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落实禁令为突破口不断推进队伍和行风建设
以落实禁令为突破口不断推进队伍和行风建设
2004年,我局结合干部作风整顿和行风评议,为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改善工作作风,切实纠正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我局在国家工商总局“六项禁令”未出台之前,结合本局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的制定了“三条禁令”。10月1日国家工商总局“六条禁令”施行后,在具体执行中,我们
将两个“禁令”有机衔接、融为一体,把它们作为加强队伍和行风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全力抓好贯彻落实。
一、落实“禁令”的主要措施。
1、认识到位。
“禁令”一出台,我们就立即组织召开全系统人员执行“禁令”动员大会,强调执行“禁令”的重要意义,并组织大家认真学习,并将“禁令”及《**省工商局违反对“六项禁令”行为进行处理的暂行规定》转发各所。使大家深刻认识到“六项禁令”是工商机关践行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求的重要举措和具体体现。执行“禁令”也是工商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工商干部廉洁自律和行风建设的延伸与发展,是工商系统队伍建设的内在需要,执行好禁令,必然增强工商执法人员的守法自律意识,纠正和防范不正之风,促进工商干部树立良好风气。2、责任到位。
“六项禁令”颁布后,我们立即召开党组会议,专题研究具体贯彻意见和实施立案,成立以局长为组长的落实禁令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以纪检组长为组长的执行禁令督查组,按照“一把手”负总责,“谁主管、谁负责”和“一岗双责”的要求,由局长同副职签订责任书,副职同分各股所签订责任书,再由股所长同一般人员签订责任书,责任明确到班子,细化到单位,量化到个人,在全系统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今年又将执行禁令情况作为目标责任书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年终考核,各股所年终考核得分同分管领导经济利益、公务员考核挂钩。同时,领导班子提出“从我做起,自我看齐,对我监督”的口号,要求下级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禁令下级做的,自己首先不做,用实际行动,影响他人,当好落实“禁令”的排头兵。3、宣传到位。
宣传到位是执行禁令,使禁令具有约束力的前提条件。一是对内宣传。将禁令制成小卡片,发放到每个职工手中,要求记熟背牢,每位干部做到禁令入耳、入脑、入心,管手、管嘴、管身,时刻随身携带。这小小卡片,成了干部们拒绝喝酒、推卸人情的“保护伞”,要求各所制作警示牌,时刻提醒干部职工强化“酒杯一端,就砸饭碗,禁令一触,就脱制服”的意识,营造一种不敢、不愿、不想、不能违反“禁令”的氛围。二是向社会宣传。我局将两个“禁令”以公开信的方式,寄给职工家属、企业、个体户、行风廉政监督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各届人士,并通过新闻媒体、挂横幅、发文件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对外公布监督电话,设立举报箱,拓宽12315投诉电话的受理范围,受理社会公众对工商人员违禁行为的举报,拓展监督面,使“禁令”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强化社会监督。4、监督查处到位。
监督查处是禁令措施的关键。如果不严格执行,就会流于形式。自执行禁令后,我局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措施进行强有力的监督。一是明察暗访方式。由县局督查组具体执行,发现或有群众投诉举报违反禁令的行为,坚决予以查处。如:2004年11月份县局纪检组接到举报,说有几位工商人员在下午6点之前喝酒,违反了县局“三条禁令”要求查处。接到举报后,领导高度重视,立即派人进行调查取证,结果是:有一工商所长因所上协调工作需要,便饭招待外单位人员,同时邀请本系统几位人员做陪,但喝酒确是是在下午6点过后才进行的。调查清楚后,县局对当事人分别进行了戒勉谈话,提醒注意,对工商所长以公款招待别人之际邀请招待自己工商人员,这一行为提出了严肃批评,并对所长进行了经济处罚。这笔招待费由工商所长个人承担。事情虽小,但对他人敲响了警钟。二是问卷调查方式。2004年先后发放问卷3次,及时收集反馈信息。三是突击检查和交叉检查方式,每次检查结果以计分方式予以通报。四是聘请行风廉政监督员,并出台《行风廉政监督员职责》,赋予一定权力,将工商执行禁令置于社会监督之中。五是邀请各届人士不定期召开座谈会,进行“一日工商”视察,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反映,不怕揭短,不怕亮丑,共谋行风建设的有效途径。六是建立“禁令”监督检查通报制度,使干部职工把执行“禁令”的过程变成自我约束、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的过程,自觉远离禁区,不断增强自律意识和自控能力。二、执行“禁令”的几点体会。
虽然,我局和国家总局制定“禁令”的时间都不长,但由于“禁令”有其严格明显的针对性,严格的约束性,惩处的严肃性,较强的操作性,所以一经发布,即得到干部职工及社会各届的拥护和好评,由于我们紧紧抓住了“禁令”这个突破口和切入点,使我局在很短的第二篇:以落实禁令为突破口 不断推进队伍和行风建设
2004年,我局结合干部作风整顿和行风评议,为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改善工作作风,切实纠正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我局在国家工商总局“六项禁令”未出台之前,结合本局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的制定 了“三条禁令”。
一、落实“禁令”的主要措施。
1、认识到位。
“禁令”一出台,我们就立即组织召开全系统人员执行“禁令”动员大会,强调执行“禁令”的重要意义,并组织大家认真学习,并将“禁令”及《**省工商局违反对“六项禁令”行为进行处理的暂行规定》转发各所。使大家深刻认识到“六项禁令”是工商机关践行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求的重要举措和具体体现。执行“禁令”也是工商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工商干部廉洁自律和行风建设的延伸与发展,是工商系统队伍建设的内在需要,执行好禁令,必然增强工商执法人员的守法自律意识,纠正和防范不正之风,促进工商干部树立良好风气。
2、责任到位。
“六项禁令”颁布后,我们立即召开党组会议,专题研究具体贯彻意见和实施立案,成立以局长为组长的落实禁令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以纪检组长为组长的执行禁令督查组,按照“一把手”负总责,“谁主管、谁负责”和“一岗双责”的要求,由局长同副职签订责任书,副职同分各股所签订责任书,再由股所长同一般人员签订责任书,责任明确到班子,细化到单位,量化到个人,在全系统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今年又将执行禁令情况作为目标责任书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年终考核,各股所年终考核得分同分管领导经济利益、公务员考核挂钩。同时,领导班子提出“从我做起,自我看齐,对我监督”的口号,要求下级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禁令下级做的,自己首先不做,用实际行动,影响他人,当好落实“禁令”的排头兵。
3、宣传到位。
宣传到位是执行禁令,使禁令具有约束力的前提条件。一是对内宣传。将禁令制成小卡片,发放到每个职工手中,要求记熟背牢,每位干部做到禁令入耳、入脑、入心,管手、管嘴、管身,时刻随身携带。这小小卡片,成了干部们拒绝喝酒、推卸人情的“保护伞”,要求各所制作警示牌,时刻提醒干部职工强化“酒杯一端,就砸饭碗,禁令一触,就脱制服”的意识,营造一种不敢、不愿、不想、不能违反“禁令”的氛围。二是向社会宣传。我局将两个“禁令”以公开信的方式,寄给职工家属、企业、个体户、行风廉政监督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各届人士,并通过新闻媒体、挂横幅、发文件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对外公布监督电话,设立举报箱,拓宽12315投诉电话的受理范围,受理社会公众对工商人员违禁行为的举报,拓展监督面,使“禁令”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强化社会监督。
4、监督查处到位。
监督查处是禁令措施的关键。如果不严格执行,就会流于形式。自执行禁令后,我局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措施进行强有力的监督。一是明察暗访方式。由县局督查组具体执行,发现或有群众投诉举报违反禁令的行为,坚决予以查处。如:2004年11月份县局纪检组接到举报,说有几位工商人员在下午6点之前喝酒,违反了县局“三条禁令”要求查处。接到举报后,领导高度重视,立即派人进行调查取证,结果是: 有一工商所长因所上协调工作需要,便饭招待外单位人员,同时邀请本系统几位人员做陪,但喝酒确是是在下午6点过后才进行的。调查清楚后,县局对当事人分别进行了戒勉谈话,提醒注意,对工商所长以公款招待别人之际邀请招待自己工商人员,这一行为提出了严肃批评,并对所长进行了经济处罚。这笔招待费由工商所长个人承担。事情虽小,但对他人敲响了警钟。二是问卷调查方式。2004年先后发放问卷3次,及时收集反馈信息。三是突击检查和交叉检查方式,每次检查结果以计分方式予以通报。四是聘请行风廉政监督员,并出台《行风廉政监督员职责》,赋予一定权力,将工商执行禁令置于社会监督之中。五是邀请各届人士不定期召开座谈会,进行“一日工商”视察,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反映,不怕揭短,不怕亮丑,共谋行风建设的有效途径。六是建立“禁令”监督检查通报制度,使干部职工把执行“禁令”的过程变成自我约束、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的过程,自觉远离禁区,不断增强自律意识和自控能力。
二、执行“禁令”的几点体会。
虽然,我局和国家总局制定“禁令”的时间都不长,但由于“禁令”有其严格明显的针对性,严格的约束性,惩处的严肃性,较强的操作性,所以一经发布,即得到干部职工及社会各届的拥护和好评,由于我们紧紧抓住了“禁令”这个突破口和切入点,使我局在很短的时间内,队伍和行业风气发生了深刻变化。
1、促进了行风建设。
由于“禁令”的落实,使不正之风从源头上受到了威慑和遏制作用,使行业建设做到了标本兼治,对促进行风好转和纠正不正之风起到了很好的催化剂作用。由于我们在行风建设上,将执行“禁令”作为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来抓,因此我局由2003年行风评议最后一名,一跃为2004年全县行风评议第一名,实现了质的飞跃。我们深感落实“禁令”不失为严管队伍、加强队伍建设的好举措、好途径。
2、规范了执法行为。工商人员在执行公务时,按规定统一着装,持证挂牌,亮证执法,在严格执行“禁令”的同时,继续推行“三公开”、“三分离”、“三把关”制度。即办事制度、办事程序、收费标准和收费项目实行公开、定费、收费、查费实行三分离、立案、查案、定案进行三把关,防止利用“案、费、证、照”以权谋私、吃、拿、卡、要。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今年全系统没有发现自定票据、自定收费项目和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违纪问题,由于严格执法程序、提倡文明执法,截止目前,未有一起案件引起诉讼。努力做到依法行政、文明执法。
3、打造了良好的工商形象。
从落实“禁令”着手,努力打造工商新形象。工商部门是一个执法部门,又是一个“窗口”,面临的是广大的经营者和消费者,其工作的好坏,作风的优劣,职业道德的高低直接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我们一方面在硬件上下工夫,从基层工商所基础设施入手,在单位经费十分紧张的状况下,心往基层想,劲往基层使,钱往基层用,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先后投资完成了川道4所办公楼的重建、改建、添置办公设备,改善办公条件,优美办公环境。山区两所办公楼的改建也在今年4月完工。另一方面在完善软件上动脑筋。一是完善制度,结合禁令,开展系统干部作风整顿月活动。二是要求工作人员上班必须着装整齐,佩证上岗,仪表端庄。三是注册分局派员进驻政务大厅,继续深化“一厅式”办公,“一条龙”服务。要求所有窗口必须将办照程序、收费标准、服务承诺公布上墙,民主评费上榜公布,变“暗箱操作”为“阳光工程”。四是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说上一句文明话,递上一杯暖心茶,送上一把靠背椅,想方设法为群众快办事,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有的工商所对居住边远山区的经营户实行营业执照和验照代办制,免费为经营户全程代理,提供便民服务。如仅有两名工作人员的**工商所,在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跋山涉水送照上门,远到上七镇的熬头村。有的工商人员还经常深入到个体户家中解决他们经营中的实际问题,通过亲情服务,原来见到工商就关门,如今是见了工商如亲人,今昔对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五是建立“12315”投诉举报网络,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作为工商部门的“民心工程”,12315是直接面向广大消费者的信息受理和反馈平台。郑重向社会承诺:有假必打、有案必查、有诉必到、有难必帮。无论投诉案值大小,无论节假日,无论白天黑夜,无论刮风下雨,都全力依法维护消费者权益。一年来,共受理投诉案件165件,调解135起,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近40万元。
4、廉洁自律意识明显提高。
“禁令”作为工商人员的“防火墙”和“紧箍咒”,对工商干部遮蔽不良习气的袭扰,提高廉政、勤政和自我约束意识起到了极大的促进和保障作用。不少一线的执法同志深有感触地说:“禁令”的实施,帮我们推掉了好多以前无法推掉的应酬,克服掉了以前习久不觉的坏习气,由开始“他律”逐步变为“自律”使我们深知祸民之事不可为,不义之财不可取,不正之风不可沾,违法之事不可干。
5、落实“禁令”的关键是查处。
我局在出台“三条禁令”之前,结合本局实际,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及党纪政纪的有关规定,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禁令”,反复讨论酝酿,最后大会表决通过,一旦人人认可出台,就必须不折不扣执行,按照严字当头,从严治理的要求,在全系统形成禁令的高压态势,禁令就是高压线,无论涉及到谁,一律从严惩处,对那些损害汉阴工商形象,败坏了行业风气的人,在政治上、经济上都让其付出惨痛代价,从而起到查处一起,警示一片的效果。从禁令出台到目前为止,全系统没有一人被发现或被投诉违反两个“禁令”的。
总之,实施“禁令”的过程是一个立足建设,不断治本的过程,必须长抓不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把我局的“三条禁令”和国家总局的“六项禁令”作为一项铁的制度固定下来,不断建立完善相关配套制度,进一步强化监督,逐步把落实两个“禁令”的工作推向制度化、规范化、日常化的轨道。
第三篇:以落实禁令为突破口不断推进队伍和行风建设
~年,我局结合干部作风整顿和行风评议,为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改善工作作风,切实纠正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我局在国家工商总局“六项禁令”未出台之前,结合本局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的制定了“三条禁令”。10月1日国家工商总局“六条禁令”施行后,在具体执行中,我们将两个“禁令”有机衔接、融为一体,把它们作为加强队伍和行风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全力抓好贯彻落实。
一、落实“禁令”的主要措施。
1、认识到位。
“禁令”一出台,我们就立即组织召开全系统人员执行“禁令”动员大会,强调执行“禁令”的重要意义,并组织大家认真学习,并将“禁令”及《xx省工商局违反对“六项禁令”行为进行处理的暂行规定》转发各所。使大家深刻认识到“六项禁令”是工商机关践行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求的重要举措和具体体现。执行“禁令”也是工商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工商干部廉洁自律和行风建设的延伸与发展,是工商系统队伍建设的内在需要,执行好禁令,必然增强工商执法人员的守法自律意识,纠正和防范不正之风,促进工商干部树立良好风气。
2、责任到位。
“六项禁令”颁布后,我们立即召开党组会议,专题研究具体贯彻意见和实施立案,成立以局长为组长的落实禁令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以纪检组长为组长的执行禁令督查组,按照“一把手”负总责,“谁主管、谁负责”和“一岗双责”的要求,由局长同副职签订责任书,副职同分各股所签订责任书,再由股所长同一般人员签订责任书,责任明确到班子,细化到单位,量化到个人,在全系统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今年又将执行禁令情况作为目标责任书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年终考核,各股所年终考核得分同分管领导经济利益、公务员考核挂钩。同时,领导班子提出“从我做起,自我看齐,对我监督”的口号,要求下级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禁令下级做的,自己首先不做,用实际行动,影响他人,当好落实“禁令”的排头兵。
3、宣传到位。
宣传到位是执行禁令,使禁令具有约束力的前提条件。一是对内宣传。将禁令制成小卡片,发放到每个职工手中,要求记熟背牢,每位干部做到禁令入耳、入脑、入心,管手、管嘴、管身,时刻随身携带。这小小卡片,成了干部们拒绝喝酒、推卸人情的“保护杀,要求各所制作警示牌,时刻提醒干部职工强化“酒杯一端,就砸饭碗,禁令一触,就脱制服”的意识,营造一种不敢、不愿、不想、不能违反“禁令”的氛围。二是向社会宣传。我局将两个“禁令”以公开信的方式,寄给职工家属、企业、个体户、行风廉政监督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各届人士,并通过新闻媒体、挂横幅、发文件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对外公布监督电话,设立举报箱,拓宽
12315投诉电话的受理范围,受理社会公众对工商人员违禁行为的举报,拓展监督面,使“禁令”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强化社会监督。
4、监督查处到位。
监督查处是禁令措施的关键。如果不严格执行,就会流于形式。自执行禁令后,我局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措施进行强有力的监督。一是明察暗访方式。由县局督查组具体执行,发现或有群众投诉举报违反禁令的行为,坚决予以查处。如:~年11月份县局纪检组接到举报,说有几位工商人员在下午6点之前喝酒,违反了县局“三条禁令”要求查处。接到举报后,领导高度重视,立即派人进行调查取证,结果是:有一工商所长因所上协调工作需要,便饭招待外单位人员,同时邀请本系统几位人员做陪,但喝酒确是是在下午6点过后才进行的。调查清楚后,县局对当事人分别进行了戒勉谈话,提醒注意,对工商所长以公款招待别人之际邀请招待自己工商人员,这一行为提出了严肃批评,并对所长进行了经济处罚。这笔招待费由工商所长个人承担。事情虽小,但对他人敲响了警钟。二是问卷调查方式。~年先后发放问卷3次,及时收集反馈信息。三是突击检查和交叉检查方式,每次检查结果以计分方式予以通报。四是聘请行风廉政监督员,并出台《行风廉政监督员职责》,赋予一定权力,将工商执行禁令置于社会监督之中。五是邀请各届人士不定期召开座谈会,进行“一日工商”视察,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反映,不怕揭短,不怕亮丑,共谋行风建设的有效途径。六是建立“禁令”监督检查通报制度,使干部职工把执行“禁令”的过程变成自我约束、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的过程,自觉远离禁区,不断增强自律意识和自控能力。
二、执行“禁令”的几点体会。
虽然,我局和国家总局制定“禁令”的时间都不长,但由于“禁令”有其严格明显的针对性,严格的约束性,惩处的严肃性,较强的操作性,所以一经发布,即得到干部职工及社会各届的拥护和好评,由于我们紧紧抓住了“禁令”这个突破口和切入点,使我局在很短的时间内,队伍和行业风气发生了深刻变化。
1、促进了行风建设。
由于“禁令”的落实,使不正之风从源头上受到了威慑和遏制作用,使行业建设做到了标本兼治,对促进行风好转和纠正不正之风起到了很好的催化剂作用。由于我们在行风建设上,将执行“禁令”作为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来抓,因此我局由~年行风评议最后一名,一跃为~年全县行风评议第一名,实现了质的飞跃。我们深感落实“禁令”不失为严管队伍、加强队伍建设的好举措、好途径。
2、规范了执法行为。工商人员在执行公务时,按规定统一着装,持证挂牌,亮证执法,在严格执行“禁令”的同时,继续推行“三公开”、“三分离”、“三把关”制度。即办事制度、办事程序、收费标准和收费项目实行公开、定费、收费、查费实行三分离、立案、查案、定案进行三把关,防止利用“案、费、证、照”以权谋私、吃、拿、卡、要。从源头上遏制~现象的发生。今年全系统没有发现自定票据、自定收费项目和乱
第四篇:以村庄整治为突破口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赣州市位于江西省南部,简称赣南,是一块有着845万人口、3.94万平方公里面积的红土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这里演绎了中国革命最为悲壮、最为辉煌的历史。改革开放后,赣州革命老区同全国各地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2004年9月,我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审时度势地作出了《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
定》,对系统解决新时期的“三农”问题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实践,并制定了《赣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纲要》。主要内容是:以村镇规划为龙头,建设新村镇;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发展新产业;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根本,培训新农民;以农业产业化为动力,组建新经济组织;以创建文明村镇为动力,塑造新风貌;以“三民”(亲民、为民、富民)活动为抓手,创建好班子。简称“五新一好”。通过以“五新一好”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系统解决“三农”问题的平台,把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农村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落实到具体实践。规划到2010年,使赣州60%的村镇基本达到“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安康、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扎实基础。
一、目标任务村庄面貌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改变村庄面貌是农民的迫切愿望。从赣州实际出发,我们提出的目标任务是:
一是建立科学合理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体制,把村镇规划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2006年底以前完成村镇规划编制工作。
二是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实现所有行政村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电话,基本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自来水普及率达80%,通行政村公路硬化率达到80%以上,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0%。
三是基本解决农村脏、乱、差现象。清垃圾、清路障、清污泥,圩镇达到“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目标;村庄改造面实现60%以上,达到“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整洁、村貌美化”的基本标准。
四是按一户一宅、节约用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推进民房建设,使60%的民房达到方便生产生活、凸显风格特色、一户一厕、人畜分离。同时,引导农民拆除“空心房”,依法、有偿、自愿流转宅基地。
二、基本原则
一是规划先行、政策引导。以规划为龙头,抓紧编制全市小城镇体系总体发展规划,以自然村为单位编制村庄规划,严格按规划推进村庄整治。
二是群众为主、政府扶助。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以政府投入为主,农民群众直接受益的分户建设项目以农民自己投入为主,形成有利于发挥各方面积极性的投入机制。
三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注意农村规划建设与城市规划建设的区别,凸现农村特色,避免城乡一体化变成城乡一样化;注意乡镇与乡镇之间、村庄与村庄之间的区别,做到风格各异、百花齐放。
四是量力而行、分步到位。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进行。正确处理阶段性目标和长远目标的关系,注意因时、因地制宜,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分步骤、分阶段地推进新村镇建设。
三、主要做法
(一)政府推动。一是宣传发动。二是物力财力文持。市、县财政设立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并把村镇规划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免费为村庄和农户建房提供规划。同时,采取财政投一点、涉农资金捆绑使用倾斜一点、帮扶单位助一点、受益群众出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政策优惠减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截止2005年12月份,全市己累计投入新村镇建设资金7.9亿元,其中财政安排1.6亿元,专项资金投入1.2亿元,社会筹措资金(包括农民自筹)5.1亿元。三是加强指导。市、县成立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国土资源、规划建设等与村庄整治相关的部门参与其中,并分别制定支持参与方案。各个乡镇成立建设管理所,负责日常管理。我们还与高校合作,邀请其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和帮助规划编制工作。
(二)农民自主。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农民自愿、村民自治。一是维护和实现农民群众在村庄整治中的参与权。如进行村镇规划时,吸收村民代表参与,既加强对农民的规划意识教育和规划知识培训,又提高农民对规划的认同度及今后的执行度。二是鼓励农户自主申报改造项目。对群众自愿申报率达不到规定要求的村庄,不列入整治改造范围。三是鼓励农民投资投劳。把政府的物资和资金支持,与农户自己完成的工作量挂钩,多完成多补助,少完成少补助,不行动不补助。
(三)理事会运作。在党支部、村委会领导下,成立新农村建设村民理事会,作为社会服务型组织,主持村庄整治和调解矛盾纠纷。理事会成员由群众民主推选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和中青年积极分子组成。政府指导理事会制定章程、建立制度、规范运作。会昌县西江镇河背村唐屋小组实施“空心村”整体改造时,依
靠理事会做工作,涉及三个姓氏的54户搬迁户很快就达成了统一拆屋、统一规划、统一新建的协议。
(四)全社会支持。动员和组织各行各业、社会各界尽其所能地为村庄整治提供支持和服务。如开展对口帮扶活动,动员社会各界捐资捐物,等等。今年上半年,我们结合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组织市、县、乡万名干部下基层帮助新农村建设,受到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下一步,我们还将按一村一名的标准,大规模地培训和下派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指导和帮助新农村建设。
(五)选准切入点。我们首先开展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的“三清”工作,彻底整治农村脏、乱、差,美化净化村容村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三清”起步后,我们重点抓好村镇规划,分期分批推进改路、改水、改厕的“三改”工作。“三清三改”的巨大变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使村庄整治乃至整个新农村建设比较顺利地走进了千家万户。同时,我们注意培植具有指导作用和启发效果的示范点,以典型引路带动面上工作。
(六)建章立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把符合客观规律的东西形成制度和规范,建立长效机制,实行规范操作,使新村镇建设步入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发展的轨道。先后制定了《赣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纲要》、《赣州市农村建房施工质量指导手册》等纲领性文件和技术规范文件。其中《发展纲要》还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
四、主要体会
赣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别是村庄整治的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这场深刻的农村变革任重道远、艰巨复杂,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以推进。
(一)要创新理念,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农民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价值主体和创造主体,也是建设主体和受益主体。只有尊重和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避免政府包办,村庄整治才能持续有效地推进。赣州在村庄整治中,政府虽强力推动和大力支持,但没有包办代替,更没有强迫命令,而是把动员和组织群众贯穿始终,把着力点放在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上,从而使村庄整治很快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二)要创新思路,坚持科学切入、循序渐进。村庄整治不可能一下子全面铺开,同时干部群众认识和接受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必须注意选准工作切入点,以迅速打开工作局面。赣州从“三清三改”起步,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这些事情,与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农民群众最迫切希望做好的。特别是“三清”工作,简便易行,立竿见影。“三清三改”取得阶段性成果后,我们又及时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村庄规划建设上来。实践证明,这种工作思路符合赣州的实际情况,也符合村庄整治的客观规律。
(三)要创新模式,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首先,要突出农村特色。如,在编制规划时,我们坚持“一个保持、两个突出、三个不搞、三个配套”的原则。即保持农村传统文化特色;突出人与自然和谐,突出农村田园风光;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基础设施配套,社区服务配套,房屋设计配套。同时,要因乡镇、因村制宜,实行分类指导、动态管理,不搞一刀切,形成百花齐放的格局。比如,我们对村庄改造实行“一村一策”,采取“空心房”整治、村庄整治改造、整体拆旧建新、建设农民社区新村和自然生态农庄等多种建设模式。此外,我们还设计提供了150多种户型供农民建房参考,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
(四)要创新机制,坚持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一项艰巨浩大的系统工程。科学整合各种资源和力量,形成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这既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全社会的责任所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需要整合资源、合力推进。
(五)要创新方法,坚持整体推进,务求实效。村庄整治是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重点,也是新农村建设最直观的内容。但是,村庄整治不能涵盖新农村建设的全部内容。实际工作中,一定要防止“三个倾向”:一是防止村庄整治等同于新农村建设的倾向。要在突出村庄整治这个重点的同时,注意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其它各方面工作。二是要防止政府包办的倾向。三是要防止急躁冒进的倾向。同时,还要注意防止以点带面变成以点代替面。
一年多来,全市村庄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启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和整治改造村庄4025个;累计完成264个乡镇总体规划编制及1046个行政村、16794个自然村规划的编制;拆除废弃牛栏、猪圈、茅厕7.9万处;完成村庄改水6718个,改厕10.3万座,受益人口达74万;完成通村公路3580公里。经过这一年多的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农村的贫困落后面貌是千百年积淀下来的,不可能一朝一夕得到根本改变,必须树立长期作战的指导思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启动并推动这项工作,这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正是基于这么一种认识,我们始终坚持“三个符合”,即符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搞超前消费和过度建设,不增加乡村债务,不增加农民负担;符合当地群众的利益愿望,不搞强迫命令,不做表面文章;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不搞无效益的产业,确保村庄整治和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
赣州村庄整治尽管有了一些进展,但总的来说才刚刚起步。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新农村建设,虚心向兄弟省市学习,全面、扎实、稳步地把我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第五篇:以管理为突破口,打造优秀幼师队伍
以管理为突破口,打造优秀幼师队伍
学前教育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和重视 ,提高幼儿园教养质量已是现代幼教改革发展的趋势 ,而提高幼儿园教养质量的前提就是具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本园以管理为突破口,为打造一支优秀的幼师队伍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健全管理制度,推行人性化管理
现代教育管理学认为:幼儿园管理的主体是人,客体也是人。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是幼儿园管理的核心。我园近年来的教育管理正是从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能动性着手,将人放在管理活动的中心,一切管理措施和制度都以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为出发点,真正实施人本管理。
过去,尽管我们也强调教师是幼儿园的主人翁,管理要以教师为主体。但是,在有儿园管理中,还是过分地强调科学管理,强调量化考评,以不合乎人性的严格制度、冷冰冰、硬梆梆的僵硬数字去约束教师,使教师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严重的挫伤。这种管理,其本质还是一种见“物”不见“人”的非人本管理。这几年,我们在幼儿园管理中努力地从教育以及人生命发展的角度出发,不断地改革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首先是通过集思广义完善教代会制度,实现管理的民主化。凡是本园的重大活动或政策,都由全体教工共同决策而形成。幼儿园在出台一项新决策时,首先提交园行政会议讨论,再打印成初稿,征得全体教师的基本同意,最后在教代会上由教工代表表决通过。在管理中强调“将心比心”,始终把管理者放在普通老师的位置来考察幼儿园的各项制度,既尊重了教师的自由,又保持了教师职业奉献性特点,严谨而不失灵活,规范而不死板。使教师真切感受到幼儿园管理者那种理性而不失温情的关怀,使他们在工作与生活、精神与物质、高尚与世俗之间找到和谐的平衡点。
二、营造和谐环境,凝聚队伍向心力
教师队伍的向心力是一个幼儿园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幼儿园人本管理的重要目标和价值体现。被誉为中国式管理大师、华人三大管理学家之一的曾仕强教授认为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学会安人。“管理”,管事理人,达至安人,通俗地说就只是即使园长不在单位、不管人,大家也能做得很好。
(一)创设良好人际环境,让老师如沐春风
目前,我园教师队伍普遍呈“年轻化”状态,她们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同时也表现出自尊心强,需要理解和尊重的心理特点。所以在幼儿园管理上,我们认真听取教师对办学的建议和意见,让教师参与到幼儿园管理的工作之中,使他们感受到自己是幼儿园的主人;坚持园务公开制度,凡是应公开的内容都向教师公开,使教师心里明明白白;坚持倾听不同的意见,甚至是反对的意见,念人之功,容人之过,不抓辫子,不打棍子,不给教师穿“小鞋”。所以,教师与领导能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时,我们引导教师确立“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的意识,以“在中心幼儿园工作是一种缘,要珍惜这种缘”劝戒老师,帮助教师在群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学会与人和睦相处,心理相容,为自己赢得良好的人际环境。
(二)了解教师,做教师的知心朋友
作为幼儿园教师所教授对象是幼儿,对孩子的教育是很琐碎的事,也是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才形成孩子的良好发展,也因为教育琐碎,这一点一滴不能很好的被人所认同,教师自己也感觉不到成就感,所以教师职业认同感和归宿感差。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一方面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一方面不得不给自己加大心理压力。所以经常与教师们面对面地进行阶段性的深度会谈,广泛征求教师在思想、工作、学习、生活及对学校发展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充分把握教师的思想状况、工作需要和发展要求,及时解决教师遇到的困惑和困难,为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这项活动现已开展了两年多,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称赞。
(三)信任教师,满足教师的正当需求。“知人善任、量才录用”是我园一贯的用人标准。每学年初,我们做人事调整时都特别注重两个环节:一是注重征求教师个人的意见,尽可能把教师的个人意愿同工作需要统一起来,使教师心情愉快地投入工作,发挥其最大潜能。二是注重培养和谐的工作环境,针对教师的不同个性、年龄以及知识结构,培育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生气勃勃的教育软环境,注重人才特长的搭配、性别甚至性格的搭配,既避免了人才磨擦引起的内耗,又形成了超强的集体合力。
(四)关心教师,让老师感受温情。幼儿园始终贯彻着以情待人、以情感人的原则,千方百计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极力营造散发浓浓人情味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使广大教师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认同感。平时教职员工家里出现困难、婚丧嫁娶大事小情,幼儿园领导只要没有外出,都会到场表示慰问或祝贺,让我园的每个教师都能得到一份温情的人文关怀。
三、注重教师的形象建设,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养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师知识和技能的提高,还要着眼于教师的形象建设,着眼于教师精神和文化素养的全面提升。因为只有教师具备良好形象,才能支撑起幼儿园的整体形象,才能形成全体幼儿的良好形象。
一应明确教师形象塑造的内容体系。作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其良好形象的塑造需要从三个方面下功夫。第一,礼仪形象。包括面部表情、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等场合下的态度及运作表现。第二,仪表形象。包括教师在工作期间的着装打扮、装饰打扮,如服饰、鞋装、发型。第三,语言形象。包括语速、语调、普通话及文明语言的使用。
二是应构建教师形象塑造的培训体系。教师良好形象的塑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经长期的严格培训才能实现。培训要有明确的课程内容、教材、方式方法,还要在时间和制度上给予保证。我园的做法是:培训内容上有校园文化、教育理念、传统文化、教育技能技巧、安全知识、时间管理、规章制度等。
四、鼓励“自我发展”,帮助教师实现自身发展需要
(一)鼓励进修,打造学习型教师队伍。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身仅有一桶水还不行,必须要使自己成为一条奔腾不息的知识河流,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新教材对教师专业知识体系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师要熟练驾驭新教材,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不断学习,丰富知识储备,更新和优化知识结构。要关注学科以外的知识,由单一型转变为多面手,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时代的活水。近年来,我园想方设法为教师创造学习的环境,如为教师争取外出学习的机会;请专家到校开专题讲座;要求教师每人每学期研读一部教育专著,并做相应字数的读书心得;规定每位教师业务学习笔记的质量;组织全园教师开展了提升自我的读书论坛活动„„并以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活动为主要形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以结对互帮、带教活动、到市先进幼儿园观摩学习等为主要活动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鼓励教师钻研业务,自觉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成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二)让教师在成功中成长。我园教师虽然不多,但也卧虎藏龙,有普通话说的很好的、有钢琴弹得很好的、有绘画很好的、有精通电脑的等,平时,认真分析每个教师的特点,思考和设计对他们的培养方向,力争使他们在自己的“特长”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有的教师在教学方面不容易很快出成绩,幼儿园就根据其特点,创造机会,让其在其他工作方面得到发展,我们可以很自豪地说我园的每一个人都是一块发光、发亮金子。
五、搭建平台,培养骨干,提高幼儿园整体师资水平
近年来,我园采用“请进来”的方式,不定期开设幼教专家讲座,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激发他们不断自觉探索,参与科研的热情和欲望;通过“传帮带”的形式,由行政牵头,选择课题周期短、有针对性、有益于改善目前工作状况的小课题;培养科研骨干力量,通过“结对子”的方法,以点代面:辐射全体教师,增强主体性和参与意识,形成“人人有课题,个个参与科研”的局面。通过系列培训,老师们对科研工作不再是“谈虎色变”,而是有了参与的信心和兴趣。增强了教师的科研意识,使教师在工作中发现目前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优点与不足,督促自己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此外,我园首先改革了公开观摩课的形式和方法,一改往年由幼儿园安排,指定人员上课然后按例行的老方法评课的做法,而以教研组为单位,确定课型、课题,教研组成员各自设计教案,分别试上,而后,组内成员共同评议、研讨,重新整合出一份最佳教案,推荐一人代表教研组在全校开观摩课,最后由教研组长做全面点评,相关年段的教师则点出不足之处。这样人人参与、层层推进的观摩课已不是个人的行为,而是整个教研组教育教学智慧的结晶,真正体现了团队精神,历练了教研组每位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打造出一支具有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
“好风频借力,助我上青云”。沙溪中心幼将永远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永恒的主题,开拓创新的精神,创造适合幼儿发展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