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农村新民居建设中推广新能源技术的建议
在农村新民居建设中推广新能源技术的建议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10-12-16 15:45:00 ]作者:商春刚编辑:studa20摘要农村新民居工作正在各地蓬勃发展,根据新能源及其综合利用技术的特点及农村新民居建设的具体情况,针对农村新民居炊事用能、农村新民居冬季取暖用能、农村新民居生活污水处理问题提出关于在农村新民居建设中推广应用生物质能源——沼气、秸秆压块燃料、太阳能多能互补供暖技术、秸秆半气化多功能水暖炉具供暖技术、采用地热温泉供暖技术、水源热泵供暖供冷技术、沼气净化池技术等新能源技术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新民居建设;新能源技术;推广建议
新能源技术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核能、海洋能及由植物茎叶、人畜粪污和工业有机污水等构成的生物质能的新能源综合利用技术[1-2]。为促进农村低碳经济和节能减排工作发展,为解决农村新民居建设中出现的炊事用能、冬季取暖用能等能源短缺和居民小区生活污水处理等问题,根据新能源及其综合利用技术的特点及农村新民居建设的具体情况,特提出关于在农村新民居建设中推广应用新能源技术的建议。
1关于解决农村新民居炊事用能的建议
1.1使用生物质能源——沼气
以平房小院和独家小楼建设的新民居,可考虑在院内地下建设沼气池解决炊事用能问题。也可以以养殖大户为主,建设一个小型沼气工程,采用联户供沼气的方式。户用沼气池一般建设容积为10~20 m3,并配套建设沼气卫生厕所,总投资1万元左右。小型沼气工程一般容积50~200 m3,工程造价1.5万~6.0万元,可供气5~30户。据初步测算,其地下部分的工程造价为350元/m3左右。
建设3层以上居民楼形式的农村新民居,可考虑建设大型沼气工程并实行沼气管道进户的方案。该方案投资较大,可解决1 000户居民用气,需建设500 m3以上的大型沼气工程。加上送气管道、加压设备、炉具等,工程投资一般在500万元左右。
使用沼气解决农村用能问题,是一个较理想的方案[3]。只要严格按照技术要求去做,即可解决一年四季一日三餐的炊事用能问题,还可以改善环境卫生,解决生活污水处理问题,一举多得。但是,除户用沼气池外,小型及大中型沼气工程还要考虑沼气工程的原料——畜禽粪污的供应是否充足的问题。同时,还应充分考虑沼气工程的防火防爆等安全管理问题。
1.2使用生物质能源——秸秆压块燃料
秸秆能源化是比较成熟的技术,目前主要有3种。一是将玉米秸秆或其他植物茎叶粉碎后,用压块机压制成密度大于水的适用于家庭专用炉具燃烧的秸秆压块燃料。该燃料块的燃烧值相当于中等优质煤,市场价为450元/t左右,将是家庭用煤的主要替代品。二是将粉碎的秸秆送进专用的大型秸秆气化炉进行不完全燃烧,产生大量由挥发性气体和一氧化碳组成的可燃性气体,用管道输送到家庭厨房,使用专用炉具进行炊事燃烧。三是用压块机压制成中空的长条燃料棒,经过炭化炉炭化后,制成木炭棒。主要用于饭店烧烤、火锅等的燃料,也可用于家庭炊事。但因造价较高,家庭使用较少。
在采用秸秆能源化技术解决农村新民居炊事用能方面,推广以下2种用能模式比较适宜。一是使用秸秆燃料块并配套使用专用炉具的模式。专用炉具的全称为直燃式秸秆半气化炉。这种新型炉具具有燃烧火旺、封火时间长、可柴煤两用,并且比普通节煤炉具还节煤50%。同时,这种炉具燃烧时烟尘很少,安装恰当时排烟可小于林格曼1级。这种炉具还配备有水暖装置,可带暖气设备给居室供暖,热效率比较高,供暖效果很好。因此,在一定居住条件下,采用秸秆压块燃料并配套新型炉具,将适合解决所有农村新民居的炊事用能问题。该模式安全性较高,不存在防爆问题。直燃式秸秆半气化炉具造价为每台1 500元左右;每个村需配套生产500~800 kg/h压块的小型秸秆压块机1台,减去国家农机补贴后,每台售价为4万元左右。大
型秸秆压块机每台售价根据加工能力的大小,一般在10万~50万元。秸秆压块机工作时耗电较大;小型机最低在22 kW左右,大型机在50 kW以上。二是建设大型秸秆气化站管道供气入户的模式。对于建设有楼房的农村新民居小区,可建设大型秸秆气化站实行管道供气入户。该模式投资较大,解决1 000户居民的供气问题,包括气化站建设、供气管道及料场建设和配套专用炉具等,需工程投资500万元左右。
推广秸秆能源化技术解决农村新民居炊事用能问题,也是一个较好的方案。但还需要考虑秸秆原料是否充足,农村电力供应是否满足,村级变压器容量是否足够大,能否满足秸秆压块机工作条件等问题。建设大型秸秆气化站除一次性投资较大外,还需年年对设备和供气管道进行检修和更换,防止秸秆气化产生的焦油堵塞管道,维修成本和运行成本较高,适合于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庄。同时,还要做好产供气及防火防爆的安全管理工作。
2关于解决农村新民居冬季取暖用能问题的建议
2.1太阳能多能互补供暖
一是平房和独立小楼的取暖问题。采用太阳能多能互补供暖技术,可充分发挥多项技术集成的优势,达到多能互补的作用和冬季取暖不烧煤的节能减排效果。重点推广农村新民居太阳能多能互补采暖房的建设。该技术主要适用于农村新民居的平房和2层小楼的供暖。按取暖面积计算,工程投资为300元/m2左右。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太阳能热水供暖系统(由太阳能真空玻璃管、蓄热水箱、地盘管和自动化温度控制器组成)、被动式太阳能集热墙热风供暖系统、秸秆半气化炊事、水暖多功能炉具供暖补偿系统、节能保暖墙体等四部分。二是楼房的供暖问题。太阳能多能互补技术的最大特点是将几项技术集合在一起。但将其分解成单项技术也可发挥较好的作用。为了解决楼房的取暖问题,可考虑采用将被动式太阳能集热墙热风供暖系统、秸秆半气化多功能水暖炉供暖、墙体保温及地盘管供热结合在一起,解决5层左右楼房的取暖问题,工程造价每户1万元左右[4-5]。
2.2秸秆半气化多功能水暖炉具供暖
一是独立供热模式。如没有特殊的要求,可采用直燃式秸秆半气化多功能水暖炉采暖、墙体保温与地盘管独立供热模式。这种模式适用于各种建筑,不涉及外墙美观和房顶面积的考虑,而且工程投资每户5 000元左右。二是集中供热模式。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建设锅炉房,使用秸秆压块专用供暖锅炉集中供热模式。该模式与常规供暖方式一样,工程投资基本相同。不同的是,该锅炉燃烧的是秸秆压块,需配套秸秆压块机或采购秸秆压块燃料。
2.3地热温泉供暖
地热温泉是取之不尽的热源,有条件的地方在建设农村新民居时,应充分考虑利用地热温泉的热水作为新民居供暖的热源。据地质部门的探查,有针对性地进行开采,充分利用地热能资源。
2.4水源热泵供暖供冷
水源热泵是利用地下水或者地表水(海水、河水、湖水)的温度作为能量来源,向建筑提供制冷或者制热的技术。由于其节能效果好、没有污染,因而近年来受到广泛地重视和发展。水源热泵供暖供冷技术,适用于有一定经济条件且电力充足的农村新民居建筑。适用于需集中供暖供冷的各类平房、楼房。工程投资按供暖面积算,约300元/m2。该技术一次性投资较大,后期管理可实行全自动无人值守,设备用电比空调省电60%,供暖供冷可达到各家按需供应,是比较好的节能减排技术,也是比较理想的解决方案。
3解决农村新民居生活污水处理的有效措施
农村新民居建设中,生活污水的处理是一个难题。推广采用沼气净化池处理生活污水的技术,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措施。生活污水沼气净化池,是将水压式沼气池、厌氧滤器、生物过滤沉淀、好氧处理等多级处理技术于一体的小型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粪便污水、生活污
水首先经过厌氧消化前处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在各种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过液化→酸化→气化降解反应,使有机物质转化成甲烷和二氧化碳,在厌氧环境中杀灭病菌虫卵等好氧生物。再经过过滤沉淀[6]、好氧分解等后处理,使生活污水中干物质含量、COD浓度、BOD浓度降低到排放规定值以下,一般要求达到国家Ⅱ类水标准,最后排放。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可直接用于农田灌溉或排入江河水域中,减轻水体富营养化,有利于保护水资源,具有良好的环保效果。生活污水沼气净化池的运行,实行不需要外加动力的自流,管理方便。而且厌氧消化池2~3年出渣清理1次,平常每半年用污泥出料,在生物过滤沉淀池抽1次沉渣。用沼气净化池处理生活污水,具有投资少、资金分散、施工简单、见效快、管理方便、处理效果好等优点。同时,改善了居住条件,保护了生态环境,美化了城镇。适用于无力集中修建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或城镇管网外的单位、办公楼、住宅小区、宾馆、学校和公共厕所等。采取分散处理的办法,实现整体排放达标无害化的效果。
4参考文献
[1] 孙振锋,贾海燕.农村新能源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09,28(1):68-70.[2] 法忠勇.推进我国农村新能源推广应采取的措施[J].甘肃农业,2007(9):49-51.[3] 刘代琪.大力发展沼气开发农村新能源[J].山西能源,1993(4):22.[4] 李伟.关于新农村新能源建设的思考[J].农村经济,2007(9):107-108.[5] 张道玉,张丽萍.试论21世纪农村新能源建设与发展趋势[J].生物质能动态,2000(1):42.[6] 席劲瑛,胡洪营.生物过滤法处理挥发性有机物气体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29(10):106-109.
第二篇:农村新民居建设中的法律问题与对策研究
农村新民居建设中的法律问题与对策研究
作者:朱文鹏 李玉娥
【摘要】文章从保定市新民居建设的实践经验出发,分析在新民居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法律问题,这其中包括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问题,耕地保护问题,农民宅基地使用权保护以及农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问题。进而提出在新民居建设中如何对农民的权利进行保护,并提出具体的保护方案和立法建议。
【关键词】新民居 土地承包经营权 建设用地使用权
新民居建设模式
新民居建设模式的实证研究。阜平县把做好新民居建设与发展旅游产业、水产特色养殖,开展移民搬迁,实施旧(城)村、空心村改造工程相结合。对于紧邻县城的阜平镇新民居示范点,充分利用交通便利的优势,集中安置6个乡镇9个边远山村的农民。该县完成了全县13个乡镇209个行政村的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出台了《阜平县关于推进新民居建设的实施意见》,持续加强新民居建设的全程督导、协调、调度。①
雄县采取灵活方式解决土地、资金、生产问题。第一,盘活闲散土地,统一规划,集中兴建。将分散的住宅改为多层住宅,采取先建后迁。如陈台村盘活农村宅基地资产,以兴建“村民小区”为载体,探索农村新民居建设出路;第二集体补贴,分期建设,改善空心村。对于典型的空心村,采取集体补贴,旧宅就地规划,成方连片,分期建设的方式。村集体根据每户旧宅面积补偿农民,促进农户进行新民居改建;第三依托优势,拆旧建新,整体改造。
满城县根据“半山区,近郊县”的实际,谋划实施了城中村改造开发型、旅游经济带动型、依托产业推动型三种建设模式。该县有重点、分步骤地推进城中村改造和沿城周边村改造步伐,同时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充分吸纳就业,做好村民变居民的各项工作,顺利推动了北关、北厂两个省级新民居示范村建设。对于神星镇等山区、半山区乡镇则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特色农业种植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民收入,逐步实现新民居建设与发展旅游经济有机结合。在此基础上,该县依托地处近市郊和交通优势,对沿国省干道、乡镇企业聚集的村庄,选择依托产业带动进行新民居建设。
新民居建设模式综述。纵观近年来保定市新民居建设,“坚持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实施以工哺农、以城带乡,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在“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坚持小村并大村、联村建社区、社区园区靠近县城,着重在产业集聚、资源整合、投融资机制、土地开发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体现出了自身的特点。建设模式以土地使用方式为标准形成了以下几种途径。
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中村改造。在新民居建设过程中,通过统筹规划城市近郊的各种资源,使城中村的改造与城市建设有机融合成为一种重要的建设模式。
统筹规划农村宅基地,实现空心村改造。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选择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建新村或新宅,致使原来的旧村成了“空心村”。通过对“空心村”的改造,不仅可以解决土地闲置的问题,而且可以明确土地权属,解决土地纠纷。
统筹规划农村建设用地,实现农村产业升级改造。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部分集体建设用地限制或产业淘汰的状况,这部分土地由于资金或权属等问题处于未有效利用的状态。在新民居建设过程中,对这部分土地集中清理、利用,成为新民居建设用地的来源之一。同时,通过整合建设用地,淘汰落后产业,为新民居建设后的农民生活生产提供更多选择,实现农村经济建设的产业升级。
统筹区域发展规划,实现新民居联建工程。在新民居建设过程中,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或经济发展规划制约,新民居建设在行政村实施出现困难,在此情况下,通过新民居联建,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创造出规模效益,实现农村生产生活面貌的大变样。
新民居建设中的法律问题
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问题。我国《宪法》第八条确立了我国土地家庭承包经营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物权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依法对其承包经营的耕地、林地、草地等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有权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等农业生产。”
新民居建设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享有和行使产生重大影响。首先,在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如何处理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的权利差异问题是一个巨大的难题。其次,农村居民集中居住的生活方式也会对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行使形成影响。如何保证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行使将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耕地保护问题。耕地是农业用地的重点保护对象。我国《土地管理法》中单独对耕地保护进行了规范。该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国家保护耕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
在新民居建设过程中,是否允许对耕地予以占用一直是个敏感的问题。对此问题,以2009年6月17日国土资源厅文件为节点,在周转用地政策上有了根本的突破,即经审批即可允许先占一定数量的农用地,按照“先占后补、占补平衡,增减挂钩、城乡置换的原则”,严格限定占用农地的数量和审批程序,在规定的年限内,按照规定的数量复耕。其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注意。首先,应注意拟复耕的土地是否具有复耕的可能性。其次,应注意农民宅基地使用权的保护。
农民宅基地使用权保护问题。宅基地使用权在《物权法》中是作为一种独立的用益物权存在的。该法第一百五十二条规定:“宅基地使用权人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享有占有和使用的权利,有权依法利用该土地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
在新民居建设过程中,与农民的基本权利关联最为密切的就是宅基地使用权。当前倡导集中联片、联村建设,有条件的地方要建设多层住宅,严格控制平房建设等新民居建设模式,农民宅基地使用权是否还存在,旧宅基地是否退还等问题无疑会引起争议。这涉及到新民居的法律性质这一根本问题,也是实践中出现新民居小产权房的根本原因。对此问题应当采取的原则是,以保护农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切实维护农民宅基地使用权,同时加强规范引导,减少违法行为与纠纷。
农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问题。从我国的《土地管理法》立法内容上看,建设用地使用权依据土地所有权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和集体所有土地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从物权法的立法来看,集体所有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成为不同于宅基地使用权的一种独立的用益物权。
新民居建设法律问题的对策
对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应当以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基础,综合考虑人民认知程度、财政承受程度等因素对农民实施以土地换社保、以土地换户口的政策。对于不发达地区而言,更好的措施应当是将两者脱钩,农民自愿保留土地承包经营权,按照法律行使权力、履行义务,逐步过渡。同时应当以地方立法的形式予以确认。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行使方式。新民居建设后,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行使方式可能会发生变化。在此情况下,应当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体系、依法规范流转行为、完善纠纷调处机制。同时,大力加强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的培育,引导有资金、懂技术、会经营的乡村各类人才和返乡创业人员农户流转的土地,形成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加快培育产业规模、产品竞争力强、品牌信誉高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土地股份合作经营试点,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允许龙头企业以租赁方式流转农户承包地建立农产品基地;引导支持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外来资本依法利用流转土地投资建设设施农业。同时要通过法制化的方式给予法律支持。
对农民宅基地使用权的保护。国家对宅基地使用权有严格的管理规范,按照“一户一宅”的原则应当承认宅基地使用权,发给宅基地使用权证而不管其居住形式如何。同时严格按照现行的法律法规对农宅的转让、抵押等进行规制。在此基础上,新民居建设不可能产生商品化的合法性问题。凡是以新民居为名进行的商品房开发均属违法行为,其实质是对农民的变相剥削。当然,对于原有宅基地应当由集体组织统一收回、统一规划使用,对地上建筑物应当进行补偿,以调动农民新民居建设的积极性,对放弃宅基地农村社区居住的,应对宅基地给予安置补偿金。
对农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保护。对于通过“增减挂钩、城乡置换的原则”新增的建设用地,除置换为城市建设用地而产生土地级差收益对农民进行补助外,应当考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独立行使问题。鼓励农民集体通过集体产业发展获得土地增值收益。具体说,农民集体以土地使用权出资形成集体企业的股权,村集体代表农民行使权力,参与企业管理,获得收益后归农民集体所有。
其他权利的保护。农民的社会保险问题也应在新民居统筹考虑之中,对于之前可能并不重要的保险类型如失业保险应当引起重视,为农民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险体系。
(作者单位: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本文系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成果,课题编号:201102158)
注释
①何新凯:“阜平县突出特色建设新民居”,《保定日保》,2009年11月27日,第1版。
第三篇:关于扎实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的建议
成安县第十五届人代会代表提案
关于扎实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的建议
近年以来,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农村新民居建设的一系列指示精神,按照县域镇村体系规划、示范村村庄规划、产业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四规合一的要求,农村新民居建设已有了良好开端。但还有很多因素影响着我县农村新民居建设,严重制约了农村新民居建设正常发展,必须立即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农村新民居建设顺利进行。
一、农村新民居建设存在的问题
1、对新民居建设的认识还有误区
分布在各层次的相当一部分人中对新民居建设的意义、目标、要求及政策优惠等在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认识不到这是惠及民生的重要载体,认识不到这是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认识不到节约用地、集约用地是惠及子孙的百年大计,认识不到这是全面实现小康水平的重要内容。甚至有人对新民居的产权期限存有疑问,加之推进能力不足,不少人还在等待观望。
2、对农民的扶持政策没有落到实处
不少农民愿意住进有暖气、有煤气、有自来水、有有线、有宽带且宽敞、明亮的新民居,但农民购置新民居需要贷款,找谁贷?怎么贷?谁来担保?怎么担保?贴息措施如何落实?至今没有一户能贷到款的,极大影响和制约着农民购房积极性,直接影响着新民居建设进度。
3、对开发商的鼓励支持政策没有到位
开发商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抱着极大的热情投身新民居建设,投入大量资金建起了高质量的新民居,大批的新民居建起来就在那空置,资金收不回来,周转资金贷款无门,制约和影响着开发商投资建设农村新民居的积极性。
4、拆旧复垦的具体措施不够明朗
我县几个大的新民居项目,今年已经进入逐年归还周转用地的期限,归还土地就意味着拆旧。据我所知,老村的旧房还在修修补补,甚至在空心村中还在盖新房。这就出现了一面是新民居不同程度建起来了,但“只见新房不见社区”,一面是旧房不但没拆空心村还冒出了新房的尴尬局面。每年归还33%周转用地的具体措施不够明朗。
二、对扎实推进新民居建设的建议
1、构建宣传平台,加大宣传力度
动员宣传部门、新闻媒体、各级组织,构建起农村新民居的宣传大平台,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新民居,务必做到家喻户晓,使新民居建设的重大现实和长远意义深入人心;使新民居建设的各项优惠政策深入人心,使新民居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建设目标深入人心;使省、市、县的具体部署深入人心。
2、构建融资平台,落实惠民政策
一是切实落实 冀财建〔2009〕105号通知精神,农村新民居建设示范工程专项资金按要求分批次支付到村或户。
二是切实落实信贷政策,将农行河北省分行《农村新民居贷款管理办法》落实到位,尽快明确信用担保机构,确定有效担保方式,将农民盼贷款变为让农民能贷到款。
三是争取市里的“撬动资金”,整合各类涉农资金,整合各类资源,保障新民居建设,放大政策扶持效应。
3、构建服务平台,吸引更多民营资本进入新民居建设领域
新民居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庞大的工程,需要更多人的参与和更大规模的资金投入。新民居建设又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的紧密配合和无缝连接,农委、财政、国土、建设、规划以及金融部门,只有通力合作,建立强有力的服务平台,才能使新民居建设从征地、规划、建设、办证、拆旧等一系列工作变得顺畅,才能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新民居建设,有效推进新民居建设进程。
4、构建措施平台,把建新拆旧落到实处
市委书记郭大建在全市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观摩调度会上一再强调:建新必须拆旧,拆旧必须落实,确保限期归还周转地指标。拆旧涉及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如何拆是亟待解决的大问题。拆旧如何补偿?土地如何置换?土地增值收益如何如数反哺农民? 没有具体措施解决这些实际问题,拆旧难免停留在口头上。
总之,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尽快汇集各方面意见,出台行之有效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以扎实推进新民居建设的健康发展。
提案人:
单位:邯郸市昌利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电话:
2012年1月8日
第四篇:关于我市农村新民居建设的几点建议(上台发言)
关于我市农村新民居建设的几点建议
发言人市政协委员XXX
新民居建设是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增进农民福祉的一件惠民大事,是城乡统筹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近几年我市农村新民居建设出现了较猛的发展势头,但也凸显出一些问题需要亟待解决,如何正确引导好这项事业健康发展,为此我们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现状与问题
我市新民居建设自2006年起步至今,已有35个村(前甫、东宿、周家庄、西队、西卓宿等)被定为省、市级示范村。已有30个村完成村庄规划编制,30个村已开工建设。其中14个村的37栋(1135户,总建筑面积172819 ㎡)住宅楼主体竣工交付使用,另有48栋(1444户213663 ㎡)在建之中。其中规模较大、进展较快的纺织园区富荣家园项目已有10栋290户住宅楼竣工交付使用,另有4栋在建;周家庄小区一期4栋主体已完工,二期8栋在建之中,明年全市还将有12个新民居示范点开工建设。在新民居建设加快进行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值得重视和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
1.新民居建设规划滞后。多数示范点是先建设后规划,一些地方在农村新民居建设规划方面,只从一个村、盖几栋新楼的角度考虑,没有结合村镇空间布局调整同步进行,更没有考虑村庄 1
合并和产业的聚集等因素。一些正在建设或已经建成的农村新民居,没有充分考虑农村农民的实际需求和建筑节能等多重因素。
2.对新民居宣传力度不够,农民认知程度较低。从走访调查
农户来看,不少农户认为新民居房价较贵、可使用建筑面积太小,农用车、农具、粮食等物资难以存放,担心物业管理跟不上,不适合农户居住。另有相当一部分村民思想观念陈旧,习惯于一家一户的庭院式居住,不愿意集中到单元楼安家,习惯于在原址上拆旧建新,有的接受不了异地迁建中心村。
3.缺乏产业支撑。在调查中发现凡是有产业聚集的地方新民
居建设进展就快。如:东卓宿镇陈家庄村新民居项目,年初开工前,仅3天时间,两栋60户就预售一空,购置人群大部分是企业毛巾加工户。而相比之下,缺乏产业支撑的村居民楼出售就难,群众购置积极性不高。
4.机制不活,限制农民信贷融资。据调查在建新民居单元楼
一般每套售价为7万到10万元。由于多数农民收入偏少,经济实力较弱,一下子拿出这么多现金感到力不从心,而我市对新民居贷款还未出台政策,制约了新民居建设的进程。
5.上级给予新民居的土地政策还不够宽松。新民居用地受到
一定制约,目前大多数新民居项目未办理好用地手续,一是办理土地审批程序复杂,二是“先占后补”和1:1.2复耕归还周转地等政策难以落实,三是中心村治理难度较大,缺乏应有的政策支
持,使在建和计划新上的新民居项目遇阻力。
6.对农村建房管理不严。不按规划建房、无证建房等私建、乱建现象还比较突出,缺乏有效治理。
二、几点建议
一是按照中心社区搞好新民居建设规划。今年我市对224个
行政村进行了并建规划,拟建成78个中心社区,对此应尽快出台全市中心社区新民居建设总体规划,结合实际制定操作细则办法,逐步引导农民群众向中心社区新民居集中转移,必须严格按社区规划建设新民居示范点,协调统筹建设用地,不在中心社区的村一律不予审批新民居项目,严禁村民不按规划、私建乱建行为,同时加大空心村治理力度,探索土地置换有效方法。中心村新民居规划时应考虑留好接口,留足空间,吸纳周边村向中心村集中靠拢。
二是强化宣传,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大对新民居建设的宣传
力度,努力营造建设新民居的良好氛围,让农民认识到购置新民居不仅是一次投资三代受益,摆脱一生拆房建房的怪圈,而且舒适、宜居、方便、现代,彻底改变农村千百年来形成的做饭烟熏火燎、院内人畜混居、街道杂乱无章的生活状况,大大提高农民的幸福指数,通过宣传激发农民群众建设新民居的热情。
三是拓宽融资渠道。市委市政府应加大对金融部门的协调力
度,制定出台用于新民居建设的贷款贴息等有关政策,向城市住宅一样实行按揭贷款,交付一定比例首付后即可贷款购房。给广大农民参与新民居建设开辟一条筹措资金的绿色通道。同时,整
合市县两级涉农资金与新民居工作有效衔接,切实做到新民居建设规划到哪里,部门支持就跟进到哪里,集中向示范村匹配项目投放资金。
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要加快道路、水电、通讯、供热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医疗、学校、图书馆、文化站、健身运动场地等公共服务设施。使新民居有更强的吸引力,使农民彻底告别“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取暖烧秸秆,洗澡成奢求。”的传统方式。
五是加强领导,组织推进。将新民居建设列入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完善市、县、乡新民居建设组织领导体系,统筹安排新民居建设的有关工作。加强督导协调,积极协调有关职能部门通力合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指导服务,尽量降低建设成本,减轻农民的负担;坚持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的原则,不搞一刀切、一个模式,有计划地稳步推进新民居建设。
第五篇:对河北省农村新民居建设中有关土地问题的调查2
对河北省农村新民居建设中有关土地问题的调查 2010-03-25 21:46近年来,各地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在陆续开展大规模的新民居建设工程。新民居建设涉及农村建设用地重新整理和利用,对治理空心村、盘活村庄闲置土地,增加耕地后备资源,缓解当前建设用地紧张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有效拉动投资,启动农村消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近日,记者就新民居建设中有关土地问题在河北省进行了调查采访。今年3月17日,河北省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新民居建设示范工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今年在全省先启动1000个村开展新民居建设示范建设,到2012年全省15%左右的行政村完成新居建设改造任务。采访中,各地普遍反映,开展大规模新民居建设,主要面临资金和用地两大难题。对国土资源部门来说,需要认真研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既要满足新民居建设用地需求,而且要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增加城镇建设用地空间。同时还要通过对土地进行市场化运作,为新民居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农村用地现状 问题背后看潜力
据统计,截止到2008年底,河北省建设用地总量为2691亩,其中村庄建设用地1481万亩,占全部建设用地的55%;农村人均占地达到238平方米,与目前城镇人均占地130平方米相比超出80%。从全省整体情况看,农村建设用地比重过大,土地利用粗放,闲置浪费现象比较突出,但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节地潜力。新民居建设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更是节余土地、治理空心村、增加耕地后备资源,缓解建设用地紧张的战略选择。近年来,结合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河北省一些地方在新民居建设方面初见成效,节地明显。
大量土地得到节余。藁城市蔡家岗村目前正在进行新民居建设,已建起六层村民住宅楼5栋,建筑面积27000余平方米,80户村民迁入新居。村干部告诉记者,蔡家岗村村庄建设占地912亩,按照规划,全部改造完成后村民小区占地只需100余亩,可节余土地近800亩。应该说,这个村是新民居建设节地的典型。省国土资源厅有关人士认为,通过重新规划,实施“平改楼”工程,推动村庄向社区转变,节地潜力非常巨大。按一个行政村平均节地80亩(保守估算),到2012年全省完成7500个新民居建设示范村(扣除复垦部分),可为全省腾出建设用地50万亩左右。如果完成全部农居改造,全省预计可增加建设用地400多万亩。“空心村”得到治理。临城县东镇镇西羊泉村是个比较典型的“空心村”。记者到该村采访时,一台挖掘机正在施工,拆除位于村中间的部分闲置的老旧房屋。村干部介绍,西羊泉村有220户,村庄占地457.8亩,户均占地2亩多,其中空闲宅基地就有200多亩,占到全部村庄建设用地的44%,浪费严重,目前该村正在结合新民居建设,进行“空心村”治理。从全省情况看,目前河北省不同程度存在“空心村”现象的村庄约有7500个,占全部村庄的15%左右,空心村面积平均在20%—30%左右,造成土地闲置浪费约10万亩左右。形成“空心村”的主要原因是村庄建设缺少规划,建新不拆旧,村庄盲目外延发展。近年来,河北各地积极开展“空心村”治理,已取得不少成效。开展新居建设,实际就是对整村进行重新规划,拆旧建新,能从根本上解决多年来形成的“空心村”问题。
城镇建设用地得到缓解。新民居建设节余的大量农村建设用地,按照减少农村建设用地,增加城镇建设用地的增减挂钩原则,集中用于在城镇周边集中连片安排工业项目,能从根本上破解建设用地瓶颈制约,满足较长时期的建设用地需求。近两年来,河北省一些地方充分利用新民居建设节余的土地和开展砖瓦窑复垦,通过开展增减挂钩试点,全省增加城镇建设用地6万多亩,解决了大量项目用地,缓解了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不足问题。开展新民居建设无疑为进一步推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和机遇,为城镇建设用地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宅基地矛盾纠纷得到解决。多年来,河北省农村建房基本上没有发放过建设用地指标,一些地方村干部私批乱放导致农村宅基地未批先占问题比较普遍。如定兴县北南蔡乡大留村近10年私自发放宅基地60多宗,侵占耕地近百亩,每户少则七八分地,多则达1.5亩。由于多数形成事实违法,很难强制拆除。同时农村“一户多宅”,超面积问题也比较突出。2008年新河县对全县农村宅基地调查的数字显示,该县农村户均宅基地为1.53处。由于宅基地纠纷引发的信访问题占到目前农村信访量的三分之二以上,造成农村干群关系紧张,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开展新民居统一规划建设,能有效解决多年来形成和遗留的大量宅基地方面的矛盾纠纷,改善基层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破解难题关键 盘活节余土地
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河北省各地在新民居建设中遇到的难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资金,二是用地。新民居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河北省近年来已开展新民居建设地方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两种渠道,一是村民自筹。一些有产业支撑项目,集体经济比较发达,村民收入较高的村庄,主要依靠自己力量进行新民居建设。黄骅市白庄村是河北省首批小康村,该村现有一个占地100亩的现代化五金工业园区,年产值达到12亿元,全村人均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近年来该村投资3000万元实施“平改楼”工程,已成为河北省新民居建设的样板村。二是以地增值。一些靠近城镇附近或县城周边的村庄,利用节余的土地,通过土地复垦、项目开发,为新民居建设积聚部分资金。目前鹿泉市上庄村、申后村在新民居建设中,利用区位优势,通过对现有建设用地进行市场化运作,达到了让村民以成本价入住新民居的目的。
但对大部分经济条件一般和缺少明显区位优势的新民居建设示范村来说,资金问题还是主要“拦路虎”。如果资金不足,会导致两个问题:一是规划期过长,二新民居建设水平不高。为此,今年,河北省已专门安排了2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扶持省定1000个示范村开展新民居建设,并要求市、县两级财政也要安排专项资金进行集中投放,共同扶持省定示范村新民居建设。省国土资源厅有关人士认为,在新民居建设中,除了政府扶持,一定要做好节余出来这部分土地的文章,在给企业以合理回报的同时,让土地增值的收益较多惠及村民,这样能为新民居建设解决部分资金问题。
开展新民居建设,也是对农村建设用地重新整理和利用。由于村庄用地条件各不相同,对土地的需求也存在不同类型。从已开展新居建设的村庄看,有的村内有一定数量的空闲地、未利用地或废弃的打谷场、坑塘等,可利用现有村庄原址进行滚动开发改造,边拆边建,不需要占用新的土地。如藁城市的蔡家岗村、岗上村就是利用原村庄建设用地进行滚动开发,未新占一分耕地。
但大部分村庄需要提供一定土地进行周转,对土地的需求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占用村边少量耕地周转。有的村庄村内空闲地和未利用地较少,需要占用村边少量耕地进行土地周转。如藁城市只照村在新民居建设中,经批准占用村边70亩耕地进行土地周转,对5个自然村进行合并。从2003年开始建设以来,目前一期、二期工程已建成两层以上农民住宅239套。全部工程完成后,村庄建设用地将由原来的629.46亩减少到389.2亩,节约土地240亩。二是整村搬迁另外选址。有的村庄由于原村址位置不适应生产生活,或处于行洪区,或受地质灾害威胁,或压覆矿产资源,需要占用耕地另外选址建设新村。如藁城市小兴安村占地260亩,原址处于滹沱河行洪区。2001年经批准将整村搬迁到附近的兴安村西侧,进行两村合并,安排建设用地203亩。通过采取建新、搬迁、拆旧同步进行方式,到2006年,小兴安村已基本完成整村搬迁,原村址进行土地复垦后,实现占补相抵后还净增耕地62.46亩。
在采访中,记者感受到,新民居建设蕴藏着巨大的节地潜力,只要运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及时提供部分周转地,不仅能破解新民居建设用地难题,满足用地需求,而且能确保耕地占补平衡,破解城镇建设用地瓶颈制约。
立足节约用地 明确用地原则
开展新民居建设,是对原农村建设用地的重新规划利用,因为村庄条件差异,在土地利用方面也存在不同类型。通过采访不同的村庄,从河北省的情况看,主要分为四种类型。一是原址原用。有的利用原址改造建设新民居的村庄,原有的建设用地用途不变,范围不变,腾出的部分土地主要用于拓宽道路、建设公共设施等。这类村庄一般原占用建设用地面积不大,村内空闲地不多,腾出的土地空间有限,也不需要占用村边耕地进行土地周转。二是部分土地复垦。有的村庄将村庄改造后腾出的部分土地复垦成耕地,主要用于归还周转用地,实现占补平衡。三是部分土地用于项目建设。有的村庄将村庄改造后腾出的部分土地直接用于项目建设,发展乡镇企业。城镇周边处于规划区内的部分村庄,也有的将原有集体建设用地转为国有建设用地,进入土地市场。四是多用途混合利用。有的村庄在对原村址进行改造后,一部分土地用于住宅建设,一部分土地用于复垦,一部分用于开发建设。
土地是新民居建设的载体的基础,必须研究好土地政策,解决好土地难题,才能对新民居建设起到支持和保障作用,促进农村建设用地合理利用。通过调查采访,需要国土资源部门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三个:一是供地问题。建设新民居不可避免要占用部分耕地,在确保占补平衡的前提下,必须提供部分周转用地,保障新民居建设用地需求。二是规划问题。新增建设用地,尤其占用基本农田,都涉及到对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问题,需要研究如何与正在修编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新的村庄建设规划进行衔接,解决审批难问题。三是违法问题。多年来各地村庄实际占地面积普遍扩大,很多都缺少合法用地手续,属于事实上的未批先占,在新民居建设中需有相应处理办法。
目前,河北厅正着手研究新民居建设中涉及的有关土地问题。有关人士告诉记者,新民居建设要立足两点:一是农民得实惠。要通过制订优惠政策和对土地进行市场化运作,让农民尽量得到较多的土地增值利益。二是土地要节约。新民居建设必须体现节约用地,除满足住宅用地外,要通过对原村庄占地复垦一部分,开发一部分,在耕地占补平衡的基础上,增加建设用地空间。在用地原则方面,有关人士提出:一是科学规划原则。在编制村庄建设规划时,要立足实际,统筹安排住宅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农机具集中存放场地、道路、复垦耕地、项目用地,同时要为今后发展预留一定备用地。二是节约用地原则。新区规划应提倡建二层以上多层农民住宅,每户住宅建筑面积原则上二层楼房原则不超过200平方米,多层楼房原则不超过150平方米。规划设计独门独院的村庄,每户占地面积不得超过《河北省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限定的标准。村民住宅区规划面积原则上不得超过原村庄面积的三分之二,农村居民点人均占地(包括公共基础设施和道路等)应控制在150平方米以内。三是增减挂钩原则。对通过旧村新建改造腾出的部分建设用地,要积极开展土地复垦,实行增减挂钩,集中连片用于发展工业小区,以缓解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不足问题,支持区域经济发展。
解决新民居用地 必须坚持政策创新
按照现行的法律法规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农村新民居建设中存在不少政策方面“障碍”,需要以改革创新、实事求是的精神,勇于冲破传统束缚,勇于突破固有模式,勇于闯出新的路子,既要支持发展,又要规范管理,通过制订新的灵活的土地政策,保障新民居建设用地,缓解资金压力,实现农村土地利用最优化、效益最大化。采访中,各地国土资源部门围绕如何破解新民居建设用地难题,支持新民居建设,积极思考研究,提出了不少政策建议。
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今年河北省被国土资源部列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河北厅已决定将安排的12000亩用地指标,全部用于解决新民居建设周转用地。但由于指标有限,不可能满足所有新民居建设示范村所需周转用地。为此有关人士建议,不足部分应通过土地置换办法解决。对原农村建设用地通过复垦新增加的耕地,进行等量置换,进行指标有偿转让。鼓励列入新民居建设示范村,本村没有条件进行土地复垦实现占一补一的,可在设区市范围内异地购买复垦指标。
严格制定和执行规划。不论是通过增减挂钩还是土地置换解决周转用地问题,都要统一纳入村庄建设规划。各地在编制新的村庄建设规划时,要与正在修编的新一轮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重点做好村庄周围原基本农田的重新调整划定,同时设置红线,框死村界,防止今后村庄继续盲目外延发展。对确需占用村边少量耕地进行新村建设,有条件通过复垦补充耕地的,在编制村庄建设规划时,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核实的实际地类、用途、位置、面积、权属为依据,参照正在修编的新一轮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占一补一的原则,将需占用的耕地和复垦补充耕地位置、面积统一纳入村庄建设规划,经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后按新的村庄建设规划执行。通过复垦归还周转地时限不得超过6年,复垦后的耕地要拿出30%左右用于归还原村庄无合法批准手续多占的耕地。
鼓励企业参与新民居建设。为帮助解决新民居建设资金不足问题,调动企业参与新民居建设积极性,可探索实行城乡建设项目捆绑运作。即将农村新民居建设项目与城镇规划区的国有建设用地出让地块进行项目捆绑,由企业通过招标、拍卖或挂牌方式取得新民居建设开发权和城区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企业先期投入资金按规划要求建设新民居及其配套设施,以成本价或低于成本价供农民入住。另一方面,由政府通过测算以即期市场平均价,协议出让给企业一定面积的城镇建设用地,供其进行开发建设,以此形成一种企业先下乡支农然后进城获利的土地运作新模式。
优惠土地供应政策。对处于城镇规划区内的新民居建设示范村,通过拆旧建新腾出的建设用地,凡村民自愿转为国有建设用地并按出让方式供地的,按照让利于民的原则,可按评估地价的40%收取土地出让金。对安置原村民的住宅土地和公共设施用地,可采取划拨方式供地。建立宅基地退出机制。按照一户一宅原则,对迁入新民居村民的原宅基地,原则上不予补偿,由村集体统一收回、统一规划使用。从2009年开始,在新的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和审批前,各地应暂停宅基地审批发放。
为新民居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国土资源部门要先期介入,对新民居建设示范村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开展农业地质调查,地热普查等,帮助新民居建设示范村科学选址、科学复垦,合理利用新能源。土地开发整理资金要向新民居建设示范村倾斜。各地国土资源部门在安排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和资金时,要向列入新民居建设示范村重点倾斜,支持新民居建设示范村通过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对涉农资金实行集中使用。新民居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在由各级政府提供财政专项资金补贴的同时,应对各部门现有的各类涉农资金进行集中捆绑使用。经过测算,新民居建设公用基础设施部分投入平均每亩需要1万元,政府财政专项资金及有关部门涉农资金补贴应主要侧重支持列入省级新民居建设示范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与优化产业结构相结合。按照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原则,对通过村庄新建改造腾出的用于发展项目的集体建设用地,应纳入统一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由当地政府按照产业规划和布局,统一安排使用,避免零打碎敲,在新上项目时出现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新民居建设要与节能减排相结合。在采访中了解到,藁城市蔡家岗村在新民居建设中,采用新型的浅层地源热泵供暖技术,用于集中供暖,既节省能源,通过回灌技术又可解决污染,而且与传统的烧煤锅炉供暖相比成本较低。河北省地热资源较为丰富,建议在有条件的地方进行全面推广。同时应大力在农村推广沼气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