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及整合研究

时间:2019-05-14 17:54: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及整合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及整合研究》。

第一篇: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及整合研究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及整合研究

景观的发展经历了一场平民化和大众化的历程,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作为契机,一直是景观设计学科的研究热点。从“点”到“线”构成的空间体系来研究公共开放空间的景观整合,以期对城市景观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景观的大众化

1.1 景观

“景观”一词,约于16 世纪与17 世纪之交,由荷兰语Landschap 作为描述自然景色特别是田园景色的绘画术语引入英语,演变成现代英语的Landscape 一词。该词被赋予了“自然风光的一景或一处景色”的新内涵,即由当初的对风景画的欣赏转为对现实风景的欣赏。19 世纪中叶,通过地理学家的使用,德语Landschaf t 在土地规划和区域规划领域获得了新的意义。后来,从“地域综合体”的概念出发,多学科参与研究的领域Landscape Architect ure(景观学)逐渐形成。在景观学科中,景观设计师基于城市公园规划的实践经验,开始了公园、公园路、城市公园系统、城镇规划等不同尺度的土地利用和规划实践。

1.2 景观设计的社会改革———创造为大众共享的空间

西方景观学专业作为社会改革的内容之一,出现于美国19 世纪中期。建于1858 年,由被称为“美国景观学之父”的Frederick Law Olmsted 和英国建筑师Calvert Vaux 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标志着城市公园运动的开始。在这之前景观设计对象主要是乡村墓园和花园设计,这些项目工程倾向于小尺度的、主要为少数人服务的、更大部分关注美学的独立工作。随着现代工业主义的第一次爆发,以及外来移民的大量增加,美国的城市迅速繁衍和增长,而公园设计理念正适应了这样的时代需求。公园形式要求以一种更复杂的方式结合社会、政治、环境、技术和美学等设计更大规模的场所,服务更多的人。纽约中央公园是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公园,也是第一个真正为大众服务的公园。

“公园运动”为城市居民带来了出入便利、安全清新的集中绿地。然而,它们还只是由建筑群密集包围着的一块块十分脆弱的沙漠绿洲。1876 年,Olmsted 提出了波士顿公园系统方案,得到高度评价,并被任命为负责整个公园系统建设的景观师。1878 年,公园系统开始建设,其结合地形地貌,以线性空间连接城市公园,并形成不规则的图形,意欲向外延伸,深入城市生活。Olmsted 在美国发起的城市公园运动和公园系统的建立,倡导保障各个阶层、尤其是城市工人阶级和穷人,在心理、生理、社会和经济利益和谐发展。城市开放空间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大众而不是贵族。从形式上说,它是从贵族专享和特权中解放出来的一种景观,为大众创造一种宁静的休闲场所,不同阶层,不同背景的人们可以在这里放松,交往,它反应了大众价值观。

自此,景观的发展经历了一场平民化和大众化的历程,现代景观应平等地呈现给所有的市民。景观作为人类的生存和生活空间而存在,景观场所的本质是人们的生活区域,符合公众休闲的基本需求和一定的文化需求。其实践表现为景观设计,其契机主要是为市民创造公共的开放空间。现代景观设计趋向于创造人与环境的新关系,促成公共空间与交流空间的出现,在景观中倡导公共精神的建立。2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p ublic open space)指城市中室外的、对所有市民开放的、提供除基础设施外一定的活动设施、承载各类公共活动并以承载生活性公共活动为主的场所空间。公共开放空间是整个城市的共享空间,在城市内部使用不具有权利限制,每个人的使用是平等的,它是整个社会的公共资源;再则,这种公共性还体现在对自然界各种生物的开放上,达到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公共空间还体现了社会的公正与宽容;这种具有包容性的“公共空间”,是汇聚着城市的文化特质、包容着多样的社会生活和体现着自由精神的场所。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是一个空间系统,由各种类型的空间构成。按空间形式可分为: ①点状空间,即以点的形式分布于城市中,如广场、公园、绿地等; ②线性空间,即沿某个轴向呈线性分布,如步行轴、绿化轴、滨水绿带等。

2.1 点状空间景观设计

点状空间是公共开放空间体系布局形式中的一种空间形态,这里主要指诸如广场、公园、街头绿地、1社区绿地等具有向心形态的外部空间。

2.1.1重视空间的可达性

可达性强调的是无障碍设计,以及如何使活动更加便捷的设计。如今可达性设计的概念正在往外扩展为通用设计,不仅是残疾人和老年人,其他人群同样需要可达性设计;即设计以保障残疾人的行动功能为基本点的普通人都可以利用的公共空间。

对于景观环境设计来说,可达性反应了市民在空间中活动的难易程度,包括距离、时间、内容、费用等。活动场地、休息设施、服务设施等的可达性影响到人们尤其是残疾人、老人儿童的活动水平和质量。可达性设计反映在环境各个方面,如入口坡道、扶手、照明、铺地材料等。还应重视户外活动的安全性,如:采取防滑、防坠落等措防护施;植物的配置避免选用有毒、有刺的品种。

2.1.2 设置各种功能和不同层次的开放空间场所

在不同功能的区域内应结合各地段的环境特点,设置不同功能的开放空间,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活动内容和不同人群的使用要求。

公共空间应对各种行为倾向提供支持,赋予空间多功能使用的可能性,以提高空间的利用率,通过有效的设计方法使空间具有尽可能多样的空间体验。对于空间的划分可以有多种灵活的方式,如采用标志物,地面高差,铺装材料以及其他景观小品等方式对空间进行暗示。此外,空间环境设计要注意创造出具有多样视角、能够欣赏到各种风景的场所,并注意赋予它不同的形式和不同的功能,使利用者能够有更多的机会自由选择停留的场所和个人喜好的位置和设施。

2.1.3 注重与周边实体空间结合的连续性设计

在具体地段的点状空间设计中,要结合周边的环境特点,与整体环境相协调,进行连续性的空间环境设计,为人们提供连续性的空间体验;并结合实体建筑空间界面,丰富空间层次,使建筑空间与外部空间环境融为一体、内外部空间均成为有效积极的空间,避免点状开放空间成为建设后的残留空地这种消极失落的空间场所。

2.1.4 注重微观环境的生态设计

对于外部环境的布置更要结合地段的风向、土地植被、当地气候等生态环境进行设计,使开放空间成为人们户外活动的宜人场所。影响户外舒适性的主要因素有阳光、气温和风等。点状开放空间的选址和设计应尽量满足夏季阴凉和冬季日照;设计师应事先进行场地日照分析,帮助决定哪些方法来提高可接受日照量或缓解不利效应。类似于日照阴影的需求变化,人们对风的需求也是依气候和时间变化的;点状空间周边的建筑物布局、道路方向、以及植物的行列种植都能影响风的强度和方向。

2.1 5 结合人文景观环境,建立“场所精神”

富有人情味和人性化的空间是因为有文脉的积累和传承,因而赋予了这个场所具有存在感和精神内涵。人知道他身在何处,从而确立自己与环境的关系,获得安全感;认同则与文化有关,它通过认识和把握自己在其中生存的文化,获得归属感。在点状空间设计中,通过结合城市人文景观布局,将城市历史人文景观纳入现代生活空间中,成为延续城市文脉、沉淀记忆和寄托精神的场所。

2.2 线性空间景观设计

城市线性空间,是具备线性关系、有着流通以及景观产生机制的城市综合系统。在国外,有关线性空间的研究主要有公园道、绿道、绿色廊道等。1866 年由Olmsted 与Vaux 规划设计的第一条公园道,其最显著特点是把道路两边原先已有的分散、独立的天然和人工绿地衔接起来,形成公园道。1959 年美国著名的环境作家威廉•H •怀特(Wil-liam H.White)在《保护美国城市的开放空间》中首次使用了“绿道”这个词。查理斯•莱托(CharlesLit tle,1990)在其著作《美国的绿道》中将“绿道”进一步定义延伸为线性空间:沿着诸如河滨、溪谷、山脊线等自然走廊,或是沿着诸如用作游憩活动的废弃铁路线、沟渠、风景道路等人工走廊所建立的线型开敞空间,包括所有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自然景观线路和人工景观线路;它是连接公园、自然保护地、名胜区、历史古迹,及其他与高密度聚居区之间进行连接的开敞空间纽带;从地方层次上讲,就是指某些被认为是公园路(parkway)或绿带(greenbelt)的条状或线型的公园。随着现代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景观生态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许多学者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对“绿色通道”进行研究,并逐渐产生了“绿色廊道”的概念。

2.2.1 连通性

在线性空间规划建设中,连通性是关键。随着城市的发展,社区的扩大,单个“点状”空间日渐被孤立或与自然区域隔离。线性空间将这些点状空间连接,能阻止这些生态岛的进一步孤立,创造与城市建成区域的缓冲带和更多的自然栖地。同时,线性空间将公园、居住区、学校、公共设施、历史文化资源等相连通,为人们提供了接近自然的通道大大提高了设施的可达性和利用度,以及社区的宜居性。

2.2.2 可达性

线性空间相对于人们住地的区位是决定着人们使用公共开放空间的方式、频度的重要因素。Gobster(1995)在对芝加哥大都市区13 条不同绿道近3 000 名使用者进行调查后发现,绿道与住所的距离直接影响其使用格局。他说明了绿道使用的距离衰减规律,使用者从居住地到绿道的平均距离为6.4 km,距离越远,使用者越少。因此,设计师必须充分考虑到绿道规划的位置,尽量接近居住中心。还必须考虑到一些年老的群体等特殊群体。

2.2.3 与机动车道的交叉设计

线性空间作为一种可替代性交通廊道,给人们提供更多选择的交通方式。线性空间能够连接出行地和目的地,沿途具有美丽风景,使步行者和骑车人能够往返于其间。在城市内部的公园与绿色通道之间以及在绿色通道内部可建立连续的、与机动车道完全分离的非机动车道系统,为人们创造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健康的绿色通行网络。对于以休闲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小径,可以设置绿道与机动车道的交叉路口,并设置清晰的标志,还应设置禁止机动车进入绿道的障碍物。

2.2.4 设计的人文关怀

线性空间的规划应该遵从“人的需求”理论和“场所”精神并作为其设计的准则。在绿道设计中,应为步行者、自行车使用者、残疾人、滑板者等创造了安全、健康的通行环境和通行空间,促进其所连接的社区、市民之间的联系和交往,促进了市民的身心健康。同时,为了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应该在绿道的沿线附近配备服务设施,如停车场、休息椅、野餐区、健身设施、垃圾箱、商店和标志系统等。附属设施尽量集中配置在各个不同等级的出入口,以增加使用效率,减少建设成本,维护生态环境。

2.2.5 生态和文化景观特色保护

线性空间的设计应具有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资源景观保护的功能。从生态保护方面来说,供给动植物以及人类居住的栖地,并提供物种迁移的通道,并吸收和储存营养物,提高生物的多样性,改善气候等;从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文化景观特色保护方面来说,线性空间作为一种低强度的开发,是城市环境中的历史文化资源与城市环境之间的一个缓冲带,能有效地保护和利用这些历史文化资源,有利于城市更新; 另一方面,规划设计应避免更大范围内的均质性而导致失去文化景观特色。3 点状空间和线性空间的景观整合对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研究,要把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当成一个系统来研究。由此,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被看成是有诸多要素组成的统一体。研究城市__公共开放空间即研究公共开放空间系统的构成要素,及空间系统要素之间的关系。在此整合被设定为手段。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整合的内涵,即是对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在此意义上,整合就是对开放空间系统进行整理、组合,最终促进城市空间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的过程,引导具有连续性的行为活动[13 ]。

点状空间以灵活的空间形态渗透到城市各功能空间内部,又保持空间的个体独立性;线状空间则连接重要节点和区域,是具备线性关系、有着流通以及景观产生机制的城市综合系统。例如,公园可以看作是城市点状空间;而滨水区则既可以当作是线性的城市开放空间。若沿河的开发空间是如公园般的空间形式,就可以称之为“滨河公园”;若是如人行道般的绿化空间,则是具有了线性空间的特征,也具有线性空间整合的功能,视具体形式而定。不管其体现的是什么样的形式,广场、公园、绿带、街道、滨水区等,它们构成了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网络系统。

从“点”到“线”构成的空间体系来研究公共开放空间的景观整合具有重大意义。线性空间可以连接公园、城市广场、街头绿地等不同等级、类型的点状开放空间。“点状”空间的斑块破碎化往往对景观的空间格局和景观的美学价值产生负面影响,而各斑块的整合是排除破碎化影响的重要途径。通过线性空间的建设,破碎化的景观通过线性自然要素连接起来,能实现景观从破碎化走向综合化。同时,线性空间不仅可为动物迁移提供栖息地,还能促进城市地区生物多样性提高。当通过绿道网络体系将环境敏感

区相互连接时,可大大提高住区的生态、娱乐和文化价值。

而在长的线性空间中,在某个节点上融入城市广场等点状空间,可以解除线性空间的单调性。如音乐的节奏,在此有了一个小高潮。在景观节点和标志点处设置点状开放空间,为景观整体意象的塑造提供有效的衔接环节,使开放空间成为景观序列进程中的静态停顿点,增强景观序列的节奏感。并且,结合城市特色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布置,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日常行为场所融为一体,并使城市的历史人文景观纳入到现代生活空间中,成为延续城市文脉,沉淀记忆和寄托精神的场所。结语

现代景观承载的功能不断趋于多元化、多样化,景观的意义被进一步丰富,成为被大多数人共享的、朴素的地域景观。其真正考虑到对大众的人文关怀,考虑到有足够的场地和为大多数人所用的空间设施,使人类在聚居的场所空间里能够享受到大自然的恩赐:阳光、空气、无污染的材料质地。

而公共开放空间正体现了景观的这个意义。公共开放空间中的绿地是新鲜空气的“发生器”和“容器”,是人和各种动植物赖以生存和成长的重要条件,也是城市避灾、调节市区小气候、保持城市活力的重要物质基础。公共开放空间作为公有财产平等地对所有人开放———无论他们是贫是富、是主人还是过客;这种具有包容性的“公共开放空间”,是蕴含着城市历史脉络、汇聚着城市的文化特质、传播着城市中人们的思想和情感、包容着多样的社会生活和体现着自由精神的场所。

从“点”到“线”到“网”对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进行研究,研究点状空间和线性空间的景观设计及其整合。通过点状空间与线性空间在功能与空间结构上的多样化叠加,从而构成空间紧凑与功能多样的公共开放空间体,展示和重构城市的景观。

第二篇:东南大学景观设计任务书——城市开放空间设计

三年级景观设计练习一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

景观设计——城市开放空间设计

015121班

指导教师:杨冬辉 唐军 谭瑛

一、课程练习的目的与要求

1.学习从城市角度看待景观空间设计的思维方法

2.基于“场地”认知基础上的设计逻辑体系

3.探索景观与地形、周围建筑、道路交通、环境互动的设计

4.明确以空间体验为主线的设计态度

5.着重于城市空间与场地空间关系的训练,着重不同空间与限定空间的要素之间的基本关系研究。

6.学习在城市空间中的人的行为需求、交通组织、空间的过渡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7.在设计的过程中加强通过手工模型进行设计研究的环节,强化分析草图与工作模型的互动。

二、设计中时刻向自己提出的问题

1.给定的场地在该城市区域中的定位是什么?

2.处在现存环境中的这块场地存在哪些问题,应该解决那些问题?

3.对于该场地的设计和改造如何能更好地融入到整个城市环境中?

4.场地本身特质的挖掘与城市开放空间体系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三、基地

南京鼓楼广场,详见基地平面总图。

四、项目任务书

设计课题为南京鼓楼广场,一块位于城市交叉路口的场地,设计要求是深入挖掘该场地的特点,从场地在城市中的空间区位、现有环境条件、场地周边交通状况、城市中该区块的整体空间出发来明确场地的特质,设定设计主题,并学习运用景观的手段来完成和表达设计主题,形成最适合该场地的景观设计。

五、六、参考文献

Design new landscape F·吉伯德,市镇设计

凯文·林奇,城市空间意象 诺曼·布思,风景园林设计要素

城市开放空间设计·第一阶段(2.25~3.14)

第一阶段的主要表达手段为草图与实物模型作业。

讲课

(一)(11.13 星期二)步骤一(2.25~2.28)

现场调研,基地模型(1/500),每个小组合作做一个。现场调研要求完成:

1.根据现场核对图纸,以完备信息(原始数据见提供的地形图)。

2.模型基地的大小应包括设计范围,并把周边的道路、绿化、自然环境、高差等要反

映到模型当中,模型的底板要坚固(可用图板),地面和周边建筑用统一用灰卡纸。3.记录和分析草图,收集各类分析符号的表示和绘制方法。4.根据分析提出设计概念。

步骤二(3.4~3.7):

概念构思,构思模型。

1.构思模型:1/500。材料不限。模型材料的运用表达景观的空间关系,如基本功能

空间与围合等,用相关材料表达景观空间的边界,开放或封闭等,考虑到空间的体验和连续性。上述材料的组织或配置要考虑场地环境问题。模型应有一个与基地一样大小的底板。

2.概念构思草图,表达出设计整体概念、空间组织结构、流线、实现等要素。

步骤三(3.11~3.14):

根据前段的概念构思,继续空间组织分布的研究

1.空间模型:1/500:加入围合空间的因素(上升、下沉、板、顶面、绿化等)体现

设计构思,对各部分空间的开放和围合的考虑要更加仔细,加强对景观空间语言的研究。

2.逐步清晰概念构思总平面,反映分析结果及空间组织。

评图(答辩)

内容:模型和快图(1/500),表达内容不做硬性要求,可以展示场地的图片,模型+快图A1图纸,每个人可以有一些草图(平、立、剖面,分析图解,透视等)。

城市开放空间设计·第二阶段(3.18~4.11)

第二阶段的主要设计手段为SketchUp操作。

讲课

(二)(3.18 星期二)步骤一(3.18~3.21):

SketchUp建模。

1.建立一个与前一个阶段的成果相匹配的模型,包括基地在内,设计深化细节有所考

虑和表达。

2.相对抽象的电脑模型研究阶段,模型的抽象性主要表现为对于空间的限定和围合。

结合评图的反馈,思考如何进一步强化原先的构思,可以再进行不同方案的比较。3.相对具体的模型研究阶段,在前一个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围合空间构件的高度、厚度、材料的不同等,不断深化调整方案。

4.利用电脑模型在空间体验方面的优势,要求不断地求透视,并把透视图截出来作为

设计的档案。注重在空间中的连续体验。

步骤二(3.25~3.28):

1.对景观设计空间的深化研究,对空间的边界围合方式、软景、硬景的空间形态做深

入设计。

2.对于景观构筑物、高差、铺地、绿化、水景等做深入设计。

步骤三(4.1~4.11)

1.根据SketchUp建模,绘制总平图、剖面图(1/300),以及透视等。可在AutoCAD

内调整线的等级。

2.A1三张,内容:基本景观图,透视,构思说明、各专项图(可以是分析图解)等,包含A3大小主要空间表现图,1:50节点构造做法表达图纸。过程中要求图纸打出来,讨论一次,研究版面构图。

3.掌握景观图纸表达方式和要求,构图版面的研究和透视的研究。

城市开放空间设计·第三阶段(4.15~4.18)

图纸绘制

1.三张A1基本图:电脑出图后,根据需要进行手工调整,如分线条等级,涂黑等;

可进一步进行手工渲染,加强图面的表现性,如加阴影,加色彩等,最终图纸为全

手工绘制。平面图比例为1:300。要求图纸表达上一阶段要求所有设计内容。2.手工模型一个,比例为1:500。要求为表现模型,可以同色材质表达,但需要表现基

本材质,铺地的初步划分。植物部分,如乔木、灌木、草地等需要完整表达到位。3.图纸包含的重点透视表现图要完整表达出空间的体验,光影。

答辩评图(4.19 星期六)

要求:全手工绘制图纸,以及所有的模型。

第三篇: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研究论文

[摘要]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形象建设逐渐深入人心,我国正式进入到城市改造和建设的高峰期。公共空间环境是城市形象的具体表现,其中标识导向系统作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不但具备信息传播重要作用,且能够创建良好的环境秩序。为此,从公共空间环境概念入手,阐述其与标志导向系统之间的关系,并立足于当前我国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现状,深入分析和研究基于标识导向系统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设计要素。

[关键词]标识导向系统;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

经济飞速发展背景下,我国城市公共环境也得到了相应的优化,标识导向系统在其中的重要作用日渐凸显。面对社会发展新形势,城市标识导向系统的设计不仅要具备信息传达功能,且应结合公共空间环境特点对其进行系统、全面的设计,将其与空间环境、人类生产和生活有机整合,最终创建和谐的城市环境。因此加强对该课题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1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概念及其与标识导向系统之间的关系

1.1概念

所谓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主要是指为人们提供享受自然和社会活动的聚集场所,是展示城市景观特色与真实生活场景的具体表现。其对于改进城市环境质量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新时代的到来,城市公共空间与环境正面对着政治、经济等方面带来的巨大挑战,其设计目标及理念已经由单一满足生活功能朝着提高城市整体品质方向发展。

1.2关系

就传统角度而言,城市的发展主要是指经济发展、人们物质水平等。但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人们对自身生活环境愈发重视。而城市导向标识系统的设计作为城市形象的一部分,能够代表城市发展水平。一般情况下,该系统主要从物质与精神两个角度影响城市形象。一方面该系统作为城市公共环境的一部分,通过文字等多样化形式,能够美化城市环境。另一方面该系统设计过程中,涉及人们情感因素,与地域环境相结合,得到了居民的认同[1]。由此可见,城市导向系统设计应侧重对城市特色的展现,而非简单的箭头、符号。

2基于标识导向系统,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现状

目前,很多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导向系统设计过于单一,缺乏系统性、创新性。且削弱了该城市特色,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系统局部混乱。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其中的建筑物层出不穷,促使信息量日渐增多,对导向系统需求越来越明显。但是很多导向系统设计忽视了人们的视觉感受及心理需求,如城市十字路口指示牌并未因为新建道路而调整,难以准确反映相关信息,与其设计初衷相悖。第二,缺少系统性规划。很多城市公共环境中,标识导向系统并未进行系统性规划,具有较为明显的随意性,且与周围景观等空间环境十分不和谐,缺少人文关怀。如城市街道而言,随意凌乱树立的标识导向牌,难以与花坛等设施形成统一性,对城市整体形象产生了消极影响。第三,缺乏对特殊群体的考虑。现代社会发展更加强调人性化。当前城市中的标识系统主要服务普通人群,本质上属于视觉信息传递。然而社会中的特殊人群难以接收到该类服务,严重缺少人性化。为此,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应加强对标识导向系统的优化设计。

3基于标识导向系统,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策略

现代城市改造规模日渐扩大,公共建筑空间愈发复杂,因此准确快速地传达正确的空间方位信息成为环境设计的首要目标,促使标识系统能够成为整个城市与环境的外延,并更好地彰显城市独特的地域特色及人文精神。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3.1转变传统观念,坚持合理设计原则城市空间环境设计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可盲目进行,应坚持合理原则。如可持续发展原则。城市建设越来越快,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导向系统也随之更新,在设计中应保持二者和谐统一[2]。因此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选择耐久性材质,并加强对导向系统的后期维护,以烘托城市人文气息,展现城市的独特魅力。人性化原则。人性化的公共空间能够创建良好的条件,让人在其中具有愉悦的心理感受。近年来,国外为残障人士提供的无障碍通道等,无处不在人性化,能够增强城市居民认同感。因此城市空间环境设计过程中,应坚持人性化原则,通过标识导向系统的完善,营造和谐的城市氛围。通用性原则。城市公共环境设计的终极目标是为城市居民提供公共服务。因此在具体设计中,应面向全体大众,而非一小部分人群,特别是标识导向系统的设计,应采取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箭头、符号表示,配合合理的图形,真正发挥其信息传达的作用。

3.2合理布局城市公共空间,优化标识导向系统

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设计应结合具体人口分布情况进行设计,避免对空间资源的浪费。如针对标志性的公共广场,但由于其居民区较远,其公共效应不够明显;而一些超市附近小广场人流较大,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场所,但由于其面积较小、且过于分散,难以满足人们对公共设施的需求[3]。因此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应结合超市等人气较高的场所进行公共空间设计,提高对空间的利用率。同时,针对标识导向系统的图形符号的设计,应强调功能性与美观性,注重采取国际通用性图形和符号,并充分与当地特色有机整合,不断优化导向系统设计,为人们提供导向服务,促使人们能够在公共空间环境中准确找到方向。

3.3整合公共空间环境与标识导向系统的设计,实现统一规划

在具体空间环境设计过程中,应立足于整体设计框架,着眼于各个导向标识的形态要素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强化其在公共空间环境中的功能,促使公共空间环境呈现一定秩序化,以便营造结构分明的空间环境,实现统一规划,同时保持环境标识导向系统与整个城市的协调性,树立良好的城市环境[4]。如就城市公园环境的设计,在指示牌设计时,可以采取木质材料,中英文对照,采用绿色字体,呈现自然本色,给人们在喧嚣城市生活一片静谧之地。科学、合理的导向系统设计能够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同时增强环境层次感,好像浑然天成的一张壁纸。此外,在建筑空间设计中,人们也可以将楼层导向信息进行系统分类,突破传统沉闷的空间形态,丰富公共空间语言。

3.4展现空间个性特点,突出人文性

任何一个城市的发展都处于不同的自然环境中,且受到历史、规模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因此在公共空间设计过程中,应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将城市的自然等因素作为设计源泉,充分挖掘本土化资源,将本土特色融入到空间构成当中,形成鲜明的主题,充分体现人文性[5]。如美国新奥尔良市意大利广场,采取意大利传统坚持的符号构成新景象,与人们内心产生共鸣,为人们创建充满活力和人性化的空间环境。

4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其中标志导向系统在其中具有信息传达等积极作用。因此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应切合城市发展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充分挖掘当地资源,将空间环境设计与标志导向系统有机整合,为人们构建和谐的生活氛围,从而推动城市化建设朝着可持续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汪丹.浅谈城市公共空间导向系统设计中的视觉习惯应用[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3,(6).

[2]李澍,刘若根.基于“以人为本”思想的城市公共空间导向标识系统设计[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3).

[3]方四文,孙智强,张焰.户外标识与户外广告的融合与未来———从城市形象识别系统的高度来展开探讨[J].美苑,2014,(6).

[4]李民.城市公共环境导向标识系统设计方法研究———以日本松山市为例[J].新美术,2015,(5).

[5]朱钟炎,于文汇.后世博时代中城市与人的沟通———浅析城市标识导向系统规划设计[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第四篇:城市公共空间植物景观设计论文

实践表明,城市公共空间植物景观设计不仅能够美化城市环境,还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满足人们对生活环境美观程度的要求。为此,城市公共空间植物景观设计,成为很多大城市中广大人们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实际上,当前的城市公共空间植物景观设计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设计形式单一,缺少人性化的因素等。因此,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城市建设人员的重要任务。

1植物景观的构成要素

植物是构成空间和景观的主要元素。为此,在设计城市植物景观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将植物景观的构成要素充分融入到其中,以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在城市景观设计中,丰富多样的植物景观才能够吸引更多人的目光,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载体,观赏性在植物景观设计中一定要被充分地凸显出来。这要求工作人员需要在设计中合理组织植物的空间分布,并且对植物的可感知性进行深入的研究,对植物自身的形态及质感、颜色等进行全面的了解,确保能够将植物自身的特征表现出来,并且能够与人的视觉感相互统一。同时,还要确保植物的生长形态,能够和原生长地的形态一致。例如,在高寒山地所生长的植物,一般都会以尖塔型作为主要的树型;在平原地区生长的树木,一般树冠都是开张的形状。为此,设计人员在设计时,一定要充分考虑这一点,并将植物的观赏性充分展现出来。

2当前城市公共空间植物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2.1设计形式较为单一

在很多城市中,虽然城市的植物景观很漂亮,但是由于城市多个地方景观设计形式相同,设计较为单一,无法提升植物景观的观赏性,更加无法达到人们的喜欢程度,很难让当地的居民得到满足。

2.2缺少人性化因素

设计中没有将人性化的因素融入到其中,更多注重的是植物的美观度及个人的感官经验等。同时,设计主要以城市发展作为主要的中心,缺少人性化因素。因此,很多城市在植物景观设计完成后,人们无法从视觉上得到满足感,很难将城市景观设计的真正作用发挥出来,也无法达到城市景观设计的真实目的。

3城市公共空间植物景观设计要点分析

城市公共空间植物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景观的设计要点。以下主要对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广场植物景观设计进行详细的分析。

3.1确保景观设计与广场功能相一致

在设计广场植物景观前,需要对城市广场的功能进行相应的了解。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一种,广场是最有活力、最具有标志性及记忆性的重要部分,其是一个城市形态的重要载体,也是展现城市精神文明的重要窗口。为此,在广场植物景观设计中,一定要确保景观设计与其功能表现相一致。

3.2确保景观设计与广场性质相一致

在广场植物景观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注重城市广场的类型及植物景观设计的特点。在植物景观设计中,要确保广场植物景观能够与广场的性质保持一致。城市广场具有很多种类型,因此绿地设计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3.2.1集会性广场这种广场的主要用途为政治文化集会及庆典游行等,其一般都会位于城市的中心地带,如北京天安门广场和上海人民广场等。对于这种类型的广场,植物景观选择的类型应具有雄伟、简洁的特点;对于那些较小的纪念性广场而言,植物景观要具有一定的亲切与和谐、素雅等氛围。在布置广场的过程中,最关键的在于要确保风格的统一,但是在植物种植方面,可以应用多样的种植手法。例如,绿化面积较小的广场时,可以种植一些具有极强代表性的树木作为点缀,而在草地上或者建筑背景前,需要将树形的轮廓显现出来,这样才能够提升广场的美观程度。另外,如果广场的面积较大,可以布置大面积的草地,用草地去衬托广场的广阔形象;如果要将广场的庄严气氛展现出来,可以设计一些浓重的、具有苍翠特点的树木。例如,湖北省武汉市的洪山广场,该广场整个植物景观具有完整性特点。

3.2.2纪念性较强的广场植物景观设计需要以纪念性意义为主。为此,在选择植物种类方面,不应过于繁杂,最适宜的方式是多处种植某种植物,确保能够达到强化的目的。并且,在植物布置形式方面,要采用规则式种植方式,以便整个广场能够凸显出有序性。

4小结

针对植物景观构成要素以及当前城市公共空间植物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城市公共空间植物景观设计要点展开了相应的分析,通过分析明确了城市植物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并且,在城市植物景观设计中,施工人员应注意植物的选择,要选择与生长环境等方面相统一的植物,这样才能够保证植物的成活率,才能够为城市植物景观设计带来相应的保障,从而美化城市,满足人们对城市植物景观设计的要求。

第五篇:高层居住小区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浅析

高层居住小区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浅析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层住宅的比例越来越高,高层居住小区的发展有其现实意义。本文阐述了高层居住小区的公共空间设计研究现状,注重空间、景观、生态,对小区游园,底部架空层,屋顶花园等特点进行分析,探索高层居住小区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关键词:高层居住小区;景观设计;架空层;屋顶花园

1研究背景

高层住宅的主要建筑形式为独立高层、小高层(7~29层),位于城市的中心区域,因为能够依托城市便利的公共交通和基础设施,能较成功的解决“交通瓶颈”的问题。高层住宅充分发挥土地价值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的降低建筑密度和容积率,获得更良好的通风和采光和居住环境,成为在现有经济条件和社会发展水平下提高居住品质的一个理想途径。因此在城市中心区发展高层低密度住宅更加贴合我国的国情,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使城市居民的居住质量获得明显的提高。但是也存在发展的制约因素,即“产品瓶颈”。在住宅户型的舒适性与经济合理性相结合、创造高品质的小区环境和辅助配套设施等方面关注度不够,居住品质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2高层居住小区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高层住宅的优势在于向空中发展,腾出地面绿化来改善居住环境,这样,高层的住户才会感受到自己置于绿色的环境中。舒适宜人的居住以及方便快捷的交通已经成为城市居民最为关注的两个主要问题。亲近自然的居住环境、人性化的活动场地、亲切宜人的建筑尺度和空间氛围、便捷的基础设施等无疑是人们对于居住的最高理想。

绿地是居住区不可缺少的公共设施,也是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具有独特的生态效应。居住区绿化为人们提供了优美环境,并在满足人们可居、可游、可赏的同时,还可以消除都市的喧嚣、身心的疲惫,从而有利于居住者得身心健康和智力发育。

居住区环境质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心理、生理以及精神生活。在人们活动的居住小区的步行道、广场、休息观景的空间中,创造性的设计能赋予园林空间一定的特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居住区设计中要坚持赋予园林景观亲切宜人的艺术感召力,保持空间的公共性与私密性的结合。

2.1 高层建筑高视点的要求

在现在的园林景观设计中我们要考虑到人们高视点(高层居住者由高点向下观景的位置的视点)的要求。现在居住小区的居民楼越来越高,对居住区景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在小区园林设计中要体现这一要求。设计师在小区绿化造景之时,要充分考虑楼层较高的居民的俯视感受。高层住宅在景观上要求居住区的地面景观平面设计要悦目,体现形式美,强调面,即色块和色调的对比。色块,由草坪色、水面色、铺地色、植物覆盖色等组成,相互之间需搭配合理,并以大色块为主,色块轮廓尽可能清晰。植物搭配要突出疏密之间的对比。种植物应形成簇团状,不宜散点布置。草坪和铺地作为树木的背景要求显露出一定比例的面积,不宜采用灌木和乔木进行大面积覆盖。树木在光照下形成的荫影轮廓应能较完整地投在草坪上。

2.2居住小区绿色空间环境

居住小区绿化设计的功能性与艺术性不同于公园设计,小区的设计和建设中,注重功效和美学,考虑了时间与空间、文化与经济等双重层面的内容。它是以自然为主轴,强调情感与文化品位取向的生态人居环境。在景观效果实现上结合人文内涵,创造充满大自然情趣的生活游憩空间,充分考虑住户要求,满足小孩嬉戏,老人活动,以及居民体育健身等功能实现,营造出令人赏心悦目、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生态环境。使环境的生态功能与使用功能、标识功能并重。

2.2.1居住小区的健康理念。园林不仅要为人居环境创造自然的条件和气氛,也渗透以人文;人们不仅从自然环境中得到物质享受,也从寓教于景的环境中陶冶精神,获得身心健康。“以人为本”的思想和“可持续发展 ” 的生态园林发展方向。

2.2.2 绿色空间的可参与性和亲和性。在园林景观空间设计中我们要公共的开放与个体的私密性相结合,要开敞空间与半开敞空间相结合,用绿化来隔离空间是我们在空间隔离常用的手段。没有人的参与的、没有感知的绿色空间是苍白的、没有意义、缺少品位的。小区绿地需要有公众性、开放性、参与性,对应这样的需要的就是尽量的使居民能够在小区绿地中聚集,即现在所经常讨论的“ 人居 ”与“人聚”的问题。景观道路、健身设施等户外空间合理分布于绿地中正是“人聚” 的需要。园林绿化所创造的环境氛围要充满生活气息,做到景为人用,富有人情味。

2.2.3居民小区中植物的配置。在植物配置上强调冬透夏荫,春绿秋黄,改变小区内常绿乔木一统天下的局面。冬天,温暖的阳光透过枯荣的落叶,输送进小区;夏天,浓密的树荫给居民带来了清凉,使植物配置的群落具有保暖防暑降温的作用。引进色叶植物和香源植物,随着季节更替呈现不同的季相和挥发不同的气体,满足人们季移景换的审美情趣和不同嗅觉的刺激。强调植物的保健功能,小区内可以引进一些通过光合作用挥发各类气体的植物,起到提神醒脑、清热明目、疗肝润肺、舒筋活血等的保健作用。

(1)植物配置要层次分明、注重色块。在居住小区中进行植物配置时,也应该注重其层次的搭配。利用乔灌、地被的混合配置出高、中、低、地被层四个层次,这样再进行空间的分割及联系,通过各个层次,使空间更具自然的节奏。色块布置时色彩简洁明快,可按设计者的要求任意作出各种图形图案;采用色块的模纹形状可以达到最快的成形效果,满足快速绿化美化的要求;养护相对简单,只需要一次成形后经常间断性进行修剪,就可以达到较好的绿化效果;只要合理选择色叶树种,就可以让色块四季基本不变,更加重要的是色块的设计比较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特别在欧式建设的小区中和环境比较和谐;容易使人感觉环境整洁有序,现代气息较浓。合理运用色块,可以最大程度地吸引人们的注意力。现在常见的色块组合有:红色块为红叶小檗,红花木;绿色块有瓜子黄杨、雀舌黄杨、大叶黄杨、杜鹃;黄色块有金叶女贞、洒金珊瑚、金边黄杨;也有用红绿草、雪叶菊等草本花卉。

(2)掌握季节性观花观叶植物相搭配。“春意早临花争艳,夏季浓荫好乘凉,秋季多变看叶果,冬季苍翠不萧条。”这首诗道出了季节变化及对小区设计的最直接要求:应保持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另外注意整个小的色相变化,在有色树种的搭配上,可以采用一些色彩对比度较大的树种,这样可以使小区的绿化更加生动活泼。

(3)以草本花卉弥补木本之不足。虽然草本花卉在应用中的管理比较繁琐,但是相对来说更容易为进行控制,易于成为造景要素。在组合时必须考虑到小区中植物的色泽、花型、树冠、形状和高度、植物寿命、生长势等方面,才能互相协调。对于每个组合的设计时,还应该考虑周围裸露的地面、草坪、水池、地表等几个组合之间的关系。

3高层架空层和屋顶花园的设计

3.1居住小区中底部架空设计

现在居住区建筑越造越高,使得人们离绿地及邻居越来越远,在钢筋水泥的建筑日益占据城市主流的今天,架空层为城市空间和居住空间提供了链接,为人们架起邻里沟通的温馨桥梁,提供了具有人情味的自然空间,满足了居民交往及活动的需要,增进了邻里的情感交流。正是人们的这种需要使开发商越来越多地采用了架空层的设计,牺牲经济效益,是为了提升楼盘的品质。

底层架空空间构成要素由植物、建筑小品、铺地、游乐设施构成,构成要素色彩宜亮、体量宜小、布置宜精致。

每个组团的架空层设计中引入特殊点设计的概念,按年龄层设置特殊活动区,分别定义为:“中老年活动区”、“青少年活动区”、“儿童活动区”,比如中老年活动空间强调的是健康主题,设有健康足底按摩步道,健身器材、水吧以及休憩等设施。儿童玩乐空间可设置滑梯等儿童嬉戏设施、休闲座椅等闲聚设施。置身于架空空间内仿佛漫步于室外的大自然中,既有室内宜人的气氛,又具有室外的自然亲切感,业主们多了沟通交流的场所。不管是雨天还是天晴,沐浴着满园的绿色和清新的空气,清晨打拳、练功,傍晚下棋、聊天,俨然生活在一个安全、和谐、文明的社区环境中。

底层架空空间因其建筑结构特点,光照条件较差。所以底层架空空间的墙体不宜运用过暗的色彩,要有适当的色彩对比,以活跃景观空间。此外,还应在顶面等处布置照明灯具,使底层架空空间明亮开阔,方便居民在此活动。底层架空空间环境条件相对较差,植物配置上可选择耐阴、耐旱、生长慢、宜养护的花草灌木品种,局部不通风的地段可布置枯山水景观。底层架空空间可栽植的植物有八角金盘、洒金珊瑚、麦冬、虎耳草、垂盆草、玉簪、大吴风草、常春藤等。

3.2屋顶花园设计

屋顶花园就是利用建筑屋顶的面积覆土种植花草树木,形成屋顶庭院,是园林建设的形式之一,也是建筑向自然空间的渗透,它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城市的美化以及城市室外空间的合理利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屋顶花园是现代城市建筑设计以人为本的体现,它可以满足人们居住、工作、休闲、观赏等多种需求。屋顶绿化作为一种不占用地面土地的绿化形式,是空中的景观,无论简单、低维护的拓展型还是密集型屋顶绿化,技术与艺术都要高度统一。“绿色奥运”为屋顶花园的推广和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尽管目前我国的屋顶绿化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构造技术、植物种类筛选标准等,但重要的也许是对我们追求景观化、生态化和效益化的屋顶绿化建设有很好的参考价值,构建适合我国地域的屋顶绿化建设和研究平台。

4结语

近代城市的发展和多种功能需求孕育了高层居住小区,它不能象传统小区那样在完全封闭的情况下发展,出现了半开放的商业服务空间,与城市生活相渗透,容纳更丰富的功能。在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需要以绿色生态为原则,进一步探索高层居住小区景观设计为现代人营造更多的优良环境,引导新的生活方式,适应时代需要,促进社区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坚,王竹.高层住居适宜性空间环境浅析[J].华中建筑,2004(06)

2崔桦.城市居住区绿化浅析[J].华中建筑,2004(06)

3李蕾.聚合居住与高层住宅主体公共空间营造[J].华中建筑,2004(05)

4张静.武汉市居住小区环境景观评析[J].中国园林,2004(05)

5黄金绮.屋顶花园设计与营造[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6周文琴,姜晓琴.建筑底部架空设计的思考[J].华中建筑,2004(02)

7陈跃中.休闲社区――现代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手法探讨[J].中国园林,2003(1)

(责任编辑 杜芊芊)

下载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及整合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及整合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市文化空间的景观设计

    城市文化空间的景观设计 钱学森曾说过:“山水园林城市的设想是中外文化的有机结合,是城市园林与城市森林的结合。”在文化社会空间环境中,倡导文明建设,文化休闲的理念。改革开......

    城市开放空间 考察报告

    成 都 太 班级:姓名:何泉俊 古 里 调 查 报 告 2015级环艺4班 2015130186 杨卿诚2015130189 目 录 第一部分:考察概况 一、 二、 三、 四、 考察目的1 考察内容 考察地点 考......

    景观设计对城市居住区公共空间安全性的改善.

    第33卷第6期 2010年6月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J OU RNAL OF H EFEI UN IV ERSIT Y OF TECHNOLO GY Vol.33No.6J un.2010收稿日期:2009206210;修改日期:2009208227......

    城市公共空间的美学行为研究论文[大全]

    摘要:城市公共空间是一个具有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背景的系统工程。当今越来越多的城市政府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的内涵,并力图通过规划设计和管理来凸现城市公共空间的美学行为......

    城市慢行空间景观设计探析论文(全文5篇)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综合实力不断加强,城市化发展迅猛,小轿车、私家车等机动车的使用率同步飞速提升,城市的空间环境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交通拥堵、环境污染问题越发严重。当......

    城市小区公共空间设计研究的论文(5篇)

    1当前城市居住小区公共空间的研究发展现状及局限1.1当前城市居住小区公共空间理论的相关研究目前,学界普遍认为,城市居住小区“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0—......

    ​城市游憩空间建设研究

    城市游憩空间建设研究前言城市游憩空间是一个城市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更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的对外展现,其发展变化不仅反映了城市的社会经济文化,而且也会影响到城市空间结构......

    海绵城市湿地景观设计研究论文(合集)

    摘要:人们在城市生活中渴望获得更多的高品质环境,湿地生态环境的存在,在对水源的涵养和小区域气候的改善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湿地在对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和城市整体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