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街道社区:“四化”管理模式_推进社会服务创新
道社区:“四化”管理模式 推进社会服务创新
2011年09月13日15:33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围绕加强基层组织、增强服务能力、维护社会稳定、优化社会管理目标,山东省东平街道各社区立足实际,构建组织化、功能化、服务化、功能化“四化”模式创新服务社会管理,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出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以组织化为保障,夯实社会管理基础。积极推行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在10个城市社区党支部共建立了76个党小组,选拔了320多名优秀党员担任楼院服务管理信息员,使党组织的设置更具科学性,党组织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做到了小区有人管理、楼栋有人招呼。结合居“两委”换届工作,通过公推直选选优配强了党支部书记、党小组长,一大批党性觉悟高、文化素质高、群众威信高、组织观念强、宗旨意识强、工作能力强的“三高三强”党员充实到了社区“两委”班子中,为加强社会管理、增强服务水平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进一步完善了三务公开、党内民主等制度。每年由群众评议党员、党员评议支部,依法民主治居,党员群众高度参与社区管理工作。
以功能化为抓手,统筹社会管理资源。完善便民利民服务窗口、拓宽服务渠道,方便群众办事。在赤脸店、尹范村等社区设立了“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将居民文化生活、就业服务、民政低保、计划生育、流动人口管理等服务项目整合成数个服务窗口,实行一站式办公,为居民群众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服务。加强社区阵地建设。全街道10个城市社区的活动阵地均达到300平方米以上,并配套建设了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健 1
身娱乐广场等设施场地,服务功能进一步强化。加大对上争取和居集体投入力度。各社区建立了标准化的卫生服务中心,向辖区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多位一体的卫生服务。
以服务化为宗旨,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各社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李范村、虹桥等社区大力实施城中村改造,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跨越式的改善了居民住房条件和生活环境;后屯、赤脸店等社区为60岁以上老人和生活困难家庭按月发放生活补助金,每年年底为全体居民发放春节福利,保障群众生活,提升居民幸福感。在街道统一部署下,各社区在下岗失业人员中开展了帮思想、帮就业、帮解困,送政策、送信息、送温暖的“三帮三送”帮扶活动,共举办技能培训班23次,培训下岗失业人员800余人次,介绍再就业520余人,安排公益岗位140多个。尹范村社区还开发建设了清河汽修城,既增加了集体收入又解决了居民就业问题,做到了人人有活干、户户无闲人。同时,各社区还组织实施了“金秋助学活动”、“阳光救助工程”等助学、助残、扶贫、救助活动。
以平安化为目标,实施平安街道建设。成立矛盾排查调处委员会。采取定期排查、及时调解、集中调处的工作方法,扎实开展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活动,加强了社会矛盾源头治理,有效预防和化解了不稳定因素。部分社区还成立了法律咨询站,聘请专业律师为群众答疑解惑,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了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深入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建立完善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备忘录,安排党员群众对刑释解教人员进行帮扶,有效预防了重新犯罪。今年,各社区共投资近150万元安装了监控设备,实现社区实时监控全覆盖;部分社区还组建了社区党员
巡逻队,由居“两委”成员带队,昼夜巡逻,有效制止和减少了治安案件的发生。(东组研)
第二篇:山东东平街道社区:“四化”管理模式 推进社会服务创新
山东东平街道社区:“四化”管理模式 推进社会服务创新 2011年09月13日15:33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围绕加强基层组织、增强服务能力、维护社会稳定、优化社会管理目标,山东省东平街道各社区立足实际,构建组织化、功能化、服务化、功能化“四化”模式创新服务社会管理,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出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以组织化为保障,夯实社会管理基础。积极推行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在10个城市社区党支部共建立了76个党小组,选拔了320多名优秀党员担任楼院服务管理信息员,使党组织的设置更具科学性,党组织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做到了小区有人管理、楼栋有人招呼。结合居“两委”换届工作,通过公推直选选优配强了党支部书记、党小组长,一大批党性觉悟高、文化素质高、群众威信高、组织观念强、宗旨意识强、工作能力强的“三高三强”党员充实到了社区“两委”班子中,为加强社会管理、增强服务水平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进一步完善了三务公开、党内民主等制度。每年由群众评议党员、党员评议支部,依法民主治居,党员群众高度参与社区管理工作。
以功能化为抓手,统筹社会管理资源。完善便民利民服务窗口、拓宽服务渠道,方便群众办事。在赤脸店、尹范村等社区设立了“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将居民文化生活、就业服务、民政低保、计划生育、流动人口管理等服务项目整合成数个服务窗口,实行一站式办公,为居民群众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服务。加强社区阵地建设。全街道10个城市社区的活动阵地均达到300平方米以上,并配套建设了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健
身娱乐广场等设施场地,服务功能进一步强化。加大对上争取和居集体投入力度。各社区建立了标准化的卫生服务中心,向辖区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多位一体的卫生服务。
以服务化为宗旨,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各社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李范村、虹桥等社区大力实施城中村改造,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跨越式的改善了居民住房条件和生活环境;后屯、赤脸店等社区为60岁以上老人和生活困难家庭按月发放生活补助金,每年年底为全体居民发放春节福利,保障群众生活,提升居民幸福感。在街道统一部署下,各社区在下岗失业人员中开展了帮思想、帮就业、帮解困,送政策、送信息、送温暖的“三帮三送”帮扶活动,共举办技能培训班23次,培训下岗失业人员800余人次,介绍再就业520余人,安排公益岗位140多个。尹范村社区还开发建设了清河汽修城,既增加了集体收入又解决了居民就业问题,做到了人人有活干、户户无闲人。同时,各社区还组织实施了“金秋助学活动”、“阳光救助工程”等助学、助残、扶贫、救助活动。
以平安化为目标,实施平安街道建设。成立矛盾排查调处委员会。采取定期排查、及时调解、集中调处的工作方法,扎实开展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活动,加强了社会矛盾源头治理,有效预防和化解了不稳定因素。部分社区还成立了法律咨询站,聘请专业律师为群众答疑解惑,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了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深入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建立完善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备忘录,安排党员群众对刑释解教人员进行帮扶,有效预防了重新犯罪。今年,各社区共投资近150万元安装了监控设备,实现社区实时监控全覆盖;部分社区还组建了社区党员
巡逻队,由居“两委”成员带队,昼夜巡逻,有效制止和减少了治安案件的发生。(东组研)
第三篇:推进街道社区社会管理体制改革 创新社区管理模式
关于推进街道社区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建议
元宝山街道工委书记 白书强
为进一步深化我区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现就深化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街道社区社会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是街道办事处职能定位模糊。街道办事处作为政府的派出机关,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权利下放等原因,工作任务日益繁重,职能超载、负担较重。街道办事处工作职能与社区重复,同时承担行政管理和服务居民的职能,由于缺少完成任务的职权、条件和经费,造成了街道权责不统一,看得见、管不了现象突出。
二是社区行政化现象明显。区职能部门过多地向街道下达工作任务,街道只能将工作延伸到社区,导致社区偏重行政职能,使社区成为了各部门的综合“下设机构”,无限小的权力承担着无限大的责任,过重的行政化负担,削弱了社区自治服务职能。
三是社区“两委两会”服务职能弱化。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由于缺少专业人才,能够融入社区的正式组织少,导致社区居民活动形式单一,多以文体活动为主,缺少扶危济困、捐资助学、生态环保等公益慈善类服务组织和心理咨询、法律援助、幼教、老年健康、美体健身等社会领域类服务组织。同时,各社会组织均为纯民间社会组织,由于缺乏资源和获取资源的能力,只能通过社区经费投入,社区帮建单位支持开展活动。社区共建理事会受调协机制、激励机制、督考机制不完善,以及各成员单位参与热情参差不齐等因素影响,组织开展活动不多,对居民需求了解不全面、不深入,一些合理诉求解决进展缓慢。特别是一些属于区级职能部门应该承担的责任,直接转嫁给社区负责,使社区成为责任的集中地、矛盾的聚集地,也降低了群众的认可度。
二、街道社区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建议
针对现有街道社区社会管理体制出现的问题,建议通过精简街道机构、分流工作人员、下沉服务职能,将更多的人、财、物等资源投入到社区,着力构建起基层组织建设和社区管理新体系。
一是明确街道办事处、社区职能。将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下沉到社区,街道主要行使统筹规划、资源协调、监督管理、指导服务和综合治理的职能。对社区承担的社会管理事务、开具相关证明等事项进行全面梳理,按照“法无授权即废止、主责部门承担主业”原则,规范基层重要事务运转,切实为社区减负,向社区还权。对于因工作需要确需由社区参与的活动,由社区帮建主管区级领导审批同意,方可按程序进入,主责部门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保障。对于依法开展的行政执法检查,必须由主责单位牵头,社区配合,发动群众参与监督。
二是整合优化街道组织机构。减少街道领导职数,将班子成员下沉到社区担任第一书记,每个社区都有一名副科级领导干部。将街道年纪轻、学历高、素质强的部分机关干部分流充实下沉到各社区任副职(原编制、职级和工资待遇不变),配强社区工作力量。街道各科室归并相近职能,综合设臵党群工作、城市综合管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服务管理机构和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建立扁平化的政务服务运行机制,为居民和驻区单位提供便捷服务。
三是完善社区“两委两会”职能。设立专门机构或明确1个部门专门管理社会组织,加大扶持培育公益类社区社会组织的力度。建议成立“社会组织管理科”,加强对社区社会组织的管理和指导。出台社区办公用房使用管理标准。对于社区办公用房出租给社会组织的,租金收入上缴区财政后,按比例返还至社区,调动社区管理国有资产的积极性。对于社区办公用房免费提供社会组织使用的,允许社会组织通过为居民开展各项免费的公益活动等方式反哺社区。深化社区“网格化”管理制度,按职责权限,将区直部门纳入网格,设臵联络员,定岗明责,分担社区行政管理事务,切实发挥社区共建理事会作用。
第四篇:创新社会管理模式
创新社会管理模式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小河街道娑婆桥社区成立全市首个“和事佬”党支部
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区和谐稳定,我区小河街道党工委在娑婆桥社区成立全市首个“和事佬”党支部,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凝聚社会各方力量,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激发社会活力。
一、依托“和事佬”良好群众口碑,成立“和事佬”党支部。“和事佬”是调解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的热心人。小河街道派出所娑婆桥社区民警陈凯凯是杭州市十大金牌“和事佬”候选人,多年来尽心尽力为社区群众排忧解难、化解矛盾,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为发挥“和事佬”的示范效应和引领作用,带动社区更多的党员参与到维护社区和谐稳定的队伍,派出所联同娑婆桥社区、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警界41》栏目共建了彩虹娑婆“和事佬”党支部,由社区、派出所、司法所、居民党员共36人组成,通过“群众说事、干部理事、集中议事、及时办事、定期评事、督查访事”,倾听民意,解决民忧,凝聚民心,形成“五位一体,联动说事”制度,构建起畅通民意、解决民忧的新平台。
二、发挥“和事佬”党支部和谐先锋作用,推动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发展。依托“和事佬”党支部政治优势,让共产党员在直接服务群众中体现先进性,增强荣誉感、自豪感,发挥好党员在引领服务群众、反映群众诉求、化解社会矛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和事佬”党支部公开做好邻里纠纷调解的承诺,制订矛盾纠纷民主评议制度,规范调解流程,专设接访热线,每月召开居民议事会,加强社区治安管理,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和事佬”党支部队伍建设,吸纳热心党员群众参与,实现“人民矛盾人民解、社区纠纷齐关心”,共建和谐文明社区。如娑婆桥社区正兴堂弄11幢2单元204室住户反映楼下在自家天井搭建简易房,并将晾衣架直接装在2楼阳台前,影响正常晾衣。两家住户因此争执不休,影响周围邻居生活。“和事佬”党支部的同志多次上门,现场了解情况,与当事双方沟通协调。最后,一楼住户自行拆除了简易房,同时和事佬”党支部的同志也积极帮助联系店家,帮助一楼住户在不影响二楼的情况下安装晾衣架,这样的解决方案得到了住户们的认同。
三、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凝聚基层社会管理新合力。在发挥好党组织社会管理核心作用的基础上,借助社会各方力量在社会管理中的协同、自治、自律、他律、互律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努力形成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保障社会安定有序的合力。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社区热心党员群众是“和事佬”党支部的重要支持力量,在推动舆论正面引导和反面警示,协调各方力量推动社区和谐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如娑婆桥社区一家住二楼的居民反映卫生间外墙发霉、屋顶渗漏问题。“和事佬”党支部的同志接到居民反映后立即到现场查看情况,联系房屋急修中心,而急修中心认为渗漏可能为三楼污水总管引起,需要三楼住户自行将污水管包住部分拆除。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对此事进行跟踪报道,“和事佬”及时联系辖区施工单位帮助解决,热心党员群众又联系庭院改善施工单位对外墙重新粉刷,在各方的努力下,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
第五篇:城关镇创新社会管理模式
凤台城关镇:实行“网格化”创新综治管理
[提要] 日前,凤台县城关镇在全镇内实行镇、社区、责任片三级综治“网格化”管理,旨在进一步提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水平,落实维稳综治各项措施,强化社区综治工作职责,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模式。
日前,凤台县城关镇在全镇内实行镇、社区、责任片三级综治“网格化”管理,旨在进一步提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水平,落实维稳综治各项措施,强化社区综治工作职责,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模式。
为了使此项工作顺利开展,镇里成立了群众工作部,社区成立群众工作站、各网点成立群众工作点。将社区内计生、维稳综治工作、民政等一揽子工作全部纳入社区网格化管理。网格化具体做法是;一是各社区根据社区自身实际,按楼栋或区域划分成若干片区,形成网格,每个网格指定社区专人专门负责该网格的综治维稳工作。二是广泛发动群众,将社区内的楼长、社区调解员和“五老”人员动员组织起来,为每个网格的负责人配备力量,共同参与各网格的治安防范工作,充实治安力量。三是加强巡查,及时发现问题。每个网格负责人要带领本网格的楼长、在每天的不同时段,对所属片区开展巡查。或走访居民,收集信息;或重点排查,发现问题;或巡视片区,消除隐患。如果发现突发事件,能制止、解决的要及时制止、解决,不能制止的要立即报告。四是做好记录,迅速通报情况。各网格负责人每天要做好巡查记录,并将发现的不稳定因素上报到社区,由社区研究上报到镇里及时解决。
通过实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格化”管理,这个镇力争使社区治安防线更牢固、维稳工作制度更健全、综治基层基础更扎实、不稳定因素排查更彻底、矛盾纠纷化解更及时、信访秩序更规范、服务群众更满意。
湟源县城关镇积极探索和引领全县社会管理创新
工作走向深入
城关镇作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正确处理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切实履行综治维稳工作责任,把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积极有效引领全县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走向深入。具体做法:一是健全组织结构,提高工作效益。依托镇综治维稳工作中心,形成了党政领导、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工作体系,工作效益得到极大提高。二是积极探索社会管理创新新模式、新机制和新措施。切实加强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工作;狠抓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推行矛盾多元调节模式,优化调处机制;积极开展信访代理工作;通过整合基层各类组织资源,实行“一格多员”(管理员、信息员、协管员、宣传员)责任捆绑模式;扎实有效开展了综合防控工作;加强了社区矫正工作。三是大力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法律七进”活动深入有效全面推进,干部群众法制观念、法律意识得到有效提升。四是建立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长效机制。按照“属地化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二会、三合、四联”工作机制。“两会”: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交流安排工作;每季度由镇综治维稳中心牵头,定期召开相关部门参与的治安形势分析协调会,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三合”:一般信息每月报送,重点信息及时报送,做到信息报送集合;中心主任统一调配,指派相关人员参与有关矛盾纠纷的处臵,保证工作力量整合;镇派出所、司法所、村社区重大问题处臵做到组织指挥统一,措施方法有效,保证了工作的顺畅协调和职能优势融合。“四联”:镇上实行矛盾纠纷统一受理、统一分流、统一协调、统一归档,切实实现矛盾联调;村、社区分别建立巡防队伍,切实做好治安联防;根据社会治安形势和上级要求,协同相关部门开展各项专项整治,力求实现问题联治;职能部门、综治维稳中心(站)、基层单位有机对接、协作,整体推进平安联创。新野城关镇:创新综治理念
延伸管理触角
面对城区建设加快、流动人口增加、社会成员日益复杂的社会治安新形势,新野县城关镇党委、政府以变应变创新综治理念,因地制宜优化管理模式,在全镇创建了134个“百户综合管理服务小区”,把治安管理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社会细胞。这种单元化综合管理与网络化联防巡逻、专业化严打整治三位—体,相得益彰,组合成—张覆盖新野城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密网、强化了社会面的纵深控制能力,深化了打击“两抢—盗”犯罪的专项斗争,提升了基层社区的整体防范水平,有效地净化了社会环境,大幅度提高了城区居民的安全感,有力地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今年元至4月份,城区刑事案件同比下降了17.3%,其中“两抢一盗”案件下降20.5%。2007年,全镇财政收入1126万元,比上年净增296万元;今年可望净增300万元。镇域综合经济实力连续三年在全市乡镇挂了头牌。
审时度势理出新思路
新野县城关镇辖7个居民委员会,41个居民小组(段),辖区12平方公里,管理人口12万人,其中本管2.3万人,人口密度达每平方公里I万人。近年来,随着基层平安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该镇治安防范体系逐步完善,各项社会治安综合管理措施进一步落实,警力联防力量和内保力量进一步增强,城区治安形势明显好转,群众的安全感日愈增强。在层面日趋安定的情况下,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却难以解决:一是“小社区,大治安”,全镇49名居委会干部、82名居民小组成员要管好12万常住和流动暂住人口,光日常接待就应接不暇,腾不出太多精力抓社会治安。二是城区框架拉大,流动暂住人口、特行特业、小街背巷 的出租房屋、小商店、小旅社、小餐饮、小网吧等场所不断增多,给治安管理工作带头了细度和难度。三是城区人口密度大,人员成份复杂,重要经济部位多,居民相对富裕,“财富效应”引发起犯罪分子的作案动机,使民宅成为盗抢作案的重要目标。四是街道联防巡逻网格大,有空间,犯罪分子易于藏匿其中,很难被巡逻时发现。这些都给城区社会治安造成了隐患。在严峻的治安形势面前,城关镇党委、政府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理念,清醒地认识到:城区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县城治安形势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安全和城市的形象,影响着全县治安大局。为了打造平安、宜居县城,增强城市的集合力、吸引力和幅射带动力,为招商引资营造平安“绿洲”,对治安管理必须实行三个延伸:一是让治安防范网络由街面巡防、社区联防向小街背巷,楼房庭院延伸;二是治安力量由专业人员向社会力量延伸;三是管理职责由专项打击“两抢—盗”向治安防范、民事调解、服务群众延伸。为此,他们打破了居委与居委,居民小组与小组之间分 割管理的界限,以“集中相邻、就近、方便”为前提,把 百户左右的邻里划分为一个综合管理小区。这种“不分工干 群,不分农市民,小区为一家,平安靠大家”的管理模式,被命名为“百户综合管理服务小区”。
积极实践探索新方法
在探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完善,新野县城关镇对“百户 综合管理服务小区”狠抓了四个环节,使小区逐步走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运行轨道。
全面摸底排查,采集人口信息。镇政府、居委会和公安部门组成7个联合调查队,由镇领导班子成员带领深入全镇7个居委会开展“拉网式”入户排查澄底活动,一户一 户地标明方位、户主、家庭成员、房屋产权及用途,一人一人地注明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政治面貌,对涉及治安管理的18大类、35项信息逐一登记造册,其中共排查登记 出租房屋4580间,流动人口5930人,网吧28个,宾馆旅社45个,废品收购站18个,寄卖行6个,牲畜屠案点7个,歌厅13家,洗浴中心4个,尽可能做到了不漏一个,不漏一人,不漏一间出租屋,不漏一个行业,使其全部纳入治安管理视野。
划分“百户小区”,实行单元化管理。该镇按照“集中、相邻、就近、方便”的原则,打破居民小组(段)之间的格局,把集中相邻的百户居民划分为一个小区,共建立起134个“百户综合管理服务小区”。每一小区按照“群众推荐、居委会考核、镇党委、政府审查批准”的程序推选一名管理服务员,主要人选是常住在本小区的无职党员、退居二线的国家工作人员和村组干部、下岗职工、热心为群众办事的积极分子等。在把好管理员推选入口的基础上,小区管理中心实行标志显示,挂牌服务,一般都设在管理服务员的家里,建立了一图(综合管理服务方位图)、一柜(档案资料柜)、—表(百户家庭情况明细表)、一机(报警电话机)和两块版面(分别书定综合管理服务员工作职责、房屋出租管理制度)。中心以方便、就近、整洁、热情的氛围增强了小区的凝聚力和亲和力。
建立明细台帐,实行信息化管理。该镇将普查采集到的各类信息全部输入公安内部网,建立专门网页,实行电脑化管理。城区综治办、派出所、居委会、“百户综合管理服务小区”层层建立了四级明细台帐,使城关人口的治安管理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方位准确、重点突出,只需“鼠标”一点,就能一目了然。
随时了解社情,实行动态化管理。在每个“百户综合管理服 务小区”的“综合管理服务方位图”上,每个户主姓名、每个单位名称及门牌都标示得清清楚楚,其中党员家庭用红色党徽标明,计划生育对象用橙黄色标示,其它住户用不同颜色标示出网吧、洗浴中心、寄卖行、金银首饰加工点、牲畜屠宰点、废品收购站、歌厅、旅店宾馆、洗浴中心、出租屋、工厂企业等重点管理部位、行业和居住人员。与此同时,管理服务员及时掌握特殊行业的开业停业、出租房屋的承租退租情况,随时调整并标明在方位图上,保证管理对象及时准确,不失控、漏管、错管。
加强领导完善新机制
为加强“百户综合管理服务小区”的领导和管理,新野县城关镇成立了以党委书记王凯为组长、镇长于进红和人大主席李建亭为副组长、综治办主任、城关派出所所长以及镇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城区治安管理网络化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每月召开一次包片民警、小区管理员、居委会治保主任例会,互通情报,交流经验,查摆问题,有针对性地改进工作。城关镇、社区居委会两级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两个措施一起下,两项任务一起抓,两项工作一起督查,年底按照目标责任书考核打分,奖优罚劣,坚决兑现。他们按照“稳定压倒一切”的原则,对经济发展和社会治安两项措施严格考核,如果社会治安管理目标落空,对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对主要责任人实行诫勉谈话、黄牌警告或降级撤职,决不搞“人情考核”、“下不为例”。
该镇党委、政府认为:小区管理服务员是“百户小区”社情民意的“晴雨”和社会治安的“稳压器”,其整体素质如何,关系着基层基础的社会稳定。因此,他们出台了三项制度,为管好这支队伍提供保障机制:
明确职责,签订责任书。该镇依据相关规定,明确了小区管 理服务员的八项职责:宣传法律知识;管理明细台帐;加强对出租屋变更情况了解,及时向民警通报;经常走访群众:调解民事纠纷;了解社情民意;指导居民落实物防技防措施;完成城区综治办和居委会交办的工作任务。并依照职责,由城区综治办与每位服务员签订了责任书,将工作完成情况与他们的报酬挂钩。
确定管理方法,落实工作报酬。这支队伍接受城区综治办和居委会双重领导,由社区负责日常管理,公安部门负责业务指导,由镇财政解决工作报酬。为加强管理,镇出台了小区管理服务员学习培训制度、工作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及考核管理办法。城关镇每月给每个管理服务员发放工作报酬400元,并按政策为他们办理医疗保险和人身保险,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镇党委对社会治安舍得投入财力物力,全年为小区管理服务员解决报酬64万多元,筹资渠道为“镇里拨一点、居委会筹一点、企业出一点”。由于镇综合经济实力较强,年财政收入突破1100万元,加上民营企业家十分关注社会治安工作,所以,经费来源可靠稳定,工作报酬落实到位。
强化培训,提高素质。城区综治办对小区管理服务员定期进行了思想道德、工作纪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知识、民事调解知识培训,使他们基本上达到会开展谈心活动,会调解邻里纠纷,会收集社情民意,会指导居民落实物防技防措施的“四会”标准。—些有心计的管理服务员们随身携带笔记本、将群众反映的社情、出入小区的可疑人员、停留在小区的陌生车辆号码认真记录下来,切实做到有备无患,防患于未然。
务实求真初见新成效
经过深入细致、踏实认真的工作,新野县“百户综合管理服务小区”日趋规范和完善,有力地促进了城区治安管理网络化建 设,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果。主要有五项成效:
创新了治安管理体制,延伸了治安管理触角,促进了平安建设在基层的落实,使城区治安网络化管理实现了由 表面向深层、由点线向系统,由疏漏向密集管理的“三个飞跃”。尤其是这批管理服务员弥补了城区警力、干部的不足,一岗多责、一职多能、一人多用,产生了社会稳定的综合效能,起到了“打防并举、以防保打、以管促打”的良好作用。
强化了属地管理意识,使镇和居委会理直气壮地管理所辖的县镇直单位和干部职工,群众称之为“宛平县也可以管朝庭”。尤其是居委会把属地内所有的自然人、社会组 织、特行特业、出租房屋、公共娱乐场所全部纳入治安管理的网络之中,从根本上解决了县、镇都管都不管,门头高了不能管的失控漏管问题,使防、凋、监、控、管形成了整体联动的有机统—体,减少了城区稳定“灯下黑”的空白和盲点。许多居委会干部说: “现在只要打开方位平面图,翻着居民登记表,不管是干工群还是农市民情况都很清楚,管理起来真方便”。
强化了人口治安管理,清除了基层社会治安隐患。由于各小区管理服务员对出租房屋、特行特业、流动暂住人口、公共娱乐场所了如指掌。所以,—旦发现问题就及时上报居委会和公安部门,实现了信息共享,坚守严防。自小区建立以来,全镇共取缔卖淫嫖娼、聚众赌博窝点5个,发现和提供有价值的违法犯罪线索78条。通过这些线索顺藤摸瓜侦破城区各类案事件15起,其中侦破盗抢案件4起,打击现行犯罪分子3起,摧毁收赃、销赃等窝点7个,小区内流动、暂住人口犯案率下降了47%,有力地助推了打击“两抢一盗”的专项斗争,进一步净化了社会治安环境。通过走访座谈及时向镇、街反映社情民意和社会治安信息,为小区居民提供了优质服务,实现了镇党委、政府与居民的“零距离”对接和面对面服务。“百户综合管理服务小区”对广大居民反映问题、解决问题开辟了高效快捷的新途径,大到调解纠纷,解危救病,小到水管滴漏、垃圾清理,管理服务员都要尽心尽力地帮助解决。每一个小区都传唱着“普法教育聚民心,热情服务解民忧,治安防范稳民心”的爱民颂歌。
收到了“一石三鸟”的综合效应,带动了全镇其它重要工作。“百户综合管理服务小区”使城关镇党委、政府掌握了基层社会治安管理的主动权,收到了“一石三鸟”的综合效应。一是加强了计:划生育管理,使本镇计划外怀孕和外地超计划生育对象浮出水面,受到应有处理。二是进一步澄清了地方税源,全面采集了对小街背巷出租房屋的房产管理税、特行特业和第三产业的营业税源信息和纳税人基本情况。使税务部门做到了应征必征,应收必收,堵塞了偷税减税的漏洞。三是净化了民营企业周边环境,他们生产无干扰,职工上下班平安。以安定的“磁场”效应吸引了众多客商。目前,全镇四大工业园区入驻百万元以上企业131家,吸纳了农村富余劳力1.3万人,带动了商业、服务、餐饮等第三产业发展。新野县委书记方显中这样评价说:“城关镇的百户综合管理小区不仅促进了全县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还为今后城乡社区的建立和社会化服务提供了有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