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制作税务案件询问笔录六法(共)
-制作税务案件询问笔录六法
询问笔录是指税务稽查人员在税务执法中,对当事人、证人或知情人进行调查时所作的记录。询问笔录做得好,有利于正确、顺利地处理案件,否则会节外生技,造成工作被动。据此,笔者试将稽查工作中实际操作方法归纳整理如下,与税务同仁作一商讨。
一、了解案情,拟定提纲。稽查人员在询问开始前,应有充分的准备,要详细了解案情
和被询问人的特点,拟定询问提纲。询问当事人要单独进行,同时要有记录人。
二、注意方式,语言要规范。如首问一般规范为:“我们是是某国税局稽查的工作人员,今天依法向你了解有关涉税事宜,你要如实回答,说假话、做伪证、是要负法律责任的。你听清楚了吗?”询问结束一般应规范为:“以上所述是否属实,有无虚假?”
三、态度诚恳耐心细致。稽查人员要善于与证人沟通,谈话中既要宣讲政策,提高证人的思想认识,也要注意方式,把握好轻重缓急,使证人如实讲出涉及案件的全部情况。
四、敏锐观察,弄清真相。稽查人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对当事人谈话中流露出的破绽
要紧紧抓住,以此为突破口,直至案件真相大白。
五、客观全面,不断章取义。制作笔录应当客观、全面地记明当事人陈述的内容,特别
是有关案件的重要情节,不管是有利于或是不利于当事人的,都应当尽可能地按照他的原话或原意记载清楚,客观地加以反映,不能断章取义。
六、签名画押,注重日期。询问结束后,被询问人要在笔录的末行下签注:以上笔录看
过,和我说的一样。“,然后签名,签注询问日期,用右手指在首页姓名上,笔录面码上、记录中补充和更正的地方,末页签名处画押。询问人和记录人也要在笔录上签名,并注明年月日。
第二篇:制作税务案件询问笔录七法
制作税务案件询问笔录“七法”
询问笔录是指税务稽查人员在税务执法中,对当事人、证人或知情人进行调查时所作的记录。询问笔录做得好,好的询问笔录有利于进一步挖掘案件线索、固定事实证据,有利于正确、顺利地处理案件。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试将稽查工作中实际操作方法归纳整理如下,与税务同仁作一商讨。
一、是熟悉案情,拟定提纲。稽查人员在询问开始前,必须熟悉案情,了解被询问人的相关情况,拟定询问提纲。询问当事人要单独进行,同时要有记录人。
二、注意方式,语言要规范。如首问一般规范为:“我们是某国税局稽查局的稽查人员,我叫某某,他叫某某,这是我们的税务检查证,今天我们找你了解有关涉税事宜,希望你如实回答,你所说的一切都应承担法律责任,你听清楚了吗?”
三、是密切配合,协调一致。稽查人员要密切配合。询问人员和记录人员对问什么、怎么问以及询问、记录的速度要配合默契。当询问人员有遗漏时,记录人员要适时予以补充提示;当记录人员记得慢些时,询问人员也要适当放慢询问速度,使记录人员跟得上节拍。
四、态度诚恳,耐心细致。稽查人员要善于与证人沟通,谈话中既要宣讲政策,提高证人的思想认识,也要注意方式,把握好轻重缓急,使证人如实讲出涉及案件的全部情况。
五、敏锐观察,弄清真相。稽查人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对当事人谈话中流露出的破绽要紧紧抓住,以此为突破口,直至案件真相大白。
六、客观全面,不断章取义。制作笔录应当客观、全面地记明当事人陈述的内容,特别是有关案件的重要情节,不管是有利于或是不利于当事人的,都应当尽可能地按照他的原话或原意记载清楚,客观地加以反映,不能断章取义。
七、签名画押,注重日期。询问完毕,笔录应交当事人核对,当事人没有阅读能力的,要向其宣读。如笔录有遗漏或者差错,应允许当事人提出补充或改正,笔录核对无误后,应签注“本记录我已看过(或已向我宣读过),与我讲的一致”。然后签名,签注询问日期,用右手指在首页姓名上,笔录面码上、记录中补充和更正的地方,末页签名处画押。
信丰县局稽查局
刘晓忠
第三篇:浅谈规范制作海事询问笔录
浅谈规范制作海事询问笔录
《水运管理》:浅谈规范制作《海事(交通)询问笔录》 作者:郭伟明
时间:2006-04-13 15:24
分类:未分类标签: 未分类
在日常行政执法中,特别是在“一事三政”综合执法中,我们执法人员必须注重依法收集或由当事人、证人及代理人依法提出的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即法律规定证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一条规定,证据的种类分七种:书证、物证…………,《交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第十五条第二款也作了相应规定。在执法工作中,证人证言包括行政相对人(当事人)、举报人和旁证人员等直接或间接涉案人员关于违法事实的证言,主要是通过制作《海事(交通)询问笔录》的方式,从而完成我们执法人员需要收集的一项重要证据。在实际操作上,制作一份完整的能作为合法证据的《询问笔录》,必须遵守《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和《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的有关规定,同时应当符合《交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的关于《询问笔录》的格式要求,在具体制作时,我们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一、出示证件,告知权责
《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七条第一款规定“行政机关在调查或者进行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应当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证件。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应当如实回答询问,并协助调查或者检查,不得阻挠。询问或者检查应当制作笔录。”《交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第十六条第一项也作了相应规定。因此参与询问的执法人员必须有两人以上,其中一人可兼作记录人,在询问开始时,首先必须主动出示执法证件亮明身份,并告知被询问人具有的权利和相关的法律责任。这一部分应该以书面的形式明白无误地写在《询问笔录》格式文书的填空部分之后和问答部分之前,并由被询问人回答确认。在许多存档的《询问笔录》中,笔者发现我们的执法人员都是以“问”的形式来告知,笔者认为直接以“告知”的形式更加符合法律的要求,例如:“告知:我们是XX海事局(港航局)的执法人员,这是我们的执法证件,姓名、号码XXXXXXXXXX(要注意“一事三政”的执法主体、执法证件、执法文书相一致),请你查看,你有申请要求执法人员回避的权利。现就XX船XX情况向你调查,你应当如实回答,不得夸大和隐瞒事实,作伪证是要负法律责任的。”
在实际的《询问笔录》中,这一段告知内容有两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一是告知被询问人有申辩、陈述(甚至听证)的权利;二是使用如“涉嫌XX违法行为”等的具有一定利诱或胁迫性的语句。
关于第一个问题,可能会产生两个方面的误区。其一,告知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甚至听证)的权利,对应着行政处罚的决定,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的有关规定,在当事人的违法事实查明后、决定作出行政处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的权利,如果经调查后违法事实不清楚的,不给予行政处罚,行政机关就没有必要告知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的权利,当事人也应该没有必要进行陈述和申辩。因此,在违法事实的调查过程中,告知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甚至听证)的权利,提前启动这一告知程序,存在着违法事实尚未查清就决定给予行政处罚的嫌疑。其二,这一告知内容还对应着处罚的幅度,根据《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交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第二十五条作了比较具体的规定,给予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证照和海事机构一万元以上的行政处罚,当事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因此,在违法事实的调查过程中,告知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甚至听证)的权利,显然存在着违法事实尚未查清就已经决定了处罚幅度的嫌疑。根据《交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第二十条的规定,海事(交通)执法的格式文书中,仅在《海事(交通)违法行为通知书》中才能出现这一告知内容,因此,笔者认为,在实施行政处罚的过程中,应当按照法定的程序告知当事人相关的权利和义务。
关于第二个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五十七条第三项规定:“以利诱、欺诈、胁迫、暴力等不正当手段不能作为定案依据。”象“涉嫌XX违法行为”这些语句,就笔者个人的观点,严格地讲对当事人具有一定的利诱、胁迫成分,使《询问笔录》作为合法证据的效力可能会受到质疑。其实,上述提到的“涉嫌XX违法行为”,换一种说法,通过询问和调查,完全可以得到相同的效果,例如“涉嫌超载”改用“装载情况”、“涉嫌船员配备不足”改用“船员配备情况”等,笔者认为应该同样能说明问题,希望大家共同探讨。
二、认真填空,仔细核对
实际执法中,在完成了口头告知后,就马上进行填空,填写《询问笔录》格式文书上已经设定的时间、询问地点、被询问人及单位和地址、询问人、记录人等空格,除了结束时间的空格外,必须及时、准确填写,不能出现丝毫差错,在填写被询问人的姓名、年龄时,应当仔细查验身份证、船员证书等合法有效的证件,防止填错姓名和年龄,要是填错了姓名(包括同音字),《询问笔录》的合法性就会受到质疑,甚至无效,而被询问人的年龄是其是否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重要标志,毫无疑问,民事行为能力受限制的人,所作的证言显然是难以采信的,《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七十一条第一项有相应的规定,特别是被询问人是当事人时,《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五条作了明确规定“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责令监护人加以管教;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制作完成后,还应当仔细核对本部分内容,并填上结束时间。
三、紧扣主题,查明事实
在完成上面的两步工作后,就进入涉嫌违法的事实调查,执法人员要讲究取证技巧,相互之间要密切配合,有默契,从哪问,怎么问,怎样记录才客观、公正等,事先应该考虑成熟,做到胸有成竹,执法人员问的每句话,都要做到慎之又慎,不能授人以柄。在询问中应注意了解被询问人的基本情况,违法事实发生的时间、情节、手段、主观故意与否以及结果等。对于被询问人所提供的每一事实或情节,应记明来源,对证人提供的书证、物证,要在记录中反映并记明来源。在重要的、关键的时候,每个字、每个标点都不能有错,应尽可能地记录得原汁原味。根据目前我们所查处的违法案件来看,一般情况下,执法人员都是有所准备的,即行政相对人的违法行为基本是确定的某一违法行为,例如执法人员在现场检查中发现的船舶涉嫌超载运输、船员配备不足等常见的违法行为,以及群众举报的改建船舶、未经检验航行等的违法行为,执法人员有充足的时间做好准备,对违法行为的性质和处罚的方式在调查时就已经有一个基本的观点或立场,因此我们在调查取证时就要围绕这一立场,进行合法的取证,为下一步的处罚工作提供确凿的事实证据,在此要特别注意我们已经确定的没收违法收入或其他的处罚幅度,这是因为在实际执法工作中,我们常常需要考虑行政相对人的实际情况(包括经济承受能力),以及我们的执法难度,例如,对某一违法营运并有若干万元营运收入的船舶进行调查处理,综合各种因素,认为没收违法收入一万元比较合理,并能便于执行(要是能没收全部违法收入当然更加理想),在制作《询问笔录》时,当事人只要能承认除去营运成本后有略多于一万元的违法收入就可以了,并要求其提供相应的凭证,这样已经达到了我们取证的目的,这时,执法人员就要注意,防止一直追问下去,让其承认有更多的甚至数万元的违法收入,这样反而会给我们的行政处罚工作造成困难,因为在极大多数行政法规中,对于没收违法收入,行政机关是没有自由裁量权的,擅自减免没收违法收入的行为,依据《行政处罚法》第五十五条和第六十二条的有关规定,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和执法人员就有可能承担法律和行政的责任,所以,类似于这样的情况,在作询问笔录时,事先就应该考虑周全,始终围绕我们事先已经确定的意图,恰到好处地取得相应的证据。在记录时,记录的内容必须是客观真实的,不能将执法人员或被询问人的推断记录在《询问笔录》中,并应当尽最大可能保持被询问人的原意,在使用文字上,数字要具体化,必须用肯定、确定的语句,不能出现“大概”“可能”“也许”等不确定的语句,并且被询问人的回答必须是使用第一人称的称呼,使用的记录工具必须是钢笔等,不能使用圆珠笔、铅笔等,在书写错误需要更改时,必须使用直线划除,并保证被删除的文字仍能清晰可见。在询问时,还应当注重被询问人提供的没有违法的证据,如因船体漏水造成的超载、因抢险救灾造成的轻微违法行为等,必要时,执法人员应当主动要求行政相对人提供这方面的证据,这样,根据《证据问题》第五十九条的规定……当事人能够提供没有违法或应当依法从轻处罚的证据,那当然是好事,因为我们并不希望当事人违法,但是我们要求了,当事人没有提供,那样,万一进入诉讼程序后,这方面的责任就完全由当事人一方承担了,其在诉讼中提供的没有违法或要求从轻处罚的证据将是无效的。
四、宣传法规,晓之以理
在制作《询问笔录》的过程中,执法人员应始终坚持宣传法规,把对当事人的询问当作一堂法规教育课来进行,使当事人在接受询问的同时,结合因违法行为引发的事故案例的剖析,使其明白违法、违章航行、运输等行为的危害性,违法行为害人害己,影响家庭和睦和幸福,促使当事人加深对法规的了解,能树立起应有的法制观念,配合调查,主动承认并改正违法行为,心服口服地接受处罚,这样,不仅体现了我们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宗旨,还达到了我们处罚违法行为是为了最大程度地杜绝违法行为的目的,为创建有序的水运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询问过程中,为防止出现僵局,执法人员可以短暂地和被询问人聊聊天、拉拉家常等,以改变可能比较紧张的气氛,帮助比较胆小或比较拘谨被询问人放松心情,以便更好地配合调查,但这些内容就没有必要进行记录。对于被询问人不予配合,百般抵懒违法事实,甚至个别有威胁、辱骂执法人员的情况时,要沉着冷静,切不可先乱了自家方寸,此时,执
法人员应当分析原因,抓住实质问题,寻找突破口,突出重点,待气氛有所缓和时,可以,明确告诉其利害关系和不予配合应该承担的法律后果,说出的话应当掷地有声,具有一种敲山镇虎的震摄力,打开被询问人的口,然后乘胜追击,获取我们需要的证据材料,当然,我们敲山镇虎、加重语气的一些有一定胁迫性的话,是不能记录在《询问笔录》上的,否则,作为证据的《询问笔录》是否具有证明效力将受到质疑,这一点在前文已作分析。
五、程序合法,证据确凿
在《询问笔录》制作过程中直至完成后,执法人员必须至始至终遵守法定的程序,在询问时,应当有两名以上执法人员对被询问人单独询问,《询问笔录》应当场制作,不能事后补作。对在不同时间多次询问的,应分别制作询问笔录,不得事后在同一个笔录上修改或补充。询问结束后,应将《询问笔录》交给被询问人核对,对没有阅读能力的,应向其宣读。如被询问人认为笔录有遗漏或差错,应允许其补充或更正。对于修改过的笔录,应当由被询问人在改动处押印。被询问人认为笔录无误后,要在笔录每页签名和押印。在《询问笔录》最后一页应由被询问人注明“笔录经本人过目(或已向本人宣读),记录属实(或与本人所述一致)”。当事人拒绝签名的,执法人员应在《询问笔录》最后一页注明原因,并请其他在场人员签名作证。最后,询问人、记录人要签署日期并签名,记录人签名可以由其中一名询问人代签。这样,《询问笔录》中所记载的违法事实,将为行政处罚的顺利实施提供确凿的证据。总之,制作《询问笔录》的过程,是执法人宣传法规的过程,也是当事人接受法规教育、改正违法行为的过程。执法人员必须根据有关法规的要求,把《询问笔录》制作得有条有理,思路清晰,将违法行为的来龙去脉搞得一清二楚。一切调查手段包括制作《询问笔录》的最终目的是查清违法事实,为行政处罚的实施提供合法证据,《询问笔录》作为行政处罚的事实依据之一,其实质是能足以证明违法事实的客观存在。
第四篇:案件六
案件六
1、如何应对的问题。
面对橘农利益受损,柑橘产业面临严重挑战的严峻形势,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做好沟通协调,抽调精干力量联合组成应急处置小组,进行果断处置,以人为本,务必想方设法扩大柑橘销售,尽最大努力减轻农民损失,迅速缓解危机,确保橘农的最大利益。
一、采取的措施
(一)及时向上汇报,争取上级重视与支持
在发生橘农利益受损的情况应及时向上级详细汇报柑橘滞销、橘农受损情况。请求上级采取紧急措施,消除负面影响,最大限度维护橘农利益,保护柑橘产业。会同主流新闻媒体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进一步加大正面宣传力度。联合各级各有关部门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强果品疫情防控,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二)加强组织协调,确保应对有序
“蛆柑”事件发生并对常德柑橘销售造成冲击后,第一时间内启动了柑橘促销应急预案,制定了四项柑橘促销对策:一是加大正面宣传力度,积极推介常德市柑橘产品;二是加大检验检疫力度,坚决杜绝虫果上市;是加大柑橘销售和流通环境整治力度,确保农产品绿色通道;四是以政府名义迅速起草下发做好柑橘促售工作的通知,要求公安交警部门全力配合,开辟柑橘运输车辆绿色通道,保障全市柑橘运销畅通无阻。深入主产县调研柑橘产销情况,与橘农座谈,研究促销方案,强调要健全销售网络,完善经营方式,搞好食品加工,确保柑橘产业做大做强。召集宣传、农业等有关部门和柑橘加工企业负责人协调应对工作,重点就做好柑橘销售、储存、运输、加工进行安排部署,动员加工企业满负荷生产,扩大就地消化柑橘能力,出台了对柑橘销售大户给予奖励的政策。深入到企业调研柑橘加工销售情况,帮助解决具体问题。柑橘主产区石门县成立了柑橘销售调运指挥部,负责掌握全县柑橘购销动态,协调解决柑橘调运工作中出现的各类矛盾和问题;
(三)重视舆论宣传,树立正面形象
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国家有影响的新闻单位进行进行了全面、客观的采访报道,消除负面影响,为柑橘营造一个相对良好的外部销售环境。
(四)积极拓展市场,加大促销力度
主要领导亲率促销队伍,前往推销柑橘,并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向这些主销区的消费者作出承诺,让市民放心食用常德柑橘,还派出专门促销队伍赴西北、华北等主销区帮助橘农拓展市场。与此同时,常德市委、市政府组织力量深入
1柑橘收购市场,主动加强与各橘商老板的沟通,坚定他们的信心,千方百计稳住橘商。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发布销售信息,加快了柑橘销售进度。可举办柑橘交易会、柑橘节等形式,进一步扩大柑橘销售渠道,(五)强化检验检疫,严把柑橘质量
下发文件,要求全市植保检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等部门迅速行动,严格执行柑橘准出和市场准人制度,加大对上市柑橘的检验检疫力度,对石门县、桃源县等几个柑橘主产区进行全面普查检测,坚决杜绝虫果上市。常德市农业局还派出专家组深入各柑橘主产县、乡镇了解柑橘大实蝇疫情,为橘农进行技术指导和科技培训。市县植保人员也纷纷下到各地橘园开展上门服务,实行产地检疫,发放产地检验证明,在县乡各柑橘流通市场和运输路口设专人专岗,进行严格的调运检疫,确保上市柑橘优质安全。
二、几点启示
这次应对处置“蛆柑”事件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在以后应对处置突发事件工作中值得借鉴。
一是将“以人为本”的原则贯穿突发事件应对处置的始终。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是政府应急处置的首要任务。常德市委、市政府在应对处置“蛆柑”事件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危机处置原则,以尽最大努力保护橘农利益,确保群众生命健康为终极目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常德市委、市政府领导亲自带队主动出击重夺外销市场,到要求本地食品加工企业满负荷生产,扩大就地消化能力,从开展“进村人户间计于民”活动,到制定政策扶持橘农自救,从组织专家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科技培训,到严格实行产地检疫,坚决杜绝虫果上市,时时体现了亲民爱民的情怀,处处彰显了民本民生的理念。
二是快速反应,抓住关键,牢牢把握处置主动权。突发事件应对中需要领导者当机立断,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作出决策反应,同时准确识别、抓住关键点,总揽整个事件处置全局,牢牢把握应对主动权。“蛆柑”事件发生后,常德市委、市政府在第一时间快速作出反应,迅速召开会议,下发文件,进行了紧急部署;成立了柑橘产销指挥部,启动柑橘促销应急预案;调动各方面力量,全力协同应对;加强调度协调,全面落实各项应对措施。在应对处置过程中,抓准了“恢复信心、激活市场”这个关键环节进行工作部署,重点抓了争取中央媒体支持和恢复主销区市场信心两个关键点的工作。中央媒体宣传的强势性和主销区市场的拉动力在较短的时间内重树了消费者的信心,扭转了常德市柑橘销售的颓势。围绕关键环节,常德市委、市政府又部署落实了开辟柑橘运输车辆绿色通道,强化检验检疫,加大对橘农的技术指导和培训等措施,使整个应对处置工作忙而有序,重点突出。
三是畅通信息,正确引导舆论。信息报告渠道畅通及时与否和传递信息高低,直接影响到政府对突发性事件的应对处置。及时准确地发布信息,正确引导舆论,有利于应急工作的有效开展,有利于社会和人心的稳定。“蛆柑”事件发生后,常德市委、市政府及时向国务院、国家部委和湖南省委、省政府报告,引起了国家部委和省领导的极大关注和支持帮助;同时,迅速向主流新闻媒体进行了情况通报。国家农业部及时作出了反应,各大新闻媒体纷纷对常德市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从正面进行了报道,发布了大量真实信息,减少了各种猜测、传言,消除了人们的恐慌心理,让社会公众充分了解了常德市应对“蛆柑”事件的系列措施。在这次“蛆柑”事件处置过程中,我们始终站在了信息前沿,占住了舆论制高点,对消除社会公众恐慌,重树消费者信心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是协调行动,多方联动,形成强大合力。整合和调动社会资源,共同应对突发事件,有助于形成应急处置的合力和有效处置突发事件,符合政府加强与社会的合作互助,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应急事务管理的要求。面对突如其来的“蛆柑”事件,我们争取到了国家部委和湖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得到了主流新闻媒体和主销区党委、政府的鼎力相助,为应对处置工作创造了有利的外部大环境。常德市委、市政府领导决心坚定,目标一致,形成了高效有力的组织指挥中枢。常德市直相关部门和主产区责任明确,协调行动,建立起了跨部门跨地区密切合作的联动工作机制。出台救援政策,支持鼓励橘农自救,主动加强与外地橘商的沟通,重新树立他们的信心,形成政府与社会公众协调互动的良性关系,建立起一种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互动的合作性的应急管理机制。
一是成立了以农业局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应急领导小组,并对全县所有橘园和销售市场进行了一次全面排查,没有发现柑橘大实蝇。二是加强宣传,让广大消费者明白,新干县没有柑橘大实蝇,消除消费者的顾虑。三是在网上发布产销信息,及时让各地商家了解新干县柑橘供应情况。四是积极从一些柑橘大户和柑橘销售大户处搜集柑橘销售信息,再传递到其他果农,让果农们互通销售渠道。五是加强对柑橘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支持,进一步拓展柑橘销售渠道。六是充分发挥柑橘专业合作社的优势,以创建品牌、立足国内超市销售网络的有利条件,拓展市场,如新干县好甜爽柑桔专业合作社已与吉安国光连锁超市签订协议,就柑橘销售专柜、创建“欣甜”蜜橘品牌进行合作,并通过对果品洗果、打蜡、分级、在果品上贴商标等措施提高蜜橘商品性,同时也可追溯产品来源,让消费者放心食用“欣甜”蜜橘。七是聘请江西省检疫专家、江西省植保植检局检疫科宋建辉科长专程来到新干,举办植物检疫技术培训班,对各乡镇场分管农业领导、县市场管理局负责人、乡镇农技站全体工作人员、集贸市场果蔬经销商等传授植物检疫知识,并就有害生物的传授途径、危害特点、综合防控等检疫知识进行了详细讲解。通过培训,提高人们对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的认识,了解它们的严重危害性,通过人们的共同努力,坚决把检疫性有害生物拒之门外。八是加强对柑橘采后的橘园生产管理及越冬防冻工作的技术指导,引导橘农从长远眼光看待目前的境况,提高橘农对橘园管理的积极性,预防因四川广元柑橘大实蝇事件而影响来年果园失管或管理不到位、柑橘产业滑坡现象出现。
第五篇:如何制作一份完整的具有证明效力的询问笔录
如何制作一份完整的具有证明效力的询问笔录,应当注意五个要点:
一、介绍身份,出示证件。
询问当事人时,办案人员应当事先向当事人介绍身份,出示证件。并应当将此过程详细地记录在询问笔录中。《行政处罚法》第37条:“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应当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证件。”《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44条第四项规定:“对行政执法人员的身份的合法性有异议的,原告可以要求相关行政执法人员作为证人出庭作证。”如果办案人员的介绍身份、出示证件等过程记录在询问笔录上,经被询问人签字认可后,就不会再有什么异议了。
二、仔细填空,认真核对。
这个“空”就是询问笔录格式中已经设定的“时间、地点、询问人、记录人、被询问人……”,这一部分除“至__时__分”留待询问结束时填写外,其他部分都必须及时、准确填写。应注意的是被询问人的姓名和年龄。
三、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要尽快使被询问人了解办案人员的来意,不要转弯抹角,让人家半天不知我们想干什么。无论何种情况,都必须告诉被询问人:调查什么,应当怎么做。同时,让被询问人知道,提供真实情况的义务和不如实提供情况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
四、有条不紊,顺藤摸瓜。
进入涉嫌违法事实调查时,最主要的是办案人员的取证技巧。首先是办案人员之间要密切配合。从哪问,怎么问,怎样记录才客观、公正
等要有默契。比如说,有些经验丰富的办案人员为防止出现僵局,在询问过程中时有“聊天”、“拉家常”等;在被询问人“话匣子”打开时,要温而不火,乘胜追击;当被询问人不予配合,甚至个别有抵触情绪时,要以静制动,如果因被询问人暴躁我们就跟着发脾气、说大话,扬言要将人家怎样,那不仅影响调查的顺利进行,而且作为证据的询问笔录是否具有证明效力将成为问号。
五、自始自终,履行程序。
询问笔录允许当事人提出修改、补充,经核对无误后,由当事人逐页签名或盖章。当事人拒绝签名或者盖章的,办案人员应当在笔录上注明情况。”根据以上要求和规定做好了,有补充和修改的部分也让被询问人签字或盖章、按手印认可,再将首页格式文书中“至__时__分”填实,才算履行了询问笔录制作的全部法定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