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分类引导结合“六求”释义(11.06)
分类引导结合“六求”释义(草稿)
咨询联系人:李毅
一、求“真”:思考分析类
根据大学生思想不够稳定成熟,政治信仰不够坚定,对外界事物的认知还不够全面的特点,引导大学生从正确的视角观察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用追求真理、探索未知的求“真”精神探究各类社会现象的本质、辨析各种社会思潮实质,善于从理性层面上对所看到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进行再认识、再思考,从而正确把握社会发展的主流和方向。
二、求“善”:品格锤塑类
根据大学生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以及正处于人生发展历程中关键期和人格再造期的特点,引导大学生培养崇高的思想品质、坚定的政治品质、高尚的道德品质、健康的意志品质,培育大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和社会主义的深厚感情,进一步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三、求“美”:文化熏陶类
在时代的喧哗与躁动中,大学生具有旺盛的文化艺术需求与文化创造活力,同时非主流校园文化正不断演变发展变化,逐渐体现出文化追求的低俗化、文化功能的工具化、文化行为的商业化、文化表现的另类化特点,引导大学生传承传统文化、发展现代文化、认同主流文化,在发挥青年大学生文化创造力的同时,通过建设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实现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渗透。
四、求“实”:实践服务类
根据大学生生活圈子局限,缺少接触社会、了解国情、体验生活,服务民众机会的特点。引导大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直接参与社会活动、积累社会经验、提高社会认知、形成正确的社会态度,真正将理论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在社会服务中,不断深化思想认识,培养大学生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品质,形成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正确的思想观念。
五、求“特”:个性引导类
根据大学生个性鲜明张扬而又内敛隔阂,自信自主而又自卑依赖,乐于表现自我而又标新立异,思想开放独立而又自我中心,早熟老练而又叛逆幼稚,追求非主流、生活去大众化而人际交往又广泛多元化的特点,引导大学生在正确思想的指引下、公认的价值道德体系中,凝聚共性,张扬个性,实现个人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六、求“强”:就业创业类
根据大学生创业就业期望值过高,留恋城市,难下基层,贪图舒适,追求稳定,害怕冒险的特点,引导大学生将个人自我成长,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个人理想与经济发展,民主复兴,国家富强的社会理想相结合,在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指引下,提高服务社会的意识与能力,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实现社会价值。
第二篇:引导想象 读写结合
引导想象
读写结合
一、问题的发生
我长期执教中高年级语文,在作文教学中,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那就是学生在作文时总是感到无话可写,或者就是写不具体,表现在只会简单地叙述不会细致地描写,只会写看到的、听到的而不会展开丰富的想象。我意识到想象力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必要条件。写作文时要做到思路开阔,所写的内容生动具体,人物形象活灵活现,就必须依靠想象。如果学生的想象力培养起来了,作文时就有话可写了。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慢慢地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那就是引导想象、读写结合。
二、问题的解决
(一)引导学生续想
有些叙事写人的课文的结尾往往言尽而意未尽,余味很浓,给学生留下了展开想象的空间。教学时,引导学生按照课文的思路进行合理想象并随机练笔,不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和人物形象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一举多得。如《爱之链》结尾处写到乔依的妻子在得到老妇人的帮助后走进里屋,发现丈夫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倒在床上睡着了。她不忍心叫醒丈夫,轻轻地亲吻着丈夫那粗糙的脸颊,喃喃地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亲爱的,乔依„„”课文以省略号结束。我引导学生联系上文展开想象,说说乔依妻子还会对乔依说些什么话,乔依醒来后,又会发生什么事。在学生说的基础上,以“乔依醒来„„”为开头,让学生把想象到的写成一段话。学生有的写乔依夫妻俩的对话,写他们明白了整件事的前因后果,既为事情的戏剧性变化感到惊奇,又为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的真情而感动。有的不但写了对话,还写了乔依或妻子又去帮助别人,反映出学生较深刻地理解了课文的主题。又如《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文中讲述了小骆驼听了小红马的话,为自己长得难看而感到难过和委屈,后来他跟妈妈到沙漠里走了一趟后,知道了自己的驼峰、脚掌和睫毛在沙漠里有很大的用处,觉得自己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在讲读完课文后,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又见到了那匹小红马,他会怎么说,怎么做?学生积极发挥想象,踊跃发言。然后我引导学生续编故事,不但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而且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内容,收到了读写结合、培养想象力、激发兴趣的效果。
(二)引导学生补想
优秀的文章都要求精练含蓄,这就决定了作者对一些情节的处理不能作巨细无遗的描写,有许多地方都写得比较简略,有的作者也会运用“空白”艺术,给读者留下一些可供想象与补充的天地。教学时,引导学生进行扩展性的想象或用想象去填补一些空白,对全面完整地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如《詹天佑》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消息一传出来,全国都轰动了,大家说这一回咱们可争了一口气。”其中“轰动”一词比较概括和抽象。我这样引导学生:“轰动”是什么意思?是一种什么样的场面?如果你置身于这一场面中,能具体说说当时是怎样一种情景吗?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想象到了这样的场面:消息一传出,顿时,大街上或村子里,彩旗飞扬,人们扬眉吐气,奔走相告,欢呼雀跃。老人捋着胡须笑,小孩乐得拍手跳,青年男女载歌载舞„„我在课后布置了一个小练笔《消息传出之后》,学生先说后写,有话可写,兴趣浓厚。通过引导想象,读写结合,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帮助学生理解了人物形象,还练了笔,一举三得。
(三)引导学生推想
小学课本中有相当篇目的课文具有严密的推理过程,无疑是训练学生推想能力的好教材。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推想,或把课文中人物或作者的推想过程想象出来,这对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螳螂捕蝉》一文中的那位少年,聪明机智,为了国家的利益冒着被吴王处死的危险,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巧妙地说服了吴王,使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在讲读课文第二段时,我引导学生推想:“螳螂捕蝉”的确是少年那三天中看到的趣事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大家纷纷推测,各抒己见。有的不假思索,认为是少年在那三天中看到的情景,但立刻遭到反驳:少年在王宫花园里转来转去难道真的是为了打鸟吗?肯定不是,他是希望能被吴王发现,然后劝说吴王,如果真是在那三天中看到的情景,他事先怎么会知道在花园里能看到这有趣的一幕呢?在老师的引导下,有的学生推想出少年早就在心里想好了这个故事,所以拿了弹弓假装在花园里打鸟。有的学生推想出这是少年曾经亲眼看到的一幕,当听到吴王准备攻打楚国又固执己见不听大臣们的劝阻,少年在冥思苦想如何劝说吴王时,忽然想起这有趣的一幕,于是就用它来巧谏。通过推测想象,学生对少年的聪明机智有了更深的感受。课后,我让学生写了一篇作文,题为《聪明机智的少年》,除了复述课文内容外,要求学生把少年听到吴王要攻打楚国并不听大臣劝告后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具体写出整个过程。学生积极性很高,都觉得有话可写。结果,大多数学生都较好地完成了这次习作。
(四)引导学生联想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某一点相关的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主要有比喻联想、比拟联想、类比联想和对比联想这四类。如《人类的“老师”》讲的就是科学家运用类比联想的方法发明飞机、改进轮船以及根据“薄壳结构”特点,设计建筑物等事例。又如《夹竹桃》一文的作者为了突出夹竹桃有可贵的韧性,用一个自然段的篇幅描写了院子里其他14种花,就是一个对比联想的典型例子。至于课文中比喻联想、比拟联想的例子比比皆是,在这里就不再赘述。我在语文教学和作文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进行以上四种联想的训练,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作文水平。
引导想象,读写结合,学生有法可依,有话可写,作文兴趣也就激发出来了。学生有了兴趣,进入了良性循环,作文能力也就逐步提高了。
顾锦其 2013.9.18
第三篇:分类引导青年
案例:
邢某,男,1983年出生,内蒙古大学法学院法学专业2007届本科毕业生。在校期间成绩优秀,曾担任学生干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在保持优异成绩的同时注重培养各方面的能力。2007年,他通过努力在第七届中国职业模特大赛内蒙古赛区荣获冠军。2007年毕业后,他怀揣着年轻的梦想与激情参加了自治区西部志愿者的招募,最终通过考试,作为一名西部志愿者在呼市赛罕区法院服务一年。在此期间,他的个人能力和工作热情得到了单位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2008年他又主动联系学校,积极报名参加了自治区“村官”考试,以较强的综合素质脱颖而出,担任呼和浩特土左旗白庙子乡刘家营村主任助理。从政是他自小的梦想,用行动来为人民办事是他最终的目标。于是,在这期间他便开始了边准备公务员考试边做村主任助理的生活。“村官计划”一年期满后,他又于2009年参加了自治区选调生考试,被录取。
引导目标: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基层就业观
关键点:大学生普遍认为基层就业与个人、家庭和社会的期望值相距甚远,而且条件艰苦、信息闭塞,跟大城市相比缺少广阔的发展前景,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个人能力的发挥。
其基本逻辑:
1.去大城市发展是个人成功的标志,符合社会世俗的评价和父母的期望。
2.基层条件艰苦,基础设施较差,医疗、教育水平落后于大城市。
3.基层机会少,留在基层没有发展潜力。
4.到基层去是“大材小用”,不利于个人能力的发挥。
针对关键点的具体引导思路:
1.转变观念,选择基层更易取得成功
目前仍有相当数量的毕业生认为去大城市发展是个人成功的标志,符合社会世俗的评价和父母的期望。具体表现为一些农村的毕业生,他们想通过上大学这条捷径,改变原有的父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状态,而不想再回到原来的穷乡僻壤,认为成功就是能在大城市当白领。而一些城市的毕业生,他们早就己经熟悉了城市的生活,患着“城市依赖症”。而且这种“依赖症”很早就已有之,在城市就不了业就转去考研,或者低工资就业也不肯去基层。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准是个人价值的最大发挥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成功与城市、基层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毕业生在基层踏实工作取得业绩要比在大城市一无所成更有成就感。
现在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通过自身经历证明了当年去基层就业的选择是正确的,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例如:内蒙古大学原人文学院(现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旅游管理专业2006届本科毕业生吕晨光。毕业前曾在新华人寿内蒙古分公司实习,成绩优秀拟被录用,但他毕业后毅然选择到基层工作,2006年8月作为组织部选调生奔赴呼伦贝尔。现任内蒙古党委统战部秘书。
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任职,不仅会促进自我价值的实现,更符合社会价值的要求。从长远看,毕业生选择基层更易取得成功。
2.西部开发战略深入实施,基层状况不断改善
有些毕业生认为基层社会保障与工作环境等各方面条件与大城市相比有较大差距,基层工作艰苦。首先,所谓的艰苦,都是相对来说的,在城市就不苦了吗?不但苦,而且还可能面临入不敷出、为了肚子和房子而发愁的局面。而在基层,情况就宽松了许多。
我们承认,基层总体上的生活条件与大城市存在一定的差距。但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国家逐渐加大了对基层建设的投入力度。在西部大开发即将继续推进的10年中,基层的各项基础设施也随之不断完善,许多基层已经一改从前艰苦落后的面貌。国家实行的农村医疗保障体制和九年义务教育促进了基层、农村的医疗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谈到大家最关心的待遇问题,在基层工作国,家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与城市持平甚至高于城市。而且相对于大城市“亚健康”、“城市病”而言,基层人口较少、开发较晚,因而城市污染小、有利于健康,更适合居住。
3.就业优惠政策,使大学生在基层发展机会更多 由于国家建设的需要,国家对基层的建设和发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许多大政方针都逐渐倾向于基层。具体针对大学生就业问题,国家提出“三支一扶”“村官计划”“西部计划”“特岗教师”“民生工程”等一系列优惠政策。
根据内蒙古近期出台的政策,凡是到农牧区基层单位、城市社区从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将获得薪酬或生活补
贴,并依照国家规定办理有关的社会保险。如果属公益性岗位,还将获得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同时,凡是到旗县以下农牧区基层单位就业且履行一定期限的高校毕业生,以及应征入伍的高校毕业生,将相应地享受学费、助学贷款代偿政策。此外,内蒙古还规定具有基层工作经历或参加基层服务项目期满的高校毕业生,报考行政事业单位岗位、研究生时也将优先录取。
在基层工作两三年之后,考公务员的机会也比应届毕业生多。锻炼自己的同时,为农村做出了贡献,何乐而不为?和大城市相比,基层的高学历人才并不是很多,容易被重视,承担的工作责任大,锻炼机会多,崭露头角相对比较容易。大学生想施展自己的才能应该选择基层,这里机会多、上升空间最大。
4.基层空间广阔,大学生能力和自身价值能充分发挥
要正确地认识自己,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目前毕业生不愿去基层很大程度上受到毕业生自身观念的影响。很多毕业生认为到基层去是“大材小用”。因此,他们认为到基层去就业是屈就,需要他们放低姿态。
现如今,就业难就业压力大的问题屡见不鲜,实际上这只是就一线二线城市而言。大城市的人口容量已经接近饱和,就业、生活压力大,基层更适合发展。毕业生千军万马涌向城市的结果,是有的毕业生开出了“零起薪”的价码,有的为了解决户口而不惜放弃专业,还有的走上了并不适合自己的岗位。与之相对应的农村和基层,却表现出对人才的渴盼与热心。
基层有广阔的天地,没有条条框框的约束,只要有想法,有干劲,就可以大胆地放开手脚去做。基层,民风淳朴、工作务实,易于养成个人良好的工作作风,磨砺自己的意志。随着整个社会信息网络的飞速发展,基层接收信息程度与大城市相比是一样的。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反哺农村,他们立足农村,深入基层,用知识、活力和观念,在服务基层中,发挥自我能力,找到了自己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
引导路径、媒介:宣传与实践相结合1.宣传方面包括举办国家对基层就业的政策宣讲,邀请基层就业的成功典型做报告,利用网络、报刊、短信平台等多种媒介让广大学生了解相关政策并与相关人士面对面交流。
2.实践活动包括与当地各级政府组织沟通交流,组织广大学生到基层去实践,实地了解基层的情况。
第四篇:分类引导汇报材料
××镇团委
关于开展分类引导青年工作的汇报
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能力和水平是各级团组织的职能,为了切实增强我镇团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更好地发挥共青团作为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我镇团委坚持摸清动态,确定思路,找准突破点,多种渠道在全镇开展分类引导工作,确保了此项工作顺利开展。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内容
1、深入调研,摸清动态
我们有针对性的选择农村青年(在家务工的青年,种植、养殖业、服务业和从事个体经商的青年)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问题内容主要涉及农村青年获取信息的渠道、娱乐方式、关于大众传媒感兴趣的内容、对党的领导和国家政策的认识、对农村建设的看法、农村青年自身发展认识与需求等。在收集整合、系统分析问卷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充分了解了当代农村青年的思想状况、对农村现状的意见与建议以及其对自身发展的信心与需求。,准确把握了我镇农村青年的主流观点和基本态度。
2、加强本镇团委与青年沟通和联系
一是开展农村青年发展需求座谈会。通过召开座谈会的形式与青年进行面对面的深度访谈,访谈内容设置主要围绕掌握农村青年、企业青年的意识关键点,涉及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对党和国家政策的把握理解程度以及在当前形势下的主要关注点,了解他们的自身发展计划、对基层团组织的建议与要求和现阶段所面对的困难等,把握了我镇团委下一步开展分类引导青年工作的重要原则和基本路径。
二是开展农村青年培训。我镇对本镇农村青年开展了多次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第一,思想教育。通过远程教育,组织农村青年学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和创业等方面的知识,运用青年习惯的逻辑和语言进行“翻译”和转化当前理论,让青年团体准确理解我们当前的理论和宗旨。第二,技能培训。根据农村实际情况和农村青年实际需求,联合镇经发办、劳保所、农业部门、社事中心、司法所等部门,整合资源开展技能培训,内容涉及法律法规、蔬菜种植、水产养殖等多方面。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客观环境的影响。我镇青年文化程度分布不均,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团队合作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此外,高技术人员缺乏,要将青年创业项目做大做强在客观上存在一些制约。
2、资金投入和培训条件不足。从青年人员不断流动的角度讲,青年朋友待在家乡的人比较少,多半外出打工,很多人缺少接受再培训、再教育的机会,尤其缺乏创业教育和培训。此外,政府对青年培训的资金投入较少,缺乏有力的制度保证,无法满足青年朋友的需求。这些原因都不同程度的影响了青年开展创新工作的积极性。
3、对青年工作的宣传力度有待加强。农村青年组织较为分散,先进事迹和先进典型总结报道效率较低,集中学习的机会较少,同时配套的奖励机制不完善。
4、服务青年的能力与青年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我镇由于经济条件、专业人才资源等方面的限制,服务青年的能力提高的速度和水平不能充分满足青年需求,在创新服务等重要对接口上存在脱节问题。
三、对分类引导青年工作的几点打算
1、加强先进事迹学习,提升宣传质量。
对我镇青年先进典型进行及时报道,集中学习,在宣传中提升青年的认识。建立完善奖励机制,对先进青年进行物质上的奖励和精神上的鼓励,以典型激励青年,从而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推动我镇分类引导青年试点工作,实现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2、加强分类管理工作,提高服务青年能力。
青年的高度流动性和高度分化性,使不同领域青年存在的思想问题各不相同,职业背景和社会阅历各不相同,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也各不相同。我们要根据不同领域青年群体的显著差异,确定不同层次、不同侧重的引导目标和引导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积极探索将思想引导内容有效传递到青年中去的现实途径。
3、加强青年创业精神培养,提高创业实践水平。
制约我镇青年创业的最大障碍是思想障碍,主要表现为青年求稳怕变、因循守成的观念时常存在,自主创业精神有所缺乏,创业素质有所欠缺,创业的自信心不够足,创业的决心不够大,创业的思路不够开阔。为此,我们应当注重思想引导,以推动青年思想的解放来推进青年创业;注重创业氛围的营造,发挥创业典型的示范作用;把握创业难点,为青年提供实实在在的帮扶;集聚社会资源,搭建创业平台;以青年联合会等形式,促进青年朋友合作双赢。
4、加强青年学习交流,提高联系协调水平。
从青年的兴趣、爱好和需求出发,根据科技进步和当代青年沟通、交流、联络、聚集的新方式,积极利用新媒体、时尚、游戏娱乐等有效载体加强青年朋友之间的沟通交流。组织返乡创业青年进行就业创业培训、联系有关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到该村进行各种技术培训,开展与农村青年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开展各种文体联谊活动,加强青年朋友之间的沟通交流。通过指导单位联系人和试点单位对象互留手机号码的方式,加强联系和沟通。
我镇团委将以此次调研活动为契机,把各项重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把引导青年的根本任务在工作中得到体现。
××镇团委 2011年11月5日
第五篇:六求素质拓展范文
目前,丰富多彩的素质拓展活动,已成为学校的一种优势、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一种隐性的“文化课程”、一种鲜明的办学特色,广大学生在素质拓展活动中潜移默化地经受锻炼、陶冶情操、增长才干、拓展素质、健全人格。
构建“六求”素质拓展活动教育体系
长期以来,湖南农业大学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紧扣素质教育主题,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加强学科专业教育的同时,高度重视活动教育。经过半个世纪以来几代农大人的积极探索和长期实践,逐步构建了系统化、科学化、制度化和规模化的“六求”素质拓展活动教育体系,促进了学生自主、持续、和谐、全面发展,形成了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
●“求真”学术科技活动教育“求真”学术科技活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能力以及追求真理、光大学术、推进科学的“求真”品格。
组织一年一度的“求真”学术科技节,举办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电子设计大赛、数模竞赛、科技之星、知识竞赛等二十多项学术科技竞赛活动;举办各类学术科技讲座;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对大学生学术研究课题与科技发明创造项目进行资助;为大学生提供博导助理岗位;在学术讲座的基础上创办科学论坛,为学生提供高水平的科学讲座,组织编写《走进科学论坛》一书,为大学生提供重要的科学教育读本。各学院举办了有自身专业特色的学术科技论坛,如法律论坛、经济动态论坛、商贸论坛等。
各实验室在保证正常教学实验的同时,积极支持学生科技创新的自主实验。在农学、动物医学、茶学、生物技术、植物保护等10个专业开办创新教育实验班,每个创新班配备6-7名导师,强化对学生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
“求真”学术科技活动教育激发了学生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热情,培养了学生严谨的治学精神。2002年以来,学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5篇;近3年来,54人次在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和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奖。
●“求善”文明道德活动教育“求善”文明道德活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仁爱精神、道德能力以及崇善、向善、扬善的“求善”品格。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大力加强入学教育、榜样教育、警示教育和文明教育等一系列日常管理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大学生文明修身活动,着力创建文明寝室、文明班级、文明学院、文明校园;着力开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在湘农青年网上开设“真善美”论坛、网上团员之家等栏目,组织网上公民道德知识竞赛、“大学生诚信论坛”等活动。
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为抓手,以党支部为阵地,开展“一个党员一面旗帜”活动,大力推广 “党员示范岗”,建立学生党员联系学生班级、学生公寓和学生制度。
充分发挥各级团学组织的主导作用。结合形势政策,适时开展“知荣明耻树新风”、“弘扬中华美德,构建和谐校园”、“敬老、爱老、助老”等主题教育;利用重大节庆日、纪念日、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以升国旗、纪念会、座谈会、报告会、表彰会等形式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常年组织参观德育基地;实行青年志愿者登记注册制度,建立志愿服务基地,深入开展捐献骨髓干细胞、义务献血、义务家教、助老助残等青年志愿者活动;深入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组织全体团员参加“团员意识教育读本”编写大赛和团支部风采大赛。
“求善”文明道德活动教育,实现了道德教化向道德实践的根本性转变。近3年来,有91.3%的学生递交了入党申请书,87.2%的学生参加了党校培训,12.6%的学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88.73%的大学生参加了各类志愿者活动,有9700多名同学义务献血,有5名同学义务捐献骨髓干细胞。2004年中国教育报、人民网、中国青年杂志对肖沛军等同学创办启恒学堂的感人事迹进行了系列报道;2005年路敏同学荣获长沙市十大优秀青年荣誉称号,中
央电视台对其捐献骨髓干细胞的感人事迹进行了专题报道;2006年凌云同学荣获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金奖奖章;2007年贺金林同学作为全国20名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候选人在北京各大学巡回作报告。
●“求美”文化艺术活动教育“求美”文化艺术活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审美能力以及发现美、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的“求美”品格。
遵循“积淀学院文化、繁荣校园文化、打造品牌文化,增强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陶冶审美素质”的理念,组织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校园文化艺术节的内容十分广泛,有音乐、舞蹈、绘画、书法、文学、人体插花、服装表演等艺术形式,其中大部分作品及表演由学生自己设计完成。各学院深入广泛地开展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专业文化活动,如食品文化艺术节、环保文化艺术节、作物文化艺术节、宠物文化艺术节、IT文化艺术节等。近年来多次与湖南人民广播电台、湖南电视台等联合举办活动,多次邀请交响乐团、京剧团、话剧团、花鼓戏剧团、曲艺团等专业团体来校演出。
校报、广播开辟人文素质教育专栏或专题,播放、刊发人文素质教育文章;推荐阅读书目,教唱经典歌曲,引导学生欣赏高雅文学艺术作品;1998年创办人文讲坛,至今已举办220多期,人文讲坛从嘉宾邀请、人员组织、会场主持到讲稿整理等工作完全由学生自己负责,2005年,由当时的学生会主席刘勇担任副主编,组织编写《走进人文讲坛》一书,由湖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成为大学生难得的人文教育读本。刘勇同学于2006年通过公开招考进入了民政部办公厅。
组织一年一度的体育运动节,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体育活动,每年参与人数达3万余人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保持在99.4﹪以上。学校于2006年成功承办了湖南省第八届大学生运动会,组织了6000余名学生参加开幕式团体操,表演取得圆满成功,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求美”文化艺术活动,营造了和谐的人文环境和浓厚的美育氛围,使学生在发现美、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的过程中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2001年获全国大学生艺术歌曲演唱比赛优胜奖;学生编排的原创话剧《我的母亲是条大马哈鱼》、《DIDI》分别于2003年、2004年在北京人民艺术剧场和国家话剧院进行专场演出并获中国大学生第三届和第四届戏剧节“优秀剧目奖”和“表演奖”,在2005年全国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荣获5项大奖。学校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求实”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求实”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务实精神、实践能力以及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求实”品格。
精心组织了目标明确、主题鲜明的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实现了社会实践活动的项目化、基地化、规范化、经常化、多样化和课程化,促使学生主动深入实际,了解国情、体察民情、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2005年通过启动并实施“大学生与农民双向素质教育示范工程”,组织学生参加“双百”科技富民工程,激发了学生为“三农”服务的热情,增强了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定了走与工农相结合道路的决心,提高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自觉性。学生在为基层服务过程中,体验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许多毕业生主动要求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近三年来,湖南农业大学是湖南省参加西部志愿者计划和下基层、到西部贫困地区工作的毕业生最多的学校。
“求实”社会实践活动教育使得学生务实精神大大增强。农大造就人才的“求实基因”融进了每一个学子的血液,生成了他们的骨肉。2000年至今,学校连续8年获得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或优秀团队的荣誉称号;大学生和青年农民双向素质教育示范工程项目荣获“全国志愿服务行动项目奖”。
●“求特”个性发展活动教育“求特”个性发展活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自重精神、学习能力以及崇尚自由、培育特长、发展个性的“求特”品格。
社团活动促进个性发展。目前注册的学生社团有91个,经常性参加相关社团活动的学生达每年2万人次。2005年以来,依托学生社团成立了湘农素质拓展学堂,组织开展了普通话、社交礼仪、戏剧表演、文学创作、艺术鉴赏、摄影技术、食品营养等一系列素质拓展培训。
心理健康活动引导个性发展。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心理健康协会;开辟专门场地设置心理咨询室和团体教辅室;开通心理咨询网站、心理咨询热线;编印《一路阳光》心理健康教育简报;通过心理测试,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举行心理健康讲座,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学习活动夯实个性发展。在教育实践上尊重学生自主选择、鼓励学生自我发现、激励学生自觉学习。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 “导学”活动;深入开展学习经验总结交流会,杰出校友报告会,学科竞赛等活动;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的学习氛围。
“求特”个性发展活动教育使得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2001年全国普通高校首届大学生学会学习研讨会在我校举行。学校茶艺队2004年远赴泰国进行表演,得到了广泛关注与充分肯定。虹剧社2006年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曲艺协会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周末喜相逢”栏目和四川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演出。
●“求强”就业创业活动教育“求强”就业创业活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自强精神、创业能力以及自信、自立、自强、敬业的“求强”品格。
广泛开展“自强之星”评选活动,大力宣传自信、自立、自强的优秀学生典型;组织名企校园行和学生名企行活动;举办企业班,实施定单式培养,通过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并与企业联合开展活动,缩短学生进入社会的适应期,提高就业竞争力;邀请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作就业创业专题报告;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类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积极组织开展大学生就业力挑战赛、创业论坛、模拟职场、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组织基层校友创业报告会。
2005年,联合共青团湖南省委、中国青年报社等单位组织了以本校毕业生扎根基层就业创业为主题的“畅通基层就业路”论坛,在全国高校师生、基层单位和社会团体等各个方面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求强”就业创业活动教育使得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大大提高。近三年来,学校积极争取了67种高、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的主考权,成立了绿色证书学校,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在校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职业取向,参加茶艺师、园林设计师、网络工程师等67种资格证书的考试,4804人次获得相应证书;105名毕业生主动参加西部志愿者计划,是湖南省参加此项计划人数最多的学校;2005-2007年我校参加湖南省委组织部选调的学生人数位居全省高校前列;学校大部分毕业生到基层单位就业和创业;学校获中国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最佳组织奖。(文 /谭焱良)
摘要:科学发展观作为新时期党和国家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全局出发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新形势下高校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全新指导思想。当今高等学校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和终极目标。文章通过湖南农业大学“六求”素质拓展活动教育实践,认为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教育是高校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