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国税系统干部院校建设管理的通知
国家税务总局
国税函„2011‟572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规范 国税系统干部院校建设管理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扬州税务进修学院:
近年来,税务总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和《2010—2020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以下简称改革纲要),按照“特色立校,质量兴校、改革强校”发展方针和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工作要求,全面加强税务干部院校的建设与管理,进一步明确并强化了税务干部院校的办学方向和功能,逐步规范了院校内部机构设置和名称,不断创新培训方式和教学方法,改善了教学设施和条件,税务干部院校无论是机构设立,还是建设和管理,都得到规范和加强,为积极实施人才强税战略,完成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任务,有力地发挥了主渠— 1 —
道、主阵地的作用。
但是,通过上级审计部门组织的检查,结合院校基本情况专项调查所反映出的情况,发现国税系统少数院校仍存在着一些违反机构编制管理有关规定,运作不规范,管理不到位的问题。有的将税务干部院校的牌子和经营性酒店挂在一起;有的将经营性酒店设在院校校区内;有的将学员公寓等教学后勤设施委托有关机构违规经营;有的未经批准将实为接待功能的培训中心加挂税务干部学校分校牌子等。这些违规行为不仅影响了税务干部院校的良好声誉,而且妨碍了税务干部院校职能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干部教育培训事业的健康发展。根据审计部门的建议和税务总局领导的批示精神,税务总局决定开展一次国税系统干部院校规范建设管理的集中清理工作,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把握办学方向,发挥职能作用
(一)准确把握税务干部院校的职责定位。干部院校是专门从事税务干部教育培训的施教机构,是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要履行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门业务培训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等职责,承担提高干部综合素质和履行岗位职责能力的重要使命,同时,担负教育培训科研、咨询服务等工作任务。把握办学方向,关键要贯彻落实《国家税
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国税务系统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建设发展的意见》(国税发„2008‟81号),始终坚持“党校姓党,税校为税”的办学方向,要通过强化核心功能,真正做到以税务干部队伍建设为目标,以教育培训税务干部为己任,从办学方向、职责任务工作成效等方面,与社会上名为培训中心、实以接待为主的楼堂馆所严格区别开来。
(二)加强管理,充分发挥税务干部院校职能作用。要按照联系实际创新路,加强培训求实效的要求,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培训质量。要明确和强化税务干部院校为税收事业科学发展服务,为税务干部健康成长服务的工作方针。要围绕领导班子和管理团队建设、师资和科研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和教学环境建设、培训项目和管理能力建设、办学水平和培训质量建设,加快构建和完善与税收现代化和高素质税务干部队伍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有税务特色,核心竞争能力较强,充满生机活力的税务干部教育机构体系。要坚决贯彻税务总局领导关于加强税务干部院校建设管理的指示精神,强化以教学为中心的院校规范化建设管理工作。要按照专兼结合的原则,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养,不断改进师资选聘方式与管理办法。要按照惩防体系建设的要求,认真落实廉政教育培训课程和课时要求,扎实推进廉政教育基地建设。要强化培训课程、实训平台和网
络培训等教学基础保障能力的建设,通过突出培训教学功能,加强培训教学管理等措施,坚决防止和纠正将税务干部院校变为以接待为主的设施和场所。
二、严格管理,规范办学行为
(一)规范机构设置。必须按照税务总局批准的机构编制设立省(区、市)税务干部院校,未经税务总局批准,各地不得自行审批建立税务干部学校,未经批准不得将各类培训中心、宾馆、招待所等更名为税务干部学校分校,或者加挂税务干部学校分校的牌子。
(二)规范名称管理。不得使用未经税务总局批准的与税务干部院校职能不相符合的名称,不得将税务干部学校与培训中心名称混用,不得在税务干部学校上加挂XX大厦、宾馆、招待所、度假村等名称。
(三)规范运作管理。税务干部学校必须是独立法人,独立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和后勤保障工作,不得与宾馆、招待所等“一个机构、两块牌子”,混业经营,更不得借税务干部学校之名,行宾馆、招待所之实。税务干部院校不得利用教学及附属设施开展对外承包经营活动。要研究和规范税务干部院校后勤(物业)委托管理工作,制定相关规定,加强管理和监督。严肃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严格票据使用和经费管理。
三、加强监督,抓好落实
(一)认真清理、自查自纠。各省(区、市)国税局要高度重视干部院校建设发展和规范管理工作,切实从促进税务干部教育健康发展的高度,加强对税务干部院校的领导。要根据税务总局关于加强税务干部院校建设的有关规定和本通知要求,开展自查自纠。人事、教育、督查内审、纪检监察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分工负责,制定相关工作计划和措施,帮助督促所属税务干部院校对照有关要求认真自查自纠,特别要对学校的机构设置、名称规范、管理体制、教学组织管理情况和教学及附属设施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进行教学课程设置和内容的检查,是否按要求将反腐倡廉教育纳入教育培训的必设课程;对在建项目加强建设过程跟踪管理,及时发现问题,严格按照批准的功能和规模进行建设,严禁改变功能,发现问题要逐个分析,认真整改,并于2011年10月31日前将自查自纠整改情况报税务总局(教育中心)。
(二)加强指导、重点抽查。各地在自查自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及时请示汇报,税务总局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各地的指导。为推动各地认真落实有关规定,检查自查自纠整改情况,税务总局将于今年11月组成由教育中心、财务管理司、督察内审司、人事司和监察局等部门参加的检查小组,对各地自查
自纠情况进行重点抽查。
(三)加强领导、务求实效。各省(区、市)国家税务局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分管领导要亲自布置,教育、人事、财务、内审、监察等有关部门要迅速行动,按通知精神抓好落实,摸清现状、找准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各税务干部院校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工作,发现问题,主动进行自查自纠。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依照国家和税务总局有关规定,认真对照检查,凡有违反规定的,及时纠正。对个别不主动自查,或者发现违规问题不主动纠正的,税务总局将依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二○一一年十月十二日
(对下只发电子文件)
信息公开选项:不予公开
抄送:审计署
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10月21日封发 校对:教育中心
第二篇:关于进一步规范干部教师队伍管理的通知
莱西市教育体育局文件
西教通字〔2011〕85号 签发人:王平令
关于进一步规范干部教师队伍管理的通知
各镇(街道、经济开发区)教科文卫委、市直学校(园):
为进一步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规范教职工管理,确保教育健康有序发展,现就规范教职工管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做好教职工管理工作的责任感近年来,随着各项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和逐步推进,全市干部教师管理工作日趋规范,干部教师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教育发展呈现良好势头。但在具体工作中,仍有部分单位存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如个别单位不能严格按程序选拔任用干部,随意增设工作机构和超职数配备干部;个别教职工缺乏组织纪律性,超假不归、手续不全;个别单位未经教体局同意,以支教或挂职锻炼等名义擅自安排教职工到其他单位或接收其他单位教职工到本单位工作;个别单位未经教体局批准,擅自招聘编外用工。这些现象暴露出个别单位在队伍管理上的疏漏,造成了师资力量的流失。干部教师管理涉及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编制核定、岗 1
位聘任等多个方面,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必须严格按规定由市(区)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对此,各单位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规范队伍管理的重要性,增强全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严格执行有关文件规定,规范干部教师管理工作,杜绝上述现象的再发生,确保教育稳定健康发展。
二、严格标准和程序,规范干部教师管理工作
(一)干部管理方面
1.要严格配备标准。今后,各单位要按规定标准设立学校工作机构,配备领导干部。任何单位不得随意增设机构和超职数配备干部。目前已超职数配备干部的要采取适当方式,逐步调整分流。
2.要严格管理程序。按照干部管理权限,镇办教委需选拔任用或调整学校干部、市直学校需内聘干部的,均须按照事前沟通、书面报告、组织选拔、讨论任免、事后备案的程序进行。今后,凡未经教体局同意任免的镇办学校干部和市直学校内聘干部,一律不予认可和备案,并将严肃追究单位领导责任。
3.要严格备案制度。镇办教委或市直学校经教体局同意,选拔任用或调整的领导干部,须及时到教体局政工科备案。
(二)教职工管理方面
1.要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任何单位无权批准或放任教职工无正当理由长期脱离教育岗位从事其他工作。要严格请销假制度,规范请销假手续,对无正当理由超假不归的要按有关规定严 2
肃处理。
2.要严格规范教职工调配工作
(1)严格调动审批制度。教职工调动要按照个人申请、学校(教委)同意、教体局批准的程序进行,严禁未经组织批准、未办理正式调动手续擅自离开原工作岗位。
(2)严格系统内借调管理。除教体局统一组织的借调帮助工作、交流学习和支教活动外,系统内借调须报教体局同意。未经批准,任何单位不得以任何名目私自借用其他单位教职工帮助工作。
(3)严格系统外借调管理。系统外借调教职工,须经教体局批准。未经批准,任何单位不得擅自安排教职工脱离教育工作岗位。
(4)严禁学校招收代课教师。各学校除安排高校学生顶岗实习外,不得招收代课教师顶岗工作。确因工作需要招用编外临时用工(含幼儿教师)的,要严格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系统编外用工管理工作的通知》(西教通字[2010]103号),按程序报经教体局同意、市政府批准后方可进行。因工作需要临时招聘的幼儿教师,须为幼儿师范毕业生。
三、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责任追究制度
教体局成立由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任组员的干部教师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干部、教师的组织管理工作;成立由政工科、监督监察科相关人员组成的督查小 3
组,负责此项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各级各单位要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加强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实行干部教师管理责任追究制,凡违规操作、管理混乱的单位,将严肃追究单位主要领导责任。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十八日
主题词:干部教师 规范 管理 通知
莱西市教育体育局办公室 2011年11月18日印发 打 字:郭 军 校 对:张绍春
第三篇:关于进一步规范干部教师队伍管理的通知
莱西市教育体育局文件
西教通字〔2011〕85号签发人:王平令
关于进一步规范干部教师队伍管理的通知
各镇(街道、经济开发区)教科文卫委、市直学校(园):
为进一步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规范教职工管理,确保教
育健康有序发展,现就规范教职工管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做好教职工管理工作的责任感
近年来,随着各项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和逐步推进,全市干
部教师管理工作日趋规范,干部教师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教育
发展呈现良好势头。但在具体工作中,仍有部分单位存在管理不
规范的问题,如个别单位不能严格按程序选拔任用干部,随意增
设工作机构和超职数配备干部;个别教职工缺乏组织纪律性,超
假不归、手续不全;个别单位未经教体局同意,以支教或挂职锻
炼等名义擅自安排教职工到其他单位或接收其他单位教职工到
本单位工作;个别单位未经教体局批准,擅自招聘编外用工。这
些现象暴露出个别单位在队伍管理上的疏漏,造成了师资力量的流失。干部教师管理涉及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编制核定、岗
位聘任等多个方面,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必须严格按规定由市(区)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对此,各单位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规范队伍管理的重要性,增强全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严格执行有关文件规定,规范干部教师管理工作,杜绝上述现象的再发生,确保教育稳定健康发展。
二、严格标准和程序,规范干部教师管理工作
(一)干部管理方面
1.要严格配备标准。今后,各单位要按规定标准设立学校工作机构,配备领导干部。任何单位不得随意增设机构和超职数配备干部。目前已超职数配备干部的要采取适当方式,逐步调整分流。
2.要严格管理程序。按照干部管理权限,镇办教委需选拔任用或调整学校干部、市直学校需内聘干部的,均须按照事前沟通、书面报告、组织选拔、讨论任免、事后备案的程序进行。今后,凡未经教体局同意任免的镇办学校干部和市直学校内聘干部,一律不予认可和备案,并将严肃追究单位领导责任。
3.要严格备案制度。镇办教委或市直学校经教体局同意,选拔任用或调整的领导干部,须及时到教体局政工科备案。
(二)教职工管理方面
1.要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任何单位无权批准或放任教职工无正当理由长期脱离教育岗位从事其他工作。要严格请销假制度,规范请销假手续,对无正当理由超假不归的要按有关规定严
肃处理。
2.要严格规范教职工调配工作
(1)严格调动审批制度。教职工调动要按照个人申请、学校(教委)同意、教体局批准的程序进行,严禁未经组织批准、未办理正式调动手续擅自离开原工作岗位。
(2)严格系统内借调管理。除教体局统一组织的借调帮助工作、交流学习和支教活动外,系统内借调须报教体局同意。未经批准,任何单位不得以任何名目私自借用其他单位教职工帮助工作。
(3)严格系统外借调管理。系统外借调教职工,须经教体局批准。未经批准,任何单位不得擅自安排教职工脱离教育工作岗位。
(4)严禁学校招收代课教师。各学校除安排高校学生顶岗实习外,不得招收代课教师顶岗工作。确因工作需要招用编外临时用工(含幼儿教师)的,要严格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系统编外用工管理工作的通知》(西教通字[2010]103号),按程序报经教体局同意、市政府批准后方可进行。因工作需要临时招聘的幼儿教师,须为幼儿师范毕业生。
三、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责任追究制度
教体局成立由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任组员的干部教师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干部、教师的组织管理工作;成立由政工科、监督监察科相关人员组成的督查小
组,负责此项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各级各单位要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加强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实行干部教师管理责任追究制,凡违规操作、管理混乱的单位,将严肃追究单位主要领导责任。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十八日
主题词:干部教师规范管理通知
莱西市教育体育局办公室2011年11月18日印发
打字:郭军校对:张绍春
第四篇: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公墓建设管理的通知
民 政
部 发 展 改 革 委 公
安
部 国 土 资 源 部 环 境 保 护 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 工 商 总 局 国 家 林 业 局
文 件
民发[2008]203号
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公墓建设管理的通告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发展改革委、物价局、公安厅(局)、国土资源厅(局)、环境保护厅(局)、建设厅(委)、工商局、林业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发展改革局、公安局、国土资源局、环境保护局、建设局、工商局、林业局:
公墓建设和管理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先后公布实施了一系列相关小动作政策,对公墓规划、建设和经营等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但近年来,一些地
建设,限期改正。对已经建成但未经验收合格即擅自经营的公墓,民政部门要责令其停业整顿,然后进行验收,验收不合格的,不得开展经营活动。
(三)清理公墓违规经营行为。
1、禁止建设、出售(租)超规定面积墓穴、墓地。公墓经营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墓穴用地标准建设、出售(租)墓葬用地。公墓经营单位建设、出售(租)超规定面积墓穴、墓地的,依照《殡葬管理条例》的规定,由民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对尚未建成或已经建成、尚未出售(租)的,要依法拆除或限期改造;已经出售(租)并与丧户签订协议但尚未安葬骨灰的,也要依法拆除或限期改造,公墓经营单位应向丧户说明情况,协商变更或解除安葬协议,依协议承担有关法律责任;已经安葬骨灰的,要加强管理,待使用期满后依法处理,上述拆除或改造墓穴、墓地所发生的费用或赔偿责任由公墓经营单位承担。
2、禁止非法出售(租)、转让(租)墓葬用地或骨灰存放格位。对以承诺“回购”、“升值”等虚假宣传手段欺骗群众购买、承租,或向未出具残废证明或火化证明的人出售(租)墓葬用地或骨灰存放格位的,由民政部门会同工商部门予以查处,依法吊销公墓建设许可证。对于违反价格管理规定出售(租)墓葬用地或骨灰存放格位的,由价格主管部
范发展。
(一)制定和完善公墓建设规划。各省(区、市)民政部门要会同发展改革、国土资源、环保、建设、林业等部门,抓紧制订和本地公墓建设规划。经营性公墓建设规划要依据现有公墓穴位存量、已安葬数量和城镇居民年均死亡人口数量,按照民政部关于墓穴面积、使用周期的规定,对公墓数量、墓穴数量和占地面积实行总量控制,公墓选址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经营性公墓建设规划须经省(区、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民政部备案。农村公益性墓地要按照节约土地、保护耕地和林地、便于管理、方便群众的原则,严格执行墓葬用地占地面积规定,充分利用历史形成的墓葬点,利用荒山荒地或不宜耕种的瘠地进行规划和建设,严禁占用耕地、林地。
(二)加强公墓建设管理。民政部门要加强对公墓建设的监督检查。国土资源部门要严格公墓建设用地的管理,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手续。经营性公墓用地必须通过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方式确定运动队得。林业部门要从严审核公墓建设征用占用林地。环保部门要加强公墓建设中的生态保护,严防水源污染。建设部门要加强城乡规划的制定和公墓建设项目规划的审批和执行情况的监督。对已经批准建设的公墓,要严格依据规划和批准的用地范围、土地使用条件进行建设,不得擅自修改规划,扩大建设用地面积。超
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保护土地资源的高度,充分认识殡葬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公墓建设和管理,推动殡葬事业的健康发展。要坚持“实行火葬、改革土葬,节约殡葬用地,革除丧葬陋俗,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的殡葬改革方针,积极推行生态葬法,大力推地骨灰存放、骨灰撒散等不占或少占土地的骨灰处理方式。要统筹规划,加大地方投入和殡葬设施建设改造力度,加强殡仪服务价格监管,切实减轻人民群众丧葬负担。要根据当地人口数量及分布情况,合理规划建设公益性骨灰存放设施,并以较低价格向社会公众提供骨灰存放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
(三)大力倡导殡葬新风尚。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闻媒体,采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倡导殡葬新观念、新风尚,引导群众破除封建迷信和丧葬陋俗,自觉进行殡葬习俗改革,不断探索文明的祭奠方式,营造推进殡葬改革的良好社会氛围。要深入宣传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宣传国家殡葬法规和法规,努力做到家喻户晓,增强广大人民群众遵守殡葬法规和政策的自觉性。
二OO八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民政部办公厅
2009年1月6日印发
第五篇:关于进一步规范建设用地供应管理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规范建设用地供应管理的通知(陕国土资发〔2014〕34号)
各设区市国土资源局、杨凌示范区国土资源局、韩城市国土资源局:
按照《土地管理法》、《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和《中共陕西省委办公厅、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土地管理,全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意见》精神,为落实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进一步加强建设用地供应管理,规范土地市场秩序,经省政府同意,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严格实行国有建设用地统一供应制度。市、县人民政府是本辖区内国有建设用地法定供应主体。各类开发区、产业园区、旧城改造办、城市投资公司、开发办、引资办等机构的建设用地必须由当地人民政府统一组织、统一供应、统一使用国土资源部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监管系统统一配号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或《国有建设用地划拨决定书》。
二、明确建设用地供应范围。严格落实国家《限制项目用地目录》和《禁止项目用地目录》。新增建设用地重点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项目建设。全面加大多层标准化厂房、商业综合体、产业综合体、城市综合体建设力度,对一般加工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各类商业服务业、流通业等可以入驻标准化厂房或各类综合体的企业,原则不再单独供地。确需单独供地的,应由市、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同意。
三、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严格控制划拨用地范围,除法律明确规定可划拨供地外,全部以出让方式供地。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必须以招拍挂方式出让供地,在招拍挂程序启动之前严禁以招商引资等名义先行确定土地使用者。
四、严格按照《陕西省建设项目用地使用定额标准》供地。所有建设项目均不得超过标准或变相超标准供地。对确需扩大用地的以及对中、省尚未颁布土地使用标准的项目,要组织专家进行评价和审议,依照评审意见研究提出供地标准,经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后执行。
五、不断提高投资强度和土地利用强度。城市规划区内的住宅、商服用地容积率不得低于1.2,工业和仓储用地容积率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控制指标,其中多层标准厂房容积率不得低于2.0。工业项目用地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系数等控制性指标达不到要求,办公生活用地、绿地率超过规定标准的,要核减用地面积或不予供地。
六、规范土地出让最低价格。要按规定及时更新基准地价并向社会公布。土地出让前必须由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价格评估。招标、拍卖、挂牌起始价和协议出让底价应当依据土地中介机构提交的评估结果,由市、县人民政府相关机构集体研究决定,禁止事前议定土地价格。严禁低于土地开发成本价出让土地,禁止减免或变相返还土地出让价款。确需低于基准地价的,应提出充足理由,报经上一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领导班子集体决定。
七、全面实行项目用地“净地”出让。各市县要筹备必要的土地收购储备资金,为土地出让前完成征地拆迁补偿安置、以及宗地必要的通水、通电、通路、土地平整等前期开发工作提供资金支持,保证做到“净地”出让,确保土地供出后能立即开发利用。
八、提高土地供应效率。按照国土资源部和省政府办公厅[2013]78号文件要求,对历年批而未供土地进行全面清理,抓紧供应。要切实提高供地工作效率,对允许以划拨和协议出让方式供地的项目,原则上应在土地征收后8个月内完成供地;对以招拍挂方式出让的建设用地,要积极做好项目对接,按照合同约定及时交付土地。
九、公开土地供应信息。各地要及时公开土地供应计划、出让(划拨)每一宗土地的位置、面积、用途、价款、价款缴纳方式、容积率、开竣工时间等信息。加快建立市县土地使用权网上交易平台,2014年底前全面实行土地出让网上公开交易。
十、规范国有建设用地出让合同和划拨决定书签订。在土地成交确认书签订后10个工作日内,必须规范、如实、详尽地将土地出让或划拨信息录入全国土地市场监测监管系统,及时获取国土资源部统一电子监管号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或《国有土地划拨用地决定书》,并足额缴纳土地出让金和划拨价款。未取得统一电子监管号的出让合同和划拨决定书不具备法律效力。在签订合同时,应以补充条款形式,约定履约保证金缴纳、违约责任等相关事项。
十一、强化出让合同履约监管。加大《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落实情况监管力度。建立土地使用开、竣工申报制度,取得土地使用权人必须在建设项目开工前10日内、竣工后10日内向宗地所在地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书面报告建设用地开发利用情况。健全土地利用动态巡查制度,做好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切实加强对违法违规违约行为的综合防控。
十二、严格土地出让金及划拨成本价款的征缴和管理。土地出让合同或划拨决定书签订(下发)后1个月内必须缴纳出让价款或划拨成本价款50%的首付款,余款应按合同约定及时缴纳,最迟付款时间不得超过一年。特殊项目且经当地供地协调决策机构集体认定同意,应在法定最长期限内全部缴清。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及下属的土地收购储备中心应按合同约定落实余款追缴责任,限期收清。否则,应由发证单位追回相关土地使用权证书,相应追究有关人员责任。积极协助、配合财政部门按照规定做好土地出让金及划拨成本价款的管理。禁止设立或变相设立土地价款过度账户,禁止土地收入游离于制度规定管理之外。
十三、实行土地供应质量评估制度。采取全面检查或者随机抽查的办法对供地行为及工作质量进行评估,各级对下抽查比例不得低于当供应宗地总数的40%。建立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融资信息查询制度,相关金融机构在办理土地抵押贷款和融资时,可到省、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拟抵押宗地的供地情况进行查询,省、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将对供地情况进行核实并出具情况说明(具体操作办法见附件
1、附件2)。
十四、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创新闲置土地收回办法,认真落实《闲置土地处置办法》(国土资源部53号令)。对政府原因造成闲置的,可采取适当延长动工开发期限、改变用途或规划条件、安排临时用地、等价置换、有偿收回、纳入储备等途径及时处置;对供地项目发生变化的,或属于项目业主自身原因造成土地未供出的,应依据有关规定及时采取措施将土地调整给急需用地的建设项目使用。
十五、加大违规供地问责力度。对供地管理不规范的市、县,省国土资源厅将依法责令限期整改,并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对应按本通知二、三、四、六、十、十二条等执行而未执行,擅自扩大划拨供地范围和供地标准、规避招拍挂出让、插手或干预土地招拍挂、越权批地供地、干扰闲置土地收回、擅自改变保障性住房用地性质、低于基准价供地、以及用地单位未按规定缴纳土地出让金和划拨价款即办理土地使用权证书等违规违法行为,要严格依照中纪委监察部对党政机关工作人员或党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附件:1.关于开展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质量评估工作的意见 2.关于开展为金融机构提供土地利用状况查询服务工作的意见
陕西省国土资源厅
2014年7月24日
附件1 关于开展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质量评估工作的意见 为维护国家土地法律、法规和土地供应政策的严肃性,规范土地出让行为和市场秩序,保护土地供应各方面的合法权益,避免国家和土地受让人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按照省政府要求,制定本意见。
一、工作节点
国有建设用地供应工作质量评估在土地供应过程中或土地供应完成之后进行。
二、工作内容
通过建立我省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质量评估模块,实现对我省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情况的全程监管。省对市、市对县采取全面检查或者随机抽查(比例不得低于全年供地宗数的40%)的办法对供地行为及工作质量进行评估。评估的内容包括:供地方式是否合规、程序是否合法、出让金(划拨用地价款)缴纳是否符合政策。
三、工作程序
省对市进行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质量评估工作程序如下:
1、由被评估的市国土资源局提供相关资料,主要有: ①省政府建设用地审批文件;
②出让方案批复文件、划拨用地批复文件; ③出让底价集体决策纪录; ④《成交确认书》; ⑤具有国土资源部电子监管号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划拨决定书;
⑥土地出让价款缴纳凭证等。
2、质量初审:资料提供后,由厅征地服务中心接收,按中省现行规定对上述内容进行初步审查,单件(下同)在2日内完成初审,提出初步评估意见。
3、会审:利用处会同建管处、地籍处、监察室、执法局对初审意见进行审核,在3日内完成会审,提出正式评估意见。
4、审签:会审没有异议的,在2个工作日内由分管土地利用工作的领导审定、签署意见。
5、印发评估结论,对发现问题的,提出整改要求。
6、要求整改的市国土资源局应在15日内(情况复杂的在1个月内)向省厅反馈整改结果。
7、省厅对被评估的市国土资源局进行整改验收。市对县的评估办法参考以上程序进行,各市国土资源局每半年将对所辖县的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质量评估情况形成报告上报省厅(土地利用管理处)。
在初审、会审、审签阶段,发现问题、需要进行补正或者说明情况的,以补正后提交材料的日期为起始日;发现存在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的,经主管土地利用工作的厅领导签署意见后提交厅执法局或监察室进行核查,或移送有管辖权的部门,依照有关规定处理。
四、几点要求 开展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质量评估工作,是规范各级供地主体供地行为的有效措施,因此,各市县人民政府及国土资源部门在国务院、省政府建设用地批准后,在土地供应的各个环节,均应依照法律、法规和现行政策规范运作。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高度重视。开展此项工作是规范土地供应管理,强化建设用地批后监管的有效举措,各地要高度重视,做好各项相关工作,严格土地供应管理,规范我省土地管理秩序,维护土地权利人合法权益,提升土地管理水平。
(二)要认真负责。质量评估工作分级进行,各市国土资源局要认真负责,不仅要配合省厅做好对市级评估的相关工作,同时要做好对所辖县的评估工作,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纠正和整改。对在评估中发现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涉嫌违法的,应提交司法机关进行查处。
(三)要如实提供资料。各市、县国土资源局均通过评估模块上报资料,按要求提交申报材料的电子版。要如实提供相关资料,对材料的真实性负责,不得弄虚作假,对存在虚报、瞒报、伪造材料的,将追究相关人员的行政和法律责任。
附件2 关于开展为金融机构提供土地利用状况查询服务工作的意见
为维护国家土地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切实保护土地权利人合法权益,预防虚假不合规办证融资给金融市场带来冲击,有效防控金融风险和社会不稳定问题,按照省政府要求,制定本意见。
一、查询范围
金融机构受理抵押、融资、担保业务,在办理《土地他项权利证明书》之前,应到省、市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查询宗地的土地利用状况。宗地办证在县级的,到市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查询;宗地办证在市级的,到省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查询。
二、工作内容
通过建立我省土地利用状况查询模块,为金融机构提供宗地利用状况查询服务。采取省、市、县三级联动方式,查询宗地是否经过合法审批、土地供应是否依法合规、土地使用证书办理是否依规合法,由省、市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为金融机构出具相关查询结果告知单。
三、工作程序
开展土地利用状况查询省级工作程序如下:
1、金融机构向省国土资源厅提出查询申请。
2、宗地所在市国土资源局向省厅提供相关资料。①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质量评估要求提供的相关资料(已进行全过程评估的不再重复提供)②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 ③地上建筑物情况说明 ④其他相关资料
3、受理。由厅征地服务中心向市国土资源局收集相关资料。资料齐全后,应在2个工作日内出具查询事项的初审意见。
4、出具查询告知单。厅土地利用处会同建管处、地籍处、监察室、执法局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审查完成后,在2个工作日内由分管土地利用工作的厅领导签署意见后向金融机构回复土地利用状况查询情况。
市级开展土地利用状况查询参照省级工作程序进行。查询审查中发现有违法违规行为的,应按管辖及时移送执法机构或司法机关、纪检监察机关依法处理。
四、几点要求
开展抵押、融资、担保等土地利用状况查询工作,既是倒逼各级政府依法依规开展土地供应和土地证书办理的有效举措,也是转变政府职能,服务金融机构,有效防控金融风险的必然要求。因此,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国务院、省政府建设用地批准后,在土地供应、登记发证的各个环节,均应依照法律、法规和现行政策规范运作,避免由于自身工作不当影响政府公信力和形象。具体工作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高度重视。开展抵押、融资、担保土地利用状况查询工作是规范土地供应管理,强化建设用地批后监管,规范土地登记工作,防控土地抵押融资贷款风险的有效举措,各地要高度重视,做好各项相关工作,严格土地供应管理,规范土地登记发证工作,维护土地权利人合法权益,提升土地管理水平。
(二)要认真负责。各市、县国土资源局通过查询模块提交相关材料的电子版。市、县相关办理人员要严格履行职责,对材料的真实性负责。不得弄虚作假,虚报、瞒报、伪造材料,否则,由纪检监察机关予以立案查处。情节严重、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三)要密切配合。开展抵押、融资、担保土地利用状况查询工作,涉及土地审批、利用、地籍、执法、监察等各个方面,各相关机构要指定专人负责,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省国土资源厅将与金融、银监等机构加强沟通联系,建立信息共享联动机制,共同下发文件规范抵押、融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