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化我国科研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时间:2019-05-14 17:17: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深化我国科研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深化我国科研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第一篇:关于深化我国科研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关于深化我国科研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当前我国科技领域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行政力量分配资源、成果评价由少数专家说了算、全社会的科技创新动力严重不足等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找到了问题的关键,抓住了解决问题的“牛鼻子”,现在需要我们拿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改革举措,用壮士断腕的精神加以推进。

变立项研发为主为公开采购为主

现行的由财政资金投入立项,进行科学研究取得科研成果的方式,存在项目选择难、评选过程“黑箱操作”、评委负责而又无人负责、成果含金量差等问题。我们建议将主持科学研究的方式从过去的“前端立项投入”为主改为“采购已有科研成果”为主的方式,即用财政资金直接购买已经取得的成果,激励科研人员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专心搞科研。这样做的具体办法是,需要国家财政资金支持进行研究的科研项目,在立项前先行进行公开采购,凡是项目预期的科研成果能够直接从市场上购买得到,就没有必要资助进行重复性研究。只有那些不能在市场上公开采购得到的预期科研成果,才可以用财政资金支持立项研究。

这样做会带来以下好处:一是可以在全社会范围内广泛了解、争论科研成果和科研成果的水平,将真正有水平的科研人员发现出来,实现科研成果的显性化展现和科研力量的社会化认知;二是通过公开采购,在科研成果的公开评比、比较和定价过程中,一方面可以给予科研成果一个客观合理的评价,发现市场交易价格,另一方面让科研人员能够了解自己的科研水平和差距,赋予其奋起直追的动力;三是通过公开的评价、论争和采购,可以引导市场和社会力量对科研成果的认知,引导和鼓励市场力量、民间力量先行采购,只有那些民间力量不愿采购国家又非常需要的科研成果,政府才可用财政资金进行引导性采购。只有社会上、市场上没有的科研成果,政府才可以立项支持进行前瞻性、创造性研究。

建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平台

科技成果从产生到转化为有用的技术、样品、产品,然后再将其商品化、产业化,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存在大量的风险,需要政府的扶持和推动。和科研活动一样,政府可以将目前用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用于科技成果转化阶段性成果的直接采购。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与科研领域一样,在科技成果转化领域,也存在着效果不明显、只重视能否立项和资金多少而不关注最终成果的问题。

建立科技成果转化阶段性成果的政府公开采购平台,将带来以下好处:一是让奋战在各条战线、各行各业的科技工作者,有机会、有平台向市场、向社会公开他们在各个阶段、各个方面的科研成果,通过市场公开交易和政府公开采购,使这些成果有机会、有可能得到认可、得到资金回报,形成成果导向的正激励:二是借助于政府支持的、市场化的公开采购平台,科技成果的供求双方均可以不断交流信息、不断得到市场的反馈、得到社会的评价,使其有可能在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环境下达成中间成果的转让,让市场力量进行科技成果定价和激励;三是对于那些市场需求不明、科技成果购买者有限、对国家和产业的未来发展有较大潜在贡献的中间成果,国家可以先行采购,储备起来,待时机成熟时再转售,以肯

定科研人员的努力,引导科技发展方向,推动科技成果资本化。

产业化是建立在科技成果的样品化、产品化、商品化基础之上,通过大量投入来实现大量销售的一个过程,这一过程涉及到许多环节,通常很容易失败,这是导致当前我国社会盗版、模仿、挖人、窃取技术秘密等各种投机行为盛行的客观原因。政府出资鼓励和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可以打破这种僵局,赢来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局面。

政府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也要建立市场化的促进平台,直接采购产业化各个环节上的科技成果,这些成果主要由成果发明创造者、样品生产制造者、产品生产线的设计制造者、大批量销售的前期市场开拓者、产业化标准的制定者等多个主体提供,政府和企业在这方面的投资绝大多数很难收回,在国外主要是由风险投资机构进行投资,在我国风险投资机构还很不发达,需要政府力量介入以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政府在这方面介入的时候,也要借助于市场力量,只有在市场力量失效、失灵,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断的情况下,政府才可以用直接采购的办法介入促进,以疏通科学研究、科技成果资本化、产品化、产业化的整个链条,建立科研与经济良性互动、有效对接的通路和桥梁,解决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

改革科技评审和公示制度

现行的科技领域公示和异议争议制度,常常因为只公布项目名称、申请人、获奖等级或经费金额,不公布项目具体内容、预期成果和专家意见而流于形式,在许多情况下项目申请人也不知道自己项目为什么被批准或否决,其他人更难提出异议。如果继续沿用这种评价制度,政府出资进行科技成果及其各个转化阶段成果的采购,就有可能又变成新的“暗箱操作”,形成更大腐败,因此要从根本上进行改革。

首先,要采用专家实名网上公开评价制度,将专家的评价意见向社会公开并征求再评价意见,让专家个人的评价结论接受社会其他专家的检验。只有这样才能发现真正的专家,进行客观的评价。在科学问题评价上,我们需要的是专家的明确意见,而不是评委会投票的折中结果。

其次,凡是非涉密项目,无论是科研立项、科技评奖,还是科技成果采购、成果转化过程购买,均应当公开公示目标、内容、预期成果和评价意见等实质性内容,只对这些内容的公开讨论和争论,才能避免重复立项,防止重复奖励,杜绝低水平研发,才能使全社会形成重视科研、追求真理、激励创新的良好风气。

改革软件著作权登记制度

软件在科学研究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但我国当前的软件保护存在以下致命缺陷:一是软件著作权登记机关不进行实质性审查,只进行形式审查,这样做的结果是那些通过盗版、偷窃、挖人等方式获得他人源程序的企业或个人,也和原创者一样,非常容易地获得国家软件著作权登记并获得合法保护;二是我国的专利法规定“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不授予专利”,这又使得大量软件领域的知识产权、发明创造得不到专利法的保护。这种著作权法和专利法都不能对软件方面的创造创新进行有效保护的现状,非常不利用我国软件产业、企业和研究开发工作的发展。因此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国家版权局在登记软件著作权的时候要进行实质性审查。登记机关不进行这种审查,就再没有其他更合适的机构可以做这件事情,因为软件著作权申请人均将源程序在申请时提交给了登记机关。只有登记机关有条件进行源程序的比对,将盗版者、偷盗源程序者从一开始就拒绝于著作权保护之外。

第二,修改国家专利法,允许软件产品申请专利。现在美国、欧盟等均准许“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申请专利,导致我国企业和个人在这方面的创造发明被准许这些方面申请专利的国家的企业和个人占用。在知识经济、智慧产业、智能商务大发展的智能化时代,我国企业不能申请这种类型的知识产权保护将非常不利于我国企业的发展。我们不能在软件领域长期让侵权者得到合法保护,让创新者失望。

只有拿出壮士断腕的精神,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才能真正扭转存在于科技领域的各种不正之风,形成风清气正、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环境。

(作者:黄群慧、张金昌,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第二篇:关于深化我国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目录

内容摘要„„„„„„„„„„„„„„„„„„„„„„„„„„„„1 正文„„„„„„„„„„„„„„„„„„„„„„„„„„„„„1-6 序论„„„„„„„„„„„„„„„„„„„„„„„„„„„„„„1

一、我国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上存在的问题„„„„„„„„„„„„„„1(一)布局不合理,机构重复设置,资源浪费严重„„„„„„„„„„„„1(二)功能定位不清,造成政事不分、事企不分 „„„„„„„„„„„„2 1.事业单位成为政府的附属物„„„„„„„„„„„„„„„„„„„2 2.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行政倾向明显„„„„„„„„„„„„„„„„2 3.现有事业单位分类界定不清„„„„„„„„„„„„„„„„„„„2(三)机构人员臃肿,财政负担过重 „„„„„„„„„„„„„„„„„2(四)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制度普遍存在相当严重的问题„„„„„„„„3

二、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措施„„„„„„„„„„„„„„„„„3(一)打破条块分割、部门分隔,着力调整布局结构 „„„„„„„„„„3(二)对事业单位进行重新定位、分类,给事业单位消肿 „„„„„„„„4(三)着眼于体制创新,深化人事管理体制的改革 „„„„„„„„„„„4 1.建立有利于各类人才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管理制度。„„„„„„„5 2.推行全员聘用制,在管理模式上创新。„„„„„„„„„„„„„„5 3.以目标管理为突破口,在考核方法上创新。„„„„„„„„„„„„5 4.要建立有效的精神激励机制。„„„„„„„„„„„„„„„„„„6 结束语„„„„„„„„„„„„„„„„„„„„„„„„„„„„„6 参考文献„„„„„„„„„„„„„„„„„„„„„„„„„„„„7

关于深化我国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摘 要] 建国以来,事业单位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直起着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存在许多严峻的问题:布局不合理、机制不活、效益不高;机构重叠、条块分割;事政不分,事企不分等,改革势在必行。事业单位改革既是公共服务体制改革的关键内容,也是实现公共服务体制创新,改善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途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应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依据政事!事企分开的原则,科学规划,整体推进改革。

[关键词]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思考

我国正处在从初步小康向全面小康社会过渡、从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转变的关键时期。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由政府统一安排调度资源的事业单位,已不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而且事业单位改革已经严重地滞后于经济、政治体制改革,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障碍。事业单位是我国各类人才的重要集中地,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主要领域,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阵地。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改善公共服务提供,是新阶段解决社会矛盾的内在要求。因此,搞好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对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上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健全,与之相适应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和复杂性,面临着许多严峻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布局不合理,机构重复设置,资源浪费严重

目前,在管理方面虽然正在由原来的政府主办并主管的指导思想逐步转变为政事合作的指导思想,但是由于没有相关的法规制度的配合,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管理方面各自为政、条块分割、自我封闭的局面,导致许多同一领域的社会事业单位,分属不同层级政府,并分属不同部门,而且各个事业单位之间缺乏必要 的了解,一些职能相近或职能交叉的事业单位互不沟通。对本来可以共享的资源或本来可以相互利用的设施设备等实行封闭管理,从而造成了事业单位在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上的重复投资。加之各类事业单位, 喜欢自成系统,自我满足,追求本部门的大而全或小而全,从而带来了突出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以及难以配合协作、公共事业资源浪费严重等弊端。

(二)功能定位不清,造成政事不分、事企不分

1.事业单位成为政府的附属物。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大都由国家投资兴办,政府直接管理。在庞大的事业组织体系中,政府充当着经营者、所有者、管理者等多重角色,使各类事业单位不得不接受国家机关的领导,成为政府部门的附属物,从而造成了政事一体化。

2.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行政倾向明显。事业单位普遍套用行政级别,这种管理办法极易造成事业单位与行政机关等同,在管理上使事业单位成为行政机关的延伸。

3.现有事业单位分类界定不清。从管理权属看,有中央、省、市、县、乡(镇)从主办主体看,有党委部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下属、还有企业办的;从经费来源看,有财政全额拨款、财政拨补、自收自支;从类型上看,有行政管理型、生产开发型、公益型,不少还是一所两制或扮演多种角色;产业与事业混杂,分类界定十分复杂,政企不分和事企不分,导致事业单位角色的混乱,从而很难使其知道自己到底是什么,应该做什么,进而影响到工作的效率。

(三)机构人员臃肿,财政负担过重

据2004年的统计资料,全国各类事业单位的总数为130多万家,从业人员总数大约为3000万人“其中:教育系统机构数31万多家,从业人员为1368万人;农林牧水技术推广与服务系统机构数28万多家,从业人员为321万人;医疗卫生系统机构数10万多家,从业人员为392万人”另外,文化系统机构数5万多家,广播影视系统机构数4万多家,科研设计(含勘探)系统从业人员为118万人,交通系统从业人员为104万人,新闻出版、城市公用、社会福利等系统也占有相当比例。事业单位拥有国有资产近3000亿元,拥有全国人才总量的60%,拥有全国科研人员的70%,拥有全国教师、医生的95%,占国家财政预算开支的1/3。

我国的事业单位,大部分由政府主办主管并直接财政拨款,实行事业经费供 2

给化,国家财政成为事业单位经费的唯一来源。与此同时,国有企业改革、政府机构改革、大学生分配、军转干部分配时又有大量人员分流到事业单位,造成事业单位财政供给不堪重负,公共服务面临紧缺尴尬场面:一方面,公民对事业单位的服务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政府必须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另一方面,政府面临着人员增多,财政负担进一步加重,这就限制了事业的发展和人的积极性的发挥。这种状况在县乡两级政府表现得更为突出,很多县乡财政收入的70%--80%要用于事业单位的人头费,真正用于发展的费用很少,矛盾已经越来越尖锐。

(四)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制度普遍存在相当严重的问题

目前,符合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还很不健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还没有形成;在一些事业单位,既没有政府部门的进入门槛,又没有企业的退出机制,在政府机构精简的过程中,它们接纳了很多被政府机构裁减下来的人员,成了次品收购站。而人员的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退,造成了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现象;同时又由于缺乏科学化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导致事业单位被人的问题压得喘不过气来,出现了富余的人员不出去,需要的人才进不来,有本事的人才留不住,没本事的棒打不走,这样一种尴尬局面。在这样情况下,它们无法顾及自身的社会公共服务任务,也就无法为人们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

二、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措施

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保证改革的顺利实施,我们要积极做好相关基础性工作,要在总结经验、反思过去、保持改革政策连续性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抓住关键所在,区别不同情况,统筹规划,有序进行。为此提出如下建议:(一)打破条块分割、部门分隔,着力调整布局结构

鉴于长期的条块分割所带来的社会事业机构重复设置、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在改革行政管理体制的同时,应同步实现社会事业资源的优化配置。首先要针对传统体制下形成的各地各类事业单位重复设置、规模不足、效率不高等问题,进行撤并调整,该集中的集中,该强化的要强化,该撤并的要撤并,该实行行业管理的要进行全行业管理,从而清除部门分割带来的弊端“其次,坚持分级负责、区域协调的原则,增强各级政府在事业单位规划与发展中的统筹规划与信息协调能

力。另外,对一些专业部门所办事业机构,要将其纳入事业服务体系之中统一管理,加强事业单位发展规模”(二)对事业单位进行重新定位、分类,给事业单位消肿

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内容丰富,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涉及部门多。突破口和前提是分类,要以分类为基础,积极稳妥地推进管理体制的改革,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是对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接待服务、技术开发和勘探设计等活动,并可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转为企业,进入市场。通过这种形式,将以生产经营为主的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构建新型的产权关系和企业制度,形成富有活力的内部运行机制,使其成为真正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将科研、设计单位,转为科技型企业,并进行股份制改造,使其面向市场经济主战场,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创新优势,进行研发生产;将原按事业单位管理的宾馆、招待所、培训中心,也全部改为企业,使其重新定位,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二是对事业性质的经济、鉴证类中介组织进行改制,与主管部门脱钩。将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房地产评估事务所和土地估价事务所等单位进行改制,与政府部门在人员、财务、业务等方面彻底脱钩,改为合伙制或有限责任制性质的经济组织,实行独立、客观、公正执业,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自律性运行机制“三是对多年不出成果、没有效益或职责任务基本消失的、以及机构批准设立后一直没有组建的事业单位,予以撤销。对部分职责任务单薄,但承担行政管理职能的单位,结合党政机关机构改革也予以撤销,其行政管理职能划归市政府有关部门承担。四是对规模不大、效益不高、业务相近的事业单位进行合并,盘活资源;对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调整布局,推进资源重组。从而优化资源结构,精简机构和人员,为财政节约经费。五是对确有必要存在,但业务日趋减少、任务不饱满的事业单位,压缩编制,重新定编定岗;对政府委托行使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如畜牧局、房管局等,参照党政机关机构改革的做法,重新界定职能,精简人员编制”六是对部分事业单位的职能和管理方式进行调整,体现政事分开原则,使之更好地发挥作用。

(三)着眼于体制创新,深化人事管理体制的改革

事业单位在计划经济和传统体制下形成的管理模式和运作方式难以适应改 4

革的需要,不论是在管理机制,还是在经营规模、人员结构等方面,都存在着与形势发展和工作要求不相适应的情况。因此,推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体制改革,必须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在管理创新上下功夫。

1.建立有利于各类人才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管理制度。在管理体制上创新,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建立富有活力的人事管理和运营机制。竞争是最好的管理,如果失去激励机制,管理便丧失了活力。在事业单位内部实行优化组合、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待岗等制度,在工人上岗、管理人员职务升降、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等方面,全面引入竞争机制,切实解决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弊端,促进人才脱颖而出,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形成人人奋发向上、人人具有危机意识、竞争意识的良好氛围。创新人才流动机制,实现人员合理有序地流动和配置,把工作的重心放在政府指导、咨询仲裁、监督服务上来,改革现行编制管理体制,实行编制立法,放活事业单位用人择人权,减轻财政负担,将经营类事业单位推向市场。只有在管理体制上创新,才能使事业单位改革真正到位,才能使人才进口市场化,员工管理社会化,人员出口有序化。

2.推行全员聘用制,在管理模式上创新。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要通过推行全员聘用制,逐步建立起政事职责分开、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管理、配套措施完善的分类管理体制。推行聘用制,是管理模式的创新,是实现事业单位自主用人,保障工作人员自主择业,维护事业单位和工作人员合法权益的有效手段。通过聘用制,实现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单纯的行政管理向法制化管理转变,由行政依附关系向平等人事主体转变,由国家用人向单位用人转变,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要允许用人单位按岗位、按职务、按业绩定报酬;允许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允许在人员进出、工资基金的管理上实现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管理模式。只有在管理模式上创新,才能更进一步调动事业单位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主改革、自主发展的积极性。

3.以目标管理为突破口,在考核方法上创新。创新事业单位考核方法,需要根据单位不同性质、不同岗位的特点进行分类考核,打破长期以来单一的考核模式,形成以目标管理考核为突破口,以量化指标为基本手段,条块结合、各具特色、多种考核模式并存的良好局面。一是对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实行工作实绩动态考核 5

制。就是以目标管理为依托,以实绩为中心,以月度考核为方法的考核机制。对管理人员的工作目标,按时序分解到月,采取每月自评、互评、群众评议、组织考察等多种方法,确定考核等次,并及时与奖金福利挂钩。二是对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岗位绩效考核制。就是根据岗位职责,设置考核指标及对应分值,对被考核人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评价。逐月考核后公布考核结果,年底综合月考结果确定年终考核等次。三是学年考核制,是指学校等事业单位根据自身特点,采取以教学为考核时间段的考核模式,改变过去教学单位统一按照机关事业单位要求实行考核的做法。四是综合指标考核制,是指将效益指标、质量指标、行为指标捆绑在一起进行考核。诸如此类考核方法的创新,必将极大地调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事业单位事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

4.要建立有效的精神激励机制。管理者应从满足人的精神需要出发,尊重、理解和关心员工,以激发员工的上进心和积极性。让广大员工事业有奔头、工作有干头、经济收入有想头。通过构造共同的目标体系和价值观念,将全体员工的潜在智慧充分发挥出来,成为事业发展与创新的强大动力。总之,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是我国经济社会整体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自改革开放和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取得了明显成就,其根本原因在于我们不断推进社会的全方位改革。只有在全面推进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时结合行政机构、国有企业的改革,才能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才能使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011年4月10日,有消息称:全国事业单位改革时间表以确定,这项涉及包括离退休人员在内的4000万“事业人”的改革,终于正式开闸。事业单位改革将分类进行。所谓分类改革,即按照社会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建立起功能明确、运行高效、治理完善、监管有力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公益服务新格局,形成基本服务优先、供给水平适度、布局结构合理、服务公平公正的中国特色公益服务体系。未来的10年,是我国事业单位改革具体实施的十年,最终会使我国事业单位成为廉洁、高效、更好地为公众服务的公共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景朝阳 《中国事业单位的概念考察》.《生产力研究》 2007(24).[2]张敬荣 《事业单位改革滞后原因探析》.《山东社会科学》 2007(1).[3]许洋洋 《事业单位改革问题研究》.《当代经济》,2007(3).[4]李春林 《事业单位改革所面临的问题及其思考》.《中国行管理》,2007(2).[5]蒋明倬《深圳创新事业单位改革》.《中国新闻周刊》,2007(9).[6] 《重庆晚报》.网易新闻中心 2011年4月10日

第三篇: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

居民增收或难跑赢GDP

12月9日,被认为是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把“扩大内需”放在突出位置,明确强调要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完善促进消费的政策,努力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

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不振一直是中国经济的一个短板。在即将过去的2011年,面对萎靡的国外消费,被寄予厚望的国内需求也同样处于萎靡状态。经济学者指出,内需萎靡的根本原因在于收入分配存在重大扭曲。

反映贫富差距状况的常用指标为基尼系数,一般认为,基尼系数0.4应为一条预警线,表明财富已过度集中,社会处于一种危险的境况。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认为,由于相当数额的灰色收入没有被计入在内,再加上目前公布的统计数据可能与实际情况有一定出入,中国实际的基尼系数可能已经高于0.5。

基于此,中国政府高度关注收入分配失衡问题,并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要实现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两个同步”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更是在各级政府的施政纲领中一再被提及。

但从2011年的情况看,今年居民收入要全面跑赢GDP难言乐观。从统计数据来看,2011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9.6%,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13.7%,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6%。

事实上,在2005至2010年,除极少数年份,居民收入增幅绝大多数情况下低于GDP增幅。

“不解决收入分配问题,消费就上不来;收入分配问题改善了,消费下降的趋势才有可能遏止。”王小鲁说。

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

“贫富差距问题跟主要的经济结构出现偏差有很大关系。目前的核心问题是在城市化这个大的背景下,土地问题和贫富问题这两个大的问题出了大的偏差。”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

学者分析,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的核心在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领域都出现了明显的偏差。在初次分配领域,劳动者收入尤其是中低级劳动者收入增长过于缓慢,居民收入与政府、企业收入相比增长缓慢,垄断收益与资源收益被极不公平地分配。

在再分配领域,部分财税政策导致了财富的逆分配,本来应该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反而导致了差距的扩大;社保制度不完善,农民工等最需要社保的低收入者往往没有覆盖在内,社保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再次发挥逆调节作用。

为此学者指出,明年是政府换届之年,很难预计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这个复杂的难题上有多大的推进,但可以肯定的是,必须拿出更大的勇气和决心来解决收入分配这个问题,否则拖得越久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伤害就越大。

王小鲁认为,腐败和制度不健全导致的收入分配格局被扭曲是目前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根据王小鲁2010年的研究,中国居民未计入统计的“灰色收入”高达5.4万亿元,导致中国实际收入差距大大高于统计数据显示出来的收入差距。此外,现行土地出让制度使得高达数万亿元的土地出让金游离在预算之外,成为地方政府补充财政收入不足的一大来源。由于缺乏监管,这部分收入的使用相当随意,也进一步扭曲了收入分配格局。

为此,王小鲁建议,根子上是改革政府管理体制,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如此方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收入分配失衡问题。

而从具体操作上看,无论是着眼于宏观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还是致力于保证劳动者增收的《工资条例》,都是历经五六年甚至更久的酝酿至今难产。

“这些方案出来之后能对解决收入分配问题起多大的作用都还很难说。但是迟迟不出来却传递出一个信号,说明解决这个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但是,不管怎样,在这个问题上,中国没有什么退路了。”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经济学者坦言。

第四篇:关于进一步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

关于进一步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 推动社区管理与服务创新的调查与思考

【内容概要】我县实施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成立三个街道办事处,在城市管理、服务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我县街道管理体制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社区建设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应进一步加强领导,理顺体制、机制,健全机构,保证投入,保障用房,加大物业帮扶,真正把社区建设成为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的生活家园和文明向上、幸福和谐的精神乐园。

2009年10月,我县实施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后,成立了社会工委和社会建设办公室,设立并组建了三个街道办事处,这标志着我县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和社会建设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三个街道办成立以后,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街道工作职能,在城市管理,尤其是在城市服务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和广大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但是,由于我县城市化建设起步晚,街道成立时间短,街道改革,尤其是街道管理体制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我县街道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与北京其他区县相比存在着一定差距,街道办事处承担的“统筹辖区发展,监督专业管理、组织公共服务,指导社区建设”的职能还没有理顺,辖区内共驻共建的合力还没有真正形成,社区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我们以香水园街道为例,就街道的建设与发展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一、香水园街道的基本情况

香水园街道工委、办事处于2009年10月成立,所辖区域面积7.45平方公里,以妫水湖中心线以北、妫水北街以东,北至团结路和庆园街、东至龙庆路和京银路,辖区内有大型企事业单位99家。下设11个居委会,居民楼房302栋,总人口4.5万。社区党组织按照一居一支部的要求,在11个社区中设置了 8个党总支,3个党支部,党员1687人。机关内设3个行政和6个事业科室,及3个外派站所。共有机关和社区事业干部、社区专职工作者160人。

二、社区建设管理与服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体制机制欠完善,履行职能难度大 社会管理和服务的效率原则要求建立监督与管理服务两轴分离的组织体系。由于我县街道成立时间短,对于街道履行社会管理和服务的体制机制建设尚需完善。主要表现在:

街道责权不统一,角色错位。北京市第五次城管会明确街道办事处的主要职能是:“统筹辖区发展、监督专业管理、组织公共服务、指导社区建设”。我街道成立以后,县委、县政府赋予了街道办事处10项工作职能,同时更加强调属地管理,街道的工作职能和工作任务更加明确和具体。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许多本该由职能部门完成的工作都交给街道和社区来完成,年终还对街道和社区进行考评,而街道既没有专业管理人员,又没有行政执法权,工作难度大。

(二)机构设置不完备,与形势发展难匹配 一是机关科室少。街道成立以后,机关和社区承担着辖区内1.5万户,4.5万人口的组织、动员、教育、管理与服务工作,而办事处机关内部只设置了3个行政科室,6个事业科室,共对接县委、县政府所属的30多个职能部门的各项工作。由于机关科室少,造成我们工作开展很不顺畅。目前,我们负责辖区内1.3万名育龄妇女的服务,3万余名妇女儿童的维权,近万名团员青年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在机构改革中,街道机关却没有设置计生办,也没有设置妇联、团委等群团组织机构,更没有组织、宣传、纪检委员等职数。同时,我们还承担着许多行政职能,如社区居委会的一些工作,以及各类自治组织的培育、管理、社会救助、养老助残、劳动监察等工作,街道机关却没有设置民政科、劳动监察科,导致我们在工作上既无法与上级行业主管部门实现有效对接,也很难高质量地推动这些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党组织体系需进一步完善。目前,我街道所属的11个社区党组织中,共有党员1600余人。8个党总支中,党员人数全部都在100人以上,其中,3个党总支党员人数在150人以上,新兴西社区党总支党员人数最多,共有党员438人,下设7个党支部。由于党员人数多,社区党总支――社区党支部,这种组织设置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北京市其他街道的社区,党员人数在100人以上的都成立了社区党委,因此,成立社区党委也势在必行。

(三)驻区资源不整合,共建合力难形成 北京市第五次城市建设管理工作会上明确提出:“驻区单位要主动支持和参与和谐社区建设,努力形成辖区范围内资源共享,共驻共建,共同发展的工作格局”。但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由于我县共建机制不完善,驻区单位参与和支持社区建设方面还没形成有效的约束和保障机制。另一方面,驻区各成员单位的“大社区”意识还没有真正形成,总认为街道和社区建设是社区自己的事,所以在实际工作中都还不愿意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从而更影响了辖区资源的整合,力量的凝聚,也影响了共驻共建工作的开展。

(四)工作经费缺口大、社区建设难保障 一是街道和社区建设经费少。街道成立以后,街道机关和社区的工作经费实行包干制,每年只有100万元的社区建设经费,这些经费只够维持街道机关和社区日常工作运转,支付机关和社区水、电、暖、通信等项目的开支。其他经费方面,各社区虽然每年有15万元的公益补助资金,也仅能满足组织社区居民开展各种宣传教育培训,以及文化体育活动。目前,我街道管理着城区一半以上的人口,担负着全县30多个职能部门下派的各项工作任务,而且我街道管辖的社区大多为老旧小区,小区内各种配套设施不完善,基础设施差,虽然我县每年对部分老旧小区进行了改造,但由于资金有限,改造也不够彻底。同时未能列入改造计划的老旧小区每年需要及时修补的项目也较多。再有,我县的物业服务费较低,有的小区虽然有物业服务,但服务也很难到位,无物业服务的小区更是缺少资金投入等等。综合上述这些问题,都因为经费不足而无法推进工作的有效开展,居民意见很大。

二是“费随事转”不到位。当前,我县各职能部门都把街道视作一级政府,所以大量工作都派往街道和社区,而人员、经费不进入社区,造成我们既无力干事,也无钱干事的局面。如:综合治理工作乡镇按照每个农业人口5元的标准核定综治工作经费,而城区管理的人口多,随着城市进程的不断加快,各种矛盾和困难突显,我们却没有综治工作经费,工作很难开展;社区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效的工作,更是宜居延庆、生态延庆、文明延庆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没有专门的工作经费;目前我们管理的“4050”人员已经达到200多人,既没有办公地点,也没有办公经费。社区各种改造任务都交由专业管理部门来完成,而这些改造工作进驻社区前的宣传、各种协调工作都交由街道来做,我们在印制宣传材料,组织召开各种协调会等方面却没有任何资金保障。

(五)物业服务不到位,监督协调难度大

目前,我街道共有居民楼302栋,其中有物业服务的177栋,无物业服务的楼房125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宣传工作不到位。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化,广大业主变成了房屋所有权人,社区物业服务也由过去的“无偿服务”变成了“花钱买服务”。由于宣传工作不到位,居民思想转变较慢,部分居民以各种理由拒交物业费,造成物业企业为降低成本,自行减少服务项目,降低服务标准,从而加剧居民与物业企业之间的矛盾。

二是物业监管有缝隙。我县在实施物业管理过程中,县住建委和街道是实施监管的责任主体,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小区的物业管理涉及到规划、建设、物价、供电、供水、消防、公安、工商等多个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单靠县住建委和街道协调这些部门的工作难度很大,所以建立多部门协调联动的监管机制势在必行。

三是产权单位协调难。目前,我街道共有125栋居民楼分别由43家产权单位自管。这些自管楼中,有的单位只负责日常的垃圾清运,有的甚至放手不管,只能由居委会承担日常保洁。为了改变这种现状,经过我们的调查和摸底,目前大多数自管楼单位都愿意交给物业企业来管理,但是这些楼房建成年代早,历史遗留问题多,如:建设图纸缺失,收取和补足房屋维修基金困难,物业服务前期的启动资金无法提供,物业服务用房无法保障,物业进驻难。

(六)基础设施不完善,居民需求难满足 根据北京市《关于社区居民委员会办公用房若干管理规定》(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169号)的文件精神,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不得低于350平方米,其中:居委会办公用房不低于160平方米,居民活动用房不低于190平方米。目前,我们所属的11个社区中,办公和居民活动用房只有新兴西、石河营西、川北东、双路4个社区达到了市里的标准,其中,川北东、双路2个社区的办公和服务用房还属于在建项目,并没有交付使用。其余7个社区的办公和服务用房都不达标,尽管从2009年我县实施了社区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但由于受财力、审批、建设场地的制约,进展非常缓慢,造成我们组织居民、党员学习、开展活动没有场地的问题非常突出,居民意见很大。同时,我县在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施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中,由于在整体规划、联动协调、政策宣传等方面工作不到位,致使工作不彻底,居民意见很大。

三、加强社区建设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几点建议 城市建设与管理是一门科学,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城市建设与管理,按照县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完善城市功能,全面建设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富裕文明,幸福和谐绿色北京示范区的要求,以及借鉴其他区县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先进经验,结合我街道社区工作实际,我们认为完善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已经势在必行。

(一)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全力营造社区管理的新环境

一是加强领导,强化城市建设与管理。要用超前意识和理念规划城市建设与管理,具体讲就是在开发规划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为居民服务和社区管理的相关公共设施考虑进去,坚决避免只重视建设“硬件”,不考虑管理与服务的软件问题。二是发挥城市建设与管理各部门的作用。为了使城市建设和管理各个环节有机的联动起来,便于城市的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将规划、建设、管理部门的执法资源整合,加强工作衔接,建立联动机制,形成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统一管理的工作格局,实现规划、建设超前参与。三是强化政府城市建设管理部门的作用。真正做到“让位、归位、到位”,制定和完善有利于社区建设发展的各项政策和规定,履行宏观规划、政策引导、行政协调、财力支撑等职责,切实把政府督管职能落在实处,在城市的建设和改造中要广泛征求居民建议,尊重街道意见,使街道在建设前、施工中及验收后的各环节全程参与,真正做到社区发展不留隐患、不留问题。

(二)理顺街道管理体制,赋予街道工作职权 一是理顺街道与各职能部门的关系。街道是县委、县政府的派出机构,同时又代表基层居民。街道应该是城区社会管理和服务监督的主体,而各职能部门是责任主体。为此,建议县委、县政府进一步理顺街道与各职能部门的关系,建立以街道为监督主体――县委、县政府办公室为督办、复核――县职能部门办结,街道协办的城市管理体系,以保证街道真正发挥监管职能。对一些确需由街道来完成的工作,各职能部门应事先与街道进行协商,征得街道的同意后再交由街道来完成,同时按照人随事走,费随事转的原则,把人权、事权、费权都交给街道,以保证街道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是建立和健全社区工作体系。建议参照其它区县街道的做法,并结合我县社区党员的实际,进一步完善社区管理体系。对于党员人数在150人以上的社区,成立社区党委,社区党委书记与社区居委会主任一肩挑,并设置专职社区副书记,在此基础上,设置专职纪检委员,并享受副科待遇,以保证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增加机关机构和编制职数,解决人员不足的问题

一是整合教育资源,加强社区文化阵地建设。随着社区居民文化需求的不断提高,社区中的教育阵地已不能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教育需要。为此,我们建议合理配置我县教育资源,将归属县教委管理的社区教育中心进行剥离,社区教育中心所属的阵地设施,人员编制,工作经费等统一划归给街道,在街道机关中增设社区教育中心,并重新整合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与原教委办公室的职能,负责街道所属社区居民的教育培训等工作,以满足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文明素质和文化品味,为建设绿色北京示范区和宜居延庆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是增加机关机构和人员编制。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规定,结合我县城市建设的实际需要,建议结合街道办事处的职能合理设置科室,调整人员编制,并参照其他区县做法,各职能部门向街道办事处派驻站所。为了加强街道和社区建设,从2010年12月开始,我们专门组织专人到北京亚运村街道,以及北京市一些郊区县的街道进行了调研,希望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帮助。目前,北京市朝阳区亚运村街道机关设置23个职能科室,北京市昌平区、密云县的街道也大多设置17――18个机关科室,另外,外派站所都设有专门的经费、人员进驻街道实地办公。为此,我们建议参照北京市一些体制改革比较成熟的街道的做法,增加街道科室机构,在现有机关科室的基础上,增设人大办公室、团委、武装部办公室、计生办、民政科、劳动监察科等职能科室,增加相应的编制,考虑到我县行政编制数量少的实际,我们建议可采取增加事业编制,并实行增编不增人的办法,由我们街道从单位内部的事业人员中自行调节,这样既满足了我们工作的实际需要,也节约了我县的行政编制。同时,我们建议增加相应的领导职数,在街道中设置专职的纪委书记,下设纪委办公室,设置专职的纪检委员。另外,建议在街道机关设置城管分队,派出所,工商所等外派机构,这些外派机构可以参照县统计局、司法局在街道设立站所的管理模式,由外派单位和街道实行双重管理,但工作人员与我们街道机关合暑办公,以保证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健全机制,为驻区单位发挥作用提供保证 建议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建立完善发挥驻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工作机制,并通过出台相关政策促进共建合力的形成。

一是建立社区共建领导协调机制。在县委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县委或政府主要领导为主任的社区共建协调委员会,成员由县各职能部门的党政一把手组成,社区共建协调委员会定期组织召开成员会议,专题研究和安排部署社区共建工作,并把这项工作列入对县二级班子的考核内容,以促进社区共建工作的真正落实。在社区层面,成立驻区单位共建工作联席会,由社区党组织负责人牵头,负责召集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定期召开党建工作会议,围绕和谐社区建设和县共建协调委员会的指示要求认真做好共驻共建工作,通过建立社区共建的联动机制,为驻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

二是建立结对帮扶机制。充分借鉴我县主要领导和县委、县政府各职能部门包村工作的经验,把社区居委会纳入帮扶对象,县委、县政府的各职能部门与11个社区分别实行“一包一”,“一带一”对口帮扶的办法,明确具体工作任务,定期听取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汇报,年底将包居工作纳入考核范围,以此促进社区工作的健康发展。

(五)建立社区发展长效投入机制,促进社区建设快速发展

由于我县街道成立较晚,任务多,底子薄,还需县里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

一是赋予街道一定的经济管理职能,设立街道自己的财政。北京市城区街道都设立财政科(所),都有自己的一级财政,我县乡镇一级也都有自己的财政,所以,我们建议,建立街道自己的财政,在街道机关中设置财政所,并由县委、县政府责成有关部门牵头,将街道辖区范围内的税收单位与有关部门进行剥离,统一纳入街道财政管理,并参照我县乡镇财政管理的办法,对于街道的财政税收,按一定比例予以上缴和分成,通过建立和完善街道财政体系,以弥补街道和社区建设经费不足的问题。

二是建立职能部门长效投入机制,使“费随事转”真正到位。在社区建设中,各部门要结合各自的职能,建立社区建设的长效投入机制。如:民政部门负责扶持社区服务相关设施的建设;文化、体育部门负责资助社区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和体育设施的建设;劳动和社会保障、综治消防等各职能部门在人员进社区、工作进社区时,要有相应的投入,在解决其办公场所和办公经费的同时,工作经费也要进入社区。只有建立起各部门共同参与的社区建设投入机制,才能保证社区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和可持续发展。

三是设立“社区建设专项补助资金”。由县财政每年向社区拨付专项补助资金,此项资金主要用于社区居民活动场所和相关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维护和运转,组织居民成立各种自治组织,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逐年加大投入,保证和谐社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六)加大物业帮扶力度,提高物业服务水平我们建议加大物业相关法律和法规的宣传力度,出台规范的物业企业准入、退出和监管机制,加强各职能部门的协调联动,共同做好物业监管工作。并积极协调自管楼单位,要么自己提供规范的物业服务,要么退出服务,将相关资料、以及物业服务启动资金、服务用房等一并交由业委会,由街道指导业委会按照试点社区的模式纳入市场化管理。

一是对于有正规物业企业服务的社区,继续深化物业管理试点工作。要强化街道的主导管理地位,明确各方职责,加强对物业服务企业履约服务情况实施监督并予以规范,加强对业主委员会日常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加强对业主大会续聘选聘物业服务企业过程的规范和指导。在新兴西社区试点取得经验的基础上,愿意纳入物业管理试点的、条件成熟的社区,可以由物业服务企业向街道提出申请,按照选聘物业服务企业的有关程序和方法,经街道和社区居委会考核合格后再实行试点,并按照物业管理试点小区的相关办法予以监督和考评,以促进物业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二是对于无正规物业服务的社区,要积极探索物业管理新模式,推进物业服务创新。目前,我街道辖区内无正规物业企业服务的楼房有125栋,这125栋楼房中有66栋由原产权单位管理和服务,还有59栋根本没有物业服务,只得由社区居委会进行管理。

具体的设想是,这些楼房历史遗留问题多,如无维修基金、无竣工图纸、楼房产权不清晰等,由于其时间长久、情况复杂,在短时间内无法解决,建议先解决物业服务问题。由街道牵头引进有资质、讲信誉、注重服务质量的物业服务企业,借鉴新兴西社区物业试点的经验,先为这些无正规物业管理的社区提供基本的物业服务;并按照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的模式,将这些社区列为第二批物业试点,由政府按照试点小区补贴标准适当加大资金补贴,合力解决我街道无人管理的老旧小区物业服务难题。

三是加大对物业企业的奖惩力度。为了更好地调动物业服务企业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其服务水平,依据《延庆县物业示范住宅小区评比实施意见》,街道建立逐级考核制度,对物业企业的服务质量进行考评。由政府出资,每年对物业管理优秀的物业服务企业,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同时指导居委会和业委会要做好物业企业的跟踪监督工作,对那些服务水平低、居民意见大的物业企业,进行劝勉、警告、甚至淘汰。通过实行奖优罚劣、优胜劣汰,逐步促进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和服务向规范化、市场化发展。

(七)加大工作力度,加强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2009年北京市召开的社会建设大会明确提出,从2009年起要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力争到2011年全市所有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面积全部达到350平米以上。今年是社区规范化建设的最后一年,时间紧,任务重,尤其是我街道所属社区多,而且老旧小区多,社区规范化建设的任务更重,建议政府从政策、资金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继续采取购置、利用闲置土地改建等方式,加快社区规范化建设的进程,满足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对于新建社区,要将居委会办公和活动用房建设纳入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对不符合规定配置标准和要求的,不予批准。工程竣工后,街道办事处应参加公共配套设施验收,没建居委会办公和服务用房或未达标的,不得通过验收。同时,在推进社区建设和改造项目时,建立由利益各方共同参与的协调联动机制,确保社区建设项目真正惠及居民。

第五篇:深化学校管理体制改革

深化学校管理体制改革,促进乐昌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参加第11期韶关初中校长培训论文

乐昌市梅花中学:范美林

摘 要:

本文以一个基层教育工作者的眼光,从微观上分析乐昌教育现状,根据教育发展的规律与趋势和乐昌教育的实际,认为深化学校管理体制改革,是解决乐昌当前教育矛盾,促进乐昌教育创新与发展的首要与关键,并提出深化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些办法。

正 文:

一、乐昌教育事业近几年取得的主要成绩简述:

乐昌这几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教育局的认真策划、组织下,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各级各类学校办学不断规范,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有了明显提高。城乡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推进,全市已基本形成具有山区特色的普教、职教、成教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教育框架,为我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很多学校的面貌已焕然一新。目前全市中小学有多媒体电教平台182个,语音室41间,课件制作室10间,电脑室66间,电脑3993台,高考闭路电视监控系统3套,校园网主控室3间,电子阅览室4间。现已基本完成了省基础教育专网的建设,全部中小学校都已接通光纤;全市城镇中小学和农村中学以及镇中心小学都已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全市小学早已从三年级起开设了英语课。

中小学布局调整稳步推进,教育资源进一步得到整合优化。从2003年,全市已撤并中小学99所,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有效地整合了教育资源。民办学校从无到有,发展迅速。现民办教育机构有57个,其中,民办幼儿园56所,民办中学1所。

这几年我市还加快了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步伐,围绕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以实施办大、办强乐昌一中为工作重点,加快全市普通高中和职业中学的发展步伐,不断扩大高中阶段办学规模,高中阶段入学率逐年提高。加大乐昌职业教育改革力度,乐昌职业中学办学规模和办学效益进步提高。

而且,这些年乐昌的教学成绩有所提高,2007年韶关中考总分状元出在我们乐昌,高考成绩不断进步,考取重点本科的人数逐年增多,各类学科竞赛我们有很多学生获得大奖。教师教学论文的水平不断提高。

二、取得成绩的主要经验:

1、以创办等级学校或规范化学校为动力,使更多的学校不断规范学校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并以一批学校辐射和带动全市各类学校的发展。在高中阶段形成了乐昌一中、乐昌职中等重点学校,在初中阶段形成了新时代这样的样板学校,在小学阶段有乐昌小学,乐昌一小这样具有一定特色和名气的小学。

2、市教育局加强了对学校常规管理的检查与监督。这几年每年都会对各校进行教育工作大检查,有力地促进了各校的规范管理。

3、加强了教师队伍的建设,注重师德教育,重视教师的业务学习与培训,树立了一批学科带头人,同时不断改进教师市内调动办法,使教师流动更趋合理。一系列措施的采取,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全市教师爱学习,勤学习,乐奉献的风气不断浓厚。

4、新一任教育局领导锐意进取,积极改进学校领导班子的选拔办法,充分发挥民主,注意从优秀教师中选拔德才兼备,有较高群众威信的中青年教师担任学校领导,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长期以来困扰乐昌教育发展的几个问题:

1、学校自我管理能力弱,缺乏竞争力。很多学校没有明晰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更谈不上自主创新,一切来自上级的指示和按部就班的工作,甚至连个别重点学校仍然依赖教育行政部门在生源政策等方面的照顾,一旦离开就成了无米之炊。

2、教师素质与工作积极性需要大面积的提高,守旧、观望、混日子、发牢骚成了形容部分教师的最佳词汇,当然这与乐昌教师的工资待遇偏低密切相关,但作为学校如何从工资因素外去调动老师的积极性也尤其重要。

3、厌学的学生有增无减,尤其是农村初中厌学成了学生流失的主要原因,学校教育如何吸引学生成了当务之急。

4、教学整体质量的提高任重而道远,全体学生个人素质的整体提升任务繁重。

5、教育现代化之路进展仍然有很大的实现空间,换言之,我们要实现教育的现代化仍然需要走很长的路和付出更大的辛劳。

四、解决问题的关键——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一)为什么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教育虽然是一个社会性复杂工程,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尤其是需要政府在资金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但目前乐昌现有财政仅是吃饭财政,而更上一级政府的资金支持尚未形成全面而明确的政策,在这种情况下,我们

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就成了首选,也是唯一可以操之在手的因素。

2、深化学校内部管理是变革教育现状的一种内因,政府的支持是一种外因,而按照唯物论的观点,事物的变化是内因与外因变化的结果,而内因才是变化的决定因素,只有内因变了才是真正变了。同样,评价我们教育变革是否取得成功,最后要体现在学校的这个层面上。

3、学校是教育最基层的单位,我们从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入手,就是从基层入手,如果有了一线的实践经验,再加以理论的总结与提升,就走了一条从实践到理论的创新之路,也为政府下一步的决策奠定了基础。

(二)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之我见。

1、教育行政部门平等对待每一所学校,取消对原有重点学校的政策倾斜,帮扶薄弱学校,让各学校各显神通,均衡发展。

2、全面推行校长负责制,各学校实行目标管理。要求校长制定三年奋斗目标、目标,各校建立健全岗位(部门)责任制、考核制、奖惩制。教育行政部门简政放权,给学校更多的办学自主权,给校长在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前提下,有教育教学指挥权、资金使用分配权和校产设备使用权等。着手研究把人事权放给学校,草拟全员聘任制的改革方案。在全市中小学实行全员聘任制,把学校领导班子的组阁权、教师的聘任权(人事调配权)交给校长。

3、做好一系列的配套工作,加强对校长的监督与考查。

一、抓学校党支部建设。实现一校一支部,开展党员目标和支部目标管理,注意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开展建设规范化标准化支部活动,建立支部和行政班子联席会议制度,为校长负责制的推行提供组织上的保证。

二、抓教代会、工会建设。健全教代会组织,制定《乐昌市教职工代表大会实施细则》,开展党政工团建家达标升级活动,并依靠教代会开展民主评议党政领导工作,评选支持教代会工会工作的先进党政领导和先进教代会、教工之家,不断增强教代会、工会民主管理、参政议政的力度,强化校长依靠教职工办好学校的意识。

4、加强对全市中小幼的办学(办园)水平的日常性评估和督导,继续完善一年一度的教育工作大检查制度,让更多的人(包括学生家长)都来参与对学校的评价,努力促使全市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同时,关注学校亮点,培育特色学校,造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气象。

5、学校内部倡导人性管理,建设和谐校园。提出学生至上,员工为本的口号。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终生负责,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同时给予学生的教育选择权,在同一间学校允许学生自主选择教师与班级,改活教育教学手段,丰富校园生活,充分吸引学生,化解学生的厌学情绪。充分尊重教职员工,搞好福利待遇,利用教师节这个平台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关心老教师生活,充分考虑从学校行政岗位上退下的老领导去向、关心年青教师成长,对教职工本人的婚丧大事,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要关心过问甚至主持,尤其是对教师的退休与逝世要给予高度重视,这要作为全面评价教师,提升教师精神,激励在职教师,增强教师凝聚力,教育学生与感动社会的机会。同时改革日常评价机制,不仅仅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也不仅仅以教学成绩评论教师,对教师与学生的评价、奖惩本着综合考量,长期发展、民主测评的原则由各校制定相应办法实施,教育行政部门做好监督工作。目标是营造和谐上进的校园氛围。

6、设立局长基金,主要奖给能自主创新,特色明显,有较强竞争力、良好社会影响以及突出管理成绩的学校和校长。

7、合理引导教师流动,制定更加科学的市内教师调动办法,平衡城乡待遇,对扎根乡镇和广大乡村的教师在工资与福利方面要给予政策倾斜,对其中的优秀教师和学校领导在职务提升等方面要给予特别关照。

8、必须有一套科学合理的防流控缀机制,就学校这一块,建议给义务教育学校领导、班主任、科任教师一定的防流控缀的责任,有奖惩办法,促使学校和教师想办法留住学生。

现在,我们明显感觉到了乐昌市教育局领导正在酝酿着一场新的教育变革,前段时间局里举行的一场解放思想大讨论,就是吹响乐昌教育变革的冲锋号,随后一系列新措施的出台显示了乐昌教育局变革乐昌教育的努力与决心。此时,我忽然有一种冲动,于是趁写校长培训的论文,写了一点自己的想法,可能有很多不成熟或以偏盖全的东西,但我仍然希望这些小想法能给领导们一点参考。

下载关于深化我国科研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深化我国科研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我国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探讨

    关于我国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探讨 财务税收制度是国民经济的根本,1994年以来的财务税收体制改革突破原有体制存在的问题,并在税收体系和财政收入分配体制、财政支出管理及......

    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在世界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融入世界经济程度的不断加深,外汇管理体制又面临许多新问题,而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对于外汇工作的发展具......

    深化农村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深化农村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2011年11月15日 17:30 来源:《中国学术研究》2011年第3期 作者: 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104 陈晓黎 摘要:当今社会“三农问题”已......

    深化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建议

    深化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建议 我国现行的整个行政管理框架以及行政资源的配置都是在“省—市一县”体制中形成的。省直管县财政制度依然运行在“省一市一县”主体制之上,由于......

    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几点建议

    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几点建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教授 李林  2013-06-01 09:37:00 来源:中国司法》2013年第2期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 "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试题

    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试题 判断题部分(每小题4.0分,共20.0分) 第 1 题. 资源配置、社会结构、需求结构的变化并没有内在的逻辑关系。A. 正确 B. 错误 标准答案: B 第 2......

    优化教育管理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优化教育管理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而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通过教学 ,也就是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来实现的。在新世纪里 ,......

    深化公安管理体制改革5篇范文

    一、深化公安管理体制改革的难点和重点是什么?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公安机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着机遇的同时又迎接新的挑战,公安工作的改革一直备受社会的关注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