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社会管理是应对经济模式转型

时间:2019-05-14 15:07: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社会管理是应对经济模式转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社会管理是应对经济模式转型》。

第一篇:加强社会管理是应对经济模式转型

加强社会管理是应对经济模式转型、社会结构转变、巩固改革发展成果、维护安定政治局面的重大任务和必由之路,我认为目前要抓好三个方面。一是要始终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工作,坚持把建设和谐村(居)作为加强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按照区域党建一体化、公共学和服务信息化以及民生优先的原则,不断创新工作体制机制,提升村(居)管理水平。二是强化村(居)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要以创新村(居)治理模式为主抓手,以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精致宜居、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为目标,强化村(居)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地位。三是深化“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的社区管理模式,加快推进“网格化”建设,形成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下去一把抓、回来再分家的管理模式。

第二篇:什么是社会管理综合治理

什么是社会管理综合治理

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在充分发挥政法部门特别是公安机关骨干作用的同时,组织和依靠各部门、各单位和人民群众的力量,综合运用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种手段,通过加强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等方面的工作,实现从根本上预防和治理违法犯罪,化解不安定因素,维护社会治安持续稳定的一项系统工程。

第三篇:突发事件应对与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管理】

突发事件应对与社会管理创新

从今年2月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班以“社会管理创新”为主题,到5月30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专门研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问题,再到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特别强调“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这一切都体现了党中央对社会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新时期。当前我国正逐步迈入风险社会,突发事件的频繁爆发考验着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也对政府的社会管理效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当前应对突发事件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将成为各级政府在相当长时期内努力破解的重大课题。

应对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是社会管理的紧迫任务

社会管理是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创造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运行条件和社会环境进而促进社会和谐的活动。应对突发事件是当前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这是基于我国当前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特征的现实选择。

当前我国正处在突发事件的高发时期。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所深刻指出的,“当代中国正经历着空前广泛的社会变革。这种变革在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突发事件就是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的集中爆发式的反映。近年来,突发事件爆发频仍,且呈现出性质复杂、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大的趋势,对经济发展、社会安全、公共秩序、公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而且随着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化,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

1存在,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仍将面临突发事件所带来的严峻考验,突发事件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制约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社会管理所面临的这些深刻变化,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没有现成的应对经验可以照搬,不仅加大了社会管理的难度,也对新形势下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和水平提出了严峻挑战。要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这既是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迫切需要,也是对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对党和政府的新期待的积极回应,对确保社会稳定有序、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当前应对突发事件存在的问题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突发事件,近年来在全力应对包括非典、汶川特大地震、国际金融危机和其他各类重特大突发事件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社会管理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但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化,相对于复杂多变的社会安全形势,我国现有社会管理理念、体制格局、方法手段、法律政策等与有效预防应对突发事件的现实需求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

第一,风险意识有待加强。经历了长期的和平建设,一些政府部门缺乏对社会风险的警觉,对社会舆情不敏感,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对各类突发事件缺乏应有的心理准备和预防措施,当突发事件骤然而至时容易陷入被动地位,难以做出及时的应对,丧失处理突发事件的最佳时机,影响了突发事件的应对成效。而广大群众面对突发事件时容易丧失理性,惊慌失措进而采取消极的不理智的行动,降低了社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二,过于强调“政府负责”,社会参与不足。政府力量在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挥,对于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起到

了积极的作用,然而政府体系之外的各种社会力量则表现出一定的被动性和滞后性。如何改变政府在突发事件应对中“孤军奋战”的做法,把社会各方力量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作用发挥起来、力量凝聚起来,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突发事件应对的新型社会管理工作格局,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第三,重视事后应对,忽视源头预防。突发事件应对不仅包括事后的应对和恢复,还包括事前的防范、预防等方方面面,突发事件应对的着眼点应将事后补救与源头预防相结合。而我国现有的突发事件应对注重于事件爆发后采取紧急的应对措施,在突发事件的防范方面所做工作不足,缺乏预防突发事件的准备,直到突发事件发生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后才被动应对,加大了应对突发事件的社会成本。

第四,在依法管理方面比较薄弱。近年来,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形势下,我国加快了突发事件应对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建设步伐,制定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并形成从国家总体预案到专项预案,从国家部门预案到地方预案的预案体系。但应对突发事件各个具体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预案操作性和针对性还有待完善。

应对突发事件、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选择

针对新形势下突发事件应对中的突出问题,各级政府部门要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应对突发事件、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可以遵循以下路径:

第一,保持敏感的风险意识。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保持敏感的风险意识是突发事件预警和应对的基础。面对复杂严峻的社会安全形势,政府部门必须进一步增强风险意识,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发生保持高度的警觉,加强风险监测和

评估,准确体察民情,正视社会管理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并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才能防患于未然。同时面向民众加强社会风险教育,培养民众的风险意识,提高其在突发事件面前的承受力。

第二,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是政府有效处置突发事件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包括将人民安危、人民利益置于首位,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及时、准确地披露突发事件相关信息,澄清事实,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切实采取各项“暖人心、稳人心、得人心”的措施来将民众合理的利益诉求落到实处等,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缩小和消除突发事件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

第三,整合多元社会管理资源。在现代风险社会下,应对突发事件、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政府不是唯一主体,在发挥好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政府主导作用的基础上,还需整合多元社会管理资源,发挥各种社会力量在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最大限度地吸纳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可以把分散的力量迅速集中起来,建立由政府、企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志愿者、公民个体等共同构成的社会管理网络,搭建起资源、信息交流与互补的平台,形成保障社会安定有序的合力,才能更有效地应对社会转型进程中的突发事件,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第四,源头治理与应急管理相结合。应对突发事件、加强社会管理创新需要积极构建源头治理与应急管理相互衔接、相互支撑的新机制。所谓源头治理,就是从源头上主动解决问题、减少矛盾,关键要拓宽民意表达渠道,加快建立健全诉求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在解决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污染等与民众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敏感问题时,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切实维护群众权益,使社会矛盾和问题不断得到及时化解,向好的方面转化。另一方面,要加强应急管理,构建统一指挥、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

转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效能。

第五,完善应对突发事件的法律法规。针对当前及未来一定时期内社会安全领域所面临的威胁与挑战,不断吸取应对突发事件的国内外经验教训,抓紧进行分析研究,拟定全面的风险管理规划,在此基础上,加快完善突发事件应对方面的立法,最终形成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突发事件应对整体法律制度框架,构建有序应对突发事件、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制度保障。

第四篇:创新社会管理助推转型跨越(社会管理宣传片二稿)(本站推荐)

创新社会管理助推转型跨越

——高平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掠影

高平,一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一片美丽富饶、充满生机的热土。这里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炎帝的故里,是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发生地,也是闻名全国的“煤铁之乡”、“黄梨之乡”、“生猪之乡”和“上党梆子戏剧之乡”。全市总面积946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办事处)、461个行政村(居委),总人口48万人。

近年来,在晋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平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理念,全面加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项建设,以新农村建设“八大工程”和“六村联创”为载体,创新“六大机制”,提升服务能力,探索出了一条具有高平特色的社会管理新路子,为推动“16488”转型跨越发展、实现“六市”新目标、构建和谐社会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两个转移”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

“十一五”时期,针对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的实际,高平市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了“资源转资本、地下转地上”的“两个转移”战略,利用丰厚的煤炭资源和资本优势,大力兴办非煤产业,规划建设了两条高速经济走廊、四大工业园区、三个现代农业示范区、两个物流园区、一个文化旅游经济区,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煤电化工、装备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先后引进和建设了江苏雨润、上海杰隆、唐一新能源、华润制药、福川制铁、纽威数控、韩国耐迪、融高太阳能等一大批企业集团和重大项目,有效推动了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全市煤炭产值在GDP中的比重显著下降,由2006年的80%以上下降到目前的50%左右;经济结构从原来的“一煤独大”,转变为煤焦产业、非煤工业、轻工食品、现代农业为支撑的“多元并举”。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63.1亿元,财政总收入32.6亿元,一般预算收入8.6亿元,分别是“十五”期末的2.8倍、3.8倍、3倍。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在全国中部百强中位居第31位;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先进县(市),发展指数位列全省第二,发展水平位列第五。先后荣获“全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全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全国和谐中小城市示范市”和“全省文化建设示范市”、“省级文明和谐城市”、“全省和谐社会建设先进市”等荣誉称号。今年1—10月份,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174.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财政总收入31.6亿元,增长19.5%;一般预算收入8.8亿元,增长2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44元,增长17.3%;农民人均纯收入6909元,增长23.3%,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

文化创建为和谐创建营造宽松氛围 高平市在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高起点、大力度、全方位推进城乡文化事业发展,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走出了一条城乡文化共享共建、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跨入了山西省文明和谐城市和全省文化强县行列,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全省文化建设示范市。五年来,市财政累计投入文化建设资金6亿多元,在市区新建了一批现代化的大型文化体育场馆, 16个乡镇建成了“四有”综合文化站(有阵地、有设施、有人员、有活动),村村建起了“五有”文化大院(有文体中心、有图书室、有健身园、有舞台、有篮球场),同时还培育了一大批文化特色大户,形成了市有文化中心、乡有文化站、村有文化大院、户有文化室的“四级联创”文化阵地全覆盖格局。公开选拔了16名文化副乡镇长,每个村都确定一名村委干部和一名大学生村官主抓文化建设,制定和完善了市、乡、村三级文化管理的规章制度。坚持以中国·高平炎帝农耕文化节为载体,每年承办一次国家、省级大型文体活动,先后举办了全民运动会、全国钓鱼锦标赛、全省“炎帝故里杯”象棋比

赛、山西省第七届广场文化艺术节等大型文体活动,不仅为群众提供了文化大餐和精神食粮,而且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促进了和谐。文化产业乘势而起,涌现出神农陶业、吉利尔丝绸、红萍刺绣等一批特色文化企业。山西吉利尔服饰公司投资2000万元的潞绸文化产业创意园初具规模。反映全国劳动模范申纪兰的上党梆子大戏《西沟女儿》,被文化部列为2011年全国现代戏展演剧目。文化产业增加值逐年上升,对财政的贡献率逐年增大,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新亮点。今年5月份,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在我省调研时,作为全省唯一的县级单位代表,我市市委书记谢克敏专题汇报了农村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做法。

六大机制促进社会和谐 高平市围绕新农村建设“八大工程”,坚持把社会管理与服务、引导、教育、疏导、协调、民主自治等联系起来,寓社会管理于社会服务之中,寓社会管理于教育教化之中,寓社会管理于引导协调之中,建立健全了六大工作机制,有力地提升了社会管理水平,促进了和谐社会构建。

实施富民工程,建立强农惠农和农民增收机制。高平市把实施“富民工程”、扶持帮助农民群众增收致富,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提和基础,按照“三种(种菜、种桑、种经济作物)三养(养猪、养兔、养蚕)三加工(果品饮料加工、生猪加工、丝麻加工)”的工作思路,依托江苏雨润、厦普赛尔、吉利尔服饰三大龙头企业,加快生猪、果蔬、蚕桑三大龙型产业链建设。江苏雨润高平新胜肉类2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项目建成投产,引进了神隆氏生物活性肽项目,生猪出栏达130万头,成为全省最大的生猪养殖基地;建成厦普赛尔3万吨PET瓶装和1万吨浓缩果汁项目,蔬菜大棚总数达7000栋,成为晋城市最大的优质蔬菜生产基地;建设优质苹果基地2万亩、钙果2000亩、优质黄梨基地1万亩;开工建设佶利迩年产100万套丝绸丝麻服饰、金澜丝纺50万套服装加工等项目,恢复新建桑园2万亩。2010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6340元,是“十五”期末的2倍。

实施平安工程,建立诉求表达和矛盾调处机制。

针对社会矛盾纠纷的多元化、群众诉求增多、治安刑事案件多发的实际,高平市大力实施了“平安工程”,疏导、引导人民群众依法反映合理诉求,及时化解矛盾纠纷。

健全工作体制。早在2009年,高平市在学习借鉴浙江余杭、诸暨等先进地区经验的基础上,按照“整合资源、整体联动、精干高效、方便群众”的原则,整合公安、司法、信访、民政、国土等基层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资源和力量,在乡镇建立了“一所七室”的综治工作中心16个,集司法所、综治办、人民调解室、信访接待室、安置帮教室、流动人口管理室、依法治理室和法律援助室为一体。在各村建立了综治、民调、治保、巡逻、警务站“五位一体”的综治工作室。为各乡镇(办事处)配备了政法书记,专抓政法综治工作。

今年3月份,高平市被山西省委确定为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县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迅速落实人员、经费、办公场所。设立了100万元的社会管理工作专项经费,整合阳光农廉室、综治工作中心、便民服务中心、会计委托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等“一室四中心”的资源,在16个乡镇(办事处)建立起了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在各单位建立起社会管理服务工作室,在各村建立起社会管理服务工作站,由各乡镇(办事处)政法书记担任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配备了专职社会管理督查员16名,采取“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问题”的工作模式,建立健全“一周一例会,半月一排查,一月一上报,一季一督查,半年一检查,年终考核验收”的工作机制,做到了有钱办事、有人管事、有章理事,为推进社会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共建立乡级调委会16个,村级调委会461个,调解小组1829个,建成标准化警务室、警务联络站(点)650个,选配治安信息员5000名,在市内三个办事处配备流动人口协管员100名,保证了基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有人抓、有人干。成功举办

了首届政法武装运动会,为市、乡、村(企)培养了3000余人的治安巡防队和民兵应急队伍,这支队伍召之即来、来之能战,肩负着治安巡逻、护林防火、抢险救灾、应急处置、安全保卫等重要任务,政法武装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加强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建设。出台了《进一步加强乡村两级矛盾排查调处、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指导意见》,大力推行“四级六步”调解机制,建立健全了矛盾纠纷“一卡通”制度,规范了群众依法表达诉求的渠道,构建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以及行业性、区域性调解的多元化矛盾纠纷大调解格局。今年以来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236余起,调解成功率达到97%,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

健全流动人口和重点人员管理机制。高平市现有10899名流动人口,集中分布在建筑领域、各个企业,为了更好的服务和管理流动人口,公安机关自主研发了管理系统,对现有的实行信息化管理,在流动人口集中的三个办事处建立起“图、书、档、卡”四位一体的管理体系,组建了300人的信息管理员队伍,对流动人口进行第一时间登记、第一时间录入、第一时间比对,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对228名社区矫正人员,采取“建立一份矫正档案、制定一份矫正方案、签订一份监管书、每周电话汇报思想、每月书面汇报动态、每月接受学习教育、每月参加公益劳动、每月考核矫正对象、每月走访矫正对象、每季度评议矫正对象”等十项措施,确保不发生托管漏管现象。

建立起刑释解教人员信息管理平台,对776名刑释解教人员采取“六帮”(党员帮、老干部帮、企业帮、富人帮、邻居帮、亲戚帮)和“五个三”(对象三包:村干部、党员、亲属三包一;工作三清:、底子清、问题清、困难清;机构三建:建机构、建制度、建档案;任务三定:定人员、定责任、定任务;方法三会:见面会、亲友会、访谈会)的工作方法,切实提高安置帮教人员就业比例,减少重新犯罪。

筑牢社会治安防控体系。2009年以来,累计投入3亿元以上,全面实施了“天网工程”,市区主要街道实现监控全覆盖,95%以上的企业、单位安装了电子监控,全市380所中小学、幼儿园和16个乡镇政府所在地、96个重点村安装了监控设施,配备了安全防范器材,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平安互助大喇叭”工程在农村的全覆盖。不断加强乡镇武装部的机构和装备建设,每个乡镇民兵营都配备了车辆、服装、巡逻、训练设备等,加强了应急演练,提高了防范犯罪分子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

实施强基工程,建立民主自治和依法监督机制。加大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力度,全市所有行政村实现了村级活动场所“全覆盖”,全部达到“三室八有”标准,60%以上的村达到集“两委”办公议事、远程教育接收、党员服务点、文体娱乐、医疗卫生、读书读报、便民服务设施为一体的多功能活动场所标准。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了五项村民自治、民主管理制度,在全市推行了“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进一步完善了支村两委的决策机制。在全市农村推行了“村帐乡管村用”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设立了集体资产管理委员会,规范了村级财务行为。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服务和管理的力度,延伸综治进民企活动,在64家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建立了党组织、工会和社会管理服务工作室,基层组织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实施创建工程,建立思想教育和道德约束机制。持续开展以“爱高平、谋发展、讲卫生、促和谐,争做文明高平人”为主题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市民群众热爱家乡、谋划发展、讲究卫生、构建和谐,争做文明市民;由羊鸣谱曲,石顺义作词,制作了题目为“高平是我家”的高平市歌;从2009年起,每年“七一”前夕在全市广大城乡干部群众中开展了“唱市歌、唱红歌、颂党恩”歌咏比赛活动;组织举办“百名孝子”、“十大孝星”、“好儿媳”、“好婆婆”、“和谐家庭”以及“公益事业功臣”、“爱岗敬业模范”、“见义勇为勇士”、“自强不息楷模”等评选活动,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有力地推动了全民道德风尚的提升和和谐民风的创建。

按照建设“六市”新目标的要求,在全市农村开展经济强村、文明卫生村、生态园林村、平安和谐村、文体模范村、党建先进村创建活动,把新农村建设推到新的阶段。

实施健康工程、希望工程,建立服务引导和权益保障机制。大力实施健康工程,市财政累计投入卫生事业资金达2亿元以上,共新改建乡镇卫生院13所,全部达到甲级一等医院标准;实现了村村有卫生所全覆盖的目标,建成甲级卫生所320个。全面铺开了医药体制改革试点县(市)工作,先后实施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保险,实现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全覆盖。2010年,全市城乡居民总参保率达9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5.17%;41万人次农民享受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补偿总额达5388万元,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村、中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市”的目标。大力推进敬老院建设,16个乡镇全部建起了敬老院;全面启动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2010年参保人数达19.66万人,覆盖率66%,今年覆盖率将达到90%以上。大力实施希望工程,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按照巩固提升九年制义务教育,向学前教育和高中职业教育延伸的思路,实施了中小学标准化、幼儿园建设和校舍安全工程,累计投入资金3.6亿元,新建、改建中小学校45所,建成农村标准化小学132所,“六有”幼儿园144所,消除危房面积29.1万平方米,实现了校舍安全工程全覆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系基本建立,每年下拨义务教育公用经费2500余万元;“两免一补”全部到位,共免除义务教育阶段杂费9860万元,补助寄宿生生活费75.37万元,免除教科书费96万元,有效解决了“上学难、上学贵”问题。

实施“户通工程”和“生态工程”,建立生活保障和生态补偿机制。全面实施了户户通沼气、户户通水泥路、户户通自来水工程,使农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极大改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促进了社会和谐。市财政每年拿出2000万元用于扶持沼气工程建设,建成大中型沼气、秸秆气化站25个,供气户数达4万户。投入3600余万元,实施了饮水安全工程,建成农村饮水工程195处,解决了275个村、14.6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投入1000余万元,启动了46处户户通自来水工程,实现了户户通自来水。2009年以来,在全市打响了户户通水泥路工程战役,全市累计投入8亿多元,完成硬化面积1150万平方米,基本实现了户户通水泥路目标。重点实施了以通道绿化、荒山绿化、环城绿化、城市绿化、环厂绿化、生态园林村绿化为主要内容的“六大造林工程”,共投入资金4.7亿元,累计完成道路绿化里程600多公里,河道绿化50余公里,荒山造林3万亩,建设生态园林村100个,育苗面积1万亩,发展干果经济林8000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4%,城市绿化覆盖率39%,城市绿地率33.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2平方米。坚持不懈地整治农村环境卫生,大力实施以“四化四改”人居环境治理工程,农村的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观,农民群众的生态利益得到了保障。

高平市通过积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实施“八大工程”,不断创新“六大机制”,社会风险管控体系、公共安全保障体系、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服务管理体系、“虚拟社会”和“两新组织”服务管理体系、社会服务管理基层基础体系等八大体系得到了健全完善,城乡群众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有效促进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发展,加快了和谐社会建设进程。目前,全市出现了“三多三少”的喜人局面,即:群众参加文化活动的多了,参与打架斗殴、宗教活动的少了;学科技、学文化、学知识的多了,酗酒、赌博、搞迷信活动、上访告状的少了;孝敬老人、互相帮助、互相谦让的多了,邻里纠纷、治安案件、刑事案件少了。2010年,全市信访总量比五年前下降了53.2%,刑事案件发案率下降了85%。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在晋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勤劳勇敢的高平儿女将乘着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的东风,进一步开拓进取、奋勇前进,加快建设“六城”、实现“六市”新目标,努力在转型跨越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的伟大征程中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新篇章!

第五篇:浅谈理性应对工商职能转型

当前,基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职能因“两费”停征和机构改革在即,在工作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理性应对工商职能的转型意义重大。

转变思想观念——须从思想上正确认识和对待“两费”停征后带来的影响,由过去的粗放监管转变到精细监管,由低端的农贸市场监管提升到高端的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监管,由传统的监管手段提升到现代的电子信息那一世小说网 穿越小说网 网游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网络监管手段,由过去突击、临时的整顿监管转变到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充分体现有为有位,更好地为群众服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服务。

转变工作方式方法——过去,“寓服务于管理之中”,管理在前服务在后,一定程度上将管理对象推到了对立面,这样的传统工作模式已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因此,基层工商部门要在继承、优化原有工作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工作模式,为履行好工商行政管理职责创造充分而必要的条件。

一是市场监管痕迹化。即:抓好行政监督、检查和服务指导记录制度建设,要求无论是市场监管还是行政执法、行政指导、服务发展、消费维权等都要做好相应的检查记录,这样既能体现工作效果,又为考核提供依据,同时还可为追责提供证据。不仅有利于阶段性工作的检查督促,而且有利于整个工作的顺利实施与完成。

二是工作推进层次化。工商部门面对庞大的监管群体,在管理工作中不能搞“一刀切”,必须突出工作重点,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坚持推进实施分类监管举措。

三是专项整治常态化。专项检查和整治要经常化,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做到整规结合、纠建并举,使市场痕迹化的监管模式与市场日常巡查制相结合,与建立企业经济户口相结合,与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相结合,与进一步完善12315申诉举报执法体系相结合。做到有长效的监管制度、长效的监管手段、长效的监管措施等,采取在检查督导的同时,按既定的工作标准、程序规范到位,做到工作不留死角、不留空当。

四是办公服务信息化。电子科技时代的发展为工商行政管理提供了诸多便捷,如网上登记、网上年检、案件网上流转、12315网络平台、电子地图监管系统等信息化手段已广泛采用。一定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经济户口,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业务协同服务,最大限度地提升网络和资源使用效益,提高工作效能。

五是执法监督人性化。在监管执法中,要摒弃“管”字当头的执法思想,树立人性化执法观念,继续大力推进行政指导工作,进一步探索和完善登记事务教育制、查处违法疏导制、规范经营劝导制、维权兴企引导制等人性化监管举措。

与此同时,转变队伍建设思路。

一是创新培训方式方法。现阶段要重点挖掘现有人员的潜力,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开展一些综合性的培训,逐步提升工商干部工作技能和整体素质。重视在岗交流培训。在一定时期内,让不同岗位的人员换岗学习交流,特殊情况实行顶岗制,把干部培养成多面手。

二是完善激励促进机制。学习借鉴先进地方实行的注册官、执法官等制度,优胜劣汰,优中选才,不仅可以有效解决部分人员级别待遇低的问题,还能增强干部自觉学习的动力。要继续通过推行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等制度,保持干部队伍的活力,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展。

美女学院的禁书 异体——我的绯色天空 理工大风流往事 我的老婆是杀手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下载加强社会管理是应对经济模式转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社会管理是应对经济模式转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从严管理是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基石

    从严管理是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基石 ——访股份公司副总裁、集团公司 企业改革管理部主任江正洪 0 宁 彬 日前,集团公司党组决定在全系统全面开展从严管理年活动,为什么选择......

    转型是从公共行政迈向公共管理五篇范文

    尊敬的党组织: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中国下一步深化改革进行全面部署,将开辟中国改革的新航程。这当中,政府转型是关键的一步,因为政府转型升级是经济转型升级的体制保障;没有政府转......

    创新社会管理是一项社会体制改革

    创新社会管理是一项社会体制改革 李培林作者:管理员 日期:2012-4-6中央作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战略决策,自然有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一些经济发展水平并不低、政权长期稳定的......

    社区是社会管理的基石(精选合集)

    社区是社会管理的基石,是社会管理最主要的基层载体,加强社会管理已成为当前社区党组织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惠济区以社区物业管理党建联建为抓手,创新活动载体、拓......

    运营商社会渠道转型势在必行

    运营商社会渠道转型势在必行徐永冬2012-10-8 14:27:20来源:《通信企业管理》2012年第06期社会渠道的运营、支撑和管理架构,是运营商在2G用户高速增长、以单一移动业务为主的基......

    促转型发展 抓社会管理 强党建保证(最终定稿)

    促转型发展 抓社会管理 强党建保证 习近平说,要根据经济转型发展给社会建设带来的新情况,继续强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大力推进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春江水暖鸭先知”。浙......

    浅析传统企业转型电商应对策略

    浅析传统企业转型电商应对策略在传统企业加快转型电商的过程中,总免不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及矛盾凸现出来,尤其传统企业的线下渠道已经相当成熟,如何解决企业转型电商过程中的渠道......

    中小企业应对中国经济转型策略分析5篇

    中小企业应对中国经济转型策略分析 发布时间:2011-7-19信息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作者:魏庆 摘要: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的主力军,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刻,面临着原材料、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