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市地税发〔2010〕31号吉安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印发《2010年度税收执法检查计划》的通知

时间:2019-05-14 17:41: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吉市地税发〔2010〕31号吉安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印发《2010年度税收执法检查计划》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吉市地税发〔2010〕31号吉安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印发《2010年度税收执法检查计划》的通知》。

第一篇:吉市地税发〔2010〕31号吉安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印发《2010年度税收执法检查计划》的通知

吉安市地方税务局文件

吉市地税发„2010‟31号

吉安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印发

《2010年度税收执法检查计划》的通知

各县(市、区)地方税务局,市局机关直属各单位:

现将我局《2010年度税收执法检查计划》印发给你们,请各县(市、区)地方税务局结合本地实际,认真做好本年度税收执法检查工作。

二〇一〇年三月十九 日

2010年度税收执法检查计划

为了切实贯彻落实全市地税工作会议精神,加强依法治税工作,强化税收执法监督,规范税收执法行为,提高税收执法水平,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税收执法检查规则》和《江西省地方税务系统税收执法监督实施办法》,结合我市工作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依法治税为工作灵魂,以“内外并举,重在治内,以内促外”为工作方针,把加强税收执法监督作为工作重点,针对税收执法中的薄弱环节,明确执法检查的范围,通过开展日常和重点税收执法检查,有效规范税收执法行为,制约和监督税收执法权,防范和降低税收执法风险,力推吉安地税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检查实施

今年的执法检查,实施时间计划安排在7至8月份,将对有关单位2009年1月1日起至2010年6月30日期间的税收执法情况进行检查,重大问题将追溯到以前年度。

2010年的税收执法检查采取责任单位全面自查,市局重点抽查和总结整改相结合,“内部检查为主,外部检查为辅”的方式进行。

各县(市、区)地方税务局应根据市局税收执法检查的计划合理安排本级执法检查重点范围和实施时间。

三、检查重点

1、税收规范性文件制度执行情况。各基层单位出台的规范性文件是否经法规部门会签、上报备案,地方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制定的涉税规范性文件是否符合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是否按期上报备案;

2、优化税务行政审批后的执行情况;

3、税务行政处罚案件管理情况;

4、《江西省地方税务系统税务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规则》及适用标准的执行情况;

5、行政复议案件受理和处理情况;

6、税务登记、申报纳税、税款征收等的管理情况;

7、税收核定是否严格执行《江西省地方税务局民主评税管理办法》相关规定;

8、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符合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在税收执法工作中,有无滥用执法文书,违反执法程序,应征不征或应征少征税款,应收不收滞纳金,应罚不罚,以罚代刑,越权执法等违法违纪行为;

9、税务违法案件的检查程序是否合法,认定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凿,定性是否适当;

10、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制度的实施情况;

11、有无违反规定改变税款入库预算级次和积压、挪用、截留税款的问题;

12、发票管理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及总局文件规定。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

税收执法检查是强化执法监督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及时纠正税收违法违规行为,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执法检查工作,切忌走过场,要将执法检查列入重要工作,认真部署,务求实效。

(二)加强领导

为保证税收执法检查工作顺利进行,市局税收执法检查领导小组,对年度执法检查工作进行统一领导、协调。各单位要成立由“一把手”任组长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法制部门。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实行目标管理,落实工作责任。

各县(市、区)地方税务局要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级税收执法检查计划,确立运行机制,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分工与协作,加强联系,细化措施,避免多头重复检查,确保执法检查工作落到实处。

(三)全面总结

各责任单位要注重对本年度税收执法检查结果的总结、分析和对比,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进一步提高税收执法水平。对有关责任人员,要严格依照《江西省地税系统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实施办法》(赣地税发„2009‟166号)予以追究。同时,各责任单位应加强对日常执法情况的统计、报告工作,不得瞒报、假报。

市局将对检查内容进一步分解细化,逐项考核评比,检查结束后,对检查出的问题予以通报,并将检查结果列入年终目标考核项目。

吉安市地方税务局办公室2010年3月24日印发 打字:廖应华校对:法规科周小春

(只发电子文档)

第二篇:吉地税发[2009]94 号吉林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优惠项目备案确认管理办法

吉地税发[2009]94号吉林省地方税务局

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优惠项目备案确认管理办法

2009-5-21

各市州、县(市、区)地方税务局,省局直属税务局:

现将《吉林省地方税务局企业所得税优惠项目备案确认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如有问题,及时向省局反映。

二00九年五月二十一日

吉林省地方税务局企业所得税优惠项目备案确认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企业所得税优惠项目备案确认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减免税管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8〕111号)和其它有关税收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企业所得税优惠项目(以下简称优惠事项)主要包括《企业所得税法》第四章的各项内容(第二十九条除外)、该税法实施以后新出台的优惠政策以及国家税务总局发文明确原有税收优惠继续执行或延长执行期限的项目等(国家明确规定需要审批的项目除外)。

第三条

备案类优惠项目是指取消审批手续的项目和不需地税机关审批的项目。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的备案确认是指纳税人要享受本办法规定的优惠政策,应向主管地税机关提交本办法第二章第二节规定的备案资料,主管地税机关依法对提交的备案资料在规定期限内进行完整性、合法性审核,对于符合规定要求的,予以登记备案,并告知纳税人可以享受优惠政策。

第五条

地税机关发现纳税人有自行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项目,应通知并限期让纳税人到地税机关进行备案,限期最长时间不得超过一个月,具体期限由当地主管地税机关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确定。逾期未到地税机关备案的,地税机关应按照《税收征管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处以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同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再次下达备案限期,逾期仍未到地税机关备案的,取消其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资格,补征少缴的税款。对企业明确表示对该优惠项目不进行备案并主动放弃享受税收优惠的,对此事项以后可不再继续处罚。

第六条

纳税人同时从事既有优惠项目又有非优惠项目的, 优惠项目与非优惠项目详细收支数据在财务核算上必须划分清楚,划分不清的,不能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属于期间费用以及发生的一些共同性费用在不同项目之间分摊上核算不清的,由税务机关按着合理分摊方法确定。

第七条

纳税人依法可以享受优惠项目待遇,但未享受而多缴税款的,凡属于无明确规定需经地税机关审批或没有规定申请期限的,纳税人可以在《税收征管法》第五十一条规定的期

限内申请享受该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

第八条

纳税人备案项目享受税收优惠的条件发生变化,已不符合享受优惠政策规定条件的,应自发生变化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主管地税机关报告,按照程序经主管地税机关确认后,停止其享受税收优惠。

第九条

企业备案登记的所得税优惠项目期限超过一个纳税的,地税机关可以进行一次性确认,但每年必须对优惠项目条件进行审核,发现因情况变化导致不符合项目税收优惠条件的,对该项目不符合税收规定条件的应停止享受税收优惠,并追回以前少缴的税款。

第十条

地税机关经确认不符合项目税收优惠条件的,应当说明理由,并告知纳税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第十一条

各级地税机关应遵循依法、公开、公正、高效、便利的原则,规范企业所得税优惠项目的备案确认管理工作。? 第二章享受优惠项目备案和确认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十二条

纳税人要求享受税收优惠,应将项目备案相关资料准备齐全,到主管地税机关进行备案登记(以下简称首次备案)。

第十三条

对高新技术企业、小型微利企业等一些涉及结合全年相关指标数据情况据以确定纳税人全年是否满足享受税收优惠规定条件的项目,纳税人除需进行首次备案外,年末汇算清缴前还要报送与享受优惠政策规定条件相关的指标全年数据情况。年末计算的数据如与提供的数据资料有差异的,应对出现的差异情况以书面形式做出解释说明。其中,对优惠项目是否符合条件需要进行计算的数据或部分项目涉及全年收入、利润或应纳税所得额的,备案数据报送时间最迟不得超过次年的3月末前,不涉及上述项目的其它方面备案数据最迟不得超过次年的2月末前逐级上报到县(市、区)地税机关。

第十四条

地税机关对纳税人报送的享受优惠项目备案资料,应当根据以下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一)报送的备案项目,按规定不需要向地税机关备案的,应当即时告知纳税人不受理。?

(二)报送的备案材料不详或存在错误的,应当告知并允许纳税人更正。?

(三)报送的备案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在5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纳税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四)报送的备案项目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或者纳税人按照地税机关的要求提交全部补正备案材料的,应当受理纳税人的备案。

第十五条

地税机关受理或者不予受理报送的备案资料,应当出具加盖本机关专用印章和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

第十六条

纳税人报送的材料应真实、准确、齐全。地税机关不得要求纳税人提交与享受税收优惠项目无关的技术资料和其他材料。第二节

备案项目及资料

第十七条

享受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免税优惠政策的企业在首次备案时,应报送如下备案资料:

1、备案情况说明

2、纳税人投资于其他居民企业的投资合同(复印件)及实投资金验资证明等相关材料

3、被投资的居民企业股息、红利分配方案或者有关决议

企业有多个投资项目时,第2、3项资料应按照项目分别提供。同一个投资项目,以后延续取得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的,每年可以只提供第1、3项资料。以后有新增投资项目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要享受免税优惠政策时,应按照首次备案的要求报送备案资料。

第十八条

享受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为免税收入优惠政策的企业在首次备案时,应报送如下备案资料:

1、备案情况说明

2、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证明资料

3、免税收入项目的相关情况资料及数据资料

以后每年有新增免税收入项目时,可以只报送第1、3项资料。

第十九条

享受资源综合利用减计收入优惠政策的企业在备案时,应报送如下备案资料:

1、备案情况说明

2、资源综合利用证书(复印件)

3、综合利用的资源符合《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项目情况资料及利用三废含量技术检验等相关证明资料。

第二十条

享受农、林、牧、渔业项目所得减免税优惠政策的企业在备案时,应报送如下备案资料:

1、备案情况说明

2、减免税收入项目的相关情况资料及数据资料。

第二十一条

享受农产品初加工项目减免税优惠政策的企业在备案时,应报送如下备案资料:

1、备案情况说明

2、减免税收入项目的相关情况资料及数据资料。

第二十二条

享受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经营所得减免税优惠政策的企业在备案时,除应报送备案情况说明外,还应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实施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9〕80号)第七条的规定报送备案资料。

第二十三条

享受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所得减免税优惠政策的企业在备案时,应报送如下备案资料:

1、备案情况说明

2、所从事的经营项目属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相关证明材料。

第二十四条

享受技术转让所得减免税优惠政策的企业在备案时,除应报送备案情况说明外,还应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技术转让所得减免企业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

〔2009〕212号)第四条的规定报送备案资料。

以后如果仍有享受减免税优惠政策的技术转让所得,企业应分按照上述规定报送备案材料。

第二十五条

享受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的企业应报送如下备案资料:

(一)内取得证书时应报送的资料

1、备案情况说明

2、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复印件)

通过复审或者复审期满后再次提出认定申请并重新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证书的企业,要求享受优惠政策的,应视同首次备案,按照上述要求重新提供备案资料。

(二)每年申报前,企业应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203号)第五条的规定报送备案资料。

第二十六条

享受小型微利企业优惠政策的企业应报送如下备案资料:

(一)首次备案时应报送的资料

1、备案情况说明

2、上企业各月资产负债表和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

3、上企业在岗职工名册及全年职工变化情况

(二)每年申报前,企业需报送以下备案资料:

1、本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情况说明

2、本企业各月资产负债表和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

3、本企业在岗职工名册及全年职工变化情况

企业上不符合小型微利企业认定条件,而本符合小型微利企业认定条件的,备案时按照第(二)项的规定提供资料。

第二十七条

享受创业投资企业抵扣应纳税所得额优惠政策的企业在备案时,应报送如下备案资料:

1、备案情况说明

2、创业投资企业投资于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合同(复印件)及实投资金验资证明等相关材料

3、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证书(复印件)

4、被投资企业主管税务机关出具的其为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审核确认证明资料

第二十八条

享受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抵免应纳税额优惠政策的企业在备案时,应报送如下备案资料:

1、备案情况说明

2、三项设备符合相关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的证明材料

3、购置专用设备的发票(复印件)

第二十九条

享受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的企业在备案时,应按照下列规定报送资料:

(一)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应提供如下备案资料:

1、备案情况说明

2、自主、委托、合作、集中研究开发项目计划书和研究开发费预算

3、自主、委托、合作、集中研究开发专门机构或项目组的编制构成情况和专业人员名单

4、自主、委托、合作、集中研究开发项目可加计扣除研究开发费用情况归集表(按国税发〔2008〕116号文件规定的表式填报)

5、企业总经理办公会或董事会关于自主、委托、合作、集中研究开发项目立项的决议文件

6、委托、合作、集中研究开发项目的合同或协议

7、研究开发项目的效用情况说明、研究成果报告等资料

8、主管地税机关对企业申报的研究开发项目有异议的,企业应提供政府科技部门的鉴定意见书

企业一个纳税内进行多个研究开发项目的,应按照不同开发项目分别提供上述有关资料。如果研究开发项目在一个纳税内未完成,以后继续进行研究开发的,对继续研发的项目每年只需提供如下备案资料:

1、备案情况说明

2、自主、委托、合作、集中研究开发项目当年可加计扣除研究开发费用情况归集表

(二)研究开发费用形成无形资产的,应在开始摊销按照第(一)项规定提供备案资料,以后不用再提供备案资料。

第三十条

享受安置残疾人员及国家鼓励安置的其他就业人员工资加计扣除优惠政策的企业在首次备案时,应报送如下备案资料:

1、备案情况说明

2、安置的残疾人员及国家鼓励安置的其他就业人员名单及残疾证或者下岗证(复印件)

3、与被安置的人员签订的年限不少于一年的劳动合同(复印件)

4、证明工资已实际发放的资料

以后安置的残疾人员及国家鼓励安置的其他就业人员有变化的,应按照上述要求报送发生变化人员的相关资料。

第三十一条

享受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优惠政策的企业在备案时,应报送如下备案资料:

1、备案情况说明

2、提供两项以上(含两项)使用报废或正在使用中的固定资产受损(包括物质磨损或精神磨损)较快情况说明资料及相关证明资料

3、对提供不出上述第2项情况及相关资料的企业,应出具县以上(含县级)科技行政部门或者具有相关资质的检测单位出具的固定资产属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或者常年处于强震动、高腐蚀状态的固定资产的相关证明资料

第三十二条

享受软件生产企业和集成电路设计(生产)企业减免税优惠政策的企业在备案时,应报送如下备案资料:

(一)首次备案时应报送的资料

1、备案情况说明

2、软件企业和集成电路企业认定文件及证书(复印件)

3、投资额或者产品符合减免税规定的证明资料

(二)每年申报前,企业还需报送本符合软件企业认定条件的几项主要数据指标情况说明。

第三十三条

享受证券投资基金免税优惠政策的企业在备案时,应报送如下备案资料:

1、备案情况说明

2、企业经营项目性质认定证明资料

第三十四条

享受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免税优惠政策的企业在备案时,应报送如下备案资料:

1、备案情况说明

2、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免税名单

3、转制相关证明资料

第三十五条

除上述本节规定的优惠项目外,企业享受的其它所得税优惠政策是否实行备案管理,由省局另行明确。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实施后,企业所得税优惠项目国家税务总局和省局制定下发单项备案确认管理办法或者规定的,按照下发的单项办法或者规定执行。单项办法或者规定中没有明晰的事项,按照本办法规定执行。

第三节

备案项目的确认

第三十七条

县(市、区)级地税机关对当年已经正式受理的纳税人报送的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备案项目的真实性、适用政策的准确性以及在财务核算处理上是否符合要求等,必须进行确认审核,确认审核面要达到100%。

第三十八条

在县(市、区)级地税机关确认审核的基础上,市州局和省局对纳税人报送的规模较大和特大型备案项目,要分别按照本办法确定的标准对适用政策的准确性进行复核;各级地税机关要在开展审核和复核工作的同时,对符合享受税收优惠项目的企业,积极做好与享受优惠政策事宜相关的宣传辅导和纳税服务工作,确保将优惠政策规定准确、全面的落实到企业。

第三十九条

下列优惠项目,经县(市、区)级地税机关确认审核后,市州局和省局一般情况下可不再进行复核:

一、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二、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

三、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农产品初加工项目除外);

四、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五、安置残疾人员及国家鼓励安置的其他就业人员所支付的工资符合实行加计扣除税收优惠的项目。

六、省局下发文件明确的其它不需市州局和省局复核的项目。

第四十条

纳税人报送的享受优惠备案项目,属于下列情形的,在县(市、区)级地税机关确认审核的基础上,市州局和省局要对纳税人备案项目适用政策的准确性进行复核。

一、市州局所得税管理部门应进行复核的标准:

(一)属于政策性减免税项目,全年项目收入超过2000万元以上至7000万元之间的,或者减免税额超过200万元以上至500万元之间的。

(二)属于收入或税前扣除(包括加计扣除)方面优惠项目,优惠项目全年收入超过2000万以上至7000万元之间的,或者全年税前扣除优惠项目金额超过300万元以上至1000万元之间的。

二、省局所得税管理部门应进行复核的标准:

(一)属于政策性减免税优惠项目,全年项目收入超过7000万以上的,或者减免税额超过500万元以上的。

(二)属于收入或税前扣除(包括加计扣除)方面优惠项目,优惠项目全年收入超过7000万元以上的,或者全年税前扣除优惠项目金额超过1000万元以上的。

第四十一条

主管地税机关受理纳税人报送的优惠项目经确认审核后,需上级地税机关复核的,主管地税机关应及时告知纳税人,以便做好与享受税收优惠相关的情况资料准备工作。

第四十二条

县(市、区)级地税机关对纳税人报送备案的优惠项目确认审核后,按本办法规定需要市州局或省局进行复核的,应在每个季度终了后20日内将《

年 季度受理备案需上级复核的企业所得税优惠项目明细表》及主要备案资料复印件上报到相应的上级地税机关,其中,需要省局复核的可直接报送或通过市州局转报。

第三章

监督管理

第四十三条

纳税人已享受减免税的,应当纳入正常申报,进行减免税申报;纳税人享受减免税到期的,应当恢复缴纳税款;地税机关和税收管理员应当对纳税人已享受税收优惠项目情况加强管理监督。

第四十四条 地税机关应结合纳税检查、执法检查或其他专项检查,每年定期对纳税人享受优惠备案事项进行清查、清理,加强监督,主要内容包括:?

(一)纳税人是否符合规定的资格条件,是否以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等手段骗取税收优惠。?

(二)纳税人项目情况是否发生变化,不符合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条件。

(三)有规定税收优惠期限的,是否到期恢复纳税。?

第四十五条

各级地税机关应将企业所得税优惠项目备案及确认审核工作纳入岗位责任制考核体系中,建立税收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

第四十六条

上级地税机关对下级地税机关已经完成备案登记和确认的项目,要定期采取实地或调卷等形式进行政策性解剖抽查,对每年选定的被查单位,抽查比例不少于已备案确认优惠项目的30%。

第四章

第四十七条

各级地税机关应按本办法规定的时间和程序,及时受理和确认纳税人报送的备案事项。非因客观原因未能及时受理备案登记或确认的,或者未按规定程序进行受理和确认造成错误的,应按《税收征管法》和税收执法责任制的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第四十八条

地税机关对企业报送的优惠项目备案事项的确认不改变企业的申报责任,企业采用伪造、变造有关资料证明等手段多报享受优惠金额,或本办法规定需要备案确认而未备案确认造成执行政策错误少缴税款的,地税机关根据《税收征管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因地税机关责任备案或确认错误,造成企业未缴或少缴税款,按《税收征管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执行。

第四十九条

地税机关对企业自行申报享受和备案后享受的税收优惠项目进行纳税检查时,应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对有关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对有确凿证据证明由于不真实、不合法或不合理的证据而造成的差错应依法进行纳税调整,并区分情况分清责任,按规定对纳税人和有关责任人依法进行处罚。有关技术鉴定部门或中介机构为纳税人提供虚假证明,导致未缴、少缴税款的,按《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处理。

第五章

第五十条

各地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五十一条

本办法自2009年1月1日起执行,《吉林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审批事项管理办法的通知》(吉地税发〔2005〕115号)同时废止。

第三篇:关于印发《江苏省地方税务局税收风险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推荐)

关于印发《江苏省地方税务局税收风险管理暂行

办法》的通知

各省辖市及苏州工业园区地方税务局,张家港保税区地方税务局,常熟市地方税务局,本局各单位:

现将《江苏省地方税务局税收风险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一一年五月九日

江苏省地方税务局税收风险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有效防范、控制和化解税收风险,规范税收风险管理行为,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江苏省地方税务局(以下简称“省局”)以及所辖各级税务机关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统称为“纳税人”)实施的税收风险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税收风险是指因纳税人未能按照规定履行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缴纳以及其它纳税义务,而导致的税收流失的可能性。

第四条

税收风险管理是指税务机关运用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先进的管理和技术手段,识别和评估税收风险,针对不同的税收风险制定不同的管理策略,通过合理的服务和管理措施防范和化解税收风险,提高纳税遵从度和税收征收水平的过程。税收风险管理主要包括风险识别、等级排序及推送、风险应对及反馈、监督和评价四个步骤。

第五条

税收风险管理实行省局统筹、分级负责的工作机制,对纳税人实施分类分级管理。

第二章 组织与职责

第六条

省局税收数据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税收风险管理的统筹指导,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风险管理重大事项的协调处置,指导和督促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组织重要的税收风险管理事项的审议,并提请领导小组审定。

第七条

各级税务机关的数据管理部门负责本级机关税收风险管理的组织实施。具体职责包括税收风险管理制度的拟订和完善;税收风险管理流程的优化;税收风险管理相关系统业务需求和风险识别模型的统筹;制定税收风险管理计划并按期或专题组织开展税收风险管理工作;对税收风险管理情况进行分析、监督和评价。

第八条

数据管理部门或风险评估机构(统称为“风险评估机构”)负责纳税人风险加工、排序、等级确定和应对任务推送工作;纳税服务、税源管理、税务稽查机关(统称为“风险应对机构”)负责风险的应对和结果反馈。

第九条

税收业务管理部门根据各自业务管辖范围,负责风险识别模型、风险指标和风险等级标准的建立、审核和确认工作;参与税收风险及管理能力评价体系的建立和维护;根据需要参与风险应对。

第三章 管理流程 第一节 风险识别

第十条

风险识别包括整备相关涉税数据、建立风险识别模型、加工产生风险结果三个步骤。

第十一条 数据管理部门负责收集并整理相关涉税数据,组织数据质量管理,保证数据的可用性。涉税数据主要包括纳税人报送的数据、税务机关采集的数据、相关第三方的数据以及国际情报交换数据。

第十二条

各级税务机关应运用政策分析、案例分析和经验分析等风险分析方法,寻找税收风险领域,提取用以识别风险领域的风险特征,建立相应的风险指标和风险识别模型。运用完整性、逻辑性、波动性、配比性、类比性、基准性等方法识别税收风险点。

第十三条

风险评估机构应按照税收风险管理计划,加工产生税收风险点。

第二节 等级排序及推送

第十四条

税收风险的大小用风险积分表示。风险积分以风险发生概率和风险发生造成税款流失的严重程度为主要评价因素。风险评估机构根据税收风险点的风险类型、关键指标风险数量和风险指标权重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计算纳税人风险积分。

第十五条

全省采用统一的风险等级分类,各级税务机关分别确定各自风险指标的风险积分标准和等级划分标准,按纳税人风险积分的高低,排定纳税人风险次序,确定纳税人风险等级。

等级排序根据税收风险管理计划和实际情况,定期或按专题实施。第十六条

各级税务机关所属单位和部门对掌握的纳税人新的风险信息,需要纳入等级排序因素的,应及时向风险评估机构反馈。风险评估机构认为有效的,作为下一次等级排序因素;特别紧急的,可在一定时限内对相关纳税人重新进行等级排序。

第十七条

风险评估机构根据风险等级排序的结果,形成风险应对任务,按照风险应对机构的应对能力,合理设置和推送应对处理的工作量,定期将风险应对任务推送给相应的风险应对机构。

第三节 风险应对及反馈

第十八条

风险应对机构根据风险应对任务中的纳税人税收风险点、风险等级和税收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按照差别化应对的原则,分别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和措施,并在相关信息系统中进行业务处理。

第十九条

各级税务机关应制订风险应对实施办法,明确风险应对操作规范;建立风险应对质量管理机制。

第二十条

风险应对机构对纳税人采取应对措施后,应将结果向风险评估机构反馈。

第二十一条

各级税务机关对所采用的风险识别模型、风险特征、风险指标、风险积分规则,应建立快捷有效的跟踪反馈机制,以便不断改进和完善,提高税收风险识别的准确率。

第四节 监督与评价

第二十二条

数据管理部门负责对风险识别、等级排序及推送、风险应对及反馈等环节进行监督和考核。

第二十三条

风险评估机构负责对风险应对结果组织抽样复审。

第二十四条

建立全省统一的税收风险和税收风险管理能力评价体系。数据管理部门定期运用税收风险和税收风险管理能力评价指标,对各地区的税收风险状况和税收风险管理能力进行整体评价。

第二十五条

数据管理部门负责对税收风险管理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

第四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江苏省地方税务局负责解释。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四篇:辽宁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印发《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辽地税发〔2008〕87号

的通知辽地税发〔2008〕87号

【全文有效】各市地方税务局(不含大连):

为加强纳税评估工作管理,推进税源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省局在深入调查研究、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辽宁省地方税务局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对在试行过程中遇到的情况和问题及时报告省局。

辽宁省地方税务局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强化税源管理,降低税收风险,减少税款流失,不断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规范纳税评估行为,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国税发〔2005〕43号),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纳税评估是指各级地税机关运用数据信息对比分析的方法,对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以下简称纳税人)纳税申报(包括减免缓退税申请,下同)情况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做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并采取进一步征管措施的管理行为。

第三条

纳税评估工作遵循强化管理、优化服务;分类实施、因地制宜;人机结合、简便易行的原则。

第四条

纳税评估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根据宏观税收分析和行业税负监控结果以及相关数据设立纳税评估指标及其预警值;综合运用各种对比分析方法筛选评估对象;对所筛选出的异常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并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开展纳税评估工作具体包含确定评估对象、审核分析、税务约谈、实地核查、评定处理、评估结果反馈等工作内容。

第五条

纳税评估所依据信息的主要来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纳税人的基本生产经营信息,包括财务报表、生产经营数据等;二是外部经济管理部门提供的涉税信息;三是征管系统提供的各种信息;四是稽查管理提供的信息;五是新闻媒体宣传的涉税信息。

第六条

省内各级地方税务机关(不含大连)对其管理的所有纳税人、纳费人(以下将纳税人、纳费人统称为纳税人)的所有应纳税(费)种开展的纳税评估工作均适用本办法。

第二章

纳税评估主体和评估对象

第七条

纳税评估工作主要由各级地税机关的税源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各级税源管理部门)负责、也可由税务所(管理科)负责。

对汇总合并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的纳税评估,由其汇总合并纳税企业申报所在地地税机关实施,对汇总合并纳税成员企业的纳税评估,由其监管的当地地税机关实施。

第八条

纳税评估对象为地税机关负责管理的所有纳税(费)人及其应纳的所有税(费)种。

第九条

纳税评估对象可采用计算机自动筛选、人工分析筛选、重点抽样筛选等方法。

第十条

筛选纳税评估对象要依据税收宏观分析、行业税负监控结果等数据,结合各项评估指标及其预警值和税收管理员所掌握的纳税人的实际情况,参照纳税人所属行业、经济类型、经营规模、信用等级等因素进行全面、综合的审核对比分析。

第十一条

综合审核对比分析中发现有问题或疑点的纳税人要作为重点评估分析对象;对于重点税(费)源户、特殊行业的重点企业、税负、缴费异常变化、长时间零申报、纳税信用等级低下、计算机筛选出疑点问题较多以及日常管理和税务检查中发现问题较多的纳税人要列为纳税评估的重点分析对象。

第三章

纳税评估分析指标和纳税评估分析模型

第十二条

纳税评估分析指标(以下简称分析指标)和纳税评估软件中以分析指标为基础形成的纳税评估分析模型(以下简称分析模型),是地税机关应用纳税评估软件筛选评估对象、进行评估分析时所选用的基本分析元素。

第十三条

开展纳税评估工作时,要综合运用各类分析指标、分析模型,并参照分析模型的预警值(在纳税评估软件中即为峰值的上限或下限)进行分析。设置分析模型的预警值时应综合考虑地区、行业、税种等诸多因素,确保预警值设置的更加合理。

第四章

纳税评估方法

第十四条

纳税评估工作根据国家税收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其它相关经济法规的规定,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和管户责任开展,对同一纳税人申报缴纳的各个税(费)种的纳税评估要相互结合、统一进行,避免多头重复评估。

第十五条

纳税评估的主要依据及数据来源具体包括:

一是“一户式”存储的纳税人各类纳税信息资料。主要包括:纳税人税务登记的基本情况,各项核定、认定、减免缓退审批事项的结果,纳税人申报的纳税资料,财务会计报表以及税务机关要求纳税人提供的其它相关资料;

二是税收管理员通过日常管理所掌握的纳税人生产经营实际情况。主要包括:生产经营规模、产销量、工艺流程、成本、费用、能耗、物耗情况等各类与税收相关的数据信息;

三是上级地税机关发布的宏观税收及社保费分析数据,行业税负的监控数据,各类评估指标的预警值;

四是本地区主要经济指标、产业和行业的相关指标数据,外部交换信息,以及与纳税人申报纳税相关的其它信息。

第十六条

纳税评估可根据所辖税源和纳税人的不同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估方法,主要有:

对纳税人申报纳税资料进行案头的初步审核比对,以确定进一步评估分析的方向和重点;应用纳税评估软件,通过各项指标与相关数据的测算,设置相应的预警值,将纳税人的申报数据与预警值相比较;应用税收管理员日常管理中所掌握的情况和积累的经验,将纳税人申报情况与其生产经营实际情况对照,分析其合理性,以确定纳税人申报纳税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通过对纳税人生产经营结构,主要产品能耗、物耗等生产经营要素的当期数据、历史平均数据、同行业平均数据以及其他相关经济指标进行比较,推测纳税人的实际纳税能力。

第十七条

对纳税人申报纳税资料进行审核分析时,应包括以下重点内容:

纳税人是否按照税法规定的程序、手续和时限履行申报纳税义务,各项纳税申报附送的各类抵扣、列支凭证是否合法、真实、完整;

纳税申报主表、附表及项目、数字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正确,适用的税目、税率及各项数字计算是否准确,申报数据与税务机关所掌握的相关数据是否相符;

收入、费用、利润及其他有关项目的调整是否符合税法的规定,申请减免缓退税,亏损结转、获利的确定是否符合税法的规定并正确履行相关手续;

与上期和同期申报纳税(费)情况有无较大差异;

地税机关和税收管理员认为应进行审核分析的其它内容。

第十八条

对实行定期定额(定率)征收税款的纳税人以及未达起征点的个体工商户,可参照其生产经营情况,利用相关评估指标定期进行分析,以判断定额(定率)的合理性和是否已经达到起征点并恢复征税。

第五章

评估结果处理

第十九条

对评估结论为正常的纳税人,将与其相关的评估资料整理后归档即可。

第二十条

对评估结论为差异的纳税人,即对纳税评估过程中发现的计算错误和填写错误、政策和程序理解偏差等一般性问题,或存在的疑点问题经税务约谈、实地核查等程序认定事实清楚,不具有偷税等违法嫌疑,无需立案查处的,可提请纳税人自行改正。

需要纳税人自行补充的纳税资料,以及需要纳税人自行补正申报、补缴税款、调整帐目的,地税机关应督促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逐项落实。对于符合上述条件的纳税人,地税机关应向其出具提请更正文书,在提请更正文书中应写明提请纳税人进行更正的有关纳税(费)事项,涉及到需要纳税人补缴税(费)款的情况,地税机关应督促纳税人将补缴的税(费)款及滞纳金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时、足额的补缴入库。

第二十一条

对纳税评估中发现的需要提请纳税人进行陈述说明、补充提供举证资料等问题的,应由主管地税机关约谈纳税人。对多个纳税人存在共性问题的,可以采取集体约谈的方式。

对评估分析和税务约谈中发现的必须到生产经营现场了解情况、审核帐目凭证的,如实地核查人员为税管员,应经管理科(所)长批准。如实地核查人员为税源管理部门人员,应经税源管理科(处)长批准。

税务约谈、实地核查工作,主要由税管员进行,对于重点税(费)源户或重大事项的税务约谈和实地核查,也可由上级地税机关进行。

第二十二条

对于评估结论为异常待查或异常恶意的纳税人,应及时移送稽查部门处理。对于有如下情况的纳税人应移送税务稽查部门处理:

发现纳税人有偷税、逃避追缴税款、骗税、抗税或其它需要立案查处的税收违法行为嫌疑的;纳税人无正当理由拒绝或不配合税务机关依法开展税务约谈、实地核查工作的;对于地税机关出具的提请更正文书中的内容拒绝或未按期全部执行的。

对税源管理部门移交稽查部门处理的案件,税务稽查部门应将处理结果定期向税源管理部门反馈。

第二十三条

对纳税评估工作的完成情况要做出评估分析报告,将评估工作内容、过程、证据、依据和结论等记入纳税评估工作底稿。纳税评估分析报告和纳税评估工作底稿是税务机关内部资料,不发纳税人,不作为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依据。

第六章

评估工作管理

第二十四条

各级税源管理部门应设立专业纳税评估岗位,负责指导、协调、检查、督促纳税评估工作。主要职责:负责本单位及下辖税务机关纳税评估工作的计划管理、组织实施纳税评估工作;指导督促日常纳税评估工作;建立健全纳税评估规章制度;负责对下级税务机关评估工作进行考核;定期对评估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和交流,加强对评估结果的分析研究,并向有关部门提出完善政策和加强管理的建议等。

第二十五条

各级税源管理部门要依据所辖税(费)源的规模、管户的数量等工作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纳税评估工作能力,制定评估工作计划,合理确定纳税评估工作量,对各级重点税(费)源户要列为重点评估分析对象。

第二十六条

对于每个纳税人的纳税评估工作应在60天内完成,如遇特殊情况不能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可适当延长,但最长不应超过30天。

第二十七条

各级税源管理部门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广泛收集和积累纳税人各类涉税信息;要经常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加强税源管理工作的建议;要做好评估资料整理工作,本着“简便”、“实用”的原则,建立纳税评估档案,妥善保管纳税人报送的各类资料,并注重保护纳税人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要建立健全纳税评估工作岗位责任制、岗位轮换制、评估复查制和责任追究制等各项制度,加强对纳税评估工作的日常检查与考核;要加强对从事纳税评估工作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纳税评估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评估能力。

第二十八条

各级税源管理部门要做好纳税评估文书的归档管理工作,对于有纳税人签字、盖章的纳税评估文书必须留存。

第二十九条

各级税源管理部门负责纳税评估工作的组织协调工作,制定纳税评估工作业务流程,建立健全纳税评估规章制度和反馈机制,指导基层地税机关开展纳税评估工作,明确纳税评估工作职责分工并定期对评估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和交流;

第三十条

各级计划统计部门负责对税收完成情况、税收与经济的对应规律、总体税源和税负的增减变化等情况进行定期的宏观分析,为基层税务机关开展纳税评估提供依据和指导。

各级专业管理部门负责进行行业税负监控,建立各税种的纳税评估指标体系,给出纳税评估软件分析模型预警值的测算方法,制定分税种的具体评估方法,为基层地税机关开展纳税评估工作提供依据和指导。

第三十一条

各级地税机关要建立健全纳税评估与稽查的互动机制,避免通过纳税评估逃避税务稽查现象的发生。

第三十二条

从事纳税评估的工作人员,在纳税评估工作中徇私舞弊或者滥用职权不构成犯罪的,由地税机关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要依法移送司法机关。

第三十三条

各级地税机关要加强纳税评估工作的协作,提高相关数据信息的共享程度,简化评估工作程序,提高评估工作实效,最大限度方便纳税人。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由辽宁省地方税务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行。

二ΟΟ八年八月四日

第五篇:2009.6.5冀地税发[2009]31号 河北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印发亏损企业所得税管理办法的通知

河北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印发《亏损企业所得税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冀地税发[2009]31号

字体:【大 中 小】

各市地方税务局、省直属征收局:

现将省局制定的《亏损企业所得税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各级地方税务机关要结合2008的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认真做好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切实加强对亏损企业的征收管理。

二○○九年六月五日

亏损企业所得税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发生亏损的纳税人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的亏损企业是指按照财务会计制度规定核算的会计利润根据税法规定进行纳税调整后产生负所得的纳税人。

第三条 亏损企业可分为:当年发生亏损的企业,连续二年发生亏损的企业,连续三年或三年以上发生亏损的企业。第二章 日常管理

第四条 地方税务机关对发生亏损的企业要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和省局的要求开展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工作。要全面、及时、准确地采集企业纳税申报表、财务会计报表和来自第三方的涉税信息。根据行业生产经营、财务会计核算和企业所得税征管特点,建立行业评估模型。要充分运用各种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评估。综合采用预警值分析、同行业数据横向比较、历史数据纵向比较、与其他税种关联性分析、主要产品能耗物耗指标比较分析等方法,对疑点和异常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对偏离预警值较多、税负异常、疑点较多的亏损企业要作为纳税评估的重点对象。预警值指标由各设区市局根据当地实际确定。

第五条 对当年和连续二年发生亏损的企业,由主管地方税务机关组织进行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对连续三年或三年以上发生亏损的企业,由设区市级或县级地方税务机关组织进行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对总机构企业所得税的纳税评估,由总机构所在地主管地税机关或县级地税局组织实施,对分支机构的纳税评估,由其监管的主管地方税务机关组织实施。

第六条 对亏损企业进行所得税纳税评估的具体内容:

(一)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财务会计报表等资料是否完备,数据是否完整,逻辑关系是否正确;

(二)申报的收入总额、成本费用扣除项目、纳税调整事项、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是否正确,特别注意审核比对会计制度规定与税法规定存在差异的项目,与主管地税机关日常掌握的征管情况是否存在明显差异;

(三)企业有否发生关联交易,其转让定价是否合理;

(四)企业亏损及长期亏损企业存续原因分析。

第七条 对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地方税务机关可分别采取税务约谈、调查核实、处理处罚、提出管理建议、移交稽查部门查处等方法进行处理。发现企业伪造、变造、隐匿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不列、少列收入,进行虚假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要将其移交稽查部门处理,稽查部门按程序实施检查,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管理部门。

第八条 地税稽查部门要加强对亏损企业的稽查力度,特别是对亏损额度大、时间长的企业要进行重点稽查。同时,加大对亏损企业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对查出的亏损企业违法案件,除按税收征管法进行处罚外,要在媒体上公开予以曝光。第三章 征收管理

第九条 对因政府行为发生政策性亏损的企业,人员无法妥善安置、不能破产而长期亏损的企业,周期性经营亏损的企业,以及企业进行改组改制、将优良资产剥离、不良资产留存形成的亏损企业,各级地方税务机关在出台新税收政策、企业设立、预缴申报、汇算清缴、境外投资、改组改制和合并分立等重点环节,要切实加强企业所得税政策辅导和纳税服务工作。要引导企业建立健全财务会计核算制度,实行会计核算制度和方法备案管理。

第十条 对连续三年或三年以上亏损、长期微利微亏、跳跃性盈亏、减免税期满后由盈转亏或应纳税所得额异常变动的企业,地方税务机关要深入了解其生产经营特点和工艺流程,密切掌握企业生产经营、财务会计核算、税源变化及税款缴纳等情况,同时,作为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税务检查和跟踪分析监控的重点。第十一条 经地税稽查部门检查,亏损企业不符合企业所得税查账征收条件的,应将信息反馈给县级地税机关税政部门,税政部门确认后应将被查的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改为核定征收;待符合查账征收条件后,经批准再按查账征收方式计征企业所得税。

第十二条 对连续三年(含)以上发生亏损且无正当理由的企业,一律实行核定征收方式计征企业所得税。符合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的企业,主管地税机关要指定两名以上税务人员进行实地核查,情况属实的,方可实行查账征收方式计征企业所得税。

第十三条 要积极引导中介机构在提高汇算清缴质量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按照有关规定做好涉税事项的审计鉴证工作。企业发生亏损,可自愿委托中介机构出具证明其亏损真实性的审计鉴证报告。地方税务机关要加大对中介机构从事企业所得税鉴证业务的监管力度,对出具虚假涉税审计鉴证报告的中介机构,要及时向省局报告,省局将定期予以通报,一定期限内不认可其出具的审计鉴证报告;导致纳税人逃避缴纳税款的,按税收征管法的规定进行处罚。

第四章 征收方式鉴定

第十四条 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健全,经营成果能够准确核算的,一律实行查账征收方式征收企业所得税。

第十五条 企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县级地方税务机关可以核定其应税所得率。

(一)能正确核算(查实)收入总额,但不能正确核算(查实)成本费用总额的;

(二)能正确核算(查实)成本费用总额,但不能正确核算(查实)收入总额的;

(三)通过合理方法,能计算和推定纳税人收入总额或成本费用总额的。? 第十六条 实行应税所得率方式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经营多业的,无论其经营项目是否单独核算,均由县级地方税务机关根据其主营项目,核定其适用某一行业的应税所得率。难以确定其主营项目的,从高核定。

第十七条 企业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县级地方税务机关可以核定其应纳所得税额。

(一)依照税收法律法规规定可以不设账簿或应设置但未设置账簿的;

(二)虽设置账簿,但收入总额及成本费用支出均不能正确核算,不能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纳税资料,难以查实的;

(三)擅自销毁账簿或拒不提供纳税资料的;

(四)发生纳税义务,未按照税收法律法规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经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申报,逾期仍不申报的;

(五)纳税人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又无正当理由的。第五章 税款征收

第十八条 县级地方税务机关采用下列方法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

(一)参照当地同类行业或者类似行业中经营规模和收入水平相近的纳税人的税负水平核定;

(二)按照应税收入额或成本费用支出额定率核定;

(三)按照耗用的原材料、燃料、动力等推算或测算核定;

(四)按照其他合理方法核定。

采用本条所列一种方法不足以正确核定应纳税所得额或应纳税额的,可以同时采用两种以上的方法核定。采用两种以上方法测算的应纳税额不一致时,可按测算的应纳税额从高核定。

第十九条 采用应税所得率方式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应纳税所得额=应税收入额×应税所得率

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或:应纳税所得额=成本(费用)支出额/(1-应税所得率)×应税所得率

第二十条 企业分行业适用的应税所得率标准为:

(一)农、林、牧、渔业:3-10%;

(二)制造业:5-15%;

(三)批发和零售贸易业:4-15%;

(四)交通运输业:7-15%;

(五)建筑业:5-15%;

(六)饮食业:8-25%;

(七)娱乐业:15-30%;

(八)其他行业:10-30%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设区市地方税务机关可根据分行业应税所得率标准,结合本地实际细化并确定本地区核定征收应税所得率标准。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河北省地方税务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发文单位: 河北省地方税务局

发文时间: 2009-06-05 文号: 冀地税发[2009]31号

有效性:

有效

下载吉市地税发〔2010〕31号吉安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印发《2010年度税收执法检查计划》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吉市地税发〔2010〕31号吉安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印发《2010年度税收执法检查计划》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