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外科技中介服务业的发展情况介绍
国外科技中介服务业的发展情况介绍
国外科技中介服务业的发展历史悠久,迄今已经走过近百年的历程,除了美国、德国以外,像英国、日本以及欧洲其他经济强国也都是科技中介服务业发达的国家。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科技咨询类服务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期,尤其是二战以来,伴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美、英、法、德、日等国为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比较优势,都把发展科学技术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各国为提升科技对本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大都依托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在科技与经济、政府与科技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联系纽带。
但直到20世纪中后期,世界科技中介服务业才真正进入了发展最快的时期,科技中介服务业在各方面均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一方面服务范围向全球推进,国际贸易额迅速增长,世界进出口贸易的重心逐渐由货物贸易向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转移。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专业服务业贸易已列入了服务贸易总协定中,并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另一方面,行业不断细化,专业性越来越强,使科技中介业在发展中广泛应用现代科技手段,服务水平迅速提高,产业规模日趋扩大,给世界性的经济结构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美国科技中介服务业发展情况
美国建立起了较为完备的社会中介服务体系,不同类型的科技中介机构在科技创新创业中发挥着桥梁和润滑剂的重要作用。美国的科技中介机构可以大体上分为盈利性和非盈利性两大类。非盈利性中介机构主要是一些综合性中介机构,其中有一部分是国家设立的,但更多的是民间机构。如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创建了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隶属于美国商务部小企业管理局的小企业发展中心、中小企业信息中心以及建在大学的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这些机构明确为非盈利性机构,运行经费来自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其他收入。目前已形成庞大的全国性网络,共有57个州中心和950个分中心、17个美国出口援助中心、39个企业信息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管理和技术上的援助,主要业务形式是咨询和培训,设计生产、营销、金融、人力资源、工程等多个方面,成为促进美国科技成果产业化和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社会力量。美国盈利性的科技中介机构主要是一些专业性的中介机构,从功能上可以分为孵化器(如Safeguard Scientifics.Inc)、技术咨询和技术成果评估公司等,其中后一种是美国盈利性科技中介机构的主要形式。
英国科技中介服务业发展情况
英国作为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高度重视发挥科技中介机构在提升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方面的关键作用。英国政府不但为科技中介机构创造较好的外部环境,而且在实施政府各项工作中充分利用、借助科技中介组织甚至扮演中介角色,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英国科技中介业的发展。
英国具有多层次、全方位、结构合理的完整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整体上可分为三个层面:政府层面、公共层面、民间层面。英国政府层面的科技中介机构主要是英国小企业服务局。英国政府在全国各地建立了240个地区性的“企业联系办公室”(Busine Link),其目的之一就是促进当地企业与大学、研究机构以及金融机构等的联系,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这些企业联系办公室,把政府、大学和企业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促进了知识的快速转移。
英国公共层面的科技中介机构包括英国学会、皇家工程院、研究理事会、各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科技园、专业协会等。其中英国学会、皇家工程院、研究理事会这些机构都具有科技咨询的职能,在国家的科技政策和重大工程项目咨询中起着关键作用。而各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科技园、专业协会等,在提高国家整体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与中介服务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英国民间层面的科技中介机构包括慈善机构(Charity)、担保有限责任公司(Company
Limited By Guarantee)、股份有限责任公司(Company Limited By Shares)、合伙经营(Partnership)和个体经营(Sole Trading)等。英国科技中介公司中,大中型公司是少数,小型公司占绝大多数。虽然政府和公共层面的许多科技咨询部门,严格地说,不能称为科技中介机构,但它们的确发挥了明显的科技中介作用。一般来说,政府层面和公共层面上的科技中介职能主要是与相关机构的其它职能融合在一起,而民间层面的科技中介公司则往往与咨询、工程、商务等融合在一起,并且大部分都具有商业模式,它们是英国科技中介机构的主体。
德国科技中介服务业发展情况
科技中介服务业在德国的科技创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是使德国科技实力仅次美、日排世界第三的一个重要原因。德国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主要是行业协会和技术转移中心。其中行业协会门类较多,涉及行业广,组织体系科学完善,而且许多有几百年的发展历史。行业协会由三大类系统组成,第一类是“德国雇主协会”;第二类是“德国工业联合会”、“手工业联合会”、“交通运输业联合会”以及其他专业协会;第三类是“工商会”。行业协会依靠会费和自身造血来维持和发展,对政府依赖程度小,主要通过法制渠道来影响政府行政部门的决策过程。协会还依法享有直接参与国家有关立法的权利,政府与协会之间的联络透明度大。德国行业协会的中介服务功能主要体现在信息、咨询、职业教育三个方面。
技术转移中心是德国的一个全国性组织,原则上德国每个州有一个这样的机构,类似于我国的生产力促进中心。德国的技术转移中心以中小企业作为自己服务的重点,为它们提供技术咨询和科技创新服务、国内外专利信息查询以及申请专利的咨询;还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提供财政补助,帮助企业从欧盟申请科技创新补助经费和寻找欧盟范围内的合作伙伴;组织生动活泼的学术报告会、技术洽谈会,帮助研究院所、高校、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进入市场等。
日本科技中介服务业发展情况
日本的科技中介服务业发展也很迅速,目前其产业规模仅次于美国。日本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主要包括五类:政府认定的事业法人机构、民间的科技中介机构、外资系统和银行系统的大型咨询机构、科学城、技术城,以及技术交易市场等。同其他国家和地区一样,日本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功能也主要是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对一些技术创新提供必要的扶持和资助,即在实施“产业再生”、推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的过程中,进行咨询服务。主要做法有如下几种:一是委托开发。对于一些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性基础技术,一般通过国立中介机构实行“委托开发”。国立机构把新技术的开发采用“委托”的形式交给企业,提供开发所必需的费用。二是开发斡旋。即通过“契约”调整彼此关系的中介方式。中介机构向技术所有者支付“技术使用费”,从其手中征集“技术”后,交给开发性企业实施“产业化”或“商业化”;并从其完成后的销售收入(或利润)中提取偿还金。三是独创性研究成果育成事业。中介机构通过独创性开发和协调企业之间各种关系,获得新的商业化的技术。四是支援成果专利化。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针对那些产业化程度较高的技术,通过实施“专利申请代理”,对成果所有者提供咨询和评估报告,提出专利申请建议,代理专利申请。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科技中介服务业发展也较好,如意大利也非常重视中介服务业体系的建设,通过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官民并举等建设形式,形成了遍布全国的专业协会、上回咨询机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科技园区以及企业创新中心服务网络。1997年欧洲18个国家的管理咨询公司年收入达207亿美元,且以每年20-30%的速度在递增。总体来看,目前国外发达国家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逐渐形成了以专业性、知识性劳务投入取代资本或体力劳动投入的集风险性和知识产品提供为主的发展趋势,在服务业范围上,已从专业咨询发展到综合咨询,从技术咨询发展到战略咨询。特别是随着高科技产业发展步伐的加快,各行业和领域的相互渗透,新兴的、具有特色的中介服务机构不断产生。从国外科技中介服务业的发展现状看,主要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1.政府努力营造有利于科技中介发展的制度环境。科技中介服务员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制度保障,为了更好地促进科技中介服务业的发展,发达国家都通过制定一系列的制度引导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消除其发展中的障碍,使科技中介服务业成为了沟通科技研发与市场,联系政府与创新主体,促进了技术创新的发展。
2.科技中介服务业呈现多元化趋势。各种科技中介服务由于功能和性质不同,经营主体可能不一样。有的科技中介服务适合私人公司式的商业化运作,有的适合政府、大学和研究机构以非营利机构的形式经营,还有的则属于混合型。但科技中介服务深深植根于市场经济中,在发达国家的各种科技中介服务中,大多以商业化形式运作,相对而言,发展中国家则更多地依靠政府的力量发展中介组织。
3.一般规模不大,但对经营管理者和专业人员的素质要求很高。科技中介服务是一种非常专业的工作,往往需要具有技术、营销、法律专长和良好产业关系的人组成的团队才能胜任。科技中介机构对人员的要求是贵在专精,而不在多。比如规模较大的英国技术集团,其人员还不到200人,美国研究技术公司也只有30人。这些机构虽然人员不多,但专业人员的素质却很高,大都具有理、工、商、法律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专长,有博士学位的相当多,而且大都有在企业工作的经历。
4.组织方式和服务方式不断创新。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科技中介服务行业的组织方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逐渐出现了科技中介连锁经营以及网络化的发展趋势,城市网络,区域性网络和国际化网络已不鲜见,这一切也促进了科技中介服务方式的不断创新。(黄 南供稿)
第二篇:国外中介服务业经验及启示
国外中介服务业经验及启示
发布日期:2006-08-1
5通过对美国、法国及巴西等国中介组织发展问题的研究可以发现, 发达国家和滋生于市场经济土壤的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中介组织的运作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职能定位的合理性。非决策性、服务性、公益性、技术性及辅助性等是国外中介组织的职能范围。无论以追求整个行业或集团的总体利益为己任的非营利性组织(如行业协会等), 还是在提供服务的同时以获取利益为目的的营利性组织(如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 都是非政府机构, 都不具有制定决策的权利。如:美中贸易委员会便是一个非政府、非营利的会员性机构,它强调对会员企业没有约束作用, 不要求企业或指示企业怎么做, 也从不行使政府价格管制等职责, 而是在企业需要之时, 为其提供各种服务。作为社会分工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 中介组织是市场经济中社会事务管理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以其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等特点, 履行法律规定范围内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沟通政府与民间、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市场等多方面的联系;为企业和社会提供内容广泛、品质优良的各种服务。二是运行机制的市场性。国外中介组织的运作体现了市场化运行机制的特点。主要体现为:自发成立、自主运行。国外中介组织的产生不是基于外力的推动和行政安排, 而是企业或个人对自身经济利益的追求, 是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如参加法国雇主委员会的企业众多, 而这些企业完全是自愿的。由此所形成的中介组织不是政府的附属物或代言人, 也不政府的派出机构, 而是在自主、公平、公开及公正的前提下承担其职能并获取利益。自我发展、自律运行。国外的一些中介组织在组织机构上实行董事会管理, 如美中贸易委员会即由董事会进行管理, 其成员由杰出的企业领导组成。中介组织在经济来源和经费维持问题上, 一方面来自于会员的会费。如: 按照美国税法规定, 协会不得接受任何个人尤其是政府的任何资助和捐赠, 只能靠收取会费维持运转。美中贸易委员会的经费都来自会员的会费, 企业缴纳会费的多少依会员在对华贸易或国际贸易中的规模而定。法国雇主委员会的财政达113 亿法郎, 均为会员缴纳的会费, 会费的标准视企业的营业额和雇员人数而定。另一方面来自于中介组织为企业或社会所提供的服务收费。中介组织以其自身能力和获利空间进行自我积累、自我发展, 并力图在竞争中取胜。国外中介组织无论是自发成立、自主运行, 还是自我积累、自我发展都是依律运行、自我约束, 都以相应的法律法规为依据。三是运行结果的有效性。国外中介组织的运行对其国内经济起重要的作用。首先, 中介组织通过为会员提供服务, 支持企业的经营, 促进企业的活力。如, 为企业进行市场调查, 传递市场信息, 进行咨询服务;其次,对政府制定政策施加影响。尽管中介组织不是决策机构,但是由于其在各国经济舞台上发挥重要的作用, 因此,企业甚至政府对中介组织有较深的依赖性, 对政府政策法规的出台有较大影响。如, 经常在对华贸易的相关立法过程中向参众两院议员阐述其观点, 为中美间的贸易问题进行了大量的游说工作, 从而影响其相关决策。在中国加入WTO 的中美双边谈判过程中, 美中贸易委员会在美国政府、美国商业界、美国公众以及中国政府之间进行信息的传递和意愿的表达, 对中美谈判以及双边协议具体条款的产生都产生重要影响。而且, 中介组织为了自身的发展, 也必须与政府进行具有建设性的对话。再次, 中介组织的发展对各国就业增长的促进作用也不可忽视。仅就一些国家1986 年专业经济服务就业增长率的情况便可说明这一点。
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当今世界, 国外中介组织的发展对于加强一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们通过国际市场调研、国际惯例和东道国政策法规的研究, 为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提供信息咨询和指导, 成为企业跨国经营最经济、最有效率的办法。特别是, 在现代世界经济舞台上, 刀光剑影、博弈激烈的背后, 其实体现着产
业代表的力量, 而相比之下政府的角色相对被动。如, 多数情况下, 美国有资格、有能力督促政府启动重大对外贸易保护措施的集团,是政治影响力巨大的产业协会。
国外中介组织运作的启示:
如上所述,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 政府职能转变的力度需进一步加大, 而加快、扶持中介组织的发展并使其规范有序则成为这一过程的重要条件。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笔者认为, 以下几个方面是我国目前发展中介组织尤其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是积极发展中介组织, 真正发挥中介组织应有的作用。由于多方面的原因, 目前我国中介组织的数量有限, 规模狭小, 实力较弱, 分布失衡, 难以很好地发挥作用。仅就行业协会来说, 目前近300 家行业协会在行业的覆盖率只有40 %左右, 而且会员主要是国有企业,而近些年来迅速发展的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则难以寻找与政府及社会沟通的渠道, 难以在新形势下寻求利益保护的代言人。特别在解决国际贸易争端问题上, 中介组织严重“缺位”, 使得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单打独斗, 加大了企业运行的成本和风险。因此, 我国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规模上都应该进一步发展中介组织, 既应大力发展非营利性中介组织, 也应大力发展营利性中介组织, 充分发挥其在承接政府职能方面的作用;发挥其在产业标准的制定、维护及贸易争端解决中的作用;发挥其公正、客观、独立的有偿服务功能;发挥现阶段在增加就业方面的作用。
二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来发展中介组织, 使其根植于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国中介组织发展面临的最大、最重要的问题, 也关系到中介组织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 能否有序并蓬勃发展起来。在这一方面, 目前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 相当多的中介组织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发成立和自主运行。许多中介组织或者由政府部门设立, 或者与政府“联姻”, 进而成为政府的附属物, 形成新形势下的政企不分, 影响了中介组织的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 也容易滋生中介垄断, 阻碍公平竞争的进行。其次, 一些中介组织难以实现自我发展。中介组织的会员缴费机制不完善, 缺乏科学性。特别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 我国的中介组织不能为企业或会员提供实质性的、优良的服务, 因而有偿服务收费这一资金来源也显得欠缺。在这种状况下, 中介组织自我积累、自我发展便不可能有效实现。也正因为如此, 一些中介组织更愿意挂靠政府, 更愿意成为大企业的利益代表。
再次, 中介组织的运行缺乏法律依据和法律约束。对于中介组织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等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对于其具体运行方面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完善。由此引起中介组织发展中出现的条块分割、地区部门封锁的现象;引起恶性竞争、无序竞争的后果。一些中介组织用不正当的手段承揽业务, 随意地处理业务, 甚至为企业提供非法服务。有鉴于此, 我国中介组织的发展应特别注重其市场化运作, 与政府脱钩, 真正按市场机制和市场规则运行,不断增强其自我发展的能力。尤其是应尽快建立和进一步完善有关中介组织发展方面的法律法规。对于中介组织的主体资格、活动范围、权利义务, 对于从业人员的资格认证, 对于中介组织的收费标准以及其运行中的违法处理等诸多方面都应不断完善, 进而使其在法律的框架下有序并良性地发展。
三是应注重提高中介组织从业人员的素质。目前,制约我国中介组织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从业人员的素质较低。仅以行业协会来说, 一些行业协会成为政府分流人员、安排离退休干部的重要渠道, 这不仅使得人员的年龄结构不合理, 也使得专业从业人员严重缺乏。即使经营服务性的中介组织, 由于资格认证和注册登记制度的相对落, 大多数从业人员也难以胜任。针对这种情况, 我国应尽快培养这方面的人才, 提高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同时, 不断增强其服务意识, 培养其职业道德, 规范其职业行为。
四是应加强政府对中介组织运行的宏观调控和管理,处理好政府与中介组织之间的关
系, 既防止政企不分,又要有效地实施政府对中介组织的监督与管理。在我国目前特定的时期和特定的状况下, 中介组织的发展已成为解决诸多问题的重要条件。随着我国中介组织的不断发展, 其作用将会进一步显现出来。真正按市场机制和市场规则运行,不断增强其自我发展的能力。尤其是应尽快建立和进一步完善有关中介组织发展方面的法律法规。对于中介组织的主体资格、活动范围、权利义务, 对于从业人员的资格认证, 对于中介组织的收费标准以及其运行中的违法处理等诸多方面都应不断完善, 进而使其在法律的框架下有序并良性地发展。
三是应注重提高中介组织从业人员的素质。目前,制约我国中介组织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从业人员的素质较低。仅以行业协会来说, 一些行业协会成为政府分流人员、安排离退休干部的重要渠道, 这不仅使得人员的年龄结构不合理, 也使得专业从业人员严重缺乏。即使经营服务性的中介组织, 由于资格认证和注册登记制度的相对落, 大多数从业人员也难以胜任。针对这种情况, 我国应尽快培养这方面的人才, 提高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同时, 不断增强其服务意识, 培养其职业道德, 规范其职业行为。
四是应加强政府对中介组织运行的宏观调控和管理,处理好政府与中介组织之间的关系, 既防止政企不分,又要有效地实施政府对中介组织的监督与管理。在我国目前特定的时期和特定的状况下, 中介组织的发展已成为解决诸多问题的重要条件。随着我国中介组织的不断发展, 其作用将会进一步显现出来。
第三篇: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发展报告
国外科技中介机构运作模式及思考
美国、英国、德国等的科技中介机构,都对本国的技术创新及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些国家的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支持和促进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主要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值得我 们借鉴和思考。
一、科技中介机构的重要作用
科技中介机构是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技术创新成为主要发达国家关注的焦点。科技中介机构是促进科技成果商业化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工具,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一环,对提高本国企业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有着日益重要的影响。
科技中介机构是各种创新主体的粘接剂和创新活动的催化剂。在一个日益以技术为驱动力的市场经济中,高效率的科技中介机构的存在,能大大活跃和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从而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提高整个国家的经济竞争力。科技中介机构活跃于技术需求者与持有者之间,它们沟通机构间,主要是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间的技术流动,促进创新体系内各参与主体间互动,并通过进行技术搜寻、评估和传播,实现创新体系内在的有效联系。
科技中介机构能为创新主体提供实现技术创新和应用的各种技术服务。科技中介机构确保技术诀窍在体系内广泛传播,并能对体系中的薄弱环节空洞提供补偿作用。所谓科技中介服务,是指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中介方以知识、技术、经验、资金和信息等到为创新主体提供实现技术创新和应用的各种技术服务。
二、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的环境和条件
1.有序竞争的市场经济以及健全的法制环境。
美德等国家长期以来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法律为科技中介服务奠定了稳固坚实的制度环境基础。这些政策法规包括关于知识产权的法案、反垄断法、破产法、劳工法、资本市场规范法以及研究开发和技术转移政策等。
2.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创新能力和意识。
积极推动大学和研究机构参与技术创新。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科技中介流的大小取决于技术成果生产方的供给量,以及需求方的需求量。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从国家经济竞争力的需要出发,积极推动大学和政府研究机构参与技术创新,加快这些机构的研究成果向企业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以获取政府研究开发投资的最大回报。在美国,大学每年共产生5000多项专利,技术转移收入约为3亿美元,美国市场上价值400亿美元的经济活动归功于大学技术专利的许可经营。美国的700多家联邦实验室与拥有巨大的成果储备。仅在能源部,每年就有近2000项发明,800项专利申请。
3.有利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
制约技术创新和科技产业发展的一切经济、社会、文化因素,都间接地影响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社会是否建立起鼓励创新和创业的文化也直接关系到科技中介机构的自下而上环境。4.中介机构本身较好的信誉和服务质量。
良好的信誉和高质量的服务是中介机构自下而上发展的基础。中介服务作为一个后生市场,其发育必然依托于主市场的完善。在美德等市场经济发达、法制健全完善、社会理性化程度高的国家,科技中介机构受到市场竞争、法律约束和待业自律三方面的共同制约,促使它们必须守信誉、重质量,在规范下运作。
三、科技中介机构的特点
1.机构规模一般不大,但对经营管理者和专业售货员的素质要求很高。需要具有技术、营销、法律专长和良好的企业关系的人组成的团队才能胜任。大都具有理、工、商、法律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专长,有博士学位者则相当多,而且大都曾有在企业工作的经历。每一个专业人员都能独自负责某一技术转移项目的全程服务,包括发明评估、市场及技术评估、与外聘律师联系进行专利申请、许可协议谈判、被许可方的运作绩效监督等。
2.经营主体多元化,且日益强调企业化运作。
3.兼营性机构或公司形式居多,科技中介服务只是其众多服务项目中的一种。
4.以区域融合或连锁经营为特征的网络化发展。5.服务方式不断创新。
四、政府的重要作用
1.制定相应的法规与政策,为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美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促进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二十年前主导的观念是,拿了公家的钱搞科研,科研成果自然完全属于公家。按这种看法,如果个人或机构通过技术转移而自己获利,就出现所谓利益冲突问题。近二十年来,美国国会通过制定各种法律来消除影响大学和联邦实验室向私营企业技术转移的阻碍,为技术转移提供了越来越有利的环境。
2.设立技术转移监管和促进机构。在美国,凡是拥有联邦实验室的政府部门或机构,都设立了技术转移办公室之类的联邦技术转移促进协调单位。按照法律要求,这些部门和机构每年要至少将其研究开发预算的0.5%,用于支持下属实验室的研究与技术转移办公室的工作。美国农业部最突出,其研究开发预算的近一半用于农业技术的扩散与推广。在法国,政府对科技中介服务的促进和管理,主要通过国家创新署(ANVAR)进行。
3.直接资助建立科技中介机构和网络。
各国政府对科技中介机构的资助主要集中在技术转移和孵化器方面。其中以技术转移类科技中介机构最多,技术企业孵化器也是受到政府资助较多的科技中介组织。政府资助的技术转移类中介机构大都是非营利性的,以推动政府资助的研究成果向企业的技术转移为主。如美国政府支持运营的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和联邦实验室技术转移联合体。瑞典政府从1999年启动国家小企业技术转让计划(TUFF),这一计划由瑞典创新局联合地方政府共同实施。其目的是要促进瑞典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和中小企业间建立技术服务关系。4.在政府工作中充分利用科技中介组织,甚至自身也扮演科技中介角色。在英国,为了改善产学研的联系,英国贸工部1997年发起实施了法拉第合作伙伴计划。
5.科技中介服务的内容是技术成果,目标对象是愿意将成果商业化的企业。只有当一个国家的大学和研究机构,能不断生产出有商业化潜力的科技成果,并且有企业愿意投资把这些成果转化成新的产品、工艺和服务(即所谓技术创新),科技中介业才能兴旺发达。
在保证科技中介服务发展的供需条件上,政府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很多发达国家,制约科技中介服务发展的障碍不是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成果产出不够,而是企业,特别是小企业技术创新需求低迷。
为了支持小企业技术创新,美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金融政策。主要是解决小企业技术创新所需的资金,措施是贷款担保、信用及风险担保、设立风险投资基金、设立小企业技术创新把持资金等。
-财税政策。如给予企业研究开发税收优惠、给予创新型高风险企业投资人税收减免等。
-政府采购制度。美国政府每年有多达2000亿美元的采购计划,其中至少20%必须用于购买小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庞大的采购为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一个大而稳定的需求,并由此确定了中试生产设备和使用新技术所需的设计、试验技术标准。
-技术支持政策。为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如实施了小企业技术转移计划、制造技术推广伙伴关系计划和小企业信息服务计划。
德国政府在新技术的应用政策上,也向中小企业倾斜,一旦被认定有市场价值的技术成果,政府作为中介人首先考虑向中小企业转让。法国政府每年通过国家创新署(ANVAR)向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无息贷款,以提高企业采用新工艺和新技术生产新产品的积极性。对中小企业的研究开发投入,政府还采取退税办法予以优惠。
五、主要国家科技中介机构概况和典型介绍
(一)主要国家科技中介机构概况
1.美国科技中介机构概况。美国联邦政府为了提高科研成果商品化的比例,增强其国际上经济的竞争力,加快国家实验室、大学和私人研究机构的科研成果向社会和工业界的转移,以美国舰空舰天局(NASA)技术转移系统为基础,并和国防部、商务部、能源部等17个联邦政府部门合作,建立了 3 全国性的技术转移计算机网络(NCTN)将联邦政府资助的科研开发的有工业应用前景的技术成果并入这个网络。美国联邦实验室技术转让联合体(FLC)成立于1974年,是一个由700多家联邦实验室及其上级部门所组成的全国性技术转让网络组织。1989年经国会批准,成立国家范围的技术转移机构-美国国家技术转移中心(NTTC)。
2.英国科技中介机构概况。英国提出知识密集型行业服务的概念(T-KIBS)
T-KIBS机构定义为:业务极大地依赖于专业知识与专门技术,提供知识型的中间产品和中间服务的一个团体或一家公司。T-KIBS定义的内涵与我国通常所说的科技中介机构相近。
英国科技中介机构的来源,可分为起动公司、衍生公司、合资公司和市场化运作的公有机构。科技中介机构的结构,可分为政府层面、公共层面和私人中介公司。科技中介机构的类型,可分为科技园区型的中介机构、专业协会型中介机构、慈善(非营利)科技中介机构和营利性科技中介机构。
3.日本科技中介机构概况。在日本各种各样的中介机构不下千余个,归纳起来有两类,国立公立机构和民营私营机构。主要做法分为委托开发、开发斡旋、独创性研究成果育成事业和支援成果专利化。政府对科技中介机构提供法律、资金和风险等支撑。
(二)国家资助设立的科技中介机构
1.美国国家技术转移中心(NTTC)是1989年经国会批准成立的国家范围的技术转移机构,有110名全时工作人员。NTTC的经费主要来自航空航天局(NASA)、能源部、联邦小企业局等其他政府部门和机构也提供部分资助。NTTC的主要任务是将联邦政府每年拨出700多亿美元资助的国家实验室、大学等的研究成果迅速推向工业界,使之尽快成为产品,增强美国工业的竞争力。
美国国家技术转移中心(NTTC)主要服务内容是技术转移“入门服务”、“商业黄金”网络信息服务、专业培训服务和发行技术转移出版物服务。
NTTC在全国建立了六个区域技术转移中心: ①南部中心-南部技术应用中心; ②中部技术转让中心(MCTTC); ③东北部中心-技术商品化中心;
④中大西洋区中心-大西洋技术应用中心(MTAC); ⑤中西部中心-大湖工业技术中心; ⑥西部中心-区域技术转移中心。NTTC及区域技术转移中心工作范围:-技术转移信息网络;
-为用户寻找技术,并帮助技术发明单位与用户建立联系;-为用户做技术需求评估;-技术创新过程的形势分析;-市场评估;-经济可行性研究;
-开展技术成果商业化策化,确定商品化任务;-推动合作双方谈判并签署技术转移协议;-寻找资金的咨询;-为企业提供诊断服务;
-向从事商品化的管理人员提供培训。
2.美国联邦实验室技术转让联合体(FLC)成立于1974年,是一个由700多家联邦实验室及其上级部门所组成的全国性技术转移网络组织。成立FLC最初的主要目的是推动国防部系统研究成果向工业部门和地方的转移。
1986年国会通过的《联邦技术转移法》,要求大部分联邦政府的研究机构也加入该联合体,并正式向FLC授予特许状。FLC的宗旨是要为缔造联邦实验室技术、特长与市场需求间的联系开发策略和创造机会。FLC现有700多个成员,几乎所有雇员中10人以上的联邦实验室、中心及它们所隶属的联邦部门和机构都是FLC的成员。FLC的运转经费来自各联邦实验室的预算抽成,在第一财年的一开始,各实验室划拨其所得预算(包括管理费用)的0.008%用作联合体的活动经费。
3.美国国家技术信息中心(NTIS)主要任务是整合国家相关研究计划、各类实验室以及大学专利、技术发明、可转移技术,建立资料库,为中介机构提供信息查讯问服务。
4.香港生产力促进局(HKPC)
1967年依据法律成立,工作目标是提高香港的生产力,并鼓励 香港工商界采用更有效率的生产方式。理事会成员包括1名主席及22名委员,来自资方、劳方、学术界、专业团体和关乎生产力事务的政府部门。雇用约600名顾问及员工,均训练有素,各具专长。每年为超过四千家公司提供各种服务。收入来源,部份是政府资助,其余来自服务收费。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为工业及商界,提供范围广泛的服务,包括产品开发、顾问、培训及技术转移。大量投资在新技术及内部培训方面,使员工有更优越的表现。服务顾客的能力,全靠员工有广泛的专业技能,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对工作的投入与热诚。鼓励员工接受训练,提高其个人能力,内部组织极具灵活性,鼓励不同部门本着顾客为先的精神,充分合作。积极满足客户要求,致力提供专业及高效率的服务,提升企业在本地及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促进局全体专业顾问,均以令顾客完全满意为服务宗旨。香港生产力促进局2001年服务收入3.426亿港元。
5.日本中小企业事业团隶属于日本通产省,本部在东京,在日本各大区均有分支机构。
其主要职能是:
-对企业现代化发展的投融资;-人才培养;
-对企业进行技术指导和信息指导;-中小企业业主的退休保障;
-帮助中小企业稳定经营、防止企业破产等。
(三)大学和研究机构创办的科技中介机构 1.美国大学技术许可办公室(OTL)
1980年美国国会通过《贝尔-多尔法案》(专利与商标修正法)以来,美国的研究型大学对技术转移表现出越来越高的积极性。各研究型大学通过建立技术许可办公室,积极推进技术创新成果向私营公司的技术转移。目前在研究型大学已建立了240个技术许可办公室。
美国大学技术转移活动的高涨有三方面原因:
①1980年《贝尔-多尔法案》的实施。《贝尔-多尔法案》被誉为促进“大学技术转移的大宪章”。几乎所有的研究型大学都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入了技术转移工作; ②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对学术研究及由它产生的专利的依赖; ③一些赚了大钱的技术对大学形成的吸引力。2.德国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FhG)
FhG是德国久负盛名的研究机构和应用研究组织,拥有56家研究所,雇员11000人,研究经费约为9亿欧元。FhG研究项目基本上是针对企业的创新需求安排的,它的任务就是要通过进行面向市场和需求的应用研究,架起联系基础研究和工业开发的桥梁。FhG可以视为一家特殊的技术转移机构。
(四)各种协会设立的科技中介机构
1.德国工业研究联合会(AiF)是全德工业合作研究机构的总部,包括30多个行业的105家工业合作研究机构。这些工业合作研究机构的成员均是企业,主要是中小企业。1994年,105家工业合作研究机构的总预算5.15马克,其中2亿马克来自联邦政府经济部。
2.德国工程师协会(VDI)成立于1856年,是欧洲最大的工程协会,拥有正式会员(工程师和自然科学家)约13万人,主要从事技术的发展、监督、标准化、权利保护和专利方面的工作。VDI还承担工程师的培养、继续教育以及向政府、议会和社会提供咨询的任务,近期又增加了技术转让的工作。
(五)民间独立的科技中介机构 德国史太白经济促进基金会(StW)(1)StW历史和组织形式
StW是民办官助全国性技术转移组织,私营企业。成立于1971年,总部设在巴登符腾堡州斯图加特市,基金会主席由州政府科技协调官兼任。基金会的基金最初是私人出资,以后政府也注入资金。StW在40多个国家有分会(分公司),包括专兼职人员在内共有4000多人,StW发展到现在已成为是全世界最活跃的技术转移机构之一。
基金实行公司化运作。设立德国史太白技术转移有限公司,该公司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参股公司;-第二部分是子公司;
-第三部分是技术转移中心(480多个)。
StW技术转移中心有8个中心设在大学;193个中心设在专业学校;26个合作教育中心:9个专门中心;有100多个与企业有关的中心。StW实际技术工作是在各技术转移中心进行。
(2)StW技术转移中心运作方式 StW推行10项原则:
①利用已有研究开发基础设施; ②为顾客谋利益;
③作为政府与企业联系界面; ④有用性; ⑤通用性; ⑥全面服务; ⑦非集中化和级别平等 ⑧精炼的机构; ⑨国际化; ⑩财务独立。(3)StW服务项目
①咨询服务,是中短期的项目; ②科研开发,是中长期的项目; ③评估; ④培训;
⑤StW国际合作。
StW所有技术服务项目都是有偿的收费没有统一标准,一般要与服务对象商定。
(4)StW业绩
2000利润1.744亿马克,约7.20亿人民币,完成项目19630多个,员工3929人,技术转移中心436个。2001利润1.759亿马克,约7.28亿人民币,完成项目21253个,员工4111人,技术转移中心新建58个,共有470个,遍布40多个国家。
2.日本民营私营机构
①先进科学技术孵化中心②关西TLO公司③东北技术使者④日本大学国际产业技术商务育成中心⑤早稻田大学外联推进室⑥筑波联络研究所
(六).商业化的科技中介机构
英国技术集团(BTG)原来是国家所有的科技中介机构,于1949年建立,主要负责把政府资助的科研成果转化到市场上去。1991年被私有化,卖给了英格兰银行和英国风险投资公司。有180名职员,多半是科学家、工程师、专利代理、律师和会计师。
在2000,该公司收入达3720万英镑,除去给技术发明方的分成,收益2180万英镑。是 6个典型的、经营规范的股份制科技中介的上市公司。主要业务是从世界各地的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寻找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帮助技术发明人申请专利,进行技术转让评估和实施专利授权。
BTG整个业务工作程序:
-评估。每年在世界范围内从公司、大学和研究机构等预选400项技术和专利,从中筛选和评估出100项具有较大市场价值的技术项目,帮助实现专利申请或实施专利授权。
-市场化。BTG目前拥有8000多个专利,400多个专利授权协议。把这些科技成果和专利变成实实在在的市场产品,是BTG的主要目标。
-监督。合同签订,BTG有配套的监督组织和人员来监督合同的实施,对违反合同者,可寻求法律手段。
-分享利润。主要是通过专利授权的方式与专利所有者、授权生产企业一道共享专利产品市场利益。
BTG开拓业务特点:
-不急于求成,着眼于长期的技术转移;-独辟蹊径,开发非核心专利;-扩展已有专利的价值,获得源源不断的市场利益。
六、我国科技中介机构存在问题及对策(一)存在的问题
①科技中介机构所发挥的中介功能较弱。
②科技中介体系本身发育尚不健全,保障科技成果有效转化所必需的一些服务环节,无法承担或无相应的机构承担。
③科技中介机构数量少,人员素质低。
④国家税收政策对科技中介机构所从事的优惠力度不足,覆盖范围较窄。
⑤国家对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的宏观协调程度不高。(二)政府部门及科技中介机构应采取的对策
①提高对发展科技中介机构重要意义的认识,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
②构建政府资助的中介机构与民营中介机构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服务体系。
③制定与完善相关法规、政策和措施。④提高科技中介机构的服务效果。
⑤大力扶持技术经纪人队伍,帮助培训人才,开发技能。⑥加强技术中介服务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
(三)加强北京技术中介机构建设的措施。
1.落实全国科技中介机构工作会精神,加强技术中介机构建设,是今年的重点工作。技术中介机构是首都经济创新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要努力创造环境,按照《北京技术市场条例》中鼓励技术中介机构发展的规定,推动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
3.要加强北京技术市场协会的建设,认真履行《条例》赋予协会的权利和义务并积极参加在中关村的试点工作,积极发展会员,筹建专业分会。
4.按照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的方向,注意扶持和培养一批大型骨干技术中介机构,并积极扩大队伍和分类管理。
5.培训作为促进技术中介机构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按照新颁布的《北京技术经纪人培训大纲》,制定资格考核标准,组织编写教程,并探索高级技术经纪人的培训。
6.加强与国外技术中介机构的交流。
第四篇:萧山区加快中介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萧山区加快中介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08-2010)
根据《萧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萧山区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和《萧山区加快服务业发展三年工作目标(2008-2010)》的要求,结合萧山中介服务业发展实际,制订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打造增长极、提高首位度”目标,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梯队推进的方针,全面提升改造传统中介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中介服务业,实现我区中介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其他服务业的协调发展,促进我区产业结构加快优化升级。
二、发展重点
(一)市场交易中介服务组织。重点发展高效优质的市场交易中介服务机构,理顺流通环节,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市场交易,提升效益,为我区经济强区的建设创造更好条件。包括:提供运输代理机构、生产资料经纪机构、外贸代理机构、报关代理机构、广告设计发布及代理机构、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商标专利代理等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职业中介及人才培训服务机构、会议及展
览服务机构、科技成果交易服务机构等。
(二)农业中介服务机构。结合富裕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大力培育发展一批能有效促进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相衔接,能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农业中介组织,提高我区畜牧、水产、蔬菜、花木和茶果等五大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质量,促进农业产业化水平。包括:农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科技推广中心、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等组织和机构。
(三)鉴证及财务服务机构。努力培育一批区域性的从事专业性分析、测评、评定等服务的鉴证及财务服务中介机构,进一步改善我区投资环境,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诚信度。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认证机构、商品检测检验机构、工程监理机构、拍卖及招投标代理机构等。
(四)法律服务中介服务机构。大力发展为企业或个人提供法律咨询、调查、诉讼、公证等专业性法律服务的组织,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转,维护企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包括:律师事务所、公证机构、仲裁机构等。
(五)咨询策划服务中介服务机构。重点培育发展一批市场信誉好、服务质量高、业务能力强的从事咨询、调查、策划、管理等服务的中介服务机构,进一步提高政府、企业决策的科学性,降低决策成本及风险。包括:信息服务机构、政策咨询机构、投资咨询机构、市场调查机构、工程勘察设计及咨询机构、企业管
理服务机构、资信评估及信用评级机构、工程及技术咨询机构、登记注册事务咨询代理机构、翻译服务机构等。
(六)自律性行业组织。大力发展行业自律性组织,通过行业协会作用,加强政府与企业之间沟通联系,促进同行企业的保护和自律,协调本行业事务,维护行业整体利益,向企业提供更好地社会服务。包括:各类行业协会、商会、同业公会等。
三、总体目标和实施计划
到2010年,我区中介服务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实现增加值13亿元以上,中介服务企业达到2000家以上,其中知名品牌中介服务企业达到30家,中介服务业从业人员达12500人以上,基本形成种类齐全、分布合理、运作规范、接轨国际的现代中介服务业体系。
(一)2008年
1.中介服务企业达到1500家,同比增长20%以上;2.中介服务业增加值达8亿元以上,同比增长20%以上;3.中介服务业从业人员8000人以上,同比增长20%以上;4.培育发展知名品牌中介服务企业10家;
5、支持鼓励中介服务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基本形成,引导扶持政策措施得到切实贯彻落实。
(二)2009年
1.中介服务企业达到1800家,同比增长20%以上;2.中介服务业增加值达1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25%以上;
3.中介服务业从业人员10000人以上,同比增长25%以上;
4.成立萧山中介服务业发展中心;
5.引进2家以上省内外知名的中介服务企业入驻萧山,区内知名品牌中介服务企业达20家以上;
6.中介服务业结构得到有效优化、业态明显提升、领域不断拓展、效益显著提高。
(三)2010年
1.中介服务企业达到2000家以上,同比增长11%以上;2.中介服务业增加值达13亿元以上,同比增长30%以上;3.中介服务业从业人员12500人以上,同比增长25%以上;4.引进5家以上省内外知名的中介服务企业入驻萧山,区内知名品牌中介服务企业达30家以上;基本形成种类齐全、分布合理、运作规范、接轨国际的现代中介服务业体系。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萧山区推进中介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综合协调全区中介服务行业发展,研究、制订推进中介服务业发展的有关政策;协调政府有关部门、中介行业协会、各类中介服务机构之间的关系。各镇街和区政府相关部门落实相应工作部门和人员,加强对推进中介服务业发展工作组织领导和协调。完善全区中介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建立中介服务业发展信息发布制度,不断完善中介服务业发展目标考核体系。
2.转变政府职能。顺应市场化、社会化要求,按改革目标转变政府职能,实现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与政府部门的彻底脱钩改制,逐步实现将非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逐步与政府部门剥离,树立中介服务机构的市场主体地位。结合事业单位改革,建立适合中介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把社会性、群众性、服务性的工作真正交给中介服务机构去完成,使中介服务机构成为政府有效管理经济和社会的重要合作伙伴。
3.完善政策环境。适时整合现有的政策资源,进一步拓宽中介服务业准入领域,取消中介服务业的准入限制,采取“非禁即入”的注册登记办法,逐步以执业管理代替行政审批,为中介服务业进一步发展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积极引导和鼓励民资、外资进入中介服务行业和领域。加强规划引导,制定促进全区中介服务业及其重要领域发展的鼓励政策。
4.推进平台建设。尽快成立萧山区中介服务业发展中心,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中介服务业企业和总部,对于入驻“发展中心”的中介企业,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引导建设、命名一批中介服务业主题楼、特色楼,并给予相应扶持,发挥楼宇经济集聚效应和规模优势。引导中介服务企业向钱江世纪城区块、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块、中心商贸区块、江东和临江工业区块等功能区域集聚,全方位提升中介服务业的配套服务功能。
5.实施品牌战略。重点培育实力较强、服务水平较高、发展潜力较大的中介服务机构,引导企业创建知名商号或著名商标,帮助企业扩大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档次,扩大品牌知名度。有选择地引进外资中介机构落户我区,鼓励有条件的中介服务机构以合资、合作等方式与国外中介服务机构联合,推进我区中介服务业与国际中介服务业接轨,提高我区中介服务机构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6.注重人才培育。创新人才引进思路,加快涉外法律、涉外会计、企业管理、企业融资、资产评估等中介服务行业紧缺人才的引进工作。吸引中介创业者创办各类中介项目,为中介服务业发展创造人才条件。引导社会培训机构、现有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中介服务业专业,为中介服务业发展提供智力基础。7.强化规范管理。发挥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管责任,建立政府统一协调,登记管理部门、各行业主管部门监管相结合的监管体系。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业制度,坚决取缔无证照经营,切实规范中介服务机构日常经营行为。加快行业协会建设,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建立行业协会与行政主管部门紧密联系的平台。加强中介服务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中介服务机构及从业人员诚信档案,建立信用评级制度和风险防范机制。
第五篇:国外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经验及启示
国外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经验及启示
20世纪70年代前后,欧美等国均实现了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形态,并逐渐成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以美国为例,美国现代服务业增长快、总量高,居世界领先地位。形成良性循环的区域产业链是美国现代服务业得以发展的重要因素,例如纽约服装产业、好莱坞电影业和硅谷电子产业,它们的研发、设计与制造形成一体化运作,保障了产业的稳定发展;都市区是美国现代服务业的核心载体,都市区在地区内形成劳动力、资金、信息的集聚,还拥有较好的交通网络系统,为各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随着全球经济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的趋势进一步加快,美国、英国、日本等国政府均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推动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这些政策措施对于我国发展现代服务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产业发展政策。美国芝加哥政府于1989年提出“以服务业为中心的多元化经济”,大力推动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吸引企业集聚。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芝加哥吸引了摩托罗拉、朗讯等一批IT企业落户,区域高技术产业得以飞速发展。
税收优惠减免。韩国政府制定了强化服务产业竞争力的相关措施,并通过税收减免支持服务业发展。尤其对属于现代服务业的中小企业给予了大力支持,扩大减免税种,并增加特别税额扣除。
优化基础环境。英国曼彻斯特市政府着力解决住房、公共运输、土地供应等直接影响服务业企业发展的环境问题,积极促进经济与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日本政府在2006年颁布的“新经济成长战略”中提出,建立服务业研究中心,完善服务业统计体系,协助拓展服务业领域和国际市场,制定政策措施推动人力资源培训、信息技术利用等。
开放服务业市场。美国不仅积极推进北美自由贸易协议和亚太经合组织贸易自由化进程,还与加拿大、墨西哥、智利、新加坡、澳大利亚等签订双边贸易协定,为服务业出口市场提供支持。另外,美国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建立全球共享信息通信网络,创造了一个全球性的信息市场,有力支撑了本国通信产业的发展。
借鉴国外现代服务业发展经验,我国应当进一步明确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推动我国现代服务业市场拓展和发展环境建设,发挥科技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支持我国中小现代服务业企业发展,为现代服务业提供有效的财税支持措施,为我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