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村大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事迹材料
村大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事迹材料
中共市乡社区村党支部
市乡社区村民委员会
市乡村地处乡南部,距乡政府8千米,距安江镇10千米。全乡总面积7.2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1100亩,山地面积9500亩,柑橘面积3000亩。下辖9个村民小组,334户,1206人。全村人均纯
收入达5000元。近年来,村在乡党委、乡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民政局精心指导下,村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坚持以发展农村社区经济为中心,以提高村民生活质量为重点,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扎实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来,村先后被列为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农村社区建设试点村,获“怀化市农村经济发展百强村”、“怀化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市文明建设先进村”、“ 市先进人民调解委员会先进村”、“ 市老科协村级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一、主要成绩
1、加强组织领导,社区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
完善社区工作领导机制是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先决条件。自创建农村社区建设试点村以来,我们始终把改善社区民计民生作为富民兴村的重要落脚点,切实完善保障机制,狠抓工作推进落实,形成社区建设强大合力。一是明确领导职责。为稳步推动社区建设工作顺利进行,我们把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成立了社区建设工作委员会,由村支书任主任,村主任任副主任,其他村干部及驻村大学生村官和各村民小组组长任成员,负责社区建设的具体指导协调。同时严格落实村组目标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真正形成社区建设工作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二是健全制度保障。结合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实际,科学制定了《市乡社区建设实施方案》、《市乡社区建设规划(—2020年》、《社区村民自治章程》、《社区村规民约》等规章制度,建立了社区工作每月例会制度。同时为了避免社区建设工作与村级组织机构职能的交错,我们创新工作组织形式,形成“一套人马、两套班子”工作方式,切实做到依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依法依规保障社区村民行使民主权利,为推进社区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三是突出舆论宣传。为充分调动村民参与社区建设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积极利用网络、宣传栏、横幅等载体,加强对社区建设先进事迹和优秀人物的宣传报道,营造了“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建设的浓厚氛围。同时我们还积极组织社区干部和优秀村民代表赴省、市县学习社区建设的成功经验,为进一步加快我村社区建设工作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四是加强队伍建设。严格按照《社区村民自治章程》要求,层层选拔社区建设工作人员。在社区建设工作人员选拔过程中,我们实行社区建设工作人员个人报名,村民集体推荐,并经村委会严格考核予以择优聘用。目前,社区已经建立起一支作风正派,业务精湛,能力突出,服务优良,乐于奉献的农村社区建设工作队伍。同时每年我们还从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中,择优选聘1—2名大学生村官,进一步增强了社区建设的领导力量。
2、整合村域资源,社区发展潜力进一步激活。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重要保障。自村被确定为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农村社区建设试点村以来,我们通过整合社区资源,加大资金投入,优化产业结构,社区建设工作步入快速发展轨道。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近两年来,我们积极开展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的社区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在不断完善村硬件设施的基础上,积极动员全村村民开展改水、改厨、改圈及改厕的“四改”工程。截止目前,全村已建成独立厨房174户,独立厕所154户,单独圈舍244户,安装自来水160户,安装热水器100户。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建成村自来水站点1处,新建村园林式休闲广场1处,建成村图书室1家,建成村卫生室1家,修建村革命烈士纪念塔1处,完成村部周围600平方米绿化,完成村礼堂水泥硬化和村办公场所改造,硬化村组水泥公路800米,修复高标准防渗水渠米,完成村部周围500米长沟渠维修和硬化,新建村垃圾卫生处理点1处,社区居住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二是优化经济发展模式。首先是做大做强社区柑橘产业。以柑桔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建立了社区柑橘专业合作社组织机构,通过学习先进管理模式,加快柑橘品种改造,加强技术服务指导,我们率先在全乡创建了“两个千”柑橘生产基地,即创建了一千亩冰糖柑连片生产基地;一千亩纽荷尔脐橙连片生产基地,打响了我村柑桔知名度。其次是拓宽社区产业发展渠道。结合全村实际发展情况,我们充分结合村情民意,积极利用社区人力资源,创建了社区青年创业协会。在青年创业协会的引领下,我村涌现出一批思想解放,眼光超前,经验丰富,敢于尝试新农业
第二篇:村大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事迹材料
村大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事迹材料
市乡村地处乡南部,距乡政府8千米,距安江镇10千米。全乡总面积7.2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1100亩,山地面积9500亩,柑橘面积3000亩。下辖9个村民小组,334户,1206人。全村人均纯收入达5000元。近年来,村在乡党委、乡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民政局精心指导下,村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坚持以发展农村社区经济为中心,以提高村民生活质量为重点,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扎实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来,村先后被列为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农村社区建设试点村,获“怀化市农村经济发展百强村”、“怀化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市文明建设先进村”、“ 市先进人民调解委员会先进村”、“ 市老科协村级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一、主要成绩
1、加强组织领导,社区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
完善社区工作领导机制是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先决条件。自创建农村社区建设试点村以来,我们始终把改善社区民计民生作为富民兴村的重要落脚点,切实完善保障机制,狠抓工作推进落实,形成社区建设强大合力。一是明确领导职责。为稳步推动社区建设工作顺利进行,我们把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成立了社区建设工作委员会,由村支书任主任,村主任任副主任,其他村干部及驻村大学生村官和各村民小组组长任成员,负责社区建设的具体指导协调。同时严格落实村组目标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真正形成社区建设工作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二是健全制度保障。结合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实际,科学制定了《市乡社区建设实施方案》、《市乡社区建设规划(—2020年》、《社区村民自治章程》、《社区村规民约》等规章制度,建立了社区工作每月例会制度。同时为了避免社区建设工作与村级组织机构职能的交错,我们创新工作组织形式,形成“一套人马、两套班子”工作方式,切实做到依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依法依规保障社区村民行使民主权利,为推进社区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三是突出舆论宣传。为充分调动村民参与社区建设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积极利用网络、宣传栏、横幅等载体,加强对社区建设先进事迹和优秀人物的宣传报道,营造了“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建设的浓厚氛围。同时我们还积极组织社区干部和优秀村民代表赴省、市县学习社区建设的成功经验,为进一步加快我村社区建设工作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四是加强队伍建设。严格按照《社区村民自治章程》要求,层层选拔社区建设工作人员。在社区建设工作人员选拔过程中,我们实行社区建设工作人员个人报名,村民集体推荐,并经村委会严格考核予以择优聘用。目前,社区已经建立起一支作风正派,业务精湛,能力突出,服务优良,乐于奉献的农村社区建设工作队伍。同时每年我们还从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中,择优选聘1—2名大学生村官,进一步增强了社区建设的领导力量。
2、整合村域资源,社区发展潜力进一步激活。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重要保障。自村被确定为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农村社区建设试点村以来,我们通过整合社区资源,加大资金投入,优化产业结构,社区建设工作步入快速发展轨道。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近两年来,我们积极开展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的社区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在不断完善村硬件设施的基础上,积极动员全村村民开展改水、改厨、改圈及改厕的“四改”工程。截止目前,全村已建成独立厨房174户,独立厕所154户,单独圈舍244户,安装自来水160户,安装热水器100户。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建成村自来水站点1处,新建村园林式休闲广场1处,建成村图书室1家,建成村卫生室1家,修建村革命烈士纪念塔1处,完成村部周围600平方米绿化,完成村礼堂水泥硬化和村办公场所改造,硬化村组水泥公路800米,修复高标准防渗水渠米,完成村部周围500米长沟渠维修和硬化,新建村垃圾卫生处理点1处,社区居住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二是优化经济发展模式。首先是做大做强社区柑橘产业。以柑桔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建立了社区柑橘专业合作社组织机构,通过学习先进管理模式,加快柑橘品种改造,加强技术服务指导,我们率先在全乡创建了“两个千”柑橘生产基地,即创建了一千亩冰糖柑连片生产基地;一千亩纽荷尔脐橙连片生产基地,打响了我村柑桔知名度。其次是拓宽社区产业发展渠道。结合全村实际发展情况,我们充分结合村情民意,积极利用社区人力资源,创建了社区青年创业协会。在青年创业协会的引领下,我村涌现出一批思想解放,眼光超前,经验丰富,敢于尝试新农业 项目的致富能手。特别是社区青年王幸和蒋林,他们通过自主创业,成功地在村部附近发展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黄鳝网箱养殖和竹根鼠养殖,为鼓励社区村民自主创业树立了榜样。第三是抓好社区现代农业发展。充分利用市社区老科协工作站、老年大学班加强社区村民知识技能培训,不断邀请市农业局、林业局、畜牧局等有关部门的农林专家、技术人员来我村讲学授课,及时帮助村民掌握急需的农药化肥、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等现代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确保了社区居民增产增收。截至12月底,村民人均纯收入达5000 元,较提高56.25%,真正使村民感受到加快农村社区建设带来的好处与实惠。
3、注重服务实效,村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社区服务是农村社区建设的核心内容。近年来,村着力推进社区服务平台建设,努力从社区村民自治、文化生活、平安创建等工作着手,不断扩大服务领域,进一步增强了社区发展凝聚力和战斗力。一是加强社区民主自治。全面贯彻执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严格按照党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决议,民主管理的工作程序,加强社区党务、政务、财务的工作决策与公开。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畅通村民反映问题渠道,虚心听取村民意见和建议,依法保障社区居民的知情权、决策权、选举权、监督权,真正做到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选举、民主监督。同时认真组织社区居民对《社区村民自治章程》、《社区村规民约》等制度进行修订、修改,有效提高对村民的约束力。此外,对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问题,我们每月都及时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实行民主决策,切实保障了村民的参与权和决策权。二是狠抓社区文教发展。投资6万元修建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成立了市社区老科协工作站、社区老年大学班和社区健身文艺队;投资3万元修建了村革命烈士纪念塔;投资2.4万元兴建了社区农家书屋,藏书达1万余册,年借阅图书量达余人次。积极在社区持续开展“讲文明、立正气、树新风”社区创建活动,对社区“五好文明家庭”、“十佳好婆婆”、“十佳好媳妇”、“卫生整洁家庭”等活动,社区建设工作委员会每年均进行大力表彰,弘扬了社区正气。同时,每年重阳节我们还组织全村60岁以上老年人参加敬老茶话会,并对社区生活困难和患病老人以及80岁以上老人进行上门走访慰问、送去慰问金,使社区老人老有所依,都能安享晚年。由于工作成绩突出,怀化市老科协、市老科协相继在我村召开现场会。,村老年大学文艺队更是作为怀化地区唯一一支由农村学员组成的社区代表队赴芷江侗族自治县参加怀化市老年大学文艺调演,为我市争得了殊荣。加强社区教育奖励力度,对每年考上一本院校的社区学生一次性奖励300元;考上二本院校的一次性奖励200元;考上省级示范性高中一次性奖励100元;对获得省、怀化市一级荣誉称号一次性奖励200元。加大社区“控辍保学”指导力度,每年春秋两季开学期间,深入村民家庭了解社区家庭子女学习状况,确保了全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无一人辍学。目前,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学升初中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三是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投资16万元对村部实施了“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的改造工程,进一步完善了社区党支部、村委会、建设工作委员会,公益事业服务站、医疗卫生服务站、综治维稳服务站、专业经济协会、青年创业协会、文艺健身协会等办公机构服务条件。同时制定了社区建设相关制度,落实了办事人员,增添了电脑、打印机等相应办公设施,积极为村民开展各项服务工作。投资4万元对社区卫生室进行了改造,使社区村民基本达到除重大疾病以外就医不出村。加大预防和控制各类疾病的宣传力度,积极为社区村民办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截止目前,社区村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达1130人,参保率达93%。建立和完善了社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了“应保尽保”,社区有30人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社区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积极利用宣传窗、横幅等载体,邀请市司法局、乡司法所等法律专家,深入社区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切实增强社区了村民法制意识。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明确责任,确保了社区近年来无一起上访事件、违法犯罪和其他重大灾害事故的发生。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社区建设思想认识不深。在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中,村个别干部对于农村社区建设的发展趋势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作不够积极主动,“等、靠、要、看”思想比较严重。同时,社区部分村民思想认识不深,缺乏一技之长,有畏难情绪、抵触情绪,影响到推进社区工作的发展进度。
二是社区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社区大部分建设资金主要依靠自筹,建设经费难以保证,成为制约社区建设发展的“瓶颈”。如因经费不足等原因,社区专业经济协会还未能正常性的开展工作,导致村柑橘、竹笋等未能建立起有效的销售渠道,造成社区村民收入提速不高。三是公共配套设施有待完善。目前,社区虽然已建有村卫生室、农家书屋、活动休闲中心等公共配套设施,但仍然还不能满足社区村民的需要。尤其是村组水泥公路还未实现全部硬化,给村民出行和物资输送造成诸多不便。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1、加强组织领导,凝聚工作合力。认真贯彻民政部《关于做好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通知》(民函[]288号)和省、市有关加快农村社区发展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工作领导,把社区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专门抓,相关社会组织配合抓,社区村民广泛参与的社区建设工作运行机制。紧紧围绕服务村民、凝聚人心这一重点,进一步拓宽工作领域,改进工作方式,推进工作创新,最广泛地动员、最积极地组织社区成员参与社区建设,形成共建社区的强大工作合力。
2、健全保障措施,稳步推进实施。加大社区建设资金投入力度,建立社区建设专项资金和专项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形成以政府投入、村集体经济为主,社会、村民捐赠为辅的多元化经费投入机制,确保社区建设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市乡社区建设规划(—2020年》,坚持从社区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稳步实施,确保社区建设有计划、有方向、有序进行。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兼顾,积极推动以村部为中心的实体经济、公共服务设施等公共事业的建设与发展,促进社区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的合理分区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3、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充分利用网络、报刊杂志、宣传窗等载体,紧紧围绕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取得的成效,加强对社区建设先进事迹和优秀人物的宣传报道。积极动员社区广大村民参与到社区建设和文明社区创建活动中来,努力形成推进社区建设工作的良好氛围。
4、加强督查考核,严格落实奖惩。进一步加强对社区建设工作的规划指导、综合协调、督促落实,定期、不定期地进行检查考核,发现问题及时加以整改。结合社区各组自身工作实际,制定具体工作目标责任制,并确定阶段性目标发展和工作完成目标。同时社区建设委员会结合年终考核等工作目标,加强评议监督,严格兑现奖惩,确保社区建设有活力、创特色、出成效。
第三篇:大力推进(村)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大力推进(村)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XXX党委在“十八大精神”的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提升服务的工作思路与创先争优、创建全市文明城区工作目标,大力营造重视服务、崇尚服务、坚持服务的浓厚氛围,扎实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中心,提升党员的学习能力、知识素养、工作本领,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一切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1、以“三个服务”为创建主题。一是服务基层,设置包村干部。积极转变服务观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构建完善的党内服务体系,促进镇党委服务基层党组织,充分调动各村(社区)党支部和党员服务基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包村干部来指导和帮助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服务基层群众的主体。二是服务群众。积极整合服务资源,改进服务手段,创新服务载体,丰富服务内容,构建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工作体系,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项目,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求。三是服务发展。积极盘活党的组织资源,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构建各村(社区)党支部和党员凝聚人民群众服务科学发展的工作体系,将党的组织优势和动员能力转化成促进科学发展强大动力,为本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2、推行“三大模式”提升服务水平
紧紧围绕促进社会转型、服务基层群众等工作重点,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服务群众工作网络,开通了社情民意的“高速路”和解决群众问题的“直通车”。
1、推行“单元化管理、信息化支撑、多元化参与”的社会管理模式。把全镇28个村(社区)划分成14个单元,每个单元由镇党委配备一名包村(社区)党员干部担任,共配备14名综合管理员。通过整合基层组织各类资源,组建相应的服务团队,点对点、面对面地为群众提供服务,全面承担单元内联系群众、掌握民情、改善民生、解决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等职责,实现基层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全覆盖、服务群众经常化,提高基层党建工作和社会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2、推行“网络化”的社区理事模式。通过与电信公司合作,铺设远程教育网络,通过网络宣传,传播党务信息,提高基层党员的服务意识。同时,创建民情服务信息平台,为街道与群众交流信息提供快捷通道。服务信息平台建成后,可以发出安全生产管理、防御台风等各类信息。特别是在应对2012年镉污染事件和今年台风“优特”带来的强降雨通过安全应急救援系统,及时发布污染动态信息和降雨强度信息,动员广大党员干部发挥先锋作用,带领居民群众积极做好治理和防御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了镉污染和强降雨造成的损失。
3、推行“亮身份、亮承诺、树形象”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模式。在党组织和党员中推行公开承诺制,把党员身份亮出来,承诺亮出来,把党组织和党员承诺履诺制度化、规范化,增强了党组织和党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促进党员在日常工作中更好地履行职责,做好表率。目前,全镇28个党组织和 名党员共公开承诺事项 多件,已兑现 多件。
3、以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为目标,抓好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实践表明,群众观念强、服务能力强、充满活力的基层党员干部队伍,是带头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中坚力量。因此,我镇把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与加强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社区党员队伍建设结合起来。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在推动全镇整体工作中,领导干部靠前指挥、提前谋划、狠抓落实,进一步提高了宗旨意识、发展意识、稳定意识。深化“制度、学习、培训、考核”四位一体的干部管理机制,举办了各类培训、讲座等来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和水平。
第四篇:以人为本大力推进社区建设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社区建设作为全局工作的重点,改革创新,着力培育社区理念;夯实基础,构筑社区发展平台;以人为本,增强互动认同,实现“一家亲”,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
一、改革创新,着力培育社区理念1、创新思维机制。一是主动对接。县委、县政府充分认识到社区建设
是适应城市经济、政治、文化体制改革的迫切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工程。为此,在开展社区建设之前,通过县委中心组学习、县委常委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认真学习《福建省城市社区建设纲要(试行)》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贯彻<福建省城市社区建设纲要(试行)的实施意见>》,在领导层形成共识,明确改革方向。二是借鉴吸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县委、县政府组织工作小组,派遣专人赴社区工作先进市、县考察学习,积极借鉴成功经验,总结经验教训,结合实际制定出《关于##县城市社区建设的工作意见(征求意见稿)》后,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居委会、居民广泛征求意见,在社会各阶层达成共识。三是研究论证。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基层,了解实情,召开研讨会、论证会,进而逐步理清我县社区建设的工作思路:建立以居住地为特征的“板块型社区”,以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纽带,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综合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目的,以社区成员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为手段,由党和政府领导、社会各方参与、群众自治管理的区域性文明小社会,形成共居一地、共同管理、共促繁荣、共保平安、共建文明、共求发展的社会化自治管理的运行机制。2、强化宣传发动。一是强化对基层领导的宣传。社区建设的关键在于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县委、县政府通过组织学习、征求意见、广泛讨论,让各级领导切身体会到推进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推进社区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强化对社会的宣传。利用电视、广播等媒体,深入开展社区建设专题报道,介绍经验,树立典型,广泛宣传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不断加大社区建设的宣传力度。三是强化对社区居民的宣传。在各社区建立永久性宣传栏,悬挂标语,并把社区建设宣传提纲分送到每家每户和各单位。开展贴近居民生活、具有社区特色的“主题活动”,“社区是个家,我们都爱她”、“社区是个家,建设靠大家”等口号已日益深入人心,进一步深化了社区居民和驻区单位的参与意识、自治意识,使社区居民和驻区单位认识到自己既是社区建设的参与者,又是社区建设的受益者,增强了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了他们参与社区事务管理的热情和建设社区的自觉性、积极性。3、改革管理机制。一是科学整合。按照有利于社区管理、有利于居民自治、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有利于工作效率的原则,在考虑地域、人口和居民心理认同感的基础上,以每个社区1100-2400户为标准,将城区原有14个居委会进行科学整合,按照地域划分设立了龙池、华山、百花、银华、金华5个社区。整合后的社区地域清晰、布局合理、资源丰富、功能齐全,为社区建设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建立新型社区组织体系。新的社区组建后,形成了以党组织为核心的“领导层”,以社区成员代表大会为组织形式的“决策层”,以社区管理委员会为组织形式和办公机构的“执行层”,以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为智囊团的“议事层”。这四个组织框架的建立,使社区组织的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和制约性有了明显的增强,将有效地保证社区功能的发挥,保证社区的自治方向,防止行政化和自身的官僚化。三是建立居民自治网络。建立了由“楼(院)长”、“单元组长”、居民代表、社区志愿者等组成的组织工作网络。
二、夯实基础,构筑社区发展平台1、构建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一是选派领头人。由县委组织部从县管后备干部中抽调5名政治素质好、大专以上学历,社会交往、口头表达、语言文字、随机应变、思维创新能力较强的、具有一定组织能力、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和热心社区工作的优秀干部到社区任书记(关系和待遇在原单位保留不变),并作为居委会主任的人选参加选举。这些后备干部到社区上任后,充分发挥自身才干,全心全意为居民服务,带领社区工作人员迅速打开了工作局面,社区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获得广大居民的认可。二是加强社区党员队伍建设。根据社区党员不同情况,实行分类指导。强化退休党员的组织意识,经常组织社区内退休党员学习党的思想理论,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使他们忠于党,坚持党的宗旨,积极参与社区党建活动,树立为社区发挥余热的思想。强化在职党员的参与意识,鼓励在职党员和社区内的党员一起为社区建设、管理和党的工作作贡献,发挥社区对党员的协管作用。强化下岗党员的自立意识,鼓励下岗党员要自强自立,下岗不失志,关心下岗党员的生活,尽力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改善生活质量,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感触到党的关怀,为社区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强化外出党员的组
第五篇:以人为本 大力推进社区建设
以人为本 大力推进社区建设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社区建设作为全局工作的重点,改革创新,着力培育社区理念;夯实基础,构筑社区发展平台;以人为本,增强互动认同,实现“一家亲”,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
一、改革创新,着力培育社区理念 1、创新思维机制。一是主动对接。县委、县政府充分认识到社区建设是适应城市经济、政治、文化体制改革的迫切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工程。为此,在开展社区建设之前,通过县委中心组学习、县委常委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认真学习《福建省城市社区建设纲要(试行)》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贯彻<福建省城市社区建设纲要(试行)的实施意见>》,在领导层形成共识,明确改革方向。二是借鉴吸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县委、县政府组织工作小组,派遣专人赴社区工作先进市、县考察学习,积极借鉴成功经验,总结经验教训,结合实际制定出《关于##县城市社区建设的工作意见(征求意见稿)》后,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居委会、居民广泛征求意见,在社会各阶层达成共识。三是研究论证。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基层,了解实情,召开研讨会、论证会,进而逐步理清我县社区建设的工作思路:建立以居住地为特征的“板块型社区”,以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纽带,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综合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目的,以社区成员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为手段,由党和政府领导、社会各方参与、群众自治管理的区域性文明小社会,形成共居一地、共同管理、共促繁荣、共保平安、共建文明、共求发展的社会化自治管理的运行机制。2、强化宣传发动。一是强化对基层领导的宣传。社区建设的关键在于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县委、县政府通过组织学习、征求意见、广泛讨论,让各级领导切身体会到推进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推进社区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强化对社会的宣传。利用电视、广播等媒体,深入开展社区建设专题报道,介绍经验,树立典型,广泛宣传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不断加大社区建设的宣传力度。三是强化对社区居民的宣传。在各社区建立永久性宣传栏,悬挂标语,并把社区建设宣传提纲分送到每家每户和各单位。开展贴近居民生活、具有社区特色的“主题活动”,“社区是个家,我们都爱她”、“社区是个家,建设靠大家”等口号已日益深入人心,进一步深化了社区居民和驻区单位的参与意识、自治意识,使社区居民和驻区单位认识到自己既是社区建设的参与者,又是社区建设的受益者,增强了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了他们参与社区事务管理的热情和建设社区的自觉性、积极性。3、改革管理机制。一是科学整合。按照有利于社区管理、有利于居民自治、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有利于工作效率的原则,在考虑地域、人口和居民心理认同感的基础上,以每个社区1100-2400户为标准,将城区原有14个居委会进行科学整合,按照地域划分设立了龙池、华山、百花、银华、金华5个社区。整合后的社区地域清晰、布局合理、资源丰富、功能齐全,为社区建设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建立新型社区组织体系。新的社区组建后,形成了以党组织为核心的“领导层”,以社区成员代表大会为组织形式的“决策层”,以社区管理委员会为组织形式和办公机构的“执行层”,以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为智囊团的“议事层”。这四个组织框架的建立,使社区组织的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和制约性有了明显的增强,将有效地保证社区功能的发挥,保证社区的自治方向,防止行政化和自身的官僚化。三是建立居民自治网络。建立了由“楼(院)长”、“单元组长”、居民代表、社区志愿者等组成的组织工作网络。
二、夯实基础,构筑社区发展平台 1、构建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一是选派领头人。由县委组织部从县管后备干部中抽调5名政治素质好、大专以上学历,社会交往、口头表达、语言文字、随机应变、思维创新能力较强的、具有一定组织能力、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和热心社区工作的优秀干部到社区任书记(关系和待遇在原单位保留不变),并作为居委会主任的人选参加选举。这些后备干部到社区上任后,充分发挥自身才干,全心全意为居民服务,带领社区工作人员迅速打开了工作局面,社区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获得广大居民的认可。二是加强社区党员队伍建设。根据社区党员不同情况,实行分类指导。强化退休党员的组织意识,经常组织社区内退休党员学习党的思想理论,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使他们忠于党,坚持党的宗旨,积极参与社区党建活动,树立为社区发挥余热的思想。强化在职党员的参与意识,鼓励在职党员和社区内的党员一起为社区建设、管理和党的工作作贡献,发挥社区对党员的协管作用。强化下岗党员的自立意识,鼓励下岗党员要自强自立,下岗不失志,关心下岗党员的生活,尽力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改善生活质量,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感触到党的关怀,为社区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强化外出党员的组织意识,经常以电话、邮件的方式,多与外出党员交流思想,体现组织的关心和爱护,使他们能够严格遵守《党章》规定,定期向组织汇报思想,按时缴纳党费,不忘党的教诲,处处发扬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强化外来党员的责任意识,号召外来党员,争做有理想、有道德、努力工作、好学上进、多干实事、勇于创新、遵纪守法的模范,把自己有限的生命献给党的无限事业。三是健全党建工作网络。实行社区党建“四联四包”工作网络,即镇党委联系党支部、党委委员联系支部书记、支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居民(户);党委书记包点、支部书记包片、支部委员包楼、党员包户,促进社区党建工作的落实。2、夯实社区建设人才基础。为较好地解决原城区居委会普遍存在的“干部老龄化、工作业余化、管理一般化”问题,提高队伍素质,本着“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向社会公开招考居委会工作人员。经过笔试、面试、组织考察和试用期考核,最后从100多名报考人员中正式聘用8名社区工作者。原有居委会51名工作人员,实行竞争上岗,择优录用了17名优秀人员。新组建的社区居委会组成人员中,党员15人,占50%,中专以上文化程度16人,高中13人,初中1人,4人具有计算机资格证书。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干部待遇,由县承担80%,镇承担20%,每月报酬由原来的220元提高到现在的人均500元左右。人才基础的夯实,改善了队伍结构,提高了队伍素质,保证社区工作的延续性。3、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加快社区经济发展。一是加大政府投资,完善社区基础设施。两年来,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共投入13.6万元,大大改善各社区居委会的办公条件,5个社区的软硬件设施基本达到“四室两站六个一”的标准,办公场所平均达到100平方米以上,并配备了电视、VCD等党建电教设备,实现了微机化管理。二是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兴办社区公益事业。在社区建设的起步阶段,我县出台了鼓励民间投资的优惠政策,动员和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投资、捐资于社区建设,依靠社会办社区。并根据自愿原则,动员居民集资兴建本居住区的公益事业,推进社区文化、教育、卫生等事业的发展。三是振兴社区经济,增强社区“造血”功能。社区事业的发展主要还须依靠社区自身经济的发展。把社区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经济手段和市场机制推动各种社区服务项目逐步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对社区服务项目可实行抵偿和有偿服务,为社区建设积累资金。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建立物业管理中心,收取管理费,与帮忙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提供业务介绍,收取介绍费。
三、以人为本,增强互动认同,实现“一家亲” 1、增强政府与社区的互动认同。明确政府与社区的关系是指导与协助、服务与监督的关系,不是行政上下级的关系。政府从职能转变入手,转变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把工作重心放在指导、支持和帮助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上,按照简政放权的原则,赋予社区充分的自主权,调动社区居委会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社区协助完成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确保社区居民居住环境优雅整洁,文体娱乐活动丰富多彩,社会状况良好,便民利民服务设施到位,提高居民的生活品位。社区通过依法自治、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维护社区稳定,有力促进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2、增强职能部门与社区的互动认同。通过结合开展“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工商、交通安全”六进社区活动,各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能共同做好社区建设工作,实现工作人员配置到社区,工作重心到社区,服务承诺到社区,考评监督到社区,工作经费到社区。民政部门负责社区自治组织建设,指导社区服务,总结推广经验,搞好协调。组织部门负责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党群共建文明社区活动,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财政部门负责经费预算和奖金投放。城建部门负责社区办公用房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公安部门负责维护社区治安。司法部门负责组织开展法律宣传、咨询、调解、援助服务。社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居民服务为共同点,积极协助各职能部门开展活动,使活动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扎扎实实为群众服务,千方百计让群众受益。3、增强驻区单位与社区的互动认同。本着“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原则,充分挖掘和利用社区内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以及其它自然和社会资源,驻区内各机关、企事业单位能够向社会开放的文化体育设施、社会服务设施,逐步向社区居民开放。社区积极主动将驻区单位吸收为社区成员,使其由过去的“客人”转变为现在的“主人”,成为名符其实的自治主体,进一步调动了社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与自觉性,也使社区单位与社区之间产生了一种权利与义务关系。在倡导社区单位对所在社区尽好自己应尽的义务的同时,社区应更多地做好为社区单位服务、改善社区环境的工作,以赢得社区单位的支持。4、增强居民与社区的互动认同。随着社区建设的不断深入,居民的社区关系由主要依附于单位转向主要依附于社区,社区广大居民生活的主要空间,居民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主动参加文体娱乐、社区服务、居民教育、居民会议、维护社区秩序、改善居住环境等活动,把社区当着自己的一个家,形成了共建美好家园的良好氛围。社区以服务居民为宗旨,从居民迫切要求解决和关注的问题入手。把服务居民、满足居民生活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放在首位,以人为本,忠实地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开展经常性的社区服务活动。同时,强化社区治安,美化社区环境,繁荣丰富社区文化,让社区居民切实从社区服务中
##县委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