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国际反垄断政策协调的可行途径
文章标题:论国际反垄断政策协调的可行途径
摘要:建立国际反垄断政策协调体制的尝试主要是由欧盟和美国推动的,欧盟希望整合国际反垄断法律并在WTO范围内执行,而美国则希望组成一个国际竞争网络(ICN)作为多边合作平台。而根据两个途径设计的规划来看,很难分辨哪一个途径更加适合、更节约成本。通过比较,可以发现WTO和ICN途径
之间同时又是互补的,这将导致两个体制的长期共存。
关键词:世界贸易组织;国际竞争网络;反垄断
(一)国际反垄断政策协调的背景
反垄断政策(竞争政策)是市场经济国家为保护和促进市场竞争而实施的一项基本经济政策。反垄断政策的核心目标是通过保护和促进市场竞争[1],确保竞争机制在相关市场发挥作用,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增进消费者福利。依照WTO的贸易与竞争专家组及多数成员方的观点,“反垄断政策”是“反垄断法律与措施”的统称,其体现可以是综合反垄断法、含反垄断规则的部门法规或私有化政策等。关于反垄断政策的典型规定是为处理各种反竞争惯例(包括固定价、瓜分市场或共享市场、串通投标与其他卡特尔安排、滥用垄断地位或垄断、限制竞争的合并、排除新竞争者进入市场的供应者与分销者之间的纵向协议以及虚假广告等)提供救济。绝大多数的WTO成员方认为,反垄断政策的基础是通过约束各种反竞争的企业行为以保护和促进竞争性的市场结构与行为,从而使市场机制功能最大化;反垄断政策的核心目的则是在竞争者之间提供平等的竞争机会和竞争条件,改善资源分配,促进经济效率和提高消费者福利。虽然就反垄断政策进行国际合作的呼声早已有之,国际社会也进行了大量的努力,但由于各国利益难以调和,迄今未产生有关反垄断政策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多边协议,甚至尚未举行有关竞争政策的多边谈判,竞争政策到目前为止还是一国的国内政策。
(二)国际反垄断政策协调的两种路径选择
目前,反垄断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如联合国贸发会议、WTO、OECD)的重视。除上述国际组织外,成立于2001年10月25日的国际竞争网络(ICN)是目前在竞争领域非常活跃的国际组织,它是由美国发起的国际组织,虽然没有固定的场所,但在竞争领域影响很大,ICN每年召开年会,各国竞争主管机关就各国面临的问题进行行交流并就竞争执法的国际合作问题进行对话。美国司法部和联邦贸易委员会都是ICN的成员[2]。反垄断立法的国际化和执法的国际化,以及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都要求我国必须时刻关注国际反垄断发展的新动向,加强反垄断的国际合作。
最近的国际反垄断政策体制的尝试主要是由欧盟和美国推动的,欧盟希望整合国际反垄断法律并在WTO范围内执行,而美国则希望组成一个国际竞争网络(ICN)作为多边合作平台。目前,两个建立国际反托拉斯体制的途径都在积极的开展。因此,有必要对这两个途径进行比较分析,具体从外部性内化、机构问题和可行性、协议/执行能力、监管效率、有效竞争保护、冲突解决手段以及应对环境变化能力等方面对WTO和ICN的国际反垄断行为进行比较。
(三)两种路径选择的可行性与可接受性的比较
比较WTO和ICN作为国际反垄断政策体制的途径时,人们应该首先考虑二者各自的可行性和适宜性。反垄断的目标其实很明确,那就是使国际福利最大化[3],因此应该考虑到各国总是追求使本国利益和福利最大化的政策,因此,国际竞争政策体制的形成实际上可以用“囚徒困境”模型来概括(Budzinski,2004)。另外,反垄断政策应该具备公平性和非排他性(ICPAC,2000)。WTO是一个具有良好声誉的国际性组织,它的运行有很高的透明度,同时遵守非歧视性原则。WTO的职责是消除贸易壁垒和竞争限制,并解决贸易纠纷。由于WTO具备完整的管理机制,WTO无疑是一个整合国际反垄断政策体制的合适机构(Tarullo,2000;Fox,2003)。然而贸易和竞争政策之间并不是互补关系,一个关注贸易问题的组织并不一定适合解决竞争限制问题。因此,只要竞争限制对自由贸易产生影响,就只能通过执行限制性的国际竞争规则来解决[4]。同时应该看到,WTO的贸易委员会最擅长消除贸易限制性行为,而不是调查秘密的反竞争行为。因此,有必要组建一个由竞争政策专家组成的部门,但这需要很多努力和费用(Janow,2003;Tarullo,2000)。由于存在时间很短,ICN并不具备丰富的处理国际问题的经验,也不拥有WTO那么高的声誉,但它是一个快速成长的国际组织,拥有很多优秀的竞争问题专家和学者,国际声望也越来越高(Janow,2003)。它的成立是为了解决国际竞争冲突,具有专业化处理国际竞争问题的优势。因为其特有的非正式性和非限制性特征,竞争机构更愿意在ICN内参与讨论和合作(Pons,2003;Todino,2003)。但它的非限制性特征同时也是处理国际问题的最大缺点。在WTO内部可以通过限制性原则使国际竞争政策国际化,从而最大化国际福利,然而ICN却不能改变各国对本国市场和福利的关注。
处理国际竞争问题需要得到竞争机构、政府、非政府组织和其他世界范围内协会的支持和接受(Graham,2003)。美国并不支持通过WTO整合国际竞争标准,发展中国家也担心得不到公平对待而不支持这种途径。即使WTO建立国际竞争政策体制被接受,仍有很多问题和挑战需要面对(Pons,2003)。竞争原则要求所有成员的承诺,因此可能会使一些竞争机构的权力和国家利益受到限制,这使得一致赞同很难达成。另外,很多发展中国家对他们的权利能否得到很好保障仍存在疑问,担心协议会让跨国公司很容易进入国内市场,而自己同其他国家竞争的能力得不到加强。ICN受到政府的支持,因为它不强迫要求把各国的竞争机构转化成国际性竞争机构。作为一个国际性网络,各种各样的竞争机构自愿集中在一起同专家讨论国际竞争问题,寻找非限制性建议,同时又不会削弱成员的自主权,ICN被认为是最好的选择。WTO和ICN在世界范围内有很多成员,帮助发展中国家引入竞争法律,参与他们的组织。但就发展中国家而言,ICN更受青睐,从坎昆会议中发展中国家否决新加坡议题这件事上就可以看到发展中国家对WTO的怀疑。然而,ICN应保证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在项目计划中能够很好的考虑,而不受发达国家的剥削,否则发展中国家是不愿意参加这个网络的。
(四)两种路径选择的效率、执行力以及冲突协调方面的比较
由于单边或双边措施因平行调查、对立制裁、信息非对称会导致效率损失,国际协调的方式可以减少这些问题,从而降低交易和管理成本。由于WTO最终朝着统一的国际竞争法律努力,包括对最低准则的共识和WTO原则的使用,过程可能更透明些。另外,WTO的限制性协议,包括非歧视性原则和监督会使各国无法保证本国利益,从而大大减少国际竞争问题方面的分歧和冲突。总体来讲,程序效率的提高是WTO途径的主要保证,但在一致原则基础上建立的框架体系往往导致无效率,尤其是原则无法达到WTO途径的要求更是如此。从而对国际竞争的保护就变得不如一开始那样有效(Davison&Johnson,2002)。ICN网络内反托拉斯机构之间关于国际竞争问题的不断合作和互动可以提高效率,不同竞争机构互相保持接触,可以保证程序的连续性和和谐性。这样的协作可以降低管理成本,同时使公司不必承担多边司法评价所带来的成本。ICN在成员之间搜集和分发相关数据,通过不同竞争机构之间透明度的提高和信息非对称、交易成本的降低来提高效率(Budzinski,2004)。但是,各国不愿遵守协议或执行协调程序使得无效会继续存在,尤其是存在截然不同的法律或政策利益时更是这样。因此,仅有和谐统一的程序是不能产生预期效果的。
为了控制竞争限制和避免冲突,各国竞争政策应该相互配合。达成关于国际竞争问题和问题一致的看法需要公平、持续的协商,这样才能形成完善的规则。并且,国际竞争政策体制必须有权力执行这样的规则(Graham,2003)。由于固有的背景,WTO在引导协商和执行规则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同时对于执行约束性规则的专注使得WTO很适合组织国际竞争规则的协商,保证成员的执行。而且,WTO的立法能力可以保证成员执行,保护国际竞争(Graham,2003;Pons,2003)。但WTO途径会遇到很多阻力,跟ICN相比这是个很大的缺点。各国竞争机构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主权,去遵守与本国法律不同的程序和实质性标准。如果遵守具有限制性的国际竞争法律,从受到国际竞争政策体制的监管得到的收益一定要大于自主权丧失的成本。由于WTO关于国际竞争政策的协商是一种战略上的讨价还价,产生的结果也不会是最首选的目标,对最低标准的承诺在面对国际竞争问题时也是不足的。ICN遵循另一个达成反托拉斯协议的战略,即政策协调。竞争机构讨论反托拉斯问题,在ICN内部提供建议,分享经验。除了程序和实质性差别,连续互动可以形成“竞争原则的软集中”。当比较和分析不同的反托拉斯政策时,国际最佳原则可以作为决定的基准和尺度。把控制和执行权力留给反托拉斯机构可以提高反托拉斯机构的参与热情,也可以提高国际竞争法协商和执行的可行性(Graham,2003)。与WTO相比,ICN的最大缺点是没有权力执行限制性原则。尽管一致的竞争原则可以通过最佳行为准则和来自别国参与的压力实现,但无法保证成员的执行,因为竞争机构依靠政府影响力而不是司法力量。
当出现涉及几个国家的竞争问题时,冲突就有可能因为理解、文化和利益的不同而产生。因此,管理国际反托拉斯的组织或网络应该有能力解决司法权问题,这需要解决纠纷和冲突的特殊程序或机制(Budzinski,2004)。由于工作与国际贸易问题和冲突相关,WTO具备成功、可信地解决纠纷的机构,也可以用来处理竞争纠纷。WTO解决纠纷的能力很强,人们公认纠纷解决很公平也很合法。WTO可以利用解决贸易纠纷和处理不同裁决的经验(Fox,2003)。而对于反托拉斯案例,WTO进入了全新的领域,也同样是毫无经验的。为了使正式的纠纷解决体系有效工作,应该执行跨国竞争规则。此外,逐渐统一竞争法律程序会简化司法冲突的解决过程(Tarullo,2000;Schonwveld,2003)。ICN是一个非正式网络,参与国的主权保持完整,不是正式的纠纷解决体系。通过竞争机构之间的预期、互信、合作互动、意见交换,有效解决潜在冲突。除了非正式性,该过程可以为冲突的解决提供很多潜在可能,这也得到现代经济理论的支持。因对反托拉斯案例理解不同而产生的冲突会减少。但是,由于ICN的自愿承诺特征,严重的冲突几乎不可能得到解决,而严重的冲突往往由于规则的根本性不同或国家利益的不同而产生的(Budzinski,2004)。
(五)两种路径选择的适用性及发展趋势
在一个动态环境中,创新和变革会不断挑战现有的管理体制。对于反托拉斯政策来讲,有两个层面的根本变革:(1)反竞争的实践演进:反托拉斯政策产生的环境在不断变化、演进,这是一个没有止境的内生性推动过程。竞争性的商业活动充满创造和革新,包括反竞争模式的革新或创新。由于竞争机构和法律制定者无法全面预测未来反竞争行为和协议,竞争机构体系应该有很强的反应能力,即对新挑战迅速地做出回应,以应对创新性商业活动对竞争的限制;(2)理论演进:科学的进步会产生新的竞争理论,并对现有理论进行评价,人类无法预测什么时候才具备有关竞争的终极认识。因此,当今的最佳准则也仅仅是暂时性的,或当前最适合的准则,将随着新认识的形成不断受到挑战。也就是该体系必须在理论创新上保持开放。总而言之,适用性是对一个可持续的国际竞争政策体制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演化要求(Budzinski,2003)。ICN的最佳行为准则为改进反托拉斯体制的竞争效率提供了一个工具,网络内部对不同准则的系统性分析和比较性评价提高了透明度,从而可以找到最佳的行为准则,产生一个机构化的动态变革体系。作为信息媒介,ICN必须弥补信息不足和非对称,否则就会对跨越司法权限的竞争尺度造成影响。WTO途径目标在长期内从上而下建立一个世界范围内的竞争规则。在多哈宣言中高度重视的分散要素只是一个对抗更集中化体制的途径,为了引入一个软约束性质的政策统一[5]。WTO当局面对不断演化的反托拉斯环境能否始终保持必要的灵活性仍值得怀疑。然而,仔细思考ICN的特征和反托拉斯实践的竞争尺度也难免让人产生疑问。机构多样化在ICN长期计划中所扮演的脚色有点模糊,当前世界范围内反托拉斯实践的多样性的确被认为有助于形成最佳实践准则。然而,一旦确定了最佳实践准则,各成员应该采用,也就是结束了反托拉斯实践多样性。尽管现有反托拉斯多样性被认为是有利的,未来的反托拉斯多样性会受到削弱。结果,竞争性因素在ICN框架中的国际反托拉斯里没有可持续的必要
两种建立国际反托拉斯机构的途径,即WTO和ICN之间目前也产生了竞争,这种竞争也适合反托拉斯实践的机构竞争的讨论。这样的竞争是有利的,因为竞争可以发现两种途径各自的优点和缺点,从而有助于发现更好的途径。竞争性的选择过程比纯学术过程更有效率,因为可以发现实践方面的预期前景和局限性,而这在纯学术讨论下无法预见。另外,对抗性的学术争论可以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可以对两种途径进行效率方面的比较分析。然而,也存在一些相反观点,首先,通过两种途径建立国际反托拉斯体制是一种资源浪费。ICN和WTO工作组中的职能机构是平行的,等于同时进行两个一样的过程,重要资源在起诉反竞争行为或其他公共职能时被浪费,对纳税人来说都是不合理的。另外,同时有两个选择会降低本来积极追求一个途径所具有的执著、意志和承诺。因此,竞争途径会延长有效国际反托拉斯体制的形成和执行过程。总的来讲,竞争途径的缺点会抵消可能的优点。对于体制设计的两种途径的竞争也存在理论问题。如果竞争是选择建立国际反托拉斯体制的最优途径,那么就应当有一个规则来监管这个竞争过程。然而,两种途径的竞争原则会再一次要求更高等级的竞争以保证能选择出最适合的体制设计途径,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无限的竞争和规则循环。人们必须在过程中的某个环节经过商讨停下来。因此,把注意力集中在为国际竞争提供保护,暂停两个体制设计的途径之间的竞争才是最合理的。换个角度看,WTO和ICN途径之间是互补的,这将导致两个体制的长期共存。然而,根据两个途径设计的规划来看,很难分辨哪一个途径更加适合,更会节约成本,从某种角度讲,WTO和ICN途径又是对抗的。
《论国际反垄断政策协调的可行途径》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论国际反垄断政策协调的可行途径。
第二篇:论反垄断与经济民主发展与协调
公
司诉 讼
理由
是什么?
论反垄断与经济民主
论反垄断与经济民主
作 者
朱春燕
摘 要:
经济民主以经济自由和经济平等为主要内容,要求市场参与者自由竞争和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日益激烈,垄断不可避免地产生,为了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和健康发展,反垄断对于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是非常必要的。反垄断以经济民主在市场领域的要求和体现作为其主要内容,经济民主需要反垄断的规制,反垄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经济民主,反垄断与经济民主是对立统一的。关键词: 垄断 反垄断 经济民主 对立统一
一、垄断及反垄断的主要内容
在经济学领域,垄断是指少数大公司、企业或者若干企业的联合独占生产和市场。它们控制一个甚至几个生产部门的生产和流通,在该部门的经济活动中取得统治地位,操纵这些部门产品的销售价格和某些生产资料的购买价格,以保证获取高额的垄断利润。
在法律领域,垄断是在市场运行过程中,限制和排斥或控制自由竞争和公平竞争的,具有违法性和社会危险性特征的一种经济行为。具体而言:
(一)垄断是一种排斥和控制竞争活动的经济力量,这是垄断最基本的性质。
所谓排斥,是指在一定的交易领域内,垄断者使其他企业公司和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难以正常进行,从而把他们从市场上驱逐出去的行为。所谓控制,是指垄断者对其他企业公司和经济组织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约束,剥夺他
1们在经济活动中的自由竞争的行为。垄断的排斥和控制力量,给竞争者进入市场造成困难,所以垄断必然削弱竞争的火力和效率。从这一角度讲,垄断是自由竞争的对立物,是自由竞争和经济民主的否定和破坏力量。
(二)垄断代表的是一种根据某种共同利益而联合起来的社会力量,是一种有组织的联合力量。
垄断者往往采取合谋性协议,形成协议垄断的垄断形式,安排和协同行动,形成联合力量,对局外企业和中小企业的经济活动加以限制,以实现其稳定的经济统治。
(三)垄断者谋取经济利益,是依靠对市场的操纵和独占实现的。
垄断者通过滥用市场有利地位和过度集中的经济力量,以独占或操纵市场,形成滥用经济优势地位的垄断形式,获取高额利润。垄断利润的存在加深了社会财富和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并且妨碍资源的合理配置,严重影响市场经济功能的发挥和健康发展,削弱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垄断以市场的独占地位为标志,它的弊病显而易见,它排除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和公平竞争,为了市场的有序运行和健康发展,反垄断势在必行。“反垄断是对市场上可能产生的垄断进行控制,以及对市场上现有的垄断进行监督,防止它们滥用市场支配地位。”①(王保树:《经济法原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225页)针对垄断以上的三个特征和性质,反垄断的主要内容是,第一是禁止卡特尔,即禁止企业通过订立协议的方式而排除和限制其他竞争者;第二是控制企业合并,即对企业的合并和联合进行一定的限制,以防止某些企业通过合并来限制排斥其他竞争者;第三是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力量,“企业在竞争中通过合法方式取得了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原则上可以与其他企业相同的方式参与经济交往。即是说,它们有权要求交易自由,特别是合同自由。然而,如果它们滥用其市场支配地位,实施反竞争的行为方式,那就是滥用了这种自由。私法自由的合法基础是竞争,如果竞争被排除了,自由就失去了其合法性。”①(王保树:《经济法原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238页)因此,禁止企业滥用其市场支配地位当然成为反垄断的主要内容之一,这被称为反垄断法的三大支柱之一。
当然,如果行政主体滥用和超越行政权利,限制、妨碍或排斥市场竞争者,包括不适当地参与市场交易,破坏公平竞争,也包括在行使规制市场职能时不适当地限制市场主体的自主经营,相对上述的经济性垄断,这种限制行为被称为行政性垄断。行政性垄断必然侵害了市场主体的合法经营权,也必然破坏民主统一的市场经济。为
了市场经济的统一和经济民主,反垄断的主要内容也当然应该包括行政性垄断。
二、经济民主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市场经济的就是竞争性经济。没有竞争,市场就没有活力。竞争机制崇尚“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即竞争会淘汰失败者,壮大优胜者,从而导致企业经济力趋于集中在某些优胜的大企业手中。但是,“如果少数人手中的经济实力显著集中,它便具有威胁民主社会的危险性。”②([美] 科恩:《论民主》,聂崇信等译,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第118页)可实行市场经济必然会产生企业经济力的集中,这就需要运用民主的方法、民主的原则来对企业的这种经济力集中加以制约。“如在经济领域内民主受到排斥,在其他领域内民主会更易于受到限制或排斥。”③(应克复:《西方民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593页)于是,市场经济对民主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民主由政治领域向非政治领域延伸。换言之,经济的民主化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本质上市场经济就是民主经济。可是,何为经济民主?
“经济民主是民主从政治领域向非政治领域延伸,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④(漆多俊主编:《经济法论丛》,中国方正出版社,1999年版,第579页)在政治领域,“少数服从多数,并保护少数”是民主的基本内涵。其中,“少数服从多数”建立在自由表达意见的基础上,“保护少数”意味着平等对待,可以说,自由和平等是民主的两大支柱。美国李普森教授也认为,民主程度就是尽可能使其人民同时获得更多的自由和最多的平等的政治制度。自由是民主的积极方面,体现着民主化的程度。民主化程度越高,自由的享有也就愈充分;平等是民主的消极方面,它说明自由并不是不受限制的,在享受自由的时候不得牺牲他人的平等。同样,经济民主也以经济自由和经济平等为其主要内容,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经济自由是指竞争者在市场经济中的经济活动不受他人强制,但是在每个市场参与者都只顾及无限的追求自己利益时,优胜劣汰,企业经济力将会过度地集中在某些优胜的大企业手中,完全的自由便会导致市场秩序的混乱,因此经济平等的存在就顺应而出。在尊重自由竞争的同时对其进行一定的限制,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不得损害他人的平等利益,以此来限制企业经济力量的过度集中和维持有序的市场秩序。因此,经济民主是发生在经济领域的民主,它既强调市场经济对竞争者自由竞争的保护,又对经济力过度集中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限制,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在这一点上,经济民主与反垄断不谋而合。
三、反垄断与经济民主是对立统一的,两者相辅相成(一)反垄断是对经济民主的有限限制
经济民主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经济自由是经济民主的主要内容之一。经济自由是指经济活动,包括投资、就业、消费等不受他人强制。对于参与市场竞争的竞争者而言,就是要求能够最大限度追求利益的自由竞争。自由竞争和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最基本规律,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日益激烈,优胜劣汰规律的作用日渐显露,经济力开始向少数大资本企业集中,经过一定时期的积累,便形成了典型意义上的经济垄断。如此看来,垄断似乎是经济自由发展的必然,是自由竞争的结果。“然而,垄断是竞争天敌。”①(种明钊主编:《竞争法》,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309页)垄断所带来的不仅仅是人们无法竞争,市场失灵,而且更深层次而言,它破坏和制约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届时,如果放任垄断,那么何来市场经济的有序竞争和经济的民主?换言之,经济自由并不意味着经济活动不受限制,不受限制的经济自由势必导致经济自由本身的破坏,更不可能实现经济民主。因此,为了保护经济民主,利用反垄断对经济自由进行一定的限制是很有必要的。
(二)经济民主的市场要求与反垄断的主要内容是统一的1.经济民主在市场领域的要求和体现之一是反对来自政府的不适当强制,包括不适当地参与市场交易,破坏公平竞争,也包括在行使规制市场职能时不适当地限制市场主体的自主经营。行政权力是否支配和左右经济生活,它的行使是否受到必要的控制,经济个体是否存在着自由生存空间是衡量经济生活中是否存在经济民主的要素之一。行政权力支配经济生活表现在垄断形式上就是行政性垄断,这是反垄断的重要核心之一。在行政权力支配一切的环境下,无经济民主而言。
2.经济民主在市场领域的要求和体现之二是同一行业或不同行业之间竞争主体的多元性。某一个行业、某一种产品或服务领域是否有相当数量的同业竞争者,即竞争主体是否呈现多元化是衡量经济生活中是否存在经济民主的又一要素。经济民主的这种要求表现在反垄断上就是对于企业联合垄断形式的限制,市场竞争中垄断者往往采取协议的方式排斥、限制和妨碍竞争,形成协议垄断的垄断形式,安排和协同行动,形成联合力量,对其他参与者的经济活动加以限制。禁止限制性协议、决议或者协同行为,即指经营者通过合同、决议或者协调一致的行为,共同实施的划分市场、限制价格或产量等反竞争的行为。保持市场的自由竞争和竞争的多元化,就必须依靠反垄断的力量。“没有这种竞争的多元化,就会形成规模垄断,破坏经济民主。”②(漆多俊主编:《经济法论丛》,中国方正出版社,1999年版,第580页)
3.经济民主在市场领域的要求和体现之三是反对经营者经济力的过度集中和对市场支配地位的滥用,尤其反对经营者利用自身的优势对消费者进行各种限制和强制。“如果除了优胜劣汰的自然竞争法则之外,还存在着人为的市场拒斥与排挤,就表明经济生活中缺乏民主。”③(漆多俊主编:《经济法论丛》,中国方正出版社,1999年版,第580页)处于劣势地位的中小企业是否能够与大企业平等竞争,是否存在着市场进退的自由是衡量经济民主的又一表现。“垄断形式是不民主的,因为它们在冲击着较小的竞争者,冲击着它们所服务的人民。”④([美] 罗斯福:《罗斯福选集》,关在汉编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21页)反对经营者经济力的过度集中和对市场支配地位的滥用,这一要求在反垄断中的表现就是对于某些大企业经济力过度集中的制约,防止大企业滥用市场优势地位损害中小企业的利益。
(三)反垄断的目标是实现经济民主
运用反垄断法来实现经济民主的设想,源于罗斯福1938年提交议会的反垄断咨文。该咨文是鉴于以30年代危机时期美国产业复兴法的违宪判决为中心的当时的经验而提出的。“意在对经济力过度集中置之不顾,正是对美国传统民主的破坏,而走向了法西斯道路。因而,提出了为确保政治和经济两方面的民主,必须排除经济力的集中,活跃竞争的主张。”⑤([日] 金泽良雄:《经济法概论》,满达人译,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77页)这种经济民主的设想,在二战以后,成了反垄断法以国际规模广泛出现的理论基础,许多国家的反垄断法中的条文清楚地表明以经济民主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之一。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制定的《关于私人垄断和确保公平交易的法律》第1条中即规定:“本法的目的是通过禁止私人垄断、不正当地限制交易和不公平交易方法,防止事业支配力量过分集中„„促进国民经济的民主和健全的发展。”
纵观各国的反垄断立法,立法者的意图都是通过限制生产和资本的过度集中,使市场向多数企业开放,并使企业在竞争中免受各种不正当的限制,实现市场经济的真正民主。
反垄断的宗旨是反对垄断,反对限制竞争,保护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的权利,保护参与经济交往的一般企业的经济行为自由,保护一般消费者的合法利益,保护这两方当事人的自由和权利免遭享有强大经济实力的垄断企业和寡占企业的侵害。反垄断维护中小企业的利益,防止经济力量的过度集中,维护自由公正的竞争机制,这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是非常必要,其最终目的是实现真正的经济民主,维护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和健康发展。
第三篇:论如何加强国际环保合作及其途径
论如何加强国际环保合作及其途径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9-07-27 15:24:00 ] 作者:叶青 编辑:studa090420
论文关键词:环境问题;国际环保合作;途径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环境保护是当今时代的一大热点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说,环境问题是最具有“全球性”的问题,它的产生与经济全球化密切相关,而经济全球化也使全球合作解决环境问题成为必要,并为其提供了可能。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环境合作中存在的南北关系紧张、主权干涉及污染转嫁等问题,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阻碍国际环境合作的发展。但同时也有许多国家都积极的致力于寻求国家间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一、现存问题
现存的环境问题最为严重的方面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发展中国家的初级产品出口是以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发为代价的,而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环境资源,以低于资源价值的市场价格向发展中国家购买。而发达国家以低价向发展中国家购买初级产品,却以高价向发展中国家出售制成品,结果使发展中国家资源消耗得不到补偿和维护,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恶化。
当今的环境问题既是“全球性”的问题,同时也是贸易问题。由于每个国家利益的不同,特别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在经济贸易方面的利益冲突,使得原本对全人类有益的环境保护,变成了各国维护国家利益的工具和保护本国贸易的一种措施。例如发达国家制定的环境标准对出口商具有隐含的歧视性;实行内外有别的双重环保标准;专门针对出口国家或商品制定环境条例;制订超出国际公认标准要求的环保标准。但是为了全球经济的长远发展,各国都应暂时“求同存异”,通过在环保方面进行国际合作,来解决现存的问题,这样无论是对发达国家还是对发展中国家都是一种“双赢”的正确的发展途径。
二、国际合作的方式及途径
事实证明,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能力单独解决国际生态环境问题,并且即使是一个国家内部的生态环境问题,往往也需要他国的支持和援助,因此国际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国际合作。国际合作是集体行动的基础。只有合作,才能克服国家间存在的利益差别及其导致的矛盾,把共同利益放在首位,取得共同的认识,展开协调行动。
下面将分别从经济发展水平的角度来探讨国际合作的具体方式及途径,从经济发展水平的角度看可以通过水平型的国际合作和垂直型的国际合作。
(一)水平型的国际合作(发达与发达国家之间)
1、涵义。水平型的国际合作指的是处在同一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之间的合作,即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在环境方面通过一定的途径进行的合作。以这种方式进行的国际环保合作比较容易达成共识。因为:第一,发达国家无论是经济水平还是工业发展水平都比较接近,这样比较容易制定相对一致的环境标准;第二,“环境问题”最早也是由发达国家提出的,同时对这个问题采取的“态度”也最为“积极”因其经济水平的提高导致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因此环保意识较强;第三,发达国家是环保国际合作的关键,也可以说是重要的基础,因为环保产业实为资本密集型产业,发达国家不管是在环保的技术水平、治理环境的资金筹集和管理运用、还是在环保材料的研究方面其都是具有绝对优势的,还有其拥有大量的环保方面的专家和人才,这也是发展中国家无法比拟的。
2、达成共识的途径。(1)通过签订多边环境协议与国际贸易来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例如为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使温室气体的排放保持在不会危险的干扰全球气候系统的水平,1992年里约环境与发展大会制定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但其仅是一个原则性的规定,没有就具体的减排问题达成协议;1995年在德国的柏林又召开了一次大会,来讨论公约的执行情况;1997年12月4日在日本的京都召开了第三次缔约方大会,经过激烈的谈判,终于在1997年12月11日通过了削减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注:《京都议定书》的主要缔约方是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2001年美国放弃执行这一议定书)。(2)通过环境无害技术研发方面和环保产业的投资进行合作。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环境治理成效、积极性以及治理效果上,绩效明显。欧盟已经决定到2010年将增加占3%GDP的经费用于研究与技术开发,这将使更多的环境技术被用于市场,并使得欧洲可以在绿色产品与绿色工艺上开发一个领先市场。“研究、技术开发和展示”第七个框架计划(2006—2010)也将为环境技术的进一步开发提供机会。欧盟在各项投资中鼓励选用先进的环境技术,并做出相应目标决策,这些措施将进一步拓宽市场、降低成本,并要求委员会、成员国或研究团体、组织、工业、社会共同来完成。2003年8月28日美国将环境、产业界、大学和政府组织联合起来形成美国东北部创新集团(The Northeast CHP Initiative),使清洁、可靠、能源有效的电力与能源系统贯穿美国东北部。CHP系统能够使用同时产生的电和热,而常规发电系统不能捕获在电力制备过程中产生的热。该项举措将使2010年美国东北部的清洁能源量翻一番。许多发达国家通过制定环境法律法规,如果能够互相交流、互相认可同时结合市场手段以及国际合作,定会在保护世界环境上起到了领头雁的作用。(3)制定和统一环境标准。发达国家制定了各自的环境标准,多而繁杂。日本有“生态标志(Ecomark)制度”、法国有“NF环境”、加拿大实施了“环境选择方案”(ECP)、澳大利亚推行“环境选择制度”。环境标志制度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中越来越有影响的一项制度,对环保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但是由于各国制定的环境标准高低不一,同样也给国际贸易带来了困惑和麻烦,所以发达国家应该加强联系和沟通,统一标准,避免不必要的摩擦和冲突。
(二)垂直型的国际合作(发达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
1、涵义。垂直型的国际合作指的是处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之间的合作,即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环境方面通过一定的途径进行的合作。在环保方面,发达国家拥有丰富的经验与专业知识,而发展中国家缺乏财力资源、专门知识或技术能力。以这种方式进行的国际环保合作可以达到互相补充、互相协助、共同发展的目的。
2、合作的方式。(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技术和资金上的合作。发达国家以优惠的、非商业性的条件对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和资金援助。发展中国家能够在减缓环境恶化方面做出多大贡献,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发达国家能不能有效地履行有关技术和资金转让的承诺。从发展中国家目前的状况看,急需发达国家提供常规能源开发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与节能技术、洁净煤技术、核能技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高效节能低污染交通运输设备及系统技术和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技术。以优惠条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这些技术,是发达国家应尽的义务,而不能把转让技术作为获得商业利润的机会。即使是私人部门的技术,发达国家政府也可先购买再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或者通过减税等手段促使其技术向发展中国家非商业性转让。(2)发达国家应帮助发展中国家培养环境保护和环境研究方面的高级人才。发达国家不但应该在资金和技术上给予发展中国家一定的帮助,而且也应该帮助发展中国家培养一批具有较高专业素质和实际环境管理经验的新型环保人才,这样才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长远发展。发达国家可以通过与发展中国家的大学、研究所建立培养计划和项目来实现这一合作,也可以通过远程教育和举行环境方面的学术论坛作为辅助教学。如清华大学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研究就是一项很好的合作。(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环保法律的制定与完善上的合作。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环保产业比较发达,有关法律制度也较成熟。环保产业的立法主要是关于废弃物(污水)处理、回收利用,环境标志,环境税费和投资等方面的规定。这些都给发展中国家起到了样本的作用。发展中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起步比较晚,更不用说在环境保护法律方面的发展,所以在许多环境立法方面发展中国家是效仿发达国家或者直接移植。我国早期的环境法制度主要就是从西方国家移植而来的。例如1982年修改后的《宪法》强化了对环境保护的规定,并适应国际海洋法公约的需要和借鉴西方国家海洋法制定了我国的《海洋环境保护法》。所以,发达国家应该充分发挥其优势,指导并帮助发展中国家制定符合自己的环保法律,并规范起环保制度。(4)通过贸易的形式,进行项目合作,尤其是环保方面的合作。CDM的诞生。CDM,就是清洁发展机制,这是《京都议定书》引入的一种灵活的履约机制。其主要内容是: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投资温室气体减排项目,利用由此产生的排放减少量来履行自己在《京都议定书》中减排温室气体的承诺。即发达国家出钱,让发展中国家为其实现自己的温室气体减排指标。由于温室气体是流动的,是世界的,因此发达国家被允许在发展中国家中实现这个指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其减排温室气体的成本要高很多,对发达国家的一些企业而言,减排甚至意味着企业破产。同时还有一些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在保护森林和生物多样性方面,达成了一些以免除发展中国家债务来换取其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交易。《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一次缔约国大会后,不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及转轨经济国家进行了“共同执行行动”(AU),即由发达国家出资和出技术,在发展中国家进行节能、发展可再生能源、植树造林等削减温室气体的项目,根据公约秘书处今年最新的报告,迄今已实施了近100个项目。
三、结论
当然,这些合作是理想化的,能不能达到理想的结果还需要多方的努力。这些合作途径也是可行的,但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所以,应先易后难、先区域合作再全球合作,因为区域的合作易于全球合作,区域之内的问题更为集中也更容易解决,并且成效更快。
1991年6月到1992年8月进行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以下简称NAFTA)的谈判中,进行了环境方面的磋商,于1993年9月签订了《北美环境合作协议》(其成员方主要有美国、加拿大、墨西哥)。NAFTA中与环境有关的规定比GATT/WTO中的内容更加完善,据1997年的数据调查显示,该计划的事实有力的推动了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政府间在诸如边境污染、有毒废物越境转移和濒危野生动植物贸易等环境问题上的合作,使北美贸易区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其也可以作为一个促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贸易和环境共同发展的协议的例子。
要增强地区作为一个整体在世界环境论坛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环境合作,发展中国家之间有机会协调立场,寻求共同利益。无论是在更大范围内如APEC或WTO讨论环境问题,还是在制定国际环境条约时,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区域型组织会采取共同的立场,自然会增大该地区说话的分量。
全球的环境合作方面,应该建立一个独立于WTO之外的多边世界环境组织WEO(World Environment Organization),它一方面可以在环境领域进行国际合作、协调各国环境政策、促进环境成本内在化、全面解决环境问题提供组织基础,另一方面可以与WTO一起协调贸易与环境的关系,使二者和谐发展。进而达到保护世界环境、造福全人类的目的。
当然,国际环境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发达国家在履行“援助资金”问题上的不积极态度;发展中国家自身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矛盾等等,都需要各个国家给予相互的谅解和支持,所以要解决好环境问题还任重而道远,需要世界所有国家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幼文.多哈发展议程:议题与对策[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2、申进忠.WTO协调环境贸易关系的理论与时实践[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3、张玉卿.WTO新回合法律问题研究[M].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4、赵玉焕.贸易与环境:WTO新一轮谈判的新议题[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士文库.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5、夏光.环境保护与WTO[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第四篇:浅谈营口大学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可行途径
浅谈营口大学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可行途径
哈 龙
营口大学园石油化工学院,辽宁营口,115000 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能否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党和国家以及学校和学生的发展都具有深远影响。为建立营口独立的本科大学,政府与三所大学联合办学的特殊教育模式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本文分析了营口大学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探索了在这样的特殊办学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可行途径。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口大学园;可行途径
The practical way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Yingkou University Zone
Long Ha Yingkou University Zoo,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Liaoning Yingkou, 115000
Abstrac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is the most important task of the university.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s have far-reaching implications to our party and country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s and students.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independent undergraduate Yingkou universities, Joint the government and the three universities, the special education model proposed the new challenges to Yingkou University Zon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herefore,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problem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Yingkou University Zone and explored the practical way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such a special mode.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Yingkou University Zone;practical way
前 言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担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否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说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系到学校自身的发展和学生的前途。
在营口办本科大学是营口多年的愿望,2009年在教育部和辽宁省政府的支持与指导下,营口市政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构建了营口市人民政府与三所大学联合办学的营口大学园这种新型的办学模式。充分利用三所高等院校的优势专业和多年的办学经验,为营口市建立独立办学的本科大学做准备。地方政府为整合教育资源之需,统筹建立大学园区,吸引高校入园建立特色学院或举办特色专业,形成多所大学共享一个“超级校园”的情形国内有过几个案例,如重庆大学城、广州大学城、深圳大学城等。但以营口大学园这样的模式办学,在国内还属首例。在这样的办学模式下,对如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本文在研究营口大学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面临的困难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可行途径。
一、营口大学园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中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不断提高认识,正确把握并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地位和功能,对于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事关党、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中华民族前途命运[1]。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和造就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作为一所高等教育机构责无旁贷。
(二)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保证
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随着世界范围内科技和国力竞争的日趋激烈,人才的竞争也更加激烈。我们只有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深入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培养一大批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具有强烈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青年大学生,才能使我们的伟大事业后继有人,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2]。
(三)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基础
在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离开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我们的教育必然失败。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大学生要真正使自己的知识创造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离不开我们坚持不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四)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营口大学园稳定发展的基础
营口大学园是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实行地方政府与高等学校联合办学,为辽宁“五点一线”开发战略提供人才支撑的新尝试。营口大学园的建立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利用三所高等院校的优势专业和多年的办学经验,建立营口市独立办学的本科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就读于营口大学园三所学院的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关系到营口大学园在营口的社会形象,也直接关系到营口大学园的稳定发展。只有营口大学园的稳定发展,培养出得到社会认可的具有优秀素质的大学生,大学园的明天才有希望,建立独立办学的本科大学才不仅仅是一个梦想。
二、营口大学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在时代的新时期和特殊的办学模式下,大学园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需要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
(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新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从国际上来说,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从国内来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由于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就业方式等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加。另外,在我国社会发展的前进过程中,也出现了腐败、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等一些问题,尽管这些问题是个别的,但对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却不容忽视[3]。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一些新的深层次的矛盾在逐渐暴露,这些矛盾和问题也对大学生的学习和工作产生了不小的压力。如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贫困生的生活压力,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以及面对社会和教育的竞争等等。有的问题已经引发了一些激烈冲突和重大负面事件,必须引起我们高度关注。
(二)网络技术的新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高校是中国社会“网络化”的发展前沿,随着网络信息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上网的大学生不断增加。据2009年统计,我国上网用户总数达到3.38亿,2000多万在校大学生上网的比例超过90%。互联网对高校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观念等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如何用好网络阵地,创新教育方式,在“网络时代”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就成为一个无法回避且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网络上的一些媒介如贴吧、论坛、QQ群等,给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带来了深刻影响,同时也使一些不法分子有了煽动大学生的可乘之机。营口大学园三所大学的营口校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络化与主校区出现断层。如何在长距离的主分校区之间实现一致的网络并保证运用,无论是技术上或资金上,均是目前遇到的困难问题。
(三)特殊的办学模式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内容、环境和对象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再加上在营口大学园这种“三院四方”的特殊办学模式下,学校与学校间打破了过去的封闭格局,学校之间的距离大大缩短,相互之间的联系与交流更加广泛、频繁和密切,学校之间的办学理念发生着各种各样碰撞。在这种情况下容易造成了大学生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容易使他们更加注重自我价值和利益的实现;容易使竞争意识、攀比意识普遍增强;容易呈现出更加务实的趋势。他们更加关注学校的办学质量,更加关心学校的办学条件,更加看重学习、生活的环境。如何针对大学园这样的特点,开展适应学生需要的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学习活动,还需要各方面努力研究和探索。
(四)校园文化的缺失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校园文化对学生思想、人格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载体。营口市一直没有本科院校,三所大学的大学园校区不仅在地域上与校本部分离,而且与该大学长期以来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分离。营口大学园作为一个新生的教育机构,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难以倚重校园文化这一宝贵资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就使得校园文化的缺失对大学园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的挑战。
(五)教育队伍薄弱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辅导员和“两课”教师。营口大学园目前还处于建设和发展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这支队伍在人力上还呈现弱势,如两地办学,“两课”教师的流动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系统性和稳定性不足;教育队伍素质不能达到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的要求;辅导员队伍普遍缺乏经验且没有代系交流等等。
三、积极探索营口大学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如何克服困难,使营口大学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适应新形势、新时代和特殊办学模式的客观要求,笔者提出如下对策:
(一)从实际出发,建立和完善大学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与法律法规相协调、与高等教育全面发展相衔接、与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制度体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4]。大学园在建立这些工作机制的时候,要对实际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采取适应大学园的相应支持措施,为大学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工作落到实处。要从制度上解决好三所学院与大学园调发展的问题;解决好与当地党委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密切联系、齐抓共管的问题;解决好与大学生家庭及整个社会联系沟通的问题;解决好与教学、科研、社会实践密切结合等问题。
(二)建设稳定的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要求,建立稳定的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辅导员和“两课”教师这几支队伍,逐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要在稳定上下功夫,有计划地采取自己培养、择优选拔和对外引进的办法,逐步进行专兼职思想政治教育人力资源的积累。
针对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工作者的素质要求,石化学院全体辅导员编制了关于《加强辅导员素质的调查问卷》,对营口大学园300余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在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分析了营口大学园师生对辅导员角色的定位及素质的要求,并给出加强大学园辅导员素质的若干对策建议:
1、加强服务意识,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2、不断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
3、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4、重视职业技能培养。
通过这样的调查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为营口大学园辅导员提高自身素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三)继承和发扬三院优良传统,着力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
高校校园文化特色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广大师生员工多年甚至是几代人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它是高校魅力的体现,是高校凝聚力的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资源。三所学院虽然在地域上与校本部分离,但不可能脱离原有的大学文化的影响,也不可能完全克隆原有的大学文化,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大学园应既有传承也有创新的建立具有自己特色的新的大学文化。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需要认真的规划和设计,需要全体师生员工共同营造、维护和巩固。因此,营口大学园文化建设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要系统地纳入校区整体建设中,做到凡是对大学园发展有利的都吸收消化,凡是对大学园发展起负面作用的都坚决摒弃。将构成大学文化的各种先进因素加以放大、宣传,在师生员工中达成共识,受到拥护并固化为新的大学文化,打造自己的大学文化品牌。
(四)建立校区特色网站,牢牢占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络阵地
目前,有的大学通过网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不少可以学习借鉴的成功经验[5]:一是开辟以思想政治工作为主要内容的网站,精心设计相应栏目,开辟可供师生互动交流的网上社区等。二是举办网上党校、团校。高校业余党校、团校是对高校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和党的干部进行培训的主要途径。网上党校、团校可以邀请专家学者在网上介绍和讲解国内国际形势,可以组织优秀党员和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以及普通群众直接对话,可以开设网上党建专题论坛,让学校更多的教师、学生党员、青年团员以及群众一起来讨论党建工作,共同为高校党建的深入发展进言献策。
营口大学园目前的网站建设还处于发展阶段,没有建立自己的师生互动平台,Baidu贴吧里的大学园吧长期没有吧主对我们的管理和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作用造成了不便,也给校外一些不法煽动分子以可乘之机。应该在大学园自己的网站中建立论坛,不仅可以互动交流还可以更好的资源共享。辅导员也应该注意与学生的网络交流,如加入他们专业、班级的QQ群,建立自己的博客,浏览他们的网上空间等等。通过网络这个时代工具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五)把思想政治工作同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是我们党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同样要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思想政治教育归根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又要关心人、办实事,以情感人,帮助大学生处理好成长过程中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切实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多为大学生做实事、做好事的过程中,在办实事中贯穿思想教育,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大学生提高思想境界[6]。
(六)要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和学生组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营口大学园目前的学生组织体系完整、覆盖面广,是思想政治教育特有的优势。积极协助三所学院开展学生党建工作,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使其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垒;发挥团组织在教育、团结和联系大学生方面的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竭诚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发挥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引导大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
结 语
高军市长指出:“建营口大学园是着眼于营口的长远发展和提高城市档次的战略思考,目前这种新体制办学模式是一种尝试,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必须坚定不移的走下去。”作为营口大学园思想政治教育中坚力量的辅导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认真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将营口大学园办成现代化、高水平本科院校的目标作为自身发展的目标。相信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营口大学园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J].中国高等教育,2004(20):38.[2]赵剑辉.新时期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2005(2):37-43.[3]段晓梅.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难题和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22):2.[4]尉迟勤.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苏州职业大学学报,2005(16):16-18.[5]刘成荣.网络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4):26-28.[6]贺争平.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高教论坛,2005(6):5-8.作者简介:
哈龙,1983年1月生,内蒙古呼和浩特人,蒙古族,硕士研究生,营口大学园石油化工学院辅导员。2009年参加工作,现于营口大学园石油化工学院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学院团委学生会和社团的管理工作。联系电话:*** 邮编:115000 邮箱:halong111@yahoo.cn QQ:20755420
第五篇:银行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本站推荐)
银行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
银行会计
[摘要]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是会计准则理论的重要研究内容。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剧,国际经
济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作为国际商业语言的会计,其国际协调首发在会计准则的协调。本文从会计准
则的国际协调的概念、目标及方式入手,讨论国际协调的标准化、规范化
和前景,并对我国参与会计准
则的国际协调提出一般的建议。
[关键词]会计准则国际协调前景建议
一.关于会计准则协调的界定
从各国的会计准则的比较来看,会计准则机构的隶属关系、政府与法律对会计准则的制约程度、制定会
计准则所依据的会计观念、会计准则的具体内容及内容详略等都有不同。由于各国会计准则存在的差异,因此进行会计准则间的国际协调成为必要。何谓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呢?说法不一,有会计国际协调,国际会计协调,会计国际化等,但实际上都是指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即通过对会计惯例的变异程度
加以限制从而增加其可比性的过程,它包括认识不同国家会计准则的特性,并将他们的目标进行调和,实现一定程度上的趋同化,减少或消除障碍,增加险乎之间的共同点,使之趋向可接受的程度,从而使
提供的财务信息在国际上具有可比性和等同性。从这里大致可以看出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目标即使增强
世界各国会计实务信息的可比性,并使之逐渐趋向一致性;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主要问题是消除障碍,借助与一些国际性组织和专门机构的活动进行,划定一定的差异范围,保留某种可选择性和折中性而实
现的。
一般来说,会计准则国际协调是会计准则国际规范化或标准化进程的先行阶段。这个阶段是基于目前会
计国家化的现实情况,为消除各国会计准则差异,促进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发展而不可逾
越的阶段。尽管人们对国际会计协调的认识不尽相同,但归根结底,都是对各国会计准则的协调。当然,各国的种种会计差异,如会计立法差异、会计惯例差异等,也最终都要反映到会计准则上来。而会计
准则的国际协调正是这种“协调”的立足点。
二.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目标
会计准则国际协调是一种有目的的国际性活动,其最终或最高目标是建立一套国际性的会计准则,用以
协调各国的会计实务,这个目标实际上就是会计准则的国际标准化,表现为各国会计实务的统一性;其
次才是提高各国会计信息的可比性、通过协调,在各国较好地实现其经济目标和经济利益的基础上,使
各国会计准则在一定的范围或界限内趋于一致,以建立一个可比较的框架。而这个可比性目标要建立在协调各国会计组织和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关系,促进各国会计职业组织和准则制定机构合作的形成和发
展的基础之上的。各国会计职业组织和会计准则机构对各国的会计准则的形成、修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
用,加强这些组织、机构之间的国际沟通和协调,有利于它们在会计准则国际协调问题上取得共识,这
也是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基础和保障。
三.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方式
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工作,作为世界范围的活动,所要解决的不仅是各国会计准则本身的差异,更困难的是还要面对各国会计准则差异背后的会计环境差异。其复杂性给协调工作带来了艰巨。因此在协调过
程中要结合本国情况,采用相应的协调方式。其分类有:单边协调和多边协调,主动协调和被动协调。
所谓单边协调,是指在协调中一方以另一方的会计准则为标准而采取协调措施,向它看齐靠拢。像我国
在50年代全盘照搬或引进前苏联的会计制度和模式就属此类。而多边协调是指两个以上的协调方分别采
取不同的协调措施,努力向某一既定标准靠拢,以达到各国可接受的程度。像现在的欧盟即属此类。这
将消除各国的差异,实现资源的共享和提高就业等。所谓主动协调是指在没有任何外界压力或影响下,一国根据自己的利益需要而自动采取的协调行动。比如一国吸收IASC的一些准则,针对FA中相关准则
对本国准则进行改革等。而被动协调是迫于外界压力,如不采取协调措施就会失去某种利益而不得不作
为的协调行为。例如我国的会计改革迫于加入世贸的压力,在刚起步的时候就是一种被动协调。总之,单边协调通常是协调双方总经济发展程度较低、在经济或政治或军事上依附与对方的一方所采取的协调
方式。多边协调是在独立、平等的各方在自愿的基础上,出于维护各方的共同
利益而采取的协调行为。
主动协调则是某一协调主体为了采取自己的利益或顺应趋势或自觉采取的协调方式,它通常由游离与一
个大整体之外的某一协调主体,或者协调中势力相对较弱的一方所采用。而被动协调是一方有求于另一
方,或在某种程度上受制于另一方,而协调又作为交换利益的条件时,它不得不作出协调的选择。
当
然,对于协调方式的采用还需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国际经济发展的环境和趋势,对会计准则国际比
较与分析,区分轻重缓急、难易程度等等,都是需要花很大力气的事情。因此会计准则的协调
能是一蹴而就的,往往需要分阶段进行,逐步推进。四。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标准化、规范化及其前景。
会计准则国际协调与国际会计准则协调两者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国际会计准则协调是指以国际会计
准则(IAS)作为统一标准,衡量并消除各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促使它们向国际会计准
则靠拢的过程。而这个协调过程就是国际会计准则的过程。因此,国际会计准则协调化是各国会计准则
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的途径之一。而各国会计准则要在各方认可的基点上达成一致的过程,必然要
向国际化靠拢,从而达到一定的标准及规范的程度。
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活动越来越普遍,会计市场的开放性,必然带来与国际惯例的接轨,也将为会计准
则国际协调打开新的局面。但是,会计准则国际协调是一个艰巨而复杂的过程。一个国家会计准则的变
更会导致其国内及其在国际上的经济利益重新分配,直接导致改过的经济后果的变化,因而哪个国家也
不会对此轻易表态和行事。但态度的慎重不等于会计准则国际协调可能带来的经济发展和更大利益。一
旦国际资本市场发展完善,对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必将火热。而实际上,由于经济国际化和区域化的客
观要求,以及在有关国际区域性的组织和有关国家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还是取得了
一些可喜的成绩,因此其前景是乐观的,像一些国际性或区域性的职业性组织包括金融、证卷交易、会
计、审计等组织,它们为维护国际竞争的公平性和促进国际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转而积极进行国际会计准
则的推行和实施,其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必将对国际准则的推行产生重大的影响。好范文版权所有
会计准则国际性协调的功效不仅仅只表现在会计和经济方面。通过这种协调活动,使各国政府与会计准
则制订机构产生联合,使它们之间保持经常联系,并使它们相互认同,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通过这种协调活动,可消除隔阂,化解矛盾,增进了解,加强交往,优化国际会计的互动环境,使得
政府支持会计准则国际协调,而会计准则国际协调又促进政府职能的发挥,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机
制。
五.我国参与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的建议。
由于我国国情的约束,我国会计的国际化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仍有较大差异。具体表现在一些部门或事
业单位会计管理混乱,而现有的会计已远滞后与客观需要,会计制度方法体系的务实性与超前性脱带。
再者,缺乏对国外会计进行系统的研究,没有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体系。一些会计学者研究西方的会计
发展仅限于翻译或介绍,没有消化和推陈出新,很难形成自己的见解,而整个学术界学风不严谨,学术
研究缺乏自由气氛,短期功利主义取向严重,这些都阻碍了我国会计国际化的进程。对此建议如下:
1.结合我国国情参与国际会计协调。根据中国实际情况引进和吸收国外会计的先进思想与技术方法,结合我国制定的会计法律、法规,寻求最佳切入点,并以此来制定或实施我国的会计准则。好范文版权所有
2.积极参与全球或地区性会计专业团体和政府有关会计协调组织,注重国外会计的新发展和新领域,注重引进和吸收国外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等方面的做法,注重案例分析等。
3.设立专门机构,改进和提高会计教育水平。要使会计体系的务实性研究与超前性研究相辅相成,并
围绕具有国际化精神的会计准则和体系展开配套的改革
4.加大我国会计界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和吸收西方国家先进的经验与理论。
参考资料:
强兆森,2000,《论我国会计的国际化和科学化》(《会计之友》2000年第8期)
许江川,《议国际会计协调》(《会计之友》2000年第9期)
曲晓辉,《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议论》(《财务与会计》2000年第10期)
赵德武,《论中国会计的现代化道路》(《财务与会计》1997年第9期)
郑红霞,《透视国际会计协调》(《会计之友》200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