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中院以干部交流和培训为突破口推进队伍建设
XX中院以干部交流和培训为突破口推进队伍建设
XX中院基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法院物质基础薄弱而对人才需求更为迫切的现实,通过调研提出,新时期的法院干部队伍建设必须转变观念、舍得投入,让每一名干警都有发展的机会和空间。去年下半年以来,先后实行了法院内部易岗交流、市县(区)两级法院上下挂职交流和南北法院互相挂职锻炼,以及加速培养在职法律硕士、设立XX法官学院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干部的培养力度。
一是开展干部南北交流,人才培养向发达地区接轨。最高人民法院“二五”改革纲要颁布后,特别是全省法院院长会议后,XX中院及时抓住省法院推进全省法院干部南北挂职交流的契机,率先尝试,积极与某某中院党组沟通协调,扎实开展两地干部南北挂职交流工作。全市法院共向某某两级法院派出6名审判人员,现已全部到岗工作,某某两级法院到XX挂职的同志也即将到岗。XX和苏州是省委省政府明确对口帮扶的地区,今年3月份,他们又主动和苏州中院联系,依照“优势互补、友好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苏州市中级法院与XX市中级法院结为友好法院,两地基层法院之间也分别结成合作对子,形成长期、稳定的友好帮扶关系。双方协议每年度选派一批年轻、有潜力的干部到对方挂职学习锻炼。苏州市法院聘请的专家可定期到XX市法院授课,苏州法院举办的讲座或者培训班,可邀请XX市法院法官及其他工作人员参加,相关费用予以优惠。采取共同举办研讨会、网络论坛等方式,积极开展法院文化交流,增进两地法院法官及其他工作人员的联系,不断提高两地法院的工作水平。
二是推行干部上下交流,拓宽培养、选拔、使用人才的视野和渠道。中院在总结近年干部上下挂职锻炼经验的基础上,于2005年出台《XX市法院系统干部交流工作暂行办法》。根据文件规定,2006年初,中院向基层法院派出4名审判骨干挂职担任基层法院副院长或院长助理,各基层法院也选派了5名年轻干警到中院各业务部门跟班学习。以后每年都将组织一批人员上下交流,形成法院队伍活水长流的局面。
三是争取上级和友好法院支持,实施“柔性引才”。为缓解人才资源紧缺问题,XX中院还积极争取上级和友好法院的支持。中院党组力求最大程度吸纳人才为XX审判事业服务,基于XX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现实,对部分确有需要的人才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观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吸引外地人才来XX法院短期服务。去年省院派遣一名干部到中院执行局挂职担任副局长,今年省高院又派遣3名具有法学硕士研究生学历的同志到该市法院审判业务部门工作一年,某某法院派遣的3位同志也即将到位投入工作,明年还将争取苏州法院派遣适当数量的干部到该市法院定期任职。来自省院和发达地区法院的干部不仅带来新的工作思路和经验,而且带来了适应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所需要的司法服务意识。
四是联合法律学术力量较强的苏州大学共同开办苏大法律硕士XX教学班,变外出求学为在家上学。XX的高等教育基础薄弱,他们积极争取苏南高校到中院专门开办硕士班,做到把大学课堂搬到法院来。通过联合办学、借智办学,一方面节约了大量的办学成本,有效解决了以往的工学矛盾,为干警接受高层次学习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另一方面通过有效培训,极大地加强了法院队伍建设,全市法院系统的学习意识和氛围明显提升,初步形成了法官队伍建设的良性循环态势。今年联合教学班已录取48名干警,目前办班和学习情况进展顺利,预计到2007年底全市法院系统研究生或硕士以上干警的比例将达到20%左右,把XX中院建设成为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密集型机关。
五是在全省法院系统率先成立了法官培训学院XX分院,争取省高院优秀师资培训XX本地审判人才。中级法院成立专门的法官学院,XX是全省第一家。XX分院成立半年多以来,先后面向市中院、基层法院干警以及部分系统外人士举办了《公司法》培训班、宣传信息培训班、人民陪审员培训班等培训班11次,受训496人次,在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全市两级法院干警政治、业务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对于非审判业务型人才的培养,他们也作了初步的尝试。今年首次派遣两名宣传干部赴法制报社短期跟班学习,形成了审判业务干部、综合部门干部各有所长,都能通过一定途径交流培养的局面。(XX中院人事处)
第二篇:XX中院以干部交流和培训为突破口推进队伍建设
XX中院以干部交流和培训为突破口
推进队伍建设
XX中院以干部交流和培训为突破口推进队伍建设2007-12-10 10:42:11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XX中院以干部交流和培训为突破口推进队伍建设
XX中院基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法院物质基础薄弱而对人才需求更为迫切的现实,通过调研提出,新时期的法院干部队伍建设必须转变观念、舍得投入,让每一名干警都有发展的机会和空间。去年下半年以来,先后实行了法院内部易岗交流、市县(区)两级法院上下挂职交流和南北法院互相挂职锻炼,以及加速培养在职法律硕士、设立XX法官学院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干部的培养力度。一是开展干部南北交流,人才培养向发
达地区接轨。最高人民法院“二五”改革纲要颁布后,特别是全省法院院长会议后,XX中院及时抓住省法院推进全省法院干部南北挂职交流的契机,率先尝试,积极与某某中院党组沟通协调,扎实开展两地干部南北挂职交流工作。全市法院共向某某两级法院派出6名审判人员,现已全部到岗工作,某某两级法院到XX挂职的同志也即将到岗。XX和苏州是省委省政府明确对口帮扶的地区,今年3月份,他们又主动和苏州中院联系,依照“优势互补、友好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苏州市中级法院与XX市中级法院结为友好法院,两地基层法院之间也分别结成合作对子,形成长期、稳定的友好帮扶关系。双方协议每选派一批年轻、有潜力的干部到对方挂职学习锻炼。苏州市法院聘请的专家可定期到XX市法院授课,苏州法院举办的讲座或者培训班,可邀请XX市法院法官及其他工作人员参加,相关费用予以优惠。采取共同举办研讨会、网络论坛等方式,积极开展法院文化交流,增进两地法院法官及其他工作人员的联系,不断提高两地法院的工作水平。二是推行干部上下交流,拓宽培养、选拔、使用人才的视野和渠道。中院在总结近年干部上下挂职锻炼经验的基础上,于2005年出台《XX市法院系统干部交流工作暂行办法》。根据文件规定,2006年初,中院向基层法院派出4名审判骨干挂职担任基层法院副院长或院长助理,各基层法院也选派了5名年轻干警到中院各业务部门跟班学习。以后每年都将组织一批人员上下交流,形成法院队伍活水长流的局面。
三是争取上级和友好法院支持,实施“柔性引才”。为缓解人才资源紧缺问题,XX中院还积极争取上级和友好法院的支持。中院党组力求最大程度吸纳人才为XX审判事业服务,基于XX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现实,对部分确有需要的人才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观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吸引
外地人才来XX法院短期服务。去年省院派遣一名干部到中院执行局挂职担任副局长,今年省高院又派遣3名具有法学硕士研究生学历的同志到该市法院审判业务部门工作一年,某某法院派遣的3位同志也即将到位投入工作,明年还将争取苏州法院派遣适当数量的干部到该市法院定期任职。来自省院和发达地区法院的干部不仅带来新的工作思路和经验,而且带来了适应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所需要的司法服务意识。
四是联合法律学术力量较强的苏州大学共同开办苏大法律硕士XX教学班,变外出求学为在家上学。XX的高等教育基础薄弱,他们积极争取苏南高校到中院专门开办硕士班,做到把大学课堂搬到法院来。通过联合办学、借智办学,一方面节约了大量的办学成本,有效解决了以往的工学矛盾,为干警接受高层次学习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另一方面通过有效培训,极大地加强了法院队伍建设,全市法院系统的学习意识和氛
围明显提升,初步形成了法官队伍建设的良性循环态势。今年联合教学班已录取48名干警,目前办班和学习情况进展顺利,预计到2007年底全市法院系统研究生或硕士以上干警的比例将达到20左右,把XX中院建设成为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密集型机关。
五是在全省法院系统率先成立了法官培训学院XX分院,争取省高院优秀师资培训XX本地审判人才。中级法院成立专门的法官学院,XX是全省第一家。XX分院成立半年多以来,先后面向市中院、基层法院干警以及部分系统外人士举办了《公司法》培训班、宣传信息培训班、人民陪审员培训班等培训班11次,受训496人次,在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全市两级法院干警政治、业务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对于非审判业务型人才的培养,他们也作了初步的尝试。今年首次派遣两名宣传干部赴法制报社短期跟班学习,形成了审判业务干部、综合部门干
部各有所长,都能通过一定途径交流培养的局面。(XX中院人事处)
XX中院以干部交流和培训为突破口推进队伍建设
第三篇:以学案为突破口 深入推进新课改
以学案为突破口 深入推进新课改
------------高一数学备课组学案使用总结
学案是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之间的中介,借助学案改进现行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改进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模式,引导学生正确地确立学习目标和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并能最终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根据当前教育改革的需要和学校的要求,我们高一数学备课组尝试着把传统的“教案”改革为逐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案”。在具体操作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学案的教学工作:
一、学习学案,领会理论
首先组织全组教师进行理论学习,重点学习新课改的理念和有关学案教学的理论;掌握学案教学的基本环节,明确学案的基本结构和内容,把握学案与教案的关系。积极宣传利用学案来进行教学的优点,激发学生使用学案进行主动学习的热情。
二、探索学案,尝试操作
根据“学案教学”以实用主义为原则,以我们学校当前的教学实际为出发点,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为根本目的,力求知识与能力并重,素质与应试兼顾。“学案教学”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的结合起来,教师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学案”,从基础知识结构的掌握、解题技能的培养到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开发,对学生学习进行系统的指导。学生借助“学案”自主学习,在此基础上突出个性和创新,通过师生的教学互动,达到共同提高。
通过全组集体备课,制定学案内容,然后学案分工整理,先后由陈增保、刘梅香、湛伟、武虹参与编写了《输入、输出和赋值语句》、《条件语句》、《进位制》和《任意角和弧度制》学案,其中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课前自主学习、自我检测等内容。每次提前一天把学案发给学生,学生根据学案内容进行自主的预习,带着学案中的问题看出,标出自己尚存在的疑问,带着问题走进课堂。然后教师根据学案内容进行教学,课后将学案收回,重点看自我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做到矫正反馈。
三、学会学案,升华提高
在学生课前预习自学的基础上,课堂上通过师生或小组讨论学案中的问题和学生从预习中提出的疑难问题,教师精讲释疑,在师生、学生的互动对话、讨论过程中,教师进行引导、点拨、分析、归纳,让学生保持对学习的积极主动状态。学案中的课堂练习题在课内让学生独立完成,通过及时而适当的练习,既巩固所学、又学有所用,让学生体会到尝试成功的欢乐。
课后教师指导学生完成预习时有疑问而课堂上未能解决的问题,对学案进行及时消化、整理、补充,做好课后作业的反思与体会。并把学案收来批改,收集教学反馈信息,对学案上反映的个性问题和课堂上未解决的共性问题在辅导课上及时指导、讲解,或下一节课堂教学中予以解答。把批改后的学案反馈给学生,让学生保存,作为后续学习和复习的资料。
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教师必须把自己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交给学生。在使用学案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教学要求,每个教师可以调整问题引入的顺序,增删例题、练习题的内容,从而使用适合本班学生学习的“学案”。可以根据不同课型选择不同的学案内容。提问—讨论—归纳—练习用于新授课的教学;质疑—探究—小结—应用用于单元复习课。也可以根据学生学习兴趣调整不同的学案内容。如根据《进位制》和《任意角和弧度制》内容,我们把学案内容标注为:学习目标、重点、难点、问题引入、自学探究、启发解疑、尝试练习、学习小结、评价反思等内容。也可以根据学习的难易程度,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根据
高一数学备课组学案使用总结
第1页(共2页)本部分的内容是计算机编写程序问题,程序的好坏不能用简单的对错去衡量,因此我组每个任课教师都将自己的电脑拿到班上,利用课堂和自习堂,每次让三名学生使用电脑演示,一人操作、一人读程序、一人查看输入内容,检查他们自己所编程序的运行情况,做到自我评价和同学评价。同时强化了学生的动手操作意识和合作意识。
四、会学学案、反思教学
评价学案的最终标准当然是它的实践效果。学案应该起到的作用:(1)激起动机,激发想象;(2)紧扣大纲,开阔眼界;(3)重视学法,培养能力;(4)面向全体,层次多样;(5)结构合理,操作容易。因此学案的撰写过程中要突出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要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学案使用时应结合具体班级和教师的教学特色灵活使用,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使用学案,注意课前、课中、课后的使用方法,学案中例题和习题遵循课程标准,注意梯度和知识面的覆盖,突出学案编制的系统性,教案可在学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工、整理形成即可,作业量要适中,讲究作业分层。
同时教师编写的数学学案难易程度要控制适当,太难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太简单又不能激起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我们在具体的操作中不断调整;在编写学案时,学生如何参与及参与的程度怎么安排;学生在使用学案学习时,教师如何改进先前的教学模式以协调学案教学;学生的反馈是否落到实处,同样,教师对反馈的处理是否及时和有效;学生在使用学案后是否在学习习惯、方法、能力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改善和提高;通过参与数学学案的编写,教师自身的素质是否有了提高。
五、挑战困惑,回归教学
从“教案”到“学案”的改革,在起步阶段,当前我备课组还面临许多的困惑,如:
1、教师要组编整套“学案”,工作量大,困难多;
2、学生要借助“学案”自学,做好学习笔记,一时不能适应;
3、由于自习时间少,有些学生根本没有时间预习和学习学案;
4、学生心理健康情况不容乐观;
5、学案的使用情况,女学生好于男学生;
6、学生的主动性有待提高。等等。
我备课组对数学“学案”教学的探索仅仅是一个起步,还需进一步的优化和提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吸取更多先进经验加以改进,希望广大同仁不吝赐教。
高一数学备课组学案使用总结
第2页(共2页)
第四篇:以落实禁令为突破口 不断推进队伍和行风建设
2004年,我局结合干部作风整顿和行风评议,为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改善工作作风,切实纠正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我局在国家工商总局“六项禁令”未出台之前,结合本局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的制定 了“三条禁令”。
一、落实“禁令”的主要措施。
1、认识到位。
“禁令”一出台,我们就立即组织召开全系统人员执行“禁令”动员大会,强调执行“禁令”的重要意义,并组织大家认真学习,并将“禁令”及《**省工商局违反对“六项禁令”行为进行处理的暂行规定》转发各所。使大家深刻认识到“六项禁令”是工商机关践行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求的重要举措和具体体现。执行“禁令”也是工商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工商干部廉洁自律和行风建设的延伸与发展,是工商系统队伍建设的内在需要,执行好禁令,必然增强工商执法人员的守法自律意识,纠正和防范不正之风,促进工商干部树立良好风气。
2、责任到位。
“六项禁令”颁布后,我们立即召开党组会议,专题研究具体贯彻意见和实施立案,成立以局长为组长的落实禁令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以纪检组长为组长的执行禁令督查组,按照“一把手”负总责,“谁主管、谁负责”和“一岗双责”的要求,由局长同副职签订责任书,副职同分各股所签订责任书,再由股所长同一般人员签订责任书,责任明确到班子,细化到单位,量化到个人,在全系统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今年又将执行禁令情况作为目标责任书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年终考核,各股所年终考核得分同分管领导经济利益、公务员考核挂钩。同时,领导班子提出“从我做起,自我看齐,对我监督”的口号,要求下级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禁令下级做的,自己首先不做,用实际行动,影响他人,当好落实“禁令”的排头兵。
3、宣传到位。
宣传到位是执行禁令,使禁令具有约束力的前提条件。一是对内宣传。将禁令制成小卡片,发放到每个职工手中,要求记熟背牢,每位干部做到禁令入耳、入脑、入心,管手、管嘴、管身,时刻随身携带。这小小卡片,成了干部们拒绝喝酒、推卸人情的“保护伞”,要求各所制作警示牌,时刻提醒干部职工强化“酒杯一端,就砸饭碗,禁令一触,就脱制服”的意识,营造一种不敢、不愿、不想、不能违反“禁令”的氛围。二是向社会宣传。我局将两个“禁令”以公开信的方式,寄给职工家属、企业、个体户、行风廉政监督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各届人士,并通过新闻媒体、挂横幅、发文件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对外公布监督电话,设立举报箱,拓宽12315投诉电话的受理范围,受理社会公众对工商人员违禁行为的举报,拓展监督面,使“禁令”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强化社会监督。
4、监督查处到位。
监督查处是禁令措施的关键。如果不严格执行,就会流于形式。自执行禁令后,我局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措施进行强有力的监督。一是明察暗访方式。由县局督查组具体执行,发现或有群众投诉举报违反禁令的行为,坚决予以查处。如:2004年11月份县局纪检组接到举报,说有几位工商人员在下午6点之前喝酒,违反了县局“三条禁令”要求查处。接到举报后,领导高度重视,立即派人进行调查取证,结果是: 有一工商所长因所上协调工作需要,便饭招待外单位人员,同时邀请本系统几位人员做陪,但喝酒确是是在下午6点过后才进行的。调查清楚后,县局对当事人分别进行了戒勉谈话,提醒注意,对工商所长以公款招待别人之际邀请招待自己工商人员,这一行为提出了严肃批评,并对所长进行了经济处罚。这笔招待费由工商所长个人承担。事情虽小,但对他人敲响了警钟。二是问卷调查方式。2004年先后发放问卷3次,及时收集反馈信息。三是突击检查和交叉检查方式,每次检查结果以计分方式予以通报。四是聘请行风廉政监督员,并出台《行风廉政监督员职责》,赋予一定权力,将工商执行禁令置于社会监督之中。五是邀请各届人士不定期召开座谈会,进行“一日工商”视察,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反映,不怕揭短,不怕亮丑,共谋行风建设的有效途径。六是建立“禁令”监督检查通报制度,使干部职工把执行“禁令”的过程变成自我约束、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的过程,自觉远离禁区,不断增强自律意识和自控能力。
二、执行“禁令”的几点体会。
虽然,我局和国家总局制定“禁令”的时间都不长,但由于“禁令”有其严格明显的针对性,严格的约束性,惩处的严肃性,较强的操作性,所以一经发布,即得到干部职工及社会各届的拥护和好评,由于我们紧紧抓住了“禁令”这个突破口和切入点,使我局在很短的时间内,队伍和行业风气发生了深刻变化。
1、促进了行风建设。
由于“禁令”的落实,使不正之风从源头上受到了威慑和遏制作用,使行业建设做到了标本兼治,对促进行风好转和纠正不正之风起到了很好的催化剂作用。由于我们在行风建设上,将执行“禁令”作为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来抓,因此我局由2003年行风评议最后一名,一跃为2004年全县行风评议第一名,实现了质的飞跃。我们深感落实“禁令”不失为严管队伍、加强队伍建设的好举措、好途径。
2、规范了执法行为。工商人员在执行公务时,按规定统一着装,持证挂牌,亮证执法,在严格执行“禁令”的同时,继续推行“三公开”、“三分离”、“三把关”制度。即办事制度、办事程序、收费标准和收费项目实行公开、定费、收费、查费实行三分离、立案、查案、定案进行三把关,防止利用“案、费、证、照”以权谋私、吃、拿、卡、要。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今年全系统没有发现自定票据、自定收费项目和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违纪问题,由于严格执法程序、提倡文明执法,截止目前,未有一起案件引起诉讼。努力做到依法行政、文明执法。
3、打造了良好的工商形象。
从落实“禁令”着手,努力打造工商新形象。工商部门是一个执法部门,又是一个“窗口”,面临的是广大的经营者和消费者,其工作的好坏,作风的优劣,职业道德的高低直接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我们一方面在硬件上下工夫,从基层工商所基础设施入手,在单位经费十分紧张的状况下,心往基层想,劲往基层使,钱往基层用,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先后投资完成了川道4所办公楼的重建、改建、添置办公设备,改善办公条件,优美办公环境。山区两所办公楼的改建也在今年4月完工。另一方面在完善软件上动脑筋。一是完善制度,结合禁令,开展系统干部作风整顿月活动。二是要求工作人员上班必须着装整齐,佩证上岗,仪表端庄。三是注册分局派员进驻政务大厅,继续深化“一厅式”办公,“一条龙”服务。要求所有窗口必须将办照程序、收费标准、服务承诺公布上墙,民主评费上榜公布,变“暗箱操作”为“阳光工程”。四是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说上一句文明话,递上一杯暖心茶,送上一把靠背椅,想方设法为群众快办事,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有的工商所对居住边远山区的经营户实行营业执照和验照代办制,免费为经营户全程代理,提供便民服务。如仅有两名工作人员的**工商所,在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跋山涉水送照上门,远到上七镇的熬头村。有的工商人员还经常深入到个体户家中解决他们经营中的实际问题,通过亲情服务,原来见到工商就关门,如今是见了工商如亲人,今昔对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五是建立“12315”投诉举报网络,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作为工商部门的“民心工程”,12315是直接面向广大消费者的信息受理和反馈平台。郑重向社会承诺:有假必打、有案必查、有诉必到、有难必帮。无论投诉案值大小,无论节假日,无论白天黑夜,无论刮风下雨,都全力依法维护消费者权益。一年来,共受理投诉案件165件,调解135起,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近40万元。
4、廉洁自律意识明显提高。
“禁令”作为工商人员的“防火墙”和“紧箍咒”,对工商干部遮蔽不良习气的袭扰,提高廉政、勤政和自我约束意识起到了极大的促进和保障作用。不少一线的执法同志深有感触地说:“禁令”的实施,帮我们推掉了好多以前无法推掉的应酬,克服掉了以前习久不觉的坏习气,由开始“他律”逐步变为“自律”使我们深知祸民之事不可为,不义之财不可取,不正之风不可沾,违法之事不可干。
5、落实“禁令”的关键是查处。
我局在出台“三条禁令”之前,结合本局实际,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及党纪政纪的有关规定,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禁令”,反复讨论酝酿,最后大会表决通过,一旦人人认可出台,就必须不折不扣执行,按照严字当头,从严治理的要求,在全系统形成禁令的高压态势,禁令就是高压线,无论涉及到谁,一律从严惩处,对那些损害汉阴工商形象,败坏了行业风气的人,在政治上、经济上都让其付出惨痛代价,从而起到查处一起,警示一片的效果。从禁令出台到目前为止,全系统没有一人被发现或被投诉违反两个“禁令”的。
总之,实施“禁令”的过程是一个立足建设,不断治本的过程,必须长抓不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把我局的“三条禁令”和国家总局的“六项禁令”作为一项铁的制度固定下来,不断建立完善相关配套制度,进一步强化监督,逐步把落实两个“禁令”的工作推向制度化、规范化、日常化的轨道。
第五篇:以落实禁令为突破口不断推进队伍和行风建设
~年,我局结合干部作风整顿和行风评议,为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改善工作作风,切实纠正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我局在国家工商总局“六项禁令”未出台之前,结合本局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的制定了“三条禁令”。10月1日国家工商总局“六条禁令”施行后,在具体执行中,我们将两个“禁令”有机衔接、融为一体,把它们作为加强队伍和行风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全力抓好贯彻落实。
一、落实“禁令”的主要措施。
1、认识到位。
“禁令”一出台,我们就立即组织召开全系统人员执行“禁令”动员大会,强调执行“禁令”的重要意义,并组织大家认真学习,并将“禁令”及《xx省工商局违反对“六项禁令”行为进行处理的暂行规定》转发各所。使大家深刻认识到“六项禁令”是工商机关践行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求的重要举措和具体体现。执行“禁令”也是工商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工商干部廉洁自律和行风建设的延伸与发展,是工商系统队伍建设的内在需要,执行好禁令,必然增强工商执法人员的守法自律意识,纠正和防范不正之风,促进工商干部树立良好风气。
2、责任到位。
“六项禁令”颁布后,我们立即召开党组会议,专题研究具体贯彻意见和实施立案,成立以局长为组长的落实禁令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以纪检组长为组长的执行禁令督查组,按照“一把手”负总责,“谁主管、谁负责”和“一岗双责”的要求,由局长同副职签订责任书,副职同分各股所签订责任书,再由股所长同一般人员签订责任书,责任明确到班子,细化到单位,量化到个人,在全系统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今年又将执行禁令情况作为目标责任书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年终考核,各股所年终考核得分同分管领导经济利益、公务员考核挂钩。同时,领导班子提出“从我做起,自我看齐,对我监督”的口号,要求下级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禁令下级做的,自己首先不做,用实际行动,影响他人,当好落实“禁令”的排头兵。
3、宣传到位。
宣传到位是执行禁令,使禁令具有约束力的前提条件。一是对内宣传。将禁令制成小卡片,发放到每个职工手中,要求记熟背牢,每位干部做到禁令入耳、入脑、入心,管手、管嘴、管身,时刻随身携带。这小小卡片,成了干部们拒绝喝酒、推卸人情的“保护杀,要求各所制作警示牌,时刻提醒干部职工强化“酒杯一端,就砸饭碗,禁令一触,就脱制服”的意识,营造一种不敢、不愿、不想、不能违反“禁令”的氛围。二是向社会宣传。我局将两个“禁令”以公开信的方式,寄给职工家属、企业、个体户、行风廉政监督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各届人士,并通过新闻媒体、挂横幅、发文件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对外公布监督电话,设立举报箱,拓宽
12315投诉电话的受理范围,受理社会公众对工商人员违禁行为的举报,拓展监督面,使“禁令”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强化社会监督。
4、监督查处到位。
监督查处是禁令措施的关键。如果不严格执行,就会流于形式。自执行禁令后,我局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措施进行强有力的监督。一是明察暗访方式。由县局督查组具体执行,发现或有群众投诉举报违反禁令的行为,坚决予以查处。如:~年11月份县局纪检组接到举报,说有几位工商人员在下午6点之前喝酒,违反了县局“三条禁令”要求查处。接到举报后,领导高度重视,立即派人进行调查取证,结果是:有一工商所长因所上协调工作需要,便饭招待外单位人员,同时邀请本系统几位人员做陪,但喝酒确是是在下午6点过后才进行的。调查清楚后,县局对当事人分别进行了戒勉谈话,提醒注意,对工商所长以公款招待别人之际邀请招待自己工商人员,这一行为提出了严肃批评,并对所长进行了经济处罚。这笔招待费由工商所长个人承担。事情虽小,但对他人敲响了警钟。二是问卷调查方式。~年先后发放问卷3次,及时收集反馈信息。三是突击检查和交叉检查方式,每次检查结果以计分方式予以通报。四是聘请行风廉政监督员,并出台《行风廉政监督员职责》,赋予一定权力,将工商执行禁令置于社会监督之中。五是邀请各届人士不定期召开座谈会,进行“一日工商”视察,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反映,不怕揭短,不怕亮丑,共谋行风建设的有效途径。六是建立“禁令”监督检查通报制度,使干部职工把执行“禁令”的过程变成自我约束、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的过程,自觉远离禁区,不断增强自律意识和自控能力。
二、执行“禁令”的几点体会。
虽然,我局和国家总局制定“禁令”的时间都不长,但由于“禁令”有其严格明显的针对性,严格的约束性,惩处的严肃性,较强的操作性,所以一经发布,即得到干部职工及社会各届的拥护和好评,由于我们紧紧抓住了“禁令”这个突破口和切入点,使我局在很短的时间内,队伍和行业风气发生了深刻变化。
1、促进了行风建设。
由于“禁令”的落实,使不正之风从源头上受到了威慑和遏制作用,使行业建设做到了标本兼治,对促进行风好转和纠正不正之风起到了很好的催化剂作用。由于我们在行风建设上,将执行“禁令”作为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来抓,因此我局由~年行风评议最后一名,一跃为~年全县行风评议第一名,实现了质的飞跃。我们深感落实“禁令”不失为严管队伍、加强队伍建设的好举措、好途径。
2、规范了执法行为。工商人员在执行公务时,按规定统一着装,持证挂牌,亮证执法,在严格执行“禁令”的同时,继续推行“三公开”、“三分离”、“三把关”制度。即办事制度、办事程序、收费标准和收费项目实行公开、定费、收费、查费实行三分离、立案、查案、定案进行三把关,防止利用“案、费、证、照”以权谋私、吃、拿、卡、要。从源头上遏制~现象的发生。今年全系统没有发现自定票据、自定收费项目和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