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家粮食局局长-今年将继续加大粮食补贴力度
国家粮食局局长:今年将继续加大粮食直补力度2011年4月12日
今年将继续加大粮食直补力度
中国经济新闻网讯:今年年初那场持续一百多天的罕见旱灾,使我国粮食生产以及粮食安全问题再次成为此次“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粮食局局长聂振邦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为了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今年将继续加大粮食直补力度,加大强农惠农的农业投入力度。”
加大粮食补贴力度
“今年年初的旱灾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比较大,但目前旱情已经得到缓解。”聂振邦告诉记者,这次旱灾主要发生在中部地区,持续时间一百多天,尤其是对越冬作物,如小麦主产区产生了较大影响。但随后在国家的重视下,各地政府和农民都积极抗旱,再加上随后几次不同程度的降水,“从目前小麦苗情来看,只要后期没有太大的变化,今年的产量还是比较稳定的。”
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中央办公厅主任游宏炳向记者表示,虽然粮食产量有保障,并且连续五年获得大丰收,但从长远来看,耕地和淡水资源稀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粮食产业化水平较低、种粮比较效益持续走低等因素,都是威胁我国粮食安全的不利因素。
与此同时,全国政协农业组一位委员在小组讨论会上表示,许多种粮户反映,近年来,一些农资价格,如进口钾肥等涨幅都达到100%,国产复合肥、农药、种子等涨幅也在50%-80%左右。据测算,种粮农户一亩地因各种农资价格上涨,成本增加了200元左右,而政府每亩发放的种粮补贴只有50多元。因此,很多委员纷纷建议国家加大粮食补贴力度,提高农民收入。
“提高农民收入可以通过两种方法实现,一是加大直接补贴力度,包括种粮直补、农资补贴、农机具补贴、综合补贴等。另一方面是通过提高粮食的收购价格,使农民在出售商品粮的过程中获得合理收益。更重要的是完善现有的粮食生产的体制和机制。”聂振邦说。
国内粮价已不低于国际粮价
“在加大粮食直补力度的同时,还应该再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工商联副主席、郑州市农业产业化协会会长宋丰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时说。粮食越值钱也就越安全,现在中国的粮食市场化程度太低,“应该小步快跑,每次提价幅度不高,但每年都提”。
“事实上,国内粮食收购价一直在不断提高,包括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了要较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聂振邦说。去年,为了保护种粮农民的利益,国家先后三次调高了部分农产品的最低收购价,今年年初又提高了稻谷收购价格。目前国内粮食价格比较国际市场来看相对合适,即考虑到了农民种粮投入的物资消费,包括化肥、农药、柴油、农资水电等,也包括了农民投入的劳力。而且,从目前国际市场看,国内的粮食价格已远远高于国际市场价格。以芝加哥期货市场现在的交易价格为例,国内的玉米平均每市斤要比其高出0.20元—0.25元;小麦每市斤高出0.15元—0.20元;大豆高出约0.60元;稻谷价格也略高于国际市场价格。
对于为何人们一直认为国内粮价低于国际市场的看法,聂振邦表示,可能是一种惯性思维的原因。因为在去年7月份之前,由于受国际能源价格上涨的影响,当时国际粮价比国内粮价平均高出近一倍。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国际粮价随石油价格一路下跌,而国内粮食市场价格却在稳步走高。因此,目前国内粮食价格已经不低了。
聂振邦说,国家现在对农业投入非常重视,无论是中长期计划安排还是年度计划安排,投入力度都在不断加大,包括预算内资金、银行信贷资金、引导社会投资、农民自身的投入等方面,也都在不断加大。
从多年的经验来看,解决农业问题,一靠政策来调动农民积极性;二靠科技培育新的优良品种;三靠投入来增加力度。聂振邦说,最后还要大力保护耕地资源和水资源,18亿亩耕地红线任何时候也不能突破,粮食的播种面积要稳定,这样才能提高单产,增加总产。
第二篇:加大粮食行政执法力度
加大粮食行政执法力度
确保粮食流通市场安全
平山县粮食局副局长王辉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粮食市场放开后,政府对粮食流通管理的内容和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粮食流通管理的对象也转向全社会粮食经营者,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也发生了重要变化。2006年5月,国务院颁布《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我县粮食局依据《条例》、《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暂行办法》赋予的行政执法职能和省、市粮食局有关规定,按照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的总要求,开展了粮食行政执法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近两年来一直是全市先进单位。但是,在近几年的执法工作实践中,遇到了一些工作难点,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难点和问题严重阻碍着粮食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如不及时破解,势必导致粮食执法工作走入“不作为”或“乱作为”的歧途,影响粮食流通正常秩序。在市场化条件下管理全社会的粮食流通,是粮食行政管理部门面临的全新课题,伴随而来的新情况、新问题也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不适”:
一是观念不适。长期以来,粮食部门实行计划经济,凡事按政策,习惯于行业内部的管理。现在国家颁布了《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赋予了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行政执法权,管
理全社会的粮食流通,观念上一下子难以从传统的管理模式中转变过来,执法理念淡薄,甚至不会执法;而粮食经营者本身,他们对头戴“大盖帽”、身穿制服的行政执法人员已经普遍接受,而对粮食管理部门执法却不以为然。
二是人员不适。首先,人员明显不足。粮食行政执法大队与监督检查科、业务科为一套人马三块牌子,工作人员只有3人,且身兼数职。在这种情况下,面对全县的粮食流通管理执法确有困难。其次,职工队伍年龄结构偏大,都在45岁以上。再次,行政管理素质不高,执法水平偏低,缺乏专业技能与知识。
三是政策不适。《粮食收购资格审核管理暂行办法》(国粮政[2004]121号)第八条规定:“年收购量低于50吨的个体工商户从事粮食收购活动,无须申 请粮食资格”。很显然,这一规定为遍布农村的个体粮贩无证收购粮食开了“绿灯”,同时也给粮食收购市场监管带来负面影响。目前,我县除国有粮食企业外,主动向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粮食收购资格并获通过的个体工商户仅10家,多为无证收购。《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还明确规定,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查出无收购资格者收购粮食的,须移交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罚。监督与处罚的分离,无疑削弱了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执法地位。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粮食执法工作,我认为要切实领会《条例》精神,转变思想观念,做好以下三点:
第一,明确立法宗旨,确立依法管粮的思想。《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是建国以来我国第一部面向全社会的粮食流通法规。它的颁布实施标志着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职能由过去内部管理向全社会的粮食流通领域转变。《条例》的颁发顺应了粮食购销市场化的发展趋势,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颁布《条例》,就是为了使改革后的粮食市场放而有序、活而不乱;粮食流通秩序更为规范;切实维护好粮食生产者、消费者和经营者的根本利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条例》赋予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粮食流通领域行政执法的主体资格,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遵守立法宗旨,切实履行好自身职责,依法管粮。做到主体合法,程序合法,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将粮食监督检查工作纳入法治化的轨道。
第二,明确以人为本,确立为民管粮的思想。正常的粮食流通秩序,符合所有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利益需要,而粮食生产者、消费者和经营者涵盖所有社会人。因此,粮食安全,影响全社会。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从全社会的角度看待粮食流通管理,树立以人为本、为民管粮的理念,将自己工作上升到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百姓生活正常的高度,时刻想着人民,切实维护好流通秩序,维护好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三,明确公正意识,确立公平管粮的思想。法律本身就要求公正公平。因此,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树立公正意识,公平管粮的理念,对国有粮食企业、非公有制粮食企业,个体经营者一视同仁,对粮食生产者、消费者、经营者同等考虑,在制定有关实施措施、履行市场监管职能时掌握好尺度,确保执法公平、公正。
作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础上采取务实的措施,加大执法力度,确保粮食流通市场安全。
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由行业内部管理转为全社会粮食流通管理,是法律赋予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神圣职责,成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一大突破。对于这项新生事物,当今社会却鲜为人知,不甚了解,以致对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执法产生怀疑、误解,甚至抵触。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的宣传工作力度还不够,国家法律政策未深入人心。为此,各级粮食部门要本着施教于先的原则,通过广播电视、标语墙报、培训办班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使之家喻户晓,路人皆知。以宣传落实法规、政策,促进观念转变,提高思想认识。
二、完善政策,避虚就实。针对粮食行政执法实践中发现和暴露的问题,要在政策上进一步完善,不断充实。年收购 量50吨以下者无须办理粮食收购资格许可证,在实践中争议较大。一是对象难以界定,即使超过50吨者也可化整为零。二是“双重”管理标准,在法律适用上有失公平。三是主
体庞大、人数众多,容易扰乱粮食收购市场秩序,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约束机制,将其纳入监管范围。否则,粮食行政执法工作就难以到位。
三、健全机构,充实力量。粮食行政管理、执法要名副其实。内设执法机构要统一规范,重新调整,以示严肃。执法队伍建设亟待加强,挑选年纪较轻、素质较高、责任心较强、符合资格条件的公务员充实到执法队伍中来,人数在4—6人为宜。
四、理顺体制,净化环境。首先要明确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执法主体地位,使粮食局回归政府序列。其次是针对当前部门职能交叉,社会职责不明的问题,企盼政府加快行政体制改革步伐,理顺部门职能关系,明确社会职责。再次就是执法经费要真正列入财政预算,满足执法需要。
二0一0年六月二十五日
第三篇:国家将加大粮食主产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国家将加大粮食主产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1.加快建立利益补偿机制。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对商品粮生产大省和粮油猪生产大县的奖励补助,鼓励主销区通过多种方式到主产区投资建设粮食生产基地,更多地承担国家粮食储备任务,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加工业。降低或取消产粮大县直接用于粮食生产等建设项目资金配套。完善森林、草原、湿地、水土保持等生态补偿制度,继续执行公益林补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建立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地、重要水生态修复治理区和蓄滞洪区生态补偿机制。支持地方开展耕地保护补偿。
2.完善农业补贴政策。按照稳定存量、增加总量、完善方法、逐步调整的要求,积极开展改进农业补贴办法的试点试验。继续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政策,新增补贴向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产区倾斜。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按实际粮食播种面积或产量对生产者补贴试点,提高补贴精准性、指向性。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完善补贴办法,继续推进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强化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继续实施畜牧良种补贴政策。
3.健全“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完善财政支农政策,增加“三农”支出。公共财政要坚持把“三农”作为支出重点,中央基建投资继续向“三农”倾斜,优先保证“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拓宽“三农”投入资金渠道,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通过贴息、奖励、风险补偿、税费减免等措施,带动金融和社会资金更多投入农业农村。
4.整合和统筹使用涉农资金。稳步推进从财政预算编制环节清理和归并整合涉农资金。支持黑龙江省进行涉农资金整合试点,在认真总结经验基础上,推动符合条件的地方开展涉农资金整合试验。改革项目审批制度,创造条件逐步下放中央和省级涉农资金项目审批权限。改革项目管理办法,加快项目实施和预算执行,切实提高监管水平。加强专项扶贫资金监管,强化省、市两级政府对资金和项目的监督责任,县级政府切实管好用好扶贫资金。盘活农业结余资金和超规定期限的结转资金,由同级预算统筹限时用于农田水利等建设。
5.完善农田水利建设管护机制。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落实灌排工程运行维护经费财政补助政策。开展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落实小型水利工程管护主体、责任和经费。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探索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机制。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加大各级政府水利建设投入,落实和完善土地出让收益计提农田水利资金政策,提高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加大征收力度。完善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征地补偿政策。谋划建设一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水利工程,加强水源工程建设和雨洪水资源化利用,启动实施全国抗旱规划,提高农业抗御水旱灾害能力。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加大投入力度,规范建设标准,探索监管维护机制。
6.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对具备条件的项目,实施法人责任制和专员制,推行农业领域国家科技报告制度。明晰和保护财政资助科研成果产权,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发展农业科技成果托管中心和交易市场。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和支持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研发。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建设和技术集成推广力度,推动发展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协同创新战略联盟,支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加强以分子育种为重点的基础研究和生物技术开发,建设以农业物联网和精准装备为重点的农业全程信息化和机械化技术体系,推进以设施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的新兴产业技术研发,组织重大农业科技攻关。继续开展高产创建,加大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和农民技术培训力度。发挥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引领作用。加强农用航空建设。将农业作为财政科技投入优先领域,引导金融信贷、风险投资等进入农业科技创新领域。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发挥高校在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中的作用。
7.加快发展现代种业和农业机械化。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育种创新体系,推进种业人才、资源、技术向企业流动,做大做强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培育推广一批高产、优质、抗逆、适应机械化生产的突破性新品种。推行种子企业委托经营制度,强化种子全程可追溯管理。加快推进大田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主攻机插秧、机采棉、甘蔗机收等薄弱环节,实现作物品种、栽培技术和机械装备的集成配套。积极发展农机作业、维修、租赁等社会化服务,支持发展农机合作社等服务组织。
8.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着力加强促进农产品公平交易和提高流通效率的制度建设,加快制定全国农产品市场发展规划,落实部门协调机制,加强以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骨干、覆盖全国的市场流通网络建设,开展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试点。健全大宗农产品期货交易品种体系。加快发展主产区大宗农产品现代化仓储物流设施,完善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支持产地小型农产品收集市场、集配中心建设。完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推进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示范区创建,加快邮政系统服务“三农”综合平台建设。实施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启动农村流通设施和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化提升工程,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加快清除农产品市场壁垒。
第四篇:天津加大秸秆禁烧补贴力度
天津加大秸秆禁烧补贴力度
2013-11-4 9:40:10 来源:天津日报
分享到:更多为提高作业效率,本市将采取“规模化作业、社会化服务”的方式,将全市100多个农机合作社作为秸秆综合利用作业补贴项目的实施主体,由其为各村提供秸秆处理机械化作业。个体农机户可通过挂靠合作社参与秸秆综合利用。为落实“美丽天津·一号工程”清新空气的要求,减少燃烧秸秆对空气造成的污染,本市农机系统按照“政府主导、财政扶持、堵疏结合、以疏促堵”的原则,通过行政、技术、经济手段,在2014-2015年期间,全面推进农作物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确保实现全市600万亩大田作物全部实施秸秆还田和回收利用。
据了解,本市计划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农民购买玉米联合收获机械、秸秆粉碎还田机械、适应秸秆覆盖播种的免耕播种机械、秸秆粉碎收集机、捡拾打捆机、搂草机、打包机、压块成型机、青饲料收获及加工机械等给予重点、倾斜补贴。其中,对承担秸秆综合利用作业补贴项目任务的农机合作社购买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免耕播种机械、秸秆收集处理机械给予中央和市财政叠加补贴扶持。同时,从2014年起,在本市销售的联合收获机械必须配置相应的秸秆粉碎还田装置。
此外,为提高作业效率,本市将采取“规模化作业、社会化服务”的方式,将全市100多个农机合作社作为秸秆综合利用作业补贴项目的实施主体,由其为各村提供秸秆处理机械化作业。个体农机户可通过挂靠合作社参与秸秆综合利用。(记者 杜洋洋)
第五篇:中央企业领导班子考核调整力度将加大
中央企业工委副书记郑斯林日前指出,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和应对WTO的挑战,进一步加大中央企业领导班子考核调整和选拔力度,全面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努力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企业领导层。据了解,中央企业工委成立两年来,中央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工作得到了加强,企业领导班子总体上是好的。按照党管干部的原则,组织部门考察了121户企业的领导班子,占由中央企业工委管理企业领导班子的88%。新提拔的企业领导人员45岁以下的占提拔干部总数的50%,企业领导人员的平均年龄比上一年下降2岁多。干部交流以经营困难和情况复杂企业为重点,先后为28户企业交流了31名领导人员,其中主要领导16名。普遍实行了考察预告和任前公示制度,共公示59人,其中有2人经公示后缓办任职手续。坚持“能上能下”,调整不称职干部10人。从目前情况看,今年中央企业领导班子建设的任务非常繁重,许多企业领导人员年龄到线,约有一半的企业党委任期届满,大多数企业还没有配备总会计师。为此,郑斯林强调,要大力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进班子;继续推进干部交流、培养后备干部工作;加大调整不称职、不胜任现职干部的工作力度;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继续做好企业领导人员的培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