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眉县县委、县政府关于突破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
中共眉县县委 眉县人民政府
关于突破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
旅游业关联度高、产业链条长、引领性强、发展前景广阔。突破旅游发展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加速转型、优化升级、文明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和现实意义。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县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充分发掘我县旅游资源优势,加快推进“旅游兴县”战略实施步伐,使旅游业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促进经济社会赶超进位、跨越发展。现就加快全县旅游突破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理念,按照“核心板块引领,观光大道相连,山水田园映衬,风情小镇点缀,优美乡村交融、生态产业跟进”的总体思路,以“山水眉县,创意田园”为主题,唱响“张载故里”、“青铜器之乡”,把全县作为一个大景区谋划,着力打造“三大旅游板块”,实施“五大配套工程”,健全完善旅游产业发展机制,聚集发展要素,优化发展环境,培育精品线路,打造旅游品牌,形成鲜明特色,使旅游业真正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
2、发展目标:到2016年,总体形成“县区一体,山水同城”的县域大旅游格局。建成1个国家级张载文化产业示范区,打造太白山国家级旅游产业新区和渭水之滨城市旅游综合体2个 5A级景区,创建西部兰花休闲观光生态园、扶眉战役烈士陵园2个4A级景区以及多个3A级景区。全县旅游经济总量大幅增长,年接待游客总人数突破5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3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35%和40%以上,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达到10万人左右,旅游业收入占服务业总收入的40%以上,以旅游业为核心的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到全县GDP总量的40%以上,成为集生态旅游、观光体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国内旅游胜地和国家级旅游强县。
二、打造“三大旅游板块”,提升旅游业核心竞争力
1、打造太白山国家级旅游产业新区。按照“谋划大区域、创新大体制、资本大运作、建设大景区、内外大招商、谋求大发展”的思路,集中抓好太白山(含红河谷)景区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太白山游客服务中心、太白山欢乐谷、太白山马术俱乐部、太白山野生动物园、太白山旅游飞机场、太白山地质科考博物馆、汤峪欧式风情小镇综合改造、省级重点示范镇建设、温泉体验中心(龙腾温泉小镇)等十大工程,力争到2016年把太白山旅游区打造成集观光旅游、避暑休闲、拓展训练、激情娱乐等为一体的国际化人文生态旅游新城、旅游文化区、统筹城乡发展新区和世界级山地温泉度假目的地,年入园游客突破3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8 亿元以上。
2、打造全国休闲农业观光示范区。以法汤路现代农业休闲观光带为轴心,以打造全国休闲农业观光示范区为引领,重点 规划建设“五大特色园区”,覆盖横渠、槐芽两镇,即:西部兰花休闲观光垂钓生态园、青化万亩猕猴桃现代农业示范园、太白山百果园、蒙牛现代牧业园、横渠红提葡萄观光采摘园;同时,其他各镇也要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五个一”工程,大力发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功能完善的休闲农业观光园。把农田变成旅游车间,农民变成旅游产业工人,农产品变成旅游产品,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发展。到2016年,把我县建成全国休闲农业示范县。
3、打造渭水之滨5A城市旅游综合体。以渭河综合治理为突破口,按照宜居宜商宜游宜创业的要求,高标准打造渭水之滨城市旅游综合体。规划建设水景生态区、体育健身养生区、历史文化展示区、高档娱乐休闲区、酒店别墅住宅区、企业总部经济区等六大区域。力争通过5-10年的努力,把渭水之滨城市旅游综合体打造成展示眉县地域特色,凸显生态水景文化效应的旅游胜地。
三、实施“五大配套工程”,为旅游发展搞好服务
1、实施文化产业推进工程。深度挖掘张载关学思想文化内涵,扩建张载祠,规划建设张载关学研究学院,打造国家级张载文化旅游示范区;以齐镇悠久的商贸历史文化为支撑,实施古镇旅游开发项目,再造“关西名镇”,创建绿色文化名镇和省级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区;深度挖掘扶眉战役文史资料,着力打造全国著名、全省一流的红色旅游示范基地;以青化十字山为主体,挖掘宗教文化内涵,着力打造宗教文化主题公园;依托 葫芦峪古战场等历史古迹,挖掘三国文化,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挖掘传承眉户剧种,创作推出《眉坞神韵》大型文化旅游主题演出,展示独具魅力的“眉县印象”,让游客畅游眉县,读懂关中。
2、实施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包装策划推出县域两日游、三日游、七日游等一批品位高、吸引力强的旅游精品线路,扩大旅游消费;加快星级酒店建设步伐,到2016年底,建成一批上档次、有规模的星级酒店;深度挖掘关中饮食文化,开发眉县菜系,各镇以主干道路为重点,积极发展独具地方特色的休闲农庄和星级农家乐,打造眉坞美食天堂;以太白山旅游区和渭水之滨城市旅游综合体为重点,加快农产品和超市对接,在旅游干线建设农产品购物超市和旅游商品专卖店,满足游客购物需求;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开展“全县都是大景区、人人都是导游员”活动,加强对干部职工旅游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推广普通话,不断提高全县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
3、实施旅游产品开发工程。以市场为导向,开发具有鲜明眉县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和工艺品,不断提高旅游商品在旅游产业中的比重。把猕猴桃、冰葡萄、秦宝牛肉等特色农产品,策划包装成旅游产品;把太白酒、农夫山泉等企业生产车间升华成旅游景点,增强游客对企业产品的认知度和购买力;利用我县底蕴深厚的民间工艺艺术,大力开发独具眉县魅力的文化旅游纪念品;发挥我县“青铜器之乡”优势,深入挖掘西周青铜器文化内涵,开发以青铜文化为主的文物旅游产品。
4、实施生态旅游观光道路工程。按照“对接外部大交通、连接县内各景区、建设旅游大网络”的思路,全面建设生态旅游观光道路骨架网络。高标准完成西宝高速、310国道、槐汤公路、姜眉公路等主干道路的绿化、美化工作;规划建设关环线西延伸段、法汤旅游专线、渭河滨河大道、眉汤旅游观光大道等4条生态旅游观光道路工程;积极组建旅游汽车服务公司,开通县城至各景区(点)之间旅游公交专线。
5、实施水系景观工程。按照“做大水产业,做强水文化”的思路,围绕“九水绕眉坞”远景目标,打造以渭河、汤峪河、霸王河、东沙河、西沙河为主的5条黄金水道,加快河流治理步伐,保护河流沿岸自然景观,规划建设河流湖泊和沿河水系经济体,大力发展水产养殖,形成特色水产业,打造中国西部第一休闲垂钓基地;引渭入城,启动实施滨河湿地大型水景生态文化主题公园建设;加快石头河水文化博物馆建设步伐,积极实施渭惠渠渠首恢复工程,做足做活水文章,为旅游发展注入活力。
四、工作措施
1、坚持高标准规划引领。按照“高点定位,全域谋划,点面结合”的要求,坚持“发展目标与发展阶段统一,整体谋划与重点推进统一,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统一”的原则,聘请国内外一流的旅游规划机构,高标准编制《眉县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及“三大旅游板块”和“五大配套工程”相关专业规划。同时,积极搞好规划的衔接,将旅游发展规划与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县城总体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文物保护规划等进行有效衔接,实现规划互通互融,有机结合。
2、强化投融资体系建设。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不同企业和各种社会资本,投资旅游产业,大力开发我县旅游资源。探索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投融资机制,以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为突破口,大力推进旅游景区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培育一批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经营实体和市场主体,实现优质旅游资源要素与国内外战略资本的有效对接。加大对旅游项目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条件成熟的旅游项目,可采取经营权转让、特许经营、合资合作、租赁等方式,直接进行融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制定旅游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精心包装一批吸引力强、效益高的旅游精品项目,瞄准大企业、大财团,主动推介招商,以大规模的资金投入,推动旅游发展。成立眉县旅游开发投资集团公司,加大全县旅游资源的市场化整合力度,确保每年旅游景区开发建设投资不少于5亿元。
3、加大宣传营销力度。积极推进“区域联动、企业联合、媒体联姻、电子联网”的旅游营销战略,加快形成全方位的宣传促销体系,实现宣传的聚合效应、整体效应和放大效应。广泛开展以派出机构代理、目标城市推介、演艺团体营销、媒体广告宣传为主的国内营销和以电子商务推介、国际旅行社互动宣传为主的国际营销;积极参与省内外各种大型节会营销活动,争取主办、协办大型体育赛事,不断扩大对外影响;在县内精 心策划富有特色、影响深远、文明向上和群众喜闻乐见的节庆活动,力争“年年有盛事,月月有节会,周周有活动,天天有收入”。
4、加大政策扶持。县政府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每年财政投入不低于3000万元,并根据财政情况逐年有所增加。整合各类项目资金,财政、交通、发改、林业、农业、水利、建设、环保、扶贫等部门重点工程项目资金每年用于旅游产业发展增长不低于20%。实行土地优惠政策,优先安排旅游产业发展用地,逐年增加旅游产业发展用地,对重点旅游项目优先进行土地利用规划调整,优先供地。同时,对新办旅游项目、开发生产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的重点企业,三年内给予一定的税费优惠。
五、组织领导
1、加强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成立由县委书记任顾问,县长任组长,县级四大班子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和各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县突破旅游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旅游突破发展的组织协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设在文物旅游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突破旅游发展的各项具体工作。各镇、各部门要把支持旅游发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点工作,一把手负总责,明确分管领导,全面抓好突破旅游发展工作任务落实。各镇要组建文化旅游管理办公室,落实工作人员,负责“全县是景区,乡镇是景点”的宣传和引导工作,保护旅游资源,落实旅游规划,创建本辖区星级农家乐,把文化旅游触角延伸到基层。同时,领导小组 要建立健全全县突破旅游统计指标评价体系,每年细化分解旅游突破发展年度重点目标任务,纳入各镇和相关部门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年终严格考核奖惩,对贡献突出、成效显著的单位及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到位,没有完成任务的,取消其当年评先评优资格,并追究相应责任。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对干部职工培训和引导,打造一支热爱旅游、奉献旅游、服务旅游发展的干部职工队伍;建立旅游人才库,聘请一批专家、教授为眉县旅游发展出谋划策,积极引进高端人才,打造一支精通旅游管理与经营的专家队伍;加强导游人员引进和培训,开展岗位大练兵,定期举办导游大赛,打造一支专业素质过硬、服务水平优质的导游队伍;采取多种方式,多渠道吸纳人才,打造一支业务精湛的演艺人才队伍;加强与高校合作,开展旅游营销培训,打造一支思路新、素质高的宣传营销人才队伍。
3、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实施“净化、绿化、美化、亮化、优化”工程,不断改善城乡旅游环境面貌。对太白山旅游区及各旅游景点实行“封闭式管理,开放式运行”,任何执法单位对旅游景区进行检查,必须提前报县优化投资环境办公室审批同意。公安、交通、工商、卫生、质监、物价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切实做好社会治安、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各项旅游服务工作,加大对景区及周边旅游市场环境的联合执法检查力度,努力营造诚信有序、服务规范、安全舒心的旅游大环境。
第二篇:眉委办发〔2012〕10号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实施意见
中共眉山市委办公室
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实施意见
各区、县委,市委各部委,市级各单位、部门党组(党委):
按照中央、省委要求,为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凝聚全市人民“抢抓千载机遇推进跨越发展建设富裕美好眉山”的精神力量,市委决定,在全市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学雷锋活动重要意义
雷锋是实践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的楷模,是全国人民学习的光辉榜样。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一面永不褪色、永放光芒的旗帜。新形势下大力弘扬雷锋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对于倡导文明新风、匡正道德失范、矫正诚信缺失、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形成全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对于凝聚全市干部群众智慧和力量,实现市第三次党代会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准确把握学雷锋活动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省委九届九次全会和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为主题,以青少年为重点,以社会志愿服务为载体,创新内容、形式、手段,广泛宣传雷锋事迹、雷锋精神和雷锋式模范人物,广泛开展学雷锋实践活动和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广泛普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基本道德规范,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机制化,形成践行雷锋精神、争当先进模范的生动局面,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氛围。
三、广泛开展学雷锋活动常态工作
(一)开展学雷锋道德建设实践活动。每年3月5日,各级各单位、部门要开展学雷锋系列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要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宣传活动,重温雷锋精神,争做当代雷锋。积极开展全市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先进典型学习宣传活动。大力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重点解决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问题,构建诚信、正气、和谐新风尚。(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精神文明办、市政务服务中心、市司法局、市商务局)
(二)开展学雷锋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各级各单位、部门要把学雷锋活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各种文明 — 2 —
称号创评体系,作为考核测评的重要指标。把学雷锋活动与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行业(单位)等创建活动紧密结合。把学雷锋活动与文明交通行动、文明旅游行动、文明餐桌行动等创建活动紧密结合,推动形成修身律己、崇德尚俭的文明风尚。(责任单位:市精神文明办、市交通运输局、市旅游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公安局交警支队)
(三)开展学雷锋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开展“弘扬雷锋精神、争做雷锋式志愿者”主题志愿服务活动,举办眉山市雷锋式优秀志愿服务组织、优秀志愿者评选活动。大力开展扶老助残、帮困解难、应急救助、便民利民的社会志愿服务。面向残疾人开展“青年志愿助残阳光行动”服务活动,面向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女开展“爱心妈妈”志愿服务,面向困难家庭、单亲家庭、空巢家庭、孤寡老人家庭开展扶弱帮困志愿服务,面向农民工开展技能培训和权益维护志愿服务,面向广大农村开展教育、文化、科技、卫生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推动建立参与广泛、形式多样、活动经常、机制健全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责任单位:市精神文明办、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残联)
(四)开展“立德树人、励志成才”校园文化活动。把弘扬雷锋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贯穿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广泛开展学雷锋主题班日、主题队日、主题团日活动,— 3 —
开展学雷锋主题演讲、报告座谈、诗歌朗诵、文艺演出等活动,开展学雷锋校园实践、公益实践等活动。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开展优秀教师评选表彰活动。(责任单位:市教育局)
(五)开展“勤政廉洁、社会表率”机关文化活动。在全市机关深入开展“创先争优”争创活动,营造讲勤树廉的机关文化氛围。广泛开展文艺汇演、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书画摄影作品展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广大机关干部自觉提升文明素养、道德修养、文化涵养,争当社会表率。(责任单位:市直机关工委)
(六)开展“社会责任、诚信企业”企业文化活动。把学雷锋活动贯穿到企业发展和生产经营全过程,广泛开展“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活动。商场、集市、宾馆、医院、银行、电信、电力等窗口单位,公园、广场、车站、码头、旅游景区等公共场所,广泛深入开展“学雷锋、树新风”争创活动。食品药品、酒类产品、餐饮服务行业,深入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百家食品企业践行道德承诺”、“放心食品进超市、上餐桌”等活动,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诚信经营意识。(责任单位:市国资委、市商务局、市卫生局、市旅游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总工会、市工商联、市工商局、眉山质监局)
(七)开展“美好家园、文明新风”乡村文化活动。把学雷锋活动与新农村建设,与发展农村经济、培育新型农民、推进农业发展和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等活动结合起来,评选一批 — 4 —
经济发展、环境优美、乡风文明的精品乡村。面向基层,扎实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利民富民活动,提高农民文化素养。(责任单位:市委农工办、市水务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科协、市治理办)
(八)开展“友爱互助、和谐文明”社区文化活动。大力开展“做文明有礼眉山人”活动,广泛开展“学习雷锋、奉献爱心”服务活动,组织社区工作者、志愿者深入社区为居民排忧解难,倡导社区居民、邻里互帮互助。深入开展科教、文体、法律、医疗“四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一月一次文体活动”,“文明家庭、文明楼院、文明小区”评比活动,提倡文明友爱新风,促进社区和谐。(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卫生局、市文体影视新闻出版局、市妇联、市科协)
(九)运用文艺形式传扬雷锋精神。广泛开展弘扬雷锋精神的优秀文化产品创作展演、展映、展播、展览系列活动,举办学雷锋活动主题晚会。组织观看雷锋电影、阅读雷锋书籍、传唱雷锋歌曲,重温雷锋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开展送雷锋图书到基层活动,把雷锋的故事、雷锋的日记等书籍送到学校图书室、社区图书室、农家书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使雷锋精神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村镇,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地传扬雷锋精神。(责任单位:市文体影视新闻出版局、市文联)
四、切实保障学雷锋活动组织实施
(一)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建立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统一领导,党委宣传部牵头,有关单位、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团体积极配合,各方面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共青团组织,要切实担负起在青少年中开展学雷锋活动、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职责。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新闻媒体在重要版面、重要时段,各级各单位、部门在党务政务公开栏、城市公告栏、宣传橱窗等开设专题专栏,多形式大力宣传学雷锋活动的重大意义、重要举措和活动进展,宣传践行“学雷锋、树新风”的先进典型,积极营造抑恶扬善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各级各单位、部门细化活动方案,狠抓落实。要把学雷锋活动同创先争优、主动作为创一流、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结合起来,同爱岗敬业、做好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同全市各级道德模范和先进典型的学习宣传结合起来,同创建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活动结合起来,确保学习活动常态化。
(四)注重创新,增强实效。认真总结好做法、好经验,不断赋予学雷锋活动以新的时代内涵、新的活动形式、新的活动吸引力。充分发挥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的优势,充分运用新的传播手段和新的文化样式,宣传雷锋事迹,弘扬雷锋精神,使学雷锋活动深入千家万户,产生广泛持久影响。
中共眉山市委办公室
2012年3月20日
中共眉山市委办公室
2012年3月20日印发
第三篇:关于加快文化旅游发展实施意见范文
关于加快文化旅游发展实施意见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坚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发展理念,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大幅度提高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温家宝总理指出要把旅游业培养成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在我县召开的党代会和经济工作会议上,县政府把发展文化旅游事业做为我县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和重要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并提出把我县建设成为“全省千万吨钢铁基地、全省最大的设施蔬菜基地和全国晋文化研究开发基地”的口号,全力推动曲沃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跨越发展。为充分发挥我县生态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现就加快我县文化旅游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三大战略、三大基地”口号,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市场运作”的基本原则,按照“五点一线”旅游发展格局(五点:晋国博物馆、太子滩休闲度假区、磨盘岭农业生态示范区、浍河景区、景明风景区),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全县旅游业全面快速健康发展。
二、创新旅游发展机制,加强组织领导
1、成立文化旅游统筹领导机构。我县五大景区虽然都 已初步起动,初具规模,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首先是各景区没有一个明确的归属权、主管权,管理不清,职责不明,存在盲目投资,重复开发建设的现象。
2、建立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运行机制。在政府的主导下,狠抓招商引资,树立“大招商,招大商”的理念,充分利用煤、焦、矿、铁企业转型跨越发展的大好契机,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大量吸收社会资金发展我县的旅游事业。继续坚持企业投资,市场运作的方式,改变传统的由政府包办发展旅游的模式,在各景区推行股份制合作制经营。
三、完善发展规划,精心策划旅游发展项目
1、完善旅游发展规划。依托《曲沃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曲沃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各景区制定相应的详细建设规划,并报县委、县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门评审通过。各景区要依据规划,严格控制私搭乱建、盲目开发等现象。
2、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加大旅游规划实施力度,按照“合理开发,科学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旅游规划区内的各项建设由旅游部门会同住建部门实施监督和管理,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对不按照规划开发建设,破坏和浪费旅游资源的行为,要依法追究责任。
3、高水平策划旅游项目。以《曲沃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为指导,建立和完善重点旅游项目储备库,加强项目管理和规划的实施监督,提高项目策划水平,防止盲目开发 2 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积极和上级旅游部门联系争取项目资金,以项目建设带动旅游业发展。
四、多渠道增加对旅游业的投入,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1、以晋文化为龙头,以休闲度假为延伸,牢牢把握当前我国国内旅游需求日趋旺盛和大众旅游时代到来的大好时机,依托我县独特旅游资源和产品的吸引力,加大开发和招商引资力度,宣传促销旅游产品,提升服务质量和接待水平。以旅游资源为基础,以旅游市场为导向,加快对晋国博物馆、景明、浍河景区、太子滩温泉和磨盘岭等景区开发和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积极构建要素配套,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旅游产业体系,主动融入旅游经济大循环,形成优势互补,市场共享的旅游开发新格局,使我县成为探寻华夏文明,休闲度假的旅游胜地。
2、鼓励和引导社会投资。坚持“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进一步拓宽旅游投资、融资渠道,将旅游招商作为全县招商引资工作的重点,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兴办旅游的积极性,构建多元化的旅游发展投入机制,优化投资环境,打破所有制界限,广泛吸引县内外社会资金,共同开发旅游景区(点)和经营旅游服务项目。
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旅游经济加快发展
1、加大对旅游项目用地的政策扶持力度。凡在旅游区内兴办开发性旅游企业,在法律和政策许可的前提下,根据项目性质,依法实行灵活供地方式。利用集体土地、林地、水面、山场兴办生态旅游项目,且不改变土地性质或现状的,投资者可以通过承包、租赁、联营等方式取得使用权和经营 权。
2、实行旅游企业税费优惠政策。经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后,对招商引资来我县落户的旅游企业,报请县政府同意,根据土地和税务部门的政策给予一定优惠。
3、大力发展和扶持乡村旅游。围绕新农村建设,鼓励和引导农民以家庭为接待单位,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农村民俗文化等资源,发展以体验农村生活的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等乡村旅游活动,丰富农家乐产品内涵,增强观赏性、趣味性、知识性和参与性。
六、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旅游发展环境
1、加快以旅游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十二五”期间,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要向重点景区倾斜,加快景区道路建设,全面改善景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加大对景区(点)内电力、通讯、给排水等基础设施投入,按景区建设标准配套建设重点景区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及餐饮、购物场所等。
2、认真做好涉旅乡镇及通往景区沿线环境整治工作。结合和谐文明县城建设,制定规划和配套政策措施,以争创优秀旅游乡镇为抓手,努力解决 “脏、乱、差”等突出问题。加大对景区内乱建、乱伐、乱采等行为的处罚力度,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3、加强市场监管和规范化建设,建立和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加快旅游景区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旅游综合接待能力。坚持依法治旅,加大旅游市场整治的力度,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加快旅游人才的培养和培训,不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信息化教育和培训,加快旅游管理部门、旅游景区和旅行社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旅游的现代化。
七、强化旅游宣传促销工作,大力开拓客源和开发市场
1、强化旅游整体形象宣传。以晋国博物馆为龙头,精心打造我县“五点一线”精品旅游线路,加大对外宣传推介力度,逐步扩大品牌效应。深入挖掘晋文化、郑月巴民间剪纸艺术等民俗文化内涵,提升旅游文化水平,形成地方特色鲜明、人文历史厚重的生态旅游格局。
2、创新旅游宣传促销手段。充分发挥县政府网站旅游板块和曲沃旅游资讯网的宣传效应,实现旅游资源及旅游产品的网上招商和网上促销,大力开展区域旅游协作。积极鼓励旅游企业参加省、市各类旅游展销和交易会,借助县内外各类宣传、展示、推介平台,拓展旅游客源和开发两个市场。
八、打造“五点一线”精品旅游线路具体做法:
1、晋国博物馆已初步建成,在原有的商品购物区的基础上,建立山西名吃一条街,使游客到晋国博物馆后可以很方便地品尝到山西各地名吃,让游客产生“到山西必游曲沃”的理念。依托曲村镇大悲院建立石雕艺术博物馆,并恢复曲村古街区,使之与晋国博物馆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把晋国博物馆建成集文物陈展、考古研究、学术研讨、文化宣传为一体的国内外知名精品旅游区,达到影响全省、轰动全国的效应。三年内力争达到4A级旅游景区。
2、太子滩旅游景区中万憬花园酒店初建审报时就以四星级标准建造,今年万憬有限责任公司已高标准完成宾馆和会议中心的建设,拓展训练中心正在筹建当中。万憬花园酒店的建成,对提升我县的旅游接待水平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明年向旅游部门申请,争取达到四星级酒店验收标准,填补我县无四星级酒店的空白。
3、景明景区和南林交龙泉湿地公园山水相连,应对现 有资源进行整合,统一规划,尽快启动龙泉湿地公园开发项目建设。(龙泉湿地公园位于北董乡南林交村,与景明景区相连,占地面积200亩,建设内容有:修复龙泉寺、连片莲花池、千年银杏树、附属设施等项目)。龙泉湿地公园初步规划已完成。旅游部门和北董乡政府要尽快拿出项目建设方案,明年五一前争取动工建设。
4、浍河北岸旅游道路和绿化已基本完成,依托其独特优势以农家乐的形式进行投资开发。现有的农家乐起点低、无规模,在目前农业开发项目的基础上,完善景区旅游的各要素,以利于游客吃、住、玩、游、购、娱。同时浍河南岸的规划及绿化工作亦应同时起步,使之成为一个“成品”旅游区。把浍河景区、磨盘岭农业观光园区、曲村万亩蔬菜园区、高显莲藕园区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条农业观光旅游路线。旅游部门今年要把浍河景区建设做为重点向上级旅游部门申报项目,争取国家资金支持。
5、磨盘岭生态农业观光园区基本建成了既独立又联系的六个区:即磨盘岭大院融蓄水、垂钓、游乐为一体游玩区,以杏、梨、桃为主的“百果园”特色的观赏休闲区、东岭“上有甜柿树,树下种油菜”的“春天赏花,秋天摘果”的游览采摘区、童儿庙地下生态餐厅饮食服务区、岭下大棚蔬菜采摘区及丰富群众生活的农民文化广场娱乐健身区,实现现代农业与观光农业的完美结合,使之成为我县乃至全省生态旅游的一个亮点。两年内争取拿回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点的铜牌。
二0一一年十一月十六日
第四篇:关于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的实施意见
中共黟县县委 黟县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的意见(草稿)
2006年8月
加快发展乡村旅游,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也是我县实现大跨越发展的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国家旅游局“中国乡村游”主题年的历史性机遇,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主导、农民自主、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突出特色、可持续发展”的方针,以“中国画里乡村”主题形象为统揽,以“世界遗产”和“世外桃源”两大品牌为依托,以构筑特色化、规范化、规模化、品牌化的乡村旅游大景区为目标,以招商引资和全民创业为抓手,挖掘整合特色资源,提升旅游产业层次,加快推进旅游国际化步伐,为打造中国乡村旅游第一县和国内最具核心竞争力的旅游强县之一提供坚实基础。
一、完善乡村旅游发展的工作机制
1、建立县、乡镇、村三级管理和服务网络。建立由政府领导牵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乡村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乡村旅游工作,协调解决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实行县直部门包村责任制,制定帮扶目标,落实帮扶措施;各乡镇成立乡村旅游发展领导小组,每 名班子成员分别联系一个村;有条件的村成立乡村旅游协会,发展和培育“农家乐”旅游经纪人,使协会发挥开拓市场、行业自律、维护权益的作用,成为当地基层组织联系农民,指导工作的助手和纽带。
2、创造乡村旅游发展的良好环境。国土、规划部门要对兴办乡村旅游项目依法优先审批,并落实有关优惠政策。交通部门对重点乡村旅游项目要积极开辟旅游专线班车。财政、发改、农业、旅游等部门应增加对乡村旅游的投入。旅游、工商、公安、卫生、农业、质监、税务等部门要主动引导乡村旅游经营者诚实守信、规范经营。宣传、文化、旅游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乡村旅游的宣传推介。发改、公安、工商、税务、卫生、物价、电力等部门要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简化乡村旅游项目审批程序,凡符合乡村旅游规划,不涉及新征土地的农家乐旅游项目放权乡镇政府审批,报相关部门备案。县直机关部门依据备案材料主动上门做好相关手续办理服务工作。
二、科学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
3、科学合理编制黟县乡村旅游规划。旅游管理部门要在对全县乡村旅游资源全面普查的基础上,规划设计一批乡村旅游项目,高起点编制《黟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各乡镇要在全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的指导下,结合实际,制定本地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新开发的乡村旅游点,必须先规划后建设。现有乡村旅游点要制定升级改造规划,切实防止盲目 开发。
4、注重保护乡村生态环境与传统文化。规划要高度重视生态保护,突出保存传统文明和本地特色,尽量做到“一村一品”,不盲目跟风、重复建设;乡村旅游开发建设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明确各项环境保护措施,规范建设施工行为。
三、培育乡村旅游多元化投资主体。
5、探索成立乡村旅游股份公司。有条件的乡镇、村将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村民以资产或现金等形式入股,以分红形式分配利润,按照现代企业模式运作,开发项目,统一经营、统一管理,做大规模,提高效益。
6、坚持招商引资与自筹资金相结合。县旅游局、招商局积极开展乡村旅游发展项目编制、策划和包装;各乡镇根据实际情况,依托当地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引进适宜项目;各相关部门要多为农民采集乡村旅游经营项目信息,引导农民因地制宜经营乡村旅游服务项目;坚持农民自办、家庭联办旅游项目为主,逐步开发地方特色乡村旅游项目。
四、突破乡村旅游发展的瓶颈制约
7、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实现“六通”,即通水、通电、通路、通讯、通有线电视、通网络。县和有条件发展乡村旅游的乡镇两级新农村建设预算,要优先安排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投入的扶持资金。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和农民投资积极性,引导农民自愿出资出劳,加大乡村 旅游道路、通讯、水电、卫生等基础设施改建的力度,指导乡村旅游接待户进行客房、厨房、厕所的改造,对照国家《旅游区(点)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按照“安全、方便、舒适、卫生”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县乡两级游客服务中心等相应设施,不断改善接待条件,完善服务功能,提高综合服务承载能力。
8、加大对乡村旅游发展的财政信贷扶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扶持,与高山农户搬迁、易地扶贫、地质灾害避让、新农村建设及其他帮扶政策结合起来,形成资金捆绑使用;设立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每年县财政预算安排不少于100万元,扶持乡村旅游发展,重点用于乡村旅游发展税收奖励。对农民庄园业主或农民新办的乡村旅游经营户,3年内给予已纳经营性税收等额奖励,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对招商引资从事宾馆、酒店等乡村旅游接待设施建设项目,按照黟发[2006]6号文件精神给予优惠;县政府每年安排部分贴息贷款,专门用于扶持部分困难群众发展乡村旅游服务业,重点帮助接待经营户完善配套设施、开发旅游商品,扩大旅游宣传;引导县信用联社和国有商业银行加大对乡村旅游经济的服务,实行按揭付款方式,加大信贷投入,支持农户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加快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和配套;县财政根据自身财力相应增加信用担保基金额度,帮助农民疏通小额信贷渠道。
9、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加快旅游专业人才 的培养、交流与引进;制定相应优惠措施,鼓励和支持单位、个人,本地和外地人员以各种方式兴办旅游企业,形成旅游从业人员的竞争环境、实现旅游业最佳人力资源配置;县、乡镇财政要将农村劳动力培训纳入预算,不断增加投入;定期进行旅游技能培训,强化旅游业务、市场意识、规范服务、民俗风情推介等方面知识培训,不断提高乡村旅游从业者的素质和服务技能。
10、改进乡村旅游土地管理办法。乡村旅游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根据项目大小、金额按一定比例返还,用于乡村旅游的项目开发;在政策许可范围内,对只少部分改变土地使用性质,仍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体的乡村休闲旅游项目,按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的农用地规定办理相关手续。有序推进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工作。通过村庄复垦整理节省出来的土地允许各乡镇村通过土地复垦整理补充的耕地指标跨乡镇村有偿调剂,支持有条件发展乡村旅游的乡村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允许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有偿使用和有序流转。
五、建设和培育一批乡村旅游精品
11、加强考核与激励。把乡村旅游开发建设与新农村建设考核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积极建设“旅游强镇”和“旅游强村”,对乡村旅游工作抓出明显成效的乡镇、村两级班子给予奖励;对符合国家、省有关部门制定的农业旅游、乡村旅游、农家乐休闲旅游各类评定标准并被评 定为三星、二星、一星级的乡村旅游点分别予以30至10万元的奖励,鼓励乡村旅游上等级、创品牌。
12、强化乡村旅游示范点的培育。近期重点抓好西递、宏村、深冲、五里、南屏、碧东、石亭、官麓、屏山、卢村、龙池湾、五溪山、鸳鸯谷、塔川、木坑、黄菇、桃花源乡村旅游项目建设,并以此为标准和示范,推进全县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广泛学习借鉴外地先进发展模式和做法,积极发展以农家乐旅游活动为载体的农村新貌游、民俗文化游、庭院经济游、农业观光游、品果采摘游、垂钓烧烤游、绿色购物游;以古村落群为载体的文化遗产观光游、徽文化社区体验游、名人故居追思游、民俗风情采风游、传统文化修学游;以生态型乡村为载体的避暑度假游、保健养生游、徒步休闲游等,引导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向特色化、规范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13、深挖乡村旅游发展的文化内涵。依托世界遗产地,把徽文化与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有机结合、共同挖掘乡村旅游文化内涵,开发特色文化旅游项目和产品,强化古黟文化产品的特色和差异性。
14、延伸乡村旅游的产业链。调整农业结构,变特色农产品为旅游商品;挖掘传统手工业,开发旅游纪念品;发掘传统农家乐美食,发展特色农家餐饮。
六、规范乡村旅游市场的经营秩序。
15、开展诚信体系建设。努力建设乡村旅游诚信体系,营造“重信守诺”的乡村旅游服务氛围和“放心旅游”的良好环境;在大力推行国家《旅游区(点)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等相关法规基础上,深化行业管理,加大规范和整顿乡村旅游市场秩序的治理力度,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表彰诚信经营者。
16、建立健全规范的乡村旅游接待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县城旅游集散中心,并呈伞状向各主要景区发展,设立游客服务中心,为游客提供全方位、多功能、快速便捷的旅游服务。完善和规范旅游标识牌批示体系。
17、实施乡村旅游服务标准化。旅游管理部门要制定《乡村旅游管理办法》、《乡村旅游经营户开业基本条件》、《乡村旅游经营服务标准》、《乡村旅游服务质量等级评定评分标准》等经营管理规章制度,指导经营者照章服务、照章经营。
18、开展星级评定活动。以实施乡村旅游服务标准化为载体,推行乡村旅游经营户星级评定活动。对按照星级评定标准被评定为三、二、一星级的,进行授牌,并一次性分别给予10000元、5000元、3000元的奖励。
19、加强乡村环境整治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努力营造“美化、绿化、净化、亮化”的村容村貌和良好的乡风文明氛围,为旅游者提供愉悦、舒适、安全的旅游环境。
七、加强宣传促销
20、全方位整体营销。制定乡村旅游整体和重点促销方案,搞好乡村旅游产品的策划、组织、包装,将全县乡村旅 游精品不断推向市场;充分利用世界文化遗产的品牌优势,加强西递、宏村与其他乡村旅游点的联合与协作,扩大我县乡村旅游的影响,打响“中国画里乡村”品牌;各乡镇要把宣传乡村旅游作为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增加乡村旅游宣传促销经费;新闻宣传、旅游、文化、农业等部门要把乡村旅游作为重要宣传内容之一,利用电台、电视台、报刊、网站等多种宣传手段,提高影响力,扩大覆盖面。
21、发挥乡村旅游联盟作用。继续发挥古徽州乡村旅游联盟的作用,做好联手产品包装、形象宣传,以及信息共享等工作,对已开发完备并对外开放的乡村旅游产品,要做好产品整合,形成全县“一盘棋”观念,并积极纳入“古徽州大乡村旅游”产品系列,通过联合促销、客源共享,共同开发市场,实现互惠双赢。
22、举办各类节庆赛事。对引进全国性的或国际性的大型会展和旅游节庆活动和体育赛事活动并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继续办好国际山地自行车赛事活动,积极争取承办国内、省内棋类比赛活动。
23、建立完善的预订系统。整合黟县政务网站和旅游信息网站,进一步扩大网络宣传,方便游客通过乡村旅游网络预定系统、电话预定行程。
第五篇:关于加快文化旅游发展实施意见(精)
关于加快文化旅游发展实施意见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坚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 新文化发展理念,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 面繁荣、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大幅度提高文化在经济社会发 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温家宝总理指出要把旅游业培养成国民 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在我县召开的党代会和经济工作会议 上,县政府把发展文化旅游事业做为我县优先发展的重点产 业和重要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并提出把我县建设成为“全省 千万吨钢铁基地、全省最大的设施蔬菜基地和全国晋文化研 究开发基地”的口号,全力推动曲沃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跨 越发展。为充分发挥我县生态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促进全 县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现就加快我县文化旅游发展提出如下 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提出的 “三 大战略、三大基地”口号,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 元投入、市场运作”的基本原则,按照“五点一线”旅游发 展格局(五点:晋国博物馆、太子滩休闲度假区、磨盘岭农 业生态示范区、浍河景区、景明风景区 ,结合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全县旅游业全面快速健 康发展。
二、创新旅游发展机制,加强组织领导
1、成立文化旅游统筹领导机构。我县五大景区虽然都
已初步起动,初具规模,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首先是 各景区没有一个明确的归属权、主管权,管理不清,职责不 明,存在盲目投资,重复开发建设的现象。
2、建立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运行机制。在政府的主 导下,狠抓招商引资,树立“大招商,招大商”的理念,充 分利用煤、焦、矿、铁企业转型跨越发展的大好契机,出台 相应的优惠政策,大量吸收社会资金发展我县的旅游事业。继续坚持企业投资,市场运作的方式,改变传统的由政府包 办发展旅游的模式,在各景区推行股份制合作制经营。
三、完善发展规划,精心策划旅游发展项目
1、完善旅游发展规划。依托《曲沃县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十二五”规划》、《曲沃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各景区制定相应的详细建设规划,并报县委、县政府和旅游 主管部门评审通过。各景区要依据规划, 严格控制私搭乱建、盲目开发等现象。
2、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加大旅游规划实施力度, 按照“合理开发,科学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 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 一,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旅游规 划区内的各项建设由旅游部门会同住建部门实施监督和管 理,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对不按照规划开发建 设,破坏和浪费旅游资源的行为,要依法追究责任。
3、高水平策划旅游项目。以《曲沃县旅游业发展总体 规划》为指导,建立和完善重点旅游项目储备库,加强项目 管理和规划的实施监督,提高项目策划水平,防止盲目开发
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积极和上级旅游部门联系争取项目资 金,以项目建设带动旅游业发展。
四、多渠道增加对旅游业的投入,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 制
1、以晋文化为龙头,以休闲度假为延伸,牢牢把握当 前我国国内旅游需求日趋旺盛和大众旅游时代到来的大好 时机,依托我县独特旅游资源和产品的吸引力,加大开发和 招商引资力度,宣传促销旅游产品,提升服务质量和接待水平。以旅游资源为基础,以旅游市场为导向,加快对晋国博 物馆、景明、浍河景区、太子滩温泉和磨盘岭等景区开发 和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积极构建要素配套,布局合理,功能 完善的旅游产业体系,主动融入旅游经济大循环,形成优势 互补,市场共享的旅游开发新格局,使我县成为探寻华夏文 明,休闲度假的旅游胜地。
2、鼓励和引导社会投资。坚持“谁投资、谁经营、谁 受益”的原则,进一步拓宽旅游投资、融资渠道,将旅游招 商作为全县招商引资工作的重点,充分调动社会力量
兴办旅 游的积极性,构建多元化的旅游发展投入机制,优化投资环 境,打破所有制界限,广泛吸引县内外社会资金,共同开发 旅游景区(点和经营旅游服务项目。
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旅游经济加快发展
1、加大对旅游项目用地的政策扶持力度。凡在旅游区 内兴办开发性旅游企业,在法律和政策许可的前提下,根据 项目性质,依法实行灵活供地方式。利用集体土地、林地、水面、山场兴办生态旅游项目, 且不改变土地性质或现状的, 投资者可以通过承包、租赁、联营等方式取得使用权和经营
权。
2、实行旅游企业税费优惠政策。经旅游行政主管部门 审查后,对招商引资来我县落户的旅游企业,报请县政府同 意,根据土地和税务部门的政策给予一定优惠。
3、大力发展和扶持乡村旅游。围绕新农村建设,鼓励 和引导农民以家庭为接待单位,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农村民俗文化等资源,发展以体验农村生活的吃农家饭、住 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等乡村旅游活动,丰富农家乐 产品内涵,增强观赏性、趣味性、知识性和参与性。
六、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旅游发展环境
1、加快以旅游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十二五” 期间,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要向重点景区倾斜,加快景区道路 建设,全面改善景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加大对景区(点内 电力、通讯、给排水等基础设施投入,按景区建设标准配套 建设重点景区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及餐饮、购物场所等。
2、认真做好涉旅乡镇及通往景区沿线环境整治工作。结合和谐文明县城建设,制定规划和配套政策措施,以争创 优秀旅游乡镇为抓手,努力解决 “脏、乱、差”等突出问 题。加大对景区内乱建、乱伐、乱采等行为的处罚力度,切 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3、加强市场监管和规范化建设,建立和完善旅游服务 体系。加快旅游景区配套设施建设, 提高旅游综合接待能力。坚持依法治旅,加大旅游市场整治的力度,规范旅游市场秩 序。加快旅游人才的培养和培训,不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 整体素
质。加强信息化教育和培训,加快旅游管理部门、旅 游景区和旅行社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旅游的现代化。
七、强化旅游宣传促销工作,大力开拓客源和开发市场
1、强化旅游整体形象宣传。以晋国博物馆为龙头,精 心打造我县“五点一线”精品旅游线路,加大对外宣传推介 力度,逐步扩大品牌效应。深入挖掘晋文化、郑月巴民间剪 纸艺术等民俗文化内涵,提升旅游文化水平,形成地方特色 鲜明、人文历史厚重的生态旅游格局。
2、创新旅游宣传促销手段。充分发挥县政府网站旅游 板块和曲沃旅游资讯网的宣传效应,实现旅游资源及旅游产 品的网上招商和网上促销,大力开展区域旅游协作。积极鼓 励旅游企业参加省、市各类旅游展销和交易会,借助县内外 各类宣传、展示、推介平台, 拓展旅游客源和开发两个市场。
八、打造“五点一线”精品旅游线路具体做法:
1、晋国博物馆已初步建成,在原有的商品购物区的基 础上,建立山西名吃一条街,使游客到晋国博物馆后可以很 方便地品尝到山西各地名吃, 让游客产生 “到山西必游曲沃” 的理念。依托曲村镇大悲院建立石雕艺术博物馆,并恢复曲 村古街区,使之与晋国博物馆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把晋国 博物馆建成集文物陈展、考古研究、学术研讨、文化宣传为 一体的国内外知名精品旅游区,达到影响全省、轰动全国的 效应。三年内力争达到 4A 级旅游景区。
2、太子滩旅游景区中万憬花园酒店初建审报时就以四 星级标准建造,今年万憬有限责任公司已高标准完成宾馆和 会议中心的建设,拓展训练中心正在筹建当中。万憬花园酒 店的建成,对提升我县的旅游接待水平起到一定的促进作 用。明年向旅游部门申请,争取达到四星级酒店验收标准, 填补我县无四星级酒店的空白。
3、景明景区和南林交龙泉湿地公园山水相连,应对现
有资源进行整合,统一规划,尽快启动龙泉湿地公园开发项 目建设。(龙泉湿地公园位于北董乡南林交村,与景明景区 相连,占地面积 200 亩,建设内容有:修复龙泉寺、连片莲 花池、千年银杏树、附属设施等项目)。龙泉湿地公园
初步 规划已完成。旅游部门和北董乡政府要尽快拿出项目建设方 案,明年五一前争取动工建设。
4、浍河北岸旅游道路和绿化已基本完成,依托其独特 优势以农家乐的形式进行投资开发。现有的农家乐起点低、无规模,在目前农业开发项目的基础上,完善景区旅游的各 要素,以利于游客吃、住、玩、游、购、娱。同时浍河南岸 的规划及绿化工作亦应同时起步,使之成为一个“成品”旅 游区。把浍河景区、磨盘岭农业观光园区、曲村万亩蔬菜园 区、高显莲藕园区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条农业观光旅游路 线。旅游部门今年要把浍河景区建设做为重点向上级旅游部 门申报项目,争取国家资金支持。
5、磨盘岭生态农业观光园区基本建成了既独立又联系 的六个区:即磨盘岭大院融蓄水、垂钓、游乐为一体游玩区,以杏、梨、桃为主的“百果园”特色的观赏休闲区、东岭“上 有甜柿树,树下种油菜”的“春天赏花,秋天摘果”的游览 采摘区、童儿庙地下生态餐厅饮食服务区、岭下大棚蔬菜采 摘区及丰富群众生活的农民文化广场娱乐健身区,实现现代 农业与观光农业的完美结合,使之成为我县乃至全省生态旅 游的一个亮点。两年内争取拿回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点的铜 牌。二 0 一一年十一月十六日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