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商洛市人民政府关于依靠科技进步带动突破发展的实施意见
商洛市人民政府关于依靠科技进步带动突
破发展的实施意见
商政发【2009】28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技带动”战略,进一步增强全市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加快全市经济社会突破发展,结合全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指导方针,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紧密结合区域主导产业、重点技术领域和民生重大问题,创新科技工作机制,着力解决制约科技进步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坚持以产学研相结合为突破口,以应用研究为主攻方向,以成果转化及产业化为着力点,建设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全面提升区域自主创新和吸纳成果的能力,引导形成若干产业集群和经济增长热点,带动商洛突破发展。
(二)目标任务
面向全市经济建设主战场,围绕现代材料、现代中药、绿色食品、特色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五大领域,紧贴民生重大问题,组织实施“51158”科技带动工程(即从现在起到2015年,实施五大科技创新专项、安排100项应用技术转化推广与示范项目、支持建设10个产学研结合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实施50个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支持建设8个科技产业园区),加强科技创新与服务能力建设,着力提升科技创新、成果供给和技术转化能力,依靠科技进步,带动商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到2015年基本建成具有商洛特色的产业技术支持体系,具有一定水平的创新人才、技术成果产出体系,具有较高效益的科技成果转化及服务体系。科技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二、重点工作
(一)实施五大科技创新专项
1、循环经济关键技术创新专项。以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为示范重点,以节能减排为切入点,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突破口,筛选出一批关键性、突破性、应用性较强的重大技术难题,进行产学研联合攻关,在关键技术上实现创新和突破,有效解决工业生产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质量效益协调发展中的技术经济问题,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型增长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资源循环发展的环型增长经济。
⑴把新型能源与现代材料开发作为循环经济技术创新重点,开展“煤、电、焦炭、煤灰”等循环利用重大技术和装备的引进、消化、推广和创新研究;开展“工业硅、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等新能源材料循环发展重大技术和装备的引进、消化、推广应用和创新研究;开展氟化工材料循环利用重大技术和装备的引进、消化、推广应用和创新研究;以矿渣、煤灰、电石渣等废弃物为原料,开展盐化工与水泥生产循环技术的推广应用研究;开展各种矿山尾矿综合回收利用技术应用与研究;矿山废水循环复用率提高到90%以上;开展园区内工业企业生产生活废水循环利用的技术推广应用和研究,缓解工业、农业和居民生活用水之间的矛盾,为把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建设成省级循环工业经济园区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2)统筹协调、协助制定消化、吸收和创新方案,积极引导资源消耗高、节能减排任务重、产业关联度强的工业园区引进、消化和吸收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无害化处理等技术和装备,开发应用减量技术、替代技术、回收处理技术和降低生产成本技术。
2、现代材料技术创新专项。加强与矿产开发、金属冶炼、新型材料工业等行业相关科研院所的横向联合,抓好项目规划设计和关键技术研发,带动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化工材料、新能源材料、电子信息材料和新型建筑材料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努力打造现代材料工业基地。
(1)积极研究、引进、推广铁、金、钼、钒、锌、镁、钛等金属矿产的先进采选方法及深加工技术,努力提高矿产回采率、选冶回收率及综合利用率,到2010年末,使全市金属矿山回采率达到75-80%,选矿总回收率达到85%,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35-40%;到2015年,再提高3-5个百分点。采用国际先进的生产工艺开发钛、钼、钒、锌、镁等金属材料系列产品,着力解决优势工业材料基地建设的技术经济问题。
(2)大力引进、推广和研究开发工业硅、高纯硅微粉等应用技术,加快物理法提纯晶体硅工艺技术的研发步伐,重点开发太阳能电池和钒系列电池等新能源及电子信息材料。
(3)充分利用和发挥钾长石矿产资源量大质优的优势,积极开展综合开发硫酸钾、氧化铝、高档白炭黑技术。重点开展钼、钒深加工技术研发、尾矿综合利用技术研发、金红石回收利用技术研发及金属共伴生矿提取利用技术研发;积极开发钒合金、锌合金、镁合金、钼合金等现代合金材料。
(4)着力解决氟化工生产关键技术问题,开发无水氟化氢、干法氟化铝及氟化盐联产、ODS替代品等15个氟化工系列产品。
3、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专项。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研究、集成、示范一批产业关联度高、优势产业支撑力强、能够显著提高农产品质量效益的共性关键技术项目,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围绕提高山地粮食单产,积极开展高产耐旱农作物的良种引进、选育和先进旱作农业技术的示范推广,研究并推广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规程和主要作物防灾减灾技术,提高区域粮食生产能力。
(2)以畜牧业作为农民创收的重要增长点,积极推广猪、鸡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尽快达到无公害、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规范;积极推广生态养殖模式,进一步推进良种繁育、疫病防控、绿色健康饲料和畜产品加工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
(3)加强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生产技术开发。以一村一品为载体,以核桃、板栗、茶叶、山地蔬菜为重点,加强良种培育,推广先进栽培管理技术,2015年力争核桃达到良种建园60万亩,良种率达到40%;板栗总面积达到300万亩,实施综合科管150万亩。加快绿色农产品标准化基地建设、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加强农产品保鲜、储运、包装、加工工艺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开发以核桃、板栗为主的系列无公害绿色食品,打造商洛山无公害绿色食品品牌。
4、中药现代化技术创新专项。依托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以“五大商药”良种化、规范化种植技术为基础,以中药提取、精制和深加工为重点,以中药新剂型、新工艺、新辅料研发为突破口,改造传统中药产业,提升中药产业的集群度和整体效益。
(1)加强“五大商药”规范化种植体系建设。研究规范化栽培技术,建设集中连片的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立“五大商药”种质资源圃和良种繁育圃,开展种质资源保存、种质鉴定、品种提纯复壮等研究工作。
(2)加快中药新产品研发。积聚市内外产学研力量,以道地中药材为原料,加快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饮片、提取物、中成药、中药保健品等系列产品,开展中药缓释、控释、透皮给药、靶向给药等新剂型的研究及产业化建设。开展新辅料研究,开发优良包衣材料、缓释控释材料、新型崩解材料和速释材料、填充剂、助流剂和抗粘剂。力争在开发国家二类以上新药创制方面有新的突破。
(3)运用现代制药新工艺、新技术建立中药加工体系。将现代制药新工艺、新技术应用于中药工程各操作单元,达到节能减排、提高药品生产质量的目的;开展动态逆流提取、膜分离、色谱分离等现代提取分离技术工程化研究、示范和应用推广;开展高效集成、在线检测和系统自动化控制的工程化研究、转化和产业化示范,并重视相关装备研究。抓好传统骨干产品二次开发和系列产品开发,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培育名牌产品。推进中药饮片、中药萃取物(提取物)、配方颗粒、药膳汤料和中药保健品的产业化生产。
5、林业与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创新专项。围绕南水北调中线涵养区重要水源地生态建设,着重研究解决水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土保持、丹江上游水源涵养林保护地建设、天然林保护、工业点源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多项生态环境关键技术难题,全面保障“一江清水供北京”。
(1)引进、消化和利用先进的环保节能设备及矿山“三废”处理技术和设备,改善生产工艺条件,严格执行环保标准,努力减少矿山企业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应用生物腐解技术进行无害化处理及肥料化利用,减少城市排污和农村废弃物对水源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2)大力开发以3S技术为基础的丹江水源地环境保护系统,建立完善的水污染监测与管理网络体系,实现水源地生态环境检测与管理的快速查询和动态管理,加强对饮用水源水质快速监测技术的推广应用。
(3)积极推广和研究天然林采育新技术;研究退化天然林生态系统的结构恢复与重建技术、退化次生林的改造和定向培育技术,研究建立天然林保护与生态旅游相结合的技术开发系统,建立水源地生态林保护技术体系,推进生态旅游业发展。
(二)实施100项应用技术转化推广与示范项目
围绕发展现代材料、现代中药、现代农业、绿色食品,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实施5个方面100项应用技术转化推广与示范项目,不断提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1、围绕矿产业的发展,推广国内外先进的采选冶技术、伴生矿物综合利用技术、矿渣尾矿等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节水技术、节能减排技术,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节水节能,保护生态环境;
2、围绕材料工业的发展,引进先进的矿产品选冶深加工技术、新材料加工技术、精细化提取技术、新型能源材料和先进的产品制造技术,不断延长深加工产业链,打造现代材料工业基地;
3、围绕现代中药产业发展,推广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建立规模化示范基地,加强“五大商药”药源基地建设;推广中药加工新工艺、新技术、新剂型,做大做强中药工业;引进推广现代中药仓储、管理技术,推进现代中药物流业发展,努力把商洛建成国家秦巴山区现代中药产业基地;
4、围绕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展实用技术推广与示范,重点实施农作物新品种引进与示范、主要农作物两高一优技术示范、核桃良种矮化密植技术、高接换优技术、板栗综合科管技术、标准化畜禽养殖技术、农村洁净能源新技术、农村和农业防灾减灾技术、节约用水等新技术的示范;
5、围绕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推广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引进推广农产品、林果产品、畜产品加工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深加工技术,壮大商洛绿色食品优势产业。
(三)支持建设10个产学研结合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依托我市优势资源、优势产业、骨干企业、本地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联合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大型企业,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新材料、新型能源、现代中药、核桃板栗、循环经济等5个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其中循环经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门研究商丹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循环链之间及各单元的工程技术问题。实行股份制,可以用资金入股,也可以用技术、设备入股,属股份制应用技术研究和推广机构,挂靠相关企业,主要为企业技术创新和新技术推广应用服务。同时,重点支持商洛炼锌厂、柞水大西沟铁矿、五洲矿业山阳
中村钒矿、延长集团氟硅化工、镇安金岭金矿5个骨干企业建设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推进新技术、新工艺研究和吸收应用步伐。
(四)培育50个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
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在现代材料、现代中药、绿色食品、特色农业、生态旅游五大产业领域,集中人力、财力、物力,重点培育实施50项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开发一批名牌产品、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显著提高重点产业、产品及企业的技术竞争力,以科技创新带动主导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到2015年,力争高新技术企业工业增加值和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分别达到全市工业增加值和销售总收入的50%左右。
(五)支持建设8个科技创新示范园区
坚持总体规划、市场运作、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错位发展的原则,重点支持商丹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商州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洛南畜牧科技产业园区、山阳核桃科技产业园区、商南生态旅游示范园区、柞水盘龙生态工业园区、镇安食品加工科技产业园区、丹凤商龙星火技术密集区等8个科技示范园区。以提高园区科技服务能力和园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重点支持园区建设科技服务平台,增强服务功能,提升产业集群度和技术服务扩散能力,使园区成为技术创新的高地、技术示范的基地、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三、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推动科技带动战略实施。建立政府统筹协调、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共同参与的科技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成立商洛市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担任组长,主管科技的副市长担任副组长,科技局、财政局、发改委、工经局、农业局、林业局、畜牧局、水务局、环保局等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办公室设在科技局。推行领导班子科技工作目标责任制,制定切实可行的科技进步考核制度,洛南、商南、柞水2010年前通过国家科技进步考核,商州、山阳、丹凤、镇安2014年前通过国家科技进步考核;建立推进科技创新的计划管理体系和长效工作机制。加强科技宣传和科技交流,努力营造全社会重视科技的良好氛围,积极务实地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及产业化。
(二)加大科技投入,构建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制。认真落实中、省关于增加科技投入的各项规定,把科技投入作为预算保障的重点,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中的超收分配,要体现法定增长的要求,市、县(区)财政安排的科技三项费要分别达到或高于当年同级财政预算支出的1.5%和1%。为尽快启动科技带动工程各类计划实施,2009年市本级财政科技经费安排不少于300万元,各县区财政科技经费安排不少于100万元,以后按比例逐年增加。积极争取省上“13115”科技创新工程、重大科技创新专项和相关项目的支持。积极探索建立科技投融资担保体系,拓宽科技项目招商引资渠道,构建政府财政资金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投资为支撑、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制。建立科技项目绩效跟踪管理制度,提高科技资金使用效率。
(三)突出创新主体,创建新型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突出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开展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活动;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
研院所联合创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推动科技创新及产业化。积极参与省科技资源中心建设,为区域创新提供服务。以建立“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科技服务体系为目标,重点抓好市生产力中心硬件建设和服务能力提升,使其成为全市科技服务的中坚力量。加快“12396”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网络建设,新建一批“农业科技专家大院”,积极探索“三农”服务新模式。实施科技人员基层创业行动计划,支持科技人员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开展技术研发和示范推广活动,牵头组建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创办科技型企业,培育新兴科技产业。鼓励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专业技术学会、行业协会的发展,充分发挥科技信息、技术市场、技术咨询、专利代理等中介服务的作用,形成功能强大的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加大重大科技专项向社会公开招标力度,充分利用社会综合力量攻关,降低科技创新投入成本。扩大科技合作交流,鼓励国内外知名企业、研究机构在我市建立研究中心或分支机构;鼓励、帮助企业采取特殊办法招聘急缺骨干人才,充分利用外部科技力量,弥补我市人才和科技创新资源的不足。
(四)落实配套政策,优化科技创新环境。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若干配套政策和省政府“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陕西”的若干政策规定,严格执行技术企业审批、税收等各项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科技政策法规体系。围绕我市科技带动战略总体部署,认真开展调查研究,不断发现科技创新体制中的矛盾和问题,探索激励创新、提高创新能力的机制,完善科技带动战略政策法规体系建设。加强县区科技工作,以科技带动促进县区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实现城乡统筹为目标,建立我市县区科技进步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实施《商洛市推进科技带动战略的若干实施细则》。加强科技型企业的培育和认定工作,设立知识产权奖励基金,对专利申请和专利产业化项目给予扶持奖励;鼓励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积极培育、申报、保护自有知识产权。鼓励企业申报并实施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和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项目,凡争取到国家创新基金和成果转化基金的项目,市县区政府予以奖励。经市级以上科技管理部门确认为科技型企业的,以上年度纳入市、县(区)金库税额为基数,三年内缴入市、县区金库的税收收入比上年增长50%部分,由受益同级财政奖励该企业用于科技创新。逐步建立市级财政性资金采购地方自主创新产品制度。实施积极的人才引进政策,鼓励市外科技人才来商开展科技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加强科技带动战略的宣传,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和创新意识,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推广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总结推广科技带动的典型经验,对科技带动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激励全社会的科技创新热情,促进全社会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良好风尚的形成,为科技带动战略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00九年七月十五日
第二篇:依靠科技进步 加快农业发展
依靠科技进步 加快农业发展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必须把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落实到各项工作实际中去。科学发展观对农业的指导意义:一是促进理念的转变,突破传统农业的思维,用工业的理念来抓农业,把现代科技、现代管理、现代设备注入到农业生产过程,实现农产品的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二是指导实践,在农村经营制度的完善的实践中,要让农民充分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最大限度地获得土地提供给农民的收入;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要让农民依托区域资源,发展最有保障和支撑作用的优势产业;在新型农民构建的实践中,要多渠道、多层次地培训农民,既要培训农业技术,让农民当好农民,又要培训非农业技术,转移输出农民,让农民不当农民。三是规范行动,要以科学发展观来规范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优势产业布局、农技推广应用、新型农民培训、科技进村入户、产品加工增值等一切行动的出发点都要贯穿科学发展观。四是创新机制,重点是要创新农业的投入机制,整合农业项目,围绕产业实施项目,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吸引农业龙头企业入住发展现代农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一、我镇农业的现状
截止到2008年底,全镇种植业占地面积3800亩,其中粮食占地2500亩,播种面积2500亩,粮食总产达到40万斤。蔬菜占地6000亩,其中正在建设的蔬菜基地2个,莲藕种植面积9000余亩,并且我镇成功申请了“玉湖”商标。我镇多次荣获河东区农业生产先进乡镇称号。
二、我镇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名牌产品少,产品特色不够明显。自1997年我镇成功申请 “玉湖”商标作为莲藕商标外,这些年农业方面的品牌争创意识不够。品种结构不够优化,品牌效应较弱,缺乏能够代表我镇蔬菜的名牌产品,影响了知名度的提高和规模特色作用的发挥,2、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因宣传、推广、管理力度不足,基地环境建设和管理相对滞后,按标准化生产的意识不强,不能严格执行标准,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
3、设施农业规模小,水平低。全镇塑料大棚面积816亩,占菜田总面积的14%,造成蔬菜生产整体效益水平较低,缺少一带动蔬菜生产发展的高标准示范区。
4、产业化水平偏低,组织化程度不高。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大型龙头企业少,不能带动更多的农民进入产业链;产、供、销三方面监管和联结机制还不够强,组织化程度低,作用发挥的不充分。
三、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措施
我镇要着力发展现代农业,本着城区优势,以依托本镇特色脱水产业,面向国内外市场,加快发展生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尤其是出口创汇农业提升农业产业水平,融入世界农业之中;发挥人才、科技、资金、市场的优势,不断拓展农业空间、拓展农业功能,转变农业增长方式,走集约、节约、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满足经济社会的多种需要;发挥脱水产业,经济能力强的优势,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方针。加快以城带乡,工业反哺农业的步伐,又快又好地发展现代农业。横向上大力发展农业新兴产业,形成全方位、多元化的农业产业;纵向上进一步调优农业结构,全面提升产业水平,形成真正的效益型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把八湖镇建成临沂鲜菜园,脱水产业的原料生产基地,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搞好产业布局规划,科学确定区域农业发展重点,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推进蔬菜、花卉等园艺产品集约化、设施化生产,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结构升级,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培育知名品牌。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严格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全程监控,切实落实农产品生产、收购、储运、加工、销售各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责任,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支持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加大农产品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力度。
(二)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顺应世界科技发展潮流,着眼于建设现代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强农业技术研发和集成,重点支持良种培育、丰产栽培、农业节水、疫病防控、防灾减灾等领域科技创新,尽快获得一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优良品种。适应农业规模化、精准化、设施化等要求,加快开发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业装备设施,重点在田间作业、设施栽培、健康养殖、精深加工、储运保鲜等环节取得新进展。推进农业信息服务技术发展,重点开发信息采集、精准作业和管理信息、农村远程数字化和可视化、气象预测预报和灾害预警等技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加强对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院校的支持。依托重大农业科研项目、重点学科、科研基地,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培育农业科技高层次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稳定和壮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普及,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农科教结合,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同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开展多种形式技术合作。
(三)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条件。大规模实施土地整治,搞好规划、统筹安排、连片推进,加快中低产田改造,鼓励农民开展土壤改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保护性耕作,提高耕地质量,大幅度增加高产稳产农田比重。推广节水灌溉,搞好旱作农业示范工程。支持农用工业发展,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
(四)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创新管理体制,提高人员素质。开拓农村市场,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完善农业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减免运销环节收费,长期实行绿色通道政策,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保障农用生产资料供应,整顿和规范农村市场秩序,严厉惩治坑农害农行为。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五)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提高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能力,拓展农业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强化农产品进出口检验检疫和监管,提高出口优势产品附加值和质量安全水平。,
第三篇: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绿豆产业
依靠科技进步 发展绿豆产业
2006/07/31农业工作交流
依靠科技进步 发展绿豆产业 横山县位于陕西省北部,是全省绿豆生产大县,全县总人口3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万人,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97元。总土地面积4333平方公里,土地资源广阔,有农耕地95万亩,其中“三田”面积56万亩(水地18万亩、梯田33万亩、坝地5万亩),土质多为黄绵土,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适宜绿豆等旱地作物生长。改革开放以来,该县依托独特的地理、气候、土壤资源,不断试验示范,在选育出适宜该县栽培的横山黑荚和黄荚大明绿豆品种的同时,积极推广高产栽培技术,种植规模逐年扩大,单产水平稳步提高,农民收入明显增加。1998年以来,全县绿豆种植面积稳定在25万亩左右,占全县农作物种植面积的22.7%,平均亩产60公斤,年产量1.5万吨,约占全县粮食总产的14%,年出口量1.2万吨,占全市绿豆出口量的60%、全国绿豆出口量的10%、出口日本国绿豆总量的30%,出口率80%,商品率90%,年创汇1000多万美元。全县人均豆产品收入由1997年的136元增加到2003年的3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由18%增加到25%,绿豆产区仅大明绿豆一项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6.6%,成了农民脱贫致富的“金豆豆”。
1986年,省农业厅将横山县列为全省名优杂豆示范县,1996年,横山又被省技术监督局确定为绿豆标准化生产示范县。横山大明绿豆个大(粒径≥3.2mm)、色鲜(油绿一致)、粒重(百粒重≥6.5g)、发芽率高(99%以上)、营养丰富(蛋白质≥26%,淀粉≥55%,且富含多种维生素),在国内外市场上畅销不衰,不可替代,已成为世界名牌,并被日本国指定为进口免检产品。为此,横山县委、县政府于1999年进一步确立了发展大明绿豆的整体思路,将豆产业确定为全县农业两大主导产业之一,并于2000年制定了《横山县豆产业发展十年规划》。目前,横山县已成为榆林及周边地区的绿豆集散地,现有规模较大从事绿豆经营的企业4家,绿豆购销网点100多个,年加工能力3.4万吨。实力最强的横山进出口公司1996年以来累计创汇近5000万美元,其中2003年出口创汇1089万美元,稳居西北五省(区)县级外贸企业创汇大户之首。
一、依托科研单位,积极研究创新 横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长期从事绿豆品种选育和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工作,在实践中摸索出绿豆高产栽培规律,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横山大明绿豆就是农技人员对当地农家品种,经过多年的选育,最终形成的优良品种。该站主持研究和推广的《横山县山旱地绿豆综合高产栽培技术》,累计推广面积达180万亩,增产绿豆2.7万吨,创外汇1500万美元,1991年获市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同县技术监督局,编写了《横山大明绿豆标准体》一书,制定了横山大明绿豆生产的各项标准及规范化栽培技术;2001年,完成的《绿豆丰产栽培技术推广项目》,获陕西省农业推广成果二等奖;2001年,借鉴山西农民专家刘笑“W”抗旱栽培技术,结合我县农业生产实际,经过连续几年的试验研究和技术创新,总结形成了适合山区推广应用的旱作农业新技术:《旱地绿豆双沟覆膜栽培技术》,通过田间实际推广应用,增产增收效果明显,综合效益十分显著。
二、推广科学技术,提高绿豆产量
1、水平沟种植和“三改一防”农艺措施。我县绿豆种植历史悠久,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多以零星带种和混作为主,面积不过2-3万亩,亩产仅20多公斤,基本用于自食。八十年代初,借鉴水平沟谷子种植的成功经验,总结推广了水平沟绿豆种植技术,同时配套推广了“三改一防”农艺措施,即:改带种为固种,改撒播为条播,改白籽下种为平衡施肥,病虫害防治实行统防统治,使绿豆单产显著提高,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近年来,大明绿豆水平沟种植面积达20万亩以上,平均亩产60公斤左右。
2、双沟覆膜栽培技术。1999年在原王有地乡首次试种旱平地起垄覆膜
大明绿豆50亩,在遇特大旱灾、大田绝收的情况下,平均亩产达到42公斤,一举获得成功。2000年在横山镇曹阳湾村采取平覆膜的办法,在有补水条件的高抽地试种50亩,平均亩产125公斤。2001-2003年在全县各大区域大面积示范旱平地双沟覆膜栽培技术,平均亩产93公斤,较大田亩增产50公斤,2001年,曹阳湾村冯树元的0.8亩高抽地示范田,亩产达到216公斤,创我县绿豆单产最高记录;2003年,横山镇高丰村邵胜来的1.2亩旱地示范田,亩产达到163公斤,成为我县旱地绿豆的高产典型;今年全县双沟覆膜绿豆面积已达到1.5万亩,目前长势良好,预计亩产可达100公斤以上。
三、实施种子工程,打造绿豆品牌 1997年以来,我县连续六年干旱,农民为在土地上获得一定收益,不得不种植一些小日月绿豆应急,导致大明绿豆品种混杂退化,产量低而不稳。另一方面,大明绿豆已在我县种植二十多年,但绝大多数农民从不选种,种子同商品、食用绿豆没有多大区分,加之在栽培中不少地块重茬、照茬,密度过大,氮肥施用较多,导致大明绿豆颗粒变小,色泽变暗,品质变差。为此,我们把大明绿豆的提纯复壮和良种繁育作为保名牌、创名牌的一项主要工程来抓,及时成立了“横山县农业主导产业开发研究中心”,并在县财政十分困难情况下,拨专项经费,用于大明绿豆种子工程建设。组织广大农技人员,根据种子选育的系统选择法和混合选择法的基本原理,制定了《横山大明绿豆提纯复壮实施方案》和《横山大明绿豆良种繁育实施方案》,2002-2003年,繁育良种2000亩,生产种子200多吨。在种子提纯复壮选育过程中,把好选种、播种、田间管理、去杂去劣、收贮加工等生产环节,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加工要求。近年来,我们基本上解决了农户长期以来形成的种子自留自用、品质退化的问题。
四、发展有机生产,培育后续产业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善,健康、环保、无污染的绿色食品成了人们追求的时尚。横山南部山区处于无工业污染、生产中极少使用化肥、农药的雨养旱作农业地区,其产品无有害物质,是自然状态下生产的绿色农产品,是人类“回归大自然”的天然食品。为此,县农技站和县粮油批发公司组织专业人员,大量查询资料,了解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的基本概念,并结合当地农业生产条件,制定了《横山大明绿豆有机栽培技术》,2001-2002年,横山县党岔和武镇生产的有机大明绿豆达到日本JAS的有机认证,两年出口500多吨,不但为申请国际其它有机认证机构的认证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准备,而且为我县大明绿豆生产开辟了新的发展途径。
五、组建专业协会,实行订单种植 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壮大、扶持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现阶段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们大胆尝试“公司+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已取得了初步成功,去年横山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投资79万元,与县内22个村委签订了保护价收购合同,建立订单生产基地1.5万亩。为了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今年在省市农业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我县组建大明绿豆专业协会24家,其中乡镇级1家,村级23家,在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帮助农户与龙头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同关系,既给农民吃了“定心丸”,又帮助龙头企业建立了稳定的生产基地,达到了两者“双赢”的目的。通过推行“公司+协会+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实行“订单种植,合同收购”,横山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今年投资119万元,提供精选大明绿豆种子45吨,地膜45吨,农机具230多台(件),签订种植合同23份,面积3.5万亩,其中双沟覆膜绿豆1.5万亩,合同种植户3381户,保底收购价每公斤4.2元,预计增产绿豆900多吨,增收378万元,项目区农民户均增收1200元。
目前,我国已加入WTO,绿豆生产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其面临的机遇将大于挑战。只要我们积极依靠科学技术,高度重视绿豆产业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加大绿豆品种选育和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推广力度,必将促进我县绿豆产业走上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道路。
第四篇:中共商洛市委商洛市人民政府关于商洛突破发展的决定
中共商洛市委商洛市人民政府关于商洛突破发展的决定
时间:2008-10-15 17:45:52.0来源:商洛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06年7月21日市委一届十次全会通过)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陕南突破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在全市上下形成实现突破发展的强大合力,奋力完成省委、省政府对商洛突破发展提出的目标任务,特作如下决定。
一、统一认识,努力增强实现突破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立足于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省委十届七次全会作出了陕南突破发展的战略决策,要求陕南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以高等级公路和铁路复线建设为突破口,尽快成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热点地区。这是商洛摆脱经济滞后状况的重大历史性机遇。为了推进陕南突破发展,今年3月底和7月初,省政府两任主要领导先后率领省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到商洛调研,并主持召开了商洛突破发展座谈会,对我市实现突破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的路子,用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强力支撑商洛突破发展;突出发展药业、食品业、旅游业、矿业等几大产业;做到“发展的思想要突破,发展的产业要突出,发展的支撑要有力,发展的速度要加快,发展的变化要巨大”,这为我市进一步理清突破发展思路、明确突破发展重点、实现突破发展目标指
明了前进方向。
我市是秦岭的绿色“心脏”、国家实施南水北调的水源涵养区、关中经济区的生态屏障、西安的“后花园”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区位优势逐步显现。尤其是“十一五”期间,三条高速公路和两条铁路复线将全面开工建设,使我市处于沟通大西北与东部经济联系的交通动脉大通道上,融入西安一小时经济圈的能力明显增强,发展现代中药、绿色食品、生态旅游、矿产建材和劳务输出五个产业,实施重大富民强市项目的条件日臻成熟。更重要的是,目前全市上下出现了班子团结、社会稳定、人心思变、真抓实干的良好局面,商洛大地到处充满生机,充满希望,这些都为我们实施突破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理清思路,进一步明确突破发展的重点
实现我市经济社会突破发展,关键是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总体发展思路,努力做到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突破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实现科学发展。科学发展就是按照“五个统筹”的原则,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统筹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突破发展中,要牢牢把握五个关键环节。一是把生态立市、产业兴市、工业强市作为加快突破发展的主要内容,更好地体现科学发展的新理念。二是坚持从商洛实际出发,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在突出区域特色中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三是主动接受西安和关中地区的辐射带动,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增强发展活力。四是坚持把开放带动、城镇带动、项目带动作为谋求加快突破发展的战略举措,突出抓好事关商洛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项目建设,加快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五是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努力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进步。
以省委、省政府的希望和要求为动力,努力实现加快发展。加快发展就是要在跟进全省发展步伐,确保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前提下,努力超过全省平均速度,不断缩小与其他地市的差距,实现省委、省政府对商洛加快发展的目标要求。力争到“十一五”末,经济保持较快增长,GDP年均增长14%左右,地方财政收入比2005年翻两番;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现代中药、绿色食品、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20%以上,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20%,城镇化率达到30%左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00元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00元左右,30万人实现脱贫,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
以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为支撑,努力实现突破发展。突破发展就是突出发展重点,破解发展难点,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的跨越,迈上新的台阶。要坚持富民为本、分层次突破,农户经济着眼于特色种养业的发展和突破;县域经济在工业化发展及标准化、规模化和产
品深加工上实现突破,加快城镇化进程;市域经济在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上取得突破。要在进一步抓好“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的5个突破重点的前提下,继续坚持做强现代中药、做特绿色食品、做精生态旅游、做大矿产建材、做实劳务输出,积极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形成能够支撑商洛经济发展的五大支柱产业。要重点抓好商洛铅锌冶炼厂10万吨电解锌,五洲矿业等公司10000吨高钒铁和氮化钒,省有色集团8000吨氧化钼,龙钢集团800万吨铁矿采选和冶炼,省有色集团3000吨多晶硅及下游产品,省有色集团8万吨四氯化钛、2万吨海绵钛,香菊制药公司5亿粒红山胶囊,陕西天士力制药公司3000吨中药饮片,盘龙制药公司1500公斤醋酸棉酚,必康制药公司3亿粒五脂软胶囊,天士力功能食品公司8000吨洋蓟保健食品,金丝峡、木王生态旅游,商洛火电厂等重点项目的建设。
三、强化措施,切实加强对突破发展的组织领导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继续不间断地开展群众性的思想观念大解放活动,尤其要坚决克服各种形式的消极畏难情绪和安于现状、固步自封的思想,激励全市干部群众进一步发扬敢想、敢闯、敢干和敢于超越的精神,为突破发展注入活力、增添动力。要在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发展重点选择上有新的飞跃,突出主攻方向、突出产业重点,破解发展难题、明晰突破途径。要多元发展、重点发展、规模化发展、产业化发展。加快实现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突破、由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的突破、由封闭经济到开放经济的突破、由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的突破、由一般发展到重点发展的突破。
落实政策,优化环境。各级各部门要在用足用好现有各项优惠政策的同时,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在政策上对商洛突破发展有更大的支持。进一步修订完善产业发展、土地征用、市场准入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为突破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坚持把改善投资环境作为生命线工程来抓,深入开展“诚信商洛”创建活动,从严查处破坏投资环境的人和事,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各级各部门要增强服务意识,转变工作职能,积极主动地为重点项目建设服务,为企业和外来客商服务,努力营造让投资者动心的政策环境、放心的法制环境和舒心的人文环境。
扩大开放,多元融资。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开放战略,积极发展与东南沿海发达省市、友好城市、毗邻地区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以锌、钼、钒等有色金属矿产开发为重点,积极争取省有色集团等大公司、大集团在我市进一步扩大投资规模。以城市建设项目、县域经济开发项目为重点,继续扩大与国家开发银行的合作领域和规模。加强与省投资集团、省产业投资集团、省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集团的联系与合作,积极寻求新的战略投资伙伴,争取更多的大企业、大集团来商投资。进一步加强银企合作,尽快建立政、银、企沟通联络的长效机制,促使金融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充分挖掘我市银行巨额存差的投资潜力,采取有效措施,激活民间资本,吸引民间投资,为重点项目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落实任务,分解指标。各级各部门要根据现有的项目、产业布局和工作职责,切实把突破发展的目标按必成数和期成数分解落实到各
县区、各行业、各,用百倍的信心、实在的项目、过硬的措施确保突破发展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加强领导,分抓落实。实现商洛突破发展,必须下大功夫抓落实。每一个人都要首先办好自己管的事,做到亲力勤为抓工作,扑下身子解难题。每一件事情、每一项工作、每一个项目,都要切实做到定人员、定责任、定时间、定进度、定考评,确保事有专管之人,人有明确之责,时有限定之期,坚决克服那种看似都在抓实则没人抓、看似都在管实则无人管、看似都在负责实则无人负责的现象。要坚持从小事落实做起,从自己落实做起,从现在落实做起;坚持带着感情抓落实,带着责任抓落实,带着问题抓落实,创造性地抓落实,真正把工作落到实处。
市委号召,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矢志艰苦奋斗,勇于开拓创新,为早日实现商洛突破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科技进步带动智能家居市场多元化的发展
科技进步带动智能家居市场多元化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智能家居市场的发展,智能家居系统备受消费者青睐,英国近期研制出了一款最新的智能家居系统,该系统能检测出室内居住者的健康状况并及时向主人发出信息。目前已经设计推出该智能屋的模型。该智能屋与居住者的腕带检测装置无线连接,可检测出居住者的体温、脉搏等体征数据。智能屋不仅可以为主人提供信息,还可以为医护人员提供数据参考。
如今越来越多儿女工作繁忙无暇照顾父母的起居安全,大部分的老人独自在家,智能屋通过无线传输系统监控身体状况,如果老人在家发生什么症状,智能系统会自动及时的向主人和护理人员发出警报。这套系统不仅可以监控室内人的身体状况,还可以掌握居住者的生活习惯,根据生活习惯来调整室内环境。该系统的出现将智能家居的理念发挥得淋漓尽致,假如上班出门忘记锁门或者忘记关灯等等,只要给中央计算机发送条信息便能够锁上门窗关闭家内电器设备。
由于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在不断改变,都市生活节奏快、物价不断攀升,需要承担的职场的压力就够沉重的了,另外还要每天的照顾孩子、照看老人等家庭压力。“空巢老人”已是现在大多数家庭都存在的问题,中国较为普遍的421结构家庭所面临的照顾老人、看护孩子难题成为一个急迫而现实的矛盾。父母外出工作无人照顾的儿童又转嫁到这些空巢老人的头上使问题变的更加复杂,为了给这些情况敲以警钟《老年法》草案将“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所以老人在没有儿女陪伴的情况下,家庭居室内具备监控系统的产品备受青睐。
外出期间家里进了小偷如何及时知道发出警报?外出工作时怎样得知家中老人的生活情况,健康状况以免担心?如何随时看到刚出生的孩子而不耽误正常的工作?作为智能家居系统的一个产品分支,此时的智能家居成为了更贴心更实用的家居超级保姆,成为可以“互动沟通”的家庭一员。任何一台接入互联网的电脑或3G智能手机上,你就能观看到家中的实时视频情况。并且有红外侦测监测报警机制,当检测区弄物体变化,系统会在第一时间抓拍现场照片并启动摄像功能,向用户绑定的手机发送报警信息,同时将该段时间的录像和照片存储到产品内的存储卡中,保证了报警的及时准确性,和日后方便取证。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智能家居系统也在实现多元化的发展,智能家居系统实现功能多样化,更贴切生活,更大众化。将“大智慧”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想用户之所想,给用户之所需。智能家居系统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家的定义,使家变得更温馨更便利,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杂事。这样也可以能够了解家中的状况。综上所述,智能家居市场中蕴藏着无限的商机,前景大有可观。
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