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部关于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电力工业发展的决定(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4 17:15: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能源部关于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电力工业发展的决定(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能源部关于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电力工业发展的决定(本站推荐)》。

第一篇:能源部关于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电力工业发展的决定(本站推荐)

能源部关于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电力工业发展的决定

【颁布单位】 能源部

【颁布日期】 19910715

【实施日期】 19910715

【章名】 全文

党的十三大提出“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明确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把经济建设进一步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必须保证第二步战略目标的胜利完成,同时将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电力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动力,也是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的物质保证。电力工业是技术和资金密集型的基础产业,技术发展和技术更新的任务繁重,要求很高。今后十年电力工业必须实现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再翻一番的艰巨目标,而且又面临着世界范围内新技术迅速发展的挑战。因此,加快电力工业科技进步的步伐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为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能源部特作如下决定。

一、增强科技意识,树立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电力工业发展的观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以来,我国电力工业和电力科技事业取得了很大进步,装机容量和发电量翻了一番,安全、技术经济指标和装备技术水平都有一定程度提高。

然而,电力生产还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全国缺电局面十分严重,装备技术水平、安全和技术经济指标、环境质量与世界发达国家比较还存在很大差距。

今后十年电力工业科技发展目标是:采用先进实用的新技术、新装备和现代管理技术,改造落后设备、节能降耗,改善环境质量,缩短建设工期,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安全经济运行水平。2000年电力工业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工业发达国家八十年代水平。全国火电厂的平均供电煤耗力争降低到370克/千瓦时;采用冷却塔的电厂每百万千瓦容量的耗水量应低于1吨/秒;电网周波偏差达到50±0.1Hz;火电厂对环境的影响应低于现行法令所规定的范围。一般水电工程勘测设计不超过三年,大型水电工程施工工期,从主体工程开工到首台机组发电为五至六年。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各级领导和全体职工必须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牢固树立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电力工业发展的战略思想,在思想上真正把科技进步摆到重要位置,并在组织上,措施上加以落实。

二、完善电力工业的科技进步机制

电力工业的科学技术进步是使电力生产建设的各个环节都围绕以充足、连续、合格和廉价的电力,满足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各种需求为目的,以提高企业技术水平、职工素质和管理科学化为内容而开展的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科技攻关、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技术改造、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和管理现代化以及技术革新与合理化建议等科学实践活动。

为促进企业的科技进步,各级企业要建立和健全推动企业科技进步的组织体系、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把科技进步指标纳入企业经营承包、厂长任期目标和企业升级的考核内容。为推动电力企业科技进步,能源部设立企业科技进步奖,表彰在科技进步方面成绩突出的企业。

三、大力开展新技术和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采用新技术、推广科技成果是把科技转换成生产力的重要环节,是推动企业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为促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部、网省局及有关主管单位要组织编制年度科技成果推广计划,并从科技经费中划出一定额度专款用于科技成果推广;要建立和健全科技成果推广管理体系,开拓技术市场和建立成果信息网络,对经过运行考核成熟的新技术,要及时纳入技术及设计规程、规范。

要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所需的技术转让费可列入产品成本。

重大电力建设工程、技术改造方案的设计审查和验收评价中要包括采用新技术内容。新技术投入使用后,可从采用新技术所增加的经济效益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奖金。能源部设立新技术推广应用奖,表彰在推广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

四、切实抓好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

技术改造是推动企业科技进步重要环节,各级领导要加强组织管理工作,从“八五”开始要下决心从以完善化为主向以科技进步为主转移。要从科技进步入手,不断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围绕这个目标进行技术改造。

要继续作好设备改造和完善化工作,提高电厂和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水平和改善电能质量;积极开展节能降损改造,提高经济效益;加强环境治理,降低火电厂的环境污染;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改变电力系统装备落后的面貌。

五、广开经费来源,增加科技投入

科技投入是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条件,必须保证电力企业和行业科技投入的资金有稳定的来源,并逐年有所增加。

各企业要建立企业技术开发基金。资金仍要多渠道筹集。各网省局要管好用好已批准的按销售额一定比例提取的技术开发费,并根据实际需要和可能继续利用一定的固定资产折旧基金和生产发展基金支持本系统本单位的技术开发。要有一定额度的企业技术开发费由部安排用于电力行业重大技术开发项目。

技术开发费应保证用于技术开发工作,主要包括: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究开发、科技攻关、示范性推广应用、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等。技术开发项目要纳入各级年度科技计划并加强管理。各网、省局的年度科技计划要报部科技司备案。

要继续加强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和工程前期科研工作。部直属科研院所和网省局电力试验研究所是电力工业的重要科研基地,应在现有基础上稳定和逐年增加科研基本建设投入。结合重点工程和重大装备引进需同时配套引进的科研测试技术和仪器设备费用,以及结合工程的科研项目的费用都应列入基建工程费用。年度基建前期费用也应有一定额度用于安排基建科研项目。

部和网省局要加强科技计划管理与组织协调工作,避免低水平重复,努力提高科技投入的效益。

六、认真组织重大项目科技攻关和技术开发

围绕电力生产建设中关键技术问题进行科技攻关是科技工作的重要方面。“八五”期间电力工业科技攻关和技术开发主要包括国家级项目、部安排的行业重点项目和网省局安排的企业项目三个层次。各级科技管理部门要统筹安排科技力量,组织部直属科研院所、网省局电力试验研究所、高等学校、设计施工单位和基层企业的科技人员,以及部分外系统的科研力量,发挥各方面的优势和特长,协同配合,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和技术开发活动,解决电力生产和建设中不同层次的科学技术问题,要集中组织力量突破、解决对全行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具有全局性、方向性的重大科学技术关键。

选择科技攻关和技术开发项目要密切结合生产建设。生产现场和建设工程要积极配合并创造适宜的试验研究条件。

为鼓励科技人员参加国家和行业的科技攻关工作,对参加行业重大科技项目研究工作的科技人员,可以参照承担国家科技项目岗位补贴的有关规定给予一定补助。

七、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做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工作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对加快我国电力工业科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依据电力科技发展规划目标,结合我国电力工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技术,组织好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要充分利用好国际上的科技赠款与贷款,有目标地派出科技专家和邀请国外专家进行科技合作,组织好参加重要的国际科技、学术会议,及时掌握国际上最新的科技信息。要加强管理使国际科技合作的成果为全行业科技进步服务。要使国际科技合作与国内科技攻关和技术开发有机地结合起来。部属科研单位要在主要专业方面与国际上有关机构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继续做好科技人员派出进修工作,要创造条件发挥回国的科技人员的才能,为发展我国电力工业技术做出贡献。

八、继续完善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健全技术合同制,完善科研机构的院所长负责制、课题承包制、大中型企业的总工程师技术负责制等各项管理制度,进一步搞好企业与科研单位的结合与联系。科研单位要继续坚持科研为电力生产建设服务的方向,面向生产建设主战场,注意提高效益和科研水平;企业要进一步依靠科研力量,共同推动企业科技进步。要继续开拓技术市场,促进科技成果的有偿转让。科研单位要树立长远观点,搞好远近结合,不断完善科研条件,保持自己科技优势。要正确处理科研与创收的关系,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合理调整内部分配关系,集中优秀人才和优良条件,保证重大项目的完成。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发扬团结协作和无私奉献精神,充分调动广大科技战线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九、加强技术监督工作

促进科技进步,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是技术监督的重要任务。必须坚持以标准化、计量为基础,以质量为中心,全面做好技术监督的各方面工作。

为保证技术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要加速建立电力工业技术监督的体系,加强归口管理,逐步理顺各方面的关系。

认真贯彻执行《标准化法》,抓好标准化体系和标准的清理整顿工作,使现有电力标准转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逐步健全全国性和行业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立完整的电力标准化组织体系;加强企业的标准化工作,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

全面实施我国法定计量单位,完善电力计量的传递,抓好计量的认证和企业的计量定、升级工作。大力加强质量监督和管理,完善电力检测体系,重点抓好设备制造、安装施工、性能检测和产品许可证的质量监督工作,保证设备的长期安全稳定运行。

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电力科技进步的支持与服务系统

情报、信息、学会、协会、出版等方面的工作是电力科技的组成部分,必须予以充分重视。

加强电力工业行业和网省局系统的情报信息工作,使情报信息的收集、存贮、检索和咨询服务手段逐步现代化,有效地推动科技发展。要在财力、物力、人力上给予适当支持。

要继续加强协会、学会和技术开发服务机构的工作,充分发挥各种科技团体的协调作用,广泛开展学术交流与咨询服务工作,协助各级领导和企业搞好学术交流、技术方案论证、科技成果评议、科技知识普及等活动,发挥参谋和助手作用。

要支持电力工业的科技刊物与图书的出版发行工作,讲求质量,注重效果,为发展科技与教育服务。

十一、广泛深入发动群众,搞好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工人三结合搞好企业科技进步工作,必须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行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工人三结合,发挥各方面的特长和作用。针对企业科技进步工作中的重点内容,组织专门人员进行科技攻关是必要的,同时还要发动群众,开展群众性的技术革新活动。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推动企业科技进步归根到底要有人才。要十分重视人才的培训和使用,不断提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工人的素质,充分发挥各种人才的聪明才智,这是企

业科技进步的重要基础。要加强智力投入,完善职工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努力提高全体职工的业务素质。

十二、健全科技管理体制,加强对科技进步的领导

电力工业的科技管理体制应随着科技进步的发展而不断完善。从部到各网省局及各企事业单位,应形成一个分工明确、机构健全、统筹协调、管理有效的科技管理体系,以制订和推行有关科技进步的方针、政策、规划和计划,并能有效地监督执行。

各网省局和企业必须建立和健全局(厂)长领导下,总工程师(或分管科技的副局长或副厂长)负责的科技管理体系、技术开发体系、技术进步指标考核体系。网省局要加强科技管理机构,配备必要人员,使科技管理工作更好地适应电力工业科技进步的要求。

部将建立电力科学技术委员会,网省局也可建立相应的科技进步咨询参谋机构,充分发挥老科技专家和中青年科技骨干的作用,为部及网省局的科技发展提供咨询和建议,使领导决策进一步民主化和科学化。

第二篇: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创业文化建设

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创业文化建设

刘 瑛

在推进全民创业的进程中,如何提高吉林全民创业的内在品质,努力实现科技型企业的持续成长?笔者认为:“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以专利技术为载体,推进科技人员创业,带动各类人员就业”,尤其是在当今社会,科技与经济、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相互之间的影响越来越大,如何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特别是以科学技术为支撑,推进创业文化的建设,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已是长春科技工作研究和破解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长春市在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创业文化建设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收到了预期效果。

一、确立科技创新主题,营造创业文化氛围

作为经济欠发达的城市,经济如何才能快速发展,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究竟差在那?笔者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后,再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较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创新创业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差异。温州经济之所以发展速度快,得力于先进的创业文化。温州人把下岗当作转岗,而我们呢,把下岗当作失业;温州人凡事不空想、空谈,而是试着干,而我们呢?只想和看,干怕担风险;温州人凡事自己想,自己解决,而我们呢?等、靠、要,市场意识淡薄;温州人人人都想当老板,不愿当打工仔,而我们呢,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就心满意足了,创业欲望不强;温州人大钱要赚,小钱也赚,而我们呢?大钱赚不来,小钱不愿赚;温州人只要有钱赚,什么苦都能吃,而我们呢?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工作挑着,检着干;温州人团队意识强,而我们呢?靠单打一发展的较多,在优势互补及团队合作方面较差;温州人不满于现状,总是追求进一步发展,而我们呢?当事业取得一点成绩后,有一种小富即安的满足感。温州的发展实践告诉我们,全民创业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是推动一个地区发展振兴最根本的原动力。如何使全市各类科技人才走出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增强企业技术人员、大专院校科研人员、大学生、研究生、农业技术人才等群体的创新创业意识,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创业文化建设,这是在推进长春科技发展过程中要着力解决的问题。结合贯彻党和国家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全民创业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全民创业的工作部署,近年来,长春市以各城区、各行业为载体,开展了以科技创新促人才创业为主题的教育活动,着眼于营造科技创新创业氛围,强化科技创新发展意识,树立创新创业发展观念,优化创新创业发展机制,改善创新创业发展环境,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了科技创新促人才创业、人才创业带动各类人员就业系列活动。积极引导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参与到“支持创业,投身创业”中来,倡导“人人都是创业主体,人人都是创业环境”的观念,极大的调动了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近年来,长春市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扶持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政策,如长春市新星创业计划、长春市专利扶持计划、长春市科技创业风险投资促进百户企业快速成长工程计划等政策,以各行业、城区为载体,以专利技术项目为主题,以创新创业人员为主体,积极开展科技创新促人才创业,人才创业带各动类人员就业活动,经过反复广泛的宣传发动,开展专利技术进社区巡回展,举办专利技术项目推介会,进行创业扶持政策宣讲和指导,召开科技促创业暨再就业典型经验报告会等形式,在全市形成了“为人才搭建舞台,让科技促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浓厚氛围。

二、努力塑造人文精神,树立创新创业理念

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来引领创新创业发展,以什么样特色形象来展现城市独有的魅力,以什么样的创业创新环境来吸引人才、项目和资金。作为吉林省会,区位条件优越、科技力量雄厚、文化底蕴深厚、自然环境优美的城市,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创业文化建设,已从初期的口号逐步形成全市上下共同的创新创业理念和文化氛围,成为一种共同追求的创业目标,成为长春市科技创新与创业文化建设的集中体现。广大科技工作者动情的讲:“区域发展最根本动因不是储藏丰富的物质资源,不是充裕活跃的金融资本,不是原有的经济基础,而是人们内心涌动着的挥别贫穷、奔向幸福的强烈渴望,是人们内心涌动着的创业激情。”长春人文精神作为一种城市精神,首先体现在城市市民的创新创业观念上。军转干部孟宪昌教授深有感触的说:过去我是部队一名教官,只是把我学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我研究的科研成果没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退下来后,我潜心研究的21项专利成果,已经有5项专利转化为商品,是党的富民政策好,给我们科技人员提供了一个创业机会,使我在创业过程中既得到了利益上的回报,又获取了精神上的需求。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认为,创业需科技领衔,科技需与创业相结合。作为吉林省科技文化的中心,又体现在为市民营造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环境中。如何依托社区宣传阵地,提高居民科学文化素养,民康街道健康胡同社区主任刘鹏举如实说:近几年,我们紧紧围绕贴近实际、心系百姓、服务于民这一中心,以弘扬科学文化精神、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传播科学文化思想和科学方法为主要内容,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良好社会氛围。我们充分利用社区网站、图书阅览室、科普宣传画廊、放映露天电影、举办专利技术推介会和科技创业典型经验报告会等有效宣传媒体,及时传递科技、科普信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参与的舞台和了解科技进步的窗口;依托科普教育示范基地组织开展系列活动,专门组织实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建立社区(家庭)心理支持体系”,“反对邪教、保障人权”、“崇尚科学、反对邪教倡议书”,“老少读一本书,弘扬科学文明,学习成功榜样,培养创新意识”,举办老年秧歌队、老年太极剑队、绿荫合唱团等科普文体等活动,形成了“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良好局面,为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十分有益的作用。

三、着力激活创业主体,培育创新典型示范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也是创业创新的主体。只要让群众的创业个性得到充分的解放和张扬,才有千百万充满创业精神和竞争活力的市场主体脱颖而出,才有千百万企业应运而生,经济发展才有持续增长动力。近几年,长春市以各行业、城区(社区)为载体,以激发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创新创业热情为切入点,深入城区(社区)巡回宣讲为什么要创业,怎样创业;筛选专利技术项目深入基层进行推介;讲解配套政策进行扶持;通过典型示范进行引领,贴近居民服务百姓的实践活动,形成了科技人员创业的生动局面。几年来,我市着力培育了一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科技创新创业人员典型,它们中间有来长春创业的海归博士和农民,有硕士毕业生和工程技术人员,还有退休人员和大学教师等。它们的创新创业经历和典型经验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全市影响颇深。金磊,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博士,海外学子。1997年9月,金磊以技术入股的形式与长春高新技术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组建了长春金赛药业,出任总经理。他利用国际先进的“分泌型表达技术”成功地研制出“金磊生长素”等基因工程系列产品全部为国家专利产品,开创了国内基因制药的先河,成为国内基因制药领域的一颗明星,海外学人创业成功的经典案例。去年,长春金赛药业成为国内唯一被指定为基因工程中试孵化基地的企业,同时也是吉林省唯一被指定为国家基地的制药企业,并获得了国家专项资金(2千万元)支持。公司总经理金磊说:“如果没有各级政府的政策扶持,不可能有金赛药业今天。” 截至2008年8月,企业自主研发上市的产品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利润总额3亿元,上交税收7900万元。企业目前正在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力争在三年内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五年内达到30亿元的目标,成为吉林省生物基因药业的领头羊。青年农民李怀财2001年由蛟和市来长春创业,由他创建的草莓育苗科技示范基地已被列入长春市2001年农业创新计划和国家星火计划,经过几年的建设,基地 已经初具规模,经营面积已达200公顷,品种组合高效技术等多种科研成果用于生产,年产草莓苗3000万株。现已带动周边农民500户,培育草莓专业人员1000名,户增加收入5000元。2003创建长春长白瑞雪农科有限公司,目前,草莓生产基地已辐射深圳、北京、哈尔滨等城市,基地面积2000多公顷,产品出口韩国、日本、俄罗斯、美国等国家,颇受好评。对草莓产业在国内、外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硕士研究生张晓莉,2002年组建创业团队,成立长春市联创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经营软件开发、电子商务及管理、技术咨询服务,他们研究的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开发及推广系统平台建设被评为2003年中国科技商业计划书大赛优秀奖,该公司研究开发的提供培训管理系统、MAPONE平台科技管理网络系统等项目分别被中国农业银行长春培训学院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所应用。公司采用第五代开发语言的互联网系统快速开发工具WebFusion5.0,已通过吉林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鉴定,本产品被国家科技部专家授予国家级重点新产品,并得到吉林省科技厅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扶持,同时解决15名大学生毕业生就业问题。张兆华原是长春一汽搞工企自动化的一名工程师,为了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在农业上,2001年三人合伙投资80万元,组建长春市绿洲有机农业公司,他们研究的温室技术集成应用,被列为2003年长春市农业创新计划,目前温室的取暖、农产品的施肥和土壤、空气、水、肥料的控制,均采用太阳能集热系统、自产无公害沼气肥和臭氧消毒技术。引进国内外蔬菜新品种60多个,3个品种获2002年农博会金奖。公司应用生物技术组培的新品种提 供当地农民种植。退休职工逯永江工程师,利用三年的时间,投资十几万,研制成功数码影雕技术。该技术加工速度快、制造成本底、效果逼真,他将传统工艺数字化。应用在超硬材料上,能在石才、陶瓷、玻璃、水晶和玛瑙上刻绘出人物肖像、手迹名言等文字和图案。目前,这项技术成果已应用在长春息园墓地的墓碑人物肖像雕刻上,已有十几位下岗职工参加此项技术推广工作。实践证明,只有政府营造良好的创业文化与科技创新环境,每个创业主体才能释放出巨大的活力,从而真正形成科技创新与创业文化互动的局面。

四、突出强调以人为本,优化创业文化环境

建设新长春,发展新长春,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培育创业文化,必须紧紧围绕发展来展开,围绕创新来推进,围绕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来落实。长春市在建设创业文化的实践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把培养创新创业文化的过程融入到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增强城市的创新动力之中,把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紧密结合,为百姓解难题,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竞争力,”这是长春市委、市政府对全市人民提出的动员令,并要求全市人民把打造一流环境作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与创业文化环境,长春市科技工作突出体现在为企业和科技人员搭介信息交流平台,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一是提供融资环境。积极引导和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业参加制作商业计划书,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种形式的科技博览会、融资会、展会,面向社 会进行项目融资推介。几年来,全市共组织撰写商业计划书2000余件,参加各类项目推介会数十场,其中:专利技术项目1000余件,项目融资近5亿元;二是提供创业环境。引导具有一定组织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带着符合产业政策科技项目参加创业计划,领办、创办科技型企业,争取政府政策扶持。转化专利成果500余件,200余人应用专利技术创办了科技型企业,三是提供培训环境。本着干啥学啥、缺啥补啥的原则,创造条件开展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如在朝阳区、绿园区、双阳区等乡镇、50多个村(屯),围绕项目市场开发、产品营销、效益分析及技术操作等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深受农民兄弟的欢迎;四是提供项目对接环境。为民企和专利技术项目人牵线搭桥,如在六个城区100余个社区开展专利技术巡回展,在东岭等20个社区举办科技促创业典型经验报告会,在职工新村等30个社区组织技术项目对接会,形成了广大科技工作者参与和实践的浓厚氛围;五是提供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建立50个科技、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宣传专利技术保护政策,推介专利适用技术项目,引导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拓市场、搞营销、学技术,增强自主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真正认识到专利技术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性。2008年长春市专利授权量达到1814件,其中:发明425件,实用新型1170件,外观设计219件,与去年同期比分别增长8,8%,23,5%,8,2%;六是提供致富信息环境。建立了覆盖全市的科技信息网络体系、设立科普宣传和专利技术推介画廊等多种方式,广泛搜集农业科技信息,为种养业结构调整、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增加收入开辟了广阔途径。综述:几年来,长春市在围绕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创业文化建设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着力解决了老百姓普遍关心的问题,为创业文化夯实了民生基础。现在长春市广大科技工作者,既是建设创业文化的参与者,也是创业文化建设的受益者。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科技创新促人才创业,人才创业带动各类人员就业的文化体系建设,正在长春市这座美丽、和谐的城市不断深入持久的开展下去。

长春市南关区科学技术局

2009年11月15日

第三篇:依靠科技进步 加快农业发展

依靠科技进步 加快农业发展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必须把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落实到各项工作实际中去。科学发展观对农业的指导意义:一是促进理念的转变,突破传统农业的思维,用工业的理念来抓农业,把现代科技、现代管理、现代设备注入到农业生产过程,实现农产品的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二是指导实践,在农村经营制度的完善的实践中,要让农民充分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最大限度地获得土地提供给农民的收入;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要让农民依托区域资源,发展最有保障和支撑作用的优势产业;在新型农民构建的实践中,要多渠道、多层次地培训农民,既要培训农业技术,让农民当好农民,又要培训非农业技术,转移输出农民,让农民不当农民。三是规范行动,要以科学发展观来规范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优势产业布局、农技推广应用、新型农民培训、科技进村入户、产品加工增值等一切行动的出发点都要贯穿科学发展观。四是创新机制,重点是要创新农业的投入机制,整合农业项目,围绕产业实施项目,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吸引农业龙头企业入住发展现代农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一、我镇农业的现状

截止到2008年底,全镇种植业占地面积3800亩,其中粮食占地2500亩,播种面积2500亩,粮食总产达到40万斤。蔬菜占地6000亩,其中正在建设的蔬菜基地2个,莲藕种植面积9000余亩,并且我镇成功申请了“玉湖”商标。我镇多次荣获河东区农业生产先进乡镇称号。

二、我镇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名牌产品少,产品特色不够明显。自1997年我镇成功申请 “玉湖”商标作为莲藕商标外,这些年农业方面的品牌争创意识不够。品种结构不够优化,品牌效应较弱,缺乏能够代表我镇蔬菜的名牌产品,影响了知名度的提高和规模特色作用的发挥,2、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因宣传、推广、管理力度不足,基地环境建设和管理相对滞后,按标准化生产的意识不强,不能严格执行标准,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

3、设施农业规模小,水平低。全镇塑料大棚面积816亩,占菜田总面积的14%,造成蔬菜生产整体效益水平较低,缺少一带动蔬菜生产发展的高标准示范区。

4、产业化水平偏低,组织化程度不高。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大型龙头企业少,不能带动更多的农民进入产业链;产、供、销三方面监管和联结机制还不够强,组织化程度低,作用发挥的不充分。

三、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措施

我镇要着力发展现代农业,本着城区优势,以依托本镇特色脱水产业,面向国内外市场,加快发展生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尤其是出口创汇农业提升农业产业水平,融入世界农业之中;发挥人才、科技、资金、市场的优势,不断拓展农业空间、拓展农业功能,转变农业增长方式,走集约、节约、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满足经济社会的多种需要;发挥脱水产业,经济能力强的优势,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方针。加快以城带乡,工业反哺农业的步伐,又快又好地发展现代农业。横向上大力发展农业新兴产业,形成全方位、多元化的农业产业;纵向上进一步调优农业结构,全面提升产业水平,形成真正的效益型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把八湖镇建成临沂鲜菜园,脱水产业的原料生产基地,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搞好产业布局规划,科学确定区域农业发展重点,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推进蔬菜、花卉等园艺产品集约化、设施化生产,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结构升级,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培育知名品牌。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严格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全程监控,切实落实农产品生产、收购、储运、加工、销售各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责任,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支持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加大农产品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力度。

(二)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顺应世界科技发展潮流,着眼于建设现代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强农业技术研发和集成,重点支持良种培育、丰产栽培、农业节水、疫病防控、防灾减灾等领域科技创新,尽快获得一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优良品种。适应农业规模化、精准化、设施化等要求,加快开发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业装备设施,重点在田间作业、设施栽培、健康养殖、精深加工、储运保鲜等环节取得新进展。推进农业信息服务技术发展,重点开发信息采集、精准作业和管理信息、农村远程数字化和可视化、气象预测预报和灾害预警等技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加强对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院校的支持。依托重大农业科研项目、重点学科、科研基地,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培育农业科技高层次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稳定和壮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普及,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农科教结合,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同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开展多种形式技术合作。

(三)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条件。大规模实施土地整治,搞好规划、统筹安排、连片推进,加快中低产田改造,鼓励农民开展土壤改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保护性耕作,提高耕地质量,大幅度增加高产稳产农田比重。推广节水灌溉,搞好旱作农业示范工程。支持农用工业发展,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

(四)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创新管理体制,提高人员素质。开拓农村市场,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完善农业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减免运销环节收费,长期实行绿色通道政策,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保障农用生产资料供应,整顿和规范农村市场秩序,严厉惩治坑农害农行为。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五)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提高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能力,拓展农业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强化农产品进出口检验检疫和监管,提高出口优势产品附加值和质量安全水平。,

第四篇: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绿豆产业

依靠科技进步 发展绿豆产业

2006/07/31农业工作交流

依靠科技进步 发展绿豆产业 横山县位于陕西省北部,是全省绿豆生产大县,全县总人口3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万人,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97元。总土地面积4333平方公里,土地资源广阔,有农耕地95万亩,其中“三田”面积56万亩(水地18万亩、梯田33万亩、坝地5万亩),土质多为黄绵土,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适宜绿豆等旱地作物生长。改革开放以来,该县依托独特的地理、气候、土壤资源,不断试验示范,在选育出适宜该县栽培的横山黑荚和黄荚大明绿豆品种的同时,积极推广高产栽培技术,种植规模逐年扩大,单产水平稳步提高,农民收入明显增加。1998年以来,全县绿豆种植面积稳定在25万亩左右,占全县农作物种植面积的22.7%,平均亩产60公斤,年产量1.5万吨,约占全县粮食总产的14%,年出口量1.2万吨,占全市绿豆出口量的60%、全国绿豆出口量的10%、出口日本国绿豆总量的30%,出口率80%,商品率90%,年创汇1000多万美元。全县人均豆产品收入由1997年的136元增加到2003年的3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由18%增加到25%,绿豆产区仅大明绿豆一项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6.6%,成了农民脱贫致富的“金豆豆”。

1986年,省农业厅将横山县列为全省名优杂豆示范县,1996年,横山又被省技术监督局确定为绿豆标准化生产示范县。横山大明绿豆个大(粒径≥3.2mm)、色鲜(油绿一致)、粒重(百粒重≥6.5g)、发芽率高(99%以上)、营养丰富(蛋白质≥26%,淀粉≥55%,且富含多种维生素),在国内外市场上畅销不衰,不可替代,已成为世界名牌,并被日本国指定为进口免检产品。为此,横山县委、县政府于1999年进一步确立了发展大明绿豆的整体思路,将豆产业确定为全县农业两大主导产业之一,并于2000年制定了《横山县豆产业发展十年规划》。目前,横山县已成为榆林及周边地区的绿豆集散地,现有规模较大从事绿豆经营的企业4家,绿豆购销网点100多个,年加工能力3.4万吨。实力最强的横山进出口公司1996年以来累计创汇近5000万美元,其中2003年出口创汇1089万美元,稳居西北五省(区)县级外贸企业创汇大户之首。

一、依托科研单位,积极研究创新 横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长期从事绿豆品种选育和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工作,在实践中摸索出绿豆高产栽培规律,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横山大明绿豆就是农技人员对当地农家品种,经过多年的选育,最终形成的优良品种。该站主持研究和推广的《横山县山旱地绿豆综合高产栽培技术》,累计推广面积达180万亩,增产绿豆2.7万吨,创外汇1500万美元,1991年获市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同县技术监督局,编写了《横山大明绿豆标准体》一书,制定了横山大明绿豆生产的各项标准及规范化栽培技术;2001年,完成的《绿豆丰产栽培技术推广项目》,获陕西省农业推广成果二等奖;2001年,借鉴山西农民专家刘笑“W”抗旱栽培技术,结合我县农业生产实际,经过连续几年的试验研究和技术创新,总结形成了适合山区推广应用的旱作农业新技术:《旱地绿豆双沟覆膜栽培技术》,通过田间实际推广应用,增产增收效果明显,综合效益十分显著。

二、推广科学技术,提高绿豆产量

1、水平沟种植和“三改一防”农艺措施。我县绿豆种植历史悠久,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多以零星带种和混作为主,面积不过2-3万亩,亩产仅20多公斤,基本用于自食。八十年代初,借鉴水平沟谷子种植的成功经验,总结推广了水平沟绿豆种植技术,同时配套推广了“三改一防”农艺措施,即:改带种为固种,改撒播为条播,改白籽下种为平衡施肥,病虫害防治实行统防统治,使绿豆单产显著提高,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近年来,大明绿豆水平沟种植面积达20万亩以上,平均亩产60公斤左右。

2、双沟覆膜栽培技术。1999年在原王有地乡首次试种旱平地起垄覆膜

大明绿豆50亩,在遇特大旱灾、大田绝收的情况下,平均亩产达到42公斤,一举获得成功。2000年在横山镇曹阳湾村采取平覆膜的办法,在有补水条件的高抽地试种50亩,平均亩产125公斤。2001-2003年在全县各大区域大面积示范旱平地双沟覆膜栽培技术,平均亩产93公斤,较大田亩增产50公斤,2001年,曹阳湾村冯树元的0.8亩高抽地示范田,亩产达到216公斤,创我县绿豆单产最高记录;2003年,横山镇高丰村邵胜来的1.2亩旱地示范田,亩产达到163公斤,成为我县旱地绿豆的高产典型;今年全县双沟覆膜绿豆面积已达到1.5万亩,目前长势良好,预计亩产可达100公斤以上。

三、实施种子工程,打造绿豆品牌 1997年以来,我县连续六年干旱,农民为在土地上获得一定收益,不得不种植一些小日月绿豆应急,导致大明绿豆品种混杂退化,产量低而不稳。另一方面,大明绿豆已在我县种植二十多年,但绝大多数农民从不选种,种子同商品、食用绿豆没有多大区分,加之在栽培中不少地块重茬、照茬,密度过大,氮肥施用较多,导致大明绿豆颗粒变小,色泽变暗,品质变差。为此,我们把大明绿豆的提纯复壮和良种繁育作为保名牌、创名牌的一项主要工程来抓,及时成立了“横山县农业主导产业开发研究中心”,并在县财政十分困难情况下,拨专项经费,用于大明绿豆种子工程建设。组织广大农技人员,根据种子选育的系统选择法和混合选择法的基本原理,制定了《横山大明绿豆提纯复壮实施方案》和《横山大明绿豆良种繁育实施方案》,2002-2003年,繁育良种2000亩,生产种子200多吨。在种子提纯复壮选育过程中,把好选种、播种、田间管理、去杂去劣、收贮加工等生产环节,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加工要求。近年来,我们基本上解决了农户长期以来形成的种子自留自用、品质退化的问题。

四、发展有机生产,培育后续产业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善,健康、环保、无污染的绿色食品成了人们追求的时尚。横山南部山区处于无工业污染、生产中极少使用化肥、农药的雨养旱作农业地区,其产品无有害物质,是自然状态下生产的绿色农产品,是人类“回归大自然”的天然食品。为此,县农技站和县粮油批发公司组织专业人员,大量查询资料,了解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的基本概念,并结合当地农业生产条件,制定了《横山大明绿豆有机栽培技术》,2001-2002年,横山县党岔和武镇生产的有机大明绿豆达到日本JAS的有机认证,两年出口500多吨,不但为申请国际其它有机认证机构的认证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准备,而且为我县大明绿豆生产开辟了新的发展途径。

五、组建专业协会,实行订单种植 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壮大、扶持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现阶段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们大胆尝试“公司+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已取得了初步成功,去年横山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投资79万元,与县内22个村委签订了保护价收购合同,建立订单生产基地1.5万亩。为了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今年在省市农业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我县组建大明绿豆专业协会24家,其中乡镇级1家,村级23家,在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帮助农户与龙头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同关系,既给农民吃了“定心丸”,又帮助龙头企业建立了稳定的生产基地,达到了两者“双赢”的目的。通过推行“公司+协会+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实行“订单种植,合同收购”,横山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今年投资119万元,提供精选大明绿豆种子45吨,地膜45吨,农机具230多台(件),签订种植合同23份,面积3.5万亩,其中双沟覆膜绿豆1.5万亩,合同种植户3381户,保底收购价每公斤4.2元,预计增产绿豆900多吨,增收378万元,项目区农民户均增收1200元。

目前,我国已加入WTO,绿豆生产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其面临的机遇将大于挑战。只要我们积极依靠科学技术,高度重视绿豆产业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加大绿豆品种选育和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推广力度,必将促进我县绿豆产业走上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道路。

第五篇:中心城区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可持续发展

中心城区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可持续发展

陈喜乐、李伟、邓承果、陈成锴

思明区作为厦门市政治、经济、商贸、金融、文化和教育中心,如何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可持续发展,对于厦门特区的整体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和科技部《可持续发展科技纲要》,促进思明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和区域竞争力提升,发挥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的中心城区作用,特提出若干建议,以推动全区可持续发展科技工作。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遵循“强

三、优二”的发展原则,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空间布局,促进企业集聚,提升经济素质,增强质量效益。力争培植一批年纳税额超5000万元的企业,年产值超5亿元的工业企业,年营业额超10亿元的商贸企业,引进和培植一批具有较强辐射力的营运中心,拥有一大批市级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

1、建立科技创新体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建立和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为主的知识创新体系,以及社会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和多元化投资体系,基本形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精干高效、纵深配置”的区域创新体系。

加快建立研发体系,引导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建立研发机构,使研发活动更多地向企业转移;鼓励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省级甚至国家级的技术中心、检测中心,以及设立博士后流动站等。建立健全成果推广、技术交易和专利保护等创业服务体系,建设人力资源、技术、管理和设备资源四大服务平台,为吸引外资、科技合作项目和技术交流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平台。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努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形成知名品牌,营造技术创新的市场环境,推进高新技术研究成果转化。继续发挥政府对科技投入和技术创新的引导作用,加大财政投入,确保本级财政科技三项费用投入不低于财政决算2%的比例。采取入股、贴息、有偿使用、风险投资和无偿资助等多种形式,引导形成以企业投入为主,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

2、大力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

突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加快成果转化,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光电和软件产业为发展重点,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形成和壮大产业集群,加快1221

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建设。充分利用软件园二期建设的契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改善投资环境,努力培育壮大软件产业,形成新兴支柱产业。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努力提升区域内工业现代化水平。

实施高科技产业工程,大力扶持以科技产业园、软件产业园等重点园区和重点企业,发展壮大光电子、软件、生物与新医药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建设国家863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多方筹措资金,大力引进国家863科技成果和国家创新基金项目;加快同安工业集中区思明园等区域外工业“飞地”建设,引进相关产业配套企业,引导外迁企业有序转移,迅速形成园区生产能力。

大力强化各类科技孵化器的功能,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孵化成功率,促进中心城区科技骨干企业群体的形成;进一步通过典型示范,增强企业的科技意识,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真正成为科技进步的主体,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强产学研联合,形成企业、科研机构、高校、中介服务机构和政府机构相互联动的创新网络及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有效机制和途径,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培育核心竞争力。

3、大力实施科技兴商,发展完善商贸业

坚持内涵集约式发展,通过政策扶持,宣传引导等方式,鼓励企业在商品结构、经营特色以及内部管理等方面进行调整,发展多种业态,提高商业档次,形成个性鲜明的品牌服务特色,扩大服务层面和服务对象,进一步完善大型超市、购物中心、专卖店和专业店的建设,实现以市场为导向,传统百货与现代百货、综合百货与主题百货、单体经营与专业连锁经营相结合的多元互补的商业经营模式。建立电子商务网站,培育网络营销顾客群,推动大型商场建立网上交易的现代营销方式。

通过政策引导,合理优化配置商业布局,推进商贸业业态的战略性调整。重点推动中山、富山和会展三大商圈的形成,根据各商圈的市场定位和不同的消费群,发展各具特色的商业业态。不断完善中山路旅游休闲购物步行街、禾祥西路特色商业街、文灶—SM商业城的大型百货和大卖场聚集的街路、明发商业广场步行街、厦大旅游文教一条街、(滨南)厦门电子数码街、(滨北)文化体育用品一条街、龙头路旅游商业街等专业特色街(路)的建设,提高商贸业现代化水平。

4、发展科技服务业,促进经济繁荣发展

增强对发展科技服务业重要性的认识,采取切实措施,尽快把思明区的科技服务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加快发展管理咨询、信息中介、风险投资、金融保险、会计法律、商务会展和物流运输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创意产业等新兴文化产业,努力提高现代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采用多种方式,增加对科技服务业的投入。争取在财政拨款、银行贷款业务中,为科技服务业开辟资金渠道。鼓励个人集资,吸收海外资金等多种方式集资兴办科技服务业,同时大胆尝试通过发行债券、股票等改革措施,多方面筹措资金。形成全社会认识、尊重科技服务价值的氛围,按质付费,逐步建立科技服务业合理的市场规则。

积极协商各有关部门,力争减化审批、登记、注册手续,在严格把握经营范围和人员素质的条件下,合理降低兴办科技服务机构的最低开办资金和人员数量标准。严格实行政企分开的原则,减少行政干预。鼓励科技服务业机构实行自由组合、自主经营、自筹资金和自负盈亏的原则,交易价格随行就市,实行市场调节。

积极支持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兴办科技服务业。基础性研究机构和技术开发型机构中富余和闲散科技人员可以转入科技服务业;对大部分可获得直接经济效益的社会公益型的服务型科研机构,要努力创造条件,使其逐步转化为科技服务业经营实体,逐步实行企业化经营;对少数为国家重大决策提供分析、论证的软科学研究机构和以获取社会效益为主的公益型科研机构,给予重点支持。鼓励从政府机构精减下来的以及分流出来的科技人员兴办科技服务业。积极鼓励离退休科技人员从事科技服务业,对接近退休年龄进入科技服务业的人员,可提前办理退休手续。

5、依靠科技发展旅游业,做大做长产业链

依靠科技做好旅游规划,利用显山露水、植被茂盛的资源优势,挖掘现有的旅游资源,开发一批新的旅游景点,开展“绿色生态休闲游”和“近海旅游”等。建设旅游业的基础设施,加强与商贸、旅馆业和会展业的协作,做大做长产业链。提高以旅游业为主体的服务业科技含量和信息化水平。推行旅店业信息化管理,建成旅游局域网,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示和介绍区域内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对旅游等服务业从业人员进行信息化知识和技能的普及教育,提高服务质量,完善旅游环境。提升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的技术含量,运用高新技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综合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开发旅游项目。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传统旅游商品档次,开发档次高、创意新的旅游纪念品,建立旅游商品生产基地。

大力发展科技旅游,针对目前科技旅游方面存在的问题,如旅游科技基础薄弱、旅游科技投入少、高新技术介入旅游业的程度低、旅游决策科学化和经营管理信息化程度低、旅游景点产品设计的高科技应用水平低、缺乏集高品位、高质量、参与性、娱乐性和知识性于一体的多元化产品等,有效地开发和利用现有和潜在的科技旅游资源,使科技旅游资源的潜在优势真正转化为现实竞争力。在科技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应坚持以科技为先导,按照科学论证、科学规划和科学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主题明确和品牌鲜明的科技旅游产品。高度重视产品品牌的塑造,在内涵上突出科技旅游产品的高科技文化底蕴,如文化观光、科技会议、科技工业、科技农业、科技商务和科普旅游等。

推动信息化建设,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坚持以信息化促进城区发展,围绕移动化、微型化、多媒体及融合型的发展趋势,开发信息技术和产品,提升现代服务业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效率,满足人们居住、交通、教育、工作、医疗和娱乐等方面需求,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加大科技投入,推动社会事业的技术进步

强化对各项社会事业的科技投入,在城区建设、环境治理、城市管理、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等领域,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进一步提高城市建设与管理的科技水平,加快城市现代化步伐。促进各种减轻自然灾害重大技术的推广应用,提倡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为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与工作环境。以青少年为重点,以普及科学思想、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为主要内容,借助各种传播手段和教育形式开展科普工作,宣传科教兴国战略,增强全社会的科技意识,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搞好流行性疾病防治技术的推广工作,依靠科技提高公众的卫生与健康保障水平,提高人口素质;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与相关设备、建立食品安全监测与评价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

2、建设数字思明,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广,通过建设各类信息化示范工程,如城区和社区信息化、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现代远程教育平台与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等示范工程,逐步推进区域、产业、家庭和公共管理信息化,基本形成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体系和数字化、网络化环境。重点围绕“智能港建设1个应用方向,开发2项战略产品和功能,攻克3项关键技术”,带动信息产业的发展,构建相关产业链,成为国内重要的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和产业化基地,使思明区从信息港走向智能港。

依托传感芯片、传感网络等多种数字技术,建立面向普通疾病治疗的社区化智能医疗服务系统和面向防火防盗及监护服务的家庭安全系统,实现管理者、服务提供者和住户三方在社区环境中的实时信息交互,营造和谐安全的社区环境。通过通信、控制和互联网等高技术的应用,建立交通网络平台和决策系统,全面实现城市交通智能化管理,提高道路交通网络有效通行能力。建立城市现代物流信息平台,使厦门成为世界信息枢纽和物流产业中心,为厦门成为国际航运中心奠定基础。

3、立足与公众的交互性,加强社区信息化建设

整合已有信息资源,利用已建设的软硬件资源和先进的网络信息化技术,构建面向社区管理者、企业和全体居民的信息化社区“六个一”服务体系,即建成一个多媒体自助终端网络,一个多功能社区动态网站、一个社区服务基础支撑平台、一个社区信息资源库、一套社区基础业务服务系统(包括社区行政办事、物业服务、电子商务等)和一套完善的社区市场

化运作体系。

构建“社区服务信息亭”数字化社区服务模式,在项目的推广实施过程中,为思明社区信息化的市场化运作,摸索出一套可行的方法。建设社区基础数据库信息,统一省市各垂直部门基础数据格式,力争实现省市各垂直部门间能共享基础数据。推进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系统新版应用,实现区、街、社区三级计划生育管理信息相互共享和数据高速传输。

4、依靠科技进步,创新公共管理体制

加强软科学研究,建立健全决策咨询机制,推进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提高决策水平。通过加快政府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建立起“精简、统一、高效”的管理体系,全面提升政府的服务功能和服务效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规范便捷的审批制度,更好地方便服务群众。加强依法行政,进一步落实政务公开制度,增强行政管理行为的透明度,强化权力监控、效能监察和经济审计。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和公共服务功能,努力提高公众享用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积极提倡和发展政府购买服务,努力提高公众享用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

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及中心城区功能定位,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努力实现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1、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区建设

树立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理念,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通过循环经济、节约型社会试验点的项目建设,逐步丰富生态城区的内涵,推动生态城区的建设步伐,打造产业生态链。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城区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依靠科技进步,选择新的发展模式,把经济发展同保护生态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发展资源节约型经济。积极探索中心城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模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促进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应用,提高生产效率,保护并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和水资源。重点推进鼓浪屿循环经济试验点项目的实施,因地制宜建设企业、社区和社会三个层面的循环经济,形成经济与社会的良性循环。指导各单位按集约利用土地原则做好规划和建设,促进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新建建筑严格实施节能50%的设计标准。加大水源地建设与保护力度,强化节水管理,2010年万元生产总值用水量比2005年下降16%左右。

2、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发展环保产业

推广使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能源,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全面提升污染防治水平,建立“低消耗、低污染、高利用率和高循环率”的经济体系。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绿色产品,对传统产业进行“绿化”,改进传统产业的生产工艺,建立“清洁生产”的完整体系,从始端至终端控制污染产生,从源头上进行改善,使产品符合绿色产品的大气、土地和水质标准等。建立生产、营销和消费的完整体系,使真正的绿色产品造福于人类。

加强可再生资源的重复利用,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水平。改变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的单一模式,通过政策引导,促进有利于实现生态良性循环项目的实施。积极推广中水回用技术,提高污水再利用率,建设节水型城区。建立污水处理设施与收集管网相配套的城区污水处理系统,2010年污水处理率将达到80%左右,全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将达到80%以上,重点监管企业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率将达到95%以上。

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建立社会化多元化环保投融资机制,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强环保产业的科研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调动科技人员从事环保产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运用科技手段,建设生态城区

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殷实、健康、文明的生态人居体系为基础,保留与改造古建筑景观,建立融“传统与现代”、“自然与人文”和“经济与科技”为一体的生态文明,发展生态文化与循环社会体系,形成和谐的生态空间体系、绿色行政与生态保障体系。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以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为重点,强化对水源、土地和海洋等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加强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和海岸带的生态保护与管理,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自然生态恢复。防止外来有害物种的侵害。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依法制定生态建设和保护规划,加强对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良好区以及重点资源开发的监督管理。继续推进辖区内公共绿地建设及裸露山体整治复绿工作,不断增加绿化面积和人均绿地面积。2010年思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将达15平方米。推进城市绿化从单一的观赏型向生态功能复合型的转化。保护山体和环岛路海岸线生态环境。结合裸露山体复绿、景点开发建设等工程进行林地改造,突出发展生态公益林。

(作者单位:1厦门大学 2厦门市思明区科技局)

下载能源部关于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电力工业发展的决定(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能源部关于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电力工业发展的决定(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

    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近年来,在省、市科技部门的支持与指导下,我县科技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这个中心,大力实施“科技兴隆......

    我国已到了必须更加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阶段

    “我国已到了必须更加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阶段,科技进步已成为最重大、最关键、最根本的出路和措施。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农产品生产保供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支......

    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 支撑工业绿色发展

    宁梦良委员代表县政协科技组的发言 ——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支撑工业绿色发展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十二五”规划必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

    依靠科技进步提升安全水平

    依靠科技进步提升安全水平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提升安全水平的巨大推动力。只有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才能不断摆脱各类自然灾害对安全生产的侵扰,掌握人定胜天,驾驭自然的主动......

    依靠科技进步 打造特色农业

    依靠科技进步 打造特色农业 兴文县政府副县长万真华兴文作为一个偏远的山区县,要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我县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依靠科技进......

    依靠创新促进发展(精选五篇)

    依靠创新促进发展技术创新在企业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技术创新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企业战略的核心。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技术......

    依靠农业科技进步 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cn依靠农业科技进步 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作者:唐专生来源:《新农村》2010年第07期摘要:依靠农业科技进步,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通过4个月的调......

    十一五电力工业发展成就

    ——“十一五”电力工业发展成就斐然“十一五”期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电力企业以国家大局为重,克服电价调整不到位、行业亏损的困难,积极落实国家能源战略,加快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