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税收流失的表现 原因 对策
浅析我国税收流失问题
学院:管理学院
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
姓名:冯曼
学号:20101805010048
浅析我国税收流失问题
摘要: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税收事关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而税收流失目前是我国面对的严重经济、社会问题。税收流失不仅造成经济运行秩序紊乱,破环了公平竞争机制,而且造成国家财政紧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减弱,甚至威胁主权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本文就我国当前税收流失的现状和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采取的主要对策,从而达到有效的防范和抑制税收流失,确保及时足额的税收收入,以便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持续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关键词:税收流失;原因;对策
一、我国税收流失的现状
(一)偷逃骗避税现象尤为突出
1、偷逃税是税收流失的最大方式。近年来曝光了不少偷逃税的大案要案,如刘晓庆及其所有的北京晓庆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和北京刘晓庆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自1996年以来,采取不列、少列收入,多列支出,虚假申报等手段,偷逃税款高达1458.3万元;江苏铁本钢铁有限公司及其有关联企业常州鹰联钢铁有限公司、常州市三友轧辊厂,在2001-2003年间共计偷逃税款2.94亿多元。
2、骗税现象有抬头趋势。骗税主要是骗取出口退税,与出口退税制度有着密切联系。近年来骗税已从高价值、高税率的产品发展到普通产品,骗税人员从少数出口企业发展到专业骗税团伙,骗税手段也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每年国家因被骗出口退税的损失是巨大的。
3、形形色色的避税问题。近年来外商避税现象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主要是外资企业通过资金转移、费用转移、成本转移、利润转移等避税手段达到推迟进入获利年度不交或少交所得税。
4、抗税行为时有发生。抗税作为我国税收征纳矛盾的现实表现,主要发生在城乡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主中,如一些土法炼油、个体采矿等行业,在农村还存在着集体抗缴农业税的问题,每年税务战线因暴力抗税而牺牲的事件总有几次。
(二)居高不下的欠税
近年来,企业拖欠国家税款现象日趋严重,每年年末欠税金额均在500亿元以上。从税种分布看,欠税主要集中在“两税”上。如昆明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在银行存款余额超过8亿元的情况下,欠缴2002年应交税款1.53亿元;石家庄新乐国人啤酒有限公司2003年9月末欠缴“两税”1.33亿元;湖北省红安卷烟厂2002年12月底欠缴“两税”高达2.23亿元
(三)滥用税式支出问题严重
长期以来,我国出台的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一方面促进了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另一方面也使税基变窄,宏观税负趋于下降。据估计,全国每年减免税达1000亿元,有的地方的减免税额占地方财政收入的10%以上。近年来的减免税又呈现出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政策性减免税越来越多,税基受到严重侵蚀;二是各地对扶持性和困难性减免的审批尺度不一,操作上随意性很大。
(四)以费挤税日益膨胀
由于经济体制改革正在进行中,应有的分配制度不健全,各地方和部门为了局部利益,千方百计截留国家税收,对企业搞“包税”或变相“包税”,再通过其他途径转化为制度外收入,并人为使收费刚性大于收税刚性,以费挤税,导致财政分配中非税收入大于税收收入。过多过滥的收费,加重了企业、个人负担,使税源减少,使纳税人的纳税积极性受到打击,造成税收大量流失。
(五)大量的隐形收入与地下经济的存在隐形收入与地下经济是世界各国的共同现象。我国是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税费负担的增加和政府管制能力的不足,加之法制、法规的建设不够健全,给隐形收入与地下经济大开方便之门,走私贩私、无证经营、制假售假、色情贩毒、现金交易等活动,偷逃国家大量税收,造成了巨大的税收“真空”。
二、我国税收流失的主要原因
(一)纳税人追求经济利益,纳税意识淡薄
造成税收流失的直接原因是纳税人纳税意识淡薄。我国现阶段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国有、集体和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都有各自独立的经济利益。由于我国公民的法制意识养成缺乏传统的积累,以法治为核心的公民意识还未建立起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和个人,其一切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由于税收本身所具有的强制性、固定性和无偿性,就使得这种被分配产品的所有权从纳税主体手中强制的、无偿的转移到国家手中。这无疑是对纳税人的一种剥夺,导致纳税人利益的减少,所以他们会千方百计地少缴税或不缴税,尽可能多的增加税后利润。
(二)税制结构存在缺陷,使税收流失趋于越大
税收制度的不合理是导致税收流失的法律原因。随着经济形式不断的变化,我国现行的税收制度的许多规定已不能适应当今经济发展的要求,无论是实体要素还是程序要素上都存在着若干缺陷,阻碍了其作用的进一步发挥。尽管税制改革取得了很大成功,对经济起了一定促进作用,但却明显具有阶段性、过渡性的特点。
税收法律和法规是国家立税的法制依据,是税务机关征税的唯一标准,也是纳税人纳税的唯一依据。税收法律制度的完善与否与税收流失有着直接关系。然而我国没有一部税收基本法,也没有相配套的税务违章处罚法、税务行政诉讼法等,许多税种都是依据国务院颁布的暂行条例开征,税收立法呈现立法行政化趋势,税法的权威性和透明度不够、操作性较差。随着国内国际形势的快速变化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知识经济的兴起,新知识、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特别是入世后市场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现行税制的许多规定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造成大量的税收流失。
(三)税务部门征管不力,造成税收大量流失
税收流失与税收征管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彼此在相互抗争中达到均衡。当前税务部门征管不力,导致税收大量流失。其主要表现为:一是征管人员素质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税收
工作的要求。二是部分税务机关擅自扩大优惠政策执行范围,或变通政策违规批准减免税。近年来,我国税务部门虽大力加强了税收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但由于受资金、技术、人员、设备等条件的制约,我国发展的不协调,没有在全国形成网络;同时由于没有与工商、银行、海关等相关部门联网,无法实现信息的交流、沟通和共享,使计算机管理的效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导致税务稽查率低。
(四)企业会计核算和纳税申报不实,导致税收严重流失
一是企业违规核算,少计收入多列成本,少申报和缴纳税款。如2002年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石油分公司,采用少计收入、多列成本的手法,少计增值税、所得税款共计1471.52万元;南京市玄武区城镇建设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等4户企业,截至2003年9月未及时结转已完工项目利润,少缴纳企业所得税4500.97万元。二是有的企业与税务部门、地方政府相互勾结,利用税务部门与地方政府联合出台的地方税收优惠政策少缴税款。
(五)地方政府干预税收政策,以费挤税现象严重
在局部利益的驱使下,有些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以权代法、轻税重费、藏富于民、越权减免等现象,造成税收流失。其主要表现为:一是越权制定减免税政策,扰乱了正常的税收程序,使税务机关执法不到位,税款大量流失;二是行政干预税收收入,不切实际地下达税收任务,迫使税务机关收过头税、预征税款,强压企业贷款纳税,竭泽而渔,寅吃卯粮。三是费多税少,以费挤税。既有政府行为不规范,实行“税费一站式征收”,化税为费,截留税款,也有职能部门巧设名目,侵蚀税基,导致“费挤税”现象及纳税人“先费后税”等扭曲行为,加重了生产经营者的经济负担,造成纳税人生产经营活动中实现的税款流失到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纳税单位甚至个人的口袋中。
(六)缺乏诚实守信,依法纳税的社会环境和氛围
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要的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工作却没有相应的跟上。为了追逐利润而践踏法律,有损社会主义公德的现象大量出现,人们诚实守信、依法纳税的意识十分淡薄。
三、治理我国税收流失的对策
(一)树立公民的正确纳税理念
树立公民正确的税收理念,是治理税收流失的基本前提。税收理念的更新和税法意识的增强,是减少税收流失的重要出路之一,但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很难一蹴而就,需要税务人员细致的工作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并且税务机关应将其列入长期工作计划中,注重在税收立法、税收执法中,渐进式地提高全民纳税意识。
税收宣传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应持续、稳定、系统地开展下去,而不能仅局限于一年一度的税收宣传月,要达到“为税收工作创造良好环境”的实效,而不是搞不实的“空架子”,只有取得了实在的效果,税收宣传才有意义。因此,我们应该持之以恒地、广泛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税收教育宣传,应把税收的基础知识编入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将公民的税法宣传从小抓起,并贯穿于成长的全过程。如在中小学将税法宣传同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在大学税法应成为法律课的重要部分,把纳税义务教育作为公民基本素质教育的内容,使国民从小就树立“纳税光荣”的观念,使国民从小就知道社会主义税收性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还有在税收宣传时,不同的税种宣传上也要有针对性,注重宣传实效。另外,还需要增加税款使用的透明度,纳税人如知道其交纳的税款的详细用途,会减少其“厌税”的心理,增强其纳税意识。要奖罚结合,对纳税好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表彰,对偷、骗税和虚假发票的要严惩不贷,并进行广泛宣传,对全社会起到警示作用。
(二)进一步完善现行税制,稳步推进税制改革
首先,要加强税收立法,确保法律的严密性。建立以税收基本法为母法,税收实体法、税收程序法相应配套的税收法律体系。建立健全《税收基本法》统领下的各单行法律、法规,其相互之间的法律级次、隶属关系应当理顺,形成科学的体系。在完善税法本身的同时还要加强税法和其他相关法律制度的衔接和配合,如票据法、商业银行法等,可以将银行等部门配合税务机关执法的规定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增加对逃税行为的打击力度。
其次,规范税收执法,进一步推进依法治税。加大税务执法的力度,大力推进税收执法责任制度,以减少偷逃税款的预期报酬。优化税务执法环境,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使税务机关独立履行职能,不受任何机关和社会团体的干预,提高税务执法人员的法制素质和业务水平。
再次,健全税收法制保障体系。应建立税务警察,加大侦查力度,制止和打击税收犯罪活动,强化税务执法刚性,维护税收秩序,同时成立税务法庭,提高税务司法水平,使税务纠纷和税务犯罪案件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审判处理。
(三)改进税收征管手段
税务机关应改进征管办法,强调专业化分工,按登记、征收、检查三大系列设置税务机构,并采用计算机对税务征管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加快税收征管现代化进程,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以实现信息资源沟通与共享,尽快形成一个以“金税工程”网络技术为基础、高效、迅速的信息和管理网络,充分发挥计算机在税务工作中各个环节的作用。将人工稽查与计算机网络相结合,提高稽查质量,实现征管方式的现代化、信息化;同时通过与海关、工商、金融、企业等部门的计算机联网,加强信息交流,防止偷、逃、骗税,降低税收征管成本,提高征管能力,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税收流失。
(四)提高税收队伍整体素质
税收管理也应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树立起崇高的税收管理理念。为此,必须不断提高税务干部的业务素质,加大税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强化税务干部的法制观念和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加强财务、税收、计算机技能等业务培训,使其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税务干部的综合素质,以加强税务人员的思想道德建设和业务能力建设,不断提高税务队伍整体素质。同时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激励税务人员依法征税、文明服务,严肃查处以税谋私的行为,加大税务人员违规风险和机会成本,堵塞税收流失的内部漏洞,从而提高征收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左卫青.我国税收流失的原因及对策初探 《财会研究》2011年21期
[2].王娜.我国税收流失的根源探究[J].商业经济,2004,(10):28-29.[3].白云霞.我国税收流失现状及治理 《吉林财经大学》2010年
[4].沈婧.我国税收流失现状及原因分析 《时代经贸》2008年第S1期
第二篇:我国税收流失问题及对策
我国税收流失问题和对策
【摘要】税收流失的治理一直是世界性的大难题,并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因此,世界各国无不采取各种措施减少税收流失,对税收流失行为进行惩罚。本文从偷逃骗避税、欠税、税式支出、以费挤税、隐形收入和地下经济等方面阐明我国税收流失的现状;从纳税意识、税制结构、税收征管、纳税申报、地方干预、电子商务、纳税环境等方面理论分析税收流失产生的原因,最后针对我国税收流失的现状和原因,提出治理税收流失是全方位、全社会的而不是局部的,需要从法制、征管、税制、体制、监督和宣传等方面多视角地系统研究税收流失的治理对策。【关键词】偷逃税 税收流失 征管 税制
在刚刚过去的2004年,税收收入实现新的历史突破,全年税收收入25718亿元,增收5256亿元,比上年增长25.7%;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约为19%,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左右。在税收收入连连大增的良好环境下,我国税收流失额也在趋于扩大。据专家保守估计,2004年我国税收流失额至少4500亿元,税收流失率在15%左右,这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税收流失影响了我国的财政收入,弱化了税收宏观调控功能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延缓了经济发展和西部大开发,加剧了收入分配的不公。因此,研究税收流失问题在“十一五”期间的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加速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我国税收流失的现状
(一)偷逃骗避税现象尤为突出
1、偷逃税是税收流失的最大方式。我国的偷逃税面相当广,据有关资料2002年报道,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偷逃税面为50%,乡镇企业的偷逃税面为60%,城乡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的偷逃税面为80%,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的偷税面为60%,个体的偷逃税面在90%以上。近年来曝光了不少偷逃税的大案要案,如刘晓庆及其所有的北京晓庆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和北京刘晓庆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自1996年以来,采取不列、少列收入,多列支出,虚假申报等手段,偷逃税款高达1458.3万元;江苏铁本钢铁有限公司及其有关联企业常州鹰联钢铁有限公司、常州市三友轧辊厂,在2001-2003年间共计偷逃税款2.94亿多元。
2、骗税现象有抬头趋势。骗税主要是骗取出口退税,与出口退税制度有着密切联系。近年来骗税已从高价值、高税率的产品发展到普通产品,骗税人员从少数出口企业发展到专业骗税团伙,骗税手段也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每年国家因被骗出口退税的损失是巨大的。如2005年年初青海西宁的“夏都专案”,涉及全国11省市211家企业,涉案金额28.42亿元,税额4.3亿元。
3、形形色色的避税问题。近年来外商避税现象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据外资企业所得税的汇算清缴统计显示,1988-1993年外资企业的亏损面为35%-45%,1994年为63%,1995-1999年上升到70%,2000-2004年居然高达80%。其主要是外资企业通过资金转移、费用转移、成本转移、利润转移等避税手段达到推迟进入获利不交或少交所得税。
4、抗税行为时有发生。抗税作为我国税收征纳矛盾的现实表现,主要发生在城乡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主中,如一些土法炼油、个体采矿等行业,在农村还存在着集体抗缴农业税的问题,每年税务战线因暴力抗税而牺牲的事件总有几次。
(二)居高不下的欠税
近年来,企业拖欠国家税款现象日趋严重,每年年末欠税金额均在500亿元以上。从税种分布看,欠税主要集中在“两税”上。如昆明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在银行存款余额超过8亿元的情况下,欠缴2002年应交税款1.53亿元;石家庄新乐国人啤酒有限公司2003年9月末欠缴“两税”1.33亿元;湖北省红安卷烟厂2002年12月底欠缴“两税”高达2.23亿元。
(三)滥用税式支出问题严重
长期以来,我国出台的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一方面促进了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另一方面也使税基变窄,宏观税负趋于下降。据估计,全国每年减免税达1000亿元,有的地方的减免税额占地方财政收入的10%以上。近年来的减免税又呈现出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政策性减免税越来越多,税基受到严重侵蚀;二是各地对扶持性和困难性减免的审批尺度不一,操作上随意性很大。如2002至2003年9月,陕西省财政厅、地税局、国税局等5家单位经省政府批准,对陕西金秀交通有限公司取得的公路运营收入,由税法规定的5%税率改按3%的税率征收营业税及附加,致使该公司少缴税款277万元;2002年杭州市萧山地税局依据地方政府政策,将国家对新办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的所得税优惠政策扩大到21户非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减免所得税1714.35万元。
(四)以费挤税日益膨胀
由于经济体制改革正在进行中,应有的分配制度不健全,各地方和部门为了局部利益,千方百计截留国家税收,对企业搞“包税”或变相“包税”,再通过其他途径转化为制度外收入,并人为使收费刚性大于收税刚性,以费挤税,导致财政分配中非税收入大于税收收入。过多过滥的收费,加重了企业、个人负担,使税源减少,使纳税人的纳税积极性受到打击,造成税收大量流失。
(五)大量的隐形收入与地下经济的存在
隐形收入与地下经济是世界各国的共同现象。我国是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税费负担的增加和政府管制能力的不足,加之法制、法规的建设不够健全,给隐形收入与地下经济大开方便之门,走私贩私、无证经营、制假售假、色情贩毒、现金交易等活动,偷逃国家大量税收,造成了巨大的税收“真空”。
二、我国税收流失的主要原因
(一)纳税人追求经济利益,纳税意识淡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和个人,其一切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由于税收本身所具有的强制性、固定性和无偿性,就使得这种被分配产品的所有权从纳税主体手中强制的、无偿的转移到国家手中。这无疑是对纳税人的一种剥夺,导致纳税人利益的减少,所以他们会千方百计地少缴税或不缴税,尽可能多的增加税后利润。同时由于我国几千年的封建吏制的苛捐杂税的残余影响,人口文化素质不高,现实经济生活中的收入分配不公、政府支出透明度不强、乱收费和以费挤税等现象,使得纳税人权利和义务之间产生了不平衡的感觉,使得一部分公民的纳税意识缺乏,纳税理念淡薄,助长了税收流失。
(二)税制结构存在缺陷,使税收流失趋于越大 尽管1994年的税制改革取得了很大成功,对经济起了促进作用,但由于国内国际形势变化很快,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知识经济的兴起,新知识、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特别是入世后市场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致使税收结构变化滞后于所有制结构、生产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的变化,现行税制理论与实践错位,导致巨额税款流失。如增值税税制设计明显已不适应目前我国社会发展水平;内外资企业实行两套所得税,也为企业逃避税收监管提供了制度“空间”。此外,税制设计跟不上经济结构、税源结构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出现所谓税收“真空”。如在面临企业改制、产权转移以及生产经营方式转变的新情况下,部分纳税人利用税制设计的缺陷和税收政策及管理的相对滞后,大肆偷逃国家税收。有些企业利用网上交易偷逃税款就是一例。
(三)税务部门征管不力,造成税收大量流失
税收流失与税收征管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彼此在相互抗争中达到均衡。当前税务部门征管不力,导致税收大量流失。其主要表现为:一是征管人员素质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税收工作的要求。二是部分税务机关擅自扩大优惠政策执行范围,或变通政策违规批准减免税。如2002年至2003年9月,上海市国税局、地税局第六分局在上海农工商超市有限公司税收优惠政策期满、当年新安置待业人员达不到国家规定比例的情况下,批准该公司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少征税款13333万元。三是稽查查补税款不按规定加收滞纳金。如无锡市国税局稽查局2002年对稽查案件查补税款全部未征收滞纳金,据对该局2002年至2003年9月对稽查案件中涉税金额前21名企业统计,应征未征滞纳金达1549.86万元。四是部分税收优惠政策多环节审批、多头管理,地方政府干预税务部门执法,导致部分纳税人钻“空子”,造成国家税收流失。
(四)企业会计核算和纳税申报不实,导致税收严重流失
一是企业违规核算,少计收入多列成本,少申报和缴纳税款。如2002年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石油分公司,采用少计收入、多列成本的手法,少计增值税、所得税款共计1471.52万元;南京市玄武区城镇建设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等4户企业,截至2003年9月未及时结转已完工项目利润,少缴纳企业所得税4500.97万元。二是有的企业与税务部门、地方政府相互勾结,利用税务部门与地方政府联合出台的地方税收优惠政策少缴税款。
(五)电子商务引发的税收大量流失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网上贸易逐渐成为人们进行商业活动的新模式。由于网上贸易的商品交易方式、劳务提供方式、支付方式等都与传统的差异很大,如何对其征税,已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
一是征管失控,税收流失严重。网上贸易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搬迁到互联网上进行交易,而税务机关又来不及研究相应的征税政策,更没有系统的法律规定来约束企业的网上交易,出现了税收征管的真空和缺位,致使税款流失。据国家税务总局的保守估计,2004年网上交易就造成我国税收流失近100亿元。二是稽查难度加大,助长了偷逃税。网上贸易是通过大量无纸化操作达成交易,账簿、发票均可在计算机中以电子形式填制,而电子凭证易修改,且不留痕迹,税收审计稽查失去了最直接的纸制凭据,企业如不主动申报,税务机关一般不易察觉其贸易运作情况,从而助长了偷逃骗税活动。
(六)地方政府干预税收政策,以费挤税现象严重
在局部利益的驱使下,有些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以权代法、轻税重费、藏富于民、越权减免等现象,造成税收流失。其主要表现为:一是越权制定减免税政策,扰乱了正常的税收程序,使税务机关执法不到位,税款大量流失;二是行政干预税收收入,不切实际地下达税收任务,迫使税务机关收过头税、预征税款,强压企业贷款纳税,竭泽而渔,寅吃卯粮。如四川省德阳市什邡市地税局2002年根据上级税务机关和当地市政府必须完成所得税任务的要求,多征德阳市蓝剑包装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所得税1459万元,是企业应缴税款的7.63倍。三是费多税少,以费挤税。既有政府行为不规范,实行“税费一站式征收”,化税为费,截留税款,也有职能部门巧设名目,侵蚀税基,导致“费挤税”现象及纳税人“先费后税”等扭曲行为,加重了生产经营者的经济负担,造成纳税人生产经营活动中实现的税款流失到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纳税单位甚至个人的口袋中。
(七)缺乏诚实守信,依法纳税的社会环境和氛围
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要的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工作却没有相应的跟上。为了追逐利润而践踏法律,有损社会主义公德的现象大量出现,人们诚实守信、依法纳税的意识十分淡薄。根据有关部门在我国北京等九个大中城市的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有半数以上的人没有纳税经历,纳过税的人数仅占被调查总人数的48.7%,领取工资或取得收入时,想到纳税的仅占被调查者的12.6%,从没有想到纳税的则占36.8%,有50.6%的人则是在收入超过纳税界限时才会想过。由此可见,我国公民纳税意识淡薄,广大人民群众对税法知识了解甚少,缺乏诚实守信、依法纳税的社会环境和氛围,从而导致税收流失。
三、治理我国税收流失的对策
(一)健全法制,全面推进依法治税
1、加强税收立法,健全税收法律体系。基本思想是:建立以税收基本法为母法,税收实体法、税收程序法相应配套的税收法律体系(贾绍华,2002)。(1)建立健全《税收基本法》统领下的各单行法律、法规,其相互之间的法律级次、隶属关系应当理顺,形成科学的体系。(2)在我国现行的各种税收实体法中,除《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外,其余税收法规都未经人大立法,而是国务院以暂行条例的形式颁布。虽然这些法规具有与法律同等的效力,但从实际情况看,这种有税无法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税收的强制性。(3)我国目前的程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是2001年重新修订的,其充分考虑了税收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影响,将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为一个立法宗旨。但经过税务部门的实践发现依然存在很多不足,仍需要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尤其是在税收执法的规定上可操作性不强,执法随意性较大,执法困难的现象仍将普遍存在。
2、规范税收执法,进一步推进依法治税。(1)严格执行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进一步制定和完善配套管理办法,正确处理规范执法与组织收入、规范执法与优化服务、规范执法与支持发展的关系,严格、公正、文明执法,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2)大力推进税收执法责任制度,强化税收执法权的监督制度,进一步健全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推进依法治税。(3)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既不能认为调节收入进度、违规批准缓税,也不能寅吃卯粮收过头税;同时依法加大对涉税违法案件的处罚力度,杜绝以补代罚、以罚代刑。
3、健全税收法制保障体系。应建立税务警察,加大侦查力度,制止和打击税收犯罪活动,强化税务执法刚性,维护税收秩序,同时成立税务法庭,提高税务司法水平,使税务纠纷和税务犯罪案件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理和审判。
(二)强化征管,建立现代的税收征管体系
1、建立规范有效的纳税申报制度。(1)完善税务登记制度,提高税务登记证的法律地位,拓宽其作用范围。在法人认定环节上先签发税务登记证,然后再凭此办理工商登记证、开设银行账户。仿效美国、意大利等国,实行以法人身份证号码为唯一的纳税人登记编码,纳税人的一切与取得收入有关的活动都离不开这一编码,从而从根本上控制纳税人的行为和活动。(2)在进行纳税申报时,可借鉴韩、日的经验,实行有分别的纳税申报,对纳税信用良好、会计制度健全的企业或个人使用区别于其他纳税人的纳税申报表,并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以此对纳税人形成一种激励,同时也对企业会计制度的健全起到一种推动作用。
2、规范税源监控,加强税源管理。(1)税源监控要与社会经济结构和税制结构相适应。应根据不同的社会经济结构、不同的税源形态和特点来制定监控方法,因地制宜地进行,而不可来“一刀切”;同时又要结合税制结构,重视税源的源头监控和过程监控,有效控制税源的方向和真实性。(2)税源监控要充分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实现征管方式的现代化、信息化,广泛推广税控装置,充分发挥金税工程的优势,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税收流失。(3)税源监控要充分借助社会力量,加强与工商、海关、金融、公检法等部门的密切配合;同时应建立税收违法案件举报奖励制度,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协税护税的积极性,严堵税收跑、冒、滴、漏,严打各类社会违法犯罪活动,有效实行税源监控。
3、改进征管办法,推进征管电子化。(1)税务机关应改变以“人海战术”为主的征管办法,强调专业化分工,按登记、征收、检查三大系列设置税务机构,并采用计算机对征管全过程进行监控。(2)加快电子化征管建设,建立税收征管局域网、发展广域网。在建立健全计算机网络基础上,加快税收征管现代化进程,推行电子报税及税收征收无纸化,充分发挥计算机在税务工作个环节的作用;同时通过与海关、工商、金融、企业等部门的计算机联网,加强信息交流,防止偷、逃、骗税,降低税收征管成本,提高征管能力。
4、加强税务稽查体系建设。(1)采取异地交叉稽查模式,减少地方政府干预。税务部门可采取集中人力、分组跨地区交叉稽查,有利于避免地方政府干预,使大案要案的集中、专项查处和稽查质量得以提高,便于各地交流稽查经验、验证稽查业务水平,提高稽查干部的业务素质,统一执法尺度,提高执法水平。(2)必须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尽快形成一个以“金税工程”网络技术为基础、高效、迅速的信息和管理网络,将人工稽查与计算机网络相结合,提高稽查质量。
5、加大惩罚力度,提高税法的威慑力。加重对各类违犯税法行为的惩罚是治理税收流失广为各国所采用的一种做法。如美国对查出的偷税不但要收回偷税款及利息,而且还要加以75%的罚款,严重的要查封财产并判刑5年。加重处罚并意味着随意处罚,必须以法律为依据。(1)必须通过立法对《税收征管法》中的处罚条例进行修改,如《税收征管法》第六十三条、第六十四条、第六十五条等中规定的“并处不缴或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这样处罚给税务干部行使权力的随意空间很大。(2)要求税务机关要严格执法,坚决杜绝人情税现象,也要杜绝滥用处罚现象的发生。(3)应发布税务违法案件公告,通过各种媒体对违法案件进行曝光,以形成对税务违法犯罪活动的强大威慑力量。
6、密切部门配合,实行社会综合治税。当前税收已经和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已经渗透到生产经营和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说要加强税收工作,把税源控制好,单靠税务局自身是不行的。因此,请政府出面协调税务、工商、审计、财政、公安、银行、外贸、计委、广电等部门的关系,明确规定各部门必须配合税务部门开展工作,构建覆盖全局的税收征管工作,依靠社会综合治税。
7、完善税务中介组织,全面推行税务代理制度(童大龙,2003)。(1)加强注册税务师队伍建设,提高税务代理人员素质,进行税务代理宣传,借鉴国外先进的税务代理经验,完善我国税务代理制度,使纳税人尽可能通过税务代理进行纳税申报。(2)推行税务代理制度,减少由于税务人员直接与纳税人接触,而可能发生的所谓“官员型”税收流失,并在税务代理机构与纳税人及税务机关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制约、彼此监督的关系,避免税收流失的产生。
8、实现税收征管各环节的协调统一。税收征管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源监控、税款征收、税务稽查、税收处罚等都是税收征管这一有机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只有各个链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才能使整个税收征管体系保持相对高效的运转状态。因此,在完善税收征管体系过程中,税收征管的各个环节应当同步协调进行。在完善某个环节的同时,应考虑到其他环节的实际情况,全面兼顾,整体推进,避免不同环节之间出现“撞车”,保证税收征管的质量,减少税收流失。
(三)完善税制,优化税收制度结构
1、合理分配流转税和所得税的比例。就我国目前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状况来看,我国仍应是坚持流转税和所得税并重的双主体税制结构,逐步提高所得税比重。在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增值税制的同时,通过完善和优化所得税制,加强所得税的征管和稽查等措施,逐步实现所得税收入的增长速度高于流转税的增长速度,将我国税制建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双主体税制。
2、完善和优化增值税,加速增值税转型。(1)实行普遍征收原则。将目前征收营业税的各项劳务的活动和无形资产及不动资产逐步加入增值税的征税范围。(2)加速增值税转型。2004年东北三省开始试行消费型增值税以来,促进了经济发展,收到良好效果,证明了消费型增值税在我国可行性。因此,应逐步扩大其实施范围。(3)完善增值税优惠政策。应进一步规范税收优惠政策,最大限度的缩小减免税范围,保持增值税抵扣链条的完整。
3、完善和优化所得税。(1)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公平税负,推进所得税制的国际性。在各项成本、费用的税前列支标准和限额上,应做到内外一致,如工资扣除标准、捐赠的扣除标准等。坚持内、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保持一致,尽可能减少优惠政策,给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2)完善和优化个人所得税,实行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加大对高收入者的调节力度,改革生计费用扣除标准,进一步扩大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和规范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
4、完善和优化其他税种,适时开征新税种。(1)调整消费税的征税范围和税率。将一些高档滋补、保健药品和一些奢侈性的高档消费行为列入消费税税目;同时适当降低与人们日常生活所必需或贴近的消费品的税率,如摩托车、非奢侈消费品的化妆品。(2)尽快开征社会保障税,配合国有企业改革,保证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水平。(3)适时开征财产税和遗产税,以适当调节社会财富分配,鼓励劳动致富,减少不劳而获产生的负作用。(4)将目前征收的教育费附加改为教育税,专门用于弥补九年义务教育经费的不足。(5)完善地方税体系,规范税外收入。将现行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合并,统一纳税人,合理调整计税依据,适当提高征税标准。对各地税外开征的各种基金、规费进行认真清理,将有偿服务收取的费用仍按规费形式征收,取缔不合理的收费。
(四)规范转移支付制度,推进税费改革
1、规范转移支付制度。(1)要确立中央政府宏观调控的主导地位。收入的大头归中央,支出的大头放在地方的做法,强化中央调控,增加财政资金的边际效益,实现转移支付制度与确保中央财力和有效地调动各级地方政府的积极性相一致。(2)逐步改变以税收返回等一般性补助项目为主的转移支付形式,增加规定用途和有附加条件的专项转移支付,以提高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效率。
2、推进税费改革,确保税收收入。应大力推进税费改革,清理和取缔不合理的收费项目,将具有经营性质的收费项目并入价格轨道作经营收入,将那些名费实税的收费项目可以通过“改费为税”的途径用相应的税收取而代之,对确实须保留的收费项目则通过“规范费”的办法分别纳入“规费”和“使用费”,并调整收费标准,规范收支管理和监督。目前,可适时将教育费附加改为教育税,失业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等合并征收社会保障税,等等。
(五)严格监视网上贸易,加强电子商务征税管理
网上贸易的迅速发展对传统的税收征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从目前情况看,网上贸易只是呈现雏形,应加紧采取措施和对策管理。(1)采取备案制度,要求所有上网单位将与上网有关的资料报当地税务机关,由税务机关根据网络经营者的咨询状况,核发数字式身份证明,以便税务机关确定交易双方的身份及交易的性质。(2)拓宽税务与银行联网的空间,税务部门应与银行合作设置电子关卡,对企业的资金流动进行监控,从而大大限制了偷、逃税行为的发生。(3)在网上建立电子银行,要求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和个人在电子银行里开户,在网络上完成异地结算、托收、转账等金融业务,在网络上完成缴税业务,实现电子支付。
(六)健全税务监督机制
要有效防范和抑制税收流失,还必须有广泛、严密的监督机制。税务监督应包括内部监督、行政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在内的全方位、全社会监督。当前,税务监督机制基本上是税务机关内部实施的,没有发挥其应有的监督作用。因此,健全税务监督机制重要的是将税务监督的外部监督建立健全,如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充分发挥外部监督的作用,为治理税收流失做出应有的作用。
(七)加大税法宣传力度,转变公民税收观念
(1)深入广泛地开展税法宣传,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税收观。我们应该持之以恒地、广泛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税收教育宣传,应把税收的基础知识编入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使国民从小就树立“纳税光荣”的观念,使国民从小就知道社会主义税收性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2)更新公民税收观念,树立权利与义务对等观念。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的“应尽义务说”观念已不能为纳税人所认同,甚至会造成纳税人的逆反心理。因此,要按照权利与义务相对称的观念,分别规范纳税人、用税人和征税人的行为,营造良好的依法治税的社会环境。总之,税收流失的治理是一项涉及到全方面,需要从一点一滴做起的庞大的、系统的工程,任重道远。因此,各级领导和税务部门应积极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趾步致千里,积小流成江海,就能逐步改善目前我国税收流失严重的状况,开创我国税收工作的新纪元。
参考文献
1.贾绍华.中国税收流失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232-466.2.王陆进.发展税收研究: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税收理论与政策[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53-63.3.吴旭东.税收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0-27.4.胡怡建.税收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84-104.5.陈共.财政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14-214.6.James T.Bennett.Tax-Funded politics [M], Transaction Publishers, 2004.7.王娜.我国税收流失的根源探究[J].商业经济,2004,(10):28-29.8.周宇城.税收流失的成因及主要对策[J].税务,2003,(8):14-15.9.李中华.我国税收流失的深层原因及治理对策[J].经济师,2003,(2):207-212.10.孙力.治理税收流失的对策[J].税务,2003,(4):31.11.童大龙.我国税收流失对策研究[J].财贸研究,2003,(4):50-53.12.万绍群 巫晶.治理我国税收流失的四大对策[J].当代经济,2005,(1):61-62.13.朱毅.关于我国税收流失问题的对策[J].财会研究,2001,(10):44-47.14.戴子钧.关于完善税收征管体系的思考[J].税务研究,2004,(8):45-48.15.胡勇辉.借鉴国外经验,治理我国税收流失[J].当代财经,2004,(3):36-40.16.曲顺兰 路春城.税收流失的经济影响与防治对策[J].税务研究,2003,(12):45-48.17.朱文军.对社会综合治税的几点思考[J].税务研究,2004,(2):56-58.18.李元存.论税收流失及其治理[J].税务与经济,2002,(4):27-29.
第三篇:我国农村教师流失的原因及对策
我国农村教师流失的原因及对策
摘 要:当前由于我国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农村中小学始终存在着教师流失的问题,尤其是骨干教师的流失,农村教师的流失加重农村学校教师短缺、学科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这不仅阻碍了农村基础教育的顺利实施,也使农村应享有高质量的教育服务无法得到保障。本文试图对农村教师流失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农村学校;教师流失;改革开放
一、农村教师流失问题的提出
海内外一直非常关注乡村教师流失问题。国外对农村教师流失问题的研究比我国早很多年,早在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国外对农村教师流失问题的研究就比较深入了,这为我国学者研究农村教师流失问题给出了理论指导与启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民经济飞速发展,与此同时,涌现出人口流动的大潮。在这个大潮中,我国学者敏锐的观察到大量乡村教师迁向城市的这一现象。但这一时期相关研究并不太多。随着时间推移以及人们思想更加开放,社会流动作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被人们接受。与此同时,乡村教师流失问题更加突出,农村教育质量每况愈下。
(一)国外相关研究简述
通过笔者在图书馆查阅国外相关文献发现,许多国家都十分关注农村基础教育,农村教师流失问题是许多国家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笔者以美国为例,在美国基础教育中,农村基础教育占有较大的比例。据有关统计,有800多万儿童进入美国农村公立学校,占到所有公立学校学生的21%,有24143所公立学校在农村,占美国所有学校的31%,有7832个农村学区,占所有公立学区的49.3%,有40多万教师在农村学校任教,占所有公立学校的31%。因此,如何建设高质量的农村教师队伍是美国现在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
(二)对我国农村教师流失问题的研究简述
改革开发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发展的速度很快。城市对农村居民的吸引力越来越大。虽然教师在城乡之间互相流动归属于社会流动,但是农村教师大量涌向城区往往被认为是非合理的教师流动。现在,乡村教师流失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在我国贫困地区更为突出。用徐中伟教授的教师劳动力流动来划分我国农村教师流动是属于非良性流动,农村教师流失形式严峻。
二、我国农村教师流失的原因
乡村教师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着复杂的社会背景和社会根源。通过笔者的研究,总的来说有以下几方面造成的。
(1)教师子女的未来在农村教师涌向城区占据主导地位。俗话说,孩子的教育不能输在起跑线,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就来有出息,由此出发,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城区学校里设施完善,有各种针对孩子全面发展的辅导班、少年宫和博物馆等,而在农村这些都是没有的。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城市产生了很大的劳动力需求,许多农民工都能在城市建筑工地或其他地方找到工作,一些去城里务工的农村居民选择把自己的子女安置在自己所在工作地学习,而农村教师的孩子只能在条件简陋的山区学校学习,这样作为父母,农村教师肯定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在起跑上就比别的小孩慢一步。但是要是他们也想让自己的孩子在城里上学,他们需要交付一笔高昂的择校费,这只会让拿着微薄工资动农村教师们望校兴叹,更别说孩子上初中、高中了。所以,为了自己的孩子有一个更好的成长和学习环境,当教师的农村父母就会想尽办法外调到城市里去。
(2)城乡工资和福利相差太大是造成农村教师流失重要原因。全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一般而言我国经济发展东部高于中部,中部高于西部。所以中西部教师的收入相对东部教师较低,一般情况下,付出同样的劳动,贫困农村的教师年薪平均在二万元左右,而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大中城市或城区学校年薪均在五万元以上,而且大中城市一般交通便利,医疗条件和办学条件好,文化科技交流方便。相比之下,这难免会造成教师心理上的失衡,严重挫伤了教师的事业心和积极性。一旦超过了农村教师承受的极限,即使留得住人,也留不住心了。于是农村特别是山区学校的教师就千方百计地寻找机会,甚至通过各种途径往外调,特别是刚分配到山区学校的年青教师,还没来上班就干脆或借调或改行,全往城区跑。
(3)农村的教学环境与教学条件严重制约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促使教师涌向城市。由于农村中小学特殊的地理环境,制约了农村教师的自我发展。农村交通不便,信息相对闭塞,而且农村小学的设施不完善,很多农村教师甚至需要出钱买教具。除此之外,农村教师缺少专业的学习的平台,在事业发展的晋升空间不如在城区教书的教师。
三、稳定农村教师队伍的策略
1.提高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资福利
唯物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物质决定意识。是以,政府应该大力提高我国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改变了以前对待教师“臭老九”的态度,教师的地位有所提高。但是与日本相比,我国的教师地位在我国仍然不算较高。在日本,教师真的可以说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日本自明治维新开始就非常重视教育,在日本人看来,中小学教师是“圣职”,人们称教师为“先生”,地位等同于议员。
2.为农村教师的发展搭建专业的平台
教师为人师表,天天“传道授业解惑”,教育学生,为祖国,为人民做出贡献的同时,也要“吾日三省吾身”,力求自己在教育的领域有所成就,使自己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得到别人的认可,这是符合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的。当人们满足了低层次的生理需求后,更重要的是要追求高层次的自我实现。很多乡村教师流向城区是因为农村学校不能满足教师对事业的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得不到实现。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管理者应该为教师搭建专业的发展平台,让农村教师们在这个平台尽情展示自己的才能。
3.管理部门要有相应政策
机制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学校的目标,为了使城乡教育发展相对比较平衡,有关教育部门要出台相关政策条令。例如,用政策的手段让优秀师范毕业生优先到农村工作,给予这些教师一定的优惠政策,以吸引优秀师范毕业生到农村任教。还可以以城乡学校以结对子的形式让城市教师去农村中小学支教,共享教育资源。同时要改革分配体制,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福利和工作晋升机会,让农村的优秀教师也能名利双收。
参考文献:
[1]徐中伟.教师流动与师资优化组合[J].黑龙江高教研究,1996,(2).[2]邵学伦.关于中小学教师流动问题的思索[J].山东教育科研,2002,(8)
[3]江泽民.十六大报告.中国教育报,2002-11-18
[4]赖德生.教育与收入分配[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00.[5]陈坚、陈阳.我国城乡教师流动失衡的制度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8,(3~4)
[6]陈坚、陈阳.我国中小学教师流动的制度化问题研究[J].2008,(4)
第四篇:浅谈我国酒店员工流失的原因及对策(推荐)
浅谈我国酒店员工流失的原因及对策
作者:XXX 指导老师:XXX
摘要:酒店业这样的服务性行业,有较高的员工流失率,大量的员工流失给酒店的发展带来很多负面影响,现代酒店如何减少员工流失早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对酒店员工流失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了解决酒店员工流失问题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酒店 员工 流失 对策
一、我国酒店业的现状
(一)科技含量高的服务项目使用不够
酒店的服务项目要体现科技含量,虽然我国高星级酒店硬件设施已不低于同等档次的国际饭店,但是在高科技应用方面却体现普遍不足。如:网上预定普及率不高,与欧美国家相差几倍;宽带上网和电视电话会议设施等科技服务项目有所欠缺。
(二)经济型酒店未能引起关注
资料表明,目前欧洲酒店的客房总量是500万间,美国是400万间,而中国只有100万间。在美国400万间客房里,一星级是10%,二三星级是60%,四五星级是30%。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家,客房总数将会是欧洲和美国的总和。然而,中国酒店投资商、开发商却把主要精力放在高档酒店的市场,经济型酒店的市场未得到充分关注。
(三)我国酒店管理人素质偏低、结构不合理,专业化人才缺失
造成酒店管理企业人才缺乏的原因归结起来大概有两个方面:一是目前社会公众对酒店管理工作了解不够,很多大中专院校毕业学生不愿意到酒店去就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酒店管理水平提高;二是酒店管理教育相对落后,师资水平和教学条件有限,理论与时间相脱节。
(四)酒店集团化程度偏低
目前酒店集团化程度美国已达到70%,欧洲国家已达到30%,中国还不到10%。对于中国绝大多数单体酒店来说,可以有三种选择:第一种是加盟国际著名的酒店集团并采用他们的管理服务。第二种对于优势不明显,地理位置不好的酒店,可以加盟一些知名的酒店网络获取客源。例如:西藏的度假型酒店。第三种是单体酒店之间联合,使用统一标志,创立一种品牌,构成松散的联合体。
二、酒店员工流失的主要原因
(一)酒店内部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1.工作强度大时间分配不合理
用人单位强迫或者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并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加班费;酒店员工是处于第一线的服务人员,工作量以及工作压力的增加导致员工无法在工作角色与家庭角色中找到平衡点。
2.上下级之间缺乏沟通或沟通不够
公司对员工的考核停留在打分的基础上,没有对如何提升员工的绩效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员工对考核的结果不清楚,更没有针对性的措施,从而使考核失去了真正的意义;公司未来发展规划不明了,员工对公司未来发展方向没有一个清晰的脉络,导致员工自身在公司发展定位不明确;部门之间以及与部门内部缺乏沟通与交流,相互之间没有有效的工作和生活沟通,信息闭塞,致使员工没有归属感;公司内部信息传递机制不健全,管道不畅通。
3.职位收入低于其他企业
目前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就是,近年酒店行业的工资水平没有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而有相应的提高,不同规模的酒店之间及酒店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薪酬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许多员工把薪水的多少作为衡量自身价值的一个重要尺度,追求更高的薪酬成了员工流失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员工对酒店的期望值过高
1.员工无法达到酒店所要求的期望值,个人价值得不到体现
酒店是一个服务性行业,遵循着“顾客就是上帝“的传统观念,导致员工无法从工作中找到满足感。员工自我感觉个人价值得不到充分实现,工作成果得不到认可,并且不能及时提拔成一个优秀的员工让员工毫无成就感,致使员工缺乏工作积极性,工作强度不高。
2.员工对自我的认识偏高
工作经验在酒店业是非常被看重的,酒店把新招聘的员工都安排在最基础的岗位,这些新招聘的员工有一部分是高学历的大学生,他们从“象牙塔的天之骄子”突然转型到普通服务人员。铺床.端碗碟和清扫卫生间,很多人无法承受心理的巨大落差,再加上酒店方面与大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甚至现在不少低学历的管理人员不是以培养的心态来对待大学生员工,而是认为大学生的操作能力不如中专生而加以指责,这无疑打击了大学生的积极性,觉得前途无望,从而加快了他们离开酒店的决心。
(三)酒店硬件与软件设施未达标 1.相应服务设施不齐全
星级酒店一般一到三楼是不提供住宿的,而是作为娱乐场所,其收费标准差异大。服务人员无偿加班,甚至深夜还要自己动手处理杯具,消毒设施不达标,安全卫生得不到保障。
2.缺乏对员工的培训 不少中小企业认为培训需要耗费时间的经费,将企业培训视为成本投入,能省则省;培训不连续,缺乏对员工职业生涯的规划,以及培训人员选择不当,方法落后,缺乏健全的培训评估机制;培训动力不足,忽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3.员工食宿条件不太乐观
酒店一般六个人一个宿舍,比较拥挤,没有空调,需要自备电扇;酒店每天提供给员工的菜谱搭配不合理,导致员工所需的营养成分跟不上其每天的工作量,致使员工营养不良。
(四)员工自身的问题
1.传统观念的影响,服务员低人一等+吃青春饭
在国内,即使是知名饭店的服务员,也只是被当做“吃青春饭“的岗位,最多做到30岁,如果升不到管理层就要考虑改行。从中国传统的观念来看,服务员普遍看不起自己的职业,会觉得低人一等。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饭店员工,尤其是年龄较大的员工,很难安心工作
2.对企业的归属感不强,工作积极性不高
一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二是随大流,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协作意识不够;三是工作虽做,但是没有创新,质量不高;四是人在心不在,占岗不卖力,不敬业;五是一心二用,兼职工作,主次不分;六是上进心不强,积极性不高,满足于现状;七是攀比心强,埋怨心多;八是怕自己多干,吃亏。
三、降低我国酒店员工流失率的对策
(一)酒店内部人力资源的调整 1.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
完整的薪酬体系通常是由基本薪酬、奖励薪酬、附加薪酬和员工福利四部分组成,四者相互统一,缺一不可。提高酒店员工的工资待遇,实行薪酬与贡献挂钩,对有突出业绩的员工给予重奖。薪酬问题对酒店员工来说是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所以高薪是留住人的一种有效手段。酒店管理者应该意识到这一点,尽可能的提高员工的工资。同时,要正确对待实习生,酒店要真正获取高额利润,只在减少员工的薪酬投入上下功夫是解决不了问题的,那样做可以说是本末倒置。因此,酒店在用人方面,应减少实习生的比重。对录用的实习生也应像对待正式员工一样,给予合理的薪酬和工作安排,这样也可以使实习生能摆平心态,并愿意长期留下来为酒店做贡献。
2.完善用人机制
关键在于合理用人。作为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必须掌握合理用人的原则,如用人所长、按能授权、公平竞争、不拘一格、结构优化、动态管理的原则等。一是强化任用制度,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二是优化选拔制度,拓宽选人渠道;三是深化干部体制,丰富用人形式。完善用人机制,不以年龄丶婚姻状况为决定员工去留的标准,而以工作能力作为衡量标准。与业绩好丶能力强的员工签订较长期的合同,这样可以解除员工的后顾之忧,有助于留住人才。对饭店的年轻业务骨干丶有发展潜力的管理者和掌握专门技术的特殊人才分层次运用各种方式加以培养。在酒店内部建立起真正的“能上能下,人尽其才”的机制,最终使“不断追求更好”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由此提高客人的总体满意度。即便不是一线员工,也会也会通过他们对一线员工的后勤服务间接地影响顾客的满意度。
3.信任员工,对员工授权
凡事尊重、相信、理解员工,充分释放员工的潜力和激情,使员工真正讲企业视为“家”来挚爱、来创建。在尊重制度的基础上对员工做到感情融合、工作上放手、生活上关心,使信任成为酒店和员工之间的粘合剂、连心锁,让员工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提高自己,最大限度的减少管理成本,促使酒店业和员工和谐共振,共同发展。
对员工授权,让他们放开手脚自主的完成工作任务,尽情的把工作才能发挥好,这是对员工信任的最好诠释。如果员工在服务中需要层层汇报才能解决问题,一会影响工作效率,二会影响员工的情绪,抑制员工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力的发挥。酒店高层管理者要授权给下属发挥才干丶大显身手的机遇,这样有利于增强信任感,使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变成合作共事,相互支持的关系,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二)观察与了解员工各方面的发展 1.加强员工心理培训
人力资源部门可以简要摘编一些关于绩效管理的知识,在内部刊物上刊登,以便员工能经常接触到,加深其内心对绩效管理的认知。针对绩效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企业有必要引进心理培训,转变员工对绩效管理的消极认识,处理好员工的消极情绪,疏导员工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和压力。
注重与职工的沟通,为职工的压力寻求释放的途径,适当的情绪宣泄,有助于恢复员工情绪的平衡,管理者要学会做一名忠实的聆听者,学会倾听,通过上下级之间丶职工之间的无障碍沟通释放压力,为职工提供精神上的支持与关怀;通过培训提高职工的自信,增强对社会的适应,降低知识更新带来的压力;设立职工心理辅导制度,加强职工之家的建设,加强沟通,尊重职工权益,并且贯彻劳动保障制度。
2.建立酒店赏罚分明的形象
酒店应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综合考虑同行业工资水平,酒店条件,员工贡献和学历职称等因素,合理设置工资等级。在奖金和福利制度的设计前需要与员工进行沟通,并遵循公平、竞争、激励、经济、合法的原则。
领导者以身作则,是让员工“明法令”的第一原则。在此基础上,领导者要经常教育下属,谁若以身试“法”,就一定要对其惩处,以儆效尤。惩处必须在错误行为发生后立即进行,绝不拖泥带水。其次,不能忽视的是,和奖励机制一样,惩罚机制同样需要付出管理成本,比如监察的手段、人员、机构设置以及对员工惩罚之后的后续工作等,都必须有一套严谨的规范制度。而且,相比奖励机制,更应该把握尺度和程度。任何惩罚,都必须以制止不当行为为限,必须遵守合理、合情、合法的原则,如果员工的任何错误都意味着非常严厉的处罚,则会导致企业轻则士气下降,人人离心,重则面临法律风险和社会形象问题。
3.合理安排每月公休及倒班
高负荷的体力劳动已经让员工无法承受,所以每月四天公休必须保证每周让每个员工休息一次,这就要求管理层的人掌握自己手下员工的数量,并且做到心里有数合理安排,与此同时节假日员工不能回家陪伴家人而是留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心里总会有些失衡。节假日过后,管理者应该适当增加公休或加薪以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4.适当提拔优秀员工
酒店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关注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职业生涯机会的评估,帮助员工设定职业生涯目标,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和措施,使优秀员工的特长及发展方向符合酒店变化的需求。酒店通过帮助员工制定良好的个人发展计划,给予员工丰富的教育和培训机构,可以促进员工个人和酒店的共同发展,营造酒店与员工共同成长的组织氛围,让员工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降低员工的流失率。适时授权给一线员工,使其有权利做出决定,提高员工的参与度,使员工感觉自己被重用,激发其工作积极性,挖掘个人潜力。
(三)加强酒店硬件与软件方面的投资与建设 1.配备齐全的服务设施
服务设施是提供服务的必要保证,如果一个酒店连必要的服务设施都提供不了,就无法维持下去,提供必要的服务设施配备,可以减轻员工的负担,可以减少员工的劳动量,缩短劳动时间,减轻员工的疲惫程度。
服务设施是客房提供优质服务的物质基础。酒店设施配备必须齐全,设施质量必须优良。客房设施和设备,就其数量而言,各客房基本相同;但就质量而言,而因客房等级规格不同而区别较大。设备质量优良的具体要求是:造型美观,质地优良,风格、样式、色彩统一配套,注意种种等级、各种房间的同一种服务设施保持一致,不能给客人东拼西凑的感觉,以此反映客房的等级规格
2.加强员工的日常培训
酒店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是各项生产要素中最核心的主要因素,员工的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内容。酒店培训的方法有多种,如讲授法、演示法、案例法、讨论法、视听法、角色扮演法等,各种培训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为了提高培训质量,达到培训目的,往往需要各种方法配合,灵活使用。
3.尽可能的改善员工食宿条件
只有保证员工的食宿才能要求员工提供到位的服务效率,在住宿方面至少应保证男女分开,避免宿舍脏乱差的现象,不定期组织人员检查。制定每周员工的工作餐,保证员工的食物达到营养健康合理搭配。真心实意改善员工的住宿和生活条件,是企业高管应尽的职责,也是企业文化教育的内涵,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原则。在住方面,企业可以考虑适当改善员工住宿条件,安装空调、网线或者配备电脑电话,提供洗澡的地方等等。在娱乐方面,企业可以适当的搞些活动,在空闲的时间可以组织员工做游戏,组织培训会,或者评选服务标兵,寝室标兵,优秀员工等,既可以激发员工的激情,又可以给予员工福利。
(四)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所谓人本管理,简单的说就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它要求酒店把员工看作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和重要的资源,其中心思想是充分尊重每一位员工。
酒店为客人提供的是服务产品,服务产品质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于服务的提供者。酒店实施人本管理最重要的是懂得如何尊重员工。酒店管理人员充分尊重员工的劳动,维护他们的权益,为他们的工作创造良好的氛围,这样做,能够大大降低员工的流动率。酒店帮助员工制定个人职业发展计划,协助员工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特别是专业性的知识和技能,既能够增强员工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又能够提高他们对酒店的满意度和忠实度。通过个人职业发展计划,使每位员工对自己目前所拥有的技能进行评估,并考虑酒店发展的需要,使自己的特长和发展方向符合酒店变化的需求,通过这种持续不断的个人发展计划,帮助员工适应酒店多方面的工作及未来发展的需要。
(五)树立酒店企业精神,培育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种管理理念,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在酒店内部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酒店应大力提倡管理人员关心人、尊重人、激励人,着力营造和谐、温馨的环境氛围,使酒店与员工结成的不仅仅是利益共同体,而且还是情感共同体。对员工个人的管理要有针对性;对整个酒店员工的管理,则要有系统性,多层面的考虑人的各种动机和需求。
一般情况下,员工是值得信赖和尊重的,是愿意工作的,获得成就感、自尊感和自我实现等高层次需求的激励,是有进取性和创造性的。
(六)管理者要加强自身的素质修养与学习,要大胆创新
管理员工就像开汽车,司机在开车时需小心的看着指示器和路面,路面有新的变化,指示器的指针有变化,他就应转动方向盘,防止翻车撞人。管理员工也是如此,管理人员要让其员工在制定的轨道上运行,就要仔细观察、经常调整,以防止其出现偏误。在高星级酒店中,管理者要多注意员工的各种变化,在基本管理框架内灵活的运用各种技巧管理下属。
管理者自身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随着酒店的发展,不断采用新的方法处理员工管理中的新情况,同时必须要有超越陈规的一年和能力,敢于摒弃落后的陈旧管理思想、方法、模式,敢于采用先进的新颖的管理方式、方法,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争取有新的突破。综上所述,降低中国餐饮企业员工的流失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从多方面考虑。薪金、福利、工作环境及职业规划是首要因素,很大程度上企业的管理理念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酒店行业日趋激烈的今天,员工的流动已经是不可避免的现象,酒店经营者和管理者唯有积极寻找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努力使员工流动合理化,让这种流动适应整个行业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才能使自己的酒店经营管理在激励的竞争中保持领先水平
参考文献
[1]吴中祥.饭店人力资源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15-60 [2]林瑞荣.如何选人育人用人留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211-285 [3]王虹云,何桂梅.饭店一线员工流失率主要的问题分析[J].现代管理,2010(10).108-205 [4] 周军,张豫蒙,林绍桂.旅游企业员工流失问题浅析[N].中国旅游报,2010-12-10(5)
[5] 朱秀文.管理学教程[M].天津:天大电子出版社,2006:125-157
第五篇:小议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流失原因及税收建议
小议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流失原因及税收建
议
个人所得税是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然而,在我国现行税制中,个人所得税却被公众认为是税收流失最严重的税种,使财政收入损失巨大,而且还加剧了个人收入分配不公的状况。因此,要进一步加强个税的管理和征收办法,加强税法宣传,提高公民自觉纳税的意识是改善我国个人所得税流失状况。
个人所得税 税收流失 原因 税收建议一 个人所得税流失概况个人所得税是调整征税机关与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间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凡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所得的,以及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所得的,均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
2011年6月底,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论文发表了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2011年9月1日实施,个税免征额调至3500元。这是自1994年现行个人所得税法实施以来第3次提高个税免征额,2006年,免征额从每月800元提高到1600元;2008年,免征额从1600元提高到2000元。此次修法涉及的减税额是最大的一次。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个人收入在国民经济分配中的比例迅速上升,据统计,当前已经占到GDP的70%左右,这无疑为个人所得税的计征带来了牢固的税源基础。然而,我们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并不乐观,国家行政学院博士焦建国曾测算过个人所得税的实际总量。2001年全国税收总共达15000亿元,个人所得税仅占全部收入的6.6%。“印度在1992年就达到了7.68%,发达国家平均为30%。而中国如果能达到15%的话就是2250亿元,目前还少一千多个亿。”可见个人所得税的流失之严重性,这还是几年前统计的数字,“比较常见的方法是看居民存款。”目前我国居民储蓄为8万亿,据一项调查:3%的高收入阶层占居民储蓄的47%,存款的80%为20%的人所有,最富有的人早已是千万富翁。近年来每年存款余额增加7000亿~3000亿,按7000亿元计算,假设劳务报酬估算个人所得税,定率扣除20%,纳税所得额为4480亿元;再按20%的比例税率计算税金,结果约为896亿,这还是比较保守的推算。值得强调的是,这些富翁并不是全部税基,个人所得税收入仍主要来源于工资、薪金,约占41%,利息、股息、红利、财产租赁等资本所得为35%。而在上海、北京、深圳、厦门等地工资、薪金所得近几年占个人所得税收入的60%以上。“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愿意付税款。”利普生说,“但还没有一个人想出更好的办法让政府不征税。”由高层强力推动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是中国现代化不得不经历的过程。事实上,从本质上找原因,个人所得税包括其他很多税流失在于我们国民缴税意识淡薄,这与我国的历史与文化有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政府的财政收入都来源于国营企业的利润,几乎占到了80%~90%,因为那时候公民的收入普遍比较低,要想从个人的手中来实现政府的预算开支是不可能的,其次,很多税在缴纳的时候我们都是间接的纳税人,我们是众多企业税负转嫁的对象,那消费税来说,我们在商场购物的时候,购进啤酒,香烟,化妆品等消费品,营业税是由商场代缴的,包含在物品的价格中,其实不仅是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等很多税种都包含在价款中,就连增值税这门价外税(税款不包含在商品价格内的税)由于我们公民的消费习惯,商家在向我们销售商品时,也一起包含在价格中了,另外,我们在艺术期刊
/yslqk/商场消费的时候也很少向商家索要发票,种种原因造成我们公民纳税意识薄弱。
在我国现行诸税中,个人所得税被公众认为是税收流失最严重的税种,被税务部门称为征管“第一难”,被老百姓戏称为“征的不如漏的多” 而从我国个人所得税实际征收的情况看,虽然近几年由于加强了个人所得税的征管,个税的收入增长很快,但从总体看,个人所得税收入仍偏低,与目前我国已经出现较为庞大的应纳税群体不相称。下面从我国目前个人所得税流失的原因及其巨大的经济影响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和完善提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