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浙江出台海洋事业规划 海洋经济项目十二五投8000亿
浙江出台海洋事业规划 海洋经济项目十二五投8000亿
王文嫣
发布时间:2012-02-08
记者获悉,浙江省近日印发《浙江省海洋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下称《规划》),内容涵盖了海洋资源、环境、生态、文化和安全等多个方面。《规划》要求紧紧围绕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舟山群岛新区两大国家战略的实施,统筹推进浙江海洋事业发展,为实现海洋经济强省目标奠定坚实基础。《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浙江海洋事业发展将重点实施海洋事业“512工程”,即涉及海洋事业发展的海洋与海岛管理工程、海洋环境保护工程、海洋防灾减灾工程、海洋生态修复工程、海洋公共服务体系工程等5大工程、12个项目,上述重点工作项目对于保障浙江省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提升海洋综合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保障有效实施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舟山群岛新区两大国家战略,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2011年2月,国务院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决定把以宁波—舟山港海域为核心区的浙江海洋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此后,浙江省发改委汇总编制了《浙江省“十二五”海洋经济发展重大建设项目规划》,明确浙江省海洋经济重大项目共计490项,总投资12631亿元,其中“十二五”计划投资8020亿元。
据悉,海洋类重大建设项目包括“三位一体”港航物流体系项目,核电、风电和热能等海洋能源项目,海洋装备制造、海洋船舶及海洋石化以及海洋生物医药项目等。从单项投资规模来看,“三位一体”港航物流体系在“十二五”期间投资最大,包括港口码头、集疏运网络项目以及物流交易平台等,总投资预计达到3962亿元。
记者了解到,通过“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浙江将建成大宗散货战略储备基地(储备岛)、重要的港口物流基地(物流岛)、重要的大宗商品交易基地(交易岛)。预计到“十二五”末,浙江省港口货物吞吐量将达9.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750万标箱,港航经济对该省GDP贡献率达7%左右。
第二篇:国务院批复浙江海洋经济
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
2011年03月01日18:53新华网柴骥程我要评论(2)
字号:T|T
新华网杭州3月1日电(记者柴骥程)记者3月1日从浙江省政府获悉,国务院近日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批复认为,建设好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关系到我国实施海洋发展战略和完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全局。
国务院的批复要求,《规划》实施要突出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着力优化海洋经济结构,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海洋科教支撑能力,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海陆联动发展,推进海洋综合管理,建设综合实力较强、核心竞争力突出、空间配置合理、生态环境良好、体制机制灵活的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形成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务院还要求浙江省人民政府按照《规划》确定的战略定位、空间布局和发展重点,有序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探索建立有利于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机制体制。并创新区域合作方式,加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相关省市的对接合作。同时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支持和指导,在资金安排、项目布局、体制创新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为促进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并要求发改委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做好指导与督促检查工作。
记者从浙江省政府了解到,根据《规划》,浙江将充分挖掘浙江丰富的“海洋生产力”,并把海洋经济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到2015年,浙江的海洋生产总值将突破7200亿元。同时,浙江将打造“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为空间布局的海洋经济大平台,宁波-舟山港海域、海岛及其依托城市是核心区;在产业布局上以环杭州湾产业带为北翼,成为引领长三角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以温州台州沿海产业带为南翼,与福建海西经济区接轨;杭州、宁波、温州三大沿海都市圈通过增强现代都市服务功能和科技支撑功能,为产业升级服务。在此基础上形成九个沿海产业集聚区,并推进舟山、温州、台州等地诸多岛屿的开发和保护。
围绕这些大平台,浙江省将构建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金融和信息支撑系统“三位一体”的港航物流服务体系,突出我国在原油、矿石、煤炭、粮食等重要物资储运中的战略保障作用。同时扶持培育一批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浙江整体产业层次。
第三篇:摸清家底科学规划海洋经济蓝图
摸清“家底”,科学规划海洋经济蓝图
发布时间:2011-10-
31信息来源:经济日报
编者按 6月29日,全国海洋经济试点调查总结大会在北京召开,标志着历时一年多、备受关注的全国海洋经济试点调查圆满结束。
开展全国海洋经济调查,摸清海洋经济“家底”,科学规划海洋经济发展,这是“十二五”全面提升海洋经济发展水平、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需求。国家海洋局此次在山东、浙江、江苏、上海、广东等典型地区开展的全国海洋经济试点调查,为下一步全国海洋经济普查的开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项重要的“摸底”工程
被誉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的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是全国海洋经济试点调查中惟一的县级试点地区。连云区是汇聚江苏省海洋优质要素资源最集中的地区,用海类型丰富,包含渔业、交通、旅游等9大用海类型,拥有可用于临海工业发展的低产盐田200多平方公里,以及近海可养殖水域60万亩。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摸清了全区涉海企业的情况,了解了主要海洋产业的发展状况。今后我们将以此次调查为契机,充分研究、分析、运用调查成果,更加科学地指导海洋开发。”连云港市连云区海洋与渔业局局长程勇说。
“此次全国海洋经济试点调查工作从省、市、县三个层次开展。在综合考虑各地区经济水平、海洋产业发展规模、海洋统计基础等因素后,选择了上海市、广东省为省级试点地区,山东省烟台市、浙江省舟山市为市级试点地区,连云港市连云区为县级试点地区。”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主任徐胜介绍。
海洋经济调查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虽然仅仅是“试点”,已显现出其涉及面之广、工作量之大。据了解,试点期间共调查涉海法人单位4.6万多家,收回调查表7.2万张、调查问卷1.7万张,聘用调查人员5046人。
那么,我国为何要耗时费力开展海洋经济调查?“全面总结、评估‘十一五’海洋经济发展情况,科学规划‘十二五’海洋经济发展蓝图,迫切需要掌握准确、全面的海洋经济数据,这是我们谋划设计开展全国海洋经济调查的初衷和目标之一。”国家海洋局副局长王宏说。他认为,开展全国海洋经济调查的必要性体现在3个方面。
一是海洋经济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海洋经济正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也成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海洋经济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重近岸开发,轻深远海域利用;重资源开发,轻海洋生态效益;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发展谋划的“三重”与“三轻”矛盾突出。同时,还存在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雷同,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高耗能产业多、低碳型产业少的“两同”“两多”“两少”的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开展海洋经济调查、普查工作,进行量化分析,厘清搞透。
二是摸清海洋经济“家底”的需要。经过20多年的努力,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建立完善了全国海洋经济信息网,研究建立了海洋经济核算体系,制定实施了《海洋及相关产业》国家标准和《海洋高技术产业分类》等行业标准,开展了首次涉海就业人员、海岛海洋经济专项调查,编制发布了《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中国海洋统计年鉴》。虽然海洋经济统计工作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受统计制度、方法、技术条件等方面因素的制约,统计数据还不能更为准确、全面地反映海洋经济的发展,也不能及时体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临港(海)产业等的快速增长对海洋经济带来的影响。这也是调查工作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三是政府部门促进和引导海洋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国家海洋局已向有关部门申请开展国家海洋经济运行动态监测和评估能力建设,为加快项目的实施,迫切需要通过全国海洋经济调查,在摸清海洋经济“家底”基础上,确定经济动态监测和评估系统的基线,确保系统为各级政府在制定引导和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政策时提供详实、可靠的决策依据。
总而言之,开展海洋经济调查,是找准海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确立海洋经济发展方向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丰硕成果,重在应用
海洋经济试点调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上海市、广东省、山东省烟台市、浙江省舟山市、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等三个层级的5个试点地区,都通过此次调查初步摸清了“家底”,获取了当地海洋经济的大量基础数据。记者在全国海洋经济试点调查总结大会现场看到,仅调查所形成的试点涉海法人单位名录、主要海洋产品分类目录、调查数据集等,就有沉甸甸的46册。
当然,海洋经济调查的最终目标是对所掌握的调查资料进行开发应用,服务于海洋经济发展。为了使这些来之不易的调查成果发挥最大效益,试点地区通过对调查资料的分析研究,形成了对当地海洋经济的调查分析报告,以及详尽的专题研究报告。
以上海市为例,作为省级试点地区,上海通过试点调查,不但建立起了涉海法人单位底册和名录,而且形成了专题研究报告――《上海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对主要海洋产业发展情况、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要素、制约要素以及发展对策进行了科学分析。
根据对上海涉海产业的清查结果分析,上海已基本形成了以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和滨海旅游业为主体,海洋电力业、海洋油气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渔业等共同发展的海洋产业格局。尽管上海已初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海洋产业体系,但总体上仍偏重于传统的海上运输业及由此带动的相关服务型产业,以海洋运输业和滨海旅游业为主的海洋第三产业占了绝对优势,而海洋第二产业总量偏小、比重偏低,处于明显弱势;新兴的海洋高科技产业和海洋装备制造业尚未形成规模,海洋产业结构亟待优化升级。
如何推动海洋产业的优化升级?报告分析,针对海洋三次产业比重失衡、第二产业弱小的现状,上海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应该以海洋船舶和装备制造业为主的海洋第二产业为突破口,予以优先开发、重点支持;同时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建设上海海洋制造业新高地,使上海成为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的船舶及海洋工程技术装备研发、制造中心。
报告分析,上海未来还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扶持新兴海洋产业。发展海洋油气、海洋药物、海洋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是上海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求。上海发展新兴海洋产业应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努力提高产品的档次和质量。同时,政府应在资金投入、税收优惠、科技协作、产业政策导向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着力建设一批海洋产业区和新兴海洋产业项目,形成特色鲜明、辐射面广、竞争力强的新兴海洋产业集群。
王宏表示,各试点地区应在总结此次调查经验和梳理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将调查成果应用于区域和行业发展中。
为全国海洋经济普查“探路”
除了服务地方海洋经济发展,此次海洋经济试点调查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使命――为即将开展的第一次全国海洋经济普查“探路”。
据了解,根据国务院有关要求,国家海洋局正会同相关部门,积极推进第一次全国海洋经济普查的开展。试点调查的顺利实施,无疑为下一步全国海洋经济普查的开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王宏指出,海洋经济试点调查与全国海洋经济普查二者在调查内容、范围、成果上都不尽相同,试点调查主要是针对典型地区海洋经济发展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通过借鉴国内外成熟的调查技术方法,探索建立适应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方法。
此次试点调查具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调查范围大、涉及产业广。试点调查对象涉及近5万家涉海企事业单位,调查区域涉及5个试点地区的71个沿海县、16个沿海城市以及7个非沿海地级市,调查内容涉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20个门类、70个大类、172个中类和313个小类。这充分反映了试点调查结果的代表性。
二是调查层级多、涉及部门多。试点分省、市、县三级开展,不仅专业性强,而且协调和动员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参与和支持试点调查的难度大、任务繁重。然而,各级海洋经济试点调查机构和广大调查人员迎难而上,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充分体现了试点调查组织机制的协同性。
三是调查环节多、涉及表格多。海洋经济试点调查是一个全新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无论是涉海单位清查、现场登记、数据审核汇总、数据分析中的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试点的效果。各级海洋经济试点调查机构和广大调查人员高标准、严要求,创造性地完成了任务,体现了试点调查工作环节的精细性。
王宏认为,试点调查检验了涉海法人单位的清查方法,验证了调查制度的科学性、完整性和可操作性,探索了调查员选聘与培训方法,实践了地方政府与海洋部门、海洋部门与统计部门多方配合的组织模式,为开展全国海洋经济普查、尽快摸清我国海洋经济的“家底”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四篇:加快发展海洋经济推进浙江持续快速增长Microsoft Word 文档
范文(策论型)一
加快发展海洋经济推进浙江持续快速增长
蔚蓝的大海是个巨大宝藏,有着无限开发潜力。古今中外,人类进行了不懈探索。浙江省濒临东海,发展海洋经济有着独特优越条件。但是,我省海洋经济发展起步比较晚,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高、海洋经济产业层次低。如果不高度重视发展海洋经济,不仅会严重影响经济转型升级,而且浙江经济发展也将难以持续快速增长。因此,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突出的大背景下,要把发展海洋经济摆在突出位置,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推进。
要充分发挥得天独厚自然资源优势。浙江省有全国最长的海岸线,万吨以上泊位的深水岸线众多,沿海岛屿星罗棋布。海洋生物资源种类多、数量大。海洋能源十分丰富,利用价值极高。浙江沿海气候温和湿润、地貌形态多样,历史悠久拥有丰富多彩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所有这些为浙江提供了无法比拟资源优势。
要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国务院已经批复了《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批准了设立舟山新区,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再次明确提出推进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浙江海洋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浙江发展海洋经济进行先行、先试,赢得了政策优势。同时浙江已经建成了舟山跨海大桥,构筑出一条全天候的舟山——大陆通道,为全面开发海洋资源奠定良好基础。
要激发浙江人民创新创业热情。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已经积累了丰厚民间资本和创新创业的经验,要认真借鉴杭州湾大桥建设成功经验,拓宽民间资本投资渠道,引导民间资金投入开发海洋资源,用于发展海洋经济;要加强引导、增强信心,激发起浙江人民“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创业、特别能创新”热情,努力形成海洋经济大投资、大建设、大发展良好局面。
要明确定位,加强规划引导。要按照海洋经济示范区规划,加快发展滨海旅游,提高海洋旅游在国民经济比重;大力发展船舶修造、港口物流等临港产业,加快海水淡化项目建设,切实解决海岛淡水匮乏的问题和海水综合利用,不断开辟浙江经济发展新的空间;进一步加快无人岛开发,要充分发挥天独厚的深水良港优势,建设深水港区,逐步形成大宗商品仓储转运贸易中心,使之成为浙江经济新的增长极,促进浙江经济转型升级。
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关系到浙江经济转型升级,关系到浙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浙江的海洋经济已经扬帆启航。我们相信,只要在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的决策支持下,浙江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坚定推进海洋经济发展。浙江完全有条件、有能力、也能够先行、先试,全面建成海洋经济强省,为全国发展海洋经济积累新经验,作出新的示范,书写浙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篇章。
第五篇:2012浙江省考自己作文-发展海洋经济推动浙江经济发展
发展海洋经济推动浙江经济发展
丰富的海洋资源,漫长的海岸线,天然的深水港„„这一切都赋予了浙江得天独厚发展海洋经济的优势。充分利用海洋,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才是浙江经济发展的出路。
陆地资源的过度开发,海洋成为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已经显而易见,国家战略也越来越多的开始涉及海洋,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设置标志着国家战略开始真正重视海洋经济,这是对浙江经济的实验,也是中国海洋经济的一次试水,相信浙江会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海洋经济之路,为国家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
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奠定海洋经济良好基础。推进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已经确立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的一环。作为发展主体的浙江,应该突出优势,给予海洋经济大力的经济支持和适当的政策倾斜。只有这样才能吸引社会资金按照“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的战略定位,真正打造出亚太地区重要的综合性国际枢纽港,暨构建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海路联动集疏运网络、金融和信息支撑系统。真正为海洋经济的腾飞奠定坚实的基础。
坚持浙江精神,撑起海洋经济的精神脊梁。浙江经济一直保持着强势的发展势头一方面靠的是政府的英明领导,另一方面靠的是浙人、浙商代代发展流传下来的浙江精神。“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撑起了浙江近三十年的高速发展,塑造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创业、特别能创新”的浙商品格。在浙江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今天,浙江精神同样可以给予我们精神上的鼓舞,用浙江人的永不言败、永不满足、永不停止,铸就新时期海洋经济的辉煌。
完善法规加强监管,为海洋经济撑起坚强后盾。一方面,浙江应完善海洋经济方面的法规政策,用科学严谨的法规为海洋经济保驾护航。另一方面,为了保证法规政策能有效的实施,加强监管,加大对海洋经济不利行为的处罚力度。同时,应完善各种监督机制,加强社会监督,鼓励社会公益组织参与监督。
随着海洋经济的起航,浙江经济必定踏上新的高度,中国的海洋经济,也会在浙江的示范中快速发展。相信海洋经济的未来,它会帮助我们突破经济转型的重重困难,使浙江甚至中国的经济踏上和谐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