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学史读后感

时间:2019-05-14 15:25: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社会学史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社会学史读后感》。

第一篇:中国社会学史读后感

中国社会学史读后感

如果从孔德1938年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提出“社会学”(sociology)一词算起,社会学已有170多年的历史,中国社会学如果从1903年严复翻译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群学肄言)算起,也有了100多年的历史,当然无论中外,社会思想古已有之,但这里是作为学科的社会学而言的。中国的百年社会学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这就是以新中国的建立为界,分为前一段近50年的中国早期社会学和后一段50年的中国当代社会学。

中国社会学存在着两大传统,一是从孔德开始的西方社会学传统,另一个是从马克思开始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传统。这两大传统的社会学,在早期的50年表现为以孙本文集大成者的经院学派(综合学派),以梁漱溟、晏阳初为主要代表的乡村建设学派,以费孝通、吴文藻为代表的社区学派,以李大钊、瞿秋白、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学派.从本质上说,中国社会学是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产物。长期封闭的中国社会的转型是一种被动的转型。这一转型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鸦片战争翻开了多难与动荡的中国近代史的第一页。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与后来的甲午战争的败北,以及战败后的西方列强在中国掀起的一次又一次的割地、赔款的狂潮,是中国人民保守丧权辱国之苦,使中国社会日益陷入恶性循环和畸形发展之中。传统的中学已无力挽救江河日下的中国,西方社会学的传入适应了中国仁人志士为挽救近代中国社会日益恶化的运行状态的需要。对19世纪末的维新派和知识分子来说,他们在为救亡图存和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首先将社会学这门学科传到中国,这是由于孔德系的社会学正好适应了维新派人士进行社会改良的迫切需要,他自然成为改派知识分子引进和介绍的首选目标。而在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西学,向西方学习的同时,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传入中国。

新中国成立之前,社会学思想主要来源于西方社会学,并非很认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首先非常注重社会调查,这在一直崇尚“精英文化”,讲究贤人政治的中国社会中,这触及了整个思想观念上如何着手认识、解决中国的问题。陶孟和、李景汉曾经大大致力于实地社会调查。杨开道力主“以农立国”,并在清河设立了一个社会学“实验室”,著有调查报告《清河——一个社会学的分析》。李景汉的《定县社会概况调查》代表了中国当时社会调查的最高水平。晏阳初主张“民族再造”,中国人有愚、穷、弱、私四大缺点,需要有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分别救治,通过学校式、社会式、家庭式实施。梁簌溟主张从社会组织构造上重建文化体系。陈达深入研究中国的人口问题,开中国现代人口普查之端。吴景超提出了一套工业化与社会建设理论,并进而探索出了一条融合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新路。以“社区研究”为方法、以“功能主义”为理论基础,形成了鲜明的“燕京学派”,在吴文藻的主持下,尝试建立比较社会学。吴文藻“请进来”“走出去”的做法,体现了他宏大的学术抱负,他对派哪个学生,去哪个国家,哪个学校,拜谁为师,吸收哪一派的理论和方法等问题都做了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安排,这实在是让人敬佩!费孝通《江村经济》《生育制度》《乡土中国》《皇权与绅权》《云南三村》等等著作中的观点和主张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复兴乡土工业,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土地问题,还能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集聚工业化所需资本,解决人多地少,重建乡村,重建中国。孙本文将文化看成是 社会形成的基础,编著《社会学原理》,号称迄今为止最翔实精细的社会学概论教材。潘光旦用生物因素解释文化现象,提出著名的“位育”论。

他们作为中国的第一代社会学学者,他们也曾苦苦探索,研究中国的文化体系和社会问题,试图在大动荡的时代中寻找一条富国强民之路,为了坚定理想和信念,他们付出了青春、有的乃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精神可歌可泣,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完成社会学的本土化,他们为中国社会学在世界社会学界赢得了地位,使中国成为除北美和西欧以外的世界上社会学最繁荣兴旺的地方。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社会学学派。

19世纪末有关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开始出现在中国思想界。早在十月革命以前,中国思想界对马克思已经不陌生。但是应该看到,这段时间对马克思的介绍和讨论还是比较零碎的。随着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有两种不同但又统一的形态。一种是革命批判性的形态,以揭露批判资本主义社会致命的弊端为主要任务,以推翻资本主义为目标。另一种是维护建设的形态,以维护改善社会主义为目标。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然而社会学并未如社会学者期待的那样发挥作用,把原本是一门维护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学认为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伪科学”,并在1952的院系调整中被取消了,直到1979年方才开始重建。1949以后中国的社会经济曾有过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在此情况下,倘若社会学与社会主义相结合,新政府重视并采纳社会学者们积数十年的研究成果而提出的一套社会建设方案,逐步建立起稳定而有效的现代管理体制,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可能少走一些弯路,一个没有社会学参与的社会建设,无疑走了很多弯路或者错路。中国社会学被取消了整整27年,27年后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时,他已远远落后于西方社会学,这需要接下来几代社会学者的努力,才能与西方缩小差距,跟上时代的步伐。曾经与社会学休戚与共的第一代社会学家,则在这场厄运中饱受批判与摧残,他们对新时代的热情、对国家建设的参与感受到重击,最终带着遗憾走向了凋零。

当下的中国正是经济转轨同社会转型的关键敏感阶段。尽管我们的社会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矛盾,一定时期的矛盾积累必然需要一个发泄口,社会学的价值就在于他能较为合理的用较小的代价将这些矛盾弱化。从而达到经世致用的目的。这些矛盾问题并不妨碍我热爱我的祖国,他只能激发我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去运用我们所学的社会学知识来实现社会的良性与协调发展。

社会学是一门处于上升阶段的学科,社会是一个巨大的矛盾体,充斥着各种日新月异的问题,社会学就是一个合格或者趋向于合格的修补匠,解决或趋向于解决这些问题,中国的社会学,一方面要本土化,另一方面要国际化。中国社会学已走过了一百多年风雨兼程的曲折道路,我们如果立足现实,弘扬传统,借鉴国外,创造特色,那么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它必将大放异彩,中国社会学最终能如先驱者所期望的那样,为中国的繁荣富强作出贡献,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有所建树。

第二篇:中国社会学史读书笔记

11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Z01114155

丁贤兵

乡土中国与文化自觉 ——读《乡土中国》有感

当我在图书馆翻阅费孝通先生所著的《乡土中国》时,我发现人们对于这本书的评价总是用这样的字眼:“乡土中国与文化自觉。”我想,这两者间一定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吧,于是我就满怀好奇,打开《费孝通文集》,找到这篇文章细细品读起来。

今天,我们来谈“乡土中国与文化自觉”这个话题,不时能看到历代先贤为之孜孜不倦的身影。应该说,乡土中国与文化自觉是费孝通先生于20世纪40年代和90年代先后提出并铺垫好的。1947年,费先生完成了《乡土中国》的分析,现代经济的诉求被抽出去了,只剩下传统中国社会的一个静态的模型。同年,他远赴欧洲对西方人谈起了“乡土重建”。他在这次演讲中触及了一个更为广阔的人类社会秩序建构的问题,明确指出中国文化的特性在于太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位育而忽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导致资源利用上的克己。晚年的时候,他谈到了“文化自觉”:20世纪前半叶中国思想的主流一直是围绕着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而发展的,以各种方式出现的有关中西文化的长期争论,归根结底只是一个问题,就是在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下,现代中国人能不能保持原有的文化认同?还是必须向西方文化认同?

今天,中国的乡土和文化正日益成为全球化、市场化和现代化规则指导下的在建和待建的“社会工程”,人被这些工程剥离,家园在丧失,内心不得宁静。现在,千百年来中国人凭自己的勤劳、智慧和 勇敢建立起来的现代国家、民族经济、文化体系的躯体尚在,然而在全球化、市场化和现代化潮流席卷之下,这些让我们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却要被这“三化”的理想模式按照它们的生命周期从小到大重新来建造,这是何等的挑战!当初费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提出并尝试回答“作为中国基层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这一问题,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中国乡村变了很多,但没变的东西我们似乎还能在《乡土中国》中找到。今天我们谈乡土中国与文化自觉所面临的时代任务就是在这个家底面前如何消除近代以来畸形经济发展观所产生的乡土中国社会文化失所的影响,使中国的社会发现道路不至于偏离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

文化是上层建筑,它与生产力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世界上并不存在统一的文化,虽然在人类发展的各个大阶段中,有大致相同的核心内涵。在全球化中保持文化独特性,或是多样性的问题是很重要的。费先生认为,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使“地球越来越小”。处在这样一个国际环境下,各个民族、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将会不断地接触交流,互相碰撞、融合。正因为如此,我们尤其要提倡“文化自觉”,要清楚地认识自己的文化,认识其他的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在多元文化的世界中共同创造人类美好的未来。“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点和它发展的趋势,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要“复旧”,同时也不是主张“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适应新 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在新的形势下重新反思当前国际上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问题。中国要面向世界,要世界充分认识我们中国人的真实面貌,我们首先要自己认识自己,才谈得到让人家来认识我们和我们去认识人家,科学地相互认识是人们建立和平共处的起点。中国人几千年来的理想,就是要实现一个人类和平共处并共同发展的世界,不同文化之间不应互相冲突,而应相互协调。

正是因为乡土中国与文化自觉之间的断裂和接续才使我们发现多重现代性发展经验与知识积累的不足。这种不足在人文社会科学对中国当代社会问题的层累的诊断报告上一览无余。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以文言文为载体的传统文化的式微时节,王国维对乡土中国的呼告是要我们记住这个传统文化是有生命的。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现代性追求的行动时期,费孝通提出乡土中国的时候只不过是让人们思量一下往现代化前进的时候不妨看看脚下的大地。今天我们在这里再一次呼喊乡土中国与文化自觉的时候,不只是为了要缅怀前辈先贤,而是我们也要面对一个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根据中国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来看,人们所刻意追求的似乎是西方19世纪的发展模式。这个讽刺性极强的社会发展阶段的对应关系毫无疑问是我们这些年来既不讲历史也不问世界埋头拉车的必然结果。

中国传统文化源自农村,礼失而求诸野,乡土中国仍然保持着大量中国传统文化的原汁,从乡土中寻找中国现代性的智慧,是一条可能的路径。20世纪乡土中国多样现代性的发展摸索的道路上,梁漱溟先生所进行的乡村建设实践就是这方面的努力。费先生认为,在经 济全球一体化后,中华文化该怎么办是社会发展提出的现实问题,也是谈论文化自觉首先要面临的问题,要“切实做到把中国文化里面好的东西提炼出来,应用到现实中去,在和西方世界保持接触,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把我们文化中好的东西讲清楚,使其成为世界性的东西,首先是本土化,然后是全球化”。

第三篇:中国社会学史之2010年大事记

中国社会学史之2010年大事记

1月5日 由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和北京大学中国劳工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劳动合同法》实施两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清华大学召开。

2月27日 “2010年社会保障重大问题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3月13-14日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与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共同主办的“中国宗教人类学的回顾与前瞻——首届宗教人类学学术论坛”在中山大学举办。

3月23-24日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10’社会学)在北京国际饭店举行。会议的主题是:社会流动与社会和谐。

3月27日 著名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和教育家,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界泰斗林耀华先生百年诞辰学术纪念大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本次纪念大会由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主办。

4月17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在北京举行建所30周年暨费孝通先生百年诞辰纪念大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华建敏,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陈奎元出席会议并共同为费孝通先生塑像揭幕。纪念活动还包括费孝通先生学术思想讨论会、社会建设和社会学发展研讨会、“金砖四国”社会学圆桌会议以及系列学术报告会等。会上还举行了社会学研究所原所长、著名社会学家陆学艺发起组织的陆学艺社会学发展基金会首届“社会学优秀成果奖”颁奖仪式。

4月17-20日 由国际社会工作教育联盟、教育部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在北京联合主办了“开创与规制:中国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学高级研修班”。4月24-25日 由中国社会学会社会网与社会资本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山东大学“社会调查与数据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首届社会网与社会资本青年论坛”在山东大学召开。

4月29 由重庆市社会学会主办、重庆工商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承办的“2010年重庆市社会学学会年会暨社会发展与民生改善研讨会”在重庆工商大学召开。

5月8日 由中国人口学会、中国地理学会、福建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流动人口的社会分层与社会保护学术研讨会”在福建师范大学召开。

5月8-9日 为进一步推进中法经济社会学界的交流,由National Center of Scientific Research,France、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主办,上海高校社会学E-研究院承办的第三届“中法经济社会学研讨会”在上海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为“发展机会与经济社会新秩序”。

5月15日 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恢复建系暨《社会》杂志创刊30周年纪念大会在上海召开。

6月11日 由中央民族大学主办的“纪念费孝通、林耀华诞辰100周年纪念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6月18-19日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在北邮科技大厦举办“社会理论:现代性与本土化研讨会暨苏国勋教授、叶启政教授荣休庆贺会”。

6月20-21日,作为纪念费孝通先生百年诞辰活动的一部分,北京大学海外民族志课题组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在北京大学资源宾馆举行了题为“中国人类学的田野作业与学科规范——我们如何参与形塑世界人类学大局”学术研讨会。

7月10-12日 由上海高校社会学E-研究院主办,斯坦福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联合协办的2010年(第七届)组织社会学实证研究工作坊在上海大学举办。7月13-15日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英国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Sheffiled Hallam University)联合主办的“社区变迁与社区参与:中英比较视野国际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举行。

7月17日 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社会建设研究院正式挂牌成立。

7月18-20日 由中国社会学会方法研究会、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南开大学社会学系、上海社会学学会主办,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上海南康科技有限公司、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上海神州市场调查公司等单位协办的“中国调查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复旦大学召开。

7月20-22日 由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民俗文化研究基地、内蒙古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呼伦贝尔学院联合承办的“社会转型与中国社会学理论自觉全国学术研讨会”在内蒙古自治区海拉尔市呼伦贝尔学院举行。

7月24-26日 由中国社会学会主办,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黑龙江省社会学学会承办,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协办的中国社会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召开,本届年会的主题是“中国道路与社会发展”。

8月 河海大学成立环境与社会研究中心。河海大学社会学系主任、中国社会学会环境社会学专委会副会长陈阿江教授兼任中心主任。

8月21-22日 由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流动站、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共同承办,辽宁《华商晨报》协办的“第五届中国社会学博士后论坛”在沈阳举行。此次论坛的主题是“城市、空间、社会”。

8月27-29日 由中国社会学会社会政策专业委员会、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政策研究所主办的“第六届社会政策国际论坛”在浙江大学举行。8月31日-9月1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与俄罗斯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在莫斯科联合举办“中俄社会结构比较研究讨论会”。

9月11日 由西南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韩国社会政策学会、日本社会政策学会联合主办的第六届社会保障国际论坛在成都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社会制度创新:机遇与挑战”。

9月17-19日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社会心理学2010年学术年会在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厅开幕。本次大会的主题是“为了人民的幸福与尊严——社会心理学的使命”。

10月10日 “新时期中国农村基层治理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湖南吉首召开。

10月21-23日 由民盟中央、北京大学、上海大学与中共吴江市委市政府共同发起,在吴江市举办“纪念费孝通诞辰百年暨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及系列庆祝活动。期间还举行了“费孝通学术成就奖管理委员会”揭牌仪式。

10月27-28日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和挪威奥斯陆大学社会学系联合主办的“第三次中国——挪威社会学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此次会议的主题是“比较研究与合作研究:方法和实践的挑战”。

10月29-30日 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农村报、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办,广东人文学会协办的“第六届南方农村报·中国农村发展论坛”在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县召开。研讨会的主题为“农村综合改革与社会建设”。

11月2日 纪念费孝通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出席了会议。

11月2日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公益时报社共同举办的“2010年《慈善蓝皮书》发布暨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11月3日 北京大学社会学学科重建30周年暨费孝通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在北京大学举行,会上还举行了费孝通先生铜像揭幕仪式。

11月13日 “2010年宁夏民生与社会建设论坛暨宁夏社会学会年会”在自治区统计局大厦举行。本次论坛由宁夏社会科学院、宁夏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宁夏社会学会主办,宁夏社会科学院法学社会学所承办。会议的主题是:“努力服务社会,真情与民谋利”。

11月18-20日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举办“‘田野调查,立身之本’研讨会——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第五届研究生论坛”。

12月5-8日 2010年是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诞辰100周年,费孝通先生的母校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举办了国际学术会议等一系列纪念活动。

12月14-15日 由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承办的“受人口流动影响的儿童问题研讨会:理论与实践”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12月16-19日 国际社会工作教育联盟、全国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共同主办了“理论与实务:第二届社会工作硕士(MSW)专业学位教育高级研修班”。

12月25-26日 由中国社会学会、北京工业大学主办联合主办的“中国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工业大学举行。

第四篇:西方社会学史复习提纲(模版)

孔德

1、实证主义

2、社会静力学、社会动力学

3、实证社会学研究方法

4、关于社会秩序的实证主义思想 斯宾塞

1、社会有机体论

2、军事社会与工业社会比较的思想

3、关于限制国家权力的思想 韦伯

1、解释性理解

2、理想类型

3、价值中立与价值相关

4、社会行动

5、统治的三种基本类型、特征

6、宗教的分类思想

7、《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资本主义合理性的解释 迪尔凯姆

1、社会事实

2、社会学方法论准则

3、社会团结

4、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比较

5、反常分工的几种表现形式

6、集体意识与自杀现象的原因分析 帕森斯

1、结构功能主义

2、行动(社会行动)

3、一般行动理论的分析框架

4、社会系统

5、模式变量基本范畴

6、行动系统的AGIL理论框架

7、社会的AGIL理论框架 美国现代社会学:

1、米尔斯:白领及其阶层特征

2、科塞:物质性冲突和非物质性冲突

社会冲突的社会作用

3、霍曼斯:交换思想的基本命题

4、布劳:社会交换过程及社会影响

5、库利:镜中我

6、托马斯:情境分析

7、米德:符号的作用

8、布鲁默:符号互动理论基本命题、方法论原则

以上内容请结合课本及课堂所讲认真归纳,覆盖90%考试内容,另10%考察为对转型时期社会结构特征的理解和结合所学内容的论述能力,为拔高分段!

考试题型及分数安排:

一、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4分)

二、简答题(共5题,每题6分)

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15分)

四、综合体(共1题,每题20分)

第五篇:中国园林史读后感

《建造革命1980年以来的中国建筑》读后感城规08班黄星溢08033410

3“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客观、全面、独立地书写历史是我们比较期待的.但现实的复杂和个人的有限性往往使许多记录历史的书籍迅速湮没在浩瀚的图书中。太史公司马迁之所以为人所称道,不仅仅在于他创建的体系之完整和眼光之独到,也在于他敢于记录当代历史,臧否当代人物。20世纪末,现代建筑运动的接力棒传给了我们,中国正在发生迅猛的建筑革命,中国特殊的国情造就了许多中国特有的现象,因此出现了1980年以来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并且这其中也蕴含了大量的学术问题。《建造革命1980年以来的中国建筑》一书系统的介绍了20世纪末以来中国建筑的发展,并先在西方学界产生比较大的影响。但我认为《建造革命1980年以来的中国建筑》一书对当代中国建筑的记录并不全面,当下的许多现象厦活跃的设计机构及设计人物都没有涉及。而且比较遗憾的是,它没有章节写到建筑的支撑体幕。在中国,实践和体制的确是左右建筑学发展的主要园寨,但在我看来,在市场经济体系中,支撑系统对建筑学的发展作用同样不可小觑。但这些都不妨碍该书成为研究中国当代建筑的里程碑式的巨作。美国著名的杂志(建筑实录)称该书 从中国角度追溯了中国大陆建筑的发展,关注本土和民间的设计,记录了中国建筑实践如何被国内外的事件所影响”。B本著名的设计师隈研吾认为 “对中国当代建筑罕见和综合的历史分析,作者25年来经历和目击了中国建筑的革命性开发,对涌现的中国建筑景观呈现出详细和深刻的论述。

该书结构非常清晰,作者开篇即讨论了中国当代建筑评价标准和西方文化和中国建筑的融合等宏大性的问题,在随后的章节中,作者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几个城市的特点并重点分析了中国住宅的演变。宏大的讨论之后,作者将眼光转向了实践层面,不仅仅分析了中国当代代表性建筑师的理念及其作品,而且还对实验派建筑师的实践进行了深^的分析。作者在充分肯定实验派建筑师的创作的同时,也警醒我们中国的实验派建筑师受到了大多的溢美之词,批评的缺席将制约他们的发展。最后。作者非常客观地分析了中国当代建筑发展的机会及面临的挑战如果解决不了这些问题,中国当代建筑将非常荒芜,但我们相信,我们的建筑师能够跳出单一的”西方化”和“中国化”的偏见,在当代中国和世界格局之间找到新的平衡。

下载中国社会学史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社会学史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相声史读后感

    中国相声史读后感 耿 瑛 今年1月,倪锺之著《中国相声史》刚刚出版,就送我一本,我喜出望外,看完全书后写成这篇杂感。 早在1995年,北京燕山出版社就出版了王决、汪景寿、藤田香合......

    中国园林史读后感

    读《园冶》有感 风园09-4 《园冶》大概是我接触这个专业知道的第一本中国专著了吧。从大一开始就一直想看,可是一看全是古文就望而却步了。在这个学期,既然老师给推荐了此书,那......

    《中国文学批评史》读后感

    《中国文学批评史》读后感《中国文学批评史》于三月开卷,正值春暖花开之际,久坐于中心花园,书捧诗书,掩卷沉思,静嗅花香,一大乐事哉!寥寥收获记于此。《中国文学批评史》,作者郭绍虞......

    《社会学》读后感

    读书报告 《社会学》戴维·波普诺 (七至九章) 1987年6月底第一版 人民出版社 刘云德 王戈译 第五小组 文献主题: 本部分文献主要从社会群体,性和性别和年龄与老龄化问题展开论述......

    中国财政史读后感(大全五篇)

    中国财政史课案田赋(一)——税收结构本章先是选择了一个县的税收规章进行论述,并且探索其复杂的渊源。其次,略述主要的地区差异再次,是正赋和役的合并,它是一个导致情况复杂的根本......

    中国廉政史鉴读后感

    近日,我阅读了廉政书籍《中国廉政史鉴》一书。使我深受教育,深受启发。非常具有可读性。从而深刻地了解了廉政建设的理论意义和中国廉政建设的历史经验,看完后感到就像是听了......

    中国新闻传播史读后感

    尚振东尚振东尚振东尚振东 中国新闻传播史读后感 这一学期,在胡老师的讲解下,我们学习了中外新闻传播史这本课程,学了之后对中外新闻传播史有了一定的了解,带着这种兴趣,我读了《......

    《中国旅馆小史》读后感

    《中国旅馆小史》读后感 跟友人聊天,说起说起中国的旅馆,我开玩笑地问:你经常出差住店,你知道中国的旅馆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吗?你知道古代的旅馆叫什么吗?他想了想,说,你还真别说,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