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远程教育学术领袖的人物研究
远程教育学术领袖的人物研究
奥托·彼得斯
生平:Otto Peters,1926年出生于德国柏林,先后攻读教育学、心理学和哲学等专业,在Eberhard Karls Universität in Tübingen(图宾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专业贡献:奥托·彼得斯是国际远程教育领域的著名专家之一,他提出的远程教育的福特主义、新福特主义、后福特主义学说对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他的理论被德斯蒙德·基更强烈支持,基更的著作《远距离教育基础》、《远程教育研究》、《远程教育理论原则》中都引用过奥托·彼得斯教授关于远程教育福特主义.新福特主义.后福特主义理论学说的有关论述。特别是1994年,基更专门编写了《托·彼得斯和远程教育:教与学的工业化》一书,从而把奥托·彼得斯关于远程教育的福特主义.新福特主义.后福特主义的理论学说提到了更高一层次。
在我国电化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产品更新方面,近年来,电大各种专业和课程的更新显然加快了速度,这乃是社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所致。随着教育改革和社会改革的日益深入,这种“产品更新”的速度还会加快,因而,我们课程资源的建设任务也将随之更加繁重。过程变革方面,近年来电大在课程建设上实施“项目管理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有关的程序还是老一套,显得烦琐,有待精简。劳动职权,主要是指主持教师的职责和权限,电大教师被称为“主持教师”,这个称谓已经暗含着将教学过程的大部分职权让渡给了合作单位,而自己只是教学过程的一个组织者和管理者。这显然不符合我国教育技术发展要求。课程更新的加快、教学过程服务的深入以及随之而来的教师职权的拓宽,都在要求着我们提高自身的素质,只有我们的学科专业素质、教育技术素质等都提高了,我们才能使我们的课程建设、专业建设真正落到实处,也才能使教育技术的远程教育事业真正在教育市场上站稳脚跟,真正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核心学术观点:奥托·彼得斯认为,研究远程教育效果最好的模型是将其与工业化生产过程相类比。他分析了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分工。机械化的、大量的产品,标准化与集中性等,与远程教育的本质和原则相吻合。他将远程教育分为“福特主义”、“新福特主义”和“后福特主义”三种不同形态或三个发展阶段。
“福特主义”是指将低层次的劳动职权、过程变革和产品更新结合在一起。这个模型的组合,比较适合为了大众市场进行的规模巨大的装配线生产,其在远程教育中的典型代表是中央集权制的单一模式的国家远程教育机构。
“新福特主义”是指将高层次的过程变革和产品更新同低层次的劳动职权结合在一起。这也就是说,为了以更多的品种和更高的质量来抵制规模效益的下降,这种模型试图以更高层次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来扩展福特主义系统,其典型代表可
1能是一个由中央控制的、跨国的、由当地管理的系统。与中央集权制的福特主义模式不同,这种模式强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选择,也可能实现校内和校外学生的综合,但因为它基本上是福特主义的一种延伸,所以教学人员的主动性还是不被重视的。
“后福特主义”是指所有三个变量即产品更新、过程变革和劳动职权都有高层次的取值。同新福特主义相反,后福特主义模式解除了泰勒主义的劳动分工和严格的管理控制,注重发展有高度专业技能和充分的职权的劳动力。这种模式的远程教育将是分散灵活的,比如教学人员具有足够的自主控制权以便实现对课程设置的快速调整,从而适应学生需要的变化,但仍然保持各种学习模式之间的整体性。
查尔斯·魏徳迈
生平:他出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获得英语专业学士和硕士学位。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中断博士学位的学习,加入美国海军。魏德迈在这段军旅生涯有意外的收获——选择了他毕生热爱的事业——远程教育。战争结束后,他带着在军队中对通信技术在成人培训中应用的发现和思考回到了威斯康星大学。1967年他被评为教育学教授,主持威斯康星大学函授学习项目,同时任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继续教育学院教育学教授。从此他将人生都奉献给了远程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1968-1972年期间他担任国际函授教育理事会协会,1982年更名为国际远程教育理事会,主席并担任了多个国家和组织的客座教授、访问学者和顾问。魏德迈教授对早期远程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因此他获得了包括牛津大学荣誉博士学位和埃塞俄比亚大学荣誉博士学位在内的很多荣誉学位。他是第一个获得英国开放大学荣誉博士学位的外国人。
专业贡献:魏德迈在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于1971年提出 “独立学习”的概念——独立学习包含许多教与学的安排形式,在这些形式中学生和教师相互分离,他们以各种方式进行沟通以完成和履行各自的基本任务和责任。独立学习能够把校内学生从不适当的学习进度或模式中解放出来,也能为校外学生提供在他们自己的环境里继续学习的机会,同时促使所有学生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3]。由独立学习的定义可以看出,它包括了两种教育形式:校内学生的学习和校外学生的学习。独立学习的目的是为校内外学生都可以按自己的学习进度学习,并由此提供给学生自我指导学习的机会。魏徳迈认为“独立学习是在美国范围内,是以各自不同名称进行的教与学活动范围(函授学习、开放教育、广播电视教育、个别化学习)的总称”。独立学习概念源于对传统教育的批判,他认为传统教育已不
能满足社会发展提出的教育需求,那些被传统教育拒之门外的学生可以选择独立学习这种方式进行学习。独立学习意味着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接受教育的方式。独立学习应该是学生自主选择目标、自我安排的、个别化的学习。
核心学术观点:魏德迈在对传统教学的形式和实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的发展变化对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对教学实施提出了十个指导性原则:
1.无论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是否有教师的存在,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有学生,即使只有一个学生也应该得到学习的机会;
2.学生必须对学习承担起更大的责任;
3.教学计划或系统应该把教职工从监护型职责中解放出来,这样他们才能把更多的时间真正用到教学工作中;
4.教学系统应该在学习科目、安排和方法等方面给学生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5.教学系统应该适当地采用所有能提供教学效率的教学媒体和方法;
6.教学系统应该将媒体和方法结合起来,以便使每门课程以及课程中的各个单元都能用最有效的方式进行教学。
7.对于所用的媒体和技术,无论在设计或应用方面,都应该有紧密的联系;换言之,不同的媒体或技术必须互相补足,并且配合相关的科目和教学计划;
8.教学系统应该保持和提高适应学生以及教师的个体差异的能力;
9.教学系统不应该对学生学习的地点、进度、方法以至先后次序加诸多限制,而是应该根据学生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来评估他们;
10.学生应该可以根据自己的进度去调整自己的学习,选择何时开始、何时结束。在这十个指导性原则中,第一条“教学系统在任何时间地点即使对一个学生也能实施”是与传统教学的本质区别所在,它可以通过运用技术来实现。其余各条原则同样适用于传统教学,是教育技术与以学生为中心、个别化教学等现代教育理念的有机结合。这十个指导性原则使原来封闭的教学系统变得开放、灵活,更能适应学生的需要。
迈克尔.穆尔
生平:美国远程教育学者穆尔是宾州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教授、美国远程教育杂志主编。他在1989年提出的远程教与学的三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理论。穆尔1989获得了远程教育理论界的高度评价。这一理论的提出标志着远程教育理论基础的日臻成熟。
专业贡献:纵观穆尔学术和事业发展轨迹,可以看到其学术研究与事业发展协同并进,交相辉映,其著作颇丰,许多理论至今在国际远程教育界仍具有广泛的影响,其经典的交互作用距离和独立学习理论仍然是众多理论中的一朵奇葩;
他积极投身远程教育事业发展40年整,期间为美国乃至国际远程教育的发展做了许多奠基性和开拓性的工作,并因此获得许多殊荣,被收入美国远程学习协会名人录。
核心学术观点:在传统教育中教学过程有三要素教师、教材和学生。在远程教育中,教学过程三要素可以改造为教师、资源和学生。穆尔提出的远程教与学的三种基本相互作用是指
1、学生和教育资源,课程学习材料,学科教学内容的相互作用、学生与教师的相互作用
学生与学生的相互作用:第一种基本相互作用是学生和教师或教育院校机构设计、开发、发送的教育资源,其主体是多种媒体的课程材料所呈现的教学内容的相互作用。而后两种基本相互作用则是人际交互作用。可以是面对面的人际交流,也可以通过其它建立在技术基础上的双向通信机制来实现,可以是个别化的一对一的人际交流,也可以是基于集体的交互作用。
教育技术2010班 潘林梅 学号:201005403142
第二篇:远程教育课题研究
《应用远程教育资源优化学科教学》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为什么要做课题研究?这是我们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校情:淑里小学地处农村,目前有在校学生200多人,是麻江县下司镇较大规模的四所完小之一。
思考:那么,面对这样一种闭塞、落后的现状,我们的农村学校要发展?怎么办?路在何方?我们认为,只有依靠广大的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我们才能实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我们有12位小学教师,如果这些老师都能成为教育教学的能手,成为人才梯队的中坚力量,那么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就不会是一句空话。但是,我们也看到一个严峻的事实,由于地处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并不容易,在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经常遭遇专业引领不足的尴尬局面,教师的专业发展与缺乏专业指导的矛盾日益突出。在和老师们的接触中,我们也惊讶地发现,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师的年龄并不成正相关,不少年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的教学理念仍然十分守旧,落后,教学方式手段比较单一,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效果不理想。那么,能不能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找到一条比较有效的教师成长途径呢?经过反复论证,我们认为特别农村小学,基础教育更是远远滞后于时代。因此,如何在农村实施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不仅是一项事关农村教育长远发展的重大决策,也是农村教育如何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变化,均衡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为此,如何利用现代远程教育项目所建立的卫星教学收视系统、网络教育资源和光盘资源,优化学科教学,努力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课题研究内容
依托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探索出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和信息技术水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发挥出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拓展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走向个性化、活动化、综合化,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主要研究课题是:《应用远程教育资源优化学科教学》。
三、课题研究对象
部分小学教师与学生。
四、课题研究目标
1、帮助教师掌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途径和方式,拓展教育资源,达到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目的。
2、利用课题研究,探索应用现代教育资源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的新形式、新理念,达到科研兴校的目的。
3、通过研究,逐渐完善各校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的建设,提高我校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克服农村教育受经济落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转弊为利,提高课堂教学的速度和质量。
五、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将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以实际应用为出发点,在应用中开展理论与模式研究,以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和创新带动项目内容的实施,广泛在多媒体功能室、计算机网络教室、远程资源接收室上课,在实验中探索规律,总结经验,普及推广。
六、课题研究阶段安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年3月)确立子课题,拟定实验研究方案,上报镇辅导站。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4月---2012年8月)试验课题在课题组、专家组的指导下有计划、分步骤实施,收集整理实验研究阶段的各种原始材料、数据资料。
1、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
2、根据课题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3、紧密结合“一人两节课”校本教研活动开展研究。
4、及时收集研究信息,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5、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2月)
1、2012年9月,各实验课题承担下属学校撰写子课题实验报告,总结经验,形成基本模式。
2、2012年10-11月,课题组总结实验课题,形成淑里小学“应用远程教育资源优化学科教学”研究总课题报告。
3、2012年12月起,结合基本模式进行实践改进,逐步普及推广。
七、课题研究具体措施
1、通过培训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科研意识
多年来,受传统教育意识和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认为自己只要弄懂教材,认真上好课就行,对于远程教育资源和利用计算机来上课,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天书。特别是一些教师处在经济落后的地区,信息闭塞,外出学习的机会又少;有些教师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还是用老办法实施新课标新教材。针对以上错误认识,我们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努力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理念,改变教师信息落后的局面,提高科研意识和能力。
2、采取措施,让教师认识远程教育资源
定期组织教师集中收看远程教育卫星下载的资源,让教师们知道卫星下来的资源有哪些可用之处,哪些可以利用的地方。培养教师们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的兴趣。
3、分层次做好各年龄段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训
根据各校教师特点,教师可以分为三个大组,即老年组(45岁以上),中年组(35—45岁)和青年组(35岁以下)。对不同的组我们的要求不一样。对老年组我们只要求他们会用计算机来上多媒体课就行,其他方面就不能要求太多了。对于中年组,我们要求不仅会用多媒体上课,还要求会使用一些软件,如WPS,Word,Excel,PowerPoint等,会上网查资料,会用这些程序制作简单的多媒体课件来上自己的课。而对青年组,则要求更高一些,不仅会用常用的软件,还要求会上网查资料,会制作自己的网页,会制作自己的Flash课件,重在实际应用。
4、指导教师学会利用远程教育资源
让教师们学会制作自己的课件:教师们在看了收下来的课件后,一般会认为这些课件有适合自己的学生的地方,也有不适合的,那么如何来取舍,怎么做呢。这就要求他们学会利用卫星资源来制作自己的课件,为我所用。同时,针对每一学科的特点,特别是语文、数学、英语这三科,素材多,信息量大的特点,收下来后,结合自己课堂特点与学生特征,加以重新组织,然后用于教学。
5、定期召开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研讨课。
计划每学期举行两次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研讨会。
七、课题成果形式
1、课题实验报告一份,论文汇编。
2、一批优秀的电子教案、课堂实录。
3、优秀的自制电教软件,如幻灯片,光盘等图片资料。
4、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汇编。
八、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课题总负责人:李泽相
课题组成员:罗家碧、王明贵、柳瑞和、罗光敏、罗龙兰、贺福辉、潘德华、潘祖发、金航、徐燕、文学美
开题报告 单位:麻江县淑里小学2012年3月21日
第三篇:“互联网+”时代远程教育研究
“互联网+”时代远程教育研究
摘要:
本文从目前远程网络教育的特点分析出发,针对了网络教育的教育资源重复建设、高质量资源缺乏、网络教育平台支持不力、远程教育的课程建设需要创新等特点,提出了完善基础资源建设持续更新进展、建设云时代大学术圈精品课程、模块化教学、进展“口袋课堂〞工程等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互联网+;网络教育;教育平台;教育资源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全民终身制学习观念深入人心,各类远程教育渐渐借助多媒体工具和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教师的授课和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可以通过各类媒体进行,计算机网络构建了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沟通的工具。在计算机科技与网络技术的强有力支撑下,经过众多院校十几年的努力建设,远程教育系统渐渐完善。远程教育课程建设过程充分结合了学生成人化的特点,应用文本、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课程内容和教学资源,在成人学历教育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展,远程教育建设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现阶段远程教育课程建设特点分析
1.教育资源建设不均衡。远程教育课程建设经过多年的进展,各类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已经渐渐形成规模,各大院校纷纷投入大量的精力、财力、人力、物力建设远程教育平台,从视频课程录制、网络平台搭建、维护、课程相关辅导学问及后期的维护更新等方面构建网络教育基础资源平台,为继续再教育提供了教学资源。在各类教育资源百花齐放、相促相成的同时,基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造成的平台建设局限性和课程自身的特点,大多数远程教育专业课程集中在计算机、管理、经济等热门文科专业,课程重复建设,缺乏基础学科和技术型、应用型学科人才培育所需要的网络资源建设。2.高质量资源缺乏。近些年,随着全民终身制学习的推广和开放式教育试点的推行,一些院校在网络教育课程资源建设上作了主动的探究,纷纷提供硬件平台、制定相关的制度和嘉奖措施来鼓舞广大教师参加多媒体网络课件开发。但是一部分教师还没有较好地把握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方法,一部分教师受限于学校网络教育硬件资源水平,不能录制高质量的教学视频,还有些教师受年龄限制等缘由,一时还无法较好地适应电子化教学方式,在远程教育课程建设创新方面还不够。因此,教师在从传统的课堂授课到网络视频授课的转换中,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不能较好地通过高端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表达出来。借助于计算机专业人才开发出来的课件,因为计算机专业人才专业学问和教学技术的欠缺,多采纳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不能精确表达教师独特化的课堂教学技巧和教学过程。因此呈如今网络教育平台的资源更多的是电子教案、静态网页等,类似黑板搬家的文本资料,或是传统上课模式的录像,缺少对学员有吸引力的高质量网络教学资源。3.网络教育平台支持不力。网络教育课程建设完成后,后期数据的维护和更新至关重要,既包含资料安全维护、网络资源的逐步完善和新教学学问点的扩充,又涉及动漫技术、视频技术等新型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目前远程教育教学中更多地重视网络平台上教学视频材料的建设,学生是否完成作业记录、学生点播课程视频的时间和次数等学习痕迹记录构成的教学系统的完好性,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支持服务、问题的有效解答、学问点的拓展讲解方面不够完善。因此,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与学生不能形成准时有效的双向沟通,很难适应开放的网络教育形式,与当前的“互联网+〞技术也不匹配,使得远程教育的优越性不能完全表达,同时也制约了现代网络教育的进展。4.远程教育的课程建设需要创新。在“互联网+〞的网络教育时代,形成了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系统、网络教学资源、网络教学软件、网络教学视频等诸多全新的概念。随着4g、5g、6g网络的相继出现,二维码技术的渐渐完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广泛应用,以及移动流量费用的降低和无线网络的城市全覆盖建设,远程网络教育课程建设有着宽阔的进展前景和应用空间。由此,远程教育师资培育面临着改革与挑战。应顺应“互联网+〞技术的进展建立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技巧、教学手段,在传统教学手法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进展,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效性、敏捷性,为远程教育和全民终身制教育提供高效的学习资源。
二、更好地实施与开展远程教育系统建设的建议
1.基础资源建设持续更新进展。远程教育的课程建设是远程教育建设的基础,是远程教育的核心内容。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展,新的网络技术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渐渐成熟,运用“互联网+〞思维创造建设新的学习服务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远程网络课程建设。同时,现代远程教育要充分结合远程教育学生成人化的特点,采纳新科技时代多种教育形式,为学生提供适合在移动设备上学习的教学资源,使需求者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媒体形式,打破现存的远程教育课程“重文轻理〞的局面,不断更新学问点,建设新的教学资源,对教学资源和教学平台准时进行完善与总结。2.大学术圈精品课程建设。在网络技术进展的基础上,近几年云技术得到了喷发式进展及应用,各类文本、视频、音频等教育资源到达了空前的聚集和传播。各大院校的精品课程建设也得到进展,各类主次清楚、重点突出、难点详解、结构合理、语言精准的精品课程呈如今学生的面前,可供比较和参考。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同一课程有多个远程教育资源,这使课程得到充分的解读和分析,可以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之间有了更多的互相沟通和学习,扩大了磨课、听课的学术圈,激励和鼓舞更多的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促使更多的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渐渐打造多类型的“品牌〞教师,在提高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同时,也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提高学问技能,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进一步促进远程教育和全民教育的进展。3.教学资源模块化建设。在“互联网+〞网络时代,网络教学资源可以为学员提供更敏捷、更便捷学习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的模块化建设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在远程教育课程建设中,为了更好地运用“互联网+〞技术,可以采纳不同于传统教育的章节学问结构模式,将各学问点进行合理划分,建立各学科学问点模块资源库,设立搜寻关键字,使学员可以更好地搜寻到所需的学问点。并将模块化的学问点间设置关联系数,将相关的学问点联系起来,使学员在搜寻某些学问点时,可以得到相关学问点课程模块系统的推举,从而打破了一个课程教学资源过于浩大的网络数据,更好地与飞速进展的移动网络相结合,为学员提供更为直接和系统的专业学问学习资源。同时也可以融合百家讲坛的优点,从不同的讲解并描述角度、不同的教学方式的解读使学问点的讲解更为透彻,促使同一专业精品课程在不同院校资源间的取长补短,为学员们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更全面、更多样的教学资源。4.新技术大前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正式到来,4g、5g、6g移动网络技术快速进展,智能型移动设备的广泛应用,无线网络城市全覆盖也渐渐完善,移动网络的费用越来越被群众接受。日本Qr码、美国pDF417码,国内企业自主研发的汉信码、网格矩阵码〔gm码〕、紧密矩阵码〔cm码〕三项国产标准的二维码技术快速进展并得到广泛的开发与应用,对推动教育进展特殊是远程教育的进展有着重大的意义。通过应用二维码技术,可以把课程内容的音频、视频或者是课堂直播生成二维码,此类形式新颖、便捷的“微课堂〞、手机课堂、智慧课堂越来越被人们广泛接受和宠爱。将此类新技术运用到远程教学环节中,使学生在空闲时间可以随时随地地学习教学资源,进展成适合全民教育与终身教育的远程网络教育模式。不限定固定的学习地点和时间的“口袋课堂〞有利于推动远程教育更广的普及,并且把它作为传统课堂的有力补充,将为大多数需要学习的人提供便利与支持,满足经济与时代的进展需要,还可以使网络课程教育进展顺应科学的进步进展,紧跟经济科技的步伐,从长远进展的角度促进网络教育的进展。
三、小结
总之,“互联网+〞时代的正式到来,给移动网络提供了更快的速度和更广泛的应用,为远程教育课程建设进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教学创新契机和宽阔的进展前景。远程教育应紧紧跟随网络技术的革命创新,在传统远程教育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教育资源,促进大学术圈精品课程的建设和完善,建设适合当前互联网技术环境下的模块化学问点大数据库。面对“互联网+〞时代给出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需结合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断改革创新,设计、建设符合学员要求,顺应互联网技术的远程教育课程,全力打造出领先于世界水平的“教育新科技〞。
参考文献:
[1]韩雄伟,田雨.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学理论和新型教学模式共同进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4).[2]郑金秋.多校区校本资源建设与应用对策讨论[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7).[3]魏斌,曾青松.“互联网+〞背景下内容依托式学术英语教学模式探讨[J].电脑学问与技术,2022(32).[4]苟焕军.我国远程教育进展状况与对策[J].中国西部科技,2022(20).作者:宋涵
沈水文
单位:杭州市工人业余大学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第四篇:远程教育研究及其理论范式
远程教育研究及其理论范式
http:// 2003-10-23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叶成林 徐福荫
【摘要】从19世纪中叶函授教育在英国诞生开始,及至今日,远程教育已成为教育界最具活力的领域之一。在其发展过程中,远程教育研究起到了引导和促进的作用。本文从远程教育与远程教育研究的概念出发,提出远程教育研究可划分为两种基本范式:即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并着重论述了远程教育的理论研究范式。
【关键词】远程教育; 远程教育研究; 范式
远程教育的诞生是工业社会技术应用的结果,蒸汽机和铁路的发明极大地扩展了人们活动的地理空间。为了让异地的学生能继续学习,教师自然地想到把学习材料(书籍和教材)通过邮政系统由铁路运输传递到学生手中,这便是最早的远程教育形式——函授教育。从此,每一次新技术在教育媒体和教育传播领域中的应用就产生出一种新型的远程教育形式,从基于印刷、录音录像媒体和无线电广播技术的广播电视教育,到基于印刷、模拟视音频及数字化媒体和计算机网络、卫星传输和通信技术的网络教育,再到基于新型移动数字化教育媒体和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的移动教育,莫不如此。远程教育在教学媒体和技术环境两个方面都表现出愈益丰富、愈加复杂的特点,这种丰富性和复杂性使得远程教育具有了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知识经济社会的来临凸显学习的重要性和远程教育无穷的市场潜力,一大批企业被吸引介入远程教育研究领域,由此带来了远程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和远程教育研究的繁荣。
一、远程教育与远程教育研究
关于远程教育的定义,许多著名的远程教育专家都曾以自己的方式表述过,其中最有影响并被广泛认可的是远程教育学家德斯蒙德·基更的远程教育的五项特征描述的定义(基更,1996)。这一定义概括了远程教育的下列特征。
——准永久性分离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其他学生在时间、空间和社会文化心理上的分离是远程教育最突出的特征。在教与学过程中,师生处于物理空间相对分离同时通过信息传递又相互联系的状态;教与学过程是以特定的技术环境、教育资源和教育媒体为基础的。分离并不是完全永久性的,也就是说远程教育中并不完全排斥面对面交流。
——媒体与技术的作用媒体与技术是远程教育中又一个重要特征。远程教育的本质是实现跨越时间、空间和社会文化心理的教学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媒体与技术是关键因素,是远程教育赖以存在的基础。
——双向通信教学活动的本质是教育信息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传递,远程教育也是如此。因此,通信是远程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双向通信机制和多向通信机制是面对面的,而远程教学中的双向通信机制主要是非面对面的,是基于一定的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之上的。
另外,远程教育在实践中呈现如下一些基本趋势:教师的角色将逐渐淡化,教师更多地以教育资源的形式或学习帮促者的身份出现;出于教学或社会交往需要而组织的基于传统面对面方式,或现代电子方式的集体会议交流活动将增多;从强调媒体与技术的作用转向注重以技术为基础的教育环境建构和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利用,这种术语的转变体现了学习者中心理论、建构主义、系统科学和后现代主义等现代教育理念、复杂性科学和哲学思想在远程教育中的渗透;远程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是实施远程教育的组织机构,远程教育中的远程学习具有系统性、严肃性与社会确认性的特点,而一般远程学习则不具有这些特点;教育信息传递的通信机制多样化,单向通信、双向通信、多向通信并存,同步传输与异步传输共现。
远程教育研究及其理论范式作者:叶成林徐福荫在综合现有各种关于“远程教育”的定义、远程教育的现状以及未来远程教育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本文给出“远程教育”的一个全新定义:
从狭义上来看,远程教育是指由特定的教育组织机构,综合应用一定社会时期的技术,收集、开发、设计、制作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建构教育环境,并基于一定社会时期的技术、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教育服务,以及出于教学和社会化的目的进而为学生组织一些集体会议交流活动(以传统面对面方式或者以现代电子方式进行),以帮助和促进学生远程学习为目的的所有实践活动的总称。在所有活动中,教师是以教育资源的形式或学习帮促者的身份与学生保持着一种准永久性分离的状态;而学生与教育组织机构(教师)或学生与学生之间将通过建立双向或多向通信机制保持即时会话。
从广义上来看,远程教育是指在上述实践活动过程中所涉及的组织机构、技术、资源、人员与实践活动等构成的整个系统。
从发展的观点看,远程教育是与一定社会时期的技术紧密联系的,远程教育发展的历史也就是人类社会技术发展的历史。从本体论的角度看,远程教育是一种复杂的实践活动(狭义)及一个综合的复杂性系统(广义)。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认识和研究这种复杂的实践活动或综合的复杂性系统的过程就是远程教育研究,研究所形成的关于实践活动或复杂性系统的完整理论体系就是远程教育学科。而如何研究、认知和理解这种实践活动或复杂性系统,则属于远程教育研究的方法论的范畴。
这一定义是综合我国及世界各国远程教育的现状并结合未来远程教育的发展趋势加以归纳与表述的,具有一定综合性及抽象性。它具有以下特点:
① 强调教育机构的作用,淡化教师的作用;
② 强调以技术为基础的教育环境与教育资源,淡化媒体的作用;
③强调集体交流(面对面或电子方式),淡化准永久分离的特点;
④ 强调通信机制的多样性,淡化双向通信的单一性;
⑤强调实践性,区别于远程学习。
二、范式理论与远程教育研究范式
范式理论最初是由库恩(库恩,1968)提出的,指常规科学所赖以运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范式是从事某一科学的研究者群体所共同遵从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共同的基本理论、观念和方法;共同的信念;某种自然观(包括形而上学假定)。范式的基本原则可以在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层次表现出来,分别回答的是事物存在的真实性问题、知者与被知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研究方法的理论体系问题。这些理论和原则对特定的科学家共同体起规范的作用,协调他们对世界的看法以及他们的行为方式。
远程教育研究范式在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层次表现为远程教育的本体性研究、远程教育研究者与远程教育的关系研究、远程教育研究方法的理论体系研究三个层次。远程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复杂的实践活动(狭义)及一个综合的复杂性系统(广义)。我国现阶段的远程教育研究更多地局限于这一个层次,表现为远程教育实践性研究、技术性研究和远程教育系统研究成果较为丰富。而远程教育认识论和方法论层次的研究较少。研究范式主要包括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两个方面。如果把远程教育实践性研究、技术性研究和远程教育系统性研究归入远程教育研究实践规范的范畴,那么远程教育认识论和方法论层次的研究则属于远程教育研究理论基础的范畴。
学科的研究范式可划分为理论研究范式和实践研究范式两种基本类型。理论研究范式一般研究学科研究人员和学科自身的关系、学科方法论研究等,因此其更多地体现为对学科基础研究和社会实践的一种人文思考。实践研究范式往往只关注实际问题的研究与解决,更多地是一种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即本体性研究。远程教育的理论研究范式指由一些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学家所组成的研究者共同体,他们以特定的哲学理论、社会学理论和教育学理论为共同的理论、观念、方法、信念和自然观,以远程教育局外人和旁观者的身份对远程教育进行冷静而理性的深刻思考和客观而全面的人文关怀。远程教育的实践研究范式则指由一些教育技术学家、企业的技术研究人员和相关技术研究人员组成的共同体,他们以学习技术、教学技术、远程教育相关技术为共同的方法,以远程教育参与人和实践者的身份对远程教育进行热情而科学的基础研究和深度而具体的技术实践。这两种范式共同组成完整的远程教育研究范式,二者的交叉、渗透与融合共同推动远程教育研究的发展。
三、远程教育理论研究范式
远程教育的理论体系可以划分为宏观理论、微观理论和哲学理论三部分。那些试图涵盖远程教育领域的所有活动的理论学说,可以视为远程教育的宏观理论;而另一些集中论述远程教学和远程学习的理论学说,可以视为远程教育的微观理论。此外,还有对远程教育的合理性及其本质属性进行论证的哲学理论。
相应地,远程教育理论研究范式明显地受到教育学、人类学、社会学和哲学等基础学科理论的影响。远程教育自身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和一种新型的教育文化现象,以社会学、人类学为基础,以系统科学的理论与方法考察远程开放教育系统与传统学校教育系统、教育系统与其他社会子系统(如经济、政治等)的关系,是远程教育宏观理论研究的基础内容。相对于传统学校教育而言,远程教育具有更鲜明的社会化特点,我国远程教育的学生选择远程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学历与社会交往的需要。远程学习与教学是远程教育研究的核心内
容,学习与教学理论的发展对远程教育理论研究范式的演变有着重要的影响,故以学习与教学理论为基础建构远程教育的微观理论是远程教育微观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远程教育所追求的开放性、动态性与学生中心的教育思想明显地体现了后现代主义的哲学理念,而远程教育追求效益、规模的一面又体现了其实用主义、工业化的哲学思想,而以各种哲学理论为基础综合分析远程教育存在的合理性及其本质属性,则是建构远程教育哲学理论的基本方式。
1.学习与教学理论
我国最早的大教育家孔子的很多教育思想体现了深刻的学习理论,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深刻地揭示了学习、思考与理解的关系。西方早期的学习理论主要有亚里斯多德的经验主义学习理论和柏拉图的理性主义学习理论,分别强调经验在学习中的作用和逻辑思考在学习中的作用。长期以来,学习是作为哲学和神学的领域而被研究的。直到19世纪末,学习开始被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加以研究,并由此出现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把学习定义为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消除了为了行为训练与意在产生理解的教学之间的差异(高文,2002)。早期的远程教育,如函授教育和广播电视教育较多地受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表现在远程教育的课程开发中注重行为训练(函授教育中的课后练习)和媒体刺激(广播电视教育中学习内容的呈现)。
从上世纪60年代起,随着认知心理学的诞生,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开始兴起。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以计算机信息处理与加工模式为基础,强调学习中结构或图式的重要作用,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通过对知识和信息的处理与加工建立起知识之间的关系。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对远程教育中计算机辅助教育课件的开发与制作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在80年代末,随着人们重新解读杜威、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等的教育思想,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开始兴起。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又分为激进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社会建构论、信息加工建构主义、社会文化认知观和控制系统论等六种范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法而获得的。”(南国农,200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于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网站的设计、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等都具有重要影响。
进入90年代后,研究情境认知和情境学习以及情境化人工智能的热潮已在认知科学领域出现(高文,2002)。由此出现了挑战认知信息加工观点的情境认知学习理论,这一新兴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环境的作用,关注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对其学习的作用。情境认知学习理论对于远程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也将成为远程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和指导远程教育实践的基础理论。根据这一理论,教师、学习资源和各种技术方式都是建构和设计学习者中心型学习环境的主要因素,远程教学过程就是基于所创建的学习环境为促进学习而进行的教师—学生之间、学生相互之间的交互活动,远程学习过程则是学生获取知识、理解知识并基于一定的社会文化情境建构意义的活动。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以及情境认知学习理论,作为不同的学习理论其观点虽然不尽相同,但都是从不同角度对有关学习、知识、认知与思维等基本概念及其关系的不同理解与表述。它们不是对立的,而是互补的(南国农,2002)。远程教育的理论研究范式的演变明显地受到学习理论发展的影响,而远程教育的实践也为学习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实验环境与技术手段,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2.人类学、社会学与系统科学
教育的主体文化是一个教育系统中人们关于如何教与学的惯常行为模式,它体现在人们的教育思想观念、教学活动过程和学习材料内容中。教育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文化的反映,是社会文化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文化的发展(祝智庭,2001)。远程教育是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也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文化现象。近些年,随着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的广泛,远程教育正逐渐成为一种强势教育文化现象。
在整个社会系统中,教育是一个动态的开放与发展的系统。在整个社会外部因素的影响与作用下,教育不断地获得发展。当前,人类正进入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新兴的信息技术使得人们的社会活动愈益复杂,知识更新迅速,这就要求人们终生不断地获得自身职业发展。伴随着外部社会系统的急剧变化,教育系统内部也要求自身不断革新以应答社会变化的挑战。作为一种新型教育形式,远程教育的出现正是外部社会、经济因素驱动和教育系统内部自身发展需要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教育作为一种人类的基本社会活动,其自身发展具有不同于自然科学的一些特征。教育的对象—人是主观的、具有情感的,因而也最具有不确定性。远程教育的发展时时受到这一特点的影响。如远程教育中的专业设置、课程的选择等都具有不确定性。
因此,远程教育的宏观理论研究应以人类学、社会学为基础,以系统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为指导,考察分析远程教育与教育的关系、远程教育与社会的关系、远程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以揭示远程教育与其所处社会相互关系的基本规律和发展趋势。如佩拉顿所表述的远程教育四大社会功能(增加教育机会、扩大教育规模、实现规模经济、较高的成本收益)、丁兴富的远程教育发展动力基础理论(“五原理说”)、彼得斯的远程教育工业化理论、伽里森等人的三代远程教育理论等均为远程教育宏观理论研究的代表性成果。
3.哲学
远程教育的哲学理论着重探讨远程教育的本质属性、远程教育存在的合理性问题,并从高度抽象的角度给出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者仅做一些形而上的思考。有学者认为,远程教育的本质是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时空分离。这种观点不够抽象,仅为现象的描述,因此不能认为是一种哲学理论。构建远程教育的哲学理论,须以深厚的哲学理论为基础,深刻理解哲学的高度抽象与概括的特征,从纷繁的哲学流派中选取与远程教育相关的理论,通过严密的思考与推理,最终概括出远程教育的最本质属性。在回答远程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什么的问题前,需要思考的问题还有,教育是什么?学习是什么?等教育哲学领域的基本问题。远程教育的哲学理论应具有如下的一些特征:永恒性、矛盾性、动态平衡性、无限发展性。因此,远程教育是社会发展到特定阶段,人类为解决自身学习问题,兼顾学习规模、效率与学习质量的一种学习方式;是理性的教育技术与浪漫的教育理想之间不断求得平衡的动态产物;远程教育作为人类学习的一种方式,一经诞生将会(如学习一样)与人类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南国农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几个理论与实际问题[J]电化教育研究,2002(11~12)
[2] 徐福荫 现代远程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0(11)
[3] 乔纳森主编,郑太年,任友群译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2
[4] 祝智庭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技术哲学观透视[DB/OL]Available: http://
第五篇:远程教育网络结构研究论文
目前,由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我们应该着力探索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新目标、新内容和新形式:我国当前的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应当密切联系当前中小学教育改革和课程教材改革的实际,重在介绍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重在培养中小学教师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意识与精神,素质与能力,从而提高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应当极力宣扬培养人才的知识创新意识;极力宣扬教育信息化;极力宣扬基础教育改革,探索基础学科教学的新模式。
一、目前我国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现状
目前,由于网络技术条件、教师继续教育的目标和网络课程设计等方面的限制,无法适应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需要。
具体表现在:
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基本思想与目标方面。
(1)课程过分重视学历培训,轻视有效提高教学能力的多样化培训。
(2)网络课程只重视师范类学科知识的讲授,忽视培养中小学教师改革传统教学的精神与意识。
(3)忽视培养中小学教师改革传统教学,推进素质教育所必须具备的理论(如教学设计理论)、素质与能力。
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形式:
(1)网络课程分课时、系统化,多属课本搬家形式。
(2)网络课程只注重知识的呈现,对学习者缺乏引导。
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内容:
(1)课程内容缺乏联系中小学教育改革和课程教材改革的实际,缺乏展现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2)内容缺乏现代认知主义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理论
二、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设计从总体上应体现三个特点:
1、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设计应立足于向教师们传授教育教学理论,更新传统教育观念。
课程的设计应立足于向受训教师传递最新的教育教学观念与理论,特别是现代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与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力求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以适应改革传统教学的需要,适应素质教育深入开展的需要。
2、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设计应围绕当前基础教育素质化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知识,提高教师们观摩教学、评析教学的能力。
网络课程内容及其体系的构架应以培养一位优秀教师所需要的各种能力与知识条件而展开,而不应更多地拘泥于大中小学学科知识点,特别要打破长期以来以教师学历培训,提高教师文凭为特征的局面。
3、中小学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设计应以引导中小学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具体学科教学,探索新型教学模式为中心,展示大量具有借鉴价值的优秀课堂教学实例。
网络课程要反映教师职业培训的特点,培养中小学教师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应密切联系当前中小学教育改革和课程教材改革的实际,把中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放到中心地位来处理。展现大量优秀的具有实验性、开拓性的中小学课堂教学活动。
三、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新型结构设计
(一)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结构的总体特征:从制作其学历文凭的系统课程过渡为培养其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意识与精神、素质与能力的专题学习。
用于继续教育和远程培训的特点决定了每个专题可直接对重点和难点进行表明,没有必要追求其结构的系统完整,可以直接将具体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一个个分离出来,每个专题只解决一个问题。每个专题展示教育技术的一个理论问题与具体教学过程结合的实例,包含学科教学专家对本教学活动点评,教育技术专家对理论探讨和教学实践的点评。通过虚拟课堂主持人与学习者互动交流的方法来扩展。
(二)每一个专题学习的内容体系结构由虚拟课堂交流、教学活动场景、专家点评三个模块构成,具体如下:
1、根据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新一代目标,设计虚拟课堂。
2、通过虚拟课堂和教学设计,实现虚拟课室里主持者与学习者的交互。
3、展示课堂教学范例(这些范例是探索教学新模式的典范)
4、专家对范例的点评。让中小学教师从中学习对新颖的教学活动的评析能力和观 摩能力,从而对照自身教学活动的优缺点,进一步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
5、从认识论角度来看,存在着两种比较对立的观点:客观主义和建构主义。客观主义认为:教师是知识标准的掌握者,因而教师应该处于中心地位。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与情景的交互作用过程中自行建构的,因而学生应该处于中心地位,教师是学习的帮助者。
6、从价值观维度来看,同样存在着两种比较对立的观点: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个体主义在教育中表现为普遍采取个别化的教学计划,鼓励学生个人间的竞争。集体主义价值观在教育中表现为普遍采取集体化的教学计划,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和发扬团体精神。
7、我们可以将两个维度交叉,得到一个CAI模式的二维分类模型。据此可以将CAI模式分为四类:OI(客观主义—个体主义),CI(建构主义—个体主义)、OC(客观主义—集体主义)、CC(建构主义—集体主义)。
四、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新型内容设计的几个指导原则
i、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内容设计应注重其目标、内容、对象的单一性和明确性
首先,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目标是明确而单一的:就是增强中小学教师改革传统教学的素质与能力,推进基础教育的素质教育化,目标太大、太广、太多、太远都会影响课程内容的设计,这要求我们突出重点。
(二)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应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
1、教育教学理论主要包括现代教学设计理论与现代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现代教学设计理论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并教学结果做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知识。“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2、网络课程的内容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教学活动内容要转变教学要素与结构。
教学过程要素:
教师角色:有知识的传授转变为意义建构的帮助者
学生地位: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
教学内容:有教师传授知识的内容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
媒体的作用:由教师传授知识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创设情景、协作学习、会话交流的认知工具。
教学过程解构:由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转变为学生意义建构知识的过程
(3)探索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新内容和新形式
i、要想使设计的网络课程超越原来的形式与内容,且迎合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必须在设计与制作前作大量的实践调查与理论研究
1、大量的关于基础教育现状的调查,设计当前中小学教师急需的内容:深入各个经济与教育发展水平彼此都不同的地区,对中小学教师及其基础教学状况做深入细致的调查,才能设计出得到中小学教师支持的网络课程。
2、做大量文献调查和理论研究,设计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新型模式:综合国内外各种类型的教育网站,从中吸取优秀的成分:从理论上建立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新内容和新形式的基本特征。
ii、对制作出来的网络课程进行跟踪调查研究和实际效果研究,改进与完善网络课程设计。这部分研究的内容包括:
1、设计二级模糊综合评估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质量的指标体系
2、设计评估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质量的指标体系各因素加权意见征求表
3、设计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效果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