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江苏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新时代

时间:2019-05-14 19:33: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走进江苏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新时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走进江苏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新时代》。

第一篇:走进江苏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新时代

走进江苏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新时代

江苏省粮食局

“十一五”是江苏粮食工作实现战略转变、从改革走向发展的五年,是江苏国有粮食企业走出困境、焕发生机的五年,更是江苏粮食流通产业夯实基础、发展壮大的五年。全省粮食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统筹推进改革发展和粮政管理工作,在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服务“两个率先”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粮食安全保供能力显著增强

省、市、县(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工作,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强化粮食安全的措施扎实有效。省政府出台了《江苏省地方储备粮管理办法》、《加快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做好新形势下粮食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重要文件。认真落实地方储备粮及成品粮油储备,新增食用油地方储备、成品粮油应急储备,采取政府委托、部门监管、企业运作的管理方式,确保储得实、管得好、调得动、用得上,全省基本建立了包括原粮储备、食用油储备、成品粮油应急储备的省、市、县三级储备体系。进一步加强与省外产销区间的合作,先后组织参加了福建产销洽谈会、长三角地区购销座谈会、黑龙江金秋粮食交易合作洽谈会等活动,在黑龙江八省洽谈会上,每年我省企业签定(协议)合同20亿斤以上,促进北粮南下,参与省内销区购销平衡,有力地保障了江苏粮食供应安全。完善地方粮食应急预案,建立了粮食经营者最低和最高库存标准,调整充实全省127个价格预警监测点,遍布13个市45个县(市),落实应急加工企业××家,应急供应企业××家。全省成品粮油日应急加工能力××亿斤,日供应能力××亿斤,应急保供效能不断提升。完善粮食统计与价格监测体系,健全多层面的社会粮食统计网络。认真组织开展社会粮食供需平衡调查工作,在全省采取全面调查、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7530家农户、5000家城镇居民户和4616个加工、转化、经营企业进行了调查。开展对378家农户主要粮食品种粮食产销和成本利润调查。加强粮油市场监测,分析预测粮油市场价格、供求形势,编制上报《市场油脂快讯》、《江苏省粮油价格情况周报》,及时提供有关分析材料,为政府加强粮食宏观调控,平抑市场价格提供准确的参考

依据。全面加强军粮供应工作,军供应急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军供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军工企业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军供保障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二、服务“三农”水平显著提高

坚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出发点,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托市收购等政策,充分发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主渠道作用,引导社会主体积极入市收购,满足农民售粮要求。开展优质服务活动,创新购销方式,完善服务措施,方便群众售粮,促进农民增收。适时组织粮食销售,通过市场拍卖、即购即销、代购代销、轮换销售等多种方式,有序安排市场供应。“十一五”全省国有粮食企业收购1335亿斤、销售1645亿斤,分别比“十五”时期增加586亿斤、900亿斤,粮食购销总量居全国第二位。全省累计收购托市和临时存储粮油495亿斤,带动农民增收77亿元。积极引导农民调优粮食种植结构,大力发展订单粮食,推进生产基地建设,在粮食主产区建立生产基地79万亩,订单收购累计269亿斤。密切产销衔接,进一步加强产销区间的沟通协作,使产区农民生产的粮食有稳定的销路,保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广“一次收购、分次结算”、“粮食银行”等惠农惠民措施,最大限度让利于粮农、施惠于居民。推广科学储粮,向农户赠送丰产仓。鼓励支持粮食合作组织建设,探索建立粮食(农业)信贷担保公司。积极推广粮食银行、网上粮店等新型流通业态,着力打造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新亮点。

三、产业发展速度显著加快

“十一五”全省粮食行业工作重心实现从改革到发展的战略转变,积极实施“全省粮油精深加工三年拓展行动计划”,着力推进粮食流通产业转型升级“五个一工程”,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初具雏形。省局先后出台《2006-2015年江苏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关于优化全省粮食仓储设施的指导意见》、《江苏省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实施方案(2009-2020年)》等文件,全省粮食行业按照“两纵两横、四大通道”的粮食物流规划,加快粮食仓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近40亿元,初步建成粮食物流项目12个,有效仓容达1860万吨,比“十五”期末增长65%;企业平均仓容量从“十五”末的1万吨增加到1.45万吨。依托水运优势发展粮食物流,按照四散化要求建设改造粮油仓储物流设施,规模粮油仓储企业四散化率目前已经达到76%。全省基本形成以物流中心为龙头、中心库为重点、骨干收储库为支撑、基层收纳库为补充的仓储体系。2010年投入5755万元在主产区新建烘干中心42个。积极推广科学储粮,全省95%仓房实现

散装储粮,输送设备、清理设备、汽车衡等设备,较“十五”末分别增加48%、41%、318%,机械通风、粮情测控、环流熏蒸系统较“十五”期末分别提高了55%、78%、66%。粮食批发市场发展良好,年成交量40万吨以上的达到8家。鼓励和支持各类主体同台竞争,“十一五”期间,益海嘉里、中粮集团、天津龙威、中储粮、重粮集团、五得利面粉等国内外粮油巨商加大在江苏投资力度,大大提升粮油产业集中度。央企、外企、地方国企、民企、个体经纪人多元主体共存,互为补充合作共赢的格局逐步形成。粮食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全省粮油工业销售超亿元企业达到132家,2010年全省粮油工业生产总值和销售收入分别达到1265亿元和1250亿元,居全国第二位。以“五个一工程”为抓手推动粮食产业转型升级,至2010年底,全省国企典型已有4家销售额和利税达标,5家销售额达标;引进8个战略伙伴14个项目,总投资近64亿;13个产业园区已有12个完成粮食物流主要工程;研发机构已建成9家;全省已有11个粮油类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总数位居全国前列,射阳大米、淮安大米、阜宁大米、建湖大米、东海大米、横河大米等被国家作为地理标志产品予以保护。启动粮油仓储创先争优三年计划,全省12家企业获得全国粮油仓储规范化管理先进企业称号。

四、市场监管力度显著加大

积极推进依法管粮,先后制定出台了《江苏省地方储备粮管理办法》、《江苏省粮食质量分级监管实施意见》、《江苏省粮食行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行使办法(试行)》、《江苏省粮食行业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参考标准(试行)》、《江苏省粮食行政执法责任制》等一系列配套制度。为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奠定了具体的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各级监督检查工作机构和工作机制,省粮食局单独设立了监督检查处,13个省辖市和96%的县(市)设立监督检查工作机构,22个市县建立了行政执法支队(大队),通过国家和省级的专项培训,全省已有1000人取得《粮食监督检查证》,落实监督检查经费,配备了必要的检查器材,有12个县(市)配备了专用执法车辆,监督检查体系初步建立。完成粮食安全信用体系试点工作,16个市县粮油监测机构纳入国家粮食质量监测网络,居全国第二位。创新监督检查方式,在全国率先建立了“政府组织、粮食牵头、部门联动”的粮食流通监督检查联席会议制度、粮食流通监督检查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和粮食流通监督检查考评机制以及“三位一体”的粮食库存监督检查方法等。“十一五”期间,全省各地依法开展行政执法检查活动15098次,查处2870起违法行为,有效维护了市场秩序,确立了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执法

地位,树立起良好的执法形象。2009年,全省粮食行业全员参与,全力以赴,圆满完成粮食清仓查库工作,并以此为契机,推进粮食仓储规范化管理,清仓查库工作受到国家表彰。“放心粮油”工程深入推进,放心消费深入人心,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授予我省放心粮油示范加工企业50家,示范粮店10家,居全国第一位。圆满完成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期间供应沪、粤粮食的质量安全把关工作。

五、行业自身形象显著提升

“十一五”期间,粮食行政管理初步实现了由计划为主向市场主导转变,由单一管理向管理服务并重转变,由系统内指导向全行业服务转变,由单纯抓好粮食购销向发展粮食流通产业转变。坚持以改革促发展,通过人员分流、资产重组、资源整合,一批地方国有企业率先得到了快速发展,引领国有粮食企业先后实现以省、市、县为单位整体盈利。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积极弘扬“以农为本、安全至上、诚信服务、和谐发展”的新风尚,为农服务、促农增收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各级粮食行业协会较好地发挥了联系服务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省粮食行业协会顺利完成了换届工作。建立行风监督员队伍,开展粮食物流中心等重点工程专项检查,反腐倡廉法制化、制度化水平不断提高。加强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在第一、第二届全国粮食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上均获得团体第二名、单项第一等多个奖项。深入开展“创先争优”主题活动,大力推进行风建设,全行业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其中18个先进集体和个人受到国家表彰,84个先进集体和个人受到省里表彰。

总结江苏五年粮食流通工作实践,我们认为,突出的有这样四条经验必须始终坚持并不断赋予新的内涵:一是必须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粮食工作全局。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到粮食工作的方方面面,坚持既讲速度,更讲效益,推动又好又快地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和消费者满意。二是必须始终坚持大粮食观的发展理念。坚持一手抓市场宏观调控,一手抓服务企业发展,树立全社会粮食流通管理理念,促进各部门齐抓共管,以全产业链的模式打造现代粮食流通产业。三是必须始终坚持走创新驱动科技兴粮之路。把加强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作为转变粮食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加快现代粮食收储、物流、加工、市场体系建设,增强粮食流通产业核心竞争力。四是必须始终坚持依法管粮。认真履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赋予粮食部门的权力和责任,面向全社会深层次推进市场监管,维护市场有序流通,通过粮食法制化促进行业发展规范化。

第二篇:安徽省“十一五”期间粮食流通和产业发展战略目标

安徽省“十一五”期间粮食流通和产业发展战略目标.txt这世界上除了我谁都没资格陪在你身边。听着,我允许你喜欢我。除了白头偕老,我们没别的路可选了什么时候想嫁人了就告诉我,我娶你。安徽省“十一五”期间粮食流通和产业发展战略目标

一是健全和完善以“政府主导、机制灵活、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粮食宏观调控体系。完善省、市、县三级地方粮食储备制度,依法加强储备粮管理,建立灵活有效的储备轮换机制。健全粮食风险监测监控、预警预报和信息发布制度,完善粮食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掌握一批重点骨干粮食购销和加工企业,建立粮食应急供应保障系统。

二是健全和完善“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力、竞争有序”的粮食流通监管体系。建立健全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网络、工作机制、工作制度,依法履行对全社会粮食流通的监督检查;实施粮食市场准入和全社会粮食流通制度,做好储备粮代储资格依法认定工作;加强粮食监督检查机构队伍建设。创新执法监管方式,建立高效快捷的监督检查执法信息网络;加强部门协作,依法查处涉粮案件。

三是健全和完善“主体多元化、布局科学化、管理现代化和交易规范化”的粮食市场体系。加强对粮食市场建设的规划和指导,重点建设一批区域性、专业性粮油批发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粮食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培育、发展和规范多种所有制市场主体从事粮食收购和经营活动,大力培育农村经纪人队伍;

四是健全和完善以粮食产业园区和现代粮食物流为支撑的粮食产业体系。制订粮食产业园区和现代物流设施建设规划,通过招商引资和盘活有效存量资产,全面推进“退城进郊”,加快粮食经济园区建设,提升“662”强龙工程,大力开展龙头企业与购销企业对接双赢。重点建设淮北、江淮和沿江等三大现代粮食物流通道。逐步建成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以原粮购销为基础,以园区经济为载体,以现代物流为纽带,以城乡连锁为网络的粮食大产业经济新模式。

五是健全和完善以协会组织为载体、科技信息为内容、和谐发展为目标的粮食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粮食行业协会和专业协会组织,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和服务内容,积极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信息和技术服务;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与交流,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实施以粮食行业特有工种技术培训为基础的人才兴粮工程。加强信用体系建设,面向全行业,服务全社会,促进粮食行业和谐发展。

第三篇:关于山东省粮食流通及加工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山东省粮食流通及加工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

为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大力支持和引导粮食流通及加工产业加快发展,近日,我们对全省粮食流通及加工产业发展情况作了深入调查研究,提出了相关措施建议。

一、我省粮食流通及加工产业发展现状

我省是全国粮食主产区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居全国第二位,粮食消费量、加工量居全国首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持在800亿斤以上。近年来,我省粮食流通及加工产业发展迅速,粮食现代物流设施建设逐步加强,粮油加工转化能力不断提高。

(一)我省粮食仓储及物流发展现状

1、仓储设施建设步伐加快,部分地区实现了“规模存放、集中管理”。全省粮食仓储企业951户、库区1783个,其中国有企业525户、库区1222个。全省有效仓容1879万吨,其中平房仓1617万吨,占总有效仓容的86%;1998年以后新建有效仓容1221万吨,占总有效仓容量的65%。近年来,我省在完成国家承储任务的基础上,按照省政府“地方储备粮规模存放、集中管理”的要求,在济南、青岛、枣庄等市新建了一批标准高、规模大、设施全的地方储备库,东营、威海等7市实现了地方储备粮集中管理。

2、仓储节能减排能力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居全国前列。各级财政部门围绕储备粮规范化管理,加大对科学储粮、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支持企业推广物理防虫技术,应用环流熏蒸、粮情测控、机械通风等三项储粮新技术,开发了承储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等管理软件,建立“数字粮食”信息管理平台。目前,全省90%的地方储备粮仓房实现了科学储粮、绿色储粮、规范化管理。2009年,我省19个粮食储备库被评为全国仓储规范化管理先进库,数量居全国第一。

3、“四散化”储运能力加强,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初具规模。围绕国家《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我省在加强7个国家级粮食物流内陆节点城市和1个沿海节点城市粮食物流项目建设的基础上,对全省粮食收发设施进行了更新改造。全省50%以上的仓储企业具备了散储、散运、散装、散卸能力,“四散化”储运成为我省粮食流通的重要方式。全省28户国有粮食仓储企业拥有铁路专用线,2户拥有粮食专用码头。

(二)我省粮食加工产业发展现状

我省共有1058家粮油加工企业,其中,国有企业54家,占5.1%;外商投资企业62家,占5.9%;民营企业942家,占89%,民营企业成为粮油加工业的主力。2009年,1058家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758亿元,利税总额80亿元,粮油加工转化能力连续3年位居全国前列。

1、加工转化实力增强,产品市场影响力扩大。2009年全省1058家粮油加工企业,米面油加工能力达到3880万吨,专用粉、营养强化粉产量不断增加,食用植物油中一、二级油所占比重达68.6%。我省粮油加工企业拥有中国名牌和驰名商标32个,山东名牌和著名商标91个。

2、研发创新能力增强,粮油精深加工发展加快。在玉米加工、大豆加工和副产物利用方面,加强粮食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大幅提高了粮油产品的附加值和粮油资源利用率。2009年,我省粮食加工企业研究开发投入达8亿元,获得专利159件。

3、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增强,粮油产业集群效应显现。2009年,全省新上粮油加工项目54个,总投资32.3亿元,投产后预计产品销售收入过百亿的企业达3家,过50亿的5家,过10亿的33家。2009年,省粮食局重点指导和培育的十强粮油加工业龙头企业资产总值195.1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61亿元,比上年增长34.7%;实现利税24.6亿元。各地实行退城进郊战略,在粮食主产区或重要粮食物流节点,以大型龙头企业为依托,建设了一批集加工、配送、质检、信息处理等为一体的现代粮食加工产业园区。全省十大粮油产业园区占地面积1.9万亩,投资规模75亿元,2009年实现经营收入398亿元,利税20.5亿元。

4、供给保障能力增强,新型粮油供销网络初步建立。为保证食品安全,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放心粮油”工程建设。截至2009年,全省城镇便民粮油供应店6029个,从业人员

1.9万人,实现营业收入36亿元。其中,全省“十佳”粮油快餐连锁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5亿元,利税6864万元,连锁店1493家;农村粮油服务网点1.4万个,从业人员近3万人,粮油食品经营量80亿斤,城乡粮油供给保障能力不断提高。

二、目前我省粮食流通及加工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省粮食流通及加工产业取得较快发展,但与构建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一)仓储设施建设比较薄弱。一是地方储备粮库集中存放有效仓容不足。目前有10个市的25万吨市级储备、38个县(市、区)的50万吨地方储备分散储存在200多个基层收纳库里,而且这些基层收纳库设施条件较差,给储备粮管理带来隐患。二是库点建设布局不够优化。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按行政区划布局的仓库建设已不适应当前调控、应急保障和粮食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粮食主产区和中心城区仓容偏紧,政府调控所需的现代化骨干粮库较少。三是仓储设施更新改造能力需要提高。我省符合现代化粮库要求的高大平房仓仅占总仓容的16%,仓库建筑普遍老化,粮食购销企业在仓储设施自我更新改造和功能提升等方面投入不足。

(二)粮食现代物流发展存在瓶颈制约。一是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比较少。作为粮食生产大省、流通大省,省内流通量和跨省流通量每年均达到3000万吨以上,但符合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要求的大型粮食物流中心(园区)发展尚未起步,省内为数较少的小型物流项目,仅能满足地方区域性粮食收发需要。二是散粮接卸能力不够强。粮食仓储设施、装卸运输设备和检验设施不能满足散粮流通的需要,粮食流通费用偏高、效率偏低,制约了粮食储运全面实现“四散化”。我省现有的仓型主要为平房仓,不适应规模化散粮接收发送的需要,而适合粮食散装散卸的立筒仓、浅圆仓仅占10%。比如,作为我省吨粮大市的德州市,其适

合散粮装卸的立筒仓仅有1.28万吨,占总仓容的1.60%。三是信息化程度不够高。信息资源缺乏整合,覆盖全省的粮食现代物流信息网络系统尚未全面建立,物流信息传递不畅,粮食市场各自为战,粮食资源优势和整体实力未得到全面体现。

(三)粮油加工产业发展层次偏低。一是规模化生产能力相对较弱。我省粮油加工企业数量多,但布局分散,多为中小型作坊式企业,与国内先进企业相比,在加工能力、研发能力、市场竞争力、带动辐射力、综合经济效益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没有真正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行业龙头企业,不能适应国际、国内面粉加工业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要求。二是精深加工科技研发应用能力相对较弱。为大幅度提高产品附加值,抢占市场资源,国内外许多跨国粮商正在进军小麦、稻谷、芝麻、大豆浓缩蛋白等粮油精深加工项目。而我省作为粮油生产大省,粮油加工业仍处于初级加工为主的状态,粮食产业链短,对粮油资源和粮油加工副产品未进行深度开发,增值潜力没有完全挖掘。尤其是企业为了追求短期效益,很少主动进行粮食精深加工的研发投入,致使一些科技成果停留在试验阶段,一些先进成熟的技术、装备不能及时推广普及,制约了粮油加工产业向高、精、尖层面拓展,给我省粮油加工产销网络的未来布局带来了深层次隐忧。三是食用油加工对外依存度较高。2009年外资开始在我国粮食流通领域广泛布局,垄断了世界粮食交易市场的“ABCD”四大跨国粮商均在国内开展粮油加工业务,外资企业控制力不断增强,其中我省外资企业加工能力占全省油脂加工能力的40.8%,造成食用植物油价格波动大,行业利润大幅下滑。四是产品质量检测环节相对薄弱。粮油监测业务没有普及,粮油加工质量管理和技术规范方面缺少有效制约,原粮监测与粮油食品监测体系缺少应有的链接,使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现象非常突出,粮油食品安全受到威胁。

三、加快我省粮食流通和加工产业发展的措施建议

确保粮食安全,促进粮食产业加快发展,必须突出我省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已有的产业优势,在确保宏观调控和粮食安全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力争把我省建设成为粮油流通大省、加工大省和食品大省。

(一)统筹规划,高点定位,改善粮食仓储布局。按照“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现代科技为支撑”的原则,采取“财政扶持、地方配套、企业自筹”方式,突出“四散化”储运和科学储粮方向,统筹规划、整合资源、调整结构、完善功能,大力提升粮食仓储流通效能。一是支持储备粮集中管理建设。根据我省粮食仓储设施布局现状和发展需求,对中央、省、市、县四级规划进行有效衔接。重点对收购集中、储存量大和交通便利的区域进行修建改造,尽快实现集中储存管理。二是支持建立仓储设施更新改造机制。鼓励地方储备粮库提升仓储设施现代化水平,推广应用科学储粮新技术,扶持有重要科研意义和推广价值的科学储粮项目研究。三是支持合作建库。引导市县探索吸纳社会资金,走合作建库的路子,充分发挥仓库资产的效益,切实解决有效仓容不足的问题。

(二)实施“送粮仓下乡”工程,鼓励科学储粮。采取财政补助方式,按照全省农户15%的比例,支持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部分农户配备新型储粮装具示范仓,送粮仓下乡,建立农户产后减损体系。据测算,使用新型储粮装具示范仓,可使储粮损失率降低5%,每口示范仓减少储粮损失50公斤。按照每仓价值420元计算,省级投入3亿元,可拉动10亿元其他资金的投入,每年可为农户减少储粮损失12.5万吨,增加经济效益2.2亿元。

(三)搭建平台,积极支持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按照统一规划,支持建设具备交易、仓储、加工、中转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物流中心以及覆盖省、市、县三级的粮油物流公共信息化平台,作为担负一定公共服务职能的基础设施,促进全面实现粮食散储、散运、散装、散卸能力,健全政府管理与市场规范化管理的协同工作机制。

(四)支持科技创新,提高粮油加工产业竞争力。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加大粮油精深加工科技研发投入,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提高粮油产品的科技含量、附加值和竞争力。一是引导企业加大科技研发应用投入,支持企业在食品营养、粮油加工工艺及装备、成套工程技术等领域进行新产品的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二是支持粮油食品企业加快技术和设备更新改造步伐,走技术挖潜和内涵扩大再生产的路子,提高企业技术水平,限制低水平重复建设。三是鼓励公益性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进行粮油精深加工科技研发,鼓励企业与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建立技术合作关系,加快科技创新和粮油产业化发展步伐。

(五)加强引导,促进骨干企业和产业集群发展。鼓励各地选择一定区域内(一般以县为单位)具有相当规模、辐射面广、产业链条长、经济带动能力强的企业和产业园区作为支持载体,以市场为导向,就近整合各类企业资源,引导培育若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品牌,集粮食现代物流、加工与资本运营于一体的旗舰级粮食企业巨头,促进建立具有强大核心竞争力的粮油产业集群。尤其注重扶持国有粮油企业做大做强,提高国有资本的带动力和渗透力,增强国家对粮食的宏观调控能力。

(六)创建品牌,大力推进“放心粮油”工程建设。支持“放心粮油”品牌认证、“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工程”、“居民厨房工程”、“放心早餐工程”等粮油品牌项目建设,加快构建我省“放心粮油”生产配送销售网络,逐步建立安全的粮油供应渠道。一方面,鼓励粮食企业利用城区网点资源优势,投资改造现有粮店、粮食仓库和其它经营设施,完善市区粮油食品网点布局;另一方面,引导骨干粮食加工、经营企业积极向农村延伸经营网络,开设粮油兑换点、便利店,完善农村商贸流通网络,确保农民方便消费、安全消费。

(七)加强监管,确保粮油食品安全。发挥第三方粮油质量监测机构在质量保证链中的作用,确保粮油食品安全。一方面,支持建立连接食品原料加工制造、储运和流通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鼓励粮油加工企业加强产品质量安全内检管理,建立从原料采购、加工到出厂面市各环节的监管制度,做到不合格产品不加工、不出售。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以及食品安全检测机构的监督检测与评估检测的作用,形成粮油食品检测监管合力,实施从原粮流通到食品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的质量监测;支持粮油质检机构和有关中介机构在大型粮食交易市场设立服务窗口,促进建立粮油食品生产许可制度和市场准入制度;支持相关监测机构配备高科技快速监测仪器,实现粮食品质快速检测;支持建立覆盖全省的粮油质量监测和追溯信息平台,促进建立粮油产品质量安全召回制度。

山东省财政厅经济建设处

第四篇:安徽省“十一五”期间粮食流通和产业发展战略目标

安徽省“十一五”期间粮食流通和产业发展战略目标

一是健全和完善以“政府主导、机制灵活、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粮食宏观调控体系。完善省、市、县三级地方粮食储备制度,依法加强储备粮管理,建立灵活有效的储备轮换机制。健全粮食风险监测监控、预警预报和信息发布制度,完善粮食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掌握一批重点骨干粮食购销和加工企业,建立粮食应急供应保障系统。

二是健全和完善“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力、竞争有序”的粮食流通监管体系。建立健全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网络、工作机制、工作制度,依法履行对全社会粮食流通的监督检查;实施粮食市场准入和全社会粮食流通制度,做好储备粮代储资格依法认定工作;加强粮食监督检查机构队伍建设。创新执法监管方式,建立高效快捷的监督检查执法信息网络;加强部门协作,依法查处涉粮案件。

三是健全和完善“主体多元化、布局科学化、管理现代化和交易规范化”的粮食市场体系。加强对粮食市场建设的规划和指导,重点建设一批区域性、专业性粮油批发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粮食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培育、发展和规范多种所有制市场主体从事粮食收购和经营活动,大力培育农村经纪人队伍;

四是健全和完善以粮食产业园区和现代粮食物流为支撑的粮食产业体系。制订粮食产业园区和现代物流设施建设规划,通过招商引资和盘活有效存量资产,全面推进“退城进郊”,加快粮食经济园区建设,提升“662”强龙工程,大力开展龙头企业与购销企业对接双赢。重点建设淮北、江淮和沿江等三大现代粮食物流通道。逐步建成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以原粮购销为基础,以园区经济为载体,以现代物流为纽带,以城乡连锁为网络的粮食大产业经济新模式。

五是健全和完善以协会组织为载体、科技信息为内容、和谐发展为目标的粮食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粮食行业协会和专业协会组织,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和服务内容,积极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信息和技术服务;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与交流,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实施以粮食行业特有工种技术培训为基础的人才兴粮工程。加强信用体系建设,面向全行业,服务全社会,促进粮食行业和谐发展。

第五篇:浅谈现代粮食物流业发展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企业的现代化程度提高,粮食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新兴的服务行业正在迅速发展。

所谓粮食物流,是指粮食产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它函盖储存、包装、装卸、运输、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及有机结合。从另外一个角度说,粮食物流是指为了满足客户的需要,以最低的成本,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实现粮食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相关信息由粮食的产地到粮食的消费地所进行的计划、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从一般意义上讲,粮食物流的存在与粮食商品的存在是相联系的,商品需要流通,流通就存在物流。粮食物流是相对独立于粮食生产和消费的领域。

我国粮食物流产业是粮食市场化的必然结果。传统的粮食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的企业以及企业组织内部不同的职能部门之中。现代粮食物流是粮食物流的产业化,它不仅单纯地考虑从粮食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货物配送问题,而且还考虑从供应商到生产者对原材料的采购,以及生产者本身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的运输、保管和信息等各个方面,全面地、综合性地提高经济效益和效率的问题。现代粮食物流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目标,把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市场情况统一起来考虑的一种战略措施。这与传统粮食物流把它仅看作是“后勤保障系统”和“销售活动中起桥梁作用”的概念相比,在深度和广度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含义。

粮食在国民经济中是一种大宗产品,现代粮食物流是极具增长潜力和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它对于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经济结构,改善投资环境,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以及扩大对外开放,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被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市政府粮食仓储设施“退城进郊”的发展战略为**粮食设施优化配置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同时也为发展**现代粮食物流提供了极好的机遇。

一、发展**现代粮食物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和**市的物流发展规划为发展**现代粮食物流提供了政策支持

《**省“十五”及2010年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十五”期间及到2010年,**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要努力构筑以综合交通体系为主的物流运输平台,以网络技术为主的物流信息平台,以规模仓储和自动化管理为主的物流储存配送平台,促进物流市场和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不断提升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度。《**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10年,基本建成现代物流业发展框架体系,初步形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和全国物流体系中的重要节点。到2020年,建成层次分明、设施完备、功能完善的现代物流体系,初步形成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和全球物流体系中的重要节点。粮食关系着国计民生,粮食是一种大宗的特殊商品,流通量大。仅粮食运输一项,在全国各类物资运量中居第七位,货物周转量居第二位,粮食物流在现代物流业中具有特殊地位。

**作为**及西南地区重要的科技、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具有发展现代粮食物流业的有利条件和突出优势。

(二)“全域**”的统筹城乡发展为发展**现代粮食物流提出了要求

在西部地区实施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之后,**粮食总产量下降,从粮食主产区到产销平衡,再到不能完全自给。**统筹城乡发展和“全域**”理念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城市化进程加快,10年左右的时间,将转移150万农民到城市(见**《在中共**市十一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p13),**市粮食产需缺口会加大,对外依存度会加大。“随着人口增长、耕地减少、水资源匮乏等矛盾日渐突出,粮食安全将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长期存在的问题。一直以来,**省都是我国西部唯一的粮食主产区,能够满足本地粮食需求。但自上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经济结构调整,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省逐步从粮食主产区转变为产销平衡区,直至目前已不能完全实现自给自足,每年都有数百万吨的缺口,**市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实现**市粮食安全的途径研究·前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出现下降趋势,人口数量特别是非农业人口数量增长较快,从粮食自给程度来看,对外地粮食的依赖性逐渐加大。(参见《实现**市粮食安全的途径研究》)虽然**从“十一五”规划看是产销基本平衡,但是是有条件的,这种平衡极易被打破。

当**省需要从外省调入粮食时,一旦**产销平衡从坏的方面被打破,也需要从省外调入粮食。在此前提下,**除了增加粮食储备外,发展粮食物流是一举几得:(1)符合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要求,即符合我国社会整体经济转型的市场化要求;(2)符合当代经济发展的“特征”——物流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撑点;(3)可以用市场配置的方式调节**粮食市场的余

缺,平衡粮食需求,以保证粮食安全。政府储备粮食过多,浪费;过少,不安全。这个“多”和“少”是辩证的,有时很难从量上界定,但它一定有个模糊边界。这个模糊边界,通过粮食物流就能把它明晰化,只是我们看不见这只手。粮食物流联系生产与消费,有利于维持粮食市场的基本平衡。发展**现代粮食物流,应当是实现**市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的城市化进程为发展现代粮食物流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位于我国西南,地处**平原腹心地带,有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拥有四通八达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秦汉以来,**就以农业、手工业兴盛和文化发达著称,历代都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长江流域的重要城市。唐代商贸繁荣,与扬州齐名,称为“扬一益(**)二”。宋代**印刷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就是**。1989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享有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成为全国14个计划单列城市之一。**经济地位和辐射功能,对发展现代物流业具有较大的优势。同时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经济的发展和外来人口、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粮食消费需求将呈上升和多样化趋势,粮食货物的购入量也必定随之加大。

下载走进江苏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新时代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走进江苏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新时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流通产业发展的环境

    流通产业发展的环境、问题与创新机制内容摘要:新的发展理念使我国流通产业得到了普遍发展,交易规模和数量不断激增,流通产业基础设施也得到了完善,培育了新型的流通产业业态,流通......

    浅谈加强五种意识推动现代粮食流通新跨越

    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粮食工作,连续四年下发一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把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随着工......

    加快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

    加快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努力化危为机商贸流通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的重要窗口,也是启动市场、促进需求和消费不断升级的助推器。大......

    全市粮食产业最新发展情况和主要推进措施[合集五篇]

    全市粮食产业化最新发展情况和推进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我市是产粮大市,种粮面积常年保持99-100万公顷,粮食总产量140亿斤左右。其中,玉米约85万公顷,产量110亿斤左右;水稻约11万公......

    发展粮食物流产业的论文

    发展粮食物流产业,保障粮食供应安全 现代物流是近年来第三产业中发展最为迅猛的一个产业,是一个伴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产业,被理论界、经济......

    粮食产业发展指导科2010年工作总结

    宿豫区商务局 粮食产业发展指导科2010年工作总结 在过去的2010年里,我们在上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在局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关怀和支持下,紧密结合粮食流通新形势,全面贯......

    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现状

    广东省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现状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粤发〔2008〕7号),特编制《广东省现代产业......

    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现状及未来发展展望

    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现状及未来发展展望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中国走过了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光辉历程,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我国粮食行业完成了从统购统销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