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市粮食产业最新发展情况和主要推进措施
全市粮食产业化最新发展情况和推进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我市是产粮大市,种粮面积常年保持99-100万公顷,粮食总产量140亿斤左右。其中,玉米约85万公顷,产量110亿斤左右;水稻约11万公顷,产量21亿斤左右。近年来,通过发展粮食精深加工,延长粮食产业链条,提高粮食附加值,对发展我市农业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由粮食产业带动运输、饲料、食品等相关的产业,增加的社会效益也更加可观。玉米、稻米是我市最主要的粮食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不仅能切实让种粮农民从发展粮食生产中得到实惠,而且还会增加人口就业和财政税收,对“统筹推进‘三化’,建设幸福松原”将起到重要作用。
一、我市粮食产业最新发展情况
(一)发展情况
据调查,目前全市玉米加工转化企业23家,年处理玉米20万吨以上的企业8家,年处理20万吨以下15家,设计年加工能力400万吨。玉米深加工全年达到饱和生产的只有嘉吉生化有限公司“一花独秀”。全市水稻加工企业有170多家,其中:年加工5万吨的企业10 家,年加工3万吨的企业15家,多数加工企业都是季节性加工,时间集中在12月、1月、2月,大部分时间都不加工;大米加工使用的品牌150多个。
一是崛起了一批骨干龙头企业。近年来,全市先后诞生了嘉吉生化有限公司、吉林正望油脂有限公司、松原吉安生化有限公司、吉安乾安酒精有限公司、长岭吉隆玉米开发有限公司、扶余汇海酒业有限公司和松原兴和饲料有限公司等一批以玉米深加工为主的产业化龙头企业。也诞生了松原二马泡有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松原市北显粮油贸易发展有限公司、松原市天天乐谷物有限公司、松原市巨大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和前郭县双丰米业有限公司等一批以水稻精深加工为主的产业化龙头企业。目前,这些企业不仅具有完整先进的生产工艺设备,而且具备较强的综合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绝大多数企业发展势头很好,具有一定的辐射带动作用,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骨干力量。
二是打造了一批粮油精品名牌。企业品牌意识明显增强,普遍加大了粮油加工设备更新改造的力度,设备档次、工艺水平和产品科技含量明显提高,出现了一批在省内外市场有一定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的粮油品牌,并纷纷走进省内外大中城市超市。如北显公司的“北显”牌大米、二马泡米业的“德佶”牌大米、天天乐谷物的“双隆”牌大米和双丰米业的“龙坑泉”牌大米等,在省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已经申报并将荣获吉林省“放心粮油”称号。松粮集团自去年成立以来,通过资本链接和品牌链接的方式,加快资源整合、资本组合和资本融合步伐,全力培育发展“查干湖”大米品牌。目前,“查干湖”大米进入直营店、连锁店及国内大型商超282家;长春直营店发展到7家,连锁店37家。在第十一届长春(国际)农业博览会上,“查干湖”大米荣获金奖。
三是建立了一批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全市已经建立较为稳定的优质粮食生产基地,面积170万亩。一些龙头企业通过与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了自己的优质粮种生产基地,在引导农民调整粮食品种结构上发挥了积极的主导作用,超级稻吉粳88、有机秋田小盯、有机稻花香等高、中档优质稻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为水稻加工产业的发展和品牌打造提供了稳定可靠的优质原料。
四是整合了一批优势资源。在全面完成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2011年以来,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优势资源整合重组步伐明显加快,如黑龙江北大荒集团与正望油脂,省国资委、四平新天龙酒业与松原吉安生化,成为我市粮食产业化发展新的增长点。五是探索了一些利益联结的新模式。通过订单购销、“公司+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龙头企业与农民逐步结成或紧密或松散的利益联结体。通过优质稻的订单购销,优质稻的收购价格比普通稻高出15-20%以上,农民每亩增收50-80元。
(二)问题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市粮食产业化经营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在全省有了一定的地位,但同先进地区相比,我们无论是在企业规模、发展实力、产品档次、品牌知名度方面,还是在市场竞争力、带动辐射能力等方面都还有很大差距。突出表现在:
一是龙头企业的规模小、实力弱。虽然部分企业已获得了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的称号,但真正能称得上“龙头”的企业并不多。
二是深加工项目少,产业链条短。全市真正称得上粮食深加工的项目只有嘉吉生化有限公司的系列产品,其他绝大多数企业基本上是产业链条短,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企业创利税能力差,发展后劲不足,难以形成整体的竞争优势。
三是高档优质稻发展相对滞后,稻米品质不高。尽管在稻米品质结构的调整上同自己比、同过去比有很大进步,但与市场对高档优质稻的需求相比,同黑龙江五常、辽宁盘锦相比,我们无论是在高档优质稻的研究、开发还是在引进、推广上都还有很大差距,高档优质稻的发展整体上还没有形成规模。
四是一般品牌多,名牌产品少。全市还没有一家企业的大米产品获得中国名牌称号,与“北大荒”、“金健”等全国知名企业相比,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影响力都有很大差距。
二、推进粮食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了粮食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
为促进粮食产业发展,转变粮食生产方式,加强粮食产业化的领导,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市粮食局成立了粮食产业化发展领导小组,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推动了全市粮食产业化的快速发展。
(二)加强了粮食产业政策的宣传与指导
近几年来,我们通过各种形式,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国家各项粮食收购政策,如:水稻的最低收购价政策,玉米的储备粮轮换和临储政策等,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为粮食产业的全面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三)支持了粮食精深加工企业走出困境,做大做强
2009年为解决吉林省玉米深加工企业原料不足,降低企业原料成本,促进深加工企业提高开工率,保持就业稳定,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划给吉林省253.3万吨国家临时存储玉米转为省临时储备,定向销售给省内17户玉米深加工企业。我们通过省粮食局积极向省政府争取,为嘉吉生化有限公司争取了24万吨、为松原吉安生化有限公司争取了8万吨,此举为我市玉米深加工企业解决经济效益下滑带来了希望和转机。同时,我们也支持了松原粮食集团有限公司的发展,一方面,我们对松粮集团与市第三粮库等企业的资本组合给以全力支持,成为我市粮食产业化发展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我们按照《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吉林省大米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全力支持松粮集团“查干湖”品牌12大系列农产品等建设和发展,进而推进我市大米产业的发展。
(四)加强了粮食产业的流通与基础设施建设。为了实现“规范管理、增强素质、提升水平、促进发展”这一目标,我们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不断加强粮食流通与基础设施建设和规范化管理,不断提升粮食产业的规范化、信息化、现代化管理水平,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第二篇:增添措施扎实推进畜牧产业发展
简讯
增添措施扎实推进畜牧产业发展
为推进我乡畜牧养殖业的发展进程,提高养殖技术水平。10月14日,义兴乡人民政府在乡四楼会议室轰轰烈烈的举办了养殖技术培训大会。会议特邀重庆美德和参与集体专家组技术专家及畜牧兽医站技术人员对全乡养殖农户进行了畜牧养殖技术培训。
会上,乡党委书记杨朝林首先作了动员讲话,强调了现代养殖技术在养殖业中的重要作用,希望各畜牧兽医站技术人员及广大养殖农户通过培训,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搞好母猪养殖。随后特邀专家从后备母猪的饲养和管理、特繁母猪的饲养和管理、仔猪红黄白痢的发生及预防和治疗、小猪水肿病的发生及预防和治疗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全面讲解;并针对农户提出的各种养殖技术难题现场进行了综合解答。
通过培训,使所有参训人员的人员开阔了的眼界,更新了养殖观念,解决了养殖户最关心的繁殖、饲养管理、规模、标准化养殖场建设等关键技术问题,又坚定了养殖户发展畜牧养殖业的信心和决心。参加培训的养殖农户表示,自己通过此次技术培训但提高了养殖技术水平,也对养殖的管理细节方面又更深层次的认识。乡党委政府表示尽管现在财政资金困难但仍将抽出一部分对养殖农户进行每户200元的财政补贴,同时还表示今后还会举办类似培训会,希望养殖场农户积极参与培训,提高畜牧养殖技术,努力获得更多的收益,争取早日实现农民增收。
第三篇:发展粮食物流产业的论文
发展粮食物流产业,保障粮食供应安全
现代物流是近年来第三产业中发展最为迅猛的一个产业,是一个伴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产业,被理论界、经济学家称之为“第三利润源泉”。一般认为,物流业指物流资料从供给者到需求者的物质运动,它创造时间价值、场所价值以
及一定的加工价值。
一、现代物流与粮食物流的关系及现状
从现代物流的性质和目标功能来看,物流系统是整个商品流通系统的一的部分,它具体地联结着生产与再生产、生产与消费、要求快速、及时、安全地把商品提供给消费者,并要求运输、储存、包装、加工、配送、信息等相关功能与之相配套,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一切商品的需要。
粮食物流作为现代物流产业中一个重大独特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相对于其他物流是发展相对滞后,但由于其特殊的商品特性,且涉及面广、数量大、通费用高等因素,决定了只有大力发展现代粮食物流产业,才能有利于我国整个物流业的发展,才能促进粮食生产,有效拉动
农民增加收入,才能促进粮食流通,沟通产销关系,保障粮食安全。
从目前我国粮食物流产业的现状看,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粗放经营,力量分散,效益低下。我国粮食企业受长期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大而全、小而全、重复建设多,设施、设备利用率低,管理粗放,成本费用高。二是对粮食物流重视不够投入少,缺乏统筹规划。形成全国各地粮食批发企业、储存企业、运输企业各自为政,没有一定的规模优势和资本优势。三是行业局限区域分割,功能单调,经营机制落后。四是设施陈旧,技术落后,特别是装卸,信息不灵,与现代物流基本功能要素的要求差距大。造成运行效率不高。五是缺乏人才队伍,现代物流意识差。上述这些因素严重不适应市场经济社会对现代粮食物流业的客观要求。
二、现代粮食物流的基本要求
现代粮食物流体系是由完善配套的粮食流通基础设施、高效合理的运作方式、科学规范的管理方法和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所组成。因此将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管理手段应用到粮食物流各环节,优化粮食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共同构成一个协调高效低耗的粮食流通完
整体系对发展现代粮食物流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延伸粮食产业链,为粮食产业化服务。延伸粮食产业链;不但是粮食物流发展的需要,也是发展粮食产业化的需要。一是在粮食产前要加强对农民的市场信息服务和种植、农资等服务,引导农民生产适销对路的粮食品种。二是在粮食产中为农户提供技术服务,确保丰产丰收。三是在粮食产后,及时为农民提供收购、干燥、储存、加工等流通服务,提高农民收
入。四是延长粮食加工产业,加快向粮食精深加工方向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
(二)大力培育粮食市场体系。粮食批发交易市场是粮食物流的关键节点之一,也是确保粮食有效流通的重要场所之一。一是在产区建立大型粮食集散批发市场,有效提高产区粮源向销区的快速流动。在销区,大中城市建立成品粮油批发交易市场,确保粮源向消费终端安全、有效供给。二是重点培育扶持一批大型骨干粮食企业,按照现代物流的思路重组现有资源,提高市场竞争力,充分发挥粮食批发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三是因地制宜,建立
粮食物流配送中心,扩大成品和制成品的销售份额。
(三)加快打造粮食物流通信息平台服务体系。一是全国范围内加快建设粮食流通信息综合平台,为市场和粮食经营企业提供更多、更及时、更准确的市场信息。二是加快上下之间现有网络平台的取向开向工作,实现资源共享。三是引导粮食经营企业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参与电子商务活动,开展网上商品交易,使粮食资源在网上实现无物化流动,实现“节
时、节费、高效”的目的。
(四)实施粮食品牌战略。粮食企业要进一步增强品牌意识,树立品牌就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不竭资源的意识,而且粮食企业不仅要打造成品粮食品牌、还要努力打响原粮品牌或原产地品牌,从源头上确保粮食产品的品质。政府要积极支持和引导粮食企业创立属于自己的产品品
牌,创立粮食企业品牌。要争创名牌产品,品牌企业。
(五)重视人才队伍和基础设施的建设。首先,政府、企业应加大对现代物流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尤其是要加快培养网络信息技术会人才的步伐,以适应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其次,政府要继续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制定落实相关的政策措施,大力吸收社会资金,多渠道加快物流信息平台和流通基础设施的建设。现阶段,要以粮食流通“四散”技术为突破口,促进粮食物流业的发展。第三,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优化粮食流通业务流程,建立与产业内部各方持久、共赢的物流同盟,走规模化、专业化的道路。
三、苏州粮食物流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粮食市场的全面放开,苏州的粮食流通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不可逆转”,即粮食种植面积的持续减少不可逆转和社会粮食总需求的持续增加不可逆转。由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业种植结构的不断调整,苏州每年的粮食直接种植面积(主要是水稻)已不足150万亩,加上50万亩左右的小麦,总产量在110万吨左右,并且这种下降趋势仍在继续。而近10年来苏州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在苏州安家落户,寻求发展,目前这一数字在350万人左右,再加上数量可观的外来观光、旅游等流动人口,苏州的基本人口已达900万人,从而对口粮的直接消费大大增加(其中也包括失地农民的口粮需求)。这种粮食供求的变化,已使苏州这个历史上的“鱼米之乡”演变成为产不足需的典型粮食销区。2005年苏州全市粮食总产量在111万吨左右,而总需求高达338万吨,缺口高达227万吨,其中口粮缺口约占总缺口的60%。全社会粮食供求平衡的压力巨大,政府宏观调控的难度增加,保障粮食
供应安全的任务艰巨。
但是,对应这种粮食供求矛盾的苏州粮食物流体系还比较落后,仓容不足、设施陈旧、技术
落后,小而散、部分仓库无法通行船只,信息交流方式传统单一。
一是仓储设施捉襟见肘。据统计,全市现有仓容72.6万吨,其中14万吨已不适宜存放粮食,单个库容在1.5万吨以上的库点10个。还有中央储备库2个和省储备库3个,铁路专用线二条(站台121 0米)。粮食进出仓仍采用人力推力或机械辅助的形式,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此外,部分库点由于河道或桥梁建设的原因,不能通过水路进出粮食,实际已处于不
宜使用的范围。
二是加工能力弱化,对成品粮的依赖性强。我市传统粮油加工企业改革改制后,大部分已在竞争中被淘汰或迁移到粮食产区投资生产,少数存留企业发展比较困难,一旦发生供求关系
紧张,应急保供的难度较大。
三是市场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市区粮食批发交易市场的作用和功能已十分显著,但各县级市
场尚处在起步阶段,培养和发展道路还很长。
四是人才队伍严重不足,特别是适应现代粮食物流产业所需要的人才几乎是空白,传统技术人才也大多流失,满足粮食流通各环节专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较缺乏,将严重影响物流业的规划、实施和运作发展。
此外,通过网络技术交流信息,实现电子商务网上交易等现代物流业务尚未开展,配套设施
还未建立。
四、全方位发展粮食物流业,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现代粮食物流是将粮食运输、仓储、装卸、配送、加工和信息的应用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五一节链系统,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粮食流通连接农业生产和居民消费,搞好粮食现代物流规划和设施建设对于保障苏州粮食供应安全,促进粮食产业持续、协调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流通效率,发展粮食经济,实现“两个率先”具有
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现阶段我市的实际情况和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需要,我市将着力加快现代粮食物流产业的建设与发展,确保我市粮食供应安全,为苏州实现“两个率先”提供粮食安全保障。
(一)采用先进的流通技术,建设观代化的粮食物流设施。
新建、扩建各级地方粮食储备库,配备先进设备,提高粮食储存的质量和技术水平。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在市区建成一个仓容量在10万吨左右,集储存、加工、市场、信息为一体的中心储备库(市级储备库)。目前已经初步建成7.5万吨,但需按现代物流要求进一步完善设施,提高收发能力和保管水平。同时建设2.5万吨市场包装粮周转仓库。所属各市、区也要在规划期内建成1个储存、加工、市场、信息为一体,仓容量在3—5万吨的骨干储备库,配套2—3个骨干库,并全部配备先进的烘干、通风、运输、环流熏蒸等设施,推广运用“四散”技术。水路、铁路、公路并举,形成经济、快捷、集散、舒畅的物流功能。目前,我市有专用铁路线的粮食仓库2个,分别为白洋湾粮食中转库,库容1.5万吨,专用线210米;昆山阳澄国家粮食储备库,库容5万吨,专用线1000米。这两条专用线是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粮食进入我市的主要通道,但周转能力有限,现代化程度比较低。今后将根据规划,新建部分装卸设施,完善散收、散发的能力。进一步完善张家港粮食专用码头的基础设施,提高其现代化物流水平。新建太仓浏家港粮食储备库。进一步完善苏州城区中心储备库和县级骨干储备库内陆港码头的基础设施,提高快速装卸能力,特别是提高“四散”能力。充分利用方便快捷的公路网络,实施城区中心储备库、骨干储备库与各大粮食批发市
场的快速连接,全方位提高苏州现代粮食物流的设施条件和综合效率。
(二)完善粮食综合批发市场体系
加快粮食批发市场体系的建设,逐步建成7个功能齐全、交易方式先进、信息透明、与粮食物流相结合的粮食批发市场。通过几年的努力,把各级粮食批发市场办成流动的储备库,办成全市粮食的交易中心、价格中心和信息中心。并在未来几年,将市区粮食批发市场建成集
现货交易、期货交易、信息枢纽为一体的现代粮食物流场所。
(三)巩固和发展新型粮食产销流通方式
苏州粮食主销区的市场特点决定了粮食批发交易市场和地方储备在粮食供应安全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加强粮食产销区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建立稳固的粮食物流通道,就能保证主销区市场粮食供求的基本平衡。一是加盟产区收购市场,直接收购产区粮食。销区粮食企业根据㈦良食流通管理条例》的规定,可采用购买或租赁粮食仓库设施等办法,就地直接收购粮食。产前根据市场需求和经营需要,与当地农民签订粮食订单,承诺收购。收购季节,则组织人员或就地招聘人员自主收购粮食,掌握第一手根源。同时,视市场情况,实行边收边调或先收后调等经营策略,加快粮食流转,既可快速满足销区市场的需要,又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一是培育龙头企业,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在粮食物流体系中,龙头企业担当着重要的角色,是发展粮食物流产业的主力军。他们依靠广泛的市场网络,巨大的市场需求,与产区建立稳定的粮食订单基地,落实订单品种,通过加工增值打品牌,实行优质优价,真正将粮食生产转化为市场需求,从而,大大提高了粮食物流的效率。三是政府协议建立粮食生产基地,稳定地方储备粮源。苏州作为一个粮食主销区,仅仅依靠企业的自主行为,以满足企业自身生产经营需要的产销合作是远远不够的,并又作为地方储备粮的主要来源,产区粮食基地的建立与巩固,需要政府的扶持和协调。政府协议坚持“政府搭台,部门服务,企业操作”的原则,侧重于双方建立稳固的粮食产销关系,侧重于双方的粮食产销平衡,侧重于双方的经济互补。近2年来,苏州已在产区建立了100万亩左右的粮食生产基
地,基本满足了全市粮食储备的需要。
(四)构建和完善粮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将信息技术与发展粮食物流相结合,构建粮食现代信息平台,引导粮食企业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参与电子商务活动,开展网上交易。通过粮食流通的信息共享,提高政府宏观调
控的能力和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水平。
(五)加快粮食仓储企业物流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高素质人才是促进现代物流发展的关键因素,要推进粮食现代物流的发展,必须力口快物流人才的培养。随着企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人才队伍流动较大,现有人才队伍已不适应粮食现代物流的发展要求,我们将采取长期培养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学校培养与在职培养相结合、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培养和引进人才,为我市粮食物流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
基础。
第四篇:粮食产业发展指导科2010年工作总结
宿豫区商务局
粮食产业发展指导科2010年工作总结
在过去的2010年里,我们在上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在局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关怀和支持下,紧密结合粮食流通新形势,全面贯彻落实《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办法》,依法加强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切实维护粮食流通秩序,严肃查处各类涉粮案件,取得了一些成效,为促进全区粮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具体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广泛宣传,全面提高依法行政及粮食经营者依法管粮的认知度
一是为了把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做好,局领导和科室人员每天都挤出一定时间认真反复学习《条例》及《办法》的全部内容,并积极参加相关培训,在今年6月有3人参加市粮食局举办的“粮食流通检查”和“行政许可法”的培训班,经考试全部合格。二是大力宣传《条例》,使全社会更加全面了解现阶段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和作用,让粮食经营者自觉遵守粮食法律法规,促进我区粮食市场安全、健康和有序运行。今年5月和9月份在宿豫电视台举办了两次市民热线咨询活动,由局长和分管领导直接和提出咨询的市民对话,向他们解答《条例》及《办法》的相关内容和各项法律、法规知识及涉粮问题。三是利用宿豫政府网和法制广场的公开公示粮食行政执法内容、范围和依据。6 月份是全国第9个法制宣传月,我们在多个乡镇和城区悬挂宣传条幅30多条,印发宣传单1500多份,对涉粮的法律法规进行广泛宣传,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工作的通知》精神,4月29日上午,在宿豫法制广场举办“关注粮食安全,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宣传活动,活动中展出了40幅相关图片,下发了宣传资料和倡议书,并开展粮食品质鉴定现场咨询,向市民传输了《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精神和节粮爱粮的观念。
二、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粮油仓储管理办法》,深入开展“粮食仓储规范年”活动
全区粮食仓储企业承担着省及地方粮食储备任务,抓好仓储管理,保障粮食安全是粮食部门的重要职责。结合国家发改委2010年颁布的《粮油仓储管理办法》,我局研究制定了《粮食仓储管理规范年活动实施方案》,编写了《宿豫区粮食仓储基本工作规范》,制定了《宿豫区粮食仓储管理先进单位考核评分办法》,提出了“标准仓”建设计划,开展了粮食仓储保管人员培训等。计划通过一年的集中整治,全面提高我区粮食仓储管理水平,逐步实现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达到储粮保效益、管理上台阶。活动开展以来,取得明显成效,增强了企业仓储科学管理意识,提高了职工专业素质,推进了科学储粮技术的学习和运用,加强了国有资产的管理和投入,改善了仓储条件和库容库貌,为实施全省《粮油仓储创优争先三年计划》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今后我市贯彻落实省“三年计划”提供了实践经 验。
三、认真开展各项监督检查,促进粮食流通规范有序发展 一是认真做好粮食收购资格核查。今年7月,根据省、市粮食局的要求,局领导及时召开了粮食收购资格核查人员专题会议,结合我区实际成立了三个检查小组,各组分片包干,责任明确,逐户进行核查。从7月21日到24日,全区共核查11家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67家民营粮食加工企业和59家个体工商户,通过核查2家国有企业和9家国有控股企业均能达到和具备粮食收购资格要求,仓储设施、经营台账和粮食出库质量检验台账都很规范,并能按月上报粮食购销数据,带头贯彻落实《条例》各项规定,在我区粮食经营行业中起到了积极的表率作用。在对67家民营加工企业核查中,有25家转项或停产,其余40多家经营状况较好,收购资格都能达到《条例》要求。
二是做好2010年粮食库存核查。为了把这项工作做好,我局和宿豫农发行联合召开了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法人、会计和保管人员会议,传达了省粮食局《关于开展2010年全省粮食库存检查的通知》精神,与会人员从思想上提高了认识,在检查过程中做到了严格认真、真实可靠。从3月25日至3月31日各单位组织自查,商务局成立3个复查小组,从4月1日—4月3日对全区10个单位、19个库点、151口仓房进行复查,做到了一丝不苟,确保丈量与实物误差率在±3%以内。截止3月底,全区粮食库存88102吨,省储备粮小麦5000吨,省储籼稻10000吨,最低收购价小麦5429吨,商品粮小麦1806吨,商品粮粳稻27
513 吨,商品粮籼稻63216吨。经查以上粮账相符、账表相符,库货比100%,真实圆满完成了粮食库存检查工作。
三是深入开展秋粮收购监督检查工作。今年11月,根据省粮食局《关于转发国家粮食局关于开展2010年秋粮收购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苏粮检[2010]13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经局领导的精心组织和安排,于11月15日至19日由分管局长带队对全区国有、民营、个体工商企业进行了全面监督检查,此次共检查了国有、国有控股企业9家、民营42家、个体工商户12家,共查出4家无证经营企业,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分别给予警告和限期办理相关证件的处理。同时对39家民营加工企业最高库存量进行了现场核定,对粮食加工企业免费发放经营台账、月报表,要求他们认真做好经营台账和月报表。此次检查对稳定全区粮食市场,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打击个别企业囤积居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是认真做好联合执法检查工作。7月份我局会同工商等相关部门联合对全区粮食收购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进行持照、持证情况检查,本次共检查国有和国有控股粮食企业9家、民营企业15家、个体工商户40家,通过核查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民营企业大多数都做到了证照齐全、依法经营,但有13家个体工商户没有办理《粮食收购许可证》,虽然有《营业执照》但他们收购规模、数量远远超过《营业执照》的规定,对此我们当即向他们提出整改要求,限期按规定办理《粮食收购许可证》。
四、大力推进粮食产业化发展工作 我局按照市局文件要求,紧紧围绕“指导、协调、监督、服务”四大职能,本着促进本区粮食行业产业化发展和保障成市粮食安全等实际,在深入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明确加快实施粮食流通产业转型升级“五个一工程”建设目标任务。促进粮食行业经济工作上台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新培育一个国有粮食企业做大做强的典型,依托当地粮源优势,加快关庙粮食储销公司的基础设施建设,从去年以来新建仓容量3800多万斤,目前自有仓容已达6000万斤,公司通过加强经营管理,拓展自营业务,完善储粮设施,已具备省级储备资格。二是确立一个粮食深加工企业,江苏龙嫂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已成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产值已达4亿多元,我们充分发挥粮源优势,主动贴近粮食加工企业,争取业务合作,加快经济发展。三是逐步完善一个现代化粮食产业集聚区,以粮食购销公司为主体的责任单位,积极推进区内民营粮食加工企业建设,将“超群米业”、“江鹏米业”、“金丰米业”、“迎绿面粉”等市级龙头企业纳入全区粮食加工园区,通过扩大规模、提升管理,力争在3年内达到现代化粮食产业集聚区的要求。四是大力扶持一个粮食科技研发中心,以省、市粮食局扶持为契机,以来龙粮库为载体,新建粮食烘干设施,有效发挥粮食烘干技术优势和服务功能,加强粮食保管的技术含量。五是产业化发展其它相关工作齐头并过。近年来,通过努力,创立了“龙嫂米线”、“春绿粮油”等名牌产品,培植了8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全区粮食经营没有发生任何污染、中毒以及危害群众健康的事故。实施“放 心粮店”进乡村工程,在市区和乡镇创建了“放心粮店”8个。
五、认真做好建立企业数据库和行政网上运行工作 一是按省、市粮食局要求对全区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及民营加工企业认真做好企业数据库表,免费为他们送去由我局印制的经营台账和报表;二是在宿豫区政府网进行执法运行,向社会公开我们的执法信息,此项工作受到区政府的肯定和表扬。
一年来,我们虽然做了一定的工作,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与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和我局领导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还需要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同时我们也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沟通,做好服务与宣传,提高执法效益。我们坚信在省、市粮食主管部门的坚强指导下和我局领导的关怀支持下,通过我们的努力工作,定会为全区粮食经营流通营造出一个规范、和谐、有序的环境。
第五篇:西瓜产业发展措施及打算
一、西瓜产业发展措施得力
1、历届领导高度重视,西瓜产业发展是梁山镇经济工作的一个中心任务
近些年,梁山镇党委、政府按照市委、市政府对经济工作的总体安排和部署,紧紧围绕发展西瓜“一县一业”的总体思路,以沈阜现代农业示范带发展为契机,以市场为依托,以科研为支撑,提高科技含量,增加种植品种,建设产业亮点,打造知名品牌,扩大产业面积和覆盖区域。
2、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生产
传统的西瓜种植方法,上市时间较集中,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效益相应也在降低。为了促进农民增收,适应市场,通过请专家讲课、外出参观、播放科技录像片、举办科技培训班等形式,大力发展设施生产,打上市时间差,实行反季节种植,春季提前上市,秋季延后销售,做到一年四季都有西瓜。种植模式从单膜到小拱、大拱,发展到现在的冷棚、暖棚,使西瓜的上市时间延长至6月初到10月中旬。
3、加强西瓜产业基地建设
随着西瓜种植规模的逐年扩大,受耕地面积的限制,重茬问题成为制约西瓜种植上规模的“瓶颈”。从1986年开始,梁山镇大獾洞村就尝试采用嫁接技术繁育西瓜苗,近几年,在农业专家的指导下,通过用瓠瓜根嫁接的西瓜苗进行移栽获得成功,彻底解决了西瓜重茬、抗病能力差的问题,为梁山西瓜大面积种植,找到了新的途径。
4、引进新的品种,加强瓜农培训
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北京早花、郑州三号等个大解渴的1-2个种植品种,发展到80年代末的新红宝、金钟冠龙、特大新红宝等甜度浓、产量高的十几个种植品种。到90年代又更新成京欣一号,小霸王,巨龙王,无籽1、2、3、4号和小地雷等好运输、口感佳、含糖量高的80多个新品种。发展到现在,有蜜童、红玉、嘉年华等百余个最新优良品种。为使西瓜产业的长远发展,我们常年与沈阳农业大学和辽宁省名优特农产品服务中心联系,不断引进适宜本地种植、商品性好、抗逆性强、耐储运的国内外西瓜新品种。并请专家现场指导,培训瓜农,解决在生产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还根据客户的需要,培育礼品西瓜和西瓜王,大瓜、小瓜,黄瓤的、带字的、方形的都有。
5、实施品牌战略,增强市场竞争力。
2006年,镇政府从申请绿色食品认证入手,向国家工商行政总局申请注册了“关东小梁山”西瓜商标,获得批准。同时,按照安全、优质、无公害的要求,加快西瓜产业化和生产的标准化建设。引导瓜农走效益型、规模型、技术型的西瓜发展模式,增强广大瓜农的食品安全意识。引导瓜农多施农家肥,少施化肥,不用剧毒农药。增强品牌意识,占领全国各大市场,叫响“关东小梁山”西瓜品牌。从普通的大路货到开始重视品牌、创品牌、注册商标,目前“梁山西瓜”已经成为沈阳市乃至东北市场的主打品牌。
6、成立协会,建西瓜市场,注册专业合作社拓宽销售渠道。
为及时拓宽信息渠道、准确地把握市场动态,抱团闯市场,梁山镇先后成立了西瓜协会、西瓜种苗协会,注册了专业合作社130余家个,建立了专业网站,培养了专业农村经纪人500多名,确保瓜农的信息畅通,拓宽销售渠道。另外,搞西瓜的精品包装,提升西瓜品质,树立品牌优势,向绿色、有机方向发展,摆上各大超市柜台。建冷库,搞贮藏,利用便利的交通条件,完善西瓜交易市场。举办好西瓜节,把中国梁山西瓜交易市场打造成东北最大的西瓜商贸物流中心。
二、下步工作打算和安排
1、加强领导,成立梁山西瓜产业发展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镇长李宝权同志担任,成员有农业办、农经站和各村支部书记等人员,具体负责引种、培训、试种和推广等工作,并在土地使用,政策扶持,资金筹措等方面积极协调,把西瓜产业发展工作摆在全镇经济工作的首位,常抓不懈。
2、以“全国西瓜第一县”为依托,以国家级地理标志为契机,规划全镇西瓜产业区域全面升级。
我们将对现有130余家西瓜专业合作社进行资源整合,成立梁山镇西瓜专业生产联合社,做到四个统一,即:统一地点办公,统一管理模式,统一商标标识,统一技术服务。为瓜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各项服务,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模式,使瓜农种、管、卖都不愁,还能卖上好价钱。以地理标志为依托增加梁山西瓜的产品附加值,确保瓜农增产增收,提升梁山农业的整体经济实力。
3、继续加快种苗生产基地建设。
利用种苗协会和西瓜合作社的资源优势,加快建设以大獾洞村种苗繁育工厂和嫁接用瓠瓜砧木生产基地为中心基地向周边辐射的种苗繁育基地网络,推进建设村、魏壕村、费岗子村等村种苗繁育工厂的规模化建设,为全镇西瓜生产提供保障。
4、继续大力发展西瓜产业使之成为梁山镇支柱产业。今年梁山镇西瓜种植面积预计8.8万亩,发展设施农业,暖棚2万亩,建高标准钢架结构大棚1万亩。继续引进新品种、扩建种苗基地、加强培训、严抓管理、树品牌、增效益,争取实现一村一业。通过西瓜协会、西瓜合作社搞精品包装,把“小梁山西瓜”这一品牌叫响。
5、加大宣传力度,办好新民市西瓜节
以8月份新民市第二届西瓜节为契机,启动梁山西瓜交易市场亮化工程,以西瓜搭台唱戏,举办西瓜大赛,绘梁山美景,展瓜乡风采,以瓜为媒,广交天下客商,扩大梁山西瓜知名度,做大做强西瓜特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