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作业思品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的实践性学习(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4 15:10: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二次作业思品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的实践性学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二次作业思品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的实践性学习》。

第一篇:第二次作业思品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的实践性学习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的实践性学习

一、问题的表述:

九年级第一单元第3课《让社会投给我赞成票》讲到: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应怎样做?

1、要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我们最有条件做到的事服务和建设自己所在的社区。

2、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是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好形式。

根据这个知识点,结合学生的现有知识、认知能力和社会经验提出以下问题:青少年学生应该如何在自己所在的社区中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二、问题分析: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强调与生活实际以及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善于开发和利用初中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组织教学,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成长服务。思想品德课程实施者应增强课程的开放性,积极开发各门学科中的相关资源,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有机联系和融通,形成教育合力。

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只有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实践才能为学生真正接受。思想品德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我决定让学生参入到真实的小区活动中去。

三、问题解决策略:

(一)理论指导:

1、关心小区环境保护,维护小区良好的生活环境;

2、主动与周围的邻居打招呼,形成文明和谐的社区环境;

3、尽自己所能劝导、制止一些不文明行为,杜绝一些不文明行为肆意蔓;

4、积极参与一些社区文化活动,促进社区文化健康发展;

5、积极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展现社区小市民的良好形象。

(二)活动实施:

把学生分为5个小组,每组4人,一人为组长:

1组参加社会公益宣传;

2组积极参加义务向导;

3组照顾老人与儿童;

4组自愿清理社区卫生死角;

5组清理“牛皮癣”小广告。

(三)活动要求:

1、在规定的范围内活动(本社区内);

2、在规定的时间内活动(上午8点到9点30分);

3、注意安全,不可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活动;

(四)活动总结:

1、任务完成后,组长写出活动报告,组员写出活动心得;

2、分组讨论活动技巧及注意事项,然后由教师汇总。

第二篇:初中思品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的实践性学习

初中思品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的实践性学习

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原则。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只有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实践才能被学生真正接受。思品课程应该注重课内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进行积极的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学生品德的健康发展,做到知行统一。那么,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的实践性学习,使认知通过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实现知行的统一,就成为摆在广大思品教师面前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思品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不能让学生成为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从正在发生的、活生生的生活实践中,检验和丰富所学的知识,使思品课堂生活化。引导学生建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价值观,让学生知道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因此,思品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性学习:

一、联系学生的学校生活

学生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作为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学校度过的,发生在这座舞台上的一些内容可以引入到他们的学习中来。其中的喜、怒、哀、乐,各种故事,都可以让学生去说、去讲,用学生身边的所见所闻来使学生有所获、有所悟。例如,在教学《受教育――法律赋予的权利和义务》这一课时,针对班上少数学生学习不很主动、由于某些原因产生了不想用功读书的念头这一情况的存在,可以编一个《弃学经商》的小品,通过小品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最后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这样的教学设计,既联系了学生的思想实际,又加深了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联系学生的家庭生活

家庭是每个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第一场所,父母是第一任启蒙教师,也是思想品德的最好施教者。在这里,学生获得了很多知识和做人的道理。教师可以抓住每个家庭的特点,巧妙设计思想品德教学。家长的职业、家长的职业道德以及家长的所见所闻都是现成的资源,采用请家长来校、开座谈会或是走访家庭等多种形式,让家长以身说法,由于是出自家长之口,和教师的讲解相比更有说服力。

三、联系学生的社会生活

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品德教育的一片天地。要打破传统教学的时空界限,既要将时间延长,还要还将学生带入社会,领进生活。通过将学生带到野外亲自看一看、闻一闻、找一找等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对社会环境的了解,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研究的兴趣以及热爱故乡、热爱现实生活的感情。还可以针对当今现实生活中一些不健康的广告词和虚假的宣传广告,以及坑蒙拐骗、假冒伪劣等假恶丑现象,引发学生思考。《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是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十三课第二个框题的内容,课标要求是3.3知道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本框题主要从法律角度探讨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让学生了解目前环境保护的法律现状、环保原则及青少年应该怎么做,以增强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法律意识,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为依法保护大自然尽到自己的责任。因此,本课和第一课时的内容构成了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成为本单元知行统一教育目标的最后落脚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村庄或小造纸厂去参观,在满地都是垃圾、废纸和塑料袋漫天飞的街道上,在纸厂刺鼻的废水渠边,让学生说说面对这些现象的想法。学生会积极讨论,很快就能把造成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找出来。借助活动所获得的亲身感受和体验,学生理解了抽象的理论知识,使他们自觉地在现实生活中落实环保行动。通过这种与现实生活零距离的实践活动,扩大了学生的认知视野,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思想品德课的主要目标就是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目的是实现知行统一。因此,思品课堂教学应向现实生活扩展,让课内外互相结合,实现知行的最终统一。

第三篇: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实践性学习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实践性学习

案例课题:八年级第一课《走进父母》

第一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郭金山

具体问题描述:本堂课《走进父母》--《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中,我的教学计划是通过构建动场----自主学习----交流探究----综合建模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积极创设问题情境,以活动为依托,引导学生对父母感知—感悟—反思—践行,体会父母为自己成长付出的辛劳,培养关心父母、孝敬父母的积极情感。在授课中我引用了优美的歌曲《烛光里的妈妈》以及激情澎湃的《感恩》演讲视频。很多学生被感人的歌曲及视频拨动着内心的情感,甚至部分学生偷偷地抹眼泪。我窃喜,这堂课是成功的;但是第二天学生交上的课后探究作业却给我泼了冷水,很多学生的情感流露只是在那个情景之下产生的而已,他们并没有真切的体会到自己父母的辛苦,对自己的良苦用心,更没有学会怎样用实际行动去感恩父母。初中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其独立意识飞速发展。而且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在爷爷奶奶、外婆外公以及父母的溺爱中长大,多数的孩子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习惯,甚至有的孩子顶撞父母,与父母之间存在着代沟。部分子女不会与父母进行沟通,逆反心理很强,使得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变得紧张甚至是冲突。这也让我认识到育人不是一朝一夕一,通过一两个事件就可以完成的它是一项漫长的工作。我也认识到之前我对学情的分析也不到位,学生不缺乏感恩之情缺乏的是感恩的行动。脱离了生活实际,学生拥有的只是硬性的理论。如何学以致用,内化为一种日常的行为呢?值得我们去思考探索!。

思想品德课教学知行脱节问题使思想品德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是影响学生道德成长的重要因素,不利于学生道德水平和道德素养的快速提高。

要真正解决思想品德课知行脱节问题,让思想品德课与实际生活融为一体,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实践性学习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措施。

理论依据分析: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课的性质中指出的四个特性之一就是实践性,即: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到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学生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生活,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同时在课程基本理念中也强调,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只有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践才能为学生真正接受。思想品德

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含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

问题解决策略:

1.、要发挥好教师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这是实践活动能否获得有效性的前提条件。教师发挥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在实践活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是避免“开展时场面轰轰烈烈,活动后头脑空空如也”。这是不少实践活动存在的现实问题。在活动开展之前,我讲了组织这次活动的原因、活动的方式、活动注意的事项以及活动最后需要完成的作业等。”这样,就使整个实践活动有了明确的目的性,为有效的完成实践任务提供了方向,避免了实践活动的杂乱无章,避免了活动的无效性和低效性。

2.发挥好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这是实践活动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这就要求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仅要亲力亲为,而且要充满激情。在实践活动中应该没有旁观者,没有死角。比如案例中这位老师组织的 “活动过程中,各个小组出主意、想办法、活动开展的有模有样”。实践活动之所以开展的有有模有样,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实践中的主体作用,学生放开手脚,大胆实践,全身心的投入,才有了满满的收获。

3.在二次备课中,做了大胆的改动,面向中学生组织实施了一系列课堂外的实践活动。评比活动:(1)、主题征文活动。父爱重如山、母爱深似海。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境界。感恩,是值得你用一生去等待的一次宝贵机遇。感恩,是值得你用一生去珍视的一次爱的教育。感恩,不是为求得心理平衡的喧闹的片刻答谢,而是发自内心的无言的永恒回报。感恩,让生活充满阳光,让世界充满温馨„请同学们自拟题目书写一篇关于感恩父母题材的作文,形式不限,字数不限。

(2)、举办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3)、以伟大的父爱、母爱为主线,举行中学生手抄报比赛。

体验实践活动:

(1).将你饲养的或者曾经饲养过的小动物拍照片,面对照片讲述你对它的爱,体会母亲对婴儿的关心爱护。

(2).为自己的父母洗次手洗脚行动。有感知体会父母的辛劳,和对你的爱。

(3).为父母做一次访谈录,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对父母的关心,和父母的感受。(认真倾听,做好记录)。

总之,教师没有进行空洞的说教,只是通过学生亲自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把抽象枯燥的课堂学习形象化、生活化、生动化、行动化。只有这样学生所学的道德知识才能通过道德体验,回归到日常生活中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体验、反思、践行,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感悟“淋漓尽致”;学生在运用知识时“思路总是格外的开阔”;学生在道德践行中“自发组织成立了多个微公益小组,适时开展各项活动”。这样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都得到最好的实现。所有这些成果的取得,与学生的有效实践密不可分。

2014年初中教师新课标课例研究全员远程研修

追求互动生成的艺术性

追求互动生成的艺术性

灵动和谐的课堂教学是鲜活的生命个体对话与交流的过程,生成性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特点。关注教学互动生成的细微之处,引导学生提问、读书、讨论、思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素养,是课堂的灵魂所在。那么,应该如何科学而艺术地把握课堂互动生成呢?

(一)掌握课堂互动生成的基本要素

新课程下的“理想课堂”应该是开放的课堂、生成的课堂、互动的课堂、创造的课堂。我们的教学应该关注课堂互动生成,教师要有捕捉课堂信息和处理课堂的应变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握互动生成的基本要素,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要有科学的课堂设计。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计。孰不知,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哪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哪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教学设计要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体现学知识和学做人的统一;遵循教学的科学性和创造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和学习规律;注重学生 自主的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要求每一位教师在上课前必须做好精细的准备工作,要把准备的内容书面化,完成教学设计。其次,要根据教学 内容科学设计。要科学准确地确定教学目标及教学思路。教学过程的组织要科学有序,使教学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运用科学方法,合理地利用时间,保证学生有足 够的时间进行实践。教师要以规范的、准确的语言进行启发、引导、解惑,课堂提问要精、要准、要巧,在设计上尽力跳出内容,特别是问题设计要灵活,既有宽 度,又有弹性。

2.要有灵气的课堂处 理。课堂的主体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具有主观能动性,所以最完备的设计在不同的课堂不同的学生互动中会产生不同的反应。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处 理调节的能力,要有一定的课堂教学机智,这是及时把握课堂互动生成的课程资源的能力基础。在生成的课堂上需要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放手让学生自主 探索,需要展示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特别是善待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足,运用老师的智慧和耐心引导学生,使之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获得健康 的人格。课堂教学机智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作为一个教师,应该用功在平日,用心于平时,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和综合素质,这是教师培育课堂教学机智的前提和 基础。教师要有意识地培育自己的教育智慧和课堂教学机智。

3. 要有和谐的课堂氛围。“课堂互动生成”教学理念下的师生关系核心就是把教师和学生看成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即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 之分,要把学生真正纳入到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师生关系中。在与学生平等对话中教学相长,每一个学生在“自由”“民主”“博爱”“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培 养创新精神,促使学生的认知机能、人格机能、情感意志机能和谐发展,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当学生达到“忘我”的境界时,他们的兴趣、关注 度往往达到了极致,一切教育因素都是自由的、开放的、和谐与共振的。使他们的心理机能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教师也能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掌握课堂互动生成的基本策略

1. 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课堂生成有效的基础。必须在目标导航下有效生成,要根据学段目标、年级要求、教材因素,在备课时作好教学目标的预设并根据预设展开教 学;要有学段目标意识,课堂上因动态

生成的需要而改变当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时,不能脱离学段教学目标。

2. 落 实“用教材教”的理念是课堂生成有效的保证。必须认真落实“用教材教”的策略。传统教学是“教教材”,出发点是完成认知任务,眼中有书没有人;“用教材 教”的着眼点是育人,是着眼于课程三维目标的实现。“用教材教”,首先是要用足教材。把教科书作为实现课程目标,培养能力的基本凭借。要防止“用教材教” 的不正确的使用。由于教学思维惯性的影响,或教学条件的限制,很容易忽略活动教材和教学资源的使用,成为不充分利用提供的资源拓展延伸的借口。其次是要用 好教材。就是要在教学中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上出课标实验教科书的特点。最后要用活教材,宏观上要遵循教科书的编排,不轻易改变教材;微观上,可以根据教学 实际增删调换,根据互动生成利用教学资源。课堂教学要有好的动态生成,教师就要在关键时刻起着引路人的作用,让学生扣紧内容的客观性,进行多元理解和独特 感悟,个性飞扬而不随心所欲,思想驰骋而不胡思乱想,使课堂达到作者、编者、学生、教师四位一体的境界。

3. 问题启发是课堂互动生成关键。必须认真落实“问题设计”的策略。启发性问题能够培养学生勇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2500 多年前的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不愤不启”,就是“当学生还没有搞通问题时,教师要给予适时指导,帮助学生开启思路”。如何开启学生的思 路呢?要从“情”和“智”两方面去启发学生。

启 情,就是通过启发,发挥学生心理动力系统的作用,使学生对学习发生和保持浓厚的兴趣,主动学习。启智,就是通过启发,发挥学生认知心理系统的作用,学生在 感知、思维、想象、记忆中学会学习。做到引导而不是牵着走,开导而不全部告以现成结论,做到相机点拨,适时适度,点到为止。在 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学生没问题时,教师要引导提出问题,要启发学生着眼目标提出问题,着眼内容提出问题。学生有问题时,老 师要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学生不

了解解决问题的意义或遇到思维障碍,老师要用情境创设法、语言激励法让学生了解其意义。学生因思维障碍而产生畏难情 绪,教师要用谈话引导法,联系生活实际法启发学生。问题过深时,要启发学生分解问题,为解决问题搭桥铺路。学生对问题考虑成熟时教师要引导表达。

教 学活动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统一体。“课堂互动生成”是一种富有灵性的召唤,更是一种价值引导下的自主构建。“课堂互动生成”是师生互动建构、共同 成长的过程。教师课前尽管精心设计但也必然会在教学过程中遭到 “师生互动生成”的强劲挑战。有时是突发事件,有时是教师的“失误”,有时是学生的“刁 难”„„面对这些富有生命气息的教学资源,教师要有精湛的技艺才能科学艺术地利用这些富有生命气息的教学资源,及时调整,因势利导,加工整合、巧妙处理,使其富有灵活教学的艺术情趣,唤醒每个学生沉睡的激情,使教学显得生动有趣,亮点纷呈;使学生、教师与内容三者同构共生,和谐统一,相映生辉。

我们每位教师要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感悟,尊重学生的发展,科学艺术地把握互动生成,创造一个便于思维飞跃、个性张扬的广阔课堂,让我们的课堂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动生成而变

得灵动、鲜活、美丽!

第四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实践性学习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引领学生的实践性学习

初 中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

但就目前的教学现状而言,初中思想品德课存在知行脱节现

象,也就是说,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只从书得来,不是从实践中

得来。产生知行脱节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教学没有与学

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传统的道德教育以课堂为基础,以教材

为中心,这种教学模式只注重德育的未来,而忽视了现在,忽

略了思想品德课与学生生活实践的联系。这样的教学不符合学

生的特点,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不利于学生综合素

养与教学质量的提高,不符合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针对这样的教学弊端,我结合教学实践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

如何引领学生的实践性学习浅谈如下几点见解。

一、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我在〈〈法律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教学中部分设

计中

首先设置情景导入。我让学生跟我一起把右手放在自己的胸

口,此时感受到了什么?心跳。心跳,意味着什么?生命的存

在。接着看视频,视频中主人翁失去了什么,生命。在让学生

列举身边的生命被侵犯的事例,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开展生活化实践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

学中我们应注重开展生活化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实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例如

我在〈〈法律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互动、探究教学中,我设计了自主感悟、模拟法庭、生活剧场、我在成长等活动,把学生带到生活中去,引导学生感悟、辩论、体验、分析生活现象,较好地实现了教材内容的生活话。

三、教学评价生活化

思想品德课教学 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并表现在具体的行为上,使学生成为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心理素质的人才,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与国家的人。杜威说过:“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是构成学生主观认识的主要素材。对于思想品德课而言,脱离生活的教育不是成功的教育。正所谓教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回归生活。因此,构建生活化实践的思想品德课堂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第五篇:实践性学习让思品课活起来

实践性学习让思品课活起来

问题分析

尽管我省提出素质教育改革由来已久,但现实是由于受考试指挥棒、相关评价机制的影响,教学中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经常出现的现象时学生对教材知识背诵的非常流利,考试成绩也不错,但由于背诵的目的仅限于应对考试,知识没有内化为认识、觉悟,更难以践行,结果没有达到思品课育人的目的。我一直感到难过的是,尽管平常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在班级上再三强调要爱护环境,关爱自然,特别是思想品德课上也深入学习了关爱自然、爱护环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该怎样做,但是我遗憾地发现在我们的校园随手人垃圾的行为仍然存在,即使在我们自己的班级中,随手扔垃圾的行为不足为奇,特别是座位靠里面或靠近墙的这些隐蔽的地方,则成为扔垃圾的重灾区,值日生每天三打扫,每次要倒掉好几桶垃圾,几乎每个班级都有这种现象,在校园里经常看见处理垃圾的老大爷总是向外运出一车车满满的垃圾。爱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只存在于课堂上和考试时时,并没有在实际生活中哪怕就在我们身边的事情,也难以很好地贯彻。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仅仅在课堂上接受了一些关于环保的理论性的知识,并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中;另一方面有些老师的思想中存在一些误区,认为实践性就是深入现实生活,实践性需要搞调查、开展实践活动,但囿于实际条件(如时间、课时、场地等)的限值,最终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实践性学习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其实,实践性学习就在我们的课堂上、就在我们的身边,因为“课堂即生活,生活即课堂”。

课标引领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基于这种要求,课堂教学中,应遵循“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基本原则,努力创建“生活化”的课堂,实现知识建构与生活经验的结合,实现已有认识与生活实践的结合,从而实现启迪思考,提升觉悟,落实行动的目的。以八年级下册《关爱自然、保护环境》课题为例,新课标对此的要求是:亲近自然,爱护环境,珍惜资源,勤俭节约;掌握爱护环境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养成爱护环境的习惯。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因为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是最重要的道德学习方式。教师要善于利用并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引领和帮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与感悟,在获得关爱自然和爱护环境的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环境保护的意识。教师还应要为学生提供直接参与实践的机会,如开展各种活动等,提高他们环保道德践行的能力。解决策略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始终贯彻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性学习。既要充分发挥课堂这一主阵地,同时又要深入现实生活这个“第二课堂”,让课堂得到适度的延伸,实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最大程度地利用好这些资源,实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的新课标的要求。在日常教学中,我曾尝试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效果较明显。

(一)注重情感体验 创设情境是我们在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情境的选择必须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好的情境的选取加上适切问题的提出可以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发散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智慧,内化学生认识,指引学生践行。例如学习“我为环保做贡献”这一层次时,我设置的案例是“校园环境大曝光”以视频或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教室角落里散落的垃圾、校园厕所角落里随处可见的垃圾、校园门口:放学了,校门口拥挤的人群,拥挤的车辆,花样百出的小吃摊,挤满了买饭的学生,放学30分钟后,人去校门口空,只留下满地翻飞的垃圾:白色的塑料袋、一次性的筷子、泡沫饭盒、纸杯、塑料杯、喝了半瓶的饮料、八宝粥、烤面筋烤羊肉串的竹签等等,一片狼藉,紧接着卖力辛苦打扫的同学、汗流满面的老爷爷在吃力地运垃圾。为此我设置了三个小问题:1.你喜欢我们校园的门口吗?为什么?2.长期这样下去会有什么危害?3.你有什么好的对策?4.身为学校一员的我们该怎样做,我们能为我们的校园做些什么?小组讨论解决。对于这些场景,是学生们身边每天所见所闻的,所以感触很深,也有话可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注重活动贯穿 在课堂上,以活动来贯穿教学的环节,是学生们最喜欢的、最易于接受的。如“校园情景AB剧”,A组扮演关爱环境的角色,B组扮演破坏环境的角色,正反对比,激起学生讨论的热情;“课堂小小辩论赛”更是开展得如火如荼,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的积极性,经学生分为两组,以“环境保护与你我有关,是现在的事”或“环境保护与你我无关,是将来的事”为题,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让学生在不同观点的撞击中达成共识。设计此活动的目的是进一步强化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可以设置更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还有许多方面可以做,如节约纸张、不使用一次性的筷子、塑料袋等,教师可组织学生广泛深入地讨论,鼓励学生积极探究,把环保落实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注重日常践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思品课要让学生深入到生活中去,检验学生的生成,提升他们的认识。因此,我们还要组织适当的实践活动。我在这一课教学结束后,引导学生做了这些事情:1.每人出一份手抄报,更新教室和走廊里的黑板报;2.召开以“爱我校园美如画”的主题班会; 3.全班集思广益出一份关于爱护校园爱护班级的倡议书,并分发各班;4.向学校级部提议在全年级开展“我的校园美如画”为主题的演讲比赛;5.在周末开展“我是环保小卫士”,走上街头,特别是在公园、广场等人口密集的地方做环保公益活动,可以同时向社会群众宣传环保的重要性。6.在家庭中、社区中开展“我是文明小主人”,做力所能及的保护环境的小事情。实践活动不是一时之举,而应该长期坚持,做到常态化。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也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而是实实在在地认认真真地为环保出一份力,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实践性学习的达成需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有目的的去组织,有计划的去落实。我们必须长期坚持,常抓不懈。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搭建学生心灵与现实沟通的桥梁,思品课堂才能变得更加丰富而有活力!

下载第二次作业思品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的实践性学习(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二次作业思品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的实践性学习(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九年级思品《学习之友》第二次综合测试参考答案[大全五篇]

    《学习之友》综合测试题(二) 一、 选择题 1-5 AACBB6-10ABDBD 二、分析题 11.(1)因为环境恶化,污染物排放量大,工业污染治理不好,水质、土质污染日益严重。 (2)①污染物排放量相当大,......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思品

    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品德的重要 小学生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

    浅谈小学思品教学中的方法

    浅谈小学思品教学中的方法 【摘要】《思品》课程是一门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

    浅谈思品教学中的求真艺术范文

    浅谈思品教学中的求真艺术 团团云雾迷乱眼 曾经,亲临某教师执教《助人为乐》一课。课上,教师寓情于理,循循善诱;学生热情激昂,言谈举止俨然是一位位慈善家。最后,一首《爱的奉献》......

    小学思品课教学中体验式学习的探究

    小学思品课教学中体验式学习的探究 时间:2011年3月9日 学习形式:集中学习主讲人:兰冠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道德,只有当它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亲自体验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

    探索在小学思品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探索在小学思品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抱由镇光明小学 王晓继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

    小学思品教育中如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小学思品教育中如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一)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题中之意。 《小学思品教育中如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这一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借助小......

    论文《在思品教学中渗透诚信教育》

    在思品教学中渗透诚 汉川市垌冢小学李爱华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它伴随着一代一代的中国人走过沧海桑田,经历雪霜磨砺,最终沉淀为民族的精髓。“人若无信,不知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