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学生社团组织文化的功能及塑造

时间:2019-05-14 16:01: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高校学生社团组织文化的功能及塑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高校学生社团组织文化的功能及塑造》。

第一篇:浅谈高校学生社团组织文化的功能及塑造

084020107顾嘉祺 管理学期中论文 浅谈高校学生社团组织文化的功能及塑造浅谈高校学生社团组织文化的功能及塑造08思想政治教育B班 顾嘉祺

摘要:

高校学生社团在长期的活动与自我塑造中,创造了其特有的精神财富、文化心理氛围以及承载它们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形成了特有的社团文化。社团文化通过影响社团成员的参与态度和行为方式,对社团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笔者从管理学组织文化的视角出发,查阅相关资料,结合自身的社团实践经历,分析了高校社团组织文化的内涵特征,阐述了高校学生社团组织文化的功能,对社团组织文化的塑造提供一些抛砖引玉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 学生社团 组织文化 功能 塑造

一、高校社团组织文化的内涵和特征

大学生自发组成的社团是高校社团文化形成的基础。高校社团组织文化包括社团活动、社团形象、社团价值观、社团精神、社团品牌和文化产品等主要方面。社团活动是高校社团文化的动态表现与具体表现,是高校社团文化中最具特色、最具影响力的部分。社团价值观是社团文化的核心,是社团活动实践中形成的对社团活动、成员的工作行为和社团公众形象的树立等问题的总的看法。社团精神是社团在长期的活动中形成的信念和不懈追求,是社团基于自身的性质、任务、宗旨、时代要求和发展方向在活动中长期培养形成的。社团文化产品是社团文化的物质载体和物化形式。我们发现,高校社团文化包括以下几个特征:

(一)个体独特性

每个组织都有其独特的组织文化,各个高校社团作为独立的学生组织,由于其背景、宗旨、活动形式及发展模式的不同,使得其具有超个体的独特性。就拿我校来说,一百多个社团涉及学术、师范生技能、就业、环保、艺术等各个领域,学生奔着相同的理想信念、兴趣爱好参与社团生活,社团发展的价值理念、组织管理模式也各有千秋。

(二)相对稳定性

社团文化是社团在长期发展中逐渐积累形成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不会因

社团结构的改变或发展模式的调整而随时变化,特别是社团的精神比物质文化更具这种稳定性。我院的冬阳爱心社、旅地学院的同创社等这些社团都是云南高校中比较具有影响力的社团,其共性之一就是成立时间长,有稳定、独立的社团文化。

(三)融合继承性

每一个社团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下形成的,必然会接受和继承社团的文化传统和价值体系。但是,社团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也必须注意吸收其它社团的优秀文化,融合优秀的文明成果,不断地充实和发展自我。笔者曾在学院时事论谈社工作,发现社团的核心传承是时代精神和针砭时弊的批判精神,而在同创社又深深的感受了社团“一家人”的文化,这些都是社团文化的优秀传承。由学校或学生社团组织的社团交流、网上各种各样的论坛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社团文化融合的机会,促进了各社团的发展。

(四)长远发展性

社团文化随着历史的积累、社会的进步、环境的变迁以及组织变革逐步演进和发展。强势、健康的文化有助于社团适应学校、媒体、外界元素的变革。社团发展的案例在我们身边并不少,我们学校的跆拳道协会等社团就是立足长远、、注重自身发展的典例。

(五)学生主体性

大学生作为客体接受高校社团文化的教化作用,接受文化环境所赋予的情感、思想、意志、价值、意义,并且最终作为高校社团文化的主体,表现为对社团文化的支配原则和享用原则,即大学生按照自己的需要创造文化、改造文化和评价文化。高校社团文化是大学生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它关注人的主体需要,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发展人的主体能力,塑造人的主体性人格。

二、高校学生社团组织文化的功能

与其他社会组织不同的是,社团是校园中因兴趣爱好、研究方向等的一致性而组成的学生团体,成员之间最大的特点是自愿、松散、流动,它不像其他组织对成员具有强制性约束力。因而,同学对社团目标、社团文化的认同是社团真正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高校社团的组织文化具有以下功能:

(一)促进社团的自我内聚

社团文化通过培育学生群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建立起成员与组织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使个人的行为、思想、感情、信念、习惯与整个组织有机地统一起来,形成相对稳固的文化氛围,凝聚成一种无形的合力与整体趋向,以此激发出各成员的主观能动性,指向社团的共同目标而努力。高校学生社团的成员来自东西南北,来自不同的年级专业,社团的共同目标与文化让大家聚在一起,共同奋斗,而社团也不自觉地成为理想的聚集地。

(二)促进社团的自我改造

社团文化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旧有价值观念,建立起新的价值观念,使之适应社团正常实践活动的需要。尤其对于刚刚进入社团的同学来说,为了减少他们个人带有以前所养成的心理习惯、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与整个社团的不和谐或者矛盾冲突,就必须接受社团文化的改造、教化和约束,使他们的行为趋向社团的一致和谐。在这一点上,主要体现于社团的组织制度、一些约定俗称的习惯促进成员的改进,从而推动社团的整体自我改造。

(三)促进社团的完善和延续

学生社团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积淀,通过无数次的辐射、反馈和强化,会不断地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更新和优化,推动组织文化从一个高度向另一个高度迈进。反过来,组织的进步和提高又会促进组织文化的丰富、完善和升华。社团组织文化的形成和塑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一蹴而成的,必须经过长期的耐心倡导和精心培育,以及不断地实践、总结、提炼、修改、充实、提高和升华。同时,正如任何文化都有历史继承性一样,一经固化形成之后,也会具有自己的历史延续性而持久不断地起着应有的作用,并且不会因为执行层的人事变动而立即消失。学生社团的人事交替流动性下社团的稳定就是这一点的最好映衬。年年花相似,岁岁人不同,社团就是这样每年一换届,但它的文化却得以延续下来。

(四)促进社团成员的发展

社团组织文化对学生的社会能力有促进作用。这里所说的社会能力包括表达自我、展现自我、相互沟通、竞争与合作的能力等。这些社会能力只有通过人际交往活动才能得到发展,一般说来,越是平等的人际关系,对人的社会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越大。因为只有在这种人际交往中,个人才会获得模仿、展现、质疑、沟通、竞争调解及合作的充分机会。因此以平等为特征的学生社团在促进学生社会能力发展方面的潜力要大于班级和其他学生正式组织。在社团活动中,通过对活动内容的商定、活动目的的认定、活动角色的分配、活动工具的准备、活动冲突的调节及活动结果的评定,学生才逐步形成与发展自己的社会能力。

教育功能。当代大学生,面对新的社会趋势和竞争要求,积极寻求能力培养和素质养成的途径。大学生的需求具有层次性、多样性、多变性的特点。但是,单靠学校方面不可能完全满足学生的这种成才需求。学校也不可能动用自己的力量很好地满足学生的这种发展需要。高校社团文化利用其自身的优势,帮助学校做好各方面的工作,通过大量的、多层次的、多方面的活动,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要,促进学校的学风和校风建设,促进大学生成才,有力地化解冲突,增进学生对学校的情感,增强学校的凝聚力,促进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三、高校学生社团组织文化的塑造途径

通过对社团组织文化的内涵、特征及功能分析,我们知道其对于社团发展、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塑造一个优秀的组织文化是社团成功的基础。社团组织文化的塑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同时是社团发展过程中一项艰巨、细致的系统工程。我们认为组织文化的塑造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展开:

(一)建立健全社团价值观

社团价值观是整个社团文化的核心,建立健全社团价值观是塑造社团文化的首要战略和基础。高校学生社团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关于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要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社团价值观要体现社团的宗旨、管理战略和发展方向,要符合社团的特点和反映成员的心态。

(二)强化社团成员认同感

社团的组织文化模式要得以发挥作用,主要要强化成员的认同感,培养一种认同意识。这种强化可以通过宣传、培养和树立典型、培训教育等方式进行。首先,是利用一切宣传媒体,宣传社团文化的内容精要,创造浓厚的环境氛围。例如,通过学校校报、学院院报、校园广播、学生论坛等内部媒体以及所在城市各种信息报、电台等外界媒体加深社团内部成员及外部公众对社团的了解。其次,可以培养和树立典型。榜样是社团精神和文化的人格化化身与形象缩影,能够以其特有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为各成员提供效仿的具体榜样。高校学生社团进行每年的社团评优、推荐优秀成员参加学校的活动等都是树立典型的重要手段。再次,定期或不定期举行一些相关的培训,也有利于成员提升自身能力,加深对社团的认同感。例如,社团举行成员拓展培训,加强社团凝聚力,提升了综合实力。

(三)树立社团形象与品牌

社团形象是社团组织文化的直接表现,是社团对外展示的窗口,代表社团运作发展的思路。树立一个良好的社团形象是社团立足学校、面向社会的重要条件。因此,要结合社团的宗旨、目标、活动内容设计形象。形象的表现又分为物质形象和社团信誉。在物质形象的设计上要在社团标识的设计、活动宣传的策划等方面考虑到社团长远利益和形象。我校各社团都有比较醒目的标识,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同创社”的logo。在社团信誉上要追求诚信、拼搏的理念,展现社团特有的魅力。创立社团的品牌要由社团举行的活动打响,这是社团吸引更多同学关注、加入社团的重要前提。如“国学社”的“经典晨读”活动、“时事论谈社”的“时事沙龙”活动等,都有较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可谓“品牌活动”,这也是它们能成为“品牌社团”的重要原因。总之,只有树立形象,创立品牌,扩大知名度,增强影响力才能真正弘扬社团组织文化,立足校园,长足发展。

(四)规范化与多元化管理

在高校现有的条件下,社团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社团成员素质的竞争。社团成员流动性强,有效的管理就很重要。社团的管理思路应该增强成员的效率意识、信誉意识、创新意识,提高成员认同感和团队归属感。培养和造就高层次的管理人才,规范化与多元化管理。其中,要巩固落实高校学生社团组织文化,实行规范化管理就要建立必要的制度保障,在相对松散的社团组织机制中,统一明确的奖惩规章制度是十分必要的。社团可以通过制定章程,规范考勤制度、评优制度等约束、激励社团成员的行为。

(五)坚持创新开放中发展

实践告诉我们,创新则强,守旧则衰。创新带来生机,创新意味着活力,创新孕育着发展。社团要充分发挥各成员的创造精神,认真听取成员的各种意见,在价值观上重视目标创新,在发展模式上重视制度创新,在对外联系上重视环境

创新,在品牌树立上重视活动创新。创新的同时,要注重开放,学生社团要树立开放意识,努力打破院、校、地区和国家的界限,加强学生社团之间的联系、协作与交流,积极进行跨校际交流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社团自身发展,提高学生社团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参考文献:

[1]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2]李立夏.高校社团建设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理论导报,2010,(3).[3]马作宽.组织文化[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4]王晓翌,杨静怡,刘荣.加强高校社团组织文化建设 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J].中国经贸导刊,2009,19.[5](美)斯蒂芬〃P.罗宾斯//蒂莫西〃A.贾奇.组织行为学[M].北京:清华大学,2008.

第二篇:祠堂文化的功能及现实意义

祠堂文化的功能及现实意义

祠堂是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是我国乡土建筑中的礼制性建筑,是乡土文化的根,是家族的象征和中心。祠堂文化既蕴涵淳朴的传统内容,也埋藏深厚的人文根基,它涵盖有祠堂、祠产、祠约、祠堂建筑规制、祠堂陈列格式、祭祀礼仪,以及宗谱家乘、行派世系、传记事略等广泛领域,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文化。当前在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祠堂变身为农村文化室、老人之家、农家书屋等,祠堂以其独特的存在演绎着现代文明。因此,在农村现金文化建设中探讨祠堂文化的社会功能和现实意义尤为重要。

一、祠堂文化的社会功能

(一)教化功能:是指以祠堂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对族众教育、感化的活动。

祠堂,以宗族血缘为基础,建构的目的是通过对先祖的祭祀供奉收宗睦族,增强本宗族的向心力、凝聚力,以求宗族的兴旺发达,通过祠堂之筑、堂号堂联、仪式活动、配以宗谱家谱的修订和族规民约的制定严格地梳理了本宗族的血脉源流关系,达到明彝伦、序昭穆、正名份、辨尊卑的目的,向后人昭示道德情感、伦理法制和文明教化。

祠堂建筑,一般腔调伦理道德,儒家耕读为本,宗仁孝悌、科举功名,人丁兴旺之理念,其形制、雕刻、绘画内容大多以此为主题。从平面布置看,祠堂采取建立中轴线,两边对称的建筑格局,这充分显示出父子、君臣伦理教化的特征。其四合院式的建筑形制,把四水归堂的文化概念,融入到祠堂的二进间、三进间的建筑模式。

祭祀是族众间的一条精神联系的纽带,通过祠堂仪式活动,加强了血缘关系,联系了族众感情,强化了家族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特别是通过祭祖强调了家族内部上下尊卑伦序,宣传了以孝悌忠信为核心的伦理道德,提倡了子女对父母、子孙对祖先的孝道。这样家族的儿童成员从幼年起,长幼之序,孝悌之礼等礼仪就在其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

堂号就是祠堂的名称、称号,堂号的意义主要在于区别姓氏、区分宗派,劝善薄恶,教育族人。如“叙倫堂”,“叙,次第也,倫,辈也,”叙倫,就是对后人进行“明伦倡序、知书达礼”的教化。堂联,就是祠堂礼的对联,其主要以训勉后人,激励后人向上、不断进取为内容。堂号、堂联是民间家族文化中的一种用以慎终追远、团结血亲、敦宗睦族的符号标志,它不仅具有向后代灌输一种文化意识的内涵,还具有“敦促后代重视农业生产、重视教育、培养好下一代”的教化功能。

族谱记载着每一个宗族的源流、始祖的功绩、辗转的迁徙过程和他们族支的世系承传与繁衍。各宗族的族谱多通过叙传、碑记等记叙历代祖先出类拔萃的事迹,如显宦名儒、孝子顺孙、烈女节妇等,为后人树立起效法的楷模,以激励后人奋发努力,耀祖光宗。族规民约以伦理纲常之道,制定家族成员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如其关于“忠孝节义礼、名份”的规定,关于修身、齐家、敦本、和亲之道,关于“职业当勤、崇尚节俭、重视教育、济贫救灾”等规定,充分反映了族规民约对族众的教化功能。

当然,祠堂文化教化功能最直接体现在:有的宗祠附设学校,族人子弟就集中在这里上学,让祠堂变为传授知识的课堂。

(二)规范功能:指祠堂文化对族众每个成员的行为方式起的约束作用。其作用在与根据特定条件,将某种方式予以肯定和强化,使之成为一种群体或标准模式,从而使社会生活有规则地进行。

邓河《论近代社会宗族组织的存留与演变》指出:“祠堂之功能是:上祭祖先之灵,下规后嗣之则。”在中国传统封建社会,因祠堂文化中的精神与国家儒家文化思想相一。同时,我国地域辽阔,广大地处偏僻的农村是封建行政权力的“盲区”,法律推行的“空白区”。为了更好地管理,统治阶级也默认了祠堂作为封建法庭的存在,代为执行国家意志。

祠堂是族人的议事场所和司法机构。祠堂作为本族的大型公共空间,族内的大型活动及其他族内重大事物的商议都在祠堂内进行。在根据族规所定,本姓族人的日常行为不得违反族规,一旦触犯或发生纠纷、治安等案件,先由族长等人召集全族人于祠堂进行审议,教导其及时悔改并给予相应的惩罚,若犯事严重,则可能驱除出族,甚至在祠堂中被剥夺生命。让全族人引以为鉴。在此,祠堂便充当着如今“法庭”的角色,族长便是法官。

祠堂是村落的法庭,那么祠规民约便是“法律”。祠规民约是族众在历史变迁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维护生产和生活需要,将一些宗族观念和习俗,如仪式、禁忌、族规、习惯、民俗等,逐步固定为祠规祖训,成为家族、村落或社区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其内容广阔,包括职业、婚姻、伦理、交友、娱乐等;其形式多样,有禁忌、族条、祠规、家训、禁碑、风俗。在祠规中,包含了一些封建性的东西,如妇女不得随意入,族人修建居室不得有碍祠堂风水等。但更多的是一些积极的内容,像族人破坏祠堂物件必须赔偿,族人之间要和睦相处,严禁行窃、嫖娼、赌博、狼狈为奸、忤逆尊长等有违家族道德的行为等,对违反者进行教育,使之改过迁善。当在祠堂审判犯法的族人时,族众都要去旁听,借此引以为鉴。虽然,随着我国法治社会的健全,这种族规的作用已经有些弱化,但毕竟还是在农村社会中发挥着一定程度上道德规范的作用。

(三)维系功能:指祠堂文化起着统一族众的行为与思想的作用,使社会生活保持稳定,使族众群体内所有成员保持向心力与凝聚力。

祠堂一盖就是数百载,族谱一修就是几千年,作为我国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祠堂文 化是华夏各民族带着明显的血缘地特征的标志,一条维系着各宗族姓氏之间的血脉,在过去和未来之间架起穿越时空的桥梁。

祠堂供奉先祖,是祭祖的场所。由于历史的变迁,宗族人口日益增多,很多家族不但由族祠(族祠、总祠),支祠(房祠、分祠),而且有跨越地域的大宗祠,甚至有跨国的宗祠。祠堂就这样把不同地域的有血缘的族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祠堂祭祖有季祭、节祭、生辰忌日祭等。一般来说,无论巨族或寒族,对祠祭都十分郑重。如精心安排日期,定有庄严司祭仪式,一般要读族谱,使族众了解家族的光荣历史,讲述先祖的光辉业绩,以励族人;还要宣读族规、家训,以教育族众;参加祭祀的人要思念祖宗遗训及其遗范,以教育自己下一代,祭毕,族人间还要行礼,后辈向前辈行礼。可见,祠堂祭祀是一个精神联系的纽带。通过祠堂祭祖活动,加强了血缘关系,联系了族属感情,强化了家族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族谱是宗族用来记载本族源流、世系发展、族规家法,族产族田等情况的薄籍,是姓系封建宗族制度的精神上的纽带,是确认族众血缘关系亲疏远近、防止血缘关系混乱的依据。一个家族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形成凝聚力,但是修谱建谱是最有凝聚力的途经之一。通过修撰家谱过程中的反复登门拜访,不断了解情况,追根溯源,寻祖问宗,加强了家族内部人员和家庭之间的交流沟通,增进了家族内部的彼此了解和信任,凝聚了忍心。在实现祖国统一的今天,族谱承载着义无反顾的民族凝聚力。做好侨乡族谱的普查和整理工作,特别是将其中出洋族人的世系沿革、居地变迁,人口流动,族人业绩等有关内容汇总成编,进一步为海外侨亲寻根竭祖提供方便,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调节功能:通过祠堂文化活动中的娱乐、宣泄、补偿等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心里本能得到调剂的功能。

族规是宗祠规范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既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一种调节手段和机制,用于调整和规范族人的生活和行为。在缺乏法制治理的近代社会,族规在社会中往往起到法律的作用。弥补了国家、社会在教育、赡养和治安等方面的职能缺陷。祠堂这一执法场所——民间法庭也在追求公平公正的决断,对于一族中房派、邻里或众家出现的纠纷,祠堂可以仲裁者的身份,进行调解并作出权威性的裁决,涉及双方都必须执行。邻族之间的纠纷,或者族人侵犯邻族利益或个人的案件,一般是由两族祠堂来协商解决的。而没有经过祠堂处理,族民个人是不能直接向官府告状的。可见,祠堂通过祠规民约的制定和对族民的约束,对社会各种矛盾排解,对社会公共利益的调节,族民利益冲突的调节起着难以想象的作用。

祠堂是婚丧嫁娶的公共场所,也是开展娱乐活动的场所。祠堂一般设有上、中、下厅,上厅为享堂,放置祖宗牌位,中厅为祀堂,用来举行祭祀仪式或喜庆活动,下厅设有万年台,为吹鼓奏乐之地,也可以演戏。凡是婚丧寿宴,一般都在祠堂进行拜祭活动,仪式结束后,就在祠堂大摆筵席,设宴就餐,酒菜丰盛。族人们相聚在宗祠,饮水思源,缅怀祖先业绩,颂扬祖先恩德,思祖之情融于佳酿,崇祖观念进一步得到强化。逢年过节,有的祠堂装饰一新,族人带着自家做的果子、酒来到祠堂,大家坐在一块,相互问好,大人喝酒、聊天、下棋,小孩嬉闹玩耍,其乐融融。有的地方祠堂还搭台唱戏庆贺。每次演戏,不会是演一两天,而是演一段时间,短至三五天,长至一两星期甚至更长的时间。添丁上灯之日,鞭炮齐响,醒狮起舞,主人大宴亲友,还会有戏曲表演或醒狮武术表演,令众亲友心情欢庆。

综上所述,祠堂文化在历史上发挥其巨大作用。随着新中国成立,各种运动的开展,祠堂作为四旧彻底被破坏了,其社会进步功能也逐步消失,直至80年代,改革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寻根热的兴起,祠堂又得以复兴。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个地方政府都根据各地的情况,把祠堂文化作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心。引领农村先进文化的发展,祠堂文化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二、祠堂文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意义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主要内容,整理现代社会中的宗族祠堂基本都已经剔除宗族传统内容中的糟粕,如何发觉其有利于当代社会的文化内涵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成为重要的任务。

(一)各级政府十分重视祠堂这个特殊载体,充分利用祠堂资源,挖掘祠堂文化极点和传统道德积淀,把祠堂变成为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和现金思想文化传播的阵地;在农村,群众对姓氏宗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较为强烈,许多祠堂都设立了诸如理事会、监事会、老人会等民间管理机构,其成员作为祠堂活动的掌舵人,为灌输新鲜血液、拓宽文化内涵、调解邻里纠纷、宣传思想道德和科普知识身体力行、不辞奔波,对社会安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祠堂文化作为地方传统文化,是最具个性特征的文化,有着突出的地域性,它所承载的是千百年来历史文化的积淀。不少村两委也不失时机地引导祠堂活动,发挥祠堂文化以德育人功能,培育时代道德风尚,为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祠堂阵地作了有益的探索。摒弃祠堂内的菩萨、神位等东西,在祠堂举办成年宣誓仪式、尊老爱幼、移风易俗教育等宣传教育活动,以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扬弃。如设立计划生育婚前新风先进文化“七室一栏”,即计生电教室、图书室、阅览室、书画室、活动陈列室、功德榜室、计生戏曲宣传排练室、计生宣传栏。不少祠堂引入功德榜、能人榜、好样榜、寿星榜等五榜,评选表彰各典型,一年一评,未上榜的见贤思齐;有条件的祠堂可设置阅览室、电视室、棋牌室等活动场所,平时对居民开放,节假日可举办象棋赛和书画展等文娱活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特别是乡 风文明建设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三)保留古老的乡村祠堂风貌,发展旅游和休闲观光业。随着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群众生活的日趋富裕,对年代久远、保存较好、具有一定建筑文化价值、体现地方特色的农村祠堂,加以保护和整修,在一些条件成熟的地方,以祠堂为中心进行的旅游景点开发以及展览馆、博物馆的改造。通过大量的报道,图片或文字展示等,让民众加深了对祠堂历史、文化、建筑审美价值的认识,同时也增强了村民对祠堂的保护意识。其合理的利用与开发不仅有利于文物的长久保护,并拉动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由此可见,当代的祠堂其名称或许还沿用了旧制,但它们的内涵发生了质的变化。祠堂变为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和先进文化传播的阵地。在当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正确认识祠堂文化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性,继承和弘扬祠堂文化成为研究当代农村建设的新课题。当今中国祠堂兴建的原因经济发展——兴建祠堂的经济原因

(1)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的经济收入也增长了。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大量农民进程务工,不少打工农民赚到了大钱。党和政府又重视“三农”问题,在农村实行“免征农业税”和减轻农民负担的惠农政策,我国农业和农村有了巨大的发展,农民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农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农民有了钱,就为祠堂的兴建提供了资金来源。

(2)草根意识——兴建祠堂的文化因素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开放的文化指导方针,使得人们的儒家思想观念回潮,从而激发了人们心灵深处的家族观念。中国农村宗族文化在当代虽有演变,转型甚至消亡,但是几千年的文化底蕴根深蒂固。它都会有一个不变的内核——对血缘原则和“报本敬宗”理念的坚持。“寻根问祖、叶落归根”的思想在农村流行。催生了农村宗族文化的复兴与转型。祠堂作为农村宗族文化的载体和本村或者本堂的心理场域,在农村有着重要的地位。

(3)族谱

族谱是教科书,各宗族的族谱多通过叙传、碑记等记叙历代祖先出类拔萃的事迹,如显宦名儒、孝子顺孙、烈女节妇等,为后人树立起效法的楷模,以激励后人奋发努力,耀祖光宗。宗谱家谱的修订,严格地梳理了本宗族的血脉源流关系,达到明彝伦、序昭穆、正名份、辨尊卑的目的。族谱不仅是对宗族历史时间的叙述,而且要通过其严格的入谱规则和谱式图序确定宗族成员的界限和等级,表明宗族成员的血缘和身份组织关系,同时通过族规族训完成对宗族成员的道德教化和管理。

(4)祠规民约

族规是宗族权利的具体体现,具有劝谕和强制的作用。由于祠规禁止族人有违法社会公德的行为,加强了家庭道德和行为的纯洁性,起到了劝善扬恶的效果。家法族规规定遵纪守法、尊长敬老、自尊自爱、孝顺父母、教育子孙、和睦相处、重家庭、讲信义、保护共有族产、腔调责任义务、重视血缘亲情与血族关系、极力维护稳定的政权、反对社会动荡等,这些内容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目前基层政府工作中的某些薄弱环节。现代各宗族组织的家法族规,虽不能像封建社会那样规定对其族人实施各种惩罚,但在注重教育感化的基础上,普遍强调以惩代罚,各种经济制裁、名誉惩罚还是存在的,如训斥、赔礼道歉、罚款、记过等,这种惩罚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国家现行立法中惩罚体系的内容,对我国现行法律加以补充。

3、祠堂教化功能的体现

(1)集体意识和民族认同的培养

以宗祠为中心在本宗族人中开展的纵向活动,主要是祭祖;以宗祠为基本单位与远宗开展的横向活动,主要是联宗。这些祭祖和联宗活动,所追求的实际上就是对同宗文化的认同,宗祠每开展一次这样的活动,都会强化宗人的集体意识和民族心理,并将这种文化心理积淀传输到下一代。尤其是宗祠开展的横向联宗活动,其着力证明公祖、校正班辈、再立相碑,这都是对民族文化认同心理的有力刺激。

(2)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祠堂承担着个体社会化的功能。祠堂祭祀是一个精神联系的纽带,通过祠堂祭祖活动,加强了血缘关系,联系了族属感情,强化了家族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特别是通过祭祖强调了家族内部上下尊卑伦序,宣传了以孝悌忠信为核心的伦理道德,提倡了子女对父母、子孙对祖先的孝道。通过祠堂祭祀之礼,外则教之以尊君长,内则教之以孝其亲。这样家族的儿童成员从幼年起,长幼之序,孝悌之礼等礼仪就在其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另外,通过祠堂的祠规、族规的制定和族规的执行宣传封建礼法,维护了封建伦理纲常,很多家族成员改邪归正,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族中的每位成员也都明确了自己的社会角色。

(3)文化传递与选择

礼堂建筑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物化现象。它的建筑规模、格式包含有向后一代灌输一种文化意识的内涵,这在宗祠内的灵牌、堂号堂联尤为明显。

(4)道德法制的教化

祠堂是祖宗神灵所依的地方,这里有祖先对子孙的审视,族长在这里代祖宗立言,对犯错子孙进行惩罚,同时也对其他子孙有警示告诫的作用。祠堂是传统伦理道德的载体,对社会越轨行为起控制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祠堂是一种规训和惩罚的空间。

随着中国传统的文化的复兴与继承、发展,面对现代文明发展而产生的一些问题(如墓地开发、能源短缺、环境破坏、道德迷失等),祠堂的兴建与发展,对于祭祖、循礼、教化、规范、维系人们道德与忠信起到巩固作用。在建筑设计及室内设计上要继承传统章法,也要发扬现代设计理念。既要有他的特有功能,也要加强公众的参与性,使人们在现代文明快速节奏中心灵得以归宿。我想中国祠堂文化的复兴与发展,建筑兴起,定当与西方教堂相媲美,成为千古经典。

第三篇:酒店功能及主题定位

酒店功能及主题定位

主题酒店也称为“特色酒店”,是以某一特定的主题,来体现酒店的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以及特定的文化氛围,让顾客获得富有个性的文化感受;同时将服务项目融入主题,以个性化的服务取代一般化的服务,让顾客获得欢乐、知识和刺激,历史、文化、城市、自然、神话童话故事等都可以成为酒店借以发挥的主题。

本酒店主题建议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景观和高尔夫球场:可才用与回归自然及地域文化相关的要素作为酒店主题。酒店的功能定位为度假、会议为主并可突出其融入山林湖泊的体验式康乐休闲功能。关注环境、回归自然是二十一世纪人们的一个共识,是人本主义的核心。酒店空间如能够结合地域特色融入自然,体现独特的地理景观,将实现文化品位一记品牌价值的有机结合,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案例分析

番禹长隆酒店

借鉴南非著名酒店的是一家以回归大自然为主题的酒店,以野生世界未设计主题,融汇了“撒法里”精神而构成设计风格的酒店。

丽江悦榕庄

丽江悦榕庄的特色在于其建筑风格,所处地理位置既沿袭了悦榕营造了优雅浪漫的度假风格,但整体建筑风格又非常地地方化,以营造优雅浪漫的度假环境著称的悦榕庄把浪漫做到了极限。整个建筑群则用丽江独有的建筑语言,勾勒出人与天地共融的和谐一幕。别墅式套房开放式的空间格局不仅再现了纳西民居灵活多变的建筑精神,也将生活空间与天地景色融合为一,从而构筑起人与自然最真切的联系。在自然的环境中体验另类奢华,是丽江悦榕庄对游离都市生活以外、追求精神享受的最好注解。

富春山庄

位于杭州山水秀丽的富阳市富春江畔,其包括富春别墅,度假酒店及SPA,高尔夫球场,富春阁和上海T8餐厅,并以中国历史文化为元素,用西方现代设计观念呈现出中国建筑艺术的精美风格。另外,富春山居高尔夫球场是中国唯一丘陵地形茶园为主题的国际标准高尔夫球场,规划为18洞,标准72杆,球场位于茶园景色的环山之中,在茶树清香气氛中。

东莞御景湾

现代风格和南欧陆风格兼容的设计风格,以山水为中心,并具有地中海地区的建筑特色。

南昆山十字水度假村———竹林溪水间的心灵家园

南昆山十字水度假村位于惠州市龙门县,十字水度假村罪的特点是所有客房都依山临溪而建,十字水度假村别墅房将中国传统客家夯土墙和国际顶级竹子建筑工艺完美结合,建筑与自然在此充分和谐。配套用品都是天然物料,如蚕丝、纯棉的床上用品,竹制、木质的家具,陶土、石器用具摆饰等。西方文化的优雅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含蓄融合在此。

三亚凯宾斯基——在休闲的世界里度假

具有强烈热带风情的式度假酒店,整体设计以景观为核心,塑造“度假天堂”。

湖州竹意宾馆

竹文化主题宾馆,以“竹”意为主题,并将东方古老世界观和“禅”意融入了竹文化的体系之中,通过现代洗练的建筑手法加以表现。功能定位为会议政府接待型五星级酒店及高级会所。

第四篇:红色文化的社区治理功能及践行机制研究

红色文化的社区治理功能及践行机制研究

红色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文化、思想意识,其丰富的文化历史底蕴及其实践价值对党领导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各个时期都具有深刻的指导和借鉴意义。社区作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地方,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最相关、最直接、最密切,也是党同人民群众连接的“最后一公里”。在社区治理过程中融入红色文化,发挥其治理功能,提升治理效能尤为重要。

一、红色文化与社区治理的内在耦合性

红色文化融入社区治理,第一,要厘清红色文化与社区治理的内在关系,凸显红色文化的社区治理功能与社区治理效能,形塑人民群众的价值观,使其内化于心,具体表现为社区治理中的“软治理”。第二,红色文化蕴含着党领导人民革命及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工作制度和实践经验,对新时代社区治理中党建组织制度、居民自治制度、物业管理制度等具有指导意义。由此得出,红色文化与社区治理功能的价值目标、治理主体和治理内容有着密切的契合关系。

(一)红色文化与社区治理的价值目标相契合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红色文化产生于人民群众对先进文化的诉求,是党和人民继承和发扬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共同创造的优秀文化,具有先进的文化底蕴和共同的文化认知,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呼声与愿望。红色文化具有双重价值,既是人民群众所期望的美好愿景,又是实现人民愿景的思想武器。法国思想家亚历西斯·德·托克维尔认为,“政治社会的建立并非基于法律,而是基于情感、信念、思想以及组成社会那些人的心灵和思想的习性。”共同的文化认知是社区治理的基础,在规范居民行为,化解社区矛盾、维护社区安全与稳定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同时,它也是一种价值目标,传承和发扬优秀的品质,规范居民行为习惯,强化居民的责任意识,提升居民的道德情怀。因此,红色文化的内涵及其价值与社区治理的价值目标高度契合。

(二)红色文化与社区治理的实践主体相契合人民群众是创造红色文化的主体。从实践的视角来看,红色文化是党和人民群众经过历史检验过的,是真实的物质产物与精神指引【3】。红色文化是人民群众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出来的,对现实社会的治理具有指导意义。从理论的视角来看,红色文化内涵的革命经验、科学理论反哺着人民。从生活的视角来看,红色文化深耕于人民生活之中,不断地丰富人民的生活趣味,提高人民的精神境界。

在社区治理中,社区居民居于主体地位,其具体表现为社区居民既是社区的主体又是社区治理决策的主体。社区治理决策主要是指对社区公共事务做出的决定或者安排,是社区治理实践中的关键环节,关系到社区居民切身利益的实现。红色文化中蕴含人民主体原则,这个原则始终坚持以人民立场,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目标,促进居民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由此得出,红色文化与社区治理的实践主体契合。

(三)红色文化与社区治理的实践内容相契合社区治理是以基层社区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建设和自治,在国家和社会发展全局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相较于国家和地方政府对社区的管理,其更加强调社区居民的参与和自治。

红色文化既创造于人民又服务于民众,是红色文化本体发展的基本规律。红色文化归根到底是为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而服务的。红色文化生活化,正是把红色文化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紧密结合,使红色文化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使社区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丰富与践行红色文化,在坚守红色文化精神内涵和理论品格的前提下,结合人民群众的思维特点和生活习惯,用人民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来阐释红色文化的相关理论问题。

二、红色文化的社区治理功能

文化是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经过长期积淀形成的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标识。红色文化的精髓就是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风雨同舟经过百年的实践积淀所凝聚的红色精神,其内涵的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文化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因此,我们必须着眼于实际,挖掘红色文化的引领功能、重塑功能、规范功能与民主治理功能,体现其现实价值。

(一)红色文化的“引领”功能

社区文化是社区治理建设的主要内容,是社区居民在生活实践中形成并发展而来的,深刻地影响着社区居民的道德标准与行为标准。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各种思想冲击着居民的“三观”。因此,需要一种主流文化来引导社区文化的建设。红色文化代表着先进文化,理应成为社区治理的文化底蕴,其具有的引领功能,可以分为价值引领功能、精神引领功能。

在社区治理实践中,红色文化对社区居民具有价值引领意义,其中包含着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等优秀文化品质,一是对当下多元文化背景下流行的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腐朽思想的有力抨击,有助于引导居民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二是对社区居民的精神引领。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社区居民呈现出独立且孤独的状态,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精神世界却极度空虚,人与人的关系日趋冷漠,小事不宽容大事不让步,造成社区复杂的治理环境。红色文化的集体意识、互助意识、奉献意识,能使居民很好地融入社区生活,提升了社区生活质量。

(二)红色文化的“重塑”功能

红色文化被赋予时代的价值,不仅是历史经验与优秀文化的总结,也是对当代主流价值的弘扬。随着历史任务的变迁,红色文化的内涵和形式也得到了很大的丰富,能够很好地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社区是人民群众生活的场所,涉及群众利益的方方面面,社区治理所面临的情况总是千变万化的。面对治理的复杂情况,红色文化的重塑功能总是能够在众多文化中脱颖而出塑造出新的文化底蕴。

红色文化自觉结合新时代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重塑社区文化的意义和精神,不断调整社区居民集体感、归属感、道德感和责任感的关系,重塑社区多元文化形成新的社区主流文化。红色文化对社区多元文化的认同基础上融合多元文化,总结社区治理经验,继承和发扬那些有利于新时代提高社区和谐发展的价值取向,对社区治理中一些具有局限性的价值理念进行科学形塑,将社区文化中的和谐、共存、稳定、安全提升为社区价值意识,消弭传统居民的个体意识,实现思想意识的融合,实现居民自身、他人、社区共生共存的核心价值观。

(三)红色文化的“规范”功能

社区治理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培育具有现代文明素质的社区公民,这也是社区治理与社区文化建设的关键。居民是社区的主体也是社区治理过程中的主要力量,更是社区文明的建设者与实践者,规范居民的行为和提高居民的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制度是社区治理的最有效的工具,社区居民的制度认同并且内化于心形成的制度意识是社区居民行为规范的重要标准,也是社区制度科学化、民主化建设的基石。红色文化所内含的制度文化既有行为规范功能,又包含其制度规范的功能。社区治理必须借助其制度规范去实现社区居民的行为规范,实现社区治理的有序运行。红色文化中包含的理论、路线、方针、纲领、政策等,这些制度政策是党和人民实践活动所形成的共同认知的集中体现,充分体现了治理的制度基础及其功能。坚持在红色文化的内核精神指导之下,依托红色文化发挥其制度文化优势,以制为治,建立和谐、自由、民主、稳定的社区。

(四)红色文化的“民主治理”功能

将红色文化的精神文化内涵融入新时代社区治理中,发挥出红色文化的民主治理功能。从居民个体的视角来说,民主治理功能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红色文化中的民主思想和群众路线思想成为实现民主治理功能的理论依据,可以直接呈现社区居民可以组成业委会参与社区日常的事务管理与监督、某种意义上说社区居民直接行使参与社区治理的权利,进而完成社区治理模式的调整及其治理内容与形式的管理,实现真正意义的社区民主治理,提高决策透明度和社区公共利益分配的公平性,更加凝聚人心。另一方面,社区治理融入协商民主的理念,坚持人民的主体性原则。社区内的事务要坚持大事能商量、多探讨,小事多商量,集中办。精准的集中居民的意愿和把握社区的内部动态,使得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在治理实践中提高治理效率,降低治理成本。

三、红色文化的社区治理实现机制

(一)红色文化制度化

社区文化是社区居民价值观与社区行为文化的内在统一,在构建和谐稳定社区,及社区文化上起基础性作用。而社区文化具有多样性,繁荣稳定的社区文化往往是以社区文化的制度化形式呈现的。以红色文化为底色,构建有效的社区制度文化,将红色文化中的制度文化内涵机制转化为实际可操作的社区管理制度。

规范社区文化,保障社区文化底蕴的关键在于制度文化能够内化于社区之中。红色文化制度化可以将制度内化为社区居民的意识和行为规范、行为准则、价值意识等。党的领导是提高社区治理的效能的关键,是社区治理的根本保证,要充分发挥党领导下的红色文化对社区治理的助推作用,丰富社区红色文化内涵,增强社区凝聚力,把社区党员的有生力量调动起来,积极开展党员志愿者活动,做好社区的服务工作,助力文明社区创建。通过建立“一核多元,共治共享”工作机制,党员引领带动社区居民多元参与,融合多元文化,整合碎片化的制度,提升治理能力,降低社区治理成本,提高红色文化的认同度,保障社区有序稳定,促进居民的自由发展。

(二)红色文化体系化

社区文化的供给是在多元化、公共性、理性化的背景之下呈现的。红色文化的治理功能在社区中的实践与治理,其源头治理在于构建红色文化供给体系。通过社区的层面对红色文化服务供给进行的系统化整合,即以社区为平台,以社区党委为主导,满足社区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为目标,向社区基层群众提供红色文化服务和产品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构建社区红色文化服务体系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保障社区居民基本文化需求的顺畅表达,实现红色文化的精准服务;二是结合社区居民的真实的文化需求,通过多元参与,统筹好红色文化服务和产品的生产;三是立足社区发展特点和居民的文化需求特点,以合适的方式和途径向居民提供红色文化服务。社区红色文化服务体系要求多元参与,即在社区党委主导下,实现社区、居民等组织与个人的共同参与,并实现各参与主体以社区为纽带的多元互动,从而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有机整体。

(三)红色文化市场化

红色文化在实现其社区治理功能的过程中引入市场机制,以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为导向,实现红色文化资源充分合理配置,实现由精神文明转向物质文明【7】。实现社区红色文化市场化的两个重要支撑点,一是开发红色文化产品,二是开发建设社区红色文化场馆。

对于社区红色文化产品的开发,社区党委负主体责任,同时需要引进市场多元经济主体参与,通过“市场+大数据”的方法,对社区居民人群数据分析进行精准社区需求细分,深入挖掘细分居民的特性,以社区居民的需求为基准,大力开发社区红色文化产品,满足居民的精神物质需求。红色文化场馆是实现红色文化社区治理功能的重要基地,建设红色文化场馆不仅是完善社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而且也是整合红色文化资源并加以实践的重要场所。改变传统文化传播方式,实现由“静”到“动”的跨越,使社区居民动态地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保障居民基本的文化权益,推动社区和谐稳定地运行。

综上所述,社区文化是社区治理的重要内容,而红色文化作为先进文化,其治理功能在当下社区治理的地位和作用日趋重要,是构建社区居民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多元复合的价值意识形态,更是社区和谐稳定的基础。构建红色文化治理的实践机制,发挥红色文化的感召力、向心力、推动力,不断推动红色文化在社区治理中更高水平的治理创新,实现治理过程的良性发展与治理结果的共享。

第五篇:金属打标机功能及特点介绍

金属打标机该设备是应用电化学原理在多种金属上打印标识,其特点是正规、清晰、耐久、不变色、不脱落、耐高温、不怕有机溶剂擦洗。如今已有近千家广告公司采用金属打标机,用后均有良好反映。

金属打标机功能特点:

可接自动生产线,脚踏开关,功率最大。控制准、功率高、操作简便、外观雅致,具有大功率一拖二功能。适用于规模大、要求高的用户。

金属打标机使用方法:

把要打印的内容制在模板上(大批量制丝网模板,小批量可打印蜡纸模板),然后把模板放在要打印的工件上,将机器的输出电极粘取打标液压在上面1-2秒即可,移开电极后一件精美的标识即打印出来了,永不脱落。

金属打标机适用范围:

五金工具、医疗器械、水暖器材、硬质合金、量具刀具、机器零件、仪器仪表、厨具餐具、齿轮轴承、阀门标牌、车辆配件、不锈钢制品、铜铝制品等。

此外,金属打标机又可用于金属和非金属表面打标,如电子元件,集成电路,刀具,皮革,纽扣,五金器材,电脑和手机键盘等等一系列产品上的日期,条码,LOGO和任意图案。突破传统金属打印设备只能打印金属的局限,可以直接在各种材质表面上进行直接印刷,无须制版,全彩图像,一次完成。

以上就是关于金属打标机的相关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了解更多关于打标机的其他知识,请继续关注我们的广告买卖网设备采购频道。

下载浅谈高校学生社团组织文化的功能及塑造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高校学生社团组织文化的功能及塑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酒店设计-功能及分区的探讨(精选五篇)

    酒店设计-功能及分区的探讨 (2010-07-10 12:36:05) 转载 标签: 分类: 建筑设计研究 建筑设计研究 杂谈 酒店设计是一个多元化的过程,是酒店管理和建筑及室内设计磨合与融汇的过......

    薪金卡的功能及优惠政策

    致公务员朋友的一封信 为更好地服务于代发工资客户,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自2013年11月起发行了代发工资主题借记卡——薪金卡。旨在为优质代发工资个人客户提供专属、便......

    餐饮部组织架构、功能及制度

    餐饮部组织架构、功能及制度 一、部门功能及架构 餐饮部是酒店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营业性部门,基本上酒店营业收入的30%--40%是来自餐饮部,基本上餐饮部会下设中餐厅、西餐厅、咖......

    酒店洗衣房原料功能及配比情况

    第二十一条 洗衣房原料功能及配比情况 客衣洗衣粉(20千克) 功能:白色粉状超浓缩洗衣粉,通用型洗衣粉,适用于任何水质,去污力强,泡沫低,含软水剂、增亮剂、润湿剂、抗再沉淀剂,洗后织......

    定语从句功能及位置(精选5篇)

    定语从句 功能:定语从句相当于形容词,修饰名词或代词,在句中作定语。 位置:定语从句置于被修饰词之后。 the beautiful girl the girl who is beautiful the team in green the......

    脾脏特性功能及疾病总结

    脾藏特性、功能及疾病总结 一、脾主运化 1.化——消磨五谷 胰腺为脾脏散膏,胰腺分泌胰液消化食物。 《伤寒论•平脉法篇》:“脾,坤土也。坤助胃气消磨水谷,脾气不转,则胃中水谷不......

    企业文化氛围的功能及原则

    功能及原则1、企业文化氛围具有传播功能,产生宣灌功效。无论通过何种途径营造企业文化氛围,其主体内容都是作为企业文化的要件元素,不仅有“是什么”,而且还要诠释大量的“为什......

    彩色路面功能及各种材料介绍(精选五篇)

    彩色防滑路面各种材料及施工工艺介绍 作者:薛晓东山西长达交通设施有限公司造价工程师一级建造师 摘要:随着我国公路里程的迅速加大和机动车辆的快速发展,还有历届政府大力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