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海洋经济2[范文]
发展海洋经济 推动浙江经济转型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暴露出经济发展方式相对粗放、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严重等一系列问题。做为我国经济大省和资源小省的浙江,这些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已经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转变经济结构、提升产业层级,成为当前我省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海洋资源储量庞大,但人类对于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却远远不够。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意识到海洋资源的重要性,正逐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开发和保护海洋资源的体系。中国的陆地资源显得尤为匮乏,更需要将海洋开发做为新的经济增长突破口。古代中国曾经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的伟大壮举,现如今我们更应该依托海洋资源,将发展海洋经济做为改革发展的重点。与此同时,浙江地处我国东南沿海、长三角地区,交通便利,海岸线长,矿产渔业等资源丰富,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我省已成为国家海洋经济示范区,有雄厚的资本、强大的科技人才力量和开拓进取的“浙江精神”做后盾,一定能通过海洋经济再创辉煌。
发展海洋经济,不仅能有效发挥浙江的区位、资金、资源等优势,而且能够加快浙江经济的转型升级,从而推动浙江经济持续又好又快发展,为我国经济的继续腾飞打下良好的基础。
首先,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海洋发展体系。推进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快舟山群岛新区发展,建立“三位一体”港航物流体系。优化海洋产业结构,以海洋旅游、海岛开发、海水淡化等产业为基础,打造一条海洋经济良性发展的产业链。
其次,打造良好的法律政策体系。政府应制定科学的海洋法案,成立相关的海洋部门,审议、制定新的海洋政策,将开发海洋纳入重点跟踪项目和振兴产业计划,为海洋经济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
第三,鼓励民营经济加入到海洋开发之中。充分发挥“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利用浙江民营经济实力雄厚的优势,通过政策上的扶持,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海洋经济各个领域,解决海洋开发中的融资难题。
第四,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集中高新技术开发的优势,建立官、产、学一体化的联合开发体系,把科技研究成果推向市场。注重海洋技术的研发与科研成果的商业化和技术转让。在大学开设海洋方向的学科,有针对性地进行海洋专业的设置,进行海洋人才培养与研究。
发展海洋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有效途径,不仅有利于我省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也是全面建设我省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让我们抱有坚定的信心与勇气,共同努力,共同期待我省海洋经济辉煌的明天。(1045字)
文章结构:
第一段:中国产业结构不合理 → 浙江尤其明显 → 严重制约发展 → 需要转型
第二段:海洋资源大 → 国外很重视开发海洋 → 中国更应重视 → 浙江的海洋优势 → 浙
江应该发展海洋经济
第三段:浙江发展海洋经济之后带来的好处
第四至七段:四条对策
第八段:结尾
第二篇:青岛市海洋经济的发展
青岛市海洋经济的发展
摘要:二十一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是青岛的最大优势,也是未来发展的最大潜力。青岛市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我市将积极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区域性经济中心、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家海洋科研中心目标。为此,青岛市必须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强海洋开发管理与保护,着力在海洋生物产业、海洋装备制造业、海洋能源矿产业、现代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物流业、海洋文化旅游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生态环保产业八个方面形成产业优势。关键词:蓝色经济、海洋资源、协调发展
为抢占海洋开发主动权,全面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去年6月30日,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对蓝色经济区总体目标、基本思路、发展重点等方面作出明确安排。根据这一部署,山东省30多个省直部门历时一年,编制完成15.95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和6.4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组成的半岛蓝色经济区总体规划纲要,同时完成26个专项规划。规划主体区确定为山东全部海域和青岛、东营、烟台、威海、潍坊、日照六市以及滨州的无棣县和沾化县所辖陆域,共涉及51个县市区,联动区包括规划主体范围之外的省内几大区域。
根据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以3000多公里海岸线为主轴,突出做大做强海洋经济这一主线,坚持交通同网、市场同体、环境同治、产业联动、信息共享,将7市51个县市区设定为主体区,与其他市县区组成联动区,互促互动,联动发展,从而实现陆域与海域的统一大布局。
在半岛蓝色经济区空间布局上,山东提出构建“三带三区”总体发展框架,即在16万平方公里海域上,由近及远形成海岸、近海、远海三条开发保护带,此举相当于将山东的陆域面积扩展了一倍,既可承载养殖捕捞、远洋渔业、海洋食品等海洋经济第一产业,也可承载造船、海洋新能源、生物产业、海洋工程、环保产业、海洋化工等海洋经济第二产业,更可承载旅游、物流、海洋信息产业等海洋经济第三产业。
规划提出,按照“突出重点、凸显特色,接长短板、拉长链条,提升素质、拓展空间”的思路,重点选择链条长、关联度高、带动效应大的产业,以科技研发为先导,实施集中突破,着力在海洋生物产业、海洋装备制造业、海洋能源矿产业、现代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物流业、海洋文化旅游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生态环保产业八个方面形成产业优势。这八大产业,体现了高端技术、高端产品、高端产业引领发展的方向,在“蓝色产业体系”的框架之下,拓展经济区发展新空间。
青岛市响应省的号召,自省委、省政府提出和实施“海上山东”建设战略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海洋开发与管理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充分发挥海洋资源和科研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充分做好“海”的文章。加大海洋规划立法,坚持依法管理,建立规范的海洋开发新秩序。我市始终把规范海洋资源开发作为海洋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坚持开发与管理并重,科学
配置海域资源,严厉打击非法围填海、非法采砂和海域污染等违法行为,依法维护了海洋开发秩序。近年来,我市编制完成了《青岛市海洋功能区划》,制定实施了《青岛市海洋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青岛市海域使用管理条例》以及海岸带规划、海洋渔业管理等地方性法规。同时,切实抓好海域使用管理“三项制度”的落实,大力推行海洋功能区划制度、海域使用权属管理制度和海域有偿使用制度。目前,海域使用登记率、确权率和年审率均达到99.8%以上。我市先后被确定为国家级海域使用管理示范区、中国海监执法示范单位,2006年,我市被评为全国海域使用管理先进单位、全国海洋环境保护先进单位、全国海洋执法先进单位、全国科技兴海先进单位,并被授予“全国海洋综合管理特等奖”。
突出港口龙头地位,积极培育主导产业,努力构建海洋产业新体系。一是突出港口发展。青岛港是重要的国际贸易口岸和海上运输枢纽。港口西移和区港联动的顺利实施,为青岛港口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拉动了西海岸迅速腾飞。目前,青岛港与世界上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2006年总吞吐量突破2.24亿吨,集装箱突破770万标准箱,集装箱、原油、矿石的吞吐量均位居全国前三位,成为中国综合功能最强的亿吨大港。二是深度开发滨海旅游。青岛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滨海旅游资源品位和知名度较高,秀丽的山海风光、迥异的建筑风格,形成了浑然一体的“山海城”旅游景观。我市抓住承办奥帆赛的历史性机遇,确立了“帆船之都、度假天堂”的城市形象定位,突出“山、海、城”特色,将旅游重点从海岸推向海上,给滨海旅游注入新的活力。三是加快现代渔业发展。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大力开展原良种繁育、工厂化养殖、健康生态养殖、深海抗风浪网箱养殖、虾池立体养殖海参等现代高效渔业建设,积极引进外资,不断提高海产品的外向度和精深加工能力,加粗延伸海产品产业化链条,提高其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有效地提升了海产品产业化的整体水平。2006年完成水产品产量125万吨、产值89.5亿元。水产品出口创汇13.24亿美元,占全省40%,居全国同类城市首位。四是海洋船舶工业、海洋盐业、海洋药物及生物制品、海洋新材料等产业发展迅速,2006年实现产值超过155亿元。青岛已成为海洋船舶工业的重要集聚地,北海船厂西迁及中船重工海西湾修造船基地和配套项目进展顺利,韩国现代造船项目等一批大项目已经启动,船舶工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我市还被确定为国家级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示范城市和产业化基地,年海水利用量为8.85亿立方米,日均242万立方米,海水利用量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先进水平。去年10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海洋局专门在青岛召开全国海水利用现场会推广了经验。
实施“科技兴海”战略,增创海洋经济发展新优势。海洋科研是青岛的一大优势,在最近召开的市第十次党代会上把打造国家海洋科研中心列入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目标,为海洋科研增添了新的动力。“十五”以来,我市分别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和“973”计划中50%、91%的海洋科研项目,争取各类科研资金达6.8亿元。近三年来,市政府共投资2400万元,重点扶持中科院海洋所、水科院黄海所、中国海洋大学、省海水养殖研究所等科研单位联合建设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每年7000多万的科技三项经费有近50%用于海洋科研开发、基地建设和人才培养;每年约7000万元的海域使用金,主要用于海洋科技、海洋开发与管理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目前,全市拥有海洋药物、海洋功能食品、海洋生化制品企业100多家,海洋活性物质及新材料等企业近百家,已经初步形成集群效应。加强海洋环境保护,促进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近年来,我市深入开展海洋环境综合整治,加强近岸海域环境监测,定期发布《青岛市海洋环境质量公报》。以
控制污染物排海总量为目标,严格实施海洋、海岸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效遏制了海洋环境污染,实现了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良性循环。近几年,投资6.6亿元实施了前海一线截污整治工程,拆除了区域内全部鲍参池等养殖设施,恢复了海域的自然面貌;投资1700多万元,组织开展了对胶州湾的保护和治理工作,建设了一批海洋自然保护区;结合奥帆赛筹备工作,积极建设国家级海洋环境监控区,重点加强海洋水文、水质和海域赤潮监控预报,维护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
青岛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建设海洋强市
(一)加强海洋管理,努力构建海洋管理新秩序。严格执行《青岛市海洋功能区划》,认真落实海域使用审批程序,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搞好海洋环境监测,严格控制陆源污染排放,搞好胶州湾综合整治,加快海洋资源自然保护区建设,确保依法用海、科学用海、节约用海、集约用海,逐步建立起规范、科学、高效的海洋管理新体系。
(二)突出发展重点,优化海洋经济结构。突出发展临港工业,大力发展滨海旅游,深度开发现代渔业,积极拓展海洋服务业,争取到2010年二三产业占海洋经济的比重达到85%。港口方面,加快建设前湾港深水泊位,在有条件的港湾规划建设港口集群,构筑功能多元化的综合性大青岛港,努力构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临港产业方面,统筹配置产业项目,使专业产业园区和复合型临海经济带交相呼应,协调发展。旅游方面,继续抓好主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培育度假旅游、观光旅游、海上旅游、文化旅游、商务节会旅游等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海洋渔业方面,以现代高效渔业为目标,加快建设水产原良种培育体系、水产品精深加工基地、深水网箱和工厂化养殖基地、休闲渔业示范区及渔业物流与贸易中心。
(三)实施科技创新,增强海洋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驻青海洋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优势,加快建设青岛国家海洋科研中心,构建海洋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加大对重大科技兴海项目的扶持力度,争取在海洋生物技术、海洋工程技术、船舶制造技术、海洋信息技术、海洋化工技术等方面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成果,推动产学研相结合。加快国家深海潜水基地建设,加速特种海洋新材料研究、海洋生物资源高值化利用研究、海水种苗繁育技术研究,争取尽快实现新突破;积极推进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项目。
二十一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谁掌握了海洋,谁就掌握了未来。科学开发海洋资源,是解决人口的剧增,资源匮乏和环境恶化三大世界难题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发展海洋经济,顺应了人类发展的大趋势,代表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方向,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问题是关乎世界经济重要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海洋经济的发展,2003年国务院引发了新中国第一部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奋斗目标,这些年历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培育海洋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的势头,经济总量不断增加,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日俱增。前年四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山东调研时强调,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这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提出的新的要求。特别是特别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这是我国区域经济目标战略的新的拓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山东省具有发展海洋经济的诸多优势,实现蓝色经济发展战略取得了重要的进展,文登南海新区作为山东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的九大核心区之一,先行一步,掌握先机,抓住了发展蓝色经济的主动权,发展海洋经济打造蓝色经济区,是一项开拓性、创新性很强的工作,需要进行深入研讨,不懈的探索,找出一条又好又快发展的路径。
围绕蓝色经济和蓝色经济的发展,我想提出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是要统筹海陆的发展,蓝色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与海洋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打破了海是海、陆是陆的传统观念,不是单纯对海洋资源进行开发,而是把海域、陆域作为整体建设,强调技术、产业、土地、海域的优化配置。统筹推进海陆经济的发展,找准突破口,找准思路,重视统筹海陆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海陆产业对接,联动发展,积极引导海洋产业链向内陆的延伸。海洋产业与临港产业、设海产业互为延伸。
二是要统筹产业的发展,国际金融危机对沿海经济造成了很大冲击,但是产业结构合理,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沿海地区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这启示我们必须加大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文登南海新区的规划标准非常高、度假服务业可以为制造业提供支撑,产业区域制造业可以有益推动度假区服务业的繁荣,但是我们要看到,要真正的形成合理的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健康的发展。必须提高项目进区的门槛,多发展一些新能源、环保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的服务业,加快发展海洋产业,全面提高海洋资源综合开发和高效利用水平。这些工作南海新区正在做,一定要把握原则,坚持做下去,形成规模,形成拉动。
三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是崛起的关键。在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业的同时,沿海地区要依托自身丰富的资源,大力发展工厂化的养殖、水产、毛皮动物养殖等高附加值产业,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建立统一规范的城乡人力资源市场,抓住开发用工需求量,抓住就业机会多,加大转移农村劳动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四是要统筹生态发展,生态保护是蓝色经济区的命脉,命脉不在,一切无从谈起,保护和开发相结合,成为蓝色经济区重要建设,在开发建设过程中,要牢固的树立环境优先、有序发展的理念。把林地、湿地、海洋、沙滩作为宝贵资源保护,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突出中集约用海用地,提高单位岸线和用海投资程度,保护与开发要统筹规强海资源的建设,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协调发展,做到经济建设与生态的保护双赢。在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业的同时,沿海地区要依托自身丰富的资源,大力发展工厂化的养殖、水产、毛皮动物养殖等高附加值产业,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建立统一规范的城乡人力资源市场,抓住开发用工需求量,抓住就业机会多,加大转移农村劳动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推动区域经济快速的发展,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保护开发,加强与各界的合作,合理共建蓝色经济区,真诚的希望本次论坛能够办成一个沟通合作交流经验的平台,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海洋经济的发展和我国经济的繁荣做出积极的贡献。
第三篇:发展海洋经济的意义
发展海洋经济的意义
一、广东省海洋产业发展及其对广东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广东省全省大陆海岸线长达 336 8公里 ,占全国 1/6 ,居全国第一位;沿岸 10米等深线以内的浅海滩涂面积 12 7万公顷 ,占全国 1/5 ,也居全国第一位;海域面积 45万平方公里 ,等于陆地面积的 2倍多。南海油气储藏量丰富 ,目前产量占全国海洋油气产量的 2 /3;海滨砂矿资源品种齐全 ,很多具有工业开采价值;海水盐度较高 ,适宜制盐 ,是发展沿海工业的原料资源;港湾有 10 0多处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独具特色 ,是滨海旅游业、海上运输业的基础。广东省的海洋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明显 ,是广东省发展海洋产业的一个有利条件。海洋资源只有通过海洋产业这只孵化器才能转化成长为海洋经济。在近10多年中 ,我省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正在形成一个不断扩大的海洋产业群。海洋渔业、海洋盐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等传统海洋产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新兴海洋产业 ,包括海洋油气业和海洋旅游业等 ,正在迅速崛起 ,逐步上升为海洋支柱产业。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海洋能利用和海洋药物等未来的海洋产业正在努力开发 ,可望在...经济意义:可以增加经济收入,充分开发海洋中的丰富资源,拓宽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政治意义:增加就业机会和人民收入,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加强国家对海洋的控制,维护国家统一。
第四篇: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展望
海洋经济——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展望
摘要本专题从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历史,阐明现阶段我国海洋开发的新阶段、新特点,以及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将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的重要地位。并在对我国海洋资源、海洋产业进行优势分析和差距比较的同时,对海洋经济进行预测和展望,提出了发展海洋经济的建议和对策。
21世纪是海洋世纪,也是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时代,不仅要求对海洋资源的利用效益更高,而且要求经济腾飞与环境治理、社会发展之间更加协调。为子孙后代营造长期、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一、由来与发展
我国利用海洋的经济活动有悠久的历史,公元前4000多年以前,沿海居民就开始“煮海为盐”。在龙山文化时期,山东沿海地区的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显著的进步,说明古代商品经济的出现与海洋有着密切的联系。唐宋海洋航运己相当兴盛,宋末元初泉州港已成为当时世界上著名的贸易大港。明初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使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鼎盛时期。此后明清政府实行海禁,国力衰弱,最终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控制,沦为半殖民地,海洋经济随之衰落。
近十几年来,在党的改革开放方针的指引下,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很快,海洋产业总产值1995年比1990年翻了两番,比1980年翻了四番多。在近5年间,海洋产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高出同期全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的一倍以上。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开始了由传统海洋开发阶段向现代海洋开发阶段转变的过程。现代海洋开发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应用于海洋开发,海洋技术不断进步,并成为新技术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二是海洋开发的规模和范围日益扩大,新兴的海洋产业日益增多。传统的海洋产业主要是海洋捕捞业、海水制盐业和海洋运输业,现已不断用高新技术改造。本世纪60年代以来,陆续出现和兴起了海洋油气业、海水养殖业、海洋旅游业、海产品加工业、海水淡化业和海底采矿业等新兴海洋产业。三是海洋开发的物质产品不断增多,产值越来越大,海洋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现代的海洋开发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大量的动物蛋白质,还可以提供可观的能源、工业原料,提供建立海上工厂、海底仓库、海上度假村等的生产和生活空间。
二、优势与差距
海洋资源是海洋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障。海洋经济发展的后劲如何,与海洋资源的丰富程度关系甚大。我国海岸线漫长,海域辽阔,海洋资源丰富,在发展海洋经济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1)海洋石油。1995年我国海洋石油探明的地质储量为12亿吨。(2)海洋天然气。1995年我国海洋天然气地质储量1700亿立方米。(3)港口。我国有适宜建港的海湾和大河河口共118个,可供建中级以上泊位的港址共164处,宜建港口的海岸线长度约900千米,至1995年已利用的为157千米,仅占17%。
(4)滨海旅游。我国可供开发的滨海旅游景点有1500多处,目前已开发或部分开发的大约占23%。(5)海水养殖。我国适宜发展海水养殖的浅海、滩涂、港湾面积共约260.01万公顷,现已养殖的面积仅占可养面积的25%。(6)海盐。我国沿海有适宜开发滩盐的面积共80万公顷,现已开辟为盐田并进行生产的面积约占45%。此外,我国的海滨砂矿、海洋能源等也十分丰富。
80年代中期以后,沿海各省纷纷把发展海洋经济列为发展战略,继辽宁、山东之后,浙江、江苏、福建、广东、广西等沿海省区也加快了海洋开发的步伐。与这种发展形势相适应,有关中国海洋发展战略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对中国海洋经济的迅速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1996年4月,作为海洋可持续发展指导性文件的《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出台。国家“科技兴海”计划正在加紧制定。国务院已决定将海洋开发增列为“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纲要”(863计划)的第八个领域。《“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了以发展海洋经济为中心、适度快速开发、海陆一体化开发、科教兴海和协调发展的原则。国家和沿海各省政府对发展海洋经济高度重视,给予大力支持,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我国发展海洋经济的优势。
我国海洋经济与国外先进的海洋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中国与美国按1987年的海洋产值比较,美国为1090亿美元,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2.6%,而我国同年海洋产值为285亿元,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2.4%。从海洋总产值的绝对数来看,美国大约是我国的14倍(按当年美元的比价换算);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高出我国0.2个百分点。
造成我国海洋经济与国外先进海洋国家之间差距较大的主要原因是结构不合理和科技进步含量低,表现为:(1)我国海洋产业结构不合理,总产值的一半以上是海洋渔业,经济效益不高,投入产出比例较小(1∶1.5)。传统产业产值合计占60%以上,新兴海洋产业规模还不大。(2)技术设备落后。如我国海洋渔业中,机动渔船1993年共计252126艘,其中小型渔船208994艘,占82.9%;此外,捕捞导航设备差,功率小,外海出不去,不仅产量低,而且使近海渔业资源遭到严重破坏。(3)全员劳动生产率低。我国劳动生产率和单位面积产量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也很大。如海盐业,墨西哥、澳大利亚的几个著名盐场劳动生产率为7000吨/(人·年),是我国较先进的长芦盐场的20倍。盐的品种,美国有20多种,比我国多得多。盐化工生产,我国工艺技术落后,二、三次深加工产品远比国外少。
三、预测与展望
我国21世纪发展海洋经济的基本方针是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开发海洋产业,以发展海洋经济为中心,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实行陆海一体化原则,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相一致原则,开发与开放相结合原则,狠抓海洋高新技术,加速海洋经济与技术的相互结合和相互促进,把我国建成海洋经济技术强国。
即将到来的21世纪是海洋世纪。1990年的第45届联合国大会号召各国把海洋开发和保护列为本国发展战略;1992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把海洋列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点领域;1994年《联合国
海洋法公约》生效,第49届联合国大会决定1998年为国际海洋年;1996年我国政府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标志着我国开发利用海洋和海洋经济发展新时期的开始。从国内外形势来看,当前一个以开发利用海洋为主要内容的“蓝色革命”浪潮正在蓬勃兴起,我国沿海省市陆地面积占全国的13.4%,却承载着40.2%相对富裕的人口,创造出占全国62%的国民生产总值。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沿海大国,人均陆地资源短缺,大力开发海洋资源,把我国建成海洋经济技术强国,缓解我国在发展中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方面日益严重的压力,对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完成2010年远景目标的纲要的发展指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建成海洋经济强国可分近期(2000年)、中期(2010年)、远期(2020年)三个发展阶段。2000年所要达到的目标是:(1)全国海洋经济产值年均增长速率保持在11%~13%,海洋产业总产值达到4000亿元,海洋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以上,海洋开发总体实力达到国际90年代初的先进水平。
(2)海洋水产品供应提高到人均15千克以上,海运货运量达到5.5亿吨;滨海旅游初步满足国内外旅游增加的需求;海上油气产量达到2800万吨油当量以上;北方沿海城市工业直接利用海水达到总用水量的30%;近海海域污染加重的势头得到遏制;沿海居民生活率先进入小康。(3)合理调整海洋生产力的空间布局,重点进行传统海洋产业的技术改造,培植若干新兴海洋产业的生长点;调整三大产业的比例,优化产业结构;改善产业的技术基础,进行高新技术超前储备。
2010年的奋斗目标是:海洋产业产值递增率保持10%,年产值达到14000亿元。2020年目标:海洋产业产值递增率保持在8%~ 10%,总产值达30000亿元,海洋产业增加值占整个国民生产总值的10%左右,海洋经济综合评价进入世界八强。
四、对策与建议
1.实施“科技兴海”战略,依靠科技进步促进海洋开发
以开发海洋高新技术为核心,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促进海洋开发的现代化程度,并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面向国内外市场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发展我国的海洋高新技术,一要立足自主创新,在引进的基础上消化吸收;二要提高实用技术水平,抓紧技术改造;三要优先发展探测技术,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海洋技术发展体系,尽快摆脱高新技术主要依赖进口的局面。国家在海洋研究与开发方面投入的多寡,乃是决定一个国家海洋科技水平高低的关键因素。1994年,美国、日本海洋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分别是我国的28倍和8倍。国家应在财政预算中逐年提高用于海洋研究与开发的经费,以促使我国迅速提高海洋科技水平。在用高新技术改造海洋传统产业、开拓新兴产业的同时,应强调对适用技术的研究和科研成果的推广。
2.实现我国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开发海洋资源必须要为后代考虑,不能只图眼前利益竭泽而渔。以我国海洋渔业为例,1995年海洋捕捞渔获量达1026.8万吨,而我国管辖海域每年鱼类的生产量仅943万吨,最大持续渔获量为472万吨。由于捕捞过度,导致海洋水产资源严重衰退。
在21世纪实现我国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协调经济、资源和环境三者共存发展。这种协调不能通过市场机制自发解决,必须有政府的行政干预。
3.优化我国海洋产业结构
按照国外海洋产业结构变化的规律可以看出:海洋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不断缩小,海洋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逐渐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海洋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不断扩大,最后变成最庞大的产业。产业结构的重心沿着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顺序转移,最后形成海洋第三产业大于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大于第一产业。1995年我国海洋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仍是海洋第二产业的6.8倍,是第三产业的1.2倍,说明我国海洋经济发展仍处在粗放型的发展阶段。必须通过统一规划、合理调整和优化我国海洋产业结构,使2010年海洋产业发展的次序是海洋运输、海洋渔业、海洋油气、滨海旅游、海盐、海洋服务、海水直接利用、海洋药物、滩涂种植、海滨采矿等产业。2010年后次序转为海洋运输、滨海旅游、海洋渔业、海洋油气、海水直接利用、海洋服务、海盐、海洋能利用、深海采矿、海洋水淡化及海洋化工,逐步建立起具有强大开发实力的、结构合理的海洋产业群,促进21世纪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五篇:烟台市芝罘区海洋经济发展规划
为加快发展芝罘区海洋经济,保证海洋经济强区战略顺利实施,根据国务院《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建设海上山东”的战略部署以及《烟台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区域范围为芝罘区行政区划范围内的沿海陆域及管辖海域。规划重点期为2006年到2010年,展望到2020年。
一、海洋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预期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全面落实《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为主线,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正确处理好速度、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使用与保护、短期与长期、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注重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坚持服务经济建设,积极推进海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确保全区海洋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有序发展,实现海洋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相统一,使海洋经济成为我区经济的重要支柱。
(二)基本原则
1、陆海联动、整体开发的原则
发挥海洋区位和资源优势,与陆域经济在产业、市场、资金、科技、人才和机制方面的优势相结合,大力发展临港、临海产业,推动陆海生产力联动布局、产业联动发展、基础设施联动建设、生态环境联动保护治理,在陆海联动、整体开发中实现海洋经济的全面发展。
2、调整结构、优化布局的原则
统筹海洋资源综合开发,加快调整海洋渔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港口海运、临港产业、海洋特色休闲旅游和新兴海洋高技术产业,提升海洋经济的整体竞争力。把海洋资源优势和陆域经济优势结合起来,建设一批临港海洋产业区、海洋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海岛特色海洋经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