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写童话的六种方法
写童话的六种方法
序言:童话是按照儿童心理特点和需要,在实际生活的基础上,通过幻想,用拟人化的手法创作出来的故事。现把有关写童话的知识送给大家。
一、童话的种类
1、拟人化童话。把动植物或世上没有生命的东西,当作人来写,使它有了生命、言行和情感。例如:《丑小鸭》
2、人物童话。即用普通人作为主人公的童话。不过。童话中的人物的行为有明显的夸张和想象。例如:《皇帝的新装》
3、超人化童话。故事的主人公是超自然的幻想出来的。例如:《神者仁龟》、《蓝精灵》等。
4、知识性童话。这种童话是以严格的科学理论和实践为依据,把科学知识和神奇的科学世界用童话故事表现出来。例如:《小蝌蚪找妈妈》。
二、童话的特点
1、丰富的幻想。童话常常通过幻想来反应社会生活,让读者在从不平凡的奇异的童话世界看到人与人之间的生活链接。从而激励人们为争取美好的生活而斗争。幻想是童话的主要特征。幻想的基础是现实生活。
2、拟人化的手法。童话需要用拟人的手法,让作品中的动植物或其他无生命物都披上的人的外衣,赋予它们人的思想感情,让它们像人一样地生活,具有人的不同的性格。例如:《群鸟学艺》
3、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童话故事情节有头有尾,离奇曲折,内容浅显而意义深刻,能引人入胜。例如:《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4、形象广泛而又自由。童话中塑造的形象非常广泛自由,连人在内,上至日月星晨,风霜雨雪,下至鸟兽虫鱼,花草树木,世间万物,无所不包,都可能成为有思想,有情感,有性格的人物。
5、语言简练、朴实、鲜明、优美。
三、写童话的步骤
1、确定中心思想,根据中心思想选择材料。
2、确定写作内容。
3、选择合适的写作方法。
4、写作
5、修改
四、写童话的方法
1、夸张法:夸张法就是把故事情节,人物的行为,性格品质都夸张到极点。
2、象征法:童话中的人物形象,是通过幻想和现实相结合的独特方法塑造出来的。这就是象征法。
3、拟人法:拟人法就是把非人的东西人格化,赋予人的思想感情、行为和语言的能力。运用拟人法要注意所拟物要保持自身的某些特点。比如:《小壁虎借尾巴》要保持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能力的特点。
4、反复法:反复法就是反复写某一人物活动或某一事件。但是,不能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要像深秋的雨,一场雨一场寒,一次比一次寒,自然而然地到了冬天那样,一次比一次深刻,自然地把事情推到结尾。
5、循环法:循环法就是所写的事情经过不断地发展变化,最后又回到起点的一种写法,就像圆规画圆,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原点。例如:《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第二篇:课程导入六种方法
课程导入六种方法
课程导入六种方法: 1.温故知新法
通过复习已有知识,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温故要做到关联性、启发性,问题可从易到难。例子:【初中语文】——春
思路:先请学生联系所学习的古诗,再联系实际春天的景象;示范:同学们上课,请坐。我们学过的古诗中有哪些是描写春的呢?哦,我听到这位同学说: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又听到那位同学说: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同学们说得非常好,看来大家的古诗积累非常丰富。但大家说的都是绝句,容量有限。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散文《春》,描写的场景可多了,有山、有水、有树等,我们一起探究作者是怎样描绘春的?大家记忆中的春天又有哪些景象呢?好,让我们一起进入春的世界。.故事、寓言导入法
例子:【初中历史】——商鞅变法
思路:通过商鞅赏金立威的故事引入主人公;示范:同学们,在古代我国有一位改革家,在推行变法前,担心人民不信任。就在集市的南门伫立一个三丈高的立杆,下令说:谁能这杆搬到北门,赏钱十斤。人们感到很奇怪,只是观望,没人去搬。这位改革家就下令增加赏金,这时就有一个人把杆搬到了北门,获得了赏金。大家想一想这位改革家是谁呢?好,我听到同学说:是商鞅。正确,看来历史知识很丰富。那他为什么这样做呢?同学说:是为了让人们信任他。那为什么要让人们信任他呢?其实从长远来看是为树立威望,给变法做准备。那么,今天我们就走进那段历史,进一步认识商鞅及其变法。.名言俗语导入法
例子:【幼儿音乐】——动物猜谜歌
更多相关信息点击查看湖北中公教育
思路:从日常用品出发,语调语音听起来活泼;示范:同学们,我们今天来猜谜语好不好呀?看谁猜的又快又准,好不好呀?听好哦,远看像座山,近看不是山,上边水直流,下边有人走。谁知道这是什么呀?这位同学说:不知道,没见过。那给大家提示下,是生活用品,下雨时可用到,是什么呢?有同学回答出来了:说是伞。非常好,真聪明,这么快就猜到了!看样子大家都喜欢猜谜语,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谜语的歌曲吧,边听边学。
4.时政类导入法
注意:要注意时效性、选材新颖。
例子:【小学信息技术】——如何优化计算机 思路:从家用电脑发生蓝屏现象引入;示范:同学们,老师昨天在家用计算机时,发现电脑蓝屏了,大家说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位同学说:是屏幕坏了。但屏幕坏了一般不是蓝屏,那是什么问题呢?有同学说:是软件坏了。那软件坏了是一个系统问题,而修电脑时往往重装系统,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所以大家会按照系统吗?看到大家摇头了,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重装系统?如何优化计算机? 5.游戏竞赛活动导入
适用情况:适用于低学段,要简洁有效。例子:【小学体育】——下压式传接棒 思路:采用接力棒比赛形式;示范:上课前,老师想跟大家玩个游戏。同学们分成五个小组,来场接力跑比赛,看看哪个小组跑得最快?好不好呀?好的,现在划分小组,开始比赛。比赛结束了,有的小组很快,有的小组很慢。大家想想有什么方法可以提高速度呢?这位同学说:“缩短时间”那如何缩短时间呢?同学说:“传棒更快,时间更短”。对,这位同学说到传棒时间更短,这是一个重要方法。那怎样才能减少传棒时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下压式传接棒。
更多相关信息点击查看湖北中公教育.实验导入
适用情况:理科常用,注意安全有效,演示规范。例子:【初中化学】——燃烧与灭火
思路:做实验烧不化的手绢,在中间穿插注意安全;示范:同学们上课,老师问大家一个问题,手绢被火点着会什么样?有同学说:会被烧坏,还有说:会烧黑。老师今天有一条神奇的手绢,不会被烧坏,大家信不信呢?不信,就好好看下老师做的实验。这有一个酒精灯,我现在点燃它,然后用镊子夹起手绢,放在上面烧。如果自己动手就要注意:第一,有家长陪伴,第二,要注意安全;开始燃烧了,请注意观察,手绢烧着了吗?烧着了。那烧坏了吗?请前面的同学看下。没有,好像里面不会被烧坏。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大家想不想弄清原因?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就会知道缘由了。
以上为课程导入六种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相关信息点击查看湖北中公教育
第三篇:六种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
六种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
1、语序不对
(1)我国棉花的生产,现在已经自给有余。(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应改为“生产的棉花”)
(2)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的交谈。(多层状语语序不当,表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中心语,应改为“热情的同他交谈”)
(3)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词语的前后顺序排列不当,“深刻说明”应照应“理论”,“详细的规定”应照应“政策”。)
2、搭配不当
(1)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主谓搭配不当,“月光”不会发出声响。)
(2)她拍摄完这部影片,就宣布正式退出演员生涯。(动宾搭配不当,“生涯”不能“退出”)
(3)这是一次竞争激烈的考试,非用十分的努力才能战胜其他竞争者。(关联词搭配不当,“非”与“才能”不能配合使用。)
3、成分残缺或赘余
(1)鲁迅先生在斗争中创造了杂文,成了文学艺术中的奇葩。(缺主语,将“创造了”改为“创造的”)
(2)他就主动参与社会灾害性事故处理,化解风险,安定社会生活的责任。(缺谓语,在“参与”前加上“承担”)
(3)只要有勤奋、肯吃苦,什么样的难题都难不倒你。(缺宾语,在“肯吃苦”后加上“的决心”)
(4)其余这是过虑的想法。(多余,“虑”就是想,可删去“的想法”)
4、结构混乱
(1)止咳祛痰片,它里面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的。(应该是“主要成分是……”或“是由……配制而成”,两种格式或选用一个)
(2)你可知道,要出版一本译作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以后,才能与读者见面的。(把“要出版……的努力”和“一本译作……见面的”两句话揉在一块儿说了,只能选一句说)
5、表意不明
(1)局长、副局长和其他局领导出席了这次表彰会。(其他局领导是本局领导还是别局的领导,不明确)
(2)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是“巴勒斯坦游击队进攻以色列”,还是“以色列进攻巴勒斯坦游击队”,不清楚)
6、不合逻辑
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是“幸免”,就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死难者”中的“一个”呢?
二、修改病句的基本方法
1、了解病句的几种常见类型,特别是《考试说明》中指出的6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要熟悉改病句的常规方法。
2、修改病句的目的是为了使句子表达准确,语句明白无误。修改病句时,必须保留原意,不可改走样了。
一走进西湖公园,就看到公园里彩旗飘扬,歌声嘹亮。
这个句子犯的是搭配不当的毛病,“彩旗飘扬”可以看到,“歌声嘹亮”却看不到。修改这个病句时,不能因为搭配不当就把“歌声嘹亮”删去,因为整个句子是要从两个方面来表现公园的热闹非凡的,删去“歌声嘹亮”就把句子的原意给改了。这个句子可以改成“一走进西湖公园,就看到彩旗飘扬,听到歌声嘹亮”。
3、从语法角度入手,抓住句子主干。无论是单句、复句,抓住了句子主干,也就抓住了句子的基本意思,在改病句时有利于保留原意。抓住主干时要注意辨认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是否有成分残缺,主谓、动宾搭配不当等毛病,要先予以改正。
粮库主任的失职,使40吨小麦霉烂变质。上级领导为了严肃法纪,决定给他行政记过处分,并赔偿部分经济损失。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上级领导……决定……并赔偿……”显然有悖整个句子的意思,“赔偿”的人应该是失职的粮库主任,而不是上级领导。应在“赔偿”前面加上“责令他”。
4、从词法角度入手,看看句子的修饰语同中心语的搭配是否恰当,句子的实词、虚词的运用是否恰当。
语文课下课后,黄晓静交给老师二篇课外完成的作文。
这个句子中数词运用不当,应把“二”改成“两”。如不说“二张桌子”“二盏灯”,而说“两张桌子”“两盏灯”。
5、从逻辑事理入手。中学课文虽没有章节专门介绍逻辑知识,但在修改病句时却常需要一定的逻辑知识。平时应注意掌握一些基本的逻辑知识。有些句子在逻辑上出现毛病,修改时就要从逻辑角度加以考虑。
第四篇:六种激励方法
学习导航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 了解管理激励的原理;
● 明白激励的作用及其发生的途径; ● 正确区分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 学会如何有效利用公平理论和期望理论。
管理激励的六大原理
一、管理人性假设
在管理学理论中,激励离不开基本的人性假设。在实践中,管理者之所以更多地采用关怀和严格控制的方式,与最基本的人性假设有紧密关系。
1.不同的人性假设理论
著名管理心理学家雪恩(Edgar·H·Schein)把人划分为四种类型: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复杂的人和自我实现的人。美国管理心理学家麦格雷戈(Douglas McGregor)提出的X理论和Y理论,如图1所示。中国在传统儒家文化的熏陶下,也对人性作了早期假设。
图1 人性假设的X理论和Y理论
X理论
该理论的人性假设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一般人均对工作具有天性的厌恶,只要可能,便会规避工作。第二,由于人类具有不喜欢工作的本性,故大多数人必须予以强制、控制、监督,给以惩罚的威胁,促使向着达成组织目标的方向努力。
第三,一般人都宁愿受人监督,喜规避责任,志向不大,但求生活安全。
麦格雷戈认为所提出的人性假定,既有肯定的一面,也有相当的保留态度,是一种平凡大众的基本假定。
Y理论
该理论的人性假定包括六个方面:
第一,每个人都愿意勤奋向上,因此在工作中消耗体力与智力是极其自然的事情。第二,外力的控制及惩罚的威胁并非是促使人朝向组织目标努力的唯一方法,人为了达成其本身已经承诺的目标,会自觉进行“自我督导”和“自我控制”。
第三,人对于目标的承诺,只是针对于达成目标后产生一定的报酬。第四,只要情况适当,一般人不但能学会承担责任,而且能争取责任。
第五,以高度的想象力、智力和创造力解决组织上各项问题的能力,是大多数人均拥有的能力,而非少数人所独具的能力。
第六,在现代产业生活中,常人的智慧潜能仅有一部分可以得到利用。X理论和Y理论的假定都是动态的,指出了人的成长和发展的可能。
中国传统理论
人之初,性本善。在孔孟文化的影响下,中国在很早就有了对人性的界定: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由此可以看出,古人对于人性的假定是性本善的,之所以有圣人和庸人之分,就在于社会的教化,教育和社会的熏陶,使得每个人成长的轨迹有所不同。儒家学派非常强调教育,认为教育方式的不同使人最终获得的成就有很大差异。
人之初,性本恶。荀子认为,人之初,性本恶,要经过严格的控制制度进行管理,压制人性恶的一面,将善良的一面表现出来。韩非子也认为应当讲究严格的法制,通过制度和军队控制人的恶性。
人之初,善恶两端有。西汉的杨雄认为,人的本性既不是善也不是恶,而是善恶两端都有。随着人的不断成长,善恶两端会同时发展。因此,人在不同的情境会表现出不一样的本性,此时应当像顺水推舟一样,抑恶扬善,让人的善性表现出来。
2.管理方式的选择
无论是性善论、性恶论,还是善恶各执一端,不管是X理论还是Y理论,都没有形成人性假设的定论,但是并不影响对管理方法的运用。
“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方法
无论是治国还是管理企业,最常用的都是“胡萝卜加大棒”的简单方法。根据Y理论,人性本善,用胡萝卜加以引导即可;X理论又认为,人性本恶,需要采取“大棒”的方式加强管理。之所以不同领导者的管理方式达到的效果相去甚远,根本区别就在于在把握使用管理方式的时机有差别,管理者应该选择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对适合的对象采取合适的方法。人性的假设
在选择管理方式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性假设,不同的人性假设会影响最终的管理措施。
【案例】
Y理论风格的研发主管
一家大型IT企业招聘研发部门主管,人力资源部门调研发现,在研发团队里,领导更多的是起到沟通协调作用,团队更多时候需要一种宽松和随和的工作环境,需要创意和创新,严格流程制度和惩罚措施的管理方式不利于员工的积极性发挥,也很难产生好的管理绩效。因此,在研发团队的管理中,应当更多考虑选择符合Y理论管理风格的管理者。
二、强化理论
在日常员工管理实践中,经常采用的奖励和惩罚方式都是基于强化理论的。奖励的目的是期望员工做得更好,可以有进一步发挥;实行惩罚的目的,以杜绝类似错误的出现。
要点提示
使用强化理论应注意: ① 适时强化; ② 适度强化; ③ 合理间隔; ④ 避免偏差。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使用强化理论应当注意如下问题:
1.适时强化
强化的时间要选择恰当。进行正强化(奖励)的时间不能太早,会让员工觉得奖励来得太容易,起不到强化作用;选择的时间太晚,会让员工觉得奖励和自己的工作业绩没有联系,无法建立一种行为和激励的心理关系,同样起不到强化的作用。2.适度强化
强化的程度要选择适当。在强化过程中,管理者要了解员工的心理底线,强化的量不能太少,如果奖励的量没有达到员工的心理底线,就起不了质的作用,很难达到激励或者惩罚的效果;强化是一个连续过程,如果强化的量太大,会给后续的强化造成负面影响。
3.合理间隔
强化时间间隔要合适。最好的时间间隔是在两次强化之间的波浪能够形成连续性,起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员工的前次奖励效能发挥完全前就进行第二次奖励,能使员工一直处于被激励状态中。
4.避免偏差
强化时尽量避免偏差出现。在管理的实践中,设想和实际往往都是有一定差距的,因此,很难保证每次强化都有适当的效果。
【案例】
“想”与“说”都要做
一位妈妈带着三岁的儿子在草地上玩,草地就在一条马路的旁边,马路上不时有自行车和汽车通过。妈妈和熟人聊天,儿子放在草坪上玩皮球。不一会儿,小孩把皮球踢到马路上了,他赶快跑去捡。妈妈一看,吓了一跳,赶紧冲过去,把小孩抱起来就照屁股打了几下,然后捡起球,把小孩抱回草坪上,告诉他不要再去马路上,就又和熟人聊天去了。不一会儿,小孩儿又把皮球踢到了马路上,又跑到马路上去捡球。妈妈一看出了一身冷汗,赶紧跑过去,啪啪就是几下,又把小孩儿抱回草坪上,放在那玩儿,然后继续聊天了。不一会儿,同样的事情又发生了,小孩儿又将皮球踢到了马路上。这时,小孩没有再直接冲到马路上,而是先看看妈妈是不是在看他。
不难想象,这位妈妈第一次打小孩的本意是让孩子知道马路上很危险,但是小孩学会的却是如何避免妈妈的惩罚。事实上,这位家长在给孩子惩罚后,还应该告诉孩子惩罚是让他懂得不应该到马路上去捡球,而不是为了打他,从而避免产生强化的误差。
在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者给下属的惩罚或者扣除奖金的措施并没有带来什么效果,反而让下属学会如何避免惩罚。这就要求管理者在实施强化的过程中明确要强化的目的,并且让下属清楚采取强化措施的原因。
三、双因素理论
1.区分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双因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Frederick Hertzberg)提出的,是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理论的简称。该理论认为,激发人动机的因素有两类:一类为保健因素,另一类为激励因素。
保健因素
保健因素又称为维持因素,没有激励人的作用,但却带有预防性,可以保持人的积极性、维持工作现状。就像给果树喷洒农药,不能帮助果树和水果的成长,只能起到保健的作用;也像保健品,只能强身健体,不能治病。企业政策、工资水平、工作环境、福利和安全等,皆属于此类因素。
在企业管理中,保健因素可以防止员工产生不满的状态,但是不会提供动力去激励员工。
【案例】
“保健”的奖金
某家企业,员工的工资单上有奖金一项,每个人都是45元。这本来是一项激励措施,但是由于给每个人的都是一样,没有任何级别和职位差别,就起不到激励作用,只能起到让员工满意的作用。如果这个奖金取消,员工就会心理不痛快,将这种不满意表达出来。此时的奖金就只起到保健因素的作用。
激励因素
激励因素是影响人们工作的内在因素,其本质为注重工作本身的内容,以此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人们的进取心,激发人们做出最好的表现。
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都可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只是其影响的程度不同而已。
2.防止激励因素的反面作用
【案例】
为企业减负
在中国企业改革的进程中,很重要的过程就是减轻企业包袱,由于以前的国企多是企业办社会,都有自己的子弟学校和幼儿园等机构,在企业改制过程中,要将这部分包袱从企业剥离,由政府管理。在这些企业里,“幼儿园”也就是保健因素。在国外,日本的松下和索尼也为职工提供了幼儿园,但是却是激励因素,因为日本人对企业的定位就是赚钱,企业没有为职工提供幼儿园的义务。
同样是幼儿园,在不同的情景下就会由激励因素变为保健因素,失去激励的作用,这是应当引起管理者深思的问题。
3.将保健因素转化为激励因素
在维持保健因素的基础上,应当尽可能促进其转化为激励因素。
【案例】
老总巧计渡危机
一家1999年新创业的公司选择了一个很不错的行业进入,由于进入时机和发展策略恰当,连续数年发展很好,从1999年50人发展到了2003年的200人,1999年员工年底领到了3000元奖金,到了2002年,180人的企业每人发了6000元奖金。
2003年,公司遇到了发展的问题陷入经营困境,眼看到了年底,财务科的账上还没有准备好给员工发奖金的钱。后来,凑的钱也只够每人发3000元奖金,公司领导觉得这样不仅不会起到激励作用,可能还会招致一片骂声,该怎么办呢?老总就想到了一个办法。
距离年关放假还有10天,老总找了一个人到他的办公室谈心,副总进来时,老总就交待这人先坐一会儿,等一下再聊。老总跟副总进里间,虚掩上门,这人就在外面听到副总说银行答应的流动贷款不给了,本来要拿这笔钱发奖金的,这下就困难了,没钱发年终奖了,提议不发年终奖了,而老总也没有给出答复,只说再商量商量。到中午的时候,全公司就传遍了不发年终奖了,大家都在发牢骚和抱怨,但是都不敢找老总确认,因为毕竟还是传闻。
又过了五天,公司里的士气已经很低落了,大家都不愿工作了。这时老总又找了另一位爱打听小道消息的人,如法炮制,将准备裁员1/3渡过难关的消息刻意透露给他。本来死气沉沉的公司又变得闹哄哄,虽然说不发年终奖很不痛快,但是谁都不愿在年前被裁掉,于是又都互相打听看谁最有可能被裁员。
等到放假前一天,公司召开了全体职工会议,由副总亲自发言,澄清了谣言,向大家介绍了公司目前的困境,告诉大家公司不会裁员。又要求部门副经理以上人员留下。大家一听不裁员了,终于心安了。最后经理、副经理们兴冲冲地向大家宣布到财务处领奖金,每人3000元。可想而知,大家有多高兴。
3000元充分发挥了年终奖的作用,老总的妙计将本来只是保健因素的3000元奖金成功地转变为激励因素。
先不论本案例的真实性,从激励因素转换的角度考虑,可以看出,保健因素转变为激励因素,在企业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四、期望理论
期望理论是一种过程型的激励理论,由佛隆(V·H·Vroom)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人的固定要求决定了他的行为、行为方式。
1.期望理论公式
期望理论可以用下列公式表示:
激励的效果=∑效价×期望值
效价是指个人对其所从事的工作和所要达到的目标的估价。期望值也叫期望概率,在日常生活中,人往往根据过去的经验来判断一定行为能够导致某种结果或者满足某种需要的可能性。对某个目标,如果估计完全可能实现,概率为最大(值为1);反之,如果估计完全不可能实现时,概率为最小(值为0)。
2.激励效果评定
激励的效果的大小取决于受激励者心目中的效价,就是其对目标价值的评估值和其认为实现目标的概率值的乘积。
【案例】
激励也要脚踏实地
一家汽车销售公司出台了一个措施,就是在2004年如果有人的销售额超过了500万元,就奖励一辆吉利豪情,价值4万元。在一年多的实践中,公司发现这个激励措施并没有什么效果。究其原因,一是从2000年以来就没有哪个员工的销售额突破过400万元,达到目标的概率太小,二是有的员工基本都开的是尼桑档次的小车,与此相比,一辆吉利豪情的效价太低了。目标实现的概率太小,效价也不大,激励的效果自然很低。
针对此种情况,公司高层调整了奖励措施:任意员工的销售额突破400万元,年终就奖励一辆宝马车;销售额在350万元到400万元之间的奖励帕萨特一部;销售额在300万元到350万元之间的奖励桑塔纳3000一部;如果达到200万元,就可以得到吉利豪情一部。这一新政策立马引起员工的兴趣,2010年的前10名都觉得自己有机会一搏,因为他们去年的销售额基本都在350万元到380万元之间,都是有机会达到400万元的,目标可行。另外宝马的诱惑力还是蛮大的,也就是效价很大。这样的激励措施明显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况且这种分层激励的方式使得获益面更宽,形成了全员参与的盛况。
很明显,新的激励措施之所以得到欢迎,就是因为真正做到了和员工的需求挂钩。在激励的过程中,无论是奖励还是惩罚,管理者都要清楚该激励措施在员工心目中的效价,期望值有多高,只有这样,才能使措施更加符合实际情况,从而取得最好的激励效果。
五、公平理论
公平理论是由美国的管理心理学家亚当斯(J·S·Adams)提出的,主要是为了解决报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
1.比较的类型
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人们都喜欢和别人比较。比较包括两种情况:一是纵向比较,自己同自己的过去进行比较,看看现在的状况是否比之前有进步;二是横向比较,与自己条件相当的人比较,看看投入和收益是否均衡,不均衡就会产生不公平感和内疚。
2.不公平是一种常态
大多数的情况下,人们更多的是进行横向比较,由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智模式,会按照自己的思路考虑问题,总觉得自己是对的,一旦发现自己的投入和收益与对方相比有差距,就会立刻产生不公平感。
【案例】
不能比“我”强
一公司招聘大学本科毕业生,基本待遇是月薪6000元,外带一居室的房子。进入公司的毕业生们都很高兴,因为与其他同学相比,这样的待遇是打着灯笼都难找,所以在工作中也是兢兢业业,不敢出任何差错。
到了第二年,公司又招人了,这次开的底薪更高,达到7000元,还能分到两居室的房子。这个消息一传开,之前进公司的大学生立马炸开了锅,心里极度不平衡,这些新来的人凭什么多得这么多利益,房子大、钱还多,并且学校名气还不太大,于是就去找老总诉苦。如果加薪顺利,可能还可以平稳情绪,如果没能加薪,工作热情就会大受影响,也不会再像以前那样辛勤和认真。
在企业里面,经常会涉及类似于案例中提到的不公平问题,这种现象是没有办法消除的。每个人都渴望自己能处在公平的状态,但是在现实的工作、生活中,不公平才是一种常态,根本就不可能做到完全的公平。
对于管理者而言,可以通过公正的态度和处事方式,做到程序公正和结果公正,最大限度降低不公平的因素的影响。
六、目标和情景激励
在管理的过程中,目标和情景是非常重要的。
要点提示
在对人的管理中,管理者应做到: ① 为下属设定目标;
② 细化目标,设定情景状态。
1.目标是动力
人的动力很大程度上源于目标,如果没有目标,就会像无头苍蝇,无法辨明方向,没有动力。当然,只有目标是不够的,管理者在对下属进行激励的过程中,还应当为其设定一定的情景,让其知道如何去实现目标,给下属激励。管理者应当首先为其设定目标,其次将目标细化,一步一步实现。如果下属清楚地了解了目标所处的情景,就会处在一种主动状态,更利于工作的顺利进行。
2.情景是前提
很多司机开车的时候不会晕车,坐车却会晕车,究其原因,在开车的过程中,司机处于主动和积极的状态,能够随时把握路面的情况;而坐车的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同样道理,坐在车前排的人很少晕车,主要原因就是能够看到路面的情况,在心里都有一个准备的提前量;而坐在后排的就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只能是随着车子的颠簸因而更容易晕车。这些情况都表明,不了解情景,就会造成被动的局面,从而影响到工作、生活的质量。
3.目标情景相结合
当管理者既给下属制定目标,又设定情景状态的时候,激励的效果就会大大增加,下属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明显增强。管理者要善于把目标进行细化,最好是过程化和给出相应结果,要避免只看重结果而不注重过程。
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把结果性的内容变成过程化步骤,也会大大增加激励效果。例如,实行工资卡后,一般情况下领取薪水很少能拿到现钱,如果偶尔用现金发工资,让员工从数钱的过程中体会喜悦和高兴,将会大大增强发工资的作用。
第五篇:少儿英语教学的六种方法
少儿英语教学的六种方法
原文地址:http://www.haoyingyu.net/children/oral/910.html 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针对少儿年龄特点,少儿英语教学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针对少儿年龄特点、兴趣爱好选择教学内容
少儿3--6岁的这一年龄阶段,为学前期,学前期是少儿语言发展和身心等其他方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少儿英语教学的内容可选择少儿感兴趣的主题,由近及远,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其内容可包括:动物、玩具、颜色、数字、食物等等,可先在小班3---4岁年龄段教简单的单词,再提升到中班4--6岁的年龄段进行简单的口语教学,如先学习Pear(梨子)、Cat(小猫)、Banana(香蕉)等单词读音后,再由易至难,提升至短语及口语对话:Give me a pear,please!(请给我一个梨子)、It is a dog(它是一只小狗),让少儿在这一年龄段中得到适宜的阶段性学习。
二、让英语教学充满趣味性
游戏是少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少儿年龄特点及爱玩的天性,教师可有针对性地、灵活地将—些新颖、有趣的游戏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英语游戏、歌曲、童谣、绘画等多种形式动静结合,激发少儿想学英语、喜欢英语的兴趣。如:学习颜色单词。让参加游戏的学生头戴一种颜色的头饰。两位学生碰面用“Yellow yellow/Blue blue……,you are mine…”猜拳,错误者必须做正确者的“小尾巴”。游戏继续进行,最后成为长龙的“头头”者为游戏的胜利者。这样,将趣味性融人教学中,让少儿高兴地投入到游戏中的同时,既学到了口语的交流对话,又培养了少儿开朗的性格和主动团结他人的品格。
三、打破传统的母语原则
在英语教学中,用母语教外语是当前比较常用的教学方法,但这种方法使少儿在用英语时,往往先要在脑子里进行一道翻译程序,这样,少儿听说英语就跟不上正常的语速,影响其英语水平的提高,如“西瓜”用英语怎么说?少儿在理解英语时都先介入汉语,所以,教师应尽量使用英语来教学,借助手势、表情、动作、情景帮助少儿理解,并坚持同样的手段,使少儿习惯这些手势加英语的意思。
四、及时纠正少儿的语言错误,并进行表扬鼓励
少儿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由于少儿的发音器官发育不够完善,听觉的分辨能力 和发音器官的调节能力都比较弱,还常常不能掌握某些音的发音方法,因而产生语言错误是很自然现象,有时口形不对,有时发音不准。在教学过程中,当少儿出现错误时,教师不要重复少儿的错误,不要给予强化,以免引起少儿错误的模仿,也不能直接打断少儿思路,苛求纠正语言错误,应该细心观察,找出导致语言错误的原因,用委婉、间接的方式启发少儿自己来区别发音的正确与错误,及时纠正口误,鼓励少儿大胆发音,而平时教师也应多表扬,多鼓励少儿,让少儿体验成功带来的愉悦,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五、注重趣味性,将复习贯穿于一日教学活动中
不管什么人学英语,学过之后不复习就会忘记,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在学过之后,及时让他们复习。通过复习,既提高少儿听觉的感受能力,使之辨别出语音的细小变化,区别正确和错误的发音,又训练少儿发音器官的协调性,经过复习让少儿掌握单词的发音,同时可将随机提问、师生问答、角色表演、游戏等多种有趣味的形式,贯穿于复习中,以减少复习的机械与乏味。比如:复习Dog(狗)cat(猫)Duck(鸭子)Monkey(猴子)等单词时,可开展游戏活动,如将少儿眼睛蒙上,从装有卡片的盒子里摸出一张,教师让其他少儿看后,模仿所画动物的叫声,让蒙眼睛的少儿猜,比比谁猜对的最多,让少儿在进行游戏的同时也复习了所学单词。
六、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培养
少儿在少儿获得的多数知识和技能与他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让少儿说出使他感兴趣的事物的单词(教师可适当个别指导),如:吃饭时说出碗、菜的单词,课外活动时启发少儿说出周围事物的名称,将随机教育渗透到教学中。但是少儿的认读能力与口语水平各不相同,有的能大胆发音读词,有的则不敢张口发音,这就要求教师对于能力较弱的少儿,多一些关心和亲近,有意地请他们发言,创设情境,鼓励他们大胆发音,而对于能力较强的少儿,可以向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如请他们领读儿歌,领唱童谣,为大家表演英语情景剧等。
总之,英语教学必须遵循少儿语言学习的规律,注重少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并开展具有针对性、趣味性的英语教学活动,让少儿真正积极地参与到活泼、生动的英语学习中来,体会到学习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