只是一个传声筒,没什么实际意义。造成这种尴尬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社工站没有相应的人财物权,这三权的缺乏直接导致了社工站的边缘化。

(5)条块分割、缺乏竞争与协作。目前的青少年社工组织建构缺乏足够的灵活性和开放性,社工与社工之间、街道社工小组与街道社工小组之间、区社工站与区社工站之间分裂割据、各自为政,僵化性与封闭性较强,服务对象很难转接、社工人员很难流动,彼此之间缺乏足够的竞争性和必要的协作性。

(6)多头管理、干预过多。从目前的组织建构上来看,闸北区青少年社工接受的是多方面、多层级的管理和指导,区社工站、市社团、专业督导、区政府、区预防办、团区委、街道办事处都可以对青少年社工发号施令,问题是这些号令彼此之间可能会冲突,这就让社工无所适从,接受调查的社工对此反响颇大。(7)社会资源整合乏力。青少年社会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协调支持,但是,目前青少年社会工作本身的运作机制尚未真正理清,而且,社会工作与政府的关系也没有完全理顺,再加上社工本身的专业水平限制以及我国社会力量发育的先天不足,这使社工很难将现有的社会资源真正整合起来。

(8)社会认同程度偏低。社会工作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年轻的专业和职业,许多人甚至误认为青少年社工就是青保人员、就业援助员、低保申领员、街道干部、居委会干部等等,还有人认为青少年社工其实就是交通协管员之类不尴不尬的角色。

三、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综合支持模式是闸北区司法社会工作试点的结晶,是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社会工作新模式,也是上海市司法社会工作指导思想“政府主导推动、社团自主运行、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在闸北区的实践结果。所谓综合支持模式主要强调政府与社会力量的综合协作,强调社会力量的综合参与,强调社会工作与多方督力量的综合支持,强调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综合运用。在这个基本思路下,我们认为,应着力构建综合支持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新模式。

(一)立足专业、创新品牌专业性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立足之本,也是青少年社会工作发展的必由之路,在青少年社会工作进一步的推进过程中,专业化建设应该在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专业研究、专业督导、专业培训、专业操作等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全面展开。创新意识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根本保障,中国有特殊的国情,闸北区有特殊的区情,在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决不能盲目照搬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青少年社会工作经验,而应该以闸北区为根本,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品牌意识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旗帜,也是专业创新的必然结果,闸北区青少年社会工作应该有足够的智慧、信心和勇气,精心打造属于自己的专业品牌,以便更好地服务于青少年,引领上海乃至全国青少年社会工作发展。

(二)塑造青少年综合服务品牌闸北区青少年社会工作在实践过程中已经有了许多探索和创新,比如团体康乐活动,以及单亲家庭自助互助小组,但是,这些活动还有些单一,过于注重小组社会工作方法。实际上,小组社会工作只是社会工作常用的三大方法之一,而且,目前社会工作发展的国际性趋势是综合运用多种专业方法,比如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以及外展社会工作、个案管理等等。因此,闸北区青少年社会工作精心打造的专业品牌不应该是单一的社会工作方法,而应该是综合性社会工作方法,也就是青少年综合服务。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全市其它区的青少年社会工作基本上都停留在单一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上,闸北区先行一步,可以对其它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发展起到应有的模范带头作用。另外,综合服务的青少年社会工作也正好与综合支持的闸北区社会工作新模式相契合。

(三)强化督导、拓展研究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专业推进过程中,专业、高效而又敬业的督导的作用至关重要,因此,对专业督导的进一步强化应该是下一步的工作重心所在。建议对督导实行竞聘制与合同制,通过竞争,选拔最适合的督导;通过合同,刺激导最大限度地发挥专业指导作用。对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深度研究是发展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本源推动力,及时总结青少年社会工作推进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才能不断保持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健康发展。建议每半年或一年可以将青少年社会工作推进过程中所遇到的代表性问题,以课题的形式向相关专家招标,以便通过最好的专家获得最好的研究成果。

(四)专家主导、一口上下在青少年社会工作推进过程中,政府部门、社团、专家等多重声音、多头管理一直是一个难解的症结,团区委应该进一步理顺政府、社团、专家、社工的内在关系,抓大放小,盘活全局。建议团区委将他们之间的关系定为:专家理论指导、政府资源协调、社工具体实践。在青少年社会工作推进中,要进一步强化专家的主导作用,在专业上树立专家的绝对权威,集体论证,专家决断。专业上的变通要通过专家一人之口,上传下达。

(五)科学评估、有效激励科学的评估、有效的激励是青少年社会工作持续、高效推进的必需,也是充分调动青少年社工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建议团区委尽快委托专家制定专业的评估方法,对社工实行科学管理。另外,要采用多种方式对社工进行激励,打破唯文凭论工资的错误观念,加大奖励力度,根据社工工作绩效分别实行不同方式、不同层级的奖励。团区委最好能够募集专项基金,作为对青少年社工的长期激励。

(六)权力下放、健全配备团区委应该给区青少年社工站更多的人财物的支配权力,进一步将区青少年社工站实体化,推动区社工站独立运转。同时,对街道社工点配备必需的办公活动经费,使每个社工增强自主性、激发创造性。团区委应该脱离对青少年社工具体的事务性指导,更对地给与政策和资金等宏观方面的支持和协调。

(七)动态管理、有序竞争竞争是保持青少年社会工作活力和创造的有效手段,团区委应该进一步打破青少年社会工作僵化的用人制度和封闭的工作制度,鼓励青少年社工的区际流动,推动青少年社工的招聘与解聘,施行青少年事务的竞聘招标制度,引入其他社会团体和组织参与竞争,保持青少年社会工作持续的创新能力。

(八)加大宣传、增强认同团区委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动员多种媒介、采用多种方式,加大对社会工作的宣传力度,以增强社会工作的知晓度,提升社会工作的认同感,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开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九)整合资源、全面推进青少年社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力量全面协调、共同推进。闸北团区委可以首先整合自己旗下的社会力量,如“青年就业援助员”、“社区青少年辅导员”、“社区青少年工作者”,以及其它社会团体和组织如“红红姐姐工作室”、“热爱家园”等;其次,整合检察院、劳动局、街道办事处、职业介绍所、社会保障中心等职能部门;再次,整合居委会、社区等社会组织;最后,整合高校专家、社会志愿者、企业等其它力量,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实的社会基础。

(十)多方交流、拓宽视野社会工作是一个很年轻的职业,也正因为年轻,所以发展很快,创新很多。团区委应该更多地走出去、请进来。多与市内、国内乃至国际青少年社会工作前沿人物交流,感受最前沿的青少年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始终保持领先地位。同时,为青少年社工创造更多的学习、进修和参观机会,定期为青少年社工开办最新的青少年社会工作专题讲座和辅导,帮助青少年社工不断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增强专业实践能力。

第三篇:青少年社会工作组织现状与发展的研究

青少年社会工作组织现状与发展的研究

内容摘要

闸北区是四个上海市青少年社工试点区之一。本课题通过文献分析和问卷调查等方法,调查分析了闸北区青少年社工工作试点以来的现状,并结合社区青少年的实际特点,就如何进一步发挥团组织作用,整合各类青少年工作资源,推动社工组织更好地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另外,本文还分析了社工组织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得出须构建综合支持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新模式的结论。

关键词

青少年 社工组织 现状

一、研究的背景与概况

(一)研究背景

作为社会分工体系的一部分,社会工作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社会工作本质上是外来经验在中国本土的现实移植,因此,探讨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还必须回溯到现代社会工作的西方本源。我国很多学者都就社会工作的内涵和功能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大部分学者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是由政府或私人承办,以协助个人调适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增进社会福利。社会工作的功能主要有对弱势群体的补充功能、对正常群体的强化功能,以及对强势群体的发展功能三方面。

上海市组建的青少年社会工作队伍主要服务对象是失学、失业、失管的“三失”青少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闲散青少年。据统计,上海市的闲散青少年目前共有六万三千多人,全国的闲散青少年数目更是惊人。

社会工作的三大传统方法——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和社区社会工作依然是目前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流方法,但现在也出现了一些比较新的变化,比如外展社会工作的运用、机构社会工作的注重等等,最新的社会工作发展充分考虑到了社会本身的发展,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中,加入了一些比较新潮的观念和方法,例如大众文化与社会工作、环境保护与社会工作、大众传媒与社会工作、网络社会工作等等,这些新的社会变化的引入,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理论。

(二)研究方法

我们采用分层定比和典型抽样方法,共选取350份样本,发放问卷350份,回收问卷350份,其中有效问卷348份。

二、研究的内容与结论

(一)闸北区青少年服务对象生活状况调查

对闸北区青少年服务对象的了解是做好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前提和保障。闸北区区情相对比较复杂,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失学、失业的青少年比例比较高,而且这个总体数字一直在变化过程之中。因此,有必要对闸北区失学、失业的青少年作一个深入的调查,以便及时全面地掌握他们的生活状况,从而更有效地开展对特定青少年的服务。

1、主要特征

(1)群体分化明显。当今社会分化越来越明显,这种分化同样也表现在闸北区青少年服务对象身上,他们不是一个同质群体,而更主要地是一个异质群体,比如在学历结构、年龄构成、性别构成、家庭状况等许多方面,青少年服务对象之间都存在有明显的差异。

(2)受教育程度较高。接受调查的青少年服务对象学历结构相对尚可,具有大中专学历的占43.2%,接受教育水平较高可以使青少年更加容易接受专业社会工作的理念,更有助于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开展。此外,青少年服务对象继续学习的意愿也非常强烈,而且,学习目的比较明确,更加注重实际应用。

(3)工作意愿比较强烈。青少年服务对象中58.3%的人曾经参加过工作,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此外,50.7%的青少年服务对象非常愿意参加工作,还有31.6%比较愿意参加工作。工作意愿的强烈意味着青少年服务对象自我发展和参与社会的意愿非常强烈。

(4)家庭认可程度较高。青少年服务对象中69.1%的人认为家庭对自己影响很大或比较大。在承认家庭对自己的重要影响时,大部分青少年认为父母,尤其是父亲对自己的影响最大,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人生观、价值观等的形成上。

(5)社区参与意识较强。尽管青少年对社区的影响力评价不高,但还是有48.4%的青少年很愿意或比较愿意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当然,如果社区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比较好,青少年参与积极性会更高,其中文娱活动和体育锻炼最为青少年服务对象所喜欢。

(6)对社会工作较为认同。40.3%的青少年服务对象对青少年社会工作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此外,还有42.6%的青少年服务对象非常愿意和比较愿意做一名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志愿者。

(7)社会评价较高。49.1%的青少年服务对象认为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形势很好和比较好,另外,还有58.7%的青少年服务对象非常看好和比较看好我国社会发展的前景。

2、现存问题

(1)人户分离现象严重。主要有三种:一是人在闸北,户不在闸北;二是户在闸北,人不在闸北;三是人户都在闸北,但户籍和居住地不在同一个街道。

(2)非完整家庭现象突出。近28%左右的调查对象因为各种原因生活在残缺家庭之中,这个比例比较高,对于这样一些特殊家庭中的青少年应该给予更多的关心。

(3)生活困难家庭比较多。调查对象中79%的家庭月均收入低于3000元,62.4%的家庭月均收入低于2000元,25.9%的家庭月均收入低于1000元。

(4)社会资源整合较差。接受调查的大部分青少年对邻居、居委会、街道和社区认知和认同程度很低,不懂得充分整合这些社会资源。而且,交往圈子比较狭小,交往对象过于单一,主要局限于同学和朋友,这些都将极大地限制青少年的社会发展。

(二)闸北区青少年社工工作现状分析

1、主要特征

(1)高度的专业认同感。闸北区青少年社工的专业认同感非常强烈,无论是社会招聘人员还是公安借调人员都是如此,71%的社工认为,社会工作非常重要,29%的人认为,社会工作比较重要,没有一个人认为社会工作不重要。

(2)强烈的专业创新意识。闸北区青少年社会工作是一次全新的探索,在社会工作开展过程中,专业上的创新比比皆是,在既有的青少年社会工作理论基础之上,结合闸北区的特殊性,闸北区青少年社会工作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创新,鉴于“三失”青少年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闸北区青少年社工站积极推行分级预警服务制度,将青少年服务对象按照危机严重程度依次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分别实行相应的管理;此外,结合本区单亲青少年的特征,社工又开展了单亲同质小组“单亲家庭自助小组”活动;另外,根据闸北区青少年服务对象的特征,青少年社工将团体康乐活动作为主打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闸北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开展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关心和支持,在“对专业青少年社会工作影响最大的三个职能部门”的调查中,青少年社工普遍认为区政府是影响最大的部门,这说明区政府在青少年社会工作推进过程中做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工作。此外,团区委也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开展聘请了专业督导,并与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师资联系,研究总结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经验。另外,团区委还与区检察院签署了合作协议,积极推进罪错青少年的帮教工作。

(4)社会资源的综合协调。为了更好地推进闸北区青少年社会工作,团区委努力整合已有的三支队伍:“社区就业援助员”、“社区青少年辅导员”、“社区青少年工作者”,并将这三支队伍与专业青少年社会工作队伍有机地结合起来。此外,又与“红红姐姐工作室”和“热爱家园”等社会资源建立工作联系,共同推进服务青少年工作。在专业指导上,团区委还与上海市青年干部管理学院、长沙民政学院等高校联合建立社工实习基地。闸北区青少年社工站本身也积极建立了一支志愿者队伍,这些社会资源的综合协调大大推动了闸北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进展。

2、现存问题

(1)社工队伍的双轨制建构。目前的闸北区青少年社工队伍主要由两块人员构成:第一块是社会招聘人员,第二块是公安借调人员。公安借调人员在人员编制、工资发放等方面与社会招聘人员完全不一样。

(2)社工专业素养偏低。目前闸北区青少年社工队伍总体构成人员的社会工作专业素质不太高,其中绝大多数人之前并没有接触过社会工作,也很少有人接受过专门的社会工作训练。

(3)评估激励措施缺乏科学性。对青少年社工的评估应该是绩效评估、专业评估,而不是岗位评估,更不是简单化的出勤评估。尽管目前出台了许多对青少年社工的评估激励措施,但是,这些措施普遍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和公平性,尤其缺乏专业性。这些欠缺同样也表现在对青少年社工的其它管理措施上。

(4)社工站缺乏人财物权。目前的社工站是一个虚体,只是一个传声筒,没什么实际意义。造成这种尴尬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社工站没有相应的人财物权,这三权的缺乏直接导致了社工站的边缘化。

(5)条块分割、缺乏竞争与协作。目前的青少年社工组织建构缺乏足够的灵活性和开放性,社工与社工之间、街道社工小组与街道社工小组之间、区社工站与区社工站之间分裂割据、各自为政,僵化性与封闭性较强,服务对象很难转接、社工人员很难流动,彼此之间缺乏足够的竞争性和必要的协作性。

(6)多头管理、干预过多。从目前的组织建构上来看,闸北区青少年社工接受的是多方面、多层级的管理和指导,区社工站、市社团、专业督导、区政府、区预防办、团区委、街道办事处都可以对青少年社工发号施令,问题是这些号令彼此之间可能会冲突,这就让社工无所适从,接受调查的社工对此反响颇大。

(7)社会资源整合乏力。青少年社会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协调支持,但是,目前青少年社会工作本身的运作机制尚未真正理清,而且,社会工作与政府的关系也没有完全理顺,再加上社工本身的专业水平限制以及我国社会力量发育的先天不足,这使社工很难将现有的社会资源真正整合起来。

(8)社会认同程度偏低。社会工作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年轻的专业和职业,许多人甚至误认为青少年社工就是青保人员、就业援助员、低保申领员、街道干部、居委会干部等等,还有人认为青少年社工其实就是交通协管员之类不尴不尬的角色。

三、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综合支持模式是闸北区司法社会工作试点的结晶,是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社会工作新模式,也是上海市司法社会工作指导思想“政府主导推动、社团自主运行、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在闸北区的实践结果。

所谓综合支持模式主要强调政府与社会力量的综合协作,强调社会力量的综合参与,强调社会工作与多方力量的综合支持,强调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综合运用。在这个基本思路下,我们认为,应着力构建综合支持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新模式。

(一)立足专业、创新品牌

专业性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立足之本,也是青少年社会工作发展的必由之路,在青少年社会工作进一步的推进过程中,专业化建设应该在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专业研究、专业督导、专业培训、专业操作等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全面展开。

创新意识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根本保障,中国有特殊的国情,闸北区有特殊的区情,在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决不能盲目照搬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青少年社会工作经验,而应该以闸北区为根本,勇于探索,大胆创新。

品牌意识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旗帜,也是专业创新的必然结果,闸北区青少年社会工作应该有足够的智慧、信心和勇气,精心打造属于自己的专业品牌,以便更好地服务于青少年,引领上海乃至全国青少年社会工作发展。

(二)塑造青少年综合服务品牌

闸北区青少年社会工作在实践过程中已经有了许多探索和创新,比如团体康乐活动,以及单亲家庭自助互助小组,但是,这些活动还有些单一,过于注重小组社会工作方法。实际上,小组社会工作只是社会工作常用的三大方法之一,而且,目前社会工作发展的国际性趋势是综合运用多种专业方法,比如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以及外展社会工作、个案管理等等。因此,闸北区青少年社会工作精心打造的专业品牌不应该是单一的社会工作方法,而应该是综合性社会工作方法,也就是青少年综合服务。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全市其它区的青少年社会工作基本上都停留在单一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上,闸北区先行一步,可以对其它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发展起到应有的模范带头作用。另外,综合服务的青少年社会工作也正好与综合支持的闸北区社会工作新模式相契合。

(三)强化督导、拓展研究

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专业推进过程中,专业、高效而又敬业的督导的作用至关重要,因此,对专业督导的进一步强化应该是下一步的工作重心所在。建议对督导实行竞聘制与合同制,通过竞争,选拔最适合的督导;通过合同,刺激督导最大限度地发挥专业指导作用。

对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深度研究是发展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本源推动力,及时总结青少年社会工作推进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才能不断保持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健康发展。建议每半年或一年可以将青少年社会工作推进过程中所遇到的代表性问题,以课题的形式向相关专家招标,以便通过最好的专家获得最好的研究成果。

(四)专家主导、一口上下

在青少年社会工作推进过程中,政府部门、社团、专家等多重声音、多头管理一直是一个难解的症结,团区委应该进一步理顺政府、社团、专家、社工的内在关系,抓大放小,盘活全局。建议团区委将他们之间的关系定为:专家理论指导、政府资源协调、社工具体实践。在青少年社会工作推进中,要进一步强化专家的主导作用,在专业上树立专家的绝对权威,集体论证,专家决断。专业上的变通要通过专家一人之口,上传下达。

(五)科学评估、有效激励

科学的评估、有效的激励是青少年社会工作持续、高效推进的必需,也是充分调动青少年社工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建议团区委尽快委托专家制定专业的评估方法,对社工实行科学管理。另外,要采用多种方式对社工进行激励,打破唯文凭论工资的错误观念,加大奖励力度,根据社工工作绩效分别实行不同方式、不同层级的奖励。团区委最好能够募集专项基金,作为对青少年社工的长期激励。

(六)权力下放、健全配备

团区委应该给区青少年社工站更多的人财物的支配权力,进一步将区青少年社工站实体化,推动区社工站独立运转。同时,对街道社工点配备必需的办公活动经费,使每个社工增强自主性、激发创造性。团区委应该脱离对青少年社工具体的事务性指导,更对地给与政策和资金等宏观方面的支持和协调。

(七)动态管理、有序竞争

竞争是保持青少年社会工作活力和创造的有效手段,团区委应该进一步打破青少年社会工作僵化的用人制度和封闭的工作制度,鼓励青少年社工的区际流动,推动青少年社工的招聘与解聘,施行青少年事务的竞聘招标制度,引入其他社会团体和组织参与竞争,保持青少年社会工作持续的创新能力。

(八)加大宣传、增强认同

团区委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动员多种媒介、采用多种方式,加大对社会工作的宣传力度,以增强社会工作的知晓度,提升社会工作的认同感,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开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九)整合资源、全面推进

青少年社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力量全面协调、共同推进。闸北团区委可以首先整合自己旗下的社会力量,如“青年就业援助员”、“社区青少年辅导员”、“社区青少年工作者”,以及其它社会团体和组织如“红红姐姐工作室”、“热爱家园”等;其次,整合检察院、劳动局、街道办事处、职业介绍所、社会保障中心等职能部门;再次,整合居委会、社区等社会组织;最后,整合高校专家、社会志愿者、企业等其它力量,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实的社会基础。

(十)多方交流、拓宽视野

社会工作是一个很年轻的职业,也正因为年轻,所以发展很快,创新很多。团区委应该更多地走出去、请进来。多与市内、国内乃至国际青少年社会工作前沿人物交流,感受最前沿的青少年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始终保持领先地位。同时,为青少年社工创造更多的学习、进修和参观机会,定期为青少年社工开办最新的青少年社会工作专题讲座和辅导,帮助青少年社工不断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增强专业实践能力。

第四篇:香港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以及对内陆的启示(xiexiebang推荐)

当代国际社会工作结课论文

论文题目:香港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

以及对内陆的启示

院系:法学院

班级:社会工作142班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2016年6月4日

香港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以及对内陆的启示

摘要:香港社会工作起始于上世纪40年代,经过了近80年的发展,已经有了比较系统的制度和完善的体系。本文主要从香港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过程、现状等对其做一个深入的介绍,并且结合我国内陆社会工作的发展情况,探寻香港社会工作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一、香港社会工作发展历史。

香港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香港社会工作初期阶段:以救济性为特征20世纪40至50年代,香港的社会工作处于社会福利服务发展的初期阶段。这一阶段是从社会慈善、社会救济发展起来的,其特征是救济性的;与这一时期救济性的社会工作组织发挥了积极作用。这种组织的主要形式是政府组织和社会团体。1946年香港难民福利会成立,开始从事难民社会福利服务。1947 年香港华民政务司署设立社会局,负责香港的贫困救灾事务。1958 年香港政府建立了社会福利署,这为社会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使社会工作的范围逐渐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救助残疾人等多方面。

第二阶段是香港社会工作全面发展阶段:确立发展方向和政策目标20世纪 60至90年代,香港社会工作进入转折全面发展时期,其表现为社会工作目标、政策、实施方针的确定。社会工作的范围由单一的为青少年服务,发展到涵盖社会工作的各个方面。这一时期以6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四份白皮书的发表为标志。1965年港英政府发表了第一部标题为《香港社会福利工作之目标与政策》的社会福利白皮书,白皮书确定了香港社会福利工作的发展方向和政策目标。1990年港英政府发表了《跨越九十年代香港社会福利白皮书》,制定了90年代香港社会福利服务的发展规划。1993年新的综合社会保障援助和公共福利金计划实施,扩大了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这些政策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扩展了服务领域。

第三阶段是其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阶段,专业教育与法制化管理随着香港社会服务由社会救济逐步转向社会福利服务,从事社会服务的人员也逐步从慈善志愿走向了社会工作专业化。1997年香港立法局通过了《社会工作者注册条例》,1998年香港社会工作注册局成立,正式实行社会工作者注册制度,并颁布了《注册社会工作者工作守则》。只有社会工作注册局认可的正规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才有资格注册;只有注册,人们才能以“执业社工”的名义从事活动。社会工作者必须秉持专业理念履行专业职责。香港社会工作进入了规范化发展的阶段,与此同时,社会工作教育制度建设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二、香港社会工作的现状和内容。

经过了长达80年的发展,香港社会工作完成了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从落后到现代化专业化的任务,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接下来我就从香港社会保障制度、香港社会福利服务及管理体制、香港义务工作和社会工作教育等三个方面介绍一下香港社会工作的内容和现状。

香港社会保障制度:香港社会保障制度按财政来源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政府靠税收支付的各种保障,另一部分是由雇主负担的各种劳工保障。由香港政府税收支付的各种保障又包括非直接援助和直接援助两大类。第一类是非直接援助,主要是由政府提供廉价的公屋、公共医疗和公共教育设,使一般的中下收入阶层能够“居者有其室”,并且有机会享受起码的教育和医疗服务。第二类是政府直接提供的各种援助金。主要有如:综合社会保障援助计划、交通意外伤亡赔偿、保障对象为意外伤亡者或其家属等内容。

香港社会福利服务及管理体制:香港社会福利服务的管理体制可以分为两:一类是直接管理,即与法律关系紧密的感化和社会救济这两项工作由政府直接管理的机构承担;另一类是间接管理,即大量为家、儿童及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社区服务的工作是通过非政府的福利机构(即民间福利机构)管理的,是由众多服务单位承担的。而间接管理模式充分体现了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客观要求,其中有主导、中介和服务三种角色。主导角色是香港政府的社会福利署,其主要职能是实施宏观管理;中介角色由香港210多个非政福利机构充当,其中接受政府资助的有174个这些非政府福利机构作为民间团体,担当着大部分香港市民提供福利服务的重要角色,被政府称为“合作的伙”;服务角色由香港320多个各类福利服务单位承担,其中政府直接管理的有360多个,非政府福利机构管理的有290多个,还有少数私人开办的福利服务机构。这些单位从不同层次,不同侧面为香港市民提供福利服务。

香港义务工作和社会工作教育:香港的义务工作可以分为直接提供服务和间接提供服务两种方式,直接提供的各项服务包括社会保障、老人服务、家庭服务、康复服务、社区服务、社区发展等。间接提供服务包括招募义工,训练义工,推荐义工等。香港的社工教育和培训愈来愈走向专业化。香港许多大学都有社会工作专业,设立学士、硕士、博士课程,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教育体系,如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它们所提供的课程的内容及训练水平与欧美国家相若,使香港的受训社工人员,其专业资格可与其他国家互相承认。香港的大学社工教育既包括正规的学历文凭教育,又包括各种生动活泼、很受社工欢迎的非正规非文凭教育。这后一种培训不考试,课堂较常采取讨论和社区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民众普遍欢迎和接受。另外,香港的社会工作教育还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使教育的层次不断提高。

三香港社会工作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首先政府主导是社会工作发展的基础。香港政府在社会工作发展中发挥了主导性作用。香港政府成立了社会福利署,负责社会福利服务的宏观管理与指导。它通过制定和修改社会福利政策,颁布实行各项社会工作的法规、条例,规范政府、社会工作机构、社会公众在社会福利事 业中的权利义务关系,并为社会工作提供财政支持。政府加强对社会工作的全面规划、宏观管理,合理分配社会资源,促进社区间的协调发展,重视和发挥非政府组织在社会服务事业中的作用,扶持和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才能使社会工作健康发展。

其次是建立社会工作职业制度是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香港社会工作的成就与社会工作职业制度的建立密不可分。职业制度规定了社会工作者取得职业资格以及从业的标准,使专业社会工作者有了正式的名份。社会公众透过职业制度,了解社会工作的概念、领域、岗位等问题。香港社会工作以职业制度为依托,成为一种得到社会公认与尊重的职业。再次发展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是提高社会工作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香港社会工作比较规范,职业声望也比较高,原因很多,其中一条是社会工作者出色的专业素质和能力。香港社 会工作者出色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得益于科学合理的专业教育。香港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分层合理,培养方式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专业课程的培训使学生在校期间即可获得社会工作实践的能力与经验。另外,持续的教育培训推动着香港社会工作者不断地更新专业知识,与时俱进,从而保证了香港社会工作的专业水平。

最后既注重效果,又追求高效。所谓效果是指资源投入与目标的一致性,所谓效率则是指追求资源利用最大化。香港社会工作讲求针对性,注重效果,特别强调效率。这种理念在20世纪90年代发展至顶峰。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大陆的福利资源并不丰富,因此,在社会工作中确保效果与效率的一致性就显得更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黄 哲香港社会工作发展与历程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 11月 第 26卷第 6期

【2】王 菲、王福山香港社会工作发展的阶段特征研究——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年 6 月34 卷第 2 期

【3】张著名香港社会工作的内容、特点及启示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 0 01 年第2期(总 第 39 期)【4】倪 勇香港社会工作的发展路径及启示——求索 2013年12月 第245页-247页

【5】袁继红香港的社会工作教育对内地的启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9 月第3期(总第17期)【6】柳 拯、柳浪 香港、韩国、新加坡和台湾的社会工作—— 当代国际社会工作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2年10月

第五篇:社会工作人才发展大事记

社会工作人才发展大事记

1987年9月民政部在北京马甸举行了社会工作教育论证会,为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在中国的恢复和重建奠定了基础。

1988年北京大学设立了改革开放后第一个社会工作专业。截至2010年底,内地已经有252所高校设立了社会工作本科专业。

2006年7月原人事部、民政部联合发布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标志着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的初步建立。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出了“建设规模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决策部署,提出“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2006年12月民政部在深圳召开全国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

2007年民政部发布了《关于开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并选择了全国75个地区和90家单位进行首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

2007年以来民政部受中组部委托,先后在上海、深圳、南昌、厦门、包头、成都组织举办了9期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专题研究班,培训了近500名地市级和县处级党政领导干部。

2007年10月 在借鉴上海、香港经验的基础上,深圳市出台了系统推进社会工作发展的“1+7”文件,社会工作专业化在深圳获得了迅速发展。

2007年12月民政部在深圳举行全国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座谈会。

2008年国务院通过机构改革“三定”方案,在民政部设立了社会工作司,成立了两个专门处室,赋予了拟定社会工作发展规划、政策和职业规范,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相关志愿者队伍建设等政府职能。

2008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社工首次大规模介入突发灾难性事件,先后有1000多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深入地震灾区,促进灾区恢复重建。

2008年6月民政部举办首次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至今已产生54176名持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其中社会工作师13421名,助理社会工作师40755名。

2008年10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联合出台《关于民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第一次提出了民政事业单位原则上以社会工作岗位为主体专业技术岗位的要求,第一次明确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职级待遇,第一次确定了大多数民政事业单位主要提供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发展方向。

2008年12月民政部在江西省万载县召开全国农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试点经验交流会。

2009年4月 民政部印发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登记办法》;同年9月,民政部印发了《社会工作者继续教育办法》,规范了社会工作者登记管理和继续教育。

2009年民政部在总结第一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经

验、评选第一批试点示范地区和试点示范单位基础上,发布了《关于开展第二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从全国确定了90个地区和170家单位进行第二批试点。

2009年10月民政部发布了《关于促进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的通知》,引导各地培育、扶持发展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社会工作行业组织。

2009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33所高校获得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MSW)教育授权。2010年,首届MSW开始招生。截至2010年底,开办MSW的院校和科研机构共计58所。

2009年12月民政部在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召开全国城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经验交流会。

2010年3月 民政部在广州市召开全国机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经验交流会。

201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社会工作人才作为人才队伍建设中与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并列的6支主体人才队伍之一,纳入党和国家人才发展大局。

2011年5月民政部在广东省东莞市召开全国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战略研讨会。

2011年10月中组部、中央政法委、民政部等18个部门和组织联合出台《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进行顶层制度设计,成为指导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总纲。

下载社会工作发展现状(5篇可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会工作发展现状(5篇可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现状的文献综述

    关于民间社工服务机构的文献综述进入21世纪的今天,我国社会工作事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在这其中,我们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发展我国的民生事业......

    社会工作调查报告----社区青少年辅助教育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

    社区青少年辅助教育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青少年辅助教育指的是校外教育机构如家庭、社区、公众舆论、社会传媒等在学校教育之外,利用青少年的课外时间和节假日,根据国家的教育方......

    武汉地区社会工作人才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武汉地区社会工作人才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 要 本文主要运用了网络问卷调查法对武汉的社会工作者队伍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表明,社会工作在武汉正处于起步阶段,无论......

    社会工作的产生与发展

    社会工作的产生与发展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工作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解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对于加深对社会工作发展规律的认识、发展我国的社会工作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以下将......

    香港的社会工作发展历程[大全]

    香港的社会工作起步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战后的香港百业凋零,由于大批新移民的到来,又使香港的人口急剧增加,贫困、就业、住房、犯罪等社会问题十分......

    启创社会工作发展协会

    启创社会工作发展协会 启创社会工作发展协会成立于2008年2月15日,是在中山大学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中心主任罗观翠教授及一群香港资深社工的带领支持下,由本土专业社会工作者创......

    社会工作发展服务中心实习心得

    社会工作发展服务中心实习心得在心桥,我的实习感受周六主任又来单位加班,她问了我工作的一些感受,我就一些活动谈了我的想法。主任后来建议我说:文文,你可以就在这为期两个月的实......

    dell发展现状

    戴尔的中国危机:发展模式暴露问题 发展策略需内外兼修 戴尔公司自进入中国以来,虽已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由于其原有经营模式的桎梏,其发展在中国并不尽如人意。本文针对戴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