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3-113 论管理会计在实现公司战略中的作用
目录
一、管理会计的概念„„„„„„„„„„„„„„„„„„„„„„„„1
二、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作用„„„„„„„„„„„„„„„„„„„„1
(一)预测职能„„„„„„„„„„„„„„„„„„„„„„„„„„1
(二)决策职能„„„„„„„„„„„„„„„„„„„„„„„„„„1
(三)事中控制职能„„„„„„„„„„„„„„„„„„„„„„„„1
(四)对风险的控制职能„„„„„„„„„„„„„„„„„„„„„„1
(五)对责任的考核和评价„„„„„„„„„„„„„„„„„„„„„2
三、我国企业中管理会计的现状„„„„„„„„„„„„„„„„„„„2
四、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遇到的问题„„„„„„„„„„„„„„„„2
(一)管理会计对企业的管理意识不强„„„„„„„„„„„„„„„„2
(二)缺乏专职的管理会计人员„„„„„„„„„„„„„„„„„„„2
(三)对ERP的应用不到位„„„„„„„„„„„„„„„„„„„„„2
(四)受法律环境的影响„„„„„„„„„„„„„„„„„„„„„„2
五、改进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作用的措施„„„„„„„„„„„„„„3
(一)提高企业领导的管理意识„„„„„„„„„„„„„„„„„„„3
(二)管理会计理论与实际相结合„„„„„„„„„„„„„„„„„„3
(三)加强管理会计人员的建设„„„„„„„„„„„„„„„„„„„3 结束语„„„„„„„„„„„„„„„„„„„„„„„„„„„„„„3 参考文献„„„„„„„„„„„„„„„„„„„„„„„„„„„„„
3论管理会计在实现公司战略中的作用
[内容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展的不断深入,我国企业在面对机遇的同时更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加强管理,那么管理会计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实现公司战略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为对象进行分析和研究,并针对一些常见的问题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关键词]:管理会计 作用 企业管理
一、管理会计的概念
所谓管理会计,又称“内部报告会计”,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起源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初引进到国内。管理会计是以企业现在和未来的资金为基本对象,通过科学的管理办法和现代技术对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预测、规划、控制等进行评价的一种管理活动,其目的是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其主要职能是为企业提供各种可靠数据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二、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一)预测职能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要想获得更大的利益,就必须对其生产经营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企业的预测一般都是通过对其过去产生的历史数据和现在的市场信息来进行预测和决策。管理会计在现代企业中能更好的发挥出其预测职能,管理会计根据当前企业的现状,带着企业预定的目标和经营方针,充分考虑市场的规律对企业进行科学的规划,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
(二)决策职能
决策的正确与否关系到企业的成败,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要素。管理会计能发挥出决策的职能,主要是根据企业的既定目标进行搜索和整理资料,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的决策方案进行评价,并做出相对正确的财务判断,最终筛选出想对正确的决策方案。
(三)事中控制职能
企业的事中控制是管理会计预测活动和决策目标实现的保障,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必要路径。管理会计根据企业的预算来对其经营活动进行跟踪控制,并对预算数据和实际数据之间产生的差异进行分析和比较,同时采取措施来解决和调整来促进企业既定目标的实现。
(四)对风险的控制职能
企业的经营风险无处不在,尤其是投资风险,其特点是回报大风险大,一旦投资失败,就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造成企业倒闭的后果。所以,企业要想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敢于面对和挑战风险来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那么怎样使企业更好的进行风险管理并且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呢?这就需要企业选择一套正确和管理和投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而管理会计能更好地协助企业规避风险和促进企业经济目标的实现。它能对潜在的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预测并能计算出投资方式中的各种期望值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对市场的调查和研究合理地选择最佳的投资方式,保证企业获得最高的利益以及最低的风险。
(五)对责任的考核和评价
管理会计在履行过程当中,会对各个部门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和考核,并且能够正确处理任务分派的关系,保证经济责任制的实施。通过管理会计的评价和考核职能,将业绩和报酬紧密连接,对企业各个管理者和员工形成约束、激励,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三、我国企业中管理会计的现状
管理会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着及其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在近几十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中也取得了很多成效。然而,就目前而言,管理会计在我国还存在着一个问题影响企业的发展——发展不均衡问题,在我国发达城市和地区,管理会计发展较为迅速,其作用也得到了充分的施展。发达城市和地区的企业管理者对管理会计的方式接受较快,其素质也相对较高,对企业管理的重视程度也高。而一些发展中城市和地区或者经济不发达地区的企业管理者,受传统观念和自身素质的影响,不够重视管理会计所具有的作用,他们仅仅停留在记账、制表等基本会计核算工作上,对怎样管理好企业和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不太理会,因此,管理会计在我国发展不均衡问题的浮现,要引起重视。
四、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一)管理者对企业的管理意识不强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企业更需要一套完善的内部管理办法来促进企业成长。这就需要企业家不仅仅具备经营的能力,更要有一套适合企业自身的管理方式,企业财务管理是相当重要的环节之一。而目前,还有一部分企业仍然财务管理意识不强,对管理会计所提供的重要信息不够重视或根本不理会,因此影响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发挥。
(二)缺乏专职的管理会计人员
实际上,管理会计一般都是由国家专门的有关部门来担任,专业的管理会计人员匮乏,更没有专用的管理会计师队伍,会计工作的地位较低。会计工作往往被认为只是核算、报账,不需要参与管理和经营工作。财务会计工作一直都视为会计人员工作的重要部分,管理会计不被考虑在内。尽管管理会计对企业提供可靠信息和决策方案来促进企业发展,但是领导者对会计的狭隘认识可能造成会计管理的作用丧失。因此,造成企业管理会计岗位
空缺或者使得管理会计无法发挥出其作用。
(三)对ERP的应用不到位
科技应用也影响着管理会计的职能发挥。目前,管理会计的方法需要一个可靠的环境来施行,而企业的计算机技术水平的应用和自动化设备往往不具备。企业要想实现精细化管理就必须拥有一套完整的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的生产设备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争取为企业创造最大利益。而当前,我国大多数企业不具备这些高薪技术环境,所以制约着企业无法发挥出管理会计的作用。
(四)受法律环境的影响
为企业领导提供正确的信息,所依据的数据必须具备真实性和可靠性,尤其在现代高度灵敏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由于企业的内部信息不受到对外报告的约束,管理会计不像财务会计那样受法律的严格要求,但受其影响也很大。我国的法律体系尚不完善,管理管理提供的信息势必会受到法律因素的影响而降低决策的可靠性。
五、改进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作用的措施
(一)提高企业领导的管理意识
企业领导的管理决策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命运,企业领导对管理会计的认知程度影响着管理会计应用的发挥。所以,只有让企业领导真正对管理会计具备一定的认知,才能充分发挥出管理会计的预测、决策、规划等职能的作用。
(二)管理会计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现代企业的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都是各有所长,各具特点。但在实际工作中,我国发现管理会计的管理技术相对单一。这就存在会计会计的理论和实际相脱节的现象。管理技术的单一影响着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企业要想提高效益,必须加强管理会计的实务跟得上其研究理论发展的步伐,才能实现企业的远大目标。
(三)加强管理会计人员的建设
企业想要提高效益,必须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建设。管理会计人员不仅要掌握财务知识和技能以及相关的政策法规,还要对现代管理模式有所意识;不仅要了解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更要熟知企业整个的经济运营情况。企业应该大力培养管理会计人才,加强其财务管理能力,提高其对管理会计的意识,为企业管理会计人员营造出一个可行的环境来促进其成长。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构建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是促进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的有效途径。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实力日益增强,而经济结构也不断深化。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在企业发展过程当中,管理会计应当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的,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为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提供可靠的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高飞.试论管理会计及其应用方法研究.[J].会计之友,2012年3月
[2]郭延琪.对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应用的思考.[J].北方经贸,2011年4月
[3]王军.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吉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3月
第二篇:论战略管理会计在西部大开发中的运用
论战略管理会计在西部大开发中的运用
我国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搞好西部大开发有助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促进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巩固边防,同时也将给企业带来无限商机。本文将从西部地区现状、西部大开发赋予企业的机遇、恰当运用战略管理会计投入西部大开发等方面,论述企业如何从战略的高度综合考虑本企业、竞争对手、顾客等各方面因素,在西部大开发中取得长足发展。
我国西部十省区,幅员辽阔,资源丰富。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56.88%。全国已发现的160种矿藏在西部地区均有发现。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总量、地区经济增长速度、经济结构、技术结构以及人民生活水平,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然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仍是不争的事实,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仍在逐步扩大。不仅GDP总量占全国的比重由1978年的17%下降为1997年的14.8%,人均GDP、人均收入、吸引外资额与东部的差距也逐年拉大,在观念、知识、信息、教育、技术和体制方面也与东部存在明显的差距。
一、西部大开发带给企业的发展机遇
1、优惠的国家政策。西部大开发是一项宏伟的社会经济系统工程,是一项要长期坚持实施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此,国家将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增加对西部地区的财政投入,为西部发展提供启动资本,并以其他非直接投资的方式,如优惠贷款、低税率等,降低西部地区市场主体的运行成本。还将扶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鼓励民间资本和外国资本在西部创业,加大吸引外资的力度,放宽外资对企业的持股政策。
2、基础设施将得到改善。西部大开发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开发的基础。交通部重点规划建设8条公路通道,总规模约1.5万公里;铁道部在“十五”期间,西部铁路预算将达到1.8万公里;通讯、广播电视、水利开发等也在酝酿之中。地方政府也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中之重。
3、生态环境将得到保护和建设。中央已确立“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政策;陕西今年计划完成退耕还林300万亩,造林合格面积60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7,000平方公里;甘肃计划从现在到2010年,种树种草8,000万亩;内蒙古启动大兴安岭天然林保护、国家生态重点县建设、“三北”防护林建设、防沙治沙、退耕还林还草等五大生态工程;青海将突出抓好长江源头、黄河源头、环青海湖地区、东部干旱地区、龙羊峡库区和柴达木盆地等6个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4、企业资金缺口将得到改善。西部公司由于股本偏小,加上交通、通讯设施和资源利用条件的局限,影响了其筹融资能力。随着政策向西部倾斜,一系列优惠政策将有利于资本向西部集中。西部大开发不仅可以使上市公司在市场上筹集到更多的资金,国家财政和来自国内外的投资企业也将对西部注入巨资。
5、先进技术、经验和优秀人才将大量涌入。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和生态环境的改良,西部丰富的资源将得到更好的开发和利用,西部创业的软、硬环境将越来越好,这无疑会吸引更多企业到西部发展,更多人才到西部创
业,他们同时也将把大量高新技术、先进经营管理经验和崭新观念带入西部。
6、有许多可以借鉴的经验。西部开发有许多有益的开发经验可以借鉴:经过20多年的改革、建设和探索,东部地区已积累大量成功经验;国外有许多开发落后地区的经验可资利用,如美、日等国强调科技因地因时地选择开发重点的经验,两德合并后对东部地区开发的经验以及巴西、意大利的经验等。
二、在西部大开发中树立战略管理和战略管理会计观念
战略管理的观点认为:企业总是处在不断变化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中。经营条件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迫使企业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对本企业及其竞争对手进行仔细分析,以战略的眼光审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审视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同时考虑到市场资源的供应和顾客对本企业产品的需求,从长远的观点确定企业战略目标,制定战略计划,并以此目标统一指导企业各个层面的行动,实现企业长期价值最大化。为此,不仅要充分研究企业所处的内部环境——包括企业所拥有的资源(物质资源及人力资源)、产品市场占有率、新产品创新能力、市场开发潜力、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水平、企业集团的整体创业团队精神等,还要深入研究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包括竞争者所拥有的资源、产品状况和发展战略、投融资环境、客户信息和政府信息等。而为这些研究提供服务的会计就是战略管理会计。
战略管理会计一改传统管理会计只注重内部而忽视环境变化的弊病。它从全球范围和长期发展来看待企业的行为和目标,时刻关注跟企业息息相关的市场环境变化及其对企业的影响。它不仅收集、加工、整理、报告企业和竞争对手的信息,更注重研究与竞争对手相比,企业自身的优势。通过研究本企业产品和劳务在其生命周期中所能实现的、客户所需求的价值以及价值在企业内部的形成过程,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待企业的总收益。概括起来,战略管理会计具有以下特点:(1)以外部信息为核算重点,以取得长期战略竞争优势为核心目标。
(2)注重分析研究本企业、顾客和竞争对手所组成的“战略三角”,及时向企业管理者提供多样化信息。(3)强调价值链分析法,既强调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也强调企业外部价值链分析和同业竞争优势价值链分析。(4)不仅重视对财务资料的分析,更重视对其他相关的非财务资料的分析研究。(5)以实现企业长期价值最大化为最高目标。(6)以战略目标为预算编制的起点,统领企业各项工作。(7)注重企业整体性,提倡团队精神。
三、恰当运用战略管理会计投入西部大开发
1、恰当评估本企业目前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定位。
首先,必须正视企业的优势。如新疆、宁夏等地区,企业拥有丰富的煤、气、油资源,资源优势是明显的,进一步加强对能源的开发、利用和深加工,可谓抓住了自身优势;陕西、四川、贵州等地,科研力量集中,原有的军工企业基础较好,对发展航空、航天、核能等高技术企业有利;西安、重庆高校集中,科研资源优势明显,企业可以充分加以利用。其次,要充分看到企业的不足,如产品单一,设备老化,资金、技术、人才匾乏,内部组织机构不够健全,缺乏科学的管理经验等。正确审视这些劣势,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从战略的高度加以改进,对短时期内不可避免的则努力通过其他工作加以弥补。只有正确把握自己的优、劣势,正确把握自身的市场定位,才能制定正确的战略目标,更好地开展下一步工作。
2、结合西部大开发良好的软、硬环境,制定企业长期战略发展目标。在西部大开发中,交通、通讯、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投资硬环境和工商、税收、管理、人才、机制、社会保障等投资软环境将大为改观,企业应充分利用这一良好的发展机遇,在明确自身市场定位的前提下,积极制定长期战略发展目标。以企业目前所处的竞争地位为起点,明确今后较长时期内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方向和应该达到的各项目标:包括项目的引进和开发,产品的创新和升级,人才的引进和培育,资金的融通和利用,机制的建立和健全,科技成果的利用和转化,以及市场的占领和开拓等。
3、紧紧围绕本企业、竞争对手、顾客组成的“战略三角”,研究竞争对手,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在认清市场定位并制定企业长期战略发展目标以后,接下来的具体工作就是紧紧围绕本企业、竞争对手、顾客组成的“战略三角”,研究竞争对手,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顾客的需要就是企业的使命,只有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跟踪研究市场消费动态,根据顾客需要适时调整产品结构和性能,才能使企业保持恒久的发展活力。企业的生产经营可以看作是为了最终满足顾客需要而设定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最终产品凝聚了相关作业上创造的价值。这一价值的大小直接关系到顾客对产品的取舍,关系到企业竞争地位的优劣。另外,要加强对竞争对手的研究:包括对方所拥有的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它与企业发展潜力关系巨大),产品构成(尤其是价值链构成,它与竞争优势关系密切),市场占有及开发状况,研究开发费用投入状况,长期战略发展目标,以及合作伙伴的相关信息等。在西部大开发中,企业应充分利用本身的资源优势,寻找在资金、技术、管理、人才、市场方面有优势的合作伙伴,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4、按市场规律办事,积极开拓市场。战略管理会计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为核心目标,而市场的不断拓展是企业竞争力提高的最佳证明。为此企业应以市场为导向,走市场开发的道路,企业不仅要在西部求发展,在中国求发展,更要到国际大市场中去不断寻求生存和发展空间。光有资源、技术、优质产品是远远不够的,良好的市场营销才是产品驰骋市场的助推器,能否在巩固已有市场的前提下不断开拓新市场,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前途命运。因此,企业一方面要加大新产品开发的力度,以优质产品夺市场,另一方面要不断推出新的市场策略,包括营销策略和服务策略,开拓市场、巩固市场,不断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5、建立本企业战略信息库,培养自己的战略管理会计师。西部大开发是一项伟大的社会经济系统工程,处在这一伟大工程中的企业,其内外经营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企业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去审视这些变化,并不断改变策略适应这些变化。因此,有必要建立本企业战略信息库,培养自己的战略管理会计师。收集、加工、整理、分析、报告来自各方面的多样化信息,包括本企业和竞争对手的各类资料、相关企业信息、行业分析报告、国际市场行情、国际经济发展动态等,建立内容丰富的信息库。战略管理会计师则在企业进行战略决策时,对战略信息库进行筛选、加工、分析、总结,以一定的科学方法对众多信息进行再处理后报告给决策当局,为企业总体战略决策提供信息和智力支持,为企业保持长期竞争优势提供服务。谢娟
第三篇:论社会政策在政府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资料】论社会政策在政府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朱子娟 2010)摘要:现代社会管理包括政府社会管理和社会自我管理两种类型。社会破策是实现社会管理目标的重要途径:政府通过制定社会政策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和社会需要,达到促进社会整合、社会穗定有序与社会发展的目的,政府制定的社会政策提供了社会规范以保障社会管理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社会敢策;敢府社会管理;作用;实现途径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使用“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来概括新时期社会管理的重要意义和深远目标。社会管理的需要催生社会政策,本文主要分析社会政策在政府社会管理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政府通过社会政策参与社会管理过程的实现途径。
一、政府社会管理的内涵阐释
目前,学者们多是从公共管理学和社会学视角界定社会管理的内涵。本文认为,依据不同的主体,社会管理包括两类:第一类是政府对有关社会事务的规范和制约,即政府社会管理。政府社会管理是政府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为增进公共利益,依法对社会事务实施的组织化活动,其重点是对那些家庭、社会团体与社会自治所不能解决的社会事务的管理,这些社会事务涉及社会整体的公共利益,需要依靠国家权力与政府权威加以解决。政府社会管理的主要内容涉及面很广,比如保障公民权利、协调社会利益、实施社会政策、管理社会组织、维护社会秩序以及解决社会危机等。政府社会管理主要是通过社会政策的制定、执行和评估,运用推动立法、制定法规、宏观调控、监督检查、信息引导等手段,变直接管理为间接管理,对社会自身无力解决的利益矛盾和冲突进行仲裁和协调。使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角色成为服务者、协调者、干预者。第二类社会管理是社会组织(即自治组织、非营利组织和公民)依据一定的规章制度和道德约束,规范和制约自身的行为,即社会自我管理和社会自治管理。现代社会管理是以政府干预与协调为主导、非营利组织为中介、市镇自治与社区自治为基础、公众广泛参与的互动过程m。公平正义、稳定有序是社会管理所追求的终极价值目标。
二、社会政策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社会政策的实质是政府在社会福利事务领域中的干预行动刚。前工业社会,各国政府一般只靠国家机器的“专政”功能和文化的“教化”功能去管理社会,19世纪80年代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标志着政府开始通过一定的社会政策,通过向社会中的人
提供必要的服务来达到社会管理的目标。在现代社会,从20世纪中叶福利国家体制形成开始,社会政策成为实现政府社会管理目标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世界各国政府无一例外地广泛实行各项社会政策,通过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需求、解决社会问题达到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实施有序管理,以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促进杜会协调发展、加强社会管理的效果;社会政策贯穿于社会管理过程的始终,社会管理的过程就是镧定、实施、执行社会政策的过程,社会政策是国家干预杜会、管理社会的主要手段和基本措施。在现代社会条件下,社会政策对于协调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保证社会的安全,促进社会的整体发展,提升社会的质量,最大限度地增进社会公共利益,均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社会政策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使其成为实现社会管理目标的重要途径。
三、社会政策嵌入政府社会管理过程的途径
1.政府通过制定社会政策,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需要,以促进社会整合社会政策是当代社会满足人们基本需要的主流方式,是对个人、群体和社区的各种基本需要的制度性回应。社会政策的基本目标就是为那些不能通过其他途径来满足自身基本需要的人提供福利性帮助,从而达到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整合的目的。所谓社会整合,就是指社会利益的协调与调整,是促使社会个体或社会群体结合成为人类社会生活共同体的过程,简言之,就是使人类社会各个部分之间保持联系的状态、实现一体化的过程。在传统社会,社会整合与联结主要通过情感和宗教,工业化之后的现代社会则主要通过社会分工来实现社会的整合。按照涂尔干和帕森斯的观点,社会分化基础上的整合必须有一种团结的整体所具有的共同情感作保证。这种共同情感体现在对所处社会的认同与依赖,如果国家制定的社会政策不能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需要,就会出现严重的贫富差距、两极分化,导致社会不满情绪的累积和增长,从而引发灾难性的社会冲突和社会矛盾,导致社会联结的断裂,影响社会的安全运行,使政府的社会管理效能难以充分发挥。正是在此意义上看,社会成员的基本需要成为社会政策行动的基础和先导。
2.政府通过制定社会政策,满足社会的需要,以保持社会的稳定有序
社会需要,是指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维护其自身存在和发展的需要。就其内容和层次来看,首先是社会稳定的需要。现代社会是日益分化的社会,社会阶层之间和不同的社会群体、职业、种族之间的关系如果呈持续性紧张就会影响社会稳定。其次是社会有序的需要。有序的社会是人们在行动上具有一致性的社会。社会稳定具有动态性、变异性
和相对性等特征,社会稳定是表象、是初级状态,如果满足于表象稳定而不去构建有序社会,就会使一些深层矛盾不能得到及时解决,也难以实现社会的持久稳定,因此,安定有序是社会运行更高层次的理想状态,是保持社会繁荣发展的根基。第三是保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经济发展主要解决物质资料的扩大再生产问题,而社会的发展主要以满足社会成员的生存、享受、发展的需要为中心,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社会发展,而社会发展也会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保证。
社会政策可以有效地满足社会稳定、有序、发展的需要:政府通过实旌社会政策,干预资源的分配与再分配,调节社会成员之间的利害关系,使人民的安全和福利得到合法的保障,缩小不同利益群体和地区之间的差别,使社会成员之间的社会距离由于社会政策的实施不断缩小,使社会的紧张状态由于社会公正和人权的实现而得以消除,从丽有效地规范社会成员的社会行动,从而有效维护社会的稳定与秩序。此外,通过规划和落实社会政策,可以有效地调节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的不平衡问题,使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保持同步、协调,使人类社会日益接近既追求效率又追求公平的社会管理目标。因此,社会政策在满足社会整体需要的过程中,发挥了其作为社会结构的—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功能,即社会管理和社会控制的功能。
3.政府通过制定社会政策,提供社会规范,促使社会管理目标的实现
任何一个国家或社会的统治阶级都有一个特定的管理目标体系,包括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环境、人口等各个层面,这些目标体现着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体现着一定社会运行的社会理想。社会政策体系是以激励机制为主的规范体系,虽然有些政策有时也提出一些限制性的要求。告诉人们不能超出哪些范围,不准做哪些事情,但它的本性更多地是在鼓励人们去干干什么,告诉人们的行为达到什么程度,这与以惩戒为主要特点的法律体系不同,也与以自律自省为主的道德规范相区别。法律的刚性特点使得人们在操作时不能有伸缩回旋的余地,而道德体系的自律特点又在严酷的社会现实面前显得力度不够。因此,社会要求一种介于法律和道德之间的规范体系,这种规范体系既有一定的力度,又有相当的弹性,基本上可以解决众多社会生活领域中的社会问题,唯有社会政策才可以担当此重任。社会政策的内容和形式是灵活多样的,它既可以适应长期的社会行为,也可以适应短期的社会行为;既可以解决普遍性的社会矛盾,也可以处理特殊的社会问题。它可以对社会的方方面面进行调整与控制,因而是国家或政府最主要的社会管理工具。离开了社会政策实践,任何—个政党或政府都将难以生存。因此,世界各国政府都把如何制定和实施社会政策作为实现政治统治、关系政局稳定、关系社会经济发展、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
十六大以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标志着我国的社会管理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一目标的实现归根结底要通过社会政策实践来实现,这是由社会的需要和社会政策的本质属性决定的。社会政策体系包括保证整个社会良性运行的制度型社会政策和针对弱势群体的补缺型社会政策。制度型社会政策重点加大对社会弱势群体、困难群体的生存状态和权益保护的社会政策设计,强化对农业、农村、农民的社会政策支持力度,特别是尽快建立起一个覆盖包括农村在内的社会保护安全网和医疗卫生服务网。补缺型社会政策既包括加快建立如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贫困救济政策等这样消极的社会政策,也涵盖加快建立如农村教育政策、就业政策、反贫困政策、社会资本政策、民众参与政策、社会自治政策这样积极的社会政策。因此,转变社会管理的战略重点,就是要实施适应新形势的社会政策体系。目前我国的制度型社会政策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要建立完整意义的社会政策仍需要—个长期努力过程,而作为针对弱势群体的补缺型社会政策——社会保障制度也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利益,是社会的重要“稳定器”,经济运行的“减震器”和实现社会公平的“调节器”。
综上所诉,社会政策是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政府调控社会、实现社会管理职能的主要手段。
第四篇:论企业文化在管理中的作用
目录
引言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一)企业文化的定义
(二)企业文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三)企业文化的功能
二、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一)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二)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的影响
(三)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营销的影响
三、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采用的对策
(一)企业文化理念必须以企业发展战略而采取可行的措施
(二)企业制度和行为文化必须以企业发展战略进行具体实施
(三)企业物质文化必须以企业发展战略进行具体实施工作 结论
论企业文化在管理中的作用
[摘要]本文首先从企业文化的定义、内涵和表现形式、内容等方面介绍了企业文化,并阐述了现代企业文化的功能,接着从企业文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等几个方面来论证了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巨大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管理从经验和科学管理进入了文化管理,企业文化日益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的指导思想、经营理念和包括价值观、道德观、行为规范在内的工作作风等。企业情况不同,企业文化也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每个企业都有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有自己特色的、广大职工认可的行为规范、规章制度、企业理念、职工价值观等等。正是这些有形的硬文化和无形的软文化,指导着企业战略的实施,支撑着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管理战略分析
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企业管理当中的核心要素。在这种情势下,营造—种企业文化,可以为企业管理提供最有力、最长效的支持,无疑成为企业管理者的首要任务。纵观成功企业的发展史,无一例外地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但企业文化又是企业管理中最模糊的领域,也是迄今为止对每个企业来说最具挑战性的—环,因为它涉及了有关企业的价值观、员工士气以及领导方式等诸多领域。这说明企业文化与企业的生存、发展紧密相连,所以构建企业文化,也成为建立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一)企业文化的定义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Schein,1984),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具有延续性的共同认知系统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
企业文化是组织成员思想、行为的依据。企业文化是西方管理理论在经历了“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与“复杂人”假设之后,对组织的管理理念、管理过程与组织长期业绩的关系的又一次重新审视。
(二)企业文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企业文化从本质上看是一种产生于企业之中的文化现象,它的出现与现代企业管理在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密不可分,从管理的角度看,企业文化是为达到管理目标而应用的管理手段,因此,企业文化不仅具有文化现象的内容,还具有作为管理手段的内涵。
首先,企业文化是以企业管理主体意识为主导,追求和实现—定企业目的的文化形态,并不是企业内部所有人员的思想、观念等文化形态的大杂烩。从一定意义上说,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管理的文化。
其次,企业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有自己的共同目标、群体意识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和制度。企业文化所包含的价值观、行为准则等意识形态和物质形态均是企业群体共同认可的,与无组织的个体文化、超组织的民族文化、社会文化是不同的。
再次,企业文化是一种“经济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和企业职工在经营生产过程和管理活动中逐渐形成的,离开企业的经济活动,就不可能有企业文化的形成,更谈不上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⑦企业哲学②企业精神③企业目标④企业道德⑤企业风尚⑥企业民主⑦企业形象⑧企业价值观⑨企业素质⑩企业行为规范等。
(三)企业文化的功能
1、凝聚功能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粘合剂,可以把员工紧紧地粘合、团结在一起,使他们目的明确、协调一致。企业员工队伍凝聚力的基础是企业的根本目标,企业的根本目标选择正确,就能够把企业的利益和绝大多数员工的利益统一起来,是一个集体与个人双赢的目标,在此基础上企业就能够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2、导向功能
导向包括价值导向与行为导向。企业价值观念与企业精神,能够为企业提供具有长远意义的、更大范围的正确方向,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基本竞争战略和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企业文化创新尤其是观念创新对企业的持续发展而言是首要的。在构成企业文化的诸多要素中,价值观念是决定企业文化特征的核心和基础,企业必须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使之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3、激励功能
激励是一种精神力量和状态。企业文化所形成的企业内部的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能够起到精神激励的作用,将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调动与激发出来,把人们的潜在智慧诱发出来,使员工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提高各部门和员
工的自主管理能力和自主经营能力。
4、约束功能
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为企业确立了正确的方向,对那些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不该做、不能做的行为,常常发挥一种“软约束”的作用,为企业提供“免疫”功能。约束功能能够提高员工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和自我约束,使员工明确工作意义和方法,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5、辐射功能
优秀的企业文化向社会大众展示着企业成功的管理风格、良好的经营状况和高尚的精神风貌,从而为企业塑造良好的整体形象,树立信誉,扩大影响,是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
二、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八十年代,随着日本企业的崛起,人们注意到了文化差异对企业管理的影响,进而发现了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的融合——企业文化。它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管理人将其在企业创业阶段关于经营理念、基本假设等达成的共识用于教育新成员,并在此过程中将全体员工的价值认同和行为方式进行整合成统一的价值体系和行为准则,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管理模式,以文化的力量推动企业的长期发展。
(一)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人才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企业取得大量的优秀人才,并留住人才,对企业的管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是能够推动企业实现升值的人力资本。对这些人才的争夺已经成为当前国际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使人才争夺日益国际化,然而在这个人才争夺战中,“最重要的不是金钱,而是企业文化”。
如果单纯以金钱报酬为标准,只会造成员工没有归属感,频繁跳槽,企业不敢投资对员工进行培训,长此以往,对人才成长和企业发展都会造成消极影响。在世界许多优秀的企业中,企业会帮助员工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为他们设计自己的未来。这种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对人才的吸引力可想而知。这样可以使员工产生强烈的归属感,有一种自我实现的感觉。同时,优秀的企业文化与企业领导者的人格魅力以及领导者的领导方式也是紧密相连的,只有企业领导者具备了伟大的人格魅力以及人性化的领导方式才是优秀的企业文化。
(二)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的竞争对企业的经营思想、价值观念、思想道德、制度建设和行为规范,都将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因此,许多国家的政府和企业都纷纷调整发展战略,以适应扑面而来的全球化经济浪潮。要想在经济全球化中生存
并有所作为的企业,没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就难以在世界大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企业文化是创造和谐的企业氛围和优良的企业环境,使企业能够在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面前得以稳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迈克尔·波特指出,“如果企业文化与竞争战略相适合,企业文化可以强有力地巩固一种基本战略以寻求建立竞争优势。企业文化本身并无优劣之分,它是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
(三)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营销的影响
随着营销组合内容的不断发展充实,人员(people)、公共关系(PR)都成为营销组合中的新内容。而公共关系的一个核心目标即是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促使雇员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有助于雇员感到自己这个角色在整个公司形象中的重要性和个人责任感,让雇员感到“自己拥有这个组织”,并通过与顾客的接触,让顾客知道他们的这种感情,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使顾客加深对这个组织的良好印象,更加信任依赖这个组织。这样消费者的任何细小的要求都会很快反馈回组织,使组织依据原始的信息反馈来改进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以此来成功满足顾客的需求。这样就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可见,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营销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采用的对策
企业文化属于“亚文化”的范畴,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经营实践中所凝结起来的一种文化氛围、企业精神、经营理念,并体现在企业员工所共有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可以从三个层面采用对策、理解企业文化,外层是企业物质文化,包括企业的产品包装设计、环境空间等,以及由此折射出的企业经营者的特点、风格和作风等;中层是企业制度文化,包括企业的规章、规范以及渗透到员工思想所共同遵循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等;内层是企业精神文化,包括企业的经营哲学、经营战略、价值取向,以及由此体现的企业员工的共同追求、共同意志、共同情感等。三个层面中,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关键,精神文化是核心和灵魂。要建设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从这三个层面采取措施,规范企业文化各个层面的内容,为在企业管理中采用相对应的措施。
首先,规范企业物质文化层,如统一标志、企业名称,统一服装、环境空间、产品包装设计等等。其次规范企业制度文化层,完善企业的组织机构,规章制度。最重要的是要使企业文化的最深层,有关企业的价值观、经营战略等深入人心,被所有员工所认同和接受,并在实践中成为自己行为的唯一准则。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全体员工要不断学习,使学习成为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唯一方式才是最为重要。因为未来最成功的企业将是一种学习型组织——能够使各阶层所有成员全心投入,并持续不断学习的组织。企业未来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就是具备比竞争对手更快速学习的能力。当然,在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转型的新形势下,必须
调整和建立新的企业文化以适应现代经济的具体措施:①新经济条件下企业要注意学习氛围的培养。②新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中要注重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③新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文化将更重视以人为本的思想。④企业家的素质、决策力将越来越重要。
通过对国内企业文化与国外企业文化的研究与分析,及采用了相对应的措施,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企业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建立自己优秀的企业文化。但是,企业文化建设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系统思考,协调关系,最主要的是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符合企业发展战略要求,采取切合本企业的具体措施。
(一)企业文化理念必须以企业发展战略而采取可行的措施
企业理念中的基本理念,如企业目标、经营理念等,与企业的发展战略所规定的产业结构、未来目标、经营方向直接相关。例如企业若采用成本领先的竞争战略,则企业理念应突出强调成本意识和成本管理。若企业实施一种人力资源的职能战略,则企业理念应突出人才理念和人本精神。
(二)企业制度和行为文化必须以企业发展战略进行具体实施 例如企业若实行差异化战略,则企业在规章制度的制定上则较为灵活,给员工的空间将较为宽泛,鼓励员工进行创新。而一个规章制度制定比较严谨的企业与崇尚自由创新的企业战略是不相符合的。总之,制度和行为要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和适应。
(三)企业物质文化必须以企业发展战略进行具体实施工作
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理念的载体,也是企业战略实施的重要条件。如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减缓,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许多企业纷纷调整竞争战略,企业的经营理念也相应随之发生变化。为了在新的竞争环境中重新定位企业形象,展示企业新的文化理念,获取新的竞争力,许多企业纷纷进行企业品牌标识的创新和切换,这也是实施企业文化的可行性的必要措施。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企业发展战略。企业战略是一个企业的长期规划,必须把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对于尚未进行战略发展规划的企业来说,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要规划出企业发展战略的轮廓,或者制定出企业发展战略目标方向,制定出为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措施,为并以此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依据,才能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扎实有效地推进下去。
结论
企业文化在企业战略管理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正确运用企业文化能使战略计划目标的制定和企业整体目标一致,使企业朝着更高、更远、更有利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企业愿景。一个拥有优秀文化的企业将文化作为重要资源,将企业的发展愿景以企业文化的形式渗透给员工,从而使企业战略从制定到实施,都能够得到可靠的保障。
第五篇:论企业文化对战略管理的作用
摘要:
企业的战略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战略管理的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现有企业文化的影响。这其中不但包括文化对战略管理的支持作用,还存在着对战略管理的阻碍作用。处理好两者的关系,能够为战略管理的顺利实施和整体公司战略的实现做出铺垫。将整体性的企业文化内化至员工心中,避免次级文化凌驾整体文化的危机;创建与企业战略管理和战略变革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减弱文化对战略管理的阻碍作用。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单单凭靠外在的力量难以维系企业的竞争优势,各种软实力的作用不断显现出来。在大家都在强调企业文化作为软实力的代表,加强核心文化的建设,我们无法忽略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那就是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管理的结合。企业中的文化对战略实施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该如何协调它们之间的关系,该用什么态度来对待文化和战略管理,我们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1 相关概念
战略管理是指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度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战略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认为,一项有效的战略管理必须具备5项关键点:独特的价值取向、为客户精心设计的价值链、清晰的取舍、互动性、持久性。
对于企业文化的定义有很多种,各家都有各自的说法,借用我国学者魏杰在《企业文化塑造————企业生命常青藤》中这样总结企业文化的定义,“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信奉并附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也就是说,企业信奉和倡导并在实践中真正实行的价值理念。”[1]通过钻石模型了解企业文化同战略管理之间的关系
战略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就好像是人的行为与精神的关系。人先有了精神 ,然后才有在精神支撑下的行为 ,行为又影响了人的精神。
通过钻石模型 ,我们可以看出企业文化和战略管理之间的关系(见图1)。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内核[2]。从钻石模型中的“企业文化-战略管理能力路径”来看,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管理能力之间客观存在内在的联系,这种联系会使企业文推动企业战略管理能力的提高。战略管理能力是企业在把握未来市场和环境的前提下,明确发展目标和方向,对资源进行有效地利用,并对企业发展进行科学规划、组织管理和控制的能力,包括判断问题、评估问题的重要性、分析问题、战略提出、战略实施、战略评价与控制等6个方面的能力。战略管理是企业对全局性的发展方向做出决策,并通过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保证发展方向得到有力贯彻的一系列管理工作,它是由企业高层领导负责,各级管理人员参与的管理过程[3]。其中最关键的因素仍然是人的因素,因此存在“企业文化-战略管理能力路径”。企业文化是企业战略管理的基石,适合的企业文化能够为企业战略管理的制定、实施、控制提供正确的指导思想和与企业目标协调一致的企业精
神、企业价值观、企业哲学、企业道德和企业风尚,因此成功的企业文化可为企业战略的制定提供成功的动力,是企业战略顺利实施的关键,也是维持企业战略优势的重要条件。保持“企业文化-战略管理能力路径”的通畅可以使企业战略管理能力得到持续提高,最终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水平。
图 1 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路径的钻石模型企业文化对战略管理的支持及阻碍作用
为了保持“企业文化—战略管理能力路径”的通畅,我们就要来讨论一下文化在企业中对战略管理的正面和负面的作用,并以此引出如何变革战略阻碍性文化的探讨。
3.1 企业文化对战略管理的正面作用
3.1.1 文化使企业员工将组织约束放在个人利益之前,关注整个企业的战略目标。文化使员工认同组织的经营哲学和信条。当员工们能够认同企业的价值信仰和管理哲学时会认为他们为企业所做的努力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得到集体认同的价值感会给员工带来更大的满足感,而这种满足感反过来又会更加促进员工对企业的奉献精神。
3.1.2 提高系统稳定性,增强组织凝聚力。文化担任了澄清疑惑及控制的工具,引导与塑造员工的态度及行为,使员工接受企业规范,而规范则具有引导员工表现出企业所期望的行为的控制机制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讲,企业内部统一的行为和态度大大减少了战略实施过程中的人员摩擦和沟通成本,无论是在人力、财力还是物力上,省去了不必要的成本和费用,起到了助力的作用,从而促进战略在企业内部的实施。
3.1.3 提升企业的效能、获利能力和生产力,从而创造了战略管理的内部驱动力。文化能够使成员了解企业的历史传统和现行经营方针,提供给员工一种对企业过去事件合理的解释,因而便于员工了解他们在未来类似事件中应有的表现。正是文化的这样一种自动教育机制,能够引导员工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激励,从被动管理转向主动管理。
3.2 企业文化对战略管理的负面作用
虽然企业文化对于战略管理来讲,可以发挥上述所提的正面作用,但企业文化对企业的战略实施并不全然都是有利的,它至少有以下几种不利影响。
3.2.1 与次级文化产生冲突,整体战略在子级部门实施不畅。每一个组织都会有冲突的次级文化的存在,次级文化的冲突则造成组织整合的困难及组织效能的减低。例如,对于企业内部而言,为了管理运作的效率,成立各个部门,分别掌管企业的财务、研发、销售、客服等方面的工作。但是,由于各个部门日常密切的互动,逐渐发展为它们自己独特的语言、规范、时间观念以及对组织任务的观点。也就是说,企业专业分工的结果,造成了组织的分裂和次级文化的繁殖。企业战略实施要求企业整体在观念上和行动上一致,而企业要协调整合各分裂的次级团体,必须付出一定的成本,要整合具有冲突倾向的各次级团体,所付出的成本尤为巨大 [4]。
3.2.2 阻碍企业的变革,与战略管理实施的要求不相符。企业文化的第二个可能不利影响是企业既有的文化传统可能不能适应新的企业环境。企业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为了实施新战略,常需要改变既有文化传统。但是,既有文化传统往往根深蒂固,要改变既有文化传统,常遭遇极大的阻力。外在环境稳定时,员工行为的主致性是项资产,但环境变动时,反而变成一个负担,使组织难以适应环境变动。例如,某高层领导一向采取经验式的决策方法,并认为以经验为基础来进行决策,避免了对未知情况不确定所带来的损失,可以无往而不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想要该领导采用定量分析和模型分析的方法,以提升企业决策能力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来适应变化的外部环境,可能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
3.2.3 阻碍员工多样化,弱化战略内部管理的信息反馈。强势文化下,企业员工常常感受到极大的遵从压力,员工,的价值观、作风常固定在某个较小的范围中。而企业之所以雇用各种不同背景的员工,大多是想利用员工之间的差异性,来刺激组织,提升企业内部的创造力。但员工进入组织感受到强势文化后,往往会试着顺从文化的价值观,造成员工行为上的一致性,使得原本的特点逐渐消失。这种趋同的价值观对于战略管理来讲是一种单一沉闷的内部环境,没有不同的声音和思想来质疑和反思战略的合理性,也没有员工用不同的思考方式来从不同的角度衡量战略管理的有效性。战略管理变成了只有实施,没有反馈和改进。
3.2.4 阻碍购并,阻碍战略合并。战略购并主要的目的,是要改善财务状况或让双方产品都能享受益处。不论购并后的财务报表有多吸引人,购并是否能成功,都要先看看两者文化有没有办法交融,才能决定。如何变革阻碍战略管理的企业文化
4.1 将整体性的企业文化内化至员工心中,避免次级文化凌驾整体文化的危机企业各部门出于自己的利益,会对同它们相冲突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进行排斥,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一旦企业整体的战略管理方案同他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相违背的话,它们会直接拒绝执行或者是暗中的反对和不配合。因此,首先要将整体性的企业文化通过各种方式内化到员工心中,监控管理企业次级文化,避免给整体文化带来冲击。企业的主文化可以通过那些已经在企业内部形成共识的正确的行为准则,及时分辨并剔除(至少是有效的限制)那些已经有一定程度发展的不良的企业次级文化;或者通过严惩几个表现突出的害群之马,来突显企业对这些不良的次级文化的排斥和与之宣战的决心。只有通过不断地清除这些与整体战略管理相违背的次级文化,战略管理才能在组织内部
顺利的实施进行下去,才能够取得预想的效果。
4.2 培育与企业战略管理和战略变革相适应的企业文化
4.2.1 重新审视既有价值观,创新既有价值观。战略管理往往会涉及到几个方面的因素,环境评估、领导变动、战略与经营变化的联系、人力资源管理及变革管理中的协调,这些无一不是跟企业的价值理念有关,因为战略变革和实施最终会落实到每一个人的行动中。“促进组织中的人拥有变革的观念,对既有的价值观进行创新,使之匹配新的战略实施框架,是战略能否实施的价值基础”[4]。而一个企业的价值观是该企业对于企业内部和外部各种事物和资源的价值取向,是在长期的企业哲学指导下的共同价值观,它虽然是可以随企业战略的变革而改变,但是文化本身具备的相对稳定及持久的惯性使得变革充满阻力,这种特定的文化理念也正是战略变革的绊脚石,因此在战略管理之前有必要进行既有价值观的创新,使其适应新的组织战略。
4.2.2 让创新、变革的观念在企业文化中根深蒂固,培养企业员工的危机意识。“和员工讨论企业的战略实施计划,树立他们对外部和内部环境变化的清醒认识,告知变革的观念给企业和员工能够带来的意义,加强员工对战略管理实施的认同
[5]感”。要有意识地向员工表明新的战略变革是如何帮助他们提高工作绩效,从而使他们对战略变革的作用产生与价值观的联系从而愿意去坚持这种价值观。通过学习培训和宣传等途径加强员工的变革和危机意识,淘汰顽固不化拒绝改变的员工。
4.2.3 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和及时调节机制,培养沟通型文化,监督战略管理的效果[6]。战略管理是由多项工作组成的系统工程,它牵扯到企业内外的方方面面,如果没有快捷高效的信息接受和反馈系统,没有对全局工程的有效协调和监控系统,那么企业的战略管理实施势必因为得不到及时正确的信息反馈而产生实际的偏差,使得整个实施过程不好控制,影响最终的实施效果,达不到既定的战略目标。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在企业中都不只是一朝一夕地发挥作用,它们都具有稳定性,但又都具有变革性和创新性。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都不是封闭、停滞、凝固的体系,而是开放的、动态的发展过程。所以,我们必须用变化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企业战略,不可失去战略创新的机遇。同样,也必须用同样的态度来看待企业文化,也不可失去
文化创新的时机。这样讲,并不是说企业战略形成后,可以轻易加以变动,也不是说当企业文化理念形成后,过不了几天就要加以改变。企业战略创新,要求企业文化同步创新。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之间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整体素质与综合竞争持续力,推动企业优质、快速、健康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魏杰.企业文化塑造———企业生命常青藤[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2] 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陈小悦,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3] 姜玉满.企业主亚文化冲突审计研究[J ].现代企业,2007(4):4-7.[4] 施金龙.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5] 秦嗣毅.构建以企业文化为主体的企业管理模式改革与战略[J ].改革与战略,1995(1):26-28.[6] 安景文.企业管理[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