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素质教育的缘起(共5则)

时间:2019-05-14 19:53: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素质教育的缘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素质教育的缘起》。

第一篇:大学素质教育的缘起

大学素质教育的缘起、内涵与难点

一、何谓“素质”、“素质教育”?

(一)素质是人们通过后天的教育、培养、训练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在其遗传获得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身心要素、结构和质量水平。

对人的素质有狭义和广义的两种理解。狭义的“素质”就是人品,就是为人;广义的“素质”则是对人的德、识、才、学、身、心的综合要求和综合评价。

(二)所谓“素质教育”,就是着眼于人的全面、和谐、长远、健康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急功近利的、甚至畸形的发展。素质教育强调的是知识的内化和人的潜能的发展,强调人的素养和品质的全面发展。有学者认为:素质教育就是这样一种教育,它利用遗传与环境的积极影响,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生理和心理、智力与非智力、认知与情感等因素全面与和谐的发展,促进人类文化向受教育者的心理品质的内化。“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界提出的,学术界曾经有过争议,但1999年6月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任务后,人们大致取得了共识。在普通教育阶段,素质教育是与单纯的应试教育相对立的,在高等教育阶段,提出加强素质教育是为了纠正过于狭隘、过于片面、过于注重功利的专业教育的弊端。

二、素质教育兴起的全球背景与我国特点

(一)海外教育界类似素质教育的思想与实践

1977年罗马俱乐部的佩西所著《人类素质》一书,就从全球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提高人的素质的命题,其核心是“建立人们对全球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美国高校在主修课程之外,推出“综合核心课程”作为将“普通教育(GENERAL EDUCATION)”的思想目标转化为实践的方案。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卡内基教学基金会曾对“普通教育的学术框架”提出建议,确定了“语言(最基本的联系工具)、艺术(美学素养)、渊源(生活的历史)、制度(社会结构)、自然(行星生态)、工作(职业价值)以及认同(发现自身的存在及其意义)”等七个领域的主题。

我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先后推行“大学通识教育”,力图“入于知识教育之中,出于知识教育之外,走向感情教育,走向道德教育,走向人的教育”,并真正体现“大学教育的灵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全民教育”即EDUCATION FOR ALL的新概念,要求教育面向所有的人,“满足全体儿童、青年和成人的基本学习需要”,尤其应关注“人们是否实际地学到了什么,即他们是否学到了有用的知识、推理能力、各种技能以及价值观念”。

(二)从1972年至1996年,在将近四分之一的世纪中,国际教育界先后有四个重要的文献问世,反映了人们对教育使命与目标的认识的不断深入。

1972年前法国总理埃德加·富尔领衔的国际教育委员会撰写了《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报告,指出“我们再也不能刻苦地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了,而需要终身学习”。

1979年罗马俱乐部提交了《学无止境》的研究报告,认为要消除导致人类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人的差距”,必须以创新性学习来取代“维持性学习”,使人获得“生活在一个变化万千的世界中所必须具备的新方法、新技术、新态度和新价值”。

1989年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选择《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作为会议主报告的标题,会议认为“21世纪最成功的劳动者将是最全面发展的人,将是对新思想和新的机遇最开放的人”;强调教育应当使未来的新人具备应付未来挑战的责任感、意志、信心、素质和能力,因此,必须“学会关心”。

1996年以雅克·德洛尔维为主席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重申了一个基本原则:“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的方面的发展”;认为“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认知(learning to know)、学会动手(learning to do)、学会与人相处(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学会发展(learning to be)”;应当通过大学阶段所受的教育,使21世纪的新人“能够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富于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以便由他自己确定在人生的各种不同的情况下他认为应该做的事情”。

(三)素质教育兴起的全球背景

(1)经济发展的社会化、全球化,使得职业的变动与岗位的转换成为常态,对人的可迁移性与可培训性(可再就业性)要求更加突出。

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曾经敏锐地看到“大工业的本性决定了劳动的变换、职能的更动和工人的全面流动性”,认为这必然提出对劳动者素质“尽可能多方面的发展”的客观要求。马克思强调了两个与社会化大生产“生死攸关的问题”,其一是必须“承认劳动的变换,从而承认工人尽可能多方面的发展是社会生产的普遍规律”,其二是必须“用那种把不同社会职能当作相互交替的活动方式的全面发展的个人,来代替只承认一种社会局部职能的局部人”。当我们步入21世纪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劳动的变换、职业的更动和人才的全面流动性,较之马克思时代,是更加普遍、更加频繁和更加复杂了。美国有学者预测,90年代的大学生一辈子平均要转换5次职业。这就使得的“大学学四年管用一辈子”的传统模式寿终正寝。而在大学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增强人的可迁移性和适用性,是固本以强枝,“以不变应万变”的根本措施,也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当代社会的运用与实践探索。

(2)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的素质内涵提出新的要求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造福于人类社会,也可能产生诸多负面影响,甚至酿成巨大的灾难和难以挽回的损失。因此,高科技时代对人们,尤其是那些从事尖端科学技术研究与管理的高层次人才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责任感、创新意识和能力、继续发展的能力、道德伦理判断能力,等等。

(3)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前提和标志

未来社会不仅仅是一个科技发达、经济富庶的社会,而且还应是一个高度文明、高度民主、充满激情、理想与友爱的社会。如果大学教育所培养的只是一些自以为是的技术官僚,或者冷漠、呆板的“电脑人质”,以及唯利是图、全无社会责任感、民族自豪心和爱国精神的市侩,那么,谁来继承和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谁来为民族的、国家的、人民的利益犯难冒险、甚至舍生取义?谁来为社会的公正、清明、平等与和谐而不懈努力?

(4)人的发展要求身与心、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和谐发展

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与和谐的发展,首先是人的素质的各要素的品质的全面提高。既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即健美的形体与健全的生理机能,更要有较好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素质。身心的和谐、左右脑的平衡、德才的兼备、知与行和表与里的一致等等,既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人类追求的崇高理想。现代社会所出现的“硅谷病”,拥有大学学历却堕落为“巨贪”、“蛀虫”的胡建学、胡长清之流,充当日本奥姆真理教骨干并从事毒气生产的化学硕士、博士,从伯克利加州大学的数学教授沦为专门制造“邮包炸弹”的“冷面杀手”卡辛斯基„„无数触目惊心的事实都从反面提醒我们,高科技须有高情感的匹配,具有高智能的人才更要有高尚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否则,轻则毁了自身,重则祸害社会。

(5)终身教育从一种思潮变为现实行动,教育观念的更新不可逆转

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终身教育”已经从一种崭新的教育思潮变为人们普遍接受的一种观念和正在全球蓬勃展开的教育实践。从这一观点来看,进入高等学校深造,仅仅是贯彻人生的学习进程中比较特殊的一段,它并未终结人们的学习生涯,因而也不必要求大学教育“毕其功于一役”,把未来的工作与生活中可能用刀,或者将来可以通过回归教育、继续教育学习补充的知识与技能,都集中在大学阶段(灌输)给学生。终身教育要求高等教育哲学正视这样一些问题:21世纪的大学究竟是主要传授专业(职业)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在就业市场的竞争中占先?还是应该将那些未来的就业岗位和生活中难以涉猎、难以掌握的东西交给学生,以使他们更充分、更全面地发展自己,更好地把握人生、面向社会?

三、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

(一)大学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指导思想,它注重受教育者的全面、和谐、长远的发展,注重做人和做学问的基础和功底,体现着教育所追求的价值目标。在这个意义上说,它与那种狭隘的、片面的、过分功利化的专业教育思想相对立,与那种崇尚即时的应用和看得见的“适应”的教育思想相对立。

(2)大学素质教育的思想必须贯彻于高等学校教育的全过程。首先,要根据素质教育的思想重构专业教育,即不仅传授专业知识,发展专业技能,而且注重专业素养的提高,即更多地激发那种对专业的悟行和灵性。其次,是旨在培养专业之外其他综合素质的教育,即通过大学的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教学活动与校园文化活动等等,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使他们既具改变外部世界之智能,又形成“集真善美为一体的人格”。

(3)人的素质的发展的鲜明特征一是强调整合,二是强调“内化”。因此,大学素质教育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学校和教师的任务,在于营造一种氛围,提供多方面条件,激发学生的自觉性,主动地学生、探索和领悟、提高。任何“越俎代庖”或“胶柱鼓瑟”的做法,都不利于大学生素质的发展与提高。

四、大学素质教育的重点和难点

(一)哲学教育和批判性思维:大学素质教育的中坚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哲学所研究与思考的,是关于世界一切事物,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最普遍的问题,而且,“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培养理论思维能力和批判精神。把哲学教育和理性思考作为大学素质教

育的中坚,是因为:第一,只有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与思考,才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帮助青年学子摆脱庸俗,超越功利,告别浅薄;才能既学会“以何为生”,又懂得“为何而生”,既能够“为稻粱谋”,又能够“为天下忧”。第二,只有通过哲学的学习和思考,才能高屋建瓴,把握知识的整体性,突破各具体学科的局限,跨越人文与科学的“鸿沟”。第三,哲学的学习与思考的结果,除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价值观之外,还可以转化为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正确地进行思维的“导向仪”,大学生通过哲学教育和哲学思考,才能掌握科学思维、批判性思维的方法。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习和掌握其他具体的方法。

(二)科学与人文:大学素质教育的两翼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应当成为大学素质教育的两翼。许多学者在呼吁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的同时,主张“身需彩凤双飞翼”,在大学素质教育中努力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努力通过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间的深刻对话,达到沟通、整合的目的,使大学生的理性与情感,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得到和谐发展。在当前,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应当从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入手,尤其应重视“直接表现人的精神世界、精神力量”并“对发展人的心灵,形成和谐人格方面具有独特作用”的人文科学教育。但我们要防止产生两种误解,其一是将大学素质教育误解为只是人文教育,忽视甚至无视科学教育在素质全面发展中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二是将人文素质教育窄化为仅仅是文化历史知识的补充教育,忽视甚至无视在广博的人文知识基础上升华、提高为人文精神的重要意义。从发展趋势看,科学与人文本不应相互疏离和隔膜,而是可以相互沟通并且融合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从根本上讲是相通的、一致的。大学素质教育将人文教育还是科学教育作为切入点,应当根据不同科类、不同层次、不同院校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但无论是科学教育,还是人文教育,都不应满足于知识的讲解和学习,而应努力提高到哲学高度来思考,追求二者的结合,追求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相得益彰。

(三)发展情感,大学素质教育的难点

情感的发展和心理的调适,本应是教育的题中应有之意。但是,由于应试教育长期占据上风,学校教育往往偏重学生的逻辑—认知能力的发展,而忽视他们情感—体验层面的教育,加上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诸多误区和弊端,学生的情感发展远远落后于其认知发展水平。大量事实提醒我们,大学素质教育必须把大学生的“情绪智力”和提高其心理素质,作为不可或缺的重要任务。在改革发展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由谁来关心、指导大学生、研究生的情感发展和心理调适?通过何种渠道、何种方式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理解他人,成为一个开放、开朗、奋发向上的新人?这些,都是我们面临的难点问题,也是大学素质教育必须研究解决的崭新课题。

第二篇:缘起的诗歌

就让我自己编排和剪辑吧

尽管内心羞怯不安

吐不出一个完整的音节

连灯光都惶惑的失去了亮度

可你的光华和美丽

就这样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知道此刻已是凉秋

落叶铺满幽径

芬芳早已离席

但只需要你一个温存的眼神

季节便会驻足

年华也要止步

你应该有蝴蝶结和白羽毛

以及澄澈明净的午后

许多的陈列

一张印有安琪儿的明信片

在星空里自由翔舞

若是你说喜欢玩耍

就变成深林中的麋鹿

假如你又说爱游戏

就从海畔建造木屋

我便是你脚下的细沙

你自由坦率

是碧落的云霞

你芬芳真诚

是夏末的薰衣草

缘起之际 篝火闪耀

令人不可置信

如此美丽的镶嵌

就这样出现在生命里

可是我在意花季的别离

更在意那些令我躁动的交集

如果求佛只是为了还愿

如果燃烧只是为了御寒

那么这尘世已被置换

不再美丽

也不再繁华

韶华中蕴含的微妙许诺

流程里错过的深远河岸

该是一种自然的证明

就让所有的吸引成为废墟

赤脚行过烈火

幸福才会光顾

只有接受拷问的爱才会为他加冕

等缘灭之后 记忆不灭

我只能想落叶一般

从你的眼前坠落

无所察觉的你

像风一样吹过

第三篇:香港廉政公署的缘起

香港廉政公署的缘起

2013-01-07 第09版:中外历史

作者:徐华娟 来源:学习时报 字数:2357

香港廉政公署的建立缘起于上世纪 70年代轰动一时的“葛柏案”。葛柏是香港英籍警察,总警司(相当于今天大陆的一级警监),时任九龙区副总指挥官。葛柏自1946年进入警察队伍,其间数度立功,并于1968年至1972年获得殖民地警察服务奖及英女皇警察服务勋章。1971年,香港警务处长接受英联邦指令组成专案组,对加拿大银行的一笔署名“卓柏”的1.2万加元存款户主疑为香港警察一事进行调查。经调查,葛柏的嫌疑最大。但葛柏在香港警署中的关系网很庞杂,很快采取反侦察手段并提出提前退休以逃避调查。专案组在律政司的建议下首次使用《防止贿赂条例》,要求葛柏在一周之内解释其财富来源。

通过对葛柏住所及汽车进行搜查,发现三本账册共计200多页,显示了葛柏受贿的范围及向其行贿的各种黄赌毒馆所,总共受贿所得至少430万港币。专案组决定,如果一周届满葛柏不能解释其全部财产来源便当场逮捕。不想束手就擒的葛柏利用手里的一张警务人员机场禁区通行证,并通过关系买到香港飞往新加坡的机票,从而轻易地于1973年6月8日逃出香港,经新加坡转抵英国。香港民众听说葛柏逃跑,纷纷上街游行,要求港英政

府抓回葛柏。时任港督麦理浩勋爵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委任香港高级副按察司百里渠爵士成立调查委员会,彻查葛柏逃跑的原因,并检讨时下的反贪工作。百里渠对当时的警察系统所存在的问题十分清楚,对葛柏也有相当的了解,于是,提交了一份调查报告,通称《百里渠报告》。报告中,百里渠反复强调,“葛柏案”早就于两年前即1971年立案调查。之所以没什么进展,关键是因为反贪调查组一直隶属于警务处,无法独立侦查,经常受到各方面力量的掣肘。牵一发而动全身,掣肘的并非葛柏本人,而是警察系统内部。百里渠在报告中历数警察机构的各种弊端,建议成立一个独立的反贪机构,并制定和实施严厉的反贪污法案。1973年10月17日,港督麦理浩在立法局宣布将要成立一个专门的独立的肃贪部门。

1974年2月15日,根据《总督特派廉政专员公署条例》,香港廉政公署宣告成立。廉政公署的英文写作IndependentCom-missionAgainstCorruption,意为“反贪污独立调查机构”,简称ICAC。廉署建立后,葛柏案件的相关档案都由警务处反贪部门转到了廉署,得到了彻查,终于于1975年将葛柏引渡回香港归案。通过彻查“葛柏案”,廉政公署打了第一个大老虎——葛柏。对此,当年主审“葛柏案”的香港法律界著名人物杨铁梁说:一个高级官员,又是外籍官员,做错事,我们已依照法律去做,做到最好,对香港是好的。我们第一次打倒一只„大老虎‟,这是个好的开始,它告诉我们——无论中国人还是外国

人,只要是犯了贪污罪,我们都会捉。在香港反贪史上,“葛柏案”开创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先例,也为后来廉政公署卓越而有效的反贪工作打开了良好局面。由于廉政公署对“葛柏案”的彻查,为这个反贪机构树立了声誉。其后几十年间,廉政公署一扫香港贪腐风气,成为廉洁的守护神。

从运作制度看,廉政公署拥有制约下的权力,具有相对独立性。根据《廉政公署条例》、《防止贿赂条例》等法律规定:“廉政专员直接向港督负责,除港督外,廉政专员不得受其他任何人士的指挥和管辖。”廉政公署拥有独立的调查权,包括搜查、扣押、拘捕等,必要时可以使用武力,而抗拒或妨碍调查者则属违法。同时,廉政公署的人事和财政独立,不受其他部门制约,廉署工作人员不属于公务员编制,从而保证了廉政公署的独立性和打击贪污的力度。

廉政公署的运作机构分为执行处、防止贪污处及社区关系处三大部门。执行处是廉政公署中最大的机构,专职负责反贪案件的举报、调查等任务。防止贪污处的主要职责是设计贪污预防方案,及时发现和堵塞贪污漏洞,这个部门的每个成员都是某方面的专家,会对贪污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具有高度敏感并给予预防设计。社区关系处的主要职责是进行反贪宣传。

为防止肃贪反腐的廉政公署走向腐败,香港政府还设立了贪污问题咨询委员会、审查贪污举报咨询委员会、防止贪污咨询委员会、社区关系市民咨询委员会,对整个廉政公署给予监察。廉署

既有独立的审查权力,又受到广泛制衡。拥有独立的财政支持,但经费须由贪污问题咨询委员会和布政司审核。廉署自建立之初至今,法律赋予其在组织机构、办案人员人事特殊编制、财政保障、办案、保护证人等方面的独立性,正是香港肃贪反腐取得成效的制度因素。

仔细审视这个历经桑海沧田的香江小岛,近代的香港被深深打上了英国殖民地文化的烙印。香港总督不仅要保证大英帝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还要从经济上确保英国财团在此的特权地位。尤其在二战后,香港经济腾飞,作为东亚四小龙之一的香港,经济的繁荣也带来了腐败的滋生,政府官员、警务人员等受贿索贿横行。“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这既是思念咫尺天涯的祖国,更是期待严明的法治和安宁的生活。从香港法治机器运转来看,自“1843年5月3日香港成立本地立法机构后,现行的英国法律将在香港实施,但不适合本地情况或本地居民及由上述立法机构另行立法取代者除外”。可见,从英国侵占香港初期,英国的成文法和不成文法就开始适用于香港。经过一个半世纪的演变,形成了今天香港法律特殊的渊源,即以英国的普通法和衡平法为基础,结合英国的成文法、香港的条例和附属立法、中国的习惯法以及国际条约形成的混合体。这个法律体系,是英国普通法的分支,适应了香港本土特点而得到发展,尤其是商业法律得到最充分的发展,成为香港法律的精华。

香港的经济、金融、海关、行政体系、司法体系等,基本上都是按照西方的模式建立起来,没有农业社会“讲人情不讲法理”的规则,也不受政治立场所左右,而是以遵循商业运作模式来推动整个香港社会的运转。

第四篇:缘起母亲,梦回中国

文 章来

源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 m莲山

缘起母亲,梦回中国

母亲生于乡村,虽然在城里工作了好几年,但还是在家乡度过了最后的时光。生于斯,死于斯,也算是个淳朴的农民了。

母亲没什么爱好,要说有那就是偶尔哼一下小曲,曾今我一度以为母亲是唱戏的,不然怎会对这个如此饶有兴致。然而母亲总在我询问时报以微笑,却也不解释,让我好是无趣。现在回想起来,母亲对生活的这种乐观,让她活得比一般人都有乐趣,物质匮乏不是令人颓废的借口,精神高尚才是超凡脱俗的关键。

母亲有一个在我看来是缺点的优点,那就是人缘好,乡里乡亲很多人都认识她。因此上街就成了我最苦恼的事情,因为每次上街都能遇上一大帮子的熟人,每个人唠那么几句基本上一次上街就这么过去了。而我就只能在一边干杵着,偶尔回应一下他们还得面带微笑。不知不觉我居然炼出一张笑脸,还得到大家的好评,我是应该感谢母亲,虽然当时我很无奈,也很无辜。如今的我估计走进人群都没人能认出来,和母亲相比,差距还是相当的大呢。不是我人缘不好,而是我缺少一份热情,对待别人足够的真诚。也许是时代造就了这样我吧,不过我会试着像母亲一样平易近人,去融入社会,带着母亲的那份热情。

母亲患病是在夏天,那是我在初二的一天。依稀记得当时我做了一件错事,班主任把我父亲叫到了学校。父亲没有责备我,而是告诉我母亲住院了。我心头一震,刚想开口询问,他急忙解释说是小问题。可我知道,不是他说的那样,因为他从来不像现在这么萎靡过,如果不是出了大事。果然,几天后的周末,我在医院见到了手术后的母亲。她显得有些憔悴,但是脸上还带着微笑,轻声跟我说:“没事,就是有点疼,过段时间就好了。”略显沙哑的声音,让我心里很压抑,很想哭。可我没有,因为母亲总说我是个坚强的孩子。我不能让她看到我流泪,我要做她希望的孩子。

过了几个月,母亲回家静养,一切生活好像回到了从前,那个平静的从前。我也认为母亲会慢慢好起来,尽管她消瘦了很多,可她依然哼着小曲,依然面带微笑跟人交谈,恍若常人。然而,这是我今生犯的最大的错误,我错过了陪伴她的最后时光。

那是年初的一个晚上,刚过完元宵,虽然下着小雨,但家乡还弥漫着过年的喜气。因为开学的原因,我回到了城里。正准备睡觉,这时电话响了,那头传来父亲的声音,让我跟着大伯回家。声音很低沉,夹杂着些许忧伤。我有些不明所以,但还是照做了。路上听到大伯说母亲快不行了。我不敢相信,前段时间还面色红润的她就要离我而去了。坐在后排,心中满是悲伤,强忍着不让自己发出声音,眼泪却不争气的流了下来。

回到家,看到母亲的躺在床上,脸上很安详。我失声痛哭着,我没能见她最后一面,没能跟她说最后一句,没能让她看到我为她哭泣。虽然她嘴上说让我坚强,可心里一定也想看到我是多么在乎她吧,我多希望她再跟我说:“没事,就是有点疼,过段时间就好了。”可是她再也没有说话,就这么去了。我的脑海浮现出最后一次见她的情形:我喂她喝着水,忽然对我说,如果她去了,我要好好听父亲的话,努力学习,将来做个有用的人……

母亲的逝去曾一度让我颓废,浑浑噩噩过了几年,就像一只单薄的小船,在漆黑的大海上没有方向的漂泊着。然而黎明总会到来,希望总会出现,彩虹总能见到,我的生活也会有转变。

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中华百年圆梦的日子。从开幕式欢迎焰火的神奇到梦幻五环的绚丽,从古老文明的多姿到现代社会的辉煌,这一幕幕无不表现出中国的强大,更显示出这次奥运会的与众不同。一向喜爱运动的我也来了兴趣,也算是一种悸动吧。从第一天开始,中国的奥运健儿频频战胜对手登上领奖台,显现出为了中国的荣誉甘愿付出青春的热情。莫名的我心中也多了一份期盼,期盼中国在这次盛会上勇夺奖牌榜首。为此,我每天都关注着奥运会。

8月11日,一名加拿大籍女子击剑运动员,50岁“高龄”的栾菊杰在赛后高举“祖国好”的布幅,向全世界表达了她对祖国的热爱。是祖国造就了她,所以她一直把祖国当做自己的母亲,她要在母亲面前表现一番。看到这个画面,我猛然醒悟,母亲虽然离去了,但是我还有祖国,这个一直给予我爱和关怀的祖国!从此,我的心中便有了一个梦想,一个中国梦。

祖国历经列强侵略而不倒;饱受饥荒而不倒;病魔侵袭而不倒;狂风暴雪,地动山摇乃至江河断流而不倒。因此,我相信没有任何磨难能让她倒下。她会不断强大,登上世界的顶点,高呼着绝不屈服;飞向遥远的宇宙,挥舞着鲜红旗帜;永驻时间的长河,书写着万古长存。我想,母亲知道了我的梦,也一定会支持我的吧,因为她不希望我再一次失去母爱——这世上最伟大的情感,她希望我能在这份爱之下茁壮成长。每个人都有出彩的机会,活着就应该放手一搏。我会振奋精神,好好学习,努力工作,投身到祖国伟大复兴的队伍中,绝不辜负你对我的期望,绝不辜负这生我养我的土地。因为母亲与中国同在,她一直在默默的注视着我,默默地给予我看不见的爱。

(广西新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 韦松成)

文 章来

源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 m莲山

第五篇:诗歌缘起,只是瞬间

缘来,只是瞬间。

千万颗星子中

最闪亮的唯你双瞳

漫步在风花雪月的迷途中

蓦然四顾

披淌过你如蟾宫般难以企及的颖光

缘起,只在交错。

千百次的擦肩

换我今世独在灯火阑珊处守望的辛酸

我望眼欲穿

你步履蹒跚

三生石上,我愿在此幻化

奈何桥边,我又在此徘徊

多少次的轮回

多少夜的思念

只为一见你倾城的容颜

可 相见,却无言。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不是戏言。

我提起笔,尽染墨香

一方轩桌,铺敷宣纸

徒然下笔,却绘不出你的一丝一缕

拥着一颗秋心 越入冬季

求那皑皑白雪能冰冻我的心

尔可知?那窗外的枫至死也未红!

尔可知?那胸膛的心至死也未灭!

尔不知,不知自古伤心纵多情。

尔不知,不知月老是否又错弦。

可缘起,只是瞬间。

人生若只如初见

夜夜醉梦挽风流

却留不住

你倾城的笑颜

秋风一去不回首 泪难收

你不着痕迹的闯入我的心国

给我敷上无尽的彷徨

我拥着一颗枯心在这寂寥的枯冬枯等

独自饮下杯杯的惆怅

袅袅的云朵,载不动

许多的悲凉。

缘生,怕是在须臾

两情若是长久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秋风凋了无数枫

只有这课,未见一红

秋雨拆了无数燕

只有这双,咫尺天涯

我留不住逝去的时光

只好在回忆的过往

追寻你蹁跹的身影

我管不住四季的更迭

只能捧一掬惆怅私藏在心灵

缘起。只是瞬间。

山长水阔不知行何处

天高地广难觅你的路

缘灭,亦是瞬间。

下载大学素质教育的缘起(共5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素质教育的缘起(共5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传统文化-节日缘起教学设计

    节日缘起 ——中国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知道各传统节日的习俗。 2、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生活......

    我的习武经验谈——缘起

    我的习武经验谈——缘起2012年12月,乘车途中。一少年上车,同座有人相识问其何往?少年欢欣回答:学武术去。看见他神色愉悦生机勃勃之象,自己不由心生感慨,曾几何时,不也恰同学少年英......

    素质教育讲座--“学在大学”

    素质教育讲座——“学在大学”讲座主题:“学在大学”讲座时间:5月18日(星期二)下午1:30讲座地点:松江图文信息中心第一报告厅主讲人:陆靖主讲人介绍:陆靖,男,1962年6月出生,理学博士,教......

    大学机械工程系素质教育总结

    工程机械系素质教育总结 突出两种能力 强调一种素质 形成知行合一特点 机械工程系素质教育贴近实际,围绕学院“知行合一、自强不息”的教育理念,针对学生专业和职业需要,突出培......

    中国改革开放的背景及缘起

    中国改革开放的背景及缘起 2012-08-13 文章来源:池林刚 关于改革开放的背景,胡锦涛同志在改革开放30年的时候,在求是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继续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文......

    大学军训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大学生军训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提纲:进入大学的每一位学子上的第一课都是军训。为什么要将军训作为入学的第一课来上?这就要联系大学素质教育来看,大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

    素质教育与大学学习生活范文

    素质教育与大学学习生活 作为90后,我们都吃过应试教育的亏----为了考试和升学而抛弃我们的个性思想、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提升与培养。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我国......

    中国大学文化素质教育与美

    中国大学文化素质教育与美、日等国人文教育之比较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夏平21世纪即将来临之际,世界各国都密切地关注着教育所面临的新世纪的挑战。自80年代开始,以美国、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