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和促进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发展的若干意见
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和促进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发展的若干意见
深发[2010]4号
为促进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以下简称深圳文交所)加快发展,搭建服务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投融资平台,推动文化产业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根据中央和省委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支持和促进深圳文交所发展制定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支持和促进深圳文交所发展的重要意义,明确深圳文交所的发展目标
(一)重要意义。文化产权交易市场是文化产业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文化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将为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提供重要的战略支撑。建设深圳文交所,推动文化产权进场公开、公平、公正交易,为文化企业着作权、商标权和专利技术等文化产权交易提供专业化服务,是培育我国文化产业流转市场的战略性举措。深圳文交所的建设,有利于加强文化产权保护,有利于促进文化创意成果转化,有利于推动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支持促进深圳文交所的发展是我市承接和实施国家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我市为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开辟新路的探索实践。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创造条件,为深圳文交所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
(二)发展目标。以建设立足深圳、对接港澳台、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中心为目标,进一步建立健全交易机制,不断丰富交易品种、扩大交易规模,创新交易方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文交所,培育一批在国际国内市场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品牌,切实把深圳文交所建设成为与“文博会”配套、交易活跃、功能健全、运作规范、服务完善的文化产权交易市场。
二、准确把握深圳文交所发展应遵循的原则
(一)政府引导推动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培育、引导、规范、扶持文化产权市场方面的积极作用,又要坚持以市场化运作为主体,发挥市场机制在提高效率、改进服务水平等方面的优势,形成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良好机制。
(二)突出深圳特色与服务全国相结合。着眼于与“文博会”相配套,突出重大项目、创新型项目、“文化+科技”项目的产权交易和文化进出口贸易,加强与港澳台合作,形成具有深圳文化产权交易品牌特色、服务全国的高层次投融资平台。
(三)统一市场和专业化运作相结合。深圳文交所要适应全市产权交易市场发展要求,作为全市产权交易市场的一个专业交易板块,相对独立运作。要根据文化产权所具有的特殊属性,做好文化产权内容审查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建立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有效市场监管机制。
(四)争取多方支持和自主建设相结合。既要抓住国务院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带来的机遇,积极争取中央各有关部委和省的支持,争取国家资源,又要坚持以深圳为主,加快我市文化产权交易市场建设步伐,促进我市文化产业发展。
三、建立完善深圳文交所运作和管理机制
(一)加强对“文博会”的配套服务。深圳文交所要充分利用“文博会”交易和投融资平台作用,主动做好与“文博会”的配套衔接,切实为“文博会”展览产品、项目提供权威、诚信、高效的交易平台,做好优质项目输送、投融资等配套服务。
(二)丰富交易品种,创新交易方式。深圳文交所要设立符合市场需求的交易体系,积极在“文化+科技”等领域探索推出标准化、类证券化的文化交易品种。着力提高服务质量,为市场参与主体提供各类价格指数、交易指引等增值服务。探索有利于文化产权流动、投资者便利进出的交易方式。
(三)完善文化产权交易的规则和制度体系。深圳文交所要建立健全交易规则及登记托管、结算交割、交易监督、信息披露等规章制度,认真履行挂牌审核、信息内容认定和披露、交易方案确定和实施、交易主体和结算资金监管等职责,确保文化产权交易市场安全、有序运行,保护交易参与者的合法权益。
(四)注重防范各类风险。深圳文交所要注重防范文化产权交易市场的潜在风险,包括涉及内容和文化安全问题等;防范各类产权纠纷,加强信息披露和风险揭示,探索引入担保机制;防范交易品种带来的金融风险,加强市场自律和投资者风险教育。新设立交易品种,必须经过充分研究论证。
(五)加大监管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深圳文交所要设立内容审查小组,对交易产品内容进行界定,实施内控,确保市场交易产品内容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要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切实保障知识产权所有人、投资者和债权人的权益。
(六)加强深圳文交所自身建设。深圳文交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运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加强运营团队建设,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促进规范运作,不断提升经营效益。
四、积极为深圳文交所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运营保障
(一)加强组织保障。调整和充实深圳文交所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包括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委、文体旅游局、国资局、市场监管局等相关部门及深圳文交所股东单位,主要负责协调和解决深圳文交所建设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推动组建文化产权交易指导委员会,成员由中央、省、市有关部门的领导和全国文化产业界专家组成,进一步整合、利用好国家、省有关文化产业和文化产权交易资源,为文化产权交易市场建设提供决策咨询意见。
(二)积极推动深圳文交所与“文博会”配套发展。支持深圳文交所打造“文博会”常设交易平台,对“文博会”展览项目免费挂牌,提供信息发布、项目展示等服务。每届“文博会”期间,支持深圳文交所在主场馆内设置“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服务专区”,参照公益性和国家政策性项目的展位补贴政策给予适当补贴。
(三)加大财政扶持力度。2010年至2014年,市财政每年划拨500万元,5年共2500万元(含开办费),支持深圳文交所建设和发展。同时,对深圳文交所办公场地给予租金优惠,深圳文交所正式成立第1年和第2年租金由市财政全额补贴,第3年至第5年租金由市财政补贴50%。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深圳文交所建设公共服务平台项目给予一定补贴,在落实建设方资金来源后,项目补贴金额控制在该项目实际总投资的30%以内,金额原则上最高不超过600万元。
(四)推动国有文化产权进场交易。市属国有企业文化产权(资产)转让或租赁,行政事业单位文化产权(资产)和市政公共文化资源的有偿转让或租赁,除经市国有资产监管部门批准免予进场的交易外,必须通过深圳文交所进行交易;市属国有企事业单位投资文化产权(资产),除在同一授权经营机构或企业集团内发生产权变动,或经市国有资产监管部门批准免予进场的交易外,必须通过深圳文交所进行交易。市国有资产监管部门应按照有关规定制定国有文化产权免予进场交易的标准。
(五)鼓励民营文化产权进场交易。申报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资助的项目,须在深圳文交所办理产权登记手续;经认定的深圳市重点文化企业,及入驻经认定的深圳市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的民营企业,其文化产权项目免费在深圳文交所挂牌,深圳文交所提供信息发布、项目展示等服务。
(六)积极探索金融支持方式。鼓励深圳文交所与各类金融机构、担保机构、风险机构、投资基金等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吸引各类、各地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进场交易文化产权项目。探索建立宣传文化部门与证券监管部门项目信息合作机制,支持深圳文交所加强对适合创业板市场的中小文化企业项目的筛选和储备,推荐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
(七)加强人才引进和团队建设。大力支持深圳文交所经营班子成员和专业人才面向海
内外公开招聘,引进聘用的海内外高层次管理人才、创意人才和营销经纪人才,凡符合我市高层次专业人才认定标准的,享受高层次人才相关优惠政策。发展中介经纪队伍,支持深圳文交所实行会员制,广泛发动证券公司、文化经纪机构、经纪人入会,组成自律性的会员制组织,逐步形成以深圳文交所为主,产权代理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风险(创业)投资公司、资产评估机构等相配套的服务体系和协调机制。
(八)形成合力,加大支持力度。深圳文交所建立和发展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和调查研究,及时反馈与总结实际运行中的经验和做法,提出有针对性措施,支持解决文化产权交易中出现的问题,促进深圳文交所的有序发展。市宣传文化部门要大力宣传深圳文交所文化产权交易项目,借助“文博会”宣传平台,加大面向海内外的宣传力度,吸引各类投资者关注文化产权交易市场;要统筹推动深圳文交所的建设工作,履行行业监管职责,监管文化产权交易的内容和导向,并积极协调文化产业龙头企业、民营企业进场交易。市发展改革委要支持深圳文交所基础设施立项和建设,并为其健康发展提供指导意见。市科工贸信委要支持深圳文交所进行科技创新,比照支持高新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建设的有关做法指导支持深圳文交所建设。市财政委要采取切实可行的财政支持措施,加大对深圳文交所的财政投入力度。市国资局要指导、推动国有文化产权进场交易。市市场监管局要在文化产权交易鉴证、过户、质押登记等各种服务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市城管局要积极支持提供深圳文交所办公场地。市金融办要研究制定在金融方面支持深圳文交所建设的政策措施。各区和其他各部门、各单位要把支持和促进深圳文交所发展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切实履行相关职责,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二○一○年五月十二日
第二篇:中共深圳市委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创意设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中共深圳市委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创意设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升创意设计业的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促进创意设计与产业和群众生活融合,打造更具国际影响力的“设计之都”,加快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特制定以下若干意见。
一、深化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
1.发展创意设计业的重要意义。加快发展创意设计业,提高创意设计水平,是我市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弥补自然资源劣势,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不断提升我市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催化由“深圳制造”向“深圳创造”跃升的重要途径;是引发生产和消费环节的价值增值,提高产品品牌价值,创造产业高附加值,提升经济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推动力。加快发展创意设计业,有利于塑造开放包容、时尚先锋、活力四射、富有创新精神的现代深圳文化形象,极大地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气质;有利于深入开发和推广城市品牌,提高城市国际化水平,将深圳打造成为世界一流水准的 “设计之都”;有利于促进创意设计更加贴近群众生活,影响并改进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2.发展创意设计业的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文化立市”战略,以打造“设计之都”为主线,充分依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营造创意设计环境,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政府引导,促进产业集聚,强化人才建设,加大资金投入,保护知识产权,增强组织保障,全面推动创意设计业快速发展,进一步促进我市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3.发展创意设计业的基本原则。
——自主创新原则。高度重视创新和创意的关键性作用,加大原创力度,提高创意设计业的原创能力,发挥创意设计的时尚先锋和潮流引领作用,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
——国际化原则。以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推进创意设计业各个领域发展,加强国际创意设计业沟通交流,培育国际化创意设计企业,输出深圳创意设计理念,进一步扩大深圳作为“设计之都” 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以人为本原则。尊重创意设计业从业人群,充分发挥设计师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营造全民创意氛围,激发群众的创意力和欣赏力,提升群众生活品质。
——市场导向原则。坚持与产业相结合,以市场需求带动行业发展。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创意设计业进一步提高效率、改进服务,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我发展的良性机制。
4.发展创意设计业的目标任务。以建设国际创意文化中心为目标,力争将创意设计业打造成为我市文化产业的支柱行业,总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大幅增强,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增长速度高于全市GDP增速和文化产业的平均增速,形成创意领先、特色鲜明、人才集聚、配套齐全、体系健全、政策完善的产业发展格局,成为拉动我市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引擎,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和群众生活水平;做大做强一批业内领先的创意设计企业,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意设计大师,拥有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创意设计品牌,形成具有中国风格和深圳特色的创意设计流派;力争引领中国创意设计业潮流和风尚,占领中国创意设计业高地,成为中国创意设计业的标杆;力争与世界创意设计潮流和趋势接轨,在国际创意设计先锋城市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尊重设计价值,营造创意环境
5.加大创意设计宣传推广力度,打造深圳“设计之都”品牌。实施《深圳全民创意行动纲领》等“1+6”品牌运营计划,充分开发“设计之都”品牌内涵和影响力,与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成员开展交流合作,积极向全球推介深圳城市创意设计品牌,塑造并输出“设计城市”理念。加大媒体对深圳创意设计宣传力度,通过开办创意设计的中英文报纸期刊、电视栏目、“设计之都”中英文官方网站,同时配合实施境外推广、宣传活动、宣传品制作等工作,多渠道、全方位、深层次宣传推广深圳“设计之都”城市品牌和深圳创意设计品牌。
6.优化创意设计业社会环境。建设有较高设计含量的环境设施,提高城市公共空间创意度,提升城市品位。开展创意设计全民参与行动,编制创意读本进入全市中小学课堂,组织创意设计展览走进社区,向全社会宣传和推广设计理念,营造全社会崇尚设计、尊重设计、弘扬创新文化的良好氛围。
7.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节庆赛事活动。在继续办好“创意十二月”活动、扩大“创意设计日”影响的基础上,加大对中国(深圳)国际工业设计节、中国(深圳)国际创意·设计·品牌博览会、平面设计在中国、深圳国际珠宝节、深圳国际室内设计文化节、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服装节、深圳市公益广告大赛等各类行业顶尖节庆赛事活动的支持力度,积极承办和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相关会议和活动。
8.提升创意设计理论研究水平。加大对创意设计基础理论领域的投入,为基础理论工作提供资助,翻译、引进一批有内容、有深度的创意设计理论类著作,鼓励创意设计理论书籍的撰写、出版、发行,努力打造具有深圳特色的创意设计学派。
三、加快平台建设,健全服务体系
9.建设创意设计公共服务平台。整合社会资源,创新运作机制,灵活采用政企共建、服务外包、设备租赁等多种形式,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企业及项目孵化平台。建设“创意工场——深圳创意设计企业及项目孵化基地”,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意设计水平较高,商品化、产业化和市场前景较好的创意设计企业及项目提供低成本办公生产用地和全方位创业辅导。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通过财政补贴等手段,加快推进行业协会及行业龙头企业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创意设计业提供仪器设备、科学数据、软件程序、检验检测等技术资源共享服务。
——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创意设计图书馆(室)、创意设计博物馆,为创意设计业提供图书、数据库、资料库、模型等基础参考资料,满足创意设计企业、设计师对设计类文献等基础资源的需求。支持“设计之都”官方网站建设和各类创意设计互联网等媒体服务企业发展,为创意设计业提供产业信息。
——成果展示及交易服务平台。通过举办“文博会”、“创博会”及行业相关博览会等展会,为创意设计业提供作品、产品展览和交易的公共服务,扩大产业信息交流。
——国际交流平台。举办各类国际及深港澳创意设计交流活动,开展专业性学术交流和主题性高层论坛,为创意设计业搭建国际、国内双向交流平台。
10.扶持创意设计业协会发展。重点扶持工业设计、平面设计、室内设计、建筑设计、服装设计、动漫设计、工艺美术等行业协会发展。通过政府采购等方式,向符合条件的行业协会购买重大创意设计活动、行业调研等服务项目;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行业协会建设的公共服务平台予以财政补贴;鼓励各设计类行业协会组织本行业优秀设计师交流团与国外先进创意设计城市进行交流。
四、加强基地建设,促进产业集聚
11.推进国家级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建设国家级创意产业园区,以创意人才高端培训和教育为基础,以创意设计产品研发生产为龙头,融合深港两地优势资源,建立深圳创意产业集约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吸引国际知名创意企业总部、中介组织和研究培训机构进驻,打造中国乃至亚太地区国际创意产业基地。
12.支持各类创意设计园区基地发展。结合我市城市更新计划,根据旧工业区、旧商业区、旧住宅区、城中村及旧屋村改造等实际情况,鼓励改造建设各类创意设计园区基地,享受各项扶持政策和措施。改善创意设计产业园区基地周边环境、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鼓励园区基地拓展功能,促进创意设计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将创意设计园区基地建设成为具有浓郁人文环境、向国内外游客广泛宣传深圳创意设计的窗口。
五、强化人才建设,增强创意动力
13.注重创意设计人才教育培训。支持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利用行业、企业资源,加强与国内外著名设计专业院校的交流合作,建立创意设计高校教育实训基地,重点扶持和依托深圳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深圳高级技工学校、大学城各研究生院等院校创意设计学科建设,推动创意设计理论教育和实践培训相结合。完善设计人才的再教育机制,聘请国内外知名设计师,每年不定期持续开展“创意设计大师班”活动,丰富业界掌握设计新趋势、新理念、新技术的渠道。支持创意设计劳动技能培训机构发展,建立创意设计社会培训网络。
14.引进创意设计优才和专才。研究建立创意设计业人才资质认证体系。根据创意设计业对人才的特殊需要,进一步加大优秀创意设计人才和专业设计人才的引进力度,不断完善人才引进机制,积极为高层次创意设计人才落实特殊人才政策,为我市创意设计业发展提供充分的人才和智力保障。鼓励行业协会和行业龙头企业统筹规划本行业人力资源队伍建设。开展
各种设计类技能大赛,符合当年招调工条件的,经核准可获专项招调工指标。
六、加大资金支持,拓宽融资渠道
15.加大财政资助力度。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优秀品牌、重大项目、龙头企业发展,带动深圳创意设计业再上新台阶。深圳设计师获邀到世界各地交流讲学,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给予一定资助。
16.实施创意设计业政府奖励。设立深圳创意设计奖,每两年举办一届,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资金,奖励为深圳创意设计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和设计师。
17.拓宽创意设计业投融资渠道。加快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鼓励社会资金、金融机构投入创意设计业。支持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为中小创业型创意设计企业、项目以及创意成果转化提供融资服务。鼓励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创意设计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质押业务,支持和引导担保机构为创意设计企业的融资提供担保。为创意设计企业在创业板等国内外资本市场融资创造条件。
七、保护知识产权,营造公平环境
18.加强创意设计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组织创意设计企业和设计师进行知识产权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提高业界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能力。发挥深圳市数字设计作品备案中心和深圳市创意设计知识产权促进会等组织的作用,建立健全具有深圳特色的创意设计项目知识产权预备案制度。加大创意设计作品在产品转化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监督力度,依法严厉打击侵权行为。
19.加强创意设计业制度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创意设计业发展有关配套政策和法规、规章,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积极为深圳创意设计业引进国际先进创意设计项目和人才,以及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提供法律服务。支持创意设计行业协会为本行业提供法律服务,维护行业合法权益。
八、加强组织保障,促进统筹发展
20.明确促进创意设计业发展的组织机构和职能。市“设计之都”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对我市发展创意设计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全面推动我市 “设计之都”建设。市“设计之都”推广办公室统筹协调“设计之都”和创意设计业品牌宣传推广工作,深圳创意文化中心作为专责机构具体执行。支持深圳创意文化中心组建深圳创意设计联合会,联合各行业协会的力量,有效整合产业资源,大力促进深圳创意设计各行业间的交流。
21.加大规划指导力度。制定“设计之都”近期和中远期建设规划,将创意设计业作为我市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制定创意设计业专项规划,在此基础上组织和指导各行业协会分别制定工业设计、平面设计、室内装饰设计、建筑设计、服装设计、动漫设计、工艺美术等重要细分行业的专项分规划,对产业空间布局、园区基地建设、重点项目开发、人才引进培育、配套政策措施和规划实施步骤等方面,作出前瞻性的全面统筹安排。
22.加强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保障。相关部门要研究制定和完善相应的配套政策措施,加强对创意设计业发展的指导和支持。市发改委、文体旅游局、统计局要配合做好创意设计业统计指标体系建设。市财政委要加大对创意设计业发展的财政投入力度。市规划国土委要结合城市更新的推进,支持创意设计产业园区基地及重大项目的发展。市人力资源保障局要做好创意设计业人才资质认证体系建设,落实高层次创意设计人才享受我市特殊人才的有关政策。各区根据辖区创意设计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提出各自扶持创意设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第三篇:中共深圳市委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
中共深圳市委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
发布时间:2008-10-27
文号:深发〔2008〕10号
高层次专业人才是推动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主要包括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推动深圳新一轮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学习追赶世界先进城市,把深圳建设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现就加强我市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党管人才的有效途径,大力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坚持解放思想、以人为本,优化高层次专业人才吸引、培养、使用、激励、服务的政策体系,以国家级领军人才为龙头、地方级领军人才为骨干、后备级人才为基础,分步骤、有重点地建设高层次专业人才梯队,营造高层次专业人才安心生活、称心工作、专心发展、潜心提升的适宜环境,为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提供核心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
(二)目标任务。通过从海内外大力引进和本土自主培养等途径,积聚一批领军作用突出的国家级领军人才、一批专业地位突出的地方级领军人才、一批在专业技术技能方面崭露头角和发展潜力巨大的后备级人才,形成结构合理、活力充沛、择优汰庸、持续创新的高层次专业人才梯队。
二、创新引进使用政策,积聚创新型高层次专业人才
(三)开辟高层次专业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高层次专业人才来深工作可特事快办,实施无障碍引进。进入已满编事业单位的可申请专项编制,需聘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而暂无空缺职位的,可申请特设岗位破格聘任。引进国家级领军人才实行个性化服务,由人才
服务机构全程跟踪协助办理各项手续。引进地方级领军人才和后备级人才可使用专用窗口,专人快速办理引进手续。引进的高层次专业人才需补缴超龄养老保险费的,按引进单位经费渠道解决。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快速办理出入境手续的便利。
(四)吸引科研团队来深发展。科研领军人才带研发团队来深发展,政府资助启动经费,在选题立项、人才配置、经费使用、奖励分配等方面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享有充分自主权。把科研团队建设情况作为科技立项评定奖励、评审重点学科及重点实验室、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重要条件。企业高层次专业人才建立科研团队需从外地引进人才的,政府相关部门要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五)拓展博士后工作新空间。实施“博士后引进工程”和“博士后留深计划”,加大博士后招聘力度。通过到知名大学、科研机构开展项目推介、优惠政策宣讲和定期发布岗位招聘信息等形式,吸引优秀博士毕业生到深圳设站单位从事科研工作。通过组织博士后企业行、成立博士后联谊会等方式,加强博士后与用人单位交流,提高博士后留深工作机率。支持博士后开展项目研究,每年从非共识技术创新资助计划中提供30个名额供在站博士后申报。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申请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创新型中小企业分批建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促进博士后科研工作与中小型企业科研项目紧密结合。
(六)加大力度引进海外智力。发挥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人才“高交会”、人才“文博会”、国际人才市场等平台作用,大力引进在跨国公司、国际组织中担任高级职务、拥有高新技术成果以及在海外知名院校、机构工作并取得较高学术成就的海外人才。通过定期组织海外高层次人才招聘活动,与我驻外使(领)馆、华人华侨组织和海外著名猎头公司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在深圳驻海外联络处加挂引进海外智力联络处牌子,聘请专职或兼职引智专员等形式,进一步拓展海外人才联系渠道。
(七)设置“国(境)外专家特聘岗位”。政府在公共管理和服务部门设置面向海外专才的“国(境)外专家特聘岗位”,聘请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规划、建设、环保、水务、交通、城市管理、教育、公共卫生等领域的海外高级专家来深工作,实行协议薪酬制。借助海外高级专家的国际视野、先进理念、专业眼光,提升城市公共管理服务专业化、国际化水平。
(八)完善柔性引才机制。实施“候鸟计划”,在高校、科研机构、公共服务机构等设立短期工作岗位,吸引高层次专业人才以柔性流动方式,不转关系、不迁户口短期来深
从事教学、科研、技术服务、项目合作等工作。市政府提供短期住房、生活补贴等,协助解决其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实际问题。
三、加大培养力度,开发和提升高层次专业人才创新能力
(九)实施高层次专业人才梯队建设计划。建立公开、公平、体现能力、突出业绩的高层次专业人才评价标准体系,按照适应深圳发展目标、贴合产业发展方向、具备深厚发展潜力、引领专业发展潮流的要求,积聚一批国家级领军人才、地方级领军人才和后备级人才,形成高层次专业人才梯队,在科学研究、学术交流、技能提升等方面给予资助,重点培养,鼓励其充分发挥领军作用,持续提升专业水平。相关人选实行任期制,定期考核,按实际业绩能上庸下,进行动态管理,在任期内享受各项配套优惠政策。
(十)建立学术研修技能交流津贴制度。对高层次专业人才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交流访问、短期进修等学术研修活动,高技能人才应邀到国内外著名机构或者企业进行技能训练,参与技能技艺交流等活动,或代表深圳参加全国全省技能大赛,给予津贴资助。引导企事业单位建立学术研修基金,支持高层次专业人才开展学术交流。
(十一)实施“卓越专家访问计划”。政府提供经费资助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深学术访问、举办学术讲座,或高技能人才来深进行技术技艺交流等。通过交流互动,使高层次人才便捷掌握学科前沿信息,了解技术技艺最新动态,紧跟科技发展步伐。
(十二)多渠道培养国际化人才。加强政府间培训项目的合作,开发高端培训项目,每年围绕若干主题组织境外培训班,扩大选送境外培训交流的规模,政府资助培训费用。培养一批熟悉国际相关专业领域情况,具备专业资质的国际化专业人才,为深圳向国际化城市转型提供人才储备。鼓励专业技术人才申请注册国际认可的工程师、会计师等专业资格,注册成功的,由政府提供申请和注册费用资助。
(十三)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着力培养技术技能型高级技师、技师,重点培养国家级和省级技术能手。整合培训资源,搭建高技能人才训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确认一批高层次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资助制度,对支柱产业和政府扶持产业紧缺的高技能人才所开展的提升培训,政府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
(十四)营造浓厚学术氛围。鼓励高校、科研机构承办国际性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活跃学术气氛,政府给予经费资助。以“博士后创新讲堂”、“企业家创业讲堂”、“特贴专家展望讲堂”、“国际人才论坛”和“首席技师讲堂”等为主体,打造高层次、公益型专业人才培养与学术交流平台,优化其成长环境。支持高层次专业人才参加专业学术团体,担任国家级学术团体常务理事以上职务的,会费由政府资助。
(十五)打造深港人才互动新格局。利用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加强深港人才智力的交流与合作。畅通香港专家来深工作和创业渠道,重点引进香港高端服务行业高层次人才。推动两地互派科技专家和科技管理人员到对方的相关部门学习、培训、挂职,合作实施人才培训、培养计划。积极推进两地专业技术资格互认,逐步实现两地专业人才的融合。
四、加强载体建设,为高层次专业人才事业发展提供平台
(十六)加大院校建设力度。加强现有高校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重点技能实训室建设,赋予高校更大办学自主权,推进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开放、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和以业绩为导向的分配机制。进一步加强大学城建设,研究解决在深工作人员编制及退休待遇问题,进一步办好大学城,增加高层次专业人才聚集载体。加快建设高级技工学校,扩大技能人才培养规模。进一步发挥虚拟大学园作用,依托入园高校优质教育资源,为吸引高素质人才来深发展提供有力扶助,为高端项目研发、科研成果转化提供专业平台。
(十七)加快发展科研院所和企业研发机构。加大重点领域科研机构建设力度。鼓励海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来深设立分支机构,共建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技术转移或转化中心、中试基地。充分发挥市科技研发资金和技术进步资金作用,鼓励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和“首席技师工作室”,并给予资助。
(十八)扶持做大做强留学生经济。鼓励留学人员创新创业,优先安排留学人员创办的高增长型企业进驻产业基地,并一次性资助50万元。通过项目推介等方式,搭建风险投资与留学人员企业沟通平台。市政府设立的担保风险补偿金及再担保资金向留学人员企业倾斜,鼓励担保机构为留学人员企业提供贷款担保,解决融资难题。
(十九)鼓励创办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和产业园区。社会投资新办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市政府提供200万元以内的专项资助;社会投资新办留学人员产业园区,市政府视其规模
给予500万元以内的专项资助。支持留学人员以技术入股等方式从事科研成果转化。发挥市场作用,鼓励风险投资机构为创业项目提供融资支持。
五、整合资源,强化激励,完善高层次专业人才服务保障体系
(二十)加大人才工作投入。通过整合现有人才资金和增加投入,设立“高层次专业人才工作专项资金”,用于高层次专业人才各项奖励、资助和补贴。市级专项资金首期投入约2亿元,列入财政预算。市财政、人事和劳动保障部门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强资金监管。
(二十一)完善高层次专业人才工作协调机制。市人才工作协调小组负责协调相关单位,研究制定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指导各区、各部门建立分工协作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工作协调机制,督导落实相关配套政策。各区政府、各部门要围绕全市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总目标,结合实际,科学制定本地、本部门人才工作目标和实施办法。市人事人才公共服务机构在政府主管部门指导下,承担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服务政策的落实、咨询及辅助协调等具体工作。
(二十二)设立“鹏城杰出人才奖”。在市政府特殊津贴制度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有杰出贡献专业人才的表彰和奖励。市人事、劳动保障部门牵头,按照专业贡献非常突出、创造显著经济或社会效益的标准,每两年评选10名左右优秀高层次专业人才,授予“鹏城杰出人才奖”,每人奖励50万元。
(二十三)完善高层次专业人才住房政策,统筹解决其配偶就业和子女入学问题。市政府按照人才不同层次,分别以购房或租房补贴、购房贴息、提供人才公寓等方式,为高层次专业人才解决住房问题。根据高层次专业人才配偶原就业情况及个人条件,按照双向选择为主、统筹调配为辅的原则,多渠道、多方式、有重点、分层次协助解决其就业问题,其子女需在深就学的,按不同情况享受相应优惠政策。
(二十四)加强高端服务,为高层次专业人才提供切实保障。两院院士享受一级保健待遇,其他国家级领军人才和地方级领军人才均享受二级保健待遇,后备级人才享受三级保健待遇。国家级领军人才和地方级领军人才的体检费及超医疗保险费用由市财政承担。建立高层次专业人才信息库,建立领导干部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并由专门服务机构
负责与高层次专业人才联络工作。关心高层次专业人才学习、工作、生活和社会活动,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二十五)建立高层次专业人才工作绩效评估制度。强化绩效监督机制,将高层次专业人才工作评估纳入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中,由市政府绩效评估部门对包括高层次专业人才政策实施情况、高层次专业人才专项资金使用情况,以及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整体建设情况进行定期评估。通过绩效评估和结果反馈,不断改进工作,切实提高人才投入效益。
(二十六)弘扬尊重人才社会风尚。通过各类媒体大力宣传高层次专业人才的专业成就、突出贡献和钻研精神,在我市人才园建设“人才长廊”,介绍和宣传获得杰出成就的高层次人才,提高其社会地位,进一步弘扬尊重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的社会风尚。
第四篇: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出租屋管理服务的意见
中共深圳市委, 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出租屋管理服务的意见
【法规标题】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出租屋管理服务的意见 【颁布单位】中共深圳市委 深圳市人民政府 【发文字号】深发[2005]16 号 【颁布时间】2005 年 12 月 05 日 【生效时间】2005 年 12 月 05 日 【全 文】
为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规范房屋租赁市场,促进全市人口 信息和服务建设,现就加强出租屋管理服务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出租屋管理服务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按照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和国际化城市的要求,把出租屋管理作为源头性,基础性,关键 性工作抓好抓细抓活,以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的精神创新机制,强化管理,优化服务,加快 发展,便民利民,防范和消除出租屋隐患,积极预防和打击犯罪,形成规范有序的房屋租赁 市场, 促进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 为深圳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安定, 和谐, 有序的社会环境.
工作目标:以出租屋和暂住人口情况明,底数清,控得住,管得严,服务好为总目标, 要求到 2006 年底实现出租屋和暂住人口信息采集率达 95%以上, 暂住人口资料准确率达 85% 以上,房屋租赁合同登记,备案和税费征管率达 90%以上;出租屋发案得到有效控制,消防, 安全隐患和各类非法经营行为得到有效治理.
二,明确职责,密切配合
做好出租屋和暂住人口管理服务工作意义重大, 涉及面广.各相关职能部门必须高度重 视,按照职责分工,严格执法,密切配合,强化责任,增强威力,努力做好相关工作.
维稳及综治部门负责对出租屋管理服务工作的统筹安排和组织实施, 协调相关部门全面 推进出租屋综合治理;建立出租屋管理工作考核制度,指导,督促,检查出租屋综合管理措 施的落实.
公安机关负责出租屋人口和治安管理工作.与出租屋管理部门共同做好暂住人口的信息 采集工作;依法惩处和打击出租屋中的违法犯罪活动;指导出租屋管理人员做好出租屋治安 管理工作;会同出租屋综合管理部门与出租屋业主签订综合管理责任书.
出租屋综合(房屋租赁)管理部门负责依法管理房屋租赁市场,组织房屋租赁管理费收 缴, 代征私人房屋租赁税, 进行房屋租赁合同的登记和管理, 查处违规租赁和违规中介行为;与公安部门共同做好采集暂住人口信息, 及时录入信息系统提供相关部门使用;会同公安机 关与出租屋业主签订综合管理责任书;加强巡查,全面掌握出租屋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通报 相关职能部门;协助有关职能部门开展出租屋专项整治工作.
规划部门负责编制
城中村改造总体规划和改造计划, 依法对进入租赁市场的临时建筑和 改变用途的房屋进行审批.
国土房产部门负责规范物业管理公司, 房地产中介行业的管理, 协助查处违规中介机构 及其违规行为.
安全监督部门负责出租屋内的生产安全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协调,督促有关部门 采取整改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公安消防部门负责对改作生产, 商业用途的出租屋进行消防监管, 督促出租屋业主及时 消除消防安全隐患.
建设部门负责出租屋内燃气经营业务的安全管理工作, 依法查处, 取缔无牌无证燃气供 应站点.
工商管理部门依法依规查处出租屋内无证无照,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及其它违法经营行 为;配合查处,取缔非法房屋租赁中介机构,对以出租屋为经营场所的企业,依法进行注册 登记,严格把关.
质量监督部门负责出租屋内地下加工窝点的查处工作, 依法取缔各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 的生产经营场所.
税务机关负责房屋租赁税收的征管工作,委托出租屋综合管理部门代征私人房屋租赁 税,依法查处偷逃税费的出租屋业主.财政部门负责房屋租赁管理费的管理工作, 将出租屋综合管理工作所需经费纳入部门预 算或以其它经费供给形式予以保障.人口计生部门负责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和服务工作,与出租屋业主签订计划生育责任书, 组织查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或广东省《计划生育服务证》.城管执法部门负责查处进入租赁市场的违法建筑, 会同有关部门对出租屋内的非法经营 行为进行查处.卫生部门负责配合有关部门对出租屋内的“黑诊所”进行查处.文化部门负责配合有关部门查处出租屋内的“黑网吧”等文化领域非法经营行为.纪检监察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对各部门的出租屋管理工作进行效能监督, 查处党员, 干部, 职工私人违规出租屋行为,依照党纪政纪追究相关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宣传部门负责协调新闻媒体对出租屋管理法律,法规,政策和重大工作部署进行宣传, 配合做好出租屋管理工作的宣传报道,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舆论监督.各区委,区政府负责本辖区出租屋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指挥协调和监督检查工作,按 照“属地管理”原则,全面做好出租屋管理服务工作.水务,供电,燃气,电信部门根据相关职能部门查处情况,负责对违法租赁和有非法经营行 为的出租屋采取停水,停电,停气等相应措施.房屋出租单位,物业管理公司(管理处),房屋租赁中介机构负责配合各职能部门做好 出租屋和暂住人口的登记管理工作.三,全面落实综合管理工作(一)深入开展暂住人口登记管理工作.按照“村不漏栋,栋不漏户,户不漏人”的要 求,认真做好暂住人口和出租屋信息采集和变更登记工
工作,全面,准确掌握全市暂住人口的 真实情况.依托出租屋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加快构建全市统一的人口信息基础平台.(二)实行出租屋分类管理.根据各类出租屋的硬件条件,业主守法纳管意识和实际管 理情况,对出租屋分别作出甲,乙,丙等级认定,突出重点,分类管理.对硬件设施完善, 环境整洁,无消防安全和治安隐患,业主自觉纳管,诚信经营,没有发生过治安和刑事案件 的甲类出租屋,以提供服务为主,由业主负责人口登记工作;对硬件设施较好,无明显消防
安全和治安隐患,近期未发生过治安和刑事案件的乙类出租屋,实行管理与服务相结合,明 确专人登记管理,防止出现漏管现象;对硬件设施不完善,存在治安,消防安全隐患,业主 规避管理,近期发生过治安或刑事案件的丙类出租屋,作为治安管理的重点,倾斜力量,完 善措施,定点包干,加强跟踪管理.社区民警和出租屋管理员要定期上门检查,督促进行整 改,必要时可责令其停租.由出租屋综合管理部门组织开展“文明守法租赁单位(户)”创建达标活动.对在活动 中表现突出的出租屋业主,授予“文明守法租赁单位(户)”荣誉称号,同时建立健全房屋 租赁税费减免的合法奖励机制.(三)加强房屋租赁市场监管.充实执法力量,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惩处各类违规房屋 租赁行为;认真搞好市场调查和统计分析,定期公布房屋租赁指导租金标准,引导房屋租赁 市场健康发展;积极做好房屋租赁税费的征收工作,确保税费征收额逐年增长.(四)强化出租屋治安和消防安全管理.经常组织开展出租屋清理清查活动,切实加强 治安防范工作;适时组织开展各类有针对性的专项整治活动, 严厉打击出租屋内的违法犯罪 活动,始终保持严打严管的高压态势.大力查处违法建筑,清理整治“六小”场所和无证无 照非法经营行为,推进城中村改造进程,消除消防安全隐患,避免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五)优化相关服务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和完善面向暂住人口的服务网络.由社 区工作站和出租屋综合管理站牵头, 各相关部门参与, 在出租屋集中的社区推行出租屋管理 服务中心模式,实行“一站式”服务.充分利用出租屋管理部门的网络系统,主动为租赁当 事人提供信息服务,现场受理暂住证办理,暂住人员信息登记,租赁合同登记备案,租赁纠 纷调解和税费征收等业务.积极为暂住人口提供就业和技能培训服务;开展对暂住人口的计 划生育宣传教育活动, 积极为暂住人口提供避孕节育和优生优育服务措施;努力为暂住人口 子女入学提供便利;做好对暂住人口的法制教育和法律援助工作, 为暂住人口在深创业和生 活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四,加快推进长效机制建设(一)全面推行五种出
租屋管理模式.1.“旅业式”管理模式: 主要适用于城中村的单位和个人整栋出租屋的管理.出租屋业 主亲自或依法委托楼管员,依照旅店管理的办法,对租住人员进行登记管理,并及时将人口 登记资料报送出租屋综合管理部门.2.“物业式”管理模式: 主要适用于住宅小区分散出租屋的管理.小区物业管理公司(管 理处)应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对出租屋实施管理,认真做好租住人员的登记,注销工作,并在 规定时间内将登记资料报送出租屋综合管理部门.
3.“单位自管式”管理模式: 主要适用于工厂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集体宿舍暂住人员的 管理.企事业单位应明确专人负责暂住人员的登记工作, 在人员入住 7 日内将登记资料报送 出租屋综合管理部门.4.“散居包片式”管理模式:主要适用于“老屋村”,建筑工地,城市边缘部位等处暂 住人员的管理, 实行划片包干管理的办法, 由出租屋综管站负责人和社区民警带领管理员定 期巡查登记,纳入管理范围.5.“院区围合式”管理模式:主要适用于自然村出租屋的管理.凡具备条件,能够实行 围合管理的地方,都要完善硬件设施,引入物业公司,全面实行“院区围合式”管理.要通过实行出租屋五种管理模式,准确掌握暂住人口的动态,做到“人来登记,人走注 销”,防止出现漏登,漏管现象.在不断完善出租屋五种管理模式的同时,要加强政策性租 赁住房建设和管理,切实提高出租屋管理的整体水平.各区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认真研究 制定对应管理模式的工作方案,务必把管理触角延伸到每一个社区,每一间出租屋.市维稳 及综治办要制定五种管理模式的标准和达标要求,争取用一年时间推广到全市所有出租屋, 并统一组织检查验收.(二)抓紧建立“三区联动,四位一体,五员捆绑”的出租屋管理协作机制.由公安机 关和维稳综治部门牵头,建立“三区(社区,警区,安全文明小区)联动,四位(社区居委 会,社区综治办,出租屋综管站,物业管理公司)一体,五员(警员,出租屋管理员,治安 巡防员,安全员,计生员)捆绑”的协作配合机制,形成管理合力,共同做好出租屋管理工 作.派出所和警务室要保证出租屋综合管理所,站兼职领导人员到位和上岗工作;经常组织 开展各项协作活动,及时整治出租屋存在的问题;主动上门做好不服从管理,不配合工作的 “钉子户”工作.各职能部门对出租屋综合管理机构通报的问题,要积极受理,认真解决, 及时反馈,决不能推诿扯皮.(三)建立健全出租屋综合管理的工作制度.建立和完善出租屋综合管理责任书制度.出租屋业主必须依法签订《出租屋综合管理责任书》,依法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建立和完 善人口信息申报登记制度.出租屋的业主和暂住人员的用工单位, 负
有协助政府部门搞好出 租屋和暂住人口管理的责任, 在规定时间内要向公安和出租屋综合管理部门如实报告暂住人 员情况.建立和完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区,街道,社区维稳及综治办(工作站)要牵头建 立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和落实出租屋管理工作,形成合力.建立和完善信息通 报,反馈制度.完善通报,处理,反馈的工作机制,及时解决好出租屋管理中发现的治安, 消防,安全,工商,计生等问题,对于处理和反馈率达不到 80%的,要追究相关部门的责任.
建立和完善案件倒查通报制度.公安机关要及时向出租屋综合管理部门通报出租屋发生的重 大刑事和治安案件情况, 联合有关部门进行责任倒查, 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倒查, 处理结果.五,切实加强对出租屋管理服务工作的领导(一)建立和落实责任制.各级党委,政府是出租屋管理工作的直接领导者,组织者和 落实者,对出租屋管理工作负总责,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分管领导为直接责 任人,要具体抓.各级领导要经常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协调解决出租屋管理工作 中遇到的问题,指导督促基层做好管理服务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及时报道出租屋管理方面 的好经验,好做法.要将出租屋管理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目标进行考核,严格 执行“一票否决权”制度.(二)加强出租屋管理的队伍建设.在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要保持出租屋综合管 理机构和队伍的相对稳定.区,街道人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后,与出租屋综合管理机 构合署办公, 同时承担出租屋和人口管理两方面的职能, 社区出租屋管理机构只能加强不能 削弱.加强出租屋管理的队伍建设, 确保出租屋综合管理机构设置, 人员配备与承担的职能, 任务相适应.要加强队伍管理和人员培训,规范业务流程,健全规章制度,实行绩效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管理员,坚决予以辞退并收回上岗证.(三)认真组织考核和责任追究.各级维稳及综治部门要定期检查考核出租屋管理工作.市综治办负责制定具体考核办法.办法中要明确有关责任追究规定, 凡出租屋内发生刑事案 件和重大治安案件,发案一起,组织倒查一起,从严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对失职渎职的社 区民警和出租屋管理员,根据有关规定,给予相应处分;对不遵守管理法规,不认真履行职 责的出租屋业主,除依法追究其治安和刑事责任外,还要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停租和罚款处 理.属于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由纪检,监察部门按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 党纪,政纪处分.(四)不断完善出租屋管理工作的保障机制.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出租屋管理工作 的投入,将出租屋综合管理部门的经费列入部门
财政预算,落实经费和设施配备,确保出租 屋管理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五篇: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市干部培训暂行规定
【发布单位】81908 【发布文号】深发[1998]2号 【发布日期】1998-02-08 【生效日期】1998-02-0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深圳市干部培训暂行规定》的通知
(深发(1998)2号一九九八年二月八日)
各区委、区政府,市直和驻深各局以上单位,市属各资产经营公司、各企业:
现将《深圳市干部培训暂行规定》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深圳市干部培训暂行规定
(1997年10月修订)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方针和政策,建立科学规范的干部培训制度,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根据《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 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及有关规定,制定本暂行规定。
第二条 第二条 干部培训的目的是提高培训对象的综合素质,包括政治素质、文化道德素质、职业素质、技能素质及其他素质,以提高干部的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性城市发展对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需求。
第三条 第三条 干部培训工作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学用一致、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
第四条 第四条 干部培训工作的管理实行统一规划指导、分级分类实施和考培分离的原则。
第五条 第五条 组织人事部门要建立培训登记制度。个人培训成绩存入本人档案,作为其任职与晋升的依据。
第二章 培训对象
第六条 第六条 本规定所指的培训对象包括下列人员。
(一)市、区、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国家公务员。
(二)市、区、镇(街道)党委、人大、政协、法院、检察、群团等机关及下属机构和派出机关(以下统称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机关)的工作人员。
(三)市、区、镇(街道)属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
(四)市、区、镇(街道)属国有企业(含资产经营公司和政府控股企业,以下统称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
(五)市、区、镇(街道)属国有企业派驻境外人员。
第七条 第七条 培训的重点对象是局级领导干部、国有大中型企业领导人员、市管杰出专家以及上述三支队伍的后备人才。
第八条 第八条 接受培训是每个干部的权利和义务。每个干部每年接受脱产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5个工作日。
第三章 培训类型与内容
第九条 第九条 干部培训包括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业知识培训和离岗培训四种基本类型。
(一)初任培训是对新录用干部的就职前培训。培训对象是:新录用到市、区、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机关的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机关的人员,聘任到市、区、镇(街道)属国有企业的人员和派驻境外的人员。
(二)任职培训是对干部担任领导职务的能力资格培训。培训对象是:拟晋升领导职务的中青年后备干部和晋升职务后在试用期内的领导干部。
(三)专业知识培训是对干部进行的创新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培训。培训对象是:所有干部。
(四)离岗培训是对符合离岗但尚未达到辞退条件干部进行的培训。培训对象是:考核被评为基本称职及其他符合条件的人员。
第十条 第十条 不同类型的培训在内容上各有侧重。
(一)初任培训侧重职业道德、基本业务知识和基本业务技能的培训。
(二)任职培训根据职务级别和部门工作要求,侧重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深圳的发展趋势,研究工作规律,研究领导艺术,提高职业素质和领导水平。
(三)专业知识培训根据各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的专业性质和业务需要,侧重学习新的知识,掌握现代工作技能,研究国内外同行的先进经验,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
(四)离岗培训侧重干部的勤政与廉政、权力与义务、纪律与操守、现代管理知识与技能及其他内容。
第四章 培训工作的组织与分工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市委组织部负责全市干部培训工作的宏观管理。按照市委的要求,根据深圳发展的客观需要,负责制订和修订全市干部培训的制度性规定以及中长期培训规划、计划或纲要。具体负责全市副局级以上干部、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机关及所属事业单位的处级以上干部、各区处级以上干部、市属资产经营公司及二类以上企业领导人员、国有企业驻境外人员、市管杰出专家和市管三支队伍的后备干部的调训;负责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机关及所属事业单位干部初任培训和离岗培训的调训;会同市外事办负责全市干部的涉外培训;负责全市干部培训工作的指导、协调。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市人事局负责市政府机关及所属事业单位正副处级公务员(干部)的调训;负责全市政府系统处级以下公务员初任培训和离岗培训的调训;负责组织、指导和协调专业技术人员培训。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市企业高级经理人才评价推荐中心(以下简称市评荐中心)会同市属各资产经营公司负责市属一、二类企业中层和三类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的培训;市属各企业分别负责本企业基层员工的培训。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市属各局以上单位负责本单位及下属单位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职业教育及其他培训管理工作;负责完成上级主管部门对本单位干部的调训;负责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制订本单位干部的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各区委组织部、各区人事局负责本区科级及科级以下干部的培训。各区委组织部会同各区属资产经营公司负责各区属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市属各局以上单位、各区委组织部、区人事局、区属资产经营公司和三类以上企业均须配备专职或兼职培训管理人员。培训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有四项。
(一)根据主管部门的培训计划,做好送训工作。
(二)根据本单位及下属单位的业务需要和人员素质情况,制订各级各类人员培训的计划。
(三)组织实施本单位的培训计划和委托有关培训机构实施教学。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建立干部培训联席会议制度。由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人事局、市外事办、市财政局、市委党校和市评荐中心等单位负责人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监督执行深圳市干部培训暂行规定,协调处理干部培训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联席会议由市委组织部牵头召集,根据需要可邀请其他有关单位参加。联席会议的决定应及时报市委、市政府备案。各有关单位在干部培训中应认真执行联席会议的决定,并按分工要求做好各自的工作。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严格按照谁管理谁调训的原则实施调训。上述管理包括任免管理和备案管理。在调训计划发生冲突时,以上级调训通知为准。凡超越干部管理权限发出的干部调训通知,一律无效。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中央国家机关各部委、省各部委厅局系统抽调干部参加培训,按干部管理权限分别由市委组织部和市人事局协调执行。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市属机关、企事业单位制订的跨人事管理权限的培训计划,须与有关组织人事部门协商后,由有关组织人事部门牵头发文实施。
第五章 培训基地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深圳市委党校(含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下同)是市各类各级干部的综合培训基地。深圳市委党校应充分发挥综合培训基地的作用,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和市属各机关委托的干部培训任务,并负责指导各区委党校、其他承担干部培训任务的机构的教学工作,在教师选聘、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改革等方面发挥示范、牵头和协调的作用。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市评荐中心是市属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重点培训基地。市评荐中心应依托市工业经济管理干部培训中心,充分开发培训能力,引入现代化的培训方法与培训手段,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和市属各企业委托的企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任务,并指导其他企业管理人员培训机构的教学工作。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市属机关各部门及各企业所属的培训机构负责实施本系统人员的培训。根据工作需要,经主管部门批准,可委托国内外其他培训机构承担干部培训任务。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各培训基地要努力建设高素质的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要努力建立适应不同培训类型需要的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要严格对学员的管理,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生活环境。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充分利用培训机构、广播、电视和计算机网络等多种形式开展干部培训,逐步建立现代化的培训管理信息网络,引入竞争机制和现代培训手段,推进培训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和现代化,建立适合干部发展的培训大环境。
第六章 测试与评估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对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推行考培分离制度。把测试从培训机构的职能中分离出来,同时把培训从考试机构的职能中分离出来,严格测试,搞活培训。干部可以自主选择培训方式和地点,以通过相应测试作为培训合格的基本标准。要防止培训考试过多过滥,坚决禁止假冒伪劣培训考试。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根据干部职位分类和岗位职责要求,逐步建立干部政治素质、职业素质和技能素质的标准,对培训机构和考试机构发出委托测试通知的同时,提出测试的指导意见。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八条 市评荐中心和市考试指导中心是市一级测试机构,负责全市干部政治素质、职业素质和技能素质的测试。市评荐中心和市考试指导中心应按照组织人事部门的指导意见制订标准考试大纲,严格组织测试。
第二十九条 第二十九条 市组织人事部门对委托开办的培训和测试要及时组织评估。
(一)建立干部培训工作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和确定评估方式。
(二)评估各培训机构对培训规划的实施情况和培训效果。
(三)评估市属各机关、各区委组织部、各区人事局和市属各企业实施该单位、该地区、该企业培训规划和计划的情况及培训效果。
(四)评估市属各机关、各区委组织部、各区人事局、市属各企业专兼职培训管理人员的工作绩效。
(五)评估专、兼职教师的教学效果,建立和维护全市干部培训专、兼职教师信息库。
第三十条 第三十条 全市干部培训的综合情况、评估结论和改进意见,市组织人事部门应按以书面形式向市委市政府报告。
第三十一条 第三十一条 由各有关部门根据评估结论对培训工作出色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表扬和奖励。
第七章 培训经费
第三十二条 第三十二条 市、区、镇(街道)机关工作人员和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干部的培训经费,在财政部门下达给各机关、事业单位的教育专项经费中列支。涉外培训费用由市、区两级财政和企业按经费管理渠道分别列支。财政部门要重视对干部教育培训经费的投入,每年确定合理的支出定额,确保干部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三十三条 第三十三条 企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经费,参照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标准执行,在“企业管理费”等相关科目中列支。
第三十四条 第三十四条 各单位和企业应积极支持干部的大学第二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和研究生学历的在职进修。干部经单位同意不脱产自修,取得学位或学历后,单位应给予报销学费的50%。市委组织部选拔的领导干部,输送就读高等院校的在职研究生班,获得学位前,由所在单位支付50%的学费,获得学位后,由所在单位支付全部学费。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五条 第三十五条 本暂行规定由市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六条 第三十六条 本暂行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