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形成工作合力,加大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督(模版)
形成工作合力,加大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督
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与完整,直接关系广大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稳定。如何管好用好社保基金,是全国上下十分关注和十分突出的课题。然而,社保基金监管,不是一个简单的管理性工作,而是一个系统的管理工程,需要政府各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
一、强化社保机构的监管
社会保险机构是社保基金主管职能部门,社保基金能否管好用好,直接取决于社保部门管理工作的好坏。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缴与监管。要全面落实《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的各项规定,切实搞好扩面征缴工作,严格抓好社会保险登记和缴费申报制度,强化社会保险稽核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认真审核缴费单位的缴费基数,不得不核、少核、漏核,努力提高征缴率。凡是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按时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对拒缴、瞒报少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的,要依法处理;对欠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的,要采取各种措施,加大追缴力度,确保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应收尽收。对参保对象要建立缴费记录,建立个人保险帐户,并保证其完整、安全;对参保对象和离退休人员以及其工资基数增减变化情况要及时进行检查和核对,严格新增离退休人员的审批,加强动态核查,严防弄虚作假、虚报冒领。
二是要广泛深入地搞好调研工作,不断创新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统筹考虑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坚持覆盖广泛、水平适当、结构合理、基金平衡的原则,完善政策,健全机制,加强管
理,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三是要全面提高社会保险管理服务水平。要高度重视社会保险经办能力建设,加快社会保障信息服务网络建设步伐,建立高效运转的经办管理服务体系,把社会保险的政策落到实处。社会部门要完善管理制度,制定技术标准,规范业务流程,实现规范化、信息化和专业化管理。同时,要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政治和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二、强化财政部门的监管
财政部门是社保基金的主要监管部门,具有对社保基金征缴、支付、投资、预算、决算等各个环节的监管职责,对社保基金的安全与效益,合规与真实,规范与提高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是要切实强化社保基金预决算管理。严格抓好社保基金收支预决算的编制、执行和监督工作,及时检查分析社保基金收支运行中的不足,促进增收节支,堵塞跑冒滴漏。二是要加强社保基金收支两条线管理。建立健全社保基金财务管理制度,严格财政专户核算管理;一切收入必须及时足额地缴入国库,一切支出必须纳入财政预算,收归收,支归支,确保专款专用,任何地区、部门、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挤占挪用。
三是要加大社会保障投资力度。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社会保障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对社保机构的管理经费支出,必须由财政预算单独安排,不得从社保基金中提取列支。
四是要严格管理社保积累基金。除按规定预留必要的支付费用外,对社保基金投资运作进行严格的监管,在保证基金资产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实现基金资产的增值。不得将结余基金用于平衡财政预算。
三、强化审计部门的监管
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具有对政府部门管理的和其他单位受政府委托管理的社会保障基金、社会捐赠资金以及其他有关基金、资金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的职责。
(一)牢固树立民本审计理念,建立社保基金每年必审制度。作为审计机关,首先要牢固树立“民本审计”思想,心中要有人民群众,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切实抓好社保基金审计工作。其次要建立社保基金年度定审制度,并且将社保基金审计结果,纳入到每年同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报告之中,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
(二)转变审计工作思路,准确定位社保基金审计目标。社保基金审计总体思路应以效益审计为总揽,以社保制度运行过程为主线,以社保资金的真实、安全、规范为切入点。在关注财务收支合法合规性的同时,还需要对社保资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揭露社保制度的缺陷,分析现行社保政策的运行效应。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使社保资金能够安全有效运行。
(三)创新审计方式方法,提高社保基金审计效果。一是要大力推进计算机审计,充分运用计算机审计技术,以业务流程为主线,从业务数据入手,解剖数据管理系统,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加以综合分析,并有效地与财务收支审计和效益审计相结合。二是要推行系统化审计。社保基金无论是从征收或来源上,还是在支出和管理方面,涉及面广,资金
量大,管理部门多。因此,针对这一特点,审计机关在实施社保基金审计时,必须将此作为系统化审计项目来对待,不能就收论收、就支论支、就管论管,确保社保基金审计全面性、完整性、宏观性。
(四)突出审计工作重点,提升社保基金审计层次。一是要强化社保基金征收中的效益审计。重点审查各项社保基金征缴面有否达到法规政策规定的要求,是否做好扩面征缴工作,做到应保尽保;审查各缴费单位有否瞒报缴费基数,有意偷漏应缴基金问题,是否确保社保基金缴费基数真实准确,做到应缴尽缴;审查征收机关征管基础工作是否扎实,征管力度是否到位,有否存在减缓免行为,做到应征尽征。
二是要强化社保基金使用中的效益审计。重点审查社保基金是否做到专款专用,真正用于社会保障支出;审查社保基金收支是否适度平衡,基金结余或赤字是否合理,是否充分发挥了基金应有的效益;审查各项社保基金分配安排是否坚持公平效益原则,既要关注基金使用的经济效益,也要关注其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社会效益;审查各项社保基金使用是否节约,是否真正做到以较小的投入办更多更大的事。三是要强化社保基金管理中的效益审计。重点审查各项社保基金管理机构管理工作是否有效,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管理方法是否科学,管理政策执行是否严格,有否存在因管理不善、失误和制度缺失,而造成社保基金损失和浪费以及减收增支问题;审查社保基金流动环节是否存有漏洞,对中央和地方各级安排的专项资金和配套资金是否及时、足额配套拨付,拨付的具体方式和手段是否可行有效,有无截留、挤占、挪用和违规获取资金等问题,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成效,有无因资金拨付不及时而影响被保障对象的利益。重点审查社保基金管理是否安全,是否保值增值,有无存在基金管理风险隐患等等。
在加强以上部门监管职能的基础上,还要加大监察机关的监督力度。对国家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履行社会保险费征缴和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职责依法实施监察。
第二篇:完善反腐机制形成监督合力
完善反腐机制 形成监督合力 07-6-13
○竹
峰
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以保证廉洁从政为目标,加强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监督,把党内监督与各方面监督结合起来,形成监督合力,提高监督实效。因此,加强惩防体系建设,必须完善反腐倡廉机制,形成监督合力。
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权力运行机制。近几年来,围绕加强监督机制建设,集团公司党委和纪委作了大量的工作,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惩防体系建设,形成了有效的纵向监督体系和惩处措施,但从全局来看,还缺乏与集团公司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完善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缺乏行之有效的跨部门的横向监督协调机制和措施,致使制约权力的机制较“软”、较“虚”,致使一部分掌握实权的权力机关和权力行使者,没有得到更加有效的监管,导致了个人或集体违纪案件的发生。因此,为了确保集团公司跨越式发展的顺利进行,必须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权力运行机制,加强对权力决策机构(个人)及权力执行者之间的相互制约机制,以监促廉,从而建立一个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权力运行机制,塑造勤俭、廉洁、高效的企业形象。
我们可以通过划分各种监督机制的功能和责任,重视监督系统的层次性和明确划分不同层次监督机制的职责权限,加强监督的总体规划和避免各种监督机制的相互碰撞,进而使各种监督机制既能发挥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又能发挥监督系统的整体功能,形成监督系统的合力。重视和依靠广大职工群众的民主监督,使“举报箱”、“举报电话”、“领导接待制度”等监督措施真正发挥作用;强化职能部门的监督,使对同级党委及其成员的监督检查名副其实,切实解决一些广大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防止“一言堂”和个人专断;全面推广和落实“两公开一监督”制度;把群体监督的威力性与舆论监督的曝光性有机结合起来。总之,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强调指出的,在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我们“要切实加强各级党组织和纪律检查机关对党员干部的监督,加强人民群众、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对我们党的监督,建立健全党内和党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监督制度”,从而形成强有力的监督网络,发挥监督的整体效能。
强化以权力互相制约为主要内容的内部监控机制。从反腐败斗争中揭露出来的大量违法违纪案件看,许多腐败分子作案手段并不高明,但却为所欲为,畅通无阻,屡屡得手,一个突出的原因就是有些单位和部门疏于防范和管理,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监督不到位,制约不得力。强化内部监督制约,核心是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制约,关键是不能把具有相互制约的职责和权力集中于某个部门或某个人,权力应进行适度分解和有效的制约,改变“一言堂”的专权结构。对掌管“人、财、物”等容易产生腐败、滋生不正之风的重要岗位、环节和部位,在定期进行岗位轮换的同时,还要加强岗位内部的制约机制建设,强化业务和分工的制约,制订必要的权力运行程序,不经过有关权力运行的制约程序,权力就不能生效,形成互相制约的权力格局,即以权制权。通过在个人、群体和不同机构中合理配置权力,达到权力的相互启动与适度分散及平衡。当一种权力的行使超过其合法限度时,就会引起相关权力的自行制约与限制,这样一种权力制衡机制应包括规定权力实施的程序和标准、权力行使各个环节上的互相制衡、厂务公开、个人重大事项申报、离职审计和岗位交流等制度。
加强专职监督力量,建立具有相对独立性、高度权威性的监督机构。从现行的体制来看,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实行的是双重领导体制,受上一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同级党委的双重领导,起主要作用的是同级党委。由于种种现实因素,便出现了监督客体领导监督主体,监督主体依附于监督客体的状况,这在客观上使监督者难以履行监督职能,缺乏执纪的自主性、独立性,使纪检监察工作容易受到权力的干扰和关系网的阻挠,尤其是涉及到同级党委个别领导者的权益时更为突出。这便大大削弱了职能监督本身的力度。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可以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创造具有集团公司特色的做法。一是考虑到目前改革的可行性,可以采用“分散宣教,集中惩处”手段,即各基层纪委在行使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方面,只对同级党委进行宣教工作、效能监察工作和党风廉政日常考核等工作,而查办案件工作要由集团公司纪委、监察处集中管理,纪委不办本单位的违纪案件,而是由集团公司纪委监察处统一从其它单位协调办案人员和力量进行案件调查核实。其经费及物资设备由集团公司纪委监察处报请集团公司专门渠道审批拨付,各基层纪委干部的任免及福利待遇由集团公司负责。二是赋予更大的权限,增强监督手段。也就是说,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监督实践的新特点、新动向的要求,不论所建什么样的监督主体机构,都必须充分协调以纪检、监察、审计、保卫四个部门的职能和手段,赋予一定的纪检监察权、侦查权、审计权。从而形成案件调查和惩处四位一体的高度集中的调查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合力,发挥综合监督效能。
而官员们的态度、感染者的命运、疾病导致的鳏寡孤独们的现状和未来,也都被持续不断地记录着。这个被疾病改变的村庄,某种程度上也被传媒改变着。不管是文楼本身的独特性使然,还是新闻的职业惯性使然,它变成了一个农村艾滋病医疗的试验田,一个艾滋病政策的试验田,也变成了中国艾滋病报道的试验田。最终,它也检验着民间力量、政府作为和媒体在灾难面前可能达到的效率,以及这种效率的实现方式。
事实上,新闻发源地的形成,不仅三农问题和艾滋病问题如此,也不仅湖北、安徽、河南如此。2003年的一篇新闻学的论文曾对一家报纸自1998年到2003年5月5年中所谓“批评报道”所涉及的省份进行定量分析,涉及出现频率最高的5个省份的报道,占该报“批评报道”总数量44.6%,而湖南、湖北、河南3省均居其中,各占8.5%。当然,它们都属于国家“中部崛起”战略中所指的中部。
“中部”的新闻事件频发和中国媒体记者的“心理惯性”相辅相成,共同把“中部”塑造成了中国新闻传播的地理中心之一。诸多全国性的政策、话题、社会现象,都在这个地理中心里变成细节翔实的新闻事件。
多数情况下,这样的新闻事件及其揭示的社会问题,对观察者而言,像是公众传媒上的伤口,从中可以窥测中国时代转型的错位和落差,以及它们带来的伤痛。
从这一点来说,中国的新闻本无所谓地域的分别。“中部”作为传媒观察的关键出现,是因为“中部”新闻事件的高密度使公众传媒的伤口变成了舆论的溃疡,不仅触目惊心,而且经久难愈。新闻发生的密度也成了新闻。
监督传播效率
阜阳假奶粉和大头娃娃一事天下大白后,本地媒体在全国瞩目前已有报道;嘉禾拆迁事件轰动一时,引起全国关注的报道却最早见于北京《新京报》。
许多年轻的记者在采访中常常遇到年长的采访对象突然跪倒在地,声泪俱下。属于“上层建筑”的来自远方的新闻媒体,常常被含冤受屈者视作冤情获得转机的可能性之一。
地方性的新闻个案受到全国媒体的一致关注,并且很快形成某种倾向性的舆论,过程十分复杂。市场化媒体的机动性近年已有增强,但覆盖范围还很难做到无远弗届。网络新闻的普及,以及同行间的竞争,一方面对媒体快速有效地采集新闻提出了高要求,另一方面缩短了媒体的触角所及,或者说操作半径。中部6省地处北京、广州和上海之间,乘坐飞机或汽车等快速交通工具,基本上一日可至。这使它天然地处于几个媒体集中而且影响力大的媒体重镇的操作半径之中。中部事件成了本地新闻而外的全国性新闻竞争的第一落点。中部的事件动辄惊动全国,与此不无关系。
这些跨地区的新闻操作,一般被读者也被报道涉及的地方政府归之于所谓“负面新闻”或“批评报道”。地方官员常常认为,媒体的“批评报道”有损本地区在全国舆论乃至社会心理中的“形象”,因此转而从动机上指责具体报道的记者和媒体。中国新闻媒体一线的记者常常遭到某些重大新闻事件当事人的质疑:
全国都有这样的事情,为什么单单要报道我们?
那些象征性的新闻事件,比如2003年的“孙志刚事件”、2004年的“阜阳假奶粉事件”和“嘉禾非法拆迁事件”,背后指涉的收容遣送制度、农村食品安全和城市化中的拆迁问题,不独广东、安徽或湖北才有,而是全国大范围长时期普遍存在。媒体对各地相关事件的舆论监督也一直不断。然而只有上述事件最终惊动高层,社会呼声强烈,指向鲜明。政府也正是借这些个案,因势利导,出台了相关政策,使类似事件朝着可以解决的方向迈一大步。
实际上,这些并不鲜见的新闻能够被广泛报道、转载和评论,促成经年积久的社会现象发生实质性的改变,究其原因,只能说那些看似孤立的事件,充当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问题普遍存在和媒体的关注旷日持久,使矛盾充分显露,舆论背后集聚的社会力量才能形成明确的改革诉求,这种诉求将寻找个案作为突破口,从而得以表达。新的政策在民意的支持下,迅速出台推行。
有人将“中部”各省的高曝光率,归之于中部与中国几个媒体密集的城市的距离,以及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改革难度大,暴露问题相对较多之故。
“中部”的新闻事件之所以易于形成全国性的舆论合力,与中国新闻的“地缘格局”的确有关。中部作为重要的资源和劳动力输出地,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这种资源输出的经济位置,在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被再三强化。中部“发展慢,改革难,问题多”,背后实有更深远的历史结构在发挥作用。
从这个角度来说,“中部”的媒体形象是一个象征符号,从更长远和更大范围内来说,传媒对“中部”的观察,是将其视作中国历史格局--尤其是“现代化”过程中的切片和标本。中部的水灾和矿难,三农问题和河流污染和艾滋村,这些与中国发展未来走势高度相关的议题,急需媒体形成接近的价值判断,形成舆论的合力,集体发挥社会功能。
新闻的惯性与惰性
艾滋病防治志愿者乌辛堃给本刊记者发来邮件说,他刚刚经历了一次Journey to the heart of china(中国心脏地带的旅行),途经山西、河南和安徽3省。他解释说:用“Journey to the heart of china”来形容这次旅行,首先是因为This land of the Yellow river and red earth supposed to be the birthplac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power and wealth.(这块有黄河和红土的土地被看作中国文明、权力和财富的源头),而如果不是用“心”体验,不是共同生活的经验,很难对这块土地上的问题有更深的认识。
他委婉地说,媒体对艾滋病的报道,使更多的人了解了中国艾滋病和艾滋病人的现状。然而,媒体有一种“渲染悲伤”和“报忧不报喜”的倾向。当跟他一起到艾滋村的大学生看到感染者仍然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之前,很多人一直以为,一旦感染艾滋病,就会气息奄奄。
在2005年春节前安徽、江苏等地发生流脑的时候,传染病专家姚文虎略带不满地表示,很多采访他的媒体,连“暴发、散发、流行、大流行”这些流行病学的术语的区别尚还一无所知,新闻标题用语有误。“这绝对不利于人们判断形势、不利于传染病医生开展工作。(未完)
为舆论监督提供制度保障--知情权与表达权对舆论监督的意义 关键词: 舆论监督 知情权 表达权 法制保障 [摘要]:
近年来,党和国家的重要文件一再强调”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本文认为,知情权与表达权的确立,为舆论监督提供了法制化的制度保障,具有重要的法制意义。
2007年春天以来,我国新闻媒体掀起了此前少有的舆论监督浪潮:”重庆钉子户“,”厦门PX项目“,”无锡太湖蓝藻“、”山西黑奴工“,”陕西华南虎“......无不激起巨大的社会反响,推动有关问题的解决,令人刮目相看。新闻界一向感叹舆论监督难,为什么如今能够突破某些条条框框的限制,大刀阔斧地开展舆论监督?原因自然多种多样,而党和国家有关舆论监督的新理念、新政策以及相应法规在十七大前后的出台,不能不说是重要原因。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2007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申:”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同年10月,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胡锦涛总书记在政治报告中庄严承诺:”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党和国家的重要文件如此一再强调”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而且”四权“并举,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深化民主法制建设的决心与信心。
字面上,上述”四权“并没有明确讲到”舆论监督“。但是,”监督权“已包含了”舆论监督“的内容。我国宪法第27 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经常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第41 条规定: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这就意味着,公民监督权具有宪法依据。”从概念上看,公民监督权指公民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利,包括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检举权以及运用舆论工具进行监督的权利。“[1]而公民运用舆论工具进行监督,就是舆论监督。所以十七大报告讲到监督时很明确地讲到了舆论监督:”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加强民主监督,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 早在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就明确提出:”要通过各种现代化的新闻和宣传工具,增加对政务和党务活动的报道,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支持群众批评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反对官僚主义,同各种不正之风作斗争。“从此,”舆论监督“就成为此后历次党代会政治报告以及其他中央文件的一个重要内容。经过多年的建设,舆论监督已经与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一起,构成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监督体系。作为民主政治的产物,舆论监督是公民通过新闻媒体依法对国家机关、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和个人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的了解和评论,是实现言论自由权利的重要手段,是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一种形式,更是实现民主权利的有效手段。[2]随着现代传媒业的迅猛发展,舆论监督的作用日益突出。在许多国家,舆论监督已经成为一种跨地区、跨空间、无处不在的有效监督手段,成为反映民情民意的”晴雨表“,监控公共权力运作过程的”电子眼“,捍卫公共利益的”守望者“,预警社会腐败现象的”警报器“,对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行发挥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当代中国的舆论监督总体上还处于比较艰难的境地。曾有人把舆论监督难概括为”四难“:一是采访难,二是取材难,三是获得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支持难,四是解决问题难。[3]当然,千难万难,主要难在被监督者往往从地方和本位的利益出发,处处设置障碍,甚至殴打记者,非法拘禁记者。2008年初的”西丰事件“,就是一个典型案例。1月1日,法制日报社主办的《法人》杂志刊登了记者朱文娜采写的《辽宁西丰:一场官商较量》,报道西丰县商人赵俊萍遭遇的”短信诽谤“案,其中涉及西丰县委书记张志国。三天后,西丰公安局和政法委工作人员携带立案文书和拘传文书,到北京《法人》杂志编辑部,以涉嫌诽谤,要求拘传记者,令舆论一片哗然。
为什么我国的舆论监督一方面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支持,一方面又困难重重、步履维艰呢?从根本上说,主要是缺乏相应的制度支持。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共中央曾决定:”在一切公开的场合,在人民群众中,特别在报纸刊物上展开对于我们工作中的一切错误和缺点的批评与自我批评“[4],并且领导我国新闻媒体在50年代初开展过有声有色的舆论监督。遗憾的是,这样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并没有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也没有成为新闻媒体的内在需求。相反,长期以来奉行”正面宣传为主“的 方针政策,不仅弱化了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的内在冲动,而且为不少人压制舆论监督提供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于是,”报喜不报忧“成了新闻宣传的一种”常态“,”捂盖子“成了不少人对付舆论监督的家常便饭。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王国庆在做客央视《新闻会客厅》时说,地方的新闻发言人有这样的说法:现在发生在一些地方的所谓不好的事情,90%都能”捂住“,只有10%倒霉的给披露出来了[5]。试想,90%都能”捂住“,这难道不正是最生动的注解吗? 我们知道,舆论监督是一个过程:首先是新闻媒体把被监督对象的情况传递给作为监督者的人民群众,人民群众从而对被监督对象的所作所为进行判断与评价,形成舆论,再通过新闻媒体传播出来,形成舆论压力,达到监督目的。由此可见,舆论监督要顺利进行,必须首先向公民全面、及时、客观地提供各种信息。只有公民知情,并且能够自由表达,才谈得上舆论监督。在民主法制的意义上,要有效开展舆论监督,必须保障公民的知情权与表达权。知情权(The Right to Know)是由美国新闻记者肯特?库柏(Kent Cooper)1945年首先提出的概念,本意是指民众享有通过新闻媒介了解政府工作情况的法定权利。20世纪50年代以来,知情权逐渐被理解为一种广泛的社会权利和个人权利,即公民有了解社会活动的权利,包括对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其他事务的了解。
就舆论监督而言,保障知情权是顺利开展舆论监督的前提,公民不知情,舆论监督就成为一句空话。但是,舆论监督仅有公民的知情又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舆论监督之所以能够发挥作用,正是因为”舆论“是一种无形的社会力量,而舆论的形成,则是公民自由表达的结果。厦门PX项目、山西黑奴工等重大问题的妥善处理,离不开公民的自由表达。因此,保障公民的表达权,让公民自由地发表意见、提出批评,就成为舆论监督的内在要求。
所谓表达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以各种形式发表、传递自己的意见、主张、观点,参政议政,而不受他人或组织的非法干涉、限制以及侵犯的基本权利。[6]在宪政意义上,表达权属于精神自由权范畴。因此,表达权也就是表达自由。其中,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是最重要的表达自由。我国宪法第3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这是宪法关于表达自由的规定。从权利内容和特点上看,知情权与表达权具有明显的差异:知情权本质上表现为公民对多种信息来源的诉求,而表达权本质上则表现为公民对表达意见的自由的诉求。但是,两者又是相互依存,相互支持。当代政治学家罗伯特?达尔在《论民主》中精辟地指出,”多种信息来源“(即知情权)与”表达意见的自由“(即表达权)是民主政治的两项必要条件。[7]事实上,知情权与表达权何尝又不是舆论监督的两项必要条件呢?对于舆论监督来说,知情权与表达权缺一不可。只有保障公民的知情权与表达权,才能为舆论监督提供法制化的制度保障。尽管我国1982年宪法已从根本大法上确立了表达权,但保障的有效性仍然不足。譬如,缺乏政治性重视,缺乏法律的刚性保障,整个社会也缺乏基本的表达权意识[8]。好在历史终究是要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1987年,十三大报告明确提出:”提高领导机关活动的开放程度,重大情况让人民知道,重大问题经人民讨论。“这是党的文件最早涉及知情权与表达权的内涵。可以这样说,十七大前后党和国家的几个重要文件一再强调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就是一种政治性重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过程中,这种政治性重视必将逐渐转化为法制性规范。
事实上,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已经落实为信息公开制度的确立。经过数年努力,一部以”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为根本理念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2007年1月17日经国务院第165次常务会议通过,并在2007年4月5日公布,将于2008年5月1日起施行。全国人大常委会2007年8月30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从2007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部专门法律删除了2006年草案中对媒体报道的限制性规定,即:”新闻媒体违反规定擅自发布有关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的情况和事态发展的信息或者报道虚假情况,将由所在地履行统一领导职责的人民政府处以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突发事件的相关信息由该地人民政府统一发布,新闻媒体的相关报道也归其统一管理。”这一删除表明,最大限度地保证信息发布的畅通、透明和准确,已在法律上得到了充分确立。这样,舆论监督也就获得了一种法制化的制度保障。2007年11月3日,记者在安徽省六安市采访,因涉及对当地政府一个职能部门的批评,市委宣传部一名领导横加阻拦,甚至辱骂、威胁记者。对此,新华社发表的一篇时评严正指出,“阻挠舆论监督是蔑视人民知情权”[9]。这一评论表明,保障知情权已成为开展舆论监督的法制依据。在确立知情权、表达权以及监督权的过程中,舆论监督也受到党和国家的充分重视与大力提倡。1945年7月,在回答民主人士黄炎培如何解决一个国家“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问题时,毛泽东明确指出:“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历史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10]毛泽东“让人民来监督政府”的理念,令人怦然心动,不过这仅仅是一种“私下”谈话,而非正式文件。令人鼓舞的是,温家宝总理在200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引用毛泽东的话,首次在国家正式文件中指出:“只有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会懈怠。”强调各级政府“要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民监督”。2008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又进一步提出,“创造条件让人民更有效地监督政府。”毫无疑问,“让人民更有效地监督政府”并且“创造条件”加以推进,已经成为国家对舆论监督的基本价值取向。我们欣喜地看到,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倡导,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地方领导人的自觉追求。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曾感慨,“舆论监督和媒体曝光是促进我们解决老大难问题的一种契机。”[11] 2008年1月,新一届云南省政府上任伊始,即推出两项“舆论监督新规”:一是将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纳入对行政首长进行“问责”的依据之一;二是在新修订的《云南省人民政府工作规则》中,新增“省政府及各部门要接受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的规定[12]。尽管云南省政府如何落实这两项舆论监督新规还有待观察,但这种重视舆论监督的制度建设无疑是值得充分肯定的。4月15日,被河北省人大常委会任命为省政府副省长、代理省长的胡春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欢迎新闻界的朋友监督我,也欢迎广大人民群众监督我”。有理由相信,在知情权与表达权的制度保障下,舆论监督必将达到一个前所未的广度与深度,也必将在当代中国的政治民主建设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促进作用!
第三篇:提高认识形成合力努力开创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
提高认识 形成合力
努力开创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
——在全县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石批林
(2010年4月9日)
同志们:
县人民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全县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全国、全省、全区环保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我县2009年环境保护工作,安排部署2010年环境保护工作。刚才,金昌同志传达了国家、省、地环保会议精神;凤清同志总结了2009年全县环境保护工作情况,明确了今年的环境保护工作任务,讲得很好,我完全同意,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正炳同志通报了中央环保专项资金项目的实施情况。下面,我就如何做好今年的环境保护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切实增强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009年,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全县上下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省、地采取一系列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各项政策措施,千方百计促生产,全力以赴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年实现地方生产总值33.09亿元,增长11.1%;财政总收入完成3.35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4亿元,比上年增长18%。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同时,我们始终坚持“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理念,以推动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把握新特点,总结新经验,认真落实环保目标责任制,较好地完成了环保各项目标任务。一是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新业绩。从2005年8月开展锰污染集中整治行动以来,通过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于2006年12月8日顺利通过国家环保部和监察部验收,得到了“企业投入到位、措施得力,上下联动,整治效果明显”的评价。2008年1月在北京召开“锰三角”污染综合治理研讨会上,我县被指定作典型经验交流发言。2009年5月国家环保部评价我县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功范例;二是生态环境建设有了新成效。全县通过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以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重点林业工程,努力构筑全县生态保护网,水土流失趋势得到初步遏制,生态环境状况总体好转;三是环境执法监察水平有了新提高。通过积极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集中力量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加强了对重点区域、流域和重点行业以及环境敏感区污染源的监督管理,全年没有重大污染事件发生。四是人居环境有了新改观。通过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县城”,深入开展“整脏治乱”工作和采取生活垃圾处理、城镇绿化、城镇噪音控制、取缔燃煤炉灶等多项措施,致力于让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实现了城乡环境卫生明显改善,人居环境逐步优化。
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县环保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总量控制任务艰巨。目前,我县二氧化硫、粉尘、化学需氧量等污染物排放总量处于较高水平,加之2005年核定我县污染物排放的总量较小,完成“十一五”削减目标压力较大、困难还很多;二是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任重道远。前些年,由于“锰三角”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引发一些社会矛盾,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曾培炎副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彻底解决“锰三角”地区的锰污染问题,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但要彻底解决,问题还较多,压力还很大。加之我县还处于新型工业化的起步阶段,高能耗、高污染的工业经济格局在短时间内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环境承载的压力还较大,形势不容乐观;三是环境质量不容乐观。全县大气污染治理步伐还
需进一步加大,工业和生活产生的固体废物污染较为明显,城区餐饮业油烟污染及建筑施工噪声、交通噪声已成为严重扰民因素,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县城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有待进一步完善。四是环保队伍及能力建设有待加强。与当前繁重的工作任务相比,环保部门在装备、监管手段及应急能力建设等方面仍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工作需要,自动化监控程度还不高,很难从源头上遏制环境污染。
正确认识当前我县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形势,是做好全县环保工作的关键。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就必须摈弃拼资源、拼消耗、拼环境承载能力的老观念,更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是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大胆探索,坚持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实践证明,如果在经济发展中继续走“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老路,那将会付出沉重的代价。在座各位对前些年的锰污染治理工作是有深刻体会的,耗费了我们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不能彻底解决。为有效解决锰污染问题,去年国家环保部又拨给我县5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锰污染治理,如果我们把它用好、用出成效了,今后5年内国家环保部将继续以每年不低于5000万元的环保专项资金拨给我县,直至彻底解决锰污染问题。因此,我们必须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高度,充分认识我县环境保护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真正把环境保护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全面推进2010年环境保护各项工作
环境质量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我们要明白人民群众既想要实现生活小康,更想要得到身心的健康,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经济、增加人民群众收入的同时,切实保持全县经济、社会、环境、资源良性循环和协调发展,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全面推进环境保护工作。
(一)加大减排工作力度,确保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按照地区行署与县人民政府签订“十一五”减排目标责任书的要求,到2010年底,我县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要控制在0.94万吨,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控制在0.11万吨,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分别削减25%和22%,辖区内出境断面水质达到功能区划要求。2009年,我县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0.85万吨,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为0.15万吨。要全面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责任书规定的目标任务,今年的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必须在去年的基础上削减0.04万吨,这不仅仅是单一的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更是一项政治任务。今年年底,省人民政府要向国家交帐,地区要向省政府交帐,我们要向行署交帐。对完不成任务的,国家将严格实行“行政问责”和“区域限批”,影响的不仅仅是一个地区或一个县那么简单。因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切实抓好目标责任书任务的落实,责任到人,督促到位,确保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并接受国家、省和地的核查。一是从源头控制环境污染。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全面清查各类在建项目,对未经“环评”审批擅自开工建设的项目要一律停建并依法查处。强化对环境影响较大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估和建设项目全过程环境监管,加强项目审批的跟踪监管和项目竣工的环保验收。进一步推进规划环评工作,逐步推行环境影响后评价制度;二是强力推进环境准入制度。严格审查,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工业企业不予审批,限制工艺落后、高能耗、重污染的企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与布局调整,使区域经济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要求相协调;三是大力推行清洁生产。鼓励现有企业节能降耗,实行清洁生产、节约生产,新上马的企业推行清洁生产,特别是环保部门要加大污染减排工作的督查力度,狠抓国控、省控及地级重点污染源污染防治设施的建设及运行管理,要会同建设部门切实抓好污水处理厂的建设,确保今年5月底前投入试运行,促进减排任务的圆满完成。
(二)继续开展污染防治工作,切实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一是优先保护饮用水源,突出抓好饮用水源地环境管理。严格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禁止在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建设与供水设施、水源保护无关的任何项目工程及新增排污口,要限期拆除已设置的排污口,定
期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确保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今年,思南、沿河、万山等兄弟县(特区)已列入省级第一批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综合整治范围。我县要抓紧编制项目,千方百计争取列入省级第二批支持范围。同时,要认真落实和完善饮用水源地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确保遇事不慌,处置及时有效,群众供水不受影响。二是大力加强重点流域、主要区域的污染防治工作。今年是完成“十一五”任务的决战年,也是全省统一安排的环境监督执法年。我们一定要以强化环境监督执法为抓手,把环境容量、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和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放在第一位,认真组织实施《松江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全面落实整治方案,进一步巩固锰污染治理成果,确保我县2个出境断面和3个国控监测点长期稳定达标,促进各项环保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三是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不断改善人居环境。要以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城考”为抓手,以制止噪声扰民为重点,加强建筑施工噪声和城市饮食油烟污染的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建筑工程夜间施工许可制度,严格执行建筑工程夜间施工临时许可审批制度、排污申报制度和环境执法巡查制度。组织开展机动车违章鸣号、营业性娱乐场所、婚丧嫁娶乐队等噪声污染的综合整治,继续开展高、中考期间的噪声专项整治。四是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强化污染的源头控制。严格执行“四个一律”政策,对于国家明令淘汰、禁止建设和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一律不批;对环境污染严重、低水平重复建设的,一律不批;对环境质量不能满足功能要求和本地没有总量控制指标的,一律不批;对位于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内的,一律不批。涉及饮用水源保护、风景名胜、重要生态功能等环境敏感区域,要严格把好项目的环境准入关。对未审批就开工、不审批也建设、环保设施无故不运行或以试运行为由长期违法排污的,要坚决责令停止建设,严肃处理。
(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围绕“梵天净土•桃源铜仁•文化松桃”的旅游发展总体思路,把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兼顾生态与经济效益,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资源以及环境的破坏。要继续加大矿产资源开发中的环境监管和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加强对锰、钒等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逐步制定和实施采矿废弃区的生态修复方案。大力实施植树造林、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荒山石漠化治理以及城郊、通道的绿化美化,不断加强各保护区和旅游景区、景点的环境管理,提升我县旅游形象。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和正在实施的农村村寨环境污染治理项目,积极推进农村改水、改厕、改厨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以沼气池建设为重点,大力开展农村卫生整治工作,切实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倡导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以降低对土壤、水体的污染,积极创建生态示范乡镇、环境优美乡镇和文明生态乡村。去年我们申报的两个省级农村环境保护项目获得批准建设,今年我们又向中央、省分别申报了一批农村环境保护项目,各有关部门要加大申报项目的跟踪力度,确保项目早批准、早建设、早发挥效应,为申报建设“生态文明县”奠定基础。
(四)强化环境风险防范,切实维护环境安全。近年来,全国范围内相继发生“陕西血铅”、“浏阳镉”、“阳宗海砷”等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群众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我县虽然没有发生重大环境安全事故,但不等于没有环境安全隐患,必须切实加强环境风险防范,确保环境安全。我县地处黔、湘、渝三省(市)交界地,位于清水江上游,地理位置较为特殊,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环境污染纠纷,形成“锰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和谐的重要因素,大家务必引起高度重视,细划过程管理,坚决贯彻和落实“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方针,强化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加强管理与监督。要进一步加大重点行业、领域的专项检查力度,组织开展危险化学品和尾矿库等环境风险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加大对电解锰企业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的监督及检查力度,采取有力措施消除环境隐患,完善环境应急机制,规范并落实环境风险评估等制度,妥善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督促重点环保监控企业修改完善环境应急处置预案,建立健全环境安全的相关制度,切实维护我县环境安全。
(五)加强项目资金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着力推进中央补助我县环保专项资金项目的实施进度,今年10月份国家环保部要组织检查验收;蓼皋镇长冲村、太平营乡古庄村实施的农村环境保护项目是地委、行署今年要完成的“十件实事”之一,我们务必要保质保量按时实施好这些项目。同时,该项资金涉及的区域广、项目多,牵一发而动全局,需要多个部门的共同参与和支持。各乡镇、各有关部门以及项目实施单位要统一步伐,协调运作;财政部门与项目实施单位要搞好协调配合,要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计划走、计划跟着规划走”的原则,使资金调拨和项目进程融为一体,确保专款专用,有效防止截留、挤占和挪用,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的是,我们要以中央加大环保专项治理资金投入为契机,切实开展锰行业环境综合治理。尤其是10家电解锰企业要顾全大局,决不允许出现偷排、漏排的现象发生,一旦松江河流域的环境容量出了问题,影响的不是哪一家,而是10家企业同时受到牵连,并对我县今后新上电解锰项目带来极大的困难。
三、转变作风,强化措施,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面对当前环保工作的繁重任务,要投入足够的精力,齐心协力,团结奋战,确保全年环境保护工作任务完成或超额完成。
(一)要加强领导,明确职责。环保工作量大面广,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各乡镇人民政府要以落实减排目标责任为抓手,紧紧抓住制约环境保护的焦点和难点问题,明确职责,及时分解、细化并落实责任,主要领导要对辖区内环保工作负总责,亲自研究部署,亲自督促检查,确保环保各项工作任务分解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形成自上而下的责任体系,坚持一抓到底,并抓出成效,对完不成减排任务或因决策失误、监管不力造成重大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事故的,要坚决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二)要大力开展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保意识。环保工作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广泛参与,要全面完成今年的环保目标任务,必须进一步把宣传教育工作抓好抓实,组织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更加积极地参与环保事业。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宣传循环经济理念,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时披露环境问题,曝光违法行为,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引导公众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同时,还要利用“6·5”世界环境日等活动,深入开展环境警示教育,推动环保热点和难点问题的解决。
(三)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锻造一流的环保队伍。环保部门要进一步加强行风建设,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深入贯彻环保系统“六项禁令”,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教育管理,规范执法行为。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把环保执法和为基层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切实为企业、为基层办实事。要深入开展调研,围绕全民环境教育、专项治理、绿色创建和生态县建设开展专题调研活动。要善于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大力引进推广环保项目和科研成果,加速推进污染治理工作,提高全县的环境质量。要加强职工培训,使每个环保领导干部、每个环保执法人员都树立起可持续发展观和环境保护法制观念,能够熟练掌握有关业务知识,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环保工作需要。
(四)要形成工作合力,健全环保工作长效机制。各乡镇、各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以抓好环境保护工作为己任,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在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政策,履行监管职责的同时,要抓住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更加积极地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科技创新和产业的不断优化升级、转型,经常沟通反馈工作情况,共同为全县环保工作献计献策。与环保执法有直接、间接关系的部门和单位特别是行政执法部门要认真执行环保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污染源限期治理制度。环保部门要充分发挥规划、协调、监督、统一管理的职能,主动工作,争取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要依法规范自己的行政行为,加强检查指导,定期检查目标责任书的落实情况,总结经验,树立典型,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全县环保工作上新的台阶。
同志们,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既是当前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也是为人民群众谋利、为子
孙造福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做好这项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我们一定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解放思想、鼓足干劲、突破重点、扎实工作,为全县环保事业的健康发展,为松桃经济社会和谐进步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四篇:财务和基金监督科工作材料
财务和基金监督科工作材料
xx年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着力推进全区“环境提升年”目标实现的关键一年。总结上半年的工作,我们充分认识到存在的不足和主要问题,下半年,财务科和基金监督科将继续按照工作重点,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狠抓落实、加快推进,努力使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结合下一阶段的工作,提出整改措施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两局新合,抓日常工作较多,主动学习不够。
整改目标:倡导“终身学习”,争创“学习型科室”。
财务科室对技术性和协调性要求
很高,其工作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我局的资金的正常运行、管理及决策。随着两局合并工作的顺利收尾,对财务工作及财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不断提高每个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坚持职业道德和业务技能的培训学习,才能全面提高了财务部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2、科室新建,各项规章制度有待进一步补充完善。
整改目标:全面建章立制,创建“规范化科室”
提升服务,制度先行。科室自3月份成立以来,充分认识到制度管理的重要性,提出要”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钱,按制度办事”的理念,不等不靠,主动规范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重点健全财务科室内控制度,及时做好建立、修订和补充工作,保证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和不断完善。
3、业务新接,社保基金的管理监督工作需要重点规范。
整改目标:内外同心,打造良好的基金及财务运行环境。
基金是社会保障制度的“生命线”,必须精心维护,基金监督更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的财务、资产管理和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工作,围绕年初制定的管理目标和考核要点,努力完成科室全年整体工作任务。
二、整改措施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1、要继续勤学理论知识,进一步加强依法理财的观念,提高财务人员的政策水平;要精通业务知识,及时更新知识,拓展技能,以教育培训保证财务人员队伍安全;要补充社会知识,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更充分的发挥财务人员的管财、理财职能,为领导把好关、献好策。
2、要继续抓好财务管理制度的修编,做好财务管理规范化工作。以制定、修订整体财务管理制度为核心,以固定资产管理、经费报销、票据管理、收费
项目及内部控制为重点、逐步形成“执行有力,监督到位”的综合管理制度体系,增强管理透明度,确保整体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3、社会保险基金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涉及征缴、管理、支付、运营等多个环节。要在全面熟悉业务的基础上,把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相结合,实现全面、动态、适时监控,凡是与基金安全有关的部门和环节,都要进行监督。基金监督科室首先要管好自己,其次要做好与相关科室的衔接工作。加强学习、努力工作,求真务实,统筹兼顾,在发展中提升实际工作水平。
通州区财务和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科工作总结
本科室有两块工作职能,一是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工作,二是人力社保局财务工作。首先总结一下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工作。
社保基金是广大参保人员的“养命钱”和“救命钱”,是社会保障事业健康发
展的物质基础。收好、管好、用好社保基金,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首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赋予我们的一项重要政治责任。温家宝总理说:社会保险基金是高压线,任何人都不得侵占挪用。因此各级社保基金的管理、经办、监督部门都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基金安全的重要性,像对待自己生命一样来珍视社保基金,确保基金的安全完整。
一、加强社保基金监管,进一步提高基金的安全程度。
为确保基金安全,年初我科室制定《2014基金监督工作实施办法》。其中包括对社保中心、职介中心、劳服中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管理中心、人才中心、各街道、乡镇社保所,所管理的养老、失业、工伤、生育、医疗保险基金;老年无保障资金;就业再就业资金等的日常运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从规范制度、建立要情报告制度、基金及时收
缴、待遇按时足额发放、规范操作流程等进行监督检查,并制定了相关考核制度。
二、确保完成沉淀及结存基金的清理工作。
4月27日全市召开电视电话会议,传达了《关于继续做好社会保险沉淀及结存基金清理检查工作的通知》,会后我局专门成立领导
小组,由财务基金监督科牵头,组织社保中心、劳服中心、职介中心、人才中心、乡镇街道社保所召开协调会,部署了沉淀及结存基金的清理工作。前后历时3个月,召开清理情况汇报会6次,相关科室抽调专人加班加点,进行沉淀基金清理,截止到7月底,共清理2014年底以前沉淀及结存基金2014.29万元,到目前为止我区沉淀及结存基金还剩余49151.49元,均为2014年底前收缴过程中形成的养老保险基金,其中职介中心43812.77元;人才中心5338.72元。针对两个部门情况,财务基金监督科要
求继续核对清理,以确保基金的安全完整。8月份市局基金监督处到我区调研保险沉淀及结存基金清理情况,我局此项工作受到市局领导充分肯定,沉淀及结存基金清理完成情况位居全市前列。
三、社会保险基金专项审计工作。
从基金监管的外部环境来看基金监管的形势非常紧迫。这几年,我区的社会保险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与此同时,也出现了极少数企业少报漏报缴费人员或缴费基数的情况,使企业的职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也使大量社保基金流失。今年我区有53家单位被列入全市的社保基金专项审计范围,从5月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陆续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列入审计名单的单位实施审计。对此我科全力配合事务所工作,对需要补缴的单位,必须补缴落实,到目前为止共补缴社保基金132.37万元。
四、多方审计,确保基金安全
今年可以说是“审计年”,各级审计检查共计4次:
一是,市审计局从8月31日到9月30,历时一个月时间审计我区五项社保基金管理和使用情况,而且延伸到社保所及相关企业,涉及基金35.3亿元,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经过审计我区五项社保基金管理和使用情况均符合规定,并得到审计人员的充分肯定。
二是,为了确保基金安全,今年财务基金监督科又委托国信浩华会计师事务所对除市审计局所审单位之外的12家社保所、局相关科室进行了审计工作,审计涉及资金4.1亿元,结果没有发现大的违规问题,对于个别单位我科室将督促其尽快整改,确保资金安全。
三是,10月12日市局检查组对我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进行了检查,对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费用的管理、档案及财务管理等进行了细致的抽查,其中涉及基金10.59亿元,结果没有发现大的违规情况,对一些细节问题,财务基金监督科已要求相关部门尽快整改。
四是,11月2日市局检查组对我区促进就业资金审批监管工作进行了现场检查,此次检查规格之高也是少有的,并且延伸到街道、乡镇社保所,其中享受自谋保险补贴12452人,资金8001万元;稳定就业岗位补贴20家单位,人员2552人,资金1509万元;672家用人单位招用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358人次,享受补贴1673万元;60家用人单位招用农村劳动力279人,享受补贴163万元;25371名求职者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就业,市局拨付补贴资金130万元;检查结果
令市局领导满意。
本科室另外一块工作就是局财务工作,此项工作关系到全局的日常运转,忽视不得。
一、从制度入手加强财务管理。
今年是原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愿人事局合并后的第一年,为加强财务管理,年初制定出台了《通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务管理暂行规定》、《通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务检查及内部
审计监察管理实施办法》,并对其他科室财务人员进行了培训,从制度上加以制约工作行为,避免违规情况发生。加强印章管理,设定专人管理财务印章,使银行预留印鉴与支票、密码分开管理,每月必须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找出未达帐项。
二、清理固定资产,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上半年,我科室对原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帐下的固定资产进行了排查、清理,下半年又对原人事局的固定资产进行了清理,明年准备出台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加强部门管理,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2014年我科将继续做好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工作和财务工作,做好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系统上线工作,确保社会保险基金安全,确保全局财务工作正常运行。
2014年12月
财务和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科
基金监督科工作总结
2014年以来,基金监督工作在局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指导下,在相关科室和同志们的支持配合下,紧紧围绕全局的工作中心,以为各项基金管理做好服务工作为宗旨,坚持现场监督与非现场监督工作方式相结合,开展了以下具体工作内容:
一、以专项稽核为契机,促进社保基金监督工作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根据**市开展社会保险缴费基数、人数和待遇支付专项审查的要求,从五月下旬至八月中旬,我局抽调业务人员分两个小组对全市30%的企事业单位开展了基金稽核工作,共稽核企事业二十一家,涉及人员9100余人,对发现的问题现场进行了有效整改。
二、根据**市医疗保险基金检查要求,与我局医疗保险处配合,制定了我市医疗保险检查的具体方案和实施办法,对全市10家定点医院和16家门诊、32家药店开展了认真的清理工作,对查处问题认真整改,及时报送了汇报材料。
三、认真开展迎接市检查院和**市基金检查组对基金的检查工作,对涉及到的八项险种98年-09年十一年的财务收支自查表格进行了审核汇总,确保了检查顺利通过,未出现任何问题。
四、严格按照日常业务办理流程开展工作,确保基金安全完整。针对各项基金支出特点完善了基金支出流程,结合一票征缴系统对大部分的日常收支业务实施了全程监控,有效防范了操作
风险。
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
一、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监督包括基金征缴、支付、投资、预算、决算等环节,在今后基金监督的工作中,严格执行现有各项规定,在不断提高政治业务素质的基础上,善于发现问题,敢于坚持原则,勇于攻克难点。既要把好基金支出关,也要完善基金征缴方面的工作,按照科室职能实现基金监督覆盖率100%。
二、结合非现场监督工作的开展,对手工报送或网络传输的有关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掌握社会保险参保变更情况和基金变动及增值保值情况,对基金收缴、支付和运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非常态变化,及时汇总及时汇报,发现问题及时查找原因,针对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坚决杜绝以前社保基金同类问题的再次发生,为局里的各项业务开展和重大业务的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保障和服务。
三、在新科室成立后积极加强与各部门各科室的沟通协调,按照全局工作的统一部署,立足实际,锐意进取,提高服务企业、服务社会、服务全局的水平,为全局工作的开展发挥科室的积极作用。
基金管理工作是一项严肃的工作,也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一项工作,承担这项工作意味着承担了更多责任,我感觉工作中还存在着各种不足,恳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能对这项工作积极的给予我建议和帮助,基金监督科将认真听取
同志们的建议和意见,和大家一起把这项工作做好,共同维护好基金的安全,为全局工作的开展发挥科室的积极作用。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规划与基金监督科优秀公务员个人事迹材料
追求一流用敬业奉献浇灌闪光业绩
**,女,满族,1963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文化,现任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规划与基金监督科科长,5月在市群众来访接待调处中心工作。
多年来,她勤于学习、开拓进取、坚持原则、按章办事。她所负责的规
划统计、社保基金监督、财务管理工作都取得了较大成绩,为劳动保障事业的长足发展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多次被评为市直机关先进工作者,被评为全市城乡建设先进个人,-连续5年被评为全市“优秀公务员”,被评为市直机关第六届优秀公仆。
她勤奋工作、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率先在全省劳动保障系统实行“财务归口管理”,促进了劳动部保障经费的合理、有效使用,得到省厅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并在全省推广经验和做法。几年来,不断规范管理、逐步提升管理水平,一方面加强制度财务建设,完善管理措施,先后出台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务管理办法》等一整套完备的管理制度,针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市区垂直管理的模式,创新管理思路,实行费用包干管理办法,使各项工作纳入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轨道,各项支出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另一方面,强化对基层单位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力度,通过定期和不定期考核、检查,打造一支业务素质精、思想政治牢的干部队伍,确保各项政策、制度的落实和执行。
她事业心强、坚持原则、廉洁自律、公道正派。近几年,国家1个月来,更是耐心细致的讲解政策、疏导情绪、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共接待来访230件,接待上访代表900余人次,结案率为90%,使大部分有理访得到了解决和落实。上访群众一般都情绪比较激动,在接待信访时她认真倾听来访群众反映的意见和要求,深入细致的开展思想工作,用自己的热心、耐心、诚心,拉近了和上访人距离,使他们相信党和政府的群众工作政策,相信有理的问题会得到解决,平息了一些人想进省、进京上访的想法,化解了可能激化的矛盾。
完善监督体系维护基金安全
——在全市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工作会议上的发言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2014年,我县基金监督工作紧紧围绕专项治理这个中心任务,认真地开展了自查自纠工作,确保了各项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有效运行,全县基金规范运作率、基金安全完整率均达到100%。
一、2014年的工作情况
初步建立了基金监督体系。
去年年初,我县根据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人员职位变化,重新调整了成员名单,重点吸纳审计、财务方面的专业人才为委员,并进一步修改完善了委员会章程,决定每季度召开一次委员会全体成员会议,切实履行社会监督职能。三月份,经局党组专题会议研究,在机关内部单独设立了基金监督股,并明确了一名专职人员负责具体工作,同时也安排了独立的办公室,挂了牌子,添置了办公桌椅、资料柜、电脑、电话等办公设施设备。四月份,我局根据经办机构人少事多的现实情况,从务实的角度出发,在局系统明确了内控工作分管负责人和经办人,负责开展内部控制和稽核工作,接受县基金监督部门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在建立以上三
级监督体系的基础上,我们还在县电视台开辟了一个专题栏目,常年宣传劳动保障方针政策、业务操作、基金运行等方面的信息,充分调动社会舆论来监督本部门的工作行为,从而达到基金
安全运行的目的。
逐步完善了基金监督制度。
首先,建立了月报制度。根据基金运行的特点,经过深入调研,设计了基金运行情况统计表,由经办机构在报告期后8日内按要求上报基金监督股,所报数字包括业务和财务数字,全面反映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其次,建立了季审制度。每个季度的首月,由基金监督股组织审计、财务方面的专业人员成立现场监督小组,对经办机构上季度的工作情况进行现场监督,查找存在的问题,督促整改到位,确保基金运行安全。第三,建立了内部操作规程。根据业务运行特点,结合“一事两岗两审”制度要求,进一步规范了各经办机构业务流程,使经办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做到事前监督。同时,为督促经办机构主动开展内控工作,加强自身管理,出台了内控工作考核办法,考核结果将与工作经费挂钩。
分步开展了专项治理活动。
根据全市社会保险基金专项治理工作的统一部署,我县结合实际情况,先后认真开展了专项治理活动的宣传发动工作,组织经办机构开展了自查自纠工作,迎接了省市的专项
工作检查,全面完成了上级规定的工作任务,确保了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完整。本次治理工作投入19人,实查单位6个,涉及金额6.45亿元。在专项治理过程中,重点开展了政策宣传、整治整改、账户清查、反欺防骗、举报查处、整章建制六大主体活动。针对自查自纠和上级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积极向领导汇报,争取领导的支持,推动问题的解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监督力度不够大。目前,劳动保障资金量特别大,社会影响也特别深远,而我们的监督力度却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工作需要。如:监督工作队伍素质不能满足工作要求、对经办机构的事中监督措施不到位、对检查出来的问题整改落
实不及时等。
监督体系不完善。劳动保障资金的内部监督、行政监督都已正常开展,但社会监督这一块没有真正铺开,如没有实施举报奖励办法、政务信息公布不完整等。而要实现劳动保障资金的全面监督,就需要社会力量参与,才能切实提高整体监督能力。所以,我们要建立一条畅通的社会监督渠道,充分调动社会监督力量,确保劳动保障资金运行安全。
三、今年的工作思路
2014年,我县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工作将根据常德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资金行政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建立劳动保障资金举报奖励办法。我局将积极与财政部门沟通,建立符合安乡实际情况的举报奖励办法,畅通社会监督渠道,完善社会监督体系。
完善现场监督制度。根据非现场监督收集的情况,每季度将组织一次现场监督,积累监督工作经验,逐步实现现
场监督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同时,还将根据工作需要,对经办机构进行不定期现场监督。
建立统一稽核制度。在去年初步开展统一稽核工作的基础上,全局将整合各方面的力量,统一对参保单位进行稽核,对基金征收环节进行全面监督。
总之,基金监督工作任务艰巨,涉及面广,今年我县将强化责任、强力调度,在市基金监督科的精心指导下,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争取使今年的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谢谢大家!
二○一○年三月
第五篇:财务和基金监督科工作材料
XX年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着力推进全区“环境提升年”目标实现的关键一年。总结上半年的工作,我们充分认识到存在的不足和主要问题,下半年,财务科和基金监督科将继续按照工作重点,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狠抓落实、加快推进,努力使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结合下一阶段的工作,提出整改措施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两局新合,抓日常工作较多,主动学习不够。
整改目标:倡导“终身学习”,争创“学习型科室”。
财务科室对技术性和协调性要求很高,其工作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我局的资金的正常运行、管理及决策。随着两局合并工作的顺利收尾,对财务工作及财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不断提高每个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坚持职业道德和业务技能的培训学习,才能全面提高了财务部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2、科室新建,各项规章制度有待进一步补充完善。
整改目标:全面建章立制,创建“规范化科室”
提升服务,制度先行。科室自3月份成立以来,充分认识到制度管理的重要性,提出要“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钱,按制度办事”的理念,不等不靠,主动规范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重点健全财务科室内控制度,及时做好建立、修订和补充工作,保证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和不断完善。
3、业务新接,社保基金的管理监督工作需要重点规范。
整改目标:内外同心,打造良好的基金及财务运行环境。
基金是社会保障制度的“生命线”,必须精心维护,基金监督更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的财务、资产管理和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工作,围绕年初制定的管理目标和考核要点,努力完成科室全年整体工作任务。
二、整改措施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1、要继续勤学理论知识,进一步加强依法理财的观念,提高财务人员的政策水平;要精通业务知识,及时更新知识,拓展技能,以教育培训保证财务人员队伍安全;要补充社会知识,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更充分的发挥财务人员的管财、理财职能,为领导把好关、献好策。
2、要继续抓好财务管理制度的修编,做好财务管理规范化工作。以制定、修订整体财务管理制度为核心,以固定资产管理、经费报销、票据管理、收费项目及内部控制为重点、逐步形成“执行有力,监督到位”的综合管理制度体系,增强管理透明度,确保整体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3、社会保险基金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涉及征缴、管理、支付、运营等多个环节。要在全面熟悉业务的基础上,把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相结合,实现全面、动态、适时监控,凡是与基金安全有关的部门和环节,都要进行监督。基金监督科室首先要管好自己,其次要做好与相关科室的衔接工作。加强学习、努力工作,求真务实,统筹兼顾,在发展中提升实际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