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中国海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范文

时间:2019-05-14 02:02: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探究中国海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探究中国海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范文》。

第一篇:探究中国海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范文

探究中国海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本文在考察了茂名放鸡岛和湛江特呈岛的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滨海海岛旅游开发营销中面临的不利因素和存在的不足,为我国海岛旅游开发营销与竞争力的构建以及我国海岛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海岛经济,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营销策略

当今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岛旅游业在现代旅游业领域中发展尤为迅速。海岛旅游资源的开发,将会促进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岛旅游这种旅业形式,已在我国旅游业中取得了很大进展,并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规划中不可缺少的项目。为了避免急功近利的开发营销模式,开发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业形式,即将经济效益、生态保护和社会效益三者结合起来具有重要意义。

海岛,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指被海水环绕的小片陆地。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21条的明确规定:“岛屿是四面环水并在高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海岛资源丰富,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我国海洋开发的天然基地,更是我国海外经济通向内陆的“岛桥”和我国的国民经济走向海洋的先遣地。特别是在党中央与国务院“实施海洋开发”的战略决策并将海洋经济作为新的国民经济增长点以来,海岛的战略地位就显得更加突出。随着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和自然资源的日益短缺,海洋开发已经成为很多沿海国家的一个重要方面的经济发展战略,所以,海岛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我国海洋的开发主要依托于丰富的海岛资源。

营销活动需要一定的自然资源,会受到自然资源的制约,同时也对自然环境的变化负有责任。在多年的海岛开发仲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为了更加详细地了解我国海岛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和提出相关合理对策,我们对茂名放鸡岛和湛江特呈岛进行了实地考察,了解我国海岛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基本情况。

一、茂名放鸡岛的开发和海洋环境保护情况

放鸡岛,又名湾舟,原名汾州山。据传海船到此必放一只鸡于岛上,以予放生祈求平安,故名放鸡岛。是茂名最大的海岛。据了解,茂名放鸡岛是开发不久的一个无人岛,该岛环境优美,是人们观光和休闲的好地方,海岛为全省植被之冠,草木茂盛,有灌丛,灌木,杂草等植物43种,隶属30科、40属,覆盖率80%,有着良好的开发优势:

1、无居民,无部队驻扎;

2、过度船只、船运资源丰富;

3、独自经营,申述管道通畅;

4、拥有海岛周围200米内海域使用权。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到放鸡岛上资源丰富,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该岛在不断地开发当中,运用自身的优越条件不断完善岛上的景点和娱乐设施,例如利用自身拥有高山的条件,通过爆破碎石来围成独特的港湾。

经过我们的实地考察,我们了解到放鸡岛对于海洋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做得比较好。放鸡岛旅游开发项目经广东省人民政府及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手续齐备。电白县人民政府与茂名放鸡岛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以环保为主题,以科学发展观为主导,维护生态,保护资源,科学地利用,该岛200米内海域严

禁捕捞,海底动物有龙虾、石斑鱼、鲳鱼、鹦鹉鱼、乌贼等;同时还有大量的有活化石之称的国家二级保护鱼类--文鲳鱼。

二、特呈岛的海水养殖、旅游开发和红树林保护情况

在风景秀丽的湛江湾,有这样一个美丽的小岛——特呈岛。“特呈”是古越语,“特”即地方,“呈”是和谐吉祥的意思。岛上村民,世代以捕鱼为生。特呈岛四围是碧绿的海洋,水产丰富,是湛江市最大的网箱养殖基地,有全球最大的深水网箱,出产的海鲜品种多样,闻名省港,畅销全国。该岛主要产业和经济来源主要为海洋捕捞及海水养殖。目前,全岛捕捞渔船485艘,海水养殖10000多亩,成为湛江乃至全省大型的海水养殖基地,连片网箱甚为壮观。

随着特呈岛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及游游设施日臻完善,岛上的旅游景点日益增多,如文化楼、陈武汉住处、听涛公园、樟园、中心广场、红树林观赏区、古朴渔村、渔家乐、冼太庙、华锋海上俱乐部等,上岛观光旅游的人也日益增多,特呈岛的旅游前景充满希望。特呈岛旅游业虽显雏形,但其旅游资源的优势并未充分发挥出来。具体表现为:

1、管理体制不完善;

2、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够;

3、上岛旅游人气不旺。

特呈岛红树林是我国最古老美丽的红树林,种类较齐全,其资源极其珍贵。红树林是自然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是海滩上特有的森林类型。尤其是特呈岛白骨壤古树因为其独特的形态和古老性,受到广泛的关注.岛上有100年以上古树510株,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环绕半个岛屿的红树林至今已有500 年的历史。

但是根据有关资料显示,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变化和人为因素干扰,岛上的百年白骨壤古树群处于衰退状态,海岸侵蚀严重,红树林外缘的古树因大量地表土侵蚀而枯死。红树林的面积大量减少,致使红树林的生态功能逐渐减弱。并且当地居民红树林乡土保护意识淡薄,对红树林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近年来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忽视了对红树林的保护。

经过我们的实地考察和具体访问发现,目前特呈岛的旅游开发的主要形式是建立休闲度假村,但是在旅游活动中却缺少以生态自然为主题的红树林生态观光项目。即使有参观红树林这一项观光活动,但是游客对红树林的热情度还不是很高。总的来说,当地的红树林的价值并未能很好地利用。目前,由于各种直接或间接的因素,特呈岛红树林被破坏的情况看起来比较严重,而且这种趋势还没有得到很好的遏制。有关资料分析,当地红树林主要破坏原因有:

1、垃圾污染;

2、过度捕捞;

3、港口建设;

4、病、虫灾害;

5、砍伐红树林。

根据以上调查分析,我们对特呈岛红树林可持续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全民性的宣传教育,增加广大人民对红树林知识的了解;

2、有关政府部门加强红树林的保护与监管;

3、对红树林资源的开发利用要以保护为前提,以保证资源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得以协调。

三、分析我国海岛资源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与劣势

通过这次对我国的两个岛屿进行考察和查阅相关的资料,可以了解到我国海岛拥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在营销竞争中,资源优势具有很大的作用。我国丰富的资源优势,不仅可以发展海洋经济,而且可以弥补陆地资源的不足。从海岛总体资源分布状况看,海岛具有五个方面的资源优势。

1.港址资源优势

海岛具有天然的港址资源,某些海岛具有建设深水良港的有利条件。

2.土地资源优势

海岛上有一定的土地资源,可以为各行各业提供一定的土地,包括农业用地和工业用地。

3.景观资源优势

许多海岛有着美丽的自然景观、宜人的气候条件、平缓开阔的沙滩和浴场,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

4.养殖资源优势

海岛周围的浅海和滩涂,是海水养殖的良好区域,可以发展养殖业。

5.矿物,油气资源优势

不少海岛蕴藏着一些非金属和金属矿物,某些海盗及周边海域分布着丰富的油气资源。

鉴于海岛具有上述的五大资源优势,我国海岛适于发展港口航运、海水养殖、海洋旅游等行业,也可以适度发展农业、工业制造业和采矿业。当然,具体到某一海岛,其产业选择需综合考虑到本岛的具体情况,“因岛制宜”。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竞争优势固然好,但是也要注意其中的不利因素。虽然我国海岛拥有非常丰富资源优势,但是其自身的缺点也是我们必须正视的。海岛远离大陆,而且被海水分隔,每一个海岛都是一个独立而又完整的生态环境地域系统。由于海岛特定的区位和生态特征,从而使海岛开发面临三大不利因素。

1.生态系统脆弱

由于海岛面积狭小,造成了海岛地域结构简单,生态系统脆弱。生物的多样性指数小,稳定性差,如果开发不当,极有可能破坏良好的生态系统。由于海岛资源单一生态环境脆弱,可供开发的资源种类少。因此,开发海岛必须遵循生态经济规律,按照保护性开发的原则进行开发。

2.经济结构单一

大多数海岛是小而分散的地理单元,一般蕴藏的资源比较单一。在单一资源的支撑的经济结构也比较单一。如果在单一结构下过度开发某一资源,不但经济效益不高,而且还会引起生态环境的恶化。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海岛的国民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邻近大陆沿海区域,是 “东部的西部地区”。

3.基础设施落后

海岛经济总体上讲是比较脆弱的,原因在于受到了自然条件的制约。岛屿之间被海水分隔,每个岛屿面积小,交通、能源等公共设施不能共享,使大多数岛屿开发面临着缺水、缺电、交通不便等三大难题。交通不便,使海岛与外界相对隔绝,使得海岛经济具有封闭性特征。自给 自足和低水平发展,成为大多数海岛经济的一大特征。

四、如何更好的保护、开发以及促进我国海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由上面调查可以发现,虽然我国的海岛拥有非常丰富的资源优势,但是所面

临的困难也是显然而见的。即使拥有丰富的资源,但是交通,管理,自身环境情况等一系列的问题也需要我们去解决。因此,我们要合理的开发、利用、保护海岛!

海岛保护与开发管理问题,不仅是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问题,而且还关系到国家海洋权益的保护。为了提高我国海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好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我国的海岛,我觉得可以从一下几个角度实施对策:

1、经济的角度

开发海岛资源,繁荣海岛经济,发展海洋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海洋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岛资源潜力巨大,作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带最直接的辐射带,其得天独厚的自然和经济条件,是发展海洋经的宝贵财富。开展海岛资源综合调查,取得海岛及周围海域的全面、翔实、准确的调查资料,为海岛开发打下良好的科学基础,“因岛而宜”,制定并监督实施海岛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方针政策。

2、环境保护的角度

由于受地域和生态系统的限制,海岛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开发利用海岛资源一定要尊重自然规律,充分考虑到海岛环境对于人口的承载能力,处理好开发利用与生态平衡的关系,保证海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国家海洋权益的角度

海岛面积虽小,却是我国海洋权益的标志和拥有周围海域底土资源主权权利的象征。拥有一个孤立的小岛的领土主权,就会拥有周围43万km 的海域丰富的海洋生物和海底油气资源的捕捞和开采的权利。因此,海岛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钓鱼岛就是一个例子。钓鱼岛本身只有5个小岛,但其周围的石油蕴藏量高达 30亿~70亿t。

在保护与开发海岛并举的前提下,想更好地促进海岛旅游业的发展,从营销角度来说,我还有一下几个建议:

1、特色定位,加强宣传力度:根据各个景点所具有的独有的特色,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加大开发和宣传力度,把重点特色项目推向市场。

2、区域定位,寻求最大市场:调查分析海岛周围的人口密度,寻求最大的消费者市场,从而使更多的消费者可以感受海岛生态环境的价值并获取更大的利润。

3、宣传对象定位,分析各类型:通过调查,了解个种不同的消费群体对海岛旅游的不同看法,从而更好的开发适合消费者的旅游项目。

相对于全世界各滨海海岛旅游发展状况来说,发达国家地区相对比较成熟,目前,无论功能层次、发展理念、还是系统组织形式以及整体营销策略等方面均领先世界。与世界各国相比较,我国滨海海岛旅游业仍然处在发展增长阶段,不仅旅游产品的层次结构高低不平衡,而且滨海海岛景观资源价值还不能充分体现出来,根据我国总体经济持续增长发展态势预测,未来旅游业发展同样会持续增长,而滨海旅游将会在目前状态下,无论是资源利用深度或是品味等级层次都必然进一步得到拓展。随着我国海岛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海岛及其海域周围生态环境和资源状况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海岛的保护、开发与管理,应在保证国家的权益和安全不受损害和海岛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不受破坏的前提下,使海岛资源和环境合理、持续的利用,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文鹏,中国海岛[M];海洋出版社,2000

[2] 韩维栋,高秀梅,特呈岛红树林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林业资源管理,2007

[3] 戴晓军,特呈岛海岸卫士红树林,国土绿化,2009

[4] 韩立民,王爱香,保护海岛资源科学开发和利用海岛,期刊海洋开发与管理,2004年06期

[5] 李巧玲,文化旅游及其资源开发刍议[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6] 陈可文,中国海洋经济学[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3

[7] 王淼,张焕波,我国海岛经济的发展战略[J],2003

[8] 谢彦君,梁春媚,旅游营销学;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

第二篇:中国经济发展论文 经济可持续发展论文

中国经济发展论文经济可持续发展论文

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路径

摘要:文章从后危机时代的背景出发,通过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反思,提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路径

一、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形势分析

(一)背景探讨

“后危机时代”是指金融危机已相对缓和但危机的深远影响尚未彻底消除的特定阶段。一方面,金融海啸已基本平息,前期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已帮助全球主要经济体走出衰退阴影,步入全面复苏,全球金融体系重回平稳轨道。另一方面,金融风险并未彻底清除,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仍然脆弱,金融体系仍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

(二)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形势严峻

未来的一段时期,全球会出现一个流动性相对充裕的情况。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看好,但是也必须看到,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随着国际经济格局的改变,中国面临的发展也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形势。

首先,流动性过剩。西方国家经济恢复的根基是非常不巩固的,而且它们财政扩张空间非常小,英国、美国乃至于其他欧洲国家在经济危机爆发之后债务大都上升了20%-30%,但是经济还要维持,怎么办?只有一个答案,就是货币政策不仅不能收还要继续扩张。在这种

共识的引导下,全球货币流动性还将持续,这将使中国经济面临资产泡沫上升压力和汇率升值压力。

其次,在全球经济再平衡的口号下,全球兴起了一轮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浪潮。“轮胎案”、“特保案”等仅仅是开始,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还会愈演愈烈。更可怕的是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土耳其等国对中国的出口也是持有敌意的。种种因素带来的结果就是:中国经济不可能继续依赖出口增长的方式来支撑未来的发展。

(三)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忧”和“外患”

从国内来看,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巨大风险:第一个风险来自资产价值的巨幅变动。无论是上升还是下降。如果中国房地产价格再提升20%-30%,便会激发更多的社会矛盾。相反,如果股票和房地产价格下降20%-30%,很多企业和个人都将出现“资产负债表”的问题。第二个风险是通货膨胀的压力。如果出现某些影响农副产品生产因素,在流动性非常充足的背景下,很可能会演变为农副产品价格迅速上涨,进而直接演变为通货膨胀。

从国际方面来看,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也是困难重重:一是原材料和能源价格迅速飙升有可能带来的供应链局部中断。尤其是在日本震后重建和世界局部战争频发的大环境下。二是区域性风险。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远远超出了预想和估计。这么多经济布局在海外,一旦出现区域性冲突,那么政治影响、社会影响、经济影响都会非常大。

二、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反思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创造了经济持续高增长的奇迹,年均增长近10%,经济总量占全球的比重由1%上升到5%以上,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0%。但是纵观我们的发展思路,高增长总体上是主要依靠要素投入、低成本竞争和市场外延扩张的粗放型增长,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一)发展方式的反思

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要素投入。第一,中国的体制转轨使人口流动活络,劳动力的充分供给使工资水平缺乏弹性,劳动力的低成本得以持续,进而为经济增长贡献了“人口红利”。第二,高储蓄率和低利率政策使资本成本长期维持在低水平,个别年份甚至是负的实际利率,银行呆坏账的冲销和“债转股”还使得企业可以不必偿还本金。第三,只反映开发成本的能源和资源价格长期偏低,加之低污染成本,这些共同构成了生产要素的低成本竞争优势。主要以低成本要素投入为支撑的粗放型增长必然引发过度投资,进而形成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交替往复和循环。

(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反思

经济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投入—产出”过程。因此,在一定的管理和技术水平条件下,物质资源拥有量及其持续供给能力,是决定经济能否持续增长的关键。由于国内资源的稀缺性制约,经济过热和消费结构升级所导致扩张型经济增长,必然增加中国经济对国际资源依赖

程度的迅速提高。

三、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路径

本次全球金融危机使中国经济增长中的深层次的制度性和结构性问题表现得更加突出。因此,后危机时代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任重而道远。

(一)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要保持持续增长,必须从根本上解决结构性问题,促进经济的平衡增长。一是调整需求结构,大力扩大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在政策取向上,将合理把握社会投资总量规模,保持一定的投资增长水平;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将现有的鼓励消费政策长期化。二是调整区域发展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一步健全区域间产业梯度转移机制以及区域间的经济利益协调机制,为产业区域转移搭建良好的公共服务平台。三是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培育和形成一批在今后十年甚至更长时期内在全球范围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不断提高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和全球分工体系中的地位。

(二)在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同时,积极推动城市化战略

对于中国而言,加快城市化进程是后危机时代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从国际经验看,经济现代化的过程就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这两个过程相互依存,工业化要以城市化为基础,城市化则要靠工业化来推动。城市化进程之所以能够创造需求,主要源于二个方面:一

是城市化会创造出增加就业的生产性投资,增加公共品的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投资。二是城市化会引发更多的消费需求。相对而言,城市居民的消费能力要比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强得多,城市人口比重的提升就会带来消费总量的扩张。

参考文献:

1、韩保江.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N].中国经济时报,2004-02-16.2、金融危机反思与宏观经济形势前瞻[Z].2009-11-14.3、周其仁.后危机时代:复苏与不平衡相伴而生[DB/OL].新华网,2010-02-03.

第三篇:可持续发展探究案

《 6-2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探究案

班级小组姓名使用时间年月日

【探究目标】

1.理解我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性。

2.掌握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重难点】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探究讨论】

探究材料一:阅读教材P100页相关内容和“活动”材料

探讨关于我国的发展之路的三种观点。收集有关材料和事实,说明我国为什么不能走前两种道路,而必须选择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探究材料二:(1)教材101页表6.1 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比较,探讨下题:

循环经济能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并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环境效益,比较传统经济和循环经济有何不同?清洁生产带来了哪些环境效益?

探究材料三:阅读教材103案例3探讨下题:

实施生态农业的基本措施是什么?再举一个生态农业的例子?

探究材料四:阅读教材104页活动探讨下题: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依靠公众的支持和参与。你在日常生活中打算采取哪些有益于可持续发展的行动?

【自我反思】亲,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第四篇:低碳经济与中国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与中国可持续发展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1040202109 丁 月

摘要:中国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发展低碳经济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必须建立有中国特点的适用性强的减排模式。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人类向往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

关键词: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生态文明.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面对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短缺等问题,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世界各国应对危机的重要战略选择。我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失衡,给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长期的包袱和隐患,制约了我国的经济稳定、高效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探索低碳经济发展路径,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低碳经济有两个基本点:其一,它是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经济活动低碳化,把二氧化碳排放量尽可能减少到最低限度乃至零排放,获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效益;其二,它是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能源消费生态化,形成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的国民经济体系,保证生态经济社会有机整体的清洁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人的生存过程,就是消费能源,向自然排放危害环境物质的过程。二氧化碳是人类消费能源、资源的必然产物,也是造成温室效应、环境问题的罪魁祸首。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大和活动能量的急骤膨胀,人类的活动已经危及到自身生存的基础。

有资料显示,作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耗国,美国以世界6%的人口消耗了世界30%的能源。而我国的单位GDP能耗是日本的8倍,人口是美国的好几倍,按照这种发展模式,我们缺乏持久的创新能力,环境恶化和能源短缺将是今后50年我国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瓶颈。实行节能节排,实现低碳发展,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由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GDP1%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德国则希望在2020年,国内的低碳产业要超过其汽车产业。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我们不能再以资源、能源高消耗和环境重污染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了。如果还把GDP作为发展的全部,还以廉价资源或出口退税换取GDP;如果口袋里的钱多了,但生存的环境恶化了,空气变脏了,水变黑了,就与发展的本意背离了,就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相悖了。发展低碳经济更多的是转变发展方式,减轻单位GDP的资源和环境代价,通过向自然资源投资来恢复和扩大资源存量,运用生态学原理设计工艺与产业流程来提高资源效率,使发展的成果更好地为人民所共享。

发展低碳经济,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有一种误解认为,要发展低碳经济就要抛弃钢铁、建材等高耗能的产业,因而不能发展低碳经济。但我国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钢材、水泥、电力等的供应保证,这些“高碳”产业是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带动产业,也无法通过国际市场满足国内的巨大需求,这些产业的发展有其合理性。要通过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经济的碳强度,促进我国经济结构和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优化能源结构的可行措施。煤多油少气不足的资源条件,决定了我国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煤炭仍将是主要一次性能源。煤炭属于“高碳”能源,我国也没有廉价利用国际油气等“低碳”能源的条件。发展低碳经济,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可以有效地降低一次性能源消费的碳排放。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能路径。我国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研发和创新能力有限。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也是我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转型的最大挑战。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产业呈快速增加之势。如果加大投入,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我国可以实现这个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开展国际合作、参与国际“游戏规则”制定的途径。虽然我国工业化享有全球化、制度安排、产业结构、技术革命等后发优势,但我们不得不接受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规则,不得不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利润“微笑曲线”下端。发展低碳经济,不仅可以与发达国家共同开发相关技术,还可以直接参与新的国际游戏规则的讨论和制定,以利于我国的中长期发展和长治久安。

促进低碳经济发展须采取的政策措施

在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主要障碍中,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工业化中后期的发展阶段在短期内难以超越,而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和激励机制不完善等是可以通过实施恰当的政策措施来克服的。因此,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借鉴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成功经验,建立涵盖战略规划、财政税收、金融扶持、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体系。制定总体规划,为低碳发展创造条件。适应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节能减排工作的需要,尽快研究制定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开展社会经济发展碳排放强度评价工作,指导和引领政府、企业、居民的行动方向和行为方式。

一,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法规,形成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走低碳发展之路,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是关键。因此,我国应开展“应对气候变化法”立法可行性研究。在相关法规修订中,增加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关条款。如可以在规划、项目批准、战略环评的技术导则中加入气候影响评价的相关规定,逐步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法规体系。应加强管理能力建设,提高各级政府、企业及公众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能力。

探索建立有利于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效机制与政策措施,从政府、企业和公众参与等方面推动低碳转型。借鉴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和教训,制定气候变化国家规划,在条件相对成熟时创建碳市场,研究制定价格形成机制;制定财税激励政策,综合考虑能源、环境和碳排放的税种和税率,引导企业和社会行为,形成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二,建设低碳城市和基础设施,为我国未来的低碳发展创造条件。将低碳理念引入设计规范,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布局。在建筑物的建设中,推广利用太阳能,尽可能利用自然通风采光,选用节能型取暖和制冷系统;选用保温材料,倡导适宜装饰,杜绝毛坯房;在家庭推广使用节能灯和节能电器,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量。我国一些地方特别是有些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热情很高,应该出台相关的指导意见,规范低碳经济的内涵、模式、发展方向和评价体系等。

重视低碳交通的发展方向。加强多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建设形成机动车、自行车与行人和谐的道路体系;建设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减少运输工具空驶率;加强智能管理系统建设,实行现代化、智能化、科学化管理;研发混合燃料汽车、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使用柴油、氢燃料等清洁能源,减轻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压力。

三,用低碳理念指导规划和建设,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在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能耗高、污染重行业先行试点,作为我国探索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同时,在东部发达地区和国家重点能源基地,选择典型城市进行试验试点,积极构建“低碳经济发展区”,探索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四,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低碳产业。提高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进入标准,从源头上控制新建产能的碳排放。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和产品向利润曲线两端延伸。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用高新技术改造钢铁、水泥等传统高耗能产业,降低单位GDP的碳强度。

五,发展循环经济,重点抓好工业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将减量化放在优先位置,从生产环节入手推进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持续推进工业节能,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强化目标责任制的落实和评价考核,确保完成“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约束性指标。

六,加大对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扶持力度。加大投资和政策扶持力度,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多途径利用可再生能源,逐步提高其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使之成为满足未来能源需求的重要补充。七,强化科技支撑,重视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储备。高度重视研发工作,重点着眼于中长期战略技术的储备。整合现有低碳技术,加快推广应用。理顺企业风险投融资机制,鼓励企业开发应用低碳先进技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发达国家技术转让,积极引进世界先进低碳技术。

八,加强国际合作,形成低碳研发技术体系。走低碳发展道路,技术创新是核心。应采取综合措施,为企业发展低碳经济创造政策和市场环境。应研究提出我国低碳技术发展的路线图,促进生产和消费领域高能效、低排放技术的研发和推广,逐步建立起节能和能效、洁净煤和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以及森林碳汇等多元化的低碳技术体系,为低碳转型和增长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应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通过气候变化的新国际合作机制,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通过参与制定行业能效与碳强度标准、标杆,开展自愿或强制性标杆管理,使我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低碳技术、设备和产品达到国际先进乃至领先水平。

九,广泛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认识水平。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宣传普及气候变化和低碳经济的知识,让人们充分认识到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到形成低碳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是保护地球家园的必然选择

总之,发展低碳经济,是我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途径。应通过产业结构以及能源结构的调整、科学技术的创新、消费方式的改变和优化、政策法规的完善等措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低碳导向型社会,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五篇:低碳经济与中国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与中国可持续发展

【内容提要】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对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关键词:低碳经济 绿色GDP 可持续发展

引文: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涨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危害不断为人们所认识。近年来,转变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及其模式发展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对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首次在政府文件中提及了“低碳经济”的概念。近年来,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美欧国家大多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作为扶持重点,相应的产业成为快速增长的产业。2010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确定在5省8市开展低碳产业建设试点。

各国对低碳经济模式认识不一,但归结起来有如下特点:(1)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实现“三低”——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2)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含碳气体排放脱钩,提高能源效率,减少废气排放;(3)技术创新是发展低碳经济的直接手段;(4)开发与利用新型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作为重要举措;(5)围绕低碳技术创新与发展新型清洁能源进行相关制度创新与法律体系建设。

低碳经济,就是与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为特征的高碳经济相对,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含碳燃料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显著降低的经济。低碳经济实质是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实现能源低碳或无碳开发。

二、可持续性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即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好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继续发展。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其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控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涉及经济、生态和社会三方面的协调统一,要求人类在发展中讲究经济效率、关注生态和谐和追求社会公平,最终达到人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起源于环境保护,将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结合起来,而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正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战术。

三、绿色GDP的概念及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意义

绿色GDP,指用以衡量各国扣除自然资产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算指标。简言之,即从现行统计的GDP中,扣除因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化、教育低下、人口数量失控、管理不善等引起的经济损失成本,从而得出真实的国民财富总量。

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绿色GDP意义重大。首先,它迎合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实施绿色GDP核算,将经济发展导致的自然资源消耗价值和环境损失扣除,客观地反映经济与自然资源的关系,从而更真实地反映经济活动的结果,对我国经济的建设很有价值。其次,引用绿色GDP,必然激发各级地方政府和各种经济主体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在积极性,促使其自觉地将经济活动从高碳型经济增长模式向低碳型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四、中国经济的发展现状和未来

当前,中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且正面临着人口众多、经济结构不合理、生产技术落后、粗放型经济模式积重难返等问题,在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和节能减排上等方面上形势严峻。由于目前中国的低碳科技并不成熟,出于对大型工业项目的发展、GDP总量的考虑,大多数城市并不愿践行低碳经济。事实上,任何社会都需要一些高耗能、高排放的产业来保障经济的运行和人民生活的质量。低碳经济并不排斥高耗能、高排放的产业和产品,而是提高碳效率,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能源。那么,敢问中国经济发展的未来之路在何方?

首先,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举足轻重。例如,在我国的沿海地区、西北地区大力发展风力发电项目,加大对风能、太阳能、海洋潮汐能、生物燃料等清洁能源的使用力度;加紧对核能、海底新能源的研究和使用等。

其次,正确引导经济发展行为将立竿见影。例如,在经济发展中,推广使用绿色GDP的概念。对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征税,迫使其节省资源,以最小的消耗力争最大的收益。

随后,加强对低碳经济人才的培养、加大低碳经济的科研力度迫在眉睫。经济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本资源,更离不开人才资源。高校是人才集中之处,也是新技术,新方法的主要产地。政府应于这一新兴学科加大对高校支持力度,例如:加拨科研经费,设置更多的交流和比赛平台,鼓励高校学生发奋创新等。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是避免重蹈覆辙的好方法。尽管发展中国家将不可避免地在低碳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受到限制、遭受贸易壁垒,但低碳是世界经济的大势所趋,只有紧跟潮流,不断面对新的挑战,才能在挑战中迎来机遇,发展自己。而且,欧美等发达国家在此起步早,投入大,积累了大量值得借鉴的经验,通过加强国际交流,谋求人类共同发展之路,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将受益良多。

【参考资料】 《什么是低碳经济》 《可持续发展在中国》 《生态经济》

下载探究中国海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探究中国海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经济发展论文经济可持续发展论文五

    中国经济发展论文经济可持续发展论文五 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创新 发展都是在一定的发展观念支配下进行的发展观念作为一种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对发展战略、发展过程及其结......

    中国如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5篇]

    我国如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一个新的概念逐渐走向人们,即可持续发展,也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

    可持续发展与经济

    第七章 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 面对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资源日趋短缺的局面,工业发达国家在对其经济发展过程进行反思的基础上,认识到不改变长期沿用的大量消耗资源和能源来推动......

    中国可持续发展

    关于中国可持续发展路径的调研与思考 20092630张春兰 相信我们都看过《2012》,虽说只是一部电影,可能更多的是娱乐大众,但我们也似乎开始忧虑起来,玛雅人寓言2012年12月21日为世......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制作:周永清课程标准: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学会分析经济发达地......

    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工程071 贺艳坤 071302120 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经济学是一门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由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复合而成的生态经济社会系统运动规律的科学,它研究自......

    如何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如何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所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指的是在确保在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条件下,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必......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在达到发展经济目的的同时,又能够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