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六章社区概论(推荐)
第一节 社区的含义和基本要素
一、社区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一)社区的含义
1、“社区”一词的由来:“社区”的概念源于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于1887年,他在社会学名著《社区与社会》中使用了“社区”一词,社区首先是血缘、家庭、家族的自然基础上建立的学院共同体,逐步发展和分离为人们居住在一起的地缘共同体,最后进一步发展为精神共同体。
2、社区的定义:第一次给“社区”定义的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社会学家罗伯特·E·帕克(Robert Ezra Prark)。他认为,社区是“占据在一块被或多或少明确限定了的地域上的 人群汇集”,“一个社区不仅仅是人的汇集,也是组织制度的汇集”。帕克对社区的定义主要从两个角度讲:一是从功能主义观点出发,认为社区是有共同目标和共同利益关系的人组成的社会团体;二是从地域性观点出发,认为社区是在一定地域内共同生活的有组织的群体。我国社区概念最早由费孝通翻译过来。“community”翻译成“社区”,“社”表示群、群体的意思,“区”表明一个位置,具有地理上的意义。
社会学对社区的定义有100多种。2000年11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0﹞23号)指出:“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的辖区”。我国绝大多数地方都把社区的规模界定在“居民委员会的辖区”范围层次。
(二)社区与社会、社区社会组织、行政区划单位的关系
1、社区与社会
滕尼斯认为“社区”是人与人自然的、本质的、有机的连接,依靠情感纽带,彼此之间亲密无间、相互认同,沉浸在共同的世界之中,其典型是母子、夫妻、兄弟姐妹之间的血缘亲属关系,进一步地扩展,在邻里、朋友以及宗教信徒之间也会存在类似的联系;“社会”的联系则是“人为的”目的性的连接,人与人只是通过契约来达成彼此之间的交往,市场交换关系和都是生活便是典型的社会联系。区别具体表现为:空间地域、组织范围角度,社区比社会小;成员关系角度,社区比社会更具凝聚力;社会功能上,社区比社会功能更具体和专门化。社区是社会的一部分,社区是社会的一个缩影,社会不是社区简单的相加。
2、社区与社会组织:
社区是按照地域来划分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社会组织在社会学中分广义、狭义两种,广义社会组织:家庭、氏族、秘密团体、政府、军队和学校;狭义社会组织:企业、政府、学校、医院、社会团体等。
社区社会组织是以社区居民为主要成员,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多样化需求为目的,由居民自发成立自觉参与,以公益或共益为目的的社会组织形态。基本要素:组成成员主要是本社区的居民;活动区间通常只限于本社区范围;基于社区居民的内在需要构建起来,因此具有较强活力;组织成员自由进入、推出,组织结构较为松散。
社区社会组织承担着完善社区功能、维系社区关系的职责。
3、社区与行政区划单位
社区属于社会学范畴,行政区划单位属于政治学范畴。
(三)现代社区的特征
1、社区是一个“小社会”
2、社区是人类活动的承载体
3、社区具有自己的文化特色,社区文化是社区与社区相互区别的关键,社区是社区文化的生产地、生存地、传播地。
4、社区具有多种功能:社区主要功能服务、保障、参与、教育和社会控制。
5、社区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社区变迁速度加快,职能社区的出现成为社区变迁的一个崭新形式。
二、社区的基本要素
(一)人口要素
人口要素是社区的第一要素,从数量、质量、人口结构、分布和流动等多方面进行分析。人口数量决定社区关系的数量和复杂程度,是衡量社区规模的重要标志,也是确定社区层次的重要依据。
(二)地域要素
地域要素是社区与社区组织、社会群体相区别的根本之处。
(三)组织要素
社区组织是指社区内有目的、有计划地建立起来的以满足社区居民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各种团体和机构。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具有明确的组织目标、严格的组织制度、体系和运行方式,以及固定的场地、设备、资源等特点,如:社区党组织、居委会、服务中心、银行、学校等。非正式组织具有自然形成、规模较小、组织规范约束力弱,成员之间关系紧密和认同感强等特点,如:社区唱团、舞蹈队等。
(四)文化要素
社区文化反映了社区的地域特点、人口特性以及居民长期共同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全部,包括社区内人们的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历史传统、生活方式地方语言和特定象征等内。
(五)心里要素
社区居民在情感和心理上对自己所属的社区产生的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
(六)物质要素
为社区成员生活、活动和发展所提供的一整套相对完备的基本服务设施和其他公共设施,如各种商业设施、文化娱乐中心、医疗卫生机构。他是保障社区成员生存的必要手段,是社区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第二节 社区的类型和功能
一、社区的基本类型
(一)按照经济结构、人口密度、社会组织形态等多元标准进行划分
1、农村社区
农村社区的形成,受自然进化的影响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学员为纽带的自然起源。生产方式上,农村社区以农业为主,农业生产是农村社区的主导产业,身缠上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生产效率低,季节性强,劳动分工不明晰,社区经济活动简单。从地狱和人口特征来看,居住分散,人口密度低,流动性小,人口职业结构比较简单,人口结构同质性强。从社会组织形态来看,以血缘为纽带而形成的亲属关系,以及长期在一起生活形成的乡亲关系。家庭在生产、生活中既是生产单位,也是消费单位和娱乐单位。从文化和生活方式上看,农村社区生产方式简单,生活方式单调,生活节奏缓慢,人们活动的范围较小,交往面较窄,因而活得信息较少,思想上偏于保守。
2、城市社区
以工商业和服务业为主,城市的经济活动特点促进了人口集中,加速了人际间的交流,促进了社会分工,加快了专业化生产、服务行业的发展。从地域和人口方面来看,城市往往那个建设在交通要道、军事要塞、或者具有某种丰富自然资源的地方,地貌特点通常是比较平坦且有充足易取的水资源。城市社区人口密度大,人口结构的异质性突出。人口流量大,生活多样化,限制了人们之间的充分互动与直接接触,人际交往多向而且频繁,社会关系趋于表面化、匿名性、短暂性。从社会组织形态上来看,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分工精细、专业化强、相互之间联系紧密,形成了一个严密的社会组织体系。人口稠密,各种组织、机构林立、生产和生活的社会化需要有规模庞大、内部职能分工和权力分层复杂的科层制管理结构,人际关系复杂。从文化和生活上看,城市社区文化表现为多元化,异质化和现代化。
(二)按照空间特点进行划分
1、法定社区:为了实施行政管理而认为设定的,有明确的界限,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的统治区域和社会群体组织,是国家对基层社会的一种组织形式或管理形式,也可以成为行政社区。政府强大的管理力量是社区和社区发展不可忽视的基本事实,法定社区是政府管理力量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我过现行行政社区基本都是按照行政区划进行管理的法定社区。
2、自然社区
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自然形成的聚落,是非认为的,人们在长期生活中自然形成,共生共存的社会地理空间,特征:规模小,家庭为社会核心单元,人的行为主要受习俗和传统的约束,社区同质性强。
3、专能社区
主导行业从业人数比例为标准的划分
4、虚拟社区
人际互动的非地域性、匿名性特征。
(三)按照社区层次进行划分
1、微型社区(初级社区)自然村,居民委员会辖区,乡镇,街道办事处辖区
2、中型社区(二级社区)中小城市
3、大型社区(三级社区)大城市
二、社区功能
1、经济功能:社区基本功能
2、社会化:一个自然人学习和传递一定的社会文化,学习做人的过程。
3、社会控制:通过社会力量使人们遵从社会规范,维护社会秩序的过程。
3、社会参与:连接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桥梁和纽带,个人通过参与社区活动感受各项社会生活,居民参与社区活动是形成和谐社区的基础。
4、社会支持:社区在其成员及其家庭遇到困难,且不能依靠自己家庭和个人关系获得帮助时,向居民及其家庭提供支持和帮助。如:福利机构,保险公司,志愿者队伍,教育机构。
第三节:社区发展
一、社区发展的含义和原则
(一)社区发展的含义
1960年联合过出版的《社区发展和经济发展》提出:“社区发展”这个词。指居民、政府和有关的社区组织整合社区资源、发现和解决社区问题、改善社区环境、提高社区社会质量的过程,是塑造社区居民归属感,认同感,共同体意识,加强社区参与、培养互动与自制精神的过程,是增强社区成员凝聚力,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的过程,也是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过程。我国社区发展实际:社区居民在政府机构的指导和支持下,依靠本社区的力量,改善社区经济,社会,文化状况,解决社区共同问题,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
(二)社区发展的原则
联合国1955年出版的《经由社区发展获得社会进步》中提出事项原则:
1、依照社区居民的根本愿望及需要,来拟定出是的工作计划;
2、建立多目标的计划及各方面的配合行动,以求全面和均衡的社区发展工作的进行;
3、在推行社区发展初期,社区居民自信心的加强及自动自发精神的培养,与物质建设同样中要;
4、社区各种计划的拟定,执行,均应由社区居民共同参加;
5、注重地方领导人才的运用和训练;
6、发动并组织妇女与青年参加各种社区发展工作;
7、对于社区所提出的自主计划,政府应当给予重点或全面的积极协助;
8、全国性社区发展计划的建立,应有完整的政策和完善的行政组织,并应同时注重工作者的挑选,培训,地方和国家资源的利用,及研究实验,考核等工作;
9、在社区发展计划中,应酬能股份利用地方性,全国性及国际性的民间组织,因为这些力量,对于社区发展工作的推行,是不可缺少的资源;
10、地区性与全国性的社区发展计划,应给予密切的配合,协调发展;
我国社区工作的原则:
1、民主过程原则:实施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政府协助而不强制命令。
2、全体参与原则:全体居民参与本社区的公共事务的决策,管理和监督。
3、广泛合作原则:社区内部资源整合,外部资源吸收进来为社区发展服务。
4、自下而上原则: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在《社区组织:理论与原则》中指出:社区发展工作要符合社区多数人的利益,工作组织应具有社区各方面的代表。
5、问题解决原则:罗斯在《社区组织:理论与原则》中认为,社区发展的工作原则首先就是想哦那个发现社区问题入手。
6、协调发展原则:依靠自身力量,通过社区建设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谐社区是现代社区的发展目标。
二、社区发展的程序
(一)了解社区
1、社区基本情况
2、社区需求
3、社区问题
4、社区资源
(二)制定发展计划:必须考虑适合性,可行性,可接受性。目标明确,整体规划。
(三)实施计划
居民要积极参与,推动和监督计划实施,专职社区工作者要从专业化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调控计划实施进度,居民委员会应起到组织和协调作用。街道办事处起到指导和协调的作用。
(四)评估工作成效
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发展目标是否实现,工作方法是否得当,经费使用是否合理。以居民满意度为核心,评估主体是社区居民,社区组织的评估人是居民和街道办事处。
第二篇:社区概论
1.社区的概念:
是指集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2.社区的基本特征:
有共同的权利义务、共同的生活空间、共同的精神纽带,感情相依、利益相连、出入相邻、守望相助、危困相扶。
3.社区的基本要素:
人口要素、地域要素、组织要素、文化要素、心理要素、物质要素
(一)社区的分类和功能
4.社区的分类(类型)
① 按照经济结构、人口密度、社会组织形态等多元标准进行划分,可分为:
农村经济;城市社区
② 按找空间特征进行划分,可分为:
法定社区;自然社区;专能社区;虚拟社区;
③ 按照社区的层次进行划分,可分为:
微型社区(初级社区);中型社区(二级社区);大型社区(三级社区)
5.社区的功能:
经济功能、社会化、社会控制、社会参与和社会支持
16.社会发展的含义:指居民、政府和有关的社区组织整合社区资源、发现和解决社区问题、改善社区环境、提高社区质量的过程。
17.社区发展的原则:(两种答法)
第一种答法:(简单答法)
民主过程原则;全体参与原则;广泛合作原则;自下而上原则;问题解决原则;协调发展原则
第二种答法:(具体答法)
①社区各种活动必须符合社区基本需要,并以居民的愿望为根据制订首要的工作方案;②社区各个方面的活动可局部地改进社区,全面的社区发展则需建立多目标的行动计划和各方面的协调行动;③推行社区发展之初,改变居民的态度与改善物质环境同等重要;④社区发展要促使居民积极参与社区事务,提高地方行政的效能;⑤选拔、鼓励和训练地方领导人才,是社区发展中的主要工作;⑥社区发展工作特别要重视妇女和青年的参与,扩大参与基础,求得社区的长期发展;⑦社区自助计划的幼发展,有赖于政府积极的、广泛的协助;⑧实施全国性的社区发展计划,须有完整的政策,建立专门行政机构,选拔与训练工作人员,运用地方和国家资源,并进行研究、实验和评估;⑨在社区发展计划中应注意充分运用地方、全国和国际民间组织的资源;⑩地方的社会经济进步,须与国家全面的进步相互配合。
18.社区发展的程序:
了解社区(社区的基本情况,社区的需求,社区的问题,社区资源);制定发展计划;实施计划;评估工作成效
19.社区发展的历程(阶段):
第一阶段(1949年至1979年),基层政权和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初步发展阶段
第二阶段(1979年至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现在社区工作的确立阶段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2000年),现代社区发展的改革和调整阶段
第四阶段(2000年至今),现代社区发展和改革的逐步深入阶段
第三篇:社区概论复习题
社区概论复习题 概念(5×5’)1社区文化
社区文化是社区成员精神活动,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总和。社区文化包括社区居民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精神状态、风俗习惯。公共道德等思想形态,以及学习、交往、娱乐、健身、休闲、审美等日常活动。2社区矫正
社区矫正是指一些国家实行的把罪犯释放或留在社会,依靠社会力量对罪犯进行矫正、帮助、监督的行刑制度 3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是指在政府的指导和扶持下,发动和组织社区成员,利用和开发社区资源,开展各种福利服务和便民服务,以不断满足社区成员的生活需求的过程。简而言之,主要是指社区开展福利服务和便民利民的生活服务的过程 4社区工作: 广义的社区工作是指在社区内开展的以提高社区福利、促进社区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服务或社会管理;狭义的社区工作是社区社会工作的简称,特指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及社会工作者关于社区工作的理论、方法、技能及其应用过程。5社区医疗
社区医疗又称为第一线医疗,是指一般的医疗保健,即病人在转诊到医院或专科前的一些医疗。社区医疗为提供整合的便利的医疗保健服务;医生的责任是满足绝大部分个人的医疗需求,与病人保持长久的关系,在家庭和社区的具体背景下工作。6社区发展的涵义
社区发展是指居民在政府机构的指导和支持下,集合本社区的力量,改善社区经济、社会、文化状况,解决社区共同问题,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的过程。7社区社会问题
指社会关系失调,影响社会大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破坏社会正常活动,妨碍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现象。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状况,还是人们主观构造的产物,是被人们感知,察觉到的状况,是由于价值,规范和利益冲突引起的,需要加以解决的状况,是社会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 8社区保障
社区保障是根据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福利政策和居民的实际生活标准,以社区为单位,通过社区组织和社区居民的共同参与,为满足社区成员的物质文化生活,围绕各项社会福利事业和社区居民而开展的社会保障活动
Ps:(社会保障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公民在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事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9社区建设 社区建设指的是一种社区工作,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会力量,利用社会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10网络社区
网络社区是指一群主要借电脑网络彼此沟通的人们,彼此有某种程度的认识,分享某种程度的知识和资讯,相当程度如同对待友人般批次关怀,所形成的团体
简答(4×10’)
1什么是新农村社区建设?
答:新农村社区建设是以农民为根本,以满足社区农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为基础,为农民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机制和环境,继而促进社会的和谐的过程。
它的目的在于,促进农民、社区和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把社区建设成一个经济繁荣、服务完善、环境优美、生活方便、治安良好、人际关系融洽的全面发展的新型文明社区, 最终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
其原则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2社区文化建设的意义
答:社区文化建设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1.社区文化建设能够形成良好的城市氛围,可以增强城市对外部资源的吸引力,形成对外来文化的亲和力、包容性和融合性,从而使城市间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2.提高居民道德与文化水平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社会活动更频繁,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多样,领域更加广泛,社区文化建设在全面提高城市居民道德与文明素质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人们对社区文化建设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只有加强社区文化的建设,才能有效改观社区环境,加强社区管理,形成良好的社区风气,推动城市文明和现代化。
3.有效解决城市社会问题
加强社区文化建设,能从根本上化解城市中的各种矛盾,在人们的文化生活品质提升的过程中,达到对社会问题的重视,从而自觉的从事到改善城市环境的工作中来。4.增强社区的活力和亲和力
社区文化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和情感需要,缓解精神紧张和工作压力。
3社区矫正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答:一:移交衔接过程中,对接收标准的尺度把握不准。矫正对象的接收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物的接收即法律文书和相关材料的接收;二是对人的接收即与矫正对象见面并办理登记手续。
二:宣传不深入,社会认知度不高。从目前的情况看,社会上对社区矫正工作认知度并不高,还心存疑虑。
三:机构不健全,司法行政系统陷于孤军作战的被动局面。社区矫正是执法工作,又是教育矫正人的工作,涉及到对罪犯的教育改造和心理矫治,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政策性。它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法律专业知识和一定的教育学、社会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要将社区矫正工作落到实处,必须健全社区矫正机构,配齐工作人员。
四: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社区矫正的质量难以保证。随着社区矫正工作的深入和工作量的增加,经费的需求问题也日益突出。
五:立法工作滞后,社区矫正要完成刑罚的有效执行,教育 矫正罪犯,使他们顺利回归社会的任务,必须有非常完备的法律保障,而我国《刑法》、《刑法诉讼法》、《监狱法》对此内容规定的几乎空白,明显滞后。
4社区养老与家庭养老的区别 答1.家庭养老
中国是崇信儒家文化的国家,长期以来形成了“家庭养老”的传统模式,养儿防老、家长的主导地位、几代同堂等传统观念根深蒂固。选择家庭养老的人们,他们生活在家庭中,感到“熟悉”和“自由”,经济上也比较划算,从社会的角度考虑,家庭养老的社会硬件设施成本几乎为零。
但家庭养老在新形势下的脆弱性显示出其历史的局限性。现代社会的人际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工作负担加重,致使家庭养老的人力成本剧增,一般家庭难以承受,赡养者疲惫不堪;加上“421型”家庭的增多、空巢家庭等等问题的出现,家庭养老这一传统养老方式必将随家庭结构的变化而逐步向社会养老过渡。
2社区居家养老
社区居家养老的基本做法是:在城市各个社区建立养老护理服务中心,老人仍然居住在自己的家里,享受服务中心提供的营养和医疗护理以及心理咨询,并由服务中心派出经过训练的养老护理员按约定定时到老人家中为老人提供做饭、清扫、整理房间等家务服务和陪护老人、倾听老人诉说的亲情服务。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相对于机构养老,更为适应我国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特征、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有助于他们安度晚年,也更为符合中国实际,符合大城市中心城区发展的社区为老服务的新路子。
5社区管理目前存在哪些问题
一、社区行政化倾向。我国在社区层面所推行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是一种以街道办事处为依托的行政单一型组织管理模式,实质上是国家行政的方式和手段在社区社会生活领域的延伸和拓展,政府的介入和对全能政府的依赖,使得作为社区自治组织主体的居委会不仅没有成为居民的“头”,反而成了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基层政府的“腿”。
二、社区居民参与不足,居民对社区的活动和事务大都表现出冷漠情绪,缺乏热情。社区对居民来说是具有“地域”的概念而不具有“共同体”的意义,认为社区管理是政府的事,自己是局外人,对社区管理也就表现出了理所当然的冷漠。
三、出现社区单位化现象。单位制占主导的局面尚未被完全打破,虽然社区建设已经在悄然兴起,但它的兴起更多的是为了承接单位转移出来的大量社会事务,这与社区发展的基本路向——实现自治是有差异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社区有成为另一个单位的潜在可能。
简述目前社区医疗状 主要问题有:
(1)机构设施不完善:完善的社区医疗机构,应该具有一般医院所具备的基本医用器械和严格的消毒程序等必备的卫生条件,否则就不具备会诊资格。一些社区医疗机构尽管干净方便,但医疗设施不太完备,对于非常关注身体健康的人来说宁可到大医院。这就失去了社区医院存在的意义。
(2)价格不透明:社区医疗机构应该是“平价医院”,但事实上部分医疗机构的药价和其他服务价格往往不相统一。有的地方虚报高价,使得诊者寥寥无几;如果按照要求降低价格,却可能因为价格过低无法补偿其他费用而亏损。
(3)医疗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人们往往对社区医生的能力仍存顾虑,造成目前大多数社区医院仍显冷清,而大医院又异常拥挤的局面。对于多数医生来讲,自身并不具备全科医生所要求的素质,在处理所有病人时,不可能完全得心应手,在一些患者心目中,无法留下良好的印象。
(4)相关制度缺失:社区医疗服务是定位在“小病”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的医疗,对没有能力诊治的重大疾病应及时转到大医院就诊。但是现阶段缺乏这种“双向转诊”制度,衔接和沟通机制还没有建立完整,也就使得社区医疗能够承担的责任极其有限。而且,现行的医疗保险政策还没能有效解决社区就医报销问题。
什么是社区社会问题 社区研究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一、人类生态学的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注重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探讨人类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形成的社区空间分布和活动规律;
二、人类学研究方法:这种方法侧重考察社区文化和生活方式;
三、社会体系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强调社区是个相对完整的社会互动体系,从互动的结构功能、关系以及地域等方面着手分析社区;
四、社区的实际调查方法:包括社区调查法、实地研究法和文献分析法。论述(2)怎样认识社区管理与街道办事处的关系? 街道办是国家机关的最基层的政府,属公务员.日常处理街道辖区的杂务,譬如开“一孩证明”,“社保”,“人口户籍”及其他处理居民日产起居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街道办事处是区政府的派出机构,是代表区级政府在辖区内实行社会管理的基层组织,其管理手段是行政手段。社区居委会是居民自治组织,代表居民在社区内进行社区管理,其管理手段是自我管理。由于受历史等原因的影响,街道办事处与居委会之间存在许多不协调的地方,其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社区地域范围界定不清,社区组织管理职能不明,导致街道管理层面政社不分,工作量大增。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街道办事处管辖的行政区域作为社区区域,于是街道办事处一身二任。作为城市基层政府的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代表政府对基层社会行使全方位的综合行政管理职能,同时它又作为社区居民的代表行使社区自治管理职能。街道管理层面的政社合一,加上自身的管理范围没有用明确的制度来规范,使无权管理或越权管理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办事处工作量大增,经常处于疲于应付的状态。第二,居委会职责模糊,工作方式的行政管理色彩浓厚,导致街道办事处越位走轨。街道办事处原本只履行一部分行政职能,但现实中却承担了行政、执法、经济发展等各项任务,使它从一级基层政权派出机构演变成一个集行政管理、社区管理与服务的综合性机构。另外街道办事处与居委会的关系也变成事实上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使得居委会的日常工作不得不服从于街道办事处的安排,从而陷入了大量繁杂的具体事务之中。街道办事处与社区居委会之间应将“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转变为“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都是基层自治组织,公务员的序列没有明确规定该编制,现在一般都是事业性质,享受公务员待遇,也就是有固定收入,享受医疗保险等等。村官一般是到城市的街道办、社区委员会工作,到乡村的农村居民委员工作,通常是公开招录。
社区养老目前存在问题有哪些?。
(一)社区对老年人日常生活照顾方面所提供的服务不足。但是,目前在社区养老服务中日常照顾服务缺失,也表明了老年人对这种服务的需求和潜在的巨大市场。
(二)社区医疗服务网络不全,老年医疗保健体系仍有待完善,老年人行动不便,如果去正规医院看病,外出及其困难。即使到了医院以后,又因为大医院看病手续繁琐,还得跑上跑下不断排队,做各种检查,十分麻烦 所以当务之急是完善社区医疗上门服务为老人们设立建在家门口的护理中心和康复院。
(三)社区为老年人提供的休闲活动内容单一,且缺乏组织性和社会参与性,老年人对晚年价值的认识与是否参与社会活动是紧密相关的,即参与社会活动的老人对自己晚年的价值较多是持积极的态度,而不参与社会活动的老人更多是持不积极的态度,所以是否参与社会活动直接影响了他们对晚年价值的认识。
网络社区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1.使人际交往的结构发生转变
1. 形成了一种全新形式的人际关系。既依存于现实社会,有拓展了人类的现实空间,超越了工业时代的人际交往困境,实现了“面对面”的人际交往结构形态。2. 交往媒介的改变。网络社区中的人际交往是一种不直接面对面,而是经由网络这一媒体中介形成的人际关系。
3. 人际交往不会因匿名性而变得任意和虚幻。人们可以在网络社区的交往中隐藏自己一部分或全部的信息,又可以选择其他的交往社区中重新选择和塑造自己的身份认同。
2.使人们在网络交往中重塑自我 1. 网络交往是一场重塑自我认同的游戏
在网络社区中,开放的社区空间使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隐藏部分甚至全部的真实身份,自由选择自己呈现给他人的面貌,使人际交往超越了地域的限制。2. 网络社区中使人们的自我认同出现流动、多变的特征
由于身体匿名和想象性,网民可以在网络空间内呈现多个自我,而这多个角色扮演之间,不会产生日常生活中容易出现的角色冲突 3.增强了陌生人的互动交往
1. 人们在网络空间的交往是借助文本实现的局部的人格交流,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和互动,实现自己的交往需要,建立局部互动的陌生人关系。
2. 在网络社区,网民之间的交往也像陌生人之间的活动一样,可以和其中每一个人建立联系,却又不会和任何人建立有机联系。
3. 由于网络空间的匿名特征,网民可以在网络空间不受外界条件约束而与其他人进行交流。
4.使交往伦理面临全新的境遇
1. 感性的狂欢:在网络交往中,人们所需要的就是基于想象的感觉,满足感性的享受是网络交往伦理最首要的原则。
2. 价值规范的弱化和消解:本来在现实交往中的价值规范、价值判断和价值原则,在网络世界有可能全部消解。3. 交往规则的多元性:不同的网络团体或虚拟社群,有着不同交往规则和交往伦理。4. 新的网落交往原则:公正原则、自由原则、平等原则、兼容原则、人性原则。
农村社区建设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1、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履行职能基本一致,但工作量要大于城市社区,不仅肩负着居民的服务,大多是村社合一,还担负着农业生产、企业经营等任务。农村社区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自然条件差异性大,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民需求具有多样性,这也决定农村社区建设面临任务更重。
2、农村社区既没有享受城市社区的待遇,又没有完全纳入政府对村委会的支持力度。虽然有部分转移支付资金,但没有转移支付之外补贴。各级政府资助参与社会养老保险,农村社区也不在其列,所以影响了农村社区的发展
3、农村社区建设主观上对农村社区建设的认识不足、村民缺少民主自治意识、党政组织对社区建设管理越位和错位、社区的隶属关系不明确、社区建设的义务与权利不对等、社区干部与社区工作者综合素质不高等因素也是影响我国农村社区建设缓慢的重要原因。
4、三农建设需要新鲜的力量,那就是有文化的年青一代。他们应成为农业科技的实践与推广者,农业产业化的创新与开拓者,农村文化的繁荣与升华者。
第四篇:现代社区概论
《现代社区概论》 , 第1页
社区研究是社会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兴起于20世纪初,其时,在美国,现代化和城市化促使社会结构和功能急剧变迁,旧有的田园牧歌式的宁静被城市的喧嚣所打破,温情脉脉的人际关系面纱被涂上了功利的、理性的色彩。面对这个现实,不同的社区和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反应:认同、观望、疏离,从面在社会主流文化的背后.存在着社区之间、群体之间和个人之间的差异。这些差异既构成了社会丰富多彩的文化图景,也成为滋生社会问题的土壤。社会学者义不容辞地挑起了研究社区、改善社区、解决社区问题的重任,杜区研究因此得到较快的发展。
经过大半个世纪的发展,社区研究在社会学研究中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是世界发展潮流和它的特殊性质决定的。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变迁着,而世界社会经济的发展呈现从各国封闭到国际化、区域化的趋势。在这种形势下,杜区作为一个具有一定地理范围的具体社会、经济共同体,在发展过程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学者和决策者从立足本社区、把握发展机会的目的出发,越来越重视社区个案的研究。
在我国,社区研究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我国民族众多,地形复杂,在广阔的平原和高原地区干百年来发育出适应于自然环境的、成熟的农业文化。这种文化不但有别于任何一种外族文化,而且在我国主流文化之中,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分支文化也有不同的倾向性。因此.我国的现代化不仅没有现成的外国模式可以照搬,面且,即使在同一种改革开放的政策之下,各地区的社会经济也呈现出不同的运作程序与速率,从而使我国的发展比其他国家更为复杂和艰难。因此,我国的学者和决策者必须多作社区调查研究,深入了解不同社区的特殊结构和功能,才能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c已具有社会学专业知识和个案研究技能的社会学者尤其应走在众人的前面。
从学科的角度看,社区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杜区是人们生活的基本区域。A1门在社区中出生、成长,在社区中工作、安家、交往,从出生到终老,始终生活在一个或多个社区中,其一言一行,均从社区习得,并得到强化。一个人可以脱离家庭而生活,却难以脱离社区而生活。杜区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易重要的位置,社会学者要了解社会、了解人群,只能从研究社区人手。
社区是数量最多、分布易广的社会实体。它可以是一个村、一个乡或一个县,
第五篇:社会学社区概论
1.社区:国外社区概念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功利定义的观点认为社区是由具有共同
目标和共同利害关系的人组成的社会团体;另一类是地区性的观点,认为社区是在一定地域内共同生活的有组织的人群。社会学大百科指出社区是以一定地理地域为基础的社会群体,即人类生活共同体,对社区的认识,社区是社会但与社会不同,它是低于社会即区域社会;社区是群体组织,但与群体组织不同,它是以地域为特征的地域文化;社区是人群但与人群不同,它是具有社会交往的人群,是具有共同意识、共同利益的人群。
2.社区研究方法:是描述、解释特定社区生活现象的途径和手段的总和,亦称“社区探究
法”,是把特定社区放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通过对第一手调查资料的比较、分析,已达到深入认识社区生活现象乃至社会发展变化目的,内容包括哲学方式(即思维方式),学科方法研究范式和具体方法(定量和定性)三个方面。
3.社区参与:广义上是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介入社区发展的过程、方式和手段,更是指社区
居民参与社区发展计划、项目等各类公共事务与公益活动的行为及过程,体现了居民对社区发展的责任的分担和对社区发展之成果的分享;狭义上是指居民的参与实践,社区参与就是社区居民对社区发展责任之分担与成果的共享。综上我认为社区参与是社区参与主体有效介入社区建设中有关决策、实施、管理、监督和利益分享的过程。
4.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
5.社区文化:是指社区居民在长期互动中形成的,植根于民族文化传统,反映时代进步特
征,具有城市和鲜明区域特点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历史传统、行为规范等文化现象的总和。
6.第三部门:是指具有非营利性、非党派性、一定自愿性、自主管理的致力于社会问题解
决的社会组织,通常又称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organization)、非营利组织(non-profitable-organization)、社会中介组织等。
公益
第一部门(政府组织)第三部门(非政府、非营利组织)
政企部分的传统专制体制第二部门(企业、营利组织)
7.社区服务:是在党和政府统一规划领导下,在民政部门倡导组织下,以社区组织为依托,以社区居民的自主互助为基础,突出重点对象,面向社区全体居民,以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为最终目标的社会性服务。
8.小城镇社区的结构及其功能
小城镇社区是指发展规模较小,集中程度较低,以非农业经济活动为主,具有多种社会功能的社区区域共同体。
(1)人口结构:文化素质、年龄结构。
(2)家庭结构:家庭数量不断增多,家庭结构的核心化,家庭生产职能社会化。
(3)经济结构:“农工商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
(4)小城镇社区的功能:小城镇是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的基地;小城镇是城乡经济、文
化、科学技术交流的枢纽;小城镇是调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蓄水池”;小城镇是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生活服务中心。
9.社区研究方法原则
(1)客观性原则:以事实为据,保持价值中立。渗入社区研究过程中,克服个人好恶和主
观判断。
(2)实地性原则:亲临调查现场,收集第一手资料。
(3)整体性原则:指社区研究者在社区研究过程中,要系统的收集有关资料。
(4)综合性原则:多学科合作进行。
(5)透视性原则: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点看面。
(6)历史性原则
(7)伦理性原则
10.古典类型学代表人物观点
(1)马克斯.韦伯:将人的行为分为理性行为和传统社区型的行为。
(2)迪尔凯姆:基于传统社区的机械团结,基于现代社区的有机团结;认为在有机团结的社会中,心理上的整合可以由存在于家庭和宗教活动中的亲密的群体关系提供。
(3)齐美尔:从分析都市生活的角度,阐述现代社会与传统社区这两种类型之间的巨大差别的原因,指出货币的经济作用,金钱变成了所有价值的共同标准,它把一切事物的精髓、个性和它们的具体价值都抹杀了。
(4)沃思:用人口的数量、居住密度和异质性这三个变量来解释现代社会和传统社区及不同类型的都市社区之间的区别。
(5)莱德菲尔德:用实证研究补充了沃思的观点,他发现传统社区社区越小,越是与外界隔绝,越具有同质性,它的生活就越是具有传统的色彩。
11.社区服务的特征
(1)福利性:是社区服务最根本,最本质的特征。
(2)公益性:主要体现在社区服务是一种社会共同福利服务。
(3)互助性:社区服务强调充分利用社区内外的各种资源,通过社区成员间的自主户主服务以及组织、福利机构等于居民之间的户主服务,满足全体居民,特别是弱势群体的服务需求,其中比较有特色的是社区互助网络的建立。
(4)群体性:社区服务从本质上说一种社会化行为,既要政府和社区组织,又要依靠群众,需要政府投资,社区主办,也要群众的参与和支持。
(5)地域性:社区服务是一种属地式服务,它以特定的社区为载体,从本社区的实际需要出发,为社区居民提供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服务。
12社区服务的功能
(1)
(2)
(3)
(4)
开展社区服务有助于促进社会保障服务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有助于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整合。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公平的实现。有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3.社区建设主要内容
社区建设主要包括社区组织建设和社区事业建设两部分。
(1)社区组织建设即建立新的社区管理体制,这是社区建设的关键,也是社区建设的核
心内容,主要包括社区党建组织建设、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和社区中介组织建设。
(2)社区事业建设包括拓展社区服务、发展社区卫生、繁荣社区文化、美化社区环境、加强社区治安。
14社区建设中存在问题
(1)
(2)
(3)
(4)
社区自治路途遥远,社区居民委员会行政化倾向严重。社区单位和社区居民对社区建设工作的参与程度低。社区居民委员会与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的关系不清,容易发生矛盾冲突。社区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相对薄弱,城市社区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15社区建设的发展趋势
(1)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基本不变。将以对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
导,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落实中办发 [2000]23号文件和全国民政会议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社区建设各项工作。
(2)社区自治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渐完善形成,不同城市、不同类型的社区其发展
模式呈多样化。
(3)社区服务逐渐系统化,服务居民是社区建设的宗旨。(社区服务社会化、社区服务网
络化、社区服务产业化)
(4)民主自治是社区建设的主题,建设和谐社区是社区建设的目标。(重点培育社区居民
和驻区单位的自治意识和参与意识、大力培养社区组织,特别是发展社区中介组织、进一步明确政府在社区建设中的主导地位)
16村民委员会建设的主要成就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主要成绩
一是村委会直接选举制度正在逐渐发展和完善,绝大多数农村做到了由村民会议或村民小组推选村民选举委员,有村民直接提名候选人,普遍设立了秘密写票处,并当场公布结果。二是重视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这些经常性民主形式作用的发挥。
三是重视村务公开更加注重实效。
四是直接的村委会干部素质较高,新当选的干部普遍出现了“三高一低”现象,即党员比例高,致富能力高,文化程度高,平均年龄低。
五是巩固了原来好的村委会班子,加强了原来工作状况一般的班子,调整了原来较弱涣散的班子。、六是逐渐实现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机制,密切联系群众关系。七是强化了农民群众的民主法治观念,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一、一些县干部存在明显的认识误区,如认为农民整体素质不高不能自治,认为村民自治
会削弱党的领导,削弱乡镇府的权威,容易产生无政府主义。
二、县乡干部干涉村自治的违法现象有时发生
三、“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现象仍突出。
四、村民对县乡干部干涉村民自治违法现像的集体上访呈大幅增长态势。
五、农村家族势力和具有黑社会性质的非法集团插手村委会选举。
17我国社区参与现状
(1)特点:社区参与自上而下的程度热闹,在自下而上的程度上冷清。
(2)参与意识薄弱,动员式,执行式是参与居民的主要形式。
(3)参与内容有限,非政府参与是居民参与主要内容。
(4)参与率低,社区精英为社区参与的主要群体,参与人员有限,涉及范围不广泛表现出一种精英式参与模式;参与人员的结构不够合理,老年人多,离退休人员多,女同志多。
(5)参与机制不够完善,参与效益差。居民参与采取运动化的方式推进,一哄而上,一过而忘。
18.我国社区参与改革途径
(一)可借鉴国外基本经验:政府介入是启动社区居民参与的动力;居民要成为社区参与的主体;大力发展社区非营利组织和民间团体;完善社区公共设施服务。
(二)加强和改进:
大力培养和增强社区成员的参与意识,宣传教育要有针对性、广泛性、多样性;组
织开展志愿服务。
逐步使社区成员的利益社区化,培养社区共同利益,建立自主性参与机制,利益是
参与最重要的动力。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区参与的组织体制,培育和发展社区中介组织,加强社区生活
中的居民自治。
在法律中民却社区成员的参与机制。明确参与主体及权利,具体的参与程序。
19政府角色越位:以政代社、以政干社、财政安排的某些“过分投入”。
政府角色缺位:政府在行政实践中,未能过分演好自己的管理者角色,未能善尽自己应有的责任。
体现在四个方面
非政府的社会服务机构、专业化与职业化的社会工作组织等第三本部门社会组织发展的意义意识不到位。
公共财政政策的缺位,缺乏公共社会服务预算以及激励慈事业的税收政策。 大多数基层政府习惯于以领导者角色自居。
政府管理职责缺失产生社会问题。
20.社区建设中社区管理改革创新的必由之路
关键:在于要围绕“政社分开”的核心原则,切实转变政府的社会职能,积极培育民间社会组织,建立现代公共财政体系,努力构建现代性的政府与社会分工合作体制。
首先,“政社分开”原则及在其基础上的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分开与合作是社会建设体制创新的根本要件。
其次,切实转变政府的社会职能,解决政府职能的缺位和越位问题,是实现“政社分开”的重要环节。
再次,积极培育和发展非政府,非营利的社会服务组织,尤其是专业性的社会服务机构,是实现“政社分开”,政府社会职能转变和社区发展的重要内容。
最后,改革传统的 财政体制,建立有利于社区建设创新的现代公共财政体系是“政社分开”的社会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社区社会福利与社会服务水平的物质前提。
21农协的功能
强化中介和维权的功能。
促进了农业科技的转化,推进了科技兴农。
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了专业化生产区域的形成。
将农民组织起来,并代表农民的权益,向政府表达反映维护农民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