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消防监督执法建设步伐提升服务经济社会的安全保障能力

时间:2019-05-14 02:22: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快消防监督执法建设步伐提升服务经济社会的安全保障能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快消防监督执法建设步伐提升服务经济社会的安全保障能力》。

第一篇:加快消防监督执法建设步伐提升服务经济社会的安全保障能力

加快消防监督执法建设步伐提升服务经济社会的安全保障能力

依法推进消防监督执法规范化建设,加快社会法制建设进程,提升服务经济社会的安全保障能力,是十七大提出的明确要求,更是服务人民、保障民生、推进依法治国的有力保障。历年来,西峰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消防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稳住“安全”这一主线,按照“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要求,全力保障消防安全,为促进全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政府主导、部门联动,高层次谋划消防监督执法工作。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监督,必须严格地执行相关法律法规、行政法规、规章制度。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坚持部门配合、依法查处违反消防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整治火灾隐患和违反消防技术标准的人和事。同时消防执法监督要坚持把消防执法规范化、标准化工作纳入推进执法公正、理性、文明、高效工作的目标,建立消防监督规范化建设工作长效机制,不断提高社会单位“四个能力”、政府“四个责任”,夯实农村社区“四个基础”、提高消防监督“四个水平”,促使全社会防控火灾能力明显提高,消防基础设施及装备得到进一步加强,消防灭火和应急救援预案进一步完善,消防协调配合能力有所提升,消防队伍战斗力显著增强。通过齐抓共管、履行法定职责,全面提高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经济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二、坚持工作方针,落实工作原则,依法强化消防监督规范化建设。新修订的《消防法》以及即将施行的《甘肃省消防条例》对于进一步做好消防监督执法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法制保障,因此,各级消防监督执法人员要进一步认清形势,居安思危,进一步增强做好消防监督执法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抓住契机,扎实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着力构筑全方位的火灾防控网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围绕目标,依法监督,履行职责,进一步落实消防监督执法责任制,把消防监督执法工作纳入日常消防监督执法工作中,做到“四个强化”,即强化单位的主导作用、强化依法机制建设、强化消防执法经费保障、强化消防审批工作网络建设。当前,消防监督执法正面临诸多挑战,出现了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问题,面临新的突出问题。改革和加强消防监督管理工作,树立消防监督管理工作新观念,更好的服务于我国经济建设已显得尤为紧迫。

三、坚持依法监督、完善执法责任制,提高使用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坚持依法治火是消防监督执法工作的基本方略,是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前提和保障,依法治火的保证是科学完备的消防法律法规体系。一是严格按照消防法的修订情况,全面严格认真执行,要针对实际执法当中人们普遍关注和反映强烈的问题进行深入调研,整改和落实,从源头、制度、权限上解决职责规定不明确、乱用强制措施、查封措施等,对办事群众、设置行政许可的前置条件过多等问题,进行纠正,坚持依法执法、依法行政,取信于民。二是坚持消防法法律解释,提供使用法律的有效性,指导消防实践。三是以消防法为框架,按照《甘肃省消防条例》的规定,学习好、实践好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增强消防监督执法人员在消防法规范围内执法的可操作性。

四、转变执法理念,提高服务效率。消防监督执法工作,要在最大限度保障社会安全方面上下功夫,在最大限度提高服务质量上做文章,消防执法工作就是服务性的工作,要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消防监督管理模式,由行政管理向依法监督转变,由质量服务向效益服务转变。一是结合相关政策法规进行消防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消防审批要放开些,审批手续要简化,提高群众的知名度,同时简化审批的范围要扩大,实现从技术审核向程序审核的转变,由服务审核向法制审核转变。二是要加大消防监督力度,实现监督内容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执法过程的公正化,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要按照监督管理分工要求,建立相应的工作标准,认真落实5大机制34项制度,避免执法的随意性,维护执法的公正性;要完善消防监督检查体系,建立消防法制审核,开展经常性的卷宗检查和执法自查,统一和规范日常监督工作。

五、加强法制教育,提升执法意识。加快监督执法建设步伐,提高服务经济建设的安全保障能力,各级消防监督人员,特别是长期与消防安全违法行为和整治火灾隐患作斗争的工作人员,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坚持依法治国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要求,采取各种措施加强消防监督队伍法制教育和自身的法律法规教育,通过教育、培训和专项整治活动,使每一个消防监督执法人员转变执法观念,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思想,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做到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通过教育和专项整改活动,使每一个消防监督执法人员认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来自于人民,不断提升严格执法、依法执法的意识,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把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作为第一要务,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执法、去服务。

六、加强监督培训,提高执法水平。在全面构筑社会安全“防火墙”工程建设进程中,对全面提高消防监督执法人员“四个水平”进行了安排部署。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大量的高层建筑、地下建筑、大型民营企业等大量出现,这些新科技、新产品和新工艺的应用给现代消防执法监督提出了许多新课题,使消防监督执法人员的职能范围和困难程度不断增大,从而对消防执法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业务学习、老式的消防监督检查方式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执法的效果,强化消防监督培训,提高消防监督业务水平和处置各类复杂、疑难问题已是维护一方稳定的镇定剂,提高执法水平是群心所向,服务经济安全保障能力的必由之路。

七、稳定执法队伍,建立育才机制。“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是消防部队人员建设的保障。由于公安消防部队的现役体制,人员流动性较大,每年都会有相当一部分有着丰富执法经验的干部转到地方工作,每年都有新人到监督执法岗位工作,这就给消防执法工作带来许多弊端。一是要稳定执法队伍,把执法经验丰富、执法水准高的执法人员充实到基层一线,扩大执法队伍建设;二是要改革现有的岗位轮换机制,保持执法队伍的相对稳定,增强执法工作凝聚了好向心力;三是要改革现有的专业技术干部管理体制,着力从营造栓心留人工作环境角度去培养执法干部,把执法干部作为加强消防监督执法规范建设、促进保障经济社会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不断提高消防监督执法水平,促使消防监督工作向更完善、更有效的方向发展。

八、多措并举,从队伍建设中提升执法素质。加快建设步伐,举措必须创新,内容必须丰富,设立消防窗口,坚持用制度规范行为,完善执法程序和工作流程是有效举措之一;进驻办事大厅,施行消防行政许可一站式服务时推进经济建设安全保障的行之有效措施,要按照“谁办理、谁审核、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要严格执行检查、监督、审批到结案处理等各个环节,通过规范执法程序,确保各项执法活动的公平、公正。提升队伍建设素质,必须落实在实际行动中,在日常监督执法过程中严格落实“四个严禁”,“五条禁令”以及《廉政建设准则》、《公安机关警察纪律条令》以及综合条令等规章制度,坚决杜绝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向单位或个人吃、拿、卡、要。窗口的参谋要充分发挥业务骨干的传帮带作用,不断促进队伍业务整体水平,做好传帮带等作用。

加快消防监督执法建设,提升服务经济社会的安全保障能力,是推进依法执法进程中举步维艰的大事,也是全面倡导依法执政的和谐理念,全体消防监督人员要依法执法、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理性服务,为确保一方经济建设平安发展提供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第二篇:提升保障服务能力

提升保障服务能力 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各地质监部门扎实推进“质量和安全年”活动

一场任务包干会 几多分量压肩头

□ 本报记者 杨荣坚

3月30日下午4时45分,辽宁沈阳市质监局质量处处长张林春气色凝重地走出会场,在刚刚结束的“质量和安全年”工作会议上,他的处室作为活动办公室部门,直接牵头的任务就有9项之多,在全部28项分解任务中可谓“三分天下有其一”。与他前后脚走出会场的监督处处长毕曙光、食品处处长郭赢晨同样若有所思,他们在会上领到的任务从“任务分解书”的字面上就能解读出个中沉甸甸的分量。这是记者在沈阳质监局“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动员大会上看到的一个场景。

沈阳市质监局在国家质检总局部署“质量和安全年”工作后,深刻领会活动的重要意义,充分发挥活动平台效应对于开展全年工作的有力促进作用,该局领导班子立即着手研究制定活动方案,并力求在解决问题见实效上下工夫。在全面部署全年工作的同时,将涉及全局的重点工作分解成6个大类28项任务指标,分别落实到部门,并由责任部门牵头参与部门和各分局分工合作,按分解指标要求确保落实。通过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围绕质量宣传、质量提升、质量安全、质量整治、质量服务、质量建设,力争达到:有利于质量进步的社会氛围进一步形成,政府监管体系和企业质量保证体系更加完善,企业质量责任意识和主体作用普遍加强,全市产品质量总体水平进一步提升,重大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基本杜绝,群众对质量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促进和谐、优化结构的作用有效体现。刚刚将任务分解下去的沈阳质监局局长隋莉并未显示出任何轻松,作为该局“质量和安全年”活动的总指挥,她肩上的担子格外沉重。她对记者说,实现“质量和安全年”的目标,重点是解决提升质监保障和服务社会能力问题,着力解决质监能力与经济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和监管能力不足、对监管对象不能全覆盖等问题。我们要高起点建设沈阳公共检测服务平台,促进沈阳质监的服务优势向区域发展的竞争优势转化。隋莉特别介绍说,目前,沈西工业走廊的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建设进展顺利。该平台总投资约3.2亿元,平台内共建有9个国家级各类检测中心,其中包括:国家机床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低压防爆电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家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车用橡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长管拖车及罐槽车、工业气瓶检测中心和加气机、大流量、热能等国家级中心实验室,还有为上述国家实验室配套的、国内一流、填补东北地区空白的电磁兼容实验室、消声实验室和地下恒温恒湿实验室。此外,还有化工、建材、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防火材料、高低压电器、电光源、压力管道检测等一批各类实验室,也将在平台建成后整合在一起。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建成后,沈阳市的产品检测能力将覆盖沈阳八大优势产业的主要产品和全部重化工产品,将形成东北地区规模最大、实验室数量最多、技术装备性能水平最高、人才技术优势最集中、检测项目和功能最齐全的检测中心,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将处于领先地位,可以

填补多项东北地区空白,近可服务拉动本地产业发展,远可辐射中国北方地区及东北亚区域。

“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得到了参会企业的积极响应。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路远达说,作为参与全球化竞争的国家大型企业,我们深知中国制造质量信誉平台对本土企业的支撑作用,因此,我们从心里拥护国家质检总局在全国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并愿乘此东风,让我们生产的机床质量再上新台阶。

(摘自2009年4月8日《中国质量报》3版头题)

第三篇:加快公共财政建设步伐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二)

加快公共财政建设步伐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二)

内容摘要: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www.xiexiebang.com强调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進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温家宝总理在××年《政

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是今年宏观调控的重要方面。我国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偏低,不利于国内需求的稳定扩大,不利于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和良性循环。要通过不断努力,逐步改变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的状况。”笔者认为我国当前消费率和投资率增长不相协调的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严重障碍,有悖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必须加以解决。本文尝试从财政体制角度分析这一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关键字:公共财政协调发展

公共卫生问题。一是政府在公共卫生提供上的责任缺失。表现在,首先,我国公共卫生总费用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年为,年为,比发达国家普遍低很多,如:美国年为,德国年为,英国年为,法国年为;其次,从国际比较来看,年我国人均卫生支出在世界个国家中居第位,仍属低下水平;再次,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过低,—年一直徘徊在左右见表;最后,政府在纯公共卫生服务方面的供给严重不足。据统计,国家拨款的用于医疗,只有用于公共卫生项目。卫生部年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统计数据显示,国家对卫生防疫部门和妇幼保健机构的财政拨款不足计划的。二是存在财政支出责任的下移问题。根据有关研究,在过去年中,从支出结构上看,中央政府仅占卫生预算支出的,其他均为地方政府支出,而在地方政府,县乡共支出了预算的。表明我国的基层地方政府是公共卫生的支出主体,而中央和省级政府并没有承担公共卫生支出的主要职责。三是公共卫生资源在城乡之间配置的严重不平衡。据卫生部统计,年政府卫生投入亿元,大部分用在城市,用在农村的只有亿元,仅占。新华社××年公布的数据表明,目前约占我国总人口的农村人口仅享用不到/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根据《世界卫生报告》统计的数据,在被统计的个国家或地区中,按整体健康水平或人均公共卫生资源拥有量中国排在位,但按公共财政的公正适应性或公共卫生资源在城乡居民之间分配和使用的公平程度,中国却排在了位,这一评价是对中国城乡居民不平等地享用公共卫生服务这一基本公共品的一个标示。

表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年

年年年年年年年

资料来源:××年《中国卫生统计摘要》。

表抚恤和社会福利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年

年年年年年年年年

年年年年年年年××年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整理而得。

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问题。社会保障和福利支出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内在稳定器”,也是现代社会实现社会公平的基本要求。世纪年代以来,我国以养老、失业、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的社会保障改革正在全国加快进行。但在改革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社会保障覆盖面不广,以养老保险为例,近年来,国有企业已实现基本覆盖,城镇集体企业覆盖率为,但其他类型企业仅为,很多外商投资企业和民营企业没有参加养老社会保险统筹;养老金个人账户“空账”运行,据统计这一“空账”规模,年为多亿元,年为多亿元,年为多亿元,年为多亿元;养老保险的历史债务规模巨大,据有关学者以年,年、年和年为四个历史时点对国有企业进行匡算的结果,养老保险历史债务规模分别为亿元、亿元、亿元和亿元;养老保险替代率过高,年全国参保职工的月人均缴费工资为元,参保的离退休人员人均离退休费元,养老金替代率高达;等等。这些问题在财政支出上则表现为:我国财政用于福利保障性的支出在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过低。这一比重从年以来一直徘徊在—之间见表,如果将我国企业负担的社会保障资金计算在内,这一比重就会升到左右,以××年为例,达到了;而在发达国家这一比重一般在—左右,发展中国家也都占到左右,可见,我国是低于世界平均水准的。这里的关键问题是,我国社会保障的主要部分在财政预算收支之外,这说明国家财政在公共事业和公共服务上处于局外缺位的不正常状态,有待改革理顺关系。

“三农”问题。“三农”问题与我国以农补工的政策密切相关,长期以来我们对农民取多予少,资源从农村大量流向城市。据统计,仅改革后的年的年间,政府就通过工农产品剪刀差取得了大约亿元收入。“三农”问题中的农业是基础产业,属于准公共产品的领域,其中,农业基础科学研究、大江大河治理等

属于纯公共产品;“三农”问题中的农民和农村问题则关乎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也是公共财政应该大力发挥作用的领域。

我国的“三农”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农民收入连续多年徘徊不前,义务教育负担沉重,医疗保障严重缺失。据统计,—年的年中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率高达,而从××年的年中,这一增长率陡降到左右,其中最低年份的增长率仅为。另据统计,农民直接负担了/左右的义务教育费用,如果再加上各种间接费用,这一负担率甚至达到了/。此外,年的数据显示,的村民所享受的普通医疗服务由于经济原因逐年下降,很大一部分人因为经济原因不得不退出必需的医疗服务,形成因病致贫,因贫致病的恶性循环。卫生部副部长朱庆生××年月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至今,中国农村有一半的农民因经济原因看不起病。我国中西部农民因看不起病,死于家中的比例高达—。据《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卫生统计年鉴》记载,××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元,农村居民的平均住院费用元,在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尚包括实物收入的情况下,可以说,农村居民如果生了大病,农民一年的现金收入尚不能支付住一次院的费用。第二,政府对农业保护的力度较弱。国际上一般用生产者补贴等值(来测度政府对农业保护的力度。指标表示政府从每元农业生产者价值中抽取或补贴的资源数量:正值表示补贴,负值表示抽取,零值表示平衡。据综合测算,世纪年代,我国农业领域净转出资金资源年均在亿元以上,基本上都是负值。与此相反,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政府对农业都给予强劲的支持和保护,基本上是正值。据提供的资料,年发达国家平均为,发展中国家平均为,而我国则为。第三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以上问题在财政支出上则表现为: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最高的年份是年,为—左右,改革开放以来逐年下降,到年已不足。另有资料表明,如果按照协议计算口径,—年,我国农业支持总量占当年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和,远低于发达国家的—,也低于巴基斯坦、泰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的。

收入分配问题。中国目前的收入分配结构呈金字塔型,左右的人为低收入者和中低收入者。据国家统计局收入分配课题组的调查研究显示,年我国的基尼系数已达到了,超过了的国际警戒线,表明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又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增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年为:,年达到:,××年为:;如果按城乡居民实际生活水平计算,有人估计目前差距为:—:。而城镇居民内部也由于行业和阶层的不同收入差距逐步拉大。以温州市为例,在一般私营企业中,企业主年收入为一般职工的倍;在具有百万资产以上的私营企业中,企业主年收入为一般职工的倍。收入分配不平衡所导致的两极分化现象,属于市场失灵的领域,也正是公共财政应该发挥作用的领域。

就业问题。目前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约为;若再加上多万尚未找到工作的下岗职工,则城镇总的失业率超过;若再把没有登记的失业者统计在内,可以推算出自前我国的城镇失业率接近。另从劳动部科研所课题组提供的有关数据来看,我国约有亿的隐形失业者,约占就业总量的。此外,据专家估计,我国农村的富余劳动力约亿,表明农村的就业压力比城市更大。失业问题是市场经济不可避免和本身无法解决的,所以政府就有责任和义务解决高失业率问题。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一起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我国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公开化的失业和迅速增长的失业率必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需要中央政府进行及时干预。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一方面,政府对竞争性私人产品领域的介入程度不断降低;另一方面,在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三农”问题等公共产品的供给上严重不足在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和促进充分就业等方面干预力度相当不够。由此带来的后果,一方面,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就业问题和“三农”问题等都导致居民预期可支配收入降低;另一方面,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体制等的不完善,加大了制度转轨过程中居民支出预期的不确定性,导致消费倾向递减,二者的共同作用使居民的消费需求降低,结果是整体消费率逐年下降。综合来看,我国经济出现“高投资、低消费”的状态,就不足为怪了。所以说,公共财政体制建设的滞后是导致我国目前消费与投资需求增长不协调的财政体制根源。

三、按公共财政的要求调整和完善财政支出结构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目标取向之一。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消费和投资需求增长的不协调,或者说是,“高投资,低消费”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将不利于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进而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从前面分析可知,消费与投资需求增长不协调问题的财政体制根源在于公共财政体制建设的滞后。因此,按公共财政的要求调整和完善财政支出结构,就成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之策。具体来说,就要财政从市场可以解决好的竞争性领域退出来,转而承担起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调节收入差距、促进充分就业的责任和义务,从而扭转“高投资,低消费”的经济现状,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从现实财力来讲,我国税收连续几年的超额增长为财政支出结构调整提供了充分的操作空间。年、××年、××年和××年前三季度,我国税收增长幅度分别为、、和,远高于同期的增长速度。、和。应该说,目前是加快我国公共财政建设步伐的良机。

一明确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在义务教育投资中的主体地位

义务教育作为一种维系一个民族基本文化和精神素质的教育活动,是面向全社会和全体国民的;每一个适龄儿童,无论其种族、性别和家庭经济状况如何,都享有接受法定年限义务教育的权利。我国已签署的《世界人权宣言》中也规定:“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教育应当免费,至少在初级和基本阶段应当如此。”理论上,义务教育这种纯公共产品都应由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免费举办,强制国民消费。而我国目前实行分散管理的教育投资体制,义务教育投资主要由县乡地方政府财政提供,在这种体制下,那些经济不发达、贫困落后地区的地方财政本已是“赤字财政”、“吃饭财政”,很难保证义务教育经费的足额拨付。

根据我国国情和国际经验,笔者早在年就提出了我国应该建立相对集中的义务教育投资管理体制的思路,即义务教育的投资应由中央或省政府与基层地方政府共同承担,其中中央或省政府应在整个义务教育投资中承担相当的义务和比重,这一比重至少应达到,其中,省级政府,中央政府,其余的主要由县级政府承担。对于西部地区和贫困省份,中央财政要加大义务教育专项转移支付的力度,以保证全国各地区义务教育水平的均等化。

二加大中央财政对公共卫生的支出力度。

我国目前公共卫生领域存在一个“真空地带”:省级以上政府投入严重不足,而县乡财政无力投入,结果造成公共卫生服务供给严重不足。公共卫生供给总量与居民公共卫生需求之间相距甚远,结构上除妇幼保健和预防接种外,疾病控制、健康促进、营养干预、康复服务、卫生监督和环境卫生等均极为薄弱。所以,应该改变以基层地方政府为主安排公共卫生资源的制度设计,恢复公共卫生作为全国性公共产品的性质,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在公共卫生支出中承担的份额。在支出结构上,要加大预防保健支出的比重,增强卫生防疫系统处理重大疫情和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为居民生活和社会发展构筑一道坚固的防线。

要加大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对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西部不发达地区等财政困难区域的转移支付,以保障公共卫生资源的公平分配,使全国居民都能享有条件水平大致相当的基本医疗和保健服务。另外,中央财政还要通过专项转移支付对困难地区的重大传染病、地方病和职业病的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项目给予补助。对于社会特殊群体的医疗服务,政府要给予必要的补贴。在补贴方式上,建议大力发展以社区和乡为中心的基层医疗机构,把医疗服务方面的财政支出用在对初级的、基层医疗机构的补贴上,为低收入的群体提供医疗方面的实物补贴援助。

三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我国社会保障基金存在巨大的缺口,一方面,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巨额的历史债务;另一方面,养老保险基金在由现收现付制向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转轨的过程中,透支了在职职工个人账户基金,造成个人账户“空账”运行。政府应该通过多种渠道积极筹措资金,解决社保基金缺口问题,例如: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建立稳定的财政拨款机制;通过国有股减持、资产置换、土地拍卖等方式变现部分国有资产,补偿养老金的不足;通过征收特种消费税、遗产税或划拨部分个人所得税等方式筹资,补充养老保险基金;通过发行特种国债、彩票等方式筹集资金;由政府发放认可养老债券,解决养老保险历史债务;等等。此外,为了实现社会公平,均衡企业负担,降低征收成本,应在条件成熟时尽早开征社会保障税。另外,应在总结辽宁等地社会保障体系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加快全国社会保障法制体系建设,增强居民对社会保障的信心,弱化消费方面的谨慎性预期心理;应将社会保障基金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编制社会保障预算。目前中央财政迫切要做的一是建立健全“三条保障线”制度,保障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人员和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二是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建立统一的覆盖所有城乡劳动者的社会保障体系。

四加大反哺农业的力度,着力解决“三农”问题

××年,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率为,比年下降了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下降个百分点。—××年,农村居民消费率平均为,低于城镇居民个百分点。这说明,当前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是扩大农民的消费需求。这就需要政府对农业和农民实行多予少取的政策,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三农”,一方面大力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另一方面着力减轻农民负担,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倾向。增加对农业投入的内容包括:扩大对农村地区道路、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投资,筹资方式除了预算内列支外,还应该继续加大国债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此外,还可以借鉴美国伊利诺伊州马克亨利县的经验,规定地方政府征收的土地出让金大部分要用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对农村义务教育、科学研究、公共卫生的投入力度;财政支持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保障农民大病医疗统筹;根据当地最低生活水准和政府财力,建立相应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以直补方式给粮食主产区农民增加收入;政府对政策性农业保险项目提高补贴,间接给予保险支持;等等。在减轻农民负担方面,中央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税费改革的财政补贴性支出;加快取消农业税的步伐,比如,争取在三年内实现;实行城乡统一的税制。

五加大对收入分配差距的调节力度

我国当前收入分配差距呈扩大化趋势主要表现在城乡居民之间、城镇居民内部以及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会导致社会动荡,影响、甚至阻碍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解决收入差距问题不是市场的功能,必须依靠政府来加以解决。在调整初次分配政策的基础上,政府应该加大公共财政对收入分配差距的调节力度。政府既可以通过税收介入的分配过程,如征收累进的个人所得税、特别消费税、遗产税与赠与税等,把高收入者的一部分收入集中到政府手中,也可通过转移支付将从高收入者那里征集的收入,再分配给那些需要救济的低收入者。现阶段,政府应该大力推进个人所得税制的改革步伐,充分发挥其“杀富济贫”的作用;同时,加大对低收入阶层和贫困地区的收入转移支付力度,设立最低工资制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改善居民收支预期,从而缩小收入差距,提高平均消费倾向,增加社会的有效需求。

六充分运用财政政策解决就业问题

为降低失业率,促进就业,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寻求对策,财政政策是各国普遍采用的政策手段之一。主要包括:第一,通过实施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政策措施来刺激服务业、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等的发展,间接带动就业岗位的增加;第二,通过增加就业支出,直接创造就业岗位。对于后者,许多国家都通过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直接开发就业岗位。如英国政府—××年实施的亿英镑的“五年促进就业计划”,××年德国政府开始实施的亿欧元的“东部促进就业之桥”计划,年韩国政府实施的亿韩元的“积极的创造工作岗位计划”,年新加坡政府制定的亿新元的“国家促进就业计划”以及年日本制定的亿日元的“促进就业补充预算”等。具体支出方式主要包括:对雇佣特殊群体的雇主提供工资补贴和培训补贴;由国家出资设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免费为失业者提供培训和就业服务;对特殊群体直接提供就业津贴和培训补贴;由政府出面通过举办环保、绿化、社区服务,文物修缮、基础设施维护等公共工程,增加就业岗位;等等。

我国在目前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应借鉴各国普遍运用财政政策促进就业的做法,不断强化公共财政职能,充分发挥其在减少失业、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中的积极作用。具体说来,一要大力发展服务业,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系数大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在吸收下岗失业人员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二要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财政贴息、财政担保、财政投融资等财政政策手段促进中小企业和个体、民营经济的发展,鼓励独立创业,创造就业岗位;三要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转移农村过剩的大量劳动力;四要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设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向所有的城乡失业者提供免费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五要由中央财政拨专款成立“再就业基金”,对安置下岗失业人员的企业实行工资补贴和培训补贴,主要针对中小企业和个体、民营企业;六要由政府定期举办环保、绿化、基础设施维护等公共工程,为下岗失业者提供工作岗位,增加收入。

第四篇:加快公共财政建设步伐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一)

加快公共财政建设步伐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一)

内容摘要: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强调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www.xiexiebang.com温家宝总理在××年《政

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是今年宏观调控的重要方面。我国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偏低,不利于国内需求的稳定扩大,不利于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和良性循环。要通过不断努力,逐步改变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的状况。”笔者认为我国当前消费率和投资率增长不相协调的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严重障碍,有悖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必须加以解决。本文尝试从财政体制角度分析这一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关键字:公共财政协调发展

一、消费和投资增长不协调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年以来,为了有效扩大国内需求,国家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了国民经济的较快发展。××年,我国的增长速度分别为、、、、和,××年月份同比增长了。××年以来经济的高速增长已表明,我国经济已经结束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调整恢复期,正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增长期。但伴随着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近年来我国投资需求的增长持续快于消费需求的增长。

首先,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做比较见图。××年,前者的增长速度分别为、、、、和,后者为、、、、和,除了年前者比后者低个百分点之外,其余年份均高出后者不少,特别是××年,前者竟比后者高出了个百分点。××年月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同比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前者比后者高个百分点。

其次,以投资率或资本形成率和消费率或最终消费率做比较。我国年的投资率为,此后连续四年下降,年下降到,年起重又开始上升,××年上升到,××年进一步上升到而××年世界平均投资率只有,超过了上一轮经济过热时期的峰值比出现经济过热的年和年还分别高出和个百分点,说明年以来,我国投资率已经表现出了上升的势头;与之相对应,消费率由年的连续四年上升到年的,年重又开始下降,××年下降到××年又进一步下降到,这是自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费率的历史最低点见图,说明年以来,我国消费率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同时,从国际比较来看,目前我国投资率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也明显高于各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水平;而消费率不仅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明显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见表。

表××年我国投资率,消费事的国际比较

中国世界平低收入中等收高收入菲律宾印度尼泰国

均水平国家入国家国家西亚

投资率

消费率

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泰国是××年与我国发展水平相当的国家即人均在美元左右。资料来源:世界银行相关资料。

再次,以总投资和消费对增长的贡献率做比较。我国总投资对增长的贡献率逐年上升,已由年的上升到了××年的;与此对应,消费对增长的贡献率却逐年下降,由年的下降到了××年的。

应该说,投资与消费比例关系不协调的状况,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造成投资效率的低下。如果投资率不断攀升而消费率持续走低,这将意味着投资效率越来越低,经济运行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无效投资。目前我国投资效果系数呈现不断下降的态势,年该系数为,到××年降至左右,即每元固定资产投资所提供的增加额越来越少:投资贡献率又呈现不断上升的态势由年的升至××年的,即每增加元所需要的投资增量越来越多。二造成部分行业生产能力过剩。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需要投资和消费的双轮驱动。如果消费率持续走低,必将加剧消费与投资比例失调的状况,就会使投资增长失去最终需求的支撑造成大量生产能力过剩,供求失衡。据调查,目前全国余种主要工业品生产能力利用率有半数不足。企业库存大量积压,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对就业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最终有可能形成“消费不足——产成品库存增加——资金回收障碍——扩大再生产困难——失业增加——收入下降——消费不足”的恶性循环。三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以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为前提,但消费率偏低制约了服务消费迅速发展。××年我国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的比重分别为、和,第一、二产业的比重比全球平均水平分别高出约和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的比重则比全球平均水平低近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

口的比重为比“西方七国集团”的平均比重低个百分点。四影响居民整体生活质量的提升。发展经济的终极目的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因此不能仅仅看增长速度,还要看居民整体生活水平和质量是否随之全面提升;不仅要看生存性消费,还要看发展性消费和享受性消费是否同步得到扩展。消费率偏低表明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程度还很有限。

二、公共财政建设的滞后是制约消费需求增长的财政体制根源

一直观而言,居民消费需求偏低是影响我国总体消费需求偏低的主要原因,而影响居民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有三个,即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消费倾向和消费观念

从目前我国的消费需求来看,居民消费占左右,政府消费在左右。政府消费占的,与年美国、澳大利亚和韩国相比,比重明显偏高。所以说,居民消费需求偏低是影响我国总体消费需求偏低的主要因素。而影响居民消费率偏低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率长期低于经济增长率。—年,我国平均每年增长,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纯收入分别增长了和,与的增幅相比,分别低了个百分点和个百分点。二居民消费倾向递减,即期消费意愿不强。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年之后,城市居民消费进入了大规模的耐用消费品普及时期,全国居民消费倾向非常之高,年和年都一度超过了。年开始,城乡居民消费倾向连续下降,年城镇消费倾向为,农村为,到××年已分别降至和见表。三传统消费观念对居民的消费行为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受传统消费心理、消费习俗和消费观念的影响,人们强调节俭,注重储蓄,崇尚“收支相抵,略有节余”,忌讳“寅吃卯粮”,因而新增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例逐渐降低。

表城乡居民的消费倾向变化××年

年份

城镇居民

消费倾向

农村居民

消费倾向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等相关網站数据计算而得。

二从根本上看,我国“投资高、消费低”的经济运行现状是由我国财政职能的缺位造成的,或者说,是我国公共财政制度供给短缺的必然后果

公共财政实质上是市场经济财政。我国现在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此相适应的财政模式只能是公共财政。尽管我国现在已经初步构建起了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但体制转轨过程中仍有很多问题尚未解决,财政职能缺位的问题还很严重。

财政职能的缺位与否,只能以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为标准,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资源的主要配置是市场,而不是政府,政府发挥作用的领域只能是市场失灵的领域,如果政府不积极介入市场失灵的领域,则是财政职能缺位的表现。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财政的职能主要体现为建设性财政,政府不仅负责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还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介入竞争性私人产品领域。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政府职能范围的调整,财政职能由建设性财政转为公共财政,政府介入私人产品领域的程度不断降低,表现在自年以来经济建设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呈不断下降趋势见表,年这一比例是,××年已降到,降幅超过。但是,政府在退出一部分微观经济领域的同时,并没有加强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力度。

表经济建设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年

年年年年年年年年

年年年年年年年××年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整理而得。

表提供基本公共产品财政支出及其比例“一五”“九五”

财政支出基本公共产品基本公共产品支出

总额亿元支出亿元所占比例%

“一五”时期

“二五”时期

“三五”时期

“四五”时期

“五五”时期

“六五”时期

“七五”时期

“八五”时期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整理而得。

表反映的是中国自“一五”计划至年,政府用于文教、科学、卫生、社会保障,国防、行政、地质勘探和农林水利等基本公共产品的财政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额的比例。从中可以看出,自改革开放以来,除“八五”计划时期和“九五”计划前期以外,我国政府在提供基本公共产品方面的财政支出比例并没有大的变化,这一比例基本都在以下,近年来甚至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年竟比年下降了近个百分点。反观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公共产品支出比重大都在以上。我国公共产品支出中的一个大项是行政管理费支出这一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额的比重从年以来一直呈上升趋势,年突破了,年突破了见表。如果不考虑行政管理费的因素,则公共产品支出比重近几年只有左右。这说明,我国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方面存在缺位现象,公共财政建设的步伐应当进一步加快。下面按公共产品的类别进行具体分析:

表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直—××年

年年年年年年年年

年年年年年年年××年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整理而得。

义务教育问题。首先,财政对教育整体投入严重不足。××年和××年我国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占当年的比重分别是和,远低于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所确定的的目标,距离国际一般水平更有很大差距。据统计,国际平均教育投入占的比例为,其中,发达国家为,发展中国家为。从教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来看,我国年这一比重达到,××年下降为,已经低于我国规定的的目标,与国际上发展中国家比较属于较低水平,如韩国年为泰国年为,墨西哥年为。其次,从整体的教育支出比例来看,我国财政用于义务教育的支出也一直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年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仅占全国教育经费的。而年各国对初、中等教育的投入占公共教育投入的比重为,印度,巴西,墨西哥、马来西亚,韩国、菲律宾,美国,瑞典,英国。再次,我国城镇义务教育和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比例失衡。以年财政部数据为例,当年我国农村接受义务教育学生有亿,占当年全国接受义务教育学生总数的,但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占全国义务教育投入的比重仅为。最后,现行义务教育财政投入责任主体不合理。我国现行的义务教育投资体制,是世纪年代以来建立起来的一种以分散管理为主的投资管理体制。其主要内容是,实施义务教育的经费来源,主要由县乡地方政府负责筹集提供;上级政府主要是省级政府除了在业务上进行管理和指导外,只对中、小学教育提供少量的专项补助。事实也确实如此,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中国的义务教育经费由乡镇负担,左右由县财政负担,省里负担,中央财政负担很少,不足。而在一些发达国家,中央财政和州省等高层次地方政府在义务教育公共投资中负有主要责任,一般来自政府的公共经费占义务教育投资总额的。我国现行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投资体制,在中央财政严重缺位的情况下,很难满足广大农民对义务教育的需求。因为我国县级以下财政自给率不高,年县级财政自给率总体水平仅为,而大部分的县财政自给率不足;另外,世纪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县级财政赤字面一度高达以上,有的省份甚至高达以上。何况农村税费改革后,原来作为农村基础教育经费主要来源的教育附加费和教育集资被取消,这就使县乡财政原本捉襟见肘的局面雪上加霜。

第五篇:加快十大安全体系建设 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加快十大安全体系建设 保障经济社

会持续发展

国家级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大连基地电子屏幕

去年12月6日,国家级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大连基地投入使用

市安监局领导深入企业进行安全检查

市安监局执法人员在夜间安全生产检查中回答百姓关心的问题

安监执法人员在危险化学品经营充装车间进行安全检查

2012年安全生产月启动仪式上,少年儿童在参与安全知识答题活动

大连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事关党和政府形象和声誉。党的十八大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对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五大建设”做出全面部署,为今后一个时期安全生产工作指明了方向。

2013年,市安监局在高水平、高起点、高标准谋划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上,坚持安全生产十大体系(安全发展创新体系、安全生产法规制度体系、安全生产防控保障体系、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体系、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常态化体系、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安全生产文化体系、安全生产科技服务体系和安全生产目标考核体系)建设,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确立了到2014年底实现在全国以整市命名的全国安全社区城市,争取建成全国首批安全发展示范城市,争取提前实现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的安全生产工作目标。

结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市安监局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坚持十大安全体系建设,不断推进安全生产工作创新发展,促进全市安全生产形势实现根本好转。1 大力推进安全发展创新体系建设

安全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以人为本、安全发展,是新时期安全生产工作的理论支撑、思想基础和动力源泉。实施安全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创新安全发展理论、理念和思想,创新安全发展目标任务,创新安全生产社会管理新思路、新办法、新途径,加快推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1.创新安全发展理论、理念和思想。

当前,我们要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大国情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导作用,充分认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安全健康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薄弱的安全保障能力之间这一安全生产领域的基本矛盾。大连正处于重工业化的后期阶段,虽然安全生产总体状况、各项安全生产指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的龙头,发展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仍然处于事故不时频发的特殊阶段。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既要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更要从源头治理、解决制约安全生产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同时还要积极应对新形势、新情况带来的一些新挑战。因此,我们要以科学发展为统领,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坚持突出重点、标本兼治,坚持依法治理、科学监管,坚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在具体工作上,强化基础建设,重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狠抓设备设施本质安全;强化“打非治违”、隐患排查治理整改,重在依法治理、长效机制建设和生产安全事故预防;强化应急管理,重在预警和科技支撑;强化队伍自身建设,重在转变作风和反腐倡廉。从而为全域城市化戴上安全帽,为城市智慧化装上安全锁,为新型工业化装上安全链,为农业现代化围上安全网,实现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为大连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

2.创新安全发展目标任务。

安全发展战略的实施,对安全生产目标任务提出了新要求。安全生产的目标与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是协调一致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幸福生活的起码要求,也是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围绕大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力推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构建符合大连实际的安全生产指标体系,分步骤、分阶段,全力、全速向前推进。制定我市安全生产近期“三大目标任务”。以2010年为基数,以年均11.4%的降幅,力争到2015年底将亿元GDP死亡率降到0.03以下,基本达到或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名列前茅,力争提前实现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的目标。在当前安全社区创建的基础上,争取在2014年底实现在全国首个以整市命名的全国安全社区。根据大连安全生产实际情况,积极寻求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支持,争取建成全国首批安全发展示范城市。

3.创新安全生产社会管理新思路、新办法、新途径。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构建部署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大建设”任务。实践证明,安全生产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关系密切,也为安全生产提出了新的要求。经济建设必须以安全生产为前提,加快推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政治建设必须强化宗旨意识,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利益;文化建设必须把安全文化纳入其中,创新安全文化体系建设,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社会舆论氛围;社会建设必须把安全生产作为重要任务,大力推进安全社区创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要与安全生产工作相结合,取缔关闭那些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事故多发,破坏资源,污染环境的企业单位。2 健全安全生产法规制度体系建设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其配套规章制度,是实现安全发展的基石,是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履行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职责、开展安全生产工作的根本依据和重要保障。“依法治安”既是安全监管工作的手段,也是安全监管工作的路径,又是安全监管工作的目标。我市安全监管工作就是要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地方法规及政府规章,完善行政部门、企业、社区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加快推进安全法规制度体系的建设,早日实现“依法治安”。1.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辽宁省出台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制度规章,以及各类规范性文件,以国家、省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为基础,从加强经营者权益保障、强化对违法行为的制裁、完善配套规章制度等方面出发,结合我市安全生产工作实际需要,积极推进安全生产相关法规、制度和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确保在工作中与国家、省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从而增强我市安全生产法规制度的系统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实现安全生产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地方法规及政府规章。

面对安全生产的突发性、复杂性、长期性,为了加强社会管理,提高安全保障水平,必须完善丰富安全生产法规体系,确保安全监察监管工作始终有法可依。积极争取地方安全生产立法,加快制订完善与《安全生产法》及其相关条例、标准和办法相配套的,与大连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地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加快制定出台《大连市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大连市生产经营性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规定》等制度规定。

3.完善行政部门、企业、社区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

根据大连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在安全生产激励约束、督察检查、行政问责、隐患举报、区域联动、部门联动等方面,加快完善大连市政府安全生产局际联系会议制度,建立安全隐患整治研判调度制度,安全生产信息报告制度,企业安全生产“黑名单”报告制度,事故隐患举报制度,强化安全生产事故问责制度,“一岗双责”制度,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及内部问责制度等,健全完善具有大连地方特色的安全生产法规制度体系。

加强安全生产防控保障体系建设

安全防控保障体系建设是安全发展的重中之重,体现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的行政能力,是加快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的重要举措。为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切实落实好国务院23号和40号文件精神,加大资金投入、强制实施,从政府、企业、园区、社会等层面,加快安全生产防控保障体系建设。1.加快我市园区防控体系建设。

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严格准入、一体化管理”的原则,加快完善实施“四岛一园”的安全规划和管控一体化方案,加强园区一体化监管,建立“责任明确、管理高效、资源共享、保障有力”的园区安全管理工作机制,夯实安全生产基础,促进园区安全生产和安全发展。从科学规划与建设、园区合理布局、科学评估园区安全风险、严格准入、园区一体化管理体系、应急保障能力等六个方面,加快推进我市其他各类工业园区安全防控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各类园区本质安全水平,从而促进全市本质安全水平。

2.加快重点高危和准高危行业的安全防控体系建设。

要认真执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和产业政策,严格技术和安全质量标准,做到安全生产管理“关口前移”,严把行业安全准入关。要加大对重点高危和准高危行业企业的排查力度,对危险工艺生产企业、重点高危和准高危企业、涉及重大危险源企业加强监督检查。通过专项资金补贴,加快危险工艺生产企业的自动化控制改造,以及有利于提高安全保障能力的软硬项目建设。特别是要全面开展穿越公共区域的危险化学品输送管道的整治,基本完成城镇人口密集区域内非民用的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的化工装置、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装置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搬迁工作,有效解决“危化围城”的问题,使城镇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3.加快全市各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以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为内容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对强化企业基础安全管理、落实和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推广先进技术装备、提高企业整体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机械制造行业试点的基础上,加大对规模以上企业自评人员和乡镇街道安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逐步全面开展工业企业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重点突出非煤矿山、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冶金等行业(领域)。全面完成有储存的危化经营单位标准化达标创建工作,对于未按规定时间完成相应阶段工作的换证经营单位不予核发许可证。在全面完成生产企业标准化达标创建工作的基础上,按照不低于20%的比例对达标危化生产企业进行抽查。在部分地区试点,探索出台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方面的优惠政策,通过实施专项资金补贴等优惠政策,鼓励支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4 强化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设

安全生产的保障需要全面责任体系的建立。安全生产涉及企业、政府、部门、行业等相关方,各相关方只有各尽其职、各负其责,才能确保安全生产,实现安全发展。

1.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关系安全生产大局,企业是安全生产的内因和根本,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最终要落实到企业,安全生产整体水平的提高最终也必须体现企业上。要进一步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企业要健全完善严格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加强对生产现场监督检查,严格查处企业的“三违”行为。企业要及时排查治理安全隐患,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实行以安全生产专业人员为主导的隐患整改效果评价制度。强化生产过程管理的领导责任,企业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成员轮流现场带班。加强职工安全培训,持证上岗。要继续通过严格安全生产行政许可、领导干部现场带班、实施分类指导重点监管、跟踪落实整改措施,以及警示约谈、下达督办件、责任追究等行之有效的方法途径,促使企业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2.切实履行部门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职责。

健全完善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强化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对安全生产的综合监管,全面落实行业主管部门的专业监管、行业管理和指导职责。进一步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强化安全生产委员会各成员单位之间的配合协调机制,完善非煤矿山整合关闭、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消防、道路交通等领域的联系会议制度,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等影响安全生产的行为。强化日常监管,各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计划和相关政策措施,按照职责分工依法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抽查。3.进一步落实地方属地监管责任。

要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生产作为衡量各区市县、先导区经济发展、社会管理、文明建设成效的重要指标,切实履行属地管理职责,对辖区内各类企业(包括中央、省属企业)实施严格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和管理。要定期组织开对各区市县、先导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的专项督查活动,及时通报有关情况,切实推动安全生产属地监管责任落实。5 完善安全生产 监管监察体系建设

监管监察体系是政府履行安全生产监管监察的实施主体。要加快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体制机制建设,完善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体系,进一步加强职业健康监管,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能力建设,建立健全“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

1.推进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体制机制建设。

编制实施市县两级安全监管执法工作计划、现场检查方案,并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方式、程序,开展执法监察活动。对所属监管企业逐一登记,并建立安全生产监管台账,纳入监管执法工作计划,坚决杜绝监管盲区、监管空白、监管缺失和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健全完善各部门联合执法、区域执法协作等机制,协调解决安全生产执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通过开展交叉互检、夜间执法等监管形式,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监管。强化安全监管的“自留地”和“责任田”,突出做好市局直接监管的工矿商贸行业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制定出台大连市落实企业安全生产黑名单制度的具体措施,大力实施安全生产黑名单制度。

2.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体系。从覆盖范围、内容等方面,强化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局际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安全生产重点难点问题,安排部署好各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监管任务目标。完善安全生产通报制度,及时通报各部门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总结推广典型经验,通报生产安全事故,吸取事故教训,查找安全漏洞,完善相关管理措施。加强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严格责任追究。3.进一步加强职业健康监管。

全面推进职业病危害申报工作,对已经申报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现场复核,并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建立企业职业健康监管档案。强化职业健康执法检查。以职业病危害严重的行业领域为重点,抓好日常监察、专项监察,重点监察、定期监察,及时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督促用人单位制定职业健康检查计划及保证专项经费,组织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完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严格职业健康“三同时”工作,加强职业病危害的源头控制。适时推进“职业健康基础建设活动”,通过建设活动,实现用人单位每个岗位和环节的职业病防治措施到位,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促进用人单位主体责任落实。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的预防职业病意识,提高工程防护和个体防护水平,推进职业病防治长效机制建设。4.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能力建设。开展市、县、乡三级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业务培训,高质量提高安全生产业务技术技能,大力培养专家型安全监管监察干部。全市安监系统各级干部和所有监管监察人员,都要熟练掌握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知识,成为相关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监管的内行,提高安监人员的执法能力。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执法大比武活动,提高执法人员实战能力。全面实施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能力建设规划,更新补充各类专业监管监察装备,大力推进安全生产监管执法能力标准化进程,形成机动性执法、现场监督检查、调查取证听证、通信联络、信息处理等各环节的系统配套执法能力,促进监管监察工作迈入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6 加快安全隐患排查

治理常态化体系建设

安全隐患是安全生产的大敌。海因里希法则说明,发生一起重伤、死亡或重大事故,背后隐藏着300个潜在的安全生产隐患。因此,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常态化体系,才能有效预防事故,确保安全发展。1.建立健全“打非治违”长效机制。

“打非治违”工作的本质,是解决“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问题,是依法治安的关键所在,甚至可以说“打非治违”就是依法治安。因此,在集中开展专项行动以及“回头看”的基础上,通过把“打非治违”行动与安全生产基础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隐患排查治理日常工作以及事故查处等紧密结合起来,推动“打非治违”从集中开展专项行动向制度化、常态化转变。全市安监力量要会同重点行业领域监管职能部门进行联合执法,拉大网、大排查,重点打击监管盲区和死角、死灰复燃的非法企业和违规企业,对非法违规企业发现一起,就按上限从重从快处罚一起。对各区市县安监部门工作不到位的、打击不力的要通报当地政府,责令限期打掉。对非法违规企业发生生产安全伤亡事故的地区,严格追究地区政府责任。2.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大力推进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体系建设,促进隐患整改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建立市级部门隐患排查治理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平台,实现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的网络报送,并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纳入各地各部门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初步建立起政府主导、企业负责、社会参与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格局。强化源头治理,严格落实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规定,消除选址布局、规划设计方面的安全隐患。认真落实重大安全隐患挂牌督办制度,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档案,做到隐患整改“五到位”。建立隐患排查整治专家参与制度,聘请专家参与隐患排查治,充分发挥专家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的技术支撑作用。

3.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研判调度制度。

定期召开各行业领域的安全隐患治理调度会议,分析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形势和进展情况,研究治理隐患的对策措施,实现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全覆盖和无缝化管理。把隐患排查治理和“打非治违”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深入落实市政府《安全生产隐患和违法行为报告与举报奖励办法》,加大奖励力度,鼓励和引导全社会广大人民群众参与隐患排查治理,促进隐患整改。

4.加强生产经营单位隐患排查整治工作。

生产经营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参加并督促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及时消除事故隐患。要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健全包括安全检查、风险评估、隐患治理、建档监控、信息报告、资金保障、举报奖励等内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

5.推进全社会参与隐患排查整治。

各园区管理单位要积极配合安监部门督促、协调、帮助园区内生产经营单位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鼓励居(村)民委员会积极参与区域内的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渣整治。各级工会组织应积极支持组织职工参加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提高从业人员隐患排查治理的意识和能力。行业协会要根据本行业特点,组织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宣传教育、咨询服务和行业互助等活动。安全生产中介机构要通过安全评价(估)、技术咨询等方式积极参与政府部门安全生产重大事项决策、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各新闻媒体单位应当积极参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宣传教育,加强舆论监督。7 全力推进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应急管理体系是安全生产过程控制的关键环节之一。完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与协调指挥系统,构建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应对各类事故灾难的能力。我市按照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把建设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加以推进。今后,我市应急救援工作将以提高应急能力为主线,继续深化“一案三制”,强化基层基础和应急保障措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安全生产管理和重大危险源监管工作,不断提高全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能力,逐步实现“无急可应、有急能应”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1.加快国家级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大连基地建设。

在已建成的国家级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大连基地一期工程基础上,加快二期工程建设,建立和完善覆盖大孤山半岛、松木岛、长兴岛、庄河黑岛四大石油化工区域和危险化学品物流园区的应急救援体系和社会联动体系,提升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完成国家级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大连基地大孤山应急响应中心,筹建松木岛应急响应中心、长兴岛应急响应中心、庄河黑岛应急响应中心。组建国家级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大连基地大孤山支队、松木岛支队,筹建长兴岛支队和庄河黑岛支队。建设完成6支大连市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大化集团、大连染化集团、大连燃气集团、昆仑天城燃气、逸盛大化、江西化工),2支危险化学品事故抢救中心(大化医院大孤山分中心、松木岛分中心),依托大连化物所组建大连危险化学品分析检测中心和依托大交运集团组建大连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程抢险队等10支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筹建长兴岛和庄河黑岛化学事故应急抢救中心。完成重大危险源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在2012年完成大孤山半岛27户危化企业视频监控的基础上,到“十二五”末完成覆盖“四岛一园”和全市危化企业及重点企业的监测监控系统。实现对重大危险源远程实时视频监控,提升安全监管水平和手段。

2.全力推进区市县、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

全力推进区市县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工作。在2012年完成高新园区、长兴岛临港工业区、甘井子区、普兰店市、庄河市县级应急平台的建设基础上,加快其他区市县应急平台的建设的步伐,力争到2014年完成市县两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建设,实现市局与14个区市县应急平台的互联互通,应急资源共享。推进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按照国家总局和辽宁省安监局的要求,积极推进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推动重点企业(集团)应急平台建设,实现市级应急平台、区县级应急平台和重点企业应急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同时,推动高危行业及冶金等工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物联网信息系统建设,提高企业对生产安全事故的预控能力。

3.推进区市县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按照《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2011〕40号)要求,在进一步完善市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同时,指导和协调各区市县、先导区结合本地实际,整合应急资源,依托大型企业、公安消防等救援力量,建设区市县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力争到2014末,每个区市县都有1~2支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专业队伍。

4.规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的管理。

为了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建设和管理,提高救援能力,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拟制定下发《大连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管理办法》和《大连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有偿服务管理办法》等规定,在高危行业建立应急救援有偿服务机制。5.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事故预警机制。

完善事故预警涵盖的行业与领域,对影响我市安全生产形势的重点地区、行业领域易发生事故种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事故风险预警和防范措施。实行定期发布和特殊时间段重点发布事故预警相结合的方式,适时发布事故灾害预警,避免因自然灾害诱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政府网站等新闻媒体,将事故预警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

创新安全生产文化体系建设

安全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安全文化只有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通过文化的教养和熏陶,不断提高人们的安全修养,才能在预防事故发生、保障生活质量方面真正发挥作用,才能形成“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社会氛围,才能促进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要从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宣传制度体系、安全社区创建、安全生产培训教育等方面,打造我市富有特色、喜闻乐见、丰富多彩、贴近生活、服务百姓、注重效果的安全文化品牌和阵地,促进安全文化、安全宣传教育全社会、全覆盖、全方位。1.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我们要坚持日常宣传与集中宣传相结合,强化企业主体宣传与公众普及性宣传相结合,建立与新闻媒体沟通协调机制,突发事件、重大政策法规出台及时进行新闻发布,季度定期发布、自然灾害来临前随时向社会发布安全生产预警信息等机制。积极创新方式方法,组织开展好一年一度的“安全生产月”活动,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等组织的作用,深入开展“安康杯”竞赛、“青年安全监督岗”等群众性活动。深入开展专题宣传活动,以重要时期、重点时段开展隐患排查、专项整治、打非治违专项行动,以及其它重要活动为契机,积极协调在大连日报、电视台、电台等主流媒体开设专栏、举办专题节目,连续跟踪报道,推动安全生产宣传工作深入开展。

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宣传制度体系。

建立大连市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局际联席会议制度,会同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广电局、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建委、市总工会、团市委等安委会成员单位,新闻主流媒体,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各单位设联络员。积极争取创办大连市安全发展论坛或讲坛,创办大连市《安全生产》杂志,创办电视安全公益广告和户外安全公益广告,创办网络安全生产专栏,谱写安全发展安康之歌,举办安全生产文艺演出,打造城市安全文化主题公园,建造社区安全文化长廊,发布安全生产警句、格言信息,举办全市安全知识大奖赛,大力促进安全文化发展。加快创建国家级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创建市级安全生产优秀班组,创建市级农村安全文化大院,组建全市安全生产宣传队伍,组建全市安全生产志愿者队伍,创建安全知识进学堂的典型学校,加快全市安全生产宣传体系建设。

3.加快推进安全社区创建。

加强安全社区建设,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安全社区建设也是保障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重要措施之一。要加大安全社区建设的资金投入,增加安全社区建设资金在安全生产专项资金中的比例,支持并奖励安全社区建设。要将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纳入安全生产目标考核中,运用奖惩、考核等手段,推进创建工作落实。要发挥和调动各相关部门、各乡镇街道和全社会的力量,确保安全社区创建工作长期、有效、健康发展。目前,全市161个街道已全部启动了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其中85个街道已获得全国“安全社区”命名。在此基础上,利用两年时间,大力推动北三市涉农安全建设,争取到2014年底全市80%乡镇街道建成安全社区,实现在全国首个以整市命名的全国安全社区的目标。

4.强化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认真宣传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培训工作的决定》,编印宣贯《决定》小册子,邀请国家安全生产培训专家,组织市县两级安全生产监管人员、市级签状企业安全管理人员,以及各培训机构人员开展宣贯《决定》培训班。继续开展乡镇街道安全监管人员培训,提高基层安全监管人员业务素质。继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传帮带、以会代训,以及执法监察大比武等有效办法,加强基层安全执法监察队伍建设,提升执法监察素质。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确保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等“三项岗位人员”持证上岗。突出抓好农民工、企业班组长、新招工人的安全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技能。加强安全培训机构监督检查、评查工作,严格资质审查、复审换证工作,进一步整顿规范大连安全培训市场,推动安全培训工作健康发展。加快推进安全生产实训基地建设,尽快完成项目规划选址用地,完成项目前期工作,启动项目主体工程建设。9 全面推进安全生产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构建安全保障型社会,是实现安全发展的基本内容。实现企业本质安全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以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企业信息装备保障水平,提高现场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水平,提高防范事故隐患的能力,确保安全生产稳步推进。1.大力实施“科技兴安”战略。

依托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以及现有的科技支撑服务机构,整合社会资源,搭建科技研发、安全评价、检测检验、咨询认证与技术服务等技术支撑平台。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安全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全面改造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的化工装置、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装置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大力推广露天矿山(除型材开采)深孔爆破、机械化开采技术。继续推进非煤矿山安全专项整治,全面完成地下矿山企业“六大避险系统”建设。加快矿山尾矿库治理改造,2013年底前全市尾矿库全部实现在线检测。

2.完善各级安全生产专家队伍建设。

建立完善市县两级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专家队伍,努力推进专家参与政府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技术支持、咨询服务能力的机制,形成安全生产专家支持体系,提高安全生产监管监察的技术含量。加快设立安全生产专家补贴专项资金,充分发挥安全生产专家的智力支撑作用。

3.加强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管理。

充分利用好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在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装备建设、安全生产隐患举报奖励和“打非治违”鼓励、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和演练、企业隐患整治和技术改造升级、国家安全社区创建、公共安全基础建设和隐患整治、安全生产专家补贴等八个方面设立专项资金,为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提供坚实的资金支持。特别要加快推进以危化为重点的各类企业工艺自动化系列改造工程,为全市企业实现本质安全,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

4.加强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的管理。

大力培育并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取向,安全生产作为社会管理工作尤其应注重培育和发展安全中介事业。要建立健全安全监管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培育发展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培训和咨询等安全中介组织,不断拓展安全生产社会中介技术服务内涵。加强安全评价机构管理,强化资质审查和日常监督检查,集中开展安全评价机构考核评估工作,进一步整顿规范安全评价市场秩序,提升安全评级质量。

5.实施“人才强安”战略。

安全发展,人才为先。安全生产人才是安全发展第一资源,是实现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的重要保障。建立完善政校合作、企校合作、对口单位订单式培养等政策,加大政府资金支持,探索高等院校设置安全工程学院,扩大安全生产相关专业人才招生规模,开展现有安全生产人员学历教育,加大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推进安全生产人才队伍建设。

6.全力推进“固基强安”工程。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基本功建设,强化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队伍建设,为加强和创新安全生产工作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夯实基层、基础工作是做好安监工作的基石,必须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加强对乡镇街道安监站工作人员的执法培训,配套执法装备,提高执法水平;市区两级安监干部要支持他们的工作,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保护他们的工作热情。深入企业班组、车间调查研究,帮助基层提高安全生产素质,强化安全生产意识和行为,打牢安全文化基础,提高安全技能。积极会同安全生产专家一起深入安全生产薄弱企业和领域,指导引导疏导工作,提高安全生产水平。10 完善安全生产目标考核体系建设

围绕安全发展战略目标,创新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完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细则,进一步加大相关考核力度,推动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全面落实。

1.创新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体系。

强化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工作,继续修订完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细则,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基础建设、乡镇街道安监站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以及安全生产应急体系建设等方面的考核力度。把安全生产执法监察机构“规范化建设”纳入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大考核权重,从执法监察组织建设、机构编制、管理机制、执法程序、执法装备及各项保障条件等多方面入手,加强对县乡两级安全执法监察机构“规范化建设”达标考核力度。2.强化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实施。

加强对签状单位的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实施阶段性督查检查和抽查。建立完善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发布、预警机制。定期公布安全生产控制指标进展情况,对接近或超控制指标的地区和行业主管部门,及时以市政府安委会的名义下达督办件。

下载加快消防监督执法建设步伐提升服务经济社会的安全保障能力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快消防监督执法建设步伐提升服务经济社会的安全保障能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建设提升能力是关键

    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建设 提升能力是关键 昭通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657000 张 毅 摘要:目的 规范动物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动物卫生水平,提高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能力。方法 加......

    浅谈消防监督人员如何提升消防监督执法服务水平

    浅谈消防监督人员如何提升消防监督 执法服务水平临泽县公安消防大队 贾志鸿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服务”作为一种职业精神的理念已......

    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步伐 全面提升审计能力和技术水平(共5则范文)

    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步伐 全面提升审计能力和技术水平——在全国审计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刘 家 义 (2012年7月10日) 同志们: 这次全国审计工作座谈会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近......

    关于提升监督执法能力研究[五篇材料]

    关于提升监督执法能力研究的 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做好昌都消防支队的监督执法能力,昌都消防支队在总队及地委、行署地区公安处的领导下,扎实开展消防监督执法规范化建设,执法力量......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加快改革发展步伐5篇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不断强化执政意识,增强广大党员干部提高执政能力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深化执政理念,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断完善执政方略,站在战略......

    提高执政能力 加快发展步伐 努力促进xx经济社会迈上新台阶

    同志们:县委十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分析我县2004年的工作,安排部署今年和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建设和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任务,动员全县广大干部群众,鼓足干劲,加快......

    加强人文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加强人文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急诊科 杨仲卿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伟大战略目标。医院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窗口,必须努......

    打造安全高效矿井、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打造安全高效矿井、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某矿井筹建处作为在建矿井,牢牢抓住新建矿井的安全工作,完善制度强管理,强基固本抓质量,北阳庄矿井矿建工程按计划有序进行,为矿井顺利按期......