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对内蒙古人民法院1950年工作总结中有关执行婚姻法方面存在的问题的意见

时间:2019-05-14 16:44: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最高人民法院对内蒙古人民法院1950年工作总结中有关执行婚姻法方面存在的问题的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最高人民法院对内蒙古人民法院1950年工作总结中有关执行婚姻法方面存在的问题的意见》。

第一篇:最高人民法院对内蒙古人民法院1950年工作总结中有关执行婚姻法方面存在的问题的意见

最高人民法院对内蒙古人民法院1950年工作总结中有关执行婚姻法方面存在的问题的意见

(法督字第5137号 1951年5月18日)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法院:

你院1950年工作总结报告收阅。兹就执行婚姻法所存在的三个问题,提出如下意见,希即研究处理。

一、结婚年龄问题:你区以情况特殊,早婚很普遍,拟将规定之结婚年龄酌减二年一节,可根据婚姻法第八章附则第二十七条二项规定,请自治区人民政府酌量制定变通办法,提请政务院批准施行。

二、花柳病患者结婚问题:禁止花柳病患者结婚,婚姻法有明确规定,不能因该地区患者多而改变为仅“禁止患者与非患或已治愈者结婚”,因为这样,仍将助长花柳病的毒害,严重影响社会与民族的健康发展。而治疗与宣传工作也将不可能有其实际效果。目前限于条件,可以不去强调婚前身体检查,但不等于法律上承认花柳病患者可以结婚,因之你院所提变通办法不尽符合婚姻法的精神。牧业区患有花柳病者竟占当地人口70%,这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希即商请自治区人民政府针对当前具体情况,拟定切实有效办法,有步骤的来扑灭这一病源,以维民族健康。

三、革命军人的婚姻问题,应参照我院“关于处理现役革命军人婚姻问题的指示”慎重处理。此外,你院总结各地婚姻案件的处理,批判了“不从实际出发,强调离婚条件”,但这样提法尚不够明确,因为离婚是应该有理由的,法院在处理离婚案件时,考查离婚理由是否正当,是判决的基础。这正是从实际出发,反之,如不慎重考查离婚理由是否正当,率尔判决,其结果就可能发生该离的不离,或不该离而离的偏差。这里所谓离婚条件(应该是离婚理由或原因更为适当),就是法制委员会“有关婚姻法施行的若干问题与解答”内第十问题的解答所称:“有正当原因不能继续夫妻关系的,应作准予离婚的判决;否则也可作不准予离婚的判决”。如果所谓强调离婚的“条件”,是与婚姻自由的原则相冲突的东西,例如封建残余思想支配下的那种不问双方感情实际情况,是否能继续夫妻生活等,而强以所谓“离婚条件”来非难,甚至干涉婚姻自由,则不仅是不从实际出发,而且是违反婚姻法的,应分别具体情况,教育纠正。原报告中所举“不够离婚条件的女方,宁死要离”的案件,主要的仍应了解具体案情,分析研究其“宁死要离”的原因及其所提离婚理由是否正当,作正确处理,这一点并希引起注意。

第二篇:婚姻法常识 >> 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财产分割问题的意见

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财产分割问题的意见wad();全国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各级军事法院、各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和基层法院、各海事法院:现将《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在执行中注意总结经验,有何意见和问题,请及时报告我院。【章名】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603次会议讨论通过)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对夫妻共同财产的处理,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及有关法律规定,分清个人财产、夫妻共同财产和家庭共同财产,坚持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照顾无过错方,尊重当事人意愿,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合情合理地予以解决。根据上述原则,结合审判实践,提出如下具体意见:1、夫妻双方对财产归谁所有以书面形式约定的,或以口头形式约定,双方无争议的,离婚时应按约定处理。但规避法律的约定无效。2、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为夫妻共同财产,包括:(1)一方或双方劳动所得的收入和购置的财产;(2)一方或双方继承、受赠的财产;(3)一方或双方由知识产权取得的经济利益;(4)一方或双方从事承包、租赁等生产、经营活动的收益;(5)一方或双方取得的债权;(6)一方或双方的其他合法所得。3、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复员、转业军人所得的复员费、转业费,结婚时间10年以上的,应按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复员军人从部队带回的医药补助费和回乡生产补助费,应归本人所有。4、夫妻分居两地分别管理、使用的婚后所得财产,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在分割财产时,各自分别管理、使用的财产归各自所有。双方所分财产相差悬殊的,差额部分,由多得财产的一方以与差额相当的财产抵偿另一方。5、已登记结婚,尚未共同生活,一方或双方受赠的礼金、礼物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具体处理时应考虑财产来源、数量等情况合理分割。各自出资购置、各自使用的财物,原则上归各自所有。6、一方婚前个人所有的财产,婚后由双方共同使用、经营、管理的,房屋和其他价值较大的生产资料经过8年,贵重的生活资料经过4年,可视为夫妻共同财产。7、对个人财产还是夫妻共同财产难以确定的,主张权利的一方有责任举证。当事人举不出有力证据,人民法院又无法查实的,按夫妻共同财产处理。8、夫妻共同财产,原则上均等分割。根据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和财产的来源等情况,具体处理时也可以有所差别。属于个人专用的物品,一般归个人所有。9、一方以夫妻共同财产与他人合伙经营的,入伙的财产可分给一方所有,分得入伙财产的一方对另一方应给予相当于入伙财产一半价值的补偿。10、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生产资料,可分给有经营条件和能力的一方。分得该生产资料的一方对另一方应给予相当于该财产一半价值的补偿。11、对夫妻共同经营的当年无收益的养殖、种植业等,离婚时应从有利于发展生产、有利于经营管理考虑,予以合理分割或折价处理。12、婚后8年内双方对婚前一方所有的房屋进行过修缮、装修、原拆原建,离婚时未变更产权的,房屋仍归产权人所有,增值部分中属于另一方应得的份额,由房屋所有权人折价补偿另一方;进行过扩建的,扩建部分的房屋应按夫妻共同财产处理。13、对不宜分割使用的夫妻共有的房屋,应根据双方住房情况和照顾抚养子女方或无过错方等原则分给一方所有。分得房屋的一方对另一方应给予相当于该房屋一半价值的补偿。在双方条件等同的情况下,应照顾女方。14、婚姻存续期间居住的房屋属于一方所有,另一方以离婚后无房居住为由,要求暂住的,经查实可据情予以支持,但一般不超过两年。无房一方租房居住经济上确有困难的,享有房屋产权的一方可给予一次性经济帮助。15、离婚时一方尚未取得经济利益的知识产权,归一方所有。在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对另一方予以适当的照顾。16、婚前个人财产在婚后共同生活中自然毁损、消耗、灭失,离婚时一方要求以夫妻共同财产抵偿的,不予支持。17、夫妻为共同生活或为履行抚养、赡养义务等所负债务,应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离婚时应当以夫妻共同财产清偿。下列债务不能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应由一方以个人财产清偿:(1)夫妻双方约定由个人负担的债务,但以逃避债务为目的的除外。(2)一方未经对方同意,擅自资助与其没有抚养义务的亲朋所负的债务。(3)一方未经对方同意,独自筹资从事经营活动,其收入确未用于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4)其他应由个人承担的债务。18、婚前一方借款购置的房屋等财物已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的,为购置财物借款所负债务,视为夫妻共同债务。19、借婚姻关系索取的财物,离婚时,如结婚时间不长,或者因索要财物造成对方生活困难的,可酌情返还。对取得财物的性质是索取还是赠与难以认定的,可按赠与处理。20、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未从家庭共同财产中析出,一方要求析产的,可先就离婚和已查清的财产问题进行处理,对一时确实难以查清的财产的分割问题可告知当事人另案处理;或者中止离婚诉讼,待析产案件审结后再恢复离婚诉讼。21、一方将夫妻共同财产非法隐藏、转移拒不交出的,或非法变卖、毁损的,分割财产时,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财产的一方,应予以少分或不分。具体处理时,应把隐藏、转移、变卖、毁损的财产作为隐藏、转移、变卖、毁损财产的一方分得的财产份额,对另一方的应得的份额应以其他夫妻共同财产折抵,不足折抵的,差额部分由隐藏、转移、变卖、毁损财产的一方折价补偿对方。对非法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的一方,人民法院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二条的规定进行处理。22、属于事实婚姻的,其财产分割适用本意见。属于非法同居的,其财产分割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见》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篇:税收优惠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意见

税收优惠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意见

作者:

时间:2010年1月25日

+ 大中小

更换背景颜色:

为贯彻自治区国税工作会议以及全国税收政策法规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税收管理年”活动,积极构建“大征管”、“大教育”工作格局,加强税收政策法规理论研究,提高税收政策的正确执行能力,增强税收法制观念,根据阿克苏地区局政策法规工作的安排,温宿县国税局按照上级领导部门的指示,专门成立以马晓辉局长为负责人的课题研究小组。小组就“税收优惠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意见”进行了专门研究。认真听取了纳税人、县里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就近几年来税收优惠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建议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座谈交流,同时布置相关业务科室的业务尖子对收集的材料进行了认真地分析和筛选,进行了全面地讨论和研究。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税收优惠政策的设立为国家鼓励产业发展、保护农民权益、扶持弱势群体,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起着积极作用。但由于社会经济活动的多元性、复杂性、特殊性,政策执行中存在着认识、协调、落实上的不足,有些政策并没有实现其制定初期确定的目标和效果;同时,部分增值税税收优惠政策的设立,也违背了增值税普遍征收、环环相扣的原理,破坏了增值税抵扣的链条,增大了税收管理的难度,因此税收优惠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规范。

一、税收优惠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税收优惠政策在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充分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其不足日益凸现。

(一)增值税优惠形式繁杂,缺乏规范性和统一性,部分增值税优惠政策破坏了增值税的扣税链条。

从现行增值税优惠形式上看,减税、免税、税务退税和财政返还等多种形式并存,少数货物(化肥、农药产品等)还存在征、免、退政策经常变化的情形,严重影响了税收优惠政策的规范性和统一性,且一种优惠形式在不同的规范性文件中有不同提法,如对民政福利企业采用“先征税后返还”和对部分资源综合利用产品采用“即征即退”,其含义及操作方法基本一致,但提法不同容易造成混淆。现行增值税的免税破坏了增值税的扣税链条,违背了增值税的中性原则,对纳税人的生产经营造成了极大的扭曲。目前大量免税规定的存在,使原来上一道环节缴税下一道环节扣税的原则遭到了破坏,形成了“不缴税却扣税”或者“为多退税而少扣税”的现象,最终导致了整个扣税链条的“断裂”,使增值税偏离了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二)部分增值税优惠政策导致了纳税人之间的不平等竞争。

一些增值税优惠政策在体现国家产业政策的同时,也造成了纳税人之间的不平等竞争,加大了对市场经济的扭曲力度,违反了税收公平的原则。由于部分增值税优惠政策的条件限制,如对投资主体、生产规模、组织形式的限制,使同一行业或生产同一产品的纳税人面对不同的税收政策,如福利企业、粮食、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废旧物资经营等。享受减免税的纳税人和正常缴税的纳税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同等质量的产品往往只能选择不同的产品销售价格和营销策略,从而导致了经营利润的差异,最终影响了企业的发展方向。

(三)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部分税收优惠政策陈旧,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1994年我国以增值税为核心的税制改革是由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的产物。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有些税收优惠政策已明显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如国家两次修订《资源综合利用目录》,但相关的增值税政策始终处在调研阶段,对于日益涌现的如污水处理企业、固体废弃物处理等作为公益事业由企业化运作的配套政策,未能尽快出台扶持政策。

(四)部分优惠政策操作难度较大

从我们税务部门的日常征管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不少优惠政策在执行中是有很大难度的。如:(国务院令〔1993〕134号)第十六条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下列项目免征增值税:(一)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业产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财法〔1993〕38号)第三十一条“条例第十六条所列部分免税项目的范围,限定如下:第一款第(一)项所称农业,是指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牧业、水产业。农业生产者,包括从事农业生产的单位和个人。”既有农产品的加工(或其它),同时又有小部分的农业生产时,处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经营时,使得我们税务机关在管理上有一定的难度。对废旧物资经营企业的管理也因政策本身的缺陷,加大了基层管理难度。

(五)部分增值税优惠政策并没有给税法设定的受益群体带来真正的优惠

增值税属于间接税,最终还是由消费者承担其税收。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虽然某些行业或产品属于免税范围,但是消费者事实上并没有从中获益,如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避孕药品和用具免征增值税,但事实上某些避孕药具虽然免税,而依然价格不菲、暴利惊人,在实务中,我们就曾发现某些安全套的零售价为其进货价的近10倍。

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业产品免征增值税。在这里,用一个实事来说明这个问题:温宿县国税局管辖区内农业生产者企业从1994年的5户发展到现在的28户(其中牧场5户、林业3户、其它20户)。从农业生产者发展的纵向看,在这十几年的发展中,确实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大力鼓励农业生产者,使从事一线生产的农业生产者得到重点发展,这种较快的发展势头主要源于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但从其横向看,就单个企业的发展情况看,并没有达到国家政策预期的目的,在发展中走了型、变了样。分析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所减免的税款,并没有把大部分减免的税款用到企业发展上来,国家减免税这一政策的目的,并没有对农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2、部分农业生产者企业,采取以农业生产者为名的挂靠的方式进行生产经营,以便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比如有的农业生产者企业租赁或承租别人的土地,自己并没有真正从事一线的农业生产,而是在从事农业产品的加工、冷藏等业务来生产,利用这一优惠政策,从而达到获利的目的。由于该

类似企业具备“有土地证、有自产的农产品”的特征,我们的税务执法人员无法对其按照其它的有关税收政策进行依法征税。

(五)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与优惠政策下受益的纳税人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偏差。同等的税收优惠政策下的行业发展不平衡,使得税收政策的杠杆调节作用发挥的不明显。例如:我局所管辖区共有农业生产者(企业)共有28户企业,其中果树业4户、牧场5户、林木业3户、粮食种植业16户,从表面上看:农业生产者(企业)发展快,数量多,但从整个农业生产者(企业)来看,不同行业发展是不平衡的。就来我县辖区来说,果树业与粮食种植业两种行业来比较:果树业数量虽少,但发展的速度较快,而粮食种植业数量虽多,但发展的速度却较慢。追其原因:一部分与水果和粮食的价格有着直接的关系,另一部分与企业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追求经济效益而采取一定的手段有着直接的关系。如粮食种植业企业采取租赁或承租的方式进行生产经营,把收上来的粮食进行初级加工后,再卖出去,却享受到了税收优惠政策。

(六)税收优惠政策的减免与行业的发展不匹配,导致从事一线的生产者没有得到相应的实惠。而从事其服务的行业却从中得到了很好的利益。如: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农业生产资料征免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1]113号)第一条第一款和第四款规定:“下列货物免征增值税:1.农膜。4.批发和零售的种子、种苗、化肥、农药、农机。” 就拿我局辖区来说,现从事批发和零售种子、种苗、化肥、农药、农机、农膜的企业就有一百六十多户。国家减免农资产品的增值税,就是为了减轻农民的负担,但实际上,农民购买农资产品的价格仍然比较贵,而从事批发和零售的纳税人利用税收优惠政策从中获得较高的利润。

(七)税收优惠政策发挥的积极作用,在部分行业实务操作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如在资源综合利用退税中也普遍存在,水泥生产企业退税在实务操作过程中,需要凭检测部门的检测报告来确定其掺废比例,但实际上检测部门主要对企业送检的样品进行检测,企业实际的用废情况究竟如何,却缺少权威部门连续的、具体的监督,税收优惠的作用是否真正发挥难以衡量。

(八)对我们基层的县级税务机关来说,在具体的减免税审批中,诸如审批程序、审批权限和使用的文书等等的细化工作上还不是特别地规范、准确、全面。

二、改进意见。

针对税收优惠政策在设立和执行中出现的问题,为使税收优惠政策发挥应有的作用,税收优惠政策需要不断地完善和规范。

(一)取消或重新制定影响纳税人公平竞争的部分税收优惠政策

以增值税为例:制定的增值税优惠政策应以行业、产品、产业标准为原则,规避因地域、投资主体、经营规模、组织形式等要件对同一企业或同一产品增值税优惠政策适用的影响。要重新审视当前的增值税优惠政策,全面衡量这些政策的利弊,实事求是地评估法定受益人从各项优惠政策中得到的利益。一些过渡性的优惠措施和已经不适应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以及容易出现弄虚作假的优惠政策要坚决进行清理,该取消的要予以取消。对于确实需要扶持的产品和项目,国家应当限制使用直接减免方式,代之以“先征税后返还”方式,以加强对这些优惠政策的控管,确保增值税的链条的完整。

(二)税收优惠政策目标应明确:“以经济目标为主”

优惠政策目标应与经济政策相配合,而不应将经济、社会目标都纳入调节范围,社会目标由其他经济手段去解决。如目前优惠政策应与产业政策相配合,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应与循环经济、环保经济政策相适应,使经济可持续发展;应与科技政策相配套,让科技成为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当前我国提出应当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那么税收优惠政策是否能从这方面加以引导,如加大对高新技术、生物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中国创造”呢?由于经济政策目标众多,在确保国家财力前提下,应按轻重缓急排序,制定税收优惠政策,从而形成具有明确目标的税收优惠政策体系。

(三)在制定优惠政策时将政策实现和实际操作的难度和风险一并考虑

现行的部分增值税优惠政策制定的初衷是好的,如制定的一些比例在鼓励用废程度、农产品自产自销等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税务干部在实际操作中却很难把握。一些具体的管理办法无法对纳税人形成有力的监管,给不法分子造成偷逃税机会,带来了征纳风险。同时部分税收优惠政策的执行,需要其他政府部门的紧密配合,形成齐抓共管、通力合作、互相监督的管理机制,才能执行好政策。因此这就需要在制定优惠政策之初,深入考虑政策实现和实际操作的难度和风险,细致调研政策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避免基层税务部门产生理解上的不一致,做到税法的统一性和严肃性,从而真正实现优惠政策的调控和导向目的。

(四)缩小增值税优惠的范围和规模,以所得税优惠政策取代,我国已经加入WTO,如果还是过多使用增值税优惠政策的话,极有可能遭到其他成员国家以违反公平竞争规则为由,加以反对甚至干涉,以前的集成电路产品的增值税优惠政策就碰到类似问题。我们现行的某些增值税优惠政策,似乎也存在这方面的隐患。我们认为,应当逐步缩小增值税优惠的范围和规模,国家要加大对某些产业的扶持力度,不一定要通过对流转税的减免来达到目的,如果一定要采取税收优惠的方式,可以通过所得税优惠政策来加以引导,因为所得税的征收更多的体现为国家内政,所以遭到其他国家反对或者干涉的可能性较小。

(五)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要明确到具体的纳税人以及纳税人从事的具体项目上来。比如:我们认为,对于农业生产者的界定,要做到具体的明细化,在对纳税人进行明确税务登记时的同时,还要对农业生产者进行税务资格进行认定,认定的条件比照“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方法进行,在进行减免税申请及审批时,必须提供以下材料: 1.经有关部门认定的纳税人,出具主管关部门的书面审核认定书;2.纳税人与从事一线具体的农业生产者(即从事农业生产者的农产品的生产工人)签定的劳动合同或服务协议(副本);3.纳税人为从事一线具体的农业生产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缴费记录;

4.纳税人向从事一线具体的农业生产者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实际支付的工资凭证;5.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不予进行资格认定的条件为:因自己有土地而向外租赁或自己没有土地而进行承租别人的土地又进行向外租赁者,这都属于自己不进行农业生产而采取挂靠的方式进行的,都不在认定的范围之内。

(六)税收优惠政策的减免,要与具体从事农业生产者的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除了国家必要的财政补贴而外,对生产资料的价格要进行全面地监控,例如:农膜、批发和零售的种子、种苗、化肥、农药、农机减免增值税,从生产厂家到农业生产者,这一系列的流通环节,最终到农业生产者后的价格上,是不是真正起到了减免的效果,是不是真正落实到了国家扶持农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七)税收优惠政策的减免,要与从事的具体减免项目的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减免的目的,就是促使我们纳税人要不断地扩大再生产,这些资金的来源,其中就包括减免的税款。类似情况比照“对营利性医疗机构取得的收入,直接用于改善医疗机构卫生条件的,自其取得执业登记之日起,3年内对其自产自用的制剂免征增值税”,这就是一个很好范例。

(八)税法税收优惠中所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在具体的审批中,所涉及到审批程序、审批权限和所使用文书上,我们要做到规范、准确,要进行明确。

第四篇:[修改版]浅谈惠农政策执行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浅谈惠农政策执行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查报告 龚万炳

听过要钱要出纠纷的,没听过给钱给出矛盾的,可这种怪事却在惠民政策执行中实实在在的发生了。乡镇作为直接面对农民的最基层国家政府机构,就理所当然的成了矛盾的集中点。

1、“三免一补”。

由贫困生或家长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填写《贫困家庭学生资助申请表》,后由校长、学生家长和教师代表组成的评审小组评审,公示无异议后,报县教育局、财政局审定,再由学校发放。这就是“三免一补”现行评定发放程序,其中《申请表》上乡村两级盖章的栏目,引用一名校长的话“请你盖章那是尊重你”。作为评审主体,校长和教师们早被繁重的教学业务和各种达标累得“鞠躬尽粹”了,就三、五十号人又哪来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100多平方公里内群众的贫富和病灾?而所谓的学生家长,评审时不过就近找几个做做样子罢了---家长们跑的跑、忙的忙,学校又上哪儿找人去?即使家长们都来了,即使抛开私心杂念,诺大个面积里谁又能对谁知根知底?而所谓“公示”,不过是将名单贴在校园公开栏内,教职园工看看、年幼学生看看罢了,让家长们来回跑个几里、几十里甚至上百里去看“公示”,估计也不太现实。这样的评审,即使不存在循私枉法、优亲厚友,它也无法做到公平公正、应享尽享,存在问题也就成为一种“必然”。而一旦出现问题,群众和社会各界便将矛头直指基层政府,政府因其职责所在,还不能一推了之!

既然存在问题,就一定有解决问题的办法。“三免一补”执行中存在问题的根源在于评审主体权责不符和评审程序不到位。解决办法:由贫困学生或家长填写《申请表》,统一交村委会,由村两委、组长、村民代表集中初审后报学校,由学校拟定资助名单及资助方式,以村为单位进行公示,十天后无异议的,由政府盖章并返交学校填写《“三免一补”学生名单拟定表》报县教体局、财政局审定,方可定为资助对象。

2、粮食直补。

粮食直补是国家将流通环节的间接补贴改为对农民的直接补贴,是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举措。然而,由于补贴依据、补贴对象、补贴方式、补贴时间的不协调和不配套,造成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问题多多,矛盾重重。

如果依据实际种粮面积,一是上级分配下来的指标可能大于或小于实际种植面积,按亩分配,区域范围内亩均补贴标准将无法统一;二是粮食种植在本县分春秋两季进行,直补到农户时间如果要求在8月底前完成,秋季作物面积根本无法计算。

如果依据税改面积,一是上级分配指标面积与税改面积能否相符;二是部分土地撂荒户直补资金发放将成为矛盾焦点。解决问题的建议:按照统计惯例,明确上秋季至本夏季为本粮食直补周期。严格以税改面积为依据,各乡镇在5月底前将群众撂荒耕地认真统计并在税改面积中减掉,然后将补贴标准、到户面积以村为单位公示确定,群众无异议后方可录入财政补贴管理系统,数据上报县财政局核对无误后进行数据锁定,最后严格按照核定数据进行足额补贴到位。

3、农村低保。

农村低保作为国家“全民低保”的一部分,使广大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得到了切实保障,让广大农民切实体会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然而以“人均纯收入”这个抽象而动态的数字作为评定依据,却让乡村两级在执行过程中左右为难,踌躇难定,吃足苦头。

没有统一且适用性强的评定标准和明确的政策界限(别提什么“人均纯收入”,那数据对群众根本没有说服力),让乡镇如何操作,农民如何评定?但钱还得想办法发下去,如是就出现了“各乡各规矩、各村各评法”,评定依据五花八门,评定标准千奇百怪,最终导致该项惠民力度最大的“香饽饽”变成“乡怕村怨民恨”的“烫山芋”,钱发了多少,矛盾就有多少。一个乡镇干部作联自嘲曰:“你也要、他也要,只些许银子,给谁是好?穷也争、富也争,就一帮懒人,不发也罢!”。

解决办法:

一是具体评定条件,明确保障对象。

⑴应保未保户:不够农村五保条件,而又无收入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抚、扶)养人的“三无”特困人员;(2)重病重灾户:家庭主要劳动力患重大疾病或家庭遭遇自然灾害无法维持基本生活。(3)特殊困难户:生存条件差且年老、体弱或多病,又无其他经济来源的特困农户;(4)残疾人:丧失或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生活不能自理的弱智或重度精神病人;(5)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对象。⑹政策范围内规定享受低保的特殊对象。

二是公开操作程序,群众民主评议。

⑴将保障对象评定条件以组为单位上墙公布并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⑵由困难农户提出书面申请,村两委召开党员组长、村民代表会议(实到人数占应到人数的60%以上有效),公开民主评议保障对象;⑶民主评议保障对象名单上必须附简要享受原因,并以村为单位公布15天,群众无异议后完善相关资料报乡镇政府审定;⑷乡镇组织人员按名单逐人核实,对不符合享受条件的要与当事人面谈并形成书面材料备档。审定享受保障的对象名单再以村为单位公布10天以上,确无异议,方可报县民政局审批。

惠农政策的落实,只要实现了政策配套、机制健全、权责分明、评审公开、程序到位、监督得力,乡镇才有打造亲民政府的基础,干群关系也将得到彻底改善,广大农民就能真正享受政策的实惠。

2009年3月10日

第五篇:党规党纪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论党规党纪存在问题

一、当前党纪党规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党员干部缺乏重视,工作作风不踏实。部分党员干部,对党规党纪的执行缺乏必要的重视,反映在工作上就是作风不扎实,作风飘浮。有的抓工作安排部署多、解决实际问题少,制度制定多、落实执行少,对一些难缠事、棘手事避而不做,习惯于用会议落实会议,用文件落实文件;有的工作热情不高,敬业精神不强;有的责任心不强,不是恪尽职守,敢于负责,而是只要位子,不挑担子,只要待遇,不尽责任。在社会上,我们还看到有的人醉心于做官,而干工作不切合实际,内心浮躁,为求政绩做事情简单粗暴,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不少的损失。

(二)部分党员干部不善学习,缺乏主动学习。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党员干部应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不断通过学习,加强个人素质。但在现实中,仍有部分党员干部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动性以及不求甚解、浅尝辄止。个别党员干部不愿意挤时间学习,将学习当成一种负担,导致自己与时代脱节。

(三)部分党员干部觉悟不高,政治意识淡化。部分党员干部纪律观念淡薄,不严格执行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放弃党性原则,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政令不畅;有 的做事从本部门利益出发,缺乏全局观念,各自为政,遇到问题推诿扯皮甚至上交矛盾;个别领导干部缺乏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分不清是非、善恶,思想麻木不仁,理想信念散失,人云亦云,传播政治谣言,甚至做出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

(四)部分党员干部作风官僚化,公仆意识淡漠。相当一部分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官僚,公仆意识淡化,干群关系疏离。只计较自己的得失,对群众的安危冷暖漠不关心;工作方面以自己的喜好或利益出发,缺乏调查研究,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损害群众利益。对群众爱摆架子,盛气凌人,不屑一顾,以老爷自居。部分地区还造成了干群关系的紧张。

(五)部分党员干部执行缺乏监管,纪律观念不强。党规党纪执行中,有些时候缺乏监管机制,表现出来的一是监督领导机制不顺,主要反映在党内监督机构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和权威,权责不对等,对同级党委和一把手难以监督,形成“虚监”;二是公开监督机制不完善,主要反映党务不公开和党员领导干部的财产不透明两个方面;三是惩处机制不完善,导致党员干部纪律、法制观念淡漠。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是相关制度亟需完善。目前我国相关制度还不完善,一是表现在权力过分集中少数人的手里,在一些重大项目或

决策上有的不公开、不透明,搞“暗箱操作”,制度设计不够科学、严密和规范;二是党纪建设还不完善,虽然近几年我党加大党纪建设的力度,但我们还是能看到在有些地方存在党纪漏洞、有纪难依的情况。

二是监督机制存在缺陷。一是党内监督机构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和权威,权责不对等,对同级党委和一把手难以监督,存在“上级监督下级太远,下级监督上级太难,同级监督同级太软”现象;二是预防监督机制运作不灵。事前、事中监督制度上可操作性差,防范和约束效能不强。有些制度从理论上看可行,但实行起来却不容易具体落实;三是公开监督机制不完善,大大影响了监督渠道的通畅和有效运行。

三是考核机制有待健全。突出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评价体系上,设计不是很科学,在对干部的评价上,往往存在着重显性政绩、轻隐性政绩,重经济、轻社会,重当前,轻长远,重能力,轻德行情况;二是在考核上,缺乏深入、全面的调查,重上层评价、轻基层意见,重纸面汇报、轻调查研究。这样导致了部分党员干部为追求政绩,不惜损害群众利益,粗暴、蛮干,大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甚至夸大、捏造相关数据。

四是惩罚力度亟待加强。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往往突击式集中刹风整纪,虽一时见效,但由于长期起作用的制度体系和监控机制尚未建立起来,使一些消极腐败现象和不正

之风纠而复生,老的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又出现新的问题。其次目前一些违法违纪的成本较低,一些贪腐大案的主犯量刑过低,也助长了一部分人的嚣张气焰,出现了腐败之风越杀越长之势。

五是宣传教育不够到位。一些地方政府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缺乏重视,在教育的形式上单

一、缺乏创新,重形式、轻内容,重短期培训、轻长期性的教育。思想政治建设的思想教育组织建设和监督管理制度抓得不紧,使少数党员干部艰苦奋斗精神缺乏,宗旨观念淡化,纪律观念松弛。

三、加强党纪党规执行的对策及建议

(一)完善党内民主制度,鼓励党员参与监督。党内民主制度一直是我党优良的传统,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有些部门或单位出现了“一家堂”,权利过于集中在少数的党员干部手中。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建立良好的党内民主机制,使得人人都有发言权、监督权和必要的知情权。同时继续加大改革力度。抓住规范权力这个核心,着力解决权力过分集中问题,改革现行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合理划分、科学配臵各部门及其内设机构的权力和职能。当前应自上而下加大改革力度,大力推行“阳光政务”,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权,从体制机制上解决公共权力商品化等问题。

(二)健全党内监督体系,畅通党内监督渠道。建立起上下结合、内外相济、纵横交错、多元并举的监督体系。一

要保证党内专门监督机构的权能到位。一方面,纪委自身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履行监督职责;另一方面,党委要大力支持纪检工作,为纪委行使监督权“壮胆撑腰”,创造条件;三要建立和完善公开监督制度,重点是加强党务公开和领导干部财产公开。尤其在领导干部财产公开方面,要建立财产申报制度,加强对领导干部财产来源的监督。四要激发群众监督的积极性,增强党内监督的透明度。实行政务(事务)公开,把权力臵于阳光之下,如“报告制度”、“公示制度”、“举报制度”等等,为群众有效参与监督提供条件。

(三)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巩固党内监督成果。一是实行对“一把手”不履行监督职责的班子成员实施责任追究制。班子成员对“一把手”违法违规行为知情不报的,必须追究失职责任;反过来,“一把手”对班子成员监督不力,庇护、放任违法乱纪行为的也要追究责任,从而在班子中形成互相监督的氛围。二是实行对监督职能部门的责任追究制。对各级纪委(纪检组)发现同级党委、政府班子及其成员有违法违纪违规行为知情不报的,必须追究其失职责任。三是实行对在监督管理下级过程中,有失职行为的上级机关、职能部门、领导干部的责任追究,努力形成党内监督的浓厚氛围,构建党内纵横交错的监督网络。

(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科学规范用人机制。切实推行和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差额考察、任前公示、5

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全委会投票表决、党政领导干部辞职等制度。同时加大干部培养、选择、任用、轮岗交流力度,坚持用“四化”标准、德才兼备原则和公开选拔公示、竞争上岗的方法任用干部,努力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五)建立调查研究制度,增强党员干部执政水平。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真正做到实事求是,真抓实干。牢固树立调查研究就是为了科学决策的思想。坚持以调研成果的应用和转化评价调研成效,以解决实际问题和推动各项工作检验调研价值,形成对调查研究课题确定、论证验收、成果转化的明确目标导向。同时,完善干部调查研究考核制度,把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的情况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六)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党员干部素质。从价值取向入手、坚持长期抓、反复抓,坚持超前抓、主动抓,坚持从小事抓起,抑制不良风气。同时注重教育形式的创新,多样化、多形式的开展教育培训工作。结合创先争优及“争当人民公仆”教育活动,有针对性地组织广大党员学习《党章》,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通过举办理论系列讲座,邀请著名专家、教授、学者授课,拓宽党员知识面,有效地引导广大党员进一步强化党员意识,加强党性修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同时教育引导广大党员摆正自己的位臵,严于律己,争做艰苦奋斗、反腐倡廉的表率,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

下载最高人民法院对内蒙古人民法院1950年工作总结中有关执行婚姻法方面存在的问题的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最高人民法院对内蒙古人民法院1950年工作总结中有关执行婚姻法方面存在的问题的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