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期工作总结——非正式版
选择﹒偶然﹒幸运
—回望在秘书部的一学期
偶然的机会,不经意间的选择,进入了校社管秘书部。经过一学期,我想我是幸运的,收获很多,也很开心,哈哈。
在宿舍里几个人都在抱怨自己所加部门想着如何退出的时候,我也不经开始回望自己在秘书部的点点,在这里我表现了不一样的自己,真实而自然,我很留恋这里,也期待着新一学期新的开始!
Part1偶然选择
走过食堂门口,听到“来到校社管,就相当于走进了全校80多个社团。”深被其诱惑,于是就领了张表参加了面试。
记得在填表时勾了好几个部门,在最后又涂的只剩下秘书部,然后就面试,经过自我介绍,各种问题,然后结束,几天后的短信通知。
就这样,偶然的进入到了秘书部,就这样,展开了愉快的一学期!
Part2参与的那些事
★ 会议记录
每周的干事例会,一两次的副主任会议,还有一次高校交流会,经过这些,我首先觉得做会议记录真心挺考验我。写字又慢又丑的我,竟然去做会议记录,不过,也正这是这样,让我更有感触,更能感受到自己收获的东西。
参与这些个会议,虽然自己只是个做记录的,不用发言,但可以看到学长学姐们的表现,看到他们是如何主持会议,如何做工作汇报,等等这些,我想应该对以后的自己都是有用的。而且通过这种方式,自己知道了更多有关校社管的事情,慢慢知道了怎样做笔记更快更有效率。
(PS在这里,想代表大家感谢下文慧姐,她不仅教我们做会议记录还很认真的抽时间帮我们修改,有次听某个别的部门写策划之类的全部自己搞定,错了就重写,听到后更觉文慧姐的细心,虽然自己写了几次都总有问题,不过,真心谢谢。)
★ 社团招新、社团体验周在一般活动中,秘书部主要就是要做活动前的宣传和签到工作。
记得,社团招新那天,场面很壮观,很怕自己打酱油,当时三位部长中有一位说:“只要不抱着打酱油的心态,你可以学到很多。”是啊,看着大家忙忙碌碌,可以学着去思考:如果是让自己赖主办这场活动应该怎样去做怎样准备。不过貌似当时的我没有思考很多,这应该就是我下学期要努力的方向。
记得社团体验周中挨个寝室发宣传单的我们,做社团签到的我们,参与社团游戏的我们。很喜欢“体验周”这个创意,但说实话感觉这第一次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和失误,比如时间、场地的选择等,希望明年的体验周活动会很出彩!
★ 户外活动
1校社管的户外拓展
一系列的分组游戏,有大家齐心协力赢得比赛的开心,有我们跑跑跳跳后的满头大汗,有我们爽朗的欢笑声。
2与外联部的联谊
这一次说实话没认试几个外联部的人,不过吃的好饱。其实最印象深刻的是进哥给我们搞的游戏(如“茶壶”惩罚,前方有难后方支援)
(PS在游戏中的我完全没了形象,当众解下了自己的腰带,像泼妇一样的去抢进哥的围巾,还很粗鲁地解下一平的鞋带。现在回想,是很有趣的回忆。)
3我们的聚餐
这次聚餐虽不是十分热闹,没有像外联部的那样吵闹,但感觉很温馨。很感动刚来就被外联部拉走的进哥在来到饭桌上是说的一句话“很不想和他们喝,还是咱秘书部的孩子好,咱一起喝多好。”是啊,多好,大家一起喝,一起吃,一起笑!
在这次聚餐中,我有很多发现。发现,原来秘书部的男生们好绅士(都不和我们女生抢吃的),原来进哥适合当老师(在一直念啊念,不过,还是讲了很多值得我们记住的道理),原来莉姐笑点超低(都笑得肚子疼了还在笑),原来秘书部的妹子一个比一个漂亮(旁边坐了一桌美女,很是养眼)
★迎新晚会前后
一次机会,给了我这学期来最开心的回忆—《我的大学》。很多个中午晚上我们一起度过,每一次的排练总是会有一些些有趣的故事发生。我们一起把剧本改的“面目全非”,我们一起想搞笑的创意,我们一起吃满满一大锅的火锅一起分享一平的大白兔奶糖,一起在迎新晚会结束后去打雪杖。虽然中间有曲折,也有过不愉快,但我们克服种种,一路欢声笑语走来。前些天,看到李煜龙和小线的空间日志,都有提到排练的日子,很高兴,他们的美好回忆里有我的参与。
晚会当天,节目很精彩,欣赏表演的我们很开心,拼命的刷微博,疯狂的呐
Part3一些收获
遇到了一些人,收获了几个好朋友,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参与了一些活动,慢慢开始有了些想法,不再希望自己是打酱油的那一个。
学会了许多与人打交道沟通的方式方法。
三位部长讲过很多,收获了许多关心,增添了很多正能量,从他们身上获得了些许启示。
Part4一些想法与建议
1活动体验周——好在创意,差在时机
我觉得体验周应放在社团招新之前,让大一新生先体验社团然后再选择想要加入的社团。而且那个时间段大一新生也比较闲,空余时间比较多。
2户外拓展活动——发现大家都觉得此种活动很好,增强了部门间的交流
我觉得拓展活动可以由各部门轮流策划主办,这样还可以锻炼各部门的干事,减轻负担
3咱秘书部
A我觉得在下学期初部门内部应多一些有互动的活动,感觉内部人中间缺少必要交流,总是一堆一堆的在一起。
B应重视院中心工作,多交流沟通。如我们秘书部多参与院中心的活动会议等,而且应规范院中心的职责。
(结束了这篇不太像工作总结的总结,好吧,我承认自己是个感性的人,所以没有按照应该的格式写,如果想说我,我接受。不过,我写的很用心哦!期待下学期的我们,认真
做好自己该做的!)
校社管秘书部:XXX
2013年1月6日
第二篇:非正式组织
51.(1)此观点是错误的。
(2)非正式组织是指组织成员在共同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共同的情感、兴趣、爱好
等而形成的非正式团体。
(3)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或正面影响:①可以满足员工心理上的需要;②可以增
进信息的沟通;③可以加强成员之间的合作精神;④可以起到一定的培训作用;⑤可以规范成员的行为;⑥可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4)非正式组织的消极作用或负面影响:①会对正式组织的工作产生不利的影响;②
会引发抵触情绪;③会束缚成员的个人发展;④会影响正式组织的变革。
(5)如何避免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冲突:①要正视它的存在,即要认识到
它存在的客观性、必要性,允许乃至鼓励其的存在;②要积极引导,使非正式组织目标与正式组织的目标相一致,引导其做出积极的贡献;③要通过建立组织文化规范非正式组织的行为;④要注意做好非正式组织中的“领导”或“关键性人物”的工作。
2、答:非正式组织是由组织人员间非正式交互行为而形成的社会关系网,是组织成员基于兴趣、爱好、利益、地域等因素所建立的交往系统。(3分)
非正式组织的特征有:形式上的不稳定性、人员构成上的不确定性、组织类别上的共生性和组织行为上的激烈性。(5分)
非正式组织的功能表现为:(1)、为组织成员提供满足感、受人尊敬的机会等;(2)、沟通意见和信息;(3)、调节正式组织,增加行政能量;(4)、建立良好的上下级关系。其消极作用有与正式组织目标冲突、反对变革、传播谣言等。(7分)
10、结合实际论述非正式组织在领导关系中的作用。
答:在任何组织或社会的构成中,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必然性,许多组织目标和组织职能的实现都是直接通过或借助于非正式群体来完成的。由于非正式群体存在的广泛性和必然性以及在领导活动中所发挥的特殊作用,使其成为诸多群体类型中与领导关系关联最为密切、影响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特别是在正式群体的沟通和指挥协调遇到问题时,非正式群体往往成为影响和制约领导关系的关键因素。
当非正式群体的组织结构和行为取向与正式群体保持一致或基本一致时,非正式群体往往发挥积极的作用,有助于营造良好融洽的领导关系。主要体现在:一是协调组织成员间的人际关系,缓和或改善和创造组织内部和谐的领导关系;三是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提高领导效能。当非正式群体不配合正式群体的工作时,特别是非正式群体的领导行为与正式群体的领导行为发生严重冲突时,非正式群体就会发挥消极作,破坏既有的良好领导关系,或者激化矛盾,使得已经出现问题的领导关系进一步恶化,最终阻碍组织目标的实现。
第三篇:非正式组织
论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摘要:非正式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人的无意识地体系化、类型化了的多种因素的系统。本文阐述了非正式组织的界定及相关理论,分析了非正式组织对组织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最后提出怎样利用非正式组织来提高组织绩效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非正式组织 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 提高 组织绩效
非正式组织定义
(一)什么是非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是指自发的无意识的,行动无规律,仅以感情、习惯、喜好、相互依赖来满足个人不同的心理需要的群体。
(二)非正式组织界定及相关理论
1、非正式组织界定:第一、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的对称。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相互交错地同时并存于一个单位、机构或组织之中,这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第二、非正式组织运行的原则是以情感的逻辑为重要标准,如:工作关系、兴趣爱好、血缘关系等。第三、非正式组织不一定有明确的目标,但有着共同的利益、观点、习惯或准则。非正式组织具有很强的群体规范,群体效率高,它从非正式组织成员的共同利益、共同需要、共同情趣和爱好出发,规范非正式组织成员的行为,调节内部关系。这些规范反映了组织成员的集体利益和要求,虽然不成文,但作用往往大于行政组
织明文规定的规则。第四、非正式组织自然形成领导核心,非正式组织的领导一般具有很高的声望,他的产生以依靠个人的人格魅力或者其他个人特质而自发形成。非正式组织虽然没有上级任命的领导,但实际上每个非正式组织都有自己的“领导”。这些人虽然没有组织赋予他们的职务、地位和权力,但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如知识丰富、技术水平高、办事公道、待人热情等等,故对其他成员具有特殊的影响力。他们在非正式组织中具有权威性,发挥着维护群体的相对稳定性和提供行为规则等作用。由于自然形成的领导在非正式组织中处于核心地位,因此成员的拥戴程度比正式组织高、号召力强。
2.非正式组织理论。对非正式组织的研究始于霍桑试验,梅奥在霍桑试验中发现了正式组织中还存在着一个在组织以外的群体,这个群体不是由正式成文规定而成,而是人们在工作过程中相互接触而产生的共同情感,自然形成的行为准则或惯例,即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是指未经组织规定的,组织成员在共同的学习工作中,基于心理、观点、情感、兴趣一致的基础上自然形成的联合体。按照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每个人都有五个层次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而其中的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和尊重需要是非正式组织成员之所以能凝聚在一起的主要因素。在正式组织中,一个人的行为是由组织目标和
组织任务规定的,成员之间的交流更多的是基于组织分配的工作层面的交流,这种刚性的、非人性化的组织形式,无法满足组织成员特定的情感、心理的需要。因为组织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很大,比如年龄、受教育的经历、性格、兴趣等方面的不同,使得某些成员在正式组织中不能很好的融入该群体,易产生孤独感,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导致员工丧失集体归属感,自信心下降,这与企业倡导的合作文化背道而驰。同时,每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都难免遇到诸多困难,当这些烦恼和困难不能得到及时疏导,会影响一个人的精神状态,自然也会影响其工作状态。所以,组织成员的情感和心理的需求并不是关乎其个人的小事,而是关乎组织命运的大事。
(三)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对正式组织来讲具有两重性。当非正式组织行为取向与正式组织保持一致或基本一致时,非正式组织往往能发挥积极作用,有助于营造组织内部融洽的人际关系,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当非正式组织不积极配合正式组织的工作时,特别是非正式组织的领导行为与正式组织的领导行为发生冲突时,非正式组织就会产生消极作用,破坏既有的人际关系,激化矛盾,涣散人心,阻碍组织目标的实现。如何利用积极作用,避免消极作用提高组织绩效。
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一是积极的,一是消极的。企业管理者应正视这一点,引导其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的一面,克服消极的一面。具体措施如下:
(一)正视并正确认识非正式组织。
在正式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是一种普遍的客观现实。作为领导者来说,应掌握本组织有多少非正式组织,并了解它们产生的原因、背景、思想倾向、成员构成、领导核心、行为目标及活动方式等,从而因势利导,发挥其积极作用,限制其消极作用。对待非正式组织,管理人员需要从思想上重视,从行动上给予正确引导,非正式组织就会有利于形成一个活泼、轻松的工作氛围,就会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二)对不同类型的非正式组织采取不同的策略。
因为非正式组织的性质、作用不相同,为此,可以针对不同的情况区别对待。对积极的非正式组织,应采取支持和保护的原则,不仅允许其存在,而且要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对消极的非正式组织尽可能进行引导,使之转变为积极型。对具有破坏性的非正式组织要采取“分化瓦解”、“集体粉碎”的政策,特别对那些屡教不改者,要视情节轻重,给予适当处理。
(三)做好核心人物教育、疏导工作。
任何非正式组织,都有其核心人物。核心人物的意志和行为,对非正式组织的目标和规范有决定性影响。领导者应以同志式平等的态度关怀他们、信任他们,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通过他们带动其他成员的积极行为。因此,做好核心人物的工作,往往会影响其身边一批人。
(四)注意健康舆论引导,加强正式组织建设。
健康舆论起着一种评价作用,它以议论、腐败、奖励等形式肯定或否定非正式组织的某些事实和行为,引起非正式组织成员思想上的注意和重视,促使他们调整自己的行为,扶正压邪,逐步使思想统一,行动一致。同时,还应加强正式组织的建设,创造良好的道德环境。
参考文献:管理学基础/王绪君编著。-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6行政组织学/张成福主编。-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8-5赢在中国式管理/曾仕强著。-广东经济出版社,2010-14 未来的组织形式/R.梅雷迪思.贝尔滨著。-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4组织心理/凌文辁主编 刘毅著。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第四篇:非正式会议纪要
[日期]
工作组会议
会议目的: 会议发起人: 主持人: 出席人员:
会议类型: 会议记录:
[时间][地点]
会议准备工作: 所需会议资料:
议题: 讨论:
发言人:
结论:
待办事项
议题: 讨论:
负责人
完成时间
发言人:
结论:
待办事项
负责人
完成时间
议题: 讨论:
发言人:
结论:
待办事项
议题: 讨论:
负责人
发言人:
完成时间
结论:
待办事项
负责人
完成时间
列席人员:
会议使用设备:
备注:
第五篇:非正式学习文档
斯克里布纳和科尔是较早对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进行研究的学者
非正式学习是学习科学的重要领域,当前学校教育中还普遍存在忽视非正式学习的问题。非正式学习可以补充正式学习中 “学” 的不足,能够完成正式学习无法完成的任务,可以带来学习上的惊喜,在兴趣发展和专业知识建构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学校教育应该以开放的态度容纳甚至借鉴、应用各种非正式学习方式以丰富和改进传统的教育方式。
概念的区分:正式学习通常发生在学校以外的环境中,但是区分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主要依据并不是学习发生的物理空间,而是它与传统学校教育中的课堂教学的差异。非正式学习同样也可以在学校以内以同伴互助、社团活动等方式存在,而正式学习也可以发生在非学校的环境中。
非正式学习的情境长久以来一直存在,并且将与正式学习的情境继续共存,只是在传统学校教育的狭窄视域中,我们还没有将它作为学习发生的情境。
关注了学校教育环境与非学校教育环境的差异研究,他们发现学校与日常生活的情境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差异。第一个主要的反差是,学校环境相对其他环境更重视个体的表现,其他环境如驾驶轮船、医院急诊室的决策都需要深层次的合作; 第二个主要的反差是,相对于学校情境的脑力劳动,日常场景需要运用工具去解决问题; 第三个反差是,学校常常强调抽象推理而日常场景经常应用情境化的推理
斯克里布纳和科尔指出了非正式学习的三个不同的特点:(1)非正式学习是个人取向的,或者说是特定的,学习目标的设定取决于个体本身而不是他所掌握的基础;(2)非正式学习助长传统主义(因为年长者被置于最高的地位);(3)非正式学习包括情感和智力的融合,在非正式学习中,情感参与和认知投入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其中部分是因为知识内容是教师个人身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学习方式上,正式学习主要通过语言获得,而非正式学习主要通过模仿、识别、协作等观察学习方法获得。在其他情况下,知识是难于转移的,惟独在实践过程中,知识转移格外流畅。
格林菲尔德和莱夫认为正式学习的特征是与日常生活分离,受到结构性教学和课程的制约;而非正式学习则蕴涵于日常生活之中,与结构性的教学距离较远。
教育领域的技术影响中,移动平台只是很小一部分,更多是理念的变化。而k12、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又各自不同。解决之道: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结合
过度奖励,削弱孩子意志力的“糖衣炮弹”
免费在线教学的新趋势是将爆炸在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既有强烈的尊重传统教育,但教育资源不平衡。互联网教育的好处是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利用人们碎片化的时间完成学习的过程。仅以中国为例,大到省份,小到学区,竞争都异常激烈,君不见高考移民?君不见学区房价?互联网教育其实是可以解决这一问题的,将优秀的教育资源分享出来,促进偏远地区的发展~ 教育资源是世界上分布最不均匀的资源之一,就目前的产品而言,更像是教辅的一种延伸,亦或是机构的整合、以作业帮为代表的拍题类,更被说是将应试教育唯一的优点抹杀。教育,始终应该以启发人的思考,培养人的逻辑,增长人的见识为出发点而不仅仅是将线下搬到了线上教育这东西,影响的可能是未来的一代人~~
但是它仍旧不成熟。从技术层面来讲,现在已经能实现在线实时讲课并且有课堂互动,作业检查等功能,也能实现几百人同时在线听课,但是问题在于:
1、教师端硬件水平能够解决,但是客户端的硬件问题无法保证和跟上,特别是在想要与老师互动和答题的情况下;
2、互联网网速发展已经很快,但仍达不到普及的程度,既然想解决教育资源的不均衡,那要先解决网络资源的不均衡;
3、客户端的操作问题,网络的普及和手机的普及程度很高,但是互联网教育的课堂操作简易程度却达不到普及程度,比如我上课的时候,学生端总会出现无法打字,不能说话,断线,卡等各种繁琐的问题;
4、教育本身是知识和思维的传授,教育的核心不是老师而是学生,小孩子的学习过程需要的是督促和共同学习的一个环境和氛围,但是互联网教育不论怎么优化却无法还原线下课堂的气氛和场景,学习过程中教师的督促作用和同学的刺激却无法实现,试想小孩子一个人坐在电脑前安静的上课的场景„„;
从教育层面来讲,教育不像网络购物或看视频一样,覆盖面广,是水平领域的网站,教育是细分至幼儿园学前教育,K12教育,成人教育等各个方面,而要针对每个人群设计不同的教育产品。就拿K12教育来说:
5、老师的课是教育产品线端的一个产品,特别在互联网教育扩张的过程,互联网教育的模式无法很好的控制这个产品线的质量;
6、从教育层面来讲,教育不像网络购物或看视频一样,覆盖面广,是水平领域的网站,教育是细分至幼儿园学前教育,K12教育,成人教育等各个方面,而要针对每个人群设计不同的教育产品。就拿K12教育来说:
免费在线教学的新趋势是将爆炸在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既有强烈的尊重传统教育,但教育资源不平衡。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蕴藏),为大规模交互设计和开放不需要成本,已经成为一个崛起的大国,中国的教育格局。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被贴上了“海啸”的教育由总统加州斯坦福大学的教育工作者在中国认为这是最重要的发明领域自互联网。蕴藏的最大供应商之一,与其他美国Coursera Udacity和edX等操作。自2012年4月推出以来,Coursera拿起超过三百万用户,和最大的蕴藏论坛在中国拥有超过12000名会员。当Andrew Ng,美籍华人学术和创始人之一Coursera,本周来到北京清华大学发表演讲,兴趣进一步激起了他的创作潜力。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最大的革命是学生和老师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其他学生,“Ng表示一个系统,提供的材料包括视频和测试用户论坛和社区建设。而斯坦福等一系列的合作伙伴大学Coursera促进其服务在美国,Ng目前在中国寻求类似的关系。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他说,他希望高的国家的教育机构和公司都渴望与经验丰富的美国教育平台。“Coursera想体现孔子没有社会区别教学价值;为所有人提供教育没有歧视。教育对每个人都是我们的目标,”解释了Ng,斯坦福大学的职位包括作为计算机科学系的副教授。教育改革Ng和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学生认为,这种新媒体将改变教育在线和离线。
有些人认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将使许多大学消失,只留下最好的繁荣,而另一些人则预测,线下社区大学将保留一个地方,因为真正的互动不能取而代之的是虚拟的,说张郑,原理与微软亚洲研究院研究员和Coursera频繁的学生。
大规模的在线课程的限制仍然在于互动不足,“张解释道。“此外,精致的钢琴、绘画等艺术形式,需要手工元素在互联网上不容易教。深度学习需要更多的指导老师的人。”Ng在蕴藏回应道,这种做法称为“翻转类”一定程度上回答这个批评。“学生在线观看讲座,保留更多的课堂时间互动讨论。在未来,参加伟大的大学不会为内容,但与其他教授和学生互动,”他说。
当前的教育思维中,有一个被习以为常的误区,恰恰扼杀了“非正式学习/自然成长”的可能性。这就是过度重视正确的知识。以物理为例,我们都知道学校会传授牛顿物理学的知识,而对亚里斯多德物理学(例如: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认为是错误的直接待过。这样做的问题在哪里呢?作者认为,亚里斯多德物理学,是牛顿物理学的自然步骤。因为亚里斯多德物理学,其实是和我们的直觉吻合的。例如我们看到风在吹的时候,树叶就动了,比较自然地就能够得出“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
那么当我们砍掉了这个部分之后,其实我们的直觉,就和物理脱钩了。那么物理就不再是经验上可以理解的东西,而仅仅是公式和符号。而人类的认知系统,是很难去理解公式和符号的,所以我们的经验与直觉,不再能够支持物理知识的自。
数学也是如此,58+37=?,这些通常都是很抽象的概念,对于大多数人,尤其是小孩(他们的认知系统还不具备足够的抽象能力),缺乏个人的体验,也无法在日常中自然地提升认知。
那些爱学习/学习能力强的人,常常是在学习中,找到了满足某种个人需求的方式。而高质量的教育,可以让更多的人获得“解决自己问题的学习动力”。基础教育的本原应是普惠教育和通识教育。但在中国,普惠教育变成了尖子生选拔教育,通识教育变成了学科教育。因为中国实行的是考分一刀切的高考和中考体制。应试教育 + 半行政化”色彩的中小学教育体制使得教育界形成了近乎封闭的小圈子,在面对市场化的创新面前,这种体制对创新型的产品缺乏主动的接受力:如果该创新产品和应试的关系不大,学校和老师一般都不接受;如果该创新产品可以提高成绩,老师受制于学校规定也不敢一人造次主动接受,即使校长接受了并要求老师执行,但老师仍然会觉得利益被校长拿了而自己没有,从而执行不力;而家长一方地位弱势,同时缺乏对创新产品的足够判断力,更容易被夸奖的宣传而不是产品本身所诱导;学生则不是付款决策人,其意见往往不受重视。在我的身边,我看到有很多朋友相继投入面对基础教育领域的在线教育,无不受上述障碍的制约,个个被伤得遍体鳞伤。“互联网人不懂教育,教育人不懂互联网”,这句话似乎到今天依旧适用。面对基础教育这个“刀插不进、水泼不进”的体制,面对用户以提分为主要需求的市场,面对线上线下林林总总的、学生似乎总有做不完的辅导题,还有线下辅导机构几乎占满学生时间的现状,我们似乎总有大声呼喊却没法发声的无力感。现状似乎是个泥潭,是个酱缸,要将一切淹没、染黑。
然而,面对这样的困境,我依然能够看到希望:1)应试提分的需求真实而强烈,家长对其有着强烈的付费意愿;2)线上线下的辅导资料过多,家长莫从分辨优劣好坏;3)各种补习班的效果存在重大疑问;4)在学生时间在被各种辅导浪费的同时,有调查显示,学生愿意在一切空余时间玩游戏和看动画片,显示出强大的娱乐需求。我罗列这些思考,给我们的启发就是:中小学里面存在着庞大的需求,互联网可以满足这些需求,但迄今还没有出现满足这些需求的学习产品,呈现出巨大的市场空白。
综合面对这样的市场需求和体制,我们需要分两层思索。
第一是做什么?无外乎两个选择:要么曲高和寡,从事素质教育,但很长时间可能都看不到做大做强的希望;要么同流合污,从事应试教育,为这个本已经“荒谬”市场再加上一把火。而互联网,这一改造传统行业的技术变革与创新,在其进入任何一个领域时,无不是要求“快、准、狠”,寻觅最刚性需求。应用到基层教育领域,这个刚需就是应试提分,即使我们知道这样做有点助纣为虐的味道。但也许我们换个角度思考,换种说法会好受些:我们要做的,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在学生获得既有成绩效果甚至提高效果的前提下,降低学生在应试学习中被浪费掉的时间,减轻学生经受的痛苦。
第二是如何推广?我们已经知道传统的推广渠道将消耗去七成的收入,而渠道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且各种腐败让我们无力承受,传统的代理渠道不值得考虑。非代理而直销,要求开发出来的产品要么直接通达家长,为家长接受,要么通达老师,老师接受后再主动推荐给家长。前者要求该产品具有十足的直接穿透力,能够形成口碑营销;后者要求该产品真的能够满足教师需求,并且这种需求能够带动家长的进入。
假设我们能够开发出如下产品:一款产品能够分析出学生的学习缺陷,然后迅速补足这个缺陷,从而快速达到学习和提分效果;一款产品能够有效甄别出哪些教辅和辅导班是优质,哪些是劣质的,从而节省学生的时间和家长的花费;一款产品具有十足的娱乐性,将学习和知识点的巩固过程全部寓教于乐中„„我想,这些产品的影响力都将是空前的,用户的现实需求就能将用户直接从目前僵化的教育体制中脱离出来,从而产生直接购买力。
面对体制的顽疾,也许我们无法根本无法疗治,但脱开体制之外,我们仍要看到灿烂的未来: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多元性赋予了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可能。只要我们能够有效防止学生浏览不健康页面,从而允许其通过网络更多地了解世界,学习更多知识,获得更多正能量引导,我们的教育必能完成中小学所需要的普惠教育与通识教育的真义。这才是真正让互联网的创新改变教育产业。
互联网化后对碎片化时间的利用及由此带来的学生扩张:这是从商业上干掉大型机构的方法之二。前文提到过,市场的瓶颈在于学生的时间。双休日排满了最多8节课。可孩子每天还有大量零散的时间。如果都能利用起来,孩子周末就可以有整段的时间玩了。哪怕每天只学20分钟,只算工作日,一周也有100分钟,比周末在学而思上一节课的时间要长哦!
找到兴趣了,就找到了你的原动力,坚持你的兴趣,坚持你的方向就好。但是即使以兴趣驱动,还是涉及到不同场景下的综合效率问题。在效率方面综合来看,还是既有的课程体系是最快速能达到你目的的方案。
成功的关键可能并不是在课堂上,给学生灌输多少知识。而是如何打造有效的系统,让人们可以在特定的领域(如数学)方面,“通过日常非正式学习提升自然提升”。或者说“让正式教育可以有效的带动非正式学习”。
当前的教育思维中,有一个被习以为常的误区,恰恰扼杀了“非正式学习/自然成长”的可能性。这就是过度重视正确的知识
教育能做什么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教育会做什么,则是一个政治问题,变革可能是缓慢的。
天赋就等于稀有的东西吗?每台洗衣机出厂,都自带了“洗衣服”的天赋,除了极少数的例外。用同样的思维来考虑一下,有没有可能,每个人生出来,绝大多数已经自带了“掌握高中数学”的天赋?
以我的看法,纳入高考范畴的东西,要照顾到不同区域、民族、经济水准的人的能力,本身已经是选择兼容面广的内容,立足于人类普遍的思维水准,而不是考察特异功能。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都具备了足够的潜力掌握到足够好(例如数学130水准),就像几乎每台洗衣机都能洗衣服一样。
但问题在于,天赋也是需要开发而非即插即用的。洗衣机这么简单的东西,还至少需要去插上电源选择程序按上开关。我们面对一台洗衣机都可能卡壳不知道怎么用,面对人脑这么复杂的东西,在学习上卡住也是正常的事情。天赋论是危险的思维习惯,甚至很可能是阻碍你成长的头号障碍。因为一旦你认为“没有天赋”,已经主动的放弃了,上天安排的最大嘛,你就不会去寻找更好的方法,投入更多的时间,解决你问题。乐趣不足:在学习中要能够找到乐趣。
预计成功率低:要找到高精准的方法,最重要的不是打了多少枪,而是打中多少环。
精力不足:控制学习时间避免熬夜,体育锻炼、各种活动合理搭配提升精力。
概括地说,人类文明对于大自然的认知和理解的进化过程是由定性层面向定量层面深化。
学习经验就像偏方,有没有效完全靠主观判断
培养“成长型思维模式”,尽量避免对其学习能力作评价,也就是说要表扬他们的在成功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做的好的地方,而不是表扬他们内在的聪明。对于我们个人,要相信智力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世界是在不断变化的,需要不断地努力。
保证充足的睡眠
睡眠不足会剥夺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原谅自己的拖延症
从拖延症中走出来的秘诀就是:减少自责,放过自己一回。进行自我测试
把时间花在做小测上(包括对答案)比一遍遍地复习更有效。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内特•康奈尔(Nate Kornell)解释说:测验本身会“形成一种强效记忆”,这种记忆“不容易被抹去”,而且测验可以很好地检测学习情况。不过康奈尔还提醒道:“趁热打铁的自测不可取。刚学完新知识便立马进行测验是不会形成持久记忆的,徒增盲目的自信罢了。”
把握学习的节奏
让学过的知识在记忆中保持较长时间的一个秘诀就是:周期性的复习。考前突击可不行。最佳的复习周期为所需记忆储备时间的10%~30%。
打个盹,最好躺着
无数研究都证实了打盹的好处,哪怕只是十分钟也能有效减轻你的疲劳,恢复你的注意力。
在课前拿到讲义
课前打印好ppt虽然可以让人在做笔记时偷一下懒,但在之后的测验中所取得的成绩却并不亚于课堂上做了很多笔记,课后才得到讲义的同学。
相信自己“我能行”
自信能够影响一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作用甚至超过了背景知识的力量。自我效能感(对自己能力的信心)和个人的综合素质均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者总结说,“学习,自然是为了让人们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当然,学习的公式绝不仅仅指这些。指导教师要是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出发,提供技巧性的指导并给予相关反馈的话,一个个‘小宇宙’或许就会爆发出来了”。
先别急着设定详细的目标!
详细的目标也有副作用。亚利桑那大学的奥多涅斯和一些其他高校商学院研究者认为,它扭曲了人们的风险偏好,损害了完成任务的内在动机,甚至导致人们做出不诚实的举动。他们列出了详细目标的副作用:
太详细了 :太详细的计划容易使人固着在某一个目标上,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导致缺乏全局的考虑。
太多了 :面对很多目标时,人们倾向于将注意力集中在容易的目标上,而决定项目质量的又往往是那些不怎么容易实现的目标。
太短了 :任务分解得越细,实现每个目标的周期就越短。着眼短期的目标限制了你将眼光看得更长远。为什么雨天很难打到车?因为出租车司机雨天的工作时间较短。这又 是为什么?因为许多出租车司机每天工作的时间长短根据赚钱的速度决定。他们往往有一个预定收入目标,一旦达到目标就收工回家。下雨时,出租车大部分时间在 载客,达到目标收入需要时间较短。为什么利润高的时候反而减短工作时间呢?因为阶段性的目标已经实现了。如果他们把收入目标制定的更长远——比如1个月 ——情况就不一样了。
所以为自己设定目标时,先想一想你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为了高效的完成任务,为任务设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期限会很有帮助;如果你是真心想学点什么的话,那完全不必把事情划分得太细,设一两个模糊的目标,这对你自己不是什么坏事。看你是重在效率 还是重在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