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消费文化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4 02:13: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消费文化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消费文化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第一篇:浅析消费文化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浅析消费文化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王孝美

(2012级工商管理本科一班)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日益丰富多彩,大学生的消费文化与消费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当代大学生正面临各种新的消费观念的冲击,消费文化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重要影响。大学生更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消费群体,他们作为市场经济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现状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当今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当今一些错误的认识更是给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带来了误导,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在大学里倡导积极向上的消费文化,这对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文化误区对策

消费文化不仅仅是指一种消费文化商品,也指渗透到消费行为领域的整体文化观念,包括消费价值观、消费审美观、消费时尚与潮流以及消费风俗、消费习惯,是人们购买和使用商品中持有的价值观念和消费偏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定,为流行消费文化在中国的滋生漫延提供了生存空间。消费文化以前所未有之势形成对包括主流文化在内的一切文化形态的强烈冲击,并对社会政治、经济乃至人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思想观念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在当今价值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人们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也趋于多元化,这种全新的消费文化已经深深地影响到大学生。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行为,是他们走向成熟、挑战竞争、学会生存的重要标志,选择何种消费方式 ,持何种消费观念他们本可自由选择 ,但从他们健康成长的实际需要出发,必要对大学生消费文化进行正确引导 ,帮助大学生从实际出发,把握正确的消费方向,培养理智的消费行为,形成合理的消费结构,健全自己的消费道德人格,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什么是大学生消费文化

大学生消费文化是指大学生在消费活动中所具有的指导思想、价值判断与行为准则,以及反映在物质产品上的文化层次和文化趋向。它涉及到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消费观念、消费结构、消费方式及具体的消费行为等。在此基础上的大学生消费行为是指大学生在有一定消费观念,为满足自身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而采取的消费行为。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消费群体,他们中绝大多数人不能通过全职生产劳动获取收入满足自己的消费。满足他们消费需要的经济来源,一是家庭(包括家庭负债供给)和亲友们的资助,占消费资金的绝大部分;二是大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勤工助学活动,获取一定的经济报酬,以弥补学习消费之不足。因此,大学生消费基本上属于单纯依赖性消费,然而他们的消费行为又是复杂多样的。首先,从消费过程中的行为导向上看,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符合社会普遍道德规范、符合角色以及获得社会普遍认同的理性的、科学合理的消费;二是受西方大众文化影响,1

以西方后现代消费理念为指导,注重享受,超越自身经济能力的非角色性消费。这种消费价值判断表现为:象征性和理想性,其核心内容是消费至上观念,追求无节制的享乐、时尚潮流、超前消费,追求商品的符号价值。其次,从消费结构看,目前高校学生的消费结构是不合理的,高消费和浪费严重。表现在除正常的食宿费、学习用品和日用品费外,其它开支比较大,所占的比例偏高。如交际活动消费(主要用于同学、朋友之间活动,如旅游、交流、请客和送礼等)、文体活动消费(舞会、影视、体育比赛的门票和体育用品等)。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文化中的误区.多样化人际交往消费过多

近些年来 ,渗透在人际关系中的“人情 ” ,其档次在逐年提高 ,而且悄悄地发生了异化 ,已开始成为大学生消费的一种负担。不少大学生已亲身体会到,因为处理不好人际关系 自我发展受到限制,甚至由于人际关系差影响工作与学习。当代大学生渴求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现状,迫切希望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消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一是老师、同学、朋友之间的“ 人情消费 ”,诸如同乡聚会、朋友生日、教师节日贺卡礼物等“人情 ” 消费较为普遍。二是用于人际交往的通讯费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生活方式的变化 ,以信纸邮票为传情达意的方式逐渐被电话与网络等所替代 ,电话费、手机费、上网费等现代通讯方式带来的开销节节上升 ,而其中绝大部分是浪费在不必要的闲聊中。三是恋爱消费,恋爱消费也是大学生的一大负担。目前 ,除了传统的散步、周末舞会、看星星聊天之外 ,增加了许多新的方式 ,茶座、咖啡屋、KTV等是大学生经常光顾的地方。恋人之间互赠的礼物档次也越来越高。这些人际消费的蔓延 ,既增加了许多家庭的经济 负担 ,也加重了大学生的精神压力。.盲目、攀比性消费比较严重

如今这个崇尚个性的时代 ,一些大学生总是愿意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要进行消费 ,在消费中力争张扬个性;他们不愿意随大流 ,不愿意他人左右自己的行为。虽然追求个性 ,但由于所处的环境以及他们自身的群体化特征 ,多数学生在消费过程中“ 从众 ”性较强。一些大学生在不良消费观的影响下 ,不从自己的实际需要和条件发 ,也参与到高消费的行列 ,涉足品牌商品的消费 ,如穿时髦和名牌的服装 ,购买电脑、PDA(掌上电脑)、数码相机、MP3、MP4,结果出现了盲目、片面的消费行为。.消费观念不正确

消费观是价值观的一个组成部分 ,价值观的变化必然带来消费观的变化 ,而消费观的变化既是对价值观变化的反映,同样也会影响到价值观的变化。由于对消费的认识发生了改变,因此相应的价值观上 ,大学生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 ,使人耳目一新 ,如:“ 钱只能挣出来 ,不能省出来 ,只有会花钱 ,才能会挣钱。”虽然有大多数的大学生认为人生价值不能以钱的多少来决定 ,但对于“ 没有钱万万不能 ”这个观点,大多数的大学生却持支持态度。消费水平较高的一部分学生和个别中等或较低消费水平的学生认为“钱越多 ,人生价值就越大 ” ,“ 有了钱就有了一切 ”。可见 ,拜金主义已开始侵蚀大学生的消费价值观 ,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日益向重实惠、重功利的方向发展。

三、大学生消费文化误区的原因分析

影响消费文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大概而言可以分为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两部分 ,外部原因包括历史、家庭、社会等几方面 ,内部原因主要是心理原因。外部原因与内部原因是相互影响的 ,二者共同作用 ,影响大学生消费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传统思想影响

一方面 ,传统儒家思想的熏陶 ,使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礼尚往来的交易风尚,“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 等等谚语即是明证而且中国人向来有“ 人前面子 ” 的问题 ,不甘落众人之下 ,你送我也送。由此 ,造成了现在人情消费负担难以减轻的现状。另一方面 ,历史上很长一段时期 ,我国实行的都是以小生产为基础的自然经济并由此形成了一些与小生产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比方说 ,人们通常简单的将财富直接等同于消费资料 ,财富的增加直接表现为消费品的增加。还片面的将富裕程度直接等同于消费的水平富裕仍然直接以消费品的拥有来表示 ,判断富有的价值标准就是消费品的多寡、优劣。这种价值观很容易形成个人对消费品的崇拜 ,而这种崇拜就导致了对豪华消费的推崇和向往。在这样的历史文化背景下 ,大学生消费文化也就很有可能走向豪华消费、炫耀财富的负面。.家庭原因

家庭消费具有遗传性 ,每一个家庭都属于某一民族文化、社会阶层或宗教信仰 ,并受一定的经济条件、职业性质及教育程度的制约 ,由此形成自身的家庭消费特色、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等。而这些具有家庭特色的消费习惯及观念 ,会在日常消费行为中由上一辈潜移默化地传给后代子女。因此 ,大学生的消费文化一定会受到其家庭的影响。当前大学生的父辈们大多经历过以前极其困难的岁月 ,因而从心理上对贫穷有种恐惧感 ,为了不让下一代重蹈覆辙 ,父母宁可省吃俭用 ,也要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了大学生不健康消费的诱因。.社会原因

著名社会学家鲍德里亚认为 ,消费社会是一个使人充满欲望的 ,并不断鼓励和激发人的欲望的世界 ,这个世界是由大众媒体竭力支持并渲染的 ,它在不断引诱着人们消费。的确 ,大众传播媒体作为消费时代的鼓噪者 ,从它的最初形态开始 ,就担负着为消费社会摇旗呐喊的角色。而现在的大学校园早已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象牙塔 ,其与社会联系愈来愈紧密 ,良荞不齐的大众传媒更是无孔不入的将一些西方文化价值观包括消费观念 ,大量输入校园。大学生思想敏捷 ,求知欲望强 ,涉世不深 ,很容易吸收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 ,在开放已是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之下 ,文化多元思潮激荡 ,尤其在高校这块思想活跃的热土上 ,东西文化观的碰撞交锋 ,更是一种必然现象。更兼有同辈群体之间较强的心理认同感 ,这种心理认同感一旦确立 ,就可以在相互依赖或冲突中实现彼此的沟通 ,最终获得心理归属和价值认同,使其消费行为不自觉的趋于一致化。.心理原因

如果说前三种是外因的话 ,那么心理因素就是影响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内因。心理因素在人们的消费行为选择中 ,确实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首先 ,人人都有社会价值补偿心理 ,即人

作为社会关系的产物 ,总是要追求某种社会优越感 ,而每个人又总是具有自身的局限 ,于是 ,往往用另一方面的优越感予以补偿 ,以求得社会心理的平衡。对于家庭条件优越但并无其它特长的学生而言 ,往往通过对金钱的挥霍和对奢侈消费品的占有其心理上的优越感。其次 , 人人都有攀比和虚荣心理 ,每个大学生都希望被别人关注和认可 ,有较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这在一定程度可以成为大学生进取的动力。然而过犹不及 ,过强的自尊心容易造成自卑的心理 ,而自卑者的表现往往是试图用某些伪饰来遮掩自己的不足 ,获取他人的尊敬与赞赏 ,体现在消费行为上 ,就是不顾自己的经济状况 ,盲目攀比 ,以此来赢得一种虚荣心的满足。再次,大学生的消费习惯、消费认知度并不稳定 ,往往受到社会上所谓的消费时尚的影响 ,消费时尚一旦在某个消费者群体中出现 ,便会形成一种强大的社会心理强制 ,使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加入其中 ,产生从众的消费行为。

四、对大学生消费文化导向之对策

对大学生的消费文化需求,既要适当满足,又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消费文化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形成正确的消费行为,健康的消费心理,是一项全社会的工作,需要包括学生家庭、学校、社会方方面面及学生本人形成合力才可能卓有成效。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共同努力:

1.引导大学生学会理财

在当今大学生看来,有钱就花敢花钱的行为,是消费观念的一种进步。然而,科学的消费观表现为不但敢花钱,而且会花钱,是理智的敢花与会花的统一在消费实践中,敢花钱其实并不难,难的是敢花且会花,后者恰恰是大学生最缺乏的,要教育他们制定每月的消费计划,合理开支,理智消费,避免出现财政赤字。同时,又要对那些有助于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知识技能的发展性消费舍得投入,敢于花钱,因此,学校应对大学生的理财进行教育和引导。理财教育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理财价值观的教育,包括对金钱 ,人生意义的正确理解和价值认同;二是理财基本知识的传授,包括经济金融常识以及个人家庭理财方式;三是理财基本技能的培养,包括理财情境教育实际操作训练和理财氛围的营造。.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产生在高校校园内 ,以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为条件 ,以传播科学知识、开发智力资源 ,提高全体师生的素质为内容 ,以培养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宗旨的一种群体文化。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人才资源优势 ,聘请各方面的专家学者为学生开设文学、历史、政治、经济、音乐、美术等多方面的系列讲座。开展多形式、高品位 ,健康、生动、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 ,把育人宗旨贯彻始终。同时 ,还要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一方面 ,要鼓励并创造条件开展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社团活动 ,使其成为学生开拓视野 ,增长才干 ,培养创造力 ,扩大信息流通渠道 ,提高文化素质 ,增强团结协作精神 ,焕发青春和热情的校园文化活动场所;另一方面 ,要加强引导、管理 ,对存在问题的社团及活动要及时发现和纠正。高校要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对大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平台,重视大学生在为人处世方面的每个环节的教育,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营造健康的社会消费文化环境

当代大学生身上存在的种种不健康的消费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社会缺乏健康的消费文化方式的引导。因此,社会各界要努力树立健康的消费风尚企业要进行正确的宣传,倡导消费文明、强调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新闻媒体应该用社会主义价值观、幸福观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的消费观。新闻媒体在理论上强调消费对生产的积极促进作用的同时,要继续宣传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和艰苦奋斗等优良传统。从理论实践中寻找我们应有的价值取向,基于社会环境对青少年身心巨大的影响作用,我们寄希望并依赖于社会的力量,按照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方针,摒弃大学生中表现出来的不良消费行为,积极建立大学校园新风气、新消费文化。

总之,高校是高品位、高格调、高层次文化的辐射源,是一道充满浓郁书香味的风景线,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很有帮助。正确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的形成,对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具有直接的作用,同时也把他们的时间耗费、闲暇消费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从表面上看,大学生消费是个人行为,但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消费心理、消费意向、消费意识、消费嗜好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建立正确健康的消费观,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对大学生乃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1 ]李磊 ,黄建陵.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与特点透析 [ J ].消费经济 , 2007,(4).[ 2 ]张天华.大学生消费特点及成因研究 [ J ].商场现代化 ,2007,(5).[ 3 ]王宝义,张黎萍.大学生消费现状的理性分析 [ J ].山东经济 , 2006,(5).[ 4 ]张志祥 当代大学生消费的特征及趋势[ J ]中国青年研究2002,(5):34

[ 5 ]王晓清等.浅谈大学生消费心理与思想政治教育[ J ].商场现代化.2007.[ 6 ]胡 娟: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研究[ J ].心理科学,2003(02)

[ 7 ]崔建华等.消费心理学[ M ].高等教育出版社.[ 8 ]高风华.论大学生科学消费观的培养 [ J ].教育与职业, 2007,(12): 81-82.

第二篇:大学生消费行为特点和影响因素研究

大学生消费行为特点和影响因素研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并且这种变化也渗透到了校园。在消费群体中,年轻人是其主力军,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指数必然会对社会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大学生消费是指高等院校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对物质产品及精神产品的消耗。本文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进行分析,描述大学生消费的现状,总结出大学生消费有以下特点:消费不平衡性、快速性、攀比性、从众性、超前性、以及消费节奏加快、男女生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不同等等。

一、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一)基本生活消费

基本生活消费是指在大学生生活最基本的费用,能够维持正常生活所必须的费用支出,比如正常的饮食消费和购买生活必需品的消费。由于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各地的大学生需要的生活消费也不一样。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大学生每月生活费在300-500元的占3.87%,500-800元的占44.41%,在800-1000元的占34.17%。在1000 元以上的占9.33%。但是总体来说,大学生消费在静态上可分为高、中、低三个水平,是两头小中间大呈菱形分布,在动态上呈逐年上涨的趋势。

(二)大学生的学习费用

学习消费主要包括学费,课本费,考证消费等一切和学习有关的费用。2.1学费

大学生学费因学校所处的地域、类别、专业等的不同也有所区别。农、林、师范等院校因享受国家政策, 所收学费一般在2 500—4 000元, 而其他院校的收费也因专业的不同而不同, 收费在3 000—8 000元之间。另外,由于院校所处的地域不同, 收费标准也不尽相同。2.2参考书

大学生除了购买基本的专业教材外,其学习消费主要集中在购买教学参考书、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等书目上。他们每个月够买参考书或休闲刊物在50 元以下的占66.9%,51元至100 元的占7.8%,101 元以上的占2.9%。2.3考证消费

近年来,大学校园里由于就业压力,形成各种“考证热”。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托福GRE,公务员考试等等。相应的报名费、培训费、资料费等自然不非。据对广东高校的调查, 在校期间大学生投资的考证费用在300 元以下的约占50%,在300—500 元之间的占15%, 而有的则超过了1 500元。不少学生甘心对考证进行高额投资,以增加在就业竞争中的筹码,这无疑大大增加了学生的消费。

(三)休闲及娱乐消费

3.1旅游消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家法定假期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热衷于外出旅游,欣赏大自然迷人的风景, 享受各地多姿多彩的风土人情, 旅游被大学生视为一种有意义的健康的消费行为。旅游不仅可以使我们的身心得到放松,还能够增长见识,在年轻时候就应该多出去走走,所以旅游慢慢地被更多人所接受。来自山东某大学的调查显示,大学生有80.4%在假期参加过旅游,到了旅游的地点,带回当地特产以及纪念品也是理所当然的,这也大大增加了大学生的消费。3.2娱乐消费

大学生的娱乐消费水平相当可观。伴随着歌厅,酒吧以及KTV的逐步增多,并且尤其是在学校附近大有越来越多的趋势。另外,在大学生群里中不乏追星族,为了自己喜欢的明星许多同学愿意花费很大的代价,这也成为大学生消费行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教所对北京11 所高校学生的消费情况进行了调查, 结果表明, 北京大学生年平均文化娱乐消费为700 元左右, 约占学生消费的9%。

3.3休闲消费

大学生闲暇生活中,最经常做的事情是上网、自习自修、读消遣杂志、读文学作品、书法音乐绘画等,这些活动都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而诸如参加课题,集体活动、打牌下棋、与人聊天等需要集体参与的交往性活动,有些学生却较少参加。主要是他们在紧张的课堂学习之余,更希望拥有自己的私人空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而不希望受到别人的干扰。为了得到一定的私人空间,许多同学也是要付出金钱为代价的,这也是大学生娱乐消费中的一部分。

(四)人际交往消费

4.1人情消费

现在,同学过生日、考试得了高分、得了奖学金、升为班干部、比赛获奖等等都要请客,否则便被视为不够交情。请客的档次越来越高,赴请者随礼也就越来越高。这就给一些不富裕的家庭增添了经济负担,也给不少大学生带来了精神压力。

4.2恋爱消费 大学校园恋爱被视为一项不谈婚姻的爱情, 是一项明知没有结果的爱情。大学生的恋爱心态也有多种,一是为了弥补感情空白,作为一种清除寂寞,消遣时光的理想方式,二是为了选择伴侣取经,锻炼自己的恋爱感觉与技巧,增进人生体验,三是感情自然流露,比较投缘,能够找到那种令人心动的感觉,互相勉励和安慰,从中获得精神享受,有逍遥实在等。现在的调查显示,认为恋爱费用偏高的大学生占六成以上,而恋爱费用的来源, 有的是由“家里特别提供”的;有的是“从生活费中支付”的;有的是来自“勤工俭学”的;有的是来自“奖学金”的, 这与大学生的社会角色有关, 更与家庭对大学生恋爱的看法有关。

4.3通讯消费

随着通讯资费和电子产品价格的下降,调动了越来越多大学生的购买欲望。另外有些大学生中学时期在家里娇生惯养,突然离开家庭独自到外地生活,家长和学生都会觉得心里空虚,他们需要经常进行联络,所以通讯消费就成为了大学生消费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据调查显示, 在移动通信市场, 拥有手机的大学生占了整个消费群的10.4%。在拥有手机的大学生中, 每月手机通讯费用在31—50 元的占26.5%, 51—70 元的占23.5% ,71—100 元的占30.9% , 而在100 元以上的也占了16%。另据粗略估算, 每年高校学生手机通讯费用约有0.5 亿元。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的特点

2.1消费的不平衡性

由于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大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家庭,而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行业的不平衡,导致家庭收入不平衡,另外各自的家庭结构不同,从而导致了大学生消费的不平衡。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最低的二三百左右,最高的一两千甚至还要多。越是经济发展快速的城市中的大学,大学生基本生活费用就越高,发展一般的城市,基本生活费略低。

2.2消费的多样性

大学生的消费涉及到生活消费,学习消费,文化娱乐消费等诸多方面,而且其构成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大学生消费多样性一方面受其家庭收入水平和生活习惯的影响,另一方面取决于大学生个人需要的多样性,个人需要的多样性源于大学生多样化价值目标的存在.2.3时尚消费增加

大学生消费“前卫”的特征主要表现为:追求品牌,崇尚权威;追求新颖、时尚,体现个性以及理性、成熟三个方面。当今的大学生站在时代的前沿,他们标新立异,不断地追求时尚,不落后于潮流是他们的显著特点,另外在追求时尚的消费项目众多,这就理所当然的增加了他们的消费水平,不少高端消费进入了大学生的消费项目。比如手机、电脑、数码相机等电子产品在校园中屡见不鲜,另外现在的大学生还热衷于去酒吧、咖啡厅等休闲娱乐场所。

2.4攀比消费严重

大学生自尊心、好胜心、虚荣心较强, 总是选择他人作为自己的参照标准。大学生在生活、学习、人际交往及休闲娱乐中, 总是有意无意地与他人作比较以求心理平衡, 获得自我认同。大家同处一个屋檐下, 谁也不想“矮人一等”。所以,攀比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一个主要误区,一些虚荣心强的大学生错误地把消费水平作为家庭经济状况的衡量尺度,为了显示家庭地位的优越性,便盲目的追求高消费。他们中有的追求“名牌效应”,衣服、鞋帽以及化妆品都是只认品牌,不管是否适合自己,有的学生频繁的更换手机、电脑,还有的为了面子,在人情、恋爱方面消费过多等等。

2.6.消费的超前性

当代大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 其父母对他们基本上是有求必应。再加上近年来西方享乐主义的侵蚀以及我国宣传教育工作的一些失误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使得一些大学生养成出手大方、挥霍浪费的习惯。“吃要美味, 穿要名牌, 玩要高档”,这已成为许多大学生追求的目标。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 人人都想拥有属于自己的电脑, 但如果买来不用, 或主要用来上网、打游戏, 不能充分发挥电脑的效用, 那就没有多大的购买必要性。同时学生生活相对独立, 与外界联系较少, 手机也往往只是一件装饰品或者身份的象征。

2.7男女生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不同

女生在日常生活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消费比例远远小于男生,并且多数女生愿意在穿着打扮方面进行消费,比如购买衣物和化妆品;男生则很少对穿衣打扮方面有研究,他们相对来说更加愿意在人际交往和电子产品方面去投资,并且基本的食物花费在他们总体花费中占有很大比例。另外,居于消费两端的大都为女生。在调查的最低消费中,大多数都为女生,而且在高消费的群体中,女生也是明显的多于男生。消费低端的形成原因为: 一是女性基本生活费普遍较男性低, 也就是说从生存的角度看女性比男性消耗得少;二是大多数女性比较节俭, 尤其是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

2.8消费的从众性

社会学家认为,从众行为是由于在群体一致性的压力下,个体寻求的一种试图解决自身与群体之间的冲突、增强安全感的手段。从众行为是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大学生虽然接受的是先进的科技知识,具有理性的思维,但是有的学生自我认识能力差,自信心较弱,自尊心与虚荣心较强等,是得他们在消费中很容易发生从众行为。例如家庭不富裕的学生, 看到很多人有手机, 自己也千方百计买一部, 以免被人看不起。

三、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特点的影响因素 3.1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大学生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消费观,有什么样的消费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在2010年对于山东高校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2%的学生认为要体现人生的价值就要追求即使享受,2%认为金钱是人生追求的最大目标,6%的大学生认为金钱是事业成功的唯一标志,但是调查问卷中同时表明了这部分学生中95%具有超前、虚荣、攀比的消费心理。由此可见大学生的这种消费心理导致了消费的超前性和攀比性。

3.2家庭的原因

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从小把自己的孩子视为家庭的重点照顾对象,对自己子女的消费基本上实行满足供应的政策,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尤其的子女上大学后,宁可自己在家省吃简用,也不能在外苦了孩子。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为大学生的高消费提供了经济基础,创造了各方面的条件,使他们有优越感,他们的高消费在一定程度上给其他同学起到了误导作用。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经济上也得到了保证,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往往借钱也要满足子女的需要。

3.3社会环境原因

社会文化决定社会心理。而大学是文化的集中体现地, 也往往是文化的聚集地和扩散地。大学校园文化的特征具有开放性、超前性, 导致青年大学生能更多更快地接触西方文化, 使当代大学生的思维特征、价值选择、行为趋向、生活方式等诸方面超越于一般的社会成员。有些大学生不顾自己的经济状况。花父母的钱圆自己的梦。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严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近几年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家庭已经先富起来了,消费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消费观念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处在不成熟阶段,相互攀比的消费心理较为普遍,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消费观。学校的贷款往往贷不出去,有的家庭条件差的学生宁可东拼西凑去向亲朋借钱也不愿意去用学校贷款,把贷款当做丢人的事。社会文化的种种因素造成了大学生消费的越来越趋于时尚化,以及从众性,大学生是青年与知识分子的交织,他们受社会各界的影响非常大。

3.4大学生自身的或心理的原因 大学生正处在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的阶段,在家从小有家长的关怀和照顾,中学时期面临高考的压力,许多家长为了避免他们分散学习精力,家庭的经济状况从来不要求他们分担,故而许多学生不知金钱来之不易,不知当家的困难,又没有理财的过程和经验,到大学后远离家长独立生活,在不正确的消费观的误导下,不会有计划地开支,每当钱花完了,就会有种种理由,然后家长担心就会给孩子们汇款。此外还有大学生的虚荣心理,有人宁可牺牲教育、健康或一些应有的社会责任,也要在消费水平上不断升级。情绪化消费也是大学生消费中常见的,尤其体现在女生方面,许多女生通过购物来发泄自己的情绪,导致女生大约50%的消费来自冲动型消费。

结束语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消费观的塑造和培养不仅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而且对其一生的品德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行为和消费观的形成既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同时又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引导和带动作用,所以,引导大学生一个正确的消费观念是非常重要的,这个需要社会各界的人士,学校以及各个管理机构的共同努力。并且与家长和学生自己的努力改变也是分不开的,大学生以后的生活水平会逐渐提高,但是他们需要一个正确的方向,而且对建设富强美丽的和谐山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和长远利益。

第三篇: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研究综述(本站推荐)

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研究综述

【摘要】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不仅是全体人口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有着独立的消费意识和消费特点,由于所受的教育、校园环境以及年龄的特殊心理特征,使他们具有自 己特有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相关研究,并指出了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心理;消费行为

Study Review on the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of College Student Cosumers

Xin Jing

School of Education ,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241000,China

【Abstract】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re the important parts of the consumption of the whole population.They have the independent consuming awareness and consuming characteristics.As a result of their education ,campus environment and age mentality, they have their distinct consumer psychology and behavior.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related study on the college students'consuming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and points out the future developing direction on such study.【Key words】 University student;Consume mental state;Consume behavior

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在购买行为全过程中发生的系列心理活动,它是消费者对客观消费对象与其自身主观消费需求的综合反应。而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 费群体, 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需求。近年来国内有许多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研究,这些研究可分成两类:第一类是对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和消费结构的分析,第二类是对大学生消费的实证研究。1 对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和消费结构的分析

1.1 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国内有许多学者对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和消费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例如,邓演平、蒋继强等所做的大学生日常消费状况的调查与研究,调查表明,按1年在校10个 月计算, 一般大学生在校日常消费每年少

则3000元左右, 多则在5000元左右, 少数大学生年消费还会更高一些。大学生月生活费总体居高,一般大学生的月生活费低者300~400元,高者800元以上,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状况,即 在大学生中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水平为中等, 月消费水平过低和过高的都只占少数。[1]刘祥伟通过对安徽淮南大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发现,大学生的消费收入主要来自家庭、贷款和勤工俭学三大渠道。调查 显示,约96.3%的同学把家庭供给作为消费的主要来源,占其消费总额的92%;方翰青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消费的经济来源主要来源于父母,占到90.4%,其他渠道如打工消费占到4.6%,贷款消费占到1.9%,奖学金占到

2.2%,其他占0.9%。[2]

1.2 大学生的消费结构 对大学生的消费结构,目前尚无一致的结论。多数人认为目前大学生的消费结构是不合理的,高消费和浪费严重。表现在除正常的伙食费、书、文具和日用品外,大 学生的其他开支比较大,所占的比例也偏高。如外出旅游、社交活动消费(主要用于同学和朋友之间活动请客和送礼等)、文体活动消费(舞会、影视、体育比赛的门票和体育用品等),另外还有购买服装、电话费、男生的烟、酒,女生的化妆品开销也比较大。[3]

张志祥则认为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呈多样化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第一是早熟消费:消费水平和质量超过了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第二是畸型消 费,消费内容过多过快,向高档型消费倾斜;第三是豪华型消费,追求不切实际的奢侈、气派;第四是炫耀消费,把高消费当做现实社会优越感和虚荣心理的手段;第五是悬空消费,追求一种脱离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个人消费承受能力的消费;第六是情绪化消费,把对消费品的占有、享乐作为弥补精神空虚的手段。[4]

1.3 大学生的消费心理 董小萍认为大学生消费心理有如下特点:①合理消费取向指导下的时尚、前卫特征;②追求自我成熟的表现与消费个性心理的彰显;③计划性购买往往被冲动性购买 所取代。而张旭亮通过研究发现大学生在消费时表现较强的从众效应,易受广告引导,他人示范的影响。其他学者,如程淑英、方翰青、吴茜、刘董词、李魏等亦得 出相类似的结论。大学生消费心理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存在攀比消费心理。乔均俭通过对保定市高校大学生的日常消费情况调查,叶蓓通过对南京师大仙林校区学生消 费情况的调查,刘祥伟通过对安徽准南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都证实了这一结论。然而,部分学者通过调查研究得出了相反的结论。谢枭鹏、张强国通过大学生消费 状况调查认为大学生理性消费仍是主体;程玉桂等对南昌市部分高校学生消费情况调查表明,大学生的消费趋于理性,李玉翠也认为当前大学生消费在消费结构上基 本合理。[5]

秦云等则认为,大学生的消费特点表现为:①消费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为大学生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家庭,而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行业的不平衡, 导

致家庭收入的不平衡,再者各自家庭结构的不同,从而决定大学生消费的不平衡;② 消费的多样性。大学生的消费主要涉及生活消费、学习消费和文化娱乐消费三个方面,而且其构成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大学生消费的多样性一方面受其家庭收入水平和生活习惯的影响,因而在消费层次、消费的数量等方面会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另一方面主要取决于大学生个人需要的多样性。寻求多样性是由于需求强度的不同 和需求层次的多样性而产生。③ 消费的主导性。大多数大学生都是在满足生活消费基础上,尽可能的满足学习消费,以必要的娱乐消费来调节自己的精神生活。[6]

1.4 大学生的消费行为 程淑英等认为当前大学生的消费属于经验性消费,即以个人经验作为对商品价值追求的依据。无独有偶,张旭亮也得出大学生消费是一种经验性消费的结论。大学生 消费时,由于尚未完全成熟,对产品缺乏理性的判断,易受到产品外在形象的影响。为此,他们在消费时常常表现为从众行为、冲动行为,蒋莜翡通过对南宁市在校 大学生的调查发现相关群体的影响易使大学生在消费时形成从众行为。江鸿指出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表现为:①抑制不住的情感消费;②无法抗拒的符号消费;③行不 由衷的形象消费。这些都是大学生缺乏主观判断能力的表现。

大学生消费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注重产品的实用性。张澜认为,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呈现出强烈的实用色彩。大学生无论是基本生活消费中的衣食住用行消 费,还是大学生学习消费中的学费、书杂费、电脑等,无论是大学生的娱乐休闲消费,还是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消费,都带有浓厚的实用色彩。在流行与实用之间,更 多大学生选择的是实用,“价格适中”总是大学生首要考虑的因素。对大学生消费的实证研究

对大学生消费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服装和体育消费。很多学者还对大学生其它消费行为进行了研究。例如,陈新光、李小明研究了大学生的吸烟消费行为,霍力、杜文广实证研究了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

2.1 大学生服装消费的研究 大学生休闲服装购买在所有服装购买上占较大比重。大学生购买服装最重视的是舒适性,其次是为了体现自己的个性,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流行,这可能是休闲装在大 学生中广泛流行的原因。调查发现,大学生消费中,休闲装的购买价位如下:T 恤50元以下最多;长裤50~100元占多数;春秋季外套100~200元最多,其次为50~100元也占有一定的比例;棉服200~300元价位与 100~200元价位均占有相当的比例。可见,低价产品仍是大学生的主要选择。由于大学生是一群经济不独立的消费者,他们所能承受的价格是比较低的,商家 的各种打折促销活动对他们有很大的吸引力。大学生

在购买服装时,自己好朋友的意见是重要的参考,购物环境亦会影响到他们的购买行为,大部分大学生会选择好 的购物环境购买服装。

2.2 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研究 学生体育消费特征主要表现为男生更愿意参加篮球、足球等对抗性强,活动量大且有身体直接接触的运动项目。而女生主要参加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等有一定活动 量、对抗性弱,且无身体直接接触的运动项目。这反映了男女生在体育行为上的差异。有关研究表明大学生在体育消费的时间和空间上多呈现出下列特点:首先,在 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场所的调查中,绝大部分大学生选择在校内免费的体育场馆进行锻炼,只有少数的学生去过收费的运动场所进行体育锻炼。即使进行有偿锻炼, 大学生也是去收费较低廉的锻炼场所进行消费。其次,大学生群体由于校园作息制度和学习压力的制约,男女生在锻炼时间的选择上大多数都趋近于下午和早晨,女 生选择下午锻炼者明显高于男生。这一结果表明大学生的锻炼时间受校园学习、生活制度的内在约束影响较大。[7]思考与建议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认为现实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有以下几点:第一,许多对大学生消费心理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往往将大学生消费群视为无差异的消费 群,忽略了大学生消费内部的群体差异性。来自不同家庭具有不同成长背景和消费心理的大学生本身可能存在着消费的群体差异。第二,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与不 同年龄阶段的人们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差异,以及不同地理环境之间大学生群体消费之间的差异的比较研究还比较少。第三,将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与其它的因素进行联 系的研究也很少。将大学生的消费研究对象拓宽,这对补充和完善大学生消费心理和特征的研究是有益的。

【参考文献】

[1] 邓演平,蒋继强,等.大学生日常消费状况的调查与研究.现代教育科学,2005,(4):110-11

3[2] 刘祥伟.大学生消费心理分析.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16

[3] 胡娟.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研究.心理科学,2003 ,26(2):297-300

[4] 张志祥.当代青年消费行为扭曲的原因透视.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 ,26(3):7

2[5] 郑希宝.“80后”消费行为、消费心理研究综述.科技广

场,2007,(6):29-31

[6] 秦云,祝志杰.大学生消费心理及消费原则浅论.华东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 ,(2):93

[7] 霍德利, 毛旭艳.大学生体育消费心理与行为特征研究综述.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8,23(1):94-96

第四篇:文化因素对服装市场消费行为的影响.doc(精选)

题目:文化因素对服装市场消费行为

影响的研究教 学 系艺术设计学院 班级11服装设计班 学号*** 学生姓名薛智敏

完成日期2011年10 月 20日

文化因素对服装市场消费行为影响的研究

【摘要】: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主要因素有五种:经济因素、文化因素、社会因素、个人因素、心理因素。文化因素是影响消费者行为最为广泛、深刻的因素。文化因素往往影响着社会的各阶层和家庭,其通过对消费者的熏陶和潜移默化,使不同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消费者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和对商品的选择标准。文化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还表现在它决定了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培养消费者的习惯。消费者的需求和动机,消费者购物的内容和方式都与其息息相关。本文将对文化因素对服装市场消费者行为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应的营销分析。

【关键词】:文化因素、消费行为、营销建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注意力不仅只停留在生存必须的吃上,而是将更多目光停留在了外表的装饰上。各个社会阶层和年龄阶层的消费者,无一例外的关注起自己的形象。更有甚者将吃饭的钱省下只为一套喜欢的服装,所以不管其他产业的发展如何艰难,服装市场却一直活跃着。它们没有所谓的旺季和萧条期,因为无论什么时候衣服都必不可少。

一、影响服装市场消费行为的因素

二、文化因素影响服装消费的具体表现

(一)社会阶层

在一个社会中,社会阶层就是具有相对同质性和持久性的群体。他们是按等级排列的。同一个阶层的人们,其社会地位大致相同,从事的职业相近,并凭借相似的财富和收入水品而倾向于相似的生活方式和拥有共同的生活情趣。在服装消费的过程中,不同社会阶层的消费者在服装产品的选择和使用、信息获取、购物方式、休闲活动以及信用卡储蓄的使用上都存在差异。

(二)价值观念

价值观念指的是在同一文化下被大多数人倡导和信奉的信念。这种信念反映了人们对某一类事物总体的看法和评价,并通过某种特定的规范来影响人们的行为。人在成长的途中,由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不同,导致价值观念的差异性.不同价值观念的消费者,对服装有着不同的偏好。

(三)家庭

家庭作为社会结构的基本细胞单位,于消费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据统计,大约有80%的消费行为是由家庭控制和实施的,家庭对消费行为的影响不言而喻。家庭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分为五个阶段,依次是单身未婚阶段、新婚阶段、育儿阶段、子女成年阶段和老年阶段。在家庭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家庭成员对服装产品的数量、需求以及家庭的消费结构和购买模式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年轻的单身男女,他们有固定的收入,大部分已独立生活,几乎没有经济负担,他们追求新颖时尚,对新潮服装有很大的购买力,购买行为中有较强的感情色彩。新婚夫妇,尚无子女。双方的收入使他们的经济状况更好,对高档服装

有很强的购买力。年轻或中年夫妇,抚养未成年子女,这一时期是儿童服装的采购高峰。中年或老年夫妇,这一阶段他们的子女已经长大,教育和婚姻都需要大量投入,因此家庭储蓄倾向明显,消费频率放慢。他们理性购买多于冲动购买,计划性购买多于盲目性购买。老年夫妇或丧偶独居老年人,大部分已退休,收入大幅度下降,消费支出减少,大部分由子女承担。老年消费者对服装有特殊的需求,他们一般有比较稳定的消费习惯和品牌忠诚。

(四)审美情趣

“生活审美化”“审美消费”等新名词频繁在媒体和公众话语中出现,使与审美有关的消费行为成为大众消费的主流。在服装消费中,消费者以服装为审美对象,服装带来的美感成为引起消费行为的一大诱因。这种美感不仅包括服装外观款式上给人的直觉美感,还包括想象、情感所产生的情感宣泄和情感满足的美感。服装外观的美感能够最直接的引起消费者的审美愉悦,因此,外观美感最能促使消费行为的产生。审美感知的深化和升华会形成一种创造性的审美心理能力。当消费者把情感投入到服装上并与之达到情感共鸣时,就会产生情感宣泄和情感满足,同时也能产生美感,这是更高层次的美感。消费者不仅注重服装本身的美感,消费环境的美感对消费行为也产生巨大的影响。优美的环境可以渲染气氛,调节情绪,为消费者创造良好的心境,还可以突出服装的特点,增强刺激程度,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在服装市场上,审美对购买行为的影响不可忽视。

三、对服装企业的营销建议

营销的本质功能就是将同样的产品卖出不同来!这是营销的核心任务,是营销存在的本质意义所在。下面是对服装企业提出的几点营销建议。

(一)市场细分

做好细分市场不只是为了利润,1.性别细分

(1)女装市场:女性购买服装的频率和金额是所有服装消费群体中最多的,因此,女装市场一直是服装市场的大头,其一直引领着时尚和潮流,是时尚、个性的代表。

(2)男装市场:2008年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透露,目前全国男女出生性别比为116.9:100,中国的男性数量一直多于女性,由此可见,中国的男装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市场。目前我国男装业的发展已具有相当的基础,产品市场定位相对明确,质量比较稳定。前十名品牌占据全国几乎50%的市场。

3.产品细分

我们将现有市场中主要服装产品的属类进行划分,他们包括:

(1)商务正装系列

商务正装系列是指在正式商务活动及高级商务会晤期间所穿着的商务服装,此类服装代表着经典、非凡与高尚,被誉为“衣着贵族”。此类服装的市场需求量一定,价值较高。

(2)高级时装系列

高级时装又被人称为“明星服装”,因为这类服装往往价格高昂,诸如在各类时尚晚

宴及高级典礼之中进行穿着。此系列服装以奢侈、豪华为设计特点,大多以纯个性化(即个人订制)订购为经营模式。

(3)周末休闲系列

在周末休闲的服装系列中,还可进行细分,以现今市场中所出现的休闲类型大致可分为:大众休闲、运动休闲、时尚休闲、户外休闲等。

(4)“新正装”系列

“新正装”系列跳出来传统正装和休闲装的领域,却继承了正装和休闲装的双重元素,成长为一种独立的衣着文化,“新正装”的主导消费群体都是各行业的青年才俊,包括技术型、知识型艺术型等知识精英族群,而且这个消费群体正在迅速的扩大。

(二)渠道建设与维护

现有销售渠道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商家批发

2.形象专卖店

3.大型超市、商场代理

主要的经营方式是“引厂入店、厂商联营”,在经营的过程中要防止产品的脱销和库存的积压,指导再生产的速度。减少商品的上市流程,不要错过商品的最佳销售时机。同时,可以通过互联网扩展业务。

(三)品牌提升

一个品牌的建设与企业形象的塑造,是由企业的各个方面共同完成的。

1.产品质量

服装行业赖以生存的生命线就是产品质量,而质量的最集中体现为:款式、面料和色彩。必须严把质量关,防止出现生产漏洞,保质保量。

2.品格与品位

一个厂家不能盲目地模仿其他厂家的风格与款式,一定要确立自己的生产理念与款式格调,不能随波逐流。

3.吸纳中西文化,做世界品牌

我国服饰特有的凝重、古朴、华丽及清雅之美已被世界文化和服饰文化所共识,要从我国民族服饰的宝库中去挖掘艺术瑰宝,创造出具有自己民族特色又符合国际时装发展潮流的名牌模式,汲取西方服饰的精华,弘扬民族服饰的传统。

4.在渠道建设和维护过程有效进行品牌文化价值推广,扩大品牌影响力。

5.在销售终端建设中要有效推广品牌,维护品牌,提升品牌整体运营形象。

(四)终端管理

1.终端的外部形象要符合品牌的文化价值和风格理念,店址要选在目标市场人群聚集地。

2.终端内部在陈列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到品牌形象的展示、产品风格宣传,在装潢设上也要别出心裁,营造和谐优雅的环境氛围。

3.导购人员要时常进行的培训,让其在服务细节中体现品牌价值和理念;完善企业售前、售中和售后的服务体系,在整个销售环节中贯穿品牌价值。

4.在形象专卖店定制VIP卡,VIP卡可以为客户提供相应的折扣和便利,赢得回头客。

5.在终端店可以适时举行促销活动,如折扣和其他形式的特价优惠。

6.为有特别要求的商务精英和名流定制服装,展示大品牌的特殊服务。

四、小结

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注重仪表。人们对服装的要求与选择不仅与人的心理、年龄、性格有关,还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作为服装企业,要紧跟时代的潮流,掌握目标市场的需求变化,设计自己的发展计划,成为能够引领整个行业的世界主流品牌。

参考文献:

[1]亚历山大.汉姆,如何做好市场营销[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0

[2]王长征,消费者行为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3]叶敏,张波,消费者行为学[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8

[4]符国群,消费者行为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01

第五篇: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和对策

非主流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

学 号:09201222

学生所在学院:软件学院

学 生 姓 名 :徐仲一

非主流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

徐仲一

南昌航空大学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影响。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在形式、特征和性质上都有其内在的规律,大学生价值观出现多元性、不稳定性和主体性缺失的趋势。当前,应科学理性地对待非主流文化,整合资源,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弘扬大学精神,以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社会思潮,引导大学生自觉地选择和吸收先进文化

关键字:非主流文化,大学生,价值观

Abstract:With the social development, non-mainstream cultural values of college students had more impact.Non-mainstream cultural values of the impact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form, character and nature has its own intrinsic laws, university values diversity occurs, instability, and the main body of the missing trend.At present, we should treat non-mainstream culture with science and rational, integrate resources, promote the contemporary Marxism in China, promote university spirit, with the core value system of social though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lead and guide the students consciously choose and absorb advanced culture

Keywords:non-mainstream cultural,college students,values

非主流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要从多层面进行分析,高校非主流文化也不例外。可以说,它的产生不是孤立的,是现阶段社会特定大环境、校园小环境和大学生自身的身心特点及现有的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非主流文化的产生是学校成员进行文化选择的结果。

一、大学生非主流群体的行为特征及形成根源

(1).思想迷茫,环境压力大

大学生中这些所谓的“非主流”,另类而个性,生活没有方向感。因为他们在学习成绩、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先天不足,导致他们思想迷茫,对前途缺乏信心,在大学校园不知所措,最终选择逃避,逃避社会责任和自我责任,选择了“飘浮人生”,让自己彻底颓废,与后现代主义不谋而合。

(2).好逸恶劳、追求物质享受

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富裕土壤下的衍生物,它不重历史,只重现实。这种思潮将人的自我感受放在首位,重视物质享乐。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一直处在高速发展阶段,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质的提高,贫富差距也不断拉大。随着房、车在社会中产阶级中的渐渐普及,人们对物质的欲望无限膨胀。大学女生傍大款、急嫁族的出现,奢侈品横行„„在物欲横流的现实中,必然导致人群精神的虚无,后现代主义找到了适合生存的土壤。

(3).无厘头文化的影响

香港电影以周星驰作为后现代文化的代表,拍出了《大话西游》、《逃学威龙》等一系列电影,这些电影是对正经的、循规蹈矩又晦涩的主流文化进行颠覆。这种被定义为叛逆的,不被正统所能接受的颠覆力量正是令人奉为甘之如饴的创新。甚至周在《大话西游》里的对白“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摆在我的面前,„„”已成为一个时代的经典。

(4).自信不足引发了对书本的厌恶

学生非主流人群中,一部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有比较多的挫折,成绩不理想,行为上自我为中心,戒备心强,对中国教育制度持厌恶和怀疑态度;久而久之,自信心降低,并以反主流文化开始,不断反传统;有些心理上居于弱势,表面上个性张狂、内心封闭孤独。他们反对家长和老师的说教,反对循规蹈矩的教育模式,厌恶枯燥乏味的书本知识,对传统的教育有浓重的逆反情绪,内心孤独与苦闷。

二、非主流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1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影响

一个人的价值观是他对周边的客观事物,包括对人,对物和对事的意义,重要性和作用的总体评价和看法。价值观对十一个人来说至关重要,它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是决定一个人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基础,对人的未来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可是随着非主流文化进入大学校园,慢慢就使传统的集体主义,利他主义等优良的价值观减弱,逐渐走向了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当前大学生出现偏差的价值观主要表现在 以下几方面: 第一就是过分看重实用主义和急功近利。高校非主流文化是一种“快餐文化”的体现,它对十事物的取舍缺乏一定的规范和评判标准。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从个人利益出发,把个人的利益看得高十一切。这就是现在大学校园里社团数不胜数,但是真正做起来的没几个,原因就在十很多人参加这些社团都是想增加自己的阅历,说明自己参加过学校的社团活动,有良好的组织才能,实际上则是这些人很有可能连社团的一次活动都没有参加。这样的现象也反映在入党的情况里,在选择工作的同时,由十部分岗位要求党员限制,所以很多人都是看重这一点才去积极入党,对什么中国共产党史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那是根本不闻不问,什么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谋群众之所需对他们来说更是天方夜谈,这些都是实用主义的思想在作祟。急功近利则表现为很多大学生表现浮躁,学什么都是马马虎虎,说是样样都专,其实一项不专,说是样样全能,其实一样不会。对知识只是了解皮毛,就认为自己已经是这个方面的专家了,这种思想是危险的,应该及时的予以引导和改正。

第二就是拜金主义倾向。市场经济的本质是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能创造最大产出的部门,可是当前人们却误解了市场经济的本质。当前高校非主流文化带给学生的误导是过分追求物质享受,认为物质是幸福的源泉,物质至上成为他们实实在在的生存哲学。一直以来的理想教育对现在的大学生的影响力是越来越小。很多大学生在主观意识上不在认同主流文化。对金钱的追逐使得官本位,钱本位的思想在学生中盛行,很多大学生都将工作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好处作为自己未来求职的标准,这也是近几年公务员考试如此在大学生中风靡的原因,一方面公务员享受国家提供的比其他行业好的多的待遇,另一方面就是公务员的工作任务不重,不用去花太多的精力。这和高校非主流文化中的享乐、拜金不谋合。

第三就是利己主义倾向。很多人都开始抱怨现在的大学生越来越自私,雷锋精神在大学生中已经不再流行,主要原因就是当前校园非主流文化强调人生苦短,要及时行乐,放弃了以往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原则,都是想着只要自己好才是真的好,一切都要为自己着想,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火。那种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想法根本不存在,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损害朋友利益,亲人利益,溜须拍马,狐假虎威。只要自己开心就行,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其实这种想法是十分有害的,如果每个人都抱有这种想法,社会将停滞不前。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祖国的建设者,当以团队为重,如果任何事情都斤斤计较,必将一事无成。

2.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素质对个人成就事业的影响要大十其他方面的影响健康的目_能够适应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的心理是在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背景下形成的。大学生在受到主流文化的熏陶之时也接受着来自非主流文化的浸染,其心理意识也发生着变化。高校非主流文化的主要特征就是充斥着低级趣味,消极颓废,玩世不恭让校园内弥漫着不思进取,好逸恶劳的颓靡之风。加之由十高校非主流文化误导学生崇尚拜金主义,自然学生之间的攀比现象严重,另外由十每个学生的家庭条件不同,自然然每个人的经济消费也不同。可是大学生只关注的是能否在学生中有面子,能否让成为大家谈论的焦点,十是大家不惜家庭的经济实力进行比拼,根本不考虑父母赚钱是否辛苦,一心只想着在同学面前出风头,这样大学生就很容易走向极端,生怕被别人瞧不起,硬要打肿脸充胖子。父母稍微不按自己的意思来做,就会以离家出走,或是不理父母作为要挟,传统的孝敬父母在他们的脑中根本没有概念。生活在自己臆想的世界里,有强烈的嫉妒心,根本不容他人质疑自己,否则,轻则对他人实施人身攻击,重则拳脚相加,完全使当代大学生偏离一个理性的人,丧失了自我思考能力和与人相处的基本能力。

3。对大学生智力培养的影响

非主流文化带来的是一种“快餐文化”,有很多急功近利的思想,很多大学生对待学习都是希一望用最少的时间换取最好的结果,对待学业的态度也是得过目_过,主要表现为大学生出现逃课的现象,据笔者的随机调研发现,有80%以上的同学不愿上哲学、政治类的学科,近一半的同学不愿上与数学有关类的课程,二分之一左右的学生不愿上专业课。他们所采取的态度就是,及格万岁,平时就抱着侥幸的心态,临到考试的时候,则彻夜通宵看书,希一望能有所收获,有的则是借来他人的笔记,进行微缩复印,方便带到考场上解燃眉之急。更有甚者是考试前一天晚上仍是歌舞升平,提前和同学打好招呼,希一望能在考试的时候直接抄袭他人。因为大学毕业要拿到文凭就必须通过论文答辩,论文答辩对十很多人来说都是毕业路上的拦路虎。很多大学生上大学都是抱着混口子的心态学习,怕吃苦受累,比较浮躁根本不愿意去对学术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所以每当论文答辩之时,也就是他们望天发呆之口,十是乎大量的在网上摘抄,根本不经过自己消化吸收,到处拼拼凑凑。其结果可想知,种种现象都反映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当前大学生是很浮夸的,崇尚快餐文化,总希一望找到学习最便利的途径,能够省心省力省时的完成学业,这都是受到非主流文化严重侵蚀的后果,让广大的大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抵触学习的情绪,更把那些专心做研究的人比作书呆子,这其实是一种社会的悲哀。

三、思考与对策

应对非主流文化的影响,我们必须更新观念,解放思想,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文化内容,积极、充分地挖掘和利用非主流文化中的育人因素。对于高校学生的文化选择,要彻底改变带有强制性的灌输模式,加强思想沟通和正面引导,促进学生提高文化鉴赏能力,从而自觉地选择和接受“优秀文化”。

(1)以科学的态度理性对待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非主流文化的多元化取向使校园主流文化受到冲击,它也必然使大学生的价值、生活方式受到不同群体文化而趋向多元化。由于思想性下降,注重娱乐性,主流文化原有的教育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受到影响。这是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负面影响。只有把对非主流文化的分析评价,引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逐步增强学生的艺术欣赏和鉴别能力,才能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发展的更为合理和科学。

(2)以良好的机制尽力消除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负面影响。由于高校的非主流文化出现了一些负面特征,再加上当前社会文化的结构趋向开放式,这就要求创造一个良好机制,充分尊重大学生的文化选择权,对于大学生的文化选择,要体现大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注重个人需求的满足,有利于个性发展,要彻底改变带有强制性的灌输模式,加强思想沟通和正面引导,系统地掌握正确的文化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判断文化的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

(3)弘扬大学精神,为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提供灵魂支持。当前,我国大学的基本精神主要体现为自由精神、科学精神、民主精神和创新精神。大学的基本精神,是大学的精神内涵,是主导高校文化健康发展的中流砥柱,是新时期抵御不健康非主流文化侵占和渗入的内在的有效动力。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底蕴必须以此为基础,以弘扬大学精神作载体为大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提供“灵魂”支持。同时,充分利用非主流文化中直接的教育意义。总之,要用高校非主流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去滋润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形成的土壤。

参考文献:

[1] 章淑兰 辩证的看待高校非主流文化 2006

[2] 王兆云 对高校非主流文化现象的理论思考—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 [3] 周掌宇于欣怡.快乐之神周星驰[M].牧村出版社,2004 [4] 伍自强,杨彪.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与对策[J].中国教育与社会科学,2009,(5).

下载浅析消费文化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消费文化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问题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问题分析及对策.txt有谁会对着自己的裤裆傻笑。不敢跟他说话 却一遍一遍打开他的资料又关上。用了心旳感情,真旳能让人懂得很多事。╮如果有一天,我......

    在校大学生经济状况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在校大学生经济状况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摘 要:本文基于河南省内9所大学3500余份"大学生经济状况与经济行为"的调查问卷,在对在校大学生经济状况、消费心理、的基础上,剖析不同经......

    粉丝经济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

    粉丝经济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亲爱的同学:您好!为了分析粉丝经济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请您根据自己的感受和实际看法如实填写,本问卷采用匿名形式,所有数据仅供学术研究分析......

    消费社会理论视野下大学生消费行为研究

    消费社会理论视野下大学生消费行为研究 摘要:随着后现代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消费社会”这一概念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论述。实际上,消费社会已经到来,并正在逐渐改变我们的消......

    网络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汇编)

    网络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陈国俊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平顶山 467000 ) [摘 要]文章论述了目前网络特别是网络文化正以其强大的冲击力改变着人们特别......

    科技进步对消费文化的影响论文

    摘要:文章阐述了消费文化的含义,分析了具体的科学或技术对消费文化的影响。关键词:科技进步 消费文化 影响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日益提高。目......

    农村地区文化消费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地区文化消费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得益于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居民的精神文化消费水平也大大提高,农村文化消费意识......

    对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与消费心理的调查报告

    对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与消费心理的调查报告内容摘要: 大学生的消费是社会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流行时尚的影响下,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往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