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构建社会组织“枢纽型”工作体系的实践与策略(模版)

时间:2019-05-14 15:18: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京市构建社会组织“枢纽型”工作体系的实践与策略(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京市构建社会组织“枢纽型”工作体系的实践与策略(模版)》。

第一篇:北京市构建社会组织“枢纽型”工作体系的实践与策略(模版)

北京市构建社会组织“枢纽型”工作体系的实践与策略

卢建,杨沛龙,马兴永

[摘要] 2008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社会建设实施纲要》、《关于加快推进社会组织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等“1+4”文件,明确提出构建社会组织“枢纽型”工作体系的工作思路,形成了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市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统筹协调“枢纽型”社会组织服务管理工作的新机制。“枢纽型”社会组织承担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职责:一是在政治上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负责在所联系和管理的社会组织中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展党建工作;二是在业务上发挥“龙头”引领和聚合作用,团结带领本领域社会组织形成合力、共同发展;三是在日常管理和服务上发挥平台作用,承担有关社会组织的业务主管单位职责,负责业务指导,进行日常联系、服务和管理。

[关键词]北京;社会组织;“枢纽型”工作体系;实践;策略

社会组织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是维护社会和谐运行的有效载体。2008年以来,北京市以人民团体为骨干积极构建社会组织“枢纽型”工作体系,着力创新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不断优化社会组织发展环境,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构建 “枢纽型” 社会组织工作体系的背景及主要做法

(一)北京市社会组织发展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截至2010年底,北京市在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组织有7216家。其中,社团3235家、民办非企业单位3824家、基金会157家。此外,还以备案等形式存在着数量众多的社区社会组织、“草根”社会组织以及高校社团组织等,总量近3万家。这些数量众多、形态各异的社会组织,分布在首都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协调行业关系、提供公共服务、保障改善民生、发扬基层民主、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参与抗震救灾、应对金融危机、开展奥运服务过程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展示了良好素质,已经成为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我市社会组织经过多年的发展,总体上进步明显、成效突出,但由于多方面原因,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质量不高、能力不强、管理分散、发展无序等问题,还不能完全满足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具体表现在:一是总量相对较小,按照201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1970万计算,我市每万人拥有正式登记的社会组织数量约为3.7家,以户籍人口1257万计算,为5.6 家。二是政社不分、管办不分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许多社会组织由政府部门创立,在人、财、物上严重依赖行政部门,成为行政机关的附属物,自主发展、自我管理的能力不强。三是管理分散、疏于管理的问题比较突出,仅市级社会组织的业务主管单位就多达130多个,绝大多数是各行政委、办、局,这些部门在实际工作中,有相当一部分很难投入精力来提供专门的服务和管理。四是社会组织因找不到业务主管单位而无法登记的问题时有发生,很多社会组织只能以其他形式存在,产生了大量无人联系、无人管理的“草根”组织;同时,也有一些社会组织随意找一个挂靠单位,显得凌乱无序,很不规范。五是由于渠道不畅,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相对滞后,党组织和

党的工作覆盖面不够,工作在社会组织中的一些党员成为“口袋”党员,长时间没有组织生活。

(二)构建社会组织“枢纽型”工作体系的基本思路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北京市近年来着力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来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推动社会组织发展,促进社会组织发挥作用。为此,市委、市政府在2008年出台的《北京市社会建设实施纲要》、《关于加快推进社会组织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等“1+4”文件中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组织“枢纽型”工作体系的工作思路,形成了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市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统筹协调“枢纽型”社会组织服务管理工作的新机制。

所谓“枢纽型”社会组织,是指对同类别、同性质、同领域社会组织进行联系、服务和管理的联合型组织,由市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认定并授权承担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职责:一是在政治上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负责在所联系和管理的社会组织中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展党建工作;二是在业务上发挥“龙头”引领和聚合作用,团结带领本领域社会组织形成合力、共同发展;三是在日常管理和服务上发挥平台作用,承担有关社会组织的业务主管单位职责,负责业务指导,进行日常联系、服务和管理。

(三)构建社会组织“枢纽型”工作体系的主要做法

2009年3月,北京市认定了10家人民团体为第一批市级“枢纽型”社会组织,包括: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市残联、市侨联、市文联、市社科联、市红十字会、市法学会;2010年12月又认定了第二批12家市级“枢纽型”社会组织,包括:市工商联、市贸促会、市私营个体经济协会、市体育总会、市志愿者联合会、首都慈善公益组织联合会、北京注册会计师协会、市律师协会、北京工业经济联合会、市商业联合会、市建筑业联合会、北京民办教育协会。两批22家“枢纽型”社会组织的业务领域可覆盖市级社会组织的80%左右,并根据自身的工作性质对相关社会组织实行分类管理,比如,团市委对青年类社会组织进行联系、服务和管理,市科协、市妇联、市残联分别对自然科学、妇女儿童和助残类社会组织进行联系服务和管理。在市级社会组织“枢纽型”工作体系基本建立的同时,区县乃至街道层面也在根据具体情况构建相应的工作体系,争取逐步形成市、区(县)、街道(乡镇)多级“枢纽”,从而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网络。

二、北京市社会组织“枢纽型”工作体系的作用发挥情况

22家市级“枢纽型“社会组织自认定以来开展了大量工作,在积极联系、服务、管理本领域社会组织的同时,也使自身建设和事业发展得到了较大提升,探索出许多好的经验,形成若干亮点。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延伸了手臂,工作的联系面和覆盖面不断扩大

经过两年多来的探索和实践,“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工作触角进一步延伸,工作体系特别是基层组织体系更加完善,联系和服务的社会群体不断扩大。比如,市总工会着力推动“服务型工会”建设,建立了19个职工服务(帮扶)中心、532个工会服务站以及大量基层组织,覆盖近400万工会会员。团市委通过举办“青年社团文化季”等形式,吸引了本领域一大批“草根”组织的参与,预计2011年底可实现与全市8000家青少年社团、近百万人次社会领域青年的互联互动;同时,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228家 “社区青年汇”和“乡村青年社”,开展了585项青年活动,直接服务参与活动的青少年近8万人,影响带动青少年55000余人。市妇联在全市建立了6590个“妇女之家”,实现了对 16个区县的2646个社区和3944个村的全覆盖;同时,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将61个市级妇女社会组织纳入服务管理中,对区县层面1547家妇女社会组织进行了分类指导;此外,还通过“姐妹驿站”、“巧娘工作室”等社会组织广泛联系、服务各类妇女群体。市残联与本领域167余家民办残疾人康复机构建立了工作联系,并通过人员培训、项目补助、评比表彰等形式给予支持。市红十字会主动与有关民间应急搜救组织以及志愿服务组织建立工作联系,积极提供支持,一同开展工作,比如,将原民间草根组织“蓝天救援队”改造为“北京红十字应急救援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放开了手脚,作用发挥更加明显,形成了许多公益品牌

“枢纽型”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建设、提供公共服务方面有着很好的工作基础和优势,近年来在这些方面不断推出一些有代表性的工作或活动品牌。比如,市总工会与人力社保、信访、司法、法院等部门建立了解决劳动争议的六方联动机制,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团市委实施了“100365首善行动”、“3510绿色行动”等公益活动品牌,倡导社会各界共同为青少年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号召全社会积极实践绿色出行。市妇联、市总工会、团市委联合打造“婚之恋”交友婚恋公益品牌,满足单身人群的交友联谊需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市科协、市社科联组织所属学会、研究会,持续举办“科普进社区”、“周末社区大讲堂”等品牌活动,为科技工作者服务基层群众、参与社会建设搭建了工作平台。市红十字会推出了999社区综合服务站“红立方”品牌,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便民利民、志愿服务为目标,为社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市体育总会通过举办山地徒步大会、自行车骑游大会、健身气功大赛等一系列体育赛事活动,打造群众体育品牌赛事。市律师协会通过建立法律咨询中心、开通服务热线,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引导会员律师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市民办教育协会组织首都民办学校开展义务支教,同时举办民办高校诚信自律签约活动,为民办高校诚信招生营造良好环境。

(三)提供了舞台,凝聚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参与社会建设的渠道不断拓展

市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通过积极支持“枢纽型”社会组织举办活动、承担公益项目等形式,促进其不断扩大凝聚力和影响力。比如,今年4月份举办的第二届北京社会公益活动周,由领导小组办公室“搭台”、“枢纽型”社会组织“唱戏”,共举办咨询活动421场次、发放各种宣传材料82000余份,举办展示活动84场次、论坛21场次,各项活动累计吸引群众超过20万人次,活动内容涉及文化教育、心理咨询、医疗服务、创业指导、法律维权、紧急救助、志愿服务等多个领域;通过“枢纽型”社会组织,以“整体打包”的方式,在2010年投入2000余万元社会建设专项资金购买了近300项公共服务项目的基础上,2011年继续向社会组织购买300个公共服务项目;连续两年向“枢纽型”社会组织落实了“购买管理服务”经费,支持其开展本领域社会组织工作;成立了北京市社会组织孵化中心,为初创期的公益组织提供有针对性的前期孵化和能力建设支持,年内将吸纳约12家社会组织入驻办公并提供孵化服务,同时举办4期社会组织能力建设培训班、6期社会组织能力建设沙龙及研讨会,预计培训2000余人次;借助社会公益周活动平台,开展了北京市社会组织公益服务10大品牌评选工作,不断提高社会组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完善了职能,服务和管理本领域社会组织的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

各“枢纽型”社会组织按照新的工作职责,结合本领域社会组织的实际特点和工作需要,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内部规章制度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比如,团市委制定发布了《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全市青少年社会组织工作的意见》;市妇联拟定了《北京市妇女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意见》、《关于建立健全“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的实施意见》以及《北京市妇联培育、管理和服务社会组织的办法》;市科协编制了《社会组织服务和管理手册》;市残联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社会组织管理创新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市贸促会制定了《关于做好对外经贸领域“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的意见》;首都慈善公益组织联合会制定了《首都慈善公益行业“十二五”规划》、《慈善公益组织管理流程指引》、《慈善公益组织行政许可及监管流程指引》;市私个协制定了《引导会员积极参与社会公共活动的意见》。这些政策文件的研究制定,进一步统一和规范了内部工作制度,明确了在相关领域开展社会组织工作的目标和具体措施,极大地促进了工作开展。

(五)创新了工作模式,社会组织领域党建工作成效更加明显

探索“枢纽型”社会组织“3+1”党建工作模式,“3”是指在“枢纽型”社会组织中建立党建工作委员会、社会组织联合党总支、社会组织工作部门三个机构,“1”是指定期召开一次本领域社会组织工作交流会议。目前,市科协、市残联、市侨联、市社科联、市红十字会、市法学会、市工商联、市贸促会、市私营个体经济协会、北京工经联、市商联会、市建筑业联合会共12家“枢纽型”社会组织建立了党建工作委员会,其他单位党建工作委员会正在积极筹备之中。已建立党建工作委员会的“枢纽型”社会组织,在进行本领域党员情况摸底、扩大党员联系范围、建立社会组织联合党支部等工作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做法和措施,在庆祝建党90周年过程中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除以上几个方面外,区县层面社会组织工作积极开展,创造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比如,全市16个区县均已认定区级“枢纽型”社会组织,并通过在街道建立分会的形式探索街道层面的“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模式;东城区成立社会组织指导服务中心、西城区成立社会服务中心、朝阳区成立社会组织培育基地、顺义区成立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打造本区域社会组织综合服务平台;石景山区为各“枢纽型”社会组织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将社会建设工作纳入街道“三定方案”,加强基层社会建设工作力量;海淀区社会组织联合会作为区级“枢纽”,除广泛联系区属相关社会组织以外,突破“层级”和“隶属”关系,积极与数十家驻区的“国字头”行业协会建立了工作联系,共同为海淀区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贡献力量;密云县古楼街道在加强“两新”组织管理过程中探索建立了“商管协会”模式,在街道成立商户管理协会总会,在每个社区成立商管协会,通过这样一种“伞状”工作格局,在本辖区各类商户及相关从业人员中间建立了协调会商、风险评估、矛盾调处、联防联控、服务保障等工作机制,取得了积极成效。

三、对构建社会组织“枢纽型”工作体系的几点思考

(一)对中国特色社团管理模式的积极探索和实践

近年来,国内很多省市都在积极探索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的模式和路径,取得了很多可资借鉴的经验,但总体上看,都是在业务主管单位的职权归属上进行设计,或“放”或“收”、或“去”或“留”。社会组织“枢纽型”工作体系立基于此,但又有所突破:一是“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工作对象既包括合法登记的社会组织,也包括尚未取得合法身份的所谓“草根组织”或其他类型的相关组

织;二是“枢纽型”社会组织通过工作开展,最终要打破不同登记层级的界限,形成一个由市至区(县)再至街道(乡)的“伞状”治理结构,形成对本领域社会组织的一种有序治理和广泛覆盖;三是对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主要由“枢纽型”社会组织承担相应的业务主管单位职责,这并没有突破国家现行法规关于“双重管理体制”的制度约束,而且,即便法律法规允许一些特定类别的社会组织可以“无主管登记”,也应将其纳入“枢纽型”社会组织体系进行日常联系,做到“有放有收”。

(二)对党领导下的群众工作的一种积极探索和推进

做好当前的社会组织工作,离不开发挥人民团体的作用。以人民团体为骨干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也符合中央关于“支持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要求。但在新形势下要更好地实现这些目标,必须在原有工作模式和方法、渠道的基础上创新体制机制,开创一种新的工作局面,其中的一个重要抓手就是通过“枢纽型”组织这个平台,广泛联系相应领域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更充分地发挥人民团体最广泛的的桥梁纽带作用。人民团体通过承担“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职责,可以“加宽加长”工作平台,进一步拓宽工作视野,发挥更大作用,这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工作促进关系。

(三)新形势下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动员机制、激发社会活力的重要举措 中央把新形势下的社会管理格局概括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长期以来,我们在“党委领导”和“政府负责”方面是有传统的,也很有经验,体系比较完备,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还是“短板”,从政府单一管理向社会多元治理转变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从事社会建设,很大程度上就是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形成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构建一种和谐有序、共建共享、充满活力的社会建设新局面。“枢纽型”社会组织在这方面起到的作用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构建一种全新的社会动员机制,党和政府借助“枢纽型”社会组织这一平台可以迅速、有效地动员起强大的社会力量,起到“抓住一点、牵动一片”的效果。二是建立一种新的社会协调和组织机制,通过“枢纽型”社会组织,进而通过广大社会组织,逐步实现公众对社会生活的有效参与,逐步形成一种新的社会管理模式。三是借助这一体系进一步激发社会活力,通过发展、规范、引导不同领域的社会组织,促进整个社会充满活力,使不同的社会阶层具备饱满、充实的精神文化生活和健康向上的道德情操。

(四)一个不断摸索和实践的过程

作为一项探索性工作,构建社会组织“枢纽型”工作体系,还面临如何进一步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如何进一步调动“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工作积极性并发挥其作用,如何面对“枢纽型”社会组织的不同特点处理好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如何对“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进行考核评估等问题。

四、进一步完善社会组织“枢纽型”工作体系的思路和对策

(一)进一步健全工作体系

2011年底前,在目前22家市级“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基础上再培育认定几家,使市级“枢纽型”社会组织总量达到30家左右,基本实现对市级登记注册社会组织的全覆盖。同时,积极探索“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多种实现形式,在各区县及街道加快推进“枢纽型”社会组织认定工作,争取用1-2年的时间,建立起以市、区(县)、街三级“枢纽型”社会组织为核心的条块结合、上下贯通的社会组织服务管理网络,实现对全市各级各类社会组织的广泛覆盖。

(二)进一步明确工作机制

继续按照有领导责任制、有职能部门、有工作制度、有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广泛覆盖、有管理和服务体系广泛覆盖、有业务和活动品牌项目的“六有”工作要求,进一步健全市级“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机制。同时,根据区(县)、街道不同层级“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实际特点和具体情况,按照符合实际、注重实效的原则,探索建立多种形式、满足工作需要的“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机制,形成规范化运行模式。

(三)进一步给予工作支持

继续通过“购买管理服务”等方式,根据“枢纽型”社会组织所联系和管理的社会组织数量,提供必要的费用支持;通过购买“社工岗位”等方式,为相关“枢纽型”社会组织提供必要的人员支持;通过购买公共服务等方式,每年支持“枢纽型”社会组织及其所属社会组织开展1-2次有一定影响力的社会公益活动,不断扩大其影响力和凝聚力;通过社会公益周等活动平台,支持“枢纽型”社会组织带动本领域相关社会组织走上“前台”,不断提高社会影响力。

(四)进一步促进作用发挥

以扩大工作覆盖面为重点,积极支持“枢纽型”社会组织深入研究本领域社会组织的发展状况和工作规律,积极探索增强影响力的有效途径,特别是提高项目运作、组织策划、协调服务以及通过非行政化手段开展社会工作的能力。按照“先挂钩、后脱钩”的思路,积极探索推进“枢纽型”社会组织与行政部门主管的社会组织建立工作联系,并视条件成熟程度逐步推进“脱钩”,将行政部门管理的社会组织纳入“枢纽型”工作体系。

(五)进一步优化外部环境

按照国家相关法规政策,积极研究不同领域社会组织准入、退出及日常管理服务的具体办法,同时进一步明确“枢纽型”社会组织的职能及权责关系,为“枢纽型”社会组织开展工作提供便利;深化理论研究,逐步建立符合首都实际的社会组织价值伦理体系、实训体系和工作理论体系;大力宣传社会组织公益服务品牌、优秀人物和典型事迹,营造有利于社会组织发展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

第二篇:学习枢纽型社会组织展开工作2

学习枢纽型社会组织展开工作

一、1、“枢纽型社会组织”是在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搭建一个“民管民”的服务管理枢纽平台,这样的社会组织被称为“枢纽型社会组织”。

2、我们作为枢纽型组织应该:

依靠群团力量破局“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 最大限度地把各阶层、各领域的妇女群众凝聚起来;

二、今后在活动中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扎扎实实的把情况了解到,把妇女的需求理解好,把困难和问题找出来,把妇女群众的实事办好。以活动的有效开展推动妇女的服务工作。

三、学习贯切全国妇联枢纽型组织建设,系统开展学习精神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创先争优活动的进一步推进展开一系列学习。

第三篇:关于构建市级“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的暂行办法

北京市关于构建市级“枢纽型”社会组织

工作体系的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北京市加强社会建设实施纲要》(京发

[2008]17号)和《关于加快推进社会组织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京办发[2008]18号)精神,为创新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进一步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管理和服务,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枢纽型”社会组织,是指由市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认定,在对同类别、同性质、同领域社会组织的发展、服务、管理工作中,在政治上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在业务上处于龙头地位、在管理上经市政府授权承担业务主管职能的市级联合性社会组织。

第三条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是创新我市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的一项重要措施,旨在将性质相同、业务相近的社会组织联合起来,进一步形成合力,促进共同发展。“枢纽型”社会组织在市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统筹协调下,主要通过联席会议等形式协调有关工作。

第二章认定条件

第四条“枢纽型”社会组织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领导班子政治立场坚定,指导协调能力强,联系群众广泛,能够团结同类别、同性质、同领域社会组织及其联系的各界群众一道开展工作;

(二)在业务发展中处于龙头地位,能够带领同类别、同性质、同领域社会组织共同发展;

(三)有健全的党组织,能够在所服务和管理的社会组织中推进和加强党的建设;

(四)具有独立法人地位和健全的管理制度,能够充分发挥业务主管职能,对同类别、同性质、同领域社会组织进行有效管理、提供良好服务。

第五条“枢纽型”社会组织,原则上首先从现有符合条件的人民团体中选择认定;也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在符合条件的其他社会组织中确认。

第三章认定程序

第六条“枢纽型”社会组织认定程序:

(一)拟作为“枢纽型”社会组织的有关团体或组织,根据认定条件和自身情况,向市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书面申请;

(二)市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提出初步审核意见后报领导小组;

(三)市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同意后正式予以认定。

第七条对“枢纽型”社会组织实行动态管理。因条件变化,不再适合作为“枢纽型”社会组织或不能有效履行“枢纽型”社会组织职责的,经市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议,市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研究批准,可以进行必要调整。

第四章主要职责

第八条 “枢纽型”社会组织主要职责:

(一)按照市委要求,承担有关社会组织的政治领导责任,主要包括:

1、团结带领有关社会组织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建立有效的社会动员机制,突出特色、发挥优势,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

2、按照业务建设和党建工作一起抓的要求,负责在所管理和联系的社会组织中开展党建工作,逐步推进党组织和党的工作的广泛覆盖;

3、积极反映各方利益诉求,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二)按照市政府授权,承担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业务主管单位职责,主要包括:

1、负责有关社会组织成立、变更、注销登记前的审查工作;

2、负责有关社会组织的日常管理工作,指导、监督社会组织依照法律和章程开展活动;

3、负责有关社会组织检查的初审;

4、协助有关部门查处相关社会组织的违法行为。

(三)按照市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求,积极为相关社会组织发展、管理提供服务,主要包括:

1、加强业务指导,为相关社会组织开展工作提供指导和支持;

2、搭建服务平台,在业务发展、服务社会、教育培训、对外宣传、信息交流和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创新工作方式、拓展服务渠道,整合有效资源,发挥整体合力,优化发展环境;

3、扩大工作交流,协调相关社会组织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建设和社会组织自身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加强沟通、交流与合作,研究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九条“枢纽型”社会组织领导班子要重视并加强对相关社会组织发展、管理、服务工作的领导,明确主管领导、工作部门和工作人员,认真履行本办法规定的各项职责。

第十条市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对“枢纽型”社会组织开展相关工作加强指导和组织协调。

第五章工作机制

第十一条建立“枢纽型”社会组织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市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召集,“枢纽

型”社会组织有关负责人参加,通报有关工作情况,研究、协调、部署社会组织建设、管理、服务的重要事项。

第十二条建立重要事项通报制度。市社会建设部门应及时将全市社会组织发展的规划、政策、动态等向“枢纽型”社会组织通报。“枢纽型”社会组织要将有关重要事项及时向有关社会组织通报、向市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报告。

第十三条建立信息沟通和工作联系机制。市社会建设和民政部门适时通报有关信息,“枢纽型”社会组织及时报送本领域社会组织开展工作的信息动态,畅通信息沟通和交流渠道。

第六章支持政策与措施

第十四条为充分发挥“枢纽型”社会组织在社会组织管理、发展、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对其承担政府授权的有关管理和服务工作,通过“政府购买管理服务”等方式,结合部门预算,由公共财政给予一定资金支持。

第十五条积极支持“枢纽型”社会组织围绕服务社会、构建和谐、促进发展等主题,组织、动员本领域社会组织开展公益活动、提供公共服务、参与社会建设。属于政府授权的公共事务事项,可结合部门预算,由公共财政给予一定资金支持。

第十六条按照职业化、专业化管理的要求,创新“枢纽型”社会组织人才引进和使用机制,通过多种途径,为“枢纽型”社会组织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第十七条设立社会建设专项资金,搭建社会组织服务平台,建立工作考评机制,加大对社会组织管理、发展、服务的支持力度,促进“枢纽型”社会组织及其所联系的各类社会组织积极发挥作用,更好更快地发展。

第十八条将“枢纽型”等社会组织建设和发展纳入全市社会建设总体规划,市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切实解决“枢纽型”社会组织运行中的有关问题,积极研究落实支持社会组织发展的具体措施。

第七章附则

第十九条各区(县)可结合工作实际,参照本办法研究制定本区(县)“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的相关政策和实施办法。

第二十条本办法由市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四篇:市场营销专业创业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胡金林

市场营销专业创业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摘要:创业能力是创业成功的必要条件。创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执行能力和领导能力的集合。该文通过对以就业为培养目标的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及其特点的分析,揭示出现行的市场营销专业就业型实践教学体系已经不适应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要求,提出应根据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构建以一个目标、二个能力、三个适应、四个步骤、五个环节为主要内容的市场营销专业创业型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市场营销专业创业型实践教学体系创业能力(孝感学院,湖北孝感432000 在大学生就业难与提倡全民创业的新形势下,创业能力在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加强创业能力的培养,使毕业生能够成功地就业与创业,高等院校市场营销专业需要改变就业型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创业型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市场营销专业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时代要求(一市场营销专业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组成

创业是一种复杂而又富有风险的社会劳动,是创业者通过投入资本、知识和技能,建立起自担风险的经营实体,配置相关资源,捕捉商业机会,为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为个人和社会创造价值和财富的过程。创业可以分为生存型创业和机会型创业。其中生存型创业的主体主要是大中专院校的毕业学生、下岗失业工人等;而机会型创业的主体主要是那些手中掌握有一定技术的人员,他们创立的一般是那些资金投入规模较大的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就是机会型创业的典型。市场营销专业大学生创业类型多为较小规模的工商类企业或服务型企业,需要具备较强的创业能力。

创业能力是创业成功的必要条件。创业能力是一种高层次的综合能力,是执行能力和领导能力的集合。

执行能力是根基。执行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其中,专业能力是指与经营方向密切相关的岗位要求能力,它是提高创业成功率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创业者应具备的专业能力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从事企业内部主要职业岗位所必需的能力;二是动态地领会和把握与经营方向有关的新技术能力;三是环保、能源、质量、安全、经济、工商、税务、劳动等知识和法律法规的运用能力。方法能力是关键。创业能力以方法能力为基础。

方法能力,即创业所需要途径方法的运用 能力,它是创业的基础能力。一般包括对 市场的调研、分析和判断能力、对信息的 接受和处理能力、捕捉市场机遇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迁移和创造能力、申办企业的能力、确定企业布局的能力、发现和使用人才的能力、理财能力以及调 节和控制能力等。社会能力是保证。创业 能力以社会能力为核心。社会能力主要包 括人际交往能力、谈判能力、企业形象策 划能力、合作能力、自我约束能力、适应变 化和承受挫折的能力等。对于进行生存型 创业的大学生群体而言,在整个创业过程

中创业者必须事必躬亲,良好的执行能力 是创业成功的保证。

领导能力是核心。领导能力包括决策 能力、战略能力、管理能力。其中,决策能 力是指对经营与管理等方面重大方向问 题的决断能力。它涉及到经营方向决策、投资决策、市场决策、发展战略决策等;战 略能力主要指对企业经营发展目标、发展 战略等方面的长远思考与全局把握能力。管理能力就是指挥、协调、统筹、解决各种 事物的能力。它涉及到企业的经营管理能 力、市场管理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能力、财 务管理能力等。领导能力决定着创业的方 向与目标,是创业成功的决定因素。总的来说,创业能力是执行能力和领 导能力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综合能力。(二市场营销专业大学生创业能力 的不足

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是两个不同层

次的能力水平。如上所述,创业能力是执 行能力和领导能力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综 合能力,而就业能力只包含了专业能力的 部分内容,即从事企业内部主要职业岗位 所必需的能力以及动态地领会和把握与 经营方向有关的新技术能力,二者的差别 很大。

普通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培养目 标定位为“知识为本”,近年来开始重视加 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高等职业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培养 目标定位为“以能为本”。总体来说,培养 目标和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是以就业为 导向,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重点 是实践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培养“适销对 路”的就业人才,而非“自主创业”的创业 人才,忽视了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导致 学生的创业能力不足。现在一个典型的现 象就是市场营销专业大学生创业都很富

有激情、热情,但是创业能力有限,制定的 创业计划不被市场接纳,从事创业活动失 败多于成功。

(三市场营销专业大学生创业能力 培养的时代要求

加强培养市场营销专业大学生的创 业能力是新的时代要求。这是因为,创新、创业是21世纪的主题,是时代发展的主 旋律。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扩招政策已使当 代中国的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 育”,教育目标是全民教育,以提高国民的 整体素质。但中国近几年高等教育的快速 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出现了不协调,导致 人力资源的供给大于社会的需求,使就业 难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解决就业难的 问题,一个途径是要依靠我国经济的快速 发展,另一个重要途径是全民创业,以创 业带动就业。大学生自主创业,一方面可 减轻就业压力,另一方面可促进经济繁荣

和经济活力的保持。为此,党的“十七大” 明确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 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以武汉市为代表的 全国各地也都提出了全民创业的方案,并 制定了全民创业的激励政策。联合国教科 企业管理MANAGEMENT 70 管理观察·2009年3月

文组织在《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中强调:“培养首创精神和学会创业应当是高等教育重要的关注点。”这说明,包括市场营销专业大学生在内的全民创业已经是时代的主题,世界的潮流。加强创业能力培养是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大学生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

二、现行的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及其局限性

理论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而实践教学则承担着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功能。实践教学体系的科学与完善程度及其培养目标的指向性决定着学生能力培养的层次差异性。通过对现行的市场营销专业就业型实践教学体系及其特点的分析,揭示出现行的市场营销专业就业型实践教学体系已经不适应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一现行的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我国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在理论教学体系之外逐步形成了一套实践型教学体系。这个体系可概括为:一个目标,即以就业为主的培养目标;两项内容,即以岗位技能和职业素质为主要教学内容;三个能力,即以分析能力、基本业务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的提高为教学目的;四步教学流程,即以知识传授——

—布置实训课题—— —学生操练与教师指导——

—考核评估等四个步骤实现培养目标;五个环节,即通过课堂实验教学环节、实训仿真模拟操作环节、一线实习环节、社会实践环节、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1](P18(二现行的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特点

现行的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一是培养目标的就业首位性。在高校扩招以前,特别是学生计划分配的时代,学生的就业问题不是高等教育的矛盾和焦点,自然而然,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就没有纳入高校的培养目标。随着高校扩招及大学生就业制度的市场化改革,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和严重,导致高等院校的招生与就业率挂钩,领导的政绩与就业率挂钩,办学与就业率挂钩,这一系列“挂钩”使得就业成为高等院校、高等教育的“神经”。因而包括市场营销专业在内的所有高校培养目标都从以“知识为本”转变为以“就业为本”,而且就业成为培养目标的首位。二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

在整个市场化的社会,研究市场营销的高 校市场营销专业也不得不以市场为中心,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 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而对学生的创业能 力培养重视不够。三是实践教学的非系统 性。从表面上看,各高校都比较重视开展实 践教学,都建立了各自的实践教学基地,但 是实践教学的环节和教学内容的完成则缺

乏和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不 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也不能单靠某一环 节完成,而需要通过多种实践教学手段、教 学环节、教学内容等共同发挥作用。[2](P147(三现行的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 体系对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局限性 应该说,现行的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 学体系是时代发展的进步产物,它对市场 营销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发挥了重 要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就业形 势的变化,社会要求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不 仅要有就业能力,更要有创业能力,在就 业难的新形势下,通过主动创业缓解就业 困难,并增加社会财富。与此要求相比,以 就业为培养目标的就业型市场营销专业 实践教学体系难以完成培养学生创业能 力的任务,因为创业能力的要求远远高于 就业能力,现行的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 体系对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具有明显的局

限性。必须根据创业能力的组成及其基本 要求,并以组成创业能力的种种具体能力 为目标组织教学内容,改进实践教学方 法,构建和实施创业型的实践教学体系。

三、构建培养市场营销专业大学生 创业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一创业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以及现行 的市场营销专业就业型实践教学体系存 在的问题,要求构建新的市场营销专业创 业型实践教学体系。这个体系依然可以概 括为:一个目标、二个能力、三个适应、四 个步骤、五个环节。

一个目标,即以创业为主的培养目

标。上文已经论述,在以创新、创业为时代 主题和高校学生就业难的新形势下,将市 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以就业为主的人 才培养目标改变为创业为主的人才培养目 标,已成为高等教育“最崇高的使命”。

两个能力,即执行能力和领导能力。这是创业能力的主要内容,也是创业成功 的必备素质。整个创业型实践教学体系的 实施都是以学生的执行能力和领导能力 两个能力的培养来展开的,因而执行能力 和领导能力的培养是市场营销专业创业 型实践教学体系的全部着力点。三个适应,即适应就业、适应创业、适 应社会。这是市场营销专业创业型实践教 学体系的宗旨。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 元化与高要求的趋势,市场营销专业学生 的培养目标起点要高,同时能够适应多层 次的社会需求。按照创业型人才目标培养 的学生要既能够适应就业的需求,也能够 适应创业的要求,同时还要能够适应社会 的生存与发展需求。社会是一本无字天书, 仅靠课堂教学是无法参透的,必须通过社 会实践逐步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四个步骤,即确定实践目标与目 的——

—布置实训课题—— —学生操练与教 师指导——

—考核评估等四步教学流程实

现培养目标。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必须讲 究科学与计划,即必须按照科学的教学计 划和教学流程实施。首先,要让学生明确 实践教学的目标与目的,增强实践的自觉 性;其次,要布置实训课题,让学生带着任 务,带着要求参加实训,增强实训的针对 性和实践效果;再次,让学生投入到实践 过程中去并进行实际操练,锻炼和提高学 生的各项实际能力。同时,还离不开教师 的指导。从课堂内到课堂外,从校内到校 外,教师都要加强指导。最后,需要对学生 的实践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估与总结,便于 改进和提高。

五个环节,即课堂实验环节、社会实

践环节、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创业模拟 环节、创业实践环节。课堂实验环节包括 课堂实验教学、实验室仿真摸拟、企业经 营管理人员介绍创业历程,交流创业经验 等内容。建立课堂实验教学环节,可以培 养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和基础实际操作 能力,锻炼学生动笔、动口和动手的“三 动”能力。课堂实验环节是一个很有效而 且必不可少的基础环节。社会实践环节包 括市场调研、生产实习、顶岗实习、专业实习、假期社会实践、社会兼职等岗位技能 培养活动。[3](P105建立社会实践环节,让学 生到实习基地或企业、市场进行专业实习,检验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学习岗位技 能,学会适应社会。社会实践环节是培养 专业能力的主要环节。建立毕业论文(设 计环节可以全方位锻炼学生发现、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对学生所学知 识和能力培养的总检阅。建立创业模拟环

节,通过创业设计培训、创业专题讲座、创 MANAGEMENT企业管理71 管理观察·2009年3月

业模拟设计竞赛等方法,学习创业构思、融资、管理、市场等多方面的内容,开展系统的创业教育,让学生增强实际操作能力,学会寻找和把握机会,并最终拿出一套切合市场实际的、富有创意的创业设计方案。建立创业实践环节,建立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或组织大学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创业实践,开展“创业热身”或“创业练摊”,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开展“学中干”式创业或休学创业,为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提供实际的训练和演习场所,引导学生创业活动向长期化、社会化、实战化方向发展。这五个环节可以从就业能力到创业能力、从创业意识到创业实践方面对学生进行系统性地培养,由此,学生的创业素质将得到培育和发展,动手能力和创业技能得到锻炼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也将得以提高。

(二构建创业型实践教学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构建创业型实践教学体系应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要突出实践环节,把与专业相关的创业活动纳入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必修课、选修课相结合,实现专业知识课、创业活动课和素质拓展课的有机结合。

第二,要让学生构建完善合理的知识结构,拥有较为广泛的知识背景,包括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多学科的知识。

第三,要构建一支由行业专家、成功创业企业家、知名教授、专职培训师和专职指导教师、兼职指导教师组成的“内外互补”、“专兼结合”、“五位一体”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保证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

第四,要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和专业教育规律,按照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单一技能训练与综合技能培养相兼顾的原则,既有教学中实践,又有阶段性集中实践;既有单一技能培养,又有模块技能培养和综合技能实践。

第五,要处理好专业知识学习、素质 拓展和能力培养三者的关系。

第六,要处理好共性教育和个性教育的关系。要重视共性教育,让普通学生了解创业的基本概念,积累创业潜能,同时要重视个性教育,积极鼓励学生发展特长和兴趣,对有创业潜质和创业愿望的学生加强创业能力的培养,推进其创业能力的发展。◆参考文献: [1]王水清.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型教学体系 的建构[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3.[2]梁栋.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 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业圈,2007,(10.[3]史保金.普通高等学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 教学体系探讨[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学 报(职业教育版,2006,(6.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 教学研究项目《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改革理论 与实践研究》[20060362]的成果之一。作者简介:胡金林,1961—— —,男,湖北大

悟人,汉族,孝感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 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及

企业管理。

一、产品、产权之间的内涵与共性 1.营销中产品的内涵

4P营销组合中最基本的因素是产 品,整体产品概念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即 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和附加产品。这三个 层次的完美整合才是完整意义上的产品 概念。整体产品概念的提出,是市场导向 的营销观念的直接体现,它站在顾客需 求的角度来考虑产品的含义,同时,它还 是现代营销深化的结果,它使产品突破 了生产过程制造出来的有形实体的局 限,向前延伸至产前的款式、包装、商标 设计,向后扩展到产后的服务、安装。维 修等环节,使产品达到了产前、产中和产 后的整合与协调。

整体产品概念就是指从整体上把握 产品的概念,即从顾客购买产品所得到 的全部利益和好处这一角度来把握产品 的概念。

①核心产品,亦称产品核心。这是整 体产品概念最重要、最基本的层次。它是 为满足顾客需求所提供的效用和利益。这是顾客要真正购买的东西,是顾客需 求的中心内容。产品核心向顾客说明了 产品的实质。企业在进行市场营销时,要 善于发展顾客购买产品所追求的利益和 效用,企业不是销售产品的“外观”,而是 销售顾客所追求的“利益”。同样,促销时 最重要的是向顾客说明产品实质和产品 能给顾客带来的利益。

②有形产品,亦称产品形体。它是核 心产品的载体,是核心产品借以实现的 形式。由于人们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因此 产品概念的范围不仅局限在实际用途 上,不仅局限在顾客需求的中心内容。③附加产品。这是人们购买有形产 品时所获得的全部附加服务和利益,即

带给顾客的更大满足,满足人们的使用 需要。附加利益直接影响着用户对产品 的评价与对产品需要程度的满足,从而 影响产品的销售。

2.产权相关内涵与产品内涵的共性 产权也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它是由 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等多种 权能因子组成的集合体,我们可把这个 集合体称为产权束,产权的交易是其中 部分权能因子的让渡与交割行为。物品 的产权束影响其交换价值是产权经济学 的一个基本论点,在其他情况不变时,任 何物品的交换价值都取决于交易中所包 含的产权束。例如,如果一个人对一幢房 屋的产权束中包含排斥在它附近有煤气 站、化工厂的权利,那么这幢房屋对它的 价值就较大。根据产权的属性特征,人们 不能同时拥有完整的产权,而只能拥有 产权束中的某一部分权能因子。并且不

同的个人或群体对产权束中各权能因子 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在有些情况下可能 所有权成为大家关注的核心,有些则仅 需要收益权或者使用权等等。□李佛关

“产权—产品”及其营销思考

摘要: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产权理论与营销学中的产品概念有相似属性。本文在探讨“产权—产品”两者内涵的基础上,从效率的角度,运用产权理论分析了产品营销,又对产权的交易过程进行了营销分析。

关键词:产权产品营销

(重庆三峡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重庆404000 企业管理MANAGEMENT 72 管理观察·2009年3月

第五篇:党建责任体系构建与落实策略

党建责任体系构建与落实策略

摘要:党建质量的提升,离不开有效的责任体系构建与高效地履责尽责。为探究党建责任体系的构建方式及具体的落实策略,从基层党委、党支部及党委(党支部)委员等几个层次,对党建责任体系构建与有效贯彻落实的策略进行分析研究。在明确党建责任体系作用的基础上,通过配齐配强党务工作人员、对标相关单位等 9 个方面加以落实。大柳塔煤矿实践应用后的成效表明,有效贯彻执行好党建责任体系要求是不断提升党建工作与实效的基础,而合理的考核管理办法是推动党建工作有效落实的必要手段,可助推党支部工作有效落地、提升党建工作质量与实效。

关键词:党的建设;责任体系;贯彻策略;考核管理

0 引言

当前,党建责任体系呈现较以前有了明显改善。以神东煤炭集团公司为例,自 2018 年下半年,党建工作部相继制定下发了《神东煤炭集团党建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神东煤炭集团公司党组织委员履行“一岗双责”抓党建工作管理办法》《神东煤炭集团公司党员领导干部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等规章制度,并要求各基层党组织严格按照《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工作基本规范(试行)》《中共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组关于进一步提升党支部工作质量和实效的意见》等文件要求开展工作。各项制度中对于党委、党委书记、专职党委副书记、党委委员、党支部书记、党支部委员等党建工作职责进行了明确规定,对各级党组织及党建工作人员如何履

职尽责作出了明确规范。但是,在对各项管理制度进行梳理时发现,对于各履责主体责任的规定,有些过于宏观笼统,有些不够细化具体,而且存在不同的管理制度对同一工作要求存在冲突矛盾等现象,如《神东煤炭集团党建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神东煤炭集团公司党组织委员履行“一岗双责”抓党建工作管理办法》均要求党员领导干部每季度至少深入联系点党支部开展工作 1 次,但《神东煤炭集团公司党员领导干部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要求,党员领导干部每年深入联系点开展工作不少于 2 次,每次不少于 1 天。目前,公司及各基层党组织尚无一个统一的党建责任体系架构,将各级党委、基层党支部以及相应层级工作人员的责任进行统一的汇总梳理,不利于各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开展。再者,对于一些相对比较明确的责任要求,相关责任主体存在履职不到位现象,例如《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工作基本规范(试行)》中对于支部委员会、党支部书记、党支部副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纪检委员的工作职责进行了明确规定,但是各支部委员在实际工作中,履职履责并未完全到位,有的支部委员甚至不清楚自身职责所在,导致党支部的工作合力并未完全形成,工作质量与实效未达到应有水平。党建责任体系的作用

党建责任体系便于各级党建责任主体知责明责[1-3]。研究建立统一明确、职责清晰的党建工作责任体系,有利于各级党建责任主体明确自身工作职责、相关工作频次、完成时间节点等,便于工作开展,不断提升党建工作质量与实效。便于各级党建责任主体履责尽责。研

究制定确保党建工作责任高效贯彻执行的策略,能够督促各级党建责任主体及时履责尽责,层层压实各级责任,形成抓党建工作合力,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4-6];能够不断融洽党群干群关系,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能够不断实现党建工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引领作用。构建与落实的策略

2.1 党建机构的构建

配齐配强党务工作人员: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干部队伍建设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也是制定切实有效的党建工作责任体系的“把关人”,更是贯彻落实好党建工作责任体系要求的“带头人”[7-9]。要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增强党员领导干部学习、政治领导、改革创新、科学发展、依法治企、群众工作、狠抓落实、驾驭风险本领。党委委员、支部委员要强化“一岗双责”意识,切实履行管党治党责任。各级领导班子要严格落实基层企业党委工作规范等制度要求,自觉加强班子自身建设。要按照“三懂三会三过硬”要求和国有企业好干部“20 字”标准,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为提升基层党的建设质量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要进一步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监督工作,教育引导全体党员践行“四个合格”,深度参与“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岗位建功行动,确保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激发党委(党支部)委员作用发挥:督促与激励并重,不断激发党委(党支部)委员抓党建工作积极性。一方面,党建职能部门要加强工作督促与指导,如对于党委委员月度、季度、半及工作内容,要时常督促,时常提醒,需要组织会议开展工作的要及时组织相关会议进行落实;对于基层党支部层面,党建职能部门在加强党建工作指导与服务的同时,还要加强监督与考核,要增强考核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如现场对党支部委员进行自身职责等问题提问、就相关实际问题展开探讨等,党支部书记也要负起责任,定期组织支委会听取党支部委员履行“一岗双责”抓党建工作情况、定期对支部委员进行专业知识测试等。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党委(党支部)委员的激励力度,给党委(党支部)委员提供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及职务晋升机会,同时必要条件下给予一定的物质激励。

2.2 责任清单的落实

不断强化理论学习:责任清单梳理完毕后,就需要相关责任主体有效地贯彻执行,而有效地贯彻执行则需要强化广大党员的理论武装,增强行动的自觉性。党委层面,要创新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学习研讨方式,在内容上做到“四必学”,即把中央最新召开的重要会议、总书记的重要批示指示,上级党组织的重要会议精神、主要领导重要讲话作为必学内容;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作为必学内容,发挥好党建宣讲团作用,形成脉络清晰、结构分明、要点清楚的宣讲学习范本;把集团党组、公司党委下发的各项制度要求作为必学内容;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要求作为必学内容。各基层单位党组织要强化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学习研讨,制定学习计划,规定必学科目,高质量组织学习研讨。各基层党支部要利用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道

德讲堂等活动载体,切实将组织生活过真过实,落实学思践悟要求,重点要在“思考”“实践”“领悟”上下功夫,在实践中检验学习成果,切实把“学懂、弄通、做实”落到实处,在学与做的不断结合中提升自身党性修养与党性觉悟,并转化为落实党建责任体系要求的行动自觉。对标相关单位:对标学习是启迪智慧、开拓工作思路的有效手段。基层党组织要多组织党务工作人员到党建工作开展较好的其他先进基层党组织、标杆示范党支部等学习“取经”,借鉴先进的工作思路,最大化激发广大党员干事创业的热情,为制定有效的党建工作责任体系以及确保有效执行党建工作责任要求打下基础。例如,神东煤炭集团大柳塔煤矿通过与保德煤矿对标学习,很好地吸收了该矿“一支部一品牌”的工作思路以及对党支部书记的激励措施。

2.3 制度的量化考核

形成可量化工作任务执行清单:党务工作人员配齐配强后,党委层面要指派专人,将中央及各级党委下发的关于党委及相关党建责任主体的责任进行梳理归类,对于能够进行量化的责任尽可能进行量化。例如针对矿处级党委的责任,在遵照上级党委有关规定的同时,要结合矿处单位职责及自身实际,对矿处党委责任作出明确规定。针对矿处党委书记责任,除了说明基本党建职责之外,还需要形成可量化的工作任务执行清单,将能具体化的职责作出明确说明。如每季度听取党委委员落实“一岗双责”抓党建工作情况汇报,每年至少参加所有党支部组织生活各一次等[10-12]。对相关制度、文件梳理完毕后,党建工作责任体系清单也即配套形成,责任体系内容及清单要根据相

关主体责任的变化随时更新。制定相应考核管理办法:党建责任体系构建形成后,要制定相应的考核管理办法,对各履责主体履职尽责情况进行监督与考核,用好考核这个“指挥棒”。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质量和实效,推动党建考核方式的创新,改变“重内业、轻实效”“重过程、轻结果”的考核方式,建立科学管用的考核评价体系,坚决整治检查考核中的形式主义倾向,杜绝“层层加码”和过度的“痕迹管理”。考核办法要明确具体,以神东煤炭集团大柳塔煤矿各基层党支部道德讲堂活动开展为例,《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工作基本规范(试行)》明确规定,党支部道德讲堂每季度至少开展 1 次,在考核工作清单中,就要明确未按期开展该如何考核,开展效果不理想该如何考核等,加强指导的同时形成威慑。加强服务与指导:一方面,各级党建工作督导组要做好指导与服务工作,不断将好的工作经验进行共享,对存在问题及时提醒整改,帮助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另一方面,针对党委层级,党建职能部门要做好相关工作的提醒及指导服务工作,以防工作缺项漏项;针对基层党支部层面,党建职能部门要做好持续的服务与指导,对于党支部提出的疑惑及时解答,对于党支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及时协调解决。鼓励探索创新解决党支部工作难题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如每月固定一天为党支部问题集中探讨解答日,各党支部书记自愿参加,党建职能部门相关人员必须参加,各党支部可就一些问题展开探讨,实现工作经验共享,对于解答不了的问题由党建职能部门人员进行解答。

2.4 政策的支持与考核

切实为基层减负:2019 年 3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思想教育,着力解决党性不纯、政绩观错位的问题;严格控制层层发文、层层开会,着力解决文山会海反弹回潮的问题;加强计划管理和监督实施,着力解决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过度留痕的问题;完善问责制度和激励关怀机制,着力解决干部不敢担当作为的问题;加强组织领导,为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提供坚强保障。各基层党组织要按照《通知》要求,认真落实要求,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要敢于担当作为,对本职工作要签署明确办理意见,对公司党委强调和布置的事项,要及时提出落实意见,抓紧组织实施。本单位生产经营发展中的事项,要经科学论证后按规定程序和要求进行决策,不得以其他会议代替党组织会议决策,不得以文件圈阅、个别征求意见等形式代替集体决策,属本单位决策范围内的该拍板的要拍板,不得层层上交问题。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带头身体力行改进作风,以上率下,形成“头雁效应”。要健全激励机制,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崇尚实干担当,宽容改革创新失误,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检查考核:党建职能部门要严格按照既定的考核管理办法要求,按规定标准、规定频次对于各责任主体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相应责任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对于检查发现的问题,要求各基层党支部建档整改,逐步销号。通过考核,倒逼各级党组织及党务工作人员有效贯彻落实党建责任体系要求,不断提升党建工作质量与实效。另一方面,在考核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先进典型,督促

相关基层党委及党支部总结提炼党建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及做法,加大宣传力度,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效应。同时,加大对于先进典型的奖励力度,对于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到位的党组织及党员进行处罚。实践应用及成效

3.1 策略实践

以大柳塔煤矿为例,矿党委书记能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第一责任人职责,专职副书记履行直接责任人职责,其他党委委员按照各自分工职责,履行了“一岗双责”抓党建工作职责。每季度,领导班子成员向党委书记汇报“一岗双责”抓党建情况,每半年,向矿党委汇报“一岗双责”抓党建情况。矿领导班子成员认真执行党员领导干部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每季度深入联系点党支部调查研究,检查指导工作,每半年听取联系点党支部书记抓党建工作情况汇报。每季度矿党委专题研究安全生产工作,并听取领导班子成员落实党建引领安全生产“一岗双责”情况。与此同时,领导班子成员认真执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按时参加所在党支部组织生活。2019 年 5 月份,神东煤炭集团下发了《神东煤炭集团党建工作责任体系》(征求意见稿),大柳塔煤矿党委认真研读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大柳塔煤矿党委及各党支部工作实际,制订了《大柳塔煤矿党建工作责任体系》(初稿),进行了下发。同时,根据《大柳塔煤矿党建工作责任体系》相关要求,大柳塔煤矿党委安排专人,对两级公司党建相关文件以及《国家能源集团公司基层党支部建设制度汇编》内相关工作内容、工

作频次、工作标准等进行了梳理,形成了大柳塔煤矿党委层面及党支部层面的工作任务清单,有效地确保了各项工作的落地。此外,大柳塔煤矿修订完善了《大柳塔煤矿党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考核办法(试行)》,按月度对全体党支部进行检查考核,并兑现奖罚。

3.2 应用成效

基层党委及各党支部明确责任内容、工作要求、工作完成时间节点等,避免了工作中出现漏项。各责任主体按时完成相关工作职责,充分发挥了示范表率作用。各基层党支部能够按照党建责任体系对应的工作清单要求,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如基本的“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每季度开展道德讲堂及职工思想动态分析工作,每半年召开支委会专题研究群团工作,定期听取党支部委员“一岗双责”抓党建工作情况,定期召开支委会听取党支部委员和所在单位中层管理人员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情况和廉洁自律情况。除了能够按时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之外,党建工作质量也有了大幅度提升,如“三会一课”记录得到改善,主题党日活动的创新性得到增强等。结语

科学的党建责任体系是各级党组织及党务工作人员开展党建工作的依据,而有效贯彻执行好党建责任体系要求是不断提升党建工作与实效的基础。合理管用的党建责任体系考核管理办法是推动党建工作有效落实的必要手段,可助推党支部工作有效落地、提升党建工作质量与实效。

参考文献:

[1]田忠明.新龙县抓好“多个环节”构建基层党建责任链[J].四川党的建设,2019,(7):55-55.

[2]王平.构建一体化模式提高基层党建工作质量[J].石油政工研究,2018,34(6):40-42.

[3]阚震,汪臻毅.党建三级责任体系的构建[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8,36(24):30-31.作者:张承森 单位:神东煤炭集团大柳塔煤矿

下载北京市构建社会组织“枢纽型”工作体系的实践与策略(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京市构建社会组织“枢纽型”工作体系的实践与策略(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时期构建系统化、标准化党建工作体系策略

    新时期构建系统化、标准化党建工作体系策略 摘 要 油田“两会”要求党建工作:“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党建工作要向生产经营聚集。按照“五个作用、六个转......

    医院网络安全体系构建与实践论文(合集五篇)

    摘要:进入到信息时代,医院的信息化管理步伐在网络的推动下不断前进,这不仅为医院的内部控制建设提供了条件,更是优化了医院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但是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并不是一帆......

    论研究生学术交流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论研究生学术交流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摘要:学术交流是提升研究生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手段,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多年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平台、三......

    关于惩防体系构建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惩防体系构建的实践与思考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

    电力公司新时代“三型一化”现代企业党建工作体系构建与实践(优秀范文5篇)

    电力公司新时代“三型一化”现代企业党建工作体系构建与实践 新时代“三型一化”现代企业党建工作体系构建与实践 国网**省电力公司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

    构建学习创新型领导班子的实践与体会

    为了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开创工作新局面,实现“三个一流,两个满意”的目标,即:打造一流的领导班子,培养一流的干部队伍,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让人民群众满意,让上级满意......

    构建学习创新型领导班子的实践与体会

    为了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开创工作新局面,实现“三个一流,两个满意”的目标,即:打造一流的领导班子,培养一流的干部队伍,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让人民群众满意,让上级满意......

    构建法院惩防体系的实践与思考范文合集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坚决惩治腐败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有效预防腐败更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抓紧建立与健全与社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