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山区发展如何打好旅游牌?

时间:2019-05-14 19:30: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促进山区发展如何打好旅游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促进山区发展如何打好旅游牌?》。

第一篇:促进山区发展如何打好旅游牌?

促进山区发展如何打好旅游牌?

近日,广东最新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振兴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将振兴粤东西北提升为全省的发展战略,并出台一系列重大扶持政策,通过快速交通、产业园区和城区扩容等三大抓手,力促粤东西北突破发展瓶颈。据了解,为做大做强粤东西北旅游产业项目,省财政部门在2012至2013年每年安排6亿元专项资金,两年共12亿元,用于扶持广东滨海旅游产业园和山区(生态)旅游产业园建设,去年8月湛江和汕尾在竞争滨海旅游产业园区竞争性扶持资金中脱颖而出,而昨天,粤东西北10个地市角逐两个山区(生态)旅游产业园区竞争性扶持资金名额也异常激烈,一场提振我省粤东西北旅游业发展的大幕已经拉开。

广东省社科院旅游研究所总规划师 陈南江

资深旅游策划专家 劳毅波

广东省旅游局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副总规划师 周志红

南方日报记者 向杰 实习生 陈瑜琦

解决交通瓶颈是旅游发展的前提

主持人:从发展旅游的角度,您怎么看此次《决定》的出台?

周志红:区域发展水平不均衡是制约旅游业整体质量水平的一个重要原因。据统计,十一五期间,珠三角地区贡献了全省80%以上的收入,72%以上的过夜游客也是集中在珠三角地区。从旅游接待设施来看,珠三角旅行社的数量占全省总数的71.6%,宾馆占60%以上,而且高星级酒店占了全省的78%以上。但是从资源角度来看,珠三角地区的旅游资源只占全省的46%,品牌旅游产品也只占到全省的51%。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多年来,区域发展不均衡是个很严峻的问题。这次《决定》应该能够有效破解这个难题,促进全省旅游区域的平衡发展,刺激全省旅游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劳毅波:《决定》的出台可以推动一些次发达地区发展旅游业,这些次发达地区有一定的旅游资源,但是相关旅游配套设施发展不完善,当地从政府、投资单位到相关的从业人员或者是一些当地居民都非常关注这个问题,希望通过政府适当投入来拉动更大的发展空间,使得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更快更好。

陈南江:从旅游业的角度,加快粤东西北的发展,对于旅游业当然是一个促进,首先,城市经济的发展会带旺商务、公务旅游市场,其次,一些城市明确定位为旅游城市,会加快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大环境优化。但是无论是从经济还是旅游发展要求的角度,粤东西北的交通建设长期以来欠账太多。广东的高铁至今只有一条通粤北,还是借国家大动脉京广高铁的光。加快高铁建设,应当作为重中之重。至于高速公路,粤东西北的公路限速罚款应该严加清理整顿。航空方面,粤东西北的几个机场,湛江和汕头、梅州都很少外省航线,而且省内航班价格太高。外省的游客到粤东西北旅游,基本上都需要在广州中转另外买票。如果改为经停,至少也方便游客很多。在这一方面,广东明显落后于江苏、山东、云南。交通是旅

游的前提,希望后续措施能够加大交通的建设步伐,优化旅游交通。

对山区旅游的扶持要全面

主持人:此次发展粤东西北旅游业的举措与以往政府资金投入有什么不同?是否有突破和改进?

周志红:以往的政府投资资金都是扶贫扶弱为目的,像撒胡椒面一样。每个地区给个几十万、几百万的小数目。而这一次的目的是要扶大扶强,打造广东的拳头产品,树立广东的品牌形象。力图通过地区的拳头旅游产品带动区域的整体发展。

陈南江:以往的政府资金支持主要是旅游扶贫专项资金和旅游景点建设专项资金两类,一般给每个旅游项目的支持资金从30万到500万不等。这次的12亿元,其实是去年就已经确定的,对于粤东西北而言,集中资金支持龙头旅游项目建设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产业园扶持资金更多的意义在于引导社会资金和媒体关注该产业园。毕竟一个产业园至少数百平方公里,仅仅修路、水电都是需要上百亿的资金,3亿元省财政资金支持远远不够。如果把粤东西北的旅游企业尽量将税费减免,不必经过层层上交再花钱PK再层层下拨的过程,可能更加简便。今后,对于粤东西北旅游业的扶持,应该是一个全方位的扶持,例如省里组织的市场营销活动,应该对粤东西北的旅游宣传尽量免费;人才教育和培训,也应该尽量上门培训,价格优惠。

以山区生态旅游带动三农发展

主持人:粤东西北有哪些主要的旅游特色资源?您认为应该如何开发?开发时应该秉承什么原则?

周志红:广东省主要的自然和人文资源都是集中在粤东西北地区,归纳起来,有三大类资源非常具有特色和竞争优势:第一类是滨海海岛的蓝色海洋资源,包括沙滩、海水、滨海城市等资源。第二类是山地、森林绿色生态资源。比如一些环境优美的山地森林、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等。第三类是乡村民俗古色文化资源,包括历史文化的、乡村的、民间活动、艺术之类。

现在都在提倡粤东西北地区走扩容升级和城镇化发展这条道路。我觉得在此过程中,粤东西北地区必须走一种旅游导向型的城镇化和乡村现代化的道路,也就是说在城镇化的过程中,要把旅游功能作为城镇功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扩容体制、城镇化的过程中,重点考虑旅游业的发展。既要考虑当地人宜居乐业的需求,同时也要考虑到外来游客宜游宜去的需求。在乡村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粤东西北地区还要用打造景区的理念来建设我们的新农村。所谓打造景区的理念,就是将农村建设得像景区一样优美,吸引游客前来。要用经营旅游业的思路来经营农业,比如现在很流行的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创意农业等。要用培训旅游从业人员的方法来培训农民,包括培训他们服务的意识,技能等。要用制造旅游商品的标准来生产农副产品,即要按照特色商品的标准去生产农副产品,从而将其变成自身一个特色的旅游商品。最终,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来解决农业、农村、农民、农产品的问题。开发时,第一要坚持特色化发展的原则,突出差异性,尤其是要结合地方文化特色、文化内涵。这样才能跟其他地方不一样。第二就是坚持集聚化发展,突出规模性,而不是走低起点、低层次,四处开花的散户模式。第三是要坚持高端化发展,突出精品。高端化不是指高价格,而是指高附加值,高文化含量、高科技含量以及高成长性和高产业带动性。第四是要坚持绿色化发展,突出生态性。发展不能破坏环境,应该在环境容量的承载范围内坚持发

展。

陈南江:粤东西北旅游业的发展,首先应当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不是停留在口头上和文件里,而是要实实在在帮助企业解决问题,例如进入道路,建设用地指标,土地性质调整,拆迁安置和社区矛盾协调等等;第二是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地方文化深度开发;三是要研究市场、细分市场、满足市场,尽量特色化、高端化、综合化;四是要尽量兼顾社区利益共享,五是尽量与国内外品牌旅游企业合作,引进其管理经验和团队,解决当地旅游管理人才不足问题。

劳毅波:广东省地处亚热带丘陵地带,很多地方的山区有一定休闲度假的资源,乡村生态也不错,但是整体发展水平还是滞后。虽然有资源,但没有利用好,开发好。政府这次之所以投入资金发展山区生态旅游产业,一方面,从山区的可持续发展来说,发展生态旅游比发展其他的产业旅游更加合适,另外一方面,山区旅游的辐射能力比较强,尤其是各种农产品的变现和兑换,让农民更加容易在当地就业,并不断再生产。

粤东西北山区生态旅游开发首先必须确立生态优先发展的原则。也就是不能大幅度损坏当地生态和资源,来换取经济发展的空间。其次,秉承惠民的原则,发展旅游必须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此外,业界比如说旅行社,还可以从政府投资中得到一个信号,那就是目前广东省旅游发展不仅侧重在单一的观光旅游方式,更多是在休闲度假或是产业旅游的等方式上。针对这种改变,旅行社在组团、设计线路方面应该有所变通。举例来说,不要认为组织滨海旅游只是去游海水、吃海鲜,那样做的话,旅行社的市场经营旺季就只集中在5月到9月之间。而是要转换思路,拓宽旅游模式,争取一年365天都是经营旺季。

第二篇: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乡村发展

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乡村发展

王建华

发展乡村旅游,能有效发挥农村的旅游观光和文化传承等功能,进一步拓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形式和途径,有利于促使农民就地转向非农领域,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创造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有利于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加快信息、资金和技术等社会资源向农村的流动,实现“以旅促农”、“以旅助农”,有效推动新农村建设。我县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条件较好,要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为目标,坚持“政府推动、部门支持、农民主体、市场运作、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从业农民素质,不断优化乡村旅游大环境,积极推动乡村旅游的快速、健康发展,具体可采取如下一些策略。

一、提高认识,加强引导

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农村资源的开发增值,有利于旅游产业的拓展,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是一条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有效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好路子。有关部门要切实把发展乡村旅游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努力推进乡村旅游的大发展。一是要加强示范引导,在有条件的村(镇)建立乡村旅游示范点,并从人、财、物等方面帮扶示范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沼气、人畜饮水、乡村清洁等支农项目要向乡村旅游点倾斜,尽快建设和形成一批主题鲜明、交通便利、服务配套、环境优美的新型旅游村(镇)。二是鼓励、支持有条件的村(镇)建设旅游专业村(镇),充分调动各地和农民群众发展乡村旅游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二、强化规划,扶持发展

一要全面普查乡村旅游资源,坚持“政府推动、部门支持、农民主体、市场运作、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做到“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生态旅游与文化旅游”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科学布局,有序发展。二要注重对农业生态环境和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利用,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坚持“保护生态、延续民俗、传承文化、体现特色”的原则,加强对古村民居、古树名木、名胜古迹等自然生态与人文景观资源的保护,保持乡村旅游的乡土特性,开发丰富多彩的特色乡村旅游产品。三要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政府对乡村旅游的导向性投入,加快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结合全县农村公路建设规划,优先解决从交通干道到乡村旅游点的道路建设问题,并适时开通从区域性中心城镇到乡村旅游点的交通班车线路。

三、广筹资金,加大投入

一是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购买、租赁、承包、联营或股份合作等形式,参与乡村旅游的投资和开发经营。二是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乡村旅游开发的信贷投入,特别是农行和农村信用联社等更要加大面向农户和中小旅游企业等乡村旅游发展项目的小额贷款或联保贷款规模。三是实行乡村旅游用地和税收优惠政策,对乡村旅游建设项目用地收取的土地出让金,可专项用于该项目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对新办的乡村旅游企业,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

四、开发产品、增强效益

一是充分整理和挖掘乡村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开发一批具有明显区域特征的富有知识性、趣味性、竞技性、娱乐性和参与性的现代农业观光游、乡村生活体验游、乡村民俗风情游等乡村旅游产品。二是积极鼓励和支持乡村旅游商品与乡土特色餐饮的开发经营,大力倡导和推进实施“果进篮、花进盆、菜进盒、农副产品进袋”工程,重点扶持一批具有自主品牌和区域乡土特色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以及诚信规范的乡村旅游购物定点推荐商店,不断延长乡村旅游的产业链,提升乡村旅游的附加值,助推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

五、加强促销,拓展市场

一是制定乡村旅游促销方案。重点是搞好乡村旅游产品的策划与包装,帮助乡村旅游企业设计和提升产品形象,充分利用电台、电视台、报刊、网站、会展、节庆活动等宣传手段,将乡村旅游产品推向市场。二是加强与旅行社等旅游企业的紧密合作,广泛开展信息交流与区域合作,实行资源共享、线路互连、市场互动、客源互送,拓宽乡村旅游的客源渠道。三是加大乡村旅游的公益性宣传。各级各类主流媒体都要开辟乡村旅游宣传专栏,并在中心城镇通往乡村旅游区(点)的主要交通干线设立明确的标识、标牌。四是积极指导和扶持乡村旅游企业推进网上预订服务系统建设,提升乡村旅游的市场化程度。

六、规范管理,科学发展

一是制定《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标准》,对乡村旅游的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主要消费环节,制定相应的服务规范与标准,促进乡村旅游经营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化。二是制定《乡村旅游管理办法》,建立和健全乡村旅游诚信经营体系、行政执法体系和质量监督网络,加强对乡村旅游服务价格的监管,实行明码标价;强化乡村旅游点卫生防疫和畜产品卫生监督,加强食品、餐饮安全卫生监督、检查;强化对旅行社和导游人员的管理,规范乡村旅游导游服务。三是积极指导乡村旅游点、农家旅馆等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和经营者,加强企业管理、互助合作和行业自律等方面的制度建设,推进乡村旅游的健康、快速发展。

第三篇: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促进山区劳动力转移

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促进山区劳动力转移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04日 16:06 来源:《求是》 期号:2006.2 作者:赵斌

十堰市位于鄂西北山区,总人口345万,农业人口290多万,是我国重要的汽车工业基地,急需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大军;十堰又是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所辖5县1市均为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剩余劳动力存量大,有近百万人之多;十堰还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水源区生态保护和可耕地减少,进一步加剧了人地矛盾,劳动力转移的任务相当艰巨,每年大约要有50万人走出十堰谋生。然而,由于打工农民整体素质低,职业技能差,竞争能力弱,就业领域大多集中在一些高强度、高危险、低收入行业,加上法律知识和维权意识缺乏,不少人成为城市的边缘人口。

为了提高打工农民的素质,让他们能顺利进入现代产业大军、融入城市生活,市委、市政府不断强化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通过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一是打工者队伍整体素质逐步提高,从事技术工种的比例由10%左右上升到30%以上,就业行业由危险型逐渐转向安全型,就业时间由临时性逐渐转向长期性。二是打工收入占到农民现金收入的60%以上,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以上,对县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0%以上,成为我市农民快速增收的主要渠道和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三是一批创业有成的农民把打工创业的收入转化为对家乡的投资,仅2004年,全市回乡创业的外出务工人员就达1.89万人,带回资金约8亿元,投资于水电、商业、房地产、养殖等领域,加快了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四是贫困山区人多地少的矛盾得到有效缓解,植被消耗量长期大于生长量的局面得到扭转,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得到有效减轻,切实保护了南水北调水源区的生态环境。

在以职业技术教育为手段促进山区劳动力转移方面,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加强政府统筹,完善劳动力转移培训网络。过去,我市中等职业学校布点多、规模小、多头管理、无序竞争,质量和效益不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市委、市政府下决心整合优化职教资源,确立了市县两级政府统筹管理、教育行政部门统一指导、社会广泛参与的职教管理体系。通过撤并、重组,将原有40所中职学校调整为23所,形成了一批有专业特色、有规模优势、有发展实力的中等职业教育骨干学校。从1998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又用5年时间,在各县市分别组建了规模达2000人以上的职成教中心学校。职成教中心学校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重点面向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设置专业,成为地方职业技术培训中心、新项目推广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同时,以乡镇初中和村小学为基础,引进远程教育技术手段,建立了辐射农村的职业教育网络,一方面对在校学生开展职业技术教育,一方面对农村劳动者开展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这样,全市初步形成了以中职学校为龙头、以县市职成教中心为骨干、以乡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支点的职业教育培训网络。依托于这个网络,仅2004年全市就培训待转移劳动力41万多人次,其中就业培训5万多人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6万多人次,科技致富带头人培训2万多人次绿色证书等其他内容培训18万多人次。

加强对初中毕业生的技能培训,促进农村新增劳动力直接转移。2000年我市完成“普九”任务后,每年有初中毕业生7万多名。其中,能够升入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的只有2.5万余名,剩下4.5万余名则直接进入农村剩余劳动力队伍。这些初中毕业生大都是农村15岁左右的青少年,他们年龄小,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缺少社会经验,又无一技之长,如果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势必会处于失业与半失业状态,并有可能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人群。因此,我们不是让他们直接回流到农村,而是采取多种措施,吸引他们进入职业学校接受系统的职业技能训练。短短5年时间,全市中职学校招生人数从2000年的2875人直线上升到2005年的21352人,增长了640%,在校中职学生数由低谷时期的近1万人迅速上升到现在的41441人,净增31000余人,其中90%以上的生源来自农村。同时,我们积极开展初二后分流和初三后培训的工作。对初二后分流的学生,全市职业学校与农村中学开展校校联合,由职业学校派遣专业教师到农村学校授课,使学生们足不出乡就可以享受到高质量、低成本的中职教育。对初三后学生,集中进行1至3个月的短期培训,让他们初步掌握一到两门专业技能,有效地堵塞了无专业技能的初中毕业生回流到农村或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口子。

围绕市场需求,确定技术培训内容。能否选准技术培训方向,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否转得出并顺利进入现代产业大军的关键。我们组织专家深入城乡开展调查,远赴外地学习考察,联系实际进行论证,调整确定了112个长线骨干专业和短期培训专业。其中,有服务于本区域主导产业的汽车制造与加工、数控技术应用,有服务于外出打工的电子电工、家电维修、服装制作,还有服务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蔬菜栽培、果林园艺、畜牧兽医等,从而为学员适应市场需要和农业发展趋势提供了选择余地。同时实行工学交替、长短结合、弹性管理等灵活多样的学制和办学形式。我们还紧跟市场需求,组织劳动保障、农业、教育等部门专业技术人员专门为农民工编写面向市场、通俗易懂、实用性强的《劳动法律法规及务工常识》、《矿山生产有关知识》、《家政服务基础知识》等系列教材,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授课。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则不断加大技能型专业的招生规模,每年接受培训的农民在3万名以上,几年来累计培养技能型劳动者15万人以上。我市郧西县在强化职业技能培训的基础上,每年转移劳动力10万人以上,农民每年打工现金收入近5亿元。

建立有序的劳动力转移体系,确保打工农民的权益。以往,外出打工是部分农民的个人行为,打工者的利益和权益无法得到保障。为改变这种状况,我们采取多种措施,将其变成多数农民的整体行为,确保劳动力转移目标的实现。一是建立就业推介机制。这个机制包括政府间的就业联系网络(如各县、市、区和不少乡镇与外省市有关单位开展政府之间的劳务输出合作,提高了农民外出打工的组织化程度),各级政府建立的劳动力转移就业中介网络,学校和企业间的就业服务网络。全市40个转移培训基地派遣300多名专兼职人员,长期活跃在全国各地,在进行市场调研的同时,与近千家国内外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使农村劳动力由盲目无序流动转变为合理有序流动,全市受训农民的就业率达到90%以上。二是建立紧急救助机制。各县市设立了10万到20万元不等的政府紧急救助基金,成立了司法援助协会,在农民工相对集中的省市设置了100多个流动管理服务站,派出200多名乡镇干部到十堰籍农民工集中的地方挂职,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就业、法律和维权等方面的完善服务。仅2004年,我市就为外出务工人员开展维权活动980人次,挽回经济损失1000多万元。各地还以村为单位成立土地经营中心,外出人员可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依法有偿转让、转租、入股或抵押土地承包权。同时,切实关心“留守人员”,解除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我市虽然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仍然任重道远。今后我们要以就业为导向,在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创新上下功夫。通过积极探索职业和成人学校办学模式、办学机制和办学体制的转变和创新,不断开辟转移培训的新领域,开拓转移培训的新局面,努力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成为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就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重要途径,为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作者:中共十堰市委书记)

第四篇:打好脱贫攻坚“科技牌”

打好脱贫攻坚的“科技牌”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就“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听取意见。他强调,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今年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无论是持续巩固脱贫成果还是“三区三州”重点贫困地区的最后攻坚,现在的工作都是“难中之难、困中之困”。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更要科学巧干,充分用好、用活科技力量,让科技推动脱贫,让创新助力攻坚。

为教育扶贫提供科技引擎。“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扶贫不仅能够切断贫困代际传播,从源头揪出“贫困之根”更能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提振脱贫信心。要为教育扶贫提供科技引擎,引入线上教学模式,拓展移动教学平台,注重贫困群众崇尚科学,敢于创新的学习意识。要持续重视义务教育,逐步加大多媒体课程比例,提高科学实验室的使用率,让学生从视觉、听觉、触觉各个方面体悟科技魅力,引导他们转变思维方式,提高学习效率。要重点关注技能培训,因地制宜、因人施教,邀请“土专家、田秀才”开展乡村实用技术培训,传授种养殖技术。同时,根

据贫困地区产业发展需求,有序组织贫困群众开展专项技能培训,让贫困群众手握技能,搭上乡村发展的“科技快车”。

为扶贫产业注入科技动力。扶贫产业是实现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要持续注入科技动力,改善基础条件,扩宽销售渠道,让扶贫产业“建得起来、干得下去”。要刀刃内向,改善基础条件,用科技之力解决资源匮乏、气候恶劣等问题。主动引入现代农业科技设备,改变以往“靠天吃饭”的命运,用科技手段打破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地理环境等因素的限制。要齐心向前,破解发展产业、产品滞销等难题,要巧借直播带货东风,扶贫商品全面对接线上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助力扶贫产业健康发展。

为扶贫机制架起科技平台。扶贫机制是脱贫攻坚,尤其是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制度保障,更离不开精准数据和高效运转,要为扶贫机制架起科技平台,将动态监测和即时帮扶工作连接云端,做到及时高效,安全便捷。数据精准,动态监测才有意义,即时帮扶才会高效,要注重大数据平台的比对工作,严把数据录入、识别和审核等各项“关口”,及时揪出错误信息,切实保障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可靠性、及时性,为巩固脱贫成果提高精准数据支撑。(文/刘琦)

第五篇:如何打好“网上问卷调查”这张牌

如何打好“网上问卷调查”这张牌

网上问卷调查是网站实务运作的一项内容,尽管在内容和功能呈现上占总体很小的比例,但网站及调查方应不断提升运作水平。一项问卷调查放置在门户网站或有代表性的新闻网站,与放置在一般网站上,填答人数的落差是巨大的。在网站上,一项网上问卷调查放置在哪一个版面和位置,亦直接影响网民的关注度及后续的参与行为。

笔者所探讨的“网上问卷调查”,系指目前网站最常用的、以网页呈现调查问卷、供网友在在线状态下直接点选题项的方式,不包括电子邮件问卷调查等其他形式。

网上问卷调查的兴起是在1998年。我在当年10月曾写了一篇短文《网上调查谈》,文章的开头部分如下:

“10月16日,新华社发出了一则电讯:北京爱特信搜狐网络公司和北京零点调查公司今天宣布,双方将共同拓展互联网调查业务。此间专家称,此举标志着中国调查业开始进入网络时代。其实搜狐和零点两家公司早在7、8月间已联手在网上开展调查活动,搜狐网站上专门开设了“搜狐—零点网上调查”专栏,内容涉及对一见钟情、大学排名、流行时尚、慈善观等问题的看法、态度、判断等。进入10月,则对婚姻法、网虫等问题又展开了调查。问卷采用单项或多项选择,网民只需点击鼠标便可方便、快捷地完成在线答卷和提交。问卷结果的统计由搜狐公司开发的专门软件自动生成。”

尽管今天,网上问卷调查不论是使用的普遍,还是形态的完备,都与几年前不可同日而语,但仍有不少问题值得探讨,以便我们更好地把握和运用这种方式。

网上问卷调查的作用

调查统计发展到今天已形成相当完备的理论和一整套严格、细致的技术运作保证,因为它本身是一门科学,调查得出的结果必须能够真实、全面的反映客观事务。如常用的随机抽样调查方法,最基本的原则有两条:

一、总体中的每个样本都有均等的被抽选机会;

二、从样本调查结果能够推算总体情况。显然当前网站推出的问卷调查形式无法满足这样的要求。

早在1998年8月,国内刚搞了一个大学排名网上调查,新加坡《联合早报》电子版(现称“联合早报网”)的主编袁舟立刻撰写了《网上评选游戏一场》(1998.8.23)的文章。他在文中评论道:“在中国,大学知名度排名并没有一定的规则和评比机构,因此,最近就有某国内民意测验公司出来填补空白,搞了一个电脑网络大学知名度评选,其结果竟然被国家通讯社转播,堂而皇之地上了众多报纸,殊不知网上评选至多只有„闹着玩‟的效用,只有娱乐意义,而无任何统计学的意义,最基本的一点是因为参加网上评选的用户不是随机取样,故没有普遍代表性,至多只代表了部分网络用户。”

为了不致使网上调查的结果对公众产生误导,我们可以发现,联合早报网从那时直到今天,在调查专栏的首要位置特别注明“早报电子版网上调查结果不具科学性与普遍代表性”。

既然网上问卷调查不具统计学上科学性和普遍代表性,那么包括联合早报网在内的几乎所有网站,为何还对此乐此不疲呢?甚至凤凰卫视的“时事辩论会”,每次都会引用凤凰网上对当天辩题网民的投票结果(实际上参与投票的网友人数十分有限),进而实现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在内容上的互动。原因很简单,网上问卷调查并非毫无用处。最主要的就是利用网络互动的优势,引发网友参与的兴趣,实现网友参与的目的。

陈彤在今年1月出版的《新浪之道》中写道:“网上新闻调查除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网民意见,也是利用受众生成原创内容的重要形式,是网络媒体互动特性的最好体现之一。调查的选题,一般是公众比较关注的话题,新浪在调查问题的设计方面已形成一定的风格,所有热点专题都需要设计调查。”陈彤指出:受众对于一个热点话题的网上投票,体现了投票者对于该话题的关注及投票结果的某种期待,加上调查是实时动态的,因此还会吸引读者保持对该话题的关注程度。

我们常说网上舆论的形成或网上民意的表达,新闻跟贴、论坛上贴等网上功能都是利用互动性来实现,同样网上问卷调查也是与上述功能配合并共同产生作用的手段。从各类调查方式的角度看,网上问卷调查的快速反馈、成本低廉的优势,也是其他方式难以相比的。

网上问卷调查的形式

网上问卷调查常用的方式大致有以下三类:

1、简单方式(三级态度量表)

这是网站在对热点新闻和突发事件进行报道的同时最多采用的调查方式,通常只有三项选题,也就是态度量表上的赞成、反对、说不好(或无所谓),很少见采用五个选项:非常赞成、赞成、坚决反对、反对、说不好(或无所谓)。这主要是考虑网上调查问卷简单明了的特点,以及它并非是满足更细致深入分析的目的。如联合早报网中的调查,“本次两会对推动两岸统一有积极作用吗?”,选题仅有三项:“有,没有,不知道。”简单方式还有一种是供网民进行判断的选择题,题项同样很少,如联合早报网的调查中,“谁能当选国民党主席?”,只有王金平、马英九两个选项,但实际上目前的国民党副主席并不只王、马两人。

2、组合方式(专题调查)

这种方式实际上是第一种方式规模化的发展。由于第一种方式过于简单,不能充分反映网友对一个问题多方面的态度和判断,因此组合方式应运而生。其表现形态为将调查主题分解为若干子题,尽管每一个子题的题项也就是三、四个问题,但众多的子题可以形成对事物多侧面和多角度的反馈,从而使调查能够做到更全面、更深入。如新浪在今年1月进行了“一夜情大调查”,就设置了多达近30个子项,试图全面地反映中国网民的一夜情观念。【详情可见魏雪义文章《一夜情万人调查评述》,载博客中国网站2005年1月20日】

2004年6月,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新华网与新华社新闻研究所合作,通过新华网平台,共同推出11个子项的大型调查,从6月21日起,截止7月12日,共有上万人点击浏览。其中1513人填答了问卷。

3、完整问卷方式(专题调查)

这种方式主要用于网站了解自己的受众情况,以及其他调查公司和机构委托的项目,网页上呈现的是一份完整问卷的形式。其内容往往包括调查对象的个人简单情况和较多的调查题项,还可设置供网友填写具体建议、意见的窗口。调查的核心部分,是调查方精心策划和设计的,题项按一定逻辑关系和层次展开。

下载促进山区发展如何打好旅游牌?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促进山区发展如何打好旅游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班主任,打好手中三张牌

    班主任,打好手中三张牌社会的多元化与复杂性使现代化的中学生思想变化越来越复杂,学校的管理难度也也越来越大,身为管理第一线的班主任,手中这制约学生的东西也越来越少。学生是......

    山区旅游规划

    生态旅游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自然旅游,生态旅游产业是一项科技含量较高的绿色产业,已经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我县要按照“自主开发和招商引资并重,整体规划......

    坚持群众路线促进旅游发展

    坚持群众路线促进旅游发展近年来,伴随着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旅游综合功能的日益凸显,旅游业受到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所承受的责任也越来越重。面对当前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矛盾......

    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三张牌”

    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三张牌”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党的基层组织既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又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保持稳定的“稳......

    山区旅游发展的“遂昌模式”受热捧

    山区旅游发展的“遂昌模式”受热捧 2012-04-11作为休闲旅游业发展的“后来者”,遂昌近年来以近乎“狂飙”的速度崛起。接待560万人次、收入23亿元是过去一年遂昌旅游交出的成......

    依托山区优势,积极发展“农家乐”旅游[合集]

    “农家乐”旅游不能再“山寨” ——对发展铜鼓农家乐旅游的思考近年来,铜鼓县“农家乐”旅游持续升温,“吃农家饭、住农家屋、游农家景、享农家乐”已成为市民的一种时尚,“农......

    发展生态高效农业,促进山区产业提升

    发展生态高效农业,促进山区产业提升 文成县十源乡市科技特派员 厉晓腊 一、 文成十源乡概况。 文成县十源乡地处文成西北部高山,距县城36公里,平均海拔750米,是浙江省生态乡和温......

    打好内控合规“主”、“效”、“前”、“评”四张牌 促进内控合规文化建设

    打好内控合规“主”、“效”、“前”、“评”四张牌 促进内控合规文化建设 内控合规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指公司员工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遵章守纪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