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模式李林贵[最终版]
(放在思考问题二中)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至今,模式不一,参差不齐,莫衷一是,没有实现其根本性质和内涵的要求,多年来一直在艰难地向前娜进,甚至很多地方仅作形式上的转变。回顾其发展历程,不由得使我们对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进行深深地思考。多年来,由于医疗服务的市场化,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财政补偿体制的改革等诸多复杂的原因,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自己承担沉重的房租,没有合理的补偿,只能靠自己经营收入来维持运行,这样的机制怎能保证把社区卫生服务真正的内涵落到实处呢?而卫生行政部门也苦于财力而爱莫能助。
(放在思考问题二中)目前,大多地方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的是分散管理,属于医院设置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医院自行管理,不同的医院有自己不同的管理方式,企业和社会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也按照自己的管理方式进行运营,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验收、准人、业务指导、培训、医疗纠纷等管理。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在政策上享受国家规定的社区卫生服务优惠政策;在补偿机制上,政府不承担公共卫生等投入,所有投人由主办单位、个人或集体以股份形式承担;在运行模式上是市场化运作,不以区域卫生规划为基准,各单位蜂拥而上,抢占市场,以经济收人为追求目标;在服务内容上,以医疗服务和专科特色为主,预防、公共卫生、健康教育等业务比较淡薄;在本质上,与个体诊所差别不大,只不过享受比个体诊所更优惠的政策待遇。这种方式的结果是造成社区卫生服务市场的无序竞争,甚至有的地方相隔不过百米就有两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出现这边倒闭那边开业的现象,杜区居民最终从中受益不大。
积极推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一体化管理,以优化社区卫生资源配置,创新工作机制,全面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实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一体化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实行行政、业务、药械、财务等统一管理,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合理配置社区卫生资源,全面落实社区公共卫生工作;进一步规范药品管理工作,确保居民用药安全;进一步健全预防保健体系网底,明显提高传染病防治水平和重点人群保健能力。并将这项工作纳入绩效考评重要内容和补助经费调整范围,明确卫生行政部门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责、权、利,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公平、可及和健康发展。
在运作模式上实行2个层面三级管理。该方式的主要运
作模式可分为2个层面:一是在中心与卫生局之间,主要是
“委托— 代理”的运作模式。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与卫
生局签订委托责任书,明确责、权、利。本着转变职能,明
确职责,理顺关系的原则,卫生局将原来社区卫生管理的主
要业务交由管理中心负责,卫生局只负责业务指导;二是在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内部,可按中心职能和社区卫生服务
业务进行项目式管理。
这样,通过区卫生局和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之间的“委托— 代理”模式和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内部的项目管理模式,便实现了一个区卫生局指导、中心执行、采
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提供服务的三级管理新模式。社
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受卫生局委托,担负起对整个辖区内社
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管理职能,通过对社区卫生服务资源
进行挖掘与整合,对社区卫生服务活动进行策划与组织,最
大限度地利用了社区卫生服务资源,形成了社区卫生服务的 合力,从而推动了社区卫生服务向系列化、规模化、规范 化、捆绑式集团化方向发展。
另外,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下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二者之间是一种采购— 提供、指导与被指导的关 系。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在管理和服务上对社区卫生服务 中心(站)进行系统一体化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只负 责业务开展和服务,降低了其经营风险。
第二篇:石河子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浅谈
石河子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浅谈
社区卫生服务在我国起步时间不长,社区卫生服务应该如何发展,目前尚未形成一套适合我国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科学的管理制度。
石河子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从1998年少数医疗机构开始尝试做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到2002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在全市铺开,经历了从少到多,功能从单一到六位一体,再到现在的1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从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过程。近几年,石河子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是健康的,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辅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框架正在逐步形成。但是在新的社会发展状况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石河子社区卫生服务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但仍然存在着对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性认识不深、不透的现象。同时,部分社区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识也有盲点,一味追求无偿卫生服务的大有人在;也有极少部分群众(有经济能力的)认为只要我付钱,卫生机构就应该提供所需的一切服务,还有一些群众认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务人员医疗技术水平没有大型综合医院的医务人员高。这些认识上的偏差忽视了一个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卫生机构的现状。医疗卫生属于公益性、福利性事业,但政府补偿机制还没有到位,如果没有市场化运作的有偿服务,卫生机构本身将无法生存和发展;如果只要付钱就要满足一切需要,一级医疗机构尚未完全具备这些服务功能与技术能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只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要求医务人员都具有大型综合医院的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是不现实的,但我们设立了专家坐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制度以弥补这一缺陷。目前,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方向,只能在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前提下,为社区群众提供综合、可及、经济、方便、有效、基本的卫生服务。
石河子有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由原民营医疗机构转制而来,均没有摆脱旧有医疗模式的影响,对社区卫生服务没有足够重视,在服务模式上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变,还是在医院等病人上门,以临床医疗为主,忽视社区群众的健康保健服务,忽视对社区的健康干预作用。
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文明程度的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已经愈来愈被人们重视和认识,为了使其进一步发展,针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状中的一些问题和发展前景做一些初步探讨。
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使老百姓充分感受到社区卫生服务是党和政府的德政民心工程,使人民群众了解、理解、支持和配合社区卫生服务的各项工作。
进一步突出政府行为,完善补偿机制及配套政策。实行医药体制改革后,政府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财力补偿,目前石河子成立了石河子药品统一采购中心,将所有公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药品统采并实行零差率销售,更好的控制药品价格,使老百姓得到了更多的实惠。
进一步探索社区卫生服务的新模式、新方法,不断分析、研究、解决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目前石河子地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档工作已接近尾声,但由于所有都为纸质档案,给档案的调用和信息更新带来了很大困难,使得所建档案变成了“死档”。为了应对这一新的问题,政府开展实施了《八师石河子市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建设》项目,已录入电子健康档案12万余份,实现了健康档案的系统管理和动态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完善,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特有的客观情况,是事物发展的必然。石河子社区卫生服务在今后的发展中,只要坚持政府的正确领导、社会的全面重视,同时配以相关政策,完善补偿机制,加速人才培养,进一步探索新的服务模式,完善管理体制和操作规范,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合理配置、利用和管理社会资源,构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框架,努力满足社区群众日益增长的基本卫生服务需求,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就会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就会蒸蒸日上,蓬勃发展,成为社会进步和社区文明的重要标志。
第三篇:社区卫生服务及其发展策略
社区卫生服务及其发展策略
认清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概念
与社区卫生服务有关的几个概念:
社区医疗
社区医学
初级卫生保健
全科医疗
COPC(以社区为定向的基层医疗)
公共卫生
社区卫生服务的真正含义:
1、与社区居民交朋友,成为社区居民的健康代理人
2、全面了解社区居民的需求,提供针对性的卫生服务
3、全面评价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制定周期性的健康维护计划
4、利用各种资源提供协调性、整体性的服务
5、对社区居民进行分类管理,开展系统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 社区卫生服务?
政府职能
特需服务
事业
产业
市场经济
“六位一体”的服务是什么样的服务?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横向的六位一体(社区卫生服务组织)
针对人群,通过团队合作完成纵向的六位一体(全科医生)
针对来就诊的病人提供整体性的服务
病人需要的服务是整体性的服务
“六位一体”的核心不是六位,而是一体
不管几位一体,一体是整体的意思
“六位一体”的服务就是整体性服务
整体性服务是什么样的服务?
现在的综合医院能提供整体性服务吗?
整体性服务(完整的房子)
•功能完整的医生(全科医生)
• 树立了整体医学观,掌握了系统整体性的方法(掌握建筑学原理)
• 把病人看成完整的人,对病人全面负责
…………………………………………更多详细资料与本中心联系!
第四篇: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五)“收支两条线”是保持社区卫生服务“公益性”运行机制的有益尝
试
体制与机制的创新对医改的影响深远,尤其是医疗卫生运行机制的改革事关医改的成败,对缓解“看病难,看病贵” 问题,扭转医疗行为起到重要作用。在卫生部的领导和具体指导下,部分省市积极探索“收支两条线” 管理模式的试点工作。
1什么是“收支两条线”
“收支两条线”是指将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所有业务收入全部上缴给政府,而其支出包括人员支出、工作经费、房屋设备等运行费用全部由政府财政预算支出的一种财务管理模式。其目的在于通过政府保障投入,实行收支分离的财务管理模式,彻底切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原有机制下的医务人员个人收入与机构业务收入挂钩的利益链条,有效地维护和保障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公益性,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原来主要提供有收入的医疗服务向更多地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转化,改变服务模式和服务行为,即完全改变其运行机制,充分体现其公益性质,落实政府维护人民健康的职能的一种对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机制改革探索。
2“收支两条线”试点效果
“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在卫生部妇社司直接参与和领导下,组织专家,经过多次论证,制订了社区卫生服务“收支两条线” 管理运行模式实施方案,分
别于2005年9月和2006年3月开始,在杭州市下城区、上海市长宁区、松江区和成都市武侯区、长春市朝阳区等地区进行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收支两条线”改革试点。
改革的主要措施有:制度干预、技术干预与管理措施的干预。制度干预措施的设计主要包括:“收支两条线”、药品零差价、人事制度的改革与完善贫困医疗救助制度等方面。技术干预措施主要有:机构设置和规划、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功能。管理措施的干预主要是建立一个区域卫生系统和其
他政府部门都协作参与的新型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模式。
(1)“收支两条线”干预改革结果。通过半年到一年的试点,社区卫生服务“收支两条线”管理和运行模式取得明显效果:老百姓得到了健康保障;医生医疗行为发生根本改变,从而减轻居民疾病经济负担;完善了社区卫生服务提供基本公共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特别是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居民的健康水平得到进一步改善;居民的满意度提高,医务人员的劳动工作量增高;政府经济实力的增长为实施“收支两条线”提供了可行性的支持;实行“收支两条线”,实现了老百姓、医务人员、政府“三赢”。
“收支两条线”试点能够尝试政府投入方式、公益性实现的路径、民众受惠的程度等优势与不足,其经验与教训有益于今后医改的借鉴。
城市卫生改革的突破口是社区卫生服务改革,而社区卫生服务改革的突破口
是通过实施社区卫生“收支两条线” 改革。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达到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功能,大幅度降低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的费用,使居民能够利用基本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保证居民基本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和可及性的目的。
(2)如何进行“收支两条线”? ①投入内容。“收支两条线” 投入内容从大的角度可以分为公共卫生经费和基本医疗经费;具体的投入内容包括:人员经费、机构运行经费、房屋设备、人员培训等。满足基本工作需要的房屋、基本设备如满足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所必需的基本设备等硬件投入,以及为确保社区医务人员技术水平的有关培训费用,纳入各级政府预算规划。
人员经费:人员经费可以用每服务人口多少经费的方式投入,也可以按照人
员经费的投入方式进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聘用人员的数量应依据其服务人口的多少和服务范围大小,以满足基本任务的最少人员规模为原则,一般以10人~13人/万人为宜,同时可适当考虑非本区户籍人口,如流动人口数量。社区医务人员经费的确定可以遵循三个基本原则:一是社区医务人员的收入水平高于社会平均水平;二是不低于当地中型医院的水平;三是参照当地公务员的收入水平。这是吸引医学人才进社区、稳定社区医务人员队伍、解决居民群众不信任社区医务人员技术能力问题的重要途径。
②投入标准。根据测算,按照2004年物价水平,“收支两条线” 需要政府投入的水平为(单位:元/人/年):
__东部地区:大城市:27~33;中小城市:27~33/24=11~14。中西部地区:大城市:27~33×2/3=18~22;中小城市:18~22/24=7~
10。
这部分经费基本上也是政府财政部门规定的公共卫生经费,而具体运行经费
可以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业务收入进行补偿。运行经费可参照历年的机构运行费用估算,运行经费基本上不需要政府增加投入,可从机构业务收入的纯利润中支出。当然,业务收入也要上缴财政,纳入财政预算管理。
③投入方法。“收支两条线” 的投入方法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第一种方法
为: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人口进行投入。目前大多数地区都是按照这种方式进行的,如每万人口预防保健经费标准、运行经费标准等。第二种方法是按照完成这些工作所需工作人员数量,按照工作人员数量投入。这两种方法投入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具体投入方式有所不同,都需要在测算服务成本的基础上进行。
④ “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收支两条线”的收支管理可采取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为财政部门主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收入定期直接上缴给财政,纳入国库管理;财政局定期将预算投入拨付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是彻底的、真正意义的“收支两条线”,隐忧是机构担心上缴容易,拨付可能困难,资金管理有时不够灵活。
第二种方式是上缴给区卫生局,由卫生局和财政局协同办公,区卫生局统筹
协调区域内卫生资源分配,同时纳入区财政局专收专支的账户管理,以利于保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日常运作。这种方式易于操作,同时又不改变“收支两条线”的宗旨,但需要加大对卫生局的监管。
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资金的拨付,采取预付制与根据服务质量和效率考核后的后付制相结合的方法,在每月初根据预算和考核情况,直接划入中心的账户;因特殊情况急需用款,经审批后按特事特办的原则处理。
财务管理部门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收支两条线” 管理:财务管理部门与财政部门合署办公,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支情况进行管理和考核。财务管理相应设立专户,用于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统一核算和集中管理,办理资金收缴和拨付。
第一,由财政部门会同卫生部门,根据本地区人口状况、健康水平、社会经
济状况等,制定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经济补偿方法,实行预算管理。
第二,由财政部门划拨财务管理部门,建立财务专册,实行预算管理。第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入上缴财务管理部门。
第四,财务管理部门定期将各种支出经费下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⑤ “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模式。“收支两条线” 的管理模式体现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的大卫生特点。对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管理主要由卫生局在区政府的领导下进行,医疗保障部门、财政部门、街道基层政府等构成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政策支撑体系。
⑥ “收支两条线”和政府监管。明确“收支两条线” 管理中政府和市场的作用。“收支两条线” 改革中政府的责任,就是弥补市场缺陷,纠正市场失灵,提供公共服务。在“收支两条线” 试点过程中,表现为政府承担了筹资职能和监管职能。政府部门建立和完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评体系,将服务项目完成情况、社区居民满意度、社区居民健康指标改进等绩效因素,纳入考核范围,进行综合考核评价,为核拨政府补助提供可靠的依据。
社区参与和民主监督机制。同时,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和重点检查等。⑦人力资源管理的运作模式。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管理可依据职工工作性
质不同、岗位的不同、绩效不同划分为以下几个模型,并依据绩效实施奖金分配制度。
一是效率结构模型: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需要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完成基本
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功能。从各地实践看,建议以区级医疗机构转型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较为合适。这种转型的中心能够从事的医疗服务都可以作为基本医疗服务,转型同时对工作人员进行以从事基本公共卫生工作为主的业务培训。研究结果表明,中心工作人员大约需要10人~13人/万人口,其中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按照1∶1比例配置,其他工作人员按照需要配置。
二是内部管理模型:社区卫生服务的内部管理可以根据不同社区卫生服务中
心的传统进行,但要加强质量控制部门与财务部门、人事等管理部门的相互联系,考核结果既作为内部分配的依据,也作为聘用的依据。
三是内部市场竞争模型:
为了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效率,在中心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具体表现为人员招聘制和内部绩效考核和奖金分配制度。
人事制度:包括中心主任负责制和全员聘用制。
奖金分配制度:建立和完善以服务数量、质量、居民满意度为主要指标的绩效考核方案,改革“大锅饭” 分配方式,拉开职工之间个人收入差距,并向公共卫生、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金分配,彻底切断医务人员收入和机构收入之间的关系。
3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试点时间短导致结果需要进一步监测。由于时间关系,本研究的试点
时间不长。部分中心的试点时间只有半年。数据也只是近半年或一年的资料,这种数据是否是一种长期趋势?趋势能否保持?变化到什么程度才能保持平衡?都是一个未知数,需要进一步监测。因此,根据这些数据测算的政府投入等情况也不一定准确,可能政府需要投入更多,也可能不需要这么多的投入,还有待于密切监测试点的长期效果。
(2)部分项目没有达到设计效果。药品零差率政策没有完全做到,没有达
到促使医疗费用下降、病人合理分流的目的。从试点中心的政策实施效果看,药品零差率政策实施效果不很理想,这与中心的政策有关,如针对人群较窄、药品种类不多等,更与居民合理用药习惯有关系。促使居民合理就医和合理用药习惯除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努力外,还需要多部门共同采取措施。
提高社区医务人员满意度,理清政府投入与机构待遇的关系。从试点结果
看,“收支两条线”实现了政府、居民之间双赢。但是,存在“收支两条线” 增加了医务人员归属感,而机构工作人员满意度下降的问题。因此,进行成本测算时,需要考虑人员成本标准问题,也就是要考虑政府投入与工作人员待遇之间关系问题,以吸引优秀人才进社区。
(3)很多改革措施没有很好到位。“收支两条线”是一项财政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资金投入管理方式的改革。课题设计过程中,希望同步探讨一些配套措施改革。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时间压力,也由于改革本身的压力,部分改革措施没有同步进行,需要进一步试点。如人事制度改革、机构绩效考评方案、医保等部门的配合等。
(4)政府投入的界定不明确。试点过程中,发现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
入界定还不明确。各试点地区基本都是按照服务人口进行笼统地投入,包括了公共卫生经费和基本医疗运行经费。但在这些投入中,存在政府投入界定不明确的问题,如人员培训经费所占比例、房屋设备投入比例等,需要进一步明确。(5)企事业转型和私人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没有进行干预试点。由于时间和精力关系,本次研究重点关注政府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进行了“收
支两条线”试点。但对于其他两类型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根据总结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进行试点干预。
第五篇:为创新社区卫生服务模式
为创新社区卫生服务模式,进一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我市将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为保证服务质量和效率,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市卫生局与市人力社保局共同制定了《北京市社区卫生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方 为全面落实《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卫生改革与管理工作的意见》(京卫基层字〔2010〕25号)文件的要求,围绕“普及健康知识、参与健康行动、提供健康保障、延长健康寿命”的工作目标,保证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此工作方案。
一、目的和意义
通过推行家庭医生式服务,更加充分地体现社区卫生服务团队的优势和特点,不断延伸和深化“六位一体”服务,与居民建立稳定的服务关系,进一步提高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信任程度,为居民提供主动、连续、综合、个性化的服务,引导更多的居民到社区就诊,促进分级诊疗、有序就医格局的形成。
二、工作原则
(一)充分告知。通过广泛宣传,使全体辖区居民了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地点、服务团队的联系方式和服务内容、家庭医生式服务概念。
(二)全面覆盖。到2012年底,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普及。
(三)突出重点。根据实际服务能力,首先以辖区的老年人、婴幼儿、孕产妇、慢性病患者为工作重点,优先覆盖、优先签约、优先服务。
(四)自愿签约。充分考虑到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信任程度,尊重居民个人意愿,在坚持居民自愿的前提下,与居民签订《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家庭医生式服务协议书》(附件1),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
(五)规范服务。根据《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卫生改革与管理工作的意见》等社区卫生服务的文件要求,结合自身服务能力,明确服务内容,制定服务标准和规范。
(六)强化考核。将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实施情况、签约情况、提供的服务内容和质量列入对区县政府、机构、团队及个人的考核内容。
三、工作目标
(一)2011年,在全市16区县启动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各区县家庭医生式服务制度覆盖60%的街道、乡镇。
(二)2012年底,全市家庭了解并能够享受到家庭医生式服务,家庭医生式服务制度全覆盖,并不断完善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
四、人员配置和服务方式
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根据辖区居民实际户数,合理设置社区卫生服务团队,一个服务团队一般由全科医生、社区护士、防保人员3人组成。原则上每个团队负责600户家庭,最多不超过800户。
允许居民在本街道(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范围内,根据自身意愿自由选择团队并签约,每位居民同期只能选择一个服务团队。凭身份证明或户口薄、暂住证进行签约。签约周期可视情况灵活掌握,原则上一个周期不应少于1年,期满后如需解约需告知服务团队并签字确认,不提出解约视为自动续约。
五、服务内容
签约居民可在享受《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服务管理规范》所规定的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基础上,还可享受到以健康管理为主要内容、主动服务为主要形式的5类个性化的服务和优惠措施:
(一)“健康状况早了解”——个人健康评估及规划。根据居民个人健康信息,每年对其进行1次健康状况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量体制订个性化的健康规划,使居民不仅知道自己的健康状况,同时知道如何自我干预。
(二)“健康信息早知道”——健康“点对点”管理服务。及时将健教材料发放到签约家庭,每年不少于1份;及时将健康大课堂和健康教育讲座等健康活动信息和季节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告知签约家庭,每年不少于1份。
(三)“分类服务我主动”——根据居民不同健康状况和需求,以慢性病患者为首要服务对象,提供主动健康咨询和分类指导服务,每年不少于4次。
(四)“贴心服务我上门”——对空巢、行动不便并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上门健康咨询和指导服务。
(五)“慢病用药可优惠”-对于医疗保险社区目录新增用于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的29种药品,取消个人先行负担的10%费用。
以上5类服务为基本服务项目,不收取费用。各区县、各机构可根据自身情况增加、细化服务项目,如涉及收费项目,则按照有关文件标准执行。
六、工作步骤
(一)2011年3月,完成试点工作总结,全市16区县启动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进行宣传、动员、培训工作。
(二)2011年6月,实现家庭医生式服务制度覆盖20%的街道、乡镇。(三)2011年9月,实现家庭医生式服务制度覆盖40%的街道、乡镇。
(四)2011年底,工作总结及考核。实现家庭医生式服务制度覆盖60%的街道、乡镇。
(五)2012年底,实现家庭医生式服务制度覆盖100%的街道、乡镇。
七、服务流程
(一)宣传。各社区卫生服务团队通过多种渠道与辖区家庭取得联系,宣传和解释家庭医生式服务,充分告知并引导居民签订协议。
(二)签约。按照自愿原则,与愿意接受服务的居民签订《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家庭医生式服务协议书》并存放于家庭健康档案中,共同履行协议条款。居民可根据自身健康需求,在医生建议下,选择具体所需的服务项目。原则上为一年一签。
(三)服务。按照协议约定,各团队落实各项服务承诺,并将各类服务详细内容记入健康档案、工作表格,以备考评。
(四)评价。各团队为居民提供服务后,应及时掌握居民评价,根据居民反映,对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进行不断改进及提高。
(五)总结。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及时填报《家庭医生式服务月报表》,并定期收集、上报工作动态。
八、监督考核
(一)市卫生局将定期进行工作督导,并将督导结果纳入对各区县社区卫生的绩效考核。
(二)各区县卫生局负责本辖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监督和管理,把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纳入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绩效考核。
(三)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负责本机构社区卫生服务团队的监督和管理,及时上报《家庭医生式服务月报表》。把社区卫生服务团队的签约户数、签约人数、服务落实情况、服务对象满意度等工作情况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绩效考核。
九、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各区县要将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作为全市医改任务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由区县统筹安排,各部门按照文件要求落实责任,分工协作,联合制定工作方案,做好工作保障,责任落实到人。区县要将家庭医生式服务宣传、保障、服务效果及居民满意度等,纳入对有关部门的绩效考核。
(二)深入发动,广泛宣传
采取市、区(县)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三位一体”的宣传形式。随着家庭医生式服务的进展,各区县结合“家庭医生式服务系列行”系列报道,进行深层次、多方位的连续性、跟踪报道。
利用各种媒体和方式大力宣传社区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每个社区都要在居民易于看见的位置安装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公示牌或宣传栏,公示牌要标明团队人员姓名、联系电话、投诉电话;宣传海报张贴至楼门院门,家庭医生式服务联系卡发放至每一户家庭。做到公示牌深入社区、联系卡深入家庭、家庭医生式服务深入人心。
(三)加大投入,提供保障
各区县应优化和完善现有人员服务能力,在条件成熟的机构优先开展工作。对团队人员不足的可按照“四个一批”的要求,逐步落实保障措施,加大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快补充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充分考虑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制定可行的激励措施,为工作的顺利实施创造良好基础。
(四)强化培训,提高能力
对社区卫生服务团队进行多层面、多角度业务技术、服务理念等培训。着力加强医患沟通技巧和全科医学服务理念的培训,改善医生的服务方式,利用规范的诊疗活动和耐心的服务态度提高居民的信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