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区环境建设与管理
社区环境建设与管理
一、名词解释
1、现代社区:是指在一个国家的一定区域内,按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所组织起来的,具有共同人口特征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社会成员参与社会活动的基本场所。(P1)
2、传统社区:主要指社区的生活方式以原始的、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为主的社区。(P2)
3、城市社区:是指达到一定人口密度和规模、以非农产业为主、由国家批准设立市建制的社区。(P2)
4、农村社区:是指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劳动为主、人口密度和规模较小的社区。
5、人文因素:是指社会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历史文化传统有关的文化、生活方式,以及与之相连的社区成员对所属社区在情感上和心理上的认同感及归属感。(P8)
6、社区组织: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存在的、为满足本区域内全体社会成员社会活动和共同生活需要,有计划、有组织、有领导地建立起来的一种区域性的社会组织机构。(P10)
7、社区环境:社区环境有两个层次:广义的社区环境和狭义的社区环境。广义的社区环境,是将社区本身作为主体,社区环境是社区界线以外与社区发展密切相关的各种环境因素,即社区外部环境对社区的影响;狭义的社区环境是把某一特定社区内的居民作为主体,研究居住区范围内一切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因素和条件。(P25)
8、社会变迁:是指一切社会现象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及其结果。在社会学中,社会变迁这一概念比社会发展、社会进化具有更广泛的含义,它包括一切方面和各种意义上的变化。(P27)
9、CIS理论:(P34)
CIS理论是一种形象塑造的战略,社区环境的建设与管理由于涉及的内容和层次都比较多,应该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发挥整体性和一致性的优势,建立协调一致的社区环境形象,从而扩大社区的影响以及社区居民的凝聚力。
社区CIS理论即社区形象识别系统,由MI(理念识别)、VI(视觉识别)、BI(行为识别)。(P34,结合书看)
10、社区绿化环境:指环绕社区、居住区周围人工营造的园林绿地状况,即通过人工栽种树木、花草等绿色植物,以改善社区、居住区居民生活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美化、绿化环境的状况。
11.所谓环境保护是指,国家和政府通过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教育和科学 1
技术诸方面的手段,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以保护和改善人们生活环境和生态化境,使之有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而开展的各项活动。P81
12.“三同时”制度:又称“三同步”制度。主要指,新建、改建、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区域或自然资源开发建设项目,其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P84
13.所谓环境管理是指,国家采用科学技术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教育的各种手段,对人们开发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活动进行干预或施加影响,以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所进行的管理活动。P96
14.社区治安管理:在政府 公安机关的领导下,在社区街道、居委会及物业企业的配合支持下,依照国家法律 法规,依靠社区人民群众,对社区内治安秩序进行的行政管理和组织活动。
15.社会治安综合管理:组织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治理社会治安;是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之下,依靠各部门、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力量,运用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教育的多种手段,齐抓共管,共同治理社会治安;实现打击和预防犯罪,保障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安定的目的。
16.社区生活环境:广义上是指社区内与社区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对社区居民产生影响的所有因素的组合。狭义上是指社区内与社区居民的衣食住行直接相关的,直接为社区居民提供衣食住行服务设施的总和,是维持人们日常基本生活的所有要素的组合。
17.社区服务:是指在政府的倡导和支持下、在社区范围内实施的具有福利性和公益性的各种社会服务活动。
18.社区社会工作既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服务。社区工作的目标有三个方面:一是调整或改善关系,减少社会冲突;二是寻求社会福利需要与社会福利资源的有效配合,以满足需要、消除社会问题;三是改善社区权力与资源分配。
19.文化。文化就其广义来说,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非物质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精神文化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的范畴。
20.亚文化。亚文化又称为副文化,是指不占主流的或某一局部的文化现象。
二、简答题
1、社区的功能:(P3)
社区的功能分为两个部分:本质功能和一般功能。本质功能是满足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功能,是在社会的任何时期都必须实现的功能,是社会存在的必要条件;
一般功能主要是指满足人们基本生产生活需要的功能,按照传统的社区概念应该构成一个完善的功能体系,完成和实现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功能。社区的本质功能:1.社会化功能2.社会控制功能3.社会参与功能4.社会互助功能。
社区的一般功能:1.经济功能2.政治功能3.教育功能4.卫生功能5.福利和服务功能6.娱乐功能
2、城市社区特点:(P15)
(1).人口聚集规模大、密度高
(2).社会生活的高度集中
(3).社会组织复杂
(4).社区区位结构复杂
(5).社区成员异质化程度高
(6).生活方式多样化
(7).人际关系以业缘为主,人际交往“感情片面投入”
(8).家庭规模与职能缩小
3、农村社区特点:(P18)
1.人口聚集规模小、社区人口密度低
2.经济活动简单,自给自足性强
3.家庭作用重要,血缘关系浓厚
4.劳动时间受季节影响,生活节奏较慢
5.人际关系密切,社区文化有地区特色
4、社会变迁的内容:(P27)
1.自然环境引起的社会变迁
2.人口的变迁
3.经济变迁
4.社会结构的变迁
5.社会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迁
6.科学技术的变迁
7.文化的变迁
5、住宅区环境建设和管理的要求:【P44】
(1)功能齐全、舒适方便;
(2)卫生清洁、有益健康;
(3)防范得当、放心安全;
(4)经济合理、方便高效;
(5)建筑、自然的完美和谐。
6、住宅区用地的选择:【P46-47】
(1)考虑自然条件是否良好;
(2)考虑交通运输是否便利;
(3)考虑避免环境污染的危害;
(4)考虑用地规模是否合理;
(5)考虑尽量利用城市原有的设施;
(6)考虑保护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
(7)考虑兼顾城区建设其他用地的需要。
7、绿化植物配植的基本要求:【P65-66】
(1)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2)立体绿化,树草结合;
(3)不同绿地,不同树种;
(4)速生树与慢生树相结合;
(5)常绿树与落叶树相结合;
(6)不同树姿、不同叶色、不同花期的树种相结合。
8.我国环境保护管理的基本制度: P83
(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2)排污收费制度(3)“三同时”制度(4)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5)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6)排污申报登记和排污许可证制度(7)污染物集中控制制度(8)现场检查制度和污染事故报告制度(9)限期治理制度
9.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 P96
(1)环境规划管理(2)环境监测管理(3)环境技术管理(4)工业企业环境管理(5)城市区域环境管理
10.“五不准”的内容包括:不准随地吐痰;不准乱扔污物;不准乱堆、乱放、乱挂杂物;不准乱摆摊点;不准乱搭棚厦。
11.社区治安管理工作的范围:(1)社区公共秩序管理(2)社区民用危险品管理(3)社区居民户口和身份证管理(3)社区道路交通管理(4)社区消防管理
12.社会治安综合管理工作的原则:(1)服从服务的原则(2)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3)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属地管理原则(4)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
13.社区生活环境建设与管理的基本原则:(1)设施完善的原则(2)方便住户的原则(3)服务至上的原则(4)有偿服务 合理负担的原则
14.社区服务的功能:(1)有助于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与完善。(2)有助于社会问题的解决(3)有助于社会公平和公正的实现。(4)有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总之,社区服务是社会管理的一种重要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区服务的形式将越来越丰富,内容将越来越广泛,作用将更加突出。
15.社区服务原则
(1)立足群众需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2)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原则
(3)社会化的原则
(4)讲求实效,替民办事的原则。
(5)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同步发展的原则。
16.社区文化环境建设的原则
(1)立足长远的原则。要有坚持不懈的思想,从长远的利益出发。
(2)重系统、重科学的原则。
(3)从小处着眼、步步为营的原则。
三、论述(仅供参考)
1.社区服务的内容
(一)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的服务
1.为老年人提供的系列服务。(1)养老服务(2)健康服务:生理健康、心理健康。(3)生活服务(4)文娱、教育方面的服务。(5)再就业服务
2.为少年儿童提供的系列服务。(1)少儿生活服务 A.建立幼儿园、托儿所,解决入托难的问题。B.设立中小学生午餐点。C.建立假期活动点。(2)社区教育活动:A学前教育 B开展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 C利用假期举办各种培训班。(3)对特殊青少年的教育服务。
3.为残疾人提供的系列服务。(1)教育服务。(2)劳动就业服务。(3)康复服务。
(4)生活服务
4.以贫困者为对象的系列服务。(1)低保服务(2)再就业服务(3)组织社会慈善活动
(二)为社会优抚对象提供的服务
社会优抚对象包括革命烈士家属、牺牲病故军人家属、革命伤残军人、现役军人家属、复员退伍军人和其他特殊对象。为社会优抚对象提供社区服务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为全体社区居民提供的服务系列。为了满足社区居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使社区居民更好的生活,感受社会的温暖和社区文化,增强社会的良性循环和运行,社区要不断开发服务项目和内容,针对社区居民特点和要求提供服务。
2.我国社区服务的兴起和发展。
(1)社区服务的起步阶段。时间为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期。1987年初,民政部首次明确提出“社区服务”的概念。同年9月,民政部在武汉召开了“全国社区服务工作座谈会”,标志着全国性社区服务进入起步阶段。
(2)社区服务的推广阶段。时间为20世纪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1991年11月,民政部在北京召开全国社区服务工作研讨会,推进了社区服务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3)社区服务的深入发展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党和政府开始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社区服务的可持续发展的途径。1993年,《关于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的意见》,实行推动社区服务从单纯的福利型服务向福利型服务与有
偿性服务相结合的转变,这是我国社区服务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个政策性文件。
(4)社区服务的新趋势和未来。2007年6月,民政部发布了“‘十一五’社区服务体系发展规划”。内容包括;A确定了新的发展目标。B规定了重点任务。C突出重点建设工程并对资金来源进行规划。
四、材料分析
不少于500字的分析报告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自行增删)
第二篇: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
1.农村社会事业是一项农民群众最关心的民生事业,是关系全体农民幸福的事业。农村社会事业工作涉及到农村的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体育、劳动就业、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突发公共事件预防与管理等多个方面。
2.农村公共物品是指以保证农村人民的健康和安全为前提,为促进农村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提供的具有公共物品属性的农村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它具有一般公共物品的基本特点,即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涉及农村公共设施、公共事业、公共福利、公共服务等各个领域。
3.村民自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指由广大村民依法建立自治组织,进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主地办理与村民利益相关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4.农村社会组织在农村地区的县及县域以下的乡镇、村落范围内,以满足其成员的不同需求为目的,由基层群众自主成立或参加的从事经济、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环保、慈善等活动,具有非政府性、非营利性、公益性、服务性及区域性的组织。
5.农村社区管理,在农村地域范围内,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由社区成员共同管理社区公共事业,改善农村社区的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和福利等状况,不断提高农村社区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
6.政权下乡,通过建立合理化的官僚体系,先将散落于乡村社会的政治权力收归国家,统一主权,再将统一的权力渗透于社会各个领域,特别是乡村基层,从而达到国家对于乡村社会的监控和治理。国家不再通过乡村权威来治理乡村社会,而是将绅士置于地方官员的统治之下,把乡镇一级地方性权力纳入国家的权力体系之中,使乡村领袖为国家服务,以巩固国家统治。
7农村社会文化,是由农村社区居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的文化的成果总和,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风俗习惯,村规民约,生活方式等
8.农村社区保障,指农村社区承担或实施的社会保障工作,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农村社区作为基本落脚点,以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权利和需求为根本任务。
1.后农业税时代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基本模式
自2006年1月1日起,中国农村正式迈入了“后农业税时代”,国家对农村的治理方式由“资源汲取”转化为“资源输入”,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在这一时期主要呈现“输入式供给”或“项目制供给”。
后农业税时代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两大制度设计: 1.国家财政转移支付(专项)
2.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 具体来说,是指每年以行政村(或村民小组)为单位,发动广大村民通过民主程序讨论,筹集部分资金和劳务来解决1项广大村民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公益事业项目。2.农村民主决策应该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党的领导原则,村民做主原则,权利平等原则,依法办事原则,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3.应该从哪这方面推动村民自治健康发展 1.完善村级民主选举制度
2.完善村民议事和公共决策制度 3.加强村务和财务的管理与公开制度 4.制定完善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 5.加强村委会的组织建设
4.农村社区社会组织有哪些类别
1.以法律地位划分
依据是否进行合法注册拥有法人地位的标准,可以分为合法拥有法人资格的农村基层社会组织、不合法的农村基层社会组织。2.以组织职责与功能划分(1)社区社会组织
(2)农村专业经济技术协会
5.新时代如何提高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绩效 1)农民内生的需求偏好表达机制 2)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决策机制 3)农村公共物品供给资金筹集机制 4)农村公共物品供给过程监督机制 5)基层政权组织建设与重塑 6)发挥各类农村社会组织的力量 6.农村社会组织具有哪些重要功能
1)动员社会资源 2)提供社会服务 3)建构社会资本 4)推进社会治理 5)倡导公共政策
7.在城乡流动空前增大的背景下,我们认为以户籍为标准确定村民资格更为妥当,村民有三个基本属性:
1、职业属性
村民主要是专职从事农业生产劳动,部分人以从事农业生产劳动为主,兼营第二、第三产业,还有一部分人脱离农业生产,专职从事第二、第三产业劳动。
2、行政属性
村民在人事关系上隶属于某个行政村,享有一定的权利,履行一定的义务。
3、户籍属性
村民无论居住在城市还是农村,其户口都属于农业户口。8.农村村委会选举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1.普遍选举原则2.平等选举原则 3.直接选举原则4.差额选举原则 5.秘密选举原则
1.论述四个民主之间相互关系
1.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的前提 2.民主决策是村民自治的基础 3.民主管理是村民自治的中心环节
4.民主监督是村民自治能否顺利实施的保障
2.从帝制时代至今,农村社会管理经历了哪些基本模式
(一)县是传统帝制社会的基层政权,县以下是广袤的农村,国家缺乏足够的财力和能力进一步控制农村,只好与士绅分而治之,各自墨守自己的边界,家族、宗族、村落长老在乡村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费孝通:“双轨政治”)传统社会的乡村治理:县政绅治
(二)近代社会的乡村治理:政权下乡与经纪体制
乡村社会的和谐、安宁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而被打破,皇权以下的乡绅自治与宗法组织,并不具备充分调动乡村人财物以实现工业化和抵抗西方冲击的条件。为了应对不断深化的帝国危机和现代化浪潮的冲击,国家加紧对乡村社会的控制和资源的掠夺,开始将权力延伸、下沉到乡村。
(三)改革开放前的乡村治理:政社合一
党和国家出于整合农村资源用于现代国家建设的考虑,通过土地改革、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三大政治
(四)改革开放后的乡村治理:乡政村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兴起
2.人民公社体制废除(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
3.村民委员会步骤达到对乡村社会的空前介入,建立了国家主导下的“政社合一”的乡村治理模式。
3.论述农村与城市社区的差别(第一章)1)2)3)4)5)生活主体不同,市民农民 影响社区的地理因素不同 公共设施不同 公共服务内涵不同 互助方式不同
4.如何正确处理坚持党的领导和村民自治之间的关系
(一)加强教育,提高认识,加强教育,提高认识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1、要对村民自治取消论者加强村民自治必然性的教育,提高对村民自治的正确认识。
2、加强教育、宣传,提高人们对正确处理村民自治权和党的领导权之间关系重要性的认识。(二)加强组织建设,组织建设是保证
1、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转变思想作风,为实现基层党的领导权打下基础。
2、建立村民维权组织机制(三)加快农村体制改革步伐
1、理顺两委关系,减少内耗。村民委员会要自觉接受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基层党组织也不可越权。
2、以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来规范村民自治、完善村民自治。(四)落实法律政策,健全制度规范
1、保障现有法律政策的实现。
2、完善实现基层党的领导权及支持、保障权的法律、法规,设定防范越权的制度。
1.土地问题 农地产权制度
大陆现行农地产权制度实行的是集体所有制,这种集体所有制并非单一主体的产权制度,而是一种二元主体结构的产权制度。
二元主体产权结构:在农地产权内部构造中同时存在“国家-集体”与“集体-农民”两种不同类型的产权主体结构。
缓和农村人地矛盾的方略 1.开发后备土地资源
2.加快并完善农村土地流转 3.全面开展农村土地确权 4.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农地产权二元主体结构的法律固化
1.法律确定了国家在土地产权制度中法律角色的二重性。2.法律确定了国家土地利益具有优先性。
3.法律对土地产权主体与边界的规定以城乡二元社会体制为依托。4.所有与土地产权相关的法律以宪法为依据因循沿袭。
法律缺陷:
1.不明确性2.不周延性3.不稳定性 消极影响:
1.对农地管理影响
2.对现代化农业发展影响 3.对农村社会稳定影响 4.对地方财政结构影响
2.如何加快农村社会事业,提高农民社会保障水平,塑造美丽乡村新风貌
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
(一)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高度重视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推动建立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二)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增收。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工多渠道转移就业,提高就业质量。
(三)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挡升级。继续把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加快农村公路、供水、供气、环保、电网、物流、信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四)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做好农民重特大疾病救助工作,巩固城乡居民医保全国异地就医联网直接结算。
(五)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强化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大力推进农村地区精神卫生、职业病和重大传染病防治。
(六)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种举措,稳步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治理。
第三篇:新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
《新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学案
为了使活动真正取得实效,让亿万农民群众足不出村就能读到他们“读得懂、用得上”的图书,活动的主办单位精心组织数百名专家学者和政府相关负责人,编辑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书屋”。“书屋”共分农村政策法律、农村公共管理与社会建设、农村经济发展与经营管理、农村实用科技与技能培训、精神文明与科学生活、中华传统文化道德与民俗民风、文学精品与人物传记、农村卫生与医疗保健、农村教育与文化体育、农民看世界等10大类、1000个品种。这些图书几乎涵盖了新农村建设的方方面面。“书屋”用农民的语言、农民的话,深入浅出,使具有初中文化水平的人就能读得懂;“书屋”贴近农村、贴近农民、贴近农村生活的实际,贴近农民的文化需求,使农民读后能够用得上。希望农村图书室援建和农村读书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使活动成为一项深受欢迎的富民活动,造福亿万农民。希望“书屋”能为农民群众提供一个了解外界信息的窗口,成为农民学文化、学科技的课堂,为提高农民素质,扩大农民的视野,陶冶农民的情操发挥积极作用。同时,也希望更多有识之士参与这项活动,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关心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目录
第一章 农村社区建设的含义和意义
一、农村社区的含义和特征
(一)农村社区的含义
1、农村社区是一个社会实体
2、农村社区的多功能性。
3、农村社区的主体是农村居民。
4、农村社区的基础性经济活动是农业生产。
(二)农村社区的特征
1、当今我国农村社区正处在现代化、城镇化进程之中。
2、当今我国农村社区具有多元类型。
3当今我国农村社区人口聚居规模相对较小。
4、当今我国农村社区中的家庭功能比较突出。
5、当今我国农村社区中的血缘、地缘关系依然具有基础性作用,但业缘关系的作用日益凸显。1
二、农村社区建设的含义和特征
(一)、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
(二)社区建设的特征
1、整合性
2、综合性
3、社会性
4、地域性
5、计划性
三、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一)、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性
(二)农村社区建设的可行性
第二章 农村社区建设的目标和要求
一、农村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
二、农村社区建设的基本目标
三、农村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
(二)因地制宜
(三)整合资源
(四)突出重点
第三章 农村社区政治体制建设
一、建立健全农村社区建设体制
(一)、切实加强各级党组织对农村社区建设的领导。
(二)、各级政府必须承担起农村社区建设的第一责任人的角色和职责。
(三)、民政部门牵头以及民政部门的职责。
(四)、各部门协同配合。
二、建设服务型乡镇政府
(一)、推进乡镇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
(二)、有所为有所不为,建设服务型政府
(三)、工作重心下移,公共管理社区化
(四)、加强农村突发紧急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建设
三、推动村民直接管理社区服务
(一)、进一步理顺乡村关系
(二)、大力推进农村社区村民自治
(三)、积极推进引导社区村民参与社区管理
四、积极运用市场和社会力量进行社区管理
(一)、社企合一型的市场化社区管理模式
(二)、村企合一型的农村社区管理模式
(三)、引导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参与社区管理
第四章 农村社区经济建设
一、农村社区经济建设的特征
(一)、人多地少决定了农业本身是一个低效益的产业
(二)、就业结构发生变化,专业和兼业的农民保持了相对数量
(三)、乡镇企业不再是引领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
(四)、资金和技术的扶持贫弱无力
(五)、农业资金危机日益严峻,生态环境恶化
(六)、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难以支撑现代农业发展
(七)、市场配置资源机制不健全,商业流通体系发展滞后
(八)、产业化经营组织体系不完善,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
(九)、农民组织社区经济合作非常艰难
(十)、农村、农业人力资源开发滞后
二、农村社区经济建设的意义
(一)、社区建设和一系列的经济社会问题相关
(二)、经济功能是农村社区不可或缺的重要功能之一
(三)、经济建设的好坏决定着农村社区建设程度的高低
三、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趋向
(一)、发展现代农业
(二)、大力发展农民经济合作
(三)、农村金融机构“只退不进”的局面正在改变
(四)、土地制度改革
第五章 农村社区文化建设
一、农村社区文化的含义与功能
(一)、文化及农村社区文化的含义
(二)、农村社区文化对农村社区的功能作用
二、农村社区文化的现状与加强建设的必要性
(一)、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
(二)、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三、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内容
四、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一)、社区文化建设中各级政府特别是基层部门和组织的角色
(二)、农村社区成员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发挥
(三)、其他社会组织和力量的参与
第六章 农村社区的公共服务体系
一、提供基本的农村社区公共服务
(一)、迫切需要提高农村社区公共服务水平
(二)、农村社区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内容
(三)、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的提供途径
二、发展便利的农村社区市场服务
(一)、发展农村社区商贸服务
(二)、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三)、拓展城市社区信息化服务覆盖范围
三、形成多元的农村社区志愿服务
(一)、农村基层开展服务活动的现实基础
(二)、农村社区志愿服务的主要领域
(三)、开展村民志愿互助服务
(四)、动员社区力量到农村社区开展志愿服务
第七章 农村社区建设实践类型
一、以社区范围划分社区类型
(一)一村一社区——以建制村为基础建立社区
(二)、一村多社区——以自然村落为基础建立社区
(三)、几村一社区——以乡镇为基础建立社区
二、以组织形式划分社区类型
(一)以村民自治组织——村委会为基础的社区
(二)、以民间或其它志愿组织等为主导的社区
(三)、以企业为主导的组织模式
三、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社区类型
(一)、社区建设在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地区
(二)、社区建设在经济发展水平中等的地区
(三)、社区建设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
(四)、城乡结合部的社区建设
第四篇:社区环境建设具体措施
社区环境建设具体措施
XX社区坚持改善环境、服务居民的思路,坚持社区环境卫生长效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深入推进“双创双争”活动,采取七项硬措施,为居民群众创造干净、整洁、优美的生活环境。措施一:完善各项卫生管理制度
为加强社区环境卫生建设,进一步提高社区环境卫生管理水平,促进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化、规范化,街道、社区不断完善各项卫生管理制度,如卫生管理责任制,清扫保洁员的四定(定人、定岗、定时、定责)制,环卫质量监督制等,而且使各类卫生管理制度的制定符合本社区的区情,实施贴近实际,能够落实到位。措施二:坚持每日卫生管理巡查
各社区按照责任分工,每天安排专职人员巡查自己所包区域的环境卫生,做到有问题早发现、早解决。对不易解决的环境问题,由社区及时与相关单位、业主等责任人联系,说明情况,督促其对产生的建筑垃圾、装修剩料进行清理;对无责任人的环境问题,由居委会牵头进行解决,确保社区环境卫生干净整洁。措施三:多层面动员监管社区环境
为使社区环境建设秩序井然有序,各项工作能够得到有效落实,社区干部亲自抓,经常带领社区相关部门负责人下社区巡查;社区包区干部定期到社区进行检查;边干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措施四:社区工作人员坚持周末义务劳动制
社区工作人员每个周末坚持义务劳动,在社区统一安排下,开展清理卫生死角、楼道楼顶杂物、乱堆乱放、乱牵乱挂、乱刻乱画和清理花坛行动,让老百姓从居家过日子中切身体会到环境的改变。措施五:充分发挥工作协调机制作用。
近几年,XX社区不断加大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完成了老旧小区的硬化、绿化、美化工作。同时,对小区发生的门窗破损、道路失修、基础设施损毁等问题,主动同产权单位、物业、政府职能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各方快速解决发生的问题,进一步完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提高社区硬件水平。措施六:治城与育人相结合
我社区坚持以人为本,组织动员社区居民参与环境创建,加大环境卫生管理法规和“清洁阜新、人人有责”的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居民环境卫生参与意识,形成良好的的人文软环境,促进社区环境卫生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第五篇:我市社区建设与管理规划
我市社区建设与管理规划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材料
基本思路:深化认识,强化基础,立足服务,创新社区,提升水平,最终把我市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
(一)完善社区居民自治,推进基层民主建设 坚持居民民主选举制度,坚持直选选举方向,不断扩大直选选举覆盖面,使广大居民能够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社区居委会更具广泛性和代表性。要不断完善民主决策制度,凡涉及全体居民利益的重大事项由社区居民依法民主决策,社区居民委员会每年至少要召开两次居民代表会议,讨论并决定涉及居民利益的重要事项,并作出相关会议记录。要强化民主监督工作,大力推进社区党务、政务公开工作,建立和完善社区居委会干部向居民代表、社区党员述职及居民代表、社区党员评议居委会工作制度,切实保障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二)加强社区组织管理理顺工作关系
完善由社区党组织牵头,驻社区有关单位党组织参加的党建工作协调机制,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社区居委会为民主自治议事层,社区管理者为操作层,党员、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同时,进一步规范社区居委会职能,社区居委会主要负责组织开展社区建设,协助开展社会管理和城市管理。与此同时,社区居委会要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老龄办、残联、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依据社区开展相关工作,完善社区组织的管理和服务。
(三)加大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力度,维护社会稳定 充分发挥社区警务室的作用,构建以派出所和社区民警为主导,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的群防群治网络,加强对出租屋和外来流动力人口的管理,对刑释解教人员,积极参与安置帮教,强化消防安全监督,同时要充分发挥调解委员会的作用,及时缓和、疏导、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组织开展法制教育、法律咨询,引导居民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诉求。
(四)提高服务居民的水平和质量
积极开展面向居民群众的便民利民服务,发展社区医疗卫生、社区文化体育、社区家政等服务。实施面向困难群众的社区救助服务,完善城市低保医疗救助,未成年人教育救助、城镇最低收家庭廉租房求助等服务。掌握困难烈、军属和其他优抚对象的真实情况,并及时做好优抚工作。为社区的残疾人提供帮扶、康复和扶持就业服务。抓好社区“星光老年之家”的运营管理,充分发挥“星光老年之家”为老服务的功能。切实维护老年人的权益。按照上级有关要求,尽快落实社区居家养和社区“平安钟”呼援服务系统的各项建设准备工作。
(五)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深入开展社区教育,充分利用社区有效资源,如宣传栏、图书阅览室、组织宣传活动等,宣传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使“爱国、守法、诚信、知礼”观念深入社区,并逐渐成为居民的自觉行为。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立互敬互爱的家庭关系和平等友善、互帮互助、扶贫济困的邻里关系,不断增强社区的凝聚力亲和力。
(六)加强和完善社区的基本建设
大力整治社区环境、绿化、美化社区。协助开展清拆违章建筑,不规范防盗网,清理建筑物天面垃圾杂物,整治规范户外广告招牌等工作。开展小区道路改造,市政配套设施建设,无障碍设施建设,绿化、休闲场所建设,小区绿化美化等建设工作,经常性开展环境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节约意识和良好的卫生习惯。落实社区服务和活动场所,如设立多功能活动室、警务室、人民调解工作室、文化图书档案室、卫生计生服务室、星光老年之家、残疾人康复场所、户外文体小广场等场所建设。落实社区办公用房及正常工作经费。
(七)加强社区工作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 社区党组织和居民委员会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社区工作者要大力弘扬爱岗敬业、任劳任怨、乐于奉献精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业务理论水平,要充分发动社区党员、下岗人员、社区义务工作者、领取社区低保人员,壮大社区服务队伍,开展服务社区、建设社区一系列工作。加强与驻社区机关团体单位的联系,增强共建社区的意识,把参与平安和谐社区建设作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通过联建、共建、参建等形式,拓宽社区服务的活动阵地,提高社区服务和管理水平。
2011年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