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破解法院立法难与结案难

时间:2019-05-14 18:00: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探索破解法院立法难与结案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探索破解法院立法难与结案难》。

第一篇:探索破解法院立法难与结案难

探索破解法院“立案难”与“执行难”

“立案难”与执行难是长时期困扰法院的两个难题。这两难,不仅是当事人或社会对法院立案与执行的负面评价,也是法院自身确实难为之事。

我们先分析立案。以结构功能主义视角分析,就会发现法院是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立案庭则是这个子系统中的分支系统,其所承担的实际是法院系统在社会中的适应功能,即以立案审查方式,决定案件,尤其是一审与再审案件是否受理,将法院认为不宜受理的案件挡在了法院审判权力管辖之外。这实际上表明了法院对案件的取舍方向,由此可以抑制或刺激社会对法院诉讼活动的需求。即如果能够通过立案审查,尽可能把那些在审判中会与其他社会因素有着密切联系的案件挡在法院之外,法院系统就可以少承担压力,从而实现利益最大化。也就是说,相比其他审判庭,立案庭法官需要更多考量法律之外的因素,还包括法院自身的需要。在这个层面上,立案庭法官具有“经济人”的理性思维——趋利避害是制度使然。于是在“依法立案”的前提下,立案庭倾向于严把立案关。这才导致出现“立案难”的外部评价。

再来看执行。强制执行从某种意义上是法律赋予法院的职责,而非权力。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法院是宪法所规定的国家审判机关,而与审判庭的行为相比,执行更多类似于行政行为,即使与立案相比,前者的法律适用与判断的成分也微乎其微。在该框架下,审判权转化为行政权并没有相应的制度支撑,也缺乏明确的程序理性规范,于是

1出现如下乱象:对外,当事人对抗执行、下落不明、义务协助人不协助等都会造成执行难;对内,审判与执行环节不衔接、执行环节没有相应的监督也是执行难的诱因。如此等等,再加上社会中种种障碍性因素,“依法执行”实际上陷入了一个逻辑怪圈,即法院本身无法自我消解执行的制度与程序难题,于是造成外界对法院执行难责难,这种责难反过来又迫使法院采取更多非制度性、非程序性因素去“破解”执行难,于是更加无解。

但是,面对现实问题,仍然需要找到一些可行的出路,哪怕是试错。有人或许会说,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建成,法院只要严格依法办事,就可以解决问题。不过,对立案与执行而言,或许并不仅仅是依法办事的问题。因为除法律适用之外,纠纷是否立案,还关系到法院对社会纠纷涉入程度的深浅;裁判是否能够得到执行,则涉及法院作为解决社会纠纷的工具所具有的权威度。

从程序上论,立案与执行,恰好是一个案件的进与出的两个端点。从法院的制度架构来看,立案庭与执行局是否作为审判业务部门仍然是有争论的,这从一个侧面说明,立案与执行,并非如审判那样,是一种典型的居中裁判,即法官作为第三方,对有争执的双方当事人所陈述的各种事实和证据加以判定。从法理上论,法院存在的基础就是充当国家机器中的纠纷的判断和解决功能。而居中裁判,则是实现这些功能的必要条件,因为即使是刑事案件,法院也是在被告人与公诉人之间居中裁断,民商事案件更加如此。比较而言,立案过程中,只有法院和起诉方一方当事人;执行过程中,也是法院应一方当事人之

请,启动执行程序,在执行过程中,法院转而面对另一方当事人,之前的一方当事人退出。从这个意义上,在立案与执行中,法院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裁判者,它是与当事人处于对立地位的另一方当事者。如果这种判断正确的话,法院在立案与执行过程中,就可能存在一种一直为我们所忽视的可能性:法院直接与一方当事人进行立案与否的辩论或执行与否的博弈,从而失去了其作为中立裁判者所应当有的属性与权威,为对方当事人所诟病也就在所难免。因为对立双方,很少有能直接说服另一方的,除非经过中立的第三方最终裁断。

既然发现问题所在,就比较容易找到解决的方法。那就是引入第三方。所谓引入第三方,并非请第三方裁判,而是引入与立案申请人或执行申请人相对立的一方,由此将法院解脱出来,使法院仍然作为中立者为对立的双方进行裁判或调解,避免直接与一方当事人对立。基于此,目前一些法院施行的预立案制度值得肯定。在我看来,预立案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立案前调解,重要的是通过立案前让双方当事人进行正面接触与相互论辩说理,实际上是一种双方对立论辩,从而各自发现自己的问题。在这个程序中,法院重新成为居中的裁判者。经过这个程序后,无论当事人是否达成调解协议,是否进入立案程序,认为立案难的人数应该会有所减少。因为很多时候,要求立案的一方当事人并不清楚法律的理性所在,所凭借的不过是自我朴素的正义感,而经过与对方当事人的说理,加上法院中立、理性的对他们说理进行判断或调解,其势必会清楚其所要求的立案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以及问题所在,除个别外,大部分会明理而知进退。立案难的评价也就

自然逐渐减少。

执行要稍微复杂一些。在执行中引入的第三方,则是根据不同的情形,引入不同的第三方。第三方可以是协查部门,也可以是政府相关部门。如据法制网载,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人民法院推行的“大执行”工作,就是引入县委作为第三方,县委决定将执行化解工作与乡镇和部门领导政绩挂钩,在提拔考核时实行一票否决。结果是,今年以来剑阁法院执行局就成功执结了县邮政局、广坪乡政府等特殊主体案件,11件涉村积案也在各乡镇的配合下得到了圆满解决。这说明,法院借助第三方与被执行人进行博弈,效果明显好于直接与被执行人对立。

综上,建立引入第三方机制,还原法院作为居中裁判者的基本角色,机理清楚了,就便于进行制度创新了。

第二篇:破解市企业用工难的调研与思考

破解市企业用工难的调研与思考

当前,我国发展重点由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纵深推进,经济发展从沿海主导的增长转变成沿海和中西部更为均衡的增长。随着中西部地区承接的企业越来越多,地方企业的用工缺口也越来越大。xx市作为劳务输出大市,如何在承接沿海更多工业的同时,加快引进人才,让输出的人才回流,是推进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战略进程中的一个值得思考的大课题。笔者近期就破解xx企业用工难的课题,实地调研了汉寿、桃源等地方,通过座谈会、走访工人等形式了解了一些情况,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企业缺工基本情况

1.xx市的用工难主要集中在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企业用工的缺乏,导致了企业无法满负荷运转,提高经济效益。据统计,我市企业用工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总量上缺乏。通过调研的全市规模工业企业1165家的样本来看,工业企业用工缺口超过2万人。比如,xx经开区缺口2000人,占比60%;鼎城区缺口2000人,占比20%;汉寿县缺口1500人,占比52%;鼎城区缺口2000人,占比20%;其他地方除西洞庭用工缺口较大以外,都在1000—2000人之间,导致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达不到年生产预期。

2.质量上不高。企业用工缺口虽然较大,但是关键是许多重要岗位和技术岗位根本找不到人,有时必须要从沿海引进过来。特别是熟练工、专业技术人才、信息网络人才、企业高管等都是行业紧缺资源。比如,桃源县112家规模工业企业仅有专业技术人才1302人,占从业人员的10.6%,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仅8人。汉寿县徕木电子有限公司专门把部分工人送到上海总公司进行技能培训,回来后,制作出来的产品仍有很多达不到合格标准,导致企业出现较大损失。

3.流失率严重。企业在不断招工的同时,也面临着员工流失的“阵痛”。一方面是自然流失。很多企业的工人,为了更高的工资、更好的环境,把本地企业看成是“练手”的平台,一旦掌握熟练技术后,就像候鸟一样飞往沿海发达城市,寻找更好的机会和出路。据统计,我市大部分企业员工流失比较严重,普遍流失率在20%以上。部分企业甚至出现了负增长,能够长期供职于一家企业的老员工很少。比如,桃源的龙行天下2017年共招录员工1840人,而流失员工达到了1880人,出现了负增长。另一方面是季节性流失。由于大部分企业招录的员工都是本县市的员工,离家近。所以,部分员工一到农忙的时候就回家帮忙干农活,导致企业用工紧张。

二、原因值得深入剖析

我市企业用工难的问题,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既有企业的原因,也有员工的原因;既有政府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原因,总之,剖析原因做不到面面俱到、针针见血,只能从能够着力的方面去剖析。

1.用工待遇不高。xx市属于三线城市,不临海不临边,经济条件、工资待遇普遍较低,和沿海大城市的企业相比,员工的工资待遇不高,有的企业甚至很低,根本留不住人才。比如,汉寿的兴昂鞋业,职工平均工资只有1600一个月。而且很多企业,没有提供完善的“五险一金”,导致员工难有归属感,很难长久留在企业工作。

2.用工环境不优。主要是三个环境:一是企业内部环境。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工作条件比较苛刻,工作时间较长,生产环境较差。比如,部分纺织企业工作环境差,高温、高湿、高噪音、高粉尘,很多员工根本无法长期工作,很可能滋生职业病。二是员工生活环境。部分企业周边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缺乏好的上学、就医、住宿、消费、娱乐等配套设施,导致很多年轻人望而却步,特别是高端人才、专业人才招不进来。比如,xx高新区还没有通往市区的公交汽车;汉寿太子庙工业区企业职工子女的上学问题等等。三是人才成长环境。部分企业在人才的管理与建设机制上不完善,企业干部成长晋升速度缓慢,缺乏正常的人力资源专业培训,缺乏人才工作激励举措,导致人才留不住,梯队断层。

3.用工氛围不浓。留住人才,关键在尊重人才。即便是没有技术含量的普工,也是当前各个企业为之渴望和珍惜的人才。当前,很多在外地工作的人希望回家创业、就业,但是政府的引导、重视还不够,相关制度还不完善,让他们还是感觉自己是一个“打工仔”,还没有把普通员工的就业地位提升起来,还没有充分激发他们的工作激情和创业热情。

三、对策建议

由于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企业文化等条件的限制,解决企业用工难的问题,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全市各部门、企业家共同着力、逐项解决,促进我市企业用工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形成全市上下推进开放强市产业立市的浓厚氛围,让外出务工的xx人像候鸟一样,一群一群飞回来,有工作,留得住。我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

1.政策扶持。一是要加强人才引进。建立健全xx市人才引进新政,根据企业的需要,大手笔、大力度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各区县(市)要全面贯彻落实好省市人才引进政策。打破惯性思维的条条框框,建立实用性人才储备库,完善各类人才激励保障机制,让人才来常工作有

“回家”的感觉。对回家乡务工的人员,要高看一等、厚爱一层,在工资待遇、奖励福利、住宿交通、子女上学、医疗保障、五险一金等方面予以全方位保障。二是要加强人才培训。企业员工的业务能力是增强岗位匹配度、提升工资水平的保障力。政府要充分了解企业的用工情况,制定实用的人力资源培训计划,确保能培训上岗。政府也可以和企业合作,或者委托企业培训的模式,增强员工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三是积极支持回乡人员创新创业。政府要在创业担保贷款、创业平台等方面给予回乡创业者最大的理解和支持。特别是在行政审批程序、创业活动组织、创业项目支持等方面要让创业者充分感受到“主人公”般的热情,形成“企业只管内部事、政府专管外部事”的良好氛围。

2.政府引导。一是要建立健全人才大数据共享平台。要及时了解企业的招工情况,畅通政企信息互通的渠道,以政府人才资源主管部门为窗口,通过电视、网站、微信等媒介,及时向社会公布企业的招工情况,让企业随时有人可用。同时,政府也要积极引导企业或者个人建立更多的劳务派遣公司,及时了解企业用工需求,及时派工。二是要分时段分批次召开大型人才招聘会。各级政府要利用春节、清明等回乡人员较多的节日,组织大型的人才招聘会,帮助企业搭建招工平台。三是要积极组织开展一系列重才、稳才、留才的活动。比如,要经常举办一些创业创新大赛、企业人才高峰论坛等活动,引导企业形成重视人才、关心人才的浓厚氛围;举办一些五一劳模表彰活动,让企业员工有成就感、归属感;举办一些遵纪守法、诚信企业、优秀企业的评选,让诚信经营、员工稳定的企业受到重奖,引导企业重视企业文化,培育企业文化。四是加大对用工纠纷的处理力度。政府要充分尊重和保障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凡是涉及企业用工的问题,一律以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为优先,让全社会形成关心劳动者的正确导向。

3.政商合作。一是要提升园区配套能力。政府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就要注重对园区三产业的引进,特别是对务工群体所需要的娱乐消费等场所,用降低条件搞引进,或者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为企业员工提供健康、舒适、方便的务工环境。特别是,要加强对园区公交、道路、医院、学校等设施的配套,加快产城融合的步伐,让企业员工引得进、留得住。二是要积极支持企业建设可以交易的员工宿舍。有恒产方有恒心。政府要在企业审批预留地上,给企业划拨一定比例的建设用地,让企业建设员工住房,企业再以低于市场价的方式出售给本企业的员工。三是要积极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政府要积极牵线搭桥,对企业引进的内部院士工作站、博士后流动工作站等创新平台给予奖励性政策。

第三篇:新形势下破解“拆迁难”问题的实践与思考

新形势下破解“征地拆迁”难的实践与思考

岑松镇是剑河“工来强县、城镇带县、旅游富县”三大战略的主战场。我州的“6个20工程”岑松占了其中5个。岑松特色小城镇建设、屯州工作园区建设、温泉景区的开发建设工作、温泉美丽乡村建设、高速公路和国道沿线的房屋立面靓化、县城城景水电站建设、县城城东城市综合体建设等涉及到岑松镇大量的征地拆迁工作。自2013年2月由太拥调整到岑松工作以来,本人先后组织参与了所有的征地拆迁工作。近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目前征地拆迁工作进展顺利,各个重大项目建设胜利推进,为加快我县发展,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奠定了一定基础。

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本人就如果硬解“征地拆迁难”的问题谈一些感受和体会。

一、“征地拆迁难”的原因分析

在太拥任书记期间,我只认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是农村最难抓的一项工作,号称“天下第一难事”,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来到岑松后我感觉到,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和各项重点工程项目的实施,基层干部感到最头疼的不再是计划生育工作,而变成了征地拆迁工作了。“征地难、拆

迁难”已经成为镇政府倍感头疼的一项工作。结合在岑松镇的工作实践,我认为,新形势下征地拆迁工作难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相关法律法规的误导。《物权法》及《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出台,一方面,为群众捍卫自己的私有财产提供了法律依据;另一方面,也让那些对法律法规理解不透彻,想多占多领征地拆迁补偿款的群众提供了糊搅蛮缠的“上方宝剑”。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捆住了我们基层干部的手脚。特别是2010年,国务院曾就《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两次征求全民意见,最终得以颁布实施,对推进拆迁工作影响非常大。目前从法律政策层面及社会舆论层面,推进拆迁工作的环境和气候并不是很好。

第二,群众民主意识的增强。过去,信息传递慢,农民胆子小,见识浅,遇事缺乏主见,个人对政府和集体依赖性强,即使有意见也不敢随便发表。在剑河有三板溪征地搬迁先例,加之群众获取各种信息的渠道广泛,参政议政的意识逐步增强,既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阐述不同的立场,还敢于向政府提要求。群众真正懂法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法律知识的一知半解,是站在个人利益角度上对法律政策的曲解和误读。

第三,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和谐征拆。如今,“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大多数群众都有这样的共

识:现在讲究以人为本了,群众即使不理解征地拆迁政策,政府也不能不按程序征拆。部分群众因自身素质较低,法律意识淡薄,政策观念不强,信访不信法,期望值过高,要求偏离当今标准和政策范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依法征地拆迁。

第四,群众等待观望现象的存在。“等待观望”、“先行吃亏”、“攀比多疑”、“要想拿钱多,就得往后拖”是被征地拆迁户的普遍心态。近年来,网络、报刊上经常曝光不少地区的征地拆迁工作浮躁,给群众留下的印象是:“前紧后松”、“政策调整”、“虎头蛇尾”、“标准不一”、“先征拆的吃亏,后征拆迁的受益”。于是,拆迁对象“患得患失”,都在你看我,我看你,看谁先签协议,都想自己放在最后。也有的群众认为“千年等一回”,想投机取巧,想通过政府征地拆迁,争取利益最大化,或从中发点小财。于是漫天要价者有,试图敲政府竹杠死扛硬顶不签约者也有。

第五,稳定压倒一切的影响。征地搬迁涉及的要么一条线,要么一大片。而面临拆迁,所有拆迁户的利益诉求都是相同的,很容易聚在一起,抱着法不责众的心理捆成一团,集体讨价还价。面对这种情况,基层政府往往迫于维稳压力只能表现出谨小慎微、束手无策。

第六,补偿标准的不一致,也非常容易造成征地拆迁“肠梗阻”。当前,我县涉及的征地搬迁有三板溪电站建设、高

速公路建设、新县城建设、城景水电站建设、工业园区建设、小城镇建设等。由于拆迁时点的不同、拆迁项目性质的不同,往往造成补偿标准和后期扶持政策的不统一,这就容易造成群众想不通,不理解,不支持。此外,一些群众对政府不信任,对干部有抵触情绪,总认为干部在欺瞒自己,会执行政策走样,会克扣截留补偿资金。

以上这些,大多是拆迁群众内心不愿配合拆迁工作的思想根源。具体在行为上,又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争”。拆迁补偿面积上争“大”,拆迁补偿标准上争“高”,补偿项目上争“多”;群众为自己争,有些村干部也为老百姓争;补偿标准及安臵房面积上与相对优惠的县城看齐;村干部为群众争,这是因为村干部与当地群众朝夕相处,抬头不见低头见,不管群众对与错,他都要为他们撑腰说话;另外,村干部每过几年,要面临一次直选,都怕选举的时候失去选票。

二是“拖”。不少拆迁户清楚,工程项目的实施都有施工进度,有完成时间,所以想方设法拖时间,影响进度,让拆迁实施主体着急。最后,作为项目实施主体的政府为了顾全大局,加快项目进度,只好向群众妥协、让步。同时,不少拆迁户还拖时间看别人。看别人都是怎么补偿的,占到哪些便宜。反正一句话,别人占便宜的地方自己都要占,别人没有占到便宜的地方自己也要占。

三是“等”。主要是边等边看已经签约的户补偿款能否如期拿到手。在目前政府公信力普遍缺失的社会环境下,群众最怕约签了、房拆了,但最后钱不能及时拿到手。

四是“忧”。存在畏难情绪和对未来生活的忧虑。忧虑将来的新房建得怎么样?忧虑水、电、路如何解决?忧虑上楼后的生活成本增加了怎么办?忧虑土地失去后的就业及生活如何保障?

五是“怕”。自己如果先期签约搬迁了,害怕最后签字的人提高补偿标准;害怕政府有暗箱操作行为。

二、岑松镇在征地拆迁工作中的主要做法

通过直接参与特色小城镇建设、屯州工作园区、温泉景区、城景电站建设的征地拆迁,我亲身体验到征地拆迁工作的酸甜苦辣。深刻体会到,只要我们公正、公平、公开把握拆迁政策,真心帮助被拆迁户,热心关爱弱势群体,细心处理工作细节,就一定会赢得拆迁对象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一)事前充分准备

古人讲“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也就是说 “不打无准备的仗”。首先是组建一支优秀的干事队伍。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要求,我镇党委、镇政府成立了“征地拆迁工领导小组”。挑选部分农村工作经验丰富,会说老百姓话,组织动员能力强,能吃苦耐劳的同志来参与到征地拆迁队伍中来。其次是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乡镇主要领导是基层政府 的最高首长,说话处事对征地拆迁户来讲更容易产生信任感,解决问题更直接。因此,在我镇大规模的征地拆迁工作中都是主要领导亲自挂,现场指挥调度,从征地拆迁户情况摸底、政策出台、宣传动员、房屋测量评估、动员被征地拆迁人签约等,每一个环节都要亲自过问和安排,做到既要挂帅,又要出征。同时,主要领导亲自到村下访,跟群众交朋友,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困难和问题。第三是充分发挥村“两委”的主导作用。村干部天天和拆迁农户生活在一起,他们对各家各户情况熟悉、信息灵通,处理问题更切合实际。因此,征地拆迁工作中,我镇充分发挥村干部的主导作用,把担子压在村“两委”班子肩上,充分发挥了村干部的主观能动性。

其次,要确定好一套科学的分工方案。不分工不合作,不行;只分工不合作,也不行。分工合作,在拆迁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在具体分工上,我们注重与时俱进,根据不同时段和不同的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安排。比如,在住宅、非住宅及地上物实物调查阶段,我们机关干部和村干部配合评估、拆迁公司分成3个小组,即房屋面积测量组,青苗地上物清点组和土地调查组。拆迁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进入协议签订阶段后,我们以马坊北区三个行政村为单位,分成三个相对独立的工作组,由三家不同的拆迁公司、三个村的两委班子成员和镇机关干部分别负责,每个工作组负责一个村,引入竞争机制,在村与村之间进行开展进度评比竞争活动,让大家在同一起跑线上起跑。同时,要求各工作组对拆迁过程发生的矛盾问题包干负责,一包到底,明确责任,增强工作人员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心。在合作问题上,采取协同“会诊”的做法。镇拆迁工作指挥部对征地拆迁实行统一指挥,统筹安排,协同作战,强力推进,严格规定各项工作纪律制度。在拆迁的初始阶段,我们在白天工作结束后,每天晚上都要组织召开一次拆迁工作会议,从不间断。会上不仅要求各村、拆迁和评估公司汇报工作进展情况,还要交流工作体会,布臵第二天的工作任务。针对拆迁工作中遇到的“疑难杂症”,无论是共性的问题,还是个性的问题,大家都共同商讨、研究,找出问题症结,指明下一步工作思路,提出解决问题办法。

第三,要制定好一系列实用的管理制度。好的制度能够解决出工不出力、干好干坏一个样等具体问题。马坊镇城建区北区拆迁正式启动之前,我们经过反复研究并借鉴其它地区经验,制定了一整套的管理制度。包括财务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村干部奖励激励制度、对评估拆迁拆除等服务公司评价考核制度、拆迁工作人员考勤制度以及政策宣传解答制度、廉政制度等,明确规范了全体拆迁人员的岗位职责。

此外,为使各项工作制度落到实处,我们还建立了一套督察检查机制,由拆迁指挥部办公室出专人负责各项工作的督察,每天向指挥部反馈工作情况,对拆迁进度落后、拆迁工作不到位及违反拆迁工作纪律的,通过督查简报的形式进行督办,提高了工作效率。

第四,要抓好启动拆迁前的集中研讨培训。拆迁工作涉及到千家万户,各被拆迁人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如何统一口径、统一标准,显得尤为关键。拆迁工作启动前,镇政府拆迁工作指挥部分别组织了相应的业务培训,就一些主要的业务问题、可能诱发的争议焦点等进行了集中讲解。同时,我们还将业务培训班变更成为业务研讨班,在广泛研讨的基础上,形成共识。在区政府制定出台的《指导意见》大的政策框架范围内,制定了符合本镇实际,有利于推进工作的统一标准和拆迁补偿办法,为后来的工作少走弯路、甚至不走弯路做了很好的铺垫。

第五,要结合实际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拆掉老百姓赖以生存的住宅是天下第一难事,事关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只有把宣传发动工作做到位,才能争取绝大多数拆迁户的支持,形成势不可挡的强大声势。马坊北区拆迁的宣传工作,我们针对目前百姓对政府信任程度不高、对政府的宣传持半

信半疑的心理特点,认真把握好政府宣传与村干部宣传的尺度。在让村干部、村民代表、党员代表充分了解各项拆迁补偿政策的基础上,把宣传的主动权交给村里,通过村干部、村民代表、党员代表和群众口口相传,起到了比单纯依靠政府宣传好得多的效果。当然,也不是说在宣传的问题上政府就完全充当“哑巴”。我们政府的宣传以政策宣传为主,分别下发了致全体党员、共青团员、全体拆迁户、本村在外工作人员的一封信,在三个村的主要路口、密三路两侧及村内一些地段,把马坊北区今后发展的前景、回迁楼的位臵图、平面图和户型图、效果图等展示给群众,让群众自己去看、去想、去感受、去感悟。使群众从内心接受拆迁补偿政策,真正体会到党和政府是在通过一级开发项目,实实在在地在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2、实际操作层面必须务实

在拆迁进入实施阶段,我们主要做法是:结合拆迁工作实际,求真务实地把握好“十一个注重”。

第一,注重领导推动。拆迁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其间肯定会面临许多纷繁复杂的问题,作为乡镇基层政府一时无法答复或解决的问题,很容易使拆迁工作陷入窘境,这

就需要争取上级领导的重视和关心,才能使拆迁工作中出现的难题迎刃而解。马坊镇的几次拆迁之所以能取得好的成绩,与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是密不可分的。为推进马坊镇拆迁工作,区政府专门成立了“马坊地区地产办公室”,从区建委、规划分局、区发改委、区国土分局等部门抽调精兵强将,全力支持配合马坊镇的拆迁工作。区委书记邱水平同志亲自承包马坊镇的拆迁,并多次现场指挥调度,帮助我们攻坚破难。以区住建委为牵头单位的“区重大地产项目办公室”,多次就马坊拆迁工作召开协调会,从政策的制定、拆迁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在拆迁推进期间,区委、区政府还多次召开办公会、专题会,就拆迁工作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决策、部署,使拆迁户关注的许多重大问题都得到明确答复。上级领导对拆迁工作的重视和关怀,极大地鼓舞了我们拆迁干部群众的士气,增添了我们工作的信心和力量,为拆迁工作的快速推进,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第二,注重工作程序。在实践操作时,我们坚持按照程序和规定办事,遵循“先宣传后发动、先告知后入户、先党员后群众、先解决周转房后拆迁”的“四先四后”模式,既防止了盲目无序打乱仗,又提高了工作效率。特别是“先解决周转房后拆迁”这一条,极大地拉近了政府与拆迁户的距

离。由于我们这次拆迁并没有为群众提供回迁安臵楼,群众拆迁后只能在外租房居住。镇拆迁工作组将全镇其它19个村的闲臵房源及有租房意愿的农户进行全面收集、整理,下发到三个拆迁村群众手中,确保了拆迁户能够很方便地在附近进行租房周转。

第三,注重工作方法,严格程序公开。为规范操作,确保政策不走样和拆迁资金安全使用,我们大力推行“三公开三落实”,即公开征地拆迁数量、公开补偿标准、公开接受群众监督;补偿经费落实到户、资金监管落实到位;责任明确落实到人。以公开促公平,以公平促公正。同时,我们还采取了对被拆迁人的激励措施。为了调动拆迁群众的积极性,经区、镇共同研究,我们制定了房屋拆迁奖励办法,为拆迁户设臵了“四奖六补”的奖励政策,起到了明显的激励作用,有效地促进了拆迁工作。

第四,注重创新机制。马坊镇城建区北区的拆迁过程中,我们确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奖惩机制,对为拆迁工作提供服务的评估公司、拆迁公司、拆迁公司以及参与拆迁的镇村干部,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各自任务的实行重奖,对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则实行处罚。对参与拆迁工作的镇村两级干部,则提出了”比进度、比效率、比态度、比干劲“四比”活动,有效地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马坊北区拆迁时,我们采取了“四包”方式推进拆迁工作,把因种种原因拒不签约的户分解到每一个镇村干部头上,镇村干部对拆迁户要一包到底,即:包做说服教育工作、包解决具体实际问题、包签约、包稳定。这样就使拆迁工作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压力,最终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快速推进拆迁工作。

第五,注重具体细节。古人有云: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马坊北区拆迁过程中,我们注重从细节落实工作措施,做深做细各项工作。例如,在入户测量宅基地面积过程中,为尽可能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公正性,我们要求评估公司选择钢质卷尺作为测量工具,钢质卷尺有硬度,与皮尺相比可以尽最大限度降低测量误差,减少人为因素。又如,在房屋评估过程中,有部分拆迁户提出当初自家的房屋建在一个大土坑里,是自己雇人拉土垫坑才把房子建起来,要求补偿时加上地基处理的钱。按评估公司规定这种情况不应当进行补偿,但我们考虑到群众建房的实际,通过现场测量、找村干部和街坊四邻调查等方式,为群众加上了这笔补偿,赢得了拆迁户的一致首肯,也向其他被拆迁人展示了我们公平、公正、合理补偿的形象,促进了工作的进展。再比如,非住宅拆迁补偿政策最早规定养殖户动物迁移是没有补偿的,当我们了解搬

迁会对动物的生长造成一定影响,我们就及时向区政府提出增加动物迁移费补偿的问题,受到广大养殖户的一致拥护。

第六,注重发挥骨干分子作用。“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在拆迁过程中我们始终注重发挥党员、干部、教师、国家公务人员等骨干分子的模范带头作用,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带了头,群众心里就踏实,大多数群众就会跟着走。马坊北区的拆迁,无论是评估补偿阶段,还是拆迁拆除阶段,都是采取镇机关干部、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员、村民代表带头,典型引路的方式来启动的,最后都起到较为明显的推动效果。梨羊村拆迁工作初期,由于少数别有用心的人蛊惑,拆迁工作难以“开展”,村党支部书记张力游顶住一切压力,不但自己带头先签约,而且带动自家亲戚10多户带头签约,使工作很快就打开了局面。

第七,注重整合社会力量参与。在做好镇村干部、党员、公职人员带头工作的同时,我们还下大力气摸清了拆迁户的所有社会关系,然后整合社会力量,通过拆迁户的亲戚、朋友、战友、同学来做通拆迁户的思想工作。如小屯村拆迁时,我们了解到一位已经退休的区直部门领导是本村人,他的叔伯、兄弟有十多处房屋在拆迁范围,而且他们家族这些人对他都十分尊重。摸清这一情况后,我们主动把这位老领导请

到拆迁现场,请他帮助做好其亲属的工作,在他的说服教育下,一直不理解拆迁工作的十几户亲属,都转化了思想观念,表示局部利益必须服从大局。

第八,注重发挥政府职能部门作用。拆迁涉及到各类非住宅时,遇到的阻力相对会比拆迁住宅大得多。当宣传、教育、引导不起作用,致使拆迁工作无法推进时,我们便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作用,针对无证经营、偷漏税收、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存在问题拆迁户,组织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小屯村一户食品生产企业认为补偿标准达不到自己的预期,便百般阻挠,带动了一批非住宅拆迁户联合拒绝拆迁,使拆迁一时陷入僵局。镇党委、政府在摸清这户相关情况的前提下,及时从派出所、税务、工商等政府职能部门抽调人员,组成联合执法工作组,从检查无证经营、偷漏税收、食品质量、消防安全等方面入手,对这些商户逐家进行执法检查。联合执法组一面向经营户宣传政策法规,一面对检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现场处理,短短的三天时间内,10多家经营户全部转变了思想观念,认识到个人利益必须服从整体利益,许多经营户还写下书面承诺表示愿意配合政府拆迁。

第九,注重审时度势,果断决策。拆迁工作也是政府和

部分拆迁顽固分子进行复杂的斗争的一个过程。一些顽固分子为捞取更多无理补偿而冥顽不化,以各种理由来搪塞工作组,想方设法阻挠拆迁。作为拆迁的决策者,必须审时度势,果断决策,才能及时消除这些人的非分之想,使拆迁工作立于不败之地。但如果尺度掌握不好,很容易使整个拆迁工作陷入僵局、难以推进。梨羊村在拆迁进入尾声时,只有三户村民在无正当理由的情况下仍拒绝签约,经过研究,镇党委、镇政府果断决定启动房屋拆迁行政裁决程序,通过行政裁决申请、行政裁决受理、调节、行政裁决、送达行政裁决书等一系列程序的推进,对这3户形成了强大的压力和震慑。同时我们组织力量对已经下达行政裁决的这3户被拆迁群众,继续深入细致地开展工作,使他们最终在强制执行前签定了拆迁协议,终止强拆程序,降低行政成本,也有力地促进了其它2个村的拆迁工作。

第十,注重发挥公安司法机关作用。拆迁工作涉及面广,可能会不同程度地触及到一些拆迁户的利益。因此,在拆迁过程中总有一些极端分子,他们抱着不同目的,制造种种理由,非法组织、煽动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上访、闹事,甚至辱骂、围攻拆迁工作人员,而且屡教不改,迫使拆迁工作无法推进。例如,小屯村就曾发生过拆迁户围攻、殴打拆迁公司工作人员的情况。这时,我们就要及时组织公安机关及时

介入,从侧面掌握了解这些极端分子各种违法犯罪行径(打架斗殴、无照驾驶、诈骗赌博等),搜集犯罪证据,从严从重给予打击,发挥公安机关的强大震慑作用,从而起到“打击一个,震住一片”的效果。

第十一,注重维稳工作。拆迁必然会有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冲突,有冲突就必然会影响社会稳定。作为基层政府必须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决不能把矛盾推向上级、推向社会。马坊镇在拆迁初期,少数拆迁户不理解,几次组织煽动群众上访拆迁工作组和村干部都能及时收集到上访信息,及时组织阻拦、劝说、瓦解上访群众,把问题处理在基层。

3、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真心维护群众利益

所谓“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指的就是在拆迁过程中既要严格执行既定的政策,不能为赶进度而无原则地满足一些拆迁户的非分要求。又要结合拆迁实际,尽可能维护好群众切身利益,解决好涉及群众自身利益的一些现实矛盾和实际问题。

实践证明,征地拆迁工作政策性较强,但如果不会灵活

变通,生搬硬套,在实际操作时很容易使工作难以推动,出现僵持局面;变通得巧妙,则能够事半功倍,一通百通。对群众的合理利益诉求,要努力加以解决。面对拆迁对象提出的种种要求,我们在拆迁过程中提出的口号是“真心做加法,艺术做减法”。即在不违背国家征地拆迁补偿基本政策的情况下,群众的合理利益诉求应该得到支持和解决。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我们尽量寻找拆迁户的有利条件,为拆迁户争取利益的最大化,如宅基地面积确权是否最大化、装修评估是否有遗漏、附属物补偿是否全部到位等。对不符合拆迁政策要求,则要“艺术地做减法”,通过耐心解释,或在其他项目里作适当调整补偿,使拆迁户心悦诚服。

拆迁是摆在我们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又是一个政府与群众沟通交流的过程。作为基层政府应该时刻关注拆迁户的生产生活,切实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要让他们感觉到政府时刻没有忘记他们,从而使他们对政府产生信任感。对于拆迁户中的特困家庭和弱势群体,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我们都尽可能地给予了照顾,使他们拆得无怨无悔、搬得后顾无忧,确保“居者有其屋”。但对个别村民在实物调查登记时,造假骗取国家补偿资金等虚假行为,我们坚决不予支持并严厉打击,维护了国家利益。通过一正一反的鲜明对比,使马坊北区的拆迁工作得到了绝大多

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经过多次的接触,真诚的帮助,周到的服务,我们的拆迁工作人员许多都成为了拆迁户的“老熟人”、“好朋友”,成为拆迁户的拆迁“依靠”,使我们的拆迁工作真正做到“拆出了感激”、“拆出了信赖”、“拆出了和谐”。

三、应注意避免的几种倾向

在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在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建设品位的同时,必须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基础,科学推进拆迁安臵工作。我个人认为在拆迁安臵工作中要切忌以下“五种倾向”:

一是切忌简单粗暴。拆迁是一项直接面对群众的工作,在维护大局利益的同时,可能会不同程度地触及到群众的私人利益。因此做拆迁工作的同志不宜简单粗暴,应做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用心和群众去沟通,争取群众对拆迁工作的支持和理解。切不可认为拆迁工作是履行政府职能,便在工作和言语中给人一种以权压人的感觉,这样容易使拆迁户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使拆迁工作行程举步维艰的局面。

二是切忌照搬照抄。由于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在处理拆迁工作实际问题时,必须要结合实际,因项目而异,因人

而异,决不能凭借老经验,照搬照抄。

三是切忌急躁冒进。拆迁工作事关民生,必须虑及群众利益,社会稳定。如果操之过急,盲目地强行推进,便容易伤害群众利益,造成社会不稳定,结果形成欲速则不达的被动局面。因此做拆迁工作必须在做好说服教育的前提下,把握住被拆迁人的思想脉搏,了解被拆迁人的心理,稳步推进。

四是切忌回避矛盾。矛盾往往是拆迁过程中群众碰到的困难和需要政府解决的问题。因此,对待群众提出问题,我们必须正确对待,合情合理的要妥善解决,无理取闹的要在说服教育的前提下,正面回绝。只有正视工作中所出现的各种矛盾,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才能顺利推进拆迁工作。若有意回避矛盾,群众便会对干部、对政府产生不信任感,从而影响拆迁工作。

五是切忌随意表态。拆迁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处理拆迁相关问题既要考虑工作实际困难,又要考虑政策的延续。对待群众提出的问题,要慎重考虑,有的必须提交集体决策,千万不要图工作一时好做而随意乱表态,这样往往会给下一步的工作带来更多的麻烦,造成被动局面。

六是切忌违法行事。依法行政是对各级政府的基本要求。在拆迁过程中,作为拆迁主体的乡镇政府必须要时刻坚持这一原则,使自己的一切行为都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不给“钉子户”留下任何口实。例如,在组织对小屯村的强制拆除过程中,我们一方面充分维护被拆迁的合法权益,做到“八个不强拆”,即:自觉履行拆迁协议,没有行政裁决的不强拆;没有提供周转用房的不强拆;补偿资金不到位的不强拆;安臵补偿方案没有落实的不强拆;临时出现特殊情况,又有正当理由的不强拆;没有司法公证的不强拆;社会监督不到位的不强拆;有新的利害关系人提出异议的不强拆。另一方面,对漫天要价、态度顽固的个别被拆迁户,坚决按照强制拆迁程序,协调建委、国土、公安、司法、城管、公证等有关部门,周密组织行政强制拆迁。根本的目的是通过对个别人的制裁,保证不让一个被拆迁人吃亏,也不让一个被拆迁人获取额外利益,维护正常的拆迁市场秩序。

第四篇:破解干部选任难题的探索与思考

破解干部选任难题的探索与思考

编者的话: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是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各地不断创新实践,在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取得良好效果的同时,也得到了丰富的启示。本版今日特别刊出江西、山东等地的实践经验,以资各地借鉴。

提名主体不规范、提名责任主体不确定,怎么办?

规范行为细化流程消除“潜规则”

党内外群众高度关注的党的干部选用制度改革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规范选人用人初始提名权。近日,江西九江市委组织部专门组织课题组,就当前干部初始提名机制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认真研究,并在结合本地工作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建议。

难点1:一些基层组织部门的同志反映,“必须经过民主推荐提出考察对象”的规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出现党委有了人选意向,再让组织部去履行程序,或由书记办公会推出人选后,让组织部直接考察的现象。

难点2:要把民主推荐的结果作为重要依据之一,同时要防止简单地以票取人。这就说明不能把“得票数”作为提名的唯一依据,必须结合多方面的情况综合考虑。正是由于这种衡量标准的不确定性,造成了领导干部履行提名权时有了过大的伸缩余地和弹性空间,往往带来提名的随意性。

难点3:组织上考虑对空缺职位进行配备时,一般都是到民主推荐阶段时在目标推荐单位进行小范围公开,其他主体较难获取相关信息,导致一些条件好、有优势的干部无法参与自己理想岗位的竞争。

难点4:提名的多样化和复杂性导致了提名的权力主体即责任主体的不确定性,这是制约落实提名责任的一个重要因素。难以明确干部推荐提名环节的责任主体,使得推荐者只行使提名权力,却不承担提名责任,出现用人失误也无法追究、无人负责。

对策一:规范初始提名方式,解决“怎样提名”

干部的提名推荐包括会议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但在实际工作中,要对推荐提名的用权行为进行一些规范,努力消除一些“潜规则”的不良影响。①单位推荐提名。单位党组织集体推荐领导干部初始提名人选的,必须在民主推荐得票较多的基础上,经过集体讨论后才可推荐。对于个别提拔任职的,由党委(党组)或者组织(人事)部门在民主推荐的基础上,经集体研究确定考察对象。对于民主推荐不集中的人选,必须实行民意否决,让更多群众充分行使其参与权和选择权。②个人推荐提名。个人向党组织推荐领导干部人选的,必须经组织(人事)部门审核后,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民主推荐。所推荐人选未经组织部门审核、未按照规定程序推荐提名,或者不是所在单位多数群众拥护的,均不得列为考察对象;如果在常委会上某个领导临时推荐提名,也必须提出书面推荐提名并署名,凡未署名提名,一律不得确定为考察人选。③会议推荐提名。主要是结合每年的干部年终考核,召开民主推荐大会,通过党员干部或群众以民主推荐方式,填写推荐表,提名推荐人选到组织部门后备干部人才库中,以便于培养选拔。④组织部门推荐提名。组织部门的推荐提名,主要是从后备干部人才库中进行提名。⑤公推公选提名。公开选拔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方式之一,也是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的主要方式之一。这种公选推荐提名选拔任用干部的方式,更能反映干部任用工作中的公平、公正和公开原则。

对策二:细化初始提名工作程序,解决“如何提名”

为进一步扩大干部推荐提名中的民主,科学合理地提名任用干部,按照“缺位公推”的原则,应该对干部初任始提名的工作流程进行细化:①发布空缺职位预告及推荐提名公告。在推荐提名干部前,组织部门应通过新闻媒体以及会议或通告等形式,在一定范围内就推荐提名空缺职位、任职资格、推荐提名条件向全社会进行公布。②个人自荐和民主推荐提名,初步确定推荐提名人选。空缺职位发布后,符合任职资格和职位条件的领导干部可以到组织部门领取自荐表,进行个人自荐报名;也可通过党委(党组)进行集体推荐提名或联名推荐,提出初步推荐意见。③汇总统计,初步提出参考人选。组织部门对推荐情况进行统计,并对众多推荐结果进行严格审核,结合平时掌握的情况和考核结果,根据推荐对象的德才表现、工作业绩、自身特点以及推荐职务的需要和得票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差额确定每个职位的重点推荐提名对象。然后将差额推荐提名名单提交常委会研究确定。④二次推荐提名,差额确定考察对象。根据第一次公推确定的初步人选,组织部门分别到提名人选单位和推荐任职单位再次进行较小范围的民主提名推荐。最后,常委会根据空缺职位的要求、民主推荐结果,综合分析各方面情况后,每个职位按照3∶1的比例最终研究确定正式考察人选,实行差额定向考察。

对策三:健全干部初始提名责任追究制度

首先,明确提名责任人和推荐责任。要明确提出,以党委(党组)名义通过内部测评、集体研究后向上级党委或组织部门提名的,本单位党委(党组)书记是第一责任人,“一把手”要对推荐结果负责;以组织部门名义推荐提名的,组织部长是第一责任人,组织部长要对推荐结果负责;以领导干部个人名义提名的,由提名者个人承担责任。其次,明确责任追究情形。例如推荐人选在考察时发现有明显问题的,对主要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推荐情况严重失实的,视情予以通报批评或纪律处分。再次,明确责任追究时限。由于业务及工作能力的限制而不胜任本职工作,至少需要经过一年时间的试用期限才能被发现。因此,对于推荐提名人的追究期限至少需要一年以上。如果是在提拔任用前有问题,在提拔任用后一经发现,不论任职时间长短,都应追究提名责任人的责任。对提拔任用后犯了错误对提名者的追究时限,应以一年试用期时限为宜,如果在试用期内出现问题,应追究提名人和考察组人员的相关责任。

“带病提拔”、“考察失真”,如何防止?

“双向锻炼”检验干部行不行

近年来,江西南康市创新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在干部选任过程中推行“双向锻炼”、“离岗学习”等制度,有效防止了干部“考察失真”、“带病提拔”等问题,提高了组织部门选人用人公信度和满意度。双向锻炼检验干部能力

难点:后备干部库动态管理不够,能够真正反映干部德、能、勤、绩、廉等各方面情况的资料比较少,在某一职位尤其是重要职位、热点岗位出现空缺时,后备干部库难以提供适岗性强的参考人选。对策:为规范干部选任初始提名权,南康市对各单位推荐的后备干部原则上要经“双向锻炼”,即市直单位后备干部要到乡镇挂职锻炼,乡镇后备干部要到市直单位挂职锻炼。干部初始提名一般从有“双向锻炼”经历、且表现突出的后备干部中产生。每年开展一次民主推荐科级后备干部工作,建立或更新科级后备干部库,从基层单位反映优秀的后备干部中,按计划遴选出挂职锻炼对象,锻炼时间根据工作需要从3个月到两年不等。锻炼单位负责对锻炼对象进行日常管理,市委组织部负责对锻炼干部进行考核。

对经考核表现突出、民主测评反映良好的,列入离岗考察对象进行离岗考察;工作表现一般、民主测评不称职票占20%及以上比例的,回原单位任职或平职交流;工作表现较差、考核不合格的,是领导干部的改任非领导职务,是一般干部的取消后备干部资格并进行调整交流。离岗学习考察干部表现

难点:由于多种原因,组织部门在追溯考察工作中经常遇到不愿、不敢说真话的现象,考察的可信度不高,难以为领导干部选人用人提供正确依据。

对策:除班子换届、公开选拔和破格提拔的干部考察外,其他干部提拔使用都要实行“离岗学习”考察。

该市制定出台《科级领导干部离岗学习考察实施细则》,对经挂职锻炼后确定为拟提拔任用对象进行离岗考察,将考察对象免职调离,安排到党校待岗集中教育学习2个月。教育培训期间由市委组织部和党校对学员分别进行离岗考察、培训考核。为提高考察可信度,考察从三个层面进行,既到学员原工作单位考察,又延伸到挂职锻炼工作单位考察,对经历过2个及2个以上工作单位、而在现单位工作又不满3年的,还要延伸到前一个工作单位进行考察。由于免去考察对象现任职务,调离了干部原工作岗位,考察时干部群众更愿意讲真话,有效提高了考察的可信度,一些在原工作单位了解不到的问题也“浮出水面”,极大地提高了干部考察的科学性。“离岗学习”期满,经离岗考察符合提拔条件的,予以提拔,并根据专业特长以及岗位需要,安排职务。不符合提拔条件的,回原工作单位安排或平职交流,其中不宜担任领导职务的改任非领导职务。

高分低能、论资排辈、人情干扰,如何解决?

“两推一述”落实民主公开

近年来,围绕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山东胶南市在甄别“高分低能”干部、防止论资排辈、排除人情干扰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效果良好。

群众公认中获应试资格,工作积累中找应试答案

案例:2008年4月,在公开考选过程中,胶南市有单位反映,个别同志把工作丢给别人,把精力放在了应付考试上。经调查了解,确有少数同志业务能力一般,工作业绩平平,但在公务员、职称评定、单位内部竞聘等考试中,具有较高的应试技巧。

对策:针对“高分低能”现象,胶南市采取两项措施。一是让民意来甄别干部。采取了“先推后考”的办法,明确规定,凡是参加公开选拔,必须具备后备干部身份。二是让科学规范的考试机制来甄别干部。严把“命题、考试”两个重要环节,在命题环节,加大主观性试题的比重,偏重于考生平时知识积累和储备;在考试环节,加大面试成绩的比重、加大面试中岗位能力测试的比重,提高选拔考试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两推一述”树立正确导向

案例:2008年,在部分单位调整中层干部时,有的单位主要负责人提出,能否不开展竞争上岗,照顾一下那些工作时间长、年龄大的同志,特别是那些即将达到干部最高任职年龄的同志。

对策:对此,胶南市明确规定,要晋升中层岗位,除特殊工作岗位需要、特别任务需要等情况外,必须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要确保在任职条件允许的范围内,把能力素质作为选任干部的主要指标。二是公开透明,用干部选任工作全程的“阳光化”运作赢得大多数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在中层干部选拔中推行“两推一述”办法,即:民主推荐初步人选、个人演讲陈述、二次推荐确定人选。让民主公开贯穿于干部选任的整个过程,既赢得群众的支持,又整治平衡照顾的不正之风。

异地交流力避“人情干涉”

案例:2007年5月,在公开考选科级干部面试环节中,有个别人猜测面试主考、副主考、考官是哪些人,并私下议论。有的人因此感慨“躲不开人情风干涉”。

对策:在具体操作中,胶南市采取考官异地交流制度。与有关城市建立了考官互动机制,采用公开考选面试考官跨市异地交流办法,把相互之间抽调考官纳入正常的工作范畴。同时做到异地命制试题。考官、考生每场面试前分别抽签确定考场及编组顺序,实现了考官、考生的有效回避。

观点:

选人用人就是要让人民满意

雷世界

树立科学的选人用人观是干部选任工作坚持人民满意价值取向的本质要求,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前提所在。之所以提出这个命题,是基于对选人用人工作的规律性、实践性和现实性的把握。规律性把握,人民满意的价值取向是选人用人最根本的规律。组织工作从本质上讲,是一门选人用人的实用性学科,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社会性,其中最根本的应该也必须是人民满意的最高价值取向。实践性把握,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是影响选人用人公信度最为关键的因素,抓住了这一因素,就抓住了公信度的根本,掌握了提高公信度的主动权。现实性把握,人民满意是干部工作让群众得实惠最现实的体现。中央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提出的“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要求,立足在群众得实惠,而得实惠的最终体现在群众是否满意。

落实人民满意的科学选人用人观,必须鲜明用人导向、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增强干部有序竞争、优化舆论宣传环境。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重在解决当前选人用人中的一些与人民满意价值取向不符合不适应的突出问题。为此,我们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崇尚实干用人导向。用人导向问题是增强干部选任公信度的首要问题。我们在工作中形成了“组织一心一意想干部、干部一心一意想工作”的用人导向。完善干部结构化选拔机制。遂宁探索实施了“四票制”考核推荐选拔干部。通过A票,即“领导票”,体现党管干部管人与管事相结合;B票,即“身边同事票”,体现党内民主和身边干部的评价;C票,即“服务对象票”,吸收广大群众特别是服务对象参与,体现基层民主;D票,即“自我业绩票”,体现自我推荐、凭实绩竞争,收到了坚持和完善民主的双重效果。同时,推行干部选任报告、公示、发布制度,提高社会层面对选人用人的知晓度、理解度和支持度。

构建人民满意的选人用人长效机制,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重在从观念、思路和工作措施上深化、创新。构建人民满意的选人用人长效机制,优化选人用人工作,必须科学地谋划、科学地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科学谋划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重点要明确一个大思路:就是以阳光操作作为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大方向,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干部选拔的知情权,让群众在了解中理解;以扩大党内民主特别是干部工作的民主作为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大路径,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干部选拔的参与权,让群众在参与中支持;以平等竞争作为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动力,以激发整个社会的活力。科学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要突出重点:树立科学的选人用人导向,这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带根本性、长远性的措施;夯实群众公信的基础,这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源头所在。特别是要扩大基层公选面,不断扩大社会评价试点工作面,重点对基层领导班子、民生部门进行评价。

第五篇:破解电网建设难题的探索与实践

专业技术资格评定资料

技术报告

标题:破解电网建设难题的探索与实践

姓名:于晓飞

单位: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隆化县供电分公司(隆化金建输变电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2015.12

目录 电网建设政策处理遇到的问题..............................................................................1 2 破解电网建设政策处理难题的举措......................................................................2 2.1 “三步骤”全面摸清工程进展存在的问题..................................................2 2.2 “三张表”确保电网工程建设快速推进......................................................3 2.3 “三举措”着力破解电网建设中的突出问题..............................................3 3 推进电网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4 3.1 坚持依法建设,实现电网建设的合法性......................................................4 3.2 坚持科学发展,推进电网建设与社会发展的有机衔接..............................4 3.3 坚持科技创新,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电网..............................4 3.4 推进大基建体系建设,提升电网建设的管理水平......................................4 3.5 坚持各级电网协调发展,满足社会用电的不断需求..................................5 3.6 加快转变电网发展方式,促进电网可持续发展..........................................5 4 结语.........................................................................................................................5 参考文献.....................................................................................................................5

摘 要:电网建设前期工作、政策处理等已成为制约当前加快电网建设的最大障碍。该文通过分析电网建设政策处理遇到的问题,探索实践“三个三”工作机制,并对电网建设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希望对推进电网前期工作、政策处理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电网建设 三个三 建设性意见 借鉴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网建设规模不断扩大,面对国家宏观政策调整、规划的冲突、“三农”问题、农田保护、补偿标准、电磁辐射负面影响等,电力通道走线、电力项目征地、拆迁安置等政策处理难题已成为电网建设的难中之难。漫天要价、线路路径改动、群体信访等问题凸显,电网建设遇到层层阻力,而且有加剧的趋势,直接影响了工程项目的进度。有的项目工期一拖就是几个月甚至几年,造成局部电网有电供不出,供电瓶颈被卡,严重影响了企业与居民的用 电,同时也增加了电网工程的建设成本。电网建设政策处理遇到的问题

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坚持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下,拆迁、征地等政策处理出现了新情况,已成为近几年电网建设的老大难问题,致使工程频频受阻。村民的想法有了质的变化,文化程度稍高的村民,考虑的问题就比较深远,他们考虑的是长远利益,考虑到以后这块土地的利用价值,考虑到对后代的影响,考虑到对自己生活质量的影响,因此村民反对输变电工程在自己的土地里或房屋上通过或跨越,常常阻扰施工。经过多年的电网建设政策处理的探索和总结,政策处理难存在四大“症结”:(1)个别村级组织建设薄弱或两委之间矛盾重重,政策处理难以开展。(2)政策处理的补偿标准与村民要求差距很大,难以

协商。(3)某些非涉电的历史遗留问题借机要求解决。(4)村民的一些要求迟迟得不到有关部门的支持。(5)相当一部分人对电磁辐射有误解。破解电网建设政策处理难题的举措

建设坚强可靠的现代化电网,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属地管理、各负其责”的原则。各级政府应成立相应的电网建设领导小组,协调、解决所辖范围内的电网建设问题,实行电网建设责任制,将电网建设项目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政府的重点工程项目,优先为电网建设项目办理开辟绿色通道,定期协调、督查,及时解决建设过程中所碰到的问题,形成共同推进电网建设的合力。经过多年的政策处理工作,探索实践了“三步骤”“三张表”“三举措”的“三个三”工作机制,取得了良好效果。

2.1 “三步骤”全面摸清工程进展存在的问题

第一步是现场踏勘。根据电网线路设计走向,政府和电网企业各抽调相关人员下现场进行实地调查,摸清每个塔基坐标位置、征地面积、青苗补偿数量、拆迁面积、线路跨越房屋间数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第二步是动员部署。召开相关村两委参加的工作会议,共同探讨电网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步是突出重点。在前两步的基础上,对各类问题进行梳理汇总,将主要问题作为突破口,力求解决一点带动一片。

2.2 “三张表”确保电网工程建设快速推进

首先,建立电网建设责任分解表。按照“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要求,制定电网建设责任分解表,每项电网工程落实一名班子成员和责任人员。

其次,建立电网建设执行情况周汇报表。以电网工程建设“百日攻坚”活动为载体,罗列每条线路所涉及的行政区域、塔基数、塔基号、需解决问题、解决时间、执行情况和存在问题等。

最后,建立电网工程政策处理一览表。在对各塔基按政策处理情况全面摸排的前提下,制定电网工程政策处理一览表,将各塔基按政策处理情况划分一二三等级。一级表示政策处理已完成,可以进行施工。二级表示政策处理已完成,但有可能会出现反弹,在施工中,随时做好稳控和解释工作。三级表示政策处理未完成,实行倒计时,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主动深入进行协调,力求按期完成。

2.3 “三举措”着力破解电网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其一,深入做好群众工作。针对村民中普遍存在“电磁污染”顾虑以及当前村民对工程建设漫天要价等心理,主动走访村干部和补偿对象户,讲政策、摆道理、明利弊,以争取群众更大的支持。

其二,帮助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针对村民要求解决的问题,召开专题会议,落实解决村级的合理诉求,促使工程得以顺利开展。

其三,果断打击村梗地霸的不法行为。对无理取闹、阻挠电网建设的“村梗地霸”进行打击,为电网工程顺利推进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推进电网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1 坚持依法建设,实现电网建设的合法性

在我国步入法治社会的今天,依法建设和谐建设已成为电网企业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服务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证。电网企业要自觉取得项目建设的合法性,维护和保护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依法合理解决影响电网建设的问题。

3.2 坚持科学发展,推进电网建设与社会发展的有机衔接

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电网建设必须适当超前于经济社会发展。要统筹电源、电网的规划与地方的发展规划有机融合,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实现电力适度超前发展。

3.3 坚持科技创新,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电网

把科学发展的理念倾注到电网建设之中,积极采用先进理念和技术、科学布局、节约用地、美化外观,充分体现社会协调发展的意识,充分体现全局观念,推进“两型一化”变电站建设和“两型三新”输电线路建设。

3.4 推进大基建体系建设,提升电网建设的管理水平

全力推进大基建体系的“业主项目部”管理模式,通过对工程项目实施过程各阶段、各流程的规范化管理,控制好每个环节的时间节点,提升电网建设工程质量、速度和文明施工等管理水平。

3.5 坚持各级电网协调发展,满足社会用电的不断需求

在大力推进高压电网建设的同时,要按照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原则,强化配电网的建设和改造,不断提高配网供电能力,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

3.6 加快转变电网发展方式,促进电网可持续发展

随着清洁能源的快速发展以及节能减排的压力,电源分布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这也对电网结构和运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面临新形势和新特点,要加强特高压技术、智能电网以及清洁能源的研究和应用,加快先进技术创新和成果的转化,推进电网发展方式的转变。结语

该文通过分析电网建设遇到的问题,探索实践了“三步骤”“三张表”“三举措”的“三个三”工作机制,提出了推进电网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对加快推进电网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叶和平.眼中形势手中策攻坚克难强电网[J].供电企业管理,2006(5):23-25.[2]王姣.业主项目管理在电网建设中的现状和解决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20):28.

下载探索破解法院立法难与结案难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探索破解法院立法难与结案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帮你破解与员工沟通难的问题范文合集

    案例分析:帮你破解与员工沟通难的问题 掌握好的沟通技巧,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快速抓住重点,迅速解决问题。今天Sherry老师要和大家聊的是,校长管理技巧中的”如何进行员工谈话?“......

    关于卫生费收缴难问题的探索与思考

    年初,一年一度的卫生费收缴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居民卫生费收缴难一直是影响此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原因。XX年,是我市“创三城”工作的攻坚年,卫生费收缴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势必......

    关于卫生费收缴难问题的探索与思考

    年初,一年一度的卫生费收缴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居民卫生费收缴难一直是影响此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原因。~年,是我市“创三城”工作的攻坚年,卫生费收缴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势必......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探索与思考 谢 菲 (轻纺工程与艺术设计学院,09级,艺术设计,09137125) 摘要:近几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越来越成为政府、学校、学生本人关注的焦点而当今世界,是......

    破解水上交通安全困境的实践与探索(精选5篇)

    破解水上交通安全困境的实践与探索 南溪县政府副县长 韩诚 南溪县有长江岸线39.5公里,黄沙河14公里,有船乡镇9个,有船库区3个,有各类船舶418艘,各类渡口签单点6个,货运码头5个,宜宾......

    供电分公司文化立企,文化强企的探索与实践

    文章标题:供电分公司文化立企,文化强企的探索与实践山西省电力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推进会汇报材料对接强企文化坚持人本管理构建德能和谐创建名牌企业供电分公司在向现代化......

    点与对策浅HVZ析刑事立HVZ案监督的难

    浅析刑事立案监督的难点与对策 一、关于刑事立案监督的意义 立案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报案、控告、举报和犯罪人的自首等方面的材料进行审查,判明是否有犯罪......

    找准症结创新机制破解难题--对建立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新机制的探索与思考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让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村党员是广大农民的中坚力量,在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