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Chen-xue-Mei--计11.4-《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说课-2014-4-25
绵阳师范学院数计学院
《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说课稿
Chen-Xue-Mei
数11.4说课的内容是:《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学情分析评价四个方面为介绍本次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1)使用的教材
《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 》是由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体验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其学习计算机编程的兴趣;在尝试模仿、修改、编制计算机程序的过程中,渗透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自主探讨的精神
4)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帮助学生掌握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
2.能编制一段简单的计算机程序并梳理其思路
教学难点:
1.读懂简单程序代码,理解代码执行目的2.运用程序设计的思路,编写程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说教学方法: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本节课主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主要以讲授法、问答法以及操作指导法为教学方法,并结合应用“任务驱动”的教学理念,在让学生通过答问、质疑、讨论、总结的过程中获得新知,并将已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
提问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提问逐步引导学生,让学生一起参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从而逐渐提高学生自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一种积极面对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讲授法:为了使学生更快、更容易地学好本节课的内容,举出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实例并运用计算机程序去解决这些问题,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一边讲解教学内容,一边完成相应的课堂实例的演示操作,让学生更快、更容易地掌握编制程序的过程与目的,从而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操作指导法:在进行课堂教学后,同学们对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让同学们上机操作,能够巩固在课堂学习的知识,在教师的相关指导下,能够编制简单的计算机程序,以激发同学们对计算机编程的兴趣。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教学过程设计如下;(假定中学课40分钟 1节)
1)5'教学引入
首先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a)为什么在我们打开word文档后,在键盘上输入的汉字会在显示器
上面显示出来呢?
通过对学生提问,让学生思考问题,带着问题去学习有助于可以提高
学生的听课效率。
2)30'新课讲授
一、认识计算机程序
(一)提问:
你所理解的计算机程序是什么?
(二)交流讨论
学生表述完自己的观点后,教师总结。
二、计算机语言
讲授计算机语言的分类以及优缺点
三、编写程序的基本过程
(一)提问:
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让同学们说出他们解决问题的步骤,然后问他们了解的编写程序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二)交流讨论
学生表述完自己的观点后,教师结合实例进行总结。
四、认识Visual Basic
通过前面对高级语言和编写程序基本过程的铺垫下,我们引入高级语言VB的学习
(一)VB程序编制的一般格式
(二)运行一个简单的小例子让同学们对VB工作界面的熟悉。
(三)通过对“输入三个整数,要求由大到小的顺序输出”这个例子,让同学们按照编写程序的基本过程梳理思路,教师加以指导讲解得到解决问题的程序
3)3'课堂总结
回顾本节课所上的内容:
1.计算机程序是什么?
2.计算机语言的分类
3.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
4.VisualBasic编制程序的一般格式
4)2'作业:
完成练习题1、3题
四、学情分析
1、有效利用教材,组织课堂教学
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依据,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保障。特别是在教育资源匮乏相对的四川,教与学的活动对教材的依赖性更强。在教学活动中有效利用教材,显得特别重要。
2、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设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氛围。
3、可能存在的问题:由于学生通常对信息技术课程的不重视,可能导致教学过程不够流畅、学习效率不高的情况发生。
第二篇: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一)
4.1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1)
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
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是当今社会信息处理的重要方法之一,学生要了解计算机程序的工作过程,初步掌握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在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时,算法设计是一个关键的环节,而算法的核心是一种思维方式,算法思维习惯有利于增强思维的条理性。本节是对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的入门介绍,是选修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的概述和引子。因此,能否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来激发对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兴趣,将直接关系到选修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的顺利开设。
2、主要内容
认识计算机与程序:通过加密、解密的实例体验程序的作用及编制环境:认识程序中的基本元素:剖析编制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这个过程包含以下环节: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运行,检测结果,其中设计算法的环节最为关键。
3、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计算机使用经验,如文字处理、媒体表达、数据表格处理、浏览器、聊天工具、游戏软件、声音媒体播放软件等。但对于程序设计普遍陌生,对自己编程来解决问题,既感觉新奇有趣,又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同时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相关的数学知识,对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初步了解不会觉得十分困难。
教材处理:
本节是对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的入门介绍,能否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来激发学生兴趣,将直接关系到选修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的顺利开设。同时编程又相当枯燥,因此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尤其重要。虽然学生不可能用一两节课的时间就对编程掌握很多,但让他们在体验中理解信息的编程加工,并通过简单的改进实现小小的目标,有成功的体验是完全能够达到的。
本节内容3课时完成。第1课通过介绍计算机的工作流程,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构成(包括硬件和软件);通过介绍多种程序设计语言和语言的发展,让学生对于程序设计语言产生一定的印象;再让学生在VB中动手编制一段简单的程序,使其体会编写程序的乐趣。教材中的加密解密程序有点难,而且操作过程中涉及文件的路径问题,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常因路径输错而无法实现,故不把其作为分析运行的例子,只作为体验的例子。增加了显示字母、数学、汉字及其ASC码值3组例子,这些例子比较有趣,旨在提高学生的兴趣。总之第1课主要让学生对程序有个感性的认识,对简单的程序能有一个概要的认识,同时吸引学习的兴趣。本教案是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知道程序的重要性。②了解计算机系统的构成,特别是硬件组成。
③通过用VB编写、调试简单程序、并检测运行结果,体验程序编写的乐趣。④通过体验几个简单的计算机程序实例,引发学生对计算机程序的强烈兴趣。
2、能力目标
①知道程序是解决现实世界某类相关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逐步形成程序设计的意识和能力。
②培养学生用程序设计思想慎密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揭开程序设计的神秘感和畏难心理,培养学生进一步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
②感悟计算机程序设计的思想,增加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和形成严谨客观的解决问题作风。
教学重点:
①了解计算机工作原理及组成。
②让学生体验VB环境下运行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程序的兴趣。
③通过编制简单程序任务的完成,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对程序设计的兴趣。教学难点:
①过滤程序中的复杂语句,讲解程序的运行过程。②调动学生抽象思维,主动理解程序的运行过程。教学策略:
1、教学思路: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进行教材处理,确立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为实现教学目标,教学思路规划如下:
首先从生活中常见的计算机软件和计算机控制系统开始说起,吸引学生,然后指出这是由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的程序,程序是什么?它与计算机又是怎样的关系,我们怎样编写程序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探讨的问题。首先认识计算机与程序。
然后,了解几种常见编写程序的语言,进行广播演示介绍VB环境及程序的运行方法,然后让学生动手尝试一段简单的显示程序。设置机动题(课本P83页练习1),鼓励完成得较快较好的学生尝试。
学生感悟性不一,有的通过老师的示范讲解就能很好地完成任务,但并非人人如此,所以,及时辅导是必不可少的。除我现场指导外,让学生小组同学间互助学习。最后,联系软件行业发生的事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通过微软公司对中国市场的反盗版黑屏事件,引导学生深层思考。这不仅仅是一个反盗版的简单事件而已。有人会说,向微软买正版就行了。但是,只要你是用微软的软件,它总有操控你电脑的能力。“没有自主可控的软件,要保障信息安全只是空话。”——著名计算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如是说。自主产权极其重要,若要不受制于人,只有自主研发。知识就是力量。
2、教学方法:讲解演示法、体验探究法、任务驱动法。
3、教学媒体的选择
采用网络计算机房上课,教师机具有视频广播功能,教学相关的辅助学习资源放到学生机上,供学生使用。
教学过程:
一、举例引入:
上课开始给学生简单介绍学校使用的各种控制系统,比如铃声系统、刷卡系统、电脑教室的演示系统等等。随后提出这个系统是人用计算机语言编写的程序,这也计算机处理信息的一种方式,同学会问:程序是什么?它与计算机又是怎样的关系,我们怎样编写程序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探讨的问题。首先认识计算机与程序。
二、认识计算机与程序
1、计算机各部件配合工作的流程
程序:一系列指令的有序集合。指令:由计算机识别并执行一步步操作的命令的形式
以计算机完成一道算术题为例:如(3+5)×2,首先3、5、2这些数据和体现运算步骤(先加后乘)的程序由输入设备输入到内存,内存也可以直接从外存调取事先存储好的数据和程序,这是第一步;第二步,由内存将数据和程序送入中央处理器进行运算处理;第三步,中央处理器将运算处理的结果传输给内存;第四步,内存将结果传输给输出设备,也可以传输给外存保存起来。以上所有步骤均由中央处理器控制协调进行。
由计算机工作流程图可知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硬件是基础,软件是灵魂)。
大家都知道计算机是信息处理的工具,那信息在计算机中怎样表示的呢?答案是:二进制。所有信息在计算机中都是以二进制数字编码表示,信息在计算机中都被看作是数据。为什么采用二进制,而不采用大家熟悉的十进制呢,这是因为计算机的信息传输和转换都是靠电信号实现的,而组成计算机的电子零部件的物理状态往往只有两种,例如开关的开与合、电流的断和通、电位的高与低等。物理器件的这两种状态正好可以用数字0和1来表示。
由计算机工作原理可知,计算机采取存储程序来工作的,我们可以编写设计程序告诉计算机执行一系列的操作,实现某种功能。例如小丽的妈妈担心自己的电子邮件被别人窃取,于是小丽自己编写程序对邮件进行加密,用什么工具来编写设计程序呢?程序设计语言,它是人们与计算机打交道的桥梁。
2、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
机器语言(由1和0代码组成)
汇编语言(有意义的字符代码,需翻译成机器语言才能被计算机执行)高级语言(贴近人们阅读理解习惯,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翻译过程转换为机器语言程序,才能让计算机执行)见教材P75图4-2。
高级语言有:BASIC、PASCAL、C、VISUAL BASIC(简称VB)等,VB是计算机程序语言初学者入门学习的主要语言之一。首先我们来认识VB的窗口界面。
三、认识VB编制环境并体验程序的作用
1、VB的启动与退出。
2、认识VB界面。 标题栏
菜单栏(系统的大部分功能都可以从菜单栏中找到)。 工具栏(提供常用命令的快速访问按钮)。
窗体设计器(一个窗体对象就是程序在运行时要显示的一个窗口,使用窗体编辑器可以可视化的方式方便直观地设计窗体及其包含的可视控件的外观、初始显示位置和其他属性等)。
代码窗口(也称代码编辑器,它是输入应用程序代码的编辑窗口,应用程序的每个窗体对象或模块都有一个单独的代码编辑器窗口)。 工具箱(与工具栏不同,工具箱中提供的是一组可以添加到程序窗体上的控件,在设计窗体时可以把工具箱上的控件直接添加到窗体上)。 属性窗口(用于显示和修改一个对象的属性,属性是指对象的特征,如大小、标题和颜色等)。
工程管理器(在VB中要设计一个应用程序就要创建一个工程,如果同时设计多个应用程序,可以创建一个包含对个工程的工程组)。
3、尝试在VB中建立、运行简单程序:计算圆的面积。步骤:(老师讲解、操作示范、并解释程序中各语句的含义)
新建文件 输入程序 运行程序 修改程序 保存程序
注:保存文件时,选择“保存工程”时,生成可编辑的vbp工程文件和frm窗体文件(可修改);选择“保存from”时,生成可编辑的frm窗体文件;选择“生成.exe文件”时,则保存为exe文件(不可修改)。
四、课堂练习
任务一:尝试编制一段简单程序,显示字母、数字、汉字及其ASC码值(老师给出程序代码,让学生完成)。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Print “A” Print asc(“A”)Print “Z” Print asc(“Z”)End sub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Print 65 Print chr(65)Print 90 Print chr(90)End sub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Print “计” Print asc(“计”)Print “算” Print asc(“算”)End sub
任务二:课本P83页练习1。
五、联系实际适时进行思想教育(知识就是力量)
通过微软公司针对中国市场的反盗版黑屏事件,引导学生深层思考。这不仅仅是一个反盗版的简单事件而已。有人会说,向微软买正版就行了。但是,只要你是用微软的软件,它总有操控你电脑的能力。“没有自主可控的软件,要保障信息安全只是空话。”——著名计算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如是说。自主产权极其重要,若要不受制于人,只有自主研发。知识就是力量。
六、课堂总结:
1、计算机由硬件和软件构成,硬件是基础,软件是灵魂。
2、计算机工作原理(程序存储)。
3、今天我们认识了VB的编写环境,并体验了程序运行的过程。下节课再进一步学习计算机如何编制程序解决问题。
第三篇:计算机说课
说课稿模板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上午(下午)好(鞠躬)!我是第 号,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板书),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生情况分析、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 》是教材《 》第 章第 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 基础,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在 中,占据 的地位。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2.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认识,学会(2)能力目标:以任务驱动、教师讲解演示操作教学方法,逐步帮助学生通过听课和实际操作的过程循序渐进的掌握知识,完成教学任务。
(3)情感目标:上课过程中对学生课堂纪律,爱护机房设备的教育。通过学生小组合作,互帮互学,培养学生团体合作,互相帮助的精神,及动手能力。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3.教学重点,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难点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上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学情上谈谈: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基础参差不齐,计算机操作水平落差较大。挑选出对计算机的操作较为熟练,对各种操作都较容易上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带动和指导其他学生。
2、知识障碍上:知识掌握上,学生原有的知识掌握的不牢固,许多学生出现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主要体现在 知识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中老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动机和兴趣上:明确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三、说教学准备
1、针对学科特点,我选用具有多媒体功能的网络教室进行教学;
2、课前准备:一个多媒体课件;提供练习所需素材。
四、说教法及学法指导
(一)教法
1、讲解法:概念性的知识和了解性的知识,可以采用讲解法,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
2、演示法:对于一些较难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如果一味地总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势必会让学生感到挫败感和厌倦,而且效率低下,很难完成教学任务,这时,教师可以采取演示的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操作方法。
3、任务驱动法:通过任务驱动,既能让学生产生要解决问题的内驱力,在解决问题之后又能让学生产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和促进者,所以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模式:
设计任务——启发探索——辅导归纳——学习评价——课堂训练
(二)学法指导
自己多动手操作的方法不但符合中专生的特点,而且习得的直接经验比获得的间接经验印象更为深刻,学生更容易掌握,所以,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互助协作,总结经验,完成实践任务,从而获得很好的效果。这样,不但使学生掌握操作技能和学习的方法,而且还能培养和提高学生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以一个现实生活中一个常见的情境导入新课,调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先演示
。然后教师对演示的内容进行解释,并总结
。最后
。教师在各组间巡视并作个别辅导。
(三)本课的重点是,我采取以下几个环节:
1、设置任务,分组探索。安排四至五人一组,指定电脑基础水平较好,且较负责任的学生充当小组长,负责本组的任务进程和纪律。分别给各小组成员分派以下任务之一: 2 鼓励学生在完成自己的任务同时,再完成别组的任务,避免让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在学生完成任务时,教师在各小组间巡视,发现问题可以及时辅导和答疑。
2、各组间相互交流学习成果
每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充当小老师,到多媒体操作控制台把本组的任务进行操作演示。
3、教师给予以肯定性为主的评价,并补充演示和讲解,对发现的典型问题和难点问题做多次演示和强调,同时把各种操作的方法边讲解,边显示到大屏幕上。
(五)组织课堂练习,要求学生对教师总结的操作方法认真练习操作,以达到内化技能的效果,小组长负责监督检查,教师给予个别辅导。
(六)对本节课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总结。本节课突出以任务驱动为主线,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创新,课堂气氛活跃。
六、布置作业
认真预习下节课的内容,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在家里练习操作。思考在“资源管理器”中和“我的电脑”中浏览和管理文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下节课上课前请学生演示说明。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指正,谢谢!
第四篇:说课程序
概述:重要的是说为什么这样教,要求教师说出设想和做法所运用的教育教学理论,所根据的心理学规律、认识规律和学生的实际。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从前后联系来看,有利于巩固学生对„„的认识。在理论推导过程中的„„有利于强化学生对„„的认识。在讲解例题时,对推理方法、思维起点的分析,为今后„„打下了必要的埋伏。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的安排的目的:教材的这种结构能较好地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使学生明白物理规律既可以直接从实验得出,也可以用已知规律从理论上导出。
2、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学习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物理与现代生活、社会生产、科学技术等的密切联系和重要应用。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有了„„的初步知识和实验基础,学生一般能较熟练地掌握„„,这就从理论上和实验上为学生理解„.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因而本节课的一个目标是:„„。
通过运用„„解决„„问题,使学生初步领会„„.的基本思想,规范学生„„良好习惯。
能力、方法目标: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综合应用能力;训练科学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发展个性和特长。
通过计算机模拟培养学生的推理及想象能力;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在讨论归纳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设计能力:师生共同活动,应用„„知识,设计出„„;
实验操作能力: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学会使用„„,并总结出„„的方法和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等效替代法的基本思想。树立等效观点,建立等效思想
不断发现矛盾,激发动机,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实践、修正、提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方法。
有利于培养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
这节课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理解问题的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习兴趣;关心环境、能源、卫生、健康;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培养社会责任感以及勤奋、坚毅、合作等仗品德。
可以实现实事求是、坚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作画法求合力要规范,可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蕴含物理知识,物理就在身边,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坚持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可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点
成功的演示实验能使学生获得丰富正确的感性认识,严密的理论推导能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理性认识,正确深入理解„„概念和决定„„的因素能使学生定性地认识„„的缘故。以上措施能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深入理解„„.的关系。
正确深入理解„„的特点和„„的关系。正确确定思维入手点,是分析„„问题的两个关键。
4、教学难点
抽象思维尚处于起步阶段
二、说教法:
情景激学法(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目标导学法(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学有方向,有的放矢,促使学生积极探索、发现);演示实验法(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推理验证物质性质);比较法(启发学生认识获得新知);讨论法;归纳法;阅读法;自学指导与自我总结相结合;“问题、探究、交流、归纳、阅读、讲解”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本节课采用了演示法和讲授法相结合的启发式综合教学方法。教师边演示边让学生分折解题思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节教学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
观察和实验是学生认识物理世界,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发展学生智力的前提条件,是检验物理知识真理性的标准。在“摩擦力”教学中,要“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为突破口,有机地融合各种教法于一体。做到步步有序,环环相扣,前后呼应,不断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才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课是运用演示实验、融合多种教学的讲授课。
三、说学法:观察法;归纳法;阅读法;联想法;推理法
1、教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的方法
为了适应高一学生的认识和思维发展水平,注意根据所讲授的每项知识,确定其演示观察的重点,有序地引导学生逐项观察,逐项分析,再综合观察,再综合分析,使学生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完成认识上的飞跃。
2、教学生用较简单的器材做实验,以发挥实验效益,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
如在引入新课时,引导学生根据课本做实验,可以增强感性认识,复习相关知识,克服错误定势,激发学生的观察热情和学习积极性,为进行新课做好知识上和情感上的准备。
3、通过设疑,启发学生思考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通过练习强化有意注意,根据练习情况及时评价鼓励学生,重在让学生弄清楚建立物理概念的过程,而不是死记硬背一个结论。
四、教学程序:导入;新课;练习巩固;作业;研究性课题提出。
引入新课
将课首问题稍作加工(和生活实际稍作联系)后,向学生提问,使学生在思索中对新课产生强烈的兴趣,教师再顺势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通过演示使学生对波有直观的认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练习能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识,有利于物理概念的理解和物理规律的应用
五、研究性课题的提出和课后的思考
以下以物理说课为例:
重要的是说为什么这样教,要求教师说出设想和做法所运用的教育教学理论,所根据的心理学规律、认识规律和学生的实际。
教学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知道结论、规律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知道结论是如何得出来的,在得出结论时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和手段,在实验中如何控制条件和物理变量,让学生沿着科学家发现物理规律的历史足迹,体会科学家的思维方法进行再创造。如在《牛顿第二定律》的说课中,不仅仅让学生理解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更重视如何通过实验控制变量,根据实验条件启发学生思考,把牛顿第二定律的得出,探索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创造力,作为教学目的之一。这正是重视素质教育的体现。
教材难点的确定要看是否体现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基础知识、生活经验、相关学科的实际情况,是否找出了难点的形成原因。如:《楞次定律及其应用》的说课中,难点的确定及依据指出:“楞次定律是一个物理规律的高度概括,学生在理解其语言表述时会有两方面困难:(1)楞次定律本身是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但定律本身并没有说感应电流方向如何,而只是说感应电流的磁场如何。(2)对”阻碍“二字的理解往往会产生误区,把阻碍原磁场的磁通量变化,理解为阻碍原磁场。”这不仅说出了难点,还从自己的教学经验,学生情况,规律本身,说了确定难点的依据。又如《牛顿第一定律》的说课中,学生由于受日常观念的诱惑,把日常生活中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变成运动和不受力作用运动的现象,作为片面的先入之见,产生误解,认为“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形成了思维障碍。因此,应把“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确定为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只有这样,才能破除错误的认识,建立新的正确的观点。
中学物理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各有优势和特点,应用范围和条件也不尽相同,如为了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可采用演示法、观察法;为了使学生正确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可采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启发法、发现法;为了加强物理实践,培养学生技能,可采用实验法、练习法等。中学物理教学手段也多种多样,包括语言和教具,教具主要指持图、板画、模型、录音、幻灯、计算机等。所选教学方法手段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各种不同方法和手段要优化组合。
说教学方法和手段不仅要说选择的主要教学方法和辅助教学方法的内容以及选择教学手段内容,还要说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依据,还要说具体突出物理概念和规律、实验方法及如何操作,或者所选典型例题的内容信要求,还要说出具体突破物理实验操作或所需预备知识,还要说出课堂教学采用的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及操作的注意事项,特别着重说物理实验操作要领及观察要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和学的高度统一。
所选教学方法能否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技能和创造,既注重概念、规律的探索过程,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能否结合学生实际、教材特点、教法的选原理和教学经验,说出选择教法的理论依据。《楞次定律》说课中,在说教法时指出:“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索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导听、导做、导思、导说、导体、导记方面,教师演示实验田后提出问题,进行思维点拨,引导学生讨论,在教材难点处放慢节奏,分散难点。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主做、主思、主说。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动手做实验。”这样的教学方法符合教材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智能、技能,实现教与学高度统一。
指导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粗读预习、观察实验、听课理解、复习巩固、作业练习、应用实践、归纳总结等。同时还要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强调研究物理的方法、态度和习惯,培养学生的课堂实验、课外实验和小制作的基本技能。
学法的指导是否体现了学生规律、学习原则以及学习的生理和心理规律,学生的基础、习惯能力等情况。
看说课者指导学习方法如何体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调动优秀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后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优中差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都有相应提高。能否针对某一知识点,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最易疏忽的可能误解或混淆的总是有预见地并针对性地采取恰当的处理措施,如《布朗运动》的说课中指出:“布朗运动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而是水分子无规则运动时对花粉颗粒的无规则撞击而引起的花粉颗粒的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无规则并不是无规律。” 在实验教学中,指导学生理解实验目的,明确实验原理,熟悉实验器材,掌握方法和步骤。学会观察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注意事项,还应培养学生小实验、小制作的操作技能。
如《透镜》说课在学法指导中指出:“教学生实验方法,如练习书上练习薄、2题时,可建议学生做实验解决,发散光线通过凸凹透镜,观察、对比出射z一是*近主光轴还是远离主光轴,正确理解会聚与发散的定义,避免灌输。”《楞次定律》在说学法中指出:“通过本节课,让学生学会怎样提出课题,怎样假设推理,怎样设计实验,怎样选择实验操作,怎样对实验现象进行归纳总结,养成严谨科学态度和思维习惯。”〈匀变速直线运动〉说学法时指出:学生认为直线运动在初中已经学过,简单易懂,思想上不够重视,准备不足。可在学习中发现本章物理量多,物理公式多,而且互相交*联系,很容易混淆。如位移、加速度和物理图象等知识比较难于理解,于是产生了“杂”“乱”的感觉和厌学情绪。学习方法也停留在“背公式、套公式”的水平上,由于理解不深,公式掌握不灵活,遇于复杂综合的总是便出现“顾此失彼”和“张冠李戴”的现象。以往教学的经验也告诉我们,学生反映运动形式多,公式更多,分不清记不牢。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1)学生以自己主动学习为中心,养成以“观察(包括阅读)-思考-表达(包括说和写)”为主要方式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2)重视知识结构的教学,克服“杂”“乱”现象。把本章重点知识概括为:“六个公式六个量,已知三个可计算;加速(+A),减负(-A),落体上抛G和-G”。
教学过程
物理教学过程是物理教师通过各种途径,使学生认识物体客观规律,完成物理教学目标和程序。这个过程应自始自终符合物理学的研究特点,符合素质教学的要求,应有利于能力的形成,有利于教学目标的真正完成,有利于学习兴趣的少许发,有利于良好学习习惯和科学学习方法的培养。
说教学过程并不是像教案那样详细地说明教学的具体过程,而是要说出教案中几个主要过程安排的理论根据和组织者对它的理解,从而使用权备课建立在严密理论与丰富教学经验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学过程要体现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不同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不同能力。
2)教学过程要准确把握教材重点、难点和学生能力培养上,并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和内在逻辑关系。还应体现教学方法选取的科学性,学习方法指导的有效性。
3)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否符合由特殊到一般,由直观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由已知推未知的认识规律及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年龄特点。因此,评析说教学过程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A.是否做到教学目的明确,结构合理,广度得当。
B.教学内容和渗透的思想观点是否科学正确,是否恰如其分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C.是否说出了教学的主要思路,简述了主要环节内容,各环节过渡的处理方法是否自然,设计是否把握了知识的内在联系。
D.是否说出了如何处理教材,以信教学方法和科学方法之间的关系,是否把目的与手段、知识与能力、教和学融为一体。
E.教学主次是否分明,层次思路是否清晰,重点是否突出,能否抓住关键,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借助有效手段,突破难点。
F.教学各环节时间分配是否合理。
G.是否说出如何使用教学语言、教学情感、物理实验,以信创设物理情景。
H.是否说出实验的目的性及实验观察点、操作技巧及应注意的问题。
I.是否说出如何实现教学反馈矫正,高速教学内容和进度。
J.各环节教学设计的理论凭据是否正确,恰当具体。
第五篇:长方体、正方体解决问题说课
《解决问题》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早上好!我是第?号,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解决问题》,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法和学法、教学流程以及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说说我对本堂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本课是九年义务教材西师版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五节1课时。该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面积,体积计算等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本教材的编排是本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安排的,符合五年级学生年龄特征和思维特点,通过对本知识的学习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奠定基础。
二、说学情:
小学五年级学生有着好动,自律能力弱,注意力容易集中,但时间短一般为15-20分钟左右等特征,他们的思维能力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并处于向抽象思维过度的时期,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空间想象、推理归纳等各方面的能力,对合作交流,探索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这有利于我们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动手操作,推理概括学习理解本堂课教学内容《解决问题》。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五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堂课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难点:在实际应用中的分析问题。
四、教学准备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我作了如下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说教法学法
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本堂课除了讲授法外,我还将采取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情境法: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现实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使解决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从而唤醒学生的求知欲。
2.自主合作探究法:开展探索性教学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新知,经历探索,获得新知。
六、说教学流程: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达到已定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第二环节:尝试探究,解决问题;
第三环节:多层训练,巩固知识;第四环节:质疑总结,反思评价。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生活情境创设法2.趣味情境创设法3.旧知复习情境创设法)
这里我将运用旧知复习情境创设法,以复习什么是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怎样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问题导入。
通过这样的做法是学生在会中操作,增强他们的成就感不仅能使学生较快的进入兴奋状态,还能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成自我需要,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第二环节:尝试探究,解决问题。《新教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秉承这一教学理念,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活动: 活动一:教学例1。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找出本题中的数学信息?思考:根据实际情况还要扣除什么的面积?
让独立解答,并在4人小组内交流你的想法?指名汇报,指出解决本题的方法,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计算,检查,最后完善解题格式。
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我们往往要根据实际情况求出一个面或者几个面的面积,而不是求长方体或正方体的6个面的面积和,所以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活动二:在师生一起完成例1的过程以后,让学生按照例1的解题思路尝试练习练习十三第1题,练习十三第2题提示。然后评讲联系在第1题的讲解中因提醒学生注意损耗的纸块面积应加上去。第2题,要注意仔细看图,数一数要计算哪几个面的面积。
活动三:组织学生通过以上的学习,让学生再充分的讨论,在实际解决问题中的计算与长方体正方体的面积计算有什么区别。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前后组织学生进行了几次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在保持高度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的活动过程中始终以愉悦的心情和亲身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参与意识。让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同时也掌握和体会数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实现自主体验,获得自主发展。
第三环节:多层训练,巩固知识。
本环节我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设计有针对性,层次分明的练习题组,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巩固知识、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练习题组设计如下:
1.基本题 练习十三第一题 2.变式题 练习十三第二题 3.拓展、开放题 家庭作业观察身边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积问题,并且跟老师同学交流。通过以上这些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加完善。以达成教学目标。第四环节:质疑总结,反思评价。
这一环节,我将利用课件展示几个问题;
1.今天你用什么方法学会了什么?2.你还有什么疑惑?
让学生举手发言,交流学习所得。在评价方面,先让学生自评,接着让学生互评,最后教师表扬全班同学,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使他们更加热爱数学。
【本环节通过交流学习所得,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五.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例1:要粉刷一间教室的屋顶和四面壁,除去门窗和黑板面积26m2。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8*6+(3*6+3*8)*2132-26
=132(m2)=
答:粉刷的面积是m2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