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福建省宁化第六中学简介
福建省宁化第六中学简介
福建省宁化第六中学创办于1977年。学校自创办以来,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创先争强。于1999年3月被确定为省三级达标学校,2004年12月升格为省二级达标学校,规模宏大,设施设备先进。现有56个教学班,2887位学生。现有教师220位,其中高级教师57人,一级教师111人,省、市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41人。学校占地面积124152平方米,建筑面积33922平方米,绿化面积10520平方米。校园绿树成荫,花草相间,美丽如画。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方位推进素质教育,以校训“超越”为灵魂,以“人为本,重个性,做中学,德智馨”为办学理念,形成了“文明、勤勉、和谐、争先”的优良校风。
办学特色凸显。以校本教研为重点特色。大力开展了课例、课题研究,提高了课堂科研含量。找准突破口,创新亮点,提高结题率,做出成果,深入推广课题研究成果。共承担了国家级课题2个,省级课题1个,市级课题3个,县级课题4个,并确定校级课题14个。开发校本课程取得了初步成果,由历史组主编的《红色教育》已编写完成。黄华山校长主持编写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导读》在2009年6月已由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宁化客家之星》(暂定书名)人物志编撰完成。教师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论文300多篇。2007年12月,被县教育局评为2004――2007年度实施新课程改革“先进单位”。2010年4月获三明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二等奖。
心理教育特色已进入全县先进行列。积极创设了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针对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深入开展了个案研究。对学生加强了专题讲座辅导,并逐步形成教育系列。继续抓好了芳华心理咨询室建设,形成了学生心理问题工作的有效模式。抓住重点学生,对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贫困家庭、残障家庭、外来务工家庭的特殊性,落实有效的帮扶策略。“读书活动”特色,以图书馆为依托,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做好图书的采编、类藏、借阅、推荐等工作,通过讲座、出版读书报、推荐各类好书等形式,让每位学生每学期至少读一部好书,展示了读书成果,引导师生们多读书,读好书,真正提高广大师生的内在文化素养,日益浓厚校园的书香氛围。
尽管生源不尽如人意,中考、高考年年都取得了好成绩,位居全市同级同类学校前列。2010年高考创历史最好水平,本科上线首次突破四百大关,达415人;本一上线26人。2011年高考本科上线再次突破四百大关,达405人;本一上线24人。中考成绩综合比例均在全县前列!2012年高考高考再获丰收:本一上线30人,本科上线452人,本科上线率达61、6%;林世杰,多年在福建省学科竞赛中荣获金奖或一等奖,中考获509分勇夺全县第一名!2013年高考力克生源劣势,喜获丰收:本一上线24人,本科上线403人,本科上线率达62、9%。学校先后获宁化 县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建设平安校园先进单位;三明市首批花园式学校、三明市文明学校、三明市绿色学校、三明市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三明市德育先进学校;福建省首批绿化红旗单位、福建省党政工共建先进教工之家、福建省一级档案管理单位和福建省示范图书馆、福建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福建省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福建省宁化第六中学
2014年4月22日
第二篇:富源县第六中学简介
滇东含明珠
春催桃李艳
-富源县第六中学简介
创办历程
富源县第六中学原为云南省后所煤矿子弟学校。1971年9月开始办学,曾开办过幼儿园、初中、高中、职高,产生过良好的办学效益,由于企业改改制改体,学校分流,于2005年8月正式移交富源县教育局直接管理并更名为富源县刘家湾中学。为顺利实现市县政府确定的高中阶段入学率发展目标,更好、更充分地利用原有的教学资源,县委、政府决定投资对学校进行改扩建,并于2008年7月(富编[2008]31号)更名为富源县第六中学,于2009年9月招收第一届高中学生。2009年至2010年间先后被评估验收为“云南省二级达标学校”、“曲靖市市级绿色学校”、“富源县标准化学校”。
基本情况
学校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距滇南胜境约11公里,富源县城中心约5公里,区域位臵优越,交通便利,群山环抱,整个校园规划设计合理,生机盎然,人文景点错落有致,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和谐统一,旧貌新颜,交辉相映。
学校是一所集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的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占地面积129987平方米,现生均占地45.2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5445.12平方米,生均占有15.80平方米。学校四周清溪环抱,绿树成荫,环境优美,绿化面积77992.2平方米,绿化覆盖率60%。全校学生2875人,其间有高中教学班 37 个,学生 2283人(高一20个班1262人、高二17个班1021人);初中5个教学班,269人;小学7个教学班,学生323人。设施建设
学校本着“高标准、高起点、现代化”的原则,全力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学环境,基本实现了教育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学校教学仪器、设施设备齐全。现有标准 400 米环形跑道运动场1个(在建),面积为16158.40平方米,设有篮球场 12 个、排球场4个。有教学楼 4 幢,教室 105 个,建筑面积13650平方米;综合楼一幢,建筑面积 7012.02平方米,集按一类标准配备的理化生实验室各6间、学生计算机教6间、档案室2间、舞蹈室1间、专用音乐美术教室各2间等、教师课件制作室1间、行政办公室16间于一体。图书馆3262平方米,设有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藏书室、德育室、电子阅览室、三层320座多功能报告厅等。藏书9597册,各类报刊 152 种,生均3.34册。学生专用电脑287 台,计算机生机比为10:1,教师办公室每3.8位教师配有一台电脑,多媒体教室 10 间,通用技术教室2 间。学生宿舍4幢共1519.64平方米,可同时容纳4000余人住宿。学生食堂1幢5788.14平方米,可供4家人同时经营、4000余人就餐(另有一块学生食堂预留用地),三楼为1200人报告厅1个。
学校建设有校园多媒体广播系统、10千兆宽带数字化校园网络、多媒体投影等全新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及教育教学设施, 所有教室均配备电视信号,宿舍都安装了IC卡电话,教学办公基本实现自动化、信息化。
师资队伍
学校始终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学校发展的首要位臵,把造就名师队伍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目标,通过各种途径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成长,要求教师仪表端庄,敬业乐业,严于律己,注重身教,热爱并尊重所有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不有偿带家教,全情投入学校工作。积极引导教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崇高的职业理想,不断提高师德修养,增强人文精神,建立了师生互动、互惠、共享、共进的教学关系,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本着“教师先于学生发展”的理念,大胆起用年轻教师,着力打造一支德高业精、和谐奋进、年轻化、专业化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现有教职员工203 人,工人2人,其中高级教师11人,中职教师35人、初职教师155人,其中中师8人,专科12人,本科181人,专任教师中,学历达标率100%。近年来,学校放眼全国向省外高校招聘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师资队伍进一步优化,2008年从全国各大高校招录的73名教师分配到富源各学校跟班培训一年,并分期分批送到宣威六中、曲靖一中跟班学习。选派青年教师到玉溪、昆明、重庆、北京等地参加新课程培训。到富源一中、胜境中学等兄弟学校参与听课学习并展开互评课活动。2010年4月至5月,学校选派三名教师参加县教育局组织的教学竞赛,1人获一等奖,两人获二等奖。学校内部强化学习提高,每个学期要求每位教师做20套高考试题;每月组织召开一次教师教学经验交流会;每周组织一次集体备课、强化教师上课、作业批改、课外辅导的监管;积极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的听评活动;组织教学竞赛,请专家到校指导教学。
办学特色
学校以“一年树形象、三年出成效、五年显特色、七年成名校”为发展目标。以“师生发展为根本,教学研究为先导,精细管理为依托,多元教学为载体”为办学理念。以“教育思想领先,教学设施现代,管理严格规范,育人特色鲜明,办学质量一流”为办学目标。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学校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
实施制度化、人性化、科学化管理,对学生实行封闭式管理,开放式教学,潜心构建“以人为本,管理育人”的教育教学模式。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家访、电话、书信等多种途径,运用家校常态化的沟通桥梁,把温馨和谐的人文关怀传递到每一位学生和家长的心坎上。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时,充分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坚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办学方略,实施“分层教学”模式,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开展特色教育,挖掘学生潜能,区别对象、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方法,强化思想教育,排除心理障碍,让全体学生都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进而提高素质教育的整体功效。学校强调“学生的终身发展”,强调学校教育不仅要为学生的今天着想,更要为学生的未来着想。不仅要关注学生今天的成长和进步,更要关注10年、20年以后他们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始终坚持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素质的进步和提高,并以此作为学校最根本的价值追求。强调高中教育要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发展”。从教会学生做人入手,全面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教会学生学习入手,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学习潜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从教会学生发展入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在未来社会的生存发展能力。
学校高度重视安全教育,积极与安全部门沟通协调,聘请法制副校长,在学生中积极开展法制教育,对学校保安进行专业培训,不定时对整个校园进行巡逻。
以学生为本,关爱每一个学生,廉洁从教,用心施教,以情助教。自2009年9月第一届高中新生开始,已为88名特困学生免去学费,29名学生免除书费,对家庭困难的学生发放困难补助金20.83万元。
重视对校园文化建设,成立了学生艺术团,精心组织各种演讲比赛、文艺汇演、专题讲座、作文竞赛、学科知识竞赛、板报评比等活动。
培养学生“开拓精神”,在具备基本素质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不仅能够完成社会赋予的基本劳动任务,而且具有积极主动的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创造能力,善于深入探索,能够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不断开辟新的领域,促进自身的发展。未来展望
1、坚持并完善学校办学特色,认真践行办学理念,努力实现办学目标。
2、进一步完善学校硬件建设,争取明年内建成运动场,完成全校绿化,使学校的育人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3、加大教研力度,完善校本培训制度,完善名师培训工程,争取有一至两个教改项目在一定范围内产生影响,学校教研成果达到县内领先水平。
4、创新管理机制,形成现代学校管理新途径。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的体制改革和管理制度创新,建立与新课改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教代会职能监督作用。
5、精心打造学校品牌,使学校社会地位和综合影响力不断提升,使之成为“人才的摇篮,名师的沃土,文明的窗口”,并形成办学品牌,在县内甚至更广的范围内发挥示范作用。
胜境之北,凤凰之东,富源县第六中学这座年轻而现代的学府,正沿着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展翅飞翔,我们无惧困难,任重而道远;我们面对挑战,上下而求索。我们坚信,学校会不断地发展,不断地超越。全体师生正团结一致,锐意改革,为实现各种教育目标而奋斗!
第三篇:巴彦呼舒第六中学简介
巴彦呼舒第六中学简介
巴彦呼舒第六中学创建于2010年8月28日,是我旗教育园区内的一所重点民族初中,是我旗教育优先发展,育人为本,促进公平,改革创新,提高质量,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真实体现,校名由自治区副主席连辑亲笔题写。学校占地面积8.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8万平方米,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有气势宏伟的教学楼,环境优雅的学生食堂,整洁舒适的学生公寓,图书室、阅览室、仪器室、实验室、微机室、美术室、音乐教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等标准化设备,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
巴彦呼舒第六中学现有教学班30个,在校学生1500余人,教职工159人。其中专任教师114人,全部都是在全旗撤并的十所初中范围内公开选拔聘任的,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水平精湛。学校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以“把学校办成具有民族特色和区域影响力的名校”为办学目标;以“和谐、发展”为校训;以“合作、进取、求实、创新”为校风;以“敬业、奉献、善导、育人”为教风;以“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为学风。加强教育教学管理。
崭新的巴彦呼舒第六中学,将以昂扬的斗志,卓绝的风采,展示学校魅力,提升办学品位,把学校建设成具有民族特色和区域影响力的名校。
第四篇:关于福建省宁化客家美食文化建设的探究
关于福建省宁化客家美食文化建设的探究
姓名:伍烨轩专业年级:12级旅游管理学号:12110041042
【摘要】美食文化是旅游文化的重要一支,对于美食文化的实践调研,不仅可以增强我们的旅游专业知识,更可以提升我们对于旅游目的地人文地理等各方面综合分析的能力,是本专业专业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而笔者对于家乡福建省宁化县客家美食文化建设的探究,一方面可以展示宁化县政府在饮食方面做出的巨大成就,另一方面,希望能以本文的分析对美食文化建设提出稍有裨益的建议。
【关键词】宁化客家小吃美食培训美食文化城五星级宾馆
一、背景介绍
近年来,随着宁化县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对生活品质尤其是饮食的高度关注,饮食文化成为了人们茶前饭后的谈资。宁化县政府在贯彻上级的方针政策的同时,根据民情适时地提出了宁化客家美食文化建设的战略。
二、实践调研
笔者顺着新年气象,赶赴宁化各地进行实践调研,以期对客家美食文化建设进一步地认识。宁化县作为世界客家祖地,不仅拥有最纯正的客家乡土文化,宁化县人对美食的热衷与研究也远近闻名。宁化县从2012年开始的一系列美食文化的建设,获得广泛关注。美食文化建设可大致分为三大类:打造宁化客家小吃品牌、建设海西美食文化城、建设宁化客家国际五星级大酒店。笔者将对上诉三项进行逐一分析。
1、打造宁化客家小吃品牌 2012年初,宁化县委、县人民政府决定把发展宁化客家小吃作为一个提升本县农村劳动力价值、促进农民增收、提升本地旅游竞争力的产业来抓,确定了打造宁化客家小吃品牌的战略,成立了领导机构和办事服务机构,出台了优惠政策。一年来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宁化客家小吃产业发展取得一定的成效,截至2012年底完成培训学员1200多人,宁化客家小吃在县内外开业500多家,福建省烹饪协会认定宁化客家小吃41个品种为“福建名小吃”。
笔者先从宁化县政府所公布的客家小吃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分析,认为方案详细制定了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和保障措施。
方案明确了政府将对客家小吃产业发展给予相应扶持政策,主要包括:免费培训;免费咨询指导;按统一规范标准要求开办小吃店的免费赠送一套统一标志的餐具;对有贷款要求的普通店提供5万元以内的两年贴息贷款,标准店提供5万至8万元的两年贴息贷款;建立原料供应中心,对客家小吃主要原料进行统一配送,确保原料质量。此外,宁化政府将成立客家小吃工作领导小组和小吃办,并通过乡村发动、干部职工推动和驻外机构带动产业发展。还将编制品牌专辑、确定主打品种、注册小吃商标、制定行业标准;建立培训中心、组织专门培训、聘请客座老师、编印培训教材;举办小吃节、举办推介会、录制宣传片、开展技艺比赛等进行宣传。
笔者认为,该实施方案具体而全面,从品牌宣传到职业培训,从原料生产到产品营销,从专家认证到机构带动,以及政府对从业者的优惠政策、相关保障,可以说有了舞台,有了演员,也有了观众,从理论上应该认为打造宁化客家小吃品牌的战略完全可行。
但是,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尚有不尽人意之处。笔者走访安远、淮土、河龙、中沙、曹坊五乡,以及详细考察宁化城区,发现存在问题较多,且具典型性。一是,店内小吃品种
单一,以面食为主;二是各店小吃雷同,特色小吃不“特色”;三是,服务水平较差;四是,卫生执行标准跟不上。万事开头难,要想打响宁化客家小吃的品牌,以上四项问题是要解决的当务之急。然而,要想像沙县小吃那样走得更远,(沙县与宁化同属三明市管辖)还必须建立一套系统的统一的有重点的服务与销售系统,贯彻落实灵活统一的经营标准。
2、建设海西美食文化城
建设海西美食文化城是宁化县美食文化建设的又一重要项目。宁化县目前已在县城塔山地域建设海西(宁化)客家美食文化城。项目占地640亩。拟辟客家美食商品文化区、客家文化游览区、旅游度假区等园区。建成集美食、旅游、休闲、文化、娱乐、购物、健身、养身、度假及培训为一体的多特色客家文化旅游度假区。客家美食文化城在装修、布局、经营等方面将重点突出本地特色:在装修方面,美食店内的装饰要凸显宁化客家文化底蕴,如:“伊府面”店,店内可悬挂伊秉绶书法代表作品;黄焖鸭店,店内可悬挂黄慎名画“芦鸭图”等等,尽量做到美食与装饰物相吻合,相得益彰,让客人在品尝丰富多彩的宁化美食时,感受博大精深的宁化客家文化。在布局方面,经营美食的厨师及所有服务员一律着富有特色的宁化传统客家服饰,如:从业人员男的统一穿“对襟衫”,女的统一穿“大襟衫”,尽量体现宁化客家人的原始古朴风貌。还要求会讲普通话和客家话,这样有利于与海内外客家人交流。另外,美食店餐饮、加工器具也尽量保持客家传统特色。如:饭甑、锡制酒壶、擂钵、石臼、木棰等。有利客人参与客家美食的制作过程,亲身体验其乐趣。在经营方面,按宁化客家美食主料分为五大类。同类美食安排集中在一块,在同类中还要突出重点美食店,以点带面。如:米食类重点为“韭菜包”;豆类重点为“豆腐驼子”;荤馔类重点为“鱼生片”、“田鼠干”;果蔬类重点为“烧卖”和“长命菜”;饮品类重点为“擂茶”和“酒娘”等。
对于已经小有名气的美食品牌进行深入挖掘。客家擂茶、延祥贡茶、河龙贡米、客家酒娘、韭菜包、烧卖、生鱼片、田鼠干、豆腐驼子、黄馃、粉皮、伊府面、客家“八大碗”、淮土茶油、辣椒干、咸笋干、肉糕、大卷等等这些宁化独特的美食个个都藏有不为人知的故事,发掘整合宣扬后,可以进一步提升客家美食的吸引力。
举办客家美食文化节。宁化客家美食内涵丰富,既有美食与名人的联系,如:伊府面与清代著名书法家伊秉绶;霉豆腐与乾隆皇帝;延祥茶与明代皇帝;河龙米与伊盆将军;黄焖鸭等鸭美食与清代画圣黄慎。又有美食蕴含的客家精神,如:客家擂茶不仅味道鲜美,解渴充饥,而且清热解毒,营养保健,它蕴含着坚韧耐劳、质朴实在的客家精神;白斩鸡(盐酒鸡)、扣肉这两道美食在烹饪的刀功方面,都以“粗块”的形式出现,包含着客家人粗犷质朴,讲求实惠的精神。还有许多节日美食如:春节吃“长命菜”象征长命百岁,健康长寿;七巧节吃“七层糕”,象征忠贞爱情;立春吃“松丸”,寄托一年四季轻轻松松,快快乐乐等。举行美食文化节,进行厨艺大比拼等活动,把它塑造成一张名片,既有利于招徕游客,又有利于宣扬美食品牌,应是美食城不二的选择。
3、建设宁化客家国际五星级大酒店
县城建设五星级酒店并不多见,宁化县决定建设客家国际大酒店是需要相当大的勇气的。宁化建设客家国际大酒店,不仅依托客家祖地、天鹅洞群、革命苏区三张名片,独具特色的客家美食文化也是其建设的重要考量。
建设大酒店此举,正是对客家美食文化建设的响应,也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外来美食游客,尤其是高端游客、华人华侨等。
投资4.5亿元人民币,由 三明市统战部副部长邓源明,市工商银行副行长赖剑平,宁化县委正处级干部何正彬,副县长陈健,副县长李航晖,县政协副主席王盛通,县政协调研
员张益民,福建省宁化客家国际大酒店有限公司董事长蔡金辉、总经理沈洪辉出席奠基仪式的客家国际大酒店必定将宁化的美食品味提升到更高层次。建设大酒店不得不说是县委县政府长远眼光的表现。随着酒店的落成,基础接待设施的完善以及服务水平的提升,宁化的美食文化将会吸引更多更广泛的人群。这也将进一步带动宁化的经济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三、分析探究
宁化县做出客家美食文化建设的战略抉择,可以说是顺应了天时地利人和,建设的三部曲也演奏得无比精彩。但是细节决定成败,各项工作必须落实到实处,立足于小处,从长计议,三思后行。
宁化客家小吃自身美味独特,五味俱全,极具诱惑力,在着力提高品位的同时,还需进行大量的宣传,适度规模化、连锁化、专业化,从而形成市级省级甚至国家级小吃品牌。美食文化城位于城市新区,又毗邻汽车站,交通便捷;接近居民区,距离消费市场近;北接体育中心,南临慈恩塔风景区,东接客家博物馆和迎宾大酒店(四星级),区位极好,可打造成美食天堂,因此,必须注重美食文化城的创新品位和服务品质。客家国际大酒店保证顾客拥有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在提供最美味最地道的客家美食的同时,宣传客家美食文化的核心理念,使顾客在身体和精神得到最优质的服务。
笔者认为,宁化县客家美食文化建设优势明显,成绩赫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美食文化建设是紧贴人们生活的大事,要做好这件大事,不仅要关注这件事本身,还应该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接待设施,基础设施。在交通,住宿,购物,娱乐,休闲等方面应该同步跟上。立足整体,统筹全局方能走得长远;重视局部,关注细节才可行得稳健。只要宁化县政府和人民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把握机遇,致力发展,客家美食文化的建设就能够按部就班,计日程功了。
第五篇:黔西县第六中学2012
黔西县第六中学2011~2012学第二学期
生物实验室工作计划
黔西县第六中学本学期涉及生物实验教学的班级七年级有7个班级,七年级的实验教学由谢静老师和陈兰老师负责。现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作如下计划:
一、指导思想
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学科素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协作精神,落实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因此,做好实验教学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
二、具体计划
(一)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组员的协作精神。让学生通过现象观察事物的本质,从而认识和揭示自然科学规律,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意识,切实让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
(二)演示实验必须按要求开足,教师在课堂上用演示的方法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使学生能够获得感性的认识和验证,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学生分组实验,也要按教学要求把学生实验尽量开足。对于学生实验,若能当堂看清实验结果的须在实验室里教师指导下进行,教师监督学生对每个实验达到操作规范、熟练的程度;培养他们浓厚的生物学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实验课教学应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设备条件等因素,采取探究式、小组合作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多动脑、多
思考,锻炼自己能找到一些新方法、新步骤;在讲授理论知识时,最好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去归纳出这些知识,这样做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俗话说:思路决定出路,加强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充分发挥其科学思维和想象力。
(四)认真落实仪器设备和实验材料的购置计划,完成实验室的更新提高,加强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做好本仪器设备的准备工作,坚持结合实际,适当超前,防止低水平、重复和积压浪费的发生。
(五)通过实验加强学生对实验的原理、装置、药品、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熟练程度。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要及时填写好实验报告单,教师应及时检查学生的实验结果。本学期教学结束后,对学生的实验效果进行检测,了解学生的实验技能。
(六)做好实验室工作文件建立管理工作,做好实验室的教学计划、日常管理、安全工作、工作日志等各种工作文件的归类、归档、整理工作。
生物实验室
2012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